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

2024-10-15

舞龙舞狮(精选12篇)

舞龙舞狮 篇1

1 前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俗学认为,经济关系是民俗产生、发展的最后根源。中国的舞龙舞狮运动,在“中庸之道”的文化背景下,经过历代人民的不断实践和革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这样一种形式优美、内容多样、技艺精湛并具有凝聚华夏民族精神象征的体育运动项目。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龙和狮作为图腾而崇拜,人们通过舞动龙狮的形式来表达对这些神灵的敬畏和信仰,这种信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继续发展、完善、繁盛。

2 舞龙舞狮运动的起源、现状及内涵

2.1 舞龙舞狮运动的起源

关于舞龙的记载,在我国是史不绝书。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很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舞龙前要举行祭祀,不同日子,用不同的人,舞不同颜色的龙。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舞龙运动实际是由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演变而来,相传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已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在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文娱生活中广泛出现。据《汉书·西域传赞》:“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饧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其中漫衍鱼龙便是舞龙运动的前身。“鱼龙蔓延”作为大型歌舞从汉到唐,延续了七八百年时间,在后来的延续过程中逐渐失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现在民间盛行的舞龙、舞狮便可视为“鱼龙蔓延”的传承和演变。

舞狮在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唐高祖登基后,是为接待宾客而设计的活动,其中表演的五方狮舞被认为是今日舞狮的雏形。另一种说法是舞狮由中东传进,又名金毛吼,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伊朗与我国在经济来往的过程中,伊朗大使把狮子等动物经过丝绸之路而进贡到中国,后来人们对狮子的形象进行加工使之艺术化,而起先舞狮只是皇宫内院的特权,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2.2 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

十几年来龙狮运动在国内外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龙狮运动在全国30多个省、市相继开展起来,到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组织加入国际龙狮总会,龙狮运动也由一般性娱乐活动发展成为一项多功能的体育运动。然而目前国内对龙狮运动项目不够重视、教练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竞赛项目管理以及竞赛规则比较模糊并且国际化水平低。因此现阶段龙狮运动的教学、训练及竞赛等水平都有待提高。

2.3 舞龙舞狮运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正如马克思在揭示民族理论时所指:“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它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民族文化特点方面的精神面貌不同。”

龙,尊为四灵之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司雨神,它不仅象征幸福、吉祥,更象征着权威。在中国文化中龙并不单单是一种自然属性的动物,而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长的先民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精神产物,它是华夏子子孙孙独创的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人文象征。在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的艺术作品中已经有龙出现,它体现着当时中国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宗教崇拜。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政治、宗教、价值观念的变化发展,龙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内涵也在逐渐发展变化。2000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钱其琛副总理撰写的《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文中指出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及龙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

狮,威严、勇猛的“百兽之王”,据说在古代的风俗中狮子能驱邪避鬼,因而被祀为神兽以克恶魔,因此宫庙、栏杆、桥头等地方都安置有各式各样的石狮,作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佛教典籍中,人们赋予狮子以动物界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3 舞龙舞狮运动与民俗文化

3.1 舞龙舞狮运动与古代农业

在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人们靠天吃饭,在播种和农作物成长之际,充足的雨水被看作是生命之源。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世间的司雨神,所以就出现了两种舞龙祈雨现象:其一,每逢大旱之时,老百姓们便会齐聚龙王庙进行祈祷,祈求龙王爷普降甘霖,以缓解旱情。汉刘安的《推南子·坠形训》记载:“土龙致雨,燕雁化飞。”其二,由于不懂气象知识,老百姓只能创造一个神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龙就被作为这样的一个保护神,到了年夕人们就以舞龙的形式来表达对这位悉心请来的保护神的敬畏之情。舞龙的这种祈雨功能,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并且构成了某些地区舞龙兴起和发展的源头。在古代贞观、开元年间农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这就为民间舞龙求雨的习俗获得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

舞狮与古代农业的关系则另有说法,传说广东佛山一带,每逢年夕必定会有一怪兽出没于乡间田地,但此怪兽无害于人畜,只糟塌田间作物,随后悄然离去,年年如此。于是当地老百姓们就想出办法用竹竿、纸张和布条依其形貌仿做其身,伏于田间,待怪兽出现时,人们一齐敲锣打鼓,声音如雷贯耳,怪兽果真被吓跑了,从此之后再没出现过。人们为了纪念纸扎头兽能驱除怪兽,每到除夕便随鼓舞之,而后人们认为狮子为百兽之王并且威武又吉祥,便将此习俗延续至今。

3.2 舞龙舞狮运动与宗教色彩

辟邪是为了消灾,包括一切可能受到的自然灾害,而民间则相信舞龙就能辟邪消灾。农历五、六月天气炎热,田间害虫多发,危及农作物,老百姓们便以舞草龙来驱逐稻瘟病,在所有田间舞完后,便将草龙抬到河边烧掉,所谓送龙归海,如此久之成习。民间相信通过舞龙能带来幸福,并将龙作为一种神来祭祀,祈神庇佑、赐福、保平安。舞龙时,各家各户都要摆坛设位,点香烛供水果,然后迎接龙,来驱除各种疾病和灾难。陕北民间有“钻龙灯”的习俗,舞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争着在龙身下钻来钻去,与龙灯一起腾跃滚翻。当地老百姓认为,钻了龙灯,就可以借龙灯的保佑纳福消灾,吉祥如意。

关于舞狮则另有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帝命人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来扎制一只,每在节日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3.3 舞龙舞狮运动与民间娱乐

元宵节舞龙大约起始于宋时。在宋代文献记载中,记述元宵节时说:“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汉时舞龙表演就有激水、漱水、翻飞腾跃等变化多端的动作特点。把龙的上天入地的神力表现得活灵活现,娱神性很强。而现代的舞龙则主要以逗乐、娱人为目的,龙珠引着龙头,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来回逗乐。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尤其舞狮表演向来是中国人在大小节庆典礼中最喜欢的表演项目之一。

3.4 舞龙舞狮运动与民间艺术

舞龙舞狮运动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与古代许多民间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4.1 舞龙舞狮运动与舞蹈

在汉代龙舞广泛存于盛行的“百戏”中,作为百戏中的“鱼龙曼延”备受重视。汉代文献中有记载:“正月旦,天于幸召阳殿,临轩。作九宾彻乐,吉利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獭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有关狮的舞蹈则是古代人们在长期劳作过程中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在后来的发展中,狮子舞又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现在,祖国各地有不同形式的狮子舞,如广东的“醒狮”,北京的“单狮”,保定的“双狮”,四川的“高台狮”,湖南的“武打狮”等等。

3.4.2 舞龙舞狮运动与绘画

至于美术作品中关于狮子的形象,那更是举不胜举。甘肃榆林窟第25窟壁画中,绘文殊以威武雄壮的青狮为坐骑,旁有昆仑奴御卫。在民间则有很多和狮有关的吉利画,如太狮少狮、二狮滚绣球、官登太师、事事平安等等。

3.4.3 舞龙舞狮运动与服饰

作为外来物种的狮子,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古代的官服体制中,狮的位置在不断上升。宋神宗元丰年间,朝服中的六等佩黄狮子锦缎;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其武官中的一品、二品皆绣狮子;清代则规定:武一品绣麒麟,武二品则绣狮。

3.4.4 舞龙舞狮运动与建筑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人们常在大门前设置石狮镇宅,以示威严,并象征财富和权利。宫殿衙署门外两旁大多蹲有石狮,髭发巨眼,张吻施爪,俗称“石狮子”。皇家宫殿前亦蹲有铜狮,多为一对,左边为雌,脚下踏小狮;右边为雄,右脚踩一绣球。有一首河北民谣说: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有个大菩萨。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的卢沟桥护栏上共有485个卧伏石狮。

除上述所列之外,北宋已有菜肴“狮子糖”,当今社会还有佳肴“红烧狮子头”等。

4 舞龙舞狮运动民俗研究的社会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已被淡化甚至遗忘,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并加以传承。

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具有浓郁的风俗风情色彩。在极力发展地方旅游业的今天,舞龙舞狮运动必将地方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各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

作为体育项目,舞龙舞狮运动如今在各大高校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开设,这对舞龙舞狮运动在当今社会的弘扬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社会,一切古典的东西都面临现代文化的挑战,有千年历史的龙狮文化也不例外。提倡传承文化不等于照搬,要使传统文化真正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我们要以民俗新理论和现代科学为指导,将民族体育文化引向现代社会主义的新轨道。这样,民族体育才具有更强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融入全民健身和与体育文化全球化接轨,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舞龙舞狮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具魅力的部分,其历史悠久、韵味十足并且意义深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龙狮运动的文化特征入手,对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舞龙舞狮运动有着深刻的发展源由,它与古时人们祭祀求雨、节日灯俗及民间祈福辟邪等风俗都有着紧密关联,它集多项功能于一体,既可强身健体,供人观赏娱乐,更能展现中国古文化之魅力。

关键词:龙狮运动,民俗文化,社会价值

舞龙舞狮 篇2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这是在山西省境内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舞一般都在 农历正月十五 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 农历二月初二 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蔑或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的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

在山西各地,龙舞有不同的表演风格。

流行于平定县境内的移穰村一带的“龙灯舞”,是以“二龙戏珠”为主要表演内容。这里的一条龙身龙眼似虎眼,龙耳似牛耳,龙角似鹿角,龙鳞似鱼鳞,龙身似蛇身。

平定县的“龙舞”表演开始后,以跑阵为主,有双龙交错跑;有四边形的“开四门”;有龙头向前、“凤凰展翅”;有双龙相对、扭“ 8 ”字形的“长蛇阵”;有对角盘扭的“八宝”、“三碰头”、“卧环”等。表演时,两条龙追逐着两颗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于云天之上,时而低回若游于波涛之中。龙舞和口吐缕缕烟火,表现出龙的呻吟和龙的吞云吐雾状。

流传于运城市贵家营一带的“龙灯魔女舞”由三部分组成,开始是魔女、龙女集体舞,表现出星月皎上来到人间,龙女们手持莲花灯渊翩起舞,以表答欢悦的心情。接着,是龙灯独舞。独舞中的“三出庙门摇头摆尾,口喷烟火,连续冲过三层庙门,才告结束。第三部分,是龙和龙女们的群舞。这种群舞,气氛的乐曲声中变换着队形,使龙舞达到了高潮。

流行于晋西北岚县上明村的“龙灯舞”,龙的体长为十二节,长度为三丈六尺。前面,有一盏蜘蛛精十四盏牌灯伴舞。表演中,分成“激龙”、“蛛精作乱”、“蛟龙出海”、“环林擒珠”、“泰山压顶”作乱”表演中,表演者用“撑杆虎跳”、“扫堂”、“倒八字”等技巧动作,体现蛛精的灵巧多变和东奔“跃月台”、“龙盘柱”等舞姿,使龙的盘旋飞腾的姿态更加壮观。此外,牌灯在表演中队形多变,对整作用。

在阳泉市的龙泉村,表演“龙灯舞”时演出了二龙捉拿蜘蛛精的场面。它的表演阵式有“二龙戏珠”蛇阵”、“双龙会”等等。

太谷县境内表演的“龙舞”,是将龙悬挂于空中,借助铁索和麻绳的牵动而舞动的“二龙戏珠”。有分别抱于右腋下,随着布龙身体的拉动而舞动出“抱龙”的动作。

近年来,晋南的新绛县等地还试制了内装氢气球、外用塑料布套连接,下面由数人牵住绳索,使龙在绳索的人撒手,龙即腾云驾雾向天空飞去,直至在天空消失。这是活灵活现的龙,比平时的舞龙就更加有 狮子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 正月十五 民间“社火”“闹红火”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狮一样,是民间文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子舞,原来是西域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东汉时才流入中原的。

唐代以后,狮子舞兴盛起来,规模也宏大起来。在阵容上,不但有了大狮子、群狮和狮子郎的表演,表演。

狮子舞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文狮”、“武狮”的两种表演。“文狮”,顾名思义,主要表现狮子温引观众。如搔痒、舔毛、抖毛、打滚、摔跤,抚小狮等等一些不太激烈的文弱动作。“武狮”表演,则显个性。如勇猛、威武、刚毅的跳跃,登高、跌扑、腾转、争球、滚球的多种动作,以此来吸引观众。

舞龙那些事儿 篇3

诸位小朋友龙年吉祥!

我是谁?我是中国的吉祥物龙啊!这不,今年又正逢龙年,我也来凑凑热闹。

过年最好玩的是什么?我觉得不是看电视、不是吃大餐,而是看耍龙灯。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就让小龙我给你讲讲耍龙灯那些事吧!

这耍龙灯也叫“舞龙”。说起来,中国的舞龙表演历史可不短了。早在两千多年的汉代就有杂记记载舞龙的壮观场面了。后来,舞龙渐渐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喜欢手舞长龙,宣泄欢快的情绪。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这龙可不是什么真龙,而是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的假龙。要说中国人就是心灵手巧,光这舞龙用的“龙”就有上百种。如果一样一样的让我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只能挑几种比较有名的来说说了。

看到那条金灿灿的龙没有?它的龙面、龙肚是用弹性足、质地轻飘、色彩丰富的布料制作的,所以被称为“布龙”。布龙是舞龙表演中最常见的“龙”,也是舞起来最灵活,舞的花样最多的龙。

你瞧它一会儿围成圈,一会儿转成八字;一会儿来个龙抓身,一会儿来个游龙跳;翻腾跳跃,保准一会儿就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呼过瘾。

布龙舞完了,那边又上来两条大黄龙。这黄龙又长又魁梧,瞧那龙头、龙嘴、龙眼、龙须、龙角,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其实,它们是草龙,是用上好的稻草一根根编结而成的。听说,编一条50米的草龙需要两个人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呢!难怪如此精致。

这草龙不仅外形精致,舞起来也不输给布龙。瞧它们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双龙戏珠、尊龙吐雾,一会儿神龙搅海、黄龙缠腰,要多帅气有多帅气。

咦,怎么那条龙头后面的人都抬着一条长板凳,板凳上还都安有一盏花灯?噢,原来那是一条板凳龙。“板凳龙”也称为“长灯”,是由许多条长板凳组成的,每条板凳上都有一盏花灯,浩浩荡荡地组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条花灯长龙。

这花灯有的方、有的圆,上面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或者是自己家里的姓氏,每盏花灯的式样、图案各不相同,长长的板凳龙有时能由四百多盏花灯组成呢。当然,这种“龙”不重在舞,而是重在赏。到了夜晚才好看。那时,浩浩荡荡的人流中,每人举一截花灯龙身,烛光闪闪,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花灯巨龙在田野间游走。

说天黑天就黑了!“嘭嘭嘭!”三眼炮响了!哇,来了一条浑身是火的火龙!瞧那高大的龙头,光芒四射的龙眼,多有气派啊!哇,前面还有鳌、鲤、虾、绣球开道呢!难道是真龙下凡来了?NO、NO、NO,那是喷火龙来了!

这喷火龙由铁丝、竹料扎成龙骨,外面糊着纸,龙鳞、龙角、龙爪都是绘上的。如果只这些也没什么,妙就妙在人们在这龙头和龙身的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鞭炮;光它身上的炮竹、火箭就多达数千枚;那龙头、龙尾上装的火药就更数不清了。看,它一边舞一边噼里啪啦。不仅嘴里喷着火珠,身上也烟花四溅,放出奇丽的光彩;而它就在火海中翻转腾飞,让人看得 是惊心动魄、大气不敢出。

再看舞火龙的小伙子,他们个个赤胸露脯,上身没穿衣服。这样多危险!那龙上的火星落到身上还不烫起个大泡?舞龙的小伙子说了:“不怕不怕,要的就是这股劲,身上烫的泡多还说明自己的福气多呢。”

乖乖,这样的舞龙看起来真是太紧张了,还是离远点儿,换个轻松点儿的吧!

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那边舞来了一条星光点点的长龙。原来是香火龙也来凑热闹了!

为什么叫香火龙?因为它的身子虽然也是由草编成的,但在草编的身子上每隔两厘米就插了一支特制的龙香,一条香火龙身上大约要插四万支香呢。

点燃龙香的香火龙在夜色之中上下翻飞,荧光流转,宛如神龙下凡,妙不可言。舞完之后,人们还要一涌而上,去抢它身上的香,听当地人说这叫“扯香”,谁抢的多,谁的福气越多。

舞龙舞狮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实施经验交流会、全国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的共53所高校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资深舞龙舞狮专家。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按社会学调查设计通用要求进行,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为了较准确的了解目前影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因素,为此本研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把影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运动发展的因素细分为:(1)比赛次数;(2)竞赛体制;(3)训练主管部门重视度;(4)经费、场地设施条件;(5)后备力量;(6)训练方法的科学性;(7)竞赛规则与运动发展相适应性;(8)教练员业务水平;(9)运动员技术水平;(10)裁判员业务水平;(11)运动员科学选材,11个因子项。要求教练员对此11项因子进行评判,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likert-Type Scale)。本研究共发放问卷共38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38份,有效回收率88.9%。

1.2.2 数理统计法

在因子分析前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了KMO检验和Barlett球度检验。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根据数据的不同测度水平描述与分析,用分类变量主成分分析的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for Categorical Data)进行因子分析,探讨行为的影响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KMO检验和Bar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840,接近于1,因此认为原始数据样本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Bar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显示,近似χ2值为575.531,自由度为75,检验的显著概率为0.000,拒绝原假设,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好。

2.2 公共因素个数的确定

依据本研究影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运动发展因素的评价记分结果,对11个原始变量进行R一型因子分析,得到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数据。根据“凯泽法”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5.252%(见表2),基本上可以反映总体信息量。

2.3 公共因素群的确定

在确定主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对11个原始变量进行归类。为了使各因子负荷尽可能地向二极转化,本研究采用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各因素负荷进行转化(见表3),取因子载荷绝对值较大的进行归类,把11个原始变量归纳在4个主因子上(见表4),按各主因子中载荷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了主因子命名(见表5),确立了影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人才因子、竞赛因子、保障因子、训练因子。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otation Method: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2.4 各因素分析

2.4.1 人才因子

本研究把后备人才不强、教练员业务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裁判员的业务水平等因素归纳为人才因子。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项目只有人才资源充足了才能谈得上发展,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在对高校舞龙舞狮队教练员“制约运动队发展因素”调查发现:认为教练员业务水平是重要因素的占72%,认为是较重要因素的占28%。认为运动员技术水平是重要因素的占52%,认为是较重要因素的占44%。

2.4.2 竞赛因子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比赛太少、竞赛体制落后、竞赛规则跟不上运动发展趋势等因素归纳为竞赛因子。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3]竞赛是舞龙舞狮运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检验竞技水平的标尺[4]。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教练员认为目前的高校舞龙舞狮比赛太少,现行的竞赛规则仍不完善。现代高校舞龙舞狮由于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5]。竞赛体制与规则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竞赛水平发展需求,相关部门要稳步增加比赛的数量,提高其质量,让比赛走向市场,融入社会,吸引更多观众、媒体的关注,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从而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给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3 保障因子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训练主管部门不重视、经费场地设施条件不足等因素归纳为保障因子。众所周知,没有足够的经费就无法保障整个训练,没有训练的场地和设施更谈不上进行训练。在对高校舞龙舞狮队教练员“制约运动队发展因素”调查发现:认为经费、场地设施条件因素是重要因素的占36%,认为是较重要因素的占34%;认为训练领导管理部门重视度因素是重要因素的占52%,认为是较重要因素的占28%。因此,作为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各级主管部门应努力拓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经费来源渠道,切实保障训练经费的落实,场地设施的配套工作。

2.4.4 训练因子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训练方法的科学性、运动员科学选材等因素归纳为训练因子。这一特征因子排在最后一位,其贡献率较低,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有待于提高,首先,从运动员选材来讲,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的选材多以经验选材为主,选材测试指标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选材工作的组织亦不严密,科学选材在基层选材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施;其次,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在训练中运用科学手段还不够。在对教练员“训练中是否采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训练监控”调查中只有25%人次回答是肯定的。

3 结论与建议

1.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偏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够。教练员、裁判员业务培训的次数太少等是制约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发挥高校优势,促进人才体系发展。

2.近年来随着舞龙舞狮运动的蓬勃发展,舞龙舞狮比赛的竞赛规模和竞赛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舞龙舞狮比赛举办次数明显增加起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旨在促进高校间相互交流的大学生专场比赛次数太少,竞赛体制相对落后、竞赛规则跟不上运动发展趋势明显制约了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竞赛体制与竞赛规则,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开拓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竞赛市场,促进竞赛体系发展。

3.高校舞龙舞狮运动运动训练的场地、经费、器材条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难以保证运动员正常的系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我们应提高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坚持走市场产业化道路,促进保障体系发展。

4.目前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科研相对薄弱,训练科学化水平不高。所以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努力提高舞龙舞狮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促进教学、训练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飞.论竞技舞龙运动自选套路的编排[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4):52-53.

[2]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74-76.

[3]刘静,余汉桥.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30-32.

[4]段全伟,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35-37.

舞龙舞狮比赛规则 篇5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2008年10月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

二、竞赛项目:

舞龙:1.规定套路2.自选套路。

舞龙特定项目:1.障碍赛2.竞速赛3.抽签舞龙。

南狮:1.规定套路2.自选套路。

北狮:1.规定套路2.自选套路。

三、参加办法:

(一)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队参加。

(二)每单位每项目限报1队(男女不限)参加两项或三项比赛,必须综合组队参赛。要求是:三项全部参赛可报28人;1龙队1狮队可报22人;1南狮1北狮队可报18 人;报1项参赛的运动队按规则和规程要求执行。

(三)舞龙队由16人组成,其中领队、教练各1人,运动员14,包括锣手、鼓手及替补运动员。

(四)南狮队由10 人组成,其中领队、教练各1人,运动员8人,包括锣手、鼓手及替补运动员。

(五)北狮队由12 人组成,其中领队、教练各1人,运动员10人,包括锣手、鼓手及替补运动员。

(六)运动员资格:按竞赛总规程规定执行。

四、竞赛办法:

(一)执行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2002年颁布的《国际舞龙舞狮(南狮、北狮)竞赛规则》。

(二)舞龙规定套路采用2007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颁布的规定套路执行。

(三)舞龙特定项目(障碍赛、竞速赛、抽签舞龙)采用2003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审定的竞赛方法和规则执行。

(四)南狮、北狮规定套路采用2007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审定的规定套路执行。

(五)舞龙、南狮、北狮及舞龙特定项目各项比赛采取一次性抽签,排定出场顺序。

(六)舞龙规定套路、自选套路、障碍赛、竞速赛、抽签舞龙五项成绩相加为全能比赛成绩。

(七)南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两项成绩相加为全能比赛成绩。

(八)北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两项成绩相加为全能比赛成绩。

五、竞赛器材:

(一)舞龙:规定套路的龙具器材由大会提供。舞龙自选套路的龙具器材可自备。

(二)舞龙特定项目器材将由大会按规定统一提供。

(三)舞狮:南、北狮标准公用桩阵、高台由大会提供。运动队也可自备桩阵参赛。

(四)上述项目的自选套路器材,各运动队可自备,但须符合《国际舞龙舞狮(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要求。

(五)舞龙、舞狮可采用音乐带伴奏。

六、录取名次和奖励:

(一)舞龙:规定套路、自选套路、障碍赛、竞速赛、抽签舞龙录取一、二、三等奖,全能录取一、二、三等奖,自选套路优秀编排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

(二)南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录取一、二、三等奖,全能录取一、二、三等奖,自选套路优秀编排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

(三)北狮: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录取一、二、三等奖,全能录取一、二、三等奖,自选套路优秀编排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

(四)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七、报名和报到:

按竞赛总规程规定执行。

八、裁判员:

正、副裁判长及部分主要评分裁判员由主办单位指派,其余由承办单位选聘。

九、仲裁委员会:

按国家体育总局《仲裁委员会条例》规定执行。

舞龙舞狮

中广网 10月12日 13:09

舞龙特定项目规定

一抽签舞龙比赛规则(摘要)

(一)比赛场地: 在平坦水泥或沥青地面(木版)上画边线为20米的正方形(最小不得少于18米正方形),边线周围有1米宽的无障碍区。

(二)比赛器材:

1.龙珠:球体直径不少于0.33米至0.35米.杆高(含珠)不少于1.7米。2.龙头:龙头重量不得少于3公斤。杆高(含龙头)不低于1.6米。

3.龙身:以九节龙参赛,龙身杆高(含龙身直径)不低于1.6米,两杆之间距离大致相等。4.龙体、龙身、龙珠的重量不限制。5.凡器材不符合规定者,不准参赛。

(三)参赛人数: 每单位人数不超过16人。其中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14人(包括鼓乐4人,上场运动员10人)。

(四)比赛办法: 1.抽签方法:根据《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舞龙竞赛规则规定的动作中,选择45个典型动作(其中A级难度动作15个;B级难度动作15个;C级难度动作15个),分别放入A、B、C三个不同的抽签箱中,由各参赛队领队或教练员在竞赛部的监督下,抽取4个A级难度动作,四个B级难度动作,四个C级难度动作,并登记。按赛场各队所抽取的分类动作进行组合编排。2.抽签与套路编排:

(1)联席会议上,各参赛队抽上场顺序。(2)各队参赛前1小时,抽参赛动作内容签。(3)套路编排要求:

套边编排要求构思巧妙,结构合理,动作流畅。舞龙动作与动作之间要有机联系,动作与伴奏音乐和谐配合、完整统一。

套路编排过程中考虑到动作之间的衔接以及动作的搭配,允许增加其他过渡动作,但不可替换本队所抽取的任何一个动作。(五)评分标准

套路的评分标准(满分10分)1.动作规格,分值为6分。

(1)姿势正确、方法合理、配合协调,技术熟练。出色完成全部动作给予满分。(2)与动作规格有差距,轻微错误扣0.05分;明显错误扣0.1分;严重错误扣0.2分。(3)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最多扣0.3分。2.编排,分值为2分。

(1)凡编排巧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现场完成效果好,有很好的表现力给予满分。(2)与以上标准有差距,根据情况程度扣0.1分至0.5分。3.音乐伴奏,分值为1.5分。

(1)音乐伴奏与舞龙动作紧密结合,协调一致,风格独特,乐曲完整,很好地烘托舞龙气氛给予满分。

(2)与以上标准有差距,根据情况程度扣0.1分至0.5分。4.服饰、器械,分值为0.5分。

(1)运动员的服饰整洁大方,款式色调与器械协调,号码佩带统一整齐, 给予0.25分。(2)龙珠与器材制作符合规则要求,造型别致,制作精良给予0.25分。(3)与以上规格有差距,扣0.05分至0.15分。舞龙舞狮

中广网 10月12日 13:09

二 竞速舞龙比赛规则(摘要)

(一)比赛场地:

在平坦的水泥或沥青(木版)地面上画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场地,在场地内,垂直距离两端一中点2.5米处各设一标志杆(如下图所示),杆垂直于地面,杆高2米。(二)比赛器材: 各参赛队自备一条符合《国际舞龙竞赛规则》要求的比赛龙参赛,鼓乐一套。

(三)参赛人数:

各参赛队人数不超过16人,其中领队,教练各1人,运动员14人(包括鼓乐3~6人,上场运动员10人)不得替换上场运动员参赛。

(四)比赛动作及要求:

1.举龙直线进行,绕过疑点线处标志杆折回。要求:龙形饱满,不塌肚。

2.连续快速穿腾4次(即快腾进)。要求:穿腾利索,不碰踩龙体,穿腾时,龙珠引龙体进行左转穿第四节龙身,1号队员穿第五节龙身,紧随龙珠行进,第6,7,8,9号队员分别依次腾越第一,二,三,四节龙身。

3.连续快速螺旋跳龙10次。要求:龙体圆顺,不打结。

4.直躺舞龙左右各10次。要求: 躺地、起立时,龙体运动轨迹顺畅,不停顿。

5.绕过起点线的标志杆后,举龙直线跑过终点线。要求绕标志杆时不碰撞杆,直线进行时保持龙体饱满。

(五)比赛办法:

参赛队龙珠站在起点线后,龙头龙体站在龙珠后面领奖站好,鸣出发信号后,龙珠,龙头带领龙身起跑,依次完成规定竞赛内容及动作数量后,迅速跑过终点线。要求: 1.参赛队听到开始信号后方能起跑入场,不得起跑犯规。(如出现犯规一次警告,二次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队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要求,完成规定的内容及动作数量,不得漏做内容和少做动作次数。3.动作次数的计算:按全部队员实际完成数量计算,如遇中途失误停顿,必须从失误处重新开始动作完成规定动作数量。

(六)成绩确定和名次评定办法: 采用计时方式确定运动队最后决定成绩.1.计时:以鸣出发信号为计时开始;最后一名运动员跑过终点线为计时结束。裁判组每队配备三块秒表计时,以临场裁判组记时表为准,在三块正式表中,如两块表所计时相同而筹备组三块表不同时,应以这两块表所计时间为准;如三块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则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只使用两块表,所计时间不相同时,应以较差的时间作为正式成绩。

2.扣分:比赛出现动作严重失误,少做动作次数,器材、饰物落地,出界等错误,则按增加用时方法扣分。

3.实际用时:依据规则规定,参赛队的完成动作时间与错误增加用时的总和,为该队的实际用时。

(七)名次评定

1.以实际用时少者名次列前。2.如果得分相等按下列方法确定:

(1)以完成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2)时间若相同,以增加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3)如再相等,则名次并列。

三、障碍舞龙竞赛规则(摘要)

(一)比赛场地:

在平坦的水泥或沥青(木板)地面上画边长为20米正方形(如图)。

(二)比赛器材:

1.龙县:每支参赛队自备一条符合《国际舞龙竞赛规则》(2002版)要求的比赛龙参赛。2.障碍物:龙柱11个;龙门8个;阶梯式障碍物1组;独木桥1组。(具体规定见附)

(三)参赛人数:

各参赛队人数不超过16人,其中领队、教练1人,运动员14人(包括鼓乐4人,上场运动员10人)。

(四)比赛方式和比赛内容:

1.比赛方式:参赛队听到点名,拿龙珠站在赛区的起点线后,鸣出发信号后,由龙珠带领龙头、2号、3号„„,按顺序在规定区域内完成规定比赛内容,即:A区(快速曲线起伏绕龙柱进行)→B区(飞跃障碍物)→C区(一腾一穿跑圆场)→D区(上下单侧绕杆起伏进行)→E区(独木桥连续螺旋跳龙)→A区(一绕杆快腾进一绕杆进行)→出场。2.比赛内容:

(1)快速曲线起伏绕龙柱行进(绕5个龙柱)

(2)飞跃障碍物(飞跃2次)

(3)一腾一穿跑圆场一周半(腾7次、穿6次)

(4)上下单侧绕杆起伏行进(上绕4个标志杆、下绕4个标志杆)

(5)独木桥连续螺旋跳龙(6次)

(6)绕赶快腾进(绕赶快腾进3次、绕杆2次)

(7)举龙跑出场

(五)成绩评定和名次评定办法:

1.采用计时方式确定运动队最后决定成绩

(1)计时:以鸣出发信号为计时开始;最后一名运动员跑过终点线为计时结束。

(2)完成时间:裁判组每队配备三块表计时,以临场裁判组计时表为准,在三块正式表中,如两块表所计时间相同而第三块表不同时,应以这两块表所计时间为准;如三块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则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只使用两块表,所计时间不相同时,应以较差的时间为正式成绩,为该队的完成时间。

(3)增加用时确定:裁判员根据参赛队临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障碍舞龙规则评分细则,评判出该队出现与要求不符的增加时间,为该队增加用时。

(4)实际用时:依据规则规定,参赛队的完成动作时间与错误增加用时的总和,为该队的实际用时。2.名次评定

(1)以实际用时少者列前。

(2)如果得分相等按下列方法确定:

①以完成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凤舞龙飞花腰情 篇6

从石屏县往北边走,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的人,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了。远远看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我们来的这天没有游客,只见平平的土掌房屋顶上或晒着粮食,或摆放着杂物,有几头牛吃得肚子浑圆,自行从村外朝村里走回来,孩子在村里空地上嬉戏,老人们在屋角晒太阳做手工,一派悠闲的景象。其实对慕善村来说,这样安静的景象已经很少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拜访着这个小村,而且是国外游客居多,每年达数千至一万之多。200多户人家的慕善村,开办农家乐的就有50多户,游客花几十元就能在这里吃住1天,感受青山绿水的气息,当然最重要的是能体验到多姿多彩的花腰风情。

走进慕善,花腰姑娘们大红的衣服,仿佛盛开的马缨花,美得让人眩目。这些服饰全由她们手工精制而成。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花腰彝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花腰彝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腰带了,以大马缨花为主图,镶以银饰,光彩夺目。这条腰带不仅是姑娘们身上最灿烂的装饰,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

花腰彝崇尚歌舞,自然和谐。慕善是花腰歌舞的故乡,民间留存有完整的传统花腰歌舞120调。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几曲花腰小调,跳几圈大团乐、烟盒舞,在歌舞中交流,在交流中享受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婚丧嫁娶,以歌舞言志、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极富生活情趣。花腰舞与花腰调配合默契,声调变则舞蹈动作随之变换,腹前击掌,顿足踏地,时而顺畅柔和,时而热烈奔放。

在慕善最激动人心的自然是舞龙了,慕善的女子舞龙队已经舞遍了全球。花腰彝崇龙敬龙,每年都要祭龙,以祭祀祖先,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康泰,团结和睦,无病无灾的愿望。农历二月祭龙,农历三月“平拉”(祭叶),农历四月“龙拉”(祭出水龙),农历五月逢端阳,农历六月火把节,农历十月祭祖,腊月杀年猪宴,这些节日都要舞龙欢庆。这里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双龙共舞,雌雄相戏凤先飞。每逢马年马月马日就是祭大龙,那时就会有12条大龙,6条小龙,非常壮观。舞龙的姑娘们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年轻力壮。一条长龙由12个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在整个舞龙过程中,花腰少女们穿着那挂满彩饰和银饰有十余斤重的衣服,一步不停地奔走十多分钟。在奔走中,人与人互相交错,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龙头钻进了自己身子围成的圈,卷成一团。你正要出声呼叫,那龙扭了几下,尾巴甩了出去,头又从身子中钻了出来……伴舞的调子急促昂扬,舞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姑娘们化成了大地上燃烧的火焰,一条青龙从火中跃出,直向蓝天。

舞龙舞狮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鄂东5所高校以及黄州、麻城、团风、蕲春、武穴5县市的体育局管理人员和城镇居委会管理人员, 根据课题的要求主要调查5所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各县市体育局管理人员和各个城镇居委会管理人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需要大量查阅国家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体育学院资料室, 收集与此课题相关的文献, 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对当前舞龙舞狮运动的理论和状况有了一个总体上的了解。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依照本课题拟定的具体调查指标, 分别设计了校长、文化课教师、体育教师、在校学生, 各县市体育局管理人员和居委会管理人员6种调查问卷,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 具体了解鄂东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190份, 占总数的95%;发放文化课教师问卷50份, 回收的有效问卷50份, 占总数的10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50份, 占总数的100%;发放校长调查问卷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份, 回收率为100%。各县市体育局管理人员和居委会管理人员50份, 回收50份, 回收率100%, 通过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反馈的结果显示, 本论文研究所需的问卷所列内容和结果能够满足本论文研究的要求, 具备有效性。

1.2.3访谈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走访了黄冈市体育局管理中心人员,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有关领导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家、教授, 各县市体育局管理人员和居委会管理人员。并亲自实地考察鄂东5所高校, 并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1.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信度检查, 百分比统计, 聚类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逻辑分析的方法, 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论证了有关的结论与建议。

2 鄂东地区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

2.1在城市和乡镇主要是在隆重的节日和活动时开展

在城市和乡镇的现状是有舞龙舞狮的队伍, 都是民间自己组织起来的, 没有专门的教练员, 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和原始, 平时的龙狮表演大都是为了节日庆典, 组织形式主要是单位临时排练, 或者是请舞龙舞狮表演队的商业表演, 这样规模较小, 动作比较简单, 队员年龄偏高, 缺乏后备力量, 不管是教练还是训练都没有固定性, 记忆陈旧。

2.2高校的舞龙舞狮队伍较少

鄂东地区共有5所高校, 只有黄冈师范学院有一支龙狮队伍, 不过也是为了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而建立的, 这支队伍的展示只有一次, 那是在黄冈师范学院秋季运动会上, 没有专门的教练, 没有开设舞龙舞狮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3 影响舞龙舞狮在鄂东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1人才的制约因素

虽说舞龙舞狮在我国民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但在实际生活中缺乏正真的专业教练, 大部分不是从事舞龙舞狮运动专业的, 而是从武术或其它专业转到舞龙舞狮运动项目中来的, 相对来讲基础较差, 弟子薄弱, 需要专业的进修和提升。拿高校来讲鄂东地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到重视度还不够, 使民族传统体育难以拓展, 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 很多学生对舞龙舞狮运动的了解甚少, 导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龙舞狮运动并未被重视而是被许多高校拒之门外。

3.2教材的制约因素

舞龙舞狮在高校中主要形式是体育选项课、选修课 (公共体育) 、普修课、专修课 (体育专业、龙狮代表队训练课等授课形式, 这对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教材健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教材建设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改革, 都通过课程教材建设来体现,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课程教材的建设为前提。可以说课程教材建设的好坏, 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舞龙舞狮进入高校时间并不长, 在教学这一块还处于摸索阶段, 教材编排的系动性还不够明晰, 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3.3在高校发展中应更多的将舞龙舞狮运动带入到社会中

高校中的舞龙舞狮运动很多只局限于校内的表演, 很少像湖南师范学院那样参加比赛而发扬舞龙舞狮运动。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龙舞狮运动的更好发展。所以, 在高校中虽然不一定只限于用参加各地比赛而发扬舞龙舞狮运动的途径, 还可以走出校园, 对外开放舞龙舞狮运动的表演。学校本来就是学习的地方, 高校中更应该广纳百学, 推陈出新。可以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去发展舞龙舞狮运动, 这样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才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队员也会感觉到舞龙舞狮运动的意义, 才能更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观众也感受到舞龙舞狮运动的魅力, 也会更加的关注舞龙舞狮运动, 才能使舞龙舞狮运动像其他运动那样融入到人民群众健身项目中。

3.4城市和城镇地区舞龙舞狮运动的消极和不规范

虽然社区和城镇自发组织舞龙舞狮运动是对舞龙舞狮运动的一种发展和继承, 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规范, 使人们没有认识到舞龙舞狮运动的震撼力, 很难使人去尊重舞龙舞狮运动, 从而也只会把这项运动当做是助兴的节目。如在新洲阳逻地区就有舞龙舞狮运动, 所表现方式是过年过节时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简单的表演, 带有商业性质。这一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舞龙舞狮运动。但是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如简单的表演, 效果不佳, 没有让大众感受到舞龙舞狮运动的魅力, 更别说是参与到其中。在带有商业性质下, 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认为舞龙舞狮运动是在失业的情况下, 没有工作就靠舞龙舞狮运动的表演去维持生计。所以, 现阶段最关键的是要使舞龙舞狮运动更加规范化, 为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产生积极的作用。

4 鄂东地区舞龙舞狮运动发展对策

4.1采取的措施

4.1.1开设正规的舞龙舞狮运动课程和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或教练

老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在高校中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的老师或教练, 开设正规的舞龙舞狮运动课程, 这样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因材施教, 才会做到事半功倍。因为很多学校开设舞龙舞狮运动后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协会, 由学生自发组织练习。当学生刚好有一定经验的时候又要面临毕业, 这样反复的循环, 限制了舞龙舞狮运动的更好发展, 使大学这一个舞龙舞狮运动失去了他的优势。

4.1.2学校给予一定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

在高校, 舞龙舞狮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设施和环境, 只有在设施良好完善的情况下, 才可以建设更好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因为在高校中舞龙舞狮运动平时的训练也要使器材损耗, 很难得到更新, 试想一下, 如果在训练过程中龙身经常因为破损而导致套路突然停止, 或者因为每天都要因为修龙而需要大量的时间, 久而久之, 很多学生或者老师也会感到很疲惫或者是麻烦, 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舞龙舞狮运动。所以, 学校在这方面就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让老师和学生得到应回报的劳动成果, 毕竟发展国粹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校既然开设了课程就更应该在各方面做到更好, 更完善。

4.1.3给学生发放正规的教材, 重视理论知识

现在, 高校中存在的现象普片都是只学习技术, 而忽视了理论知识, 更没有讲舞龙舞狮运动在我国几千年来是怎样开始、发展和继承的。这种现象的出现, 是因为舞龙舞狮运动进入高校时间很短, 还不够成熟。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多像高校开设武术课程那样, 发放正规的舞龙舞狮运动教材, 在重视技术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理论知识, 开设理论课程, 并有一定的考核制度。

4.1.4将舞龙舞狮运动带出校园, 走入社会

高校学子都是当代青年, 他们热血奔放, 有着为发扬我国文化而奋斗的激情。将舞龙舞狮运动带入到社会, 让他们强烈的表演欲望得到迸发, 让他们更加地了解到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 让舞龙舞狮运动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 在社会中帮助联系一些商业活动。这样既可以解决经济问题, 也可以提高队员们的积极性, 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一个很好的宣传, 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真正和规范的舞龙舞狮运动, 真正地去喜欢舞龙舞狮运动。

4.2在城市和城镇中的措施

4.2.1应将舞龙舞狮运动归为各地区和城镇的文体局管理

鄂东地区的社区和城镇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舞龙舞狮运动, 其不规范而且局限性很大, 只限于几个游龙的简单动作。正因为如此, 所以需要有一个机构或者单位去规范, 使他们了解到舞龙舞狮运动是一个正式而光荣的运动项目, 而不是只为了节日助兴或者为了生存的谋生方式。

4.2.2政府维护文化遗产时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

舞龙舞狮运动属于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他以后的发展和传承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是我们的光荣。政府也应该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指导人民群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舞龙舞狮运动, 在这项传统文化受到破坏时, 我们应该依照什么法律法规去保护舞龙舞狮运动。因此, 政府是关键,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文化产业迟早会与国际接轨, 在目前的我国国情下应该制定发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政策和措施, 使其与我国经济同步发展。

4.2.3帮助舞龙舞狮队伍参加商务活动

在社会中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比在高校中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更需要经济上的保证, 他们基本上都有家室, 需要养家糊口, 在经济上要求更高。所以, 在社会中要帮助他们联系商业活动, 这个性质跟在高校中性质差不多, 但是要求更加迫切, 也比高校中的经济问题更加突出和关键。

5 结论与建议

鉴于鄂东地区城镇和高校舞龙舞狮队伍少、缺少专门的舞龙舞狮教练、没有正规的教材、高校开设课程单一等现状, 政府领导以及高校领导应该积极引导开展舞龙舞狮运动, 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规模;有意识地增加舞龙舞狮队伍的数量, 为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把鄂东地区舞龙舞狮事业引到正常发展轨道上来, 使之与国家、国际接轨, 让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文化在鄂东地区生根发芽, 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静, 余汉桥.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在化发展[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4-5.

[3]戴文忠.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向[J].体育科学, 1997, (1) :33-35.

[4]张延庆.中国舞龙舞狮起源与发文化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1) .

舞龙舞狮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龙舞狮,运动

中国是舞龙舞狮的发源地, 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已经凝聚了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运动本身还是在运动中所包含的价值都是我国精神财富的精髓所在, 也是运动的内核, 在对这项运动进行继承发展的探索过程中, 是对运动项目价值本身的价值肯定, 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演进, 很多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被更改, 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更是学生运动的需要, 因此在价值上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 在体系上还需要进行优化。

一、舞龙舞狮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无论是舞龙运动还是舞狮运动,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传承, 更是传统文化的浓缩所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民族信仰以及文化的展现, 狮子主要是古代人们用以消除恶魔的工具所在, 更是中国独特性文化价值的符号表现。舞龙和舞狮的运动是在传统文化继承之下的一种体育活动, 在一系列活动当中, 舞龙舞狮有非常好的强身健体功能, 这些对文化的继承和肯定有促进作用。舞龙舞狮运动当中包含了丰富性的精神, 在高校中开展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上也更加深刻, 对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有促进作用。

二、舞龙舞狮是教育价值的直接性体现

舞龙舞狮是一项体育运动, 并包含了多项技能和多种动作, 其中所蕴含的是独立自强和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经过多年的发展, 这项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并且将其中的精神也延续和融入到了运动当中。以上这些内容, 就需要在高校的运动中更加全面的继承。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在环境上比较优越,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在学习中更多地表现为自私和自我性的特点。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只有通过舞龙舞狮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运动中进行锻炼, 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基本目标。在体育运动中, 开展各项舞龙舞狮的项目, 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舞龙舞狮的运动充满很多生动性、活泼性的元素, 这些元素能让学生在运动以及学习过程提升个人的思想意识。

三、体育锻炼和健身价值的实现

舞龙舞狮的运动是一种以文化为主要核心的运动方式, 这种体育运动表现了极大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投入充足的体力, 在速度、耐力以及运动技巧方面需要按照音乐节奏的变化发生变化, 进而对自身的各种动作进行协调。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集体参与的活动方式, 虽然在运动中也需要消耗非常大体力, 但是可以让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体质。在高职院校当中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能让学生非常愉快的投入其中, 进而达到体育运动锻炼的目的以及强化身体的健身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完舞龙舞狮运动之后, 很多心理上的紧张感以及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 达到有氧运动消耗负能量的目的, 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舞龙舞狮的运动是由多个运动方式组成的, 动作的规范和优美是观赏的前提表现, 为了有效地增强观赏的价值就需要在竞技的过程中实现观赏性的提升, 表现出应有的价值。伴随着舞龙舞狮在高校运动中的开展, 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在此方面的集体感受还能让参加比赛的队伍在经济水平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从此让舞龙舞狮运动在高职院校当中, 成功“着陆”。

四、精彩巧妙的观赏价值以及娱乐性价值

当今时代舞龙舞狮项目已经得到了完善性的发展, 并且也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表演体系。在整个项目的编排上, 不仅一系列的动作比较精妙, 每一个环节之间也会有多种不同性的变化, 并且在整个表现当中也出现了多种情感, 其表达出来的情感意境多种多样, 极大地诠释了动作的精细化, 提升了观赏的效果。舞龙舞狮运动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应用能让学生有更多娱乐性项目, 对学生生活的丰富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实现。未来的高职院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过程中, 运动还将走向现代化以及竞技化的方向, 并且伴随着高职院校每一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这些项目都得到了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比赛项目参入其中, 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五、结语

笔者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在此过程中对每一种价值进行了具体阐述, 对每一种舞龙舞狮对学生发展的优越性进行了探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 促进运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效芳, 白晓岗.舞龙舞狮进入高校的催化因子和今后运行途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2014 (1) :78-80.

[2]彭飞, 刘静.影响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1) :100-102.

舞龙舞狮 篇9

据古代神话传说, 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外形是人首蛇身, “蛇身”即是龙的原始雏形, 同时也更能很好地解释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据传华夏祖先夏后氏的族领禹的出生亦与黄龙有关。因此在上古图腾时期, 龙就被华夏先民视为祖神敬奉。龙的形象由鹿角、驼头、蟒身、鱼鳞、鹰爪组成, 口角有须, 颌下有珠;相传龙能巨能小, 能击电吐火, 能兴云作雨, 能降魔伏怪;龙是勇敢、威严、正义和尊贵的象征。在古代民间, 人们祭拜龙以祈保家人身体健康, 风调雨顺, 来年取得好收成。因此, 龙被历代皇室所御用, 帝王皇族自称为真龙天子, 以获得臣民的畏惧和信奉。

狮子为兽中之王, 在中国有关狮子的图形和雕塑随处可见。其实中国“狮子”的造型与真狮子的外形有很大差异, 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历朝历代对狮子外形抽象化的想象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狮子象征着凶猛和威严。每逢佳节或庆典, 人们舞起编制的狮子, 不同的地理位置, 有着不同的狮子造型和舞法, 但基本寓意都是要达到驱邪避晦、祈求安详的目的。旧时, 宫殿、衙门以及大户人家门外两侧大都立放着石狮, 以作镇宅驱邪之用。此外, 如佛教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是以狮子为坐骑, 说明佛教信徒亦对狮子有着特殊的敬拜。

2 舞龙舞狮的教育价值

龙狮运动发展至今, 其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意义, 团结合作、拼搏进取、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的龙狮精神, 值得每一代炎黄子孙去学习和弘扬。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 缺乏合作精神, 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越来越弱, 处于亚健康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将舞龙舞狮运动推进高校, 在体育课堂或业余训练中进行开展, 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更能使参与舞龙舞狮运动的大学生获得龙狮精神潜藏的意志品质教育, 培养并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一剑多雕。而且, 善于从事教学的教练员能够将龙狮精神教育很好地融于运动之中。在舞龙舞狮运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练员要将每一个动作、每一组动作、一整套动作, 为什么要这么练, 为什么要这么编排, 其背后的文化教育寓意是什么, 要适时的讲解给学生;并且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 能够最为直观地感受到完成一个动作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可以成功。通过这种“寓教于动”的教学模式, 使参与舞龙舞狮运动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就接受了动作技能的教育和龙狮精神的教育。

3 舞龙舞狮的表演娱乐价值

舞龙、舞狮运动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为百姓所喜爱。伴随着鼓锣等乐声, 舞龙、舞狮者舞动着身体各关节伸展、收缩的最大幅度, 将道具龙、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融合于技巧之中, 完成各种经典动作, 这即是龙狮运动的艺术魅力。舞龙、舞狮的套路编排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独特。

在舞龙套路中, 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飞跃龙门”、“翻龙肚”、“走拢圈”、“龙滚单”、“龙卷尾”、“双柱”等多个套路动作, 生动展现了东方巨龙穿梭、遨游于天上—凡间—碧海的情景, 形象地演绎了神龙为民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勇武传奇, 在动作造型中自然地升华了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

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 北狮重写实, 南狮重写意。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 狮头较为简单, 身披金黄色毛或红棕色毛。舞北狮一般是以雌雄成对出现, 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 有绿结者为雌性。表演时既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 形态惟妙惟肖, 又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南狮又称醒狮, 狮头常以戏曲面谱作鉴, 色彩艳丽, 制造考究, 眼帘、嘴都可动。舞南狮的造型常有:奋起、疑进、抓痒、施礼、惊跃、酣睡、发威等动作。南狮讲究意和神, 通常以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为表现形式, 其中以“采青”最为常见和精彩。为了增加舞狮的娱乐性, “采青”又有:“采天青”、“采地青”、“采水青”等多种表演形式, 动作、技巧难度之大, 惊险刺激, 使人入胜, 引观者久看不厌其烦。综合上述, 在高校中开展舞龙舞狮运动, 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优化高校社团建设, 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能够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4 舞龙舞狮的竞技争光价值

舞龙、舞狮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竞赛平台, 通过竞赛手段, 能够加速舞龙、舞狮各流派之间的交流和规范, 能够促进各流派整体技艺的提高。1995年1月, 在中国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 至今会员国已达30个之多。我国于1995年7月, 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 并宣布加入国际龙狮总会。1998年11月, 国际龙狮总会改选,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任国际龙狮总会主席。

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对舞龙、舞狮运动挖掘和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以及教育部对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中国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已遍及各行业、各领域, 并已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1997年,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了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2003年, 中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中心;2004年,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龙狮培训基地, 2005年,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科研中心在上海体育学院挂牌成立。至目前, 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运动队。2003年末, 在中南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2支高校代表队和两支专业龙狮队参加, 共有16只龙队、5支狮队共436名选手参加了舞龙、舞狮、传统舞龙、传统舞狮、锣鼓技艺、龙狮书画、摄影等比赛角逐。至2013年8月, 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共举办过6届。通过搭建大学生舞龙、舞狮比赛平台, 鼓励学生刻苦训练, 努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个人争光, 为母校争光, 对提升学生的价值感和荣誉感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 高校通过组队参加舞龙、舞狮比赛, 能够增进各高校间的体育交流和文化交流, 促进各高校间的深入了解, 取长补短, 优化资源, 从侧向激励高校的综合发展。

5 舞龙舞狮的健身价值

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角度来看, 舞龙、舞狮运动是一种竞速度、比耐力、比技巧难度的体育项目。舞龙、舞狮运动要求队员具有很好的协调性、耐力和爆发力, 只有经过刻苦锻炼, 才能达到完成高质量动作的效果。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比较有特色的运动项目, 在练习或比赛中常有鼓、锣等民族乐器伴奏。正因为舞龙、舞狮运动有乐器伴奏, 所以也要求队员具有很好的音乐节奏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领悟音乐节奏的能力, 才能使动作和音乐协调一致, 行云流水。有研究表明:舞龙、舞狮运动属于大负荷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 长期从事练习可有效地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提高其大脑的工作效率, 发展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提高呼吸肌的生理机能, 增加肺活量, 降低安静时的心率, 促进新陈代谢, 是一项健身功效俱佳的运动项目。

6 结束语

舞龙、舞狮运动源于华夏大地, 成长遍及于世界各地, 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育隶属于教育, 亦应如此。龙狮运动已经稳健地走向了世界, 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 体育所向往的。在高校中开展舞龙舞狮运动, 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挥龙狮运动的健身、娱乐、表演、竞技的价值作用, 还有助于发挥龙狮运动的人文、教育的内涵作用, 对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 能够起到“工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吕韶钧, 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3]顾城.中国舞狮的社会特性和功能[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4]王鸣骏.析我国舞狮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舞龙舞狮 篇10

1 舞龙舞狮的历史发展

1.1 舞龙的历史发展

关于“舞龙”的起源, 至今仍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以目前所有的资料看, 龙的起源远远早于龙舞的出现, 也就是说, 尽管人们认为人类的求雨仪式是最古老的祭祀仪式之一, 而龙的形象一直和求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但无论如何, 舞龙运动的发展只是龙之历程的一个后发现象, 一个带有延伸意义的现象。比舞龙更早的是“假面”、“假形”之祭祀舞蹈。我国西北的新疆库鲁克山崖画中也有一幅双人舞图, 其中一人头饰羽状饰物, 单腿独立, 一腿后举, 如鸟之欲飞;另外一人双臂平展, 正在迈步向前, 头上没有饰物, 却在双腿垂有尾饰, 姿态很是灵动。古老的广西花山崖画中已经有明确的假形之舞人。他们动作整齐一致, 头戴鸟羽之类的饰物, 舞蹈史学认定它是包容着渔猎生活之审美观念的祭祀之舞。在祭祀舞蹈中模仿鸟兽, 似乎是古老的中华乐舞中的常见现象。这些例子说明, 我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假形”舞蹈传统。在我国古代崖画中几乎没有舞龙形象出现, 但“假形”之舞为舞龙的起源做了充分准备。

从出土形象和文字资料两个方面看, 目前我们都还没有见到商代“舞龙”的确凿证据, 但是, 商代却流行雕刻有龙形的玉器。据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玉部》考证, 是“珑, 祷旱玉也, 为龙纹;从玉, 龙声。”由此可知, 商人观念里这种被称作“珑”的玉器已经被当作天旱求雨之礼器。商代青铜器皿上多种动物的奇特组合形象, 昭示了龙纹作为青铜器纹饰中各种动物之化合物的综合特性。商代青铜器之龙纹千姿百态, 形象怪异, 奇妙难测, 成为那一时期纹饰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 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结合这一点来看, 从商代其他祭祀舞蹈高度活跃发展的事实中我们或许愿意推测, 商代, 也许是中国舞龙运动最早的酝酿期, 而商代充满动感的求雨祭祀就是舞龙运动出现的最佳温床。

隋朝, 是中国古代舞龙运动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南北朝多年的割裂和战乱之后, 隋朝一统江山, 平安享乐的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弥漫开来。包括舞龙在内的演出曾有更为盛大的场面。此类皇家举办的规模盛大的演出, 缺乏比较形象的资料。不过, 一般官僚、贵族观赏的“鱼龙曼延”之戏, 可见于山东沂南画像石墓。此墓室东壁横额上有乐舞百戏, 其中一组鱼龙曼延之戏有装龙、装鱼、装豹、装大雀和绳技、乐队等, 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演出。此外又有顶竿、跳丸、戏车、马技等杂技, 有专门乐队。与《汉仪》、《隋书》所描绘的场景相似。

唐代是中国史册上辉煌的一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都给民俗体育领域中的舞龙运动以发展的契机。舞龙在唐代已经独立成型。甚至我们可以猜想, 也许从唐代开始, 舞龙就具备了传衍至今的大体形态。唐代舞龙运动发展水平应该相对较高, 因为唐代舞龙已经有了不少自身的变种。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和舞龙表演转瞬即逝, 在没有今天高科技记录手段之前多被历史所湮灭的缘故, 唐代舞龙无法向今人证实它们的灿烂与辉煌。

时至今日, 舞龙艺术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具地域风格的造型和舞姿。按传统风俗习惯, 在新春佳节和元宵节, 各地多舞龙欢庆。有的民族在二月二“舞宝龙”, 三月三“舞草龙”。广东浦北县在中秋之夜“舞蕉叶龙”, 香港铜锣湾大坑一带在中秋之夜“舞火龙”。仅三峡库区的舞龙就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类。龙灯类有:蠕龙、正龙、火龙以及彩龙、板凳龙、稻草龙、旱季求雨的黄荆龙、祭悼用的孝龙等;彩灯类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十八学士以及犀牛望月、猪啃南瓜、蚌壳精等, 加上各种装饰类工艺品, 有上百个品种。舞蹈套路丰富, 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别, 情趣各异。

今天, 在祖国大地上, 舞龙运动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形象, 它品种多样, 活跃在都市和乡村, 遍布大江南北, 也渗透进许多少数民族的文艺活动中。在科学观念的大改变下, 舞龙祭祀求雨的情形已不多见了, 但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 担负着更大的历史使命。1994年5月被国家体委纳入竞技体育项目后, 舞龙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舞狮的历史发展

在公元1987年, 与我国相邻的西域大月氏和安息等国为了结好汉室, 不远万里把象征吉祥、威武的狮子作为礼物送到我国, 很快就引起了朝野的关注, 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这一瑞兽的喜爱。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 不仅常有友邻赠送狮子的记载, 而且历代友艺术家们更是将狮子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 创造了无以数计的有关狮子的绘画、石刻、陶塑甚至刺绣织锦, 并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狮文化。

虽然中国人不喜欢活狮子, 但对狮子的形象还是相当欢迎的。但同很多外来的事物一样, 狮子的形象也走过了一条“本土化”的路。西域狮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有一条影响深远的渠道, 这就是佛教美术。因此, 古代西域输入的狮子形象, 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工、改造和长期的融合华夏化的狮子形象, 终于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唐代是舞狮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旧唐书音乐志》以及《新唐书礼乐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此不难想象出唐代宫廷舞狮的盛大场面。“五方狮子”又叫“五常狮子”它们批着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狮被, 每个狮子都有一丈多高, 分东、南、西、北、中五方站立。由十二个穿着五彩画衣, 扎着红头饰的狮子郎手, 持红拂子逗引雄狮, 狮子前仰后俯, 活跃异常, 在鼓乐喧天的龟兹乐伴奏下, 一百四十人的大型合唱队, 高歌太平乐, 这种宫廷乔装狮子的表演, 人众狮大, 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近几年来,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 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狮比赛, 使传统的民间舞狮表演习俗, 发展成为集舞狮、武术技巧、艺术等为一体。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体育活动, 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 并于1997年12月在广东的番禺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舞狮比赛。举办了多次国内外舞狮锦标赛, 使舞狮运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一步。经过千余年的不断创作于实践, 舞狮已与龙舟、舞龙一样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 舞狮已成为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不成问题的。舞狮不但锻炼人们的体制, 发扬尚武精神, 启迪人们智慧, 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有益的游艺项目。近几年来,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 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狮比赛, 使用传统的民间舞狮表演习俗, 发展成为集舞狮、武术技巧、艺术等为一体, 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体育活动, 国家体育总局于1997年1月在广东的番禺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舞狮比赛。其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 举办了多次国内外舞狮邀请赛, 并且举办了第四届农运会舞狮比赛和第一届世界龙狮锦标赛, 使得舞狮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

2 舞龙舞狮是新课改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为目的的学习目标, 建立在体育课中通过动作的学习达到娱悦身心的目的, 使学生在毕业之后, 仍能对一种或数种体育运动有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 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很多枯燥无味的竞技体育项目渐渐被一些娱乐观赏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由于舞龙舞狮运动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其表现形式又不雷同于其他外来的体育, 并且它具有民俗和现代体育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使其在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 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舞龙舞狮运动势必有效地推动我国更多高校体育课的改革。

3 舞龙舞狮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

1997年,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了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2 0 0 3年, 中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中心;2004年, 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了龙狮培训基地, 至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队。2003年底, 16支全国高校大学生代表队汇聚湖南, 在中南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2005年9月, 在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暨首届龙狮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高校舞龙代表队、8支舞狮代表队, 共500多人参加了此次比赛。1995年1月, 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 现今会员国已有20多个。我国于1995年7月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加入了国际龙狮总会, 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比赛。各种国际、国内大型比赛。据调查的50所高校中, 其中27所高校开设了体育专业, 在这27所高校中已经开设了舞龙舞狮课程的有22所, 占81.47%;准备开设舞龙舞狮课程的有5所, 占18.53%;而不准备开设的为0。这表明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的前景是乐观的。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 “训练周期短、见效快和民族意识强”, 不受选材、场地及训练时间等条件限制, 可观赏性高等特点。大学生们有兴趣, 喜欢参与其中, 从中获得身心健康快乐。同时, 充分利用高校“高智能结构”, 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科研、训练、医务监督及科学管理等一体化的有效保障, 可以促进舞龙舞狮运动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及创新。因此, 我认为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有其可行性。

4 舞龙舞狮在高校发展的功能

4.1 健身娱乐功能

舞龙舞狮是一项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的体育项目, 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技术和舞蹈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 舞者利用身体姿态的多种变化, 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力量、速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舞狮之中, 完成各种优美的动作。研究表明, 舞龙套路运动属于大负荷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 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 在精彩激烈的表演中, 表演者锤炼了体魄, 愉悦了身心;观赏者在吉祥喜庆的鼓乐声中, 活跃了生活气氛丰富了业余生活。

4.2 交流功能

舞龙舞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在有此传统的地区里, 甚至每村每社都有自己的舞龙舞狮队。每逢喜庆的日子, 狮跃龙舞, 各自尽情展现技艺又互相切磋, 同时也是不同宗族、不同村社、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民俗文化的互动和交流。近年, 舞龙舞狮运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995年1月, 在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 现在会员国有20多个国家。1995年7月, 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 并加入国际龙狮总会, 我国龙狮队经常走出国门, 参加世界锦标赛和进行文化交流。可以说, 舞龙舞狮运动架起了一座国际交流的桥梁。

4.3 丰富校园文化功能

中国是龙的国度、狮的故乡, 舞龙舞狮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艺术、体育、宗教信仰和社会民俗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舞龙舞狮运动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内涵加深了校园体育文化, 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富民族传统色彩, 是独特的表演艺术, 其表演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并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力。作为传统的民间项目, 原本就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传承的媒体。同样, 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基础, 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从近年来我校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来看, 充分说明了这点。舞龙舞狮活动在展示龙狮运动神韵的同时, 传承着龙狮文化, 丰富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

5 结语

(1) 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2) 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体育课的改革。 (3) 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是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振奋民族精神大有裨益。 (4) 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是必要的, 通过舞龙舞狮课程的合理设置, 可以扩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满足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饶云鹏.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1.

[2]金一平, 黄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 2002, (4) :31~33.

[3]唐韶军.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07) :114~115.

略谈面塑“舞狮”制作技巧 篇11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分为两 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本文介绍的《舞狮》就是用于收藏的面塑。

此面塑和面的配方为:精面粉1 500 g,糯米粉1 000 g,精盐200 g,防腐剂(苯甲酸钠)100 g,香油200 g,蜂蜜50 g,沸水1 200 g。

面团的制作方法:将面粉、糯米粉、精盐放在盆中和匀,再徐徐倒入沸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效果(即面光、手光、盆光);用刀将面团切成1 cm厚的薄片,上笼用火蒸约40分钟取出,迅速将防腐剂、香油、蜂蜜与面片揉制均匀成面团,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包好,放置48小时至面团全面饧后,即可用广告色(按需要)进行分色调成各色面团。

首先,设计出《舞狮》的效果图,然后按图中舞狮人身高26 cm,狮子体长28 cm,头高20 cm这一特点(另一个狮子头可适当抬高一点),并依其各自造型形态分别用粗铁丝及细铁丝各制成不同的骨架,并注意其重心所在位置,分别固定在木板上,放在可转动的转盘上。

先用无色的面团擀成薄片,将狮子及舞狮人的头、身体、脚等部分包扎起来,制成干坯体;再用有色的面团擀成薄片分别制成衣服、裤子、头巾,有褶处压出褶纹来,再按比例,用手在人的脸部捏出五官来。同样在两个狮子干坯体上,用金黄色的面团在头部塑出狮子的脸、嘴、鼻、耳、眼及头上螺纹旋形狮子卷毛。头部塑好后再塑狮子的身体部分。同时将小片面团压成片,用剪刀剪成狮毛状,从狮子的脚部起一片一片地往上贴。四脚贴好,再用大片往身体上贴,由下往上注意身体背上中间的分界线,然后安装上狮尾。

另外,用细铁丝制成两个绣球,分别装在舞狮人手中,再用一圆球体,做一个大红球,给狮子攀登时戏玩。

用广告色分别将狮子的眼(黑、白)、牙(白)、嘴(红)涂上颜色,用红绸带扎成两个飘带系在两个狮子的头顶即成。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转盘上不断地转动面塑作品主体,以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审视、加以修改,使作品更加完美。

面塑的制作工具很简单,用一根方形的竹筷就可以了。竹筷方形的一头用刀削扁,圆形的一头削尖,用砂纸打磨一下,即可使用。

最后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面塑制作技巧。首先多学习一些有关实用美术的知识,画一些素描和写生练习,以及人和动物的各种骨骼与肌肉结构图,并了解人体与动物的各种形体动态。如:人体的高度通常为7个到7.5人头长,即所谓的“立七坐五蹲三”或“立七坐五盘三半”。在制作面塑时还要注意重心、重心线和支撑面。通过这些基础练习,提高自己观察形像和实施造型的能力。

舞龙舞狮 篇12

一、宋代龙狮及舞龙舞狮民间娱乐文化概述

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重要而特殊的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局面, 使得文化在多方面发生了转变。龙的演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二重走向的黄龙”。从宋代开始, 中国龙的形态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型, 从原先的“炎黄时代的原龙———殷周之时的夔龙———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飞龙”, 开始转变为宋代以降的黄龙, 向着以“三停九似”为标志的综合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国家意识层面的形态中, 黄龙走向皇龙, 变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在民间社会心理层面中, 黄龙变为吐云布露、保护劳苦农民的水神龙王的化身。加之, “龙生九子”的极具神权色彩的形式说明, 在民间传统、民间娱乐、民俗文化中龙一直以其顽强的“草根性”几乎和人们平日里生活的诸多方面保持着千丝万缕和血肉般的联系。上述的“三停九似”其理解是这样的, 以“三停”把握之字形的龙体结构, 以“九似”把握龙的形象的综合特征。有关这方面的历史文献记载:“古今图画者, 固难推其形貌。其状乃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顶, 自项至腹, 自腹至尾, 三停也。”“九似者, 头似牛, 嘴似驴, 眼似虾, 角似鹿, 鳞似鱼, 须似人, 腹似蛇, 足似凤, 是名为九似也。”有舞龙就必然会有舞狮, 舞龙舞狮是天生不能分开的一对表演活动。然龙文化和舞龙形式在宋代发生了转变, 则狮文化和舞狮形式也必然地会在宋代发生相应的转变。宋的文化发展毫不逊色于隋唐, 而且宋是一个世俗社会, 一个市民化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 狮文化获得了长足发展, 越发显得世俗化。宋时期, 中国的狮文化由形成期走向了成熟, 中国狮文化的民族风格在宋时代正式形成。宋代的龙狮文化发生了转变, 当然这个时代的舞龙舞狮的民间娱乐文化也会随着发生一些与前朝历代不一样的微妙变化, 表现出与此时代相适应的独特的舞龙舞狮民间娱乐文化形式。宋代的舞龙舞狮民间娱乐往往带有皇权附加色彩, 大多数的舞龙民间活动都是受到君权神授文化的影响之后才形成的。以舞龙为例, 宋代以降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作为皇权象征的黄龙, 在广泛流行的民间社会心理中, 龙王作为水神的象征, 作为广大农民农村农业的保护神而存在。所以这时的民间舞龙娱乐活动很多时候是与求雨祭祀有关的, 此种形式的舞龙盛况在历代是极为少有的。在这个时代, 龙融入了中国民俗文化之中, 成为人们社会娱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的节日里民间都有舞龙活动以供人们欢愉庆祝之用。以狮为例, 宋代里每逢春节或其他一些喜庆活动, 在锣鼓鞭炮声中, 群狮狂舞欢跃, 为民间节日增添了许多热闹气氛。“糖中之‘狮’”这种糖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白雪塑‘狮子’”为北宋民间之家增添几份祥瑞之气, 受民间娱乐的热烈欢迎。

二、舞龙舞狮应用于宋代民间娱乐中的具体剖析

在民间, 龙狮并不与人对立, 它们往往以人的面目出现, 具有人的性格、思想和情感, 拥有与人一样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在民间, 人们每逢佳节, 都以祥瑞之物龙狮为载体, 将自己的欢喜以娱乐的方式通过舞龙舞狮表现出来。

1. 舞龙舞狮中的民间娱乐文化。

在关于宋代的史料记载中, 关于龙的词汇有很多, 从这些词汇里我们无不可以看得出老百姓的娱乐欢快之情, 期盼温馨和吉祥之情感跃然纸上。民间“人比龙”和“人称龙”在汉语词汇里面有着丰富的反映。如为人刚正不阿称“龙亢”;得志或升官称“龙飞”;良贤才俊称“龙凤”;神采非凡称“龙章凤姿”;结婚称“龙凤呈祥”;聪颖的儿童称“龙驹”;家长盼望孩子上进称为“望子成龙”等。还有, 参加科举考试称“登龙门”、或“鲤鱼跃龙门”, 会试中选称“登龙虎榜”, 应试落地称“龙门点额”等。总之一句话, 凡是反映个人才华或社会地位的提升, 人们都会将之与龙联系起来, 以此标榜, 引以为荣。在宋代, 几乎人人皆知“狮子戏绣球”图, 是民间年画和剪纸工艺的重要题材。这一图案, 富有人狮和谐, 吉祥如意的象征寓意, 表现了人们祈望和睦美满的良好愿望。由此得知, 龙狮尽管作为权贵的象征, 但它们并未被权贵们所垄断, 而是仍活跃于民间, 并形成了不同于宫廷龙狮文化的别具一格、温馨娱乐的民间龙狮文化。

2. 舞龙舞狮的别样民间娱乐。

当我们站在南宋画家陈容的《云龙图》的前面之时, 恐怕连小孩子家也会认出画中那昂首腾跃于空、阔口粗须、长身利爪的形象就是龙。罗贯中的《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是描写赵匡胤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建立大宋王朝的故事。该剧对赵匡胤的描写, 就是带有帝王龙的征兆。赵匡胤一来到汴梁, 一个叫做苗训的方士就称他尧眉舜帝目, 禹背汤肩, 极具龙像。接着后代的舞台每次戏曲表演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的时候, 赵匡胤的舞台形象都是头戴龙形面具或被化妆成为龙的外形。戏曲表演能给人们带来娱乐, 戏曲的内容则是人们娱乐来源之根本。宋是对后来整个中国民间体育艺术有着深刻影响的个朝代。宋代的舞龙运动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辛弃疾在其词作《青玉案·元夕》对正月舞龙表演的盛况作了细腻标准的描述。言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这首词, 在中国词作文学史上是享有很高名气的。从宋代舞蹈史来看, 它也是让人们备感珍惜的。这首词虽然没有描述那时的鱼龙之舞是具体怎样舞的, 舞中有没有神妙的动作变化, 但是它证实了宋代鱼龙之舞的存在。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一夜鱼龙舞”这五个字。另外, 从汉代起“鱼龙曼延”在百戏中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演出片断出现, 而这时的鱼龙之舞却有唱“主角”的味道。鱼龙之舞外, 宋代也有龙舟类的表演。我国很早就有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正月里舞“旱龙船”的记载在宋代的相关文献里就有了明确。这虽然不是舞龙, 但也说明“龙”的形象在宋代民间表演艺术中已经存在。一般来讲, 宋代是中国民间艺术获得大转折的时代, 商业繁荣、都市世俗文化的发展, 市井民间艺术讲唱游说, 歌舞艺人吞刀吐火、旌旗翻扑、鬼脸变幻, 出现一派新景象。乡村僻壤, 宋代民间舞龙队也风风火火, 走街串寨, 将普通人的娱乐到处传送。在此大环境中宋代舞龙得到了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加详尽的材料说明那时舞龙表演的具体情况, 但是从今天中国民间体育多数可在宋代找到源头的基本格局看, 大体可以推测宋代民间舞龙运动也应该发展到了相当规模。最早出现于北宋的“糖中之‘狮’”, 即做成狮子形状的糖, 又叫“糖狮”或“狮子糖”, 它的制作程序复杂, 除了具有熬糖、入模、脱胎等基本工序以外, 还要雕刻各种各样的狮子图案, 所以非技艺娴熟的老匠人是难以做到的。由于“糖狮”甜而不腻, 多适合大众口味。可见, 舞龙舞狮既可以让人们大饱眼福, 又可以让人们大饱口福。舞龙舞狮给民间的人们带来了别样的娱悦和欢乐。

3. 舞龙舞狮的民间节日欢乐。

宋代, 同样的在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都会玩龙灯, 有“百叶龙”、“木花龙”等, 形态各异, 表现了各族人民对龙的喜爱。龙身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几节, 长的可达几十节。龙身里通常点灯, 点灯的龙叫做“龙灯”, 不点灯的则叫“布龙”或“纱龙”。在热闹的春节里, 人们喜欢在宽敞的场坝中进行舞龙, 享受春节团圆的欢乐。在春节里, 各式各样的庙会也会粉墨登场。民间有赶庙会的习俗,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春节娱乐项目, 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最为热闹和好看的部分。北宋时, 北方的春节里, 人们会塑白雪之狮, 为北国春节一大奇观, 瑞雪塑狮, 以求纳福招瑞, 祈求来年的好运。一可供观赏, 二可寄托希望, 怎一个“乐”字了得。

宋代舞龙舞狮文化显著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民俗。在宋代, 舞龙带有很强的君权神授的色彩, 在皇家的龙神神秘文化的带动下, 民间的舞龙活动形式上继承又创新。到宋代, 舞狮文化真正地中国化了, 与舞龙并驾齐驱形成了宋代别具新意的舞龙舞狮文化。民间的舞龙舞狮娱乐活动繁荣发展, 节日里给人们增添了许多温馨和多份热闹。

参考文献

[1]龚耘.龙狮文化与龙狮运动[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2]白庚胜.舞龙舞狮[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石化销售论文下一篇:实施改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