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灵芝论文

2024-07-27

野生灵芝论文(通用4篇)

野生灵芝论文 篇1

科学研究表明, 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 其中有效成分可分为10大类, 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 (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 (主含延胡索酸) , 以及微量元素Ge、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 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同时, 灵芝还具有抗疲劳, 美容养颜, 延缓衰老, 防治艾滋病等功效, 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是桂北山区乡镇,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年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9.3℃, 降雨量2194.6mm, 相对湿度79%, 具有林下人工种植灵芝极佳的自然环境。怀宝灵芝从1996年开始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 经过10多年的探索, 技术已经成熟, 林下仿野生栽培的“怀宝灵芝”, 菌体结实、光华、亮泽, 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可与野生灵芝相媲美。在林下发展仿野生栽培的椴木灵芝菌前景十分广阔。

1 生产季节

根据灵芝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 桂北地区在农历10月下旬~11月下旬伐木, 伐木后10~15d可以进行菌棒生产。第2年清明左右下地埋棒, 当年可收灵芝1~2批。但伐木时间最迟不能超过清明, 因清明后伐木含水量高, 树皮易脱落, 且营养流失, 不宜生产。

2 木料要求

凡是适合椴木栽培香菇、木耳的树种都可用于栽培灵芝, 但枫香木又是所有生产灵芝材料中的最佳木料, 用材直径一般3~16cm为宜, 弯曲多疖疤木营养丰富更好。

3 断木

杂木砍伐后为防止木料水分过湿或过干, 一般以砍后12d左右为宜, 枫树因含水量大则需20~30d。将杂木锯断为长度14~15cm或28~30cm短椴木, 不论何种规格, 均须断面平整、长短一致。

4 装袋

根据椴木直径的大小, 分别选用偏径宽度15~30cm不同规格、厚度0.35~0.6mm的耐高温、抗拉力的聚乙烯筒袋。装袋时将适宜筒袋装放椴木, 两头分别扎活结;装袋、搬袋要轻拿轻放, 防止破损。发现破袋要及时用透明胶补牢。

5 灭菌

灭菌是灵芝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 必须蒸足熟透。蒸煮椴木与香菇棒灭菌方法相同, 当锅内温度达100℃后要维持12h不降温。火力要“攻头、守尾、控中间”, 菌筒上灶后要迅速用旺火猛攻, 使锅内温度迅速达到100℃, 中间火力稳定, 待停火后温度下降至80℃以下出灶、冷却。

6 接种

怀宝灵芝选取怀宝深山中优质的野生灵芝, 在无菌条件下, 生产出纯正的母种, 用以扩大培养转接原种, 进行规模化生产。

接种室可选用门窗密封好、场地干燥、清洁的10~15m2房间, 内用塑料膜制成相等的接种帐, 在接种前4~8h将接种帐每立方米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待袋温降至28~30℃时控温接种。接种时要用75%酒精或0.05%新洁尔对菌种认真处理, 实行一人把种、多人解口接种扎袋、专人堆放的流水作业。播种要满断面, 口要扎实, 两头接种, 堆放平稳。

7 菌丝培养

培养间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土墙房间, 室温要控制在25℃左右。如温度过低要用火盆或煤、电加温;温度过高要适当通风, 防止闷热烧菌。培养间要尽量避光, 发菌20d后要进行酌情翻堆, 当菌丝长满全袋时适当增加光照, 促进菌丝生长。如发现菌内积水或菌丝萎缩一定要割小口放气, 以增氧通气, 并让积水流失。在25~28℃培养60~70d菌丝成熟, 菌木表层菌丝洁白粗壮, 菌木间紧连不易掰开, 少数菌木断面有豆粒大原基出现, 即可迅速下地埋土培养。

8 上床埋土 (重点部分)

灵芝地要选择林下遮荫度70%~80%、排水性能好、土质疏松肥沃且交通、水源方便、向阳、通风地块。在埋棒前对地块翻耕、除草, 做成宽140cm、高25cm的畦块, 选择晴天温度在15~25℃天气脱袋进木。先在畦床上开深18~20cm的沟, 选取粗细相近的菌木埋在同一畦床, 有灵芝原基出现的断面向上, 菌木行距6~8cm, 段距2~3cm, 排列要整齐, 上盖1~2cm细土。菌木长度28~30cm的横排, 14~15cm的以竖排为好。盖土后喷水保湿。

9 出芝管理

床内温度适宜在15~30℃。如气温过低应盖杂草保温, 温度过高结合喷水和通风, 保湿降温, 为灵芝仿野生生长提供更理想的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灵芝产量, 减少畸形芝的发生。观测温度一般以每天上午9:00和下午15:00测出地表温度为宜。发育成熟的菌材埋土后15~25d便可形成原基。原基开始是一个较光滑的白色肉瘤状, 向上伸长形成灵芝菌柄, 如长时间处于15℃左右只长柄而盖却展不开, 只有达到22℃以上时, 菌盖才能正常开展。灵芝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 充分利用林下小气候自然出芝, 经过4~5个月, 灵芝成熟可采收。成熟的标志是:菌盖边缘黄、白色环圈完全消失, 放射出大量的红色烟雾状疱子粉末时, 即可采收。灵芝的盛产期在7~9月, 霜降停止出芝。每采完一批灵芝应清理床面, 霜降后要在床面加盖稻草、细土, 使之安全过冬。待第2年清明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清除加盖物, 进行出芝管理。

10 采收与加工

灵芝采收后剪去过长菌柄, 清除杂物, 及时晒干或用烘房烘烤, 干燥后用聚丙烯袋外套包装, 以防受潮、虫蛀、霉变。也可直接加工成灵芝片、灵芝粉和灵芝盆景等进行销售。

11 效益分析

11.1 生态效益

仿野生的怀宝灵芝属林下栽培, 可以增强土地肥力, 提高杉木、杂木速生30%~35%, 达到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保护环境的目的。

11.2 社会效益

怀宝灵芝林下仿野生成功的栽培, 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在怀宝镇乃至融水县各乡镇推广种植进而发展灵芝产业奠定基础,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11.3 经济效益

栽培1m3椴木可生产干灵芝15~20kg, 年收入在2500元左右, 一般出灵芝需要3a时间。怀宝镇实施灵芝发展项目, 对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摘要:灵芝, 素有“仙草”之称, 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 灵芝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

关键词:灵芝,栽培技术,林下

仿野生灵芝种植技术 篇2

仿野生灵芝“长脚紫芝07-6”、“弯脚紫芝06-5.5”两个紫芝(黑芝)品种株形端正,色泽油亮,品种适应性强,海拔300米以上地区均可种植。

二、栽培材料选择

主要以阔叶段木为主,选用材质硬、单宁含量高的树种材料做栽培菌材产量高、质量好、回报期长,而选用材质疏松的树种材料做菌材则出菇期短、產量低、质量差。研究表明,麻栎、栓皮栎、梨树、杨梅树、青岗、枫香为上,桃树、泡桐、盐肤木次之,锯末农用下脚料更次,尽量不要用含有芳香油的树种及针叶木。

三、栽培菌材制备

所选用菌材树龄以5~20年为宜,于农历9月落叶后至翌年2月抽枝前砍伐,削平树钉截成15厘米长,装入26厘米X50厘米x0.05毫米的灵芝专用栽培袋中,注意不要让木质纤维扎穿袋子,以免造成后期污染。

四、混合料的加入与比例

混合料是填充袋内段木与段木之间的主要物质,它是灵芝菌丝体最初的营养源。其配方为:阔叶木屑75%、细米糠或麦麸21%、白糖或红糖1%、石膏l%、硫酸镁0.1%、合成色素O.3%、合成蛋白胨0.54%、灵芝生物素0.06%、腐质土1%,料水比为5:5。将硫酸镁、生物素、色素、合成蛋白胨、白糖溶入水中,与上述原料拌匀,填入已装好段木的栽培袋中,注意段木与段木之间的空隙一定要填实,料面超出段木面2厘米即可

封袋,并立即进入灭菌程序。

五、灭菌

灭菌可采用高压或常温蒸笼,无论采用哪一种灭菌都要考虑料之间的水蒸气流通,以收到充分灭菌的效果采用高压灭菌的,升火前应打开放气阀门,当水蒸气大量喷发时,关闭放气阀,加大火力,当压力表盘为0.15帕第一次放气时开始计时,在此气压下持续4个小时即可停火。当压力表降至O帕时,打开放气阀排气,把压力锅门打开自然降温。采用常用灭菌的,在蒸笼底部一角放一支温度计,升火后温度至100℃时开始计时,维持12个小时后停火,闷上一夜,然后打开蒸笼门让其自然降温。

六、接种

当料温降至40℃时,移入接种袋或接种箱中,然后放入酒精、棉塞、包扎带、气雾消毒盒、火机、接种钩、菌种,菌种最好用百菌清或5%升汞水浸洗,同时清除有红、绿、黄等色杂菌的菌种,每四筒料放一包菌种。一切就绪后封闭接种箱,点燃消毒盒20分钟后可实现接种,接种时操作人员预先用75%酒精消毒双手,然后小心伸人接种箱中,从尾部撕开种袋接种,种头接近棉塞处的表皮弃之不用 。

七、培养

接种完毕,筒料马上放入培养室培养,此时培养室温度保持24~30℃.12小时后种子开始萌发吃料,20天后当菌丝长至筒料一半时,把接种端袋口稍稍打开通气培养,菌丝长满后,零星出现原基时,进入菌棚排场管理。

八、入土排场管理

承德地区灵芝仿野生段木栽培技术 篇3

经过10多年的生产学习和摸索, 现将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的栽培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灵芝属高温型真菌, 恒温出芝, 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20~28℃, 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6~29℃。温度长期低于20℃时, 菌丝生长缓慢, 子实体生长发育不良或不能分化;温度高于33℃以上, 则易腐烂死亡。10~12℃为栽培段木制作期。短段木接种后要培养60~75天才能达到生理成熟。我县宜选择12~2月份备木, 3月份接种发菌, 6月中旬落土栽培。

2 选地建棚

根据灵芝的生物特性, 应选地势高, 排水顺畅的地方。棚要求能保温、保湿, 通风良好, 光线适量, 方便操作管理。搭棚的材料为竹竿、木棍和铁丝等, 也可就地取材。棚的大小可根据栽培数量多少而定, 可埋段木20~25m3/667m2。棚高2m以上, 两头留门, 周开多个通风口。灵芝入棚前3~5天, 用石灰粉对畦面进行一次整体严格消毒, 然后将土翻锄, 畦高与菌袋直径一致。

3 段木制作

栽培灵芝的好树种有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等树种。一般段木以选择树皮较厚、不易脱离、材质较硬、心材少、髓射线发达、导管丰富、树胸径为8~15cm为宜, 要求在落叶初期砍伐, 最好不超过惊蛰。

选用对折径15~24cm×55cm×0.02cm的低压聚乙烯筒。生产上大多选用3种规格的塑料筒, 以便适合不同口径的短段木栽培使用。将截段后的短段木套入塑料筒内, 两端撮合, 弯折, 折头系上小绳, 扎紧。使用大于段木直径2~3cm的塑料筒装袋, 30cm长的段木每袋一段, 15cm长的段木两段一袋, 亦可数段扎成一捆装入大袋灭菌。

4 灭菌接种

装袋后立即进行常规常压灭菌。保持恒温97~100℃约10~12h。

目前, 市场收购的灵芝多种多样, 绝大多数为赤芝, 紫芝、黑芝、白芝、血芝较少, 而最受商户及外商青睐的是菌盖平整圆滑、菌肉肥厚的紫芝和黑芝品种。制作方法和木腐生菌类方法相同, 采用木屑棉籽壳剂型菌种最好。

段木接种时, 以菌种含水量略大为好, 将冷却后的短段木塑料筒预先选择, 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消毒。30min后将塑料袋表层的菌种皮弃之, 双头接种。接种时二人配合, 一人将塑料扎口绳解开, 另一人在酒精火焰口附近将捣成花生仁大小的菌种撒入, 并立即封口扎紧。另一端再用同样的方法接种, 以此类推, 随后分层堆放在层架上。接种过程应尽可能缩短开袋时间, 加大接种量, 封住截断面, 减少污染, 使菌丝沿着短段木的木射线迅速蔓延生长。

5 发菌管理

冬天气温较低, 应采用人工加温至20℃以上, 培养15~20天后即可稍微解松绳索。短段木培养45~55天满筒, 满筒后还要再经过15~20天才进入生理成熟阶段, 此时方可下地。

在培养期间, 培养室温度宜控制在26~30℃, 空气相对湿度为40~65%, 每天进行通风。

6 覆土出芝

将生理成熟的短段木横放埋入畦面, 段木横向间距为3cm。这种横埋方法比竖放出芝效果更好。最后全面覆土, 厚度为2~3cm。连续两天大量淋水。每隔200cm用竹片竖起矮弯拱, 离地15cm, 盖上薄膜, 两端稍打开。埋土的土壤湿度为20~22%, 空气相对湿度约90%。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35℃, 入畦保持畦面湿润, 以手指捏土粒有裂口为度, 宁可偏干些。6月中下旬幼芝陆续破土露面, 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主。夜间要关闭畦上小棚两端薄膜, 以便增湿, 白天再打开, 以防畦面二氧化碳过高, 超过0.1%而产生“鹿角芝”, 不分化菌盖, 只长柄。通风是保证灵芝菌盖正常展开的关键。7月以前, 拱棚顶部薄膜始终要盖住, 两侧打开, 防止雨淋造成土壤和段木湿度偏高。7月中下旬, 为了保证畦面有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往往采用加厚遮盖物。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当菌盖不再增大、白边消失、盖缘有多层增厚、表面呈现出漆样光泽、柄盖色泽一致、孢子飞散时就可以采收了。采收前3~天停止喷水, 关闭棚门及通风口。采收时从菌柄基部约2cm处用锋利刀具切除。但在收二潮灵芝后准备过冬时, 则将柄蒂全部摘下, 以便覆土保湿。采收后的子实体应剪弃带泥沙的菌柄, 若菌盖表面有泥土等杂质, 可用软刷在面上轻刷。置干燥室内保存或出售。灵芝采收后, 停止喷水2~3天, 提高湿度达90~95%, 温度仍保持在27~30℃, 7~10天后, 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长出实体, 按照前一段方法培养管理约25~30天, 可采收第2批灵芝, 一般可采收3批。

8 病虫防治

1) 白蚁防治。采用诱杀为妥。即在芝场四围, 每隔数米挖坑, 坑深0.8m, 坑高0.5m, 将芒萁枯枝叶埋于坑中, 外加灭蚁药剂, 然后再覆薄土。投药后5~15天可见白蚁中毒死亡, 该方法多次使用, 以便将周围的白蚁群杀灭。

2) 木霉、绿霉 (青霉) 和链孢霉。在培养料上, 灵芝菌柄生长点和菌盖下面的子实层均易受伤害。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 松絮状, 产生分生孢子后, 为浅绿色或蓝绿色。木霉初期菌丝为灰白色或白色浓密棉絮状, 不久便产生黄粽色、黑色或深绿色的分生孢子。青霉的繁殖力强, 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 菌丝生长受到抑制, 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子实体被侵染后, 严重时会腐死。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 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 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

对于杂菌的防治, 可选用克霉灵或350mg/kg的氢氧化铜注射, 子实体可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或覆盖, 严重时可以清除、火烧或深埋。

野生灵芝论文 篇4

茶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 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咖啡因、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随着茶叶生产和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由于低档茶供过于求,经济效益差, 供销矛盾严重,特别是我国产茶大省云南、福建和浙江等尤为突出。对价值较低的低档茶进行精细加工,实现低档原料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对品质好的茶进行新型保健产品的开发,对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固体发酵技术生产的药用菌发酵出的茶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内涵的新型保健茶。药用菌发酵茶兼有茶和所接种药用菌的化学成分,经过发酵,药用菌与茶叶充分的融合,有机营养物质易于被人体吸收。茯苓发酵茶比茯苓和原茶具有更显著的利尿效果,灵芝发酵茶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降血脂功能[4]。以茶叶为基质分离筛选出普洱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菌株的适宜培养基质,通过固态发酵培养,最终发酵物(菌丝和茶叶基质有机结合)经烘干研磨可制成茶叶—茯苓与灵芝固体发酵茶(可作为泡袋茶使用)。本研究以5种类型茶叶为基质,培养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发酵茶,以期实现低档茶的开发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野生茯苓菌株(RS-A)、茶马古道野生灵芝(赤芝)菌株(RS-B),均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与普洱淞茂医药有限公司食药用菌课题组采自普洱市宁洱县松树林下和普洱市思茅区茶马古道旁腐生树上采集,经分离驯化筛选出的优良菌株。

1.1.2培养基质培养料A为紫鹃、B为滇红、 C为晒青、D为炒青、E为普洱茶,5种茶叶原料干品均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茶叶加工实训室;活化培养基为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5]。

1.2方法

1.2.1工艺流程具体工艺流程:分离培养基制备-分装试管、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茯苓与灵芝菌种分离、纯化-恒温培养箱培养/茶叶(干品)浸泡(冷水)-沥水-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摊晾-烘干-包装-检验-成品。

1.2.2菌种活化从驯化野生茯苓与灵芝母种斜面上接约0.5cm2大小的菌种块到活化培养基中,27℃恒温培养10d,制得活化菌种备用。

1.2.3培养基的制作及接种管理将5种茶叶原料干品按料水比1.0∶1.8添加冷水浸泡,pH自然,待茶叶充分吸水并沥水后装菌种袋,123℃ 高压灭菌1h,冷却后每袋分别接种两块0.5cm2大小经活化后的野生茯苓与灵芝菌种,置培养室27℃恒温培养,每个茶叶培养基质设置3个重复。

1.2.4菌丝生长速度测定观察纪录野生茯苓与灵芝在各培养基配方中菌丝的生长情况 , 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势和密度 ( 分别将不同处理的菌丝生长情况相互比较 , 用 “ + ” 表示菌丝密度和生长势强弱 )、 菌丝日均生长速率 ( mm · d-1) = 菌丝生长量 ( mm )/ 培养天数 ( d )。

采用新复极差法检查各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此说明试验的可靠性。

1.2.5不同茶感官审评及审评方法[6]分别取培养好的5种菌茶基质进行感官审评:外形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评香 气、汤色、滋味、 叶底。

1.2.6不同茶大肠杆菌群的测定采用乳糖发酵法(国家标准检验方法)[7]分别对野生茯苓与灵芝发酵茶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茯苓菌丝在5种不同茶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从表1可知,野生茯苓菌丝在各茶叶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存在一定差异。在5种供试验茶培养基中,菌丝在紫鹃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最浓密洁白、粗壮、长势最旺,在晒青培养基上次之,在普洱茶和滇红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炒青培养基中生长较弱、较稀疏。野生茯苓菌丝在紫鹃培养基 上生长最 快,日平均生 长速度为6.65mm,在炒青培养基上生长最慢,日平均生长速度为4.96 mm,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紫鹃>晒青>普洱茶>滇红>炒青。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茯苓菌丝在紫鹃和晒青培养基的生长速度与在滇红、普洱茶和炒青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紫鹃与晒青培养基差异不显著;野生茯苓菌丝在普洱茶和滇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在炒青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普洱茶与滇红培养基差异不显著。

“+”表示菌丝浓密程度,“+”越多,表示菌丝越浓密。下同。 “+”means the thickness of hyphae,and the more“+”,the thicker.The same below

2.2灵芝菌丝在5种不同茶培养基质中的生长情况

从表2可知,野生灵芝菌丝在各茶叶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存在一定差异。在5种供试验茶培养基中,菌丝在紫鹃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最浓密洁白、粗壮、长势最旺,在炒青和滇红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晒青和普洱茶培养基中生长一般。野生灵芝菌丝在紫鹃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64mm,在普洱茶培养基上生长最慢,日平均生长速度为1.21 mm,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紫鹃>炒青>滇红>晒青> 普洱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灵芝菌丝在紫鹃和炒青培养基的生长速度与在滇红、普洱茶和晒青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紫鹃与炒青培养基差异不显著;野生灵芝菌丝在滇红、晒青和普洱茶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差异不显著。

2.3不同茶的感官审评

邀请相关茶叶品茶师、茶叶专业教师及大众教师学生对已培养好的5种菌茶基质进行感官审评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茯苓与灵芝菌丝均能与茶叶有机结合,外形条索出状,鲜品色泽基本保持原茶叶基质颜色、干品色泽为棕色到宗褐色, 质地更加致密,柔韧性更好;内质汤色比原茶叶基质颜色略深、香气融茶叶基质与菌香为一体、口感醇厚滑口,有回甜。所有菌茶在保留原有茶叶基质好特性的基础上,很好改善了茶叶的口感。

2.4固体发酵菌茶大肠杆菌检测情况

检样随机选取来自野生茯苓、野生灵芝菌丝与5种茶叶基质有机结合的典型全部样品,具有全面型和代表性,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两种药用菌茶各5种样品,共10种茶样检测结果MPN均为阴性(<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大肠菌群指标(MPN/100g)≤300,10个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均符合国家标准。

3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驯化的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菌株适应性较好,菌丝在5种茶培养基中均能生长;茯苓和灵芝菌丝均在紫鹃茶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最佳,但茯苓菌丝在晒青茶培养基中、灵芝菌丝在炒青茶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也不错,与紫鹃茶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综合经济成本效益、各自茶的加工工艺可操作性以及今后发酵菌茶销售定位人群,可选择紫鹃和晒青茶培养基作为该野生茯苓菌株的最适宜茶培养基;选择紫鹃和炒青茶培养基作为该野生灵芝菌株的最适宜茶培养基。

选择的5种茶叶基质均为散茶,未经过蒸压成型的加工工艺流程,因此在试验研究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好对茶叶基质的消毒灭菌过程以及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控制。为保证固体发酵菌茶在微生物方面的安全性,对发酵菌茶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由试验结果可知, 随机抽检的所获得的2种药用发酵菌茶的10种样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试验只对纯茶叶基质作为培养 基质作了 研究,对于筛选出的该野生茯苓和灵芝菌株最适宜茶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要点有待深入研究。

试验只对菌茶样品的感官和大肠杆菌方面进行审评和检测,在生化成分分析以及其它安全性方面的检测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为今后菌类保健茶的开发奠定基础。

摘要:为进一步实现低档茶的综合开发利用,以5种类型茶叶为主要基质,培养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发酵茶,通过测定茯苓与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对10种发酵茶茶样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筛选出适合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固体发酵茶的培养基,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野生茯苓与野生灵芝菌丝在5种茶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从综合生长情况来看,野生茯苓发酵茶的适宜培养基为紫鹃和晒青,野生灵芝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为紫鹃和炒青;10种检测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野生茯苓,野生灵芝,发酵茶,茶培养基

参考文献

[1]於小波,昝俊峰,刘焱文,等.我国茯苓药材主要产区资源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14-716.

[2]耿向永,鲍隆友,陈芝兰,等.西藏野生灵芝菌种组织分离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9,28(4):25-2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M].中华本草编委会,1991,26(2):80-82.

[4]林戎斌,陈济琛,林新坚,等.三种药用菌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本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4,11(3):38-42.

[5]张传利,杨发军,桂雪梅,等.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2):19-22.

[6]陆松侯,施兆鹏.茶叶评审与检验[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阅读教法下一篇:西安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