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基本类型

2024-09-26

图像的基本类型(通用9篇)

图像的基本类型 篇1

“抠图”是Photoshop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我们学习Photoshop的必修课, 也是图像合成的必须的一步, 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就离不开抠图技术。“抠图”的本质是把图像中的某一部分从原图像中挖出来, 以便应用于其他图像设计中。因此掌握应对各种图像类型的抠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抠图工具大致有以下几类, 工具箱中有许多可供抠图的工具:选框、套索、魔术棒、路径、蒙版、快速蒙版;选择菜单中有选取色彩范围;滤镜中有抽出滤镜, 还有通道抠图等。抠图工具多种多样, 并没有哪种最简单最好用的说法, 而是要根据图像的类型来决定使用哪种抠图方法, 有时往往需要多种抠图工具结合使用, 才能达到较好的抠图效果, 因此基于图像类型综合利用这些抠图方法是本文的阐述要点, 以下选择最有挖根生的几种来进行介绍。

1 单一颜色背景———魔术棒工具

对于需要选取图像中颜色相近或者大片纯色区域时, 使用魔术棒工具是非常快捷而有效的。魔术棒工具的属性设置中的容差值决定抠图是否成功的关键, 容差的值越大, 选择的颜色越宽容, 选择的要求就越低, 反之, 容差的值越小, 选择的颜色越严格, 选择的精度相应越高。

魔术棒抠图的优点是使用方法简单, 操作速度快缺点;缺点是选取效果比较粗糙, 只适用于所抠部分和背景有清晰的界限。

如图1为未更换背景前为纯蓝色天空, 利用魔术棒工具, 将天空更换成蓝天白云, 如图2。

2 抠不规则但边缘可见物体———路径

利用钢笔工具可以绘制各种各样的路径。对于不规则但边缘可见的图像, 使用钢笔勾画出路径来选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要眼睛能分辨出图像主体与背景边缘, 就可以利用钢笔工具将其抠出。使用钢笔工具抠图方法如下, 首先, 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出需要抠出部分的路径, 其次, 在绘制锚点的过程中, 按Ctrl键将钢笔工具变为直接选择工具和按alt键将钢笔工具变为转换点工具, 对锚点进行调节为切合抠出部分的曲线, 最后, 将路径转换为选区, 按Ctrl+J复制让抠出部分独立出一层。

路径抠图的优点:路径锚点可以随意修改, 直至跟抠出部分一致为止。缺点:对于细节部分比较多的物体, 用路径处理会很困难, 也很不现实。

如图3中的美女牙齿比较黄, 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也牙齿路径, 转换成先区后, 使用减淡工具变白, 如图4。

3 抠不规则物体或人物, 但边缘清晰, 没有毛杂细节———蒙版、快速蒙版

快速蒙版是从蒙版引申过来了, 本质是一致的, 只是涂抹和选区两者刚好相反。

先解释下蒙版, 再来说蒙版与快速蒙版的区别。蒙版就是我们所说的遮罩。它覆盖在图像上并将不需要处理的部分屏蔽起来, 在蒙版中, 黑色部分代表不显示, 白色部分代表显示。建立白色蒙版以后, 用黑画笔刷, 不断设置合适的直径, 只涂抹需要抠出的图像, 精心将不需要的部分擦除掉, 如果什么涂抹失误了, 可以利用白色笔刷将涂坏的地方重新修补过来。然后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 单击蒙版, 载入选区, 得到的就是抠出部分。

再来说下快速蒙版抠图方法, 建立白色蒙版后, 点击工具箱中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 进入快速蒙版编辑模式, 前景色为黑色, 接着将图像放大, 涂抹需要的部分, 涂抹得到的是红色区域, 然后点击以“以标准模式编辑”按钮, 返回标准编辑模式, 红色区域以外生成选区, 就是不需要的部分生成选区, 将该选区填充为黑色, 则显示的部分就是所抠图像了。更推荐使用快速蒙版, 因为这样抠出的效果更整洁。

如图5是原始拍摄婚纱人物, 利用快速蒙版抠出透明婚纱人物, 完美换底, 图6为蒙版层效果, 图7为终极换底效果。

4 抠复杂、细节较多的物体或人物———抽出滤镜

“抽出”滤镜是photoshop中期版本才出现的专为“抠像”而设计的一个新功能, 它功能很强大, 即使抠出部分的边缘十分细微, 复杂甚至无法确定。比如对于头发丝, 边缘发散的对象通过抽出再结合清晰的人物主体图像, 两层合并, 即可得到细节完美抠出的物体或人物。

我们以抽出复杂背景中的发丝飞散的人物为例, 具体方法是:对图像执行滤镜———抽出———强制前景色为发丝的颜色———涂抹人物———确定, 即可抽出人物发丝部分, 再结合蒙版把人物脸部和身体主体部分得到, 两层结合就可以抠出完整的人物了, 如果是面对细节较多的图像, 路径抠图、单纯蒙版抠图、多边形套索抠图都没法与抽出滤镜相比, 这对使用者而言无异是最有吸引力的。值得一提的是, 在ps cs4和cs5版本中, 没有抽出滤镜, 这就需要到低一点的版本中, 找到抽出滤镜, 复制到cs4中。如X:Program FilesAdobeAdobe Photoshop CS2增效工具滤镜下的ExtractPlus.8BF (抽出滤镜) 、拷贝到X:Program FilesAdobeAdobe Photoshop CS4Plug-insFilters文件夹中就可以了, X为安装的盘符。

抽出滤镜抠图的优点:简单快速, 抠细节图的效果极佳。缺点:操作较为麻烦, 对于初学者, 使用起来较为困难;

如图8是发丝散乱的人物, 图9是利用抽出滤镜抽出的透明人物, 人物可以随意移动到任何设计中。

5 结语

以上所述, 只是总结几个大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 凭借一种方法是很难达到期望效果的, 只有根据不同素材的特点及不同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某些时候某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 更多的时候对于复杂的图像要将几种不同的方法综合使用, 以获得最好的抠图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跃胜, 余强.Photoshop抠图攻略与创意图像合成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7, 5 (21) :579.

[2]赵祖萌.PhotoShop CS4图形图像处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52-53.

[3]陈萍.巧用PhotoShop处理数码图像[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3) .

图像的基本类型 篇2

毛毛是一位不懂足球的人,却要成为预测足球比赛结果的专家,他是这样做的:

第一场比赛时,他发出1万封信,预测A队赢的5000份,另外的为B队赢。比赛结果出来,其中有5000人认为他预测是准的。第二场比赛,他给上次预测对那5000人再发预测比赛的信,2500人是C队赢,2500人生D对赢,同样他又赢得了2500人的信任,这时已经是连续的正确了。如此下去,经过几轮比赛预测,毛毛建立了极高的威信,因为有一些人看到毛毛的预测总是正确的。

人们从不信,到将信将疑,到相信,到全部相信,最后,就变得开始崇拜了,到了这个时候,你就是说地球是方的,他都会相信。

有了这样的铁杆“粉丝”,毛毛的名气自然不胫而走。这些人会现身说法,无条件地证明:毛毛是足球比赛预测的天才!

此时,毛毛不再公开进行预测了,而是开始招募会员,营造更加神秘的气氛,大师吗,从来不在人前显摆,这叫素养。

中国园林的基本类型 篇3

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型, 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正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它凭借着拥有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而具有与其他园林迥异的营造风格。因此皇家园林的建造技术和所表现的艺术形式都代表了本时期的最高水平, 气势、规模与技艺无不是国家盛衰的象征, 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发展动态。秦汉时代, 封建权力集中、社会安定, 皇家苑囿宽广博大、囊括山水。魏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 园林形制也不断更换。隋唐时期, 国家安定, 百姓富庶, 园林豪华壮丽。宋代的园林受风儒文雅的社会风气影响, 整体风格清新雅致。

从总体上来看, 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功能齐全、富丽堂皇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一池三山”布局模式以及广建佛寺建筑, 都使中国古代园林别具一格。皇家园林的建造常常搜罗天下美景。但到了清代, 造园技艺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对大自然中山水的原型进行模拟, 而是扩大到对山水艺术品的再一次创造。

2 私家园林语言

私家园林多为商贾富甲、文人官宦所建造。不同于皇家苑囿, 它是属于社会个体的私人财产。始于西汉时期的私家园林多在规模和气势上模仿皇家园林, 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到了魏晋南北朝, 许多文人仕族隐逸山林, 使得居住形式和旧时的权贵富豪官邸宅院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的古典园林出现了写意山水倾向, 并向文人园林的方向靠近。不仅是落魄文人对隐逸山林生活情有独钟, 达官贵人也乐此不疲。至唐朝末年, 豪华奢靡的的官邸园林就与清新别致的文人居所差别并不显著。宋代人文风气兴起, 受山水画论影响, 私家园林更趋清雅。清代造园活动更加兴旺, 影响遍及全国。

江南园林以运用许多品种的叠山石料为特点, 善于模仿真山脉络气势, 做出峰峦丘壑。建筑形象玲珑轻盈、通透柔美。江南园林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精湛的造园技巧, 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中心, 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地。北方冬季寒冷夏季多风沙, 使得园林建筑形象沉稳敦实。北方园林多为官宦宅院规模宏大, 住宅和园林分区而建, 空间开朗。也常给人一种封闭感, 常显得雄浑大气而别具刚健之美。

岭南地处较低纬度, 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气候温和多雨, 深刻地影响了岭南园林的庭院布局。受面积限制, 庭院多通过空间组合对比, 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岭南园林庭院景观层叠错落、曲折迂回, 庭院间相互贯通, 空间界定明晰, 脉络十分清晰。

3 自然景观园林语言

自然景观园林既不是皇家敕造也不是私人营建, 而是一种经过人为开发加工成为公共游览性景观园林。著名的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济南大明湖都是此类园林。它们多是利用自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取自然灵秀, 配以人工环境, 惊心构筑园林意境。另外还有以名胜古迹为观赏主题的园林, 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绍兴兰亭、南湖烟雨楼、南昌滕王阁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杭州西湖三面青山围绕, 东临临安城,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职杭州期间, 筑堤保湖、蓄水灌田, 在湖中保留沙洲, 便成为著名景致三潭印月与湖心亭的雏形。南宋皇室难逃, 屈居临安。为这里的湖光山色打动, 纷纷建造私人宅院, 形成了大园林中的许多小景———园中园。扬州园林则以亭台制胜, 建筑风格与江南其他地方迥异。风格明亮、清新, 建筑规模更显气派。

绍兴兰亭是历史文化名迹主题园林中的杰出代表, “曲水流觞”这一经典景观是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几千年的造园语汇。意境深远, 真山真水, 营造出自然境界的真实感。

4 宗教祭祀园林语言

佛家道家倡导天人合一、清心寡欲, 向往自然清净肃穆之地以净身心。因此古代的佛寺、道观多建在山郊野外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它们本身就是极具园林性质的景观。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 逐渐向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开始走向自然, 与僧人开始交往、互相影响。佛寺不仅是钻研佛法的地方, 也是众多名仕聚会交友、高谈阔论、欣赏山水的地方。

历来高山出名寺, 峨眉山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净幽远。峨眉山上依势建造佛寺几十座, 犹如琼楼玉宇般镶嵌于峨眉山的青山绿水之间。巍峨的佛寺建筑常与山水相结合, 或背山面水或沿山涧在坡中曲折而建, 形成蔚为壮观的佛教园林盛景。

宗教祭祀园林自魏晋南北朝出现以后,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一个独立的体系在历史和宗教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 刘庭风.中国古园林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策划书的基本类型 篇4

根据策划书呈示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面向企业内的和面向企业外的策划书。

二、策划书的基本结构

不同种类、不同类别的策划书结构不同。但是,策划书的构成与策划过程的顺序应该是一致的。一般地,企业的策划书大致有以下8个部分:

1、策划导入

2、策划概要

3、策划背景

4、策划意图

5、策划方针

6、策划构想

7、策划设计

8、附录

如下表:

策划书的构成部 分

内 容

说 明

1、策划导入

(1)封面

策划书的脸面,应充满魅力

(2)前言

表明策划者的动机及策划者的态度

(3)目录

策划书的目录

2、策划概要

(4)策划概要

概述策划书的整体思路与内容

3、策划背景

(5)现状分析

明确策划的出发点,说明策划的必要性及其前提

4、策划意图

(6)目的、目标设定

确定策划的目的、目标,说明策划的意义,5、策划方针

(7)概念的形成明确策划的方向、原则,规定策划的内容

6、策划构想

(8)确定实施策略的结构

明确策划实施的结构及其组织保证,提高策划的效果

(9)具体实施策划

策划的具体内容,将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化

7、策划设计

(10)确定实施策划

实施策划所需时间、费用、售货员及其他资源;预测策划可能获得的效果

8、附录

(11)参考资料

附加的与策划相关的资料,增加策划的可信度

三、策划书的构成案例

●新商品策划书

1、形成商品的概念

(1)命名;(2)包装、设计。

2、目标市场(使用者、购买者、推荐者等)

3、竞争商品

(1)竞争商品 ;(2)类似商品。

4、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定位

5、顾客化基本战略(顾客计算机信息系统)

6、产品制造方法(产品图纸、基本功能、安全性等)

7、产品用途(使用场所、使用机会、使用方法)

8、渠道

(1)营销渠道 ;(2)维修服务。

9、市场导入策略

(1)销售促进策略;(2)市场导入手段,等等。

10、广告计划(广告活动计划)

11、价格(关于成本、价格等)

图像的基本类型 篇5

一、文学艺术类书籍插画

文学艺术类书籍, 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等。文艺类插画既有绘画的一般规律, 又具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创作文学插画之前必须理解作品特征,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插画的艺术性。插画毕竟是绘画和文学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 要符合“插”的要求, 必须要吻合文学作品的内容, 加强读者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成为文学作品的辅助者, 所以, 不是任何插画放上去就可用的。文艺类插画的创作, 首先要把握原著的主题和内容, 根据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运用适当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技巧, 形象地再现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另外, 文艺类插画要选择书中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情节, 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

一般小说都要有插画, 但插画一般不宜太多。不是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要画插画, 应该选择出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可塑性的情节来画。也就是说, 把故事中极其精彩的部分高度概括、提炼, 以极优美的形象、生动的动态、完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让读者可以通过对插画的欣赏加深对文中内容的印象与理解。为诗歌创作插画, 要视其情况而定。短诗, 往往一诗一画, 称其配画。长诗, 可以一诗多画按情节绘制。没有意境和情调的诗歌插画, 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 反而会影响读者对诗歌意境的融入与理解。散文与诗歌比较接近, 许多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一首长诗。为散文创作插画同样是要根据叙述的内容, 选取最精彩、最易于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方面来绘制, 风格要与文字相一致, 同样要做到轻松自如、激情洋溢。人物传记则需要画家对原著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根据原著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人物形象、服饰道具、日常习俗、建筑环境等绘制, 赋予人物个性特征和鲜活生动的形象。

文学书籍插图的绘制, 必须具备绘画基础条件, 同时具有深刻的感悟力, 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插图则是视觉的艺术, 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 就很难用画面体现文学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类书籍插画

科学技术类书籍, 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这一类插画以图解、说明为主, 要求准确无误地表现对象的特点、性能, 多以写实表现为主要表现手法, 具有严肃性、严谨性、科学性, 与文艺期刊的活泼性、随意性、艺术性大相径庭。但是在实际的创作当中, 我们可以在不违背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 力求活泼, 这需要在绘制技法上下功夫。在创作此类插画时, 尽量做到线条流畅一些, 色调统一一些, 构图讲究一些, 变化丰富一些, 再适当安排一些尾花, 版式上多一点变化, 同样可以达到严肃中有活泼, 科学中有艺术的效果, 让读者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科学的信息。科学技术类插画中的照片拼贴、电脑组合、材质运用、图表及印刷工艺等表现手段, 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形式, 也扩大了科学技术类插画的传播领域。

三、少儿读物类书籍插画

在所有印刷媒介中, 插画被运用最多的地方是儿童读物。就少儿的身心发展过程来看, 他们学习的步骤是先从外在的形象开始, 尤其是尚未识字的幼儿, 他们靠书中的具体图画, 去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 学习新的事物。因而少儿读物插画在少儿知识性学习上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读物插画以启发少儿心智、启迪少儿健康的审美意识为主要目的。少儿时期正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 因此, 少儿读物对他们的视觉影响更为重要与直接。少儿读物中, 插画比文字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少儿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主要是靠插画来深深地吸引他们的视线,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给予他们生动、形象、直观、愉悦的视觉感受, 培育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而这些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所以, 少儿读物插画一般使用夸张性、人性化、游戏性、幽默性等手法来创作。此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儿读物在培育少儿审美经验上所担任的角色, 而这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目前的社会给予儿童优美的视觉享受越来越少, 有些作品形式较抽象, 或者内容太过复杂深奥, 超出少儿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 使少儿无从捉摸、把握和感受。因此, 少儿读物的插画特别需要具有孩子们喜爱、易于接受的特征。少儿读物的插画创作在插画的造型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 以夸张的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 使之变得更幼拙、更可爱、更生动形象。在色彩的处理上, 对比要强烈, 色相要鲜明, 色调要艳丽, 在表现手法上可采用装饰性较强的装饰手法, 更易被儿童所接受。

插图是体现儿童书籍设计的趣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的部分, 好的插图往往胜过千千万万的文字说明。儿童由于年龄小, 大脑发育还不够健全, 对事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很弱, 所以在儿童书籍里面, 都是一些直观简明的插图, “平面化”的图形、鲜艳的色彩, 生动有趣的物体形象, 搭配短小简易的文字。这样处理更容易被少儿所接受和喜爱, 有助于他们对文字的理解, 激发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同年龄段儿童, 发展需求也是不同的, 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理解思考方式都不同, 所以设计师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特征, 设计出符合不同年龄儿童需求的插图作品。9岁之前的儿童, 只有朦胧的知觉, 只能分辨一些方向。因此应该采用最简单的构图形式, 简易的物体形象在页面的中心位置, 让人一目了然, 少许的文字环绕在主题形象的周围。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9岁以后, 空间感、故事内容含义, 各方面的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 那么画面内容与焦点就可以增加, 文章的内容也相对变得复杂, 画面的形式感和趣味感更强, 人物也形象生动, 根据文章内容, 对主体物加上了想象的翅膀, 让儿童的思维放飞。

四、杂志类书籍插画

杂志是一种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不同的杂志其插画也是不一样的, 在此就时尚杂志、文化杂志比较分析而言。时尚类的杂志插图占据着页面最显眼最大的主要位置, 插图色彩也是鲜艳的, 文字围绕在插图的周围充当着配角,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突出, 插图的衣着服饰的搭配一般也都是当前最流行的时尚元素, 给读者直观的视觉冲击。看这类杂志的都是一些年轻的群体, 让他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翻阅杂志, 轻松娱乐, 不再陷入密密麻麻的文字中, 大量的插图也能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而文化类杂志, 其页面就工整很多, 其插图的色彩也比较淡雅, 文字和插图的关系较时尚杂志的图文关系相比要严谨很多,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气息的沉静和优雅。此外, 许多刊物还安排了图题。所谓图题, 是指通过装饰文章题目来活跃版面、揭示文章内容、表达文章风格的图画。另外在文章末尾的空白处, 往往点缀一些小型的装饰纹样, 称为尾花, 这些尾花可以不与文章内容相关, 是纯装饰趣味的, 但在风格上一定要于文章格调一致。

杂志类插画的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引发他们的兴趣, 努力使他们信服传递的内容, 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宣传的内容。

摘要:书籍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书籍、科学技术类书籍以及少儿书籍、杂志等。不同类型的书籍插画创作的基本要求各有不同。

关键词:书籍,插画,类型,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8.

[2]毛德宝, 李莉.以时尚之名——新插图设计[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图像的基本类型 篇6

一、行为操作经验——有利于建立清晰的数学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这一论述,阐明了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操作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确有独特的作用。首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到表象再到抽象思维的形成,促进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再次,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行为操作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1.认识千克。

①称一称

请学生用台称称一下一袋盐的质量,知道1袋盐正好重1千克,

②掂一掂

每位同学掂一掂一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③估一估

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而再称一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④找一找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⑤猜一猜

教师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次感知1千克,并感受物体外形大不一定重。

⑥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2.认识克。

参照“认识千克”的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上述教学表明,动手操作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如果单纯的用讲授的方法,教师很难讲清“千克”、“克”,学生也很难明白。但上面这位教师却为学生安排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等动手操作活动,较好地突破了“千克”与“克”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通过操作积累起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建立起清晰的数学观念,最终达到量变到质变飞跃——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二、探究合作经验——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再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探究与合作,在探究与合作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如下的教学流程:

1.观察手中的年历卡: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卡,分别是2001年~2012年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判断方法。

2.设疑:老师出生在1972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

3.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可以先统计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再寻找规律。

4.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

5.反馈得出“4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6.验证假设。

7.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是平年。

8.阅读书本,知道“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

这样设计就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在过程中理解“闰年与平年”的本质。同时,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一系列的思考过程,积累了学习经验,锤炼了学习品质,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数学思维经验——有利于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悟比数学思维更高一级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思维教学,力求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加以渗透。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一位教师经历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三个笔筒,里面分别有6枝、7枝、5枝铅笔。

师: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不用举手,知道了就立刻站起来抢答。(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十几名同学一起站起来抢答道:6枝)

师(故作惊讶):这么快呀,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根本没有算,只要从第二个笔筒里移一枝笔到第三个笔筒里,每个笔筒里就都是6枝了。

接着,教师将笔筒里的铅笔的枝数改变了一下,分别放了1枝、2枝、15枝。

师: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了吗?(学生计算后汇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的是计算的方法,先求出总数是18枝,再平均分给三个笔筒,每个笔筒里有6枝。

师:有没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生:这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不方便,因为数字相差太大了.

师:说得真棒1我们要根据一组数的特点,灵活地选用方法。

师:如果我把三个笔筒里的枝数再移动一下,分别为6枝、2枝、10枝,你能迅速求出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吗?

生:我觉得根本不用再算了,因为总枝数没有变化,还是18枝,笔筒也没变,还是3个笔筒,所以不论怎么移动,只要总枝数和筒数不变,平均每个笔筒还是6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经这位教师“借题发挥”,巧妙改编,适度引申,开启了学生的思考之门,将他们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深刻。第一次求平均枝数时,学生根本就没有算,在抢答中体会移多补少的价值;第二次求平均枝数时,学生用计算的方法体会求平均数的普遍价值;第三次求平均枝数时,学生发现总枝数和筒数不变,根本就不用算,对比中深化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可见,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经验的有效途径。

四、综合运用经验——有利于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朱德全教授指出“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作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以关注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崭新的学习领域,它顺应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新型教学方式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综合可以拓宽知识的范围,开拓视野,增强应用意识,从而相应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完圆柱体积、容积后,笔者设计了“巧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活动课,让学生测量一不规则石头的体积。有的学生受“乌鸦喝水”的启发,有的学生受“曹冲称象”的启示,将石头投入盛水的圆柱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容器中,根据水面的上升高度计算出石头的体积。笔者又让学生测量一不规则的酒瓶容积,学生又开动脑筋,把酒瓶盛满水,再倒入一个规则的容器中,同样测出了酒瓶的容积。最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或容积。整个活动,不仅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综合起来,将数学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还把数学与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应用能力。

浅谈新时期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 篇7

关键词:网络语言,类型

作为一种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应运而生的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语言指人们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 通俗点说就是网民在聊天室或是BBS、QQ、E-MAIL上常用的语言。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 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因此, 搞清网络语言的基本类型, 也有利于汉语本身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的类型:

一、数字类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显得有些抽象的数字, 经过网民们丰富而有趣的想象, 以诙谐的方式成了网上特有的数字化语言。这些数字语言形象、生动, 相比直接用文字表达更简洁、幽默。比如:

两个数字的:45 (是我) /56 (无聊) /68 (溜吧)

三个数字的:065 (原谅我) /246 (饿死了) /286 (反应慢、智商低、落伍了) /345 (相思苦) /360 (想念你) 520 (我爱你) /530 (我想你) /584 (我发誓) /596 (我走了) /687 (对不起) /885 (帮帮我) /886 (拜拜了)

四个数字的:1314 (一生一世) /1573 (一往情深) /3166 (日本中再见这个词的谐音) /3731 (真心真意) /4242 (是啊是啊) /5366 (我想聊聊) /5871 (我不介意) /7456 (气死我了) /8147 (不要生气) /9494 (就是就是) /9958 (救救我吧)

五个数字的:04551 (你是我唯一) /14149 (意思意思) /51396 (我要睡觉了) /53770 (我想亲亲你)

五个数字以上的:2587758 (爱我吧亲亲我吧) /2010000 (爱你一万年) /5555555 (呜呜声, 表示哭泣)

这些数字语言已经在众多的网民中广泛流传, 他们在使用这些数字进行交流时彼此间心领神会, 都明白它的意思, 无须做过多的解释与说明。除非你是刚接触网络的新手, 一般是不会发生误会和不解的。

二、符号类

网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很有趣的小图像或者字母、符号叠加拼成的图像来表示某种意思, 非常直观形象, 而且简约生动。平时我们在用QQ进行聊天时, 会有多种多样的QQ表情供网民挑选使用, 这就是典型的符号语言。常见的如:

:-) 善良的微笑:->嘴角上扬的微笑:-D开口大笑^_^男士温和有礼的笑^.^女士含蓄优雅的笑;-) 媚笑:-{}有八字胡哦:-}滑稽的微笑:>奸笑:P吐舌头扮鬼脸:-|害怕、无助:-#茫茫然的表情:- (一副郁卒的样子;-) 单翘一边眉:-0喔……有点儿惊到8-X被吓得瞠目结舌;- (听到这个消息真令人惊悚, 但是有些不能认同:-有点无奈;-这个问题嘛……我却不这么想:-]心里不认同, 但是基于礼貌, 勉强笑一下:-[你说的这个问题, 嗯……我想想看:*) 你说得很清楚, 我听得很模糊:~ (掉眼泪了:<看起来颇为气愤*<|:-) 圣诞老人%&*%^@#%#*%^*&@%^#$ (可以任意组合) 表示心情不好Zzzzzz………表示正在睡觉 (这是引入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发出声音的画法) @>>>表示玫瑰花

这些符号语言简洁生动、直观形象, 比一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性。

在很多时候, 没有恰当的语言可以使用, 或现有语言显得老套, 就回使用上述符号语言。例如, 不赞成某观点, 但提出该观点的网友和自己很熟悉, 不便于直接反驳, 但又必须应答, 就可以使用一个微笑符号。再比如, 年轻女性受到别人赞扬PP (漂亮) 时, 简单的说谢谢, 既俗套又显得太过正式, 这时打出一个害羞的微笑, 可以传达很多微妙、细微的信息,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三、字母类

为了提高上网时聊天的速度, 体现效率价值, 网民们将英文或者汉语拼音变形缩略, 这种缩略不同于规范的缩略语,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 它们也成了固定的网上用语, 这些词使用起来比较快捷方便, 在网民中间很“受宠”, 比如:

IC (我明白了, 全文是I SEE) , BTW (by the way的缩略) /BT (变态) /MM (美眉, 泛指年轻的女性网民) /PLMM (漂亮妹妹) /JJ (姐姐) /GG (哥哥) /DD (弟弟) /PMP (拍马屁) /TMD (他妈的) /NND (奶奶的) /BD (笨蛋) /SP (surport, 支持) /RPWT (人品问题) /BF (boy friend) /RMB (人民币) 等。

四、汉字类

网络语言在汉字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表达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创新词语

同传统的书画语言相比较, 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再加上现在的网民大多是年轻、有较高学历的人, 他们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构思上也更为巧妙, 往往语出惊人, 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新词语, 从而最大程度的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比如:

东东 (指东西, 来自广东的儿童语言) /菜鸟 (不是鸟, 而是指水平不高的网友) /潜水 (并不是真正的潜水, 而是不在网上公开发表意见, 只和人私下交谈) /见光死 (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 /楼上楼下 (上面或下面连的文章) /拍砖或拍板儿砖 (论坛上的争论, 多半是批评意见) /灌水 (随意写, 内容空洞, 过长, 言之无物) /造砖 (指认真精心的写) 。

2、旧词新意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现在汉语词典》对“网”的解释是:“ (1) 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 (2) 像网的东西; (3) 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 (4) 用网捕捉; (5) 像网似的笼罩着。”对“网络”的解释是:“ (1) 网状的东西; (2) 指由许多相互交错的分支组成的系统; (3) 在电的系统中, 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照一定要求传输的电路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网”和“网络”无疑已经超越了它们的基本义, 获得了词典尚未收录的新义。而且这种新义已经成为其基本义意外最重要的意义。这些传统词汇往往由于其意义上的特点符合网络的需要, 而被借用于表示与网络相关的新义。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 但由于其寻找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 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 而“恐龙”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以上例子, 调侃味十足, 比起本义更惹人喜爱, 但它的交际只限于特定的语境中, 离开了这种语境, 交际者就难以把握其中的意义。

3、谐音词语

谐音取义取材广泛, 可以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

汉字谐音:用汉字的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语, 到达幽默诙谐、讽刺调侃的效果。

例如:斑竹 (网络聊天室或BBS论坛上的管理人员, 即版主, “板斧”就是副版主的意思) /大虾 (指已经在上网较长时间, 对网络非常熟悉、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大侠”的谐音, 指计算机高手, 有戏谑意) /尹妹儿 (E-mail, 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邮件) /瘟酒吧 (Windows98的谐音) /烘培鸡 (个人主页, homepage) 当 (down的谐音, 指在网上下载各类程序、软件等) 酱紫 (这样子) /霉女 (美女) /偶 (我) /偶来乐 (我来了) /竹叶 (主页) /幽香 (邮箱) 等。

英文谐音:借用英文的音和义, 而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表达意思。多以单个字母代单词发音, 比如:Who r u? (Who are you?) Y? (Why?) 等。

论复乐段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篇8

在曲式及其结构解析的过程中, 不同形式和种类的乐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统一的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 下面我就乐段的一个类别----“复乐段”将其概念及内涵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比较。

二、复乐段概念的比较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两个乐段构成。正规的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之间, 和第三、第四乐句之间, 都保持乐段关系, 而两乐段之间, 又保持规模较大的乐段关系。”[1]他要强调的是复乐段的构成, 就是由一二乐句组成的单乐段和三四两句组成的单乐段这两个独立的乐段所构成的一个具有完整乐思的结构。其次, 他主要强调了正中的半收束的程度要较为强显, 原因是复乐段是由单乐段扩充而成, 以这个强显的半收束来作为从一个乐段向另一个乐段前进的动力标志;并且用强显和轻微的程度, 从和声以及节奏上对各乐句的收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划分。最后, 将复乐段分为“并行乐段”, 即两乐段在曲调上作并行结构, 主要指的是第一、第三乐句相同或相似, 并特别指出:“不论如何, 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成对比结构。”[2]和极少出现的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不同的“对比复乐段”, 其第一, 第二乐句, 或第三、第四乐句却可以作并行结构。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两个基本合于乐段条件的部分构成。常常包括四个乐句, 其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之间均合于可能构成乐段的条件, 而第三乐句又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 前后两个乐段互相呼应, 彼此依附。”[2]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另外一种情况:“即复乐段中前一个乐段已是完全终止, 即已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乐段, 但第二乐段在重复前一乐段开始材料的基础上却有较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稍加装饰变奏, 而往往是在调性上有新的处理, 并从而引出另一个调性上的完全终止, 有时除了转调之外还包括主题材料本身较大的发展。”[2]他从复乐段中间的终止式出发, 讲其分为乐段中间半终止和完全终止两种类型, 其中前者是该丘斯提到的乐段的基本类型, 而后者吴祖强则将这种类型说成是:“类似于两个乐句构成的、转调的单乐段的扩展和复杂化”。虽然就终止式而言是两种不同的复乐段类型, 但从乐段的调性布局来看, 如果肯定的是另一调性, 那么前面乐段的完全终止就含有了相对不稳定的性质, 因此也就强调了前后两个乐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种观点认为:“复乐段是由两个具有终止式呼应的上下乐段之间的联合, 同时两乐段在内容情绪上都表现某种连贯性, 在主题材料上他们可以表明是平行 (重复) 性质的, 也可以是相异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他是从终止式、内容情绪以及主题这三点之间的关系出发来解释复乐段的。他的这种说法跟前面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了前后两段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 即后一段的完全终止与前一段的不稳定的半终止相互呼应的关系。

除此之外, 还提到了:“两个复乐段也可以按照乐段的组合原则进行组合, 从而形成重复乐段”。也就是说乐段内部的乐句之间的材料是重复的。

第四种观点是从平行复乐段和对比复乐段两个方面来划分复乐段的。其中平行复乐段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是平行的, 小乐句之间是对比的;二是两个大乐句和两个小乐句之间都是平行的关系。而在形成对比复乐段的条件中, 除了两个大乐句的主题材料是对比的关系之外, 还说明了两个乐段之间的内容要有连贯性, 要一脉相承。

第五种观点认为:“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 即包含两个 (或两个以上) 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 即两个乐段 (或两个以上) 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前者强调了数的关系, 将复乐段划分为二重复乐段一和三重复乐段;后者也强调了这种重复关系并不是完全照样的重复, 而要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终止式的对应关系。就后者是与前面所提到的四个人的观点相一致, 但是他否定了对比复乐段的存在, 这是与以上观点相背离的。

三、复乐段的类型

就以上观点的归纳, 笔者对其进行了以下几点分类:

(一) a b a1 b1结构

1. 两个乐段在结构上是平行的关系, 即材料上一、三两句相同或相似, 二、四两句相同或相似;

在和声上前乐段结束处半终止, 后乐段结束处完全终止;在调性上前后乐段调性相同。

2. 两个乐段在结构上是平行的关系, 即材料上一、三两句相同或相似, 二、四两句相同或相似;

在和声上前乐段结束处完全终止, 后乐段结束处完全终止;在调性上前后乐段调性不同。如: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第二乐章中, 前后两乐段的开始材料和结构相同, 只是曲调上提高了八度;前乐段是结束在主调c小调上的完全终止, 后乐段结束在其关系大调降E大调上作完全终止。

(二) a a1 a2 a3结构

1. 两段中的四个乐句之间都是平行的关系。例如肖邦《F大调玛祖卡》 (作品68之3) 1—16小节。

2. 除此之外, 每个乐句的平行结构不一定是四个乐句组成的, 也有前半部分是三个乐句或四个乐句, 甚至更多乐句的情况。

例如:瞿希贤《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第二部分, 六个乐句开始的材料基本相同, 和声上第三句和第六句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半终止与完全终止的关系。

(三) a b a1 c结构

仅在材料上一、三乐句是平行的关系, 二、四乐句是对比关系;终止式依然是前后两段相互呼应的关系。

(四) a b c d结构

通常将这类结构归类于对比的复乐段, 即四个乐句各自的材料均不相同, 但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并不完全脱离主题材料;并且正中有明显的半终止。

四、总结

鉴于对各类教材和音乐理论书籍中对复乐段的比较及分类, 本文认为复乐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论主题材料是否平行, 但在内容情绪上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并且前后两个乐段的终止构成相互呼应的一个整体的一段曲式结构。

摘要:文章主要从曲式结构中的复乐段出发, 通过比较各类教材及音乐理论书籍中对复乐段的理解和分析后, 总结出它们各自对复乐段的说法及异同, 对复乐段的结构及类型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复乐段的概念,复乐段的类型,终止式

参考文献

[1]、 (美) 柏西.该丘斯.曲式学[M].缪天瑞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 北京, 103页。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7页。

[3]、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202页。

[4]、钱仁康.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49页。

图像的基本类型 篇9

档案用户即档案利用者。凡具有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条件的一切社会成员都属于档案用户的范畴。在档案服务过程中, 用户是档案的主体, 是档案信息的最终授受者。社会活动的复杂、社会分工的细密、决定了档案用户的多层次、多类型。笔者认为, 对档案用户的基本类型及其心理特进行分析研究, 是十分必要的, 必将有助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档案用户的基本类型

1. 以是否具有需求行为划分, 可分为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 从档案的宏观利用来分析, 已经向档案部门显示出利用需求的可以称为现实用户;而由于自身条件的束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尚未向档案部门显示出利用需求的可称为潜在用户。其二, 从档案的微观利用来分析, 正在利用档案信息的可称为现实用户;将要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可以称为潜在用户。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利用工作时, 不仅要考虑到现实用户的档案需求, 还要考虑到潜在用户的档案需求。因为每一个潜在的用户都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转化为现实用户。在档案利用工作方面, 如果能够很好地考虑到潜在用户对档案的需求, 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档案利用率。

2. 从组织结构上划分, 可分为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

个体用户是指在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 以个人名义要求提供档案服务者。群体用户是指以机关、团体及社会组织的名义要求提供档案服务者。个体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是档案工作用户研究的基础。这一点可从两种角度来剖析,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 特定时期个体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是由他们所扮演的多种社会角色所决定的。从动态的角度分析, 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的结构和重点是不同的。但是, 我们决不能只重视个体用户的档案需求而忽略了群体用户的档案需求。虽然从形式上看档案馆 (室) 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个体用户, 但这些个体用户彼此之间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或共同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使群体内部成员彼此认同, 并使成员与非成员之间有所区别。因此, 群体用户的档案需求也是必须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关注。

3. 按用户的职业、专业和承担的任务来划分, 可

分为组织管理用户、理论研究用户、工程技术用户和一般用户。组织管理用户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社会政务活动而查阅档案信息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理论研究用户是指通过查阅档案信息, 进行科学理论研究的组织和个人。工程技术用户是从事应用型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和设计而产生档案信息需求行为的组织和个人。一般用户既包括从事一般性业务工作的人, 也包括临时性利用档案信息解决一般问题的个人。

4. 从需求时间上来划分, 可分为长期用户、短期用户和随机用户。

长期用户是指对档案信息有长期需要的利用者, 一般是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组织管理人员。他们都需要长期利用自己本单位或与本单位职能有关的档案信息, 以便使自己的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促进。短期用户是指对档案息有短期需要的利用者。他们一般是为了某些短期的中心工作, 如落实政策、人口普查、编史修志、完成某项研究课题等, 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大量查阅档案信息。随机用户则是指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没有规律性的利用者, 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需求规律。

5. 从需求内容上来划分, 可分为文书档案用户、科技档案用户和专门档案用户。

文书档案用户是指主

要利用文书档案信息的利用者。他们一般是组织管理人员、社会科学工作人员等。科技档案用户和专门档案用户是指主要利用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利用者。他们一般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等等。

二、档案用户需求的心理特征

档案用户的心理特征是用户在产生利用需求以及实际发生利用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档案用户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到其利用档案的行为, 同时也为档案馆的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指南。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分析得出, 档案用户有以下几种基本的心理特征。

1. 简单方便心理。

这是档案用户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主要指档案用户对档案服务的手续、方式和方法提出的一种主观要求。由于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手续比较繁琐, 常常需要亲自到档案馆的阅览室查档, 所以直接导致了档案馆阅览室门庭冷落的现象。现代网络环境下, 档案信息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用户可以足不出户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简单方便的心理需求。

2. 背景匹配特征。

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的数量、内容、类型和质量要求总是和与其受教育背景、职业环境和个人爱好兴趣相关的。一般来讲, 经常利用档案信息的人, 受教育程度高;从事科学研究的用户, 对原始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学习型用户, 对深加工的档案信息有相对多的需求;普通用户, 对族谱档案或一些文化休闲类档案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3. 用户焦虑的心理特征。

用户焦虑是指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档案馆产生的一种不了解、不信任、疑惑、谨慎的心理特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档案管理体制等因素, 档案长期不为人们所知, 人们想到档案往往会认为是“政治”和“机密”;档案馆也缺乏对档案工作的性质、意义、档案价值的宣传, 因此导致公众对档案馆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人们在利用档案的需求产生之后, 由于这种焦虑会产生一连串的心理活动, 如, 档案能不能利用、有没有我要的信息、信息会是什么样、我会受到怎样的待遇等。这些心理特征, 会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力量, 阻碍潜在用户向现实用户的转化。

4. 信赖权威的心理特征。

社会档案意识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一旦用户意识到了档案是产生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始记录, 是真实的、可以信赖的文字资料, 他们就会充分的信赖它, 就会产生利用档案的行为。如果, 在利用过程中, 档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提供了权威可靠的信息, 这个用户就会对档案产生一种信赖的心理, 从而也会经常的利用档案, 成为稳定的档案用户。

5. 用户体验和从众心理。

人们对档案服务工作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自己亲身体会之后作出的, 从而决定今后是否继续利用档案。如果档案在用户解决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 起到了关键作用;或者用户对档案服务的其他内容感到满意, 那么他有可能继续利用档案。反之, 用户对档案工作和档案服务的感受很糟糕, 那么这种印象将会一直伴随用户, 他很可能选择其他的方式去利用信息。

6. 需求评判心理。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夹具设计下一篇: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