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

2024-06-30

一加一(通用12篇)

一加一 篇1

如今的广播直播类节目中, 双主持的节目形式已经十分普遍, 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配合得好, 使节目精彩流畅, 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 便会降低主持人的可信度, 直接影响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要做到直播节目主持人之间的默契配合,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节目播出前的配合

一般来说, 节目时间较长或者是遇上比较重大的、特殊的直播节目时大多由两人或多人来主持。这使得节目形式灵活多变, 不仅让受众感觉到节目形式有新意, 还不容易让受众产生听觉上的疲惫。但是两个人共同主持的节目,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会出现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表达方法、两种思路、两种情绪, 因此两位主持人要圆满完成一档节目就必须注意播出前的配合。

首先, 主持人要根据所主持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来确定共同的主持风格。两个人既然是共同主持, 就不能各自为政, 必须要以所主持节目的风格为基调, 适当修正自己平时的主持习惯, 向节目主题风格靠拢。主持人双方不管是声音情感还是语气语速音调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和谐有序。

笔者曾经在本台长期和搭档合作主持节目, 我深切地感受到, 即使两位主持人风格相似, 都反应机敏、幽默活泼, 但是在主持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不争不抢, 互为补台, 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两个人能够互相调整和转换, 共同为打造节目的整体风格和效果而努力, 这也是两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其次, 直播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之前要对即将播出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主持人互相配合着深入话题, 引导听众。避免出现主持人互相抢话, 或两人话题的方向不一致。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知道, 直播不同于录播稿件, 很多内容不可能完全形成文字, 也没有这个必要, 主持人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就会失去和听众的交流感, 使大家都很难融入节目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熟悉稿件, 然后结合稿件在话筒前即兴发挥。因此主持人上节目前的备稿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 而是要对稿件进行再分析和再创作。播出前主持人的分工包括:根据稿件内容、篇幅以及主持人的特点合理划分每个人的播出范围, 具体就是哪段稿件由谁播出, 哪些段落需要发挥, 哪些环节要加以议论, 每一部分需要多长时间。还包括节目中插播的歌曲、乐曲、录音, 以及分别由谁来进行设备操作等。主持人只有共同把准备播出的节目从宏观到微观设计协调好, 做到心中有数, 播出时才能游刃有余。

节目进行中的配合

直播节目中, 主持人除了在播出前要共同进行周密的准备外, 在整个节目进行中还要自始至终保持默契的配合。要注意主持人双方的思维与情绪的同步调动, 主持人双方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点, 一方发挥自己富于想象的才能侃侃而谈, 而另一方却只按照准备好的稿件一字一板地照本宣科, 这样的合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每组直播都有它的主题, 主持人一旦进入播出状态, 就必须沿着节目内容这条主线进行发挥, 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随意性。曾经听过一档财经节目, 男主持人对于自己了解的某话题侃侃而谈, 似乎已经忘了身边的女主持人, 女主持人几次试图加入谈话, 都不成功, 变成了“花瓶”的角色。这是双主持节目中很忌讳的, 既然是两个人主持, 就要互相给对方插入话题的机会, 两个人在谈话中的地位可以有主有辅, 但是明显的一边倒显然是不可取的, 那就失去了双主持人的意义。

情绪的调动也是一样, 主持人要在感情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 同步调动, 才能形成适应于对方的主持氛围, 才能形成创作后节目情感上的和谐统一。否则, 同一篇稿件, 同一个内容, 一方主持人情绪调动超前, 说得万般投入, 另一方主持人还在不卑不亢地慢慢酝酿自己的感情, 这样就会破坏播出的效果, 给人以不协调甚至滑稽的感觉。因此要达到思维和情绪上的同步调动, 还要求主持人在节目进行当中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节目进行中, 也应善于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在直播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节目程序排乱了、直播间设备出现故障、主持人操作失误等。出现上述情况时不管播出前曾商定这项工作由谁来做, 不管问题的责任归于谁, 主持人双方都应该尽全力堵上漏洞, 化险为夷。在弥补过失的过程中, 如果双方配合得当,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不留痕迹地将意外掩盖过去, 有时甚至还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听效果。

甘当配角, 当好配角

一组节目当中, 每位主持人在整体上都以主要角色出现, 但以这种主角的面貌一贯到底就会缺少曲折变化, 节目就显得平淡无味。相反, 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适当地设计好主角和配角, 有主有次, 有轻有重, 这样就能突出节目的主题和重点, 达到抑扬起伏、层次分明的效果。但是主角和配角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 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什么时候当主角什么时候当配角, 都是随着节目的进行而变化的。

其实直播节目中, 需要主持人相互配合甘当配角的地方很多, 如邀请嘉宾讲述某些内容时, 嘉宾自然成为主讲人;听众打来电话谈论话题, 传递信息, 主持人就要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 起好穿针引线的疏导作用;为了突出某一节目内容, 由一位主持人讲述而另一位做补充说明……另外在节目中, 主持人之间要互相补台, 倘若一方出现不尽如人意的话语, 另一方要及时巧妙地纠正, 用好配合艺术。

我想双主持的节目形式能够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离不开主持人之间的默契合作, 默契成就精彩, 有了默契, 双主持节目就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加一 篇2

帮教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他们的业务指导,使其很快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学期,学校提倡年长教师指导年青教师,实行“一加一”的帮教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指导教师要制定培养目标:

其内容包括:

(一)教学能力目标;(二)教学基本功目标;

(三)理论基础目标;

(四)教育研究能力目标;

(五)远景目标。

第二、指导教师要确立培养原则:

年长教师在制定青年教师教养规划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基准点,确定基本原则。

第三、培养实施措施及要求:

1、帮教以相互自愿的原则,参加帮教活动的教师共同协商领定协议、计划、进度表,报教务处通过后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由教务处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

2、指导教师要主动的与结对的青年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要注意在指导策略上进行探讨;被指导要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意见。

3、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必须按计划使帮教活动正常开展,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精神,要积极主动地领会新的课

程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4、指导教师要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关心青年教师,履行指导职责,注重指导效果。随时查看被指导教师的教案、教育教学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及班级的整体状况等,并注意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保障:

本帮教工程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结对帮教的教师必须将帮教协议,帮教计划等相关材料交到教务处存档,协议结束后交帮教总结。在本学期的帮教活动中对执行的较好且有明显效果的教师将给予得一定的经济鼓励。

一加一现象 篇3

这一举动,不是王刚的武断决定,而是来源于一加一有力的数字支撑:4年销售增长20倍。

逆市场而行

“一加一面粉终于实现‘从某种面粉0添加’到‘所有面粉0添加,绝无添加剂残留’的跨越。”2012年11月1日,在郑州运营中心启动仪式上,王刚向众人宣告。

从河南驻马店遂平县起家的一加一,历经20年,走过企业更名、并购、扩建之路。企业主攻专用粉市场,已研发出挂面专用粉、面条专用粉、馒头专用粉、油条专用粉、面包专用粉等多种产品。

一加一面粉的消费者几乎都熟悉一句宣传语:原味面就是不太白。

所谓原味面,是指面粉中不含任何添加剂,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早在2008年,一加一就撤掉增白剂,率先提出原味面概念。在含有增白剂添加的白面、白馒头遍布市场时,一加一这种做法被认为“逆市场而行”。

在王刚看来,坚持做高端原味面,就要放弃增白剂的使用。然而,“放弃的背后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008年之前,一加一生产的馒头面属于主打产品,占公司销量的三分之一。

2008年之后,不含增白剂的馒头面在推出之初并未受到市场欢迎。因用这种面粉做出的馒头在卖相上不够白,不够大,一时还不能改变消费者“白即是好”的认知,很多消费者没有食品安全意识。一加一馒头销路遇阻,丢失了近70%的馒头面客户。

此外,生产原味面虽然省去了添加剂的费用,但是增加了生产和包装成本。采用高成本的100%纯正、优质小麦加工,调整制粉工艺以及粗粉搭配,才得以保证原味面的品质。

一方面主打产品销量下降,一方面生产成本提高,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利润吗?一加一还能持续发展吗?对于根基不稳的企业而言,可能会元气大伤。意外的是,一加一以多年来稳定的资金链、老品牌形象做支撑,聚焦家庭消费,仍然坚持“做健康、高端面粉”不动摇。

这种坚持有了成果。家庭消费的原味面占据河南的半壁江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成为行业的生产典范。

3年后,即2011年12月1日,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面粉加工企业添加增白剂”,大批面粉加工企业面临整顿或者产品升级的局面。而一加一销量飞速增长20倍,这一年,是企业销售的暴增年。

创新单项产品

创新是企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的维他命。对于一加一而言,主要是产品品质、外部包装、内部管理的创新。

做河南面粉行业的领军品牌,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更要时时走在行业前端。当同行相继去除添加剂时,一加一已向“面粉专家”转型。

11月初,在一加一面粉新品发布会上,一袋5公斤重、环保袋包装的天然面粉亮相。包装袋上标有“所有面粉0添加,绝无添加剂残留”的字样。

一加一总经理刘秋燕这样解释,做到0添加容易,但是做到无添加剂残留很难,这也是困扰行业的难题。她举例说,生产饺子粉、面包粉等要保证其劲道,就需要在国家食品安全规定范围内添加相应的添加剂,这样一来,其生产线上就会有添加剂残留。如果再用这条生产线加工原味面粉,就无法保证原味面百分之百的纯度。

企业文化里提到的高端、专注从何而来?不就是体现在产品特性上吗?专注了才能做得高端。想到这里,王刚决定在产品结构上做调整,针对零售渠道,从复合产品转为单项产品。这意味着,以后在超市、卖场的货架上,只陈列上述这一单品,而不是饺子粉、面包粉。

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才能领导行业。历来,海尔、格力之所以领先于行业,无不专注于一种产品,从普通洗衣机到全自动,在质量和功能上都做专做深。现在当人们提到洗衣机,就想起海尔这个品牌。“我们要以品牌领导行业,让消费者一提到面粉就想起一加一”。

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一个母品牌下面很多子品牌的重叠现象,形成一种杂而无章的局面,而一加一追求的是,在消费者心中,永远记住“天然面粉”一个特征,专注把这一点做深,也就培养起了顾客的忠诚度。

如何从内而外全面体现产品的“天然”?除了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之外,还需要在包装上做功课。包装袋已经升级了两次,为此,2011年,一加一进行一项革新,采用没有塑化剂的编织袋,属于行业首家推出“不含塑化剂的安全、卫生的包装袋”的企业。今年,又升级为没有塑化剂且可降解型包装袋,意在给消费者传递一种健康、安全、环保的理念。

高端定位新市场

郑州拥有近1500万人口,便利店、超市在郑州有近2万家,有着很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对于郑州零售市场的开拓,王刚也早已胸有成竹。

先是他个人微博营销,通过微博与粉丝互动,在线上积聚人脉,吊足消费者的胃口。继而,在电视媒体投入广告,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一加一还推行“体验式营销”。每天组织营销队伍到主流社区、便利店、商超、卖场等地,向社区居民及顾客限量赠送5kg天然面粉,让顾客先体验后消费。这是一加一布局市场的杀手锏。

在渠道为王的今天,一加一选择与高端卖场合作。时下,一加一刚刚结束与丹尼斯的签约,准备将新品在丹尼斯40家卖场上架,今后会陆续与其他零售卖场合作。

对于企业用户,一加一大打“0添加”和“高端”牌的优势明显,早与康师傅、陈克明、思念等企业的高标准要求不谋而合,成为它们常年专用面粉供应商。

综观行业现状,密集度较高、门槛较低的面粉行业,民营和乡镇企业占到70%,随着面粉企业的整合,众多小型面粉厂在经济低迷环境下,丧失品牌竞争力,不断倒闭。而一加一充分凸显其抗风险能力。

“我们从未感觉到经济环境的冲击,增长率仍在上升。”王刚以今年销售业绩的上升做参考。在他看来,尽管中粮、五得利在该行业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年产180万吨的它们,面对全国市场1亿吨的刚性需求也只是杯水车薪。河南拥有1亿人口,市场空间很大。一加一打造的是河南区域品牌。

理清一加一发展的脉络,不难看出其发展快速的原因,一是地处驻马店农业地区,占据小麦主产区优势;二是通过兼并和改造,建厂规模越来越大,符合高效、节能、降耗的发展规律。

记叙文写作应加一点理趣 篇4

一.增加记叙文理趣的重要性

(一) 能够升华主题, 体现文章价值

所有的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作者的思想, 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文章中的内容只有赋予它们灵魂, 才能使文章更有生命力, 枯燥和没有深度的陈述只会使文章变得暗淡无光, 毫无价值。理趣作为文章的灵魂, 只有道理深刻、精细、高超, 才能引人深思, 成为有价值的好文章。比如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极具理趣美。如苏轼的《石钟山记》, 作者提出“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的观点, 告诉人们下结论之前要进行亲身实践, 不能人云亦云。再如高考作文《云儿与小河》, 文章描写了云儿与小河先是羡慕对方的生活, 继而发现对方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又换回各自生活的故事, 这则寓言看似简单, 实际蕴含道理, 作者通过云儿与小河的行为映射出人生的位置, 最后点名主题:“人生本就有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不必怨天尤人, 不应自视渺小, 在各自的位置上奋发努力, 价值也就孕育其中。”小故事见大道理, 文章富含理趣。

(二) 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写作能力是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提高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同样一件事, 有心的人就能发现事情背后的道理, 无心的人只关注事情本身。因此, 写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有要求, 认知能力高, 认识问题就更透彻, 认知能力低, 不但不能深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还有混淆是非的可能。认知能力的高低与学识的多寡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学识越渊博, 认知能力就越高, 思维就越成熟。因此, 要想使文章富含理趣, 就需要不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需要大量的经验总结, 进行淘汰删选后, 留下精辟的观点。只有经过不断的锤炼和筛选, 才能得出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慢慢积累了理性观点, 在增加记叙文理趣的过程中, 又巩固和增长了知识, 认知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如何加强记叙文写作的理趣

(一) 文章的主题要富有理趣

高尔基曾经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的, 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文章的主题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没有实际生活经验, 就不能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思想, 没有独立的思想, 文章就没有了灵魂, 立意就不可能富有理趣。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 大多数都是在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中主动思考, 积极领悟, 才得出了超出常人思想的见解, 写出的文章就更有理趣。从主观层面来说,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是作者思想的结晶, 在这些认知和评价的形成过程中, 作者的主观思想必定会融入到客观事物中去。如果作者的道德情操高尚, 那么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就是积极奋进的, 对读者有积极影响, 反之有不利影响。古往今来的作家对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因此, 要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理趣, 就必须提高自身修养, 并且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从小细节中领悟大道理, 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章的主题就会富有理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在对文章的讲解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对描写人物的文章可以分析人物形象, 对描写事情的文章可以评价事情的结果, 使学生在锻炼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写作方法不仅在于“学”, 更在于“用”, 学生学会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在自己写作时, 能够举一反三, 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见解, 使文章的主题更富有理趣。

(二) 巧妙运用写作手法来增加理趣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写作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共同的作用就是深化文章主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记叙文的理趣可以利用各种写作手法, 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记叙文中修辞方法运用的比较多。以理性为内容, 修辞为外衣, 能够使文章在优美的同时富有深意, 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比如作文《我心飞翔》, 文章开始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引用蜗牛、小溪、绿叶的话, 后又用项羽、刘邦、约翰举例, 层次分明, 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使文章生动活泼, 结尾的大量感叹句点明主题。

2、通过举例对比, 彰显主题。

对比举例能够更好地点名主题, 更深刻地反映事实。比如在描写人物时,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细节描写才能够更好地映衬出正面人物的形象之高大。

3、在抒情中渗透道理。

文章含有丰富的感情,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样的文章蕴含的哲理容易被人们接受。比如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 每个人都有面对离别的时候, 小时候是父母离开我, 长大后是我为了求学远离父母, 作者描写了离别车站的情景, 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4、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的描写包括用词的准确、多角度描写、生活细节的描写等, 从小入深, 也能升华文章主题。如文章《那鱼·那鹰·那人》并没有讲述曲折离奇的故事, 只是道出了自己高考失败后的经历, 着重描写了心理的变化, 用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增强了感染力。作文《孝心无价》中, 作者通过对小女孩想买蓝宝石项链曲折的过程, 加入了细致的人物描写和语言描写, 层层深入主题。

5、灵活运用议论。

记叙文需要抒情与议论想结合, 但议论不宜过多, 如果有题记的话可以用议论为题记, 能够起到明确文章主题的作用。一般记叙文不赞成在文章开头表明主题, 但可以巧妙地用议论的方式, 使读者迅速把握主题;文章的中间可以用议论句过渡, 承上启下, 使文章连接得更加紧密;文章的结尾以议论为主能够使文章整体意味深厚, 给人以启发。比如作文《掬水留香》, 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就以议论的形式表明观点:“在人生起跑线上,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起点, 也会有一个终点”, 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让人回味。

一加一等于几作文 篇5

一加一等于幸福一家。因为一个小头爸爸加一个围裙妈妈,生出大头儿子,他们就是幸福的一家。

一加一等于一天。因为一个白天十二小时,再加一个晚上十二小时,就等于二十四小时,也就是一天。

一加一等于一片星空。因为一群星星,加上一个月亮,就等于一片黑夜的星空,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向月亮问好。

一加一等于一本书。因为一些字,加一摞纸,就等于一本教给人类知识的书啦!

一加一等于一套衣服。因为一件上衣,再加上一条裤子就等于一套运动服。

一加一等于一片森林。一片土地,加一片树木,就等于一片森林。

一加一等于一颗智慧的头脑。因为一个大脑,加一个聪明的我,就等于一个智多星。

一加一等于大海。因为一滴水,和一滴水,连续不断的滴,总有一天会变成大海。

一加一等于一幅画。因为一片草原,再加一群羊,就等于一幅活的画。

一加一等于一个团队。因为一群红军,加一面五星红旗。就等于抗日打鬼子的解放军团。

一加一等于一篇优美的文章。因为一个作者,再加上一支钢笔,就等于一篇优美的文章。

“一加一”能够大于二 篇6

中国民营企业属啥?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个多维的形态。它既是一定生产力的载体,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载体;它既承担着一定经济功能,又要发挥一定的社会职能。经济性和社会性,正是企业具有的两种重要属性。民企和国企,两种属性的内容各不相同。民营企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动体制改革的结果和产物,在两种属性方面与国外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具有与转型时期相符合的独特性。

首先,从民企经济性角度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具有与国外私营企业和个人企业相同的属性。它在经营方式上灵活多变,能够迅速地抓住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能够在第一时间提供需要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适时建立分销网络,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在组织管理上,民企激励机制更加有效,能够充分运用奖惩手段,激励员工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具有激励“硬约束”的特征。从企业价值取向来看,民企倾向于“利益至上型”。无论经营领域选择、产品目标市场定位、最终销售推广工作,都直接面向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其次,从民企社会性角度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出现、发展、壮大,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志愿”机制还不发达,不具有国外“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等,可供民企回馈社会的公益事业和渠道。另外,我国民企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社会责任上的作为不足,没有承担起像西方发达国家私营企业、个人企业,在这方面所承担起的义务,享受着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相关制度缺失的“红利”。

中国国有企业属性分析

国企不同于民企,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从我国国企经济性角度来看。国企脱胎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经营方式上显得过于呆板。国企往往不能紧跟风云变幻的市场需求信息,适时地在主营方向、消费群体、产品结构、分销渠道等方面,做出快速反应、适当变化。

在组织管理上,国有企业大多数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等级森严的“阶层”性行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能做到对于企业日常管理的“井条有序”,却不仅妨碍企业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同时还阻碍着国企人员的合理流动,束缚着国企管理人员、职工的积极进取、创新热情,不能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存在着“劳不符酬”的“软约束”问题。从企业价值取向上来看,国企不如民企那样有“利益至上型”的价值取向。国有企业在行业选择、产品种类等方面,都要充分地考虑国民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

其次,从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角度来看。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它往往承担着国企职工养老、医疗、社会福利等项社会责任。另外,国有企业在地方性公益事业中,也要有所作为。

经济性与社会性目标取向

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是实现“一体化”的动态过程。在“整合”过程中,必然涉及如何重新协调、确立经济性、社会性目标取向问题。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原则: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既要坚持一般性规律和指导原则,又要坚持特殊性规律及指导原则。要坚持探索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一般性规律,遵循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优势互补性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等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指导原则。

二、差异性与协同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保留、发扬民企和国企的不同特点、优势,又要使二者尽量“融为一体”,取得协同效应,使民企和国企在更高层次上变成“新生儿”。融为一体的“新生儿”,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化企业的功能,达到企业整合“1+1>2”的“协同效应”。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既要注重民企和国企的经济性目标,又要注重社会性目标。每个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有所不同,民企和国企更具有极大差异。二者要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民企并购国企是一种创意

“审视评估”是民企并购国企的第一个步骤。包含两个内涵:首先,审视民企并购国企的外部政策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行业“契合性”,目标企业的并购意愿等。其次,了解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份额、企业产品、企业文化、组织制度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并购”行为的可行性及效果,做出科学的预测。

“调试融合”是民企并购国企的第二个步骤。具体做到:首先,依据企业整合战略目标,对民企和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整合领域,实施初步“整合”行动。对巨大差异和冲突的领域,进行系统性的化解、消除激化性的矛盾。这一步很重要,会直接影响企业并购成功与否。

“拓展创新”是民企并购国企的第三个步骤。具体包括:首先,在民企并购国企的整合行动实施后,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要对整合效果进行拓展。对民企并购整合的难点,要大胆借鉴和创新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企业并购整合进程。

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目标任务模式是“整合”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效果,是解决民企并购国企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依据企业并购整合的相关理论及耗散结构理论,结合民企并购国企存在的各类问题,应当确立如下的目标任务模式。

一、“整合”目的明确、方式科学。“目的明确”是指:要为民企对国企的并购行动,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并购战略目标是“整合”行动的“指南”,它指引着整个并购整合活动的进行。没有明确的企业并购战略,就不会有成功的企业并购整合。具体来讲,“目的明确”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民企并购国企的战略目标要做到清晰、简洁、具体,能够使民企并购国企的整合人员,都深入理解并掌握内涵和重要意义。其次,民企并购国企的战略目标,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民企并购国企的整合行动中,能够较容易地将企业并购战略目标,贯彻到“整合”行动之中。

“方式科学”具有两层内涵:首先,在原则上,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实践,要以适合我国民企并购国企实际情况的整合理论为指导,既要探寻民企和国企在不同整合内容上各自的性质、特点和差异,保留民企、国企各自的合理成分,又要在整合内容、规律的指引下,实现民企和国企在更高层次上的“协同”。

“整合”中还要坚持实现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开放、吸收和借鉴,从而使企业复杂系统,能够不断地和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在实践中,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人员,要精于企业并购整合相关理论,熟悉民企和国企的特点,时刻树立“差异性与协同性相统一”、“具有开放性”的意识,从而做到在实践中做到整合方式的科学合理。

二、“整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内容全面”含义丰富,具体有两层意思:首先,我国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活动,要充分地照顾到并购后整合的各个方面,使关系到民企并购国企后整合的关键性领域、资源,包括: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组织制度等,都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剥离、匹配、重组和融合。其次,是指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活动,要充分地注重整合各方的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是指:民企并购国企的整合活动,在利用整合方面的内在联系基础上,依据遇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整合工作方式,带动其他整合方面的进程,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断推进全局的效果。

三、“整合”绩效明显、效果显著。“绩效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要能够很好地实现两者在设备、厂房、技术、市场份额、商业信誉等“硬件”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等“软件”方面,标准统一、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一体化”。其次,“绩效明显”还体现在民企并购国企后的整合活动,要能够极大地发挥二者各自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核心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使原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的提升。

一加一 篇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 同学们“六一”庆祝会准备矿泉水的情境图,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全班有26名学生, 3位老师, 买回一箱矿泉水 (24瓶) 。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生1:一共有多少人?26+3=29 (人) 。

生2:每人发一瓶矿泉水, 够吗? (29>24, 不够)

(同桌说说26+3=29的口算过程, 强化“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的运算规则)

二、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 建立表象。

师:又买来9瓶矿泉水, 够分吗?

生: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师:请列式解答。

部分学生得出:24+9=33 (瓶) , 33>29, 够分。

师:怎样计算“24+9=?”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研究“24+9=?”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配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摆出的小棒, 并圈一圈口算过程)

生1: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9根里拿6根给4根凑成10根, 10加20等于30, 30加3等于33。

生2: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24根里拿1根给9根凑成10根, 10加23等于33。

生3: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4根和9根合并起来是13根, 13加20等于33。

生4:摆24根小棒, 接着再往后数9根, 一共有33根小棒, 24加9等于33。

师:同学们说了4种计算“24+9=?”的方法,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第一、二、三种方法都比较简便。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三种算法, 先算4+9=13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算20加13得33是上节课学的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

师:这种算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计算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 引导思考, 掌握算法。

教师指名说说前面3种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同桌说说每一种方法的思维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 3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 再加剩下的数。

师:比较三种算法的和的十位与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1:和的十位比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多1。

生2:可以把个位看作弟弟, 十位看作哥哥, 弟弟 (个位) 相加得十几, 和的个位就写几, 把一个十给他的哥哥 (十位) 。

师: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 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 十位千万别忘了加个位进上来的1。

3. 抽象概括, 深化认识。

师:观察26+3和24+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是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而24+9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生2:两位数加一位数, 先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发展新知

1. 先圈一圈, 再计算。

(课件出示P65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其中一题你是怎样算的, 同时课件演示圈一圈的过程。

2. 把小动物送回家 (连线) 。

(P65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画有小动物的口算卡片和写上得数的小房子图片, 让学生算出口算题的得数帮小动物找家。

3. 猜一猜小蝴蝶下面 (十位上) 的数是几? (用小蝴蝶图片盖住口算题中的方框, 学生做完后, 课件演示小蝴蝶飞走, 同时呈现答案)

4. P66第4、5、6题。

做在书上, 算后集体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 强调和的十位有何变化。第6题强调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个位相加是否满十。

四、反思提炼, 提升认识

1.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什么情况下是不进位加?

一加一 篇8

创业教育模式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推广、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我国已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此,“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呼吁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之后,我国教育界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例如“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1]、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2]、分层次展开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3]、基于SIYB理念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建构[4]、基于社会全面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5]、“一体两翼”创业教育模式[6],等等,但是新探索的不同创业教育模式还没能在全国范围取得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创业体制机制”[7],这就对建立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崭新要求。因而如何探索出一种更具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以推动我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摆在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任务;台湾育成中心在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以培育新型中小微企业、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转换、创造出大量新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目前大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非常贫乏[8];“三加一”创业模式则停留在实践阶段,理论成果几乎为零[9]。为此,本文拟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成功经验并融合已有的“三加一”创业模式实践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业教育模式,以进一步丰富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理论成果。

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

(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积累及面临的挑战

2008年,福州大学在研究美国著名高校MIT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福州大学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发展战略目标[10,11],并把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福州大学具体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截止2014年4月份,在各个层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开设了8门创业管理课程、构建了超过20个创业模拟和实践平台、创建了3个创业研究机构、申请了3个三螺旋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超过10个省部级创业研究项目、发表150多篇创业类科研成果。从而在创业研究、创业教学和模拟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但是福州大学现有创业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力量比较分散、没能形成合力,要把福州大学现有的创业教育推入更深层次,就必须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把学校不同的创业教育力量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此,必须探索一个符合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实际的模式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为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这就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及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政府的创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由福州大学校友发起的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2011年在全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三库’(创业专家库、创业人才库和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建设,把‘三库’资源注入到创业基地,整合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依托基地开展交流对接,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加一”创业模式(“三加一”创业模式简称:“创就业人才库、创业专家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帮扶、创业资源整合工作,但是所有工作都停留在实践上,没有对此进行理论的提升,在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的工作短板,要使得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能够走向深入,就必须和高校进行积极合作并依托前期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个适合自身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提出

随着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以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不断深入,两个单位在创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展开,尤其是面对着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的这个共同问题,更是两家单位合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6月,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和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联合撰写《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就业把脉献策》,获得了福建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陈桦专门批示[12];2013年8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缓解我省小微企业产能过剩》一文,刊登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果要报上[13];2013年10月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联合撰写的《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发表在福建日报(求是版)[14]并得到求是理论网、福建省教育厅网站、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等几十个全国性和地方性网站转载;福州大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举办的各种创业竞赛、创业交流,等等;2014年,福州大学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建立了37家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产生了37个企业家创业导师;2014年1月由苏世彬副教授撰写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研究——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为例》获得党的十八大精神进高校思政课“优秀论文”优秀奖[15],等等。在以上理论研究、创业实践的不断积累,依托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对台交流获取的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信息,最终由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秘书长黄玉林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以此来有效地回答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相关概念

要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必须明确该模式中的几个关键名词的概念,他们分别为台湾育成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一)育成中心

不同机构对育成中心具有不同的定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台湾对育成中心的定义,育成中心(Incubation Centers)是以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及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场所,藉由提供进驻空间、仪器设备及研发技术、协寻资金、商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有效地结合多项资源,降低创业及研发初期的成本与风险,创造优良的培育环境,提高事业成功的机会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8]。

(二)“三加一”创业模式

见前面定义。

(三)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2008年福州大学提出创建创业型东南强校目标,之后就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发现,现有的各种创业教育模式很难直接为福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所用,为此在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有机地融入福州大学创业教育中,从理论上提出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并以此来指导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从而把福州大学的创业教育辐射到一般中小微企业和各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四、“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内容

(一)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点

根据前面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说明,该模式来源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合体,既吸收了现有创业教育模式中合理的成分,又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扩充,用一段话来概括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全体学生创业精神普及为基础,以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同时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也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

(二)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在探讨创就业人才库的时候,先分清几个概念:创业、创业人才、创业型人才。创业有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是指创办企业;广义是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做出更大的技术创新、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创办企业等。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在从事创业的人[16]。创业型人才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中,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知识、新价值和新财富,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17]。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是广义创业概念,所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创业人才,按照这个概念,就把整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

对于本科层次学生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人:第一,想创办企业而且有能力或者正在创办企业;第二,想创办也但是没有能力创办企业;第三,不想创办企业。对于第三类人,人数多、涉及范围广,高等教育没有办法让每个人都去创办企业,但是可以让这类人学习一些基本的创业管理知识,并把创业精神教育融入到其专业课学习中,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更深更透彻,将来具备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转变或进入第二类学生;对于第二类学生,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甚至是提供校企实践平台[18],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人设想,对他们不同的创业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触发他们的创业神经,从而进入第一类学生行业,而没有进入第一类学生的其他学生也通过各种创业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未来更好地就业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尽快进入创办企业行列;对于第三类学生,通过试点班或实验班的形式给予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与实践,指定专门的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和帮扶,使其能够在创业初期少走弯路,尽快步入创业正轨。

对于各类研究生,也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总体而言,对于任何类别研究生,都可以通过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使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让他们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做深做强,特别是工科研究生和博士生,一定要做出一些能够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从而增强他们在未来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经济与管理类的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尽量往创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二次创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进行全方位探索,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另外,可以在MBA下设置创业管理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重点招收中小微企业主、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各个高校的老师,让他们在选择学位论文的时候,尽量围绕自己的工作,如企业投融资所需要的商业计划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探索、创业教育探索等方式,加大对MBA学生所在单位的全方位探索,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以此达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创业教育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师资库来源于传统的创业师资[19],但是也不同于传统的创业师资,为了实现对全校学生创业精神普及,单纯依靠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把“创业管理”课程列为每个专业学生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就如就业指导课或心理健康课一样,由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给所在的班级同学教授,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专门的“创业管理”课程学习经历,为此,必修依托“创业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对全校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集中在周六周日或者是暑假期间,或者是正常上班的晚上,而且坚持每学期或没学年开办一次,这样才能够保证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基本的师资队伍。

在创业精神普及方面,必须依靠两个师资队伍:第一,结合本专业实际状况的成功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把本专业成功企业家校友或者行业企业界精英邀请到学校开设相关的创业讲座,通过这些成功企业家现身说法,激发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这部分师资是面向社会的;第二部分是专业指导老师,要通过学院或学校规章制度的引导,使得他们在传授知识或指导学生学术研究过程中,能够把创业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传授或学生学术研究全过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业精神[4]。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各个指导教师:目前,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国举办了各种各样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了使得这些竞赛能够有效开展,除了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之外,还必须依托一大批相应的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这些指导教师就很自然地进入创业教育师资库中。

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热心指导在校生创业的企业家创业导师及创业管理方向导师: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就意味着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学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备比较完整的创业管理课题体系知识背景,并且有能力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战体会编写出符合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战性教材,并以此来系统地指导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整个培养工作;与此同时,学校专业的创业管理教师尽管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管理理论知识,但是在创业实践方面,经验远远不如创业成功的各类热心企业家[18],因此也应该把这部分企业家聘为学生创业导师,让每个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方位的指导;还有一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高校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感觉自身的知识不足以来指导企业的实际运营和高校日常的工作需要,于是又通过专业研究生来补充新知识,对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够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紧紧围绕他们的的企业实际和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来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如撰写企业发展商业计划书、结合自身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探索等等),这样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他们的企业经营和指导高校的创业教育,实现本创业模式中的帮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兄弟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对于创业管理方向的导师,不管是从申请课题、还是课堂教学或者是指导学位论文,都要仅仅围绕创业的相关主题来进行,一方面为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另外也为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所指导的各类学生毕业之后一方面可以从事创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也可以作为别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储备。

(四)创业项目库构建

创业项目库是指用来指导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虚拟或实际的项目,这是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别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也是本创业教育模式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基础模块。创业项目库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1)学生团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或者拟进入市场化运作,有些已经取得了营业执照,这些学生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学院,创业的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将是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重点,是“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的直接对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并配备专业的创业师资队伍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帮扶和教学,对于这个班的同学,直接纳入学校的创新创业主辅修专业,实行比较特殊的学分制,并给每个学生团队配备一个校内创业指导导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导师,对每个团队实行全程跟踪和辅导。

(2)学生参加学生各种创业竞赛或创业科研训练的虚拟项目:这些项目来源就非常多,有一些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直接虚拟的创业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从工科老师那里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项目,有一些是学生依托亲戚朋友从社会上获得的各种授权训练项目[20],还有一些是活动指定的虚拟创业项目,或者是主办单位和企业合作联合设定的创业项目。围绕这些虚拟创业项目,学生把创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融入到项目的虚拟运作或虚拟训练之中,有些来自企业的项目还可以让学生创业团队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研,使得学生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真正训练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这种虚拟的创业项目,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潜能。

(3)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主创业项目和各个不同类型学校老师: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主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都会加入到各类专业研究生学习中来,对于这些人,不能够按照传统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管理,而应该结合他们现在的工作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对于中小微企业主,应该训练他们如何有效地开展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创业项目进行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一方面可以更加明晰他们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方向,另外一方面也为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提供相关资料,促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思考他们的一次或二次创业项目;对于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老师,应该让他们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学位论文写作,使得他们对创业教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助于把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有效地融入到他们的实际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学校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并带动兄弟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展。

(4)学校老师申请的各种科研咨询项目及其产生的各种科技成果:现代高校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要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就离不开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所有这些科研咨询项目必须依托学校的平台才能够获得,这些科研咨询项目要么偏向理论、要么偏向实际运用,可以训练项目参与者技术创新和工作实践能力,为此,应该依托学校现有的各种科研平台,鼓励不同类型的教师申请不同类别的科研咨询项目,并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把科研任务和咨询任务有效地分解到项目团队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手中,让他们接受严格和真实的科研咨询项目,提高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的时候能够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使得科研成果或专利等各种知识产权能够具有更大的产业化的可能,也为社会购买项目组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或者科研成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能。

(五)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是让创业型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得以训练的有效场所。在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有虚拟的基地和实际的基地,有以校内为主的基地也有以校外为主的基地,具体有以下几大类:

(1)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SRTP、KAB、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 Cup公开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选拔,等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和科研训练活动,为大范围的校园创业文化创造和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前提条件[21]。

(2)依托学校各个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以福州大学为例,现在成立了福州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福州大学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福州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等等,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教学中心,这些实验教学中心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并开展了形式不一的各种实践教学和各种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或科研训练活动,从而为大范围地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可能。

(3)中小微企业及各类专业研究生所在的学校[22]。作为高校,本身很难从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可能直接介入其他学校的创业教育,但是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从2003年开始,福州大学就开始招收MBA、工业工程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硕士,现在每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近千人[23],这些学生有些是来自于中小微企业主、有些是其他高校的老师,也有一些是普通白领,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就必须撰写毕业学位论文,就可以要求这些中小微企业主或者白领紧紧围绕自身的企业或者就业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研究(如撰写商业计划书、专题研究),也可以让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高校老师紧紧围绕各自学校和各自从事的岗位,积极探索如何在本单位本岗位开展创业教育,从而实现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

(4)学校现有研究生学位点和各种科研平台。福州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1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5个,即:1个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开发研究基地[24]。以上学位点和科研平台为不同类别研究生的的科研训练提供了基本保障。

五、“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特色研究

(一)国内已有创业教育模式汇总

1998年,中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了加强创业教育。此后,清华大学率先进行全国创业竞赛的尝试,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拉开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共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才逐步地进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经过2年探索,在2004年,就总结出教育部试点的三个典型创业教育模式,它们分别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人大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北航模式”)、以课堂教学和鼓励学生创业为核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上交模式”)[18,25],紧接着有学者提出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办SYB项目、团中央和学联组织承办的KAB项目、多家组织联合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以及高等学校自主设计创业教育项目[18],2010年1月,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国内教育部门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包括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的宁波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宁大模式”)和以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简称“黑大模式”)[26]。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看,以上8种创业教育模式是国内学术界取得比较一致看法的经典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二)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区别研究

下面通过表格来展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区别(见创业教育模式特点对比分析表1),可以看出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与其他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区别:

(1)在人才培养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指的是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而别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创业人才,概念不一样,导致着整个课程设计和理念也不一样。

(2)在就业带动方面,由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是针对广义创业概念,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这样必然会增强所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涉及到学校每个学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作用,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SYB项目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目标,通过培训就可以带动一批的创业者,并且带动若干就业者,就业带动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是相对以全校学生作为直接对象,其所带动的就业岗位相对会少点,所以就业带动能力只能达到较强级别;其他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尽管具有一定的就业带动作用,但是所接受的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就业带动能力相对不强。

(3)在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和创业教育推广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依托研究生(尤其是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创业教育理念的推广,SYB项目会实现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功能,其他的帮扶和推广功能比较薄弱。

(4)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努力在创业者和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间架构起一座桥梁,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在这块基本不涉及。

(5)在课程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了实现对全体学生创业精神的普及,必定要在不同专业学生中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并把不同专业课程和创业精神进行有效融合,然后通过校园创业文化,层层筛选,把有创业能力的人挑选出来组成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针对这个正在创业的人,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创业管理教育,实现创业教育的点面结合;而其它模式大多以选修课的方式来选读创业管理相关课程,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也不强,比如“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基本上属于学生的自发行为,而没有相应的学科建设加以保障,SYB项目和KAB项目课程体系相对完善,但因为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一样,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其它创业模式尽管也会组建创业精英班或试点班,但是大多是针对有创业意愿,至于是否有相应的创业能力,考虑稍微不足。

(6)在特色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包括创业精神普及+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帮扶+创业教育推广,内容比较多,而且全面;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只包含部分内容,如北航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上交模式包括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实践等。

(7)在教师配备方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既包括专门从事创业管理教学的专职教师,也包括要进行全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辅导员(必须对辅导员进行专门培训,然后让他们在自己所管理的班级至少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同时包括各类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的导师,范围广,辐射面大;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教师会相对窄些,人大模式基本上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北航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导师作用,上交模式更加突出创业课程教师、指导创业实践导师作用,宁大模式更加强调从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老师作用,黑大模式更加强调参与创业实践基地指导的老师作用,SYB项目更加强调热心公益企业家作用,KAB项目更加强调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专家作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更加强调指导参加竞赛的各个老师作用。

(8)在惠及对象上,“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会把全校学生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其中,本科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以全校本科生创业精神普及教育为基础,并通过校园创业文化,让有意愿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业模拟,在此基础上,选拔那些有创业能力的人进入重点班进行系统创业管理培养,点面结合,然后依托各类研究生的各类研究,实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帮扶和兄弟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广,所以惠及整个学校学生;SYB项目是以社会欲创业青年为主要对象,和其他创业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其他创业教育模式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或者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只能涉及部分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涉及面相对窄些。

六、结论

本文在总结已有创业教育积累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并阐述了该创业教育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但仍存在很多值得继续研究的地方:第一,本创业教育模式是在总结已有的各种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尽管已经初具轮廓,但还很不完善,需要不断地践行和补充;第二,本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方向做出重大调整,把原来的创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修正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这必然涉及学校各个部门以及不同专业的各类老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难度不小;第三,本创业教育模式借鉴台湾育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但是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真正纳入到本创业教育模式中,也需要一个理论探讨的过程,等等。

摘要:针对现有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模式不足的现状,在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前期探索和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帮扶实践基础上,借鉴台湾育成中心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阐述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三个关键概念,并对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色;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加一 篇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1页“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例10及做一做, 43页练习八5题、6题。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比较简单, 加上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 学生容易掌握。但是课堂教学不应仅为完成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 而应该在完成具体教学的同时, 立足于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 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 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发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 要结合每一个具体内容的教学, 在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及时进行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并能够正确计算, 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 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做准备。

2.通过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 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及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加法的经验, 又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所以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没有多大问题。因此, 通过把“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来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但是, 如何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这就必须要让学生说出来。通过“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 不仅反映出学生的理解算理的状况, 也有益于促进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 把“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定为难点加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一个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情景 (有条件的制成课件) 。

创设一个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情景, 可以是生活实际, 也可以是童话式小故事等其他内容, 只要学生喜闻乐见, 能够接受即可。例如, 小麻雀妈妈捉了20条害虫, 小麻雀又捉了4条。

或以例10的购物为背景创设情景:妈妈带着小明去商店买酸奶, “售货员阿姨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母子:先给30瓶 (3个10瓶, 妈妈接在手上) , 再给2瓶 (小明接过拿在手上) ”。 (以下内容均以例10的“妈妈带小明购物”为背景进行设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 不是成年人人为的“创设的实际”, 而应该是真实的实际, 这个实际, 应该是现实世界在孩子心灵中的反应, 为学生所熟悉;应该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应该携带要学习的新的数学知识所必要的数学信息。所以, 设计“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一个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情景”, 是因为每个地方的学生、每所学校的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是不同的, 不一定全都利用教科书上的情景。另外, 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定兴趣。所以, 在创设情景时, 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所设定的情景, 更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更感兴趣。

2. 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能是有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问题, 也可能不是, 但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要加以鼓励。如果学生提的问题中既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问题, 又有其他的问题, 教师就要及时锁定“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问题作为课题明确提出, 并板书课题, 例如: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解决像“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和“小明喝掉了手中的2瓶, 还剩几瓶”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有关问题, 教师要及时提出相应的问题, 揭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鼓励、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兴趣和意识, 体现了问题的生成性。

二、探究新知, 明确方法

1. 学习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

(1) 先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 组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认识问题, 感受整体思想, 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再组织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 并找一名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例如:要求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怎样列式?

学生列完算式后, 让其他学生说说算式列的对不对,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 就是要把30与2合起来,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所以要用30加2”。

【设计意图】巩固加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2) 组织讨论计算“30+2=”。

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 说说怎样计算“30+2=”, 教师巡视, 看看学生怎样说, 并对学生的说法及时指导,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捕捉学生学习的具体信息, 并及时地加以指导, 实现班级授课制下的学困生的个性化教学。同时,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及检查习惯落到实处。

(3) 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0+2=”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所以30加2等于32”。

组织学生对“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所以30加2等于32”这种方法进行评价, 并学会这种方法, 即让每个学生都试着说说“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所以30加2等于32”。

对于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 只要正确, 也要肯定。如学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 如30再数2个就是32, 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 必须要学会用组成的方法, 因为这是这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 二是利用班级的训练场效应, 训练每一个学生“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 突破难点。

(4) 组织计算“2+30=”

计算后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30加2等于32, 所以2加30也等于32。”

【设计意图】渗透加法交换率。

2. 学习计算相应的减法

(1) 先组织学生把“一共买了32瓶酸奶”和“小明喝掉了手中的2瓶, 还剩几瓶”连起来, 组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

再组织学生把计算“小明喝掉了手中的2瓶, 还剩几瓶”的算式写到自己的练习本上, 并找一名学生把“32-2=”写到黑板上, 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在学生说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小明喝掉了手中的2瓶, 就要从32里面去掉2瓶, 去掉要用减法, 所以列式是32-2=”。

【设计意图】巩固减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自己先算一算, 教师巡视, 捕捉学生学习信息,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巡视, 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及检查习惯落到实处。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2-2=”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 从32里去掉2, 就剩3个十, 所以32减2等于30”。

如果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 只要正确, 也要肯定。

【设计意图】同前面一样, 巩固数的组成, 训练每一个学生“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减法的计算过程”, 突破难点。

3. 加减法对比

组织学生比较“30+2=32”和“32-2=30”, 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认识到“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所以30加2等于32;反过来, 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 从32里去掉2, 就剩3个十, 所以32减2等于30”

【设计意图】强化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三、练习巩固, 培养能力

1. 基本练习

按教师用书要求, 完成41页做一做1、2。

注意及时组织学生照前面的样子在小组或班级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使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照着前面的样子, 利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对述说有困难的学生, 要及时辅导、帮助, 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 巩固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2. 综合练习

完成43页练习八5题、6题。 (略)

一加一 篇10

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作为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同样面临着内需市场增长放缓、综合成本上升,行业自身在原料、产能、布局、企业组织等方面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难题[1],国家层面的“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等重大战略落地供给侧改革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调结构、提质量、重创新的思路。为此,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的纺织新优势,成为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实力都不断增加的世界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2]。其中,人才培养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实践中,我国纺织服装人才的培养多倾向理论知识的灌输和面板数据的分析,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进入岗位后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同时挫伤了学生投身纺织行业的积极性。培养出跨专业、跨领域、个性化、综合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发展需要,成为纺织服装类高校当前工作的重点[3]。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纺织服装类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纺织服装行业和区域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4]。

从当前研究来看,关于纺织服装业创业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或是基于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提出单一方面的对策建议,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模式[5,6]。建立一套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典型样本选择

(一)西安工程大学典型样本选择分析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西安工程大学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陕西省2011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

推进时尚创意与纺织工业的融合、信息化和纺织工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4.0),纺织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构建国际化发展新优势,开展价值链整合,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安工程大学作为纺织服装业颇具影响力高校应为此提供足够的科研支持、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因此,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探究纺织服装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意义显而易见。同时,就区域发展而言,纺织服装服装业是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产业,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于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将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二)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创新创业实践”为宗旨,通过“建基地、树典型、办活动、开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先后建立12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效的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增长了学生实践经验;自2011年起开展“激扬青春·创业英雄进校园”活动,邀请本校和社会上知名创业青年作分享报告,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至今已举办近30场活动;学校指导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创业专业技能;自2012年起,该校在全校范围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公共选修课,结合案例教学,调研参观、工作见习等方式,系统传授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及经验。

从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果来看,学生就业方面,根据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本科生就业率达88.89%,签约率78.60%,特别是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用人单位多来自于长三角、珠三角及陕西本土,较为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方面,先后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陕西省金奖、全国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但就毕业生创业人数而言,2014年仅有2人创业,15年仅有4人创业。可以看出,虽然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学生创业人数少,创业兴趣低,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这反映了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创业教育缺乏全校性的组织管理。目前,西安工程大学的创业教育多是由教务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协调,各个学院结合自身特色自行安排,缺乏全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这导致学校整体创业教育资源浪费,培养质量层次不一,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协调学务处、就业处、科技处、后勤、各个学院等多个部门进行全校性安排、统筹。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采用了“必修+选修+讲座”的模式,但是必修课仅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仅作为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学,课程的短缺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创业培训的需求;其次,创业教育课程只是进行了创业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估、商业模式及设计、团队建设、创业融资等专业知识的讲授,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另外,学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7]。

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和实践指导多由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或就业处教师代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不足;另一方面,创业教育需要较强的实践性,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实践经验,虽然学校也尝试通过邀请企业人员或创业典型进行创业指导,但创业人员及创业内容选择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四是创业教育开展实践性有待提高。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暑期实践、进合作企业实习等形式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机会,但是由于暑期实践考核难度较大,造成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合作企业实习岗位有限,且部分同学存在“嫌苦怕累”心态,积极性不高,创业实践教育不能覆盖较大部分学生,导致学校整体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

因此,深化创业教育,探索出一条符合西安工程大学实际、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三、“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西安工程大学的应用

(一)“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介绍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是福州大学苏世彬副教授等三人在总结台湾育成中心的基础上,融合福建海峡经济文化协作交流中心“三加一”创业模式,并结合福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的创新型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以普及全体学生创业精神、活跃校园创业文化、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实现产学研协同为目的,其基本内容包括创就业人才库构建、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创业项目库构建以及创业基地建设四大部分内容[8]。该模式具有以下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别于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提升,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就业带动方面,针对的是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具有较强的创就业带动性;在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推广方面,依托研究生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中小微企业帮扶和创业教育理念推广,时效性更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协调多方资源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创业者有效开发利用科技成果;在创业课程设计方面,强调设置专业性创业教育必修课,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内容进行特色化安排,对重点创业人才进行系统化、针对性教育;在师资配备方面,采取专兼结合的模式,将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创业意识培养的辅导员、各类研究生导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构成全面的创业教育教师体系。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效满足了西安工程大学面向“十三五”和行业需求,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同时,该模式的应用将有效解决西安工程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缺乏全校性的组织管理、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性不强等问题。

(二)西安工程大学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三加一”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全体学生实行全面的创业教育,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西安工程大学目前主要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专业类别以工科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同时具备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个学科。对本科生而言,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大致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有创业意愿,正着手准备创业或已经开始创业;第二类,有创业意愿,但是缺乏创业能力或创业项目;第三类,无创业意愿。对于第一类学生,可以通过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给以专业化的系统性培训,着重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让他们尽快熟悉创业各个环节所必备的技能,同时学校应协调资源,提供资金帮扶、技能培训、场地使用、专家指导、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创业意识,而需要的是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项目的获取,学校创业教育应加强此类学生创业技能的综合培训,通过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同时对接学校项目库资源,促使该类学生具备创业条件。对于第三类学生,由于西安工程大学生源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较淡薄,对于此,学校应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唤起和引导,结合办讲座、树典型、办比赛、进社团等办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此类学生创业意愿和创就业能力。

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培训而言,除了进行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于工科类研究生而言,多数学生拥有专利、技术,缺乏的往往是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及资金、场地等创业资源,学校应加大创业实践培训力度,促进研究生科技成果转化。对于经济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可以强化其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创业管理等方面技能。对于MBA、工程硕士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完整的创业过程培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西安工程大学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

在“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包括从事创业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进行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等创业基础课程培训的创业通识教育教师,进行创业融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团队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以及进行创业经验、技能培训、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从知网查询,以西安工程大学为单位的创业管理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2006年至今仅有138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数不足10篇,可见西安工程大学从事创业管理相关研究的师资严重不足,可以通过高薪引进专业人才、特聘客座教授等形式扩充创业管理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指导。西安工程大学从事创业通识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多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创业教育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创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西安工程大学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主要由管理学科类青年教师担任,相对缺乏专业性、复合型教师人才,应相应加强该部分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系统培训力度,通过与创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学校加强沟通交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进企业考察和创业实践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对于兼职教师应选取行业优秀人才、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社会风投机构管理者等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专家组成创业导师队伍,进行学校创新创业课授课或创业项目指导,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西安工程大学创业项目库构建

创业项目库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创业实践所需的各类真实或虚拟创业项目。“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项目库主要包含学生已经开始的创业项目、学生参与创业竞赛或创业科研训练的虚拟项目、研究生自主创业项目、学校老师的科研项目及其研究成果等四类。结合西安工程大学实际,其创业项目库应包括以下几类:

(1)学生已经开始实践的创业项目,包括学生在学校附近开办的辅导班、餐馆、旅店及其他各类实体经营项目。此类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后,学校应通过创业导师团队给以专业化的帮扶,一方面对学生经营管理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创业项目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瓶颈给予诊断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指导,促进创业项目良好运行。同时,这一过程编入学校创业项目案例库用于案例教学。

(2)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竞赛项目,此类项目多是虚拟的。目前,西安工程大学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同时学校自身也组织了多种比赛,如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学校组织的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溢达创意大赛、“维珍妮”内衣毕业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竞赛以及针对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针对研究生的“研创杯”陕西高校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和参与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既促进了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又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接下来,学校可进一步结合自身纺织服装特色,继续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赛事,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如“互联网+智能纺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时尚服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3)学校老师及学生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高校学生通过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特别是有些教师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将极大提高参与人员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鼓励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地分配科研任务,同时成立专门的基金项目供学生申请,如针对本科生的大一创新项目、大二创新实验项目、大三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大四创新毕业设计项目和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创新基金,使科研项目训练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和专业教育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西安工程大学创业基地构建

创业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西安工程大学创业基地包括以下几类:

1. 针对在校生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创新创业竞赛、暑期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创业类讲座论坛等形式。西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竞赛除了创业项目库中提到的,还包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建模创新大赛,学校连续举办七届的创意创新手工大赛、连续举办四届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让学生完整的体验了创业过程,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团队意识。学生进行暑期创业实践可以是到政府部门、企业实习,可以是在非盈利机构做义工,也可以自己通过办家教培训班、摆地摊等形式“自主创业”,期间学校会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创业积累经验。而论坛、讲座式的培训能以更加便捷的形式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0]。

2. 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平台

西安工程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实验科研平台方面,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学科方面,拥有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丰富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 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教育基地能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学校应大力推进“5+X”产学研创新工程,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一是借助学校优势专业与企业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日常管理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11]。目前已经与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洁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集团、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等55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以学院为主体,在学校现有创客空间、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创业实验室、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实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技能。如西安工程大学结合碑林区环大学城产业带建设,成立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专业性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学校各个层面配合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作用。

(一)完善创业教育组织结构

运行顺畅、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目前,西安工程大学尚未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组织,这也严重影响了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效果,建议逐步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学校层面,成立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规划设计、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以及资源保障等工作。院系层面,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学生创业活动的组织指导等工作。教师层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中心,负责本校“双能型”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特聘企业教官等社会师资的管理[12]。在学生层面,学校应充分采取措施支持、引导和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实践社团,通过实践社团有效地利用校内和校外周边资源,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团队协作、集体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11]。

(二)保障创业教育资源配给

供给合理、配置高效的资源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方面。一是要充分借助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资源,向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二是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借助校内外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类支持保障。三是要保障持续性的经费投入。通过自筹、政府支持、企业资助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基地建设、物资采购、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及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体系完善、结合实际的课程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及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10]。二是在已有创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增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加强创业所需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三是将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文化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一是以创新创业讲座、论坛为载体,通过创业典型事迹介绍、经验分享,营造鼓励创业、不怕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公平竞争、协同合作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载体,通过创业过程的模拟实训,营造信念坚定、务实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

(五)落实创业教育考核评估

层次分明、综合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一是对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察其创业课程设计、讲授的效果以及创业活动组织开展效果。二是对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考核,考察其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并将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纳入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三是对创业项目效益进行考核。从学校创业项目数量、实施数量、创业项目开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取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结语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探讨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对纺织服装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接下来,本文作者将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及“互联网+”背景下,纺织服装类高校如何更加有效服务于行业结构升级,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等。

摘要: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发展要求纺织服装类高校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结合其创业教育实践,从构建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等方面探讨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纺织服装业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完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保障创业教育资源配给、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落实创业教育考核评估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实现纺织强国梦指明方向[N].中国纺织报,2015-11-06(2)

[2]谈纺织“十三五”规划[N].中国纺织报,2016-01-18(1)

[3]赵永霞.人才和教育:兴业强国之根本[J].纺织导报,2013(6):122-123

[4]胡刚.“互联网+纺织”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机遇与挑战[R].广州,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15

[5]赵发荣.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个案研究[J].纺织教育,2012(2):147-151

[6]陈光.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1):63-65

[7]黄兆信,曲小远,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8]苏世彬,黄玉林,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55-62

[9]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J].高教论坛,2012(4):66-67

[10]钟春玲.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56-60

[1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一加一 篇11

“阴阳”离婚协议惹风波,两份离婚协议,效力如何认定?适用加法还是适用减法?法院会作出怎样的判决呢?

先后签订两份离婚协议

时间回溯到1990年5月1日,经人介绍认识的赵成瑞和曹芸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短暂接触后,手挽着手走进了洞房。赵成瑞在公司上班,工资不高,不过,在湘西南这座小县城,过日子不成问题。曹芸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月也有着还算稳定的收入。经济上用不着操心,第二年爱情结晶又呱呱坠地,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生活波澜不惊,一晃儿子二十出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赵成瑞和曹芸的婚姻之舟却开始在风雨中飘摇。要说,夫妻俩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这感情的事说不清、道不明,因为赵成瑞的胞弟遭遇车祸急需救治的时候,曹芸吝啬借钱支援,赵成瑞对妻子有了看法。而曹芸呢,满腹委屈,又不是不借,还是作了表示的,可辛辛苦苦攒的一点钱,总不能倾囊而出,多少得留点以备急用吧!但赵成瑞不这样想,一家之主做不了主,他感到窝囊,丢了面子。两人都认定自己是对的,都盯着对方的不是,加之缺乏沟通,赌着气的夫妻俩看对方越来越不顺眼,火气大了,嗓门也大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纵然有着20多年的夫妻感情,也经不住这样折腾……

2012年4月的一天,又一次争吵后,“离婚”二字从赵成瑞嘴里冒了出来。“离就离。”尽管丈夫这话出自气头上,不见得是真心,可曹芸在丈夫面前从不输嘴,丈夫都提离婚了,她的回答不会有另一种可能。离婚,说出口容易,真要实现,还真不容易,何况两人共同生活了20多年,就算感情可以一刀两断,财产也是一团乱麻,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理清的?当天两人不欢而散,对于离婚,彼此倒也不顶真,然而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夫妻感情便急转直下。

冷战,持续的冷战,过了两个月,夫妻俩的感情不见任何好转,反而往离婚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赵成瑞又提出离婚,不同于上次脱口而出,这次他亲笔书写了一份离婚协议——

“赵成瑞和曹芸因感情破裂自愿离婚,双方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赵成瑞另行给付曹芸3万元。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

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虽然尚未结婚,可对于父母来说,操心儿子的婚姻大事只是道德义务不是法律义务;至于房子,登记在赵成瑞名下,在他看来,那就是他的,没有妻子的份儿。基于这样的考虑,赵成瑞在离婚协议中对儿子和房子只字不提。赵成瑞想当然地拟订了这份离婚协议,并先在协议上签了字,曹芸会同意吗?

令赵成瑞颇感意外的是,对他的突然袭击,曹芸略加思索后便提笔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名,并爽快地说:“明天你将3万元付了,我们就去办手续。”这完全出乎赵成瑞的意料,他的存款并不多,要一下子拿出3万元,真不好办。

未见赵成瑞付款,曹芸也不催促,将离婚协议收起来锁进箱子,两人继续吵吵闹闹地过着日子……

吵闹不休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呢?一年多后,赵成瑞和曹芸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2013年9月,赵成瑞和曹芸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登记离婚,离婚协议必不可少。一年多前,两人曾签订过一份离婚协议,不过,这次的离婚协议不是上次的翻版,而是全新打造:“赵成瑞和曹芸因感情不和,经协商一致自愿离婚,儿子赵晓的婚姻大事由曹芸负责,双方婚后所建房子一幢归儿子赵晓所有,赵成瑞自愿给付儿子赵晓12080元作为将来的结婚费用。”

兑现离婚协议起纷争

先后两份离婚协议,除了离婚的内容没有变化,其他方面已经截然不同。曾被赵成瑞刻意回避的房子和儿子这次成了离婚协议的主角。房子归儿子所有,而儿子的婚姻大事由曹芸负责,那是不是意味着,曹芸与儿子住在一起,而赵成瑞必须搬家走人?结果正是这样,离婚当天,赵成瑞租了套房子独自搬了出去,而曹芸则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儿子的代言人。

离婚了,对前夫赵成瑞,曹芸不再有任何牵挂。但是,了却了感情账,还有经济账。要兑现离婚协议,不能缺了赵成瑞,两人免不了仍“藕断丝连”。曹芸记在心上的,是两笔款项,这两笔款项,她要前夫一分不少地交到自己手中。第一笔是前一份离婚协议中,赵成瑞自愿给付的3万元,这钱赵成瑞一直未付;第二笔是后一份离婚协议中,赵成瑞应当给付儿子的12080元结婚费用,儿子的婚姻大事由她负责,曹芸觉得,这笔钱该交给她代为管理。然而,曹芸的想法却是一厢情愿,她望穿秋水,赵成瑞不见踪影也无任何表示。曹芸明白,前夫想赖账,但她怎会让前夫轻易得逞呢?

2014年6月的一天,曹芸把赵成瑞堵在了出租房里。

“有什么事?”前妻突然光临,赵成瑞颇感诧异。“你答应的那3万元钱呢?什么时候给?”曹芸不期望马上拿到钱,但她需要赵成瑞给一个期限。“什么钱?我什么时候答应给你3万元了?”赵成瑞把第一份离婚协议的事忘得干干净净,一脸愕然。曹芸早有准备,掏出协议的复印件丢给赵成瑞,让他自己看。“这份协议,我们办离婚手续时没有拿到婚姻登记机关,没有公开,算不得数。”瞟了一眼协议,赵成瑞清楚了,在他看来,签字后并没有马上离婚,一年多后离婚时也没有拿出来,这份协议已经自生自灭,约束不了他。曹芸却不这样认为,可她又说服不了赵成瑞,僵持了半小时,曹芸抛出第二个问题,要赵成瑞兑现儿子结婚费用12080元。“这笔钱是给儿子的,跟你有什么关系?何况,儿子还没有女朋友,结婚费,等儿子结婚的时候再说。”儿子是儿子,前妻是前妻,赵成瑞并不认可儿子的事由前妻做主,曹芸想要代儿子索要结婚费用,没门儿。满怀期望而来,可从赵成瑞这里,曹芸没能得到任何想要的结果,折腾了两个小时,不得不失望而归。

nlc202309041823

第一回合没能达到目的,曹芸重整旗鼓,准备再度出击。前夫的理由,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曹芸不接受,离婚协议白纸黑字,岂是前夫说不算就不算的?然而,两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又交锋几个回合,依然是原地踏步,没有丝毫进展。

对于曹芸来说,僵持等同于失败,她必须寻求改变,协商不成,她把希望寄托在法律上……

“曹芸与赵成瑞曾系夫妻,于1990年结婚,婚后因感情破裂,经协商一致,2012年6月达成离婚协议,赵成瑞自愿给付曹芸3万元,赵成瑞未履行给付义务。2013年9月,双方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约定已成年儿子的婚事由曹芸负责,赵成瑞须给付儿子12080元结婚费用。前后两份离婚协议,赵成瑞至今拒绝履行,故请求法院判令赵成瑞及时履行离婚协议约定的给付义务。”

2014年底,曹芸一纸诉状将赵成瑞告上了法庭。

1+1等于2还是等于1?

接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赵成瑞积极应诉,将与前妻几次交锋的观点归纳,形成答辩状后递交给人民法院。同时,他还提起反诉,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婚后所建房子一幢归儿子赵晓所有”的内容。

前夫反戈一击,让这场离婚后的财产纠纷更激烈了几分。2015年3月,湘西南某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曹芸和赵成瑞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法庭上,曹芸强调了她的观点:前后两份离婚协议,是主从关系,前一份是主协议,后一份是从协议。这从协议签订的时间可以看出,从协议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因为主协议对家庭财产,也就是房子的分割未作约定,才有必要在从协议中作出处分。而从协议中关于儿子婚姻大事方面的内容,也是主协议所没有的,主、从协议相互补充,组合而成为一个整体。没有从协议,主协议中缺少了必备内容;没有主协议,从协议也不完整,赵成瑞不给付一点补偿,她怎么会同意离婚呢?总而言之,前后两份协议虽然间隔了1年多时间,但从实质上讲,是一脉相承的,赵成瑞均在上面签字,理应不折不扣地履行。第一笔3万元毋庸置疑,第二笔12080元,也应当及时给付。对于赵成瑞的反诉,曹芸嗤之以鼻:房子送给了儿子,哪还有要回来的道理?她不同意!

事实简单明了,道理曹芸也说得很直白,前后两份离婚协议都有效,1+1等于2,协议中的约定赵成瑞都应当履行。面对前妻的咄咄逼人,作为被告的赵成瑞并不认同。赵成瑞表示,离婚时签订的协议并不是前一份协议的补充,前一份协议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时,双方根本就没有亮出来,没有见到“阳光”,只能胎死腹中。关于后一份协议,给付儿子结婚费用,他愿意履行,但要时机成熟,至少也得儿子有了未婚妻再说,而且钱他会亲自交到儿子手中,不需要前妻代劳。所建房子归儿子所有的内容,属于赠与,到现在为止,还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意味着赠与尚未完成,撤销赠与是他的权利。

一番争论,焦点问题摆上了桌面:1+1等于2还是等于1?前后两份离婚协议效力如何?更确切地说,前一份离婚协议有无效力呢?

2015年3月,湘西南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离婚协议属于附条件生效的民事行为,条件成就时,协议生效,条件不成就,协议不生效,而这个条件就是登记离婚。曹芸和赵成瑞于2012年6月签订离婚协议,但双方并没有依据该离婚协议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因而该离婚协议当时并没有生效。2013年9月,曹芸与赵成瑞登记离婚,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应当出具“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2012年6月的离婚协议,是否向婚姻登记机关出具,这是关键。从本案的证据来看,这一份离婚协议,曹芸离婚时并没有交给婚姻登记机关。或许,曹芸是基于前后两份离婚协议都有效的认识而作出同意离婚的决定,但这是她对法律的曲解。认识错误并不能改变法律的结论。曹芸要求赵成瑞支付3万元,不予支持。至于儿子赵晓的结婚费用,因赵晓已成年,曹芸代儿子行使权利,于法无据。对于赵成瑞反诉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婚后所建房子一幢归儿子赵晓所有”的条款,根据《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的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赵成瑞的反诉请求已超过了一年的期限,不予支持。据此,法院依法判决,驳回曹芸的诉讼请求和赵成瑞的反诉请求。

(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编后:

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时常让人迷茫。像本案这样,前后两份离婚协议,双方当事人都签字同意,协议上还白纸黑字标明一经签字立即生效,可为何当事人的话就算不得数呢?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从离婚协议的特殊性说起。离婚协议,涉及身份关系,牵涉感情因素,因此,不能适用《合同法》,夫妻二人“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约定,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要解除婚姻关系,夫妻俩谈好了,还得履行一道程序,那就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晒出来的离婚协议,才会被法律加上一道保险。本案中前一份离婚协议,没有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时亮相,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夫妻间有多份离婚协议的时候,只有登记离婚时出具给婚姻登记机关的才有效,急欲冲出围城的男女们,切记!切记!

〔编辑:潘金瑞〕

一加一 篇12

但是目前师范类本科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探讨比较少, 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综述, 已有成果的特点系统性不够、理论性很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 怎样建立一套适应地级市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 我们选择了本主题进行研究。

一、宁德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宁德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学院, 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2015年11月, 全日制在校学生7058人, 14个教学系 (部) , 各类专业32个, 其中应用型专业17个, 师范类专业15个[1], 是一所典型的地级市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该校不论是教学条件、专业结构, 还是师资队伍都是以师范基础, 学校拥有传统的优势学科,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结合不够紧密, 与企业的合作能力较弱, 教师实践经验不够, 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宁德师范学院近几年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 教研室隶属于学工处的就业创业中心, 没有专职人员, 没有专业任课教师, 平时工作由就业创业中心的一位老师及一个辅导员兼职负责开展。根据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4届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96%, 签约率61.1%;师范生就业率93.4%, 签约率43.9%, 2015届非师范类毕业生签约率为76.43%, 师范类毕业生签约率为64.62%;2014年全校校内创业实践项目16个, 2015年16个, 毕业生毕业后创业的人数2014年16人, 2015年7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 一方面, 学生找工作不容易, 找个稳定的工作更难, 另一方面, 学生还没积极参与创业。以上现象主要说明选择宁德师范学院作为范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她是全国地市级师范类本科院校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尤其是在开展创业教育探索方面。

二、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一)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思想来源及对宁德师范学院创业教育的启发

苏世彬等三位老师2014年12月在《创新与创业教育》发表了题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的文章, 2015年4月又在《创新与创业教育》发表了题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三加一”创业模式。“三加一”创业模式是一种创业教育模式新理论, 这种理论创建的初衷是为了整合福州大学各种创业教育力量并由此来指导福州大学本科创业教育, 为福州大学及其他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教改借鉴并发挥理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借鉴了台湾育成中心的经验;第二, 其核心内容是“以全体学生创业通识教育为基础, 以健全的校园创业文化为支撑, 以跨学科复合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为重点, 依托各类研究生教育, 实现中小微企业帮扶, 并把科技成果转化也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简言之即“创业型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建设”, 也就是把创就业专家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这三库资源注入到创业基地, 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 依托创业基地开展交流对接, 推动人才、项目孵化成长,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福建省各高校中开展得最好, 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小有名气,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各种竞赛中, 获得很多奖项, 2015年福州大学开始招收创业管理类研究生。

笔者认为“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很多思路也值得宁德师范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时候借鉴。当然, 虽然宁德师范学院和福州大学在对台地理位置等许多方面有共同点, 但两校还有很大的区别, 福州大学是211国家重点大学, 理工科学校, 有硕士点, 宁德师范学院却是二本地级市师范学院, 两个学校在生源、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宁德师范学院不能照搬福州大学的“三加一”创业模式, 应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宁德师范学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应是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学生拥有创就业精神和理念, 使其成为创就业人才库的一员;通过各种招聘、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库;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实际和虚拟的创业项目、社会实践等充实创业项目库;通过帮助学生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及各类技术成果转换项目等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 从而形成一套从教到学到用的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 宁德师范学院创就业人才库构建

在对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相关调查中, 我们发现, 该校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赞同的占94.4%, 反对的仅为5.6%;数据还显示, 对创业很感兴趣的比例占30.1%, 对于创业比较有兴趣的占39.1%;但是真正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比例却很低, 仅有13.8%[3]。这反映在大学生群体建立创就业人才库非常必要。在建立创就业人才库中, 我们可以先将宁德师范学院的学生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 然后再从这两大类中分小类, 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创就业人才库, 录入相应同学的信息, 随时跟踪, 必要时给予不同的帮扶。

师范类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 已创业的;第二类, 着手准备创业, 已具备创业条件的;第三类, 拟创业, 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第四类, 不想创业, 想就业的, 师范类学生基本属于第四类。第一类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资金、项目、场地、技术等支持, 让他们少走弯路, 使他们成为学生创业的榜样;第二类学生应指定校内创业指导老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对其帮扶, 协助项目对接, 在学校孵化基地孵化, 为他“扶上马, 送一程”, 使其迅速成长;以上两类的学生是学校创业的主力军, 学校要想办法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课给他们系统的创业课程训练与实践,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第三类学生是创业培养对象, 这类学生一方面要给他们创业意识培养和灌输, 让他们明白高质量的就业人才一定需要有“创办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各类创业模拟平台,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创新大赛, 点燃他们的创业火化, 并为他们寻找创业机会, 力争使他们变为第一、第二类;第四类学生呢, 从《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师范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学生最多, 2014年宁德师范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共791人, 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9.9%, 其中有183名师范生通过教师招考被录用到全省公立中小学校, 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的23.2%, 共有428名毕业生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就业, 占师范类毕业生总数54.1%, 另有45.9%的毕业生在非教育行业就业, 以上数字说明师范类学生很多毕业后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给这类学生要进行创业通识教育, 以达到以下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 学生有了创业的理念或曾参与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后, 他们未来找工作可能更有优势, 在工作中更有团队合作等精神, 有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快更好地成长;另一方面是让他们把创业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的各类教育中, 从而为我国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向基层教育转移做好铺垫, 让他们给未来的教育对象灌输创新创业理念, 培养未来创业之星, 这意义非同寻常!

非师范类学生也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 正在创业的;第二类, 准备创业, 而且有能力创业的;第三类, 拟创业, 目前还不具备创业条件的;第四类:不想创业, 想就业的, 《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4年宁德师范学院非师范类毕业生共1901人, 年底就业率为96%, 签约率为61.1%, 说明非师范类学生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类。对于第一、第二、第三类学生, 做法和师范类的基本相同, 但第四类略有不同, 因为他们毕业后当教师的不多, 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更好就业上, 通过就业实现创业, 学生有了创业理念或曾参与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后, 他们未来找工作可能更有优势, 等机会成熟他们可能会走上创业之路。

(三)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师资库构建

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课程, 教育部把它列入高校选修课中的必修课, 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师资十分重要, 但许多学校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为此需要建立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走出去, 请进来, 当然学校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创业教育师资人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专门从事创业研究的教师, 这类老师目前我们学校还没有, 应积极高薪引进, 或者特聘客座教授, 定期到学校讲学;其次是学生辅导员、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等, 这类师资是创业教育师资库的主力军, 虽然他们都非本专业毕业, 但他们年轻有为, 学历较高, 善于学习新知识, 要积极对他们进行在岗培训 (如KAB培训、TTT培训等) , 让他们多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 鼓励他们多做各类教改课题, 相互间听课评课, 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教学理念等。宁德师范学院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方法值得提倡:为了让辅导员上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通过种种方式培养1-2名骨干教师, 通过骨干教师开课给其他任课教师讲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创新创业基础、创业认知、创业团队、创业过程、创业实操沙盘等) , 使老师们授课前对该课程有总体的认识, 再请专门机构的老师来学校对这些辅导员老师进行开课前培训, 使老师们掌握较好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求这些老师经常举行教研活动, 或通过QQ群探讨教学过程的体会, 使老师们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再次是邀请校外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集中授课、讲座等, 我们对宁德师院在校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 当问及学生“你最希望给自己提供职业规划课程培训的老师是”什么类型时, 36.8%的同学希望是“在职HR或从业者”, 23.1%的同学希望是“企业家”, 11.7%的同学希望是“已就业的师兄师姐”[4], 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更希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自己上课, 创业课也一样;最后是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老师。

宁德师范学院把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相互挂钩, 在入职教师培训中加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 这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将发挥很大作用。随着现代通讯的发展, 所有的创业教师可以组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 由专人负责, 这样一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 二则有利于群里老师互通信息, 相互了解, 更有利于创业教育师资库的不断壮大。福州大学“创业教育”高校教师微信交流群 (苏世彬为群主) 和QQ交流群 (苏世彬为群主) 已形成, 短短的半年微信群便有全国各高校创业教师及从事创业教育的人士一百多人加入, QQ群目前也有两百多人参加。通过这些平台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信息共享, 创业教育师资库将越建越好。

(四)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项目库的构成模式

创业项目库是指用来指导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类真实的或模拟的项目, 它的建成有利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相关知识, 更好从事创业工作。对于地级市师范院校, 项目库不是很多, 它又分为实际项目和虚拟项目两个方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实创业项目库:第一, 学生正在创业的项目, 如学校孵化基地的各种项目, 它是实际项目, 宁德师范学院的部分楼房物业、校园绿化及快递业务等都交由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这些都是该校很成功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第二, 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项目, 它是虚拟的创业项目, 包括依托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比赛项目, 团委组织的挑战杯中的大挑、小挑, 教务处组织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学工处组织的电商大赛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类似竞赛项目等, 《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宁德师范学院现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项,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8项;第三, 各系老师特别是工科老师承接的各类科研项目可邀请学生参与;第四, 各系的校企合作项目;第五, 学校、家长、学生+企业的小三加一学生创业项目, 即通过家长帮助联系企业, 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或建成学校的实训基地, 或达成校企合作项目;第五, 利用各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 聚集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社会人士组成创业者联盟等。构成创业项目库的形式多种多样, 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实践空间。

(五) 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基地构建

创业基地是让创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好场所, 它分校内创业基地和校外创业基地两大块。校内创业基地含各种孵化基地 (可以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分出一定的课时量专门在创业孵化基地中进行) 、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现有或将来可能有的各种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学校自己设置的有区域特色的各类竞赛和科研训练等。校外创业基地指与学校签订合同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的家庭工厂、家族企业、校企合作的企业等。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与中国龙冉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通过谈判, 双方达成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龙冉集团在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实验室设立国际贸易实训室, 为方便学生学习, 设立专门的龙冉集团产品展示区, 布置产品展示柜, 介绍该集团相关产品, 同时提供阿里巴巴国际站网络平台 (5个子账号) , 提供实训平台 (购买49800型平台, 其中包含29800的直通车推广) , 外语系国际贸易方向学生平时在实训室值班, 通过网络帮助龙冉公司推销产品, 龙冉公司在宁德师范学院建立该公司人才培训基地, 为公司不断培养新人才;宁德师范学院在龙冉集团总部设实习实训基地, 每年安排教师、学生到那里实习实训, 这是一个双赢的学生创业基地。

三、宁德师范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针对宁德师范学院“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成设想,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以保证它的顺利建设。

(一) 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 宁德师范学院的创业教育教研组隶属于学工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 任课教师基本是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支部书记等, 创业教育课程由教务处安排分配, 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很多创业项目由团委负责, 创业学生由各系管理, 这样的多部门管理不利于“三加一”创业模式的顺利开展, 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 建议学校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 专门负责学校创业教育各项工作, 创业教育中心成立的初期, 负责人专职, 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兼职。创业教育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校本教材的编写、教改、教学研讨, 创就业人才的选拔、培养、造册、跟踪, 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委任, 创业项目的寻找、建设、指导, 创业基地的策划、建设、管理等, 使学校创业教育有条不紊地开展, 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

(二) 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一”创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 虽然“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这种创业模式也较适合宁德师范学院及同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人才的培养, 但是, 目前还有很多人对这种教育模式还不够了解。为此,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 力求做到在校师生都对它有所了解。首先, 要让领导特别是分管创业工作的领导了解并赞同“三加一”创业模式;其次, 要让学校各个部门、各教学单位的老师知晓并在工作和教学中支持渗透“三加一”创业模式;第三, 成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校创业教育中心”, 为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组织机构;第四, 加强校级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并通过他们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党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相关精神、指导思想、“三加一”创业模式,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所有学科;第五, 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LED等宣传媒体宣传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学生创业先进事迹、“三加一”创业模式等, 给更多的人普及创业教育知识, 灌输创业教育理念。

(三) 完善奖励机制,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注入更大动力

学校要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奖励机制, 加大对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指导教师、创业项目科研老师的物质奖励, 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参与到创业事业中来, 进一步充实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和创业项目库。首先, 要给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 宁德师范学院虽然给获奖的老师、学生一定的物资奖励, 可是奖励额度不够大, 对师生踊跃参与创业教育各类活动的推动性没有明显显示出来;其次,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 可以学习福州大学的做法, 给不同参赛级别的不同获奖项目或获得专利的同学奖励0.5-5分之间不同的学分, 替代相关选修课, 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最后, 为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创新工作, 在认可原晋升条件的基础上, 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 各种成果可以换算成相应级别的学术期刊论文予以认可, 宁德师范学院近两年的职称评聘工作就增加了这一条, 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等活动的积极性。

(四) 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建设,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保驾护航

目前, 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有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但是它毕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很少学校有“创业管理”这个专业, 很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任课老师, 加强该学科建设迫在眉睫。加强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通过教师访学、进修、培训、听讲座、自学等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其次, 通过申报课题、教改立项、论文研讨等提高师资水平;第三;通过鼓励和支持不同专业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教育活动、辅导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等丰富本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库;第四, 积极开设面向全校的创业教育素质核心选修课程, 或规定创业教育教研室每学期一定要开设1门以上选修课, 为培养跨学科创客提供保障, 如2016学年第二学期宁德师范学院开设了《创客与法》的选修课。

(五)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为“三加一”创业模式搭建广阔平台

因为师范类本科院校不论是教学条件、专业结构, 还是师资队伍都是师范基础, 师范类的传统学科与当前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与企业的合作能力较弱, 这样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加大同企业的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实现校企合作制度, 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 努力实现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对接;另一方面为学生就业寻找更多的岗位, 为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提供真实环境, 为将来创业就业做好准备;还有为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到企业学习、工作的经历, 为更好教学、教改、科研提供帮助, 宁德师范学院的龙冉实训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总之, 校企合作对创就业人才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创业项目库的充实、创业基地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在借鉴福州大学“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探讨了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及其保障措施, 这将对指导我国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 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究的方向, 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宁德师范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何有效构建更多的创业基地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创就业人才培训需要”、“创业型师资如何有效开展各种创业教学”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摘要:为了顺应我国地市级师范类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 弥补我国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有的不足, 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启发,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探讨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未来创就业人才库、创业型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基地的构建思路。从成立校级创业教育中心、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完善奖励机制、加强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最后对宁德师范学院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级市师范类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宁德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百度.宁德师范学院简介[EB/OL].http://www.ndsy.cn/Introduce.aspx.2015-11-04

[2]苏世彬, 黄玉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6) :55-62

[3]龚劲丹, 元佳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12 (10) :1267-1272

[4]龚劲丹, 吴家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调查——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4) :108-110

上一篇:跨文化新闻传播下一篇:隐性采访的路径选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