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的诡秘

2024-06-01

新意的诡秘(共4篇)

新意的诡秘 篇1

今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目标, 农村的未来在哪?借着春节探亲访友的机会, 笔者明显感觉到在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下, 农村正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农业要强, 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如今政策好, 种地不仅不要钱, 国家还给你钱, 这真是几千年没有的事情。可即使这样, 种地有时候还真是亏本。听说现在大学生回乡种地了, 估计到时候咱村的人稍微给点钱就让人家种了。”村里王大爷如是说道。如今土地流转在农村已经是自觉不自觉的发生着, 大家手里都有一本经济账, 种粮的收益与外出打工的收益天差地别, 碰到年景不好还要亏本, 与其这样, 还不如给别人种。其实, 这种情况的发生, 正在无声的映证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也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选择。现在户均不到半公顷地的规模, 显然难有高收益。做强农业, 首先要让农业有效益, 就要逐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 向种田能手流转, 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 提高规模效益。

农民要富, 新型城镇化迫在眉睫

如今, 村里人大多住的都是砖瓦水泥建成的的两层小洋楼, 很多人家还都配有车库, 有的人家搬进了社区楼房, 标准的三室一厅格局, 装修的跟城里的商品房不无二样。走在巷道村路上, 自行车已经基本看不到, 电动车到处都是, 起亚、大众、比亚迪等品牌的汽车也是三五成列。在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 村支部书记李大叔也忧虑:“以前是出外打工赚了钱, 挣钱容易。现在形势不好, 打工越来难了, 挣钱也不容易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要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只有依靠新型城镇化。通过人口的转移和集聚导致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农村向城镇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过程, 首先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民工进城, 吃饭的本领已不是种地技能, 而是炒菜、砌砖等本事, 先期进城的农民工成为师傅, 引领乡邻进城, 通过传帮带后期进城的农民工徒弟, 完成了劳动技能转换。新型城镇化还要求一部分农民工转移为设计、营销、管理等高端人才, 少部分转移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农村要美, 环境整治是关键

这几年, 一事一议给农村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门前的柴火堆不见了, 垃圾有人清运了, 还种起了花草。像亲戚二姨家, 种的有吊兰、芦荟、虎尾兰, 甚至还有“风信子”、“紫罗兰”等稀罕花草。“现在玻璃瓶厂、造纸厂都让停业停顿呢, 排污降不下来, 不让开呢。还有那些养猪场、养鸡场听说也要按照规划来呢, 不能想在哪建就在哪建。”“哎, 这些厂停了, 以后去哪上班呀?”“整顿好了, 自然就又开始了。说不定还会有一些新企业呢。”村里的人聚在一块议论纷纷。的确, 经过整治, 村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 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改观。但要实现天蓝水绿、花果飘香的农村昔日景象, 尚需借助农村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不破不立, 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世界不断在变化,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 只要科学看待、积极适应, 我国农村必将频现新亮点, 再展新画卷。

付艳艳,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现为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写出新意 篇2

一、选材新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 选材陈旧比较普遍, 往往千篇一律, 缺乏时代气息。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写记叙文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写议论文不是张海迪身残志坚, 就是陈景润刻苦攻关, 再不就是雷锋助人为乐。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 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这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选取那些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 或者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有时代感的, 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有意义的材料, 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纳入视野, 这样文章才能吸引人。如江苏省2009年中考作文是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一般人往往是注意到生命的起点———孩子需要呵护, 而有的同学却能注意到生命的终点———老人也需要呵护, 有一篇满分作文写的是一位走向生命“黄昏”的老人的凄凉。从本质上说, 他们都是弱者, 都需要关怀爱护。再联系到当下社会里若干忽略老人、乃至虐待老人的家庭问题, 这样的选材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活里, 我们不是常见那些孤苦无依, 以捡破烂乞讨为生的老者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呵护夕阳”, 在我们迈向老龄化社会的今天, 这个命题尤其重要。

一提到材料新颖, 好多学生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 没有写过的。其实, 材料“新颖”与否, 并不全在于是新是旧, 关键在于善不善于选择材料, 善不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常见例子的不同角度, 从熟知的材料中翻出新意, 点石成金, 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 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用好了, 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果。

二、立意新

所谓立意创新是指文章要有新思想, 新观点, 能超出一般人常写的主题, “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能言”。我们要善于对材料作深入开掘, 从中产生独特的见解, 要有求异思维, 打破一般的思维模式, 合乎情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认识。

1. 切入角度要新颖。

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 角度一新, 立意也会为之一新。比如以“期待”为话题的作文, 好多人都会想到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盼, 期盼他们成才, 而有个同学由“期待”这一话题做思维辐射, 联想到孩子成长中赞美的重要, 以“期待赞美”为题, 将“期待”与“赞美”有机结合, 相互呼应, 见解独特。再如“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的满分作文, 作者写的是表现母爱的主题, 就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妈妈站的方向永远是风吹来的方向”, 选材角度新颖, 不落俗套。

2. 平中见奇。

2007年贵州中考作文是以“呼唤”为话题, 一位考生写的《自然的呼唤》获得了满分。作者在文章的前边不露声色, 娓娓倾诉自然的智慧聪颖、娴静活泼和气质, 文章的结尾异峰突起, “我不愿你受到任何伤害, 我愿用一生的光阴听侯你的呼唤———为了你, 我美丽的自然!”其主旨寓于其中。

3. 反向立意。

如以“春风吹又生”为题的作文, 作者不走老路, 说春风到了, “春风吹绿了常春藤, 吹暖了人心”, 却吹不散内心的“寒气”, 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温暖春天、温暖春风、温暖家庭的渴望与追求。比如要写“爱”也可反向来写。《士兵突围》中的许三多是被像一头激怒的雄狮———史金痛骂出来的, 他的骂骂掉了许三多的依赖, 骂掉了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骂出了许三多的血性, 骂出了许三多的那种耻辱感, 因此, 爱, 不一定温柔!反向立意的方式,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构思新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 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 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 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近年来, 中考作文在命题、评价等方面尽力放宽禁锢, 不在审题、选材等方面为难考生。要想打动读者, 就要在构思上求新。

1. 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 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 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如:“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的作文, 作者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 用三个小标题“默然的片刻”、“热闹的片刻”、“快乐的片刻”层次分明地叙写了一位带着微笑出发的吉他老师搬来之后, 电梯里由开始的冷漠变得充满欢声笑语, 表现了城里人如何沟通交流的主题, 这样的构思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悬念设置构思法。

悬念设置, 是指在选材构思时, 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 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 有“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3. 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 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 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 扬能压抑。如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以“今天真好”为题的作文, 考生以“我”的心情变化为暗线, 以一天的时间为明线, 为表现今天真好, 却反向入题, 先写今天烦恼, 并且着力表现这个烦恼, 铺垫蓄势。为欲扬先抑, 考生反反复复、不惜笔墨渲染起床、清晨、上午、下午的烦恼。铺垫蓄势足了, 才笔锋一转, 写小姑娘给我的震动。

4. 借用文体。

现在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文体上比较自由, 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爱的、适合自己的文体写作, 这样一些比较新颖的文体如书信体、小说、诗歌、实验报告单等在近年中考作文中出现了, 而且很吸引阅卷老师。如2008年河南省考区是材料作文, 有一位考生使用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体裁———“辩论会实录”, 正反双方围绕“人多力量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甲乙双方的唇枪舌战, 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辩驳, 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再如以“有你, 一切都有可能”, 作者以给“自信”先生的一封信的形式谋篇布局, 构思全文, 发信的对象不是哪个人, 也不是哪个单位、哪一级组织, 而是考生虚拟的, 看不见摸不着的, 抽象的诱导事情成败的心理活动———自信。

四、语言新

新颖的素材, 精巧的构思, 高深的立意, 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如果我们的语言苍白, 上述一切都会黯然失色。因此, 语言的创新, 实在是极其重要的。语言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善用修辞。

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夸张的运用可以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喻、拟人的运用可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感, 等等。在作文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 可增强文章的文采, 提高文章的魅力, 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如:“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虚心学习、永不怠惰;青春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青春是勇敢面对风霜雨雪的磨炼;青春是意志坚强、不轻言放弃。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金色年华, 但它稍纵即逝。面对青春中的自己, 你能说毫无责任吗?不, 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 为自己的光明前程打好基础, 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满分作文《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中的句子, 文中排比的连贯与气势, 比喻的形象与生动、设问反问的回旋与铿锵, 使得语言具有一种别样的文采。

2. 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等。

名言警句是前人为我们积累下来的、经过验证了的经典中的精华, 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提高文章的品味, 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获得高分。如:“放假了, 我享受着‘中庭日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的蒙眬月色;我享受着‘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高雅之美;我享受着‘合掌白莲花未开, 隔岸杨柳月如霜’的含蓄之美。《放假了》这段话中通过引用诗句写出了放假回家后享受的美景, 语言生动优美。

3. 运用诗化的语言。

诗的语言凝练概括, 饱含感情, 写作中运用诗化的语言可以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如江苏省常州市满分作文《传递》中写道”路途漫漫归期远, 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着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 一曲深情颂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作者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出了四幅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大陆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这四幅画面的语言也都富有诗情画意。

4. 句式灵活, 长短句兼用, 骈散句并存。

在作文中灵活地运用长短句, 可以使句子显得错落有致, 具有一种参差美;对偶句的运用有一种对称美;整句散句的恰当运用有一种整齐美、错落美等。在此不举例, 同学们可以回顾我们学过的相关课文中的句子。

5. 巧妙地运用各种描写。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描写, 尤其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更能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真实感, 提高文章的品味,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如以“手”为话题的作文, 有一位考生写的是《送花的手》, 其中对父亲的手的描写就非常细致感人, “褶皱干瘦”、“青筋暴颤”、“滑稽地护弄着”、“来回翻弄着”。对父亲形象的描写, 如“弓形的身影”、“憨厚的笑着”等, 父亲朴实的爱、憨厚的性格及其苦累和艰辛都蕴含其中。

总之, 要想把作文写出新意, 就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探索, 做到因文制宜, 才能甩掉俗套, 真正是清水出芙蓉, 一枝独秀。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为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很大, 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写出的文章就应不落俗套, 让人能够觉得耳目一新。

论解放思想的哲学新意蕴 篇3

一、对解放思想哲学意蕴的传统解读

何谓解放思想?这正如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所说的那样:“解放思想, 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2] (P179) 目前理论学界对解放思想的理论诠释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 阐释解放思想的认识论与实践论意蕴, 这些理论解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传统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论证确证认识的客观性。据此把解放思想的根本点归结于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即普遍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把不断地把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统一, 这是解放思想的“客观性或科学性原则”;它与实事求是所提倡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这样人们也很容易按照像对是实事求是所理解的那样, 将“客观实际”理解为“不包含主体方面的, 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即客体”, [3] (P25) 解放思想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即是要“不抱主观‘偏见’、不抱个人‘私心’, 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3] (P25) 作为解放思想主体的人的主观思想必须与这样意义上的客观对象相统一, 如果我们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对象不统一, 就需要切实打破我们在旧的客观对象基础上所形成的主观思想的束缚, 形成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 从而不断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 通过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与实践的外在统一性去理解解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4 (P15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而认识对实践则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于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我们讲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 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2] (P56) 这说明解放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论维度, 即解放思想会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问题, 包括具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相统一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统一两方面问题。而实践性则是解放思想的认识论维度的基础所在, 即是说解放思想根本目的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作为解放思想主体的人的实践, 但是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中的实践是如同物质一样的抽象实体性的存在, 实践的主体与作为解放思想主体并不存在内在的同一性,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彼此对立的, 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以这样上实践来确证认识的客观性。因此, 这样所理解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并不是内在的必然性的统一, 而是外在的或然性的统一。当然它也并不能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内在的必然性的统一关系。

最后, 对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邓小平曾指出, “真正解放思想, 也就是实事求是”。[5] (P272) “只有思想解放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2] (P141) , 据此人们认为,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而如果“不解放思想, 就不能实事求是”。这仅仅从外在的或然性的统一层次上阐释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理论逻辑关系。很显然这样的解读很难深刻地诠释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解放思想的人学维度是其哲学意蕴的内核

解放思想包含三个问题, 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解放什么思想以及解放思想的的检验标准如何, 这些问题涉及解放思想的理论根基亦即解放思想的价值的终极关怀问题。传统辩证唯物主义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视角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它们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确证解放思想“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的统一性”, 以此推论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和实践的外在的统一性”确证解放思想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意蕴。但是它们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即对解放思想所内含的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事实———解放思想的主体是人。解放思想的主体是人决定了需要解放思想的是现实的人而不是物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 从而人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 人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这就是解放思想的人学纬度。解放思想的人学纬度是比认识论纬度更深层次的理论维度, 解放思想最根本的理论关怀是潜存于它的人学维度之中的, 因此, 应该以人学维度为基础探寻其理论意蕴和理论价值。

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性理论原则和理论内容, 它是按照马克思思考一切相关哲学和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以及实践逻辑, 来思考人学问题, 即关于“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本质规定性问题。解放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质和精神面貌, 有必要按照马克思思考相关人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即实践思维方式以及思考的理论成果, 即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 来思考解放思想的人学维度以及潜存于人学维度中的理论意蕴和理论关怀, 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构成对解放思想进行理论诠释的主要的哲学基础。

三、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视野下的解放思想的理论意蕴

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把握有关人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理论。它认为, 应该“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 “从人的活动本性理解人的存在本性”。“人从根本上说是‘实践’人, ‘实践是人的本质’”。[6] (P328) 人的实践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 (P60) 所以, 人的实践本质的现实诉求在于具体的占有和发挥人的实然性存在的本质, 即按照自由自觉的原则充分实现对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的认识、把握以及变革, 人的实践本质的终极诉求在于对理想人的存在状态, 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存在状态的无限趋近, 人的本质规定性是人的实然性存在和应然性理想的辩证统一, 是现实诉求和终极诉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这种从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理解的人的本质论, 与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

对于解放思想, 邓小平同志曾有经典的表述, 即“解放思想, 就是理论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2] (P364) 这涉及到解放思想理论内涵的两个重要维度, 即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的统一维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维度。在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视野下, 解放思想理论内涵的这两个重要维度具有新的理论意蕴、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 在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看来, 解放思想所要求的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的统一是从作为解放思想主体的人的实践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合目的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本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以及真善美的统一等去理解的。它认为, 解放思想所要求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的统一也是以实践的人本质论为理论基础的。即一方面这里的“客观实际”是指由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实践活动所生成的属人的“客观实际”, 并切实体现了对“人的实践本质充分占有和发挥”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本然性与应然性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另一方面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的统一也并不是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式的外在统一, 而是由遵循自由自觉原则的实践活动所生成的内在统一。

其次, 在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看来, 解放思想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包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相统一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统一。这种统一并不是外在的反映论式的统一, 而是通过解放思想主体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 在主体性和客体性、理想性和现实性, 应然性与实然性以及真善美辩证统一的历史维度中所不断生成的, 它服膺于对人的现实性存在本质的充分占有和发挥以及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性的人的本质规定性的无限趋近。解放思想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理论视域下, 是内在的、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最后, 解放思想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强调对实践的指导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 (P61)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经院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来都不是经院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注点不在于思辨意义上的理论解构与重构, 它关注的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 它的理论的元价值在于不断通过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来不断实现人的现实解放与理想人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生成。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元价值。所以, 在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看来, 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或者理论价值就在于它的现实性与革命性。解放思想作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思想口号、理论口号, 而且还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总的政治纲领, 它所内含的理论意蕴、理论诉求与理论关怀会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摘要:解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对于我党把握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人学视角, 全面解读潜存于解放思想人学维度之中的理论意蕴和理论关怀。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人本质论,人学维度,解放思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方法[J], 哲学研究2008 (10) 23-27

[4]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6]倪志安.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为精准受众群体做出报纸的新意 篇4

关键词:报纸,精准受众,新意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普及, 相比之下的报纸等纸质媒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为了将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继续做好做大, 那么就应该从内容, 版面等各个方面重新审视纸质媒体, 多措并举, 让它重新焕发往日的光彩。

1 分析受众群体

拿报刊为例, 现状下, 报刊的订阅占了发行量的一大部分, 调查订阅部门与阅读人群, 是发展报刊业务的主导方向。比如, 政府机关部门, 大量订阅报刊, 为的就是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了解民生民情, 上到国际国家政治经济, 下到市井百态, 处处了解世界的变化与社情民意, 更好更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大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与习惯性, 其阅读内容是自己选择的, 阅读时间也是自由选择的, 但是报刊的阅读时间较为固定, 对报纸内容的需求也大都相近, 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有其发展的必要性。

其次就是中老年人群体, 他们作为一个个体来接触报纸, 大都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对于他们来说, 拿在手中的报纸比其他接触的媒体更加具有真实性, 因此报纸也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拿一篇新闻稿举例:“今日早上7时左右, 汶上路居民反映自己在家中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随后看到斜对面3楼的一家住户房中开始起火, 火势迅速蔓延, 浓烟将3、4层的玻璃全部熏黑, 对面楼上的玻璃也大部分被震碎。据了解, 事发住户为租住在此的一家三口, 爆炸发生后10岁的小孩子被救出, 腿上有烧伤痕迹, 头发被烧焦, 而男住户伤势较重, 全身大面积被烧伤, 现已送往医院救治……”

此篇文章及时报道了市内的一处火灾情况, 虽然在报到时还未将具体的伤亡情况统计完善, 但是考虑到受众群体是全体老百姓, 话题也是他们关心的安全问题, 所以及时发出新闻, 可以有效提高报刊的阅读量。

2纸质媒体的新闻选择

采集方式正确。一般情况下, 采访都需要记者到现场正面事件的经过, 而后做出恰当的描述, 特别是部分负面新闻, 必须要求记者深入到现场, 利用多天时间做跟踪调查, 详细询问各方的情况, 摆明事实, 这才是记者需要的基本素质, 即准确采集信息。

熟悉政策法规。一位记者应熟悉各种国家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行业内的规范, 如新闻媒体应如何运行, 哪些方面应受到约束与监督, 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有的放矢的进行大胆的创作, 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与才能。

讲究逻辑结构。新闻的题材决定了新闻的严谨性, 这种严谨性最大程度上体现在逻辑结构的规划中。新闻就是描述事实, 因此, 讲故事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顺序, 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时也包括针对时间的评论及采访。

在修改文字稿件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文字的删减和增补, 像是背景材料、解释性材料相关案例及回述评论, 都要注意它们添加的位置, 如果在改写过程中, 我们就要注意替代的文字属于哪一部分, 如何安排版面, 分配轻重。

真实性与价值判断。新闻不仅要真实可靠, 还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真实性方面应做到多源求证, 分析内容, 调查核实, 不忘底线, 坚守一名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在内容上, 要注重时新性、显著性与趣味性, 正面报道宣传正能量, 负面报道揭露社会不公。在行文过程中, 作者要时刻把握好“度”, 并且做到真实概括新闻事实, 详略得当, 主题鲜明, 时刻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体验。

3 纸质媒体的新闻加工

3.1 传统媒体的图片深加工

新闻图片要体现新闻性, 首先要注意它的价值性, 图片要能紧扣文章主题, 将所拍事物生动的显现出来。其次, 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有各种信息需要比对参考, 因此图表和漫画也成为一种直观而具体展现新闻事实的工具, 让夸张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最后, 要注意新闻图片的呈现形式, 与文字结合, 图文并茂的报纸更加讲究图片的位置与立体感。

3.2 专题策划要力透纸背

与新媒体相比, 纸质媒体, 特别是报纸, 避免了网络世界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白纸黑字的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 不用担心因为文字的不恰当被封锁账号, 或是因为不定时的删除文章, 造成资料的查找困难等问题。同时, 纸质媒体降低了对技术的要求, 同样是传播信息, 纸质媒体就不需要考虑软件的定时更新, 可以更有规律的进行计划, 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工作。新形势下, 各种媒体参差发展, 对纸质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报纸行业, 只有创新发展, 才能在鳞次栉比的网络世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4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台融合

建设媒体云共享大数据后台, 对传统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媒体要转型, 实际上首先可能就在于升级和完善内容采编平台。如今的平台是IT平台, 是云数据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新媒体生存和发展的载体, 跟传统媒体相比, 这让新媒体有技术上的优势, 它具备交互信息、大数据集成等特点, 有很多事情过去线下不能做, 现在线上可以做, 因为有了数据, 任何互动都可以记录下来。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核心就是大数据后台的构建和共享。

在美国, 这两年已经不再刻意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了, 一个现象是诸多新媒体, 他们也在收购传统的报业集团, 而传统媒体则几乎都在做新媒体, 融合到一个新的阶段, 成为现在的联合体。而一些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实现信息的延伸, 让信息得以全天候不断地传输。对媒体转型融合的建议, 祝效国认为, 传统媒体一定要解决好内容、渠道和技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信息传播的速度, 同时也要保证准确性。

目前各级日报、都市报、行业报基本都有自己的数字报系统, 但根据我们专业公司做的调研, 国内现在做数字报这块基本上都没有收入。现在美国等诸多西方国家, 他们的主流传统媒体数字报系统已经实现收费模式。而在国内以他们公司开发的数字报系统为例, 在与多家媒体合作实行订阅卡管理, 以及数字报包厢等服务后也初步实现了收费模式, 并获得稳定的用户群。事实证明, 完善的收费发行系统和充足的增值服务, 是可以让数字报系统成为一个盈利平台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多途径地盈利, 利用技术手段和升级服务从现有的资源中挖掘新的盈利点, 这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庄莹.山东纸媒地市竞争的瓶颈与破局[J].青年记者, 2008 (33) :22.

上一篇:绿色建筑理论论文下一篇:绿色医院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