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一

2024-06-07

三加一(精选11篇)

三加一 篇1

一、引言

创业教育模式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推广、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我国已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此,“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呼吁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之后,我国教育界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例如“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1]、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2]、分层次展开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3]、基于SIYB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4]、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5]、“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6],等等,但是新探索的不同创业教育模式还没能在全国范围取得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创业体制机制”[7],这就对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崭新要求。因而如何探索出一种更具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摆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任务;台湾育成中心在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以培育新型中小微企业、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转换、创造出大量新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目前大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非常贫乏[8];“三加一”创业模式则停留在实践阶段,理论成果几乎为零[9]。为此,本文拟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并融合已有的“三加一”创业模式实践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业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丰富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理论成果。

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

(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积累及面临的挑战

2008年,福州大学在研究美国著名高校MIT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福州大学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10,11],并把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福州大学具体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截止2014年4月份,在各个层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开设了8门创业管理课程、构建了超过20个创业模拟和实践平台、创建了3个创业研究机构、申请了3个三螺旋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超过10个省部级创业研究项目、发表150多篇创业类科研成果。从而在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和模拟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但是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力量比较分散、没能形成合力,要把福州大学现有的创业教育推入更深层次,就必须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把学校不同的创业教育力量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此,必须探索一个符合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实际的模式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为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这就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及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政府的创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由福州大学校友发起的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2011年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三库’(创业专家库、创业人才库和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建设,把‘三库’资源注入到创业基地,整合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依托基地开展交流对接,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加一”创业模式(“三加一”创业模式简称:“创就业人才库、创业专家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帮扶、创业资源整合工作,但是所有工作都停留在实践上,没有对此进行理论的提升,在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的工作短板,要使得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能够走向深入,就必须和高校进行积极合作并依托前期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个适合自身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提出

随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以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不断深入,两个单位在创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展开,尤其是面对着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的这个共同问题,更是两家单位合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6月,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和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联合撰写《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就业把脉献策》,获得了福建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陈桦专门批示[12];2013年8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缓解我省小微企业产能过剩》一文,刊登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果要报上[13];2013年10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的《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发表在福建日报(求是版)[14]并得到求是理论网、福建省教育厅网站、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等几十个全国性和地方性网站转载;福州大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举办的各种创业竞赛、创业交流,等等;2014年,福州大学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建立了37家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产生了37个企业家创业导师;2014年1月由苏世彬副教授撰写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研究——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为例》获得党的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优秀论文”优秀奖[15],等等。在以上理论研究、创业实践的不断积累,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对台交流获取的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信息,最终由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以此来有效地回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相关概念

要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必须明确该模式中的几个关键名词的概念,他们分别为台湾育成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一)育成中心

不同机构对育成中心具有不同的定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台湾对育成中心的定义,育成中心(Incubation Centers)是以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及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场所,藉由提供进驻空间、仪器设备及研发技术、协寻资金、商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有效地结合多项资源,降低创业及研发初期的成本与风险,创造优良的培育环境,提高事业成功的机会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8]。

(二)“三加一”创业模式

见前面定义。

(三)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2008年福州大学提出创建创业型东南强校目标,之后就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发现,现有的各种创业教育模式很难直接为福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所用,为此在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有机地融入福州大学创业教育中,从理论上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从而把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辐射到一般中小微企业和各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内容

(一)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点

根据前面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说明,该模式来源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合体,既吸收了现有创业教育模式中合理的成分,又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扩充,用一段话来概括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全体学生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以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同时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也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

(二)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在探讨创就业人才库的时候,先分清几个概念:创业、创业人才、创业型人才。创业有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是指创办企业;广义是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做出更大的技术创新、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创办企业等。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在从事创业的人[16]。创业型人才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中,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知识、新价值和新财富,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17]。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是广义创业概念,所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创业人才,按照这个概念,就把整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

对于本科层次学生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人:第一,想创办企业而且有能力或者正在创办企业;第二,想创办也但是没有能力创办企业;第三,不想创办企业。对于第三类人,人数多、涉及范围广,高等教育没有办法让每个人都去创办企业,但是可以让这类人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业管理知识,并把创业精神教育融入到其专业课学习中,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更深更透彻,将来具备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转变或进入第二类学生;对于第二类学生,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甚至是提供校企实践平台[18],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人设想,对他们不同的创业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触发他们的创业神经,从而进入第一类学生行业,而没有进入第一类学生的其他学生也通过各种创业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未来更好地就业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尽快进入创办企业行列;对于第三类学生,通过试点班或实验班的形式给予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与实践,指定专门的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和帮扶,使其能够在创业初期少走弯路,尽快步入创业正轨。

对于各类研究生,也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总体而言,对于任何类别研究生,都可以通过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使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让他们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做深做强,特别是工科研究生和博士生,一定要做出一些能够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经济与管理类的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尽量往创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二次创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进行全方位探索,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另外,可以在MBA下设置创业管理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重点招收中小微企业主、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各个高校的老师,让他们在选择学位论文的时候,尽量围绕自己的工作,如企业投融资所需要的商业计划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探索、创业教育探索等方式,加大对MBA学生所在单位的全方位探索,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以此达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创业教育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师资库来源于传统的创业师资[19],但是也不同于传统的创业师资,为了实现对全校学生创业精神普及,单纯依靠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把“创业管理”课程列为每个专业学生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就如就业指导课或心理健康课一样,由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给所在的班级同学教授,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专门的“创业管理”课程学习经历,为此,必修依托“创业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对全校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集中在周六周日或者是暑假期间,或者是正常上班的晚上,而且坚持每学期或没学年开办一次,这样才能够保证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基本的师资队伍。

在创业精神普及方面,必须依靠两个师资队伍:第一,结合本专业实际状况的成功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把本专业成功企业家校友或者行业企业界精英邀请到学校开设相关的创业讲座,通过这些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激发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这部分师资是面向社会的;第二部分是专业指导老师,要通过学院或学校规章制度的引导,使得他们在传授知识或指导学生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够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传授或学生学术研究全过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业精神[4]。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各个指导教师:目前,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举办了各种各样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了使得这些竞赛能够有效开展,除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之外,还必须依托一大批相应的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些指导教师就很自然地进入创业教育师资库中。

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热心指导在校生创业的企业家创业导师及创业管理方向导师: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学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比较完整的创业管理课题体系知识背景,并且有能力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战体会编写出符合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战性教材,并以此来系统地指导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整个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学校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尽管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管理理论知识,但是在创业实践方面,经验远远不如创业成功的各类热心企业家[18],因此也应该把这部分企业家聘为学生创业导师,让每个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方位的指导;还有一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高校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感觉自身的知识不足以来指导企业的实际运营和高校日常的工作需要,于是又通过专业研究生来补充新知识,对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够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紧紧围绕他们的的企业实际和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如撰写企业发展商业计划书、结合自身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探索等等),这样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他们的企业经营和指导高校的创业教育,实现本创业模式中的帮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兄弟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对于创业管理方向的导师,不管是从申请课题、还是课堂教学或者是指导学位论文,都要仅仅围绕创业的相关主题来进行,一方面为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另外也为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所指导的各类学生毕业之后一方面可以从事创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也可以作为别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储备。

(四)创业项目库构建

创业项目库是指用来指导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虚拟或实际的项目,这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别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也是本创业教育模式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基础模块。创业项目库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1)学生团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或者拟进入市场化运作,有些已经取得了营业执照,这些学生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学院,创业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将是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重点,是“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的直接对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并配备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帮扶和教学,对于这个班的同学,直接纳入学校的创新创业主辅修专业,实行比较特殊的学分制,并给每个学生团队配备一个校内创业指导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导师,对每个团队实行全程跟踪和辅导。

(2)学生参加学生各种创业竞赛或创业科研训练的虚拟项目:这些项目来源就非常多,有一些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直接虚拟的创业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从工科老师那里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依托亲戚朋友从社会上获得的各种授权训练项目[20],还有一些是活动指定的虚拟创业项目,或者是主办单位和企业合作联合设定的创业项目。围绕这些虚拟创业项目,学生把创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项目的虚拟运作或虚拟训练之中,有些来自企业的项目还可以让学生创业团队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研,使得学生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真正训练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这种虚拟的创业项目,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潜能。

(3)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创业项目和各个不同类型学校老师: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主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都会加入到各类专业研究生学习中来,对于这些人,不能够按照传统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管理,而应该结合他们现在的工作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对于中小微企业主,应该训练他们如何有效地开展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创业项目进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一方面可以更加明晰他们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方向,另外一方面也为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提供相关资料,促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思考他们的一次或二次创业项目;对于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老师,应该让他们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学位论文写作,使得他们对创业教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助于把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有效地融入到他们的实际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学校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并带动兄弟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

(4)学校老师申请的各种科研咨询项目及其产生的各种科技成果:现代高校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要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就离不开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所有这些科研咨询项目必须依托学校的平台才能够获得,这些科研咨询项目要么偏向理论、要么偏向实际运用,可以训练项目参与者技术创新和工作实践能力,为此,应该依托学校现有的各种科研平台,鼓励不同类型的教师申请不同类别的科研咨询项目,并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把科研任务和咨询任务有效地分解到项目团队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手中,让他们接受严格和真实的科研咨询项目,提高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能够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使得科研成果或专利等各种知识产权能够具有更大的产业化的可能,也为社会购买项目组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或者科研成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能。

(五)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是让创业型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得以训练的有效场所。在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有虚拟的基地和实际的基地,有以校内为主的基地也有以校外为主的基地,具体有以下几大类:

(1)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SRTP、KAB、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 Cup公开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选拔,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和科研训练活动,为大范围的校园创业文化创造和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前提条件[21]。

(2)依托学校各个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以福州大学为例,现在成立了福州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福州大学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福州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等等,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并开展了形式不一的各种实践教学和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或科研训练活动,从而为大范围地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可能。

(3)中小微企业及各类专业研究生所在的学校[22]。作为高校,本身很难从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可能直接介入其他学校的创业教育,但是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从2003年开始,福州大学就开始招收MBA、工业工程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硕士,现在每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近千人[23],这些学生有些是来自于中小微企业主、有些是其他高校的老师,也有一些是普通白领,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就必须撰写毕业学位论文,就可以要求这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白领紧紧围绕自身的企业或者就业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研究(如撰写商业计划书、专题研究),也可以让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高校老师紧紧围绕各自学校和各自从事的岗位,积极探索如何在本单位本岗位开展创业教育,从而实现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

(4)学校现有研究生学位点和各种科研平台。福州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1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5个,即:1个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开发研究基地[24]。以上学位点和科研平台为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的科研训练提供了基本保障。

五、“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色研究

(一)国内已有创业教育模式汇总

1998年,中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了加强创业教育。此后,清华大学率先进行全国创业竞赛的尝试,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拉开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共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才逐步地进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经过2年探索,在2004年,就总结出教育部试点的三个典型创业教育模式,它们分别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人大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北航模式”)、以课堂教学和鼓励学生创业为核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上交模式”)[18,25],紧接着有学者提出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SYB项目、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多家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及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18],2010年1月,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国内教育部门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包括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宁波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宁大模式”)和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黑大模式”)[26]。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看,以上8种创业教育模式是国内学术界取得比较一致看法的经典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区别研究

下面通过表格来展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区别(见创业教育模式特点对比分析表1),可以看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区别:

(1)在人才培养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指的是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别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创业人才,概念不一样,导致着整个课程设计和理念也不一样。

(2)在就业带动方面,由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是针对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这样必然会增强所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涉及到学校每个学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SYB项目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目标,通过培训就可以带动一批的创业者,并且带动若干就业者,就业带动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是相对以全校学生作为直接对象,其所带动的就业岗位相对会少点,所以就业带动能力只能达到较强级别;其他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尽管具有一定的就业带动作用,但是所接受的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就业带动能力相对不强。

(3)在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和创业教育推广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依托研究生(尤其是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创业教育理念的推广,SYB项目会实现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功能,其他的帮扶和推广功能比较薄弱。

(4)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努力在创业者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间架构起一座桥梁,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在这块基本不涉及。

(5)在课程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了实现对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必定要在不同专业学生中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并把不同专业课程和创业精神进行有效融合,然后通过校园创业文化,层层筛选,把有创业能力的人挑选出来组成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针对这个正在创业的人,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创业管理教育,实现创业教育的点面结合;而其它模式大多以选修课的方式来选读创业管理相关课程,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也不强,比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基本上属于学生的自发行为,而没有相应的学科建设加以保障,SYB项目和KAB项目课程体系相对完善,但因为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一样,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其它创业模式尽管也会组建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但是大多是针对有创业意愿,至于是否有相应的创业能力,考虑稍微不足。

(6)在特色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包括创业精神普及+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帮扶+创业教育推广,内容比较多,而且全面;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只包含部分内容,如北航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上交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实践等。

(7)在教师配备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既包括专门从事创业管理教学的专职教师,也包括要进行全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辅导员(必须对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然后让他们在自己所管理的班级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同时包括各类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的导师,范围广,辐射面大;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教师会相对窄些,人大模式基本上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北航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导师作用,上交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创业实践导师作用,宁大模式更加强调从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老师作用,黑大模式更加强调参与创业实践基地指导的老师作用,SYB项目更加强调热心公益企业家作用,KAB项目更加强调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专家作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更加强调指导参加竞赛的各个老师作用。

(8)在惠及对象上,“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把全校学生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其中,本科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以全校本科生创业精神普及教育为基础,并通过校园创业文化,让有意愿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业模拟,在此基础上,选拔那些有创业能力的人进入重点班进行系统创业管理培养,点面结合,然后依托各类研究生的各类研究,实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所以惠及整个学校学生;SYB项目是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主要对象,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其他创业教育模式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只能涉及部分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涉及面相对窄些。

六、结论

本文在总结已有创业教育积累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阐述了该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但仍存在很多值得继续研究的地方:第一,本创业教育模式是在总结已有的各种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尽管已经初具轮廓,但还很不完善,需要不断地践行和补充;第二,本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方向做出重大调整,把原来的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修正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这必然涉及学校各个部门以及不同专业的各类老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难度不小;第三,本创业教育模式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但是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真正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也需要一个理论探讨的过程,等等。

摘要:针对现有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不足的现状,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探索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阐述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三个关键概念,并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台湾育成中心,“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

一加一加…… 篇2

小熊一加问自己为什么叫“一加”,爸爸说:“爸爸妈妈一加起来,就有了你。爸爸妈妈和你再一加起来,就有了家。”一加高兴地跳起来:“我喜欢这个名字!”

一天,爸爸妈妈去黑森林找蜂蜜。一加等了三天,他们还没回来。到了第四天,一加决定去寻找他们。第一次离开亲密山谷,一加觉得,没有了爸爸妈妈,世界变得像幽灵一样可怕!

小熊一加勇敢地往前走。一只红狐狸从林中跑过,一加连忙喊:“你好,狐狸哥哥,我叫一加,你看见我的爸爸妈妈了吗?你能跟我做朋友吗?”红狐狸看见这只傻乎乎的小熊,哼了一声跑开了。一加有点伤心,可不一会儿,他想:“也许红狐狸还饿着肚子,急着去找吃的才没搭理我。那么,祝他有个好收获!”

小熊一加勇敢地往前走。一只小白兔从草丛里蹿出,一加连忙迎上去:“你好,白兔妹妹,我叫一加,你看见我的爸爸妈妈了吗?你能跟我做朋友吗?”小白兔看见这只胖乎乎的小熊,吓得钻进草丛溜走了。一加有点伤心,可不一会儿,他想:“也许小白兔怕冷,急着去找避风的地方才没搭理我。那么,祝她能找到温暖的窝!”

小熊一加勇敢地往前走,他来到了大海边,一只漂亮的海星被冲上了沙滩。一加连忙喊:“你好,海星姐姐,我叫一加,你看见我的爸爸妈妈了吗?你能跟我……”一个浪头打过来,海星随着海浪退回了大海。一加有点伤心,可不一会儿,他想:“海浪把海星冲回了大海,她才没有搭理我。那么,祝愿她在海里能自由自在!”

忽然,在一棵大树下,一加闻到了爸爸妈妈的气味!咦,地上哪来的一大摊血?旁边还有一个摔坏了的蜂巢,金黄的蜂蜜从里面淌了出来。一加大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森林里静悄悄的。

一只小松鼠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小声说:“猎人打中了两只大熊,把他们带走了!”说完,就缩回了洞里。

一加回到空荡荡的家,眼泪哗哗直流。哭着哭着,他想起了妈妈的话:“你还可以和各种各样的朋友去相加,大家一相加,就会拥有更大的家。”

“是啊,”一加想着,“我在黑森林不是遇见了很多朋友吗?虽然他们没有跟我说话,可是只要相遇了,不也就是朋友了吗?”

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小熊一加会想:红狐狸有没有找到食物?寒冷的日子里,一加会想:小白兔能不能找到避风的窝?刮风的日子,一加会想:那只漂亮的海星会不会被冲上沙滩?哦,还有小松鼠,他是不是依旧缩在树洞里?一加为所有的朋友祈祷,祝愿他们平安、快乐。

小熊一加常常站在月光下大喊:“一加——”山谷里回响起了他的名字。一加相信,那是朋友们在呼唤他。

“我有了更大的家!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天上的月亮似乎更亮了,小熊一加仿佛又看见了爸爸妈妈圆圆的笑脸……

三加一 篇3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作为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同样面临着内需市场增长放缓、综合成本上升,行业自身在原料、产能、布局、企业组织等方面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难题[1],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等重大战略落地供给侧改革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调结构、提质量、重创新的思路。为此,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的纺织新优势,成为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实力都不断增加的世界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2]。其中,人才培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实践中,我国纺织服装人才的培养多倾向理论知识的灌输和面板数据的分析,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进入岗位后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同时挫伤了学生投身纺织行业的积极性。培养出跨专业、跨领域、个性化、综合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发展需要,成为纺织服装类高校当前工作的重点[3]。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纺织服装类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纺织服装行业和区域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4]。

从当前研究来看,关于纺织服装业创业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或是基于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提出单一方面的对策建议,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模式[5,6]。建立一套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典型样本选择

(一)西安工程大学典型样本选择分析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西安工程大学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

推进时尚创意与纺织工业的融合、信息化和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4.0),纺织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构建国际化发展新优势,开展价值链整合,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安工程大学作为纺织服装业颇具影响力高校应为此提供足够的科研支持、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因此,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探究纺织服装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意义显而易见。同时,就区域发展而言,纺织服装服装业是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产业,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于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将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二)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创新创业实践”为宗旨,通过“建基地、树典型、办活动、开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先后建立12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效的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增长了学生实践经验;自2011年起开展“激扬青春·创业英雄进校园”活动,邀请本校和社会上知名创业青年作分享报告,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至今已举办近30场活动;学校指导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创业专业技能;自2012年起,该校在全校范围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公共选修课,结合案例教学,调研参观、工作见习等方式,系统传授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及经验。

从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果来看,学生就业方面,根据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本科生就业率达88.89%,签约率78.60%,特别是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用人单位多来自于长三角、珠三角及陕西本土,较为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方面,先后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陕西省金奖、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但就毕业生创业人数而言,2014年仅有2人创业,15年仅有4人创业。可以看出,虽然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学生创业人数少,创业兴趣低,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这反映了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创业教育缺乏全校性的组织管理。目前,西安工程大学的创业教育多是由教务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协调,各个学院结合自身特色自行安排,缺乏全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这导致学校整体创业教育资源浪费,培养质量层次不一,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协调学务处、就业处、科技处、后勤、各个学院等多个部门进行全校性安排、统筹。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采用了“必修+选修+讲座”的模式,但是必修课仅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仅作为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学,课程的短缺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创业培训的需求;其次,创业教育课程只是进行了创业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商业模式及设计、团队建设、创业融资等专业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另外,学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7]。

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和实践指导多由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或就业处教师代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不足;另一方面,创业教育需要较强的实践性,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实践经验,虽然学校也尝试通过邀请企业人员或创业典型进行创业指导,但创业人员及创业内容选择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四是创业教育开展实践性有待提高。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暑期实践、进合作企业实习等形式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机会,但是由于暑期实践考核难度较大,造成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合作企业实习岗位有限,且部分同学存在“嫌苦怕累”心态,积极性不高,创业实践教育不能覆盖较大部分学生,导致学校整体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

因此,深化创业教育,探索出一条符合西安工程大学实际、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西安工程大学的应用

(一)“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介绍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是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等三人在总结台湾育成中心的基础上,融合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并结合福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的创新型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以普及全体学生创业精神、活跃校园创业文化、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实现产学研协同为目的,其基本内容包括创就业人才库构建、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创业项目库构建以及创业基地建设四大部分内容[8]。该模式具有以下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别于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提升,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就业带动方面,针对的是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具有较强的创就业带动性;在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推广方面,依托研究生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理念推广,时效性更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协调多方资源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创业者有效开发利用科技成果;在创业课程设计方面,强调设置专业性创业教育必修课,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内容进行特色化安排,对重点创业人才进行系统化、针对性教育;在师资配备方面,采取专兼结合的模式,将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创业意识培养的辅导员、各类研究生导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构成全面的创业教育教师体系。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效满足了西安工程大学面向“十三五”和行业需求,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同时,该模式的应用将有效解决西安工程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缺乏全校性的组织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性不强等问题。

(二)西安工程大学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三加一”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全体学生实行全面的创业教育,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西安工程大学目前主要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专业类别以工科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同时具备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个学科。对本科生而言,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大致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有创业意愿,正着手准备创业或已经开始创业;第二类,有创业意愿,但是缺乏创业能力或创业项目;第三类,无创业意愿。对于第一类学生,可以通过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给以专业化的系统性培训,着重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尽快熟悉创业各个环节所必备的技能,同时学校应协调资源,提供资金帮扶、技能培训、场地使用、专家指导、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创业意识,而需要的是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项目的获取,学校创业教育应加强此类学生创业技能的综合培训,通过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同时对接学校项目库资源,促使该类学生具备创业条件。对于第三类学生,由于西安工程大学生源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较淡薄,对于此,学校应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唤起和引导,结合办讲座、树典型、办比赛、进社团等办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此类学生创业意愿和创就业能力。

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培训而言,除了进行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工科类研究生而言,多数学生拥有专利、技术,缺乏的往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及资金、场地等创业资源,学校应加大创业实践培训力度,促进研究生科技成果转化。对于经济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强化其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创业管理等方面技能。对于MBA、工程硕士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完整的创业过程培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

在“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包括从事创业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进行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等创业基础课程培训的创业通识教育教师,进行创业融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团队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以及进行创业经验、技能培训、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从知网查询,以西安工程大学为单位的创业管理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2006年至今仅有138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数不足10篇,可见西安工程大学从事创业管理相关研究的师资严重不足,可以通过高薪引进专业人才、特聘客座教授等形式扩充创业管理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指导。西安工程大学从事创业通识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多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创业教育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创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西安工程大学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主要由管理学科类青年教师担任,相对缺乏专业性、复合型教师人才,应相应加强该部分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系统培训力度,通过与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学校加强沟通交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进企业考察和创业实践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对于兼职教师应选取行业优秀人才、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社会风投机构管理者等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专家组成创业导师队伍,进行学校创新创业课授课或创业项目指导,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西安工程大学创业项目库构建

创业项目库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所需的各类真实或虚拟创业项目。“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项目库主要包含学生已经开始的创业项目、学生参与创业竞赛或创业科研训练的虚拟项目、研究生自主创业项目、学校老师的科研项目及其研究成果等四类。结合西安工程大学实际,其创业项目库应包括以下几类:

(1)学生已经开始实践的创业项目,包括学生在学校附近开办的辅导班、餐馆、旅店及其他各类实体经营项目。此类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后,学校应通过创业导师团队给以专业化的帮扶,一方面对学生经营管理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创业项目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瓶颈给予诊断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指导,促进创业项目良好运行。同时,这一过程编入学校创业项目案例库用于案例教学。

(2)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竞赛项目,此类项目多是虚拟的。目前,西安工程大学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同时学校自身也组织了多种比赛,如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学校组织的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溢达创意大赛、“维珍妮”内衣毕业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竞赛以及针对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针对研究生的“研创杯”陕西高校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和参与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既促进了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又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接下来,学校可进一步结合自身纺织服装特色,继续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赛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如“互联网+智能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时尚服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3)学校老师及学生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高校学生通过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特别是有些教师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将极大提高参与人员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鼓励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地分配科研任务,同时成立专门的基金项目供学生申请,如针对本科生的大一创新项目、大二创新实验项目、大三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大四创新毕业设计项目和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创新基金,使科研项目训练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和专业教育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西安工程大学创业基地构建

创业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西安工程大学创业基地包括以下几类:

1. 针对在校生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创新创业竞赛、暑期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创业类讲座论坛等形式。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竞赛除了创业项目库中提到的,还包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建模创新大赛,学校连续举办七届的创意创新手工大赛、连续举办四届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让学生完整的体验了创业过程,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团队意识。学生进行暑期创业实践可以是到政府部门、企业实习,可以是在非盈利机构做义工,也可以自己通过办家教培训班、摆地摊等形式“自主创业”,期间学校会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创业积累经验。而论坛、讲座式的培训能以更加便捷的形式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0]。

2. 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平台

西安工程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实验科研平台方面,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学科方面,拥有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丰富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 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基地能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学校应大力推进“5+X”产学研创新工程,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一是借助学校优势专业与企业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日常管理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11]。目前已经与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洁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集团、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等55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以学院为主体,在学校现有创客空间、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创业实验室、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实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技能。如西安工程大学结合碑林区环大学城产业带建设,成立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专业性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学校各个层面配合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作用。

(一)完善创业教育组织结构

运行顺畅、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目前,西安工程大学尚未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组织,这也严重影响了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效果,建议逐步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学校层面,成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以及资源保障等工作。院系层面,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学生创业活动的组织指导等工作。教师层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中心,负责本校“双能型”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特聘企业教官等社会师资的管理[12]。在学生层面,学校应充分采取措施支持、引导和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实践社团,通过实践社团有效地利用校内和校外周边资源,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团队协作、集体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11]。

(二)保障创业教育资源配给

供给合理、配置高效的资源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方面。一是要充分借助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资源,向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二是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借助校内外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类支持保障。三是要保障持续性的经费投入。通过自筹、政府支持、企业资助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基地建设、物资采购、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及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体系完善、结合实际的课程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及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10]。二是在已有创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增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加强创业所需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三是将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文化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一是以创新创业讲座、论坛为载体,通过创业典型事迹介绍、经验分享,营造鼓励创业、不怕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公平竞争、协同合作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载体,通过创业过程的模拟实训,营造信念坚定、务实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

(五)落实创业教育考核评估

层次分明、综合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一是对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察其创业课程设计、讲授的效果以及创业活动组织开展效果。二是对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考核,考察其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并将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纳入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三是对创业项目效益进行考核。从学校创业项目数量、实施数量、创业项目开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取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结语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探讨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对纺织服装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接下来,本文作者将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及“互联网+”背景下,纺织服装类高校如何更加有效服务于行业结构升级,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等。

摘要: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发展要求纺织服装类高校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结合其创业教育实践,从构建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等方面探讨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纺织服装业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保障创业教育资源配给、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落实创业教育考核评估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实现纺织强国梦指明方向[N].中国纺织报,2015-11-06(2)

[2]谈纺织“十三五”规划[N].中国纺织报,2016-01-18(1)

[3]赵永霞.人才和教育:兴业强国之根本[J].纺织导报,2013(6):122-123

[4]胡刚.“互联网+纺织”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机遇与挑战[R].广州,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5

[5]赵发荣.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个案研究[J].纺织教育,2012(2):147-151

[6]陈光.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1):63-65

[7]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8]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55-62

[9]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J].高教论坛,2012(4):66-67

[10]钟春玲.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56-60

[1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加一加》教学反思 篇4

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加一加”成新字的规律后,我开始放手,让学生试着利用这种规律自己主动识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反馈,我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加一大于二 篇5

关键词:连续剧;系列广告;悬念;广告载体;互动

当下无所不在的广告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僵硬灌输式的诉求令人生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故事化情为紧张工作之余的人们提供了类似小品肥皂剧式的文化。枯燥无味的信息、连珠炮式的劝说被生动感人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取代,受众在轻松的消遣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信息。

一、定义

(一)连续剧

连续剧是将一个很长的故事分成若干章节,每一个章节的前后都是互相关联的。连续剧的情节内容,每一集都是环环相扣的,少一个章节故事就不完整的一种电视节目。这种节目的明确的意图是抓住观众,就是保证观众忠实的看下一集“且听下回分解”。

(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

系列广告,指在同一次广告活动中基于同一创意概念创作,用于同类媒体的集中刊播,广告信息相同或紧密相关的两个以上的广告作品。内容上相互关联,风格上保持一致的一组广告,一般是在统一广告策略的指导下,经过统一策划而指定完成并且连续刊播的广告群。[1]

这类广告不是同一广告的简单重复,而是系列设计形式相同但内容有所变化,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有着分工明确,有效综合,配套成龙的特点。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并不是传统的并联式系列广告,而是串联式的系列广告。传统的并列式广告的广告内容相互支持却又互不打扰,每个都可独立成章单独播放。串联式系列广告中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每个广告并不能独立成章。这种广告的故事内容比并列式的系列广告要丰富的多。所以单独的一个广告不能表达完它要表达的内容。但一套串联式的系列广告的记忆效果要比几个独立的系列广告好很多。

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特点

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具有连续剧的特点,第一有着一般广告无法相比的悬念,第二有着连续剧般丰富的广告故事内容。

(一)超强的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把广告故事结局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开头时作个提示或暗示,埋下伏笔,目的是在观众心中留下个疑团,激发观众看下去的强烈愿望,从而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

该类型广告往往有计划性地设置情节性语言,先展开出人意料的最富吸引力的场面,然后逐层剥去神秘感,情节也随之进入高潮。它与层次递进形式都属于叙事型系列,既像相声表演里的“抖包袱”更像侦探剧的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的线索伏笔使观众的好奇心急剧加强。这期间,设计者往往欲擒故纵,将情节尽可能复杂化,采用无中生有、平地惊的手法来“吊足胃口”。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特殊表现形式更是将悬念这一特点表现到了极致。

伊利优酸乳广告刘亦菲篇里就讲的是三个年轻人之间青春的故事。广告中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感情结局一直都是萦绕在我们心头。总在想他会和谁在一起。每一集的小广告都有诉说她们的青春故事,但是观众最想知道的东西就是她们的感情结局直到最后的一条广告中才向我们揭晓答案。这样的广告在情节上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一条一条广告的看下去不觉得厌烦并且对广告充满期待。

(二)丰富的广告内容

连续剧式系列广告丰富的广告内容和普通广告相比可看性更高。传统广告的模式都比较固定,都是普通的对白和基本没有令人留恋的内容。连续剧式系列广告不单单是一个广告,也是一个小故事。相映成趣、互为补充、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产生和主题相关的感受以及戏剧效果。

三、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表现

连续剧式系列广告摆脱了传统广告有的束缚,让电视广告不仅只能在电视上播放,而且在网络媒体上也能流行。缩小了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与观众的互动。

(一)表现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最近旁氏新出的一条广告:七天寻回真爱。广告创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女士通过使用旁氏美白产品重新找回了自信,赢回了爱人的心。就这样简单的故事通过用连续剧式系列广告这种方式来演绎,立即让它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广告区分开,非常的与众不同,观众也很容易的记住。简单的故事丰富的演绎,这大大加强了广告的可看性。连续剧式系列广告是先丰富简单的创意,然后再将创意分成好几个部分,一段段的放给受众看,调足胃口。普通的系列广告就把一条创意复制N遍,然后一遍遍的放给受众看。再好的创意经过过分的重复利用。这样很容易让观众出生厌烦的情绪。而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像一部电视剧扣住受众的心,引诱他们使他们看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时候不会产生重复感或厌烦。

(二)与观众的互动性

一般的广告只是迎合受众,或者是引导受众。互动性非常差。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可以让受众主动去寻找广告的下一集来看。有的广告还开同热线让观众直接参与到广告中来,来决定广告中人物的命运。这种做法来自于韩国和日本的电视剧。比如比较著名的韩剧《女主播的故事》的结局就是观众投票决定产生的。而广告也这样做的目和电视剧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引起关注度吸引眼球。

(三)广告载体的多样性

在高速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媒体成为主流,大量读者被逐渐吸纳进而脱离传统媒体成为忠实于网络媒体的新网民。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使电视媒体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占优势了。连续剧式系列广告是电视广告和网络视频广告的融合品。因为它在情节内容上不单单只是一条电视广告,同时也是一个故事短片和小电影,非常容易在网友之间相互流传。这也使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在视频网站上的点击率居高不下。

四、连续剧式系列广告未来的市场和发展

连续剧式系列广告已经被许多大商家所运用,这几年来这种类型的广告越来越多。其广告效果也是非常成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为连续剧系列广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未来连续剧式系列广告的发展空间非常的大。

【注释】

[1]丁柏铨,蒋旭峰,夏之蓉.广告文案写作

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3

【参考文献】

[1]李广.系列广告杂谈[J].装饰,2002(12)

[2]吴风.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2001(03)

三加一 篇6

但是目前师范类本科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探讨比较少, 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综述, 已有成果的特点系统性不够、理论性很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 怎样建立一套适应地级市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 我们选择了本主题进行研究。

一、宁德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宁德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学院, 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2015年11月, 全日制在校学生7058人, 14个教学系 (部) , 各类专业32个, 其中应用型专业17个, 师范类专业15个[1], 是一所典型的地级市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该校不论是教学条件、专业结构, 还是师资队伍都是以师范基础, 学校拥有传统的优势学科,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结合不够紧密, 与企业的合作能力较弱, 教师实践经验不够, 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宁德师范学院近几年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 教研室隶属于学工处的就业创业中心, 没有专职人员, 没有专业任课教师, 平时工作由就业创业中心的一位老师及一个辅导员兼职负责开展。根据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4届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96%, 签约率61.1%;师范生就业率93.4%, 签约率43.9%, 2015届非师范类毕业生签约率为76.43%, 师范类毕业生签约率为64.62%;2014年全校校内创业实践项目16个, 2015年16个, 毕业生毕业后创业的人数2014年16人, 2015年7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 一方面, 学生找工作不容易, 找个稳定的工作更难, 另一方面, 学生还没积极参与创业。以上现象主要说明选择宁德师范学院作为范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她是全国地市级师范类本科院校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尤其是在开展创业教育探索方面。

二、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一)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思想来源及对宁德师范学院创业教育的启发

苏世彬等三位老师2014年12月在《创新与创业教育》发表了题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的文章, 2015年4月又在《创新与创业教育》发表了题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三加一”创业模式。“三加一”创业模式是一种创业教育模式新理论, 这种理论创建的初衷是为了整合福州大学各种创业教育力量并由此来指导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 为福州大学及其他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教改借鉴并发挥理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借鉴了台湾育成中心的经验;第二, 其核心内容是“以全体学生创业通识教育为基础, 以健全的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 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 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 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 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也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简言之即“创业型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 也就是把创就业专家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这三库资源注入到创业基地, 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 依托创业基地开展交流对接, 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福建省各高校中开展得最好,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小有名气,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各种竞赛中, 获得很多奖项, 2015年福州大学开始招收创业管理类研究生。

笔者认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很多思路也值得宁德师范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时候借鉴。当然, 虽然宁德师范学院和福州大学在对台地理位置等许多方面有共同点, 但两校还有很大的区别, 福州大学是211国家重点大学, 理工科学校, 有硕士点, 宁德师范学院却是二本地级市师范学院, 两个学校在生源、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宁德师范学院不能照搬福州大学的“三加一”创业模式, 应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宁德师范学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应是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学生拥有创就业精神和理念, 使其成为创就业人才库的一员;通过各种招聘、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库;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实际和虚拟的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充实创业项目库;通过帮助学生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及各类技术成果转换项目等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 从而形成一套从教到学到用的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 宁德师范学院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在对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相关调查中, 我们发现, 该校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赞同的占94.4%, 反对的仅为5.6%;数据还显示, 对创业很感兴趣的比例占30.1%, 对于创业比较有兴趣的占39.1%;但是真正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比例却很低, 仅有13.8%[3]。这反映在大学生群体建立创就业人才库非常必要。在建立创就业人才库中, 我们可以先将宁德师范学院的学生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 然后再从这两大类中分小类, 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创就业人才库, 录入相应同学的信息, 随时跟踪, 必要时给予不同的帮扶。

师范类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 已创业的;第二类, 着手准备创业, 已具备创业条件的;第三类, 拟创业, 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第四类, 不想创业, 想就业的, 师范类学生基本属于第四类。第一类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资金、项目、场地、技术等支持, 让他们少走弯路, 使他们成为学生创业的榜样;第二类学生应指定校内创业指导老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对其帮扶, 协助项目对接, 在学校孵化基地孵化, 为他“扶上马, 送一程”, 使其迅速成长;以上两类的学生是学校创业的主力军, 学校要想办法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课给他们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与实践,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第三类学生是创业培养对象, 这类学生一方面要给他们创业意识培养和灌输, 让他们明白高质量的就业人才一定需要有“创办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各类创业模拟平台,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创新大赛, 点燃他们的创业火化, 并为他们寻找创业机会, 力争使他们变为第一、第二类;第四类学生呢, 从《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师范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学生最多, 2014年宁德师范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共791人, 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9.9%, 其中有183名师范生通过教师招考被录用到全省公立中小学校, 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23.2%, 共有428名毕业生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就业, 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54.1%, 另有45.9%的毕业生在非教育行业就业, 以上数字说明师范类学生很多毕业后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给这类学生要进行创业通识教育, 以达到以下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 学生有了创业的理念或曾参与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后, 他们未来找工作可能更有优势, 在工作中更有团队合作等精神, 有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另一方面是让他们把创业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的各类教育中, 从而为我国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向基层教育转移做好铺垫, 让他们给未来的教育对象灌输创新创业理念, 培养未来创业之星, 这意义非同寻常!

非师范类学生也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 正在创业的;第二类, 准备创业, 而且有能力创业的;第三类, 拟创业, 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第四类:不想创业, 想就业的, 《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4年宁德师范学院非师范类毕业生共1901人, 年底就业率为96%, 签约率为61.1%, 说明非师范类学生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类。对于第一、第二、第三类学生, 做法和师范类的基本相同, 但第四类略有不同, 因为他们毕业后当教师的不多, 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更好就业上, 通过就业实现创业, 学生有了创业理念或曾参与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后, 他们未来找工作可能更有优势, 等机会成熟他们可能会走上创业之路。

(三)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师资库构建

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课程, 教育部把它列入高校选修课中的必修课, 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师资十分重要, 但许多学校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为此需要建立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走出去, 请进来, 当然学校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创业教育师资人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专门从事创业研究的教师, 这类老师目前我们学校还没有, 应积极高薪引进, 或者特聘客座教授, 定期到学校讲学;其次是学生辅导员、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等, 这类师资是创业教育师资库的主力军, 虽然他们都非本专业毕业, 但他们年轻有为, 学历较高, 善于学习新知识, 要积极对他们进行在岗培训 (如KAB培训、TTT培训等) , 让他们多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 鼓励他们多做各类教改课题, 相互间听课评课, 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教学理念等。宁德师范学院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方法值得提倡:为了让辅导员上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通过种种方式培养1-2名骨干教师, 通过骨干教师开课给其他任课教师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创新创业基础、创业认知、创业团队、创业过程、创业实操沙盘等) , 使老师们授课前对该课程有总体的认识, 再请专门机构的老师来学校对这些辅导员老师进行开课前培训, 使老师们掌握较好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求这些老师经常举行教研活动, 或通过QQ群探讨教学过程的体会, 使老师们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再次是邀请校外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集中授课、讲座等, 我们对宁德师院在校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 当问及学生“你最希望给自己提供职业规划课程培训的老师是”什么类型时, 36.8%的同学希望是“在职HR或从业者”, 23.1%的同学希望是“企业家”, 11.7%的同学希望是“已就业的师兄师姐”[4],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更希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自己上课, 创业课也一样;最后是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老师。

宁德师范学院把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相互挂钩, 在入职教师培训中加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 这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将发挥很大作用。随着现代通讯的发展, 所有的创业教师可以组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 由专人负责, 这样一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 二则有利于群里老师互通信息, 相互了解, 更有利于创业教育师资库的不断壮大。福州大学“创业教育”高校教师微信交流群 (苏世彬为群主) 和QQ交流群 (苏世彬为群主) 已形成, 短短的半年微信群便有全国各高校创业教师及从事创业教育的人士一百多人加入, QQ群目前也有两百多人参加。通过这些平台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信息共享, 创业教育师资库将越建越好。

(四)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项目库的构成模式

创业项目库是指用来指导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类真实的或模拟的项目, 它的建成有利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相关知识, 更好从事创业工作。对于地级市师范院校, 项目库不是很多, 它又分为实际项目和虚拟项目两个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实创业项目库:第一, 学生正在创业的项目, 如学校孵化基地的各种项目, 它是实际项目, 宁德师范学院的部分楼房物业、校园绿化及快递业务等都交由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这些都是该校很成功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第二, 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项目, 它是虚拟的创业项目, 包括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比赛项目, 团委组织的挑战杯中的大挑、小挑, 教务处组织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学工处组织的电商大赛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类似竞赛项目等, 《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宁德师范学院现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项,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8项;第三, 各系老师特别是工科老师承接的各类科研项目可邀请学生参与;第四, 各系的校企合作项目;第五, 学校、家长、学生+企业的小三加一学生创业项目, 即通过家长帮助联系企业, 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建成学校的实训基地, 或达成校企合作项目;第五, 利用各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 聚集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社会人士组成创业者联盟等。构成创业项目库的形式多种多样, 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实践空间。

(五)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基地构建

创业基地是让创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好场所, 它分校内创业基地和校外创业基地两大块。校内创业基地含各种孵化基地 (可以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分出一定的课时量专门在创业孵化基地中进行) 、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现有或将来可能有的各种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学校自己设置的有区域特色的各类竞赛和科研训练等。校外创业基地指与学校签订合同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的家庭工厂、家族企业、校企合作的企业等。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与中国龙冉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谈判, 双方达成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龙冉集团在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实验室设立国际贸易实训室, 为方便学生学习, 设立专门的龙冉集团产品展示区, 布置产品展示柜, 介绍该集团相关产品, 同时提供阿里巴巴国际站网络平台 (5个子账号) , 提供实训平台 (购买49800型平台, 其中包含29800的直通车推广) , 外语系国际贸易方向学生平时在实训室值班, 通过网络帮助龙冉公司推销产品, 龙冉公司在宁德师范学院建立该公司人才培训基地, 为公司不断培养新人才;宁德师范学院在龙冉集团总部设实习实训基地, 每年安排教师、学生到那里实习实训, 这是一个双赢的学生创业基地。

三、宁德师范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针对宁德师范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成设想,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以保证它的顺利建设。

(一) 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 宁德师范学院的创业教育教研组隶属于学工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 任课教师基本是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支部书记等, 创业教育课程由教务处安排分配, 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很多创业项目由团委负责, 创业学生由各系管理, 这样的多部门管理不利于“三加一”创业模式的顺利开展, 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 建议学校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 专门负责学校创业教育各项工作, 创业教育中心成立的初期, 负责人专职, 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兼职。创业教育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校本教材的编写、教改、教学研讨, 创就业人才的选拔、培养、造册、跟踪, 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委任, 创业项目的寻找、建设、指导, 创业基地的策划、建设、管理等, 使学校创业教育有条不紊地开展, 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

(二) 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一”创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 虽然“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这种创业模式也较适合宁德师范学院及同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人才的培养, 但是, 目前还有很多人对这种教育模式还不够了解。为此,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 力求做到在校师生都对它有所了解。首先, 要让领导特别是分管创业工作的领导了解并赞同“三加一”创业模式;其次, 要让学校各个部门、各教学单位的老师知晓并在工作和教学中支持渗透“三加一”创业模式;第三, 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校创业教育中心”, 为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机构;第四, 加强校级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并通过他们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党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相关精神、指导思想、“三加一”创业模式,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所有学科;第五, 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LED等宣传媒体宣传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学生创业先进事迹、“三加一”创业模式等, 给更多的人普及创业教育知识, 灌输创业教育理念。

(三) 完善奖励机制,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注入更大动力

学校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奖励机制, 加大对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指导教师、创业项目科研老师的物质奖励, 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参与到创业事业中来, 进一步充实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和创业项目库。首先, 要给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 宁德师范学院虽然给获奖的老师、学生一定的物资奖励, 可是奖励额度不够大, 对师生踊跃参与创业教育各类活动的推动性没有明显显示出来;其次,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 可以学习福州大学的做法, 给不同参赛级别的不同获奖项目或获得专利的同学奖励0.5-5分之间不同的学分, 替代相关选修课, 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最后, 为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创新工作, 在认可原晋升条件的基础上, 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 各种成果可以换算成相应级别的学术期刊论文予以认可, 宁德师范学院近两年的职称评聘工作就增加了这一条, 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等活动的积极性。

(四) 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保驾护航

目前, 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有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但是它毕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很少学校有“创业管理”这个专业, 很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任课老师, 加强该学科建设迫在眉睫。加强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通过教师访学、进修、培训、听讲座、自学等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其次, 通过申报课题、教改立项、论文研讨等提高师资水平;第三;通过鼓励和支持不同专业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教育活动、辅导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等丰富本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库;第四, 积极开设面向全校的创业教育素质核心选修课程, 或规定创业教育教研室每学期一定要开设1门以上选修课, 为培养跨学科创客提供保障, 如2016学年第二学期宁德师范学院开设了《创客与法》的选修课。

(五)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搭建广阔平台

因为师范类本科院校不论是教学条件、专业结构, 还是师资队伍都是师范基础, 师范类的传统学科与当前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与企业的合作能力较弱, 这样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加大同企业的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实现校企合作制度, 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 努力实现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对接;另一方面为学生就业寻找更多的岗位, 为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提供真实环境, 为将来创业就业做好准备;还有为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到企业学习、工作的经历, 为更好教学、教改、科研提供帮助, 宁德师范学院的龙冉实训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总之, 校企合作对创就业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创业项目库的充实、创业基地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在借鉴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及其保障措施, 这将对指导我国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 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究的方向, 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何有效构建更多的创业基地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创就业人才培训需要”、“创业型师资如何有效开展各种创业教学”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摘要:为了顺应我国地市级师范类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 弥补我国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有的不足, 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启发,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探讨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未来创就业人才库、创业型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的构建思路。从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完善奖励机制、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最后对宁德师范学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宁德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百度.宁德师范学院简介[EB/OL].http://www.ndsy.cn/Introduce.aspx.2015-11-04

[2]苏世彬, 黄玉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6) :55-62

[3]龚劲丹, 元佳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12 (10) :1267-1272

[4]龚劲丹, 吴家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调查——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4) :108-110

记叙文写作应加一点理趣 篇7

一.增加记叙文理趣的重要性

(一) 能够升华主题, 体现文章价值

所有的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作者的思想, 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文章中的内容只有赋予它们灵魂, 才能使文章更有生命力, 枯燥和没有深度的陈述只会使文章变得暗淡无光, 毫无价值。理趣作为文章的灵魂, 只有道理深刻、精细、高超, 才能引人深思, 成为有价值的好文章。比如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极具理趣美。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作者提出“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的观点, 告诉人们下结论之前要进行亲身实践, 不能人云亦云。再如高考作文《云儿与小河》, 文章描写了云儿与小河先是羡慕对方的生活, 继而发现对方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又换回各自生活的故事, 这则寓言看似简单, 实际蕴含道理, 作者通过云儿与小河的行为映射出人生的位置, 最后点名主题:“人生本就有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必怨天尤人, 不应自视渺小, 在各自的位置上奋发努力, 价值也就孕育其中。”小故事见大道理, 文章富含理趣。

(二) 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写作能力是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提高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同样一件事, 有心的人就能发现事情背后的道理, 无心的人只关注事情本身。因此, 写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有要求, 认知能力高, 认识问题就更透彻, 认知能力低, 不但不能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还有混淆是非的可能。认知能力的高低与学识的多寡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学识越渊博, 认知能力就越高, 思维就越成熟。因此, 要想使文章富含理趣, 就需要不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需要大量的经验总结, 进行淘汰删选后, 留下精辟的观点。只有经过不断的锤炼和筛选, 才能得出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慢慢积累了理性观点, 在增加记叙文理趣的过程中, 又巩固和增长了知识, 认知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如何加强记叙文写作的理趣

(一) 文章的主题要富有理趣

高尔基曾经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的, 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文章的主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没有实际生活经验, 就不能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思想, 没有独立的思想, 文章就没有了灵魂, 立意就不可能富有理趣。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 大多数都是在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中主动思考, 积极领悟, 才得出了超出常人思想的见解, 写出的文章就更有理趣。从主观层面来说,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是作者思想的结晶, 在这些认知和评价的形成过程中, 作者的主观思想必定会融入到客观事物中去。如果作者的道德情操高尚, 那么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就是积极奋进的, 对读者有积极影响, 反之有不利影响。古往今来的作家对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因此, 要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理趣, 就必须提高自身修养, 并且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从小细节中领悟大道理, 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章的主题就会富有理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在对文章的讲解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对描写人物的文章可以分析人物形象, 对描写事情的文章可以评价事情的结果, 使学生在锻炼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写作方法不仅在于“学”, 更在于“用”, 学生学会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在自己写作时, 能够举一反三, 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见解, 使文章的主题更富有理趣。

(二) 巧妙运用写作手法来增加理趣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写作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共同的作用就是深化文章主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记叙文的理趣可以利用各种写作手法, 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记叙文中修辞方法运用的比较多。以理性为内容, 修辞为外衣, 能够使文章在优美的同时富有深意, 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比如作文《我心飞翔》, 文章开始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引用蜗牛、小溪、绿叶的话, 后又用项羽、刘邦、约翰举例, 层次分明, 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使文章生动活泼, 结尾的大量感叹句点明主题。

2、通过举例对比, 彰显主题。

对比举例能够更好地点名主题, 更深刻地反映事实。比如在描写人物时,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细节描写才能够更好地映衬出正面人物的形象之高大。

3、在抒情中渗透道理。

文章含有丰富的感情,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样的文章蕴含的哲理容易被人们接受。比如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 每个人都有面对离别的时候, 小时候是父母离开我, 长大后是我为了求学远离父母, 作者描写了离别车站的情景, 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4、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的描写包括用词的准确、多角度描写、生活细节的描写等, 从小入深, 也能升华文章主题。如文章《那鱼·那鹰·那人》并没有讲述曲折离奇的故事, 只是道出了自己高考失败后的经历, 着重描写了心理的变化, 用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增强了感染力。作文《孝心无价》中, 作者通过对小女孩想买蓝宝石项链曲折的过程, 加入了细致的人物描写和语言描写, 层层深入主题。

5、灵活运用议论。

记叙文需要抒情与议论想结合, 但议论不宜过多, 如果有题记的话可以用议论为题记, 能够起到明确文章主题的作用。一般记叙文不赞成在文章开头表明主题, 但可以巧妙地用议论的方式, 使读者迅速把握主题;文章的中间可以用议论句过渡, 承上启下, 使文章连接得更加紧密;文章的结尾以议论为主能够使文章整体意味深厚, 给人以启发。比如作文《掬水留香》, 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就以议论的形式表明观点:“在人生起跑线上,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 也会有一个终点”, 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让人回味。

三加一 篇8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 同学们“六一”庆祝会准备矿泉水的情境图,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全班有26名学生, 3位老师, 买回一箱矿泉水 (24瓶) 。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生1:一共有多少人?26+3=29 (人) 。

生2:每人发一瓶矿泉水, 够吗? (29>24, 不够)

(同桌说说26+3=29的口算过程, 强化“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的运算规则)

二、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 建立表象。

师:又买来9瓶矿泉水, 够分吗?

生: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师:请列式解答。

部分学生得出:24+9=33 (瓶) , 33>29, 够分。

师:怎样计算“24+9=?”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研究“24+9=?”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配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摆出的小棒, 并圈一圈口算过程)

生1: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9根里拿6根给4根凑成10根, 10加20等于30, 30加3等于33。

生2: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24根里拿1根给9根凑成10根, 10加23等于33。

生3: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4根和9根合并起来是13根, 13加20等于33。

生4:摆24根小棒, 接着再往后数9根, 一共有33根小棒, 24加9等于33。

师:同学们说了4种计算“24+9=?”的方法,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第一、二、三种方法都比较简便。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三种算法, 先算4+9=13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算20加13得33是上节课学的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

师:这种算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计算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 引导思考, 掌握算法。

教师指名说说前面3种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同桌说说每一种方法的思维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 3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 再加剩下的数。

师:比较三种算法的和的十位与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1:和的十位比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多1。

生2:可以把个位看作弟弟, 十位看作哥哥, 弟弟 (个位) 相加得十几, 和的个位就写几, 把一个十给他的哥哥 (十位) 。

师: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 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 十位千万别忘了加个位进上来的1。

3. 抽象概括, 深化认识。

师:观察26+3和24+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是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而24+9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生2:两位数加一位数, 先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发展新知

1. 先圈一圈, 再计算。

(课件出示P65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其中一题你是怎样算的, 同时课件演示圈一圈的过程。

2. 把小动物送回家 (连线) 。

(P65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画有小动物的口算卡片和写上得数的小房子图片, 让学生算出口算题的得数帮小动物找家。

3. 猜一猜小蝴蝶下面 (十位上) 的数是几? (用小蝴蝶图片盖住口算题中的方框, 学生做完后, 课件演示小蝴蝶飞走, 同时呈现答案)

4. P66第4、5、6题。

做在书上, 算后集体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 强调和的十位有何变化。第6题强调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个位相加是否满十。

四、反思提炼, 提升认识

1.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什么情况下是不进位加?

三加一 篇9

在BIRTV期间, 全国IPTV业务研讨会也于同期召开, 来自26个省市的广电新媒体负责人齐聚北京交流IPTV发展状况。在电信和广电合作模式日益清晰的情况下, 各地都急于上线IPTV业务, 会上讨论的焦点话题是CNTV与百视通在IPTV播控平台对接上的纷争。

涉及各方利益

对广电来说, 在总局颁发43号文后, 继之前“百视通+电信运营商”的“1+1”的的合作模式后, 新的播控平台确立的“1+1+1”的模式加入了地方广电分成。因此, 各省电视台申请IPTV分平台牌照, 其库存中的片源作为IPTV内容播放提供给电信运营商, 并按用户分成, 即形成了电信、广电与用户间的B2B2C的商业模式。

同时, 在CNTV确定为全国惟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身份后, 第一批和第二批共54家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的IPTV用户应按照协议规定, 转入到总平台及其在各地的分平台。目前首批12个试点城市已经全部建成了当地的集成播控分平台, 除上海、哈尔滨和厦门外, 另外9个地方的分平台都已经实现与CNTV总平台的对接。但据很多广电新媒体负责人反映, 百视通在各地仍在按以往方式发展IPTV用户, 原有的用户也迟迟没有按政策要求进行切换。可见, 现在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广电内部的CNTV和百视通双方。

截至目前, 我国IPTV用户数已经超过1700万户, 此前相关机构预测, IPTV用户数到今年年底将达到2000万户, 而这个数字依然较为保守。

三网融合专家侯自强认为, 尽管IPTV业务有可能会被OTT所替代, 实现从电信专网向互联网的转变, 但还需要政策的支持, 在产业格局不断变化的时代, IPTV在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足够吸引产业链各方积极加入。

IPTV作为单项业务本身并不盈利, 电信运营商一直采用的模式是宽带捆绑送机顶盒。除了IPTV牌照方的CNTV和百视通可以按用户分成外,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 意在更快地推广宽带升级业务, 将IPTV业务作为宽带升级中的市场推广成本, 以赠送的方式促使用户选择宽带升级。

中央和地方的竞合

在与电信的合作中, CNTV与百视通都开始采用“1+1+1”的发展模式, 但各自优势不同。CNTV具有频道资源优势, 一方面凭借政策支持, 确立了全国惟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身份, 另一方面依托中国联通在北方十省较强的实力, 近期二者陆续与地方广电开展合作, 如河北全省IPTV业务已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 北京IPTV业务合作协议也正式签署, 预计到今年年底都将正式上线。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合作, 由于当地有线较为强势, 谈判一度陷入困境, 最终签署协议标志着CNTV在IPTV业务上将会迅速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 CNTV与江苏电视台合作开展的IPTV业务发展同样迅速, 一个月内用户增长41万户。深圳广电相关人士介绍, 与北方合作方式不同, 江苏建有自己研发的平台, CNTV只作为牌照方不参与运营。显然, 各地广电更倾向于与CNTV合作, 在政策上获得更多发展优势, 同时在南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 如江苏模式一样开展IPTV业务。

百视通自2005年便获得牌照, 在IPTV运营、技术研发和资源上都有优势, 并且在2012年前拥有90%的IPTV用户, 存量用户大。

因此, 在竞争格局上, 此前获得IPTV地方运营牌照的还有华数等运营商, 不过因其同时开展数字电视业务, 发展IPTV用户会冲击本来的业务。目前竞争集中在CNTV与百视通, 主要矛盾在二者的合资公司如何分成?存量用户如何转移?新发展用户如何归属?

据了解, 目前合资公司还未正式注册、运营, 相关各方还在进行博弈。高华证券分析认为, 在IPTV运营领域, 百视通具有难以替代优势, 未来必将在合资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且IPTV作为百视通的主营业务, 平台对接中的不积极也在意料之中, 因而目前基本形成百视通、CNTV双雄并立的格局。

宽带用户之争

除了广电内部, 电信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竞争, 主要是用户和宽带的争夺。

作为宽带捆绑业务, 除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也在与各地洽谈IPTV业务。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提速中加快推出家庭宽带业务, 分别为“天翼e家”和“沃家庭”, 宽带用户成为电信运营商争夺焦点。

近期,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也表示, IPTV业务是一项前景非常好的产品, 要加大力度快速推广。今年7月底, 占国内大部分IPTV市场份额的中国电信进行总量为486.4万台的机顶盒集采之后, 中国联通8月底也开启了总量130万的机顶盒的集采活动, 开拓自己的市场。

在IPTV业务发展中, 用户一直是争夺的关键, 在新的播控平台政策推出之前, 由于CNTV与电信运营商争夺用户控制权, 虽然早在2009年就开通IPTV业务, 但只在云南等少数城市开展业务。百视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中, 只作为牌照方按用户分成的模式, 因此电信方面更倾向于与百视通合作。在新的播控政策出台后, CNTV也放弃了对用户的争夺, 与各地运营商快速合作推进IPTV业务。

据业内人士透漏, 用户的争夺涉及广电和电信合作方面的矛盾。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把控着用户数量和用户需求分析, 各方分成是以用户数为标准, 有可能出现电信运营商瞒报用户数的情况。另一方面, 广电方面控制着IPTV的运营权却无法获知用户的观看需求, 造成用户体验提升障碍。

为爱加一点鼓励 篇10

关键词:培智体育教学;代币;课堂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每个儿童都有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培智学校与普通学校都采取班级授课制,按年级编班。班级授课制要求强调统一齐步走,而智障儿童即使在统一年龄段,也存在着智力、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差异。智力障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高,缺乏内在兴趣等学习特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的循环再持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普通教育中,有不少关于课堂教学中运用代币制的研究,而在培智教育中,代币制主要用于行为矫正方面,课堂教学的管理研究较少。笔者针对所面对的班级学生情况,尝试将代币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探索到适合培智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代币正是这样一种鼓励的外化物,它将传统的口头鼓励物质化、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只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满足他们的自我需要,就能激发无穷的兴趣。

二、研究概念界定

代币法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作为代币,以此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从而达到科学管理培智体育课堂的作用。这方法兼顾了行为强化和认知强化两种方法的优点,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现存问题。其实质是一种刻意安排的激励系统,以“代币”的形式强化或者矫正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教师通过初步尝试,探索、总结出一套能够激励学生无限正能量和动机的管理制度,寻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良好课堂氛围的最佳管理制度,为培智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三、研究过程及措施

1.学分细化,让学生的课堂教学更明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学生自身喜欢运动外,教师要拥有过硬的教学素质,能够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彩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关键需要学生设立一个正确的、理想的目标,目标的建立犹如船有了帆才能漂洋过海,踏浪前行。新课程标准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是否能达成目标进行衡量,而目标渗透于课堂日常行为中。教师要在此时让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进行有效的角色分配,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坚守学习准则,明确训练目标,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

(1)完善个体学习行为的有效依据

个体管理侧重于学生个体良好训练习惯的养成、训练兴趣的激发以及训练动力的持久保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所包括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放松、器材回收四大板块,进行标准的制定。

表1 准备活动表现与小星星兑换表

评价板块管理细则评价等级与赋分

好一般加油

课前准备1.能有序听指令排好队伍

2.着装必须符合运动要求☆☆☆/

课堂表现1.按时地完成慢跑和辅助等练习项目☆☆☆/

2.完成教学中的内容的组数和练习要求☆☆☆/

课后放松放松活动认真、有序、自觉、熟练、到位☆☆☆/

器材回收自觉正确摆放器材☆☆☆/

本研究设立了课后行为中赋分量化的举措,其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重要,如认真做课间操、下课不能乱跑、吃饭不能大声讲话等。将学生需要达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作为获得小星星的条件一一罗列,完成独立一项,就给予相应的小星星,积累到一定数额,就可赋分进行量化。

表2 课堂行为与小星星兑换表

课后表现优秀良好合格仍需努力

小星星(颗)4321

(2)提升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途径

课堂教学除了需要进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是教育中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团队合作不同于个体管理,它的出现因没有具体的教学场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合作管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集体合作、互帮互助、互促互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2.代币兑换,让学生的课堂动力更劲足

代币制在操作中必须注意阶段性定位。每一个阶段重点突出一两个目标,完成该阶段的重点目标将获得更多的代币。当一个合作组或者学生的目标达成率较高时,就可以降低该目标的代币兑换率,将学生的焦点转移到下一个重点目标。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不论是学生个体还是小组集体(个人代币由自己保管,小组代币由组长保管),都具备了自己的小星星,由教师将统计出来登记于黑板,根据激励系统,实施奖惩。

10颗星星=1个,根据的个数学生自主选择兑换不同的奖励物。考虑到小组合作的任务难度,小组表现良好即获得1个“”,小组的奖励物必须全体成员达成一致。

表3 代币兑换系统

一级代币二级代币奖励物

☆☆☆☆☆☆☆☆☆☆ 棒棒糖、QQ糖、橡皮、

果冻、旺旺碎碎冰

☆☆☆☆☆☆☆☆☆☆

☆☆☆☆☆☆☆☆☆☆ 薯片、铅笔、练习本、贴贴纸、固体胶

☆☆☆☆☆☆☆☆☆☆

☆☆☆☆☆☆☆☆☆☆

☆☆☆☆☆☆☆☆☆☆ 水彩笔、玩具、卷笔刀、橡皮泥、溜溜球

(1)代币的领取和保存

兑换代币按代号依次进行,队员们根据自己的表现领取☆或,并在领取名单上签下自己的代号以作证明。引导学生学会保存,统一存放在属于自己的课桌里。

(2)代币丢失的弥补

设置“财富排行榜”,能使代币的得失透明化,减少、避免违规情况的出现。当代币丢失后可以按照排行榜进行补发,但必须上交一定的补办费,可以直接从原有的代币中扣除,以强调保管的重要性。

(3)代币的亏损和透支

代币值的实施过程中应引进“亏损制”和“预支制”。当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或者错误时,如上课时不认真等,也应有扣除代币的处罚。但要注意,如学生手头没有代币时,应设置特殊的赚币形式,当手头没有代币时,学生可以在规定内容完成后通过表现、提质、促优的方式,以此赚取☆以换代币,或者借鉴银行操作进行“预支”,从而避免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

3.评优换购,让学生课堂热情更持久

热情是掌握着人的整个身心,决定一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方向,强烈、稳固而又深刻的情感状态,而且也是意志行动的组成部分。利用代币对学生进行奖惩,能够有效地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课堂动机,从而使他们对上课维持更久的热情。

(1)个币评优展,展上课成果

队员们赚取的个人代币一周结算一次,每月核算总额,登记进入财富排行榜,财富排行榜上的名单按拥有的财富的多少进行排名。每月财富排行榜前三名的学生将获得“课堂小标兵”荣誉证书一本,自选一次游戏活动课时器材的自主权,并获得适当的物质奖励。接着三名将获得“课堂小达人”奖状一张、球拍一个等奖励。为了得到喜欢的奖品,他们都非常珍惜课堂上的表现机会,这在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增强和培养了学生对课堂的自信心。

(2)组币换购,促反思合作

组币的主要功能在于换购。每周五中午进行一次换购,每次换购必须遵循物品统一、人人共享的原则。

4.家校携手,让学生学习过程更完善

(1)运用信息反馈,促进学生自律最优化

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中的自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够稳定且处于智力落后。自控能力差且存在身心缺陷的智障儿童来说,完全靠自律是绝对不够的。家长对孩子课堂教学的关注,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提高学生教学成效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以每周校讯通、短信等形式,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2)调整强化物,实行分层操作

教学中代币的发放是根据学生的实力和努力程度决定的,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势必会使一小部分运动能力弱的学生获得的代币偏少。为避免削弱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在家运动的具体情况制定强化物的代币制。例如:一名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在家做3组青蛙跳可以兑换10个代币,而一名运动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只要做1组也能得到相等的代币。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必须根据学生的运动改善情况调整强化物的代币值,从而使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驱动力。

四、研究结果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教师通过个案的撰写、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践,以及对问题学生行为的个案研究,记录和分析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通过教研课的探究,不断摸索和利用代币制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郁。

2.促进学生多方发展

智障学生通过良好的行为表现获取代币的奖励,再利用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强物品,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得出结论:良好行为—奖励代币—自己喜欢的物品—良好行为。经过长期巩固,必须形成“良好行为—自己喜欢的物品”的联结。为了获得奖励,智障学生会对良好的行为产生兴趣,并主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实践证明,代币制对课堂管理具有成效性,尤其对中度智障学生的作用最为明显,原因主要是他们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明确代币游戏规则,在参与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获得更多奖励。而普通学生均表现出对类似游戏的代币持有浓厚的兴趣,对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使学生产生学习意识。

3.确保家校合力实施

智障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支持。教师试图通过掌握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运用代币制等不同手段,建立学生的良好行为。但行为的建立和巩固除了学校担此重任,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面对智障学生的家长,教师感到来自家庭教育的支持。要想发挥代币的最大作用,必须在学校和家庭同步进行实施。如何唤醒家长正确的价值认识,如何把代币制设计得简单易行,让家长尝试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发挥家长应有的支持配合作用,是教师今后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研究前景与展望

本次实践研究只是初步尝试,我们看到了“代币”在培智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操作方面较难把控的不足,如何顺利开展代币兑换的每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和掌控的关键。

代币作为一种鼓励的外化物,将传统的口头鼓励物质化、具体化,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在这种寓教于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培智教育工作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金娣.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三加一 篇11

节目播出前的配合

一般来说, 节目时间较长或者是遇上比较重大的、特殊的直播节目时大多由两人或多人来主持。这使得节目形式灵活多变, 不仅让受众感觉到节目形式有新意, 还不容易让受众产生听觉上的疲惫。但是两个人共同主持的节目,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会出现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表达方法、两种思路、两种情绪, 因此两位主持人要圆满完成一档节目就必须注意播出前的配合。

首先, 主持人要根据所主持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来确定共同的主持风格。两个人既然是共同主持, 就不能各自为政, 必须要以所主持节目的风格为基调, 适当修正自己平时的主持习惯, 向节目主题风格靠拢。主持人双方不管是声音情感还是语气语速音调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和谐有序。

笔者曾经在本台长期和搭档合作主持节目, 我深切地感受到, 即使两位主持人风格相似, 都反应机敏、幽默活泼, 但是在主持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不争不抢, 互为补台, 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两个人能够互相调整和转换, 共同为打造节目的整体风格和效果而努力, 这也是两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其次, 直播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之前要对即将播出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主持人互相配合着深入话题, 引导听众。避免出现主持人互相抢话, 或两人话题的方向不一致。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知道, 直播不同于录播稿件, 很多内容不可能完全形成文字, 也没有这个必要, 主持人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就会失去和听众的交流感, 使大家都很难融入节目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熟悉稿件, 然后结合稿件在话筒前即兴发挥。因此主持人上节目前的备稿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 而是要对稿件进行再分析和再创作。播出前主持人的分工包括:根据稿件内容、篇幅以及主持人的特点合理划分每个人的播出范围, 具体就是哪段稿件由谁播出, 哪些段落需要发挥, 哪些环节要加以议论, 每一部分需要多长时间。还包括节目中插播的歌曲、乐曲、录音, 以及分别由谁来进行设备操作等。主持人只有共同把准备播出的节目从宏观到微观设计协调好, 做到心中有数, 播出时才能游刃有余。

节目进行中的配合

直播节目中, 主持人除了在播出前要共同进行周密的准备外, 在整个节目进行中还要自始至终保持默契的配合。要注意主持人双方的思维与情绪的同步调动, 主持人双方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点, 一方发挥自己富于想象的才能侃侃而谈, 而另一方却只按照准备好的稿件一字一板地照本宣科, 这样的合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每组直播都有它的主题, 主持人一旦进入播出状态, 就必须沿着节目内容这条主线进行发挥, 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随意性。曾经听过一档财经节目, 男主持人对于自己了解的某话题侃侃而谈, 似乎已经忘了身边的女主持人, 女主持人几次试图加入谈话, 都不成功, 变成了“花瓶”的角色。这是双主持节目中很忌讳的, 既然是两个人主持, 就要互相给对方插入话题的机会, 两个人在谈话中的地位可以有主有辅, 但是明显的一边倒显然是不可取的, 那就失去了双主持人的意义。

情绪的调动也是一样, 主持人要在感情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 同步调动, 才能形成适应于对方的主持氛围, 才能形成创作后节目情感上的和谐统一。否则, 同一篇稿件, 同一个内容, 一方主持人情绪调动超前, 说得万般投入, 另一方主持人还在不卑不亢地慢慢酝酿自己的感情, 这样就会破坏播出的效果, 给人以不协调甚至滑稽的感觉。因此要达到思维和情绪上的同步调动, 还要求主持人在节目进行当中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节目进行中, 也应善于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在直播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节目程序排乱了、直播间设备出现故障、主持人操作失误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不管播出前曾商定这项工作由谁来做, 不管问题的责任归于谁, 主持人双方都应该尽全力堵上漏洞, 化险为夷。在弥补过失的过程中, 如果双方配合得当,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不留痕迹地将意外掩盖过去, 有时甚至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听效果。

甘当配角, 当好配角

一组节目当中, 每位主持人在整体上都以主要角色出现, 但以这种主角的面貌一贯到底就会缺少曲折变化, 节目就显得平淡无味。相反, 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适当地设计好主角和配角, 有主有次, 有轻有重, 这样就能突出节目的主题和重点, 达到抑扬起伏、层次分明的效果。但是主角和配角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什么时候当主角什么时候当配角, 都是随着节目的进行而变化的。

其实直播节目中, 需要主持人相互配合甘当配角的地方很多, 如邀请嘉宾讲述某些内容时, 嘉宾自然成为主讲人;听众打来电话谈论话题, 传递信息, 主持人就要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 起好穿针引线的疏导作用;为了突出某一节目内容, 由一位主持人讲述而另一位做补充说明……另外在节目中, 主持人之间要互相补台, 倘若一方出现不尽如人意的话语, 另一方要及时巧妙地纠正, 用好配合艺术。

上一篇:商圈建设下一篇:冰雪体育文化旅游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