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性能

2024-10-22

防滑性能(精选4篇)

防滑性能 篇1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的档次不断提高,豪华高档的公共建筑酒店、写字楼、商厦,以至高档公寓等的地面,大都是采用陶瓷地砖做饰面,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地面滑倒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居室里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地砖摩擦系数如选用不当,会造成使用者跌伤事故;在广场路面的地砖摩擦系数选用不当,会造成机动车刹车失效,伤及无辜路人;在商场、餐厅地砖的摩擦系数选用不当,致使消费者“失足”后把经营者告上法庭的事件亦有所闻,多挂几个“小心路滑”的警示牌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选用既美观又防滑安全的地砖,参考的依据是什么?人们都希望从陶瓷地砖的产品标识中找到摩擦系数的答案。本来GB/T4100,1~5-1999系列产品标准要求在产品说明书中应标明按附录A试验测出的摩擦系数,但由于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以及国内陶瓷砖摩擦系数专用检测设备的开发滞后,以致此规定在实际中一直未有执行。

本研究将采用倾斜平台法测试各类陶瓷地砖的防滑性能,建立测试数据库,参照发达国家的评价准则进行陶瓷地砖防滑性能的评价和安全风险预测。课题的研究,对于指导陶瓷地砖的合理选用,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防滑性能,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陶瓷地砖防滑性能测试方法

1.1 动滑快法

使用一个自行走装置在待测陶瓷砖表面上水平来回移动,陶瓷砖表面需紧密铺砌形成一个平展的测试区,测试长度为1m。自行走装置拖动一个由200g重块垂直正压在φ9mm橡胶摩擦块上所组成的摩擦组件,摩擦组件与陶瓷砖水平面滑动接触,用于测试干或湿状态下陶瓷砖表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1.2 静滑块法

用一块75×75×3橡胶板(硬度值IRD90±1)粘在一块200×200×20胶合板的底面,在胶合板上面垂直加载一个4500g重块,组成一个滑块组件。通过拉力计拖滑块组件与被测陶瓷砖水平表面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测出在干和湿的条件下陶瓷砖的静摩擦系数值。

1.3 倾斜平台法

以一名测试者穿着肖氏硬度为73±5的特制橡胶鞋,在以每秒倾斜1°的恒角速度旋转的平台(600mm~2000mm)上行走,直至测试者显示出不安全的迹象时,测出旋转平台与水平面之间倾角,以确定被测陶瓷砖的动态临界摩擦角(夹角正切值=动摩擦系数)。用此方法制造的专用检测设备需占较大空间,检测所得的摩擦系数值可因测试者而异存在一定差别。但此方法模拟陶瓷地砖实际使用原形,对斜坡路面的陶瓷地砖摩擦系数阻力测试有实际意义。

用倾斜平台法测定地面材料摩擦系数是一种在欧美和澳洲得到认可和广泛使用的方法。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规定了不同功能建筑物地面必须达到的防滑等级,这些防滑等级是根据倾斜平台法测定的摩擦系数来划分的,陶瓷地砖的CE认证要求制造商明示产品的摩擦系数和检测方法,虽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倾斜平台法,但是欧洲的客户通常只认可倾斜平台法的测试数据,特别是当产品可能用于市政工程时,制造商必须提供使用倾斜平台法测得数据。虽然用倾斜平台法进行陶瓷地砖防滑性能的测试和评价在国外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但在国内还没有进行该方法的研究。对于陶瓷地砖,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测试方法和评价准则,我国推荐使用的方法为静滑块法。国外的研究文献表明,相比于静滑块法,倾斜平台法的试验结果能更好地评价陶瓷地砖的防滑性能。

2 倾斜平台法测试陶瓷地砖防滑性能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测试鞋:符合BS EN ISO 20345有一个外鞋底在橡胶基部上,IRHD厚度72±2符合AS1683.15.1;

倾斜坡度:平坦抗扭地板,典型的600mm宽和2000mm长,斜度按纵向方向从0°调节到45°,测量角度指针固定在组合中允许误差0.5±0.2°;

润滑油:使用SAE viscosity class 10W30发动机润滑油用于测试,就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以防止粘结;

校准板:三个校准确性板E,P和R,分别是10.7°,18.2°和26.8°的防滑能力;

测试板:测试板应大约1000×500mm.应由表面测试材料做成,每个都应像是从一个更大的薄片上切割下来,或是单独个体的集合,如个体砖,或是梯级前沿部分.步行表面材料应可自己支撑或制作成自己支撑的,包裹厚地板的水平底部,或固定在水平的、厚实、承重材料做成的基部上。用于测试的表面应是清楚可辨别或有记号。有方向侧面或粗糙表面的步行表面材料应放置移动方向符合最小防滑系数的方向。单独步行表面次表面,直角成形和没有方向表面和粗糙表面,应固定在短边平行测试仪器的旋转轴。(备注:砖,除了马赛克,可一个一个没有缝隙地拼凑起来)。测试上表面试验前应清洁干净,再安装完成以前,移除任何的生产杂质,污垢,萃取剂或粗糙边缘。测试覆盖应按如现实使用的覆盖表面一样的方式准备。

2.1.2 实验设施

型号为C03463的倾斜角滑度测试仪。

2.2 实验方法

实验要求考察了环境、人为、空气温度等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摩擦系数与表面粗糙度相关性分析,在采用测试区域的温度和鞋的温度,润滑剂和测试表面应23±5℃。测试开始前,100±1mL的润滑剂在测试表面完全的展开。鞋子的后鞋跟应用润滑剂湿润。测试人应身体垂直,脸朝下,以半个鞋长度的步伐前行。往前和往后移动,测试表面的倾斜度应从水平位置开始以1°/s的速率增加。倾斜角度的获得是安全步行的极限,该极限的获得就是不断重复在临界上下浮动的范围。覆盖测试的可接受角度应由从水平面开始的三次结果决定。每次试验的开始,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以前,润滑剂应再一次在表面上展开。步行实验由两个人展开。每次踩测试板时都要先踩三块标准板(i=E,P,R)三次和决定αk,E,j,αk,P,j,αk,R,j的平均值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防滑性能检验结果见表1,防滑性能计算正确值Dj是为了每个测试人而计算的。根据测试接受角度值(αO1,αO2)的尺寸,计算的执行应符合以下四中情形中的一种:

个体结果,对于每个测试人(j),正确接受角度值(αj)的获得,是正确值Dj增加到可接受测试角度αoj,公式如下:αj=αoj+Dj。最后算可接受角度a1和a2应加在一起再平均,两个测试人获得的测试最后结果就是,正确值的可接受角度。

对于决定带有方向表面侧面或图案的地板表面的防滑特性,获得最低总值的可接受角度应适用于表1:

3.2 结果分析

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1)马赛克

由公式:

计算的,它的安全等级达到R10和R11,

(2)抛光砖、抛晶砖、楼梯地砖、仿古砖

结果都是根据计算的,它的安全等级普遍达到R9。

(3)耐磨砖

安全等级达到R9和R10,其计算公式则有

(4)广场砖

广场砖的安全等级达到R12,其计算公式为

由表1中的数据和试样图片可以看出不同样品数据差距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环境、人为、空气湿度等相关。比如抛光砖如果做实验之前没有用磨纱纸擦其表面的污渍和薄膜,那么润滑油涂在砖的表面会不均匀,从而出现错误数据。为什么是同种样品而它的数据却不同?原因是要看其样品的外表面,比如马赛克和耐磨砖来说,有表面凹凸不平,有表面光滑的;而耐磨砖表面也是有凹凸的,所以它们对鞋底摩擦系数会大点。

4 结论

解决“防滑”标准制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在借鉴外国进行了长期研究的先进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我国应当尽快制定自己的地面安全防滑性能技术标准,制定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地面安全防滑检测体系,以促进我国研究、开发新的地面安全防滑处理的技术和产品,全面推进我国地面防滑安全水平。本研究采用的是倾斜平台法测试各类陶瓷地砖的防滑性能。倾斜平台法检测所得的摩擦系数值可因测试者而异存在一定差别,但此方法模拟陶瓷地砖实际使用原形,对斜坡路面的陶瓷地砖摩擦系数阻力测试有实际意义。从测试数据分析,无釉制品表面比有釉面的防滑性能要好;无釉制品中表面呈凹凸状,花纹状的表面的防滑性好;由于抛光砖表面平整,与鞋底接触面积大,所以防滑性能也好。在有釉制品中,釉面的材质、特性以及无釉砖的表面特性均应加以改善外,且应采用耐磨、防滑透明涂料加以解决。

摘要:陶瓷地砖地面防滑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故对地砖进行防滑测试与研究,对于指导陶瓷地砖的合理选用,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防滑性能,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陶瓷地砖,防滑性能,测试,摩擦系数

参考文献

[1]陈国本.浅议我国研究和制定地面防滑标准的迫切性[J].石材2008(1)33~35

[2]符冰群.陶瓷砖行业防滑标准滞后.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12月25日第015版

[3]潘施.我国应推出石材地面防滑检侧标准,石材2004(7)

[4]陈国本.国外目前常用地面防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和仪器[J].石材2006(10)20~24

[5]高延继.地面防滑材料与防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2001[6]

鞋底防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篇2

关键词:鞋底,防滑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生活中, 我们穿着鞋子在地面上行走, 奔跑, 跳跃, 如此自如, 归功于鞋底的防滑性能。利用防滑达到安全性与舒适性, 是人对鞋底不可或缺的要求。防滑效果不理想, 容易使人感到脚底不适, 穿着感觉别扭, 甚至造成人滑倒或跌倒, 事故导致人受伤, 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花费, 对于品牌形象, 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防滑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种材料在特殊环境下克服滑倒问题的性能[1]。

为了使穿着者更舒适也更安全, 防滑性能的提高是必经之路。在考虑防滑性时, 就不能忽视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质———摩擦力。人能行走、绳能绑紧, 都是因为有摩擦力存在的缘故。据报道:在美国因为滑跌摔伤造成的事故, 占工伤事故的17% , 占公共场所事故的18% , 占家庭事故的20% ;在英国, 滑跌摔伤事故占工伤事故的20% (每年约4 万起) ;芬兰的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行业, 每年因为滑跌摔伤而造成的工伤事故, 分别占总工伤事故的34% , 28% 和21% [2]。因此, 滑摔问题应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并要努力去寻找造成类似事故的主要原因, 以减少它们的发生。

1 实验部分

《G B /T 28287 一2012 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该方法与A STMF2913-11、IS013287:2012 等类似, 被国际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是目前较为科学的防滑测试方法[3]。本文通过该方法对成鞋防滑实验的研究来探讨影响防滑性能的因素。试验所用仪器为英国SA TR A公司的STM 603 电脑止滑试验机, 所用接触面为标准压制陶瓷地板砖。

现对试样鞋进行如下防滑实验:将鞋牢固地装在鞋楦上并接至测试装置上, 再将鞋下降到测试平面上, 施加500 N法向力进行测试, 用测量装置记录摩擦力, 确定测量时间内的平均摩擦力, 并由装置计算平均摩擦力与法向力的比值即平均摩擦系数。在所选的防滑方式组合上, 为确保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所选鞋子码数均为250 m m , 每只鞋重复测量5 次。计算每个条件下摩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为最终结果值。

在实验中, 我们对5 种不同的鞋子分别进行了如下几种不同情况下的防滑实验。

本文实验部分研究方式 (见图1~3) 为:整鞋向前平滑, 后跟向前滑动, 前掌向后滑动。人在行走的时候, 先是脚后跟部分着地, 再过渡到整个鞋底, 然后再前掌着力处。因为在鞋底刚接触地面的时候, 在水平方向上鞋底后跟部位是给接触面一个水平向前的作用力, 故后跟部位在水平方向上是受到一个水平向后的作用力, 所以选择后跟的滑动方向为向前滑动。在过渡到整个鞋底的时候, 鞋底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作用状况与后跟类似, 在水平方向上鞋底是继续给接触面一个水平向前的作用力, 故此时鞋底在水平方向上是受到一个水平向后的作用力。最后前掌的时候, 由于要给人一个继续向前的力, 在脚掌将要离开接触面的时候, 有个往后蹬踏的动作, 此时, 在水平方向上鞋底是给接触面一个水平向后的作用力, 鞋底在水平方向上是受到接触面对它的一个反作用力, 即一个水平向前的作用力。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此次研究是采用水平向前滑动、后跟向前滑动、前掌向后滑动这三种研究方式了。为了使研究的内容多样化, 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干式防滑、湿式防滑, 还对前掌和后跟防滑采用了5°角和7°角不同角度下的防滑形式。

2 影响因素及分析

2.1 鞋底接触面积的影响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相同鞋子的向前平滑, 后跟向前滑动, 前掌向后滑动的摩擦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的鞋子, 在同样为干燥的陶瓷地板砖上的滑动, 发现这几组数据中, 除了样品5, 其余样品当中, 平滑的摩擦系数均为最大。细细观察, 发现样品1 到4 当中, 向前平滑的时候与瓷砖的接触面积是最大的, 而为何样品5 平滑系数比后跟滑动时要小, 但比前掌滑动时要大?原来样品5 的鞋底构造采取波浪式构造, 平滑时只有局部后跟和局部前掌处与瓷砖有接触, 而后跟向前滑动时, 由于后跟处后部有一定的倒角斜度, 故在后跟向前滑动时, 后跟部位相对较充分与瓷砖相接触, 所以向前平滑时的接触面积反而要比后跟滑动时要小。平滑与前掌的比较也是类似原理。接触表面积越大的鞋底, 摩擦系数越大。在后跟向前滑动的过程中, 发现后跟后侧接触瓷砖处有圆角的鞋子摩擦系数较高, 因为人在行走的时候, 脚步的向前迈出是带有一定角度的, 在鞋子与地面刚一接触的瞬间, 鞋底后跟后侧部位是第一时间与地面接触的部位, 后跟处设计成圆弧状, 正是为了与人体工学相适应, 增大后跟向前防滑效果的同时, 也是为了让人在行走的时候更加的舒服。

在前掌向后滑动的过程中, 前掌与瓷砖接触面大的样品摩擦系数相对较大。在试验时, 特地对前掌处和后跟处的防滑做了5°角和7°角的试验。首先, 做个简单的介绍, 把试验鞋的鞋底看作是一个平面 (很多鞋底不止一个平面) , 前掌或后跟处通过楔形角来达到一定的角度, 如上所述的5°角和7°角。根据以上的测试数据, 前掌和后跟的5°角和7°角的摩擦系数大小基本相近, 某些时候5°角的大, 某些时候7°角的大。结合试样观察, 同种试样的5°角和7°角的摩擦系数的大小, 取决于在相应角度下鞋底与摩擦面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大的摩擦系数就越大。

2.2 鞋底材料的影响

不同的鞋底材料, 防滑效果相差很大。对做完防滑试验的样品, 先用刀片切去接触部位比较深的花纹, 再用磨轮把表面进一步磨光滑平整, 把去掉花纹后的鞋子重新做在干燥的压制陶瓷地板砖上的水平向前滑动试验 (见表1 的K行防滑数据) 。在表1 的K行中, 样品1 动摩擦系数为1.01, 样品2 为0.72, 样品3为0.60, 样品鞋底材料依次为橡胶, 聚氨酯, EV A 。故耐磨性能, 橡胶>聚氨酯>EV A 。常用鞋底材料的种类有PU 、PV C 、EV A 、橡胶、TPR 、天然皮革等, 防滑性能受路面影响较大的是TPR鞋底。有研究表明, 无论何种地面材料其动摩擦系数均显示橡胶底的值最大, 皮革底的值最小。鞋底材料对防滑性能的影响还会因污染物的不同而变化, 在干状态, 橡胶的止滑性能远远大于其它几种材料的防滑性能。另外, 材料的硬度对鞋底的防滑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有研究证实硬度和鞋底的摩擦系数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 因此硬度不能作为影响鞋底防滑性能的理想参数值[4]。

我们平时所穿的拖鞋很多都是EV A发泡材料的, 在干燥的地面上走路时, 防滑效果尚可, 但在有水的地方行走我们总是小心翼翼, 生怕滑倒。生活中, 我们穿着这种拖鞋在湿漉漉的卫生间里走过时, 总是蹑手蹑脚的, 就是这个道理。其实生活中也可以把防滑性能差的拖鞋变成防滑拖鞋。把一些废旧的橡胶手套剪下来一小片, 用强力防水胶粘到拖鞋的脚掌和脚跟部分。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很实用的防滑拖鞋了。这个原理就是不同的鞋材有不同的防滑性能, 或者说在湿漉地面上时, 橡胶的防滑性能要好于EV A 。不仅不同的鞋材有截然不同的防滑效果, 干燥条件下和潮湿条件下的防滑效果也往往相差甚远。有些鞋材在干燥的情况下防滑性能不错, 但在有水的情况下其性能就会差很多很多。如EV A发泡鞋底:干式防滑尚可, 湿式防滑极不理想, 通常都用鞋底纹设计以增加其防滑性能。所以想要从材料方面提高防滑性能, 不仅要考虑在干燥的情况下, 还要考虑在有水的情况下的防滑效果, 在某些特殊场合, 甚至还要考虑在有油或者肥皂水等的情况下的防滑效果。如TPR鞋底:干式防滑性能好, 湿式防滑性能却不理想。材料对防滑性能的影响是先天性的, 若要从材料上改变其对防滑性能的影响, 就要研究相应的添加剂来改善材料的防滑性能。

2.3 鞋底花纹的影响

花纹对防滑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 首先, 没有花纹的鞋底肯定防滑效果不太好。越光滑的鞋底面与地面的摩擦力是越小的, 花纹越多往往所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但是怎么样的花纹与接触面接触, 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大, 花纹的形状形形色色, 可以成千上万种, 哪样的花纹防滑效果更好, 也没有确切的结论。总体上来说, 花纹可以极大地增加摩擦系数。在生活中, 我们很少发现没有花纹的鞋底, 即使鞋底有部分是没有花纹的, 但也是在非直接接触地面的位置上, 很多鞋底光滑部位也是在鞋腰上的。鞋底花纹作为鞋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和路面接触, 它决定鞋底与路面实际接触面积的大小、鞋底对地面的抓着与吸附能力、鞋底排开路面污染物的能力等与防滑性能相关的诸多因素, 所以鞋底花纹是影响鞋底防滑性能的重要因素[1]。

观察表1 中A行及K行的防滑数据, 发现K行的摩擦系数小于A行的摩擦系数, 说明有花纹的鞋底的防滑效果要好于无花纹的鞋底。为了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有很多企业在花纹上想尽心思, 设计出来了吸盘式, 阻力式, 排水式等花纹。优良的底纹设计为花纹宽度最小3 m m , 最大20 m m , 崎岖环境下的户外运动鞋最小花纹深度为5 m m , 以便于将液体排开, 使底纹与地板有干的接触面, 从而提高抗湿滑性。凸出的鞋钉与地面接触平整, 且具有轮廓分明的向各个方向的边缘, 可以有效提高鞋底对地面的抓握力, 中底采用柔软的弹性结构可使鞋与地面接触面最大化[5]。

对于细而浅的鞋底花纹 (鞋底纹路呈现细小而密集的花纹) , 往往具有轻巧而易于弯曲等优点, 花纹较为密集, 接触面积也较大, 且一般采用细花纹的鞋底材料较为柔软, 拥有良好的防滑性能。纹路细小而浅的鞋底纹路, 大底的厚度一般比较薄, 适合柏油路、水泥地, 磁砖等较为平整的接触面。但太细的花纹与接触面的接触感触也比较明显, 如果遇到不平或者凹凸状的路面, 会让脚底部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在支撑人体时, 也容易磨损, 造成防滑效果的减弱。粗而深的鞋底纹路, 花纹以大块状的分布, 鞋底材料加硬, 采用含碳成份较高的橡胶底材料, 支撑性能良好, 对于粗糙的地面及不平整的接触面, 提供更理想的抓地力性能。优点:鞋底支撑性佳, 对足部的保护性良好, 鞋底耐磨性佳, 容易适应多种不平整的特殊地面, 如出去郊游, 山岭区碎石, 不平整之路面, 对于粗糙地面的抓地力表现理想, 而且这样的底部在铺满石子的路上行走, 脚底不会有石子路刺到不舒服的感觉。缺点:穿着舒适性稍差, 但可以对鞋底材料的改良, 或者增加外中底等以改善足部舒适性。

一般生活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地面可能具有光滑、粗糙、不平、地面含水、含油、清洁剂等各种状况, 鞋底底纹的粗糙及高低不平, 可以有效增加实质的接触面积, 以及增加有水地面的排水性, 避免打滑的现象。底纹的粗细与深度, 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利用鞋底纹路的形状, 可增加鞋底与接触面的摩擦力, 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纹路的粗细跟深浅, 有不同的防滑效果和用途, 面对各种不同的接触面或地面, 往往需要不同的鞋底纹路设计, 来符合多样的实际状况。

2.4 接触液体的影响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 干式防滑和湿式防滑是我们最迫切需要了解的防滑效果, 包括常接触到的瓷砖、水泥地、柏油路、玻璃、人造地砖等等。对干燥情况下和有水情况下的数据做一一比较, 无论是鞋底平滑, 前掌向后, 或是后跟向前的滑动, 发现在有水的情况下的摩擦系数均要比在干燥情况下的摩擦系数要小。这结论可以很清晰地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样品1 到样品5 当中, 任何一种形式的防滑, 其在有水的条件下所测得的摩擦系数均比在干燥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要小很多。这就很好地直观验证了雨天为什么容易摔滑跌倒的现象。

路面上若有水, 那么水就会削减鞋底与路面的摩擦作用, 因为水会阻止鞋底与路面之间接触及发生分子间结合, 并且鞋底在潮湿路面上滑动时, 由于水的润滑作用, 其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将会显著下降[6]。当鞋底与接触面之间有水的存在时, 鞋底纹路无法将水有效的排除至底纹沟槽及鞋底两侧, 水将存在鞋底与接触面之间, 造成鞋底无法有效与接触面接触, 彼此之间的摩擦力将严重降低, 甚至造成打滑的现象。日常生活当中, 在有水的地面上行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相对小心谨慎点, 地面湿滑容易摔倒。在某些部分较特殊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里, 地面上存在的, 可能就不只是一般的水, 常常还有油脂, 甚至是油和水共同存在, 或者是肥皂水。因此就有了油式防滑和油加水的防滑及肥皂水的防滑, 另外鞋子经常接触含有油的环境下, 还必须考虑鞋底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质, 避免鞋底因接触油而膨胀, 造成鞋底基本的物理性能及安全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5 接触面种类及温度的影响

防滑性能与接触面种类有关。本文上述实验研究是在标准瓷砖上进行的, 如在玻璃, 钢板, 柏油路或水泥路上等进行测试, 又会有不一样的测试数据。摩擦面的种类为外界因素, 我们不能控制。陕西科技大学的杜少勋等人[7]用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止滑块三种试样分别在木板, 水泥, 大理石三种不同路面上作止滑性能的研究。实验中, 大理石表面最光滑, 花纹接触地面面积最大, 分子与分子间的吸附作用也最强, 因而地面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最大, 止滑性能最好。

关于温度对鞋底止滑性能的影响, 陕西科技大学的彭文利等人[8]分别对四种常用材料 (橡胶, EV A , PU , TPR) 的无花纹鞋底在不同温度下的干燥玻璃路面上进行了摩擦实验, 测得了鞋底在玻璃路面上的摩擦系数。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不同材料防滑性能受温度的影响不尽相同, 但随温度的升高, 材料的防滑性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研究温度范围为-30~40 ℃) 。我们所生活的地区温度基本上在这温度范围, 可以认为大部分鞋底材料在炎热非洲地区的防滑性能要好于在严寒地区的防滑性能。

3 结论

通过以上防滑性能的研究探讨, 影响防滑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鞋底接触面积, 鞋底材料, 鞋底花纹, 接触液体, 接触面种类及温度。为了得到更好的防滑性能, 从鞋底方面, 可以增大鞋底接触面积;选用止滑性能优异的材料, 如橡胶;增加并改善花纹, 如设计为多方向花纹。从环境因素方面, 鞋底不接触液体 (水、肥皂水、油等) ;选用防滑性能好的路面;不在过低温度下行走。

参考文献

[1]李晶.鞋类防滑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研究进展[J].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4, 24 (5) :27-31.

[2]贾利晓.影响鞋底防滑性能的主要因素[J].西部皮革, 2009, 14:17-20.

[3]林枫, 路正辉.防滑测试方法及橡胶外底防滑性能研究[J].TECHNOLOGY AND MARKET, 2015, 22 (2) :80-82, 84.

[4]翟苏迪.三款品牌乒乓球鞋的止滑与减震性能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2012.

[5]段晓霞.改善鞋底防滑性能的研究新进展[J].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5, 25 (3) :38-42.

[6]陈钊钰.温度和材料对鞋底防滑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皮革, 2006, (2) :126-129.

[7]杜少勋.地面状况与运动鞋大底花纹功能关系的研究[N].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4, 22 (3) :169-174.

防滑性能 篇3

关键词:多层环氧覆层,粘接特性试验,温度变形试验,耐候性试验

桥面耐磨防滑多层环氧铺装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桥面面层材料, 由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耐磨防滑骨料组成。该地面系统经过特定的摊铺工艺, 能形成一道轻质、柔韧、耐久且耐磨性极强的防滑表面, 同时可应用于多种基面上, 与混凝土、钢板、玻璃、塑料等基材粘结性能良好。根据面层骨料颜色的不同, 能形成色彩丰富的涂装表面, 正逐步在各种桥梁、升降台、停车场、货物处理区域等方面应用。

但是普通环氧胶与钢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 热相容性较差, 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 面层材料与基材变形的不一致会产生较大的层间内应力, 导致钢桥面薄层环氧铺装层起拱变形或发生剥离脱落。资料显示, 低弹性模量与良好的变形能力能有效降低薄层环氧铺装层与桥面之间的内应力[1], 所以必须对环氧胶进行改性, 使其具有低弹模、高伸长率及较高的粘接强度。该文在国内缺乏相应的技术规程的条件下, 参考了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548.8规范中的要求[2], 并结合其他的一些测试手段, 对满足钢桥面铺装要求的环氧覆层材料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应用到实际工程。

1 试验方法

经笔者查阅资料发现, 国内对于钢桥面使用环氧树脂类铺装材料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及应用说明, 因此, 研究中主要参考了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548.8《用于桥面和停车场地面摊铺的多层环氧树脂聚合物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其中, 材料的部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按照规范第二部分中对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了试验, 另外部分的性能则结合了国内一些试验方法进行。

1.1 环氧胶粘接特性试验

1.1.1 拉伸强度及伸长率

拉伸强度及伸长率试验主要用于评价环氧胶的抗拉伸性能。试验按照ASTM D638中Ⅰ型试件的要求进行[3]。试验前, 先按照图1要求成型哑铃型环氧胶试件, 试件成型经 (23±2) ℃条件下养护7d后, 在万能拉力试验机上将试件的两端夹住, 夹具以5mm/min±25%的速度匀速分离, 直至断裂, 测量试件工作部分 (G区域内) 拉伸到断裂时的负荷和延伸值, 并计算出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若试样断在夹具内或圆弧处, 此试祥作废, 另取试样补充。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 应重做试验。

其中, 狭窄区域宽度W为13mm, 长度L为57mm;哑铃试件宽度W0为19mm, 长度L0为165mm;测试标距G为50mm;夹具间距D为115mm;倒角半径为76mm;哑铃试件厚度T为 (3.2±0.4) mm, 图2为加工的拉伸试验模具。

1.1.2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 其值越大, 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 即材料刚度越大, 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 发生弹性变形越小。试验按照ASTM D638中Ⅰ型试件的要求进行, 弹性模量按照材料塑性变形阶段内 (初始直线段)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进行计算, 环境温度为 (23±2) ℃。

其中, Et为拉伸弹性模量, MPa;G为测试标距, mm。ΔP为应力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 N;ΔL为载荷增量ΔP对应的标距G内的变形增量, mm。

1.2 多层环氧聚合物铺装材料特性试验

下列试验中均采用ASTM C778中20~30号砂, 其中, 砂与环氧胶的体积比为2.75∶1[4]。

1.2.1 抗压强度

环氧材料在具备合理的拉伸变形的同时, 应该具有合适的承载力, 具有一定程度的刚度, 即抗压强度, 反应了材料抵抗压力变形的能力。抗压强度试验按照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进行。

1.2.2 粘接强度

粘接强度参照ASTM C1583进行, 如图3所示[5]。采用切割设备, 切割一个垂直于铺装表面的四方形切口, 切割深度应达到基面 (钢板) 表面, 测量在2个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精确到0.2mm。将待测区域清理干净, 并将拉拔头用环氧胶粘接在待测铺装层表面, 注意不要让胶液流淌到切口内, 待环氧粘接胶干透后进行拉拔测试。在测试过程中, 拉伸载荷保持恒定, 拉应力按照 (35±15) kPa/s的速率均匀加载, 直至发生破坏。

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 不同的界面破坏模式如图4所示。其中, 状态a为基层破坏;状态b为铺装层和基层脱离;状态c为铺装层破坏;状态d为拉拔头与铺装层间粘接胶脱离。试验中, 只有发生状态b的破坏被认定为铺装层的粘接强度, 拉伸粘接强度值 (MPa) 为断裂时拉应力 (N) 与测试试样面积 (mm2) 的比值。

1.3 变形性试验

钢结构具有较强的导热性, 在铺装界面处, 使用环境下易出现极高温或极低温的情况, 尤其是钢箱梁结构, 其夏季最高温可达70度以上, 同时, 桥面早晚温差大, 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对桥面铺装材料产生严重破坏。试验中安排了不同温度变化下薄钢板的弯曲试验, 钢板尺寸为100mm×500mm×1mm, 在薄钢板的表面涂刷一层1kg/m2的环氧胶, 并撒布4kg左右的耐磨防滑骨料, 待胶固化后, 养护7d后对钢板进行简易弯曲试验, 测试设计温度下其能承受的最大竖向位移[6]。

1.4 铺装系统耐候性试验

尽管环氧胶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 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而导致粘接性能发生改变。由于路面需承受一年四季昼夜温度周期性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给材料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膨胀或收缩变形, 而铺装层与基层材料的热膨胀性能存在一定差异, 当层间温度应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脱层, 环氧薄层铺装材料的抗冻融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冻融试件尺寸为200mm×200mm×50mm, 在薄钢板的表面先涂刷第一层约1kg/m2的环氧胶, 并撒布4kg左右的耐磨防滑骨料, 待胶固化后, 清理第一层多余骨料, 再涂刷第二层约2kg/m2的环氧胶, 并撒布5kg左右的耐磨防滑骨料, 经养护7d后对钢板进行冻融试验。冻融试验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试样水浴加热至60℃, 并保温1h, 然后取出将试样直接放到-20℃冰柜中保温7h, 取出后直接放到60℃水浴升温中保持1h。通过冷冻-解冻循环, 观察不同循环次数后试样界面粘结区的情况, 以此评价抗冻融性能, 并记录20次冻融后试样的拉拔强度结果[7]。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拉伸试验结果

图5~图7是环氧胶空白样Blank、自制改性环氧粘接胶EM-Co及市场上某环氧胶黏剂X1的拉伸试验结果。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经过改性后的环氧胶EM-Co较传统的环氧胶Blank具有更高的断裂延伸率和更低的断裂载荷。同时, 通过对环氧胶的改性, 大大降低了环氧胶的抗拉弹性模量, 从原有纯环氧的2.8GPa降到了214 MPa, 增强了对钢板变形的随从性能, 改善了桥面铺装层因应力变形而产生的抗疲劳破坏, 大大延长了铺装层的使用寿命。改性后环氧胶提高了固化产物的柔韧性能, 表现为断裂伸长率增加, 弹性模量下降。X1试样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拉伸变形能力, 表现为更大的拉伸伸长率109%和更低的弹性模量12MPa, 试样经历拉伸断裂后能恢复原有的拉伸变形, 然而, 拉伸强度却仅为1.5 MPa, 远远低于标准中13.8MPa的拉伸强度下限的要求[2]。改性组分中引入的长链段分子降低了环氧树脂的内聚强度, 导致固化产物的抗拉强度降低。

掺入活性增韧剂、选择链段较长的固化剂对固化产物柔韧性能的改善相当显著, 当被选择掺入到环氧树脂中, 参与固化反应时, 会在环氧树脂的交联结构中引入了柔性良好的分子链段,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氧交联网络的自由活动能力, 极大地改善了固化产物的柔韧性能。

2.2 抗压试验

环氧树脂胶具有较好的拉伸变形能力的同时, 应具有适宜的机械性能, 合适的抗压强度, 能够使铺装材料具有更好的承载性和抵抗车辙变形的能力。随着骨料的加入, 环氧树脂体系粘度增加, 弹性模量逐渐增大。

环氧胶抗压试验结果见表1。未经过改性的纯环氧胶空白样表现出最大的抗压强度值为75.1 MPa, 对比试样EM-Co抗压强度值为40 MPa, 而X1样无有效强度数据。从拉伸试验过程可以明显看到, 柔韧性、拉伸伸长率很大的对比样X1, 机械强度却很低, 抗压试验中当受到较低荷载时, 即出现弹性变形, 随着载荷增加, 试件出现明显压缩变形, 而并未出现开裂破坏。试验样EM-Co的抗压强度值为40 MPa (大于标准中34.5MPa的要求) [2], 要低于纯环氧的抗压强度, 但具有更好的拉伸伸长率和更低弹性模量, 可见, 经过改性的自制样品各项综合性能更加均衡。

2.3 粘接试验

拉拔强度试验反映了环氧树脂胶与钢板层的粘接力的大小, 粘接力过小, 铺装层与钢板粘接不牢, 将出现脱落、剥离等现象。表1中记录了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粘接强度,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各环氧树脂胶在低温环境下粘接强度最大, 常温次之, 而高温环境下粘接强度最小, 且较常温下降明显。可见高温环境会对改性环氧材料的粘接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试样的粘结强度对温度存在依赖性[8]。

同时, 可以看到未经改性的环氧胶Blank常温粘接强度最低, 但随温度变化粘接强度变化不大。X1试样则表现出最大的高温损失率59.4%和最大的低温增长率21.9%, 可见X1试样对温度的依赖性更为显著。

2.4 温度变形试验

为了评价铺装层与钢板的变形随从性, 在薄钢板表面各涂刷一层1kg/m2的环氧胶, 并撒布4kg左右的耐磨防滑骨料, 固化后经 (23±2) ℃养护7d, 均分别放置于-10℃、70℃的环境箱及室温23 ℃环境中24h, 拿出后立即对钢板进行弯曲试验, 测试设计温度下其能承受的最大竖向位移 (以听到清脆的开裂声为试验结束点) 。

从试验结果看, 在室温及高温条件下, 各涂覆层与钢板有良好的变形随从性, 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 薄钢板的弯曲度明显有所降低, -10 ℃ 的环境条件下, EM-Co试样表现出最好的低温随从性, 竖向位移达到最大量程70mm, 仍未出现开裂, 图9所示。反观空白试样, 竖向位移为37mm出现竖向裂缝, X1试样则在23mm的竖向位移下即发生开裂变形, 并沿裂缝横向发生脱离, 如图10所示。可见, EM-Co具有更为良好的各环境温度下的随从变形性能, 更适宜在-10~70 ℃环境下使用。

2.5 耐候性试验

试样在经历20次的冻融循环后, 试件表面和界面均未观测到裂缝, 仅面层骨料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出现了少量的脱落。但冻融后各试样的粘结强度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其中, EM-Co试样降幅最小为28%, Blank样居中为37%, 对比试样X1最大为41%, 且为铺装层层间破坏。试验表明环氧铺装材料EM-Co具更为优良的抗冻融性能。

3 应用

现在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关于桥面薄层环氧铺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8,9,10,11], 且尚无关于此方面的国家标准。论文在参考及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 一般用于桥面薄层环氧铺装的环氧胶黏剂抗拉强度应≥12 MPa, 断裂伸长率应≥30%[10], 常温粘接强度应≥2 MPa。

文中所研制的薄层环氧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武汉某市政桥梁非机动车道钢桥面拓宽提质改造中。其施工步骤如下:原有旧桥面表面处理 (破除、除锈、封底等) →接缝处理→涂刷第一层环氧胶→撒布耐磨骨料→养护→清理回收骨料→涂刷第二层环氧胶→撒布耐磨骨料→养护→清理回收剩余骨料→开放交通→恢复交通→一周左右回收面层剩余骨料, 图13为现场钢桥面薄层环氧覆层铺装完工后实景图。在环氧覆层完成铺设一周后, 对铺装层进行了粘接性能的现场测试, 从图14中可以看到, 破坏主要发生在近界面处, 即属铺装层与基层脱离, 有少量环氧胶和骨料残留在钢板面, 铺装层的拉拔强度均值为3.7 MPa, 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4 结论

a.未经增韧改性的环氧胶拉伸弹性模量很大, 拉伸伸长率很小, 脆性大, 与钢板随从性差, 不适合作为钢桥面的薄层铺装用粘接材料;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胶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适宜的拉伸伸长率、抗拉强度和粘接强度, 适合作为钢桥面薄层铺装的粘接材料。

b.环氧胶与钢板间的粘接特性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10 ℃低温环境下, 粘接强度要略高于室温环境, 而在70 ℃高温环境下, 粘接强度较室温环境下降明显。

c.环氧胶会受到环境冻融的影响, 粘接强度会存在一定程度损失, 但不会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粘结失效、集料脱落和脱层等严重问题, 具有适宜的耐候性能。

d.针对环氧覆层铺装制定了相应的施工工艺, 经过工程实践证明, 该施工工艺简便可行, 现场测试结果表明, 在不增加桥面荷载的情况下, 环氧覆层与钢桥面基材粘接牢固, 具有优异的防滑耐磨性能, 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勃, 冯李, 黄燎.桥面防滑薄层弹性环氧胶黏剂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1 (4) :67.

[2]ACI 548.8, Specification for Type EM (Epoxy Multi-Layer) Polymer Overlay for Bridge and Parking Garage Decks.

[3]ASTM D638-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Plastics.

[4]ASTM C778-1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tandard Sand.

[5]ASTM C1583/1583M-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Surfaces and the Bond Strength or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Repair and Overlay Materials by Direct Tension (Pull-off Method) .

[6]李星星, 李宇峙, 邵腊庚, 等.耐高温环氧树脂胶粘剂在钢桥面粘结层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公路, 2007, 1 (1) :164.

[7]王兴昌, 王凯, 范瑛, 等.环氧薄层铺装材料耐候性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 2015, 36 (3) :69.

[8]Mo L T, Fang X, Yan D P, et al.Investig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in Epoxy Polymer Overlay Materials upon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Deck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0 (33) :41-47.

[9]胡宏源, 申茂枝, 盛大文, 等.桥面环氧抗滑铺装层间粘结拉拔试验分析[J].建材世界, 2013 (34) :45-48.

[10]赵锋军, 李宇峙.钢桥面薄层环氧树脂混凝土铺装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 2010 (2) :74-78.

防滑性能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地面装饰材料越来越受追捧。大量的高档装修材料,特别是陶瓷砖、天然石材、人造石等应用于建筑地面中,随之而来因湿滑导致摔伤致残的案例越来越多,建筑地面防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公共场所。

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关注地面材料的防滑性能,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滑性能测试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有摆锤式摩擦系数法、静摩擦系数法、动摩擦系数法和倾斜平台法,但国际尚未建立统一的测试方法。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由英国道路和运输研究院(TRRL)发明,用来测定路面抗滑性能,逐渐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应用到建筑地面防滑性能测定。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摆式摩擦系数法是一种准确可信的试验方法,尤其是在潮湿状态下。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既可以用于实验室中测量,也可以用于现场试验。

摆式摩擦系数法主要是模拟人脚在行走的过程中,后脚跟与地面接触瞬间所产生的滑倒阻力。用摆锤的势能损失量来表征建筑地面的防滑性能,摆锤的势能损失量等于摆锤末端安装的橡胶滑块滑过样品表面时,橡胶滑块与试样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2 现行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标准

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专门针对人行道路面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澳大利亚地面安全技术防滑规范,AS HB 197-1999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the slip resistance of pedestrian surface materials[1],依据摆式摩擦系数将地面材料防滑性能划分成6个等级,规定了不同使用场所地面材料的防滑等级,为消费者选择安全的地面材料提供了依据。

摆式摩擦系数受橡胶硬度、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各国对橡胶硬度、弹性系数,摆式摩擦系数对应温度修正系数,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英国是最早使用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的国家,BS7976-2002[2]是最早最全面地介绍摆式摩擦系数法的标准,并被多国所引用。标准分3个部分,分别是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的技术规范、操作方法和校准方法。标准中使用了两种橡胶滑块:4S橡胶和TRL橡胶,具体参数详见表1。4S橡胶滑块主要应用于测试光滑表面(粗糙度RZ不大于15μm),如抛光砖、釉面砖等;TRL橡胶滑块主要应用于粗糙表面(粗糙度RZ大于15μm),如水泥地面、水磨石制品等。

每次试验前,先用浮法玻璃和3M 261X 3MIC研磨砂纸对橡胶标定,具体标定参数见表2。当使用4S橡胶滑块进行试验时,无须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当使用TRL橡胶进行试验时,应根据表3中摆式摩擦系数修正值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我国暂无专门针对人行道地面材料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标准,国内基本采用JT/T 763-2009[3]的技术要求,按JTG E60-2008[4]中T0964-2008进行试验。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橡胶滑块,橡胶滑块的硬度和弹性性能见表4。我国研究人员对试样进行保温处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大量的试验,总结得出表5中温度对摆式摩擦系数修正系数[4],以20℃的摆式摩擦系数作为标准值,其他温度根据表5进行修正,中间温度采用内插法计算。

JT/T 763-2009中采用JTG E60-2008赋值试样修正;但JTG E60-2008规范中无相关标准赋值试样的要求及技术参数。为保证试验结果的稳定性,要求同一人5次的测试结果最大差值不能够超过3个单位。

欧盟技术规范CEN/TS16165-2012[5]是专门针对人行道路面防滑性能测试的技术标准。附录C规定了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地面防滑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中规定了两种橡胶滑块:Slider 57和Slider 96,具体技术要求见表6。

每次测试前先在浮法玻璃、标准陶瓷砖和3M 261X3MIC研磨砂纸对橡胶滑块进行标定,具体标定参数详见表7。当使用Slider 96橡胶滑块进行试验时,试验结果无须修正;当使用Slider57橡胶进行测试时,须按公式(1)进行结果修订

摆式摩擦系数修正公式:

其中:PTV20:20℃标准值

PTV:实测摆式摩擦系数的平均值;

ΔT:实验温度-20 (℃)

该修正公式仅适用于PTV大于35;仅适用于温度5℃~40℃的环境条件。

澳大利亚标准AS 4586-2013是专门针对人行道地面防滑性能分类的技术标准。附录A中规定了在潮湿状态下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标准中规定了两种橡胶滑块:Slider 96和Slider 55具体技术要求见表8。

在橡胶准备阶段,干燥状态下,使用400目砂纸进行摆锤试验,直至摆式摩擦系数在85±10 (Slider 96)和115±10(Slider 55)范围内,且最后两次试验结果差值在±2范围内。在潮湿状态下,在3M 261X 3MIC研磨砂纸进行10次摆锤试验,最后五次测试结果应该61±3(Slider 96),55±6(Slider 55)的范围内。当使用Slider 96橡胶滑块进行试验时,试验结果无须修正;当使用Slider 55橡胶滑块进行试验时,应根据表9对摆式摩擦系数进行修正。

标准中根据湿态摆式摩擦系数将人行道地面材料防滑等级划分成6个防滑等级,详见表10。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 Slider 55是最常用的橡胶滑块,欧盟采用相近的Slider 57橡胶滑块,该橡胶滑块主要用于如沥青路面、水泥基路面和水磨石制品、石材烧毛面、自然面等地面材料;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增加了适用于抛光砖、磨光石材等地面的4S橡胶滑块,且4S橡胶受温度影响较小。我国应加强采用4S橡胶滑块的研究。

2) JTG E60-2008与AS4586-2013和BS 7976-2002中,在使用Slider55橡胶滑块时,温度对摆式摩擦系数的修正值,0℃~20℃区间我国的修正参数与国外基本一致,20℃~40℃区间差别较大。

3)国外都非常重视测试过程中的橡胶滑块的赋值标定,目前最常用的:摆式摩擦系数较低的采用浮法玻璃进行标定;摆式摩擦系数较高的采用3M 261X 3MIC的研磨砂纸进行标定;欧盟采用标准陶瓷砖标定中值,但由于标准中未对标准陶瓷砖特性、技术参数做详细叙述,该技术被欧盟垄断。浮法玻璃和3M 261X 3MIC都是容易获取,建议将该标定技术引用到我国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中。

4)我国暂无专门针对陶瓷砖等建筑地面材料的摆式摩擦测试方法标准,应根据国际先进国家的研究技术,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摆式摩擦系数测试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使用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建筑地面防滑性能的试验方法。对我国制定建筑地面防滑性能标准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防滑性能,建筑地面

参考文献

[1]AS HB 197-1999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the slip resistance of pedestrian surface materials[S]

[2]BS 7976-2002 Pendulum Testers[S]

[3]JT/T 763-2009《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S]

[4]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5]CEN/TS 16165-2012 Determination of slip resistance of pedestrian surfaces-Methods of evaluation[S]

上一篇: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下一篇:德国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