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

2024-10-16

《情歌》(精选12篇)

《情歌》 篇1

1.我们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我们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百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你从我身边走过

风儿拂动长发的飘逸

是否那次梦里的相聚

春暖花开青草的记忆

你凝眸我却害羞躲避

云带来水蜜桃的惊喜

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怎么会这样熟悉

我们好像在梦里见过

无需表白的心仪

我们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我在绘画本上模仿你的笔迹

我托蓝月亮写过长的信给你

遇上你我要把动听的歌献给你

我们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我在日记本里写下心跳的语句

我在灯火阑珊处悄悄想念你

遇上你我要把最美的幸福给你

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怎么会这样默契

我们好像在梦里见过

在春天的路上相遇

2.影子情人

迷雾中你是岸

委屈时蹲着抚摸你的孤单

说声对不起悲伤与你无关

明天好好的让你有安全感

夜凉停泊客栈

祈祷祝福度你一切平安

两颗心交集相互取暖

像个匆匆过客用背影留言

你是我掌纹中的那条命运线

你是泪水滂沱中的心灵港湾

有你我才会勇敢

虽然是个灰姑娘

也幻想有着天使的光环

纵使风暴侵袭你我力挽狂澜

穿越尘嚣青春脚步不惧险滩

有你我才会勇敢

笑看云开雾散

不再勉强走得从容坦然

3.被撕碎的爱

浓情褪了色心蒙上阴霾

记忆生了锈锁不再打开

爱人成陌路温柔抛弃身外

只怪现实太残酷天空好狭窄

情字为谁留又为谁而败

灯红酒绿真的就一直会精彩

为何被诱惑午夜图自在

慢慢偏离航线来把爱淹埋

木棉树下的过往放逐到塞外

誓言撕碎了纷纷扬扬入大海

决绝的表情空留下影徘徊

我再也不想阳光下把心情晾晒

你偏偏不听幸福的安排

掏空的情感空间忧伤谁剪裁

是我不该给你那么多把你太宠坏

心快碾碎思念相互不理睬

4.我还爱不爱

一路上沟沟坎坎深深浅浅

从未有放弃的这一天

冬夜里泪与心交织着缠绵

倦了痛了醒来是熟悉的琴弦

我不听结局意外的上演

没有对白仍然挂牵

远方的你夜深可曾入眠

爱的讯息为何视而不见

舍下你我有撕裂的眷恋

放下你我又该如何惦念

天灰灰色心里混沌一片

走不出这一季走得秋雨绵绵

灯下翻阅爱的诗笺

似水流年没有时过境迁

扉页有你留下的书签

如果没有如果

如果也许如果

我这样痴痴等在原点

6.断电

黑夜一片荒芜

看不见雨下的泪珠

捆绑束缚得太久

逃脱有了理由

世间一片漆黑

听得见呐喊的落寞

谁不小心惹了祸

情丝偏向走?

发电机轰鸣的街口

思念停止漫步

没有时间谁听谁眷顾

爱在夜色里蜷缩

狠下心转身要挣脱

小小卒过河追逐

弱小无助几番沉浮

黯然退守伤得泪枯

留的距离已足够

交付就以为白首

怎能断电把光没收

伤再粘贴也是脆弱

7.心不要上锁

看着我别言语闪烁

心事隐藏压得虚脱

爱不可能带着枷锁

真爱不用借口开脱

敞心扉门不要上锁

墨镜告诉表情做作

爱不可能痛得包裹

真爱停止戒备穿梭

距离会推开你与我

忐忑跨越城堡院落

泪眼朦胧心走沙漠

蝶飞沧海碎成传说

忍耐说服春天路过

输赢全由玫瑰承诺

轻轻松松情不脆弱

道别过往天高地阔

8.你为何心虚

心里很黏

为何勉强说再见

害怕什么

才有口是心非的谎言

明明很甜

为什么折磨心弦

借口什么

夏季美不过雪花的缠绵

原来爱上人也会变得心虚

披着铠甲也担心揣着残念

这样还是有人戳中了泪点

把自我束缚的编剧再还原

情说不清道不明的是考验

爱轻得像气球坚韧有局限

说来说去是想让纷扰安眠

提不起放不下就泊在边缘

《情歌》 篇2

听着情歌,跟着情歌哼着小调,却想起曾经的我们,不知不觉的流下了眼泪,怎么擦都擦不完。

情歌总是越唱越长,爱情却是却谈越伤,伤心的种是那些傻傻对爱付出的人。

对爱情执着的人,很傻很傻,就算对方做错了,也不会承认,总是在自欺欺人,说她还是爱我的。

她不会爱别人,更不会和别人上床。

对爱情执着的人,很痴情很痴情,明知道是错的,却还要像飞蛾扑火似的飞像那蜡烛。

对爱情执着的人,很会以对方为中心,为了对方,什么都愿意。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经过了某些事,某些人。

我觉得我改变了很多,不能说不对爱情执着,不能说不对爱情不负责任。

只能说我累了,不想再去玩那些所谓的爱情游戏。

如果我真的有一天不要你了,只是我觉得我不能够给你幸福,不能够给你快乐。

如果我真的有一天不要你了,你不要难过,你不要伤心,那只是我伤心了。

如果我真的.有一天不要你了,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为我担心,我会好好的,为了你而活。

如果有一天你不要我了,我不会伤心,我只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喝喝酒。

如果有一天你不要我了,我不会悲伤,我只会找个安静又黑暗的角落默默的哭泣。

如果有一天你不要我了,我不会像从前那样对你死缠烂打,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和想法。

我想我真的累了,有时候真的好想好想躺在你的怀里,撒撒娇,说说情话。

我想我真的累了,我真的好想就两个人走在街头,看看街边。

我想我真的累了,我真的好想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

听着情歌哼着小调,听不完的情歌,流不完的眼泪,我真的好想你。

我真的想有个人,能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宽容,能让我撒撒娇,压马路,手牵手。

听着情歌,哼着小调,我落寞,我孤单,我想你,我怀恋从前,我怀恋那段时光。

爱情你换个方式出现在我眼前好么?能不能让我也撒撒娇,也让我像一个小女人般躺在别人的怀里。?

假日小情歌 篇3

蓝色细格西装外套 UR

蓝白条纹V领连身裙 ICICLE

初夏的五月,如同河流里不经意溅起的水花,清澈宁静,如此明媚的季节正是出游的好时机。抛掉笔挺的职业装,让我们轻松去度假。与海天或是相近或是碰撞的清新色彩,柔软的贴身长裙,带点性感的Bikini,又或是宽松的Over Size外套,一切让你彻底摆脱束缚,再配上一副墨镜,用清爽的海边度假风与时尚摩登气息谱写出一首悠然的假日小情歌。

今夏大热的造型,将漂亮的缎带加入麻花辫中,给发型增加混搭的出彩效果;舒适的牛仔装搭配出挑的亮黄色雪纺背心,轻松的出游LOOK以跳脱的颜色打破海天一色的边界。

牛仔背心衬衫 UR

黄色雪纺吊带背心 UR

浅蓝色紧身牛仔裤 UR

配饰 All by H&M

爽利的翠绿与海边的椰树相映成辉,流动的波浪纹理与流光溢彩的海水相互交融;添上时髦而又带点民族风情的装扮躺在怡静的水上茅屋悠闲地消磨下午时光。

波浪纹针织棉罩衫 ICICLE

波浪纹针织棉包身长裙 ICICLE

配饰 All by H&M

大小不一的波点带来少女般的俏皮感,小范围的深色不经意间从清透的白色中渗透出来,时而女人,时而女孩,美好的心情就此无限徜徉于飘动的裙摆之上。

红色波点真丝衬衫 ICICLE

白色休闲衬衫 UR

黑色波点半裙 UR

配饰 All by H&M

清新的条纹除了展现出一种简洁之美外,俏皮地性感也在这简洁中展现开来。跳走在浪漫的海边,亮出你最清新的妩媚,向停留在你身上的目光回敬一个可爱的媚眼吧。

竖条纹雪纺连身裙 UR

配饰 All by H&M

慵懒的海边,穿出满分的性感甜美味才能算得上是完美的旅行。镂空的针织罩衫是搭配比基尼的最佳拍档,若隐若现增添性感味道,亮丽的色彩又带来女孩的热情与活力。

橙色网眼罩衫 SUNVIEW

花色(粉)bikini H&M

水洗牛仔热裤 H&M

别上一朵鲜花,穿上柔软而飘逸的长裙去感受拂面地海风;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洋,通透的阳光,释放身上的繁重压力,尽情在海边身轻如燕地飞舞吧。

针织无袖长裙 ICICLE

手镯 All by H&M

彩木项链 ICICLE

沉静的蓝色带来带来不同风格的bikini look,热辣的比基尼搭配稍显中性的马甲,用知性的性感向别人Say Hello,用强烈的冲撞感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蓝色西装马甲 UR

花色(蓝)bikini H&M

北川羌族情歌浅析 篇4

北川羌族情歌均为单声部歌曲, 尚未发现有多声部情歌。有一部分情歌无固定歌词, 演唱者可以即兴编唱, 其旋律高亢悠扬, 演唱多在田野、山间劳作时进行。另一部分情歌有专门创作的歌词和固定的旋律, 其旋律细腻委婉, 演唱者多在月光下、火塘边, 或农闲时进行。北川羌族情歌的演唱方式主要有独唱、男女对唱、群唱等。以下将从北川羌族情歌的调式、节奏节拍来浅析其音乐特点。

传统民族调式有宫、商、角、徵、羽五种基本调式, 但在笔者所采录的北川羌族情歌中, 目前只有徵、羽、商三种调式。笔者所搜集到的六十余首情歌中, 徵调式占总谱例的50.8﹪, 羽调式占总谱例的30.5﹪, 商调式占总谱例的1 8.7﹪。可见, 在北川羌族情歌中使用徵调式最多, 因徵调式色彩比较明亮, 多用于表现活泼、明快、调侃等情绪, 而羽调式色彩比较暗淡, 多用于表现温柔、哀怨、凄婉等情绪, 商调式则具有混合色彩。

北川羌族情歌的节奏鲜明、灵活多变, 节拍较多使用混合拍子, 并根据演唱者的个人演唱风格可做自由调整, 其节奏节拍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均等节奏型与非均等节奏型相结合。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几乎没有一首歌曲是从头至尾只采用均等节奏型或只采用非均等节奏型, 通常是灵活多变, 搭配使用, 多不重复使用单一音型。常用的均分节奏型有。常用的非均等节奏型有前长后短型前短后长型切分节奏型有此外在节奏的使用上, 基本呈现出节奏密字也密, 节奏疏字也疏的特点, 如曲谱《看你新鲜不新鲜》所示。

第二, 衬词丰富多样, 使用极为频繁, 几乎歌曲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衬词。衬词对整首歌曲的音乐发展都较重要, 甚至在部分情歌里, 取消衬词就会感觉到唱起来拗口, 旋律无法进行。因此, 衬词对北川羌族情歌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在北川羌族情歌里, 充满着抒发男女恋爱情绪的各种心曲, 往往是一首短小干练的七言四句歌词经过衬词和长节奏的配合, 结构扩大不少, 抒情意味更浓。如抒发爱慕之情的《贤妹长得白如银》:“贤妹长得哟, 白如哦银哦呃, 细眉细眼呀儿哟又爱哟人。好比高山哟滴凉水好清哟喂, 端端救到呀儿哟口渴哟人。”在这首情歌里, 假如没有使用如此之多的衬词, 恐怕就索然无味, 没有了抒情动人的效果。

北川羌族情歌歌词所对的节奏通常是一字一音, 节奏很紧凑, 而衬词所对的节奏通常则一字几音, 节奏较松散自由, 从而形成情歌在节奏上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音乐现象, 形成北川羌族情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心想跟你一路走》。

北川羌族情歌所使用的节拍类型有单拍子、复拍子等。使用单拍子的情歌一般较为规整, 以多段体较多。如《情哥来了要吃烟》采用3/4单拍子, 有6段歌词。使用复拍子的情歌形式较为规整, 较少使用衬词, 以叙事见长, 多用于多段体, 如《绣花调》有1 2段, 《十二溜》有1 2段。

北川羌族民众经常会根据掌握曲目的多少和个人喜好来将同一首曲调搭配上不同的歌词, 并且较为灵活自由地处理节奏和骨干音, 从而形成北川羌族情歌词繁曲多的格局, 这也是北川羌族人民在音乐实践中为了适应对歌需求而逐渐形成的音乐特点。

北川羌族情歌具有浓郁的北川地域特色, 其体裁和题材形式新颖独特, 歌唱抒情动人, 音乐文化价值不容忽视。如果对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瑰宝不加以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 让年轻一代传唱、传承, 而是任由其自生自灭, 很可能数年后消失贻尽, 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悲哀。可喜的是, 现在北川有越来越多的羌族青年男女喜欢上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也开始学习演唱情歌、酒歌等。相信众多热爱北川羌族音乐的朋友们会进一步发掘出北川羌族情歌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音乐价值和商业价值, 并将北川羌族情歌乃至整个羌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母广元编著.羌山情歌[M].绵阳: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6年10月版。

小情歌作文 篇5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可听见许多的声音,声音有很多种,有的是有规律节拍的音乐;有的则是让人心神不宁的噪音。

"小情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他是苏打绿的主唱青峰唱的,当你们在听这首歌时,对许多感伤的.憧憬,便会一一涌出。“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唱着我们心头的白鸽,我想我很适合,当一个歌颂着,青春在风中飘着,你知道大雨让这个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受不了,看见你背影的来到,写下我,度秒如年难挨的离搔。”

我和妹妹是群不折不扣的电视儿童,有次在看电视时,我们无意间听见的。虽然我并不是什么歌手,但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跟着这首歌的节拍轻轻的唱;这一旁打电脑的妹妹总是笑我唱的五音不全。在听它的时候,可以让我放松充满压力的生活,让所有不愉快的心情好像都落荒而逃。

我要一首情歌 篇6

I fell in love about every summer

And I would be calling up the radio

To dedicate my favorite song to her

And I sung along with everything

The words in the song, they spoke to me

Now I need to know, where did the music go

’Cause my heart is crying out

* I need a love song about now

Don’t need no ring tone songs now

Please tell the DJ, slow it down

I wanna think about my baby now

I want a old school type of slow jam

You know the kind where they used to romance

When 1)Luther used to sing like “baby”

and 2)Michael made the world go crazy

I need a 12-Play, 3)two step, 4)Kelly kinda record (Oh)

I need a love song right now *

Back in the day when I got older

The music in me had taken over

So I wrote the songs that made the lovers dance

Like 5) “I’ll Make Love” and “Breathe Again”

Now I want to know, where love has been

It’s just not the same, as it was back then

And the world needs to fall in love again

’Cause my heart is crying out

Repeat *

Remember when we used to slow dance

And everybody used to electric-slide

We’d be partying the whole night

And we’d doo-da-doo

Rock the boat to the radio, don’t ya’ know,

I miss it all right now

’Cause my heart is crying out

Repeat * (x2)

I need a love song

Please tell the DJ

I need a love song

Please tell the DJ

回到往昔时光,我还青春年少

每一个夏日都让我坠入爱河

我会致电电台

为她献上我的爱歌

我信口而歌

歌中词,会说话

现在我要知道,音乐哪儿去了

因我心在狂呼

* 我现在要一首情歌

手机铃声歌不搭调

请告诉DJ放慢节奏

现在我要想想我的宝贝了

我要怀恋校园音乐那样的慢板

你知道的,以前玩浪漫的那种

过去路德唱“宝贝”

还有迈克尔风靡全世界的那段时光

我需要一张如12戏、两步曲风、凯利风格的唱片(噢)

我此刻需要一首情歌 *

回到往昔时光,我年纪渐长

我内心的音乐占据了一切

于是我写下了那些让情侣双双起舞的歌

如《我会爱》和《再一次呼吸》

如今我想知道,爱都到哪儿去了

一切已不同往昔

世界需要重堕爱河

因我心在狂呼

重复 *

记得我们曾缓缓起舞

人人都会滑步舞

我们彻夜狂欢

我们放声歌唱

让广播震天,你知道吗,

此刻的我如此怀念那一切

因我心在狂呼

重复 * (X2)

我要一首情歌

请告诉DJ

我要一首情歌

请告诉DJ

Luther 即 Luther Vandross 路德·范德鲁斯(1951—2005),大器晚成的R&B词曲作者和唱片制作人。《Dance with My Father》(2003)一曲更成为传世佳作。

Michael 指 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杰克逊。

two step 一种曲风,以2拍和4拍的小鼓(snare drum)为特点,也因此而得名。

R. Kelly 罗·凯利,上世纪90年代R&B流行音乐界中获得最多冠军单曲的男艺人。1993年推出个人第二张热卖专辑《12 Play》一举确立了R. Kelly的巨星地位。1996年为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的电影《太空大灌篮》录制的单曲《I Believe I Can Fly》成为了他最著名的单曲。

张光宇绘《民间情歌》初探 篇7

《民间情歌》是张光宇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问世以后影响至今。

《民间情歌》最早在1934年1月《时代漫画》创刊号开始连载,1935年底出版单行本。在当时影响相当大,但是不久抗战爆发,从此直到上世纪的1998年为止,50多年间,著名的《民间情歌》没有以任何形式再版。

一、《民间情歌》的画

《民间情歌》的单行本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张光宇先生亲自编辑、由上海独立出版社1935年出版的《民间情歌》;一种是1998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根据1935年本重新编辑的《张光宇绘民间情歌》。

我有一本1998年版《张光宇绘民间情歌》,这是张大羽先生得知我在做搜集研究张光宇艺术的工作,于2006年春送给我的。书的版权页上首印着一段简短的说明“张光宇,中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漫画家之一,也是中国漫画装饰风画派的开创者。《民间情歌》曾在30年代的《时代漫画》等刊物上连载,并于1935年由独立出版社出版第一集共52幅作品,此次又收集补遗7幅(实际补9幅,总计61幅),列入老漫画丛书系列结集出版,以此作为对张光宇先生的纪念。”

对照《时代漫画》月刊,我发现《民间情歌》单行本并没有收集《时代漫画》的全部发表作品,只是选登了1934年1月30日至1935年6月30日期间连载的全部48幅图中的47幅图,遗漏或删去了第1期5幅图中的“苏州郎”。

除《时代漫画》之外,《独立漫画》半月刊(1935.9.25-1936.2)和《上海漫画》月刊(1936.5.7—1937.6.30)也发表过“民间情歌”,1935年9月到1936年8月,两份杂志共发表19幅新图,《民间情歌》和《张光宇绘民间情歌》两种单行本的两次14幅的增补均来自这两个杂志。《挂枝儿·调情(二)》“俏冤家扯奴在窗儿外”、“东邻墙角种丝瓜”、“姐在衖堂走一遭”、“哥哥拉开嫂胸膛”、“日头正当僻居中”和“苏州郎”等6种未能收入。其中《挂枝儿·调情(二)》是唯一彩色的“民间情歌”。

至此已知光宇先生1949年以前创作了“民间情歌”67种。

上世纪50年代,从香港到北京后,光宇先生还陆续画过民歌题材的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张光宇插图集》收有“民歌插图”三种:“十八岁大姐三岁郎”、“脚蹬板凳手扒墙”、“石榴花开一盆红”等。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漫画书系——张光宇卷》也选登了1958年至1960年他画的一组新民歌图“情哥挑土”、“情歌”、“麦收”、“金凤凰”等,气质、心情、人物和早年的已经不一样。将1935年和1962年两种画册中根据同一文本“脚蹬板凳手扒墙”画的两幅不同的画加以比较,这种感觉就很明显了。

二、《民间情歌》的文

画画选了民间情歌的题目,光宇先生解释说:“几年来从生活的挣扎下抽得了一些余暇”,“没有其他的嗜好”,“除了一些涂抹之外,还喜欢收藏一点民间艺术的书本和几件泥塑木雕的破东西”,“由于爱好民间艺术,我对民间文学也发生了兴趣,尤其是情歌。关于情歌本身的研究,已有不少专家判断过了,它的好处,就是能写出真情实意,比诗词来得健美活泼,比新体诗更来得勇敢快捷,便是冯梦龙所说的‘但有假诗文,却无假山歌’是也”。

对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关注以及研究,在上一个世纪之初,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在今天看来颇有权威性的记述:

1913年2月鲁迅在教育部的《编纂处月刊》一卷一期上有一篇《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其中说:“当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详其意谊,辨其特性,又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

1917年12月,北京大学建校20周年时,校方提出预备在建校25年时刊印《歌谣汇编》和《歌谣选录》。1918年2月印发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

1920年10月,北京《晨报》开辟《歌谣》专栏。1922年12月,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

1930年前后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歌谣”,对歌谣的释名、起源和发展、历史、分类、结构、修辞都做了深入研究和讲解。讲义六章不久编辑成书。

1934年《山歌》在湮没300余年后被重新发现,这部由冯梦龙编辑并撰有序文《叙山歌》的明代民歌专集由顾颉刚校点,1935年8月在上海排印出版……

谈到《山歌》这本书,至今黄苗子先生还有些兴奋,他回忆说:“那本书出来我们都跑去买了,薄薄的、很精美的一本小书!”可以想象,同样爱好民间文学艺术的张光宇先生在得到这样一本小书时,是怎样的高兴,他在不到九百字的《民间情歌自序》中两次援引冯梦龙的《叙山歌》。

光宇先生还谈到自己画《民间情歌》的缘故:起初“觉得歌中的描写倒有画意”,一路读下去“心中的画格外地涌得多了”,渐渐地,民歌的真率勇敢和美好意境深深打动了他,“在一连的兴奋一连的技痒之下,就开始画民间情歌,一画已是数十幅。”这段真实心情的描述完成于1935年11月25日。从最初在《时代漫画》上发表“民间情歌”起,到编辑画集写序,时间相隔已近两年,此时他的兴奋还是跃然纸上。

三、光宇先生对《民间情歌》文本的理解和解释

以“月子弯弯照九州”为例,这首民歌被认为是流传较早的吴中山歌,自宋代至今,曾有许多种版本:宋人话本里是:“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他州。”(宋《京本通俗小说》)冯梦龙辑《山歌》的不同在第一、四句:“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飘散在他州”。(《山歌》卷五杂歌)1927年王翼之《吴歌乙集》收集到的是两种:“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夫妇同衾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几个飘零在外头)。”(《吴歌乙集》1928年)后来流行的歌本里,歌词做了较大改动:“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浪在外头。(《中国名歌222首·江苏民歌》1984年)

《民间情歌》文本是:

月子弯弯照九州,(静)

几家欢乐几家愁?(动)

几家夫妻共衾眠?(静)

几个飘落在外头?(动)

——张光宇《民间情歌》1935年

最早的“月子弯弯照九州”是“述民间离乱之苦”,近代“名歌”版本除离别情思外,还强调阶级差别下的不同生存状态,而《民间情歌》的文本通俗易懂,动静对照愈加分明,第四句“几家”改用“几个”,强调了个体在月明之夜感受到的格外的凄楚悲凉。光宇先生的画,则以绘画的视觉语言充分调动歌谣的意境和情感。这幅“月子弯弯照九州”,原有的几种文本写的都是勾月弯弯,光宇先生却“误”画了满月:充满整个画面的那个屋宇鳞比的江南小镇,在朗朗月光的辉映下,一片温暖静谧的意象,画中心的小小面积却被一只吠叫的孤犬占据,这就造成了动静和情绪的强烈反差——大片的安详明亮、温暖美满,强烈反衬了离失的凄冷和彷徨不安。没有人物出现,也不消许多场面,只满月和犬,情感、意境全在了。至此我才理解光宇先生的“满月”之“误”实在是别具匠心。

四、光宇先生对《民间情歌》文本的选择推敲

民歌通常在民间世代的口头流传中会变异出许多版本,表现的东西也会大同小异。在不同民歌文本的比较中,我觉察了《民间情歌》文本的一些好处,于是试着揣摩光宇先生当年选择推敲文本的心思。以下是几种歌谣与《民间情歌》文本的对照(略去部分歌谣作者):

(一)

天上星多月不明,

地下山多路不平,

河里鱼多闹混水,

城里兵多乱了营,

小姐郎多昏了心。

——《张光宇绘民间情歌》1998年

(原载《独立漫画》8期1935年12月)

天上星多月勿明,

河里鱼多水勿清,

京里兵多要造反,

姐妮郎多要乱心。

——《吴歌乙集》1927年

(二)

约郎约到月上时,

等郎等到月坐西;

不知奴处山低月出早?

还是郎处山高月上迟?

——《张光宇绘民间情歌》1998年

(原载《独立漫画》1期1935年)

约郎约到月上时,

(那)月上子山头弗见渠;

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

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

——明冯梦龙《山歌》卷一

(三)

小大姐,靠河边,

又卖烧饼又卖烟。

有钱哥哥喝杯酒,

没钱哥哥吸袋烟。

——张光宇《民间情歌》1935年

(原载《时代漫画》12期1934年)

小大姐,靠河边,

又卖烧饼又卖烟。

有钱哥哥喝杯酒,

没钱哥哥㕷袋烟。

——《歌谣》二二1923年

《民间情歌》文本数十段歌词的总体感觉是特别的清爽透明,特别的优美含蓄,特别的简洁感人,特别的合适在广大地域和人群中传播。从以上数段歌词的比较中就能感受到选编者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用心。

五、《民间情歌》文本并非直接采自明代冯梦龙民歌集

据说《民间情歌》的文本取自明代冯梦龙采集整理的民歌集。《现代中国美术全集·漫画卷》在介绍张光宇《民间情歌》时就写到:“用漫画形式为冯梦龙编写的《民间情歌》所配的插图,当时作品散见于《时代漫画》等刊物,连载不断,深受同行赞赏……”文中所谓“冯梦龙编写的《民间情歌》”实际上是指明代冯梦龙采集整理的民歌集《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

《挂枝儿》和《山歌》共收集有800余首流行吴中的民歌,刊行之后,曾风行一时。认为《民间情歌》选用了冯梦龙编撰的民歌集,主要依据可能是因为光宇先生在《自序》中援引了冯氏的《叙山歌》。然而对比不同版本的歌谣,即可看出《民间情歌》文本与冯氏的本子实在很不相同。冯本的方言很多,是“原生态”的,而《民间情歌》的文本甚至比上世纪初顾颉刚等人编辑的《吴歌甲集》、《吴歌乙集》都“精致”:去掉了多数难懂的方言成分,保留了少量有地方特色、容易理解、又异常生动的方言成分,词句音韵明显经过推敲,句子也齐整了不少。

为搞清楚文本来源,我对照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郑振铎藏明天启、崇祯写刻本等校订影印的《明清民歌时调集》中的《挂枝儿》和《山歌》得知,光宇先生画的数十幅民间情歌中,实际上只有两幅作品的文本与冯梦龙辑本相同:一个是“俏冤家扯奴在窗儿外”,文本选自《挂枝儿·私部》一卷“调情”;另一个是“姐在衖堂走一遭”,文本选自《山歌》卷一“私情”,两幅画分别发表于1936年6月和9月的《上海漫画》月刊,并没有编入1935年版《民间情歌》单行本。

最近我终于找到1935年上海传经堂版《山歌》——就是湮没了300年、根据《明万历墨憨斋山歌十卷刻本》重新排印的《山歌》。看到这本书,才总算理清了关于《山歌》与《民间情歌》文本的一些问题。

《民间情歌》从1934年1月起至1935年6月在《时代漫画》连载18期,此前光宇先生确实收集了其他民歌。在他画的数十幅《民间情歌》发表之后,也就是在冯梦龙编辑的《山歌》被重新发现并于1935年8月排印出版后,光宇先生第一次读到《山歌》和冯梦龙的《叙山歌》,并且在年末出版了他自己编排、作序的52图《民间情歌》单行本。

六、《歌谣》与《民间情歌》

1930年前后,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授歌谣课程的讲义《中国歌谣》,两年后出版,书中有一首江阴民歌:“新打大船出大荡,大荡河里好风光,船要风光双只撸,姐要风光结识两个郎”,这首题为《船歌》的歌谣恰恰与第18期《时代漫画》发表的《民间情歌》文本以及《民间情歌》单行本文本完全一致。朱自清注明《船歌》引自《歌谣》二四。

《歌谣》即《歌谣》周刊,1922年12月由北京大学民谣研究会创办,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等先后任编辑。1925年6月《歌谣》周刊出版97期并入《国学门》周刊。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歌谣》的前身《北大日刊》“歌谣选”专栏即在此背景下产生,并一直由北大教授刘半农等数位学者负责整理校订。由《船歌》我想到《民间情歌》文本是否还有一些来自《歌谣》。

有意思的是,在我寻找张光宇作品资料时,竟意外“遇”到全套《歌谣》一函!并且有常惠亲笔“半农先生笑纳常惠敬赠”题款。原来“新打大船出大荡”正是刘半农于1919年8月采集到的20首《江阴船歌》之第四首,《民间情歌》所用的文本与之完全相同。从常惠的附记中(《歌谣》二四1923年6月24日)得知刘半农曾打算印一本小册子,因为忙着到欧洲去没能顾到此事,于是《歌谣》第24期将这20首江阴船歌刊登出来。周作人在《中国民歌的价值——刘半农编江阴船歌的序文》中说:“半农的这一卷江阴船歌,分量虽少,却是中国民歌的学术的采集上第一次的成绩。”(《歌谣》六1923年1月21日)。

《上海漫画》周刊(第21期1928年9月)曾刊登鲁少飞的文章《介绍一个北方的民间歌谣》:“这一个介绍,新近还是因为光宇兄向我索要这歌谣的词句,我才想起了。”鲁少飞又特别说明,这组在北方民间十分流行的《思儿父》共5段,“调如最普通的苏武牧羊一歌”,可能是文人“故意做的”。

可见,光宇先生对歌谣的收集,有据可查的已能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歌谣》中有一个流传吴县关于歌谣的传说:

相传汉时张良最会编唱调笑讥讽的歌谣,当他离了故乡十多年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少女在田中芸削棉花,他就对她唱起歌来:“啥人家田,啥人家花,啥人家大囡辣浪削棉花,阿有啥人家大囡搭我张良困一夜,冬穿绫罗夏穿纱!”少女就回答他唱:“张家里个田,张家里个花,张家里个大囡削棉花,我娘搭奈张良困一世,勿看见啥冬穿绫罗夏穿纱!”张良听了此歌,知道所调笑的就是他的女儿,大大的悔惭,从此他不再唱歌。(沈安贫《歌谣》六五1924年10月26日)

这段之后,作者特意将歌谣“译成国语”。

七、就《民间情歌》和文本的几个看法

综上所述,关于张光宇绘《民间情歌》文本的由来,我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时代漫画》连载的《民间情歌》以及1935版《民间情歌》单行本,并未以冯梦龙辑本作为图画的文本,但是就在单行本出版之前,冯梦龙的《叙山歌》和《山歌》在湮没300年后重新排印出版,这引起光宇先生的注意,于是1935年1 1月25日,他写下了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的《自序》作为《民间情歌》画集的序。这是导致后来《民间情歌》被误作冯氏民歌集插图的原由。

第二、1935版《民间情歌》单行本出版之后光宇先生发表的若干单幅画“民间情歌”中有两种选择了冯梦龙辑本民歌做文本(《挂枝儿调情二》“俏冤家扯奴在窗儿外”和《山歌卷一私情》“姐在衖堂走一遭”),而这两种未编入前述1935年、1998年两种单行本。

第三、《民间情歌》文本一部分由方言译成为国文或经过校订、编辑,甚至改写。

第四、光宇先生收集了多种民间歌谣集,由于民歌文本各有不同,他在创作绘制《民间情歌》和编辑出版《民间情歌》单行本时,对文本做过筛选。从光宇先生自己后来亲写《西游漫记》的连环漫画文本的情况来看,极有可能是他自己选择、编辑、甚至“翻译”了部分原生态的民歌作为《民间情歌》文本。

第五、光宇先生收集民间歌谣始于20年代,他创作《民间情歌》时在30年代的现代都市上海——已是一片现代派浪潮的波影涛声之中。

第六、《民间情歌》从1934年至1936年三年中前后至少发表67图,这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关于《民间情歌》却没有多少“说法”,研究不多。甚至连《民间情歌》文本的出处都还是个问题。谈光宇先生的《民间情歌》,顶多是参照他的一篇《自序》,或是墨西哥人珂弗罗皮斯什么的。《民间情歌》标志了“张光宇风格”的形成,但“装饰性”并不能完整描述“张光宇风格”和他的艺术精神。

湘西苗族情歌的艺术风格探析 篇8

关键词:湘西苗族情歌,语言风格,民歌结构,艺术手法

湘西苗族情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口头民间文学形式, 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千百年来, 苗家青年男女表达自己的感情都是通过一种历史悠久、形式独特的交际方式——对唱情歌。他们以歌代言, 以歌传情, 畅谈理想, 憧憬未来。而通过苗族历代歌者 (业余或者专业歌师) 的或节日舞台、或田间地头的演唱, 苗族情歌作为一种非文化物质遗产, 在苗族民间代代传承不息, 成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以咏颂爱情为主体的文学样式的一朵奇葩。本文将着力从语言特色、音韵格律来论述其新鲜隽永的风格。

周扬曾在《中国歌谣选》中提到过:“我国各族人民的歌谣, 十分丰富。古人说:‘诗言志, 歌咏言。’歌谣是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诗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曲调。因为不识字的劳动者或者根本没有文字的民族, 无不习惯于以本民族、本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 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是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1]湘西苗族情歌是一种口头文学, 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大多“情意真切, 坦露心声”[2], 并呈现出独有的特征语言风格特征。

一、独特的语言特色

苗族情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却能准确凸显主人公各种心态, 并淋漓尽致的将其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如苗族情歌中的初会歌:

哥与阿妹话讲尽, 甜蜜话儿要讲完。

让我阿哥高兴笑, 得姐相会笑开颜。

年轻相爱让满意, 得姐连情算有缘。[3]

无太多华丽的辞藻, 歌曲开始就开门见山的描写了在恋爱中的阿哥和阿妹浓情似蜜, 无所不谈, 欢愉之情油然而生, 阿哥阿妹喜笑颜开,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全然跃于脸上。阿哥阿妹相见恨晚, 互诉衷肠, 是阿姐阿哥彼此间情投意合的表现。这让阿哥对他们的未来无比的憧憬。作者运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对初会的场景进行了描写, 让人仿佛听到阿哥阿妹那甜蜜的对话, 由衷的笑声。接着一句“年轻相爱让满意, 得姐连情算有缘”, 表明了阿哥的目的:既然我们如此有缘, 那就让我们继续交往吧。这首情歌的作者相对来说算是含蓄的了, 他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目的, 而是通过憧憬彼此的未来来试探阿姐的意愿。同样是初会情歌, 在《和你相爱才开心》中, 作者就直抒胸臆, 热情大胆:

阿姐样样听我的, 和姐商量你喜欢。

得姐和咱心欢畅, 夜夜和妹我喜欢。

肯得阿姐来爱我, 和你相爱开心颜。[4]

这首歌作者就热情奔放, 直接表达了对阿妹的爱慕之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勇于表达内心想法以及对爱情的狂热追求。

语言生活化, 是湘西苗族情歌另一特点。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苗族人民尽管没有文字, 因而也就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有所差异。但他们却在生活这本大书里, 读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情歌来。苗族情歌里的意境和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却大相庭径。他们没有大量的使用“日”“月”“酒”等意象, 而是采用了大量在日常劳作中出现的事物作意象, 再用大量的比喻,

达到平中见奇, 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我们再看以下这段:

鸡婆屙蛋脸儿红,

哥要玩妹大不同,

嘴巴好像撮瓢撮,

眼睛好像夜火虫。[5]

前一首用苗家村寨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母鸡下蛋”起兴, 引起后面的男子对爱恋对象的外貌的的描述:“嘴巴”如“撮瓢”, 这是苗家地区盛米用生活器具, 这里取它能盛粮食的特点, 这个比喻其实隐藏了这

些意思:女子能吃, 身体健康, 能干活, 反映了苗家男女那种根植于生活的现实主义审美眼光。而“夜火虫”的比喻又形象地描绘出了恋爱中的女子因多情而炯炯有神的眼睛, 这又是具有些诗意的审美眼光。现实与浪漫, 生活与诗意语言就这么简单地融合在了苗族情歌当中。

湘西苗族情歌生活化的事物与场景, 简单易懂, 但并不流俗, 通俗而不低俗, 这种歌谣语言的尺度的把握, 使得部分苗族情歌成为民间歌谣甚至民间文学中的精品。比如下面这首描绘苗族地区自然场景的一段:

龙洞崖上长绵藤,

绵藤开花吊铜铃,

风吹藤动铃也动,

藤动铃来铃动藤。[6]

这段文字的作用相当于文人诗歌中的“比兴”, 既比喻男女的互相动心, 两情相悦, 又为引出后面情人之间直接的互表衷肠。这里用常见的自然景物作为“比兴”之物, 但又在“藤动铃”“铃动藤”的朴素的思辨当中蕴含了爱情生活中的“理趣”, 这种把生活现实提升为“理趣”的歌谣, 在文学价值层面上不仅高出了一般民间歌谣, 并且是一段毫不逊色于文人创作的佳文。

二、独特的结构

苗族情歌就内容来说, 可以分为初会歌、赞美歌、探情歌、信物歌、幽会歌、离别歌、相思歌、前程歌和怨情歌等等, 这也是一段感情由浅到深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苗族情歌结构形式奇特, 除了个别句子用少量衬字外, 一般都是七字句, 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几乎没有。与其他民歌有显著的不同, 苗族情歌可分奇句和偶句两大类。这也是苗歌结构形式不同于其他民歌之处, 其中奇句 (苗语称为“莎组”) 是指:歌谣句子中是奇数字。一般为一句七个字, 和三个句为一组, 三个组构成一歌, 因而又被称为“三个头”。偶句 (苗语称“莎赖”) , 偶句类相对于奇句来说, 每句字数不变, 但一般是由两组或四组句子构成, 每一组句子则包含两句或者四句。比较而言, 四组一歌的偶句又叫“四个头”。

三、独特的艺术手法

湘西苗族情歌中比较多见的是:起兴、比喻、借代、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修辞手法, 毫不自觉地借助于这些艺术手法, 苗家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被歌者信手拈来, 成为传情达意的绝妙媒介。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现今还在流传于湘西及周边地区的苗族情歌《桃花朵朵开》:

唱得好呢唱得乖,

唱得桃花朵朵开.

十朵桃花开九朵,

还有一朵等你采.

呦喂……[7]

同一个调子, 几乎一样的歌词, 如此循环往复, 直唱到桃花烂漫, 情不自禁。

这是一首苗族女子唱的情歌, 对象自然是意中的情郎。具体分析歌词, 我们可以发现这段文字有点类似于古代文人诗歌中的“比兴”, 只是比喻的本体和起兴的下文没有直接说出来, 但是这种不说并没有让听者感到困惑。笔者试着还原这样一个场景:春天, 盛开的桃花树下, 苗族青年男女分坐两边, 一唱一和, 情趣盎然。这段歌词里面的省略掉的本体和下文就直接的出来了, 这样一种寓情于景, 以情谐景的手法使得歌曲本身更加的自然朴素, 但又不失情趣。更重要的是, 词中的意象配合演唱的场景, 本身就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味, “朵朵开”的“桃花”是真的大自然中的“桃花”更是象征, “开九朵”的是自然中的“桃花”灿烂的美景, “等你采”的“桃花”则象征着情郎来求的情意绵绵的苗家女子。最后的“呦喂……”一句叹唱, 一方面将苗家女子的独特、高亢、优美的音色展露地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把这种桃花树下的苗家男女求爱的场景拉向了空间上的无限。

质朴、率真、直白的语言特色, 独具特色的民歌结构, 独特的艺术手法构成了湘西地区独特的苗族情歌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既是地区民族文化的自然展现, 同时也影响着这种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注释

1[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09页.

2[2]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10页.

3[3][4]《苗族东部方言情歌选》龙生庭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第39, 12, 12, 277, 页.

浅谈歌曲《情歌》的课堂教学 篇9

(一) 《情歌》的演唱背景

《情歌》选自歌剧《苍原》, 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它在剧中反复3次唱起, 悠悠牧歌, 绵绵情意, 爱情, 亲情, 爱国思归之情, 充斥着观众的心。《苍原》是根据阎德荣所作的广播剧《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创作的, 它讲述的是:在乾隆年间, 中原有个少数民族叫做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 这个部落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 在沙俄的统治下已经有240多年了, 在公元1771年, 他们无法忍受沙俄的统治以及无法抗拒天山母亲的呼唤, 在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 全族人民一起举旗东归。可是, 一个统治者又怎么能轻易的让被统治者轻易的离开呢?于是, 这个部落在与沙俄苦战了数月后, 终于突破了困境, 战胜了沙俄, 回到了祖国天山。

(二) 让学生独立完成感情的培养

《情歌》是该歌剧中的一个选曲, 了解整个歌剧、歌曲的意境、风格, 是演唱这种类型歌曲的重要方式, 是演唱前的铺垫, 也给接下来的演唱奠定基础, 从技巧到感情都离不开这方面的理解。这一轮的功课, 无论学习中国歌剧、外国歌剧都是必须进行的, 并且这个工作是由学生主动完成。如果, 教师把这个内容直接告知学生, 短暂的课堂时间, 将使学生无法感受歌曲的真正意境, 甚至像吹“耳边风”地过去了。所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既加深印象, 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情歌》演唱的技巧

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基础上, 应用演唱技巧。

(一) 气息

在演唱过程中我们发现, 《情歌》的气息很难掌握。气息的变化中, 涉及气口的设计问题, 如歌词:“送哥送到太阳升, 送哥送到星儿落。叫声远行的人儿呦, 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 在运用气息时就要注意了, 该在什么地方换气才能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如果每一句都一口气唱完, 可不可以?部分熟练的演唱者是可以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行的。

我们应用如下的换气方法来完成, “送哥送到 (换气) 太阳升, 送哥送到 (换气) 星儿落”这样唱起来就不会觉得吃力, 而且, 这样的分段也很合理, 因为根据情景和情感, “送哥送到”停顿一下想想送到哪里, 然后再说出:“太阳升”, 然后再说出:“星儿落”, 这样演唱的话气顺了, 感觉也很好, 而且可以演绎得很完整。

气息要有气口的设计, 以避免由于气息不足而造成歌曲演唱不完整。在歌唱过程中, 也要考虑演唱的连贯性, 这就要有足够的气息, 不该换气的就不能轻易的换,

(二) 咬字与共鸣

演唱中国作品强调字正腔圆, 咬准字头, 唱圆字腹, 字尾归韵。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和演唱。《情歌》中“送哥送到星儿落。“送”字song, 首先s字头要先要出来ong字腹紧接, 最后归韵到o上, 整个咬字完成。其他演唱每个字每句都要进行分析。分析时进行引导, 学生课下练习, 效果较好。

我们说话有共鸣, 唱歌的共鸣更不可少, 特别是在演唱这首《情歌》的时候, 共鸣一定不能少。这首歌运用了民美相结合的方法, 共鸣在民族演唱中起到哼和调节细小转弯的作用, 美声唱法更不用说, 几乎所有的咬字都在共鸣腔体里。这首曲子既具美声宽广雄厚的气势, 又不缺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 另外还增添了蒙古长调的感觉。所以在演唱时, 一定要注意, 要达到头腔共鸣, 整首歌的感觉都是这样的, 在达到头腔共鸣的同时一定要把气息沉下去, 这样才有一条通的管道。只要建立了管道, 唱出来的声音就很通畅, 增加对耳朵的感染力。

三、课堂教学中《情歌》演唱的情感

歌曲的演唱情感方面, 除了有良好的演唱功底外还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用心去感受这首曲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平时在生活中的积累, 和对整首歌曲的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匮乏的, 给学生讲述一个贴题的故事, 引导学生去想象, 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情感培养的效果。

《情歌》歌词优雅, 旋律欢快, 情感却很深沉, 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感情表现出来, 对里面的内容要有大致的分析, 需要把自己溶入其中, 把自己当成那个为情为部落而献身的伟大女子娜仁高娃, 这样才能把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

当情感培养起来之后, 把学生带入歌曲中, 就可以这样来唱了, “如果你是河上的清波, 我就化作渴饮的马, 如果你……我就化作……”这里延续了前面的感情, 把整首曲子推向最高峰, 意思告诉我们, 不管你是什么, 我都要和你永远在一起, 不管什么时候, 我都要带给你快乐, 我们将永远不分开, 全曲虽然没有一个“爱”字, 但是通过比喻, 通过各音高的变更, 我们知道了爱永远在心间。

四、总结

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除了授予《情歌》的演唱知识, 还传授了学习歌曲的基本模式, 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效果甚佳。

摘要:该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 讲解歌剧《苍原》中的选段《情歌》。从歌曲的背景、演唱的技巧, 以及歌唱的情感三个方面说明如何教授该曲。

论仓央嘉措《情歌》的思想性 篇10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歌,思想性

仓央嘉措的《情歌》之所以能在藏区广泛流传。除了其通俗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在于其 《情歌》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展现了进步的爱情观,能够反映深刻社会矛盾的现实问题。

1、对社会矛盾的揭露

他的诗歌虽大多涉及爱情题材,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比较狭窄,不像小说、戏剧、史诗,多侧面、多角度,宏观、 深刻地反映具体社会现实。但其《情歌》从另一个侧面触及了封建农奴制基本问题。那就是对于农奴与农奴主之间矛盾的深刻揭露。

在封建农奴制的社会里,农奴的人身自由完全依附于农奴主。森严的等级制度,残酷的剥削,多如牛毛的差役,永远还不完的高利贷。更为严酷的是农奴主还握有农奴的生杀大权。他们可以任意对农奴施行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农奴们又怎敢奢望什么自由,更何况是像爱情、幸福这样的美好愿望。正如仓央嘉措诗中所写:“情人艺桌拉茉,虽是被我猎人捉住的;却被大力的在长官,那桑嘉鲁夺去了。”(第28首)[1]这是对上层贵族强抢民女暴行的血泪控诉,更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愤怒声讨。

2、对教规、封建统治的反抗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仓央嘉措的《情歌》才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如:“我默想喇嘛底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 我不想爱人底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第17首A)他基于自身的经历、本性对于教规进行反抗。从小生活在宁玛派家族中,自由、随意的生活方式,在他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他的《情歌》正是这两个教派思想斗争的产物,促成了他的“叛逆”,也是他唱出“叛逆之歌”的主要原因。当然,枯燥、沉闷的佛经学习与他虽身居高位却无实权,被当做傀儡架空的现实状况也是他反叛的一个重要原因。《情歌》 具有反教规、反禁欲的思想性。

他的反抗触及到了落后、黑暗的西藏农奴制的社会现实,在更宽广的层面上唱出了广大民众群众的心声。他以他作为宗教和政治统治的崇高身份,替敢怒不敢言的农奴说出了他们不敢说、不敢想的话,表现了农奴对于封建制度束缚人性自由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也表现了广大民众对于自由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望。

3、对进步爱情观的弘扬,对于人性的慰藉

在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她们不仅要受到政权和族权的压迫和剥削,还要受制于神权和夫权,不仅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还经常遭遇强抢明夺的暴行, 在厌腻之后再遭遗弃。在仓央嘉措的《情歌》中,妇女被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他欣赏女性的美,尊重女性的人格和情感、肯定爱情的价值和意义,把爱人当做珍宝般珍地惜。 仓央嘉措诗中有少年对爱情真挚、专情,如“若非死别,决不生离”(第21首);有面对强大的压力绝不妥协,如“柳树爱上了小鸟,小鸟爱上了柳树。若两个爱情和谐,鹰即无隙可乘。”(第58首),有对自己的行为坦然承认、毫不隐瞒, 顶着世人的流言蜚语也仍然要去见心爱的女子勇气,如“住在布达拉时,时瑞晋仓央嘉措”(第50首B)、“在拉萨下面住时,时浪子宕桑汪波”(第50首C)。他的那种不分贵贱、 不讲等级,两情相悦、天长地久的爱情观,描绘了一种理想、 纯真的爱情。

仓央嘉措的情歌对广大民众是巨大的鼓舞,也是对于人性的慰藉。在那个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面对那种苦行僧似的修行,仓央嘉措通过他的诗歌,让人们认识到自由和爱情的重要和美好,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人世间的温情,抚慰了饱受宗教压抑的人性,使他们敢于发出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敢于去想象、去追求理想的幸福。

4、较强的人民性

仓央嘉措情歌能够在这么广的范围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归根结底还在于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仓央嘉措的《情歌》既具备高超艺术技巧,又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和民族风情。他用人民群众所熟知的民歌体裁、 用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用丰富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达意技巧、简单而质朴的语言,真实地传达出了他们的心声,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情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来源于民间生活的沃土。他早年生活在民间,和广大平民一起活动、一起劳作,对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深入的了解,因而能够在诗中一定程度地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能够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明白人民群众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渴求。

《情歌》所以广泛流传,还因为仓央嘉措独特的身份。 作为当时占据统治地位格鲁派宗教的领袖、西藏政权名义上的统治者,他的一举一动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在西藏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使他的诗歌得到广泛的流传。人们从他那里得到的感动、对他的崇拜,在另一种层面上也促进了他的《情歌》的传播。

暗夜小情歌 篇11

穆天舒大三的暑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的城市里打工。八月的天津有着恶毒的太阳光,往往把床铺都搬到地板上,汗还是不断地流下来。出去发了一天的传单,就再也不想踏出有空调的自习室半步。临近八月中旬炙热的天气有所好转,便和同学一起去北京玩了几天。

09年的夏天热得不同寻常。北京倒比天津凉爽一些。第一天他们去爬了长城,爬到最后都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看到那些踉团的旅客,还有被烈日晒得有些发红脸色的导游,拿着大喇叭,喊到嗓子沙哑。

想当初,这就是彦语向往并为之憧憬的职业吧。

One

那天北京的温度是36度,从长城下来后穆天舒他们几个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打车回住的小旅馆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以后了。穆天舒拿出烟来抽,就着北京无处不在的霓虹,幻想了无数遍和彦语偶遇的过场。

他知道,她就在北京,所以这次才在他们都嚷着无聊啊无聊的时候,漫不经心地来上一句,那我们去北京玩几天吧,开学大四了,兄弟们就该各奔东西了。

还是自己在校内网上注册了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名字,放上假的照片,彦语的每一篇日志每一张照片的第一个阅读者,可能她不曾知道,他是对她的生活了如指掌的。

所以,爬完了长城的第二站,就是中央电视塔。

那天天气没有前一天那么热,甚至还会有微微的风拂过脸颊。远远看到电视塔的时候觉得所有的塔都是一个样子,比如东方明珠,再比如埃菲尔铁塔,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在楼下检票,存包,特意拿出鸭舌帽带上。

那时候穆天舒带着黑框眼镜,个字很高,皮肤很白,斯斯文文,带上鸭舌帽看上去装酷的模样。他学着周董走路低着头,双手插兜,摇摇晃晃。同行的人一边打趣他要出去骗多少90后的小女生,一边向着已经开了门的电梯走去。

电梯把他们送到三百多米高的高空,走出电梯就有呼呼的风吹进来。高空中的风对流很大,他们站在露天台上向下望过去,天气不是很好,雾气蒙蒙,看不太远,只觉得一阵阵眩晕的感觉自头顶传到脚尖。他用帽沿挡住视线,想到有恐高症的彦语为什么有一天忽然就不恐高了。

后来跟从着人群进电梯,降到两百多米的参观大厅。不再是露天的平台,穆天舒双手死死地握着护栏才敢向下看。里面有导游小姐带着麦克风做讲解,他随便转了一圈,跟着一个讲解员听了一遍参观大厅的解说,回过头来看到后面依旧是一群人跟着另外一个解说员。

不错,她就是彦语。

已经有五年没有再见了吧。他想。

穆天舒转过去的时候正好背对着彦语,所以他拉低了帽沿转到人群中,很远的地方看到她熟练地介绍着这个大厅里的摆设,腰上别着对讲机,耳朵上带着扩音器,穿着蓝色的制服,和所有的解说员一样,并无二致。

她问那些游客,你们谁知道健康跑的记录是多少吗?

穆天舒知道,他捅了捅身边的小孩子,说,9分40秒。

小女孩大声用童声喊出来,穆言微笑着打趣她说,不可以哥哥告诉你哦,却还是把一个纪念品递给了小女孩。她只扫了他们一眼,并没有注意到,那个哥哥就是穆天舒,她相识过的人。

然后带着他们去电视台名主持的手印墙,那个小女孩在她说完这是撒贝宁这是董卿这是XxX手印之后都会翘起脚把小手按上去,而当她还会够不着时,她转过头来喊穆天舒,哥哥,我要按那个。

眼睛里都是期盼的神色,穆天舒从后面抱起她,在他抬头的瞬间,他发现彦语稍稍,有那么一点点停顿,随后恢复正常。

这样的工作单调无趣而且很累,他看到她每解说完一遍,就去旋转餐厅里面坐半个小时,再出来继续重复一遍。

而那天他坐在大厅里,望着两百米以下的人流车流不知疲倦地奔走着,也许这个城市,也许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五年的人,远比想象中的还要疲惫。

Two

从电视塔下来,穆天舒有一种眩晕的感觉,极力克制着要吐的冲动。他听到身边的人说,传言中的电视塔,也不过尔尔,里面无聊死了。

仅仅只看过一遍,就觉得无聊,那彦语一天天一年年在解说,会不会也觉得无聊呢。

那个时候下午四点一刻,大家呼啦啦地转移到对面的玉渊潭,找了个干净的草地,铺上报纸开始打牌。

也许是这两天在北京跑得实在太累了,所以坐在草地上,微风习习吹来,把穆天舒吹得要睡着了。

他们一直打牌到下午六点,想要回去时,却发现天忽然下起了大雨,这雨一直下到七点多才小了一点,他们干脆都冲进雨里向着公园出口跑去。

在他们伸手拦出租车的时候,穆天舒忽然看到在天桥下面,彦语背着一个乳白色的包,用手擎过头顶,跳过水坑跑了过来。

出租车在他们面前停下来,穆天舒让他们上了车先走,自己站在屋檐下等着彦语跑过来。

确实,彦语跑过来抬起眼看到他的时候,也只是一愣,继而转过头去。

hi,又见面了。

喔是啊,你这是,旅游?

这个时候她的电话响了起来,苏打绿的《小情歌》,他看着她接起来,眼角都溢出了笑意,哼哈答应了几句就挂掉了。仿佛是跟穆天舒解释,呐,我男朋友在公主坟地铁口等我呢,我先走啦。

哎彦语,他迟疑了一下,那个,我也要去坐地铁,一起走吧。

喔。

天还是淅淅沥沥在下着小雨,两个人仿佛已经不顾得雨水了,甚至彦语伸开了双臂,大声地喊着,啥,清爽的天气真好。

穆天舒不敢问她过得好不好,明明刚刚听到她说她男朋友怎么样怎么样,也不敢问自从当年放弃了读大学,现在是否有过一点点的后悔。

就这样走到地铁口,还没有见到她口中的男朋友,就见彦语挥手道了再见。

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Three

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看不见。

就像当初穆天舒和彦语说永远,却还不是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人都瞧不见。

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她有一种永远都用不完的冒险勇气。十三岁的时候捅了马蜂窝被追着叮了很多大包,十四岁独自一个人逃了课去西藏,回来时候已经晒得只能看到雪白的牙齿,她的妈妈气得咬牙切齿却对她无计可施。十五岁他们都上了高中,穆天舒老实、沉闷、死板,就算成绩不那么好,却还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而彦语只上了半个学期,就又一次逃课出走了。

那一次她去的是上海。依旧是把要交的书费资料费等等,加上搜刮穆天舒的种种费用,带上地图和背包。她悄悄地和穆天舒说,你知道么,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离开这个小城市,去繁华的地方看看。

她用手指着她左心房的位置,表情虔诚地说,这里,属于远方。

那个时候安妮宝贝的书仿佛毒药一般侵入她的生活。

这一次出逃并没有打算告诉除了穆天舒以外的人,所以等到彦语的妈妈抹着眼泪找到学校说自己的女儿两天都没回家了吓坏了学校的老师。她坐在校长办公室哭了两天,最后学校终于同意报警。

随后有穿着便衣的警务人员来到学校秘密调查。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彦语失踪前跟谁在一起过,本来,

她在这个学校就因为常常迟到早退,不受老师同学的喜欢。

每天下午放学去吃饭的空闲时间,穆天舒都会爬到图书馆旁边的天台上,靠着左右边的墙壁上,有曾经彦语刻下的花纹。那花纹仿佛地图一般,很容易就会想到他们在天台上的时光,彦语望着远方信誓旦旦地对穆天舒说,总有一天,我会走遍整个地球。

那神态,恍若志在必得。

彦语到达上海的那个下午,上海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走出上海站时就有无数小商小贩站在出口喊着,住宿啦,饭馆啦。彦语抱着背包一刻不停地走过去。不是不害怕的。从前看过的那些个被拐少女啦现在都映在她的眼前。她坐着地铁不知道去哪里,向着郊外走,因为只有那个地方的小旅店自己住得起。

上海真的很繁华,夜幕降临,霓虹闪烁把她的眼睛都看呆了。她忽然觉得,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在这个城市生活该有多好。

Four

09年的夏天等彦语花了两天两夜看完了吴秀波主演的谍战片《剑蝶》之后,她发疯一样地爱上了少年持重的方滔。这样的男子一定对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五年前是这样的,五年后依旧是。

还是老上海的场景,石库门,弄堂,法租界的洋房。04年映入彦语眼中的,和这些电视剧里的场景大同小异。她租了一间小小的房间,花掉了随身带的钱的大部分。她想,是要找份临时工做做了,不然就这样回去就再也出不来了。

她买了几份报纸,在狭窄的中间栏里寻找可以当日结算的工作。有手工作坊编制中国结的在她眼里看上去还算靠谱。她顺着地址找过去,走过逼仄的弄堂,被忽然窜出来的黑色的大狗吓得尖声尖叫起来。

旁边有小孩子哈哈大声笑起来,他们说着快速的上海话,彦语听不懂,但是在他们轻蔑的口气和眼神中,她似乎可以理解出来他们对她并不友善。

彦语扫了几眼,捡起几块大石头就要向着冲自己来的大狗砸过去,手腕被一个有力的手攥住了,转身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无表情的少年,被他一把拉到了身后。

那条大狗见到他,一改凶巴巴的气势,摇起了尾巴。

苏黎看到身后的小女生已经吓得面色苍白了。

你没事吧。他用普通话问她。

彦语甩掉他的手就要跑,她真的很生气了,之前就听穆天舒和她说过,上海人都是很排外的,如今自己真的到了这里,看来还真不假。

他对着她的背影,喊到,喂,小姑娘,你到这里有事吗?

废话,谁没事跑到这里找狗咬。但是她没有说出来,只是咬牙切齿地问,你知道这个地址在这附近的具体哪里!

那个男生可能听出她的东北口音,所以换上一副温柔的笑,说,你是东北的吧,我也是呢。

Five

他是苏黎。彦语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念高二了,而后在她出逃的这一个月里,劳累寂寞孤独都再也不是什么了,常常在不做工的黄昏两个人坐在弄堂口说说家乡话。他是知青子女,初中按照政策回到了上海,这个地方,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这是个小资情结太浓的地方,远远没有一条中央大街方石子路更有味道。

彦语真的就去了那个手工作坊,距离苏黎的家有三条弄堂的距离,早上从租的房子里爬起来,带上针、线、底板,坐四站公交,再走五分钟,就到了。

她一直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对这些编啊织啊熟悉得很快,压了两百块钱在老板娘那里,说好了手工计件够了两百块就可以给算工钱外加返还回押金。

彦语走后五天里,一个电话都没打过。

她想起了她的妈妈用皮带抽她的那些个片段,就忍不住闭上眼睛关上耳朵只想自己安静过一段时间。哪怕,一个月也好。

还好她遇到的是苏黎,而不是混混甲,混混乙。

穿上上海某高中校服的苏黎,有模有样,常常,她在作坊里编着那些中国结,忽然就愣住了神态。和柔柔弱弱的穆天舒相比,他永远对她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后来她看到方滔,便一下子明白,这种致命的吸引力,叫做霸气。

他往那一站,就有一种威严散发出来。

仿佛第一次在狭小的弄堂里,他把她拉在身后,那种威严震慑住了恶狠狠的狼狗。

彦语开始每天都在下工的傍晚等在苏黎家的弄堂口,等他放学,等他从随身带着的书包里掏出很多零食,两个人坐在那里等到天黑,彦语回租的小屋,他回家。

十五岁十六岁的小孩子没什么防备心的吧,也或许,苏黎也是有一点点喜欢彦语的吧。

所以在她尖叫着跑来砸苏黎家的窗户时,他在妈妈挑剔的眼光里冲向彦语时,一定有什么无形的力量,让他能够第一时间来到她的身边。

是在临近凌晨的午夜,天空零星挂着几颗星星。彦语租的小房间进了小偷,她缩在一个小角落里瑟瑟发抖,忽然想念自己温暖的家,想念那个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妈妈。

还是被发现了。小女孩被两个小偷从角落里拎了出来。彦语吓得喊不出来也站不起来,结结巴巴地说,你们要什么,我全部都给,都给你们!

哦?这样啊,我们要什么你都给吗?

说完两个人对着笑了起来。说着开始拽过来发呆的彦语。她迟疑了一秒,开始明白她的处境。

Six

是不是所有的小偷的是贪得无厌的。在彦语交出了所有的钱财之后,还要一些其他的。

彦语开始挣扎起来,伴随着凄厉的尖叫。周围传出了打开窗户的声音,喊声,叫骂声。然而,却解救了她。

眼看着有人出来骂街,两个小偷席卷了所有彦语在作坊里赚的钱,逃之夭夭了。

其实钱没有多少,但是对于彦语来说,却是回家的通道。

她借着星光,可以看出来,那两个小偷和自己的年纪相仿。

就是这个年纪,年少轻狂。她可以逃出家近一个月一个消息都吝啬地不去给,他们同样可以为了游戏机吞掉的硬币而抢一个小女孩的钱。一样的,五十步笑百步。

彦语就那么跌跌撞撞地跑去求苏黎,看在曾经老乡的份上,借钱给她回家。

那是她出来的第24天,忽然很想家很想家。

苏黎冲出来看到蹲在家门口哭的彦语,仿佛是只流浪猫流浪狗,缩在一个角落等待着路人带走。

他看不过去,回家取了自己的衬衫,披在了她的身上。他对着嚎啕大哭的彦语,轻轻地说,彦语,回家吧,上海不是你的家。

第一次有男孩子搂着微微颤抖的自己回到那个恐怖的小屋,第一次有一个胸膛,可以让受到惊吓的自己,缩在温暖的怀里,睡了过去。

第二天阳光照旧洒满房间。抬起头就可以看到苏黎长长的睫毛垂下来,他的双手还在揽着彦语。

也就是那天,彦语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在异地他乡,是个什么滋味。

所以,在苏黎买了火车票,送她到上海站,她都一路乖乖地跟着。上车的时候她笑着问苏黎,是不是这么一走,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了。苏黎笑了笑说,不会啊,你以后可以学导游的,到时候来上海带团,我还可以跟着你免费全国各地旅游呢。

Seven

彦语回到家那天,找她找疯了的她的妈妈,接到从车站打来的电话后就一刻不停地打车去接,看到还带着泪痕的女儿,忍不住抱着就哭了起来。

旁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边拍着彦语一边说,哎呀都

别哭了,回都回来了,走,开桌庆祝一下去!

他们都以为彦语被拐卖了,这辈子,不会再回来了。

在那些痛哭的脸庞中,她看到妈妈额前的白发,随着微风轻轻飘着,泪痕淌过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刻上了深深的皱纹。她喉咙一紧,抱着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乱跑了,再也不了。

但是妈妈,我想要学导游,我要带着很多人参观那些城市。

好好好,只要你好好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再也不逼你考大学了,我要的是女儿,我不能没有你啊……

她又哭了,彦语也哭了。在她模糊的视线里,彦语看到穆天舒远远望向她的那一眼,因为泪水太多,根本没有看清楚那眼神里,包含着什么。

第二天彦语就去退了学。背着书包回家的时候,在校内口遇到了低着头用脚尖画圈圈的穆天舒。他拦在彦语面前,结结巴巴地问她,你真的要退学不念了么?

彦语和穆天舒有过太多独处的时间了。在学校里有限的那么几天,十三岁到十五岁三年的时间里,无数次陪着彦语闯荡到那闯荡到那,跟在她的身后小尾巴一艘,说不出这是不是就叫做年少时懵懂的爱。

但是在彦语那里却不是这样的。她只想着苏黎送她走时说那句话的表情和心理,他和穆天舒是完全不一样的,至少,他给她指明了另外一条生存的道路。

但是穆天舒揽过彦语亲吻她时,她还是被吓到了。不知道怎么躲闪,也没有反应过来要推开他,她觉得脸上湿润了,在耳边听到很轻的话语,仿佛呓语,他说,彦语,将来做了导游,记得带我去看那些山山水水。

不久以后,彦语就去了一所北京的民办大学,读了旅游管理专业,终于如愿以偿地从一个小城市,来到了首都。

08年她还未毕业,就已经学会了怎样去带着很多人来参观这个城市,也曾作为全陪带团去震后的成都,不管走到哪里,见过的风景都没有04年的上海带给她的震惊。

也许,等走遍了整个世界,就完成了这么多年的梦想了。那个时候,这颗时时刻刻都要冒险的心,就该安定下来了吧。

所以她在校内网里讲述了所有自己走过的城市,每天部有固定的人去看她的日志,游记,却感知到有一只眼睛来源于穆天舒,那个把自己捧在手里,却小心翼翼不敢给予任何建议的男孩。

其实,那个吻,让彦语记了一辈子。

Eight

在彦语拿了第一笔导游费的时候,她就回去上海找苏黎了,却发现,时间刚刚过去了一年两年,上海的变化就这么大,当年逼仄的弄堂,已经再也找寻不到踪迹了。

有着导游天赋的彦语,不得不承认,自己也迷失了去往苏黎家的路。

所以她无所谓地带着团,想着哪一天再遇到苏黎,自己当年欠下的回家的车票钱,是必须要还的,同时,还要感谢他在那一个月给予自己不寂寞的陪伴。

然而,就在四川刚刚恢复旅游。几乎所有的导游都不愿意去带队,彦语为了那诱人的提成,还是整理了个人物品上路了。

那个时候奥运会如火如茶地展开,已经接近了尾声。那一年,穆天舒来到过北京,苏黎也来到过北京,只是谁都没有再遇见谁。

《小情歌》也是那一年风靡了整个北京大街,所以在去四川带队之前,彦语把手机铃声换成了这首听上去就软绵绵让人很舒服的歌曲。

也许是彦语太想证明给苏黎看,自己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游,真的就在去往四川的路上,遇到了另外一个队的游客。彦语已经不太敢认苏黎了,倒是苏黎在那些游客喊着彦导彦导的时候,也跟着喊,彦导,彦导。

彦语回过头来看到了笑成大嘴巴的苏黎。

他去北京看了奥运会,那年他大三,再从四川地震区穿越回到上海。就要毕业了,要有一次远足旅行。

但是我可不是逃出来的呢,哈哈。他大笑起来。一下子,彦语就想到了04年在上海度过的半个夏天。

他们去了著名的九寨沟。一路上谈了很多,彦语把团给另外一个地导,自己和苏黎渐渐,脱离了组织。

当初说着要走遍世界的彦语,在九寨沟都还是个生客。等他们发现迷路的时候,却发现回去的路,忽然就不见了。

山摇地动起来。

苏黎第一反应,就是余震来了。

所以他拉着她飞速地跑,身边有石头砸下来,她吓得苍白了脸,仿佛那一年见到一只凶狠的狗,遇上了小偷强盗一样。她紧紧攥着他的手,慌了神。

Nine

可是就这样,当他们跑入半山腰的一个凉亭,苏黎还是被山顶滚下的石头砸中,他用力推了彦语一把,整个人就滚下了山坡。

等所有的东西都静止不动,等尖声也不再那么刺耳的时候,彦语模糊的眼睛里,看到了苏黎安静地躺在山脚下,被鲜血包围。

彦语就这么晕了过去。

因为苏黎跟得并不是彦语的团,所以她什么责任都没有付。

很长一段时间,睁开眼睛,就仿佛看到了长长的睫毛。08年的初秋仿佛是一场沉睡不醒的梦,睡在04年盛夏。

终于,选择了不再出去带团。09年旅游管理毕业,导师说,如果你不想去做导游的话,可以去中央电视塔试试讲解员。

难道你忘了你要走遍世界的梦想了吗?

很多次在梦中惊醒。这句话仿佛就说在自己的耳边。却终于放弃了奔波选择了安定。

明明恐高,却还站在两百多米高的塔上给对这里好奇的人们讲解。

也在校内网上讲自己作为讲解员的一些小的有趣的事。

有人打来电话,铃声响起时,总会问上一句,这首小情歌,唱给谁听呢?

再见到穆天舒,仿若又一次见到了余震那一年的苏黎。拉着她的手说,放心;等我毕业,我带你逛遍整个上海城。

彦语骗了穆天舒,那个时候,她并没有男朋友,却不再想见到从前的人,因为她,忽然想要安定了,在北京选择一个不再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那么工作几年,也许,就能等到可以听这首小情歌的人了吧。

《情歌》 篇12

一.咏叹调《情歌》音乐创作的抒情性

《情歌》是歌剧《苍原》的主题歌, 歌剧《苍原》主要描写剧院了2 0 0多年前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不堪沙皇政府残暴统治举族东归的历史事件, 讴歌了爱国主义崇高主题。它采用西洋美声唱法和歌剧表演形式, 在剧本创作上采用了诗化道白与宣叙调、咏叹调相衔接的形式, 在音乐语言上借鉴西洋歌剧作曲技法, 使之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融汇, 在剧本、音乐创作及表演上均求音乐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 传统和现代音乐处理手段互相融合, 使歌剧具有西洋O p r e a的典型形式,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 成为既有民族化又有世界性的优秀艺术作品。 (3) 《情歌》作为该剧中的一首咏叹调, 在剧中出现多次, 是该歌剧中的点睛之笔。是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唱段, 是用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来表达爱情的牧歌, 是一首表现思念恋人的咏叹调, 曲作者主要是用蒙古族音乐风格来塑造她的形象。《情歌》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东盟民歌《大青马》, A部分采用了牧歌、思乡歌、赞歌、宴歌等多属长调, 运用蒙古民歌长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数为散拍的特点, 使创作的音乐深沉、委婉、悠长, 有类似于马头琴似的润腔, 音乐听起来辽阔、开放, 映衬了蓝天、白云下的广阔草原。B部分3/8拍子的音乐流动, 运用蒙古短调节奏规整、节拍固定的特点, 使《情歌》的音乐旋律不论是高亢嘹亮, 还是低吟回荡, 都表现出蒙古民族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粗犷的性格。如果说音乐是歌剧的核心, 那么抒情性咏叹调则就是歌剧的骨架, 曲作者把咏叹调《情歌》的音乐基调主要建立在“情”的基础上, A部分应用4/4拍子, 节奏舒缓, 轻柔自由, 将歌中的“悲情”基础引出来, 弱拍进来的前两小节是一个八度, 用大跨度的高音起伏来表达娜仁高娃无限悲痛的情绪, 用三连音音乐处理反映娜仁高娃内心复杂以及急促悲苦的情感宣泄, B部分则用3/8拍子, 节奏规整, 旋律线条具有很强的流动感, 勾勒出蒙古大草原的美丽印象, 借助草原、小河、清波、马儿、牧马人等具体形象间的关系, 用“抒情”的形式抒发娜仁高娃誓与舍楞永不分离的决心, 树立了美丽动人、纯洁无暇的少女形象, 使“情歌”的旋律在歌剧中最为丰满鲜活, 此曲是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舍楞去世, 用绵绵悲情寄托她的相思, 随之产生的内心强烈倾诉的欲求;曲作者正是用咏叹调的抒情性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如歌的咏叹调抒发感情, 《情歌》音乐首次出现的画面是征战返回天山的路途中, 吐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出现了内奸, 有人用羊皮书函俄军, 企图陷害舍楞, 造成混乱, 阻挠东归, 英明果断的首领渥巴锡将计就计, 一边施巧计调虎离山, 让舍楞到敌人后方袭击;另一边放出舍楞叛逃被处死的消息, 被蒙在鼓里的娜仁高娃得知舍楞被处死的消息后, 悲痛欲绝。曲作者在这里没有采取通常的音乐情感处理手法, 让娜仁高娃嚎啕大哭、或呼喊、嘶叫, 或用激烈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她内心的痛苦, 而是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表现手法, 让娜仁高娃唱起了一首优美的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情歌》, 通过优美的旋律, 平静的心态来表现悲伤的情感, 曲作者的这一巧妙设计, 正是突出了抒情性咏叹调的歌剧性格, 使它在歌剧中担负起抒发人物情感, 展现其内心生活的戏剧使命, 它所抒发的情感, 展现的内心生活正是在全剧戏剧中冲突的总框架内寻找自己的抒情空间, 发挥自己的抒情功能。 (4) 呈现出相对静态, 平稳的面貌来反映娜仁高娃内心的真正痛苦, 情感状态单纯, 含蓄, 内敛, 这正是咏叹调《情歌》音乐抒情性的最充分的体现。

二.咏叹调《情歌》演唱艺术处理的抒情性

《情歌》是歌剧《苍原》中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一首咏叹调, 为表达得知舍楞叛逃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以独唱的演唱形式, 运用西洋歌剧美声唱法, 使主人公的情感得到升华, 提升人物的思想境界。作为一首咏叹调精品的演唱者, 歌唱家幺红在演唱该作品时, 并没有以一般的抒情歌曲或一首情歌意境来演唱, 而是根据剧情内容, 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在不知真情的情况下, 误以为自己恋人已经死去的特定情境, 在A段部分, 随4/4拍音乐的节奏缓缓道来:“送哥送到太阳升, 送哥送到星儿落”, 情感内在、伤感而有比较含蓄, 随着音乐的急剧变化, 用三连音加前休后起的助力性音乐运用, 把“叫声远行的人儿哟, 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 幺红用其甜美动人的歌声抒发了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少女对情人的深深依恋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执着于向往, 进入B段部分, 通过三拍子的轻盈节奏, 极具歌唱性格的民歌风旋律, 用极富有少女歌唱的音色透见出主人公娜仁高娃的年轻、纯洁、真诚、执着, 在演唱技巧上注意了大跳跃音程的处理和级进上行的连贯性, 装饰音唱得和语音极度吻合, 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韵味, 唱出了明显的舞蹈动感来与挚爱和激情浑然一体, 结尾处2/4拍的节奏处理, 速度变得稍慢, 节奏宽松而舒展, 歌唱情感趋于平静, 用控制气息和音量的方法, 使声音变得空灵, 给人一种悠远深长的感觉, 在充满幻想与期待的情感中结束全曲。《情歌》的演唱处理感觉是欢快的, 所表达的情感则是深沉悲重的, 是用欢乐和抒情的歌唱处理形式来展示内心的极度悲伤, 这是悲与乐的一种情感融合, 是用乐歌唱形式来抒发悲的心境与思念, 用优美、连贯、柔和、动感的声音来掩饰悲痛、留恋、寄思的情绪, 这一绝妙的演唱处理, 既把作曲家想表达的蒙古民族民歌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体现出了咏叹调的抒情性功能在歌剧的作用与地位, 也说明了抒情唱段歌唱艺术处理的戏剧功能是一部歌剧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志。

咏叹调《情歌》的抒情性精髓不仅仅是旋律的优美动人和富于歌唱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如歌的旋律和极富技巧的演唱处理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戏剧冲突, 这也正是咏叹调的抒情性功能带给歌剧的艺术魅力, 也许《苍原》这部歌剧早已经被人们遗忘, 但抒情性咏叹调《情歌》在音乐会上, 在人们心中已传唱久远, 这就是咏叹调的抒情性在歌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是抒情性咏叹调的魅力所在, 是歌剧艺术的主要特征和特殊体现。

摘要:歌剧《苍原》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而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史诗性正剧, 《情歌》作为歌剧中唯一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 音乐创作与演唱形式独特,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很强的抒情性特点, 突出了抒情性咏叹调在该歌剧中的巨大魅力以及重要地位。

关键词:咏叹调,抒情性,《情歌》

注释

1 居基宏著, 《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2 0 0 0 3年第1版1 9 7页

2 居基宏著, 《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2 0 0 0 3年第1版1 9 8页

3 居基宏著, 《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2 0 0 0 3年第1版1 9 8页

上一篇:小班化英语教学案例下一篇:计算方法课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