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

2024-07-30

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共8篇)

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 篇1

策划书的基本类型

根据策划书呈示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面向企业内的和面向企业外的策划书。

二、策划书的基本结构

不同种类、不同类别的策划书结构不同。但是,策划书的构成与策划过程的顺序应该是一致的。一般地,企业的策划书大致有以下8个部分:

1、策划导入

2、策划概要

3、策划背景

4、策划意图

5、策划方针

6、策划构想

7、策划设计

8、附录

如下表:

策划书的构成部 分

内 容

说 明

1、策划导入

(1)封面

策划书的脸面,应充满魅力

(2)前言

表明策划者的动机及策划者的态度

(3)目录

策划书的目录

2、策划概要

(4)策划概要

概述策划书的整体思路与内容

3、策划背景

(5)现状分析

明确策划的出发点,说明策划的必要性及其前提

4、策划意图

(6)目的、目标设定

确定策划的目的、目标,说明策划的意义,5、策划方针

(7)概念的形成明确策划的方向、原则,规定策划的内容

6、策划构想

(8)确定实施策略的结构

明确策划实施的结构及其组织保证,提高策划的效果

(9)具体实施策划

策划的具体内容,将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化

7、策划设计

(10)确定实施策划

实施策划所需时间、费用、售货员及其他资源;预测策划可能获得的效果

8、附录

(11)参考资料

附加的与策划相关的资料,增加策划的可信度

三、策划书的构成案例

●新商品策划书

1、形成商品的概念

(1)命名;(2)包装、设计。

2、目标市场(使用者、购买者、推荐者等)

3、竞争商品

(1)竞争商品 ;(2)类似商品。

4、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定位

5、顾客化基本战略(顾客计算机信息系统)

6、产品制造方法(产品图纸、基本功能、安全性等)

7、产品用途(使用场所、使用机会、使用方法)

8、渠道

(1)营销渠道 ;(2)维修服务。

9、市场导入策略

(1)销售促进策略;(2)市场导入手段,等等。

10、广告计划(广告活动计划)

11、价格(关于成本、价格等)

12、开发推进(设计、试制、原材料等)。●进入市场计划书

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 篇2

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型, 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正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它凭借着拥有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而具有与其他园林迥异的营造风格。因此皇家园林的建造技术和所表现的艺术形式都代表了本时期的最高水平, 气势、规模与技艺无不是国家盛衰的象征, 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发展动态。秦汉时代, 封建权力集中、社会安定, 皇家苑囿宽广博大、囊括山水。魏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 园林形制也不断更换。隋唐时期, 国家安定, 百姓富庶, 园林豪华壮丽。宋代的园林受风儒文雅的社会风气影响, 整体风格清新雅致。

从总体上来看, 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功能齐全、富丽堂皇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一池三山”布局模式以及广建佛寺建筑, 都使中国古代园林别具一格。皇家园林的建造常常搜罗天下美景。但到了清代, 造园技艺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对大自然中山水的原型进行模拟, 而是扩大到对山水艺术品的再一次创造。

2 私家园林语言

私家园林多为商贾富甲、文人官宦所建造。不同于皇家苑囿, 它是属于社会个体的私人财产。始于西汉时期的私家园林多在规模和气势上模仿皇家园林, 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到了魏晋南北朝, 许多文人仕族隐逸山林, 使得居住形式和旧时的权贵富豪官邸宅院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的古典园林出现了写意山水倾向, 并向文人园林的方向靠近。不仅是落魄文人对隐逸山林生活情有独钟, 达官贵人也乐此不疲。至唐朝末年, 豪华奢靡的的官邸园林就与清新别致的文人居所差别并不显著。宋代人文风气兴起, 受山水画论影响, 私家园林更趋清雅。清代造园活动更加兴旺, 影响遍及全国。

江南园林以运用许多品种的叠山石料为特点, 善于模仿真山脉络气势, 做出峰峦丘壑。建筑形象玲珑轻盈、通透柔美。江南园林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精湛的造园技巧, 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中心, 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地。北方冬季寒冷夏季多风沙, 使得园林建筑形象沉稳敦实。北方园林多为官宦宅院规模宏大, 住宅和园林分区而建, 空间开朗。也常给人一种封闭感, 常显得雄浑大气而别具刚健之美。

岭南地处较低纬度, 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 气候温和多雨, 深刻地影响了岭南园林的庭院布局。受面积限制, 庭院多通过空间组合对比, 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岭南园林庭院景观层叠错落、曲折迂回, 庭院间相互贯通, 空间界定明晰, 脉络十分清晰。

3 自然景观园林语言

自然景观园林既不是皇家敕造也不是私人营建, 而是一种经过人为开发加工成为公共游览性景观园林。著名的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济南大明湖都是此类园林。它们多是利用自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取自然灵秀, 配以人工环境, 惊心构筑园林意境。另外还有以名胜古迹为观赏主题的园林, 它们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绍兴兰亭、南湖烟雨楼、南昌滕王阁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杭州西湖三面青山围绕, 东临临安城,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职杭州期间, 筑堤保湖、蓄水灌田, 在湖中保留沙洲, 便成为著名景致三潭印月与湖心亭的雏形。南宋皇室难逃, 屈居临安。为这里的湖光山色打动, 纷纷建造私人宅院, 形成了大园林中的许多小景———园中园。扬州园林则以亭台制胜, 建筑风格与江南其他地方迥异。风格明亮、清新, 建筑规模更显气派。

绍兴兰亭是历史文化名迹主题园林中的杰出代表, “曲水流觞”这一经典景观是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几千年的造园语汇。意境深远, 真山真水, 营造出自然境界的真实感。

4 宗教祭祀园林语言

佛家道家倡导天人合一、清心寡欲, 向往自然清净肃穆之地以净身心。因此古代的佛寺、道观多建在山郊野外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它们本身就是极具园林性质的景观。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 逐渐向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开始走向自然, 与僧人开始交往、互相影响。佛寺不仅是钻研佛法的地方, 也是众多名仕聚会交友、高谈阔论、欣赏山水的地方。

历来高山出名寺, 峨眉山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清净幽远。峨眉山上依势建造佛寺几十座, 犹如琼楼玉宇般镶嵌于峨眉山的青山绿水之间。巍峨的佛寺建筑常与山水相结合, 或背山面水或沿山涧在坡中曲折而建, 形成蔚为壮观的佛教园林盛景。

宗教祭祀园林自魏晋南北朝出现以后,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一个独立的体系在历史和宗教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 刘庭风.中国古园林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 篇3

【关键词】意识;动机;认知;性格

性格是由心理,即意识决定的,弄清楚意识的基本功能与结构是进行性格分类与解释基础。

一、意识的基本功能及逻辑关系

传统心理学认为意识(心理)具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意志功能,即确立目标并设法克服困难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功能。意志具有目标指向性,并且为完成任务提供动力,意志功能也就是心理动力功能,也就是行为的动机功能;二是认知功能,即从外界获取、储存、加工、组织信息的功能,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推理、解释、决策等过程,认知功能的核心是思维功能;三是情感功能,即产生高兴、愤怒、焦虑、忧伤、同情等情感与情绪的功能。三种功能简称意识的“知—情—意”功能。

传统心理学认为这三种功能是并列的,都是心理的基本功能。笔者认为这三种功能并非并列关系,实际上,情感功能并不是意识的独立功能,而是动机与认知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认知的结果,比如,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担心”和恋人分离的情感与情绪,一是因为我们具有特别渴望和恋人心灵相融合的心理,这是动机的作用,其次,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能察觉到恋人会离开的信息,然后就在心理想象各种分手的可能,这是认知的作用。结果就产生“担忧”的情感及情绪。因此,意识的核心功能其实只包括动机功能和认知功能两项,所以,性格的核心结构就包括动机结构和认知结构两部分。

二、意识的基本功能与性格决定的基本逻辑

借助于意识基本功能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人的行为及行为特征的基本逻辑,也就是性格决定的基本逻辑了。我们的心理先有某些想法,在想法的驱使下指向了某个目标,于是产生了行为的方向,这就是“动机”。接着我们就会去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与路径,就需要去认知、理解、决定如何行动,这就是“认知”过程。在认知的基础上,我们会产生喜欢、讨厌、忧虑、害怕等“情感情绪”,这些情感情绪的直接支配下決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这就是“行为”。然后在行为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与风格,这就是“行为特征”,一个人典型的“行为特征”就是他的性格特征。这个从动机到行为特征的决定逻辑如图2的“洋葱模型”所示。

从心理到行为由四个层次构成,动机与认知构成的心理是行为与行为特征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纯粹心理性的;情感情绪则是联结动机、认知与行为的桥梁,情感情绪不仅有心理性的,还有生理的成分,比如,担忧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从心理感受到这种情感,而且我们的表情也能反映出这种情感。正是这些情感与情绪直接推动或阻止我们的行为,所以,情感情绪具有从心理性的动机和认知向生理性的行为转换的推动功能。英语用emotion表达情感情绪概念是非常深刻的,“e”是“推动、促使”的意思,motion则有“运动、行动”之意,因此“e-motion”就是“使…..运动,使…..行动”的意思;生理系统是使行为发生的物理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内分泌、肌肉、骨骼等子系统,生理系统是纯粹生理的;行为则是心理、情感情绪与生理系统作用的结果,行为必须通过身体的运动才能实施。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一个人的行为与行为特征,也能够感觉出他的情感情绪,但只能推测出他的内部心理。

动机与认知是心理的核心成分,情感情绪是心理到行为的转换桥梁,生理系统是行为实施的物理机构,行为与行为特征则是动机、认知、情感情绪及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情感情绪不是性格的核心成分,仅仅根据一个人是否容易开心、生气、激动、焦虑等情感情绪是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一个人深层次性格的,因为同样的情感情绪可能是由完全不同动机类型与认知结构造成的。同样,生理系统更不是性格的主要成分,生理系统只是行为发生机械系统。内部心理才是区分性格的核心,由于内部心理包括动机与认知两种核心要素,所以弄清楚它们的结构与性质是性格研究的关键所在。

1.动机。动机之于性格,正如发动机之于汽车,它为行为提供动力。动机是意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是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是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也是行为的原因,用通俗的话讲动机就是人们的“想法”。性格之所以复杂,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想法非常复杂,也就是动机非常复杂。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做;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其实,过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假象而已;有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而另一些时候则又是那样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动机的结构非常复杂,很多动机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的各种“想法”不是同样重要的,也不是同样清晰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结构系统,就像一栋楼房一样,我们的动机也包括层次结构,同时,每层的各种想法还形成了不同的房间结构。

2.认知。如果动机是行为的发动机,那么,认知就像导航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各种地形地貌,并做出判断和路线选择。如同动机一样,我们的认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习惯或擅长通过观察、动手去认知事务,有的人则习惯或擅长通过想象,利用图像图去认知事物,还有的习惯或擅长利用符号,通过逻辑推理去认知事物。有时候我们用某种认知方式去认识事物,有时候又另一种认知方式去认识事物。每个人的大脑都同时存在多种认知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结构,我们将在第四章中详细分析认知的结构与性质。

正是由于人的心理动机与认知结构的复杂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格类型。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译.迈尔斯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D.M.巴斯著,熊哲宏等译.进化论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 篇4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均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始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备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性分析 (Frankel,1993)。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行分类。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 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de jure)的分类。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从经济学最核心的一个命题一市场调节还是国家干预――出发,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市场汇率还是基于官方汇率来进行分类。 (一)IMF的分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把汇率制度简单地分为钉住汇率制度和其它;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则不断地细化汇率制度分类。IMF原来对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各成员国所公开宣称的汇率制度;但纯粹依赖各成员国所宣称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具有事实做法和官方宣称经常不符的局限性。

IMF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基于官方宣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进行了修正,其1999年的分类是: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

(2)货币局汇率;

(3)传统的钉住汇率;

(4)有波幅的钉住汇率;

(5)爬行钉住汇率;

(6)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

(7)管理浮动汇率;

(8)完全浮动汇率。

IMF(2006)强调,它的分类体系是基于各成员国真实的、事实上的安排;这一安排已被IMF所认可,而不同于各成员国官方宣称的安排。这一分类方案的基础是汇率弹性(flexibility)的程度,以及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对汇率变化路径的承诺。引人注目的是,IMF从2001年开始将汇率制度分类与货币政策框架联系在一起,即在对各成员国进行汇率制度分类的同时,也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分类。IMF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划分还有助于评价汇率制度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的含意。该分类体系通过展示各成员国在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使用这两个分类标准,从而使得分类方案更具透明性,以此表明不同的汇率制度可以和同一货币政策框架相容。据此,IMF对其分类作了较小调整,例如其2005年的分类是: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个成员),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

(2)货币局安排汇率(7个成员);

(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42个成员);

(4)水平带内钉住汇率(5个成员);

(5)爬行钉住汇率(5个成员);

(6)爬行带内浮动汇率(1个成员);

(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52个成员);

(8)独立浮动汇率(34个成员)。

如果将上述汇率制度划分为硬钉住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那么硬钉住制包括(1)和(2),中间汇率制包括(3)至(6),浮动汇率制包括(7)和(8)。按照IMF 的分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汇率制度的比重在不断缩减,并不断向硬钉住和浮动集聚。但是,中间汇率制度仍然没有消失,如在2005年,中间汇率制度在IMF所有成员国中的比重为28.4%,无法证明“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二)Ghosh、Guide、Ostry和Wolf的分类(GGOW分类) Ghosh等人(1997)认为,事实分类和法定分类各有优缺点,他们试图将两种分类方法综合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主要采用的还是基于IMF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所公开宣称的法定分类,其宏观经济数据也主要来源于IMF的数据库。

GGOW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三分法,即钉住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另一种是更加细致的九分法,即钉住汇率制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SDR、其它公开的一篮子钉住和秘密的一篮子钉住,中间汇率制包括货币合作体系汇率、无分类的浮动汇率和预定范围内的浮动汇率,浮动汇率制包括无预定范围内的浮动汇率和纯粹浮动汇率。

Ghosh等人并没有对各国汇率制度进行具体分类,其主要目的是检验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Frankel的分类Frankel(1999)认为,汇率制度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由最具刚性的到最具弹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货币联盟汇率(包括美元化汇率)、货币局汇率、“真实固定”的汇率、可调整的钉住汇率、爬行钉住汇率、一篮子钉住汇率、目标区或目标带汇率、管理浮动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随后,Frankel(2003)又对汇率制度分类作了调整和细化,按照通常的三分法。由最具弹性的到最具刚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

(1)浮动汇率,包括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两类;

(2)中间制度汇率,包括目标区或目标带汇率(细分为Bergsten-Williamson目标区和Krugmen-ERM目标区两种)、爬行钉住(细分为指数化的钉住和预先申明的爬行)、一篮子钉住和可调整的钉住四类;

(3)严格固定,包括货币局汇率、美元化汇率(或欧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三类。

Frankel认为,中间制度和浮动的分界线在于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中央银行虽然偶尔干预外汇市场,但并没有声明任何目标的国家应当归类为浮动。严格固定和中间制度的分界线在于对固定汇率是否有一个制度性承诺;若有的话,就是严格固定。但是,Frankel的分类只是对IMF分类的一 种修正和理论描述,并没有自己分类的详细标准,更没有据此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具体分类。按照Frankel的看法, “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或“中空论”) 和世界上的货币会越来越少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Frankel认为,世界货币池类似于马尔可夫静态平衡过程,独立的货币总是会被创造、消失或在汇率制度之间转换,但池子里的货币大体保持稳定。

(四)Levy-Yeyati Sturzenegger的分类(LYS分类) Levy-Yeyafi和Sturzenegger(2003,2005)的分类是基于事实上的分类,它与IMF早期的基于各国所公开宣称的法定上的分类不同。三个分类变量是:

(1)名义汇率的变动率;

(2)汇率变化的变动率;

(3)国际储备的变动率。

分类的依据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储备应该有较大变化,以减少名义汇率的变动性;而弹性汇率制则以名义汇率的持续变动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储备为特征。因此,这三个变量的组合足以决定各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归属。LYS分类使用聚类分析方法,计算了1974~2000年向IMF报告的所有183个国家的数据,因此避免了研究者选取分类变量时的随意性。LYS分类有两个:一个是四分法,即浮动汇率、肮脏浮动汇率、爬行钉住汇率和钉住汇率;另一个是三分法,即浮动汇率、中间汇率制和[[硬钉住汇率]]。

LYS分类和IMF分类高度一致,大约2/3的观测值是相同的。LYS分类发现了几个事实:

(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20年间,固定汇率制的数量确实在下降;但在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IMF的分类而言,固定汇率制却相对稳定。他们把这一现象叫作“隐蔽钉妆 (hidden pegs)或“害怕钉妆。在他们的研究中,公开报告中采取中间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而实际上采取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 15%上升至90年代的40%。但“害怕浮动”和“隐蔽钉妆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想要浮动,但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金融稳定性而将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后者是指想要钉住,但为了使投机性冲击的成本更高而允许一定程度的汇率波动。许多使用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国家,特别是小型开放经济体,为了避免投机性冲击所带来的汇率制度的脆弱性,倾向于回避对汇率水平的公开承诺。

(2)传统的或爬行的钉住等中间汇率变得越来越少,从而证实了“中空论”(Eichengreen,1994)或“两极论” (Fiseher,2001)的存在。怛是,“中空论”对于非新兴市场非工业化国家是不成立的,这表明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开放对于经济发展是必须的。

(3)“事实”上的浮动,其汇率的变化率很校那些宣称浮动的国家,为了稳定汇率而经常性地使用很多的干预措施,从而证实了“害怕浮动”的存在,而且“害怕浮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是普遍现象(Calvo和Reinhart,2000)。

2291个分类观测值的分布情况,并与 IMF的分类作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中间和固定汇率制;31.8%的工业化国家是固定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的这个比例是48.1%。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总的来说支持了“两极论”的观点。

相比较其他分类,LYS分类有如下进展:

(1)通过聚类数据的识别,使分类方法更具客观性:

(2)权衡了分类结果和政策变量的关系;

(3)为今后的进一步经验分析提供了综合数据库;

(4)对汇率制度做出了实际的评估;

(5)通过两轮的分类步骤,可以辨别不同汇率制度所面临的冲击强度,从而克服了无关性假设带来的偏差,特别是汇率制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在较高变动率水平上才显著这样的假设。但是,由于LYS分类是基于日历年度的,所以在汇率制度发生变化或货币贬值的年度,就不是很可靠了。另外,许多观察值的分类也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有6%的观测值是无法分类的,例如中国和印度的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年份是不能确定的。

(五)Reinhart和Rogoff的分类(RR分类) 无论是基于法定的汇率制度分类还是基于事实的汇率制度分类,都是仅仅依赖于官方汇率的分类。Reinhart和Rogoff(2004)认为,复汇率制不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还是之后。都是广泛存在的。他们使用了 1946~2001年153个国家由市场决定的平行汇率的月度数据(以五年为计算期限),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分类。RR分类在方法上有两个创新:第一个创新是首次采用了平行和双重市场汇率的数据。这些市场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相当重要的。Reinhart和Rogoff认为,在大部分复汇率或双重汇率经济体中,双重汇率或平行汇率相比较官方汇率而言,不仅是更好的货币政策的风向标,而且是最具经济意义的汇率。因此,RR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由市场决定的汇率,而不是官方汇率。第二个创新是发展了各国详细的汇率制度安排和相关因素(例如汇率管制和货币改革)的历史年表,并通过使用一套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区分了官方宣称的法定汇率和实践中的事实汇率之间的差别。RR分类把这种分类命名为自然分类,并把汇率制度划分为14种类型(如果把超级浮动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别,则有15种),同时把这14种类型再归纳为五大类,这样就可与IMF的分类作比较。RR分类最有特色的分类是增加了自由跌落,其数据来源与其他分类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Pick货币年鉴”、Pick黑市年鉴”、“世界货币报告 ”、IMF和各国央行的数据。

从RR的自然分类可以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4~1990年和1991~2001年两个阶段具有两个发展趋势:

(1)自由跌落在汇率制度中都是重要的种类,在前一阶段占12%、后一阶段占13%。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国家而言,40%的国家是属于自由跌落的。

(2)与官方汇率的世界货币史相比较,汇率制度向弹性汇率制聚集。有限的弹性――在自然分类中主要是实际爬行钉转―变得更加重要,而在官方汇率分类体系 (指IMF分类)中是微不足道的。在过去的1991~2001年间,钉住制是最为重要的,其次就是有限的弹性。另一个令人吃惊的差异是自由浮动的重要性在下降。在1991~2001年间,按照官方汇率分类,30%多的.国家属于自由浮动;而按照自然分类,只有不到10%的国家属于自由浮动。这进一步证明了“ 害怕浮动”的存在。实际上,自由跌落的国家要多于自由浮动的国家。另外可以看出,无论考不考虑自由跌落,RR分类并不支持“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自然分类与官方汇率分类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相关系数有0.42,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分类上分歧巨大。这充分说明了在发展中国家平行市场的普遍性。RR分类还得出了一个与通常想像大不相同的结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和瓦解后,汇率制度的变化很小,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汇率制度的影响不大。RR分类的最大优点是克服了分类者的主观判断,并且对汇率制度的细微差别做了区别。特别重要的是,它对历史事实做了一个详细的梳理,纵横结合,较为科学合理。

(六)Courdert和Dubert的分类(CD分类) Courdert和Dubert(2004)的分类发展了事实分类方法,提出了区分事实汇率制度的统计方法,并将汇率制度分为浮动汇率、管理浮动汇率、爬行钉住汇率和钉住汇率四种类型。如果按照三分法,中间汇率制度包括管理浮动和爬行钉祝其分类的依据和LYS分类相似,主要考虑了名义汇率和官方储备的变动率,并通过四个分类步骤,检验了数据的序贯性。

在CD分类中,浮动汇率的国家比IMF和LYS分类要少得多,这进一步证明了“害怕浮动”的存在。同时,CD分类还证实了亚洲国家的货币普遍钉住美元,几乎65%的汇率制度是钉住或是爬行钉住美元的。与RR分类不同,CD分类使用的是季度数据,所以能够观察到汇率制度的年内变化,并将时间序列数据处理为不同的分布情形,在一定的自由度下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CD分类结果与RR分类很相近。这一分类的特点是区分了爬行钉住和管理浮动,并确认了贬值的存在。

(七)Dubas、Lee和Mark的分类(DLM分类) DLM分类是基于有效汇率的事实上的分类。Dubas、Lee和Mark(2005)的创新点就在于将有效汇率的变动率作为分类的决定因素,而以往的文献强调的是相对于锚定货币的双边汇率变化。他们提出了三个理由:

(1)一些保持硬钉住的国家,其有效汇率比双边汇率更不稳定,例如阿根廷;

(2)那些与锚定货币国双边贸易额较小的国家,双边货币汇率的变动是无关紧要的;

(3)在各国中央银行日益分散它们的主要以美元标价的储备资产时(例如韩国),评价汇率稳定性的多边方法是有用的。根据他们的计算,在172个可获得数据的国家中,有92个国家的有效汇率变动率大于双边汇率变动率,其中有12个是OECD的成员国。从汇率制度的发展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的比例有减少的趋势,但在80年代和90年代却保持稳定,并一直在各种汇率制度中占最大比重。

相比较LYS或IMF分类,有效汇率分类与RR 自然分类的一致性较高;LYS或IMF分类与有效汇率变动性不相关。基于Ghosh等人的法定分类,DLM分类按逐渐增强的汇率稳定性将汇率制度分为6 种:

(1)独立浮动;

(2)管理浮动汇率;

(3)按照既定指标的调整;

(4)合作安排;

(5)有限弹性;

(6)货币钉祝

如果按照通常的三分法, (1)和(2)属于浮动汇率, (3)和(4)属于中间汇率, (5)和(6)属于固定汇率。按照这一分类,不同组别的分类结果显示,非工业化国家采用的汇率制度中。比率较高的是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而工业化国家则是合作安排和有限弹性。没有发生危机的汇率制度中,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的比率较高;而独立浮动和管理浮动下,危机发生的比率较高。 以上汇率制度的分类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共同点:首先,基本上都承认浮动汇率、中间汇率和硬钉住三种基本汇率制度的划分,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都取得了共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汇率制度分类的可比性。其次,各种汇率制度分类均充分证明了“害怕浮动”现象的存在。再者,基本上都朝着事实分类的方向收敛,至少是考虑到了汇率制度上“做的”(Deeds)和“说的” (Words)的差异性。然而,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有以下四点。

1各种汇率制度分类的相关性较低。RR分类与DLM分类的相关度最高(0.527),RR分类与IMF分类的相关度最低(0.184),这说明现有的各种分类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2CD分类与IMF和LYS分类由于在方法上和考察样本范围上的差异,所以分类结果也有所不同。

3IMF分类,由于主要是基于各国的官方声明,因此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高估了纯粹浮动的比例(因为有“害怕浮动”的广泛存在)。

4IMF和LYS分类都没有考虑到货币贬值或自由跌落的特殊情形。当这两种情况发生时,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经济衰退。

总的来说,IMF分类、RR分类和LYS分类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汇率制度分类;RR分类还兼具事实分类的优点,故已有一些经验性研究均采用了RR分类结果。DLM分类对大国的汇率制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大国的贸易伙伴的多样化程度要比小国复杂得多。考虑多边汇率而不仅仅是与主要货币的双边汇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效汇率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拓展。 DLM分类使用的权重是商品贸易地理分布的比例,然而在当今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际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计算有效汇率也应包括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地理分布的权重。

由“做的”和“说的”不同而导致的法定分类的缺陷之外,现有汇率制度分类还存在着如下一些缺陷。

1、没有共同的、核心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相互之间可比性较差。哪些核心因素决定汇率制度的变化,这应该是汇率制度分类理论的基础;但由于汇率决定理论还不成熟。汇率制度分类方法还有待发展和创新。

2、主要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事后分类,而统计检验的一个弱点是:哪怕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如果它反映了经济的基本面,其变动率也有可能较低;而钉住汇率如果脱离了经济的基本面,也难免会频繁变动。甚至出现自由跌落或贬值。同时,国际储备不仅仅是一种外汇干预资产,还是一种支付手段,与汇率制度的关系有可能是间接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因此,以汇率或国际储备的变动率作为统计分类的标准难免会出现偏差。

3、现有分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都只是考虑了名义汇率而不是实际汇率;如果是考虑实际汇率的话,结论可能又会不一样。

汇率对市场的影响

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汇改带来的汇率调整空间,二则是汇改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

就汇改的空间而言,人行的发言人强调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这实际上就是给渐进式推进的汇改定调,也间接提示汇率的浮动空间不会太大。实际上,这也非常符合如今国际国内经济复苏进度缓慢,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环境的客观现实。

在汇率调整空间不大的背景下,又恰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资产价格调整,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甚至大于汇改带来的收益,因此总体资产增值收益也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汇改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体现在短期心理层面,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的中期影响。

总之,汇率制度分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客观性标准和分类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各种分类方法既需要取长补短,还取决于汇率决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变形病毒的基本类型病毒防治 篇5

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一定的基本特性,这些基本特性主要指的是病毒的传染性、破坏性、恶作剧等表现,这是普通病毒所应具备的基本特性,据目前占据国内杀毒 软件市场80%以上份额的kv300的研制者王江民介绍,能用变化自身代码 和形状来对抗反病毒手段的变形病毒才是下一代病毒首要的基本特征。 变形病毒 特征主要是:病毒传染到目标后,病毒自身代码和结构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有不 同的变化。

以下简要以变形病毒的变化能力将其化分为四类。

第一类变形病毒的特性是:具备普通病毒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然而,病毒每感染 一个目标后,其自身代码与前一被感染目标中的病毒代码几乎没有三个连续的字 节是相同的,但这些代码其相对空间的排列位置是不变动的,这里称为:一维变 形病毒。

第二类变形病毒的特性是:除了具备一维变形病毒的特性外,并且那些变化的代码相互间的排列距离(相对空间位置),也是变化的,有的感染文件的字节数不 定,这里称为:二维变形病毒。

第三类变形病毒的特性是:具备二维变形病毒的特性,并且能分裂后分别潜藏在 几处,随便某一处的子病毒被激发后都能自我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病毒,

病毒在附 着体上的空间位置是变化的,即潜藏的位置不定。比如:可能一部分藏在第一台 机器硬盘的主引导区,另外几部分也可能潜藏在可执行文件中,也可能潜藏在覆 盖文件中,也可能潜藏在系统引导区,也可能另开垦一块区域潜藏……等等。而在下一台被感染的机器内,病毒又改变了其潜藏的位置。这里称为:三维变形病 毒。

第四类变形病毒的特性是:具备三维变形病毒的特性,并且,这些特性随时间动 态变化。比如,在染毒的机器中,刚开机时病毒在内存里变化为一个样子,一段 时间后又变成了

另一个样子,再次开机后病毒在内存里又是一个不同的样子,这里称为:四维变形病毒。

以上的四类变形病毒可以说是病毒发展的趋向,也就是说:病毒主要朝着能对抗 反病毒手段的方向发展。目前,已发展到了一维、二维、三维变形病毒。四维变形病毒必将出现,那将是信息社会战争的需要。

MSSQL基本类型 篇6

数值

bigint8字节从 -2^63到 2^63-1的整型数据(所有数字)

int4字节从 -2^31到 2^31-1的整型数据(所有数字)

smallint2字节从 -2^15到 2^15-1的整数数据

tinyint1字节从 0 到 255 的整数数据

bit1位1 或 0 的整数数据

decimalDecimal (p,s) 从 -10^38 +1 到 10^38 –1 的固定精度和小数位的数字数据

numeric功能上等同于 decimal

money8字节货币数据值介于 -2^63与 2^63 -1之间,精确到货币单位的千分之十

smallmoney4字节货币数据值介于 -214,748.3648 与 +214,748.3647 之间,精确到货币单位的千分之十

float4字节,7位精度从 -1.79E + 308 到 1.79E + 308 的浮点精度数字

real8字节,15位精度从 -3.40E + 38 到 3.40E + 38 的浮点精度数字

datetime8字节从1753 年1月1日到9912月31日的日期和时间数据,精确到百分之三秒

smalldatetime字节从1900 年1月1日到2079年6月6日的日期和时间数据,精确到分钟

字符串

char固定长度的非 Unicode 字符数据,最大长度为 8,000 个字符

varchar可变长度的非 Unicode 数据,最长为 8,000 个字符

text可变长度的非 Unicode 数据,最大长度为 2^31 - 1 (2,147,483,647) 个字符

Unicode 字符串

nchar固定长度的 Unicode 数据,最大长度为 4,000 个字符

nvarchar可变长度 Unicode 数据,其最大长度为 4,000 字符

sysname是系统提供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在功能上等同于nvarchar(128),用于引用数据库对象名

ntext可变长度 Unicode 数据,其最大长度为 2^30 - 1 (1,073,741,823) 个字符

二进制字符串

避雷器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探究 篇7

(一) 避雷器的类型。

目前使用的避雷器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保护间隙;二是管型避雷器;三是阀型避雷器;四是氧化锌避雷器。

(二) 避雷器的保护原理。

避雷器的保护作用原理如图1。

图1 (a) 是保护间隙。当雷电压侵入波超过保护间隙的击穿强度时, 间隙被击穿, 限制了侵入电器设备的过电压幅值。侵入波过去以后, 间隙的绝缘强度应能自行恢复, 以使电气设备能够继续运行。图1 (b) 是管型避雷器。它是一种特制的保护间隙, 比普通间隙具有较强的恢复绝缘强度的能力。图1 (c) 是阀型避雷器。它由许多短间隙串联组成放电间隙, 为了改善保护性能, 还串联有碳化硅非线性阀片电阻。阀型避雷器又有普通阀型避雷器和磁吹阀型避雷器两种。图1 (d) 是氧化锌避雷器, 也可把它归于阀型避雷器一类, 但一般不需串联放电间隙, 只由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组成, 是目前保护性能最好的一种新型避雷器。

(三) 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为使避雷器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 必须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伏秒特性, 以易于实现理想的绝缘配合。电气设备的冲击绝缘强度都由伏秒特性 (曲线) 表示。避雷器与被保护电气设备的伏秒特性之间应有合理的配合, 才能发挥保护作用。现以图2加以说明。

图2 (a) 中避雷器的伏秒特性有一大部分高于电气设备的伏秒特性。在冲击电压特别是陡波电压的作用下, 电气设备就会先击穿, 因而避雷器起不到保护作用。图2 (b) 中虽然避雷器的伏秒特性整个低于电气设备的伏秒特性,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其伏秒特性过低, 甚至低于电气设备上可能出现的最高工频电压, 这样就会使避雷器发生误动作, 因而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只有图2 (c) 的情况才比较合理。

由此可见, 在绝缘强度的配合中对避雷器伏秒特性的要求是不仅要位置低, 而且要形状平直。比较平直的伏秒特性要比陡峭的伏秒特性更易于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工程上通常用冲击系数来反映伏秒特性的形状。冲击系数是指冲击放电与工频放电之比值。其比值愈小, 伏秒特性愈平缓。因此, 避雷器的冲击系数愈小, 保护性能愈好。

由于放电过程的分散性, 伏秒特性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带状面积。就其一条确定的伏秒特性来说, 它还具有由放电分散性决定的上、下限。因此, 避雷器与电气设备的伏秒特性配合, 还应考虑这一因素。如图2 (d) 所示, 避雷器伏秒特性的上限不应高于电气设备伏秒特性的下限。

2.应有较强的绝缘强度自恢复能力, 以利于快速切断工频续流, 使电力系统得以继续运行。避雷器一旦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 就造成系统对地短路。此后瞬即消逝的雷电过电压虽然已经过去, 但工频电压却相继作用在避雷器上, 使在其中开始通过工频短路接地电流。这样流过避雷器的短路接地电流通常称为工频续流, 它以电弧放电的形式出现。避雷器应当具有自行切断工频续流、恢复绝缘强度的能力, 使电力系统能够继续正常工作。一般要求工频续流在第一次经过零值时即应切断。这就要求该时刻避雷器间隙绝缘强度的恢复程度高于避雷器上恢复电压的增长程度。

对避雷器还有其他一些性能要求, 但避雷器的发展, 结构的设计和改进主要是围绕上述两点基本要求而进行的。

二、保护间隙和管型避雷器

(一) 保护间隙的原理和缺点。

常用的角形保护间隙主要是由主间隙和辅助间隙串联而成。辅助间隙是为了防止主间隙被外物 (如小鸟) 短路误动作而设的。主间隙的两个电极做成角形, 可以使工频续流电弧在自身电动力和热气流作用下易于上升被拉长而自行熄灭。保护间隙的主要缺点是灭弧能力低, 只能熄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不大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因此在我国只用于10KV以下的配电网中。

(二) 管型避雷器的原理。

管型避雷器的原理结构是由两个间隙串联组成。一个间隙装在产气管内, 称为内间隙。另一个间隙装在产气管外, 称为外间隙。外间隙的作用是使产气管在正常运行时与工频电压隔离。产气管可用纤维塑料或橡胶等在电弧高温下易于气化的有机材料制成。当雷电冲击波袭来时, 内外间隙均被击穿, 使雷电流入地。冲击电流消失后间隙流过工频续流。在工频续流电弧的高温作用下, 产气管内分解出大量气体, 形成数十甚至上百个大气压力。高压气体从环形电极孔口急速喷出, 强烈地纵向吹动电弧, 使工频续流在第一次过零时熄灭。 管型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与工频续流的大小有关。续流太大产气过多, 会使管子爆炸;续流过小产气不足, 则不能灭弧。管型避雷器的主要缺点是:一是伏秒特性太陡, 而且分散性较大, 难于和被保护电气设备实现合理的绝缘配合;二是放电间隙动作后工作导线直接接地, 形成幅值很高的冲击截波, 危及变压器的绝缘。此外, 运行维护也较麻烦。因此, 管型避雷器目前只用于输电线路个别地段的保护, 例如大跨距和交叉档距处, 或变电站的进线段。

三、普通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由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两个基本部件串联组成。它具有较平的伏秒特性和较强的灭弧能力, 可以避免裁波发生;与管型避雷器相比, 在保护性能上是重大的改进, 是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的防雷保护设备。

(一) 火花间隙。

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由许多单个间隙串联而成。普通阀型避雷器用的是平板型间隙赎, 间隙的电极由黄铜材料冲压成小圆盘状, 中间以母垫圈隔开, 间隙距离为0.5~1.0mm。由于间隙间的电场接近均匀电场, 而且在过电压作用下云母垫圈与电极之间的空气缝隙还会发生局部放电, 对间隙放电提供光辐射予游离因子, 因此火花间旗的放电分散性较小, 状秒特性较平缓, 冲击系数可下降到1.1左右, 有利于绝缘配合。

阀型避雷器的火花间隙分成许多个短间隙的优点是易于切断工频续流。因为工颠续流电是被间隙酌电极分成许多短狐, 靠极板上复合与散热作用, 去游离程度较高, 使短弧具有工频续流过零后不易重燃的特性, 所以提高了间隙绝缘强度的修复能力。

(二) 非线性电阻。

避雷器用非线性电阻通常称为阀片电阻。阀片电阻是由许多个阀片串联而成的组合体, 普通阀型避雷器的阀片是用碳化硅 (金刚砂) 加结合剂 (如水玻璃等) 在300~350°C的低温下烧结而成的圆饼形电阻片。阀片的电阻值随流过电流的大小呈非线性变化, 通常用伏安特性曲线表示。

阀片电阻的非线性正符合改善避雷器保护性能的要求。如前所述, 如果避雷器只有火花间隙,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动作时, 将会出现对绝缘不利的截波, 而且工频续流就是线路单相直接接地的短路电流, 幅值较大, 难于自行灭弧。在火花间隙下面串入普通电阻 (线性) 以后, 虽然可以限制工频续流以利灭弧, 但是如果电阻过大, 当雷电流通过时在其端部又会出现很高的电压, 此电压成为残压。峰值很高的残压作用在电气设备上同样会破坏绝缘。采用非线性电阻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在雷电流作用下, 由于电流很大。阀片工作在低阻值区域, 可使残压降低。在工频续流流过时, 由于电压相对较低, 阀片工作在高阻值区域, 因而限制了续流。所以阀片电阻的非线性程度愈高, 保护性能愈好。

为了改善阀型避雷器的保护性能, 除了用于低配电系统的阀型避雷器外, 都在火花间隙上并联一组均压电阻, 称为分路电阻, 许多间隙串联以后将形成等值电容链;由于各间隙电极对地和周围物体存有寄生电容, 间隙间的电压分布不均匀, 致使每个火花间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减弱了避雷器的灭弧电压, 工频放电电压会降低。并联分路电阻以后, 在工频电压作用下, 由于火花间隙的串联等值容抗大于分路电阻, 间隙电压主要由分路电阻决定, 因而可使间隙工频电压分布均匀, 不致降低它的工频放电电压和灭弧能力。在冲击电压作用下, 由于冲击电压的等值频率很高, 火花间隙的串联等值容抗小于分路电阻, 间隙电压分布主要取决于电容;而寄生电容的影响, 使火花间隙电压分布不均匀, 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低于单个间隙冲击放电电压的总和, 这样反而可以降低避雷器的冲击系数, 改善了避雷器的保护性能。因为分路电阻长期处于工作电压作用之下, 需要有足够大的电阻值和热容量, 所以也是采用碳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非线性电阻。

火花间隙和阀片电阻是阀型避雷器的基本部件, 组装在瓷套管中做成避雷器的标准单元, 然后再组合成各种电压等级的避雷器, 以供电力系统雷防护应用。

参考文献

[1].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吴灿忠.浅析避雷器的基本类型和工作原理[J].机电信息, 2010

[3].高岩.避雷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广告策划的基本类型 篇8

一、体验式英语作业的基本特征

1. 创意性。作业内容联系生活,作业形式改变惯有模式,灵活多变,适应学生个体的经验与兴趣。在教授“Animal”一课时,笔者没有就其单词和句型布置作业,而是以“寻找你的动物世界Looking for your animal world”为题,让学生们自行展开。可以去动物园实地考察积累新的词汇,可以从画报剪纸中搜集动物图片,可以自己动手画出喜爱的动物模样,然后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实践证明,通过这类作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做作业兴趣盎然。

2. 开放性。体验式英语作业打破传统,将作业扩展到室外,超越纸笔形式,多种形式配合,作业内容丰富多样,营造了一个宽松开放的作业环境,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上述“寻找你的动物世界Looking for your animal world”,学生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书本之内,而且转向更广阔的外部空间,通过这次作业,学生们还学习了课本上没有的动物英文单词,如zebra 斑马,giraffe长颈鹿,sea lion海狮,carnivore肉食动物,herbivore食草动物,培养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3. 分享性。完成了体验式英语作业后,学生会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知识和经验随之增长。教师积极的鼓励,适时的提问和总结,可以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故而,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独特的作业之后, 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与自身不同的额外的知识和技能,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所学的语言知识,可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知层面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语法点时,笔者将作业布置为“我的一天生活My life in a day”,要求每个学生用现在进行时展现自己一天的生活情况。作业完成后,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写得很有特色,所用动词不尽相同,这时把学生所写的现在分词拿出来整理,并让他们自己寻找规律,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4. 趣味性。体验式英语作业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启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效甚好。例如,在教授祈使句时,结合实际情况,可让学生用英文祈使句制作家中的“家规卡片”:“Wash your hands before a meal.”“Don’t stay up.”“Do not leave trashes.”通过此次作业,学生不仅普遍掌握了祈使句的用法,而且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设置作业的趣味性原则在于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成功欲,然后将所学语言知识点结合其中,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容易接受和喜欢,完成效果好,知识掌握得深刻扎实。

5. 实践性。体验式英语作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针对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及经验过程,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和提升。例如,在教授高年级英语时,为了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口语能力,笔者布置了“走街串巷”的作业,要求每名学生到繁华的街道上,主动与陌生人(最好是外国人)用英语交流不少于五分钟,用录音设备录下交流过程,并作为作业上交。整个作业完成情况比预期的要好。这种形式具有挑战性,实践感强,符合中小学生好胜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心理。通过这样的作业,不仅强化了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锻炼了胆识,丰富了生活阅历。

6. 情境性。众所周知,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却能记得80%,体验式英语作业就是恰当地结合了如上的认知特点。它往往有两个环节与情境有关。(1)作业的思考阶段。需要学生扫描过去的生活经验,找出与作业切合的相关点,再开始执行。例如“我的一天生活My life in a day”一例,即为学生回忆思考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然后加以应用完成的作业。(2)作业的进行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大多体验式作业都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下完成的 。例如,上述“寻找你的动物世界Looking for your animal world”,学生们走入真实的动物世界,通过观察、咨询、动手等形式完成作业。它克服了呆板教条的纸笔作业形式的缺点,更加鲜活地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强调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体验式英语作业的主要类型

1. 作品类。作品类作业主要指学生以所学语言知识为基本原料,形式上进行创作加工而产生一定物质形式的智力成果,如著作、词曲、影音等的作业形式。此类作业的目的是要学生树立作品意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本土化、生活化的加工处理,并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联系,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特有的文字或影音作品,从而体验知识带来的完满感和成功感。例如,在一次寒假作业的布置中,笔者要求以“My Book”为题,编写一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书”, 除要求句型和语法与课本中一致以外,“书”的形式、内容和篇幅不限,由学生自由想象尽情发挥。汇总发现,完成情况比预期要好上许多:“book”的形式多样,有绘画,有白描,有剪纸;文字内容丰富,既有描写日常生活,又有描绘自身感受。每个学生都倾力打造人生的第一本“专著”,由此带来丰厚的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家录制自己的影视作品,学生们非常乐于做这样的英文作业。作品类作业要求教师做到指令清楚,创作形式不设限制,灵活多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个体兴趣和才能,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nlc202309030037

2. 交际类。交际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与他人的交往,进而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的作业形式。在讲授“人体各器官”的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回家给父母演唱儿歌“If You Are Happy”,作业的上交质量以家长的反馈为标准。当学生们唱着“Clap your hands”“Stomp your feet”“Wink your eyes”时,手、脚、眼等身体器官并用,不但加深了单词的记忆,而且增强了和父母亲的情感沟通。布置此类作业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给父母唱歌,鼓励高年级的学生走到外界与外国人直接对话;其次考虑学生是否对作业产生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是否能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再次,尽量营造和谐、尊重、宽容的实施环境,这样交际类的作业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 调查类。调查类作业指学生将日常所见所闻的语言信息搜集整理,然后进行归纳应用,进而内化到自身认知系统的作业形式。这类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扩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笔者曾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用品的英文说明书、英文广告以及大街小巷里的英文告示牌等。如:“No smoking!”“No Parking!”“Keep off the grass!”通过此类作业,学生不仅能牢记生活中的实用英语,而且为自己发现并学到身边的英语而感到欣喜。如果长期坚持随时记录,对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布置调查类作业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有规律地进行督促检查,同时要对学生搜集上来的调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学生合作小组,设置固定的周期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成果,这样相互督促,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

4. 制作类。制作类作业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等形式制作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物的作业形式。例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来临时,笔者要求学生自制感恩贺卡,并用英文写上真诚的祝福送给妈妈、老师等。学生通常兴致高昂,不仅能运用已学过的祝福语,还摘录并运用其他的语言点,扩充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如:“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over the years, Mom.”“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This card on Mother’s Day is especially for you.”“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设计此类作业,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否则会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感觉陌生而无从下手。还要注意作业的反馈恰到好处,如果作业布置后没有下文,则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上一篇:怎么提高口才表达能力下一篇:毕业感言:曾经一起欢笑,一起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