英语期刊

2024-09-25

英语期刊(共12篇)

英语期刊 篇1

一、WBLL的内涵与意义

WBLL是Web-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缩写, 指“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本文涉及的WBLL研究仅限于EFL或ESL, 即“英语作为外语”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层面, 它指直接通过互联网 (Internet) , 或经由校园网或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 利用其资源而进行的英语学习。WBLL的前身是“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和“多媒体机辅助语言学习”———MCALL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

进入21世纪以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语言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通过网络学习英语最大的特点有三个:一是海量信息的即时获得, 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真实语料, 即克拉申所定义的“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中的“粗调输入” (roughly-tuned input) , 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接触新的语言知识, 通过分析归纳而成功获取, 进而形成习得。二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即时的或者非即时的交流互动, 达到真实交际和语言输出的目的。三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例如国内外正在兴起的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 使名校名师的名课程全球免费共享, 学习者可自定步调学习课程内容,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通过网络学习英语的优势, 国内各大学纷纷建立了网络平台和语言实验室, 或开设网络课程, 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或对课内英语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近年来国内的语言及教学研究期刊上出现了不少针对WBLL研究的论文, 它们的角度有很多, 进而笔者又查阅了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EFL或ESL层面的WBLL研究, 发现了一些它们的异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国内对象来自“中国知网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 选用“高级检索”, 选取的时间段为2000至2013年, 关键字段为“网络”并含“英语学习”, 精确检索, 来源为期刊, 搜索范围为“标题”, 经过搜索, 共得到论文250篇, 再经过内容的筛选, 得到国内研究样本245篇。

海外研究的数据样本来自EBSCO数据库。EBSCO数据库是由美国EBSCO公司创建的大型、综合性的文献资料库。笔者选取的标题关键字段为“Internet或Net或Web或E-”并含“English Learning”, 时间段为2000至2014年, 搜索后再经内容筛选共得到海外数据62篇。

笔者通过阅读所有数据样本的摘要和内容, 确定了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 每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唯一的, 经过归纳总结, 所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对网络环境架构和网络技术的研究, 包括对软硬件、网络技术、存储方式、网络平台、网络教室等的研究; (2) 对网络学习内容的研究, 包括对网络课程、应用程序、英语学习网站等的研究; (3) 对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 包括对学习者个人的计算机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 (4) 对网络环境中英语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 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互学习等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 对网络英语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研究; (6) 对网络英语学习的评价、测试、监控的研究; (7) 对网络环境下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培养的研究; (8) 对网络英语学习的意义、利弊及与课堂学习的比较研究。

三、国内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一) 理论基础

经汇总, 国内WBLL研究所应用的理论主要有输入输出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等。

(二) 论文数量

245篇国内期刊论文的年度分布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 国内对于WBLL的研究和关注从2000年开始兴起, 随后相关论文数量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体现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日益关注。

(三) 研究内容

表2显示, 245篇论文共涉及研究内容293次, 国内期刊关于WBLL的论文中把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共103次, 而经统计在这103次中研究网络学习策略47次, 占将近一半;把学习方式作为研究内容共73次, 其中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45次, 占超过一半。由此可见, 国内研究对于学习者自身差异对网络英语学习的影响和网络学习方式的研究最多, 而在这两个类别中对网络英语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最为重视。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这些内容的研究随时间有哪些变化。

表3是对WBLL研究较为集中的2005至2013年每年各研究内容所占的年度研究总数比例。从中可以看出, 被研究次数随时间推移呈明显上升趋势的内容是“学习者自身”和“技术环境”,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越来越重视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和网络环境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四、国外WBLL大学英语学习研究数据分析

国外以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WBLL研究共在EBSCO数据库中查找到62篇期刊论文, 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保加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墨西哥、伊朗、约旦、黎巴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海外WBLL研究绝大多数是实证研究, 且很少涉及语言学理论。

从表4可以看出, 在海外研究62篇论文中, 把网络技术环境和网络资源作为研究内容是最多的, 分别为37次和15次, 占总次数的45%和18%, 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而对学习者自身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则分别只有9次和7次, 各占总数的10%和以下。

五、国内外研究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一) 重视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

从表4可以看出, 海外的研究45%都是以网络技术环境为研究内容的, 国内研究中对网络技术环境的研究也正在逐年增多, 这说明网络技术环境正在全球的网络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文提到, 网络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交流的实现。网络中的交流活动可以分为即时交流活动 (synchronous activities) 和非即时交流活动 (asynchronous activities) 。即时交流活动有在线交谈IRC (Internet Relay Chat) 、视频会议 (Video Conference) 、虚拟环境实时交流 (MOO) 等;非即时交流活动有电子邮件 (E-mail) 、电子论坛 (BBS) 、博客 (Blog) 等。新的即时和非即时交流活动形式每天都在出现, 因此把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网络英语学习中, 通过网络更好地实现语言交际是网络英语学习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注:海外期刊中没有搜索到2000和2001年的数据)

(二) 国内研究多以语言学为基础, 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较多

国内的研究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动机、信念、焦虑、情绪、性格、性别等对网络英语学习影响, 这体现了“个体差异理论”。文秋芳把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 指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 如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等;另一类是不可控因素, 指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的因素, 如智力、语言能力、个性特征、学生从前的英语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等。个体差异中的不可控因素对英语习得有一定影响, 而可控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对可控因素进行指导和引导, 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网络学习。

(三) 国外较为重视网络新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海外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要比国内的研究更新颖, 如:伊朗研究中的播客 (podcast) 在听力训练中的应用;韩国研究中的手机在听力学习中的应用;日本研究中的网络游戏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法国研究中的虚拟聊天室对英语学习的作用;俄罗斯研究中的Moodle LMS平台和Web2.1 Wiki技术 (多人协作的写作系统) 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马来西亚研究中的facebook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意大利研究中的通过多媒体语料库学习英语;黎巴嫩和西班牙研究中的怎样通过电子邮件学习英语等。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则少有新颖的网络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 国内的研究也会更多地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以使国内的网络英语学习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更适应青年学生的需求。

六、建议

1.应重视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以更多地获取信息和更高效地实现互动,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网络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2.重视网络学习的内容和网站的甄选, 使其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水平, 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手段和补充。

3.国内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较多, 这说明国内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受到了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教师需要加强监控和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网络学习策略。

4.国内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也很多, 这反映出国内很多高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还存在不足, 这是由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综合能力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5.国内对于网络学习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 这说明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结合模式上已有了不少思考、探索和好的做法。如何让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相辅相成地服务于输入和输出的确是值得教师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6.国内研究对于网络英语学习评价监控和测试的研究不多, 而这个方面是网络英语学习的研究和操作必不可少和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 网络英语学习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监控和测试体系, 以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摘要:WBLL是指“基于网络的语言学习”。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许多高校陆续启用了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中心, 或开设慕课、微课等形式的网络课程, 作为课堂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或补充。文章从WBLL的内涵与意义出发, 主要梳理了2000年以来关于WBLL视角下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刊论文,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WBLL大学英语学习数据的对比分析, 提出了改进WBLL大学英语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WBLL,大学英语,期刊论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4]Ellis, R.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Deeler&Gray.How to use the internet in ELT[M].London:Longman, 2000.

英语期刊 篇2

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对策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经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重视度不足的问题。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阐述思辨能力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旨在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借鉴。《高教学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快捷分类:教育 出版地区:黑龙江

国际刊号:ISSN 2096-000X 国内刊号:CN23-1593/G4 邮发代号:

编辑微信LunwenFz 发刊周期:半月刊 审稿时间:1-3天 所在栏目:社会科学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知网、万方、维普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稳步实施,思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它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是重要的教育任务和教学关键。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引入思辨能力这一概念,才开始注重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由于起步较晚,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培养模式,致使我国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受到制约,使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意义十分重大。

一、思辨能力的概念阐述思辨能力

作为技能概念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80年代开始被引入我国。一直以来,专家和学者们对思辨能力的概念界定观点不一,未形成明确的定义。但是将思辨能力概括为一种反思性的核心能力,通过利用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来判断事情[1]上形成了共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可从认知和精神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思辨能力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理论品质。

二、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仍明显重视度不足,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大多数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颇深,沿用老套的机械记忆法开展英语教学,虽然对巩固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起不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正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致使很多大学生在遇到提炼主题、阐述过程和分析原因等类型的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思维出现断档,即便写出了答案,也是思路模糊,逻辑性差,有的甚至答非所问、词不达意。二是忽视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有机协调。大学生很多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与自身和教师均有很大关系,学生平时懒于思考,教师也大多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没能培养学生理性探究意识,没能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去深入挖掘本质,未能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有机协调发展,因而难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三是课堂教学注重“提分”而非思辨能力培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具备交际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注重提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有些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不能有效地认同西方的文化,这样就使学生学习英语应有的兴趣丧失,求知欲降低,思辨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针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现状,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和自己对思辨能力的认识,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一是下大力气提高师生对思辨能力培养的认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时期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就要求通过宣传等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广大在校师生不断提高对培养思辨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在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同时,高校应不断为英语教师创造培训和研讨的机会,让广大教师之间通过课程观摩等方式进行思辨能力培养横向交流,使他们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具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系统知识,促使教师成为思辨能力培养的构建者与行动者,也可使得教师在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和与带动性。[2]高校还应该不断组织精干教师研究系统的培养方法,定期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效果进行检验,尽全力帮助大学生具备思辨能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增加优势。二是注重对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创新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能打破传统教育思想对广大师生的束缚,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走向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评估中加入思辨能力评估,并将其评价定位多个维度,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考试测评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使学生考试压力降低,从而有心思、有精力、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和分析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深入推理和探讨使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三是注重对英语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英语课堂设置大多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为重,缺乏针对思辨能力培养的专题课程设置,这就需要不断进行课程优化,适当增加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的专题课程或专题活动,使大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培养思辨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结束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大学生具备思辨能力,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浩.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5月第34卷第5期:147.[2]李丽君.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科教导刊,2016年4月(下):117.作者:郑娜

从湖南期刊看2008年期刊市场 篇3

生存业态

众所周知,期刊分为两类:消费类期刊和专业类期刊。由于专业类期刊存在强烈的特殊性,目前,走市场化路线的均为消费型期刊。徐升国先生曾根据我国消费型期刊的趋势与现状,将其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一个类别为主体——大众文化类期刊、娱乐休闲类期刊、财经类期刊、生活服务类期刊、时政类期刊、细分市场类期刊和国际化期刊。以笔者所属的湖南期刊业来看,基本上都处于第二阶段,即娱乐休闲类期刊。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娱乐休闲类期刊就成为了市场化期刊的主体,但此阶段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从未来发展看,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仍将是期刊行业的大热门,且仍将是搏杀的主战场。这点从2008年美国期刊市场就可以得到印证——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依然为新创期刊的大热。

第一阶段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众文化类期刊占据主导地位,在一片荒芜的期刊市场取得了迅速而巨大的成功,《读者》、《知音》等杂志以这一阶段代表期刊的姿态出现。在这一阶段中,受到市场认可的畅销期刊,主要以故事和心灵鸡汤般的情感消费为主打内容,以巨大的发行量支撑,形成了一种以发行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然而,湖南市场化期刊目前主要以娱乐休闲类期刊为主导,就2008年的经验来看,妄图效仿第一阶段,以故事取胜的刊物均停滞不前。即便像《华声》较之2007年有明显进步,在发行、内容制作上均上了一个台阶,但也只是很小的进步而已,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使自己摆脱焦虑,依然在逆风而行,步履缓幔。实际上,第二阶段杂志的共性是,观念(或称为姿态)制胜,在这点上,以“优秀城市生活读品”示人的《晨报周刊》,在2008年就成功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坚实阵地,给湖南本地读者培养起了一种长效阅读习惯。虽然因体制原因,目前《晨报周刊》在财务上尚无法独立结算,但依其发展速度,相信在2009年里,一定可以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处于第二阶段的湖南期刊,不应再充当说书人和催情丸。随着投入门槛增高,市场培育期延长,低端纸张和简单印刷日渐式微,发行取利的模式渐行渐远。所以,妄图以发行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支撑整个刊物的运作思路,在2008年已宣告陈腐过时。而那些追求品质,从业者趋于高端化甚至精英化的刊物,抱紧如下战略一一零售与订阅双管齐下,在很多时候甚至以零售为主、订户为辅;旨在培养读者阅读习惯,为未来开辟出一个长效稳固的读者市场;吸引时尚奢侈品、汽车、通讯、地产广告投放……只要能顺利度过创刊的青涩期,成功从相对于读者的“陌生性”发展为“高粘性”,均可以在未来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就是老话儿——目光放长远,挣未来的钱。

定位之痒

定位的首要问题,是姿态。

笔者从未在心里认同过娱乐休闲类期刊就要“俗到极致”这一说法。如何滿足读者的内容需求,以怎样的姿态示人,成为2008年办刊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消费型期刊来说,针对读者内容需求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假如一份娱乐休闲类期刊坚持“俗到极致”的方针,认为不加取合地取悦俗众文化就能获得广泛的读者群,那么我想,这样的杂志,只会变得文本单一、姿态一样、为搞而搞、为闹而闹,甚至几近下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终将会产生阅读疲劳甚至排拒心理,难以对这份杂志产生应有的认可,至于尊重,就更谈不上了。

以《华声》为例,在2008上半年,秉承着“一切都可以恶搞”、“每篇文章都要可乐可笑”、“标题尽可能骇人听闻”、“每个版面都跳出惹眼,视觉冲击强烈”、“对玩味心态坚决割合”等激进的观点,以一种狂暴的形式出现,结果导致如下后果——市场:反馈欠佳;读者:杂志不能轻松阅读,视觉感太累,文风单一,无法形成期待感;广告商不认可:过于流俗,影响品牌形象。

造成这种激进思路的原因,恰恰正是对于“俗众”定位的极端理解。

在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之后,《华声》在2008年中期进行了一系列改版活动,针对以下四点进行加强,全面纠正主导思路一姿态先行,用事实说话,骨子中透出一种威重;富有智慧气息的软幽默;隐隐约约的书卷气;相对兼容并包。

于是,在下半年,《华声》走出了困局,开始步入正途。

此外,在定位方面,如何取长补短,曲径通幽,也是办刊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晨报周刊》为例,在2008年有近两个版的美食内容,主要是介绍长沙本地名不见经传或口耳相传的店家的特色菜肴。然而,湖南本地有线电视台中,至少有三个台有类似的带状专门节目,在电视节目活色生鲜、每日更新的美食资讯冲击下,这两个版的时效性和精彩程度被电视媒体活活比了下去。于是,《晨报周刊》也做出了调整,在2009年将这部分内容缩减至一个版内,且不再以详细介绍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简洁干脆的短讯——几十字,告诉读者哪里有什么吃的,去吃就是了。

办刊的过程正是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转变自我的过程,只要办刊者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转危为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混乱战局

先亏本,不计投入,以期获得长期利益;谨慎行事,做有价有效发行,抓住可见的短期利益——这是个矛盾的问题。

一份期刊,是通过华丽的包装、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追求较高的广告价值;还是专心做好内容,提高读者粘合度,从而吸引广告投放商关注呢?——这也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有较好的包装、较强的宣传,是吸引广告客户投放的重要手段,因为广告客户品牌价值获益能够以直观有效的形式立即表现出来。但是,从读者市场的角度分析,很多杂志读者群并不庞大,通过发行收入根本无力自保,一旦不计成本地投入,以高姿态得到广告客户的认可,就将内容制作放在了一边(因为读者市场的支撑在此时并不能决定其生死),从追求长期利益转变为一种放弃读者的病态短期效应,先挣看得到的钱。如此一来,

一些期刊就走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大规模投入,轰炸式宣传,高姿态示人,以谋取长期利益的方式做着追逐短期利益的事,但又忽视了短期利益中最重要的一环即读者市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广告客户发现你的发行疲软,不再投放后,你的期刊就很快面临生死问题。

许多期刊意识到了以上的危机,于是展开了残酷且混乱的战局。

报刊亭的街头争夺战,有无数的前辈已经阐述过多次,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言。除去街头争夺战外,机场的期刊核心广告位与杂志专卖架,公车站和人行道旁的灯箱广告,高速公路、大桥以及写字楼上的广告牌,咖啡馆、茶座甚至出租车上的免费赠阅……这些抛开了传统终端——报刊亭,针对第三方的争夺,对现今的刊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各家刊物在这些阵地上的争夺和手段,严格说来,属于内部营销机密,在这里就不便详述了。

谋时谋世

其实,因为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如成本回收周期、运作压力、盈利何时实现等,一份刊物的决策人和执行者,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焦虑感,有时甚至是一种难以遏制的焦灼。

在这种心态的驱驰和逼迫下,人的动作常常会发生变形,呈现出一种张皇失措感,因而会匪夷所思地矫枉过正,甚至于左右手互搏,导致自己面目全非。

原有的理念被肢解,各种纷乱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胡乱杂陈,在这种情形下,办刊者的判断极易失准,会脚步踉跄。这一年来,笔者本人的行为举止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稍加探究,则会发现,它们大多出于下意识,而并非蓄意为之。

可惜的是,人在焦灼状态下,很难看清自己。

对于2009年的憧憬,我想应该是在传统期刊与网络的深度结合上——2008年的一系列事件都说明,网络的力量已经庞大到无法估计的地步,网络化给期刊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与机会。就笔者所知,基本上有能力的杂志社,都开始试水网刊,一些时尚、财经、体育、时政類期刊都推出了网络版专志。其实,传统媒体不应该惧怕网络,网络有网络运作的规则,其盈利模式和推广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差异性非常大。所以一份期刊做成网络版,只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并不会对它的根源和本质产生影响。对于办刊者来说,如何应对网络的海量资讯需求,才是真正需要深思的。也许,传统期刊与巨无霸型的门户网站合作,携手达到双赢,才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惟一道路。

最后,把在2008年间搏杀出来的一些“结论型”建议放在这里,与诸位同业者共享——

娱乐休闲类期刊,无论表现姿态如何亲切可人,但它的骨骼一定要是令人尊重的。“普天之下皆可一搞”,是一种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泼皮无赖牛二的做法,是为人所不齿的。

尽可能以现存事实、背后事实和可能事实说话,让读者尊重并达成共识。莫须有的东西相当于“狼来了”,只能欺一时,不能成一世。

所有的栏目乃至稿件都以一种面孔或姿态示人,会让人生厌。

应该掌握读者阅读过程中的求知欲、阅读兴趣和向上心理。

期刊业已被证明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现阶段及以后更不是。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是投机者的做法。

如何做到“大树之下,百草丰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正常的判断常常来源于对尽可能多的最新事实的掌握,而不是用过往经验来衡定。

就期刊业而言,最新的知识远比十年前的经验更有用。

投其所好,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好心情,但未必可以打遣一个事业。

听到风未必就是风,听到雨未心就是雨。

英语期刊 篇4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学英语开始受到重视,大学英语在教学水平、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王守仁,2004)。随着四、六级考试的升温,大学英语受到空前重视。教育部高教司于2007正式颁布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提到了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提出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南里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指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和追求。目前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颇多,而对真正执行教改的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却很少。

二、国外教师研究状况

Simon Brog(2006)通过对ELT文献的实证研究和自身的教育体验,得出影响教师研究的十大条件:(1)意识;(2)动机;(3)知识与技巧;(4)选择;(5)指导;(6)时机;(7)认知;(8)期望;(9)团体;(10)传播潜能,其中教师的意识、动机、知识和技巧是影响教师研究的关键。Simon Brog在他的“Conditions for Teacher Research”一文中指出,目前全世界对教师研究很缺乏,到底有多少人在从事教师研究,进行研究的教师具有什么特点,教师研究的动机是什么,有关的研究很少。美国学者Freeman教授在亚洲英语教师协会第三届年会访谈录(郑新民,2005)中指出,这次在大会上发言介绍教师自己研究自己的案例还很少,更多的是大学里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教学,研究教师。他强调:“只有当我们的教师能切身体会到他们的教学研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强有力的支持时,我们才能说以知识库为基础的研究走上了正轨。”Freeman认为进行教师研究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不把研究的聚集对准教师,英语教学的改革不会有大的起色”。

8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外语教学期刊中很少有关于教师教育的文章,更没有实证性的研究,而9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明显增多(刘学惠,2005)。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TESOL的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英语教学方面,包括语言习得、教学方法、英语水平测试以及学习者变量等(贾爱武,2005)。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学者开始关注二语教师的教育和发展,他们认为教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涉及了二语教师的实践知识、专业知识、信念、教师行为、教师学习、批判性反思、行动研究、专业发展的胜任特征(李洁,2006)。彭伟强等(2006)对欧洲外语教师教育现状与改革动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在职教育成为欧洲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的教师在职教育除了为缺乏专业人员领域的教师提供专业化训练以外,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相关技能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培养以及提升科研意识能力。

部分国外学者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了研究。Emiko(2009)研究了日本的英语教师通过课堂研究发展教师自主。Osksana(2013)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俄罗斯英语教师们的自主性,职业自我发展和工作成就感。土耳其的研究者(Zubeyde 2010)利用反思性教学日志帮助6位在职英语发展教师自主和决定技巧。伊朗研究者(Malum t at2015)则以40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问卷调查,研究教师自身效能和学生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Salimi(2015)研究了伊朗大学英语教师关于学习者自主的信念,通过对35名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对学习者自主的概念很熟悉,并且相信在有效的语言教学中其必要的作用。

美国较早提出了语言教师培训的问题。美国学者Freeman(1998)认为一名高成效的现代化的外语教师的培养是没有终点的,它是一个动态出现持续的成长过程,其动力来自教师本身。贾爱武(2006)通过对美国外语教师教育及专业资格标准政策研究,发现美国对外语教师在外语教育中作用的重视程度,以及为学科教师制定相关的资格标准等政策方面表现出来的整体性、严谨性和先进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居领先地位。这一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状况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有近六万人,他们都是英语专业本科或硕士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精通的主要是英语(蔡基刚,2005),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的变化。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成效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贾爱武,2005)。但是,中国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状况却令人担忧,对外语师资教育本身的研究非常有限,专题学术论文寥寥无几(吴宗杰,1997)。早在2000年,甘正东指出:一方面,我国高校当前外语教师严重短缺,外语教师队伍素质不能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外语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据张正东(1999)的统计,1978-1992以“教师及语言教学”为主题的论文仅42篇,数量极少。当然这和当时的教学要求和当时的大环境不无关系。1996-2000年,对教师研究的文章共8篇,涉及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张逸岗,丁方,1996)、外语教师教育、基本要求及改革思路(顾建新,1996)。顾建新指出,教师应由原来的权威和培训者(authority and trainer)变成指导者和管理者(guider and manager)。北外的刘润清(1999)指出:外语教师对定量的方法了解太少,实证研究微乎其微,他提出建议:“多开展实证性研究,少写感想、印象、总结经验性的文章。”郑敏等(2000)则就“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2001-2006年,短短几年,对教师研究的文章明显增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共有研究教师行为、素质发展、角色分析等文章31篇,其中对英语教师素质调查的实证研究文章有8篇。在《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英语教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等几份影响较大的核心期刊中,《外语界》近年来比较注重教师研究,仅以2006年为例,发表的对教师教育、素质等的研究文章达10篇,并在2006年第六期开设了“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栏目。由此可见,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已经开始在中国受到重视。

近年来,陆续有国内学者对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文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2)92篇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文献(周浩,2015)实证研究比较少,方法较为简单,内容包括六大类,主要有教师素质、教师话语、教师信念、教师身份认同与角色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发展与自主发展。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过去的几年里陆续对大学英语老师的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进行调查(夏纪梅,2002),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大学英语教学安排,总体科研水平,学历层次等进行分析(黄建滨,2001),认为教师工作量大,学历层次偏低,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英语教师不受重视,明显缺乏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张宜等,2003;戴曼纯,2004)。大学英语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研究和自我专业的研究存在困境(蔡龙权,2007)。李洁(2006)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特征作了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重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与非重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留学经历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影响显著。吴一安(2005)对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探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应具备外语学科的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和道德观,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学与学习发展观。大学英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龚嵘,2006)与教师的教学动机策略(季明雨,2004)尤为重要。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研究者寥寥无几。郑新民等(2005)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信念”问题进行了研究。郑通过访谈研究,了解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信念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教师信念中潜在的语言观如何引导教师选择教学途径,影响其课堂教学。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对此的研究文章为数不多。

刘学惠(2005)对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学的性质,教师的知识和教师学习等概念,并将教师认知研究划分为三大类,即教师的决策研究;教师的知识/观念研究;教师的学习/发展研究。刘提出建议:加强理论建构、实证研究、实践应用三者之间的联系,相互支撑和映证;在理论方面,借鉴普通教育理论的研究框架和当代社科研究成果,以更宽的视角理解教师的发展;实证研究选题应针对核心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探究教师知识的评价和描述方法。

贾爱武(2005)则对国内外外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课题的研究文献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得出了结论,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界中对以外语教师教育为专题的学术地位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钱晓霞(2005)论述了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师的自主性问题,提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发展。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教学自主能力,促进自身的自主发展:(1)掌握二语习得规律;(2)进行教学反思。陈国崇(2003)则就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尤其是科研能力、知识结构和英语技能与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等。

近几年的英语教师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如(章乐燕,束定芳,2014)研究大学英语教师总体自主水平,在职称,学历学校层次上呈显著差异,而在教龄上则无显著差异。而高吉利(201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能力总体不强。张慰磊(2014)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5位外语老师的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Li Xu(2015)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学习者自主中教师的作用。Ying Zhao(2013)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提高教师的合作发展模式。以上的研究观点基本来自于中国较为权威的数量不多的核心期刊分析。

四、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的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分析

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数据库的检索,对2000年到2015年核心类和非核心类期刊与大学英语教师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探索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师的普遍研究状况,了解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现状。

2.研究方法

间接研究。对历年所发表的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并根据文献的选题进行归类。笔者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主题词,结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专业素质、教师自主、教师教育、教师信念、科研状况等进行精确检索全部分类期刊,年限不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包括核心、非核心类的期刊得出以下数据(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

3.结果与讨论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0-2005年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论文相当少,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几乎没有起步。有些方面的话题几乎未曾涉及,如大学英语教师信念,教师的实证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等,研究数为零。关于教师自主,教师行动研究和反思,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教师角色方面的文章才区区几十篇。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尚未真正起步。2004-2005年,知网期刊有关大学英语教师的论文有较大的突破。2004年正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发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升温,大学英语和英语教师受到空前重视,外语教师培训的机会较往年来得多,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产出较往年多。

从表二可以看出,2006年和2007年发表的各类有关大学英语的文章113篇,大大超出2000到2005年的总发表数68篇。这两年可以看做是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起步过渡阶段。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正式颁布,特别提到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提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某些高校开始更注重对大学英语老师的科研要求,评职称必须有文章,这是研究大学英语老师期刊文章较前突飞猛进的一个原因。

2008年到2015年是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历年发文章的总数均超2000到2005年的总和,是2006年和2007年的双倍。但从论文发表的数量上可以看出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师受到极大的重视。从表二可以看出,专家,学者,草根教师所写的论文基本围绕大学英语教学,各类期刊每年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讨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等。2009年到2015年间,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及2014年刚开始兴起的慕课、翻转课堂等热点话题进入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视角。表中可以看到,2005年在知网就有9篇文章发表,翻转课堂也有5篇,相比于其他的教师动机,叙事分析,跨文化交际等,发文章的速度可谓快也。在信息技术多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话题会延续很久。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2015年各大出版社培训的热点。

中国知网期刊搜索的数据表明,国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角色,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教师自主和教师教育的研究从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略逊一筹。对于教师评价和教师反馈语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一点从历年发表在各类期刊的文章可以看出对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趋势。

但是一线教师的文章基本集中在非核心类期刊上。从表四和表五所发核心期刊的论文占的比例可见一斑。

全国六万多英语教师大军(蔡基刚,2005),每年关于他们的研究文章只有区区几百篇,不禁让人思索其原因。相比庞大的大学英语教师,能在核心期刊发文章的草根教师寥寥无几。大学英语教师发表论文艰难,申报社科项目艰难,评聘职称艰难,就成了这支队伍的常态(夏纪梅,2012)。

通过对中国知网(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期刊)有关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执行者-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不具体,实证研究的文章很少,少数涉及课堂的研究,关注的是某些教学技能,而不是教师作为“人”的发展(文秋芳,2010)。对大学英语教师情感,焦虑,职业倦怠,心理状态的研究的相对较少。大学英语教师不受重视,职业发展处在瓶颈当中,受到严重制约(夏纪梅,2012)。由于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不少大学英语教师感觉被边缘化(陈秀娟,2008)。

学校应当重视大学英语教师,政策适当向大外教师倾斜,提供在职进修的机会和培训,组建教学团队等提升科研意识。

五、结语

笔者通过对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几份外语核心期刊的有英语教师论文的分析,以及对2000-2015知网期刊大学英语教师等篇名检索,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的文章并不多。2000年以前大部分刊物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教师研究的文章数量少而缺乏实证研究,显得有些泛泛而谈。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2005年以后的研究,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师作用、教师自身发展、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文章多侧重于实证研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表面上看,大学英语教师论文发表数量少,表明他们的科研水平不高,但追究其因,笔者认为原因众多,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原因。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具有潜力,许多英语教师对教师自身发展,教师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科研能力状况是否真的很弱,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根据最近几年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看,“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将不断学习和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作为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指南》同时指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既需要学校和院系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也需要教师自身的追求和努力。”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但由于受检索的方法,检索的期刊网等因素的局限,本文得出的数据可能不尽全面。希望加大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了解当今教师研究动态,只有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们受到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不是一句空话。

摘要:文章通过对外语类几份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论文的分析,以及CNKI期刊网有关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探讨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状况。结果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科研、进修等状况各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并不多,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总体不够深入。大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建议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重视教师教育和发展。

国内岩土类期刊学术期刊汇总 篇5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http:// 2.《地质学报》 :http:// 3.《地球科学》 :http:// 4.《地学前缘》 :http:// 5.《岩石学报》 :http:// 6.《沉积学报》 :http:// 7.《地球化学》 :http:// 8.《矿床地质》 :http:// 9.《地质科学》 :http:// 10.《第四纪研究》: http:// 11.《地球学报》: http:// 12.《矿物学报》: http:// 13.《地质地球化学》:http:// 14.《地质科技情报》: http:// 15.《地质与勘探》: http:// 16.《现代地质》: http:// 1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http:// 18.《地球科学进展》: http:// 19.《中国区域地质》: http:// 20.《高校地质学报》: http://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http:// 22.《地层学杂志》: http:// 23.《古生物学报》: http:// 24.《矿物岩石》 :http://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http://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http://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ttp:// 28.《中国岩溶》:http://

英语期刊 篇6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传统期刊业如何有效融入数字化出版潮流,以产业转型和升级开创行业的全新业态和发展模式,将决定期刊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定期发布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数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期刊的网络传播在传播规模、传播特点、品牌建设、阅读取向与阅读手段等方面都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期刊网络传播五大发现

总量增长迅速。2009年度龙源期刊网所发布的合作期刊网上传播数据显示,期刊网络传播总量有很大增长。2009年度Top100期刊国内阅读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2006年仅460万次,短短4年增长351%。)、海外逾144.5万次。由此推及龙源期刊网目前近3000种合作期刊的网络传播量,足见当前期刊网络阅读已经颇具规模。传统期刊内容渐成网民阅读的重要选择,期刊读者经由网络渠道获取知识、信息渐成习惯。

期刊网络阅读量的节节攀升,反映了网络普及、网民增多的整体趋势,也反映出付费阅读的网络传播环境日益成熟,同时也体现了龙源“期刊矩阵”的“圈效应”(即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打破刊与刊、期与期界限,以规模化存在形成联动和辐射,提高接触率和阅读量)。这三方面因素互为支持,揭示出传统期刊数字化网络阅读的必然走势。

品牌阵容正在形成。我们梳理了2005~2009年海内外TOP100排行榜单,整理出了一批连续5年和4年蝉联海内外TOP100排行榜的期刊群体,即2009年最新发布的“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及海外TOP排行5连冠、4连冠期刊”。研究发现,在经历了数年的网络传播以后,一批刊物已经成长为网络品牌,获得了网络读者的忠诚认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网络品牌价值,例如文摘综合类中的《青年文摘》、科技网络类中的《电脑爱好者》、文学类中的《收获》、时政类的《南方人物周刊》等。无论是在文章排行、栏目排行还是期刊排行中,都表现优异,演绎出“好文章催生好栏目,好栏目成就好期刊”的递进关系。这些期刊连续多年稳居排行榜前列,显示了知名期刊的持久影响力,确立了品牌期刊网络延伸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比如《故事会》从2009年开始与龙源正式合作,合作首年就一跃进入TOP100第38名的位置,再次证明了“内容好才是真正的好”。虽然网络阅读品牌的形成与纸质期刊品牌影响力延伸不无关系,但更多依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吸引读者的内容实力,因为读者直接接触的是“文章”,而未必是“刊”,附着在纸质品牌期刊身上的“光环”和“购买惯性”作用有限。与此相反,网络读者则有可能因为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好文章而购买整本纸质期刊。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品牌是含金量更高的“金字招牌”。伴随着网络阅读的不断成熟,这些刊物的品牌价值将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访问次数、刊社声誉及收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5年来的排行榜单时,课题组同时发现TOP排行中位于中后端的期刊更替变化比较多,即过去几年在TOP100中后端出现的期刊落榜较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有较多的新上榜期刊。这一方面说明了龙源期刊网资源内容在扩大、网络读者阅读视野被展开,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在网络环境中一种期刊的影响力可能比较迅速地发生改变——没有了地域局限、时空阻隔之后,由寂寂无名到声名显赫的路途比现实期刊世界中要短暂、便捷得多。网络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期刊处于平等的起跑线上,让品质说话,让内容发言,期刊网络平台更是以“推送”、“联带”等主动传播方式,让所有期刊都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海内外阅读取向趋同存异。随着网络阅读的普及和深入,2009年海内外期刊网络传播呈现出多元的发展生态,海内外阅读取向趋同存异。

国内最受读者欢迎的前5类期刊依次是:文学类、文摘文萃类、时事新闻类、党政法制类、商业财经类,海外最受欢迎的前5类期刊依次是:教育教学类、文学类、商业财经类、文摘文萃类、游戏数码类。2009海内外读者热读期刊中,文学类期刊以占总量16%的份额名列榜首,续写了网络世界的不老传奇,给人以文学将借助网络复兴甚而辉煌的无限期望。文摘文萃类期刊以14%的份额紧随其后,展示了“摘录萃取”这一编辑方式的极大魅力。由此可以推想,期刊作为一种博取文章、把关选择、优化编撰的成熟出版物,在信息泛滥、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必将大有可为。

除励志情感类文章外,国内读者对实用性文章的关注程度也大大超越海外读者。如国内Top100文章中《游戏展会该展什么?》、《调教Windows,让系统更好用》、Ⅸ《络看电视全攻略》、《有多少致富可以从电脑中来》、《2008年初中物理竞赛模拟试题(课改区)》、《如何看乙肝五项指标化验单》等直接传授技能、方法的实用性文章有10数篇之多,而海外则少人问津。

海外读者对党政法制文章的热情也是国内所没有的。此类文章海外Top100中有15篇之多,比国内多14篇,《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的《毛泽东反特权思想对当前反腐败的意义》一文是唯一入选Top100的大学学报类杂志文章,充分显示了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

2009年,教育教学类杂志在海外Top100期刊榜单上表现引人瞩目。以《考试周刊》为首的14种期刊进入前100强,上榜数量居各类期刊之首。海外读者喜欢阅读国内教育类杂志,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近些年出国读书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家长在孩子接受国外教育的同时,希望了解国内教育状况和教育理论、方法,以博取双方之长;另一方面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界人士注意到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而产生了解、借鉴的浓厚兴趣。无论背后的原因究竟怎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育教学类刊物由于具有中国特色,在全球人员流动、思想交流频繁的背景下,在海外有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阅读手段走向成熟。期刊网络阅读的内在形式不断走向成熟。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TOP100关键词的检索次数与2007年相比增长迅速,是2007年的2.3倍还多;二是关键词发生很大变化,刊名的检索次数增长了10倍多;三是2009年增加了篇名及栏目名称的检索,达到了35790次。这是期刊网络阅读走向深度的有力佐证。

从2007年大量的人名检索到2008以期刊名称为主的检索变化,再到2009

期刊名称加篇名和栏目名称检索的递进变化,说明读者不再像以前那样目光散漫、随意搜索,而是更多直接选取刊名、栏目名或篇名检索,直奔内容阅读而去,也客观地说明了期刊的网络阅读进入了逐渐成熟的佳境。

大众杂志的分众化泛读与小众杂志的大众化传播。期刊网络传播中同时体现了传统期刊传播的大众性与网络传播小众性的特征,这两种特征在期刊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开始相互融合,使得期刊的网络传播呈现出既有传统传播与网络传播特点又有别干这两种传播形式的特色。

例如,以《青年文摘》、《电脑爱好者》、《南方人物周刊》、《意林》、《南风窗》、《大众医学》为代表的大众类杂志在访问量上继续迅速增长,他们的文章和栏目在TOP100期刊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读者被细分,实现了分众化泛读的效果。期刊网络阅读打破了原本期刊“本”的概念,以“文章”为单位供读者选择,细分的内容导致了细分的受众群,这也是未来期刊网络服务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们同时发现,传统出版中非常小众的杂志在网络空间上也可以成为大众杂志,传统期刊领域某些只有爱好者关心和阅读的刊物,在网络上也日渐得到大众的喜爱。从2005年只有《海事大观》、《坦克装甲车辆》和《搏击》三本杂志入围TOP100,到近两年《轻兵器》、《大众摄影》、《兵器知识》、《棋艺》、《精武》、《武当》等杂志的不断入围,都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以《轻兵器》为例,2009年位居TOP100排行榜第36位,付费阅读次数达到了166586次,与传统大众期刊《收获》(335260次)、《当代》(267632次)、《新华文摘》(235898次)等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这类期刊尤其是军事、兵器类期刊的忠实读者以年轻男性为主,这一群体也恰好是网络的主流消费群,因此可以说,小众杂志借由网络实现了大众化传播。

期刊网络传播攀高的意义

优质内容的长尾效应成为期刊社盈利新机遇。网络阅读打破了刊期界限,由“读刊”变为“读篇”。再加上网络即时传播克服了纸质期刊查阅、追溯不便的缺点,从而使过刊文章不再“过期”,得以长久传播。优质内容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长尾效应”,创造持续、长期的效益,保值增值。

以2009年TOP100文章为例,其中2009年发表的有44篇,2008年的有51篇,2007及2007年以前的有5篇1在前10名中,2009年发表的只有1篇,而排名第6的《当代》的《因为女人》是2007年就发表的,并且还是2008年海内外TOP100文章排行之冠。以类别来看,国内阅读Top100文章中属于过刊的有23篇,其中文学作品6篇,居各类别之首,占总数的26%,海外阅读Top100文章中属于过刊的有24篇,其中文学作品10篇,占总数的42%,名列第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网络传播中文学作品由于内涵深厚时效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能发挥“长尾”优势。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纸质文学期刊发行受阻、销路不畅的今天,网络将是它涅磐重生的天台、赢得读者的利器,文学复兴的希望或许就在这里。文学期刊经营者应该把握机遇,积极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传播的特点重塑文学作品形态,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和文学理想。

不仅仅是文学,在网络传播中,其它类别文章也能获得程度不同的“长尾”效应。《小罗的脚法》是《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的一篇文章,在2009的TOP100文章中竟然榜上有名!因为整体而言,期刊内容并不以时效性为准,而以深度见长。即使是时事新闻和时尚类过刊也能够获得持续的阅读量和影响力,其它类别应当更有潜力。只要是适合读者需要的文章,在网络传播中就会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不会因时间因素而被埋没。

期刊数字化转型,整合营销前景广阔。鉴于网络阅读平台内容的集成性、服务的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其已经成为期刊网络传播的主要营销渠道。2009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付费阅读量为1600多万次,仅这一数字就超过了2008年国内期刊付费阅读的总访问量,而海外Top100期刊的付费阅读量也达到了140多万次。由此可见,期刊网络阅读平台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其忠诚度也在不断提升,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读者,对好的内容都具有粘性关注。

期刊网络阅读是一个“One-To-One”对接需求的体现,其中的一个“One”代表网民及其网络阅读的需求,另一个“One”代表期刊社及其期刊产品,而“To”就是网络阅读平台。这个“To”是网络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期刊社在销售渠道上的鸿沟,并克服了以往时空对于刊物销售的限制,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度、灵活的阅读选择,满足了“读网时代”人们期刊阅读的需求。尤其在对机构用户的服务中,期刊数字化整合营销的优势更不待言。

网络阅读平台促进期刊网络传播产业链的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产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否形成一个行之有效且多方共赢的盈利模式,关键取决于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明确的权利义务承担以及合理的定价原则等几个方面。包括龙源期刊网在内的网络阅读平台在这些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期刊网络传播过度竞争或垄断现象的发生,为期刊社、渠道商、技术提供商、增值服务营运商等共同营造了一个可以多方合作、协同共赢的平台。

期刊网络发行量形成,需要认定和推广

龙源期刊网联合各家刊社,通过综合2005~2009年5年的期刊网络传播TOP100各项数据,提出了“期刊网络发行量”的概念。经过大量分析后我们判断,在数字化引领期刊未来的大背景下,网络发行未来势必会成为期刊发行的主流渠道之一。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网络期刊的迅速勃兴大大摊平了期刊传播的成本,现实中的期刊在发行量增大的同时,印刷、物流等各种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之势,但期刊网络传播的成本非常低廉,发行10份和10万份期刊的成本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对于刊社来说,加大对期刊网络发行量这一概念的宣传力度,对于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因此,肯定期刊的网络发行量、建立网络发行量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请相关部门认可网络发行量。使之成为期刊运营的有效数据。如今整个期刊产业正处于数字化战略布局的关键阶段,众多刊社由纸质期刊向网络化期刊迈进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主管部门适时把期刊网络发行量纳入到正在建设中的发行量认证体系之中,不仅符合目前国际期刊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对于增强期刊业对广告主的吸引力、规范期刊发行市场乱象、加速刊社数字化战略布局、推动期刊行业升级转型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重视网络传播数据。积极进行期刊创新。创新是媒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要想把自身的网络发行量转化为实际发行量,带来期刊发行量的提高,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把期刊的网络读者导入到自己的纸版杂志读者群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刊物内容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更加符合网络读者的喜好和口味。

要做到使网络读者满意,前提是刊社对网络传播数据的重视。课题组建议刊社对期刊网络传播数据进行深入研讨和细致研究,找出这些部分之所以受欢迎的共同规律,并在纸版杂志的编辑过程中对这些优势进行吸收和强化,做到兼顾老读者和网络新读者的平衡,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杂志的网络发行量转化为实际发行量。

研究网络读者,适应网络特点,全面提高刊物整体质量。应该说,读者选择了一本期刊,也就是选择了这个期刊的品牌,而一本期刊的品牌培养仅靠一篇文章、一个栏目或者一期杂志肯定无法实现。读者可能因喜欢某一篇文章而买走整本纸质刊物,但是在网络中读者完全是读我所需,因此,要想提升期刊的网络发行量,必须摒弃“以点带面”的思维,做到期刊内容的“期期可读、篇篇精彩”才能真正换取读者对内容全面接受甚至带动纸质期刊的购买。

英语期刊 篇7

科技英语期刊论文具有篇幅较小、主题集中、连续性强等特点。阅读这类论文的常用方法是依次阅读论文的构成要素。但是在实际阅读中,标题帮助读者决定该论文是否有必要读。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不需予以特别关注。阅读摘要和关键词决定论文是否需要继续读。概述是可以略读的部分。正文部分的文献综述可以和参考文献结合起来读,以全面了解研究概况。研究方法、讨论与结论是论文最精华的部分,能充分体现研究价值,最需要细读。

在读者没有明确阅读目的时,按照以上方法阅读科技英语期刊论文能够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但这样阅读耗时长,读完以后未必能把握重点,即这样阅读不够“快”。

如果读者阅读目的明确,阅读方法恰当,就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方法是由目的决定的。阅读目的主要有获取主要内容和借鉴写作方法两种。该文介绍以获取主要内容为目的的阅读方法。

1 以搜集资料为目的的阅读方法

搜集资料是阅读此类论文最常见的目的。建议按照以下程序阅读:

首先查阅期刊目录,对于有年度总目录的过刊,可查阅年度总目录,根据标题提取篇目。然后按照页码找到相应篇目,浏览摘要和关键词,并关注首段、各章节标题和子标题,有图表的可以细读图表及分析。最后阅读结论。如果只有部分标题和小标题是读者需要的,则只需细读该标题下的内容。

以进行船体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或撰写相关论文为例。在查找资料时,从Marine Technology and Sname News这一期刊名来看,可能会查到相关内容。该期刊没有年度总目录。其中2002年第2期第一篇论文题是:Optimized Design of Small Craft。同年第3期第二篇论文题是:Optimal Compartment Layout Design for a Naval Ship Using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找到前一篇论文,发现该期刊的论文没有给关键词。通过浏览摘要可知,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船体新老设计之间的异同及新设计的优点。如果内容与研究任务相关,就应把阅读重点放在首段和小标题上。首段概述了船体设计通常应考虑的问题,并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

在各个小标题中,如果读者认为小标题Design based on optimization很重要,则需细读。

按照同样的方法阅读后一篇论文,发现小标题Optical compartment layout problem对研究很有启发。其内容又分为两部分,子标题分别是Compartment layout problem having watertight transverse bulkheads and passages和Formulation of compartment layout problem。这实际上是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子标题第一段原文如下:

The compartment layout problem in this study(1)is concerned with finding the best compartment layout.The design objective is(2)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 of transporting materials and(3)to maximize the adjacency requirement between compartmen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4)satisfying the constraints of areas,aspect rations of the compartments,and watertight transverse bulkheads and passages.Finding the best compartment layout(5)means determining sequence and areas of the compartments to be allocated,and the location of passages.In Fig 1 it is assured for convenience sake,that the boundary shape of the available area is rectangular.Input data given by designer are:

这一段中1说明问题的出现是与研究最佳设计方案相联系的。以2和3中带to的不定式为提示,以objective一词为依据,可知此处提及设计目的。且经过细读可知目的只是2和3,而4是设计需满足的条件。5概括说明完成设计需要做的工作。

如果读者在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设计目的及具体问题和任务,或者需要撰写相关论文,都能从上例中得到启发。如果在其他期刊上也能查找到相关论文,资料就更丰实。

如果期刊是自己的而不是借阅的,可以在重点处做记号,例如以上这段话中的下划线和带圈的数字等。同时要另做目录备忘。目录的做法如下:

Optimized Design of ships:

1)Optimized Design of Small Craft

from:Marine Technology and Sname News,April 2002,67

2)Optimal Compartment Layout Design for a Naval Ship Using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from:Marine Technology and Sname News,July 2002,159

如果目录是手写而不是电子版,可以用下划线等方法做记号,便于以后查找。

对于重要的尤其是在写作时可能会引用的文字,一定要原文照抄(含标点符号),并注明出处,便于核对。还可以写上读者的感想。如果做卡片,应将卡片编号并分类。也可以将分类输入电脑,便于搜索。虽然摘抄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快速阅读,但是这里所说的摘抄是建立在快速阅读并对资料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的,所以以上予以简述。

2 以查阅文献为目的的阅读方法

有时阅读期刊论文并不是对某篇文章感兴趣,而是想了解某个领域其他研究者所做的工作,从而全面掌握资料。这样的阅读目的简单说就是获取文献。建议按照以下方法阅读:

首先查阅期刊目录,然后浏览相应篇目的文献综述、脚注和尾注等内容及文后参考文献。对于需要的文献做详细记录包括作者、题名、年份、出版社或期刊名等,还要注明获得该条文献的出处以便查找。

例如,《斯德哥尔摩协定》(Stockholm Agreement)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对有毒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重要步骤。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查阅Marine Technology and Sname News这一期刊。其2002年第3期目录的第一篇论文题是Stockholm Agreement–Past,Present,Future(Part 1)。这篇文章的文后参考文献有17条,其中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有关文件有4条。如:

IMO Resolition MSC.12(56)(Annex),“Amendment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1974:Chapter II-1–Regulation 8,”adopted on October 28,1988.

关于客滚船(Ro-Ro Passenger Ships)的文献有7条。如:

“Research into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and Survivability Stan- dards of Ro-Ro Passenger Ferries:Overview Study,”BMT Ltd.,Report to th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March 1990.

该期刊2002年第4期目录的第一篇论文题是Stockholm Agreement–Past,Present,Future(Part 2),与前一篇论文构成一个整体。这也充分体现了期刊论文连续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为读者查阅全面系统的资料提供了便利。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阅读。

由此可见,对文献的查阅和收集整理能有效地增加信息量,扩大阅读视野,还能为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思路,并避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还是以阅读《斯德哥尔摩协定》相关资料为例。阅读初衷可能是了解协定的有关情况,但是文献不仅提供了协定的相关文献,还给了读者至少两个思路,一是在国际海事组织的有关文件中找研究的切入点,二是研究客滚船。这样,研究资料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丰富,就不用担心无事可做、无题可写了,也不会盲目地炒别人的“剩饭”。

此外,由于查阅文献时阅读范围小而明确,所以建议读者在查阅目录时适当增加阅读的篇目以扩大查阅范围。有时论文本身并无太大借鉴作用,但其提供的参考文献却是极具价值的,因此提取参考文献也是阅读此类论文的一个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快速阅读是目的明确的阅读,是讲究习惯和方法的阅读,是有详有略的阅读。读者可以以这些方法为基础,不断探索积累,根据自身的阅读特点形成和丰富自己特有的快速阅读方法。

摘要:该文结合科技英语期刊论文快速阅读的特点,研究以获取主要内容为目的的快速阅读方法,包括以搜集资料为目的 的阅读和以查阅文献为目的的阅读两类。

关键词:科技英语,期刊论文,快速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金焕荣.科技英语阅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小兵,张世涛,干红梅.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创建期刊品牌促进期刊科学发展 篇8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期刊取得了巨大成就, 期刊数从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现在的9549种, 总印数从7.62亿册增加到31.05亿册, 总的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 期刊在汇入市场经济大潮的过程中,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期刊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早在1985年期刊的总发行量已达25.6亿册, 此后20多年里始终在25亿册左右徘徊, 直到2007年才达到30亿册。目前全国9549种期刊中, 科技期刊占一半达4700多种, 高校学报占2000多种, 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 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期刊基本上不面向市场, 真正在市场上打拼的也就1000多种期刊, 这要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是远远不够的。而在美国, 完全走市场的消费类期刊就有6800多种。

现阶段,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期刊运营机制的改革, 期刊界越来越重视将企业产品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入到整个办刊过程中。我国期刊业发展迅速, 数量众多, 但真正已经创立品牌或能够称得上品牌的期刊却凤毛麟角。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 市场经济对现代期刊的品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期刊树立特色品牌, 进行品牌经营的道路依然非常艰巨。众所周知, 期刊在出版大环境中始终处于边缘状态, 管理粗放, 实力弱小, 以及同质化竞争, 简单抄袭, 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缺乏品牌, 使期刊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步履维艰。因此, 创新思路, 构建期刊品牌, 已成为促进现代期刊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期刊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价值、价格以及企业的形象、知名度、信誉度和服务水准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期刊区别于一般的企业产品, 其品牌定义具有特殊性。期刊专家张伯海对期刊的品牌定义为:期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结合品牌的一般定义和期刊的特殊性, 期刊品牌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2.1 先进文化的标志

期刊品牌是在参差不齐的期刊市场上, 判断期刊价值的首要标志。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应处于学科领域的前沿位置, 所涉及的问题应是该学科该领域的难点、热点和重点, 所阐述的观点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 并且是科学的、可靠的。比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

2.2 过硬的期刊质量

期刊品牌是视质量、信誉如生命的信得过产品。品牌期刊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期刊, 是内容新颖、编排规范、版式得体, 差错率低、印制精美、装帧优良的精品, 这样的期刊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比如《瑞丽》、《时尚》等。

2.3 足够的知名度

期刊品牌是引领期刊内容、创意、手法、形态、风格等方面的标杆。品牌期刊应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编委会成员的学术地位、编辑的业务素质、期刊在行业界的影响, 以及读者的青睐度均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知音》、《家庭》等。

2.4 优秀的编辑团队

期刊品牌是高素质编辑团队兢兢业业工作的最佳体现。品牌期刊拥有高水平的期刊从业人员, 主要体现在文章发表速度、文字表达能力、编排体例规范等方面。比如《特别关注》、《新周刊》等。

2.5 读者的充分信任

期刊品牌是读者阅读的必然选择, 是读者深信不疑的忠诚。品牌期刊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在期刊发展过程中期刊受益人群不断增多, 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增长和身心的愉悦。比如《读者》、《故事会》等。

2.6 作者的积极向往

期刊品牌是拥有高水平的核心作者群。品牌期刊具有吸引作者的凝聚力, 作者都以站在它的旗下为荣, 这就为期刊提供了重要的稿源保证。比如《咬文嚼字》、《今古传奇》等。

林恩·阿普认为“一个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称、标志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在更深刻的意义里, 它包括着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因此, 期刊品牌不仅是为使本刊与其他同类刊物相区别, 在进入市场时更易于被读者识别和认同, 以树立本刊物的独特形象所确定的名称或标记, 更是期刊的办刊理念、市场定位、风格特色、管理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是期刊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和体现。

3 期刊品牌的构建

3.1 细分市场, 准确定位

期刊定位主要包括社会定位、学术定位、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四方面的内容。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其社会定位是选择社会价值导向, 使期刊成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宣传阵地;学术定位是指期刊在该学术领域所承担的角色, 是前沿理论的平台, 还可成为科普的课堂;读者定位是指选择期刊适合的读者群体, 并使其成为固定读者群;市场定位就是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有利位置, 其竞争的焦点是发行量与占有率。期刊定位时, 必须充分了解该期刊的办刊目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及发展目标, 清晰地了解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域中的位置、读者群体需求、竞争对象的优劣势, 寻求发展空间。定位一旦确定, 便应精心设计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寻求发展, 稳扎稳打造就新品牌,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生天地》创刊于1984年, 是一本面向全国小学生的综合性少儿期刊, 该刊始终坚持服务小学生、服务素质教育的办刊宗旨, 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坚持“为孩子说话, 让孩子说话, 说孩子话”, 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小读者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月均发行量稳定在150万册左右, 先后累计影响小读者6000万, 成为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品牌。

3.2 突出特色, 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品牌的重要标志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打造期刊品牌, 应当确定自己独特的受众定位、特定的读者对象和市场空间。在新形势下大众传播由大众化走向细分化, 一种期刊辐射全体受众的时代已经结束, 每一种期刊都必须有所放弃才能有所选择。期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发挥独特的作者优势、编辑优势、出版资源优势、社会信息优势以至于经济优势,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坚守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开垦竞争者没有发现的处女地, 至少是要寻找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同时, 紧随读者阅读口味的变化, 不断为期刊增添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发展出新颖有效的形式,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保持期刊品牌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北京卓众期刊出版集团由20世纪90年代建社初期的2种期刊发展到目前的18种期刊, 期刊内容由单一的农机行业发展为涉及农机、汽车、工程机械、机电等多个行业, 形成了四个期刊群和一个新媒体群, 经营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突破亿元大关, 其核心理念就是在同一刊群内实行差异化战略, 进而实现差异化定位、内容和经营, 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资源。

3.3 练好内功, 把好质量关

期刊的品味和技术含量是通过一篇篇文章来体现的, 而每篇文章又必须依靠文字、图表、排版等形式来展现, 期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审稿是鉴定稿件水平, 决定稿件取舍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期刊质量的重要关卡。编辑加工是对经过审查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反复推敲、认真核对、精心修改、科学编排、仔细整理, 使之臻于完美, 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过程;校对是文稿发排后的一道独立工序, 对保证期刊质量起着把关的作用。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小处着手, 步步为营, 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把好质量关。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对期刊封面和版式的设计, 做好期刊的外形塑造、装帧、排版、印刷等工作, 既要考虑艺术性, 更要讲究科学性, 力求美观和谐, 雅而不俗, 实现期刊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同时体现出期刊的个性和特色。《湖北农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 刊物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读者至上、突出特色的原则。经过几代编辑人员的辛勤耕耘, 该刊曾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 (百种重点期刊) , 并同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在全国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3.4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品牌营销

在出版领域, 加大期刊的市场营销力度无疑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最有效的途径。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就必须从期刊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入手, 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目标顾客群, 强化期刊自身的质量管理, 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广告、学术交流、期刊推广等多种形式, 扩大知名度, 提高影响力, 学习同行期刊的先进经验, 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提高期刊的品牌竞争力。最终确立期刊的品牌、期刊出版机构的品牌、作者的品牌等, 扩大该期刊在整个期刊界的知名度。《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和品牌延伸, 成功实现了从“卖内容”到“卖读者”再到“卖品牌”的市场化赢利模式, 发展以期刊品牌资源为核心的延伸服务来盈利。

3.5 重视人力资源, 打造高素质团队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也是期刊出版工作的第一资源。要构建品牌期刊必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经营、编辑、广告团队作支撑, 必须保证期刊工作队伍的新陈代谢, 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期刊工作者。期刊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符合出版行业的特点, 符合管理、经营、编辑、广告宣传等各岗位的要求, 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构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期刊团队, 员工培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训要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注重应用性知识的充实。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 还要注重核心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留, 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只有建立了一个开放型、创新型、竞争型的高素质团队, 期刊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办好一本期刊, 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职业经理人, 选准刊物的主编。主编是一个刊物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刊物, 优秀的主编能打造高素质的职业团队。可以说, 《咬文嚼字》有了郝铭鉴, 《知音》有了胡勋壁, 《家庭》有了徐春莲, 《故事会》有了何承伟, 这些期刊才有今天的辉煌。

4 讨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下转P17 (上接P113) 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关键还是要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要遵循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抓住体制创新这个关键问题, 深化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期刊生产力。目前全国9500余种期刊分散在5000多个单位, 一个单位平均经营1.6种期刊, 而发达国家80%以上的期刊市场份额控制在不超过20%的传媒集团手中。因此, 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 我国期刊业要做强做大, 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小、散、弱”的问题, 实施集约化发展战略, 努力创造系列期刊品牌, 促进广大期刊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柳斌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大发展[J].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年10月14日.

[2]石峰, 我国期刊业30年的改革发展与展望[J].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年12月11日.

[3]《小学生天地》编辑部, 《小学生天地》创刊25年影响小学生6000万[J].湖北省期刊协会通讯, 2009年第2期 (总第23期) .

提升科技期刊质量 打造精品期刊 篇9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质量,优质稿源,编辑素质

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几年来, 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科技期刊也如雨后春笋,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据统计, 我国目前出版标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内部标准印证号的科技期刊有5400余种。 (1) 到今天, 科技期刊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 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已成为当下科技期刊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结合《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多年办刊经验, 对如何扩大科技期刊稿源、提高稿件质量方面做了阐述, 也希望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办刊水平, 提升学术质量, 打造一个专业性强的精品期刊。

1 开拓多种渠道吸引优质稿源

由于内燃机的专业性强, 而相关专业期刊较多, 学科之间的稿源竞争性也较强, 为此编辑部人员需要不断开拓渠道, 扩大稿源, 并从现有稿件中, 择优录用。

1.1 参与学术交流

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是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期刊编辑部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 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 进而优化稿件结构, 同时也可以提升编辑部编辑人员的素质。我期刊编辑部通过参加华东四省一市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学术年会等行业内学术交流会议, 在参会期间发放部分期刊, 扩大期刊影响力, 吸引部分优质稿源。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听取他们对我刊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并通过交流, 把握行业内各专家学者主研方向以及当前热门的技术, 此类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高, 能够代表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 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进行约稿, 也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

1.2 建设高素质作者队伍

优秀的科技期刊离不开优质的稿源, 而优质的稿源则离不开优秀的作者。科技论文的主要撰写者不外乎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各个企业, 因此加强同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刊编辑部历来重视和各大院校及企业的联系。首先,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借助山东内燃机学会的平台, 和山东省省内各个院校以及各大内燃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各个企业设立联系人队伍, 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研发情况并向编辑部推荐优秀论文, 例如潍柴控股集团每两个月定期向编辑部推荐两到三篇该企业技术人员撰写的论文, 经过审核后在我刊发表。本刊编辑部也和山东省各大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刊发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撰写的论文。

同时, 对于其他向本刊投稿的作者, 编辑部一律坦诚相待, 加快审稿进度, 缩短作者等待时间。对于撰写论文水平较高的作者, 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地域分布等情况, 本刊设立优秀作者库, 加强感情投资, 定期向优秀作者赠阅期刊, 发送约稿函, 向作者约稿。

2 杜绝学术不端提高稿件质量

在论文发表阶段, 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一般包括:抄袭剽窃、故意隐匿重要参考文献、一稿多投、署名不当、虚假数据、引文标注不合理、同一科技成果重复发表、请人代笔撰写论文等。 (2)

随着论文稿件数量的增加, 稿件的质量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 同时, 在科研成果的发表阶段, 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也不断增加。这给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1 通过不端文献在线检测, 控制稿件质量

本刊编辑部于2012年和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签约, 进行来稿“学术不端文献”在线检测, 及时检索出疑似不端论文, 有效遏制了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在我刊的刊发, (3) 参引率超过30%的稿件, 视稿件具体情况:对于论文系原创性, 有作者独立观点, 且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稿件, 则返回作者修改。对于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 且无独立观点和科研成果的文章, 则直接退稿。

对于已投稿件, 作者要求更改署名或者更换单位及职务、职称的情况, 编辑部则要求该论文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说明材料, 理由正当合理的, 则予以修改。

2.2 不断完善审稿流程, 注重审稿专家队伍建设

由于稿件评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因此稿件进行审稿专家外审是确保论文原创性、研究成果时效性、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刊编辑部设立了完善的稿件审阅流程, 并建立了完善的审稿专家队伍。编辑部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潍柴控股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知名院校和企业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本刊审稿专家, 并颁发聘书。根据各个专家的研究领域、专业水平以及时间和精力等分配稿件。确保每篇稿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审阅。

3 不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科技期刊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关科技发展和编辑人员良好素质的良性互动基础上的, 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 普遍认可的编辑标准有三条:一有专业知识, 二有能有效地将本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人格品德。 (4) 自创刊以来, 本刊编辑部就注重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内燃机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最新科研动态, 编辑部每年安排编辑人员到山东大学学习内燃机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期刊编辑的相关知识, 以此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 编辑部每年参加山东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和新闻出版总署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加强编辑道德建设, 提倡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避免了期刊编排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错误和编辑错误。

4 结语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科技期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期刊质量, 走精品期刊之路是必然选择。本文概述《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办刊经验和实践, 和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注释

11 戴良香, 郑亚萍, 田云云等.坚持办刊宗旨努力提高期刊质量——《花生学报》的办刊实践与经验[J].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22 Morris S.Mapping the journal publishing landscape[J].Learned Publishing, 2007.20 (4) :299-308.

33 刘丽君, 刘建军.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措施探讨[J].知与行, 2013.

整合期刊资源提高期刊利用率 篇10

一、整合期刊阅览室使之科学合理

高校图书馆设置的阅览室很多, 存放期刊的就有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数据库和参考咨询室等等, 资源十分分散, 读者极为不便, 管理多头, 制度不一, 造成混乱并相互制约,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把存放在多个阅览室的期刊资源集中起来, 整合为一个阅览室, 即把纸质的、电子的、数据库的、网刊的、现刊和过刊的资源集中于一室, 场地不够大可另想办法, 形式应服从内容, 内容决定形成。这样整合后的期刊阅览室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第一是物以类聚, 期刊载体、形式、内容虽然不同, 但同属于一类, 同类相聚, 符合物质的自然规律, 第二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读者心理反应总是同类同在, 在一个地方找同一事物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打乱了这个程序, 带来读者的厌烦。第三是查阅快捷方便, 读者要查阅某一信息, 如能在一处完成, 快捷方便, 省时省事, 何况读者往往要查阅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期刊, 在一处就能查到纸质的、电子的、数据库的, 互作对比, 深入探讨, 更是一种享受了。第四是便于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才能统一制定规章制度, 避查相互制约;统一管理才能统一制订购置期刊计划, 避免过多重复;统一管理才能统一培训, 不断提高期刊利用率;统一管理才能统一保管, 避免信息流失。统一管理了, 图书馆才能统筹安排, 减少人员, 提高工作效率。

二、整合载体使其形成核心

目前期刊载体很多, 主要有纸质期刊、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网刊等, 这些期刊载体各有特点和优势, 它们共同为读者提供查阅期刊资料的渠道和方式, 极大地满足读者需求, 但长期以来, 高校图书馆期刊收藏及订阅均以纸质为主, 这里有信息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原因, 也有人们查阅习惯方式的原因。当今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 高科技带来了多载体的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 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是选择何种载体为主, 形成核心, 这是十分必要。核心指引方向, 核心凝聚力量, 核心快出成效。高校图书馆应以电子期刊为主, 形成载体核心。

电子期刊汇聚信息品种和内容海量。研制电子期刊的单位和厂家汇聚信息范围包括国内外, 国外者是外文期刊, 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遍及五大洲, 国内者遍及全国各地所有出版的期刊, 包括正式出版, 非正式出版以及各种会议信息资料, 其品种和内容极为丰富, 《中图法》22大类的小类几乎汇聚齐全, 有普通的, 有科研的, 有理论的, 有实践的, 有动态的, 有前沿研究成果的, 应有尽有。就拿龙源期刊来说, 它汇聚了中国3000多种主流期刊杂志的优质内容, 形成庞大的专业阅读平台。

电子期刊查找快捷。电子期刊是全球第一家融入互联网终端, 手机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三维整合传播体系的专业电子杂志, 它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高度密集, 按类别、专题、目录索引向读者全文提供原始信息、整合信息、读者只需在电脑、手机、电视上点击主题词, 或通过其路径, 引擎方式就立即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快捷安全方便。

电子期刊文、声、图、像并茂。人们在电子期刊上不仅看到文字、图片、活动图像, 还可以听到各种音效, 增强感器, 提高阅读效果。

电子期刊的优势, 足以让高校图书馆把它作为核心的条件, 当然只有核心是不够的, 其他载体的期刊也要有, 特别是纸质期刊,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阅读习惯, 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还得保留, 期刊数据库、网刊有的信息资源, 电子期刊不一定都有, 应该共存互为补充,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三、整合期刊品种和内容突出本馆特色

期刊品种和内容十分丰富, 是海量, 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本校实际与需求, 在海量中筛选和整合, 那些品种和内容该储存, 那些品种和内容不该储存, 储存的品种和内容要突出本馆特色, 特色是存在, 特色是发展, 特色出成果。

突出期刊的专业特色。期刊专业特色不是随意或想象来构建的, 也不是本校开设什么专业就构建什么专业特色。大家知道, 一个学校开设的专业一二百个, 少者七八十个, 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成为特色, 那么根据什么条件构建期刊专业特色呢?1.根据本校历来办学特点、显著成就。2.根据本馆已形成的馆藏专业特色。3.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重点课程。4.根据教学需要的外刊。5.根据研究需要某个时期作家作品。高校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通过期刊专业特色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完成学业, 为国家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这是学校和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形成期刊精品特色。期刊精品特色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品种权威性。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期刊载体品种和版本重点是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 社会和公众认可, 行业内久负盛名, 起到核心引领作用。二是文章内容精华程度。海量的文章都登载在纸质刊物或储存在各种各类数字化载体里, 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文章内容应是有代表性的专业研究和科研成果, 也有部分是高质量的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资料, 内容必是精华拔萃。三是避免重复。重复是最大浪费, 重复品种和内容就得相应减少, 高校图书馆在选购期刊时应尽量避免重复, 即纸质期刊和数字化期刊之间在品种和内容上不能重复。当然一些重复是难免的, 因为各出版单位和数字化载体厂家汇聚信息资源无法统一, 无法分工, 选购期刊时不要过多重复就可以了。

四、构建“一网式”本馆网站, 实现“一条龙”获取信息资源

为了让读者快捷安全准确地查阅到个性化信息资料, 高校每个图书馆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一网式”本馆网站, 把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网刊以及数字化了的纸质期刊一并挂在本馆网站上, 与图书等信息资料一起, 共同服务于读者, 读者只要在本馆网站点击, 就立即一次性完成查阅到不同载体不同内容的期刊信息, 解决网上查阅难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储存在本馆网站的信息资料就成为了本馆永久性的馆藏, 不管今后网络有什么变化, 本馆馆藏信息资料都不会掉失。应该说, 这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和网刊都是数字化信息, 挂到本馆网站要通过转换文件或技术处理, 复杂的工作倒是根据本馆馆藏的需要进行整合存取。纸质期刊就多一个数字化技术处理, 如果纸质期刊出版社每一期都附有电子版, 那就简单些。

关键的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构建“一网式”本馆网站。笔者认为, 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信息包括期刊信息服务, 本馆网站需具有基于Web2.0理念的服务方式的需求, 以个人为中心, 以自我组织为中心, 参与、互动与分享。该系统具备有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构建个性化信息Agent模型, 即将个性化信息从全局信息空间分离出来, 二是构建用户Agent模型, 即跟踪用户行为, 记忆用户兴趣, 通过描述用户兴趣特征来建立个性化用户模型, 此外还有功能强大的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这既是构建信息Agent和用户Agent的基础, 也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保障。信息Agent模型构建主要有三种方法:1.信息Agent的自主学习方法。2.信息过滤的方法。3.基于多Mu Iti—Agent System的合作方法。用户Agent模型构建通常有四个步骤:1.内容向量。2.一列当前活动的上下文 (或用户以往信息行为的文档) 。3.一列当前活动的特征。4.一个用户关键词的集合。正因为基于Web2.0理念的服务方式和构建信息Agent模型和用户Agent模型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和功能, 所以用它来构建“一网式”本馆网站最合适最实用。馆藏期刊的各种载体、品种及内容能在这样“一网式”本馆网站应用, 读者可以随时随地, 轻轻松松, “一条龙”地获得个性化信息资源。

五、实现优质服务, 提高期刊利用率

整合期刊资源的目的是提高期刊利用率, 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要实现这个目的, 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加强硬件建设之外, 还要十分重视开展优质服务, 狠狠抓住积极主动创新地引导和提供这个中心环节。

建立“一人一用户”的读者用户模式。高校读者群有很多不同需求信息层次, 建立“一人一用户”的读者用户模式, 首先要考虑的是网站的技术支撑, 让读者用户与图书馆网站能够互动和共享。只有这样, 图书馆才能随时了解和研究每个读者不同时期的兴趣与需求, 并主动为其服务。读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 手机, 或公用电脑设立自己的用户, 报以图书馆网站备案。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用户群, 图书馆必须设立工作机构, 专门负责管理和联系各用户。

举办各类培训班。读者特别是新生读者对本馆网站的使用及本馆网站储存的期刊信息载体、内容、分类不大明白;对本馆各种规章制度及查阅信息资源手续程序不甚了解:对本馆网站以外补充信息资源获取及专题研究资料收集方式欠缺等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读者培训班来解决。

主动向师生读者提供专业信息资源。不少师生读者查找期刊信息就查找有趣的、休闲的、娱乐性的读物。大家知道, 高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图书馆有责任通过提供专业信息资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专业信息资源最怕的是笼统化, 图书馆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向不同专业的读者提供专业信息资源, 同时还要跟踪调查, 解决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

定期或不定期向读者提供各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期刊是最快最及时最集中地反映各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收集整理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 通过信息发布会、研讨会、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等形式, 分学科、分门类, 有计划有针对性向读者提供, 充分发挥期刊信息资源的作用, 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促进学校科研发展。

摘要:期刊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高度发达并商业化的形势下, 期刊资源整合是高校每一个图书馆势在必行。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资源, 节省财力物力, 提高服务质量, 整合重点是期刊阅览室布局、期刊载体、期刊品种、内容以及服务方式, 使之形成自我特色, 提高期刊利用率。

关键词:整合,期刊资源,提高,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尤晓青.高校图书馆期刊选定工作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2]马小红, 周方薇.影响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访的几种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图书馆, 2007, 8.

[3]李颖.论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的管理, 利用与开发[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1.

[4]黄芳.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的优化及管理创新[J].医学信息, 2007, 20.

[5]张晓林.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4.

英语期刊 篇11

【关键词】作者;学术期刊;责任编辑;版权问题

【作者单位】刘磊,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学术期刊在出版过程涉及大量版权问题。学术期刊由多篇独立的、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特点的论文汇编而成,论文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期刊为论文的发表提供了平台,同时论文还经过责任编辑的审阅和勘校,因此,只有协调处理好作者版权、期刊汇编作品著作权以及责任编辑付出个体劳动应享有的署名权这三者之间的版权关系,学术期刊才能良性发展。

一、论文作者的版权保护及限度

作者在论文创作过程中付出了精力,因而其版权受到法律保护,但任何权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扩大或缩小。在学术期刊出版的过程中,论文刊登是期刊和作者双向选择的结果,期刊要主动维护作者的权益,作者也应该顾及学术期刊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版权保护不能超过限度。

1.作者版权保护的内容

我国1991年正式实施的《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学术期刊所刊载文章的作者享有著作财产权及著作人身权等权益。其中著作人身权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是作者享有决定作品是否公开出版的权利,包括出版时间、地点、出版载体及出版方式等。署名权是作者拥有表明身份的权利,主要包括作者在作品中是否署笔名、本名、匿名等内容。论文修改权和保护论文完整权都属于作者的著作人身权,论文体现的是作者的个人意志、思想观点、理念或立场,他人不经允许不得对论文进行大规模的删减、修改,以免影响作者观点和论文原意的表达,甚至造成篡改或歪曲作者观点的后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著作财产权是著作人身权的对称,指作者及传播者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主要包括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这几种权利。其中,使用权又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使用作品的其他权利等。当前,我国对学术期刊论文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有形使用(复制、出版和发行)、无形使用、演绎使用等。无论哪一种论文使用方式,作者都享有著作财产权,也就是作者有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

2.作者版权保护限度

权利行使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论文作者的权利限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法律的限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一旦向期刊投稿,就意味着已经和期刊达成出版协议,并授权期刊专有出版权。作者和期刊之间是双向选择和平等合作的关系,期刊必须尊重作者的法定权利,但同时期刊也有自身的审稿、勘校及排版标准,作者投稿即视为接受期刊对稿件的汇编处理。因此,作者和学术期刊一旦发生纠纷,协调应以《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为基础。比如作者向期刊社投稿,期刊社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但根据刊物内部标准,也会对投稿作者的署名有明确规定:“多作者稿件署名必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列好先后次序,提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此时,作者既可以接受期刊社的要求,也可拒绝,放弃投稿。

其次,版权转让协议限制。现在不少期刊在论文发表前会和作者签订版权转让协议。通过转让协议,作者可以选择将其版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给期刊,作者获得刊物发表机会和相应的稿费。版权的有偿转让是版权交易的基本内容,通常又称为“卖版权”,版权转让可以是版权中部分财产权利的转让,也可以是版权中全部财产权利的转让;可以是在版权保护期中某一段时间内的转让,也可以是在整个版权保护期内的转让。现在版权问题日益受到期刊社的关注,为了避免纠纷,一些期刊社会对有价值的论文进行筛选并要求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以防万一要使用时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总而言之,作者的权利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法律和相关协议的限制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但无论作者的版权是否被限制,期刊社都必须尊重《著作权法》和作者的权益,让学术论文发挥应有的价值,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二、期刊版权问题分析

学术期刊在出版过程中会涉及一系列版权问题,包括专有出版权、版式设计权、汇编作品著作权、法人作品版权等。

1. 期刊的专有出版权

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单位通过与合作者订立合同,在预定的期限或地域内,获得出版作者作品的一种专有权利;也指图书的出版者依据图书出版合同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内独占出版他人作品的权利,属于著作权的邻接权。《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期刊对在本刊上首次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年的专有出版权。自作品首次出版之日起一年之内,未经期刊同意,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编、选编、改编的形式转载作品,但《试行条例》和本细则另有规定者除外。如期刊与作者之间没有相反的协议,一年之后此项专有出版权回归作者。”根据上述规定,除《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另有规定外,期刊对本刊首次发表的作品,自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的一年之内,仅仅享有自己重印本刊和禁止他人以摘编、选编、改编的形式转载该作品的权利,而没有授权他人出版该作品的权利。未经作者书面授权,期刊不得擅自将此项专有出版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行使。

2.期刊的版式设计权

英语期刊 篇12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新型建筑材料》 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第七版)之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评选核心期刊的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北京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单位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

课题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理论、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改进了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 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12个评价指标。从我国正式出版的14 728种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3种核心期刊。

【英语期刊】推荐阅读:

水利期刊05-09

传统期刊05-09

专业期刊05-26

期刊06-08

期刊指标07-01

期刊选题07-04

期刊质量07-06

期刊办刊08-02

科学期刊08-07

科研期刊08-16

上一篇:明星恋爱真人秀下一篇: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