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施工程

2024-05-31

通信设施工程(精选9篇)

通信设施工程 篇1

地震是自然界中对通信网络破坏最为严重的外来因素之一,会导致通信网络运行不畅、中断和瘫痪,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通信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1 提高通信工程抗震能力迫在眉睫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震源分布广,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6度以上的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防震抗震的重点则是重要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如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通信设施,它们具有一定的抗震设防能力将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生命线工程”不具备抗震能力将会大大加剧这种震害。可靠的通讯系统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灾害是绝对必要的。

无数次的震害都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地震时正是灾区人民急需要与外部地区通信的关键时刻,以便外界可以准确地了解灾情,提供援助,及时地制止灾情的进一步恶化。但遗憾的是,往往就是通信设施的破坏造成通信中断,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大,使抗震救灾工作艰难进行。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通信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5月21日,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省内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 833个,受灾移动基站2.573 5万,损毁线路2.449 6万皮长千米,倒杆、断杆11.711 2万根,直接经济损失约30亿元。

2 通信工程防震减灾工作发展历程

1966年河北省邢台市发生强烈地震后,我国第一次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1994年,我国制定了“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我国防震减灾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了保证地震时公用电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公用电信网的抗震性能,原信息产业部相继颁布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等强制性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并在《通信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有关规定接受当地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参与通信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以及工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3 通信工程抗震设防对策

1)要选好通信工程建设的场地。

从防震抗震角度看,应该“避重就轻”,即避开那些将来可能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选择那些可能不发生大地震或遭受地震灾害较轻的地方。尽量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交汇地区,强地震活动区,地下有溶洞的地方,古河道和旧池塘、地势高陡的山坡等工程建设的地震危险区。古今均无大震活动的地方,大地震时的低烈度异常区,相对来说是“安全岛”,搞工程建设既安全又省钱。

2)要做好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

通信建筑抗震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抗震标准进行施工,其抗震能力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a.地基的选取和处理。地基应选在基岩上、大块碎石层上或均匀密实的土层上,避开山坡地、古河道沙滩、谷底陡坡等。若无法避开,做地基时要加以特殊处理,务求地基扎实牢固。b.整体性要求。整体性要求建筑物体形简单不对称、不置高门脸、装饰物等,其重量和刚度要均匀对称,做到地基、柱子、墙体、屋顶连接一体,各种管道设备尽量不要预埋墙内。c.重心的设计。建筑物应做到下重上轻,屋盖、墙体应尽量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建筑重量随层高而递减,墙体要少、要薄。

3)加强通信建设工程中设备设施的抗震设防。

通信设备的抗震性能是抗震救灾减少损失的关键一环,也是通信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地震中,通信建筑未破坏而通信设备失效的情况比比皆是。国内外历次大地震时,通信设备的破坏相当普遍,其迫使通信中断,给通信运营部门造成了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减缓甚至中止了抗震工作的进行,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了更严重的打击。震害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设备体形细高,其固有频率低,大部分都在10 Hz以内,在地震波的卓越频率范围内,且阻尼比小(小变形时测试,一般为5左右),地震时的动力反应较大。b.电信设备的部件之间,设备与其支架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采用了硬连接,地震时,因相互耦联制约易产生断裂。c.电信设备的重心偏高,当地震来临时,尤其当日波对设备剪切力较大时,设备就会产生较大的弯矩,使设备出现倒塌和倾倒,从而使组件和连接部分出现破坏。d.电信设备在机房内布置时多采用多个单体互连形式,底部未采用任何固定方式。那么,当地震波作用于设备上时,设备破坏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大。

因此,提高电信设备的抗震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提高设备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根据设备的总重量,选择合适的设备主框架,把各个设备组件稳定地连接成一体,各种连接线采用软连接,使成型设备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2)降低设备的重心高度,提高设备的连接刚度。在设计时,要尽量降低设备本身的高度和重心。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其以上,或者工程建设场地条件很差时,电信设备应采用低位式或落地式布置,以有效降低设备的重心。在设备固定时,要提高设备底部的连接强度。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电信设备的主框架上加装减震器或阻尼器,使之地震时可以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减小传到电信设备上的地震作用。

摘要:阐明了提高通信工程抗震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通信工程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通信工程抗震设防对策,并概括了提高电信设备抗震能力应注意的几方面,从而确保地震中通信设备设施的完整性。

关键词:通信工程,设备设施,地震,抗震设防

参考文献

[1]邮电部计划建设司.邮电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建设部,质监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通信设施工程 篇2

甲方:

乙方:

××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质量,与甲方共同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现就××内设置中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含室分、驻地网、WLAN、楼顶美化天线若干个等)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力义务:

1、甲方提供乙方设备用电,电压标准为220V,同时提供保护接地。

2、甲方协助乙方建设光纤管道进入机房,为乙方光纤管道进入机房提供通道。

3、甲方保证乙方工作人员、车辆因工程、维护等需要进出场地、场所的自由,在乙方人员出示有效证件

后不得无故阻拦。

二、乙方权力义务:

1、乙方负责通信基础设施的全部设备投资,具有设备的完全产权。

2、乙方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升级、换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乙方的施工方案得到甲方的认可后方可实施,原则上不破坏原有结构,特殊情况需征得甲方同意后再

进行施工。

4、乙方设备用电由乙方安装电表套表,用电按实际用电度数(包括路损)单价1.00元计费或乙方按照抄

表数及供电电费发票单价加7%路损支付(即:电费=用电度数×供电电费单价×1.07),甲方收取电费须向乙方提供收据,同时提供供电局收取甲方电费发票的复印件,电费每年12月结算一次。如遇国家电费调整,电费按新资费标准核算,乙方提供数据。

三、为乙方更好地支付相关费用,甲方需提供单位银行账户信息:

户名:

开户行:账号:

四、双方需对本合同内容(如电费等)承担保密责任,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合同相关信息。

五、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各执两份。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通信设施工程 篇3

光纤连接器包含LC连接器件、SC/ST连接器、FC连接器。

LC连接器件:LC接头因采用传统的陶瓷面接触, 具有纤芯距离宽、对位精确、耦合准确、清洁简易等优越性。LC可以支持10Mbps~100Gbps以太网络的应用。

SC/ST连接器:SC光纤连接器由接头和适配器配套组成, 分为单工和双工两类。因为连接器相连部位为陶瓷接触, 因此连接头采用传统的制作方式或利用光尾纤融接。

FC连接:FC光纤连接器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 紧固方式为螺丝扣, 金属接头的可插拔次数比塑料要多, 一般在ODF侧采用 (配线架上用的最多) 。

RJ45插座:为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 住宅建筑使用可分为屏蔽与非屏蔽及5e类产品。RJ45插座可连接UTP、FTP和STP电缆, 并按T568A或T568B的方式端接, 并具有产品向下兼容的能力。所有的模块安装在86×86的面板上, 可以为单口和双口。

RJ45插座的选择可考虑材质、镀层材料、插拔次数、绝缘性能、耐压力、预定电压和电流、抗张力、安装条件因素。

家居配线箱RJ45接插模块将4、6、8、12个RJ45 8位的模块通用插座组合在一起, 以便安装在箱体内, 模块使用5e类和6类线缆, 并分为屏蔽与非屏蔽两类。

2 光缆选用

用户接入点至楼层配线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G.652D光纤。楼层配线箱至家居配线箱之间的用户光缆应采用G.657A光纤。

当需要使用弯曲不敏感光纤时, 宜选用模场直径与G.652D光纤相匹配的G.657单模光纤。

(1) 室外用光缆应根据线路路由的实际环境, 新建、改扩建工程原则采用管道敷设方式, 在现场条件不具备时采用架空、路面微槽或架空微型自承式等敷设方式。

(1) 采用管道或硅芯管保护的光缆结构宜采用防潮层+PE外护层, 宜选用GY (D) TA、GY (D) TS、GY (D) TY53、GYF (D) TY、GYDG (T) A、GYDG (T) S、GYDG (T) A53、GYDG (T) Y53、GYFDG (T) Y等结构。

(2) 架空光缆结构宜采用防潮层+PE外护层, 宜选用GY (D) TA、GY (D) TS、GY (D) TY53、GY (D) FTY、GYDG (T) A、GYDG (T) S、GYDG (T) A53、GYDG (T) Y53、GYFDG (T) Y、ADSS、OPGW等型式。

(3) 路面微槽光缆结构宜采用金属管+PE内护层或防潮层+PE内护层, 宜选用GLTS、GLFXTS、GLMXTY等型式。

(4) 架空微型自承式光缆结构宜采用8字型结构或扁平型结构, 可选用GYWXTC8Y、GYWMXTC8Y、GYWFXTC8Y、GYWFTC8Y、GYWFXTCBY、GYWFCY等型式。

(2) 室内用光缆根据实际应用场景, 主要分为垂直布线、水平布线两种敷设方式。

(1) 垂直布线光缆结构宜采用干式结构+紧套光纤+非延燃外护层, 可选用GJJV、GJFJV、GJDV、GJFDV、GJBJV、GJBFJV、GJBFJH、GJPFV、GJPFJV、GJFJH、GJFJBH等型式。

(2) 水平布线光缆结构宜采用干式结构+非延燃外护层, 可选用GJX (D) V、GJXF (D) V、GJX (D) H、GJXF (D) H、GJFJV、GJXJH、GJFJBV、GJFXBH、GJFJVV、GJJG02等型式。

(3) 入户光缆采用管道入户或室内布线入户等敷设方式。

(1) 对别墅管道入户光缆结构宜采用室内外用, 干式结构+防潮层+非延燃外护层, 宜选用GJYFS、GJYFA、GJYFJH、GJYPFHA、GJYPHA等型式。

(2) 室内布线入户光缆结构宜采用干式结构+非延燃外护层, 宜选用GJXFV、GJXFH等型式。

(4) 跳纤主要用于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住宅建设方配线柜 (箱) 之间、光纤模块之间的跳接管理使用。

(1) 光纤选型及跳纤结构

◆一般情况下跳纤宜选用G.652光纤, 在光纤盘留空间小、弯曲半径要求严格等情况下宜选择G.657光纤;

◆跳纤应采用外护套进行保护, 跳纤直径可分为0.9mm、2.0mm、3.0mm三种, 在同等条件下推荐使用直径为2.0mm的跳纤;

◆跳纤选用的接口类型应与适配器一致。

(2) 跳纤长度

◆跳纤长度系列以0.5m为间隔, 储纤长度不超过1m;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架内跳纤长度, 2.6m以下机柜的架内跳纤长度选定为2m、2.5m、3m、3.5m四种, 2.6m以上机柜的架内跳纤长度可选定为2m、3m、4m、5m四种。架间跳纤每增加一架则增加跳纤长度1m。

(3) 跳纤布放

◆跳纤应按照一定的路由布放, 不得混乱, 架内跳纤与架间跳纤应分别走线, 先布放架内跳纤, 后布放架间跳纤;

◆跳纤大致路由如下:跳纤从光纤托盘前端适配器开始布放, 经走线槽道或理线架进入设备光分路器端口, 在相应光纤终端单元端子上成端。

3 光分路器选用

根据规范确定的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分工界面, 光分路器由提供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选择、配置和安装, 此处仅介绍其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光分路器应采用全带宽型 (工作波长的范围是1260nm~1650nm) 和均匀分光型的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光分路器端口类型的选用既要考虑方便维护管理又要考虑减少活动连接点的数量。

(1) 当光分路器安装点的光缆成端不配置适配器时, 宜选用适配器型 (含插头和适配器) 光分路器。

(2) 当光分路器安装点的光缆成端配置适配器时, 宜选用尾纤型 (含插头) 光分路器。

(3) 应根据所具体的安装环境,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光分路器封装结构。

(1) 当光分路器安装在综合机柜内时, 如光分路器为适配器型, 宜采用机柜式封装结构, 如光分路器为尾纤型, 宜采用盒式封装结构 (通过托盘安装) 。

(2) 当光分路器安装在光缆交接箱时, 宜采用托盘式或插片式封装结构。

(3) 当光分路器安装在光缆分纤箱, 宜采用托盘式或插片式封装结构, 也可采用微型封装结构。

(4) 光分路器引出尾纤宜采用Φ2.0mm或Φ0.9mm外护套尾纤。其引出长度不宜超过1.5m。

(5) 常用光分路器的分路比有1×N和2×N (N为2、4、8、16、32、64和128等) 。

(6) 光分路器安装位置应根据采用的光分路器设置方式和实际安装条件选择适当的地点。

4 光缆交接箱选择

容量/直熔为144~578芯, 满配12~48个托盘, 箱体尺寸:1220mm~1800mm (高) ×760mm~1360mm (宽) ×360mm~600mm (深) , 分光器的配置:1~16套1×32盒式分光器。

4.1 箱体功能

箱体功能如表1所示。

4.2 箱体功能区分配

(1) 区域功能:

箱体内部可以作为接续分配托盘及分光器安装, 光缆或分光器的成端, 光纤的盘留。光缆从水泥底座的底部通过光缆进缆孔进入箱体内, 箱体底部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使用进缆口。

(2) 托盘:

配备直熔单元和托盘, 每一个托盘容量为12芯。

(3) 光分路器:

光缆交接箱内可安装的分光器等设备如表2所示。

(4) 跳线管理:

箱体内的跳线存储区用于走线和存储多余的光纤跳线。用双头尾纤在箱体正面完成交叉连接操作。

(5) 指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任意插头通过标准适配器与标准插头的损耗, 插入损耗≤0.35dB, 回波损耗>40dB。适配器允许相对于两个标准插头的损耗, 国家规范规定:单模<0.2dB, 多摸<0.1dB。

5 配线设备选择

光缆配线系统中的配套设备箱体主要是光分纤箱/盒、光缆接续盒、家居配线箱。是用户端的光分配点, 配线光缆必须经过这些设备才能进入用户室内家居配线箱。配套设备应尽量靠近用户。

5.1 分纤箱

(1) 光分纤箱/盒:

主要用于室内、外光缆的集中成端、连接调度。分为室外型和室内型, 可分为落地、架空和壁挂等安装方式。

(2) 光缆接续盒:

主要用于室内、外配线光缆与引入光缆的接续。分为室外型和室内型, 可分为架空和壁挂等安装方式。

(3) MPO光纤配线箱:

可将SC/LC的光纤配线集成于1U空间内的光纤模块配线箱。单个模块结构是将12芯的MPO连接器分为12个单芯的光纤连接器, 因此模块的前端是12 (24) 个单芯的光纤连接器插座, 背部则是安装了一个或两个MPO连接器插座。模块内部经过工厂配接和测试合格, 使用光纤引线将模块的前面板插座与背部的MPO插座完成内部的接续。

MPO模块可以装入光纤配线箱中, 并且可以选择12芯的SC连接器或24芯的LC连接器进行搭配应用。MPO模块可以方便的增加或取出更换。

5.2 家居配线箱

(1) 电气性能

(1) 机械物理和环境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2) 光纤接续和配线模块的机械物理特性和光学性能应满足YD/T 1272.1-2003、YD/T 1272.3-2005、YD/T 2341.1-2011和YD/T2341.2-2011中规定的光纤活动连接器的要求, 其他光纤接续类产品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3) 数据配线模块的电气性能至少应满足YD/T 926.3-2009中超5类的要求。数据配线模块应明确标示产品的性能等级。一进多出不得采用简单的并联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4) 有线电视分配器应满足GY/T 137-1999中通用型分配器规定的要求。

(5) 住宅智能控制系统、安保系统、音视频分配等系统的配线模块应保证支持各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性能应符合相应产品的标准要求。

(6) 当采取FTTH光纤到户时, 可以将光网络单元ONU放置在配线箱中, 配线箱应提供适宜的空间。

(7) 当需要时, 家庭网关、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电话交换机等也可以放置在家居配线箱中, 便于集中管理、分配。各种有源设备应符合相应产品的标准并通过国家认可的相关部门检测或认证。

(8) 安装无线设备时, 对配线箱的特殊要求由用户与厂家协商而定。

配线箱中有源设备的供电可采用低压电源接入或220V电源插座的方式。当采用220V交流电接入箱体内电源插座的方式时, 应注意强弱电安全隔开。

(2) 机械物理性能

浙江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规定 篇4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加强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保障通信网络安全畅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概念】本省行政区域内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适用本规定。

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和保护依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质地位】通信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护通信设施,不得从事危害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活动。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处理好通信业有关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推进通信设施建设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通信设施保护职责,并将通信设施保护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通信业务经营者做好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部门职责】省通信管理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通信行业管理和通信设施建设、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与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法负责扰乱通信设施建设秩序和侵占、盗窃、破坏、损毁通信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六条【通信业务经营企业义务】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通信设施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遵守并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障通信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履行通信设施安全保护义务。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省通信业发展规划】省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省通信管理机构依据国家通信业发展规划、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省通信业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对省通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主体、权限、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市、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设区的市、县(市)城乡规划、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本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经征求省通信管理机构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省通信管理机构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制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监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实施。

第九条【相关规划衔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

城乡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本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设施位置、空间需求与布局等内容。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应当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城乡建设应当落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有关部门应当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作为规划、建设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审批(核准)依据,并优先安排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通信管道、机房等通信基础设施,并将配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期施工,所需经费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省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依法审查车站、机场、港口、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时,涉及通信设施建设的,应当通知省通信管理机构参加。

第十一条【建设原则和政府支持】通信设施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执行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有关规划以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的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和改革、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水利、林业、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应当为通信设施建设在选址、征地、小区进入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

第十二条【安全间距规定】新建建设项目,应当与已建通信设施保持规定的安全间距。因客观原因不能保持安全规定间距的,后建单位应当与通信设施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协商一致,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承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的特别规定】车站、机场、港口、码头、校园、旅游景区、公共绿地等公共区域,应当为通信设施建设提供通行便利,保障通信公平进入。

市政设施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以及国有企业所属的公共设施,应当向通信设施建设开放,保障通信设施建设通行权。

第十四条【光纤到户建设要求】住宅建设单位应当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规范。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内容。

住宅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支持光纤到户改造,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与任何企业签订垄断协议,不得限制通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和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用户的选择权。

光纤到户通信设施未按照要求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省通信管理机构及其通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对光纤到户等通信设施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共建共享要求】支持通信设施与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共建共享。支持公用通信设施与专用通信设施共建共享。

省通信管理机构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经济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国家共建共享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制定本省通信设施与市政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目录清单,并适时修改完善。

第十六条【环保要求和宣传】通信设施建设和运行,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通信基站环境监管机制,开展通信设施运行电磁辐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电磁辐射。

第十七条【用地保障】通信设施建设需要征收土地(林地)、房屋或者使用海域(水域)的,依照土地(林地)、房屋征收或者海域(水域)使用的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补偿费用;通信杆(柱)、塔或者埋设通信管道等通信设施建设不需要办理征地手续的,应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者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一致,并给予相应经济补偿。

通信设施建设需要使用住宅等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顶部空间的,应当与该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协商一致,并给予相应经济补偿。

第十八条【禁止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阻碍通信设施建设,不得巧立名目收取通信设施建设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保护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通信设施保护责任制,组织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以及通信业务经营者建立通信设施保护协调和信息沟通机制。

省通信管理机构和设区的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公安机关应当建立通信保障应急机制,组织开展通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及时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委托依法设立的保护管道、管线的社会组织承担通信设施部分保护工作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和县级以上财政主管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条【通信设施保护区和标识要求】省通信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和通信业务经营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划定通信设施保护区范围,并向社会公告。

前款划定的通信设施保护区范围,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设立保护标志或者采取设置围墙、栅栏等保护措施;通信设施保护标志和保护设施损毁的,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新。

第二十一条【海底通信光(电)缆保护规定】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会同省通信管理机构和通信业务经营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划定海底通信光(电)缆保护区范围,并向社会公告。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设立保护标志或者采取设置浮动栅栏等保护措施。

海上作业钩住海底光(电)缆管道的,海上作业者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所在地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和海底光(电)缆管道所有权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得擅自将海底光(电)缆管道拖起、拖断或者砍断。

第二十二条【通信业务经营者安全保护责任】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通信设施岗位责任和日常巡护等管理制度,保障通信设施安全运行。

通信业务经营者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专业企业等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巡护和隐患信息收集等通信设施保护工作的,应当与受托人签订委托保护协议,明确巡护人员的巡护方式、步骤、频次、内容以及信息传递、发现隐患的处理程序和奖励措施等内容,并定期对受托人进行通信设施保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制定和保障】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制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建立通信应急队伍,保障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适时组织通信应急演练,提高通信保障应急处置能力。

省通信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对通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车辆进入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场所,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四条【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监测】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通信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地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不符合安全使用条件的通信设施。

第二十五条【植物种植和修剪规定】种植树木等植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已建通信设施保持安全间距。没有达到安全间距的,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告知植物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及时予以修剪。在危及通信设施安全且情况紧急时,通信业务经营者可以修剪不符合安全间距规定的部分枝条,并及时向植物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通报情况。

通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通信设施设置或者通过的区域将前款国家规定的有关内容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六条【迁改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改通信设施。确需迁改的,应当事先征得通信设施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的同意,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迁改所需的费用。

第二十七条【影响通信设施活动的防护措施】在通信设施设置或者通过的区域从事可能影响通信设施安全活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通信业务经营者协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建设施工造成通信设施损坏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协助通信业务经营者进行抢修,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禁止性规定】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侵占、盗窃、破坏、损毁通信设施;

(二)擅自改动或者迁移他人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施;

(三)在国家规定的通信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建造房屋,挖沙、采石、取土、堆土、钻探、挖沟、抛锚、拖网,设置粪池、牲畜圈、沼气池等;

(四)在埋有地下管道、通信光(电)缆标志的地面上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性的废液、废渣;

(五)在危及通信设施安全的范围内点火烧荒、爆破、堆放或者停放易燃易爆物品;

(六)接入通信系统取电;

(七)向通信设施射击、抛掷物体;

(八)在通信设施上附挂物体、拴系牲畜、攀爬杆塔;

(九)涂改、移动、拆除或者损毁通信设施保护标志;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危害通信设施安全的活动。第二十九条【废旧物品回收管理】收购废旧通信设施,应当查验并留存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如实登记,有关证明和信息应当保存二年以上。发现侵占、盗窃、破坏电信设施的可疑线索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禁止收购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通信电缆等通信设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责令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有关部门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一)未依照国家和本规定编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

(二)城乡规划或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包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相关内容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理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一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签订垄断协议或者限制通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和使用的,由市场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二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三款、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由省通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及海域的,由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造成通信设施损毁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第三十四条【法律责任】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国家废旧金属收购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行政处分】省通信管理机构和公安、规划、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通信设施建设、保护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刑事责任】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有关概念】本规定所称通信设施,是指用于实现电信功能的通信交换设备、通信传输设备和通信配套设备等。主要包括:

(一)通信线路类:包括光(电)缆、电力电缆等;交接箱、分(配)线盒等;管道、槽道、人井(手孔);电杆、拉线、吊线、挂钩等支撑加固和保护装置;标石、标志标牌、井盖等附属配套设施。

(二)通信设备类:包括基站、中继站、微波站、直放站、海缆登陆站(点)、室内分布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有线接入设备、公用电话终端等。

(三)其他配套设备类:包括通信铁塔、收发信天(馈)线;公用电话亭;用于维系通信设备正常运转的通信机房、空调、蓄电池、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UPS)、太阳能电池板、油机、变压器、接地铜排、消防设备、安防设备、动力环境设备等附属配套设施。

(四)国家和省通信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通信设施。

本规定所称的通信基础设施,是指通信管道、通信杆路、移动基站(铁塔和机房)等通信设施。

本规定所称的通信业务经营者,是指依法获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和依据国家规定经营其他通信业务(设施)的企业。

第三十八条【生效日期】本规定自

通信设施工程 篇5

近日,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召开会议, 总结2011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部署2012年目标任务。

2011年全省通信业完成总投资达320.5亿元, 已完成1350亿元投资的24%, 具体用于通信网络能力提升的工程建设投资达194亿元, 占2011年总投资的60%, 其中“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工程建设投资分别为60亿元、106亿元, 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达9.2亿元, 用于三网融合推进工程建设投资达10.4亿元。2012年, 全省预计投入建设资金295亿左右, 预计到2012年底, 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15.5亿元, 占“十二五”时期1350亿元总投资的46%。

会议指出, 2012年全省通信建设工作要“树立一个目标, 突出两个重点, 着重三个提高”。“树立一个目标”, 就是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江苏信息高速路;“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宽带江苏, 二是无线江苏;“着重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提高工程质量;三是提高集约化建设水平。

浅谈通信设施防雷电措施 篇6

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 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 (LEMP) 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 寻求有效地防护措施才能减少雷电带来的损失。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通信大楼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 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从形式上看, 它已具备了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 然而通信设备为什么有时还会遭受过压过流而损坏呢?甚至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构成威呢?这是由于当发生雷电时, 带电的云层会在通信设施的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 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 就会由于感应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 致使通信设施无法承受强电流的侵入而损坏, 甚至会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通常来说, 避免建筑物及设备遭受雷击的方式大致有四种:一是疏导;二是隔离;三是等位;四是中和。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 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2.1 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 (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 和接地装置 (接地线、地极) 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 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 (避雷线) 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 以影响雷电先导入电的发展方向, 引导雷电向避雷针 (避雷线) 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然而, 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 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 并且应该从30°、45°、60°等不同角度考虑, 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 增大保护范围, 增加导通量。

2.2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

1) 避雷针应当高于天线尖端数米, 与天线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 通信天线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

2) 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 一般为10-50Ω, 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 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 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

3) 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 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 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 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 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 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 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

4) 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 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 且相互焊接。

5) 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 可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关键部分是放射源, 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子, 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 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 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 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 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 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 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 半径约为260米左右, 且对人身无伤害。

2.3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

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 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 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 (SPD) 。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 SPD的接地端须与地连接可靠, 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Ω。

2) 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 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 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

3) 安装通信天线时, 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 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 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 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 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2.4 内部防护

1) 电源部分的防护, 线路是雷电侵入的主要通道之一, 对于高压部分, 供电部门有专用的高压避雷装置, 而线对线的过压则无法控制。因此, 对380V低压线路应进行过电压保护, 按国家规范要求应分为3部分:建议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通信局 (站) 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一级保护;在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流) 技术将雷电过电压 (脉冲) 能量分流疏导至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2) 信号部分的防护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对雷电的敏感度来确定。建议在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 应对地加装避雷器, 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 并做好屏蔽接地。

3) 接地处理, 接地系统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一般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有建筑物地网 (与法拉第网相接) 、电源地 (要求地阻<10Ω) 、逻辑地 (也称信号地) 和防雷地等。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 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因此, 各接地系统之间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应尽可能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如实际情况不允许直接连接, 可通过地电位连接, 从而保证各类接地点的基准电位是惟一值。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后或春、秋检修时应定期用精密地阻仪检测地阻值。

3 通信设备防雷电原则

1) 通信局 (站) 必须按规范建立在联合接地系统、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2) 无论是通信大楼, 还是通信设施, 都必须采用层层防护的原则。

3)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与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4) 防雷装置的接地线应尽量粗、短而直, 禁止不必要的弯曲、打圈和迂回, 才能达到更佳的防雷效果。

5) 注意避雷元器件使用是否正常, 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和过后对其进行检查, 重点测试它们的动作电压和额定电压下的漏电流, 如果测试数值跟原来产品参数存在一定范围的变化, 就应该立刻将其更换掉,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 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信设施工程 篇7

一、背景

2011年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华北电网电价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1]2619号) 中有关内容:有关。省 (区、市) 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每千瓦时分别为:北京市3.3分钱、天津……, 电价调整自2011年12月1日起执行。随着国家电价资费政策的调整, 我公司基站租用机房的供电方普遍上调基站用电单价。业主借助国家调价通知, 调增基站电费单价幅度远远高于国家调价水平, 直接响应我公司能耗预算指标的完成。设想如果公司每年基站用电2亿度, 平均电费单价增加1分钱, 那么能耗成本将增加200万元。针对这一情况, 必须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有效控制电费总体成本。

二、公司目前管理状况

由于对基站属地单位用电电价没有任何考核、奖罚机制, 基站属地单位对供电方提出的电价上调要求及涨幅无任何讨价还价动力, 多数情况不会与业主进行反复降低单价的协商与谈判, 供电方说了算, 否则断电。代维公司也是一个传话筒, 没有尽到维护物业关系的责任。考核、奖惩体系从未涉及到电费单价这么细致的领域, 谁会为了单价降低一分钱的效益去反复应对一个物业公司或业主, 万全之策就是将调价事项进行公司签报请示, 公司批复了, 基站属地电位无责任, 不批复, 断站的责任谁敢承担?管理部门对于分公司通信生产用电的电费单价调整签报的请示也是心有余悸, 最多也是提出一些建议, 进行修改, 最终同意请示事项, 因为考虑到断站风险。面对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状况, 提出制定当年基站用电单价增长率及标准值, 推进用电成本精细的奖惩制度, 提供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及措施以供参考。

三、具体措施

3.1制定当年电费平均单价增长率及目标值

首先对公司前三个年度的基站实际交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假设统计出前三年度基站电费平均单价分别为:1.03元/度、1.06元/度及1.10元/度, 可计算得出近两年电费单价增长率分别为2.91%、3.77%, 根据两年间增长率的增幅 (0.86%) 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设定当年电费单价增长率约为5%, 计算当年基站电费平均单价标准值为1.10元/度* (1+5%) =1.15元/度。

3.2对标、排名, 分别进行奖励、扣除KPI考核积分

当年年底统计各基站属地单位实际缴纳电费的平均单价, 进行对标评比排名。基站电费平均单价标准值为1.15元/度, 小于等于标准值的基站属地单位进行排名, 对排名前三名的单位给予1分、0.8分和0.5分的KPI积分奖励。大于标准值的基站属地单位进行排名, 对排名三名的单位给予-1分、-0.8分和-0.5分KPI积分扣罚。

3.3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及措施

(1) 业主转供电转为国家供电公司直供电; (2) 增加与业主的沟通, 加强议价谈判水平; (3) 将电费调价幅度纳入对代维公司的考核中; (4) 尽快落实各项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措施, 降低单载频能耗。 (5) 所有基站用电必须建立用电量基础台帐, 包括室内分布信源和直放站, 室内分布信源和直放站用电量数据比照室外型基站管理。 (6) 加强对代维公司上站巡检工作检查, 确保巡检上站抄表, 尽量避免人工计算误差。 (7) 日耗电量的设置, 在我们通信生产用电过程中, 每个基站内配置不同, 辅助设备有例如;电池等等…, 计算每类机房的日耗电量, 通过对日耗电量的审核可以判断机房用电量的正常情况。

四、结束语

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篇8

(一)坚持统一规划原则。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通信需求高速发展的时代,居民对通信的便捷性、及时性、无故障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通信企业在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各通信企业管线各自设计、各自施工,并没有形成统一合理的布局。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没有其他企业的图纸。导致管线因施工损坏,进而引发通信故障情况的发生;二是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相互交叉,在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如:水、电、气、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施工作业时,也极易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坚持统一规划原则,由政府规划设计部门牵头,各通信企业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企业共同进行规划设计,一方面避免因各自为战、重复施工造成的规划、施工人力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在维修维护过程中对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1]。

(二)坚持前瞻规划原则。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不仅要着眼于城市居民现实的通信需求,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估计城市居民未来的需求。在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时一定要预留出一定的扩容空间,以方便未来居民通信用户增加、通信质量提升等一系列后续的要求。同时,在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未来科技进步带来的新的设备的位置安排,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为新设备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三)坚持合理规划原则。

在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坚持合理规划原则,在规划设计时一方面应考虑到未来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居民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当正确分析这些需求所能达到的程度。过度的预估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未来服务需求一方面会造成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在客观上造成城市通信基础设施施工建设难度加大,造成工期延长,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加。

二、完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

(一)探索适合本地环境的施工工艺。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因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施工工艺要求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城市通信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一定要因地制宜,在日常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适合本地环境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方案。以达到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对于通信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优质高效的施工队伍。

进行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建筑行业知识,更要对通信设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随着“3p模式”下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强,懂通信、会建设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将会大量增加。因此培养此类人才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2]。高校具备通信、建筑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具备丰富的建设施工经验。开展校企联合培训,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未出校门便获得工作的经验;二是切实提高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从业人员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其他行业比较并不算低,但社会上很多人简单的将他们与传统建筑工人划上了等号,导致其社会地位不高,进而使得很多优秀人才不愿进入这一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此行业从业者整体水平的下降。

(三)形成统一合理的考评体系。

目前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尚不统一,零散体现在国务院以及住建部、工信部若干文件当中。制定统一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仅有利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操作、施工。同时也可以使其扩展建筑施工地域范围、扩大企业规模。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各通信企业对于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的不断增长,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必将有飞跃式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必将大幅提升,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通信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国家和通信企业对于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以及完善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两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加强我国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能力水平。

关键词:城市通信,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如波,傅晓东.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修订[J].规划师,2013,11(06):62-65.

通信设施工程 篇9

1 防雷系统设计思路

避雷器的日常维护大多采用的是定期巡检的方式, 但是, 防雷系统的老化问题是无法通过巡检发现的, 即使检查时避雷器合格, 但它也可能处于性能劣化的边缘, 可能会因为保护特性下降而被雷电击穿。因此, 为了切实保障防雷系统的运行安全, 对其进行实时监测更为稳妥。

在监测避雷器的过程中, 常使用避雷器漏电流和动作记录器 (计数器) , 但是, 避雷器漏电流和动作记录器不能实现分级报警和数据传输, 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想彻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掌握避雷器的运行状态, 让监测中心值班人员能够有效监测防雷设备的运行情况, 就必须要采用“在线、实时、远传、智能、可靠”的监测方式。

本文研究的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避雷器的泄漏电流, 地网阻值, 放电动作的日期、时间和放电动作累计次数。电流检测是用单匝一次穿芯电流传感器实现全隔离取样, 并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和独有的瞬态参数测试技术进行线性化处理、计算, 并采用IP方式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数字传输。该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可以安装到每组避雷器中完成实时检测, 无需运维人员到现场抄录避雷器的运行状况。同时, 监测中心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修改报警阈值, 如果超出设定值, 就会自动报警, 弹出该组避雷器的信息, 并进入预警状态, 让运维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提前处理事故隐患。

2 系统的主要功能

该系统主要是实时监测避雷器的泄漏电流、雷击记录、电涌保护器的状态和地网接地电阻, 用终端软件实时分析, 并对故障进行预警。避雷器的泄漏电流、雷击次数是评价避雷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当避雷器性能劣化时, 泄漏电流会逐渐变化。避雷器可承受的直击雷次数是一定的, 遭受雷击的次数越多, 性能就越差, 因此, 监测泄漏电流和雷击记录信息可以很好地掌握避雷器的性能。地网是保护机房不受雷击的一种重要设施, 机房可以按照不同的等级设置接地电阻值——地网接地阻值升高, 机房遭受雷击的概率就会升高。电涌保护器遭雷击发生故障后会自动发出报警的声音, 但是, 如果电源机房离值班人员比较远时就不易察觉, 所以, 要将其纳入可监控范围, 在值班台位实时监测其状态, 进而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3 技术途径

防雷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监控服务器。其设计主要是将现有的成熟产品作为传感器, 用研制出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将各项数据采集起来, 将信息采集系统接入网络作为防雷信息采集节点, 以供监控服务器查询使用, 通过IP网络实现数据传递。

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避雷器的泄漏电流、雷击计数器、电涌保护器探测传感器和地阻测试仪;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传输网络包括网线、光缆和网络设备;显示终端包括监控服务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3.1 数据采集处理设计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是设计的核心, 它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和数据传递2 项工作。利用该系统可以查询各传感器的状态, 将获得的数据处理后封装为IP包实现网络传递。

数据采集单元和接地电阻测试仪之间的接口为RS232 串口, 利用它, 处理器数据总线与雷击计数器、浪涌保护器可以实现通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核心器件是微处理器。

3.2 网络功能程序设计

网络处理芯片的型号为ENC28J60, 它是用SPI接口与处理器通信。处理器内需完成HTTP协议、TCP/IP协议和ICMP协议的初始化工作, 而设计程序采用主机/服务器模式。

3.3 服务器程序设计

服务器端的软件编程是其中另外一项重要工作。PC端程序设计利用VC++平台, 采用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数据查询和存储功能, 并在泄漏电流超过阈值、地阻值过高、雷击次数增加和浪涌保护器失效等情况下发出告警。另外, 积累的监测信息还可以用于雷电统计分析、防雷系统性能的比较和分析等工作中。

3.4 系统达到的技术指标

直击雷计数电流≥1 000 A, 计数为0000~9999, 并对应记录时间。当电源电涌保护器失效时, 系统会报警;当漏电流≥20 μA时, 会发出劣化显示;当地网接地电阻达到预设阻值时, 会弹出提示并报警。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 地电阻值, 放电动作的日期、时间和放电动作的累计次数。它可以帮助运行维护人员随时掌握防雷设施的运行状况, 及早发现故障隐患, 有效避免雷击造成的各种损失。

综上所述, 该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台站和器材仓库, 尤其是可被用于大型通信台站防雷系统的实时监测和一些无人值守台站防雷系统的状态监测等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徐律佳, 杨乐祥.电力通信设备防雷与接地的检测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3 (241) :73-78.

[2]魏东涛, 胡连桃, 黄亮.军用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 2012, 9 (5) :126-129.

上一篇: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下一篇:专利产品和技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