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2024-05-31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共1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4+6=( )4+9=( )

20+13=( ) 30+3=( )

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24+2=( )你是怎样算的?

[评析:复习铺垫针对性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l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三个卡通人物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后用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 )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张?24+6=( )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2.提问:先算4+6=10接下去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摆吗?

3.学生学具操作后,班内交流摆法,并联系摆法说说打算怎样算。

4.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整理板书:

5.分小组讨论:”24+6“初复习时口算的”24+2“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在哪里?

6.交流总结:个位相加得到10怎么办?

[评析:老师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探究问题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24+9=( )

1.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组交流操作过程。

3.大组交流。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4.图式结合,进一步理解算理。

5.比较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算法。

6.小结:个位相加超过10怎么办?用谁去加整十数?

[评析: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试一试:你想怎样计算?8+24=口5+39=口

1.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是怎样算的。

2.提问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论第一个加数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1)全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组计算。

(2)比较:同组的4题,都是先算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读出条件,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指名说说”每人各应付多少元?“什么意思。

(2)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导学生分别用三句活回答解决的问题。

5.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25+口=3口

总评: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新,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教师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申,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题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还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看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2.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范文3篇

3.小学数学教研

4.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 同学们“六一”庆祝会准备矿泉水的情境图,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全班有26名学生, 3位老师, 买回一箱矿泉水 (24瓶) 。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生1:一共有多少人?26+3=29 (人) 。

生2:每人发一瓶矿泉水, 够吗? (29>24, 不够)

(同桌说说26+3=29的口算过程, 强化“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的运算规则)

二、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 建立表象。

师:又买来9瓶矿泉水, 够分吗?

生: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师:请列式解答。

部分学生得出:24+9=33 (瓶) , 33>29, 够分。

师:怎样计算“24+9=?”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研究“24+9=?”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配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摆出的小棒, 并圈一圈口算过程)

生1: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9根里拿6根给4根凑成10根, 10加20等于30, 30加3等于33。

生2: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24根里拿1根给9根凑成10根, 10加23等于33。

生3: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4根和9根合并起来是13根, 13加20等于33。

生4:摆24根小棒, 接着再往后数9根, 一共有33根小棒, 24加9等于33。

师:同学们说了4种计算“24+9=?”的方法,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第一、二、三种方法都比较简便。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三种算法, 先算4+9=13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算20加13得33是上节课学的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

师:这种算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计算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 引导思考, 掌握算法。

教师指名说说前面3种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同桌说说每一种方法的思维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 3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 再加剩下的数。

师:比较三种算法的和的十位与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1:和的十位比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多1。

生2:可以把个位看作弟弟, 十位看作哥哥, 弟弟 (个位) 相加得十几, 和的个位就写几, 把一个十给他的哥哥 (十位) 。

师: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 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 十位千万别忘了加个位进上来的1。

3. 抽象概括, 深化认识。

师:观察26+3和24+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是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而24+9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生2:两位数加一位数, 先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发展新知

1. 先圈一圈, 再计算。

(课件出示P65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其中一题你是怎样算的, 同时课件演示圈一圈的过程。

2. 把小动物送回家 (连线) 。

(P65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画有小动物的口算卡片和写上得数的小房子图片, 让学生算出口算题的得数帮小动物找家。

3. 猜一猜小蝴蝶下面 (十位上) 的数是几? (用小蝴蝶图片盖住口算题中的方框, 学生做完后, 课件演示小蝴蝶飞走, 同时呈现答案)

4. P66第4、5、6题。

做在书上, 算后集体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 强调和的十位有何变化。第6题强调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个位相加是否满十。

四、反思提炼, 提升认识

1.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什么情况下是不进位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篇4

(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4根,右边摆2根.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4人一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结合实物这样回答:

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合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6根小棒.

也可能结合算式这样回答:

先把个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变,个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观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4加2呢?(因为个位上的4表示4个一,2表示2个一,4个一和2个一相加得6个一,是6)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色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板书:

接着,可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把34分成30和4,先算个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变式练习.

试算:2+34=____(板书:2+34)

师: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现在老师再把34+2这道题改变一下.

板书:34+20=____

师: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

3.教学:34+20=____.

(1)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4根,右边摆2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2)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师:34+2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4,得54)

板书:

师: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3)变式练习

试算:20+34=____(板书:20+34)

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算,然后老师再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5.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师:怎样计算这些题呢?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这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反馈

1.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 43+50=

2.口算:(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 2+6 4+5 3+2

35+3 92+6 4+25 3+72

25+3 2+65 3+46 44+4

25+30 20+65 30+46 44+40

3.接力比赛.

每行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6道题,从最后一位学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题(人数不够的由第一位学生完成),做完后往前传,由第一位学生交给老师,最先做完而且做对的一行为优胜,老师奖给每人一朵小花.

以一张卡片为例,题目为:

36+20 5+43 17+40

50+24 8+31 33+6

4.在教科书上做p。49做一做的第1,2,3题.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比较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集体讨论、试算等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法设计上还注意了知识的迁移,由30+2→34+2→34+20的变化,将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有机的联系起来,减小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坡度.另外,适时地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并为学习加法交换律做了早期孕伏.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教案 篇5

龙师附小

钟庆霞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师:出示主题图,星期天,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小明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小明自己挑了一个价钱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中小朋友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解决好吗? 师:先看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呢? 生列算式:6+9=15(张)

师:求两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亮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张呢?如何列式? 生列式:24+6=

师:那么24+6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 学生说出得数24+6=30

师:你是怎么知道24+6=30的呢?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4+6=10 20+10=30

课件演示:用小棒摆就是把4根小棒和6个小棒先合起来是10根,也就是1捆,再把20+10=30(课件演示用线把10根小棒圈起来。)

师:看了这个演示过程你能说说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4+6=10,再算10+20=30

师:和我们以前计算两位数加以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一样,先把个位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和前面的整十相加!

2、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红一共做了多少张呢?怎么列式呢? 生列示:24+9=

同学们能估计一下,24+9=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吗? 生:三十多,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师:同学们也能学着课件里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24+9= 计算过程 师:谁来汇报如何摆的。

生: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13根和前面的20根合起来是35根。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有其他想法了吗?

生:24根先拿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生: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根 ……

师总结:(媒体演示)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前面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用凑十的方法,再加余下的数。

三、复习巩固。

1、算一算:8+42=

5+39=

2、出示课本第49页第1题让学生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师:其中25+8你是怎样圈的?你把25+8变成了几加几?

(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3、先算一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算法上有什么联系。4+8=

3+7=

9+6= 34+8= 54+8= 84+8=

43+7=

63+7=

83+7=

9+26=

9+46=

9+76=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一副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统计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4+6=30

24+9=33 想:4+6=10

想:4+9=13

10+20=30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篇6

庐江县郭河镇福元小学 汪雄兵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国标(2012审定)版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原理,并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积极动脑、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难点重点:

重点: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这幅画美吗?这是美丽的数学乐园,里面充满了神奇,充满了奥秘,充满了乐趣,你们想去学习,想去游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数学乐园遨游。不过要想进入数学乐园还要通过下面的测试。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4+6=()7+9=()20+10=()30+13=()6+5+30=()

9+3+40=()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24+2=(),24+20=(),是怎样算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星期天,小明、小红和小亮到郊外去游玩,休息时她们拿出了自己的画片。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小亮说我有24张画片,小明说我有9张画片,小红说我有6张画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了问题之后再追问怎么列式?

可能有4个问题:

问题1: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师问:怎么列式?生:9+24 问题2:小红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师问:怎么列式?生:24+6 问题3: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师问:怎么列式?生:9+6 问题4: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师问:怎么列式?生:6+9+24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带上手势)提了那么多问题其中9+6我们会算了,等于?(15),24+6+9这个连加算式我们以后再解决,今天我们主要学习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三、探究新知

1、教学24+6(1)、师:这道题你会算吗?(会)小朋友们,别急着说结果,你们可以先借助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组织交流: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呢?若没有人举手则继续追问,你是先算的几加几?(4+6)电脑演示: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10根后,你接着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3)明确: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前面有2个十,这样能很快知道得3个十,也就是30。

(4)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刚才我们提到的4是从哪里来的?(是从24里面分出来的),(板书: 24分成了20和4)我们先算4加几呢?学生应该会回答:4+6;追问:等于…..(板书10)再算多少加多少呢?(完成板书)

(5)师:根据黑板上的分解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24+6的计算过程。接着要求同桌之间再说相互说一说。‘

(6)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我们计算24+6时,先算4+6=10,再算20+10=30

2、教学24+9(1)启发:根据计算24+6的经验,想一想,计算24+9时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填好书上的算式。

(3)汇报并板书。讨论13是哪两个数相加的和?33呢?你能看着分解式再把24+9的计算过程再完整的说一遍吗?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9时,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3、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引导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先把什么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十或十几,再和十位上的几个十相加。

四、巩固练习

今天,小朋友们又学会了新的知识,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完成74页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第1题。

数学乐园的门是关着的,我们怎么进去呢?(课件:只要做出下面的题目,数学乐园的大门将为你自动打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想想做做第3题。

数学乐园里真美啊,特别是那些神奇的智慧树,让我们去看一看吧,智慧树上挂满了智慧果,要算出智慧树上的算式,并发现算式中藏的小秘密才能获得礼物。

要求学生依次完成练习题,学生完成后,组织相应的交流。3.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7

教师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70页)的教学,一般都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14×2的竖式计算可以先算4×2,再算10×2,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积相加。教师呈现书上的竖式,引导学生回答竖式中的“8”是2和4相乘的积,要写在个位上;竖式中的“20”是10和2相乘的积,竖式中的“28”是两次乘积相加的结果。

但事实表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①当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出竖式计算过程后,提问“为什么要这样算”时,学生都很茫然,几乎没有人能回答;②学生在做课本第71页上的“试一试”3×21=?时,(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近40%的学生得出答案是53,有三四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3(个位)还要和2(十位)相乘?”虽然教师做了解释,但学生在做课本第71页上的“想想做做”时,仍有约30%的学生不能全对,把乘法和加法混淆;③直接影响了后续学习,如在学习进位乘法48×2时,约30%的学生出现错误(见表1)。

除此之外,课堂上还有很多声音问:十位上怎么办?……

为什么在教师眼里这个看似简单的算理,学生却很难认识和理解?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一位数乘一位数连接到两位数乘一位数?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的获得需要解决一些认知上的矛盾。首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本质上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但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不可能从乘法分配律推演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其次,学生所学的两位数竖式计算加减法“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对今天的理解产生了负迁移(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乘)。因此,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学起来并不容易。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就14×2而言,计算方法是“用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1分别与2相乘”,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是根据乘法意义的算理——14×2表示2个14相加,找到与这个乘法竖式相对应的加法竖式(学生已经掌握);建立乘法和加法的对应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但上面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上的逻辑联系……因此,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打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从“断层”走向“感悟”!

[活动设计尝试]

活动一:尝试计算,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14×2=______,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并阐述思考过程。经统计,全班(50人)共出现8种情况(见表2)。

第一种做法:有20%的学生根据口算结果直接写出竖式结果,他们认为因为2个14是28,所以14×2=28。有12%的学生说家长教过了,先算2×4=8,再算十位数上的1×2=2。

第二种做法:模仿书上的做法写的。(部分学生表示看不懂)

第三种做法:14×2表示2个14相加,14+14的竖式计算得出28,所以14×2也等于28。

第四种做法:4×2=8 (以前学过了),十位上的1没有人乘,就放在下面,所以结果是18。(利用已有的经验,认为很合理)

第五种做法:4+2=6,十位上是1。(该生很快又说自己做错了,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应该是18。其他3个学生也认可)

第六种做法:4×2=8,十位上写1不对,因为不是加法,不知道写多少。

师:这些算法,谁的正确?为什么?

有学生根据14×2表示2个14,说出正确结果应该是28,这一说法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

(分析:在这个环节我直接让学生尝试计算,初步感知数学的抽象性。)

活动二:实践感悟,意义建构

师(追问):你们能根据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新问题,很好!那这两道题算式(表2中的第三种算法)之间能怎样联系起来呢?能否帮助我们解释两位数乘法到底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学生深思)

师:在加法算式中先算什么?

生:个位,4+4得8。

师: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算式可以是——

生:(2)×(4)。(师用彩色笔板书)

师(指加法算式):再算什么?

生:十位,1+1得2。

师:用乘法计算,可以用算式表示就是——

生:哦,我懂了!(有好几个学生激动地说)乘法中就是1×2=2。

师:为什么个位上的2还要和十位上的1相乘?

生:如果不乘就只算了2个4,而不是2个14了。

生:2个14,要先算2个4是多少,还要算2个10得多少。

......

(分析:根据学生的尝试计算情况,18个学生(约36%)将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尝试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有了“乘、加”联系的意识,而没有转化思想的积淀。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这两道算式(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抽象过程:加法竖式中“()+()”就是乘法竖式中的“()×()”,这个过程就在学生思维的断层处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在感悟探究中获得了发展。)

活动三:反思抽象,深化算理

①让学生说出怎样计算14×2。(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说出算法,还能说出理由)

②列竖式计算3×21。现场统计有6个(12%)学生出错,得出53。

③看两道算式,两位数乘一位数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分析:出错的6个学生中有2个很快自己能调整。教师利用学生“说算理”的时间帮助另外4个学生再次理解算理。)

活动四:质疑问难,实现内化

①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全班有4个(8%)学生出错,但能马上自觉改正。

②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如果进位了怎么办?

师:具体举个例子。

生:48×2。

师:大家自己先试一下。不会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下面是两位学生的计算情况:

③交流:

生:……十位上还和前面一样先算出2个4得8,再加进过来的1,不能乘1,因为这个(乘法算式)是2个48,十位是2个40,进过来的是1(1个10)要合起来。

生:其实你只要想加法就好了,加法进过来的1不还是加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出示小棒图,重点理解进过来的1和十位上的数的关系。

生:我懂了。如果一百多乘3,我也会的(其他很多同学都附和),先算个位乘3,再算十位乘3,最后算百位乘3。

......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8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周末,小明、小亮、小玲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正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玲有5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预设:(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玲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提问:小朋友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6,24+5,24+6,24+9

3.我们班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哪几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得多少?用的是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画片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通过看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入清新自然,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重温了旧知,为接下来进位加算法的探索作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迁移类推,尝试学习。

(1)24+6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小朋友可用小棒去摆一摆,想好的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方法:你怎么知道等于30呢?你是怎样想的?

(3)谁愿意上来用小棒摆给大家看看。(投影展示学生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提问:原来几捆?怎么多出来1捆?(请台上小朋友带着下面的小朋友将6和4合起来的10根小棒扎成一捆)

追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

(4)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先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师板书24+6分解式。

(5)提问:24十位上是2,为什么24+6的得数十位上是3?这多出来的1个十是怎么来的?(课件红色突出表示出2和3)

要求学生将书上例1算式填写完整,并提醒学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6)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同桌两人快速的互相说说24+6的计算方法。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又在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本环节设计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及自学能力。】

2.自主操作,合作学习。

(1)你能先估一估24+9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样估算的?

(2)24+9又等于多少,请拿出作业纸,在作业纸上的小棒图先圈一圈,再同桌间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教师有选择性的挑选出代表性的作业纸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 + 9=33 24 + 9 =33

20 4 6 3

13 30

(4)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5)对比总结:观察比较24+5、24+6、24+9这三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梳理归纳:24+5、24+6、24+9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而24+5的得数还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24+6、24+9的得数却是三十和三十几,十位上多了1个十,这多的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揭示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反馈结合圈法说说不同的算法,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吧!

1.我会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38+2、26+7。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结合分解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我会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7+3=、7+43=、7+83=。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一组三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3.我会解决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盒子里原来有37张画片,又放进3张,现在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法?37+3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练习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本环节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注重层次性,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应用,由浅入深。练习内容注意了综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2)想一想:35+□=3○,□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35+□=4○,□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

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励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很开心?(指几名说说)老师相信当你们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时,肯定很开心。希望在这节数学课上都能成为开心的胜利者!

二、复习(请你算一算)

30+3= 80+9= 20+40= 10+70= 5+45= 60+6=

三、指导观察,自主探索新知

师谈话:

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也非常开心。你们猜一猜,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

这几个小朋友是在帮助老师为他们的兄弟班级发新书呢!老师想他们除了为能发新书而高兴,肯定为在发新书时发现的数学秘密而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到底发现了哪些数学秘密呢?(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上可以看到哪些信息?

2、同桌相互讨论: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情况呢?

3、反馈:

A、可以知道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数学书一共有几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几本?

散放着的书有几本?

B、分别怎样求?指导分析并列出算式。

4、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

A、猜得数35+5=?说说是怎么想的。B、借助小棒计算并验证所猜得数。(先独立摆一摆、算一算,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C、集体反馈: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回答课件演示。

D、抽象:根据算式指名复述计算过程。(课件演示)

E、F、尝试计算:如果桌上散放着的有2本或4本数学书,你能算一共有几本吗?

5、自主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

A、独立思考35+30=?后,指名尝试计算。

B、小组合作:借助小棒计算。

C、反馈:你们小组是怎样算的?根据回答课件演示。(多指几名回答)

6、联系比较

A、两题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B、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会不同?

四、练一练

1、试一试

(1)53+ 4 62+7 5+31

86+2 4+72 44+3

(2)53+20 50+31 72+20

64+30 20+67 45+30

2、一起来做一做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五、发展性练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材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安排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两位数键一位数、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叫复杂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已经建立了10根小棒捆成1捆,即满十进一,也就是“进位”的表象。学生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学习,已经理解了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及计算方法。这就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据了解我要上课的学生的基础较差,对于以前计算算理的理解缺乏一定的认知,会计算,不太会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实物入手进行探究,借助课件进行理解。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的算理。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设计意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理解算理学习过程要发展儿童思维,尊重孩子的认知。所以教学第三个目标定为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转化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现在让我们进入智慧大比拼好不好? 直接读题说得数,开火车。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自然引出新知的学习,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喜欢庆祝六一儿童节吗?光明小学六一也要庆祝召开联欢会,这不老师给小朋友买了矿泉水我们看一下。

教师指着课件的图说,老师先买了——,又买了——。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师:谁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谁能列式? 生:老师一共买了多少瓶矿泉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境自主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巩固加法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实物探究方法一

师:24+5你会算,那24+9等于多少该怎样算呢?我们用小棒摆一摆: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摆。同学们先拿出24根小棒,摆在桌上,在它的右边摆上9根小棒,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思考?24+9等于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小棒自主探究,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汇报交流:(预设)

生:先用4+9=13,然后再用13+20=33.谁的想法和他一样,再说一说 师:我们大家的想法就是把4个单根的和9个单根的先合在一起,是13然后在计算13+20,也就变成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了。对吗?

师:你很聪明,孩子们这就是我们学的第一种算法,引导学生一起说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然后变成我们以前所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了。

(二)实物探究方法二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情况3没有教师引导,我们这有两捆零4根,能不能想办法凑成整3捆? 情况1 生:这边是9根,从这边拿1根是10根,再加上原来的20就是30,还剩3根,就是33根。

师:你为什么从这边拿了1根? 生:凑十

师:这种方法可以,但有些麻烦。能不能把这两捆零4根,想办法凑成整3捆?

生:可以,从9根那里拿6根,这4根小棒再添上6根是10根,我把它捆成1捆,就是30,还剩3根,就是33根。

师:你为什么从9根里拿出6根呢?怎么不拿7根8根呢?(强调凑十法)师:谁和他的想法一样(指名学生再说一遍这样的思路)

师:我们从9根那里拿6根与这4根凑成10根,我们把这10根捆成1捆,教师随即换把10个单根的换成整捆的学具。这就是3捆了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是33了。这就是我们学的第二种方法:把整捆零几根的凑成整捆。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对方法二的探究,体会算法多样化,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

(三)课件回顾,探究算法: 第一种做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计算24+9用了两种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演示这种方法是? 学生回答把单根小棒的合在一起

师: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教师操作,然后在计算?20+13。这样就变成我们一以前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了。根据刚才的演示谁来说一说我们怎么计算24+9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学生说算法 师:看图,两捆有两个十,结果是33,怎么变成3个十了呢?(强调满十进一)生回答

师:4+9=13,13里有一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加一,就变成3个十了。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回放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同时知道“满十进一” 第二种做法

教师演示这种方法是?

生:先把整捆零几根的凑成整捆。

师:原来24根凑整捆,需要从9里拿几根?生6根 师为什么?

生:6才能和4凑十。对我们用凑十法

谁来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计算24+9我们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种计算方法一个是?另一个?同学们表现非常棒,让我们智慧大 冲关好不好?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图中进一步理解算理。

三、冲关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关:圈一圈,算一算。这两道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出示p65做一做第1题,先独立做,再指名不同算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这里出现此题,让学生借助小棒图,再一次从直观角度理解算理、巩固算法。

第二关:帮小鸟找回家

生回答自己的想法,并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得到应用,学生既有成就感,又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喜悦,使学生爱学、乐学,体会到数学是好玩的。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吗?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页例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2)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3)引导学生列出式子:24+9(4)揭示课题:这样式子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怎样才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3.班内交流方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4.交流计算方法。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33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怎样计算24+9。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24+6=30 30+3=33(2)4+9=13 20+13=33(3)1+9=10 23+10=33(4)21+9=30 3+30=33 5.你喜欢哪些方法?同桌交流。6.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 27+5=()36+9=()先算()加()得()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再算()加()得()2.课本62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3.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4.练习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教 学 过 程

一、基础 计算,并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24+5= 6+41= 32+4= 93+6= 46+9= 24+8= 6+47= 83+9=

二、在○里填上<、>、=。(12分)36+9○50 82○78+4 72+8○72+9 58+8○60 79○68+9 53+5○58+5

三、拓展提升:

8.妈妈今年32岁,爸爸36岁,当妈妈37岁时,爸爸多少岁?

9.莎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9页,第二天读了13页,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读起?

练习课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算式

左边:

右边: 24+5=

35+8= 32+4=

46+9= 6+41= +47=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今天来上一节练习课。黑板上的题你会算吗?(叫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报得数)

2、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请你从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分别选一题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复述:选2题,左边1题,右边1题。学生回报

3、寻找规律 【相同】

师:观察第一组和第二组有什么相同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同点】

师: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组是不进位,第二组是进位]——————————板书:进位、不进位 【“进位”与“不进位”】

师:你从哪里看出左边是不进位加法,右边是进位加法?

[左边个位加个位不超过十,右边超过十或刚好等于十] 师:我们把个位数的和不超过十的叫做“不满十”————板书:不满十 个位数的和超过十或刚好等于十的叫做满十—————板书:满十 【速算窍门】

师:同学们,个位数的和不满十的题,你有什么窍门很快算出得数?

[十位不变,个位的和写在得数的个位上] 师:个位数的和满十的又有什么窍门?

[十位加1,得数的个位就是个位数和的个位] 【提醒计算注意点】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为哪两种情况?

[进位和不进位;满十和不满十] 师: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算式,想想是进位还是不进位] 【判断,计算】

师:现在你看这一题属于哪种类型?说说你的计算方法。57+4=61 27+2=29 93+6=99 83+9=92-

练习课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说出口算步骤:20+(7+5)=

30+(5+5)=

3、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二、探索新知

1、自学尝试

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索27加5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操作情况

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从27起,1个1个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较

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生随着叙述口算的步骤.(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

三、巩固练习

出示:5+35=

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强调: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还是一位数加两位数,都要注意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48+6=

8+63=

74+9=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练习课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47 5+23 4+64 51+8 34+5 34+50 83+1 二说算理

45+6 7+63 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 9+5 6+4 27+6 39+5 6+54(1)独立练习(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 67+2 52+6 23+7 67+8 52+9(1)口算得数(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47+5=97()36+7=43()

4、发展练习

35+()=4()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篇12

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中心学校

龚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原理,能按步骤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等形式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

三、教学方法 尝试探究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ppt,每生4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ppt口算全班齐答 4+9=

20+3= 3+7=

30+14= 6+8=

24+5= 说一说24+5=的计算方法 2、ppt填空,举手回答

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34中的3表示3个()58可以分成50和()74可以分成4和()

【二】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ppt踢足球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这里小朋友在操场练习踢足球,原来有28人,又来了6人,根据这些信息您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28+6=?

你会算这道题吗?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它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2、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齐读)【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想一想: 28+6等多少?怎么计算的? 1、学生活动一,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出加法算式里数,一边摆,一边想,合起来等于多少?

2、学生活动二,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后,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摆的方法和想法。PPt演示凑十,说明十位增加1的原因 3、根据摆小棒过程说28+6的计算方法:用“先算„„再算„„”的句式来说。板书计算的思维导图。

4、PPt展示思维导图表示想的过程和计算方法。根据情况可删减.(1)先加个位:两位数分为整十数和个位数,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先8+6=14,再14+20=34

(2)先凑整十:看两位数的个位数凑整十,分一位数;先 28+2=30,再30+4=34

5、小结:跟同桌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方法一:先把个位数相加,再把得数与整十数相加。方法二: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上分剩下数。老师提示:一般使用方法一,先把个位相加,再加十位。【四】知识运用

(一)基本练习

1、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57+3=

37+9=

75+6=

2、P65做一做

第1题:提示,先算什么就圈什么。先圈后填,两种想法均可以,建议用先加个位数的方法,做完后展评。

第2题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一列接龙读答案,集体评价。

3、填空,写出计算式的十位数字。

14+3= □7 57+3=□0 57+1= □8 57+4=□1 57+2= □9 39+7=□6 比较十位数字在进位与不进位算式里的变化规律。

(二)提高练习

1、帮小鸟回家PPt,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27+6=

39+5=

4+72=

6+54=

41+9=

73+□=8□

2、我是小小医生PPt。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

45+7=42()39+5=89()76+6=82()6+29=15()67+5=18()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来说说,今天您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两位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把个位相加,再加上整十数。二是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上剩下的数。

【六】作业布置:教材66页第5题和第6题,做在书上。【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先加个位,再加十位

2、先凑整十,再加分剩下的数 【八】教学反思:

1、对知识难度估计过低,两种计算方法相互干扰,学生反而不明白怎么算。

2、计算方法缺操作过程示范,学生有找数位障碍和心算障碍。部分学生没学会!

3、后半部分课堂掌控有点乱,教师急又忙,作业练习设计过多,有两题没有完成。

4、改进意见:

⑴把凑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分离到另一课时,本课时只教学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避免相互干扰,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 篇13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十数”。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上一篇:腈纶部第四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20171110下一篇:泪水,你送的看不见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