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

2024-09-19

厄贝沙坦(通用12篇)

厄贝沙坦 篇1

目前防治高血压均提倡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1], 较新的降压药厄贝沙坦复方制剂, 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复方片 (1片安博诺, co-aprovel)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对联合用药和单方厄贝沙坦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诊断采用1999年WHO ISH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53例, 男29例, 女24例, 年龄46岁~65岁 (56.5岁±13.2岁) :B组53例, 男31例, 女22例, 年龄47岁~68岁 (57.3岁±11.5岁) 。两组病人均随访治疗12周, 所有病人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已知的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严重疾患, 两组病人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病人在进行1周的药物清洗后, A组口服厄贝沙坦 (安博维, 法国赛诺菲-圣德拉堡制药公司产品) 每日1片, 按照方案未达标则增加剂量 (1片, 每日3次) 至12周结束。B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 (商品名安博诺, 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日1片, 按照方案未达标则增加剂量 (1片, 每日3次) 至12周结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后, 每周随访测血压和心率2次, 由指定专科医生用水银柱计测压, 病人取坐位, 右上肢测压3次, 取平均值为血压值。同时实验室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尿酸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1 mmHg=0.133 kPa) 并降至85 mmHg以下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但降到85 mmHg以下或下降 (10~19) mmHg;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 t 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随访

A组完成12周随访49例, 失访2例, 有2例病人血压控制不满意需加用其他药物而剔除。B组完成12周随访48例, 失访2例, 有3例病人血压控制不满意需加用其他药物而剔除。两组病人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2.2 两组临床疗效

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3.7% (41/49) ;B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9.6% (43/48) ,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血压达标率

A组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为79.6% (39/49) , 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为69.4% (34/49) ;B组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为89.6 (43/48) , 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为77.1% (37/48) 。两组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 (P<0.05) 。

3 讨 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厄贝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强效AT1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 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能特异性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途径, 发挥降压和保护靶器官作用[3]。高血压病的防治, 目前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倡高血压联合用药, 循证医学证实联合用药既可以达到满意降压, 又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病人寿命。噻嗪类利尿剂对于控制舒张压有很好疗效, 但单独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控制血压可能会出现低血钾、尿酸增加、影响糖代谢, 从而诱发痛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ARB和噻嗪类利尿剂合用能产生以下协同作用:①ARB药物通过影响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及醛固酮的分泌而达到减少或抵消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噻嗪类利尿剂通过减少容量负荷角度发挥降压作用。②增强降压作用, 减少降压药物单剂量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 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相近 (P>0.05) 。但对于舒张压<90 mmHg的达标率、舒张压<85 mmHg的达标率, 两组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 (P<0.05) 。两组均未出现电解质紊乱、尿酸增加等不良反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剂适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其降压疗效较满意, 舒张压达标率高, 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483-486.

[2]刘国仗, 胡大一, 陶萍, 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1) :7-8.

[3]Kaplan NM, Gifford RW.Choice of initial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J].JAMA, 1996, 275:1577.

[4]孙宁玲, 荆珊, 陈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病人的达标率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618-620.

厄贝沙坦 篇2

问:厄贝沙坦分散片(以岭)有什么不良反应?

答:神经系统异常:常见:眩晕。心脏异常:不常见:心动过速。血管异常:不常见:潮红。呼吸、胸:不常见:咳嗽。胃肠道异常;常见:呕吐。不常见:腹泻、消化不良/胃灼热。生殖系统和乳房异常:不常见:性功能障碍。全身性异常及给药处情形:常见:疲劳。不常见:胸痛。神经系统异常:常见:体温性眩晕。血管异常:常见:体位性血压。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异常:常见:骨骼肌疼痛。免疫系统异常:罕见:象其它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一样,少量病例出现如出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高敏性反应。代谢和营养异常:非常罕见:高血钾。神经系统异常:非常罕见:头痛。耳和迷路异常:非常罕见:耳鸣。胃肠道异常:非常罕见:味觉缺失。肝胆异常:非常罕见:肝功能异常,肝炎。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异常:非常罕见:肌痛、关节痛。肾和泌尿道异常:非常罕见:肾功能损伤,包括个例在有风险的患者中发生肾衰。

厄贝沙坦 篇3

(江西省上高中医院心脑血管科江西上高336400)【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60例,给予厄贝沙坦口服,1次/日,1片/次(150mg),做自身治疗前后的对照行研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测定血压值,并在治疗4周后加测超声心动图,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血压降低值、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减轻或逆转左室重塑,有效改善心功能,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首选药物。【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心脏病【中国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13-01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能有效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有害作用,对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也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线药物。为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临床疗效,对高压心脏病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高压心脏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5~70岁间,平均60.5岁,入院测血压在160~200/90~110mmHg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伴或不伴室性期前收缩;1级高血压6例(10.0%),2级高血压42例(70.0%),3级高血压12例(20.0%);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3例(55.0%),Ⅲ级20例(33.3%),Ⅳ级7例(11.67%);所有患者经心脏超声证实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50%。1.2 方法 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作心脏彩超检查,之后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用药方法为:用药前停用其他降压药和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给予厄贝沙坦口服,1次/日,1片/次(150mg),如2周后血压末降至140mmHg/90mmHg以下,则加厄贝沙坦指2片/次(300mg),如4周后血压仍未降至140mmHg/90mmHg视则视为无效,改用其他降压药。分别测治疗1、2、3、4周后的血压,第四周后加做心脏彩超检查,并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数据比较以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4周血压变化情况:治疗1-4周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 著性(P<0.05),见表1。表1 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的血压值(x-±S)注:治疗后的比较均以治疗前为基准。2.2 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情况 本组60例患者中,治疗前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者49例,占81.67,治疗4周后有不同程度改善者33例,改善率为67.35%;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50%者28例,占46.67%,服用厄贝沙坦4周后改善者23例,改善率为82.14%。两组数据各自做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不良反应观察 本组60例中共有5例出现头痛、眩晕、乏力、四肢肌肉酸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但症状较轻,不影响疗程的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可缓解。3.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南于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在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1]。

高血压时可以激活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结果引起肾性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心肌负荷增加及左心室肥厚,从而造成高血压性心脏改变。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它可以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使小动脉的平滑肌收缩,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从而降低血压[2]。另外,AT 受体拈抗剂能阻断所有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对AT受体的作用,还能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反馈性增加而增强AT受体的作用,可使血管扩张,对抗血管内膜和心肌增殖等[3]。厄贝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时能把缓激肽分解为非活性代谢物,很少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另外,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厄贝沙坦的药物依从性大约为2到3周,在第1周内血压未见明显的改善,但2周后血压的改善值尤为明显。厄贝沙坦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應,随临床使用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轻,甚至消失,无需药物处理。本组病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8.33%,症状都比较轻,患者能耐受,愿意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在诸多的报道中已经提到厄贝沙坦是继氯沙坦、缬沙坦后的又一新型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4],使用于多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清楚的看到厄贝沙坦在降低血压值、延缓心肌重建、改善左心室功能等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上酌情加以选用。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文丽.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围文用医刊,2008,35(17):79.[3]金萍.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15(2):199-200. [4]谷素洁,扬帆,李春杰.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85-86.

厄贝沙坦 篇4

关键词:厄贝沙坦分散片,溶剂浓度,粘合剂加入量,干燥方式

厄贝沙坦是一种有效的、口服活性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药物[1], 与同类的拮抗药物相比, 其生物利用度较高, 降压效果平稳。研究表明给予厄贝沙坦一次75 mg, 口服, 就能使AT2引起的升压作用降低一半[2], 且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厄贝沙坦分散片除了具有上述优点还具有崩解时间短, 药物溶出迅速, 药效快速作用的特点[3]。厄贝沙坦分散片的诸多优点将使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大生产中, 原辅料的特性均会影响到颗粒含量, 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 笔者分别从溶剂浓度, 粘合剂加入量及干燥方式、温度等方面进行试验, 考察影响颗粒含量的主要因素, 提升产品质量。

1材料及仪器

厄贝沙坦原料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CT-C热风循环烘箱 (常州先锋贝斯特干燥工程有限公司) ;HLSG110C湿法混合制粒机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DWY-15多功能制丸·包衣机 (重庆佳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ZP1124旋转压片机 (上海天祥健台制药) ;YD-20智能片剂硬度仪 (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MJ33水分测定仪 (梅特勒托利多) ;JA2603B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2方法与结果

2.1 粘合剂加入量对颗粒含量的影响

选择聚维酮K30为粘合剂, 原料及其他辅料按处方量加入进行实验, 样品1为不加粘合剂直接混合;样品2为将粘合剂干粉按1/4处方量加入直接混合;样品3为将粘合剂干粉按1/2处方量加入直接混合;样品4为粘合剂按照处方量加入直接混合;样品5为粘合剂按照1.25倍处方量加入直接混合;样品6为粘合剂按照1.5倍处方量加入直接混合;测量6个样品颗粒含量, 粘合剂加入量对颗粒含量影响见图1。

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 不加粘合剂的样品1颗粒含量略高于其他样品, 但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样品1 的颗粒含量仅仅比样品6的颗粒含量高出0.9 mg/g, 因此, 粘合剂的加入量并不是影响颗粒含量的主要因素。

2.2 溶剂浓度对颗粒含量的影响

原辅料按照处方量加入 (原料量为75 g) , 选择聚维酮为粘合剂, 分别以纯水 (样品A) , 30%乙醇溶液 (样品B) , 50%乙醇溶液 (样品C) , 70%乙醇溶液 (样品D) , 80%乙醇溶液 (样品E) 及95%乙醇溶液 (样品F) 为溶剂制粒, 60℃烘干干燥至水分为3%左右, 测定颗粒含量, 溶剂溶度对颗粒含量的影响见图2。

结论:由图2可以看出, 6个样品的颗粒含量均在519.0 mg/g左右, 并无明显差异, 因此, 溶剂浓度对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用纯水和低浓度乙醇溶液制得颗粒较硬, 影响药片外观, 结合安全生产方面考虑, 以50%乙醇溶液较好。

2.3 温度及烘干方式的影响

原辅料按照处方量加入, 以50%乙醇溶液为溶剂, 聚维酮为粘合剂进行制粒, 分别取样烘干。样品a为制粒后在30℃温度下进行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样品b为制粒后在40℃温度下进行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样品c为制粒后在60℃温度下热风循环烘箱烘干;样品d为制粒后在物料温度30℃左右环境下进行沸腾干燥;样品e为制粒后在物料温度40℃左右环境下进行沸腾干燥;样品f为制粒后在物料温度60℃左右环境下进行沸腾干燥。6个样品均烘干至水份为3%左右, 测定颗粒含量。各样品颗粒含量见图3。

结论:由图3可以看出, 干燥温度对颗粒的含量影响很大, 两种烘干方式中, 物料温度60℃, 颗粒含量分别为519.3 mg/g和530.1 mg/g, 颗粒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因为沸腾干燥时间较短, 而烘箱干燥时间较长造成了含量的降低;样品d烘干时间50 min, 物料温度30℃, 颗粒含量545.2 mg/g, 说明相同干燥方式时温度对颗粒含量有影响。沸腾干燥方式物料处于流化状态, 受热均匀, 干燥时间短, 适合在大生产中应用。考虑到生产中对素片的相关检验要求, 取样品d颗粒压片, 并进行相关检验。

3质量考察

3.1 片剂硬度及脆碎度[4]

随机抽取10片, 用智能片剂硬度仪检测, 片剂硬度在2.9~3.3 kg/m2, 平均硬度为3.1 kg/m2。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G的要求, 取样品素片总重约为6.5 g。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 精密称重, 置圆筒中, 转动100次。取出, 同法除去粉末, 精密称重, 脆碎度为0.11%, 并且无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符合药典要求。

3.2 分散均匀性[5]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A的要求, 取供试品6片, 置于250 ml烧杯中, 加15℃~25℃的水100 ml, 震荡3 min, 分散后其颗粒全部通过2号筛, 符合中国药典对分散均匀性的要求。

3.3 溶出度试验[6]

按照溶出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 , 取本品, 以盐酸溶液 (9→1000) 900 ml为溶剂, 转速为50转/min, 依法操作, 经30 min时, 取溶液10 ml,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 置25 ml容量瓶中, 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厄贝沙坦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并用溶出介质稀释, 定量制成15 μg/ml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 在245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计算每片溶出度, 限度为标示量的80%。测定结果在98.9%~99.9%, 符合通则要求。

3.4 长期稳定性及加速试验

按照此方法进行三批放大生产, 样品分别在温度为 (40±2) ℃、相对湿度为 (75±5) %的恒温恒湿条件下, 于0、1、2、3、6个月取样进行加速试验;并于室温自然放置6个月, 定期取样考察, 结果三批样品均符合质量标准。

4讨论

通过以上试验, 影响厄贝沙坦分散片颗粒含量的主要因素为烘干方式及物料温度。沸腾干燥方式通过热空气带动, 使物料悬浮其中, 能够避免局部过热, 并且物料与热空气之间的湿度梯度能够不断保持下去, 以达到持续的、高效率的干燥效果, 可有效减少热敏性成分的损耗。在本试验中, 通过沸腾干燥方式得到的样品经过质量考察, 颗粒压制成的片剂完全符合药典规定通则, 说明此方法不仅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同时生产周期短, 用工少, 符合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 适用于大生产。同时此次试验也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卫.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制备研究.安徽医药, 2007, 11 (10) :874-875.

[2]蔡思宇, 张雪华, 胡晓晟, 等.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 21 (5) :277-80.

[3]刘志强, 安军永.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制备研究.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266-126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附录89.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附录6.

厄贝沙坦 篇5

厄贝沙坦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10 min)、缺血再灌注组(K-H缓冲液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约20 min,停灌30 min,再灌60 min)、厄贝沙坦组(灌注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将K-H缓冲液内加厄贝沙坦10-6 mol/L).(1)取每组8只观察心肌组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变化.(2)每组其余8只:①对照组K-H缓冲液持续灌流170 min.②缺血再灌注组和厄贝沙坦组持续灌注至各项指标稳定后停灌30 min,再灌注120 min.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厄贝沙坦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1).(3)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厄贝沙坦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厄贝沙坦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厄贝沙坦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 者:张博 ZHANG Bo 作者单位:锦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锦州,121001刊 名:辽宁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年,卷(期):30(1)分类号:Q954.56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厄贝沙坦 篇6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 卡维地洛;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47-0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两者已成为CHF的主要病因。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CHF的机制认为是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心室重塑,治疗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治疗策略从原来的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改变心力衰竭以及相关的生物学性质[1,2]。

本文主要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与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治疗CHF中的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临床症状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76例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07年2月~2009年7月的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根据随机表法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治疗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56~72岁,平均65岁;病程1~12年,平均6年;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6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4例,高血压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3。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岁;病程为2~13年,平均7年;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20例,Ⅳ级7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3例,高血压1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收缩压/舒张压<90/60mmHg;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肾、脑及造血系统等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炎;不配合用药者或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等常规基础治疗,剂量根据病人病情适当给予。②治疗组:在前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批号J20030113,150mg /片),开始剂量为150mg/d,1周后改为300mg/d;前面治疗稳定2周后,给予卡维地洛(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40121,6.25mg/片)3.125mg/Bid,如能耐受正式纳入观察,2周后剂量加为6.25mg/Bid;能耐受者2周后加为12.5mg/Bid,如加量后出现不良反应,则改回前面剂量维持。两组均门诊定期随访,共观察6个月。

1.3 主要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两组6min步行试验、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比较;③治疗前后查三大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美国纽约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后的疗效。①显效: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②有效:达到部分缓解标准,心功能改善l级,症状及体征减轻,但仍有慢性心衰表现;③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量的变化

两组经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增加,HR、B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两组经治疗后较治疗前LVESD、LVEDD下降,LVEF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有1例血压偏低,调整剂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有2例病人出现头晕、疲乏,患者能耐受,服药2周后症状消失;两组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近期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3]。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4]。

CHF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转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因此,当代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机制、抑制心室重塑。多药联合已成为心力衰竭处理中的规范[5]。

大量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AngⅡ)对心脏重塑及心肌基因的改变与AT1表达水平高度相关,阻断AngⅡ的病理生理作用被认为是治疗CHF的一项重要突破。AngⅡ的生成除循环RAS途径(即ACE途径)外,还依赖局部的糜酶途径。研究表明,心脏AngⅡ的70%来源于非ACE途径,故ACEI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生物学作用,引起醛固酮逃逸。AngⅡ与受体AT1结合,具有缩血管、刺激醛固酮分泌,使心血管细胞增生,组织重塑,导致靶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ARB通过阻止AngⅡ与AT1受体结合,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生理效应,从而逆转心室肥厚,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7]。

近年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多对交感神经兴奋干预,并认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卡维地洛是一种无内源性交感神经活性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全面阻滞β1、β2受体,同时阻滞α1受体。它既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可抑制C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通过阻断α1受体,扩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

卡维地洛既可以直接通过肾上素能受体阻滞作用抑制心肌重构,又可以间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重塑[8]。卡维地洛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室功能,增加心脏指数,显著延长运动时间,降低肺动脉楔压和增加射血分数,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减慢心率,降低做功和心肌耗氧量[9]。

本观察发现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个月后与常规使用ACEI等基础治疗可使心功能、左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疗效更佳,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功能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

[2] Bristow MR,Commell JB,Gilbert EM,et al. Deresponse of chronic beta-blocker treatment in heart failure from either idiopathic dilated or ischemic card homeopathy[J]. Circulation,1994,89(4):1632.

[3] Colluci W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myocardial failure[J]. Am J Cardiol,1997,80(11A):15L-25L.

[4] Braunwald E,Bristow M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ifty years of progress[J]. Circulation,2000,102(20):IV-14-23.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6] MarphyJG,ClinicM. 心脏病学[M]. 第2版.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900-905.

[7] 刘海燕,赵超美,陈世客,等.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对比观察[J]. 西部医学,2006,18(2):156.

[8] Bristow MR,Gilbert EM,Abraham WT,et al. Carvedilol produces dose related improvements in left ventrieular function and survival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Circulation,1996,94:807-816.

[9] 卡维地洛临床试验协作组.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10.

厄贝沙坦 篇7

关键词:替米沙坦,厄贝沙坦,高血压,疗效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3亿,脑卒中患者70%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城市人口死因构成41%,选择既能有效降压防止并发症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是医生的职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门诊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厄贝沙坦组,替米沙坦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6岁,厄贝沙坦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岁。高血压诊断按WHO高血压指南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慢性病,二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新诊断为高血压病或停药两周的高血压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替米沙坦组患者每天晨起顿服替米沙坦80mg (商品名:美卡素,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批号:001827) ;厄贝沙坦组患者每日晨起顿服厄贝沙坦150mg (商品名:格平,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批号:100614) , 两组疗程中不使用其他降压药, 服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12周后每周测量血压一次,每次用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肢血压3次 (上午08:00,休息20 min后,坐位) ,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但替米沙坦组较厄贝沙坦组下降更显著,二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不良反应

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1, P>0.05) 。见表2。

3 讨论

替米沙坦是新一代长效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地与AT1受体结合,可选择性地难以逆转地阻滞血管紧张素II受体,其特异性芳香基团使替米沙坦与AT1受体亲和力更强,从而对血管紧张素的拮抗作用更强,其与所有ARB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在结构上完全不同,替米沙坦用一个单羧酸基团取代了四唑环,特别是其结合了一个苯井咪唑基,增强了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结合能力,使该药的脂溶性增强,使其组织穿透力增强,替米沙坦口服易吸收且服用不受饮食限制,半衰期长达24 h,是所有ARB中最长的[1]。替米沙坦因其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在ARB中脱颖而出,不仅降压作用更强,24 h平稳降压,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在其他许多方面获益:试验证实,替米沙坦治疗后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替米沙坦不仅能显著降压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2];有文献报道,替米沙坦代替血管扩张剂联合利尿剂、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87%,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活性升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已有试验证实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含量,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4];因替米沙坦与AT1受体特异性地结合,还可致肾脏出球小动脉扩张,从而直接降低球内三高 (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 ,从而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5];有研究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替米沙坦降压,因其能降低血尿酸[6]。

替米沙坦在不良反应方面与其他ARB相似,较其他几类降压药不良反应明显较少,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比,ARB没有咳嗽的副作用;还可通过增强AT2的作用发挥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钙拮抗剂相比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相比,避免了对血糖、血脂代谢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不良反应均较少,而替米沙坦降压作用更强,且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心力衰竭、肾脏病早期,不仅降压而且可延缓甚至避免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1]吴仕平, 陈明.替米沙坦-个独特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31, (增刊) :86-87.

[2]梁毅, 张鸿举, 刘田.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09, 11 (12) :1295-1296.

[3]贾丽华, 邢济臣.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8 (11) :105-106.

[4]原芳, 王丽霞.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 16 (2) :171-172.

[5]姜国红, 宋日新, 康萍, 等.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研究.黑龙江医学, 2008, 9 (32) :692-693.

厄贝沙坦 篇8

关键词:厄贝沙坦,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饮食热量增高、运动量减少、生活节奏加快等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始于糖尿病发病之初,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伴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是DN病变的基础,众多细胞因子被激活是DN病变的直接机制,而以上各种机制中氧化应激是DN发病的共同机制[1]。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主要有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降糖降脂等,我科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9年2月因Ⅱ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6.6岁,平均病史(8.1±3.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美国DN诊断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mg/24h,除外合并感染、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及心脏、肝脏及其它肾脏疾病[2]。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史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开展糖尿病教育,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安氯地平5~10mg/d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予厄贝沙坦150mg口服(商品名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1次/d,12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各组的平均血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放免法测定尿蛋白排泄率。血尿标本均在禁食12h后清晨采取,两组数据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平均血压、空腹血糖、血肌酐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尿蛋白排泄率(UAER)两组均有降低,治疗组较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病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在欧美许多国家DN成为了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首要原因,占25%~42%[3],在我国DN约点总ESRD的8%左右。DN的治疗是早期、综合、终生的治疗过程。DN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由于临床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ES-RD。且Ⅱ型糖尿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死亡率较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的费用也明显比那些非糖尿病导致的ES-RD高。所以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必须在肾病尚处于第Ⅰ-Ⅲ期就给予针对性的防治,才有可能控制和延缓肾脏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应进行有效的干预,阻止延缓其向临床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发展。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给予低蛋白饮食、降低血脂等是目前公认的基础治疗方法。在DN的治疗研究中,针对DN发病机制的各个主要环节所做的干预实验,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激酶C受体阻滞剂等实验在人类DN的验证中或结果不满意或副作用过大,大多未能实际应用[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以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表现的糖尿病肾病,既往认为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蛋白尿病情大多不可逆转,但随着人们对应用药物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已有不少的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乃至逆转,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Ⅱ在DN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除使循环血压升高外,还可引起肾小球小动脉收缩,使肾小球囊内压增加以及肾小球高滤过,从而引起尿蛋白排泄增多;血管紧张素Ⅱ还诱导细胞因子释放,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引起肾小球高压,增加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促进DN的发生、发展。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了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持续性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终末期和降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具有保护肾功能作用,对DN合并高血压患者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是有益的。此外,厄贝沙坦可通过抑制肾脏氧化损伤、提高肾脏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高血糖状态下引起的肾脏肥大和功能损害,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蕙芬,迟家瑞,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刘志红.糖尿病肾病[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126-131.

[3]CROOM K F,CURRAN M P,GOA K L,et al.Irbesartan:a review of it s use in hypertension and in t 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nephropat hy[J].Drugs,2004,64(9):999-1028.

厄贝沙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 其中, Ⅰ级高血压11例, Ⅱ级高血压29例, 男性27例, 女性13例;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为6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用药前均常规检查血、尿常规, 血糖, 血脂, 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其中, 合并冠心病10例, 高血脂7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以及对厄贝沙坦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用药前停用其他降压药和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给予厄贝沙坦口服, 一日一次, 一次一片 (150mg) , 如2周后坐位血压未降至140 mm Hg/90mmHg, 则厄贝沙坦加量为一次两片 (300mg) , 如4周后血压仍未降至140mmHg/90mmHg者视为无效, 改用其他降压药。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方法:用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和眼底检查, 用药4周后复查1次。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2和4周的血压, 并记录所有不良反应。每日测量血压3次, 取其中舒张压相差不超过4mm Hg的3次血压, 计算平均值, 测量血压均以右臂坐位为准。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以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为准[2]: (1)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 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幅度≥20mm Hg。 (2) 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 收缩压下降≥30mmHg。 (3) 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均以 (x±s) 表示。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40例患者中, 给予1日150mg, 1周后即有13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继续服药2周后血压进一步下降。27例血压下降不明显患者, 加大剂量至1日300mg继续治疗, 2周后22例血压出现明显下降, 5例仍未见血压明显下降, 视为无效, 改用其他降压药。结果:用药4周后显效20例 (50%) , 有效例14例 (35%) , 无效6例 (15%) , 总有效率为85%。

2.2 服药前后变化见表1。

注:与用药前比较, △P<0.05,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检查结果

服药4周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和眼底检查, 均和服药前无明显变化。10例冠心病和7例高血脂, 服药前后心电图和血脂均无异常改变。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 其中头晕2例腹胀2例, 干咳1例, 面部潮红1例, 多出现于服药第1周内, 均能耐受, 均未停药自行缓解。

3 讨论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多达1.6亿, 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中,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平稳降压, 从而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它可以在受体水平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 使小动脉的平滑肌收缩, 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从而降低血压[3]。另外, AT1受体拮抗剂能阻断所有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对AT1受体的作用, 还能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反馈性增加而增强AT1受体的作用, 可使血管扩张, 对抗血管内膜和心肌增殖等[4]。厄贝沙坦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同时能把缓激肽分解为非活性代谢物, 很少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

本观察结果表明, 患者经过4周的厄贝沙坦治疗, 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到85%,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患者耐受性好。证明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 临床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低, 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丽.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08, 35 (17) :79.

[2]王会玖, 张艳芳, 罗进光.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 2005 (, 16) .

[3]刘锐锋.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 (06)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12月期间入院的77例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共有39例, 其中包括19例男性病人, 20例女性病人, 患者的年龄范围22~69岁, 患者平均年龄 (52.4±6.5) 岁。对照组共有38例病例, 包括19例男性病人和19例女性病人, 患者年龄跨度21~72岁, 患者平均年龄 (51.1±7.7) 岁。全部病人的一般资料显示, 所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治疗过程中, 实验组采用的是基础治疗加厄贝沙坦, 生产企业为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J20130049, 应用的剂量为150 mg/次, 1次/d, 连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采用的是基础治疗加用左旋氨氯地平, 应用的剂量为2.5 mg/次, 1次/d, 连续治疗1个月。对两组病人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以此发现在血压和尿蛋白水平、病人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方面[4,5], 厄贝沙坦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所具有的重要临床价值。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对77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压变化、患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尿蛋白变化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对于计数数据的比较用χ2检验, 计量数据用t检验, 在本文研究中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价在经药物治疗一个月之后, 实验组病人的血压指标和尿蛋白指标发起人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对比

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 (38/39) ,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8.95% (30/38) , 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737, 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 (0/39) ,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89% (3/38) ,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1980, P<0.05) 。

注:和治疗前对比, *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论

糖尿病病人如果患病多年, 一般体内的内环境都会发生改变, 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状, 例如糖尿病足、肾炎、膀胱炎和胆囊炎等病症。所以,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通常缺乏能够对糖尿病和高血压进行兼治的药物, 但是如果选择恰适当的药物, 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在本次实验中所采用的厄贝沙坦, 是一种血管和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能够对血管收缩产生明显抵制作用, 进而降低患者血压。应用厄贝沙坦还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功效, 进而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起到缓解作用。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左旋氨氯地平对心绞痛有缓解功效, 但是, 这种药物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不合适, 虽然药物对心绞痛具有缓解效果, 但对心脏正常的糖尿病病人来说, 却可能产生副作用, 使不良反应率上升。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8.95%, 两组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 也明显低于采用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率7.89%, (P<0.05) 。其他研究表明,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AngⅡ介导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间接促进醛固酮释放, 抑制脑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压力受体反射的调控, 增加该反射的敏感性;抑制AngⅡ兴奋血管内交感神经作用, 降低中枢或周围交感神经系统的加压作用, 减轻或消退AngⅡ调控的心血管重构效应[6,7,8]。本研究分析,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药效与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左旋氨氯地平, 而且病人治疗满意率方面, 前者也高于后者。厄贝沙坦还可以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患者尿蛋白起到调解作用, 并可有效缓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高血压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入院治疗的77例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把这些病人按随机方式划分成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 共39例病例, 一组为对照组, 共38例病例。在实验组治疗方面应用厄贝沙坦;在对照组治疗方面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经过治疗之后, 对两组病人的血压和尿蛋白变化、病人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在经药物治疗1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 (38/39) ,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8.95%, 两组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0%,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89%,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应用左旋氨氯地平, 而且病人的满意率也较高, 还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尿蛋白而肾功能出现损害时也有调节作用, 因此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厄贝沙坦,糖尿病,高血压

参考文献

[1]王爱英, 谢红琴.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 :12.

[2]何美平.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5) :35.

[3]李锴.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4) :29.

[4]査正科, 许发发.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5) :47.

[5]徐璐璐, 辛雅萍, 张东铭, 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 :34.

[6]王爱英, 谢红琴.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 :21.

[7]倪云忠.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 2012 (12下半月) :9.

厄贝沙坦 篇11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厄贝沙坦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67-02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mellitus,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较差[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blockor,ATRB) 均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将两者连用治疗DN的疗效报道不一[2,3]。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应用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3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早期DN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患者36例设为研究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37~76岁,平均 (63.9±12.8)岁,采用贝那普利治疗32例DN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年龄35~77岁,平均 (61.1±13.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DN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口服降血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予贝那普利(10~20) mg/d,观察组同时使用厄贝沙坦(150~300) mg/d (150 mg/片,安博维,杭州赛诺非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国药准字J20080061),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12周为1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行×列χ2检验,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N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1。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 =5.136,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cr、BUN、UAER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的Scr、BUN、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Scr、BUN、UAER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例出现咳嗽,无严重的高血钾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其基本的发病机制是高血糖引起的肾血液动力学改变和非酶糖基化形成的组织学及代谢的改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主要为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通过扩张肾脏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从而降低UAE;还可以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有助于降血压及消除水肿[5]。贝那普利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改善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减弱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压、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UAE);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恶化,保护肾功能的作用[7]。厄贝沙坦为Ang II受体拮抗剂,其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nglI受体1(AT 1)的结合,从而有效地阻断AngII的效应,并通过多种途径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6,7]。赖青孙等[8]研究发现,34例应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的DN患者较单用贝那普利更能显著的降低尿白蛋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本研究二者联用,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达94.4%,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71.8%,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Scr、BUN、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Scr、BUN、UAER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本研究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占耀,廖 冗,胡品泮.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4-587.

[2] 杨咏梅.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当代医学,2009,15(30):157.

[3] 庄红梅.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31):133-134.

[4] 谢文锋,刘宏刚,付文武,等.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07,10(2):158-160.

[5] 向清,史伟,吴金玉,等.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 中南药学,2008,6(4):490-491.

[6] Laverm an GD,Remuaai G,Ruggenenti P. ACE inhibition versus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which is better for renal and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J]. J Am Soc Nephrol,2004,15(1):64-70.

[7] 王雪琴,阮丹杰,杨正强.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07,l3(24) :2042-2043.

[8] 赖青孙,邱宁,苏胜. 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461-3462.

厄贝沙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用2013年3~10月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46例为女性, 54例为男性, 平均年龄在40~60岁之间, 患病史在3~5年之间。本次研究患者已经排除重度高血压患者、严重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性肝肾衰竭的患者及孕期哺乳妇女。

1.2 治疗方法

以50例患者为一组, 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另一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法, 观察1个疗程为8周。每天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血压测量, 如果测定的数据坐位DBP达降压标准 (<12 k Pa或下降≥2.6 k Pa) , 则维持剂量至8周;若DBP未达降压目标, 则加服10 mg。

1.3 观察指标

采用的血压测量均应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 定时每天测试两次, 总共服药8 d, 将分别服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药物的两组进行眼底、电解质、肝肾功能等项目检查, 同时还要将每天两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 (n) 、率 (%)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下降, 但观察组比对照组在舒张压及收缩压变化上要更为明显, 同时观察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 仅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6%, 对照组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药物后, 有2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4例患者出现头晕, 同时还有1例患者有腹泻等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率为14%,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讨论

通过本实验研究表示,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效果, 但是, 同比两种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来看, 厄贝沙坦药物治疗要优于依那普利药物治疗, 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的恶性影响相对较小[2], 治疗效果在94%, 其不良反应率也为6%, 而依那普利药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仅为86%, 其不良反应率为14%[3], 从长远的治疗效果来看,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

摘要:目的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法应用在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 并给出详细的分析结果 和评价。方法 本院采用2013年3~10月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以50例患者为一组, 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 另一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变化作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下降, 但观察组比对照组在舒张压及收缩压变化上要更为明显, 同时观察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药物后, 仅有3例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6%, 对照组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药物后, 有2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4例患者出现头晕, 同时还有1例患者有腹泻等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率为14%,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上效果要高于依那普利治疗法, 降压效果明显, 且对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影响也较少,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廖金辉, 沈维柏.厄贝沙坦片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92例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12-13.

[2]窦健全.厄贝沙坦应用于高血压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4) :29-30.

【厄贝沙坦】推荐阅读: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05-21

缬沙坦分散片07-25

氯沙坦联合比索洛尔05-13

上一篇:护理工作压力源下一篇:跨平台的数据交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