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的自我介绍(通用10篇)
新意的自我介绍 篇1
而针对玻璃的清洁问题, 中山市格兰特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玻璃制造商则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是否可以让玻璃自我清洁呢?
通过调研, 格兰特公司发现, 之所以光滑的玻璃会粘上灰尘是因为自然界的油性物质, 它使得灰尘会吸附在玻璃表层, 使得水流无法有效的清洁玻璃上的污渍。而许多研究表明, Ti O2薄膜在紫外光条件下具有超亲水、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负氧离子等功能, 即自我清洁功能。于是在镀膜玻璃方面造诣深厚的格兰特公司决定将Ti O2的自洁功能应用于玻璃上, 便可以解决玻璃的清洁问题。
这种带有Ti O2镀膜的玻璃具有自洁功能, 在阳光照射的时候能够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光诱导亲水性, 使玻璃表面的灰尘与玻璃分离开来, 然后在阴雨天, 玻璃上的灰尘就能轻易被雨水冲走, 从而达到自我清洁的目的, 而Ti O2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只起催化作用, 本身并不会损耗。
自洁玻璃的发明将带来更加鲜亮的城市。如今天的城市处处都是高楼大厦, 而主要由玻璃组成的幕墙则包裹着这些高楼大厦。在过去, 对于高楼大厦的清洁需要聘请“蜘蛛人”来完成, 一来费用昂贵, 二来洁清所使用的洗涤剂也会造成污染, 并且高空清洗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自洁玻璃的发明将改变这一历史。在自洁玻璃的作用下, 大厦将具有外部自我洁清功能, 只需要借助自然界的阳光和雨水, 便可以达到清洁的目的。完全可以试想一下, 一场大雨过后, 整个城市“洗心革面”的动人景象。
自洁玻璃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 近年在新能源开发方面, 光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 清洁对于光伏板而言格外的重要。光伏板依靠阳光的照射来发电, 一旦光伏板表面附着了污渍将对光伏板的效能大打折扣。为此, 光伏发电厂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对光伏板进行清洁。而自洁玻璃同样可以应用在光伏板上, 让光伏板实现自我清洁, 从而节省人力, 进一步的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使其成为更加“自然”的能源。
自洁玻璃虽然本身就属于镀膜玻璃, 但仍然可以通过镀银, 使其在具有自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隔热的效果, 实现一块玻璃多种功能的完美效果。
疫苗的“自我介绍” 篇2
看看疫苗说明书,你会发现里边有一些陌生的名词:什么“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等。有时候,带孩子去接种时,医生也会征求你的意见,问你给孩子接种哪类疫苗。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疫苗的区别,还真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更是无法选择!
减毒活疫苗
从大体上来说,疫苗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来源于致病性的病毒或细菌。这些致病性的病毒或细菌在实验室里经过反复长期培养,毒性逐渐减弱,最终被改造成既具有复制生长和刺激免疫系统能力,同时又不会引起疾病的疫苗。
由于这些减毒活疫苗在人体内可以继续复制生长,因此,接种少量的疫苗,就能产生足量的病原体刺激免疫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也可以说是人为地让人体感染上“疾病”,当然,这种“疾病”是非常非常轻微的,只像是一种副反应而已。
正是因为减毒活疫苗的这种特性,它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与自然感染疾病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完全相同的,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就能产生长期有效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减毒活疫苗可以继续在人体内复制生长,一些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或正在用某些药物治疗的孩子,由于无法正常控制这些活疫苗的复制,可能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
目前常用的减毒活疫苗
病毒性减毒活疫苗:如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疫苗等。
细菌性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口服伤寒疫苗等。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在培养基中让细菌或病毒生长,然后经加热或化学品(福尔马林)处理使它灭活,最终制作成疫苗。灭活疫苗可以由完整的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以是病毒或细菌体的一部分。
灭活疫苗没有活性,不能复制,接种一次灭活疫苗的全部抗原体和注射的剂量相等。一般第一次接种灭活疫苗不能产生免疫保护,但可以启动免疫系统,在第二、第三次接种以后,才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人体对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不同,接种灭活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因此有些灭活疫苗需要定期接种,以增加或大幅度推升抗体浓度。不过,由于灭活疫苗不能复制,不是通过感染而激发免疫系统,因此在免疫缺陷病人中也可以使用。
目前常用的灭活疫苗
由全病毒组成的灭活疫苗:如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
由细菌或病毒的亚单位结构组成的灭活疫苗:如乙肝、流感、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由类毒素(灭活细菌的毒素)组成的灭活疫苗:如白喉、破伤风疫苗。
父母必读相关链接
多糖疫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亚单位灭活疫苗,这种疫苗由某些细胞荚膜表面的长链糖分子组成,目前有针对肺炎球菌性疾病、脑膜炎球菌性疾病的纯多糖疫苗。但是,由于2 岁以下的小年龄儿童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对这些纯多糖疫苗不能产生免疫反应。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型的共轭结合多糖疫苗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共轭结合多糖疫苗中的多糖与蛋白分子相结合,免疫力更强,也能使小年龄儿童产生免疫反应。2000 年,第一个用于2 岁以下婴幼儿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正式上市。
重组疫苗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疫苗也可以由基因工程生产,被称为基因重组疫苗。其实这些疫苗也属于灭活疫苗。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制作,就是将一段分离出来的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的基因中,经过改造后的酵母细胞在复制生长过程中产生纯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以此制作成的乙肝疫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疫苗。
疫苗中的其他成分
除了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外,疫苗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成分:
稀释剂:如盐水或蒸馏水。作用是稀释疫苗,使之达到一个适合的浓度。
辅佐剂:如各种含铝盐,可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防腐剂:用于预防细菌污染,以保持疫苗的安全性。
稳定剂:如凝胶或乳糖山梨醇等,可以使疫苗在不同的环境或不同的温度下仍保证安全和有效。
疫苗制备过程中的残留物:如用于杀死病毒的福尔马林,用于预防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这些化学品在疫苗制备的最终过程会被去除,但可能有极少量的残留。
疫苗中的这些成分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接种疫苗后的反应有一定影响,如辅佐剂、防腐剂等疫苗成分可以引发过敏。
保健医生的解释
宝宝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是对这种疫苗过敏吗?
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疫苗本身引起的,但也可能与疫苗中的其他成分相关,如某些疫苗在接种以后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除了疫苗本身的副反应以外,也可能与制剂纯度和制作工艺相关。
疫苗种类不同,影响接种效果吗?
目前所用的疫苗较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如早期使用的百白破疫苗是由全细胞百日咳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白喉类毒素疫苗所组成,这种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较多的发热和其他轻微的副反应。经过进一步的研制,由纯化的亚单位百日咳灭活疫苗取代其中的全细胞百日咳灭活疫苗,制作成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不仅副反应大大降低,疫苗中的各种亚单位还可以根据需要作一定调整,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目前几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中的百日咳灭活疫苗的亚单位种类和数量就有一定的不同,其他成分也有差异,不过这些不同和差异对绝大多数健康儿童来说,并不影响接种效果。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英语新词新意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篇3
一英语新词新意出现的原因
生活中, 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新词、热词, 这些彰显个性的词语, 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 准确表达了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 2013 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及年度汉字:中国梦、土豪、雾霾、中国大妈、单独二孩、斯诺登、比特币、嫦娥三号、房姐、大黄鸭。而提到2012 年, 人们还会回忆起正能量、你幸福吗、屌丝、江南Style、给力等词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丰富, 汉语每年都会有不少热词, 英语词汇也不例外。随着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认识的出现, 人们发现原有的词汇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于是就开始创造许多新词新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东西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二英语新词新意的翻译方式
1.直译
直接翻译要求翻译时要忠于原词所表达的意思, 即对单词逐一翻译。按顺序翻译每个单词的意思, 使其简短、易懂。例如, second kill (秒杀) , material girls (拜金女) , soul mate (灵魂伴侣) , flesh search (人肉搜索) , middleman landlord (二房东) 等。其中富二代译为the rich second generation, 即他们是“富一代”的子女。“富一代”是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一批民营企业家, 他们的子女大多数在20 世纪80 年代出生, 生活条件优越,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类似的群体还有贫二代 (the poor second generation) 。
2.意译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普通词汇被赋予新的意思, 如embarrassed (囧) , unspoken rule (潜规则) , blind date (相亲) , 3S lady/leftover girls (single, seventies, stuck;剩女) , mortgage slave (房奴、车奴) 以及living together apart (蜗婚) 等。其中蜗婚, 大体是指夫妻离婚不离家的情况。蜗婚族面对房价的压力, 离婚后宁可选择蜗居在一处也不分道扬镳, 这类“80 后”自嘲为蜗婚族。因为无法单独承担房产月供或租金, 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离婚后仍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房价还在不断上涨, 出售房产可能不是明智之举。因此, 他们只好住在一处, 希望房产会继续升值。蜗婚的英文说法living together apart来源于近几年在国外很流行的living apart together (分开同居) 的夫妻生活方式, 只不过蜗婚是同住分居而已。
3.音译
音译指的是根据英语新词新意的读音巧妙地译为合适的汉语对应词。例如网络用语hacker, 现在普遍音译为“黑客”, 是指未经允许侵入电脑程序进行蓄意破坏的人。再如现在很热的一个词gelivable (给力) , 在地方方言中就是“带劲儿”“牛”“酷”的意思;用作动词, 指“给以力量”“加油”。2010 年世界杯期间, 因能很好地表达网友看球赛的情绪, “给力”一词很快流传开来。如今, 它广受热捧, 广泛流行于论坛、游戏、网聊中, 网友甚至还生造出了它的英文翻译gelivable和法语翻译très guélile。如果用现有的英文词汇来表达“给力”这个词, 形容词awesome、cool、exciting以及动词词组beef up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英语新词新意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看出, 英语新词新意的发展有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增多, 二是来源多样, 三是形式简洁。目前, 对于英语的新词新意, 学习者基本都是自身通过非教科书渠道来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因此, 在教材缺失的情况下, 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教会学生基本的构词法
英语词汇虽然变化丰富, 但其发展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大量英语新词是短小的或者是由各种缩略方法构成的。例如, 许多新词是由词缀加词根构成的, 也就是派生法组合形成的。如multi-表示“多”, multiskilling (多技能化) 、multitasking (计算机多重任务处理) 等, 后缀“-head”表示“受欢迎的人”, 如gearhead (计算机发烧友) , nethead (网虫) 等。当然除了派生法, 英语新词构词法还有复合法、类比构词法、对比构词法、转化法、缩略法等。其中, 复合法是所有英语新词构词方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 其中以复合名词居多。例如, knowledge economy (知识经济) ,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 destination wedding (旅行结婚) , water birth (水中分娩) 等。因此, 英语新词新意的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也可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布置寻找生活中构词法的题目,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英语的新词新意以及构词法的魅力。
2.提高学生对旧词新意的敏感度
在课堂上要恰到好处地穿插和讲解英语的旧词新意。例如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程教材中英语第三册中讲到互联网, 教师可以说net原来是指任何的网, 现在多用于表示互联网。又如, 遇到mouse potato (握着鼠标不放的人) 这个词, 教师可补充mouse原指老鼠, 词义转移后可指鼠标, 而mouse potato又是由couch potato (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 类推造出来的。凡是新事物的学习, 如果过于单调机械, 则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佳。在讲解口语单词cool时, cool本来是凉的意思,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成为美国青少年的街头流行语, 初期是指一种冷峻的、反主流的行为或态度, 后来泛指可赞美的一切人和物。现在大多指特立独行、充满个性的人。因此, 课堂上应在适当的时机引用和讲解一些旧词新意。
3.引导学生发掘新词新意
为了让英语新词新意的学习达到最优的效果, 还可尝试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 老师发现了一篇包含较多英语新词新意的短文, 可以拿到课堂上, 让一些学生来朗读, 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翻译, 既锻炼了口语也锻炼了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 而且还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发掘新词新意的能力, 这样的效果也是词汇学习中其他方式达不到的。当然, 积极掌握新词新意是建立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的, 这个基础就是学好现有的英语词汇。两者是互补的, 只有学好原有的英语词汇才能学好新词新意;要学好新兴的英语词汇, 就要把原有的词汇基础打好。两者对学习者词汇量的贡献和作用是同样的。
四结束语
总之, 密切关注语言变化现状, 科学地研究语言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培养、提高语言学习者认知词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文化等的认知能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 学科门类彼此交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人们的言语活动中, 英语中新词新意的嫁接艺术和手段, 作为一种新颖的言语运动方式, 是与时代相一致的, 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异的欣赏品味。因此, 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这些新词新意的特点及产生途径, 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更适宜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新意, 新出现的语言和词汇对英语词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究英语新词新意出现的原因和翻译方式,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英语语言, 从而为英语词汇的教与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词汇,新词新意,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李兰所.2013年度十大热词盘点[J].语文知识, 2014 (4)
学会“介绍”和“自我介绍” 篇4
一、 自我介绍
作自我介绍时要谦虚、大方、简要。常用句式为:“My name is ...”或“I’m...”。在介绍前可适当使用招呼
语或问候语。例如:
Hi! My name is Gao Hui. 你好!我的名字叫高慧。
Good morning! I’m a student. 早上好,我是一名学生。
中国人一般不先作自我介绍,而是先问对方“您是……?”,好让对方作自我介绍。而英美人则明了、直率,一般用“My name is...”或“I’m...”就可以了。
二、 介绍别人
介绍别人时,一般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有主宾的场合,应介绍宾客。常用句式为:“This is...”。例如:
This is my teacher, Miss Gao. 这是我的老师,高小姐。
This is my friend, Jim. 这是我的朋友,吉姆。
中国人在介绍别人时,常用“他是……”或“他们是……”,而英美人在介绍别人时,不用“He /She is...”或 “They are...”。
此外,在作自我介绍或被别人介绍后相互常用的客套话有“How do you do?(您好!)”、“Nice/ Glad to meet/ see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回答时,一般是重复原句。例如:
Li Lei: Hello. Wei Hua, this is Jim. Jim, this is Wei Hua.
Wei Hua: Hello, Jim! Nice to meet you.
面试中的自我介绍及答题技巧 篇5
一、自我介绍
有人说,求职面试的头5分钟最关键,也有人说是否被录用取决于面试头60秒的表现。如何在面试开始的1~3分钟时间内消除紧张情绪,胸有成竹地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浓缩自己的人生精华,给招聘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把自己完美地推销出去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毕业生深思熟虑。
面对招聘者要求“请谈谈你自己”、“请作一下自我介绍”的问题,必须准备一小段推销自己的“广告词”。因为语言是人的第二张名片,可以客观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内涵修养。
1.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姓名、年龄、籍贯、毕业学校、专业、主要课程;
(2)专业特长、课余爱好、个人优点、个人缺点;
(3)家庭状况、人生信条。
2.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
(1)文字内容200字左右,也可以称为自我鉴定、自我评价等;
(2)口述时间3分钟左右,用普通话流畅陈述;
(3)内容客观、语言朴实,准确地表述自己、定位自己。
3.面试答题技巧
(1)要有自己的特点,充满自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准备2~3套方案,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用人需求作适当的调整;
(3)语言流畅自然,既真实又略加修饰地展现一个合格技校毕业生朝气蓬勃、品学兼优的精神风貌。
4.面试注意事项
(1)姓名必须和身份证相符,年龄指周岁;
(2)籍贯指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一般回答“省、市、县”三个层次;
(3)课余爱好一定是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内容,要经得起追问考究;
(4)个人优点一般要讲自己最突出的,对今后工作有益的2~3点长处。如: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等。优点要讲透彻,态度要诚恳,内容要真实可信;
(5)个人缺点一般讲一点即可,最好是年轻人共有的毛病,经过今后学习和锻炼能够改正的问题。如:缺乏社会经验等;
(6)家庭状况一般介绍家庭成员、父母职业等;
(7)人生信条一定是自己最欣赏的至理名言或做人准则,能够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择业观念等内容。
二、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面试时回答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毕业生最发怵的环节,笔者总结了以下技巧:
1.把握重点、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时应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也浪费了有限的面试时间。因此说话简洁明了,直指核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答题技巧。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
主考官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所以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否”作答。针对不同问题,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考官留下具体的印象。面试中的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据,思路清晰,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
如果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切忌囫囵吞枣、答非所问,以致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4.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
主考官每年都要接待成百上千的应试者,相同的问题要重复很多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很多遍。因此,主考官会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5.在应聘中对主考官的问题要有问必答
语气要尽量保持肯定、客观,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可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不要总是说“我不行”、“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要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即使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也要沉着冷静,机智应付,可以说:“经过学习和锻炼,我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我会努力干好”等。
同学们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掌握规律、树立自信,反复练习、活学活用,熟练运用技巧,以期取得良好的应聘效果。
谈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6
一、创设意境, 引发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中, 巧妙创设意境, 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元朝的统治》一课时, 用录像播放了《射雕英雄传》有关成吉思汗的片断, 启发学生, 《射雕英雄传》这部电视剧中有一个蒙古杰出的首领, 你知道他是谁吗?你了解他的主要功绩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他的名字叫铁木真, 是蒙古族的首领, 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后又相继灭亡了西夏、金、南宋等国, 在灭亡西夏前夕病死。”另一名同学说:“蒙古族在我国的北方,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他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呢?”我又用幻灯片打出了文天祥的画像让学生联想有关的历史人物。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同学们自设问题, 自行解决,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要及时向学生讲明电视剧中的成吉思汗及有些故事情节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有些内容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历史,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广开思路, 探索学习方法
中学生富于幻想, 好奇心强, 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爱在学习中试着摸索一些学习方法, 因此我在课上紧紧抓住了这一学习特点, 有的放矢。不少学生反映了书中外国人名太长太难记, 作品又多这些情况, 因此在讲授《古典文化的高峰》时, 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引导学生记住两个字“悲哀 (埃) ”, 记起来就容易多了。经过点拨, 一名女生很快就把《文艺复兴》一课编成了顺口溜: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创作了长诗《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史的《歌集》;达芬奇给《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让《大卫》《创世纪》;《雅典学派》画家拉菲尔。这样,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 对自己能摸索学习方法的学生, 我给予了表扬, 从而极大鼓舞了学生们的热情。
三、逆向练习, 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 打破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传统练习方法, 反其道而行之, 由教师选择, 提供特定材料, 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多角度出题进行练习, 往往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的罪恶》一课时, 先向学生明确了本课的重点是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和殖民主义者的罪恶, 如何理解资本积累有血腥性是本文难点, 要求学生多角度出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简答题或史料分析题, 这种练习方式, 既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 又能培养尖子人才, 同时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动活泼的基础之上, 有施展才能和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可能, 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和提高, 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教师在创新中提高素质
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也应不断提高素质, 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所教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不断扩展知识面, 同时在教学中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此, 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1) 结合教材进度, 举办历史故事会, 由学生自己组织, 自己主持, 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又对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 利用电视、幻灯教学, 使学生把知识学习、思想教育, 艺术形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很好的效果。 (3)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 教师定出范围, 自拟赛题, 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 并扩大了视野, 发展了智能, 也使学生通过竞赛了解历史上的各项成就和中国历史上“世界之最”,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未来事业的责任感。 (4) 参观名胜古迹, 欣赏秀美的山川景色, 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这样也易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剖析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总之,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已成为适应现行教育形势的迫切需要。
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7
一、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 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并打开想象的门扉, 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当然, 诱发学生兴趣并不一定仅限于导入新课上, 而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样就不仅能深入理解课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勤于创设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创设情境, 就是利用一切条件, 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而且还要在此过程中极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例如, 有一次在上作文课时, 我故意迟到教室两分钟, 造成学生的焦急心理和课堂气氛的紧张状态。当时, 我走进教室, 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当老师上课迟到的时候》, 要求学生如实而写。结果, 学生的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 层次清楚, 语句通顺, 比平时正常情况下的作文要好得多。此外, 我也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思维也得以开发。
三、关注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
现行的考试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 只训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知, 对权威的服从, 只具备听话功能。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 丧失去选择拿主意、敢竞争的念头和勇气。这样, 不仅永远不会有创新意识, 而且只能是一代代停滞不前。现实社会千变万化, 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 作为一个教师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就必须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当中, 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正如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我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课文, 借“1+1=?”引导学生灵活处理问题, 思考生活, 培养能力, 并合理指导应试中的具体方法, 效果很好。“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 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有了疑, 才有求知的欲望。因而要鼓励学生质疑, 使学生的思想动起来。作为学生不仅要敢于怀疑老师, 也要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 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 同时, 教师也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多方位、多层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要恰当而耐心地进行指导, 切不可操之过急。当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新颖思想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即使出现偏差和错误, 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 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介绍】 篇8
姓名:费萧如
学校: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四年级
年龄:9岁
爱好:阅读、写作、弹琴、画画
我叫费萧如,是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我是一个积极上进,阳光自信的小女孩。
我喜爱阅读,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而且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在2014年的苏州少年文学院首届“一校一卷·小荷奖”当场作文大赛中,我获得了特等奖;我的习作《送纸片回家》发表于2015年10月19日的《校园文学》报上;此外我还经常参加江蘇省“校园文学杯”小学生作文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酷爱艺术,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同时,我的绘画和手工作品更是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在“苏州中心杯童画苏州万人绘画大赛”中,我的绘画作品被评为“最佳艺术奖”;在“爱乒乓,绘苏州”全市中小学乒乓拍创意设计绘画大赛活动中,我设计的乒乓拍获得了一等奖,并被组委会选中应邀参加了“我与世界冠军面对面”,由我亲手将自己设计的乒乓拍赠送给了世界冠军张怡宁;绘画作品《未来世界》在江苏省第27届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中获二等奖;手工作品《王子号游艇》在苏州市中小学生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小学女子组二等奖;画信作品也多次入选了“印象@苏博”等等。
面对一份份荣誉,一张张证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也学到了不言放弃的精神。我乐观对待生活,敢于克服困难,面对困难我不会害怕,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如何指导学生写有新意的作文 篇9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 造成一种思维定式, 脑子里似乎有了框框, 有了模式。其次是例文的影响。比如例文写新农村的变化, 写的是富裕户、新楼房、自来水、水泥路……那么学生写《家乡新貌》时也就罗列这些罢了。第三是学生受认识条件和认知能力的限制, 有些事情不能观察到, 例如, 老师和同学家中发生的事, 虽然生活气息很浓, 但也很难知道, 只好写在校内见到的事。如果要写在家中发生的事, 就根据某些范文写的东西去想象, 于是就写出一些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文章。有些事物学生能观察到, 但他不善于或不能够发现事物的价值、意义, 于是把到手的宝贝扔了。第四, 有的学生怕动脑筋, 就应付交差, 看到题目, 脑子里冒出什么材料, 这些材料常常是浮在表面上的、平平常常的、老一套的东西。
原因找到了, 解决的办法也就有了。
一、让学生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想象力发展空间却比较大。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 生活也是想象力来源的根本, 以生活的表象和感知为基础, 加以学生的发散思维, 产生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或是课后为学生创设更多与自然生活环境接触的机会,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身边的事物与人,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就会产生比较新奇的想法, 萌发写作欲望。所写的文章, 素材就与众不同。如, 一次上语文课时, 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忽然教室外狂风大作, 乌云密布, 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阴沉沉的, 闪电特别刺眼, 雷声大得惊人, 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有的学生伸长脖子往外看, 有的学生窃窃私语, 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 我真的好想发怒制止, 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 雷神电母那么凶猛, 它们这时来干什么?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它们说呢?”我的话语刚说完, 学生“来电”了, 有的说:“它们是来人间除暴安良。”;有的说:“它们是来布云施雨, 给干旱的人们带来清凉的甘露, 滋润万物成长”;有的说:“是雷神电母来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真是无奇不有。于是我因势利导, 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 想到的, 想说的都一一记下来, 以《一场大雨来临之前》或《雷公电母来了》等为题, 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结果学生下笔如有神, 不一会儿就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在批改作文的时候, 我发现以前那种大话空话的现象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充满儿童情趣, 构思奇特的习作。
二、变换角度为“不起眼”的人放歌
可以这么说, 小学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优秀的习作例文, 平时教师对这些课文进行教学, 可谓用心良苦, 从字词的教学、句段的赏析以及篇章的结构都讲得仔仔细细, 有的课文教完后, 教师就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写一篇习作, 学生课后就咬文嚼字, 模仿着写, 常常写得枯燥无味。有的课文, 表达的思想境界较高, 如果把这样的文章教完后, 也要让学生写一写这样的习作, 学生未免会头疼, 感到无话可说, 即使硬着头皮写, 也只能写一写“喊口号”的文章。如何避免这些弊端呢?我就让学生换位思考, “逼”着他们去感受身边那些普普通通人物的所思所言所做。如, 教完《生命生命》一文后, 我先不提那些具有丰功伟绩的人, 而是讲那些小商小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然后以《假如我是一位小商贩》为题让学生写篇作文, 学生就会津津乐道, 写出的素材跟以前迥然不同。有一个学生在自己习作中写道:“小商小贩虽然看起来不起眼, 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 因为他们不但养活了自己, 还方便了别人, 难道他们的劳动没有意义吗?他们的生命没有价值吗?”这就参透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教师能够长此以往对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教育, 也就不怕学生写不出新的习作素材来。
三、在有趣活动中积累新颖素材
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 在家受到爸爸妈妈的庇护, 基本上是一副小公子 (公主) 的样子, 过着“两点一线” (学校—家里) 的生活, 视野和知识面难免会受到影响, 为了打破学生在进行习作时那种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无米下锅”的僵化局面, 我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 (也就是地方课程) 带领学生到学校规划给我班的学农园地上种些瓜果蔬菜, 在劳动中, 我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跟平时写作有关的问题, 如, 小虫子和杂草要被我们除掉, 当它们感到有生命危险时会说些什么话?蔬菜会有什么表象?蔬菜成熟了, 我们应该这么做?这样引导学生去感知、去思考, 就能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述的欲望。我想教师要是持之以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参加公益劳动, 学生的见识和认识能力就不难提高, 所写的文章, 条理也会清楚, 语言也会生动活泼, 也会有一定的现代生活气息。
四、要避免内容大同小异一般化
平时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未免会出一些命题或半命题的作文, 这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 就非常容易写得雷同, 因为他们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庄, 是同一个地方的。因此在命题上就要动一番脑筋, 如果写《家乡新貌》这个题目, 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不要笼而统之, 不要面面俱到。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位摄影师, 我说, 老师要你们各人拍一张家乡的照片 (只准拍一张) , 看哪些同学拍的最能反映出家乡新貌。现在请你想一想, 你准备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拍一张有哪些内容的照片?各人讲了以后, 还要讲为什么要选这个镜头, 最后, 再相互评一评, 告诉大家, 可以用你照片的内容为主要材料写这篇作文。这样就避免了大同小异的现象, 达到实现指导学生写出新素材的目的。
总之, 每次作文, 都要动脑筋, 没有写出新的东西不放手, 别人写过的材料尽量不写, 自己过去写过的材料尽量不写, 逼着自己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这样,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摘要:平时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要想让他们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就必须打破一切束缚学生思想的枷锁, 想方设法去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 从而拓宽写作思路;在学习例文时, 引导他们进行变式, 照着例文的写作方法, 写出与例文决然不同的写作素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在劳动活动中增长见识, 认知新事物, 积累写作的新素材;对于命题的作文,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新材料, 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来。
你会做自我介绍吗? 篇10
我们来谈谈可能是最坏的自我介绍方式吧。一位男士走进一个会议室,与一组陌生人进行非正式的闲聊。他环绕整个房间与每个人握手,一边把自己介绍给对方,一边盯着每个人的眼睛看上差不多5秒钟的时间,并且重复每个人的名字,说上两遍。
与陌生人见面,在他们重复你的名字并握住你的手的时候,你凝视对方5秒,这样的时间太长了。找到离你最近的人,对其凝视5秒钟,你就会明白这点。哪怕对不熟悉的物体凝视那么长的时间,你都会开始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该方法的本意是在初次接触的时刻,通过身体语言和心理感应,去尝试认识某个人。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介绍与本能息息相关。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我们就像荒野地带的动物,生存系统的自动激活能力会本能地出现。我们的前额叶皮层(位于前额的正后方)在设法找到危险。
“会对野外第一次见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的前额叶皮层,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第一次见到的人进行评估。”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认知神经科学家Daniela Schiller表示。所以,你的言谈举止应该是非常友好的,以此向对方证明你不会吃掉他们,这会为你的言语提供一个友好的背景。
“你要言简意赅地解释你是谁,并准备询问你正见面的那个人的一些情况。”非营利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 Tercek说道,“如果你只是自己不断胡扯,这是相当令人倒胃口的一件事情。所以,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供一些好问题、合适的问题。”为了募集资金,他见过并问候过很多人。
这种方式会帮助你略快地陈述你的目标,然后让其他人有发言权。“多问别人问题,而不是自己多谈一些。”社交媒体战略家、作家兼企业家Tara Hunt说道,“人们参加社交活动,急于自我介绍、出售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并急于让其他人知道他们是多么出色。他们认为这样就能把握接触机会,但实际上那不是处理对话的方式。”
以适当方式进行的自我介绍真诚可贵,这对于商业活动来说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自我介绍的关键技术问题
切记:在某次活动中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境如同荒野中动物头次见面一样。
本能与怀疑会发挥作用。
直觉很重要。
连最细微的动作都会被人注意到。
基本要素:眼神接触、微笑及坚定有力的握手。
握手握四下足矣。握手次数太多,那种行为就像你要一直抓住对方的手不放,直到警察的到来。
不得眨眼。
不得拥抱。
不得又眨眼、又拥抱。
合适的介绍在头几秒钟内应该包括你的姓名、工作等内容。
【新意的自我介绍】推荐阅读:
新意的诡秘06-01
责任品牌的新意05-28
有新意的小学生评语10-20
有新意的生日祝福语07-07
新意的工作总结和计划10-15
怎么写有新意的作文11-03
课堂新意07-03
新意教学03-07
潮词新意11-16
新年祝福贺词 最有新意的春节祝福短信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