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

2024-05-26

究竟(共12篇)

究竟 篇1

目前, 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毫无疑问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似乎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焦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份论述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的报告中将启动“智能电网”作为其经济复兴的核心引擎, 再造美国能源产业革命, 重塑美国竞争力。同时, 欧洲也开始了一项超级智能电网 (Super Smart Grid) 的工程。

2009年5月21日,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中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一经提出, 业界立刻风生水起, 甚至带动了智能电网概念股的一路飙升。

惠及全人类的智能电网, 其好处毋庸置疑, 那么, 智能电网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

有人说, 智能电网的时代已经来临。有人甚至预测3—5年内我国主要城镇可以初步实现电网的互动化运行并占领全球能源变革的制高点。

某种程度上, 智能电网并非一场变革, 而是现有电力系统逐步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环境友好, 更好地满足人类未来需要的过程。电网的智能化过程正像是一种生物进化的演进, 它并不是新开的课题, 而是基于以往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成果, 以最敏锐的触角吸纳智能高新技术, 越来越体现人本主义, 从而让信息化更加实用化。另一方面, 目前我们离智能电网确实还很远, 现有的发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还相互隔离, 信息不能畅通, 上下游不能互动, 电网还不够坚强, 新能源、新材料、储能等许多新技术尚未实现量的突破……。

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都有不同的解读。中国的智能电网被称为是“特高压和IT”的双剑合璧,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国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也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 将现代化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

无论对智能电网给出怎样的定义, 信息与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各界对电力IT的期许似乎非常多。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 将迎来更多更新甚至意想不到的挑战。智能电网建设将打破供电和发电之间的壁垒, 打造一个覆盖和沟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到调度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 这需要创造一个更加集成、协同、开放的发展环境。反之, “智能电网”也将对信息技术领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传统电网中软硬件等信息产品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应用, 而电网智能化将为软件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存储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测量仪器技术、导航、遥测、遥控、遥感等技术领域提出“随电而需”的要求。

智能电网究竟有多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将和它一起前行。

究竟 篇2

死里逃生的人理所当然要重新活一遍。获得新生,走出了墨脱,我的心和庆昭一样,此刻异常平静。我也要重新勇敢地回到生活中,迈向人生的第一个转角。

记忆里善生依然是那个看似理性实则有着巨大创口的少年,内河依旧是充满活力有着坚硬内核的幼兽,庆昭依旧是那个云淡风轻的坚定女子,我依旧是那个偏执的少年……

明白究竟什么意思 篇3

很怪异,不明白的人事近年日益增多。当代社会分工细密,大家协作做的事情多了起来。可是,协商好的事情,你总忘掉履行;决议不做的事情,你偏偏又做下,并且一次又一次,这真是不明白。

还是俗话说得准确:不明白是给好不知好。不明白是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明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不明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不是俗话了,是当下许多浮躁忙碌之人惯常状态。

反之,就是明白。明白是心里知道并依循生活的基本逻辑。明白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明白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明白是不过高估计自己。明白是不强人所难。明白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明白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不能搞错的是:明白的反义词不是糊涂。糊涂只与聪明对应。糊涂是那些绝顶聪明或者自诩聪明的人,遭遇人生不得意时候的假想性换位。他们用“难得糊涂”的意念把自己调配到另外一个相对超脱的位置上,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明白很具体。明白就事论事。明白就是我们在对待每一个人、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力争清醒、公平、合情、合理、恭敬、尊重;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份暗暗期盼和终极目标,即:经由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获得世人的同等对待。人生一辈子,如果被人评价为一个“明白人”,那自然就蕴含了极其厚重的道德嘉许。

语文,究竟考什么 篇4

通常的语文试卷由字词积累, 语言表达, 阅读理解等考核内容组成。令人揪心的是语文自身的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 丧失了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 沦落成考试的工具。面对当前的课本、教法和考法, 孩子们难以领略中国文字和文化的魅力, 越来越害怕语文, 害怕语文考试。

在五年级下册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 有这样一道题:按要求写句子。战士们勇敢地冲向敌人。 (写比喻句)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战士们像愤怒的小鸟冲向敌人。”“战士们像饿狼冲向敌人。”“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战士们像脱缰的野马冲向敌人。”……

在这些答案里面, 只有像猛虎是对的。理由是:狼和野马都是负面形象, 不能用来形容勇敢的战士, 而小鸟是弱者, 也不能表现出战士的勇敢强大。

的确,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认知中, 在“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词语中, “狼”都是作为一个贬义的形象出现的;而在“虎虎生威”“龙腾虎跃”中, “虎”都是正面形象。但语文也应与时俱进, 随着孩子们对《狼图腾》《狼王梦》等文学作品的解读, 狼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是“智慧、勇敢、团结”的, 草原人民的“狼崇拜”是有道理的。

“愤怒的小鸟”是一款风靡网络的游戏。游戏中, 愤怒的小鸟勇敢地一次次冲向猪宝, 而《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不也是非常勇敢, 百折不挠吗?

所以孩子们的比喻句为什么不可以判对呢?

阅读《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这两题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础好的学生只要稍微调动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可以轻松解决。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很难区分阅读能力的高低, 文本被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位。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用“横线”划出来。文中说“两家相邻, 墙东栽了棵石榴, 墙西栽了棵樱桃”。我想这道题只要划到句中有“石榴、樱桃”这两种果实就可以了, 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好几处。但阅卷时的标准答案只能划第二自然段“但时间久了, 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延伸生长, 它们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限, 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 而樱桃的枝条呢, 也无声无息地伸进了东邻。”其他都判错。这样的题目对于学段阅读目标的达成效果又有几何呢?

“前后两对邻居分别是怎样对待这两棵树的?结果怎样?”这题的设计也没有能检测到学生的阅读真功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阅读题目不应只限于标准答案, 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文章, 自由发挥答题。比如可以将这题改成“换了新邻居之后, 两家人对延伸进院子的树枝采取了什么态度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样的设计就有了文本应该带给学生的精神陶冶和想象空间。

而“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谈谈你的感悟。”阅读文本:“生命本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 那么, 你就该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 同时, 你也要学会, 将自己的成果奉送到别人的面前。”则可以设计成选择题:“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有何深刻内涵?

A.一棵树可以结出两种果实。

B.东家和西家处的很好, 互相送果子吃。

C.借“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说明与人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丽。

D.和谐创造出“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的奇迹。

只有把握层次,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考试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尤其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着想, 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试卷上展示自己真正的语文水平。

一份好的语文试卷需要严谨的态度, 科学的精神, 专业的技能。在如何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问题上,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究竟学什么 篇5

以剑桥大学为例,该校20xx年共收到16750份申请,但录取比例只有25.7%;帝国理工的竞争更惨烈,20xx年时甚至仅有6%,就算近两年扩招,录取比例也堪堪突破7%。

G5大学面试究竟考什么?

了解到,英国G5高校的面试一般选在小教室举行,类似一场小型的教师指导课。申请人会面对2个或以上的面试官,其中可能就有你未来的导师。面试很多问题听起来很难,但大多数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主要想观察申请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阐述观点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因此“说得对不对”或者“掌握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申请人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

针对种种疑问和好奇,牛津大学曾公开给出过热门专业面试问题的例子和分析。其政治经济哲学专业的面试题则是“什么是责备一个人?”圣安妮学院的.菲利普斯解释了题目背后的逻辑:“通过这道题可以了解申请人思考和建立类似概念的能力,这道题涉及评估议题、举出反例、分解问题和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过程。”他也强调,提问并不要求“正确”答案。

除了要求学术成绩,英国G5大学面试这关也很难。面对“没有套路”的面试学生该如何准备?

G5学校的面试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因申请者的背景、时间和面试官的研究方向而异。因此,比起A-level这些有大纲可循的标准化考试,面试可能会更让人觉得“心里没底”。

帝国理工以科学研究著称,倾向录取有科学家潜力的学生。因此,考生最重要的准备是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提示:学术能力不是刷题,而是训练思维方式。在面试前,考生最好重新阅读一遍个人陈述,因为很多面试都是以此开头的。此外,还需要训练自己的抗压能力。在面试的高压环境里,考生很可能出现“大脑空白”,因此在面试之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将大有裨益。

字字斟酌究竟毕竟 篇6

究竟毕竟

1. 小丽突然大哭起来,小伙伴们摸不着头脑,她()怎么啦?

2. 这件事()是我做错了,我应该向你道歉。

3. 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但比起吃草根野菜来()好多啦!

4. 她这么做只是想知道个()。

看着题目,我也觉得有些拿不准,该怎么办呢?“林林,我们查查词典吧!”我建议道。

“好啊!”林林答应道。于是,我们俩翻起了词典。

“查到了!快看!它们都含有‘到底’的意思。”林林兴奋地嚷了起来。

“再看看不同之处!‘究竟’表示追根到底,一般用于疑问句;‘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我有了新的发现。

“哦,第1题是疑问句,填‘究竟’;第2、3题填‘毕竟’,有助于加强语气。”林林恍然大悟。

“‘究竟’还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第4题非它莫属了!”说完,我们俩相视一笑。

林林赶快动笔,写下了答案:

1. 小丽突然大哭起来,小伙伴们摸不着头脑,她(究竟)怎么啦?

2. 这件事(毕竟)是我做错了,我应该向你道歉。

3. 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地衰弱下去,但比起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4. 她这么做只是想知道个(究竟)。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虽然没能出去玩,但我的心里一样甜滋滋的。

地下创业,究竟有多美? 篇7

职场人士对“地下创业”究竟如何看待?他们是否已经计划“地下创业”?促使他们进行“地下创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刊联合智通人才网对200名职场人士进行了调查。

调查:超四成人欲进行“地下创业”

与本刊以往的其他调查相比,参与此次调查的职场人士大多数人对“地下创业”都有一定的认识。从“除了你现在的工作,你是否还有‘地下创业’(备份工作)的计划?”问题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就会发现,选择“有”和“正在规划”的总和达到了43%的比例,从这组数据中也能够看出,如今多数职场人士对当前工作存在着不安全感。

结合“你正在规划或正在从事的‘地下创业’是什么呢?”这一问题来分析——其中,比例最多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占了41.66%;其次是开网店,有25%;另外,选择“开实体店”和“其他”的,各占16.67%。

接近一半人有意或正在从事“地下创业”,原因何在?调查表明,认为“地下创业”可以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的员工最多,达到了41.69%;也有41.65%的员工认为“地下创业”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但也有8.35%的员工认为“地下创业”意义不大,还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余8.31%则认为走一步算一步,视具体情况而定。

调查中关于“地下创业”模式选择的问题,有41.67%的参与者选择利用现有资源,一边工作一边创业,可谓上班创业两不误,固定工资和额外收入都可兼得。也有8.33%的参与者表示自己工作,把创业工作交给家人打理。但辞职专心创业者也达到了33.33%。并且16.67%的参与者表示,创业受挫后再重新回归职场。

对于创业受挫能否重新回归职场,某台企HR王先生表示,作为台资企业,在管理机制上是比较严谨的,公司规章制度写明严禁员工兼职。如果其选择离职创业,公司对其不受约束,如果是因为创业受挫想重新回到公司,公司会根据他的平常表现来决定,没有违纪或记过现象,通常企业是欢迎他们回来的。

HR回应:前提是不跟企业品牌相冲突

来自智通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随机调查的数据显示,针对员工“地下创业”的现象,近20%的HR表示,如果员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下,创业项目涉及产品与公司无关,则可以接受员工“地下创业”。

“人人都有创业的梦想,如果员工在工作八小时之外创业,我们是无权干涉的。”惠州某商贸流通公司人事经理单先生表示,企业应该珍惜和留住这类型人才,争取“为我所用”,让该类型员工在企业内部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内部创业”也未尝不可。

某电子厂HR薛小姐表示,员工“地下创业”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下为自己赚取额外收入,又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的见识,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如果在街头像某些人一样以3-5折打着“内部员工价”的旗号售卖本公司的产品,影响公司品牌与形象,公司会坚决制止并采取一定的严惩措施。

智通人才职业顾问王茜也表示,“地下创业”是一个很隐晦的职场名词,如果在一家允许员工拥有自己第二职业的企业就职,看起来是不错的事。但是员工一定要在不跟企业品牌相冲突、不损害企业形象、不影响正常工作进度的前提下进行。另外要在自己精神能力范围之内创业,注意身体健康与家人关系的维护,切忌向“钱”看、不顾一切。

声音:

汪先生 (某电子厂工程科主管) :地下创业,我们只能想不能做。平时8小时感觉工作都忙不过来,下班只想休息,周末还要陪家人,哪有精力去创业?

刘小姐 (现场求职者) :之前一直开网店,但时间长了也没什么意思,出来找份文员工作图个稳定也不错,公司有社保福利,业余时间网店经营还能赚点额外收入,地下创业也挺好的。

于女士(某服装厂人力资源部主管):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集中精力干好8小时工作,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地下创业”势必要影响到本职工作和生活质量,对本企业、对自己都不利。养精蓄锐,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关注校车究竟关注什么 篇8

校车概念需清晰界定

2月15日在“2012首届中国校车发展研讨会暨国际校车展览会”上,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知名学者周洪宇针对校车安全条例, 认为有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和完善。

首先, 校车立法原则和指导思想需要明确。周洪宇为此提出“以人为本, 儿童优先, 统筹兼顾, 齐抓共管”的校车问题解决指导思想。

其次, 需要清晰界定校车概念。现有条文中以座位数来区分校车的做法十分不清晰。周洪宇提出, 校车界定中需要有包括几方面因素, “根据国家标准设计”、“具有专业资质的汽车厂家生产”、“由专业驾驶人驾驶”、“负责学生上学放学接送”、专用车辆”等。周洪宇认为有关部门可以给予校车过渡期, 但放宽校车标准并不是不给予校车以清晰、严格的界定。

周洪宇还认为对于校车生产应该予以鼓励, 这种鼓励是全方位的支持, 包括金融、税收、土地、资金方面的优惠, 而非单纯是税收上的优惠。如对于采购校车的教育机构应该考虑减免购置税, 对于采购校车的民办机构同样应予以金融、财政方面的支持, 对于乘坐校车的学生可给予资助等。

供给侧究竟怎么啦? 篇9

近期, 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热词。那么, 我国经济的供给侧究竟怎么啦?患上了什么病?前些天, 笔者写过一篇《我国经济为何对货币刺激有麻木症?》的文章, 发表以后, 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当我回看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 当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表现在对货币刺激的麻木, 供给侧对需求侧也同样患有严重的麻木症, 不知道生产什么, 为谁生产。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产能过剩, 产品积压, 人们都在抱怨国内需求疲软,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强。事实果真如此吗?日本民众为中国旅客的强大购买力而惊叹, 形容中国游客赴日扫货盛况的“爆买”被日本评选为2015年度社会热词。法国有些地方遭遇中国旅客的“暴买”行为令当地商人愤慨, 认为中国人应当把钱用在慈善事业, 而不应该无节制的消费, 发生了拒绝向中国旅客出售消费品的事件。我国的消费者不去购买中国市场上堆积如山的消费品, 却舍得将大把大把钞票抛洒海外, 这难道说中国人都愿意舍近求远去购买消费品吗?难道说中国人精神上出了问题吗?殊不知, 这是我国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 而我国企业却依然在无视需求变化而盲目生产导致的结果。市场上不需要的产品却还在生产, 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的产品, 却在超越需求规模的大量生产。客观事实一再证明, 在我国不是需求不足, 更不是没有需求, 而是需求变了, 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 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产品价格再低也没人买。所以, 问题都出在供给侧, 不知道生产什么, 为谁而生产, 生产多少, 由此造成产能过剩, 导致中国经济的供需关系被严重扭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会议上鲜明要求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习主席的这一要求, 既点到了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穴位, 也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 意味着我国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向, 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前提是要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 而世界上最难把握的变化却又是社会需求的变化, 既有现实需求, 更有潜在社会需求, 而现实需求往往是由潜在需求变化而来, 因而需求的变化具有潜在性特征, 这要求供给侧也就是市场主体必须对社会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及时发现潜在需求, 并通过高质量的新产品将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

不少企业对社会需求患有的严重麻木症, 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 无疑是致命的病症。因此,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提高市场主体对社会需求的敏感性, 提高发现潜在需求的能力, 提高满足新需求的能力, 真正知道“生产什么, 为谁而生产”, 也就是习主席提出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问题。脱离这个目标对供给侧进行的任何改革, 不仅徒劳无益, 而且还会造成新的经济灾难。

“生产什么, 为谁而生产”, 这是古往今来经济社会供给侧都要面临和解决好的核心难题。严格地说, 在多数情况下, 需求疲软不是需求本身的问题, 而是供给侧的问题。而我们往往过渡去管理需求, 去刺激需求, 从而忽视了供给侧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 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的升级, 如果忽视了社会需求的变化, 也就脱离了“生产什么, 为谁而生产”这个核心。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没有不断地发现新需求, 不断地通过创新去满足新的需求, 则万万不可能。

《忆江南》究竟忆何地? 篇10

答:先看看白居易在江南的任职经历。白居易生于长安, 是北方人, 但与江南却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三次到江南任职, 第一次是元和十年44岁时, 贬官江州司马, 四年之后离开江州任忠州刺史;第二次长庆二年50岁出任杭州刺史, 两年期满回京任太子左庶子;第三次到江南是53岁时复出为苏州刺史, 一年后回京, 此后诗人便没再回江南了。据此看来, 白居易在江南的江州 (江西九江) 、杭州和苏州三地生活过, 他赋诗《忆江南》怀念的并不单指杭州。

再读读《忆江南词三首》诗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大学,究竟读什么 篇11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那到底区别在哪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下张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我又属于运气最差的那类。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你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我素面朝天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工作人员摇着头对我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没学过吗?”

几天后,一家英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重新打起精神。公司对形象没什么要求,我也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多少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可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

所谓的“英国买”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子里要有数。可以假设其中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为30岁至45岁之间的人。为了使数据精确,我还在答题纸上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写完步骤后,我再假设这些人当中经常打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估计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会多久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英国总的市场需求。最后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一个月后,我收到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张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拒绝。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张小姐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做人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

张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实力。那道题目考查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了。

张小姐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校长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教师 篇12

把教师当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教书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 这就要求教师“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校长把教师当教师, 就是要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 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教师的人格得以至善, 能力得以提升, 智慧得以生长, 身心得以和谐。

把教师当伙伴。教师是校长的合作伙伴, 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思想, 要通过教师的理解、认同和行动来实现。校长把教师当伙伴, 就要放下校长的架子, 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千万不要高高在上, 更不能为所欲为。“敬人者, 人恒敬之;爱人者, 人恒爱之”, 校长只有把教师当伙伴, 教师才可能从内心里把校长当校长。把教师当伙伴, 就要和教师坦诚相待, 互敬互助, 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以教师的发展为己任, 以教师的快乐为己责。

上一篇:相关研究动态下一篇:格物致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