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精选12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1
2013年12月23—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2亿hm2 (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2
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李岚清、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进一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对我们党寄予厚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就必须高举旗帜,与时俱进;发扬民主,团结统一;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会议认为,当前国际形势仍处在复杂深刻的变动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局势总体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局部紧张、动荡的情况仍将继续。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也要对不利的一面有充分估计,做好各方面应对准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指出,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我们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 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在治党治国治军方面,而且在经济工作方面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所制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些人民群众拥护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政策稳,人心定,经济就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就能保持稳定。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一些,把应对和克服困难的措施想得周全一些。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
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
会议指出,实现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要围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任务,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大,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发挥好这个优势,坚持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的方针。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要进一步用好国债资金。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二要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向结构调整倾斜,促进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四要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继续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五要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债项目建设必须保证质量,严格资金管理。扩大投资需求要同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实现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要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必须把财政增收节支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该收的钱一定要收上来,不该花的钱一个也不能花。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规范和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密切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遵循经济规律。各级政府应将注意力转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调整新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农民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明年要着重抓好四项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是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市 场环境。要继续重视和积极做好对外经济工作。大力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结构,鼓励和支持扩大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立足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增加扶贫投入,提高扶贫开发的成效。
会议认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各方面安排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第二,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三,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第四,积极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会议从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开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做好增收节支等方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围绕中心,把握全局,妥善处理做好经济工作与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要求,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现在已近年终岁末,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到困难群众和灾区群众中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吴仪、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俞正声、贺国强、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王刚、迟浩田、钱其琛、徐才厚、何勇、彭珮云、周光召、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叶选平、宋健、白立忱和中央军委委 员梁光烈、廖锡龙、李继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篇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成功应对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显著成就。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民生和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会议强调,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2011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篇4
习近平指示:重农固本, 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 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必须看到,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 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李克强指出:“十二五”以来, “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十三五”时期, 要落实发展新理念, 破解发展新难题,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注意分析粮食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继续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亿万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会议认为, “十二五”时期, 我国粮食连续增产,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重大贡献。“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会议强调,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 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 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 保耕地、保产能, 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 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会议强调,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 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 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好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完善村民自治,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 尊重农民基层实践,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5
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总结2015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黄丹华出席会议并代表国资委党委讲话,中国海油等6家央企在主会场进行经验交流。
黄丹华表示,2015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导向正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成效显著,理论武装扎实推进,舆论引导力度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企业文化引领有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她表示,“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好工作统筹,坚持改进创新。
2016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国企国资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创新求实,扎实推进,着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着力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形势任务教育,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国企国资改革发展舆论氛围,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黄丹华表示,2016年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包括:学深悟透、端正学风,不断将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聚焦重点、综合施策,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战略、融合融入,以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改革发展;健全制度、落细落实,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领导、搭建平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会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先后作交流发言。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波以中国海油党组连续两年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为例,介绍了中国海油宣传思想工作近距离融入中心、服务主业,为公司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主要做法。吕波表示,今年,中国海油将持续深化“质量效益年”活动,宣传思想工作将不断探索创新,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再立新功。
总公司、有限公司机关部门和驻京单位的相关人员在中国海油分会场以视频方式参会。
中海油总公司举行2016年新春团拜会
2月5日上午,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京直地区离退休人员春节团拜会、总公司机关员工春节团拜会在朝阳门中国海油大厦举行。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华代表党组和管理层向全体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员工家属拜年。总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健,党组成员武广齐、李辉、吕波、李凡荣、吴孟飞参加团拜,与员工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中午,杨华、刘健和总公司党组成员来到大厦员工食堂,用热茶向大家拜年,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杨华在致辞中说,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持续低油价的困难局面,我们攻坚克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国内外总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勘探、工程建设、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中下游产业勇于担当,各板块发挥协调发展优势,同心聚力,实现了较好的生产经营业绩。全体员工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十分辛苦,总公司党组向大家致敬。
杨华表示,2016年的生产经营形势将更加严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共同打造中国海油“十三五”良好开局。
当天上午9时,京直地区离退休人员春节团拜会召开,杨华、刘健、吕波与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共贺新春。刘健在致辞中代表总公司党组和全体干部员工向老同志们拜年,祝愿老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刘健介绍了公司2015年的主要成绩和重点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生产经营形势。刘健表示,广大离退休干部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衷心希望老同志们身体健康,继续发挥热能,为中国海油未来发展作出新贡献。
会后,杨华、刘健、吕波与总公司老领导钟一鸣、唐振华、陈炳骞、姜英成座谈,倾听他们对公司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杨华介绍了中国海油面对低油价挑战的主要应对措施。老领导们对中国海油的发展和新一届党组充满信心。钟一鸣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取得这样的业绩非常不易,同时,最困难的时候也是逼出办法的时候,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主动作为,力争再创辉煌。参加座谈的老领导们还表示,石油行业自身存在周期性,希望总公司党组认真研判形势,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高峰时不头脑发热,低谷时要保持信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6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会议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同时,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2.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3.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4.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落实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力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5.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增长极,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
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要求。
3.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2.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3.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4.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存在的各种风险,采用有效方法应对和化解不同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同时,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6.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
8.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不断改善民生工作。
【能力训练】endprint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这是因为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
B.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D. 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这说明
A.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增长极,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下列符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是
①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④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 中国共产党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D.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5.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下列对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固定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同时,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这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7.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B.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
C.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抓住主流
D.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8. 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这是因为
①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要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不断改善民生工作。
(1)请运用《政治生活》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正确认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的原因。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29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本市场、规范和发展互联网金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医保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投资效益、重视引进外国高端人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强化水生态承载力等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将认真研究。endprint
材料二: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2)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 C 2.B 3.A 4.B 5.A 6.D 7.B 8.C
9.(1)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3)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4)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5)依法治国既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6)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
10.(1)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①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不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的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②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①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篇7
2010年12月21-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中,讲话共分五个部分。现将主要内容传达如下:
一、关于今年和“十二五”工作情况
回副总理在总结今年“三农”工作时讲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面对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承接了前6年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一是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亩产达到663斤,总产单产双双刷新历史纪录。二是农民收入增量再创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的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增量650元以上,刷新历史记录。三是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的总体要求。
在回顾总结农业农村发展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时,回副总理归纳为“六个有力有效”。中央政策支持有力有效,科技装备支撑有力有效,市场价格拉动有力有效,抗灾救灾应对有力有效,改革举措推动有力有效,各方面协同有力有效。同时,今年“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5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耕地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粮食增产1000多亿斤、产能迈上万亿斤新台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连跨越4000元、5000元两个大关,增产增收取得标志性成果,农村公共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阶段性突破,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过去5年,确实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农民群众心情最舒畅、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农村社会最和谐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在充分肯定“三农”工作成绩巨大、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在“三个不可低估”,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可低估,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
二、关于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三化同步”问题
回副总理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指导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回副总理在讲话中对“三化同步”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
三、关于明年的工作
回副总理要求,全面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扎实开展工作,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二是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四是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六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四、关于明年中央1号文件
回副总理指出,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第一,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第二,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第三,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第四,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第五,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三农”政策的同时,有必要选取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第六,水利改革发展任务极为艰巨复杂,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回副总理强调,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五条原则;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支撑保障体系,要加强投入保障机制、科技支撑能力、水利队伍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五、关于“三农”工作组织领导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8
尹建业在汇报中指出, 中央扶贫幵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 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传达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热潮, 营造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加大扶贫幵发力度, 集中精力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两大关系,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投入分配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政策支撑、组织保障、信息网络、社会帮扶四大体系, 打好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安居脱贫三场攻坚战, 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和金融十大扶贫工程,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18年, 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闲现象, 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W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到2020年, 现行扶贫标准下贫W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宫蒲光在听取汇报后对江西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宫蒲光指mr■江西的扶贫幵发工作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重视程度高, 贯彻落实快;第二, 政策体系全, 组织保障好;第三, 创新举措多, 具体措施实宫蒲光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赣南等革命老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 共同迈入全面小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9
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作会议总结讲话。在应对国际经济复杂严峻形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 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深刻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 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 全面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 对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 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2011年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总产达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 预计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农村面貌加快改善, 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 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 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 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这些年来, 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 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 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 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销, 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 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年来, 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 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 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 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 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 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 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 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 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 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 供求关系仍然偏紧, 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 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 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 事关农业长远发展, 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 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 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 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 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 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 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 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 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 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 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 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 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 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 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 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 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 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 加快开展相关工作, 2012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 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在农村做任何事情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
这几年, 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2012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 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2012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 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 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 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 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 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 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 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 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 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 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 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 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 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 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 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 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求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 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 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 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 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 (市旗)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 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 要着眼长远,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大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突出抓农业科技, 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背景资料:
八连增八连快凸显“三农”发展黄金期
“三农”发展“黄金期”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是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 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 年均增产350亿斤,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 年均提高7公斤,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特别是,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 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 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 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
纵向看, 这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横向看, 也高于同期世界粮食平均增产水平。2004年至2011年, 我国三大粮食品种 (稻谷、小麦、玉米) 增产幅度年均3.12%, 超过1978年到新世纪初的年均增产幅度2.28%的水平, 比同期世界同类品种生产年均增幅2.12%高出1个百分点;我国三大品种单产年均增长1.69%, 而世界同类品种同期单产年均增长1.13%。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 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尤其是2011年,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00多元, 实际增长10%以上, 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10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 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坚持大生产大流通, 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 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 努力保持农产品
价格合理水平, 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 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 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 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 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 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 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四大新信息 篇11
一、指导2013年“三农”工作文件主题确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为此,要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总的方向是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
同时,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尤其要不断创新公益性推广机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切实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2013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二、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其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表述令人关注。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1%左右,但由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滞后,致使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20%~25%。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5亿农民工,然而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没在城镇站住脚,缺乏稳定的就业和固定的居所。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说:“即使一些已经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的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成为被边缘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李兵弟认为,农民“市民化”将有利于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他说:“中国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要加强保护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
专家建议,将农民工纳入人均GDP、各项公共服务统计范畴,将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纳入预算,机构、人员的配备要以农民工为依据。此外,还要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包括稳妥有序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化住房供给制度等。
三、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面进入收官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首先明晰土地产权,激活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创造基础保障。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将土地要素与产业资本、农业企业有效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显化土地资产价值。
四、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强调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提出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务农种粮获得合理利润。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粮食每667平方米(1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要保证粮农增收,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2012年12月21日闭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确定,2013年将通过完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规范资金使用范围。
此外,2013年还将稳定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稳步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试点;健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逐步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健全主要农产品补贴和收储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2月23日3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篇12
2012年,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大多数城市的限购令即将到期, 是否继续执行限购令, 很多城市抱着非常暧昧的态度。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指明了方向: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扩大有效供给,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笔者解读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房地产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主基调不变。
近年来, 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 不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也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普通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合理的实现, 房地产市场投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泡沫, 从而威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限购令和从紧的房贷政策, 一改过去“屡调屡涨”的怪象, 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这得益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和力度。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继续推进和房地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得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向更理性、更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房地产调控的手段将更加合理化。
限购令的推出对于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是一剂猛药。它有效地抑制了房地产投资, 使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房价下降。但限购令作为一种行政手段, 只宜在非常时期采用, 所以限购令迟早会退出。房产税率先在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试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房地产税试点, 所以明年将会有更多的一、二线城市进行房产税试点, 在不久的将来, 房产税将会在全国实行。房地产调控将成为一种常态, 经济手段也必将更多地取代现行的行政手段。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内容, 其在住房制度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
我们一直就有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 但其数量有限, 覆盖面有限。2011年保障性住房已开工1000万套, 力度前所未有, 对抑制房价起到了较大作用。随着保障性住房相继完工, 其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将越发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 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 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 有利于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四、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国际上通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价的高低, 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基本保持在10左右, 如果按照国际经验, 房价收入比一般在3~6的区间内, 则中国的房价至少要跌一半, 才意味着房价的合理回归。银监会主席表示银行可承受房价50%的降幅, 开发商则说自己可承受30%左右的降幅。目前房价才稍稍松动,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猜测, 此轮的房地产调控至少要达到30%以上的降幅才能使房价合理回归, 这样的一个降幅或许各方都能接受。因为房地产调控本身就是一个各方博弈的过程。
最后, 笔者对我国今年的房地产调控趋势作一个猜想:今年上半年房贷政策可能会明显松动, 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下降, 毕竟刚性需求还是有的, 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住房的刚性需求得到满足;今年下半年, 限购政策将会松动, 房地产税收制度将进一步推广, 最终将以房产税取代限购政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推荐阅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8-07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8-2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6-08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7-02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点09-2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必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09-30
省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09-26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召开会议08-17
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范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