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中小学(精选12篇)
公办中小学 篇1
义务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办好农村义务教育, 对于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 为国民经济增长积累后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包括河南省在内的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办小学却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公办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 师资结构年龄偏大, 生源不断减少。很多地方的村小只剩下三两个教师, 学生班额十来个人的局面, 最严重的地方早已出现了“空巢”现象。
一、河南省农村公办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表现
1.师资问题非常突出
好的教育要靠优秀的教师。如果一个学校的师资没有了活力和竞争力, 必然会失去家长的信任, 进而失去部分生源, 学校就会日益步入困境。从400份有效问卷反馈的数据来看河南省农村公办小学师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大。
50岁以上的比例很大, 占到了62.5%, 有250人;40岁以下的仅有50人, 仅占12.5%。多数教学点的师资还是20年前的同一批教师, 比如笔者曾就读的小学原本有十来个教师近几年却接连退休, 仅剩2名教师也接近退休年龄。 “爷爷奶奶教小学, 叔叔阿姨教初中, 哥哥姐姐教高中”这句话生动说明了这一现实情况。
(2) 教龄长, 学历低。
20年教龄的老师有300人, 占到了75%;240人的学历是中师和高中, 占到了60%。也就是说20年、30年前的高中毕业生、中师毕业生一直是我们农村公办小学的主力军。单从这一点来看, 年轻的家长就有理由选择师资结构更年轻的私立学校。
(3) 缺少专职的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
中心校以下的各个教学点没有一名专职的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从总的数据分析来看, 全镇农村公办小学没有专职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教师的比例占到了77.5%, 82.5%, 80.0%和75.0% 。相比之下, 城市孩子不仅在学校里享有全面的、完整的教育, 周末和假期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球类训练营、琴棋书画的特长班。教育是培养未来的, 这就必然决定了将来的城乡差距更大, 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 “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2.生源不断减少
(1) 平均班级学生人数偏小。
调查数据显示, 有一个班人数不足10人, 四个班人数不到20人, 另有四个班人数不到30人;班额在30人以上的主要在人数集中在中心校这一块。村级的教学点班额普遍在20人左右, 且往往是小学一、二、三年级, 小学高年级人数更是少得开不成班。
(2) 生源分流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适龄儿童自然人数减少、私立学校的竞争和随打工父母到外地上学。从问卷的统计情况看选择“适龄儿童自然人数减少”的有90人, 占到22.5%, 这是一个客观原因;选择“私立学校竞争”的有170人, 占到42.5%;另有140人认为“随打工父母到外地”是主要原因, 占到35.0%。 适龄儿童自然人数减少是客观的, 孩子随打工父母到外地上学在寄宿制学校建好之前也可以说是客观的。但这一点又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寄宿制学校的建成就可以吸引部分或全部的外出上学的孩子。师资有活力了, 教学质量高了, 家长信任了, 农村公办小学就会步入良性循环。
二、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对策
1.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农村公办小学的困境10年前就初露端倪, 也采取了下乡支教、培训等不少有帮助的措施。但人们相应地对这些措施也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误区之一: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办学条件不足, 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投入, 下大力气改善农村教育的设施设备。其实, 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才是农村公办小学面临的最大问题。豫东H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但中小学的危房早已改造完毕。校园、校舍、桌椅、报刊室等都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和硬件相比, 农村公办小学的软件建设不仅更紧迫, 而且难度也更大。农村公办小学的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合格的教师、科学的管理、敬业奉献的氛围以及立足乡村、服务乡村的理念的形成与坚守等都需要更强的决心、更多的智慧、更新的措施和更大的投入。
认识误区之二:“现有的‘城乡 (学校) 结对’、‘名校帮扶’、‘下乡支教’以及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和经验, 大力推进‘定期轮岗’制度, 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公办小学落后现状。” 应该承认这些措施都是有帮助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囿于传统的教育发展思路, 使得农村学校失却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 从而处于基于消极等待的被动局面。应该看到, 办学水平的提升, 无外乎两个途径, 一是外力推助;一是自我成长。[1] 我国古代教育孔子曾说过富有哲理的话:“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农村学校有自己独有的发展历史、有自己赖于生长的地域 (乡村) 文化, 必须有自己年轻的、富有战斗力和竞争力的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那种带有本土化特质的农村学校成长路径或模式更具有生命力和示范性, 而恰恰是这一点, 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应有的关注与重视。[1]
2.改善师资
20年、30年前的高中毕业生、中师毕业生一直是我们农村公办小学的主力军, 他们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教龄25年以上。国家对原来的民办教师在参考教龄的基础上陆续转为公办教师, 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 那么, 这些教师都是临近退休或者三五年之后退休, 谁来接替他们的岗位?能不能像省级示范性学校那样未雨绸缪构建老中青 (中青年教师占多数) 的师资结构?
(1) 创新政策。
2011年夏天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了, 政策主要表现在是“两免一补” (免学费、免住宿费, 补发生活费) 和“服务十年”。 这项试点工作代表着国家的价值取向, 从他们的就业来看“哪里来哪里去”, 有的流向了省会、二级城市, 基本上都是区县一级的学校, 没有一个到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客观地讲, 让一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屈身农村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我们的建议就是:参照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省级的、重心更低的、完全面向农村乡镇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省级财政出资、教育厅推进一项新的政策, 让有农村背景的、有意愿长期服务农村教育的青年在所在城市的师范院校接受免费的师范教育, 毕业后到小学任教, 享受和县城小学公办教师一样的工资。在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这项政策更有吸引力。
(2) 从社会空间上看, 增强农村师资的根植性。
在师资招聘时, 把目标锁定在有农村背景或其个性、教育经验适合或者愿意生活、工作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在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时, 为新来的教师提供人性化的指导, 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入门期;然后向他们提供费用低廉的大学远程教育课程来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继续教育, 获得新的职业技能, 有利于他们克服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在生活上, 为他们与有经验的同事和家长交往提供机会, 邀请新教师参加学校所在地各种活动, 以增强他们的社会根植性。[2]
(3) 做好教师培训。
曹慧英 (2007) 谈到“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的培训模式 , 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到农村小学 “顶岗实习”, 顶替准备来师范学院接受培训的教师的岗位。这些成人教师的学习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自学能力强, 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经验的反思, 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欠缺有目的地进行学习。[3] 实施“学生顶岗实习, 师资置换培训”办法, 探索一种既可解决学生实习问题, 又可进行教师置换培训的合作模式。[4]
这一模式的优势与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体现了“合作、 互利、 双赢”的原则;二是“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 的模式既具有英国 “以学校为基础” 的教师培训的优点, 又具有美国 “教师发展学校” 的特长。它不仅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高校与中小学建立起“合作、互利、 双赢” 的新型关系。在培训内容上, 注重开展需求调研, 了解农村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特殊需要, 切实体现农村小学教育特点。 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依据乡村实际生活, 造就乡村学校教师” 的理念进行培训。
3.获得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根本上讲都要靠资金。钱从哪里来?首先农村小学新进教师工资的资金不能从下面来——村民那里收取;又不大可能从上面——乡镇财政中来, 很多中西部农村没有相应的乡镇企业创造出足够的财政收入;也不大可能从县财政里面来, 一个县按20个乡镇算, 每个乡镇50名教师, 每位教师每人每年2万元待遇算就是2 000万。靠农业为主要收入的中西部县级财政能保证不拖欠现有工资就是目标了。
曲恒昌 (2003) 提出建立规范有效的政府间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法国的中央财政通过国民教育部把全国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直接划拨到教师个人账户, 从而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只需负担份额较小的基建和行政费, 同时辅之以政府间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对处境不利群体和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德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州政府承担, 它将教师工资直接划拨到教师个人账户, 约占义务教育经费的大约75%, 另有少量经费由州转移给市镇政府。英国、美国基本上也是如此。[5] 农村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 付可以有效地填补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可以保证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如果全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的工资都是由中央财政承担, 那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局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结语
义务教育是对每一个人的发展进行的最起码的教育。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其公平的内涵就应界定为每个适龄儿童都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他们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切实行动起来, 转变观念, 创新制度, 加大投入, 招募教师将会改变农村公办小学发展的困境。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农村教育发展亟待三大突破[N].中国教育报, 2009-06-02.
[2]丘兆逸, 黄德凯.民族地区农村师资问题浅析———以核心-边缘理论为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122-125.
[3]曹慧英.高师院校参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 (12) :9-10.
[4]张学仪.“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的实践与对策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5) :42-45.
[5]曲恒昌.借鉴他国经验切实制止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滑坡[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5) :17-22.
公办中小学 篇2
对口入学? 发布日期:2018-02-27
字体(大 中 小)
今年“入学报名系统”继续与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籍信息对接。4月2日-4月13日,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须在学生就读小学,核对 “入学报名系统”中的关键信息(户籍地址、居住地地址等),并填写家长手机号码(作为家长接收初中入学信息的联系方式),获取《上海市初中入学信息核对表》。如发现有关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在4月13日前凭有效证件到学生就读小学进行更正。4月13日为本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入学关键信息核对、更正截止日。
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市户籍学生、非本市户籍学生,如需在本市就读六年级的,须到户籍或居住所在地的指定登记点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10日),获取《上海市初中入学信息登记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公办小学申请著名商标是个好创意 篇3
一说到著名商标,人们下意识想到的是市场上、电视广告上的一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之所以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申请著名商标,一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避免被其他企业和商家侵权;二是成功申请后,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效益。但一所公办小学申请著名商标,确实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让人感到疑惑:公办小学也可以申请著名商标吗?申请著名商标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实际上,公办学校申请著名商标,符合“国家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至于它的价值和意义,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一是能深化学校的办学内涵。该校将自己的校徽和“梦开始的地方”申请为著名商标,十分切合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场所的特质,因为小学阶段正是每个孩子求学生涯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申请这样的商标能进一步深化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
二是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该校有了自己的著名商标后,可以把其广泛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节庆活动、特色教材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的活动,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既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也可提升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认可度。
三是可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校拥有自己的著名商标,学生和教师都“好处多多”:对于学生而言,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信任感和荣誉感;对于教师而言,能使他们更加明确个人的成长定位和目标,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当然,学校有了自己的著名商标后,应该珍惜这一荣誉,继续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就像著名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高标准、严要求一样,学校教师应该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换句话说,公办小学有了自己的著名商标,反过来可以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公办小学申请著名商标,是一个正能量十足的创意。
(责编 欧金昌)
公办中小学 篇4
一、禁止中小学公办教师有偿补课的法理基础
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办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之所以制止不力,甚至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与人们对中小学公办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小学公办教师不是公务员,业余时间利用专业特长获得一定报酬无可厚非。
这里有必要对中小学公办教师的职业性质进行一番探讨。中小学公办教师是纳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工作人员。 《教师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说明教师工资待遇是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从教师的职业特性及工资待遇保障来看,中小学公办教师是具有国家公务人员性质的。而 《公务员法》 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小学公办教师不能只要求获得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而却不愿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约束。
二、治理中小学公办教师有偿补课的重大意义
严禁中小学公办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是因为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滋长了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严重削弱教师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动摇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根基。中小学公办教师属于公共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国家出资购买的公共教育资源,如果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让一部分有钱人通过购买服务获得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额外教育服务,必然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
有偿补课作为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已严重影响教育系统行业形象,引起全社会强烈不满。制止中小学公办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行为,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必然要求。
三、建立治理中小学公办教师有偿补课长效机制
第一,要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严禁中小学公办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作为教育系统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深入解决“四风”问题重要举措之一,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第二,要明确责任。校长是治理中小学公办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必须把“不得从事有偿补课”纳入教师聘用合同管理,从事有偿补课,不听劝阻的,学校必须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要加强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禁止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把学习贯彻教育部 《规定》 纳入今年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课程,大力倡导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四,要加强监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专项治理,将治理有偿补课纳入教育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要委托第三方评价,建立中小学人民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管和考核,对参与有偿补课的教师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南海狮山公办中小学报名指南 篇5
小学和中学合称,小学包括初小和高小,中学又包括初中和高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南海狮山公办中小学报名指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招生对象
(一)小学一年级新生招生对象:户籍地为狮山镇的年满6周岁以上(2014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符合招生条件的年龄满6周岁以上(2014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非狮山镇户籍适龄儿童。说明:1、未满6周岁的儿童不能报名入读小学一年级。
2、现已就读小学一年级并拥有学籍的儿童,不能再申请读小学一年级。
(二)初中一年级新生招生对象:户籍地为狮山镇的2020年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
符合招生条件的非狮山镇户籍的2020年小学六年级应届毕业生。招生类型
招生分为三种类型:狮山镇户籍学生、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一)狮山镇户籍学生
户籍生是指在对应学区学校报读的狮山镇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此外,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作“户籍生”处理:
1、申请在狮山镇内居住地就读,且经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狮山镇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说明:需要申请居住地就读的狮山镇户籍学生,须在网上报名系统中选择户籍地所在学校作为报读学校,并完成所有报名手续;还必须在2020年6月1日-2020年6月2日凭相关佐证材料(网上报名号、关系证明、户籍、居住地房产)向户籍地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受理地点:学校门卫室。逾期申请的,不予受理。申请成功的,由狮山镇教育局(教办)统筹安排学位。
2、上级政策文件规定的“与户籍生同等待遇”的适龄儿童少年。
(二)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
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是指以政策性借读生入学申请条件(详见附件3)之一提出申请,且经狮山镇教育局审核通过的在狮山镇居住的非本镇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此外,上级政策文件规定的“与政策性借读生同等待遇”的适龄儿童少年,可作“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处理。
(三)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是指符合积分入学申请条件,在狮山镇参与积分入学排名入围的新市民子女。
入学申请报名时间和方式
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户籍学生、政策性借读生的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一)狮山镇户籍学生
1、网上报名时间:5月29日-2020年6月2日。
2、报名方式:家长(监护人)通过电脑端登录网址http://bm.nhedu.net或微信进行网上报名(每天具体报名时间:7:00-22:00)。
(二)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
1、网上报名时间:6月3日-2020年6月6日。
2、报名方式:家长(监护人)通过电脑端登录网址http://bm.nhedu.net或微信进行网上报名(每天具体报名时间:7:00-22:00)。
(三)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1、申请时间:5月29日-2020年6月12日(工作日:8:30-12:00,14:30-17:00)。
2、积分入学申请地点:家长(监护人)居住证所在村(居)、社区、园区流管站。
说明:申请积分入学的有关文件、办理流程及表格等资料,以狮山镇积分办正式公布为准。(狮山镇积分办联系电话:86688170)
(四)凡报名即视为全部认可本招生方案。
不服从统筹安排的视为放弃学位。招生录取安排
在满足狮山镇户籍学生入学基础上,安排招收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在招收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后,仍有学位剩余的再安排招收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一)狮山镇户籍学生
狮山镇户籍学生由狮山镇教育局(教办)安排入读相应学区学校。
当学校的狮山镇户籍学生人数大于学校计划招生人数时,该校狮山镇户籍学生由镇教育局(教办)统筹安排学位,该校不招政策性借读生和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对于没有网上报名或在户籍学生网上报名结束后迁入的.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由狮山镇教育局(教办)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入读。
(二)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
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由狮山镇教育局(教办)统筹安排学位。
当学校的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人数大于学校剩余学位数时,该校狮山镇政策性借读生由镇教育局(教办)统筹安排学位,该校不招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三)狮山镇普通借读生(积分生)
1、学位数量:由狮山镇教育局(教办)根据公办学校学位情况而确定积分学位数。
2、小学学位安排:根据狮山镇积分办提供的小学积分入围对象(官窑、小塘、大圃、罗村四个片区各自进行积分排名),分别由官窑教办、小塘教办、大圃教办、罗村教办按照积分分值从高到低的次序,统筹安排小学积分生学位。如果各片区小学还有积分生学位剩余的,则由狮山镇教育局统筹安排。
3、初中学位安排:初中积分生学位由狮山镇教育局根据镇积分办提供的初中积分入围对象的积分分值从高到低的次序统筹安排。
公办民营的呼声和质疑 篇6
汇晨的探索
“对这样的养老院,政府还有一定的监管责任在里边。经营这一块完全委托给社会力量(专业的组织)去经营。采取委托经营和合同承包的方式。”北京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而现在是政府全管,政府等于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又做教练员。这个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政府应该就做一个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及市场的监督者,而不是市场的经营者。”王小龙说。
事实上,“公办民营”养老模式也是国际社会福利服务的主流趋势。为了改变传统养老院由政府包建包管、财政高额补贴的管理模式,北京市在最近几年也在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并对“公办民营”模式做了一些探索。
受北京市民政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组织人员于 2005 年 12 月—2006 年 11 月就“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在2006年,在北京市民政局备案的“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就已经达到了19家,在数量上占到了全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的8.3%,涉及房山、通州、丰台、门头沟、昌平、海淀、朝阳等7 个区县,床位总数2416 张。
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显示,2007年的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就属于“公办民营”,它与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第四社会福利院、第五社会福利院一样,都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
据北京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政府投资那么多公办养老院,都是财政全额拨款的编制,编制体制也不好解决。”养老院那么多人,“编办不可能给你那么多编制”。这也是当初建立汇晨老年公寓的原因。
对公办民营养老院的争议,也恰恰因汇晨老年公寓而起。
背道而驰
民办养老院对“公办民营”模式翘首以盼,是希望政府将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把经营权、管理权、服务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等非政府部门或个人,吸收民间资本,转变经营机制,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独立法人实体运营,并通过这样的模式,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的“门槛”,进而压低养老院的入住价格,吸纳更多老人入住。
然而,入住汇晨老年公寓,费用并不低。记者以家属身份致电汇晨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能够自理的老人入住该老年公寓,一个人每个月也需要5000~6000元的花费。
对此,王小龙直言,“它的收费一点也不比我们低”,而且“承担的社会义务很少”。
2005年年底,北京市就出台的《关于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模式加强监督与管理的通知》指出,实行“公办民营”模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应保持福利服务性质,“三无”、“五保”老人和孤残儿童的供养水平要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并逐步有所提高;要预留为本区域其他困难老人提供福利服务的空间。
但实际上,据汇晨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介绍,汇晨老年公寓并没有按照《通知》的要求接收“三无”、“五保”老人或其他困难老人,甚至完全自理的老人也不一定接收。保持福利服务性质的要求,成了一纸空文。
“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组在名为《加快实现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对策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里直言:“部分社会经营者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养老服务机构‘既不服务本地的老人,也不服务没钱的老人’。从对象选择看,‘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主要瞄准的是市区老人而不是辖区内的老人,是收入较高且稳定可靠的老人而不是经济拮据的老人。”
公办中小学 篇7
一、进得来——开放接纳、合理承载是基础
公办学校接纳流动儿童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而城郊公办小学接纳流动儿童更具地域优势和实际可能。为了让流动儿童进得来, 我们做到“三个结合”。
1. 主动吸纳与有条件吸纳相结合
主动吸纳流动儿童入学, 对于城郊结合部学校来说既是社会时代使命所使, 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所需。近年来, 本地生源逐步减少, 我们有力量吸纳流动儿童入学, 并为他们提供与本地学生相同的服务。在每年秋季招生前, 学校组织人员调查摸底, 通过幼儿园、社区积极宣传流动儿童入学的政策和办法, 对流动儿童入学实行了统一报名、统一测试, 学校根据自身学额情况, 尽力录取学生。
对于流动儿童入学, 学校拟定相应的条件: (1) 父母至少一方有在我市务工一年以上的劳务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 (2) 在我市 (学校附近) 有稳定的住所 (有房产证或一年以上的正式房屋租住合同) ; (3) 父母至少一方有原居住地户口簿、我市公安部门出具的暂住户口证明, 并有计划生育证明; (4) 提供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借读证明和原学校学籍档案。流动儿童持以上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到学校联系, 申请入学, 只要班级有学额, 学校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建立正式借读学籍。
在接纳流动儿童的过程中, 在考虑班级学额的前提下, 还必须考虑班级中、年段中、学校中流动儿童的比例, 根据我们的实践和分析, 我们认为流动儿童的比例以不超过全校学生总数的40%为宜。
2. 统一编班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为了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促进校园和谐, 我们将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混合、统一编班。在同一个班级中, 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朝夕相处, 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照应, 这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主流, 基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次, 我们在优秀学生评选和班干部建设中考虑流动儿童的比例, 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在新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
对于接收的流动儿童, 我们不管他来自何地、来自何时, 学校都为其建立学籍档案。如学生学籍卡、健康档案、个人成长袋等。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学生情况分析表, 重点是户籍地和年龄, 使学校和老师随时掌握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若有正当理由, 需要转学, 学校就办理相关转学手续, 并主动移交学生的学习档案。
3. 合理收费与帮困结对相结合
各种教育费用是流动儿童迈进公办学校大门的一道“门槛”, 但是完全实行免费入学, 在民工子女学校还在收取不低的学习费用的情况下, 公办学校免费入学显得不实际和也不可行。一是目前政府难以承担所有流动儿童入学, 政府还得依靠民工子女学校分担部分流动儿童的就学任务;二是流动儿童免费入学, 不利于公办学校的发展。为了控制学额, 便于公办学校发展, 并激发公办学校接纳流动儿童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收取一定的学习经费就目前的状况看还是切合实际的, 但每生每学期的综合学习费用要严加控制, 并严肃执行上级相关收费政策。
当然在合理收取费用的同时, 我们也针对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 尽力提供一些帮助性的服务。一是学校设立“红领巾环保基金”, 通过“变废为宝”等各种公益活动, 筹得基金, 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二是积极实施民心工程, 通过师生结对、节假日慰问等形式, 给困难流动儿童送去温暖。三是帮助即将毕业的流动儿童联系上级学校继续学业, 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二、留得住——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关键
城郊结合部学校要留住流动儿童, 提高教师认识、转变观念是关键。首先, 要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要引导教师提高对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的认识, 明确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同样是法律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一个流动儿童, 不但会毁掉一个人的未来, 有可能为给社会增加一份负担。同时, 这些流动儿童极大部分将成为“新当地人”, 他们的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 要改变当地学生、家长对流动儿童的成见。当地一些家长总认为外地孩子肮脏、自私、脑子笨, 不让自己孩子与外地小孩交往, 所以, 在教师提高认识的同时, 要加强社会的宣传, 做好当地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工作, 要主动地接纳流动儿童, 全面、客观地认识流动儿童, 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如独立、勇敢、肯吃苦等, 达到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的作用。
再次, 要转变流动儿童家长的观念。对于流动儿童的家长来说, 一方面, 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当地的公办学校读书, 因为公办学校比起民工子弟学校, 教育条件好, 师资力量强, 管理规范, 教育质量有保障, 收费也低, 能进公办学校是最理想的选择;另一方面, 他们也担心当地学校的老师偏心本地学生, 歧视外地学生, 也怕当地学生人多势众欺负自己的孩子。为此, 我们专门召开流动儿童家长会, 请他们到学校来听课, 让他们亲眼看到学校实行公平公正的教育, 使他们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
三、学得好——提高质量、和谐发展是根本
教育好流动儿童是学校的责任和要求。我们要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处境与生活经验去思考他们生活上及学习上跟不上的原因, 并以此为基础来改变学校的管理办法和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 才能使流动儿童能接受到“平等且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
1. 多管齐下, 提高质量
流动儿童的涌入, 改变了我们的生源结构, 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我们认为, 开展一种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共同成长的教学变革才是我们和谐共进的根本性探索。
一是相互尊重, 构建多元化课堂。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混合编班制, 来自不同市、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 班级的文化生态变成了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观点、思维, 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冲突, 构成了课堂的特殊性和丰富性, 这就要求学生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文化, 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点。
二是承认差异, 进行层次化辅导。按照流动儿童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是学校最终决定实行“分层教育”的主要原因, 此举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三是激发兴趣, 引导个性化成长。学校成立各级各类兴趣小组, 流动儿童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歌善舞的文化素养, 强健的体魄被各社团老师看好。社团活动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良好载体, 因为它具有天生的文化包融性。许多流动儿童在此发挥自身的优势, 发挥个性特长。
2. 透视心理, 和谐发展
针对流动儿童众多的心理问题, 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德育活动, 使他们消除障碍, 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是多重表彰: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积极寻找转变流动儿童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摆脱不良习惯, 发扬长处, 获得个性发展, 为此, 我们由原来内容单一、次数不多的的“表彰”为经常性的、注重个性与成长的表彰, 让那些基础差的流动儿童也有机会得到鼓励。
二是活动教育:我们采取诸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同一片蓝天下, 我们携手共进”、“流动儿童联谊会”、“评比优秀流动儿童”等主题活动, 来增进当地家长与流动儿童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在对学生的教育上, 由于我们的老师坚持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贫贱一视同仁的教育态度, 坚持采取统一编班、统一评优、统一考核、公平公正的教育措施, 学校内没有当地人与外地人之分, 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团结互助,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成长进步。
公办中小学 篇8
关键词:公办小学,武术教学,方法,实践,兴趣
1 实践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办小学的这一环境资源、特殊的教育群体,尝试多样的武术教学方法,创新推广教学模式。克服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枯燥乏味现象,扭转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为“中华武术进校园”、“武术段位进校园”的宏伟规划做好前期铺垫,使武术教育能如同“胎教”、“幼儿早期教育”引起家长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多样教学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六年前,笔者告别了已生活几十年的家乡,只身来到祖国的西部,受聘一所公办小学武术教师职务。没想到任课第一天发生这样一则事例:上课铃声响起,我站在讲台上。遵循课堂常规,一本正经地讲述着关于学习武术的话题。不时地写着板书,学生们也边听边做记录。按教案计划上到25分钟的时候,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问道:“同学们,你们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了吗?”生答:“听懂了!”我暗喜,又问:“喜欢上武术课吗?”没料到的是全班都在吼着“不喜欢!”我震惊地追问为什么?学生争抢着说:“我们学过的,不好耍!”我感到十分困惑!之后,我以同样的方式坚持上完三至六年级各班的第一节武术课。得到的结果是类同的。甚至有纪律较差的班级有罢课之势。我陷入沉思。童言无忌,简简单单的“不好耍”三个字折射出太多亟待解决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么教?怎么教才能转变小学生对上武术课的逆反心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2.1 激趣导入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开始尝试激趣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奋点。随之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上巧用道具,收到了预期效果。例如,在“二段十六式太极拳”教学中,我带着篮球、乒乓球走进课堂。叫学生传递篮球,即兴叫停,讲解手型;把乒乓球分给学生抓握成勾手状,体会单鞭勾手动作的松紧程度。
在上武术器械课的时候,笔者带着各种颜色的美工纸和纸板、剪刀和双面胶,对学生说明在学习武术器械过程中为避免相互挫伤,请跟老师一起学做纸板剑、纸板刀。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做完之后,我说:“有谁愿意试试你的剑和刀呢?”学生争先恐后跟着我,招招势势学得很认真。常常是下课铃声响过,可一双双小手还扯着老师不让离开。
其实,武术教学中的教具不仅局限于武术器械。在讲解动作姿势、运行轨迹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笔者是这样做的:中秋节吃月饼之前,我提示学生:“月饼外包装盒上可是有好多美好的图案与我们学习武术动作可以互相联想,建议大家收集哟。”节日过后,我的办公桌上堆了好多已剪好的图片,我选好一只漂亮的花蝴蝶用作道具,开始“左右穿梭”动作的教学。将其图片在黑板上放大,分别在“蝴蝶”两个翅膀和两根长须部位注上颜色不同的四个点。引导学生自己来描绘连线。掌握“左右穿梭”中斜上步、正推掌的动作运行轨迹。学生在笔者的篮球、乒乓球、图片等一些道具教具的激趣导入中自主地投入武术学习。同时,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的凝聚力、感染力与学生的兴致合二为一,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巧用语言艺术融入武术教学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因为年龄的差异,教师能否将武术动作口令童趣化、情感化,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师生之间需要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而沟通、融合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语言的表达。
如何处理好语音、节奏、语调等技巧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是这样做的:比如在讲解“十字手”、“收势”动作之前用各种颜色粉笔把大雁、鲜花、绿草等景色画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展现给学生的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先做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把老师的动作与画面联想。学生也自动跟着我做大雁飞来的动作。嘴里不停说“像大雁”,接着我形象的演示游泳拨水的动作。学生看懂了笔者的肢体语言,嚷着“老师在游泳!”就在学生都自主加入互动的时刻,笔者开始绘声绘色的描述着“春暖花开的时候,大雁飞来了,飞到你的胸前,轻轻地对你说:小朋友,你好,你在做什么呀?我的样子像不像你交叉的两只小手啊?”教室里由宁静变成雀跃欢声:“像!像大雁,像十字手!”接着笔者说:“天气很热,我们一起去游泳吧!”每个学生都开始从“十字手”自然地做拨水的动作。这时,笔者把一句象形口令传给学生:“一像雁子,二像游泳,三来长高,四来收脚。”就这样,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笔者,喜欢笔者的声音,喜欢跟笔者相处,更喜欢上笔者的武术课。演练的技能也愈发熟练。由此看来,武术教学艺术、教师的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成正比例关系。
2.3 设计游戏,施教于乐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恰如其分运用游戏于武术教学中,不仅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很容易调动学习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融入其中,效果更佳。笔者尝试体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在训练基本功时,学生往往吃不得苦累而不愿意练。我就想法用游戏来改善这类状况。在班上调80%的学生分四列纵队。相邻的两人互搭勾手,同时以各种基本步型站立。拟建搭成“拱桥”。另20%的学生排队猫着腰、唱着歌欢快的做钻洞游戏。稍后再变换队形,设迷宫。组织学生在迷宫中捉迷藏。每到这个情节,笔者都情不自禁的忘记自己早已年过半百的身骨,在迷宫中互动,在游戏中讲解,不时的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在快乐中忘掉了苦和累,学到该掌握的技能。也许,是笔者童心不泯的天性令笔者能与小学生跌爬滚打,融入童趣中去教学。虽然很辛苦,但所获教学效果之佳令笔者感到欣慰。笔者能给那么多的小学生到来成长的快乐,非常之荣幸。孩子们带给笔者的快乐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2.4 巧用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唱起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自然会感到放松、愉悦,与此同时,即会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巧用唱歌的形式运用到武术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推广武术段位制教材的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创编了校本套路。其中有横单鞭的原地左右平移重心的转换,接收势调整呼吸的动作。笔者面对着学生,略为夸张地象形地展示动作,语言提示:“现在老师仿佛站在海滩上面对大海呼唤我的亲人。老师此时的状态与哪首歌曲可以联想呢?”很多学生跳跃地喊着:“小螺号!”笔者顺势说:“我们大家一起唱这首歌好吗?”学生自觉地就随笔者做起动作。唱到最后一句“吹起了螺号,心里呀美嗳!”刚好合在收势的调整动作。不教而教的放松感觉让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了。这样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还有效地增强了记忆。
2.5 博爱、宽容、尊重学生是武术教育成功的秘密
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将武术教育推进校园,在校园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其目的仍然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李镇西先生在《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中一语惊人!他说:“素质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所以,就应该是宽容的教育。宽容是什么?宽容差异、宽容失败、宽容错误、宽容个性、宽容一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性的一切。”作为武术教师想把武术教育教学在小学生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必须善修其身。
在近六年的小学武术教学生涯中,笔者亲身经历一件难以忘却的事:2010年春季的一天,笔者在五(4)班上室外课时,突然,有三个小男生厮打在一起。另有一个班干部劝解中被一方认为在拉偏架,随即暴跳如雷,情绪完全失控了。说实在的这个失控的男生也的确是有些冤屈,而对方两个也不甘示弱。见状,笔者扑上去把受委屈的孩子一把就搂在怀里,任他抓打、踢捶。过了一阵,他终于停下手脚,似乎见到了笔者胳膊上很明显的伤,偎在笔者怀里嚎啕大哭。待他情绪平稳之后,笔者没有批评他,只是当着大家和风细雨的对他讲:“老师为了大局,为了不让你和同学受到伤害,才这么做的。但是你要记住:老师疼爱你,并不等于要袒护你的过激行为;迁就你一次并不能迁就你一生!你会长大,将来要走向社会,希望你回去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日后,该班所有的学生似乎长大了很多,更加懂事了。一些差生和几个小捣蛋鬼表现很优秀,更加亲近笔者,纪律、训练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李源田在《派往明天的教师》中提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的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惊疑片刻后收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深情地说:这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他终身。这位老板不是教育家,却有着教育家的智慧,那一刻,他没有用成人思维去对待孩子的行为,而是以宽容维护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在处理学生斗殴这样事情上,笔者虽然受了伤,虽然有些不在现场的师生一时间不理解:身为武术教练竟被一个小学生抓伤?但我不委屈,我用行动教育学生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关爱。
3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连续六年,小学武术教学生涯历经风雨兼程,感慨万分。因为各级领导的支持,开展武术教学的平台愈发稳定扎实;因为博爱、宽容、尊重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因为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不泯的童心投入公办小学的武术教学推广工作,而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与认可;因为坚持不断的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使孩子们由对武术教育教学的逆反转化为欣然接受并成绩显赫。多次应邀组队参加市区大型汇演,荣获一、二等奖;参加境外较有影响的国际武术套路大赛,团队获奖牌、奖杯80余枚,其中金牌28枚;多次应邀演出,获优秀奖的学生近80人。2009年该校应中央电视台邀请,组队参加《CCTV“火炬颂”全国少年儿童庆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演出6分钟的太极节目,深受中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叹和奖励,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笔者荣获优秀编导奖、指导奖。2005年率先在全校1400多名师生中用太极拳演练替代了广播体操,为中国武术段位进校园做好了前期铺垫。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笔者尝试激趣导入,设计游戏,巧用语言,童谣及像形口令等方式方法施教于乐。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武术学习和锻炼。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生的运动兴趣重在激发、培养和引导[J].体育教学,2005(5).
公办中小学 篇9
一、学生难管是重点
洪老师是海南省临高县思源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 她从1980年开始走上教师岗位, 现已有34年的教龄。她原先是在临高县文澜江中心校美山小学担任小学语文科目, 2012年的下半年她被调到临高县思源学校任教。
在临高县思源学校任教期间, 她用这样一句话这样描述, “班里乌鸦一片黑。”在美山小学任教的时候, 一个低年级段的班里一共才不到10人, 工作量比较轻松, 由于美山小学是属于农村小学, 老师们还可以拿到100元的农村教师补助。她说:“现在到了思源学院任教, 思源学校虽说是县级设立的小学, 但是学校面对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孩子, 工作任务重, 但是对于这份辛苦并没能拿到100块钱的补助。”
二、城乡差距有别
公办在编中小学教师薪酬在任教地区上存在很大差异:在行政区划和校际相同的情况下, 东部>中部>西部;在行政区划上也存在差异:在任教地区和校际相同的情况下, 市>县>乡镇;在任教地区和行政区划相同的情况下, 公办在编高中教师的薪酬待遇较高, 其次是初中学教师, 最后是小学教师。
教师薪酬不仅在大区域上存在差异, 而且在小范围内也存在区域差异。以浙江温州市为例, 例如瑞安市和平阳县同一级别的中学待遇差异也大, 瑞安市对教育政策的落实比平阳县做得好, 其教师年收入在4万左右。经济发展越好的区域, 促使该县市好的教师外流并请求调动到好的市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没有得到国家拨款, 主要来源是县市的地方财政, 而县市地方财政的源头则是县市的经济带动带来的利益和人民税收。由此看来, 公办在编中小学教师薪酬在区域、城乡、和校际间存在差异, 但在实际情况中, 其实是会会收到学校本身、教师自身矛盾、当地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三、职称评定有漏洞
公办教育的办学体制在教师薪酬发放上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称。而教师的职称是依据教师的编制、考试分、教龄分、上课分、荣誉分而定的。在调查的教师中, 高级教师占40.1%, 一级教师占37.2%。教龄为16—20年之间的教师为居多, 占62.2%, 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6.6%, 但是每月薪酬2000元—3000元的教师占33%, 3000元—4000元的教师占29%, 4000元—5000元的教师占26%, 这三项的比例没有很大的差距。
据了解, 一个学校教师职称的教评存在份额, 若该学校教评的高级教师份额满了, 则不论教师的优秀教学质量有多么高都无法进行该职称的评定, 所以很多公办在编中小学教师的调动意愿是到其他的地区或学校获得职称, 得到更高一级的教师薪酬回报。若教师在农村学校获得的教学职称, 在调动到高一级的城镇学校之后, 其职称会降一级。促使教师想要获得更高的工资就要得到更高的教学职称, 这就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城市集中化。据调查表明, 有47%的乡镇教师希望调往城市。
四、教师薪酬难题有待解决
首先要从本质上落实教育法, 《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并逐步提高。”但是据了解, 现在教师薪酬水平普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 国家公务员的年收入大约有10万元, 而学校教师工资只处在5.6万的水平, 由此可见将教育法落实到位的重要性。
其次我国对于教育拨款没有制定合理机制, 造成拨款由政府决定, 而学校向政府“讨钱”用等现象。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郑楼镇中学钟校长提到, “平阳县2014年财政主要投入于经济建设, 教育投入本应达到5%而如今只达到3%, 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的乡镇教育每况愈下。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的拨款分配机制, 将教育的评价标准纳入政府政绩观的考核,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要通过建立职称评价体制来维护教师权益, 此外, 公办中小学教师评上职称后都为终生制, 就如铁饭碗一般。只要不犯严重的错误, 即使教学质量不高对其职称和工资也没什么影响, 犹如获得了食品免检产品证明, 这就容易导致教师评上职称后教学积极性不高。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力, 这样的制度也应该像免检制一样被废除。
参考文献
[1]姜金秋, 杜屏.内外在薪酬对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效应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14, 04:18-22.
公办中小学 篇10
笔者认为, 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少儿学习英语现象, 对考察我国英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英语培训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一、调查结果及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语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 本调研组于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间, 分别对许昌市魏都区三所小学、两所中学和许昌市两家规模较大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比较。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访谈、问卷调查、语音测试和随堂听课。调查的对象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班教师、是否上课外英语培训班的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教材、师资情况、课堂教学目标达标情况等几个方面。
(一) 采用教材
1. 公立小学教材是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充分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专门为适龄学生量身定做。
教材强调教师的信念和教学技能。相比于公立小学采用教材的整齐划一, 培训机构教材的选择则更加自主和多样化:有的以兴趣为主, 如迪斯尼;有的从培养少年儿童的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语感入手, 注重循序渐进, 知识点也较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更为丰富, 如剑桥等。
2. 经过对比发现, 培训机构采用的教材大都反映了
各自较为独特的教育理念, 更注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公立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则显得不够系统或者跳跃性比较大, 虽有国外先进的理念做指导, 却忽视了中国少儿学习英语完全缺乏外部语言环境的国情, 因此教材的编写还不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训目标和要求, 出现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两张皮”的情况。
(二) 师资情况
1.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
经调查发现, 此次调查的三所小学的英语教师大多是专科学历, 且一般没有幼儿教育背景。教师课时量大, 每周平均要承担24节英语课任务, 每天忙于日常的教学, 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
2. 相对而言, 培训班的英语教师虽大多是专科学历,
但年轻人较多且性格活泼, 在上岗前也都参加了机构组织的较正规的岗前培训。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员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等都做了一系列详细、易操作的量化规定, 并与教师的报酬紧密挂钩, 教师的责任心、危机意识普遍较强, 教学态度也更为积极、认真。
(三) 教学情况与学习效果
1. 小学课堂由于多是大班授课, 受时间限制, 课堂上
与教师互动的基本上总是少数几个学生, 教法较为死板、陈旧, 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兴趣;班级人数太多, 学生课堂上实践机会较少。而培训班的英语课堂由于实行小班授课, 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位同学, 且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课堂活动安排得紧凑、生动活泼, 让参与学习的孩子乐在其中。
2. 通过对接受测试的560名中小学生进行语音与单
词拼读能力测试, 发现82%的六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不会独立拼读新单词, 学习英语基本靠鹦鹉学舌, 很多学生发音不准确甚至错误, 背诵单词单靠死记硬背字母顺序、给单词注上汉语拼音或者汉字, 对教材上的内容只能达到认读的程度。而培训班的学员对比而言, 发音普遍较为规范, 独立识词和拼读能力较强, 学习兴趣也较浓。
3. 经过与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问卷调查及座
谈发现, 与英语培训机构更注重语音完整认读体系的学习和学员独立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同, 公办中小学英语教师中97%的教师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语音特别是音标教学, 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85%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有意无意地回避语音教学, 且认为学习语音是中学 (或小学) 英语老师的事;92%的小学英语教师觉得英语在学校不是很受重视, 且每个教师课时任务较重, 因此, 对花大力气改善课堂教学和学习成效似乎显得有心无力。
4. 培训机构更注重保证学习效果, 更重视学员每次学习成果的及时巩固。
除了每次课后布置听说读写家庭作业外, 多还要求家长一周定期几次带孩子去给教师读课文, 以随时掌握孩子课后的学习动态。上培训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 英语成绩大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而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课后的英语学习则缺乏明确的学习要求, 这就使得本就极为有限的学习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巩固。
5. 通过与部分送孩子上课外英语培训班的学生家长
和孩子进行访谈了解到, 孩子上培训班以前对学校的英语课兴趣不太大, 上过培训班后, 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而且解决了多数家长不能亲自辅导孩子英语的难处。部分孩子反映, 在培训班打了音标的基础后, 学英语也变得容易多了, 对在学校的英语课也不再那么排斥了。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为确保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真正改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定要在发挥公办小学现有优势的基础上, 积极吸取英语培训机构优点, 其中教材、师资是关键、小学各年级之间和小初的有机衔接是前提、多样化评价标准是保障。
(一) 根据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编写并选用针对性教材
1. 外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 教材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 在学校里教材甚至比教学大纲更受师生的重视, 在许多教师包括教学行政管理部门, 教材的内容甚至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和目标。而要求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任务繁重的小学英语教师对自己倚靠甚深、本身却又存在诸多问题的教材进行自主的创造性使用, 应该说难度还是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 编写一套高水平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教材, 对教学大纲的真正实现至关重要。
2. 许多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后, 普遍认为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机是在儿童阶段。
大量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习得或学得正确发音的关键期[1]。因此, 行政教育管理部门应出面组织一个由基础英语教育研究专家、了解少儿心理的教育专家, 以及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组成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团队, 尽快编写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儿童的小学英语教材, 以及与小学英语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
3. 小学英语教材应充分考虑“先入为主”的影响, 以
及语音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发展的直接影响, 突出强调打好语音基础、重视音标教学、把好语音关, 抓住小学生辨音能力强、模仿力强和处于对语音最敏感时期的特点, 打好小学生的语音基础;《教师用书》应包括英语教学理念、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以及必要的英语课堂用语等, 为教师理解和掌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较为详尽的材料。
(二) 加强合格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1.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
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 积极为小学英语教学创造条件。除了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 比如语音室, 多媒体教室, 音像资料等硬件投入, 在师资上应安排并引进专业水平高、语音好、教学技能强、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有责任心的老师。
2.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课外自主学习为突破口。
外语学习是一个实践和积累的过程, 是一种语言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靠每天课堂上的四五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花时间自主学习, 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设法培养起学生对外语的兴趣, 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重点训练基本技能, 传授学习方法[2]。
3. 试行小学英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优先聘请有“双背景”的英语师资力量;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水平的测试把关, 对申请认定小学英语教师资格建议加试“小学英语教师英语语音水平测试”。因为对可塑性强的孩子来说, 英语学习入门教师的语音一方面会影响孩子今后英语语音的纯正, 另一方面让少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知识和拼读规则, 将有利于其后续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 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小初衔接
1.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英语课程新标准中也明确指出, 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小学阶段教音标正是为了不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当学生学会利用音标进行单词拼读和拼写时, 才能自主地进行课文预习或者课外读物的学习。
2. 小学英语老师要彻底转变语音学习可有可无的观念。
由于小学英语教师偏重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而忽略了语音基础的教学, 这就使学生更加意识不到语音的重要性, 而没有老师的精心诱导, 学生更不知道怎样识别和认读音标。所以,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重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 有意识地加强语音教学。
3. 中学英语教师也应改变语音教学属于小学英语教
学目标的看法, 进一步强化对小升初学生语音教学巩固的观念, 对小升初学生进行语音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 同时吸取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点, 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 引导学生积极独立地学习。
4. 各年级的英语教材也要衔接。
注意小学四年各册教科书内容之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应充分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及其语言表达的需要[3]。一、二、三年级教材在兼顾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 以语音教学为主线, 注重对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 以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五年级以对话、表演、游戏、唱歌等为主要形式, 突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六年级以功能结构为主线, 侧重语法知识的传授, 为小初衔接做准备。总之,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更加系统化、更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规律。
(四)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1. 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重要内容, 它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
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改进教学管理为目标和任务。
2. 评价的内容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的方式, 既要关注结果, 又要关注过程, 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从而争取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现评价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开设英语课很有必要, 但目前中原地区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还无法完全满足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整体上缺乏一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亟待有关教育研究、管理部门加以重视, 并认真组织力量做进一步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儿童英语培训的迅猛发展, 揭示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儿童英语教育的大量需求。在少儿英语教育日益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重要一环的条件下, 对二者教学进行对比研究, 将对二者实现优势互补, 进一步提高我国少儿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机构培训,互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张逸岗.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界, 2004, (2) :75.
[2]束定芳, 彭梅, 程红月, 王立黎, 孙剑斌.一次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230-231.
北京七成打工子弟就读公办学校 篇11
北京设立了专项经费,对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区县和学校予以补助:为已经批准的自办学校配备了基本办学设施设备、资助其取暖费,并先后投入750万元在朝阳、丰台、大兴、昌平等随迁子女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了5所流动学校:对于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经审批合格的自办学校学生,予以杂费补助。此外,北京还为已批准的自办学校配备了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包括黑板、课桌椅、照明设施、班级小书架、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等,总价值1300万元。
各区县教委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挖掘公办学校资源,扩大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数量。海淀区把随迁子女纳入“电脑派位”,所有借读生与户籍生享有同等待遇,为此,区政府每年投入经费4亿~5亿元。朝阳区采取委托办学模式管理打工子弟学校,政府无偿提供校舍,选派有经验的退休干部担任校长,并按全区统一标准拨付学生平均经费,区教委还给予50%的保险补贴以及报销取暖费等经费支持。丰台、通州、石景山、大兴、昌平等区县也积极挖掘公办学校潜力,部分区县还指定固定学校专门用于接收随迁子女。
公办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篇12
大量的中小学校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建设发展后, 都努力向社会展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比较常见的是宣传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的特色, 教学的特色通常是宣传学校在某种技能或专长的培养上的能力, 如计算机、艺术、数学、外语、体育等, 这些特点容易量化, 可以以数字方式表现出来, 如有多少人参与, 获得了什么成绩, 相对于同级学校有什么不同等, 都可以直观地向他人展示和宣传, 大部分学校都采用这种方法, 教育的特色则是强调对传统认知教学中空白的补足, 表明自己拥有更全面的五育教学内容, 如强调感恩教育、爱心教育的基础道德教学, 或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并行教育等, 这些特色不易量化, 主要还是依靠宣传和口碑, 实现起来比前者要困难些。这些特色显然只是某一方面的表现, 只是学校特色, 不是特色学校, 它是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阶段性目标的表现。在外部特征上比较像美国的“磁石学校”, 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磁石学校”项目是一个学校特色建设项目, 它希望的磁石学校是办学特点鲜明, 具有专长教育科目, 在教学方式, 生源资格、入学考试上都与其它学校有区别, 它是一种有特色的学校建设项目, 但还不是建设特色学校。而随后进行的“蓝带学校”项目才是一个普遍性的解决方案, 才更接近目前我国教育专家们所希望的“办出自有的特色”的要求。“蓝带学校”的特点是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学生核心和支持;学校组织和文化;挑战性的标准和课程;主动的教学和学习;专业社群;领导和教育活力;学校、家庭与小区伙伴关系;成功指标。这个特征体现方面和我国现阶段对特色学校考查方面基本是一致的, 只是蓝带学校的特色叙述是从社会层面, 而我国主要是从学校层面。这两个项目都是美国教育部门以外部激励和市场调控的手段促使学校形成明确的办学特色, 努力实现办学目标。它对办学特色并无一定之规, 而是指明目标任其自行发展, 以市场反应来表现对你发展目标的认同程度。学校的建设过程完全是自主的, 教育主管部门不会干涉, 它们对学校的建设只有辅助、评价等功能。
参考“蓝带学校”是因为它的目标、评价方式和我们目前进行的特色学校建设有类似性, 但我们和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产生背景, 这个产生背景可以解释目前我们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大部分问题。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 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统一规划和管理, 各个地区的同等级学校在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事调配、财务运作上, 都按照统一计划设置运作, 这就形成了学校除了名字不同外, 其它方面基本是一样的, 同一地区的学校相似度更高。这种学校都以完成一定质量、数量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和现在不同的是, 学校只需要对主管部门负责, 不直接对市场和社会负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教育体制的改革,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将教育体制和其它体制接轨, 逐步实现教育系统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将原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外部驱动方式, 改变为学校内部驱动适应市场的方式。而建设特色学校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就是希望学校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主动思考, 主动完善, 主动适应, 摆脱过去等指示的被动局面, 增强学校在新体制下的运作生存能力。但是许多学校还停留在计划体制思维模式中, 以为建设特色学校又是一个计划体制给予的生产任务, 因此它们学校的特色建设就不是我要建成什么特色学校, 而是我要怎么才能让人家认为我是特色学校。抓的不是内部建设, 而是外部表现, 用学校特色来代替特色学校, 期望尽快完成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 实现上级交代的任务, 实际上仍停留在外部驱动方式。它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不管自己愿意与否, 市场体制都在一步步改变它们在新的教育体制中的角色。很多学校希望主管部门能发个公文明确指明自己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步骤, 任务。而完全忘了特色学校建设的绝对因素是内部建设, 主管部门如果发文指明方向, 那特色学校就没有学校特色了, 只能表现出主管部门要求的地方特色。比如“五个校园”的建设计划也只会提出硬件要求, 不会在各自特色上做过多限制。特色学校建设不是目的, 它只是手段, 对学校自身而言是实现对市场化体制的运营转变过程, 是将原来适应计划体制的那一套管理方法转变为适应市场机制, 是尽快在体制转型期实现自身实力增强的方法。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 而只是将特色学校建设当成一项任务, 那公有制学校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这绝非危言耸听, 目前在中西部地区已有大量公有制学校停办的例子, 参考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经验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后的这7年, 教育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公办学校之间哪种谁也不会被淘汰的体制内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教育体制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非公有制的学校已经由出现到普及, 不仅在中心城市随处可见, 而且在二线城市和农村也占了一席之地, 它们以更灵活, 更有力的方式在抢夺生源, 将市场体制的特点和作用带入到教育系统中。它们为了生存会细分生源类型, 考虑家长需求, 形成能吸引特定学生的特色, 它们可能在主观上并没有明确的想到要建成什么特色学校, 但生存的需要会使它对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响应和调整, 在客观上逐步变成了有特色适合存在的学校。如在中心城市的民办中学大都会将国际化、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特点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希望自己后代有更大发展空间的需求, 而在二级城市往往会以同等教学质量下, 更友好更全面的服务来吸引生源, 这就使非公有制的学校不仅在高端也在低端和公有制学校抢夺生源, 掠夺它们的生存空间。特色学校建设实际是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生存的内部要求, 因此转变特色学校的建设思想是建设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能建立起自己地位和展现自己实力的学校就一定会由落伍走向淘汰。
建设特色学校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 涉及到很多方面, 粗略来看可以归为内外两个方面。在内外两个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甚至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校长的职能和权力描述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依靠教职员工办好学校”, 是一个内外因素的连接点。“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 (注:《陶行知文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106页。) 这个观点就有了立足点, 原来的计划体制下学校, 校长只是执行者, 不是决策者, 所以在计划体制下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关于校长对特色学校建设的作用已经由大量文章讨论过, 辜伟节在他的《特色学校与校长个性》一书中更有详细的分析。这里也就无需重复了, 但还是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校长性质, 二是校长任期。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任免校长的方式已经逐渐由委任制为主转变为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和选任制并存的方式。非公有制学校大都采用聘任制, 公有制学校则会因为历史或地域的原因各个学校略有差异但都可以归入这四种方式。不管是那种方式在实践中都证明可以选出高素质适合学校的校。但是, 对公有制学校来说不管哪种方式都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同意。所以同样是校长的确立, 非公有制学校是以市场评价来左右经营者对校长的选择, 公有制学校则更多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地教育发展的判断。虽然都是自上而下, 但非公有制学校在做决定时会将利益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而利益的产生取决于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这就决定了非公有制学校的校长选择是市场导向的, 它们的运作方式更多时候是资本提供者和运营者的关系, 运营者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给社会提供有特色的服务和有吸引力的产品, 它不得不在市场压力下建设出自己的特色, 才能生存。而公有制学校的校长是行政成分多过市场部分, 这点只需要注意到校长的行政身份就可以看出。特色学校的建设对所有学校虽然都一样, 但驱动力是完全不同的, 非公有制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是不得不进行的生存适应活动, 一旦失败就意味着经营者的实际利益的损失;而公有制学校运营者的行政身份, 使自己利益和学校利益联系并不紧密, 学校建设活动的失败一般不会或很少损失运营人的经济利益, 所以基本不存在生存压力。所以两种校长的根本性区别就是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官员, 在市场经济下商人的适应度毫无疑问是高于官员。所以公办学校的校长除了教学、管理能力外, 还需要具备市场适应能力。对校长的能力要求清楚后, 可能采用更多相关人员参与和多种方式综合使用方式来选拔。具体地说就是在“公平”原则下, 让直接和潜在利益方提出的候选人通过考试方式确定选举资格;在“公允”原则下, 采用选任制的手段进行再次筛选;在“公正”原则下, 借助利益方的统一意见来最终确定人选;要在“公开”原则下, 倡导任期届满评价制度以实行严格的管理成效监控。这种方式实际是弱化了主管部门原有的管理者角色, 将他们变成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参与者和服务者, 而将家长、学生、社会、教师等直接利益者的参与作用凸显出来。一个学校由确立特色方向到形成自有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牵涉到诸多方面, 无论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化特色出现都不易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 既然校长决定了学校的特色, 那现有的校长任期大都为3-5年是否合适就是一个问题了。耶鲁大学校长列文曾在中国大学校长上发言说, “我认为, 给大学校长的时间至少应该是10年。”虽然他谈到的是大学, 但正在进行学校转型建设的中小学又何尝不是如此。3-5年的任期恐怕只够校长完成特色学校的一部分建设工作, 形成有特色的学校, 10年时间可能也只是让学校初现特色, 而且给校长过短的任期, 可能还会导致校长不思进取, 注重短期利益, 急功近利, 难以按照办学规律办学。同样过于频繁的校长更换无疑会影响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稳定关系, 影响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形成合力及促进学校发展的能力。参考一下国外的情况, 可以看到任期限制并不是必须的, 如美国中小学校长在任期限的长短, 通常取决于对其进行评估后的结果。杰出校长任期不受年龄限制。德国小学校长任期各州无统一规定, 一般先由主管部门暂聘2年, 期满后, 再确定聘任年限;中学校长由选举产生, 选举办法和任期各州不同。法国教育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的任期一般为3年, 但可以连任, 连任期数并无规定。因此在学校建设转型期应该给校长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建设上。
【公办中小学】推荐阅读:
公办小学05-28
东莞市等级公办中小学05-15
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08-28
公办高校07-12
公办学校08-14
公办民助06-03
农村公办学校07-25
公办养老机构09-11
公办学校章程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