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库课程

2024-09-09

网络数据库课程(共12篇)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1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无论是企业、组织的管理还是电子商务等大型因特网应用系统的管理,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1],它集理论与技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广泛用于电信、公安、邮政、金融、电力及工业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这些领域的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由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众多疑或,难以把握其知识要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的Oracle教学活动中日渐力不从心,不能适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1 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根据这几年对该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加以改进。

1.1 应当首先向学生阐明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相关课程的前后关联,为学生理清课程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加深对课程群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程教学的先期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职场的角度说,学习该课程主要有助于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程序员,主要是在软件公司开发各种行业的MIS系统。二是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做为大型企业或组织机构的DBA。要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还必须至少掌握一种前台开发工具(例如.NET或JSP),同时应了解软件系统架构B/S和C/S模式。教师应当列举一些具有典型代表且学生易于理解的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如电子校务系统、网上购物系统。同时应当说明开发这些应用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在课程群中的联系,图1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与数据库应用的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可以在第一节课首先介绍大型网络数据库与就业的直接关系,现场通过求职网站展示人才市场对掌握本门实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现场访问职业培训网站展示本门课程高昂的培训费用,从而让学生自觉珍惜在学校廉价学习大型关系数据库的难得机会。

1.2 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对Oracle数据库的体系框架感到陌生和畏惧。Oracle的体系很庞大,需要学习它,首先要了解Oracle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2]:

(1)物理结构(由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归档文件、密码文件组成),2.逻辑结构(表空间、段、区、块),内存分配(SGA和PGA)

(2)后台进程(数据写进程、日志写进程、系统监控、进程监控、检查点进程、归档进程、服务进程、用户进程)。

(3)系统改变号SCN

(4)数据库例程Instance。

初学者难以做到对这些概念的深刻理解,但必须指出的是了解这些概念将对Oracle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使一个问题由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的过程。而每次的改变都代表着你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也是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网到面的过程。

1.3 完善和优化案例教学。现有的教材各章节内容联系不紧密、不重视系统设计的思想,很少全面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现有的Oracle课程教学章节包括:Oracle 10g简介、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PL/SQL语言介绍、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闪回操作和Undo表空间、其他概念(事物、锁、快照、序列)[2,3,4]。教材缺乏对一个完整的、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与讲解,所列举的案例多为一些针对各个知识点的、孤立的,没有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缺乏整体性和实用性;这种小而离散的案例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并且只注重解的过程而没有解的原因。学生通过这些章节内容的学习,往往只掌握了简单孤立的操作,难以真正理解其各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很难建立起系统的概念,更谈不上系统的设计,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开发的能力。因此必须改进和优化案例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2 优化案例教学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单纯的案例教学不足等缺点,采用案例解析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选择一个典型的、知识内容丰富、提炼程度高、综合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应用案例融汇和贯通课程授课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或工程的概念,同时促进对其它相关课程的融会理解,并培养其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最好的解答学生所学知识点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从案例的设置、案例解析、案例的具体实现及案例模型建立等步骤出发,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实践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

但是如何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提高案例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因为既要讲解分析案例内容,又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素材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适合的案例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部分学生接触实践比较少,开发经验不足。因此,选择学生较熟悉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素材显得较为困难。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解答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应用技巧,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MIS系统中都具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而数据库中的查询(select)、增 (insert) 、删 (delete) 、改 (update) 操作都通常是MIS系统中相关业务的映射。

3 优化实践教学

课程实训环节涉及到课程群的其它相关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有强有弱,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层次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将案例安排给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分了三个层次。

3.1 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源程序只实现了需求说明的部分功能并且可以运行,留有其它一些需求功能给学生完成。学生根据已实现的业务功能的程序源代码,可以较容易实现其它类似功能。

3.2 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学生需根据详细设计写出数据库的建库角本和编写全部的程序代码实现需求分析。

3.3 仅有完整的需求说明,学生需要写出详细的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全部的程序代码。

课程设计指导书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训练学习之用,且其完善的文档对其掌握软件工程与文档写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在不同的类别层次里选择,层次级别与考试分数系数挂购。课程设计的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灵活一些,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阶段进行。为了避免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抽查个人的方法对整个小组进行成绩评定,促进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互助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借助互联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数据库产品的版本更新换代非常快,而课程的教材更新相对滞后。学好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另外一个捷径是多交流特别是和互联网交流。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在遇到技术问题时也经常会采取这种方式向互联网技术论坛发布求助信息,问题通常都能得以解决。一般鼓励学生在自己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一段时间而不得求解时,可以与周围人员交流,或到专业的BBS上发布问题或搜索答案。有效的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准确表达技术问题以及描述解决问题思路及过程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可以方便的和专业人士交流,并能快速的得到帮助。可以在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中去发布自已的问题,网国内著名的Oracle讨论群www.itpub.net网站上活跃着一些资深的Oracle数据库技术人员,而CSDN技术论坛上是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5],它包含了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的论坛。

5 总结

系统的案例教学和层次化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数据库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教学结合层次化的课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完成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课程群体系的理解,使学生达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对于案例教学模式在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我们将继续探讨和研究,继续在大型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开展新的工作,在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继续新的探索,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cott Urman.Oracle8PL/SQL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2]郑阿奇.Oracle实用教程 (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21.

[3]蒋秀凤, 何凤英.Oracle9i数据库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贾素玲, 王强.Oracle数据库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02-225.

[5]http://community.csdn.net/.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胡南珍

编辑:studa1211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数据库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选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围绕三个数据库项目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使学生在项目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得到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资源丰富、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数据库及应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及应用课程通常采用“教师讲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讲授举例时,是根据所讲的内容来举一些例子,例子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且零乱,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②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但主要是用于演示型的辅助教学。③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此模式下,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数据库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是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将项目中的典型性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将工作任务合理有序化后,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分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将理论知识分散到项目的任务中。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展开,以任务为驱动,逐级深化,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系。学生的知识学习紧扣任务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实施

1.项目的选择。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个自选数据库项目作为教学项目。一个用于教师示范讲解,即示范项目,另一个用于学生实训操作,即实训项目,第三个用于学生实习训练,即实战项目。在选取项目时,主要从这样二个方面考虑:一是所选择的项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二是所选的项目要以学生为本,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可以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任务的设计。本课程将项目分成4个学习情境,即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的。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达到教学目标。

(2)贴近实际生活。任务的设计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兴趣,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留有探索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强调综合性。任务的编排不能仅限于某个知识点,要具有综合性,便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的任务中多次反复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3.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既注意基础理论的讲解,以给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重点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来合理选取、组织教学内容。

4.教学的组织。本课程所有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课程内容的安排围绕项目中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的是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实训项目安排在示范项目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同步实施;实战项目安排在前二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前台实现语言相结合进行实施。具体进行教学组织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知识小结-拓展思考六步教学法进行实施。

示范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教师将所要讲解的知识融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完成过程就是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

实训项目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项目为主线进行的,实训项目的知识点与示范项目基本对应,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实战项目主要是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前台语言课程进行整合学习的一个项目(如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整合),具体的项目内容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所有的项目规划及工作任务的划分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程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三结合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个数据库项目因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示范项目,主要采用“三结合”教学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观摩思考,边动手实践——教、学、做一体,学习的过程即是实践的过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实训项目,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引导文,并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战项目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数据库开发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6.网络平台的利用。教学中,除了可以利用学院图书馆的书籍与资料作为扩充性资料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学服务。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进行任务布置、演示;组织分组讨论;学生提交完成的任务等,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使用网络通信工具。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4)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建立一个本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它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课程视频动画、疑难问题查询、案例库、试题库和网络课程资料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7.教学评价。课程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技术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知识方面成绩占30%,成绩来自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技能方面成绩占50%,成绩来自学生平时的上机操作考核和完成实训、实战项目的质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占20%,成绩来自实训和实战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数据库设计应用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教学,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数据库项目为导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驱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项目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http:///

[2]裴大容.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0,(7).http:///

[3]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http://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3

摘 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基于Flash技术开发练习测验的四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数据库技术,通过Flash调用数据库的方法来构建网络课程的测验模块,并以网络课程测验模块中的单选题为例,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Flash;数据库;XML;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72-03

一、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概述

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其基本模块通常包括: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演示、练习测验、检索查询、学习指导、帮助导航、讨论交流等。其中“练习测验”部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测评手段,是一个优秀的网络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有很多,如ASP、ASP.NET、PHP、JSP等,本文研究的是Flash技术。

目前,基于Flash技术开发的练习测验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利用帧技术,即每一帧编辑一道习题;[1]二是利用组件,即利用Flash内置的“学习交互”组件开发练习测验;[2] 三是利用LoadVariablesNum命令,即利用Flash脚本语言中的LoadVariablesNum命令调用外部文本文件;[3][4][5] 四是利用XML技术,即利用Flash脚本语言调用外部XML文件。[6][7]

前两种方法每道题目都要在Flash源文件中占用一帧,并且题目的内容必须在Flash源文件中才能编辑,当需要修改练习题的内容时必须打开源文件,一帧一帧地修改才能完成,即如果要修改题目内容就要重新做一遍课件,不利于广泛应用。后两种方法是将试题信息存放在外部文本文件或XML文件中,通过Flash读取文本文件或XML文件中的数据将试题呈现给用户,而不必打开Flash源文件一帧一帧地修改。但随着题目总数的增加,外部文件也会随之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外部文件的建立和管理都比较困难,通过调用外部文件的方法只能解决修改题目内容的困难,而无法解决随意增添或减少题目数量的困难。因此,本文借助数据库技术,通过Flash间接调用数据库来构建网络课程的测验模块。

二、设计思路

本测验模块主要由用户界面文件、数据库文件、ASP处理文件和动作脚本四部分组成。用户界面文件向使用者显示试题信息、交互信息等;数据库文件用来存放试题内容,如题干、各备选项及正确答案等;利用ASP与数据库发生交互,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动态生成XML格式的数据文件;动作脚本则是用户界面和数据间通信的桥梁,它将动态生成的XML格式的数据解析后存放在数组中,并通过界面文件将试题显示在Flash文件中。本测验模块的各部分关系及其流程如图1所示。

三、实现过程

本文以单选题为例介绍一下上述思路的实现过程。

1.创建用户界面

打开Flash软件,在其中创建一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question。在question中添加六个动态文本框和四个单选按钮组件,如图2所示。

设置六个动态文本框的名称依次为num_txt、t_txt、k1_txt、k2_txt、k3_ txt和k4_txt,分别用于显示试题序号、试题内容和四个备选项内容。设置四个单选按钮组件的名称依次为A_btn、B_btn、C_btn和D_btn。

2.设计数据库文件

数据库文件用来存放试题内容,如题干、各备选项以及正确答案等,其各个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含义如图3所示。

3.编写ASP处理文件

通过ASP将数据库中试题数据转换成XML文件,再由Flash前台读入XML文件实现试题的显示。将数据库数据转换成XML文件的核心代码如下:

i=1

response.Write("<?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root>")

do while not rs.eof

response.Write("<t"&i&" key='"&rs("key")&"'><question>"&rs("t")&"</question><key1>"&rs("k1")&"</key1><key2>"&rs("k2")&"</key2><key3>"&rs("k3")&"</key3><key4>"&rs("k4")&"</key4></t"&i&">")

i=i+1

rs.movenext

loop

response.Write("</root>")

其中,rs为数据库记录集对象,用于存放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数据记录;rs("key")、rs("t")、rs("k1")、rs("k2")、rs("k3")、rs("k4")用于输出当前试题的正确答案、题干、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上述ASP代码命名为test.asp,转换成的XML文件的结构如图4示(以两道题为例)。

有两点需注意,一是上述ASP代码在保存时一定要选择utf-8编码;二是ASP文件的输出类型一定要是XML格式的,即在代码中设置Response.ContentType="text/xml"。

4.编写AS脚本

有了用户界面文件和动态生态的XML数据文件,就可以在Flash中显示试题了。在Flash中利用AS脚本将动态生成的XML文件加载到Flash中,然后解析XML格式数据,并通过进一步编写脚本将试题显示在Flash界面中。XML文件解析如图4所示,核心脚本如下:

myxml = new XML();

myxml.ignoreWhite = true;

myxml.load("test.asp");

key_arr = new Array();//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t_arr = new Array();//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题干及其答案选项

result_arr = new Array();//用于存放题目序号,作用是随机出题

mykey_arr = new Array();//用于存放用户选择的答案

myxml.onLoad = function(status) {

if (status) {

trace("XML文件加载成功!");

len = myxml.firstChild.childNodes.length;//题目数

tt = myxml.firstChild.childNodes;//节点root下的所有子节点构成了一个数组

for (var i = 0; i<len; i++) {

result_arr[i] = i;//用于存放题目序号,作用是随机出题

key_arr[i] = tt[i].attributes.key;//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正确答案

t_arr[i] = new Object();

t_arr[i].question = tt[i].childNodes[0].firstChild;//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题干

t_arr[i].k1 = tt[i].childNodes[1].firstChild;//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A答案

t_arr[i].k2 = tt[i].childNodes[2].firstChild;//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B答案

t_arr[i].k3 = tt[i].childNodes[3].firstChild;//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C答案

t_arr[i].k4 = tt[i].childNodes[4].firstChild;//用于存放每道题目的D答案

}

for (var i = 0; i<len; i++) {

//随机排列题目

tmp = random(len);

v1 = result_arr[i];

result_arr[i] = result_arr[tmp];

result_arr[tmp] = v1;

v2 = key_arr[i];

key_arr[i] = key_arr[tmp];

key_arr[tmp] = v2;

}

nextFrame();

} else {

trace("XML文件加载失败!");

}

};

stop();

在Flash界面中显示题目的核心代码如下:

attachMovie("question", "qu", 1,{_x:50,_y:50});//加载库中带有题目题干及其答案选项的影片剪辑

var v1 = 0;

qu.t_txt.selectable=false;

qu.t_txt.text = t_arr[result_arr[v1]].question;//显示题干

qu.k1_txt.text = t_arr[result_arr[v1]].k1;//显示答案选项A

qu.k2_txt.text = t_arr[result_arr[v1]].k2;//显示答案选项B

qu.k3_txt.text = t_arr[result_arr[v1]].k3;//显示答案选项C

qu.k4_txt.text = t_arr[result_arr[v1]].k4;//显示答案选项D

v1++;

qu.num_txt.text="第"+v1+"题";//显示第v1道题

……(代码略)

5.运行

将上文生成的swf文件插入到网页中并在IIS下测试运行。本测验模块在Windows XP+Flash8+IIS5.1下运行通过。

四、结束语

基于Flash和数据库技术构建的网络课程测验模块具有文件体积小、交互性强、表现力丰富、便于维护、测验内容可实时更新等特点,该方法对于网络课程的开发及其它Flash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惠文. 用Flash&Asp技术开发无机化学网络习题课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3).

[2]刘海霞. 基于Flash MX的多媒体教学练习课件的制作探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5).

[3]徐华. Flash制作动态组卷测试系统的方法[J].教育信息技术,2006(5).

[4]杨双丽,丁革建. 基于Flash的简易智能题库系统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

[5]方艳,刘永福. 应用Flash动作脚本语言制作多媒体测试课件[J].广西轻工业学报,2007(1).

[6]张培山. 基于XML的Flash选择题测验模板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7]赵航涛. 利用Flash和XML制作通用单选练习课件[J].中小学电教,2005(11).

浅谈高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 篇4

一、《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期前期以三周时间 (周课时4, 下同) 讲授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知识, 重点为:HTML基本结构、列表、表格、超级链接、表单。学期中期以四周时间讲授JavaScript脚本语言, 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学期后期则分为两部分, 一是讲授微软动态网页开发技术ASP, 时间为六周, 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二是讲授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时间为四周, 重点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本使用、SQL语言基础、ODBC技术、ADO技术。

笔者将ASP运行环境的调试 (IIS) 放到了整个学期的第一次课来完成, 并严格要求学生浏览网页时必须通过WEB服务器来查看, 从而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页面元素无效引用的问题。

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 任务驱动, 实例教学, 激发兴趣

在讲授第一部分HTML内容时, 笔者首先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在Internet上浏览一些事先准备或搜索好的网页, 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浏览观摩优秀的网页作品, 增加感性认识, 培养审美观念, 然后提出任务: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网站的主题, 设计一个个人网站。接下来笔者打开精心在网上搜到的一个静态网站——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网, 以此为例, 分析其首页并开始分解任务到各个小任务:

(1) 网站的构建, 知识点:IIS的使用;

(2) 网页的创建, 知识点:Edit Plus工具软件的使用、HTML基本标记的使用;

(3) 网页的布局, 知识点:HTML表格标记的使用;

(4) 网页的内容, 知识点:HTML各种元素嵌入标记的使用, 如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5) 网页的美化, 知识点:HTML文本设置标记、段落标记、列表标记、文字卷动标记的使用;

(6) 网页的链接, 知识点:HTML超级链接标记的使用。

各个小任务还可以继续分解, 比如网页的链接, 再继续可分解为网页的外部链接和网页的内部链接。在整个任务的下达和实现过程中, 如何顺利、正确地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2. 分层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 笔者首先摸清所教学生的现有水平, 然后根据学生现有水平, 在进行任务分解时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

比如, 在给学生介绍ASP内置对象Application和Session的使用时, 设计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分别利用这两个对象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简单的计数器;第三个任务是结合Session、Application对象和文件访问组件编写一个完整的计数器;第四个任务是通过ASP的配置文件完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站流量计数器。第一、二个任务是基本任务, 第三、四个则是扩展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力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授知识, 活跃气氛, 在实例分析时, 遵循“展示———设疑———思考———提示———解答”的教学思想, 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大致相同, 他们相互之间显得更易于交流和沟通, 所以, 笔者还注意提倡生生互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基本任务一般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而扩展任务则可以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 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 共同探索。

3. 亲历实践, 体验成功, 巩固总结

笔者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 设计了“分析———模仿———拓展”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当精心设计、分解的小任务被完成后, 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存在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里, 进行成果展示并评价, 让学生亲历实践, 体验成功。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知识导航员”的角色, 而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 容易形成教学知识点疏漏和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笔者注意加强了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总结,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网络数据库》课程学生评价探讨

对学生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习结果 (作品) 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 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则难以衡量, 但也不能忽略, 这两者必须相互结合, 互有侧重。笔者在本课程的学生评价中, 采用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评价占总评的40%, 期末评价占总评的60%, 并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 笔者对《网络数据库》课程有了较深的了解, 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何根据各学校的实际, 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断地探索。

摘要:《网络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网络数据库》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探讨,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婵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大众科技》2007年12期

[2].梁锐玲任务驱动法在《网页制作》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9期

[3].吴玥致用、激趣、参与、互动、创新《职教平台》2008年2期

网络数据库讲稿(概论) 篇5

4/17/2013

一、SQL Server 2005简介。

P9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1.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大型的、高效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安全的、全面的数据和用户管理功能。2.SQL Server 2005体系结构

P10 由4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对应一个服务。3.SQL Server 2005有6个版本

P12

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

1.软件环境要求:

①Windows Installer 3.0 或更高版本

Windows 2003 SP1 或 Windows XP SP2 ②安装 SQL Server 2005 之前,必须在操作系统级启用 TCP/IP。(通过网上邻居查看TCP/IP)

2.安装

①实例名

P14 在“实例名”对话框中,如果“默认”单选钮可用,就可以安装默认实例或命名实例;如果”默认”单选钮不可用,则表示已经安装了默认实例,且只能安装命名实例。

默认实例名为计算机名,是在安装Windows时命名的。(通过我的电脑查看计算机名)②身份验证模式

SQL Server 可以在两种安全(身份验证)模式之一下工作。

三、配置服务器

P16 操作: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名称,身份验证。

连接网络服务器。

四、联机丛书

P20

五、系统数据库

P29 有5个同数据库 1.master 2.model 3.msdb 4.tempdb

网络数据库讲稿(1)

4/17/2013 5.resource

扩展练习

第2题

P26 第3题

P27 *下篇

实验指导

第1单元

练习1-3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6

关键词:数據结构网络教学;ASP.NET;ACCESS

中图分类号:TP311.12-4

为了提供教师教学上的辅助,也为了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上的辅导,为学生提供另一条学习的途径,开发网上精品课程势在必行。而且在当今这样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已不拘泥于老式的学习方法,都在不断寻找更简便快速的学习途径,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更人性化的学习。那么建设一套专业性强,教学功能完备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1 方案论证

1.1 编程语言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可以选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两种,分别是:ASP.NET和JAVA EE

方案一选用ASP.NET开发程序。ASP.NET由微软在支持。ASP.NET的特性如下:程序语言较容易入门,程序开发较容易上手,页面控件均可在任意部分进行拖拽布局,后台代码编写所调用类或方法均有系统自动弹出友好提示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程序开发所需时间。

方案二选用JAVA EE开发程序。Java由IBM、BEA和一大批开源技术人员在支持。JAVA的开发架构很多,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让原本简单的程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无论程序底层搭建还是代码编写上均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比较上面两种方案,我们不难发现JAVA EE让问题变的繁琐了,ASP.NET让编程更为简洁,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笔者认为趋于简便、更易于使用的开发工具才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这次程序开发最终敲定ASP.NET为本平台最终开发程序语言。

1.2 数据库的方案确定

ORACLE这一大型关系数据库,其主要把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当成前提,也就是说运用便于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很多存在规律数据的集合。在当今其属于最为常用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但是它一般都作用于大型网站的开发,本次的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管理方面如果选用ORACLE,那么会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本次程序开发也不选择它作为数据库。

1.3 开发模式的方案确定

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可以选用的程序开发模式有两种:三层体系结构、不分层编写代码。

方案一程序开发模式选用三层体系结构。从本质而言,层象征着一个应用程序的关键功能。通常把应用程序功能划成三项,和三层架构模式对应产生。首先为数据访问层、其次为业务逻辑层,最后是界面表示层。

对于数据访问层来说,其重点包括数据存储与和其产生交互的服务与其组件。上述服务与组件于功能层面与中间层产生独立。

对于业务逻辑层而言,其包含有一个或者更多个组件服务,主要通过业务逻辑规则、实现应用程序逻辑进而促使应用程序得以顺利运行。数据处理是重要过程之一,主要负责收集处理数据访问层发送或者返回的数据信息。

对于界面表示层来说,主要在中间层取得信息进而显示到用户那里。另外这层还与用户实施交互,返回一些信息还把信息输送到中间层进而实施处理。

方案二程序开发模式不选用任何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数据层得到数据库送来的原始数据,然后业务逻辑层将数据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满足业务逻辑规则同时存在意义的信息,还有表示层主要将信息变为让用户使用的内容。数据层与中间层二者的分离变得明显起来,便于程序后期的开发维护。分层设计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一层独立的进行程序修改。比如能够不断进行业务逻辑层的修正,在数据层访问里面进行一样数据的接收,再将数据输送至表示层,还可以在不修改业务逻辑层编码的情况下,通过单独修改表示层使平台页面外观更加美化。

所以开发层次清晰的三层体系结构被最终选为本次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模式。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要更加重视资源利用、探究发现、通讯交流和知识建构。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由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内容、精良的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理念所构成的全国示范性先进课程。国家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属于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为本、专科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互动、在线网络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2.2 系统特点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而完成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其特点是:系统易操作,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很好、还有好的跨地域操作性。网站栏目设置全面:包括课程资源下载、课程视频在线播放、学生作业点评、在线答疑等多个实用教学功能模块,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更好的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去弥补课堂上知识点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过失,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增添了在线辅助教学的利器,无形之间在学生于老师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零障碍。

2.3 Visual Studio2005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是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用于WEB应用程序、WEB SERVICES以及桌面应用程序的生成。其中包含的程序开发语言有 VB、VC++ .、C#、J# 。它们共同使用相同的开发环境,并有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同时因为基于.net Framework下,可以简化对WEB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访问。

2.4 Access数据库

Access基于Windows的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在office办公软件内。提供了多种建立数据库对象的方式,如:表、查询、窗体、宏等等。以及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让功能健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更为简便,普通用户不用进行代码编程,也能让许多数据管理任务得以完成。ACCESS数据库存在着大型数据库的某些基本性的功能,支持事物处理功能,所以ACCESS属于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另外也属于一项功能很好的开发工具。

3 结束语

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属于教学宣传的一类手段,网站实体虽然很优越强大,精髓依然属于教学课程的内容。技术需要服务于应用,基于此种思想背景下,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才得以进行开发。满足了需求的机制,平台最终会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笔者开发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会有一些缺陷之处,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思想也在不断优化,在之后的开发过程内会不断实行优化,盼望我们的数据结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早日实现真正的网上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以倩.数据结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辛红.ASP.NET开发宝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恒.ASP.NET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红萍.ASP.NET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小平.数据结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丁莉,女,吉林长春人,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程序设计。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7

数据库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计算机应用的专门技术,而今更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中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习数据库课程的目的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而且要求能够用用现有的DBMS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数据库技术专业术语多,理论丰富,应用广泛,使课程的结构呈现出发散状态,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课程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大量中外教材(见参考文献)可以看出,该课程容量大,内容前后交错,重叠呈现,一方面根据基础理论、基本设计和系统管理构成了课程的纵向线条,另一方面在纵向线条的不同阶段不少知识点有重叠和递进,衍生出横向线条,使得课程内容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

2.1 纵向结构分析

该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纵向结构大体基本相同。典型的情况是通常将数据库技术课程分成四大部分内容,每部分再分成若干章节。分析我国经典数据库教材萨师煊、王珊教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有以下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分成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五章。

第二部分是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分成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编程三章。

第三部分是系统管理与维护,分成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故障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三章。

第四部分是数据库新技术,包括新型数据库类别和高级应用。

有些教材将关系查询处理和优化放到第一部分,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同时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放到第四部分,作为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内容。分析这些章节所表达的意义,这样的安排都比较合理。

2.2 横向结构分析

该课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横向结构包括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其中主要是由于国外的教材通常涉及到更多更细致的内容,各知识点在不同章节呈现的深度广度也不尽相同,分析典型的情况,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1) 数据模型中对关系及其相关概念的概念使用描述的方法;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使用了关系代数的精确定义。

2) 数据完整性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使用描述的方法介绍了关系的完整性;在SQL中不强调名称地基于功能分类进行了完整性实现;在数据库可完整性一章中理论和实现上均进行了广义的扩充,系统管理和维护部分则把完整性作为其管理和维护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工作进行了研究。

3) 关系数据库理论中的数据操纵使用关系代数来完成;在实际的DBMS中使用SQL完成;在关系查询的优化中以关系代数的实现过程为依据,以SQL的构造为实现方法构成了数据操纵从理论到实现,从实现到优化实现的完整研究。

4)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有类似的安排。

5) 作为关系中总最要的概念之一的码从数据模型一章开始引入;在关系数据库理论中详细描述码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在SQL部分使用语言实现;在关系数据理论部分进行展开,一方面基于关系理论进行精确定义,一方面分析了各个不同码的概念的区别和意义,对后期内容中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现基础。

以上分析是主要的例子但并不完全,但从以上的分析已足以见该课程内容的丰富和繁杂。

3 课程教学策略与实践

1) 将课程由复杂的网络结构理清为线条清晰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是以纵向结构为主以横向结构为辅。即课程的讲授基本不打乱教材的章节次序,但讲课中渗透横向结构知识点的处理。

3) 分析并明确各横向结构知识点。整理出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明确它们在本课程中不同章节处出现时所承担的不同作用,所完成的不同功能。

4) 设计各横向结构知识点在各章节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安排各相关知识点在第几章的授课中具体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

5) 横向结构知识点讲课过程中要进行回溯。回溯要简明扼要。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教师又同时不必消耗太多课时,温故知新,温故求新。

6) 横向结构知识点完成时进行总结,对进一步应用探索指明方向。

7) 明确学生在每部分学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程度并辅之以网络课堂,其中基本资料至少包括课件、作业和答疑,以提供给学生及时和持续的指导。

4 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的实践,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达到了以下效果:

1) 将课程复杂的网络结构简化成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性结构,学生的学习由难趋易,明显降低了课程难度。知识点有打碎有融合。打碎是小化知识点,降低难度,融合是为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有效应用。

2) 将数据库理论和应用相互促进。横向结构保证知识点既在理论部分分析讨论又在应用部分基于某种具体的DBMS进行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迁移。数据库理论是广谱的通用的知识点,这种DBMS的功能这样实现,另外的DBMS势必主要也包括了这样的内容,掌握了理论将方便学习和移植,把学习一个DBMS的方法迁移到另一个不同的DBMS上去。这个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课程实验使用SQL Server环境,毕业设计使用Oracle或Mysql或DB2等,通过自学,学生们顺利完成了任务。

4) 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沿着教材的纵向结构学习是一种本能,发现知识的横向结构、提取它,然后以此掌握知识的内涵并应用于实践则进入了学习的更高一层境界。这种能力,可以用于这门课程,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课程;可以用于学习功课,当然也可用于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技术[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2]黄德才.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教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8.

[3]C.J.Date.数据库系统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 (Seventh Edition)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Abraham Silberschatz, 等.数据库系统概念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Fifth Edition)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5]Patrick O’Neil, 等.数据库技术编程与性能 (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 (Second Edition)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6]叶小平, 汤庸, 等.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施伯乐, 丁宝康, 等.数据库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8]陈志泊.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9]何玉洁.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8

当前, 国内大学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理论部分主要采取板书结合多媒体技术,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对于上机实践部分 (课程设计) , 教师通常结合所在院系的专业方向, 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 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内容完成相应设计, 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 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数据库的能力。

国内少数高校 (比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 则采取了教师讲解数据库理论过程中, 将大的工程分解成小的任务, 在每章节后布置给学生完成相关设计内容, 最后再进行整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大学, 对于数据库基础课程, 除讲授数据库理论知识外, 很重视实践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常有专门的助教 (TA:Teaching Assistant) 辅导学生上机实践, 每周组织一次讨论课, 精心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作业, 由助教来辅导并记录学生学习设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平时实践环节完成情况, 计入平时成绩。

1 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数据库基础课程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的学科,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 其理论和实践结合性较强。各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 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造成了任课教师教学深度不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加上课后师生沟通交流少, 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致不高, 最后学习质量相差悬殊。即使学习比较努力的学生, 由于不能系统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知识结构, 致使对于章节中知识点的练习无法得到充分验证, 不能确定运行结果是否正确。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遇到综合性的设计题目, 一时无从下手。

2 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为提高数据库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改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在传统的口授、黑板教学模式基础上, 结合数据库基础课程网络平台, 能实现执行数据库SQL语言的运行步骤及结果显示。同时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Internet上利用WWW技术、电子邮件、BBS、在线交谈 (ICQ) 等方式实施教学及信息反馈。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系统, 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呈现形象化意境, 进行智能化辅导, 支持协作化学习, 提供多样性资源, 多种沟通交互方法, 进行自主性探究, 更好地提高师生、生生网上交互, 实行双向性开放式教学, 从而实现以教师教学为主导, 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该教学模式后, 我们将对其进行科学分析, 使用调查法, 如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使用统计法, 分析该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数据库考试成绩及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变化。

3 网络平台的建设

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系统, 实现一种基于B/S架构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共享数据库课程的指导材料、网络教学视频录像、教师上课使用课件、上机素材及上机结果的演示和有关指导材料、数据库基础课程设计案例、平时练习题及答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等, 实现网上信息交互。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建立数据库基础课程资源库 (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网络资料等) , 实现资源共享;

2) 建立信息管理中心 (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前沿信息等) , 实现信息的管理;

3) 建立BBS, 实现信息交互功能;

4) 提供数据库课程上机素材, 并能演示运行结果;

5) 提供平时练习题及模拟练习题, 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地增加练习;

6) 建立考核管理中心 (考试系统、上机考核、作业考核等) ;

7) 建立数据库基础课程设计案例, 使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库应用设计过程, 并利用该案例完成相关练习。

3.1 研究思路

1) 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 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在线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

2) 为课程教学提供一个丰富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 支持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 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网络资料等;

3) 提供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各种管理功能, 如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学生注册与登录、作业与考试管理等;

4)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 (1) 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测试内容, 事先准备一些考试题目, 让学生抽题后, 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上机完成。按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成绩, 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2) 根据教学进度, 精心布置作业,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交的作业给予相应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3.2 研究方法

1) 采用先进的J2EE技术, 基于MVC模式进行系统平台的构建;

2) 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

3) 利用当前流行的.net网络技术, 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

4 结论

总之,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数据库人才, 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将其应用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中, 成为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Manal El-Tigi, Robert Maribe.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Learning Control and feedback During Web-bas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nology, 1997, 6、7.

[2]黄月英.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9

关键词:资源库,网络数据库课程,高职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来临, 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 教育领域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示范性建设工作, 各高校开始积极的探索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因此, 建立一套包含课程各类资源并集管理与共享、日常教学活动支持、展示与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 将详细探讨高职院校“网络数据库”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流程, 让资源库建设成果满足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需求, 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的开展, 同时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 资源库的开发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的整理。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 始终遵循工学结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思想, 使得整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始终与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相连, 要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建立起比较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和开发整理基地, 做到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科学准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平台建设做到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方便操作和使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统筹策划, 逐步推进, 保持教学资源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

1.1 市场调研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市场调研需要整个专业为出发点来进行, 再从中筛选出本门课程相关的部分进行研究, 我们应从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网络数据库课程和企业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两个角度进行。这个过程需要摸清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专业背景, 该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业信息, 在涉及本专业的各行业中他们的人才需求, 职业岗位从业要求, 职业资格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专业定位, 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够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能力;就业领域, 网络系统集成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络中心、信息产业部分、金融部门;服务面向, 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2 校企合作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联合兄弟院校来共同研究, 更需要加强和行业间的联系, 把握当今企业的职业需求。经过我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现已与多家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 并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这对课程的资源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合作过程中,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建设之中, 他们与校内专任教师构成开发团队, 进行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分析, 提出企业方对实际岗位所需能力的基本要求, 形成专业的标准化文件, 并提供相关的企业化资源。校企合作是探索并实践资源库建设的重要举措, 将企业的生产链融入到学科资源库中, 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

2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2.1 资源库的建设平台

在国家示范性建设期间, 为了圆满的完成建设任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进行改善, 同时大刀阔斧的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学院的综合能力, 并为资源库的建设做好了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

在硬件方面:迁入新校区之后, 我院分步骤的进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如今已形成了以千兆以太网多层交换技术和国内高端网络产品为支撑, 集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系统为一体的校园网系统。同时, 图书馆及各个系部相继建立了专业网络机房, 使得校园网络能够覆盖了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各个行政及教学单位, 为将来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快捷、安全的硬件平台。

在软件方面:我院在示范项目建设期间积极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各个系部都建立了多门国家级、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涵盖了与一门课程相关的丰富教学资源, 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且能够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文的研究基础“网络数据库”课程就属于院级精品课程。

2.2 资源库的教学资源集合

课程资源库开发最核心的部份是对资源内容的开发, 本门课程的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贯穿一门课程教学的始末, 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完成一项工程, 做出一个设备, 或者完成一篇论文等, 学生能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项能力。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要求以实现学习领域课程目标为设计依据, 将学习领域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 以项目为载体, 而非一般的实验和实训, 同时,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 给学生以足够的发挥空间, 建立起以行动体系为主导的课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对各种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分析和归纳, 建立起高水准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具体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

1) 教学标准:教学标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即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主要阐述了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与其它课程间的关系、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的基本条件、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中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 并包含了专家对本门课程的评价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

3) 校企合作:本部分包含了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列表, 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和协议, 校企合作的相关资源等内容。

4) 教学指南:教学指南分为两个部分, 即教师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指南。教师教学指南中包含了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组织设计、课程标准简表、学习情境设计等内容。学生学习指南包括了学习要求、学习指南、助学教材等内容。

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含了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以及习题库。

6) 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了根据本门课程需要在校内外建设的实训基地的相关资料。

3 资源库建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网络数据库”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资源库的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课程改革的过程, 通过和企业方专家的交流合作和对课程本身的积极探索, 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都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加快了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速度。

通过本次建设, 在原有资源中深度融合的企业项目资源、企业岗位技能、企业生产要素、企业管理模式等新内容, 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全面、详实的展现给大家。形成了操作性强的高品质资源。使得学校更够培养出更具备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与素质的高质量学生。S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及规范汇编[G].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10

1《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特点

在建设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过程中,研究了大量有关SPOC课程的案例,通过不断汲取案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SQL SERVER数据库》SPOC课程的特点。

1.1 满足多样化学习要求的视频单元

将教学内容按照“爱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及整合,对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照章、节、知识点划分为三级结构,将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拆分录制成若干个小的视频单元,每个单元5-10分钟,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选择适合的单元进行,满足个性化要求。

1.2 在线交流与及时互动反馈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能通过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方式及时获取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录入系统,并反复穿插学习者薄弱环节从而改善学习效果。

1.3 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评价体系

通过平台上的资源以及与学生在平台上的测试和交流情况等,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及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发展[3,4,5]。

2 课程建设内容

由于SPOC中广泛应用微视频、测试和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需要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课程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知识体系的重新设计与划分

SPOC课程的学生群体庞大,每位学习者的专业水平、理解能力、学习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知识体系的设计与划分时也需要考虑多样化的需求,首先将知识点分为小的单元,再将每个单元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提高和深化。其中“基础”层次主要介绍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可弱化概念的讲解;“提高”层次通过示例加深概念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在课堂以与教师交流、答疑和讨论的方式呈现;“深化”层次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通常这部分内容较难掌握,学生可以课后观看视频,以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实践的方式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通过知识点新的设计与划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2 视频设计思路

对于每一个视频单元,录制前先设计视频思路,规划讲解路线。大致为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引出知识点,通过实例强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通过实践环节熟练掌握知识点。

2.3 设计在线练习题与测试题

新的知识体系已罗列完成,还需要重新安排对应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测试题中以实践题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每个章节中的练习题主要包含选择、编程、简答及综合题,题目分为容易、中等、难三个级别,以供学生考察自己掌握的程度。每章配有测试题,以考察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也分为容易、中等、难三个级别,练习题与测试题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扩展与补充,难题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加强。

2.4 编写并上传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按照新的教学体系,重新制作符合新体系的课件,由于一些知识点的安排转移到课后学习,因此,课件中需要加强动画环节的展示。教学视频需结合新课件进行详细讲解。最终将以上资料传到爱课程平台供学生预习、复习工作。

2.5 组织学生在线学习、练习和测试

将在线学习活动安排在课程之外,课堂检查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同时利用爱课程平台对学生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和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知识盲区加强学习。

2.6 学生互动

通过爱课程平台、QQ、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获得课程知识。

2.7 重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学习视频情况,在线习题,测试、答疑、交流等数据进行汇总,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3 SPOC课程实施

本节按照课程建设内容,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进行了该课程的建设与具体实施,并对最终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实施方式如下: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体系:经过对整个知识体系的重新梳理,我们将该门课程拆分成57个知识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视频,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及经验,每个视频录制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里以第八章事务与并发为例,表1描述了该章节对应的知识点与视频资料。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视频设计思路:在视频教学中,应以简洁的语言、尽量多的抛出问题引入学生思考,即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专注度,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讲解事务概念时,首先以现实生活中的银行转账为示例,引出转账过程分为2个步骤执行,先A账户减去金额,再B账户加上金额。提问学生这样的操作方式是否会带来问题,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了事务的概念,表1中视频20描述了这样的内容,我们称为“基础”层次。在学生有了基础概念之后,可以通过示例执行COMMIT与ROLLBACK命令加深事务的理解,表1中视频21称为“提高”层次。最后通过“锁机制”示例演示事务带来的并发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表1种视频22、23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演示,这两个视频被称为“深化”层次。通过视频单元多元化、多层次的划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互动与在线学习:这一环节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备的特点,在爱课程平台上传了每个单元的练习题与测试题,学生需要在课后花1-2小时完成,题型分为选择、编程、简答及综合题。评分分为两种形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其中选择题与简答题较为客观性的题目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而编程题和综合题体现技巧的题型由教师进行评价,所有成绩都记录在系统中,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同时,提供了讨论区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发帖的方式提问,其余学生与教师均可参与回答,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互相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选择每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网上办公,实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SPOC模式下《SQL SERVER数据库》评价体系: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已不再适合SPOC模式下的课程评价方式,评价的模式应采取多元化、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多元化指评价不能仅仅参照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的评价,而应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观看视频情况、在线考试与作业、在线交流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全面。阶段性评价指评价周期可以采用以周为单位,每周进行测评,给出成绩,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将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给出建议及意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周期产生多次评价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价,充分利用了“爱课程”平台积累的观看视频、作业、测试、交流等数据,在Hadoop大数据平台下,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给出建议,指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通过班级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自身之间的纵向比较,SPOC教学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SPOC网络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自主的学习。同时,SPOC根本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教为辅的新模式[6],结果表明,SPOC模式下的教学,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简艳英,周爱霞.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26):155-156.

[2]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MOOCs的教育学视觉分析与设计[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4(249):45-51.

[3]武法提,牟智佳.电子书包中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性化分析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63-69.

[4]王艳芳.支持个性化学习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2008(3):102-107.

[5]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公平——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8):42-46.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11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 部队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WWW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使得连接更加简洁、迅速和方便。WWW与数据库连接技术已成为基于WEB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数据的访问,但是在网络问世之前,许多数据库系统提供的访问方式,或者是字符方式的查询界面,或者是编程实现的图形界面,这样的系统需要客户端安装客户端软件,同时开发的程序不能跨平台运行,如果软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那么软件的移植和更新将是一项很大的工作。Internet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上述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法。传统的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c/s,client/server)变成了简便易用的两层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Browse/server)。网络服务器的出现使数据库和网络查询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式动态HTML页面的实现,需要以大量的数据系统为基础,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存取,自然会引用数据库系统,现在数据库系统和WWW结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由于武警部队工作的特殊性,其对保密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日常业务的处理到日常管理的需要,都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省时、实用的基于Web的管理系统,以达到了革新原有的手工式管理形式,提高了办事效率的目的。以web的形式建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成为网络建设中一个新的攻坚方向。

首先,从网络管理的角度来看。目前,武警内部广域网已全部开通,各总队、各直属部队之间可以相互访问,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管理的范畴已不单单是日常业务或是单纯的维护更新网站网页以及保持各个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从用户申请入网到计算机客户端的维修维护,从交换机的数据设置到各数据点的线路维护,从基于二级网的数据上传下载到基于三级网的查哨查勤都属于此一范畴,网络数据库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我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何使网络发挥到最大的功效为部队的网络建设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从提高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角度出发,迫切地需要建立起高效、省时、实用的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的特点是数据可以安全的共享,结合部队网络发展的现状和硬件设备环境,从高效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首选基于Web的Asp技术进行编程以及采用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次,网络数据库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随着工作任务的加大增多,种类繁多的各种资料和器材统计显得更加繁复,各种用纸张记录的申请表、统计表、登记册等的数量与日俱增,在保管、查阅各方面造成了很多不便,对安全保密工作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网络与数据库的完美结合,将人力从日常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办公效率,从而使得“无纸办公”成为现实。利用数据库存储信息、数据,以web的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规范化管理。

最后,从院校建设的角度出发,网络数据库在校园网的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大量的学生机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庞大的网络体系使得网络数据库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Web数据库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网络应用的面貌,网络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等等相关业务的延伸都离不开网络数据库。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网络课程即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网络实施的,有计划的达成某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经验传递活动。从静态的视角来看,它是可供网络学习的内容凭借;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它还包括传递这一内容的实施过程与互动活动。我们目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是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其技术成就胜过了其思想成就,或者说作为新教学技术手段和旧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就课程而言,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教科书照搬到网上,就课程实施(教学)而言,很多时候也只是将课堂上面对面的灌输变成了利用计算机介质的灌输。而网络的介入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内在含义是:当网络将无数计算机相连所产生的合力再植人每台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力量就会变得无穷大。网络数据库技术的运用,首先将革命式地实现交互式教学,这是传统教学在等量时间内无法与之抗衡的。其次,他有利于武警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而数以万计的军校学院将是直接与最终的受益者。

网络数据库课程 篇12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基层人才的任务,其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在于重视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一致性。培养专业技能熟练、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是中国高职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校是通过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获得在企业工作的能力和机会。

1课程改革背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其影响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基层技术人才,在数据通信与网络领域变得比较紧迫。

在高职相关课程体系中“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基础课程,在电子信息类课程建设中处于专业模块课程的核心地位。学科的交叉使得课程的核心容易被忽略。以数据通信技术为支撑,与电子通信手段相结合,通过传输网络建设,将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到工程项目实践中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尤其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得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数据业务需求,数据的交换和传输要求比以前更高。数据通信和网络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日趋重要。

2课程改革目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课程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浅显易懂,与社会需求结合。主要培养目标有以下三点:

2.1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具备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的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实际需求。

2.2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将来可能就业的企业主要是施工设计单位、网络设施维护和网络售后服务等企业。这类企业对入职的员工要求,主要是具备良好的专业业务素养和职业精神,员工在入职以后得以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因此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样重要。

2.3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鸿沟。企业需要的是能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员工。低成本的培训投入,获得合格的员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无缝连接。通过校企合作,降低企业员工培训的成本,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获益的最佳选择,也是高职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好诠释。

3课程革新探索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是新世纪高职教育培养通信与网络人才的必然选择。

首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唯一形式。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育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依赖于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的实现。这种教学形式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始终,其过程涵盖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现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完成。此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育的实施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以人为本”这个观念的转变上,我们以培养人为中心。具体地说就是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目标,针对社会上企业对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理论知识比众大、英文专业术语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相对抽象,除此之外,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又是近年来技术更新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概念层出不穷、技术推陈出新、应用不断丰富是这一领域的突出特点。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的讲授如果不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必将无法培养可以面对社会严重就业压力的合格人才。

其次,数据通信与网络的课程改革,要注意三及时原则。

一是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使课堂讲授内容不与技术发展严重脱节。为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随时关注技术发展与进步,注重学习。与此同时,适时调整教学大纲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二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技术的更新需要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及时整合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讲授重点,把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前沿。

三是及时与企业建立必要联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就业者。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之余,更加深入到企业工作岗位之中去是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课程的改革需要引入切实可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体系。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知识的讲授主要来源于教材和参考资料。由于课程本身理论知识比例大,讲授的时候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工程应用案例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包舌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信号传输、差错控制、数据交换技术、网络协议、数据网、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与网络新技术。课程知识点比较零散,但都围绕着数据通信和网络,可以用分层体系将其整合。课程实训结合工程实践,实训手段包括基础性关验和设计性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比较好地实现里论教学与行业应用的无缝衔接。此外,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演示,达到逼真的效果。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通过传统的课程考试和平时考核来实现;通过学生自身学习感受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效果;通过校企合作中企业用人的实际效果进行反馈。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总之,侧重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这一转变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考核。

4小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数据通信和网络方面,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质量变得更高。为培养合各的高职人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建设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本着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信念,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学生的共同努力,才会让数据通信和网络的人才不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海霞,王茜,张慧琴.中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优势[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44-46.

[2]李冬霞,岳猛,曲景怡,樊志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44-46.

上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下一篇: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