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

2024-10-08

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共11篇)

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 篇1

一、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态及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 园林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绿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系着城市绿化美化事业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也起着陶冶人的情操、传播文化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绿化和美化的关键, 园林植物保护是保证植物发挥美化环境的必要手段。园林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 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园林植物能有效地防治风沙、治疗雾霾, 能够降低风速, 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改善空气质量, 提升生活层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益发重视植物保护, 而园林植物面积大, 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美化与绿化的功能, 以故, 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 确保园林植物发挥应有的性能。

二、采用先进技术, 减小植物对农药的依赖性

农药的危害, 早已有之, 而对农药的使用, 也确实解决了一些病虫害问题。我们要提高植物的机械装置水平, 更新施药机械, 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减少药物残留的污染, 要科学的使用农药, 多采用光电利用、机电一体化、农药回收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植物保护。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 本着未雨绸缪的保护措施,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施以农药, 从而减少农药带来的危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 可谓一日千里, 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但加强植物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自始至终是根本。在进行植物保护时, 要利用园林生态中植物、病虫害、天敌、环境等多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遵循植保原则,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 促进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 使中国的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

三、打造优美环境, 创造一流的生态观光旅游环境

我们要注重优质服务, 创造优良秩序, 丰富植物种类, 把植物园建城市的“绿肺”, 这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我们要始终围绕这一特色展开工作, 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 以屏幕宣导文明旅游的内容。

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及关心工作, 定期对职工进行政治、法制、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 开展文明教育主题活动, 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职工文明教育。

开办道德讲堂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开展专题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 在整个范围内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 引领大家高度重视植物保护, 必须用事实说话, 以情感人,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进行宣传, 用鲜活的例子, 生动的事实开展植物保护道德讲堂。讲述植物园植物园的价值, 植物保护的意义以及优秀职工用心、耐心、细心为游客服务的观光车班等先进事迹, 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 将道德理念内植于心, 外化于行, 使道德讲堂成为引领道德风尚、深化文明行业创建的有效平台。

四、普及植物知识, 让大家了解所有的植物

周边公园及道路的绿化呈现出一片四季如春的景象, 植物种类很多, 数不甚数, 但是对于身边植物的名称我们清楚吗?很多植物虽似曾相识, 确叫不出它们的大名 (科属及特性) , 更不用说它对进行保护和爱惜, 现在雾霾天气, 多么需要它, 植物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充足而洁净的氧气能让人类身心保持健康, 让人心情愉快、精力充足。有大量的数据表明:植物每生长1吨, 可以产生5吨氧。每公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 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 产生0.6吨氧气, 这个数据足以引发我们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 对于现有的绿化环境, 是我们政府积聚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怎么保护这些“成果”和普及植物知识呢?园林管理部门需要讲“心理学”:将植物“挂牌”, 在花草树木旁边立个牌子, 注明名称、科属、别名、习性、作用、养护等等内容, 让我们了解它的属性及对环境的重要性, 就会自觉地爱护它。

植物“挂牌”强化了对周边植物的认识作用和教育功能, 贴近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 使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绿化、感受自然。植物“挂牌”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 虽然是一个个小牌子, 但它是“全职”的解说员和宣传员, 能做到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 把植物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周边的每一个人, 对宣传保护植物起到一定的效果。

通过观看牌上的内容, 增长了对植物的科学知识;通过对它的了解, 增强了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植物“挂牌”的宣传, 增添了对植物的认识, 增加了保护植物的意识。

五、广泛进行植物保护宣传

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服务景区及周边社区、学校、部队。组建宣传队, 进行志愿活动, 立足于“自然、绿色、环保”, 秉承“倡导绿色环保、普及生态文明、关注公益事业”的理念, 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物科普宣教、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 增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绿色环保意识, 倡导社会精神文明。

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准则, 勇于奉献, 善于付出, 讲求方式, 以“服务社会, 利益后代;立足景区, 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锻炼自我”为宗旨, 开展科普宣传、文明督导、洁净家园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在园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外, 我们还需要经常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志愿者到共建单位进行志愿服务, 如:为共建部队园区修剪、喷药;为共建社区进行绿化改造, 清理倒树;参加春运志愿者活动等。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致力践行公益科普活动, 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宣传爱绿护绿, 节能减排等生态观念, 并以宣讲、赠书、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使生态理念深植青少年心中。如:“寻找林间飞羽、爱鸟周嘉年华”活动、“夜趣自然”等活动。举办大型公益活动“爱绿色、爱生命爱公益”等爱绿节, 号召广大市民爱护绿色, 从身边做起, 力行公益。

总之, 植物保护工作在我看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需要“上下而求索”, 这个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是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必须黾勉惕厉, 勤勤恳恳, 一心营职, 才能够着实做好这一项基础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努力投稿自己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懈的研究, 提高植保成果的利用率, 并树立起最新的最完整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加大力度发展绿色植保技术, 为植物保护工作、为人民的健康生活竭尽微忱, 贡献自己全部的光热。

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 篇2

植物造景可以调节日照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吸收二氧化碳,保证环境良好,还可以作为分割空间,组合成各种各式的图案,装饰和点缀风景园林景观。种植植物还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等[1]。基于此,风景园林中种植植物既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结合周围山石、建筑、道路小径等,增加景观的丰富度,使整个环境生机勃勃。植物造景以植物为载体,通过艺术手法使其成为植物景观,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对城市建设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2]。

2植物造景的一般方法

2.1时空变化

不同植物因其生长区域不同,生长习性也不同,会在园林景观中有不同的表现,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及其因时空变化产生的变化,利用其特点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现植物自身的自然美。

2.2空间划分

植物造景需要在不同的区域内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根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和地形地貌,合理选用植物进行布局,分割空间,运用借景、障景、框景等手法,形成开放和半开放空间,做到收放自如。

2.3植物单独成景与植物之间组合成景

独立成景即孤植树,单独的树木在视野宽阔处种植,一般是空间的焦点,作为该部分的主景;组合成景有对植、列植、丛植、群植。对植陪衬和烘托主景;列植是将植物按照一定的距离成行地栽种,体现植物的线条美,行道树、林带或水边经常会以列植形式出现;丛植是指2~10余株的树木组合,同种植物可以,不同种植物也可以,主要观赏其组合美和整体美。2~3株一丛一般选同种或相似的树种,3株一丛按不等边三角形种植冠幅最大和最小的距离近,中等冠幅的离2树均远,4株一丛的树种最好不要超过2种,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种植,种植方位可类推。群植,植物的数量比丛植多,表现出整体的美。树群应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敞场地上,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绿篱种植修剪可以分割空间、引导视线,形成特殊的图案,增强园林设计的图案美;草坪种植既可以隔绝尘土,衬托其他景物,遮盖地皮,增加绿地率,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面的热辐射,改善环境;花池利用同种或不同品种花朵的不同颜色、形状和质地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极好的装饰性。

2.4与其它景观的结合(1)建筑方面,建筑无法转移和变动,应针对建筑的风格功能类型等选择植物的种类、高度等,使植物和建筑和谐统一。(2)山石方面,注意植物与山石的相互映衬关系,不能遮挡过多。(3)水体方面,分为岸边的植物和水面的水生植物。岸边,倒映在水中,光影结合,极具观赏性,植物一般选择耐水湿植物中姿态优美,如柳树、水杉等丰富水体景观。做水面的水生植物造景时,注意水生植物占水面的比例要适当。设计时,注意限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种植池。

2.5利用几何平面造景

风景园林设计中,可运用几何学平面设计加强景观的视觉冲击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不同的乔木、灌木以及地被花草进行组合,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震撼效果。

3存在于现代社会植物造景的问题

3.1植物搭配不合理

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品种的单一;过分追求稀有树种;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考虑植物造景随季节变换的特点等[3]。

3.2忽略生态保护

许多人盲目追求稀有树种,忽略生态保护的原则,没有考虑其对该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盲目追求西方的设计风格,引进稀有物种,但是稀有树种没有引种驯化,成活率低,且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风景园林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生态入侵。另有一些人追求单一树种林的统一和气魄,不考虑景观生态学原理,会发生病虫害。

3.3缺乏文化内涵和特色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应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符合,表现其文化内涵,宣扬其传统文化。但当下西方的园林特色一味地被模仿,且生搬硬套,不懂创新。植物造景若缺乏自身文化内涵,没了该城市的文化特色,就会造成植物造景与整体设计及城市文化冲突。

4面对现代的发展植物造景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造景需要设计者有较强的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等文化素养,注重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做出了要求。(2)乡土树种应该被更多地运用,名木古树更应该被保护。(3)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规划时,首先应注意其功能要求,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4)群植最好不要是单一树种,即使是同一树种也要是不同品种。(5)设计群体景观时,强调植物造景的均衡、配合作用,搭配中注意植物颜色、种类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王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54)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艺术手法;问题

随着环境建设设备越来越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特别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优秀的园林建设不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更体现了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1. 植物配置遵从的原则

1.1 主题原则

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确定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 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2 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1.3 适宜原则

一是“适地适树”。二是与环境的协调。适地适树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和成活。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前几年金叶榆的引进,为吉林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明显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此外,植物的配置要突出地方特色。由于各个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條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味。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2.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2.1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2.2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2.3 起伏和韵律

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3. 提高园林绿化观赏效果的配置方法

通过植物配置,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达到比较理想的观赏效果,这是进行植物配置的根本目标之一。

3.1 观花和观叶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秋季叶色变红的槭树类、叶色变黄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

3.2 要有层次感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 米高的黄杨球、3 米高桧柏的、5米高的红叶李和10 米高的槭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绿、红、黄等多层树冠。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还可使观赏期延长引。

3.3 要体现季节性变化

要注意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以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绚丽、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榆叶梅、碧桃、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夏季开花的月季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元宝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设计原则。

4. 园林绿化中配置植物时注意的问题

4.1 重视生物多样性

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4.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4.3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米高的黄杨球、3米高的红叶李、5米高的桧柏和10米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现代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出城市的形象,文化特征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成功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或者标志,如同一些城市中显著的建筑或者雕塑等可以作为传播城市文化一件艺术品。所以通过对城市绿化应向着人性化、生态化的园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建华,着眼生态适应性与意境美的园林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1.02

[2] 甄国庆,园林植物配置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1.02

[3] 刘倩叶 王逐浪 白生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趋势[J].陕西林业科技,2008.02

园林植物选择育种方法探讨 篇4

自从人类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后, 人类便有意无意地注意到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逐渐由无意识的选择过渡到有意识的选择。所谓有意识的选择是指有计划、有明确目标, 应用完善的鉴定方法有系统地进行工作。这种选择作用大, 见效快,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园林植物的有意识选择也越来越多。

2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选择就是去劣留优, 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在生存竞争中, 生活力、繁殖力强的生物体, 则能繁衍和保留更多的后代, 面生活力、繁殖力弱的生物体则被淘汰, 失去生存的可能性, 这种保留和淘汰的过程便是自然选择。如果物种的保留和淘汰过程是按人类的需要进行的, 便称为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按植物适应于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 选择的结果使植物更适应于自然环境条件。但是这种选择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缓慢进行的, 所以新的物种的产生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丽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经济要求或某种喜好, 从自然界混杂的群体中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 选择人们需要的类型或个体。这种选择一般是高强度的选择, 通常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进展。

3 选择育种的方法

3.1 混合选择

混合选择法是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 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 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圈地里, 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

混合选择的优点:简单易行, 能迅速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的类型;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 便于及早推广, 保持的遗传较丰富, 从而维护和提高了品种的特性。所以在品种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别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混合选择的缺点:混合选择是按表现型进行选择, 混合采种繁殖, 因而不能查清子代和亲本之间的谱系关系, 也就不能根据子代的表现进行家系的选择。因此, 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的情况下, 选择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另外, 对于群体上已基本趋于一致的, 在环境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再进行混合选择, 效果就会越来越不显著。此时, 要想进一步提高选择效果, 就需要采用单株选择或其他的育种措施。

3.2 单株选择

单株选择法就是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个体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 分别播种繁殖为不同家系, 根据各家系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 并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方法。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由于所选优株后代分别繁殖和编号, 分别进行鉴定比较, 一个优株的后代就形成一个家系, 因而可以根据后代的外观表现来确定当选单株的真正优劣, 选出遗传上真正优良的类型。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比较费工、费时, 株系增多后所占土地增大, 工作程序也比较繁杂。自花授粉植物是指同一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 (这种方式又称白交) 或同一植株的不同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花授粉植物可以长期自交而后代生活力并不表现降低。因此, 自花授粉植物选择次数和年限均可减少, 通常, 采用一次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法。

异花授粉植物是通过不同植物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由于这类植物之间经常杂交, 其个体的遗传组成是杂合的, 从群体中选择的优良个体, 后代总是出现性状分离, 表现型优良的植株, 后代常会分离出劣株。因而, 异花授粉植物为获得较稳定的纯合后代, 必须适当控制授粉和进行多次混合或单株选择。对于异花授粉的花卉, 为了防止家系问相互自然杂交以保存当选家系的特有优良性状, 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对各家系的留种植株进行隔离种植。在每次选择时, 当选植株的种子都要分成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相互比较, 一部分隔离繁殖留种。相互比较的材料都不作留种用, 留种应取中选家系隔离繁殖的种子。常异花授粉的植物以自花授粉为优势, 但由于其花器构造和传粉方式比较易于接受异花授粉, 因而, 遗传组成比自花授粉植物复杂, 自然群体常处于杂合状态, 只是杂合程度不如异花授粉植物显著。此外, 由于自花授粉占优势, 常异花授粉植物在连续自交后其后代不会出现异花授粉植物那样显著的退化现象。因此, 对常异花授粉植物通常采用控制自交和单株选择的方法, 但对长期自交也会出现一定程度 (但主要性状的分离不显著) 退化的某些常异花授粉植物, 还应采取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相间使用的方法。

3.3 无性系选择

无性系是指一株植物用无性繁殖所得的所有植株的总称。无性系选择不同于无性系繁殖, 也不是指无性系内的选择。无性系选择不仅要根据其表现型优劣加以选择, 而且要经过无性系测定才能大量繁殖, 无性系繁殖对已人选的品种扩大推广, 不再需要经过无性系测定阶段, 就可直接大量地进行营养繁殖。由于同一无性系植株的遗传基础都是相同的, 所以无性系内选择是无效的。为提高无性系选择效果, 必须把无性系选择与无性系鉴定相结合。

由于无性系选择是将挑选出来的优良单株采用无性繁殖方式推广, 能够保存优良单株的全部性状。因此, 对那些可采用营养繁殖的而遗传性又是极其复杂的杂种, 采用无性系选择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康向阳.林木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04) [1]康向阳.林木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04)

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地;树木;土壤施肥;生态依据;方法

园林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许多种元素相关,而营养元素之间一般存在着同一和对抗作用。在绿地施肥时应研究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

1、园林绿地植物施肥的生态根据

(1)按植物的需求合理施肥

植物对肥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及生长习性相关。如杨树、重阳木、香樟等生长较快,与柏木、马尾松、油松、黄杨等慢生耐贫婿树种对比,肥的需求量较大。要按不同的植物调整施肥量。

(2)按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施肥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植物的肥量需求不断增加,而生长旺盛期前或其后需求量就相对较少。在抽枝展叶的营养生长阶段,植物对氮肥的需求增大,生殖生长阶段要以磷、钾及微量元素为主。

按照植物物候期差异,有萌芽肥、抽枝肥、花前肥、壮花稳果肥及花后肥等。从植物生命周期来看,处在幼年期的树种,特别是幼年针叶树,其生长对氮素的需求大,成年以后对氮素的需要量就逐渐减少。大树需求较多的是微量元素,这对增强其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抵抗力有利。

(3)按植物用途合理施肥

树木及植物的观赏性及园林用途影响施肥。观叶、观形树种需要的氮肥较多,观花、观果树种对磷、钾肥的需求量大。城市的行道树一般缺少钾、镁、硼、锰等元素,而钙、钠等元素会过量。对行道树、庭荫树、绿篱树种施肥要以饼肥、化肥为主,郊区绿化树种应施用农家肥和土杂肥。

(4)按土壤条件合理施肥

土壤厚度、土壤水分与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结构及三相比等都对树木的施肥有较大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与肥效密切相关,土壤水分缺乏时施肥,树木容易由于不能吸收而遭毒害。

(5)根据气候条件合理施肥

气温和降雨是影响施肥的重要气候因子。低温,会减慢土壤养分转化,削弱树木对养分的吸收功能。各种元素中磷是受低温抑制最大的元素。干旱容易造成缺硼、钾及磷,多雨会造成缺镁。

(6)按养分性质合理施肥

由于养分性质不同,会影响施肥的时期、方法和施肥量,一些可能流失挥发的速效肥料,如碳酸氢纳、过磷酸钙等,适合在植物需肥期略前施入;但迟效性的有机肥料,要在腐烂分解后被树木吸收利用,因此,要提前施入。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浅施也可以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供树木吸收利用;而磷、钾肥,因移动性较差,所以适合深施,特别是磷肥需施在根系分布层内才能被根系吸收。化肥的施用量要坚持应淡不应浓的原则,不然就可能烧伤树木根系。使用花费,要把有机与无机、速效性與缓效性、酸性与碱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等结合进行施用。

2、园林绿地植物施肥的方法

(1)施肥的位置

施肥的位置受植物受吸收根群分布的控制。不同植物或土壤差别较大。通常,吸收根水平分布的密集范围约在树冠垂直投影轮廓附近。施肥的水平位置应在树冠投影的1/3倍至滴水线附近;垂直深度要在密集根层以上40cm~60cm。施肥不应靠近树干基部;不应过浅,喷撒地面;也不应太深,不可超过60cm。

(2)施肥的方式

①地表施肥:生长在裸露土壤上的小树木,应撒施,同时,应同时松土或浇水,使肥料进入土层,以取得实效。由于肥料中的一些元素,尤其是磷和钾不易在土壤中移动而保留在施用地,会诱使树木根系向地表伸展,影响树木的稳固性。

②沟状施肥:沟施法分为环状沟施及辐射沟施。前者沿树冠滴水线挖宽60cm,深密集根层附近,把肥料与适量的土壤混合后填入沟内,表层盖表土;后者是从离干基约1/3树冠投影半径的地方开始至滴水线,等距离间隔挖5条左右宽50cm左右的深沟,深入根系密集层,内窄外宽的辐射沟,施肥后覆土即可。

③穴状施肥:在施肥区内挖穴施肥。

④打孔施肥:在施肥区每隔60-80cm打一个30-60cm深的孔,把肥料均匀施入各个孔中,约达孔深的2/3,用泥炭鲜、碎粪肥或表土堵塞孔洞、踩紧,一般用在大树或草坪上生长的树木。

⑤根外追肥:可防止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或生物固定作用,特别适合在缺水季节、不便土壤施肥的地方使用。叶面喷肥的浓度,要按肥料种类、气温、树种确定。

(3)施肥的时间与次数

树木应在晚秋和早春施基肥。而因气候条件不同,各地施肥时间也不同。秋季施肥的优点是,一些营养能进入根系,还有一些营养在冬末春初进入根系,剩余部分能在更晚的时间发生效用。春季地面霜冻结束至5月初均能施肥,而施肥越晚,根和梢的生长量越小。在夏季不适合施肥,若出现树木缺肥,就不可考虑季节,随时补充肥料。施肥次数要根据树木种类、生长的反应和相关因素。树木颜色好,生命力强,可不施肥。

(4)施肥的数量

施肥量受植物种类、土壤肥力、肥料的品种及各物候期需肥状况等影响。不同树种对养分要求不同,喜肥沃土壤的树种要多于其它土壤树种;开花结果多的大树比开花、结果少的小树多施肥;树势衰弱的植株要多施肥。不同的树种施用的肥料种类也不一样,幼龄针叶树不适合施用化肥。

树叶含有的营养元素量能反映树体的营养状况,以叶片分析法确定树木的施肥量。不但会查出症状,也能判断多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或过剩,还可在病症发生前测出,土壤分析对确定施肥量也科学可靠。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篇6

城市园林的植物规划就是要对城镇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 如乔木、灌木、藤木及其草本植物做一次全面的规划。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环境条件, 因此在挑选植物种类时, 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 挑选出能够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植物种类。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下, 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 合理地配置植物, 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植物园林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植物种类的调查

首先需要对影响城镇植物生长的各种因子进行调查分析, 如气候、土壤、植被等, 尤其是在一些会出现恶劣天气状况的地方, 如南方的台风等。另外, 还需要调查清楚该城市历史上的最低温度、平均温度、降雨情况及其一些地质情况。

其次, 还应该对城市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 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规划,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郊野自然植被以及市内的各种现有植被的生长情况及其比例等等。郊野自然植物的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开发乡土植被。以北京为例:北京郊区的上方山、百花山都有着非常珍贵的野生乡土植物, 上方山上生长的栾树还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物种, 当然还有这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及其草本花卉。

3 植物园林规划需讲求艺术

植物园林规划的艺术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第一, 利用各种植物的不同的形态特征、颜色、花果等一些对衬的手法, 体现出植物园林的艺术构思, 在植物的组合当中, 还应该注意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不能显得杂乱无章, 不是所有好看的东西长在一起就会显得好看的。第二, 应该讲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 同时各种植物之间还应该考虑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生长状况, 避免产生搭配的植物生长不平衡的情况出现。第三, 要让园林植物的配置体现出一种韵律感, 最能体现出这种韵律感的就是道路两旁或者一些地带的植物配置, 在这些地带进行植物的规划时, 应该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和空间变换, 做到高低的搭配, 防止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

4 合理的选择配置的树种

4.1 乔木的选择

乔木主要是栽种在街道当中, 其能够起到一个夏天为市民遮荫、美化环境的作用。在选择乔木时, 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应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最好是能够随着季节的更替, 树叶的颜色也能够发生变化, 如秋天树叶是金黄色的。其次, 应该选择生命力强的树种, 病虫害少, 而且要方便管理, 不会散发出一些刺鼻的气味。再者, 需要适合本地生长的乔木, 最好是从城市的郊区直接引种, 切在秋天落叶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落完, 便于清洁工人的打扫。最后, 树干要直, 分支点要高, 枝叶浓密, 容易繁殖, 在移栽之后较易成活, 能够耐污染、抗烟尘, 寿命比较长, 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鉴于以上的几种条件, 比较适合城市栽种的园林植物有盆架子、木棉、黄槐、火焰木、腊肠树等等。

4.2 灌木的选择

灌木通常是栽种在分车带或者人行道绿化带。在选择灌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 灌木植物应选择少刺、耐修剪、能够在长时期内有效地控制其生长的高度和树形。第二, 容易繁殖和管理, 能够耐尘灰和路面辐射。第三, 树叶要茂盛、花期长等等。通常选择的城市植物灌木有红继木、毛杜鹃、红车、连翘、大红花等等。

4.3 地被植物和草本花卉的选择

地被植物要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温度和湿度、土壤条件进行选择。在我国南方, 大多数的城市都是选择非冷季型草坪做为地被植物。而草本花卉一般都是以宿根花卉为主, 并且和乔木形成巧妙的搭配。

5 植物规划的方法

城市园林植物规划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确定城市的基调树、骨干树种及其一般树种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城市园林的基调树就是城市最多的也是最优秀的树种, 通过这些树种的种植形成城市的植物基调。比如说福州的榕树、成都的木芙蓉、天津的绒毛白蜡、昆明的悬铃木、北京的国槐等等。

骨干树就是城市当中各类型的植物绿化带经常栽种的重点树种, 通常城市的骨干树能够达到10种左右, 和基调树构成了城市绿化的骨干。

6 总结

总之, 城市园林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因此, 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 必须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规划, 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芸.广州市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构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2]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 2001 (4)

[3]李献兰.园林景观中造景主体的园林植物[N].中国绿色时报, 200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篇7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 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 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 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 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 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 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 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 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 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 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 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 应进行分析、对比, 得出准确结果, 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 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 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 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 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 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 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 因此, 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 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 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 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 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 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 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 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 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以某公园的绿化设计为实例, 采用上述方法对其植物景观进行评价, 其综合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分析得知, 第一级植物景观的特点主要为种类丰富, 且具有强稳定性与多种种植形式。就搭配方面进行考虑, 植物景观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与良好的坐落地点, 变化性较多, 并成为了一种标志。由于表中数据为随机抽取, 难以成为标准, 因而在园林景观植物的具体评价过程中, 应与实际情况为基础展开客观评价。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 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 需增加植物多样性, 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 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 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 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 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 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 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 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 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 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 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 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 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 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 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摘要:采用数量化的研究方法, 在确立各层次植物景观因子的基础上, 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 并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进而指出某一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评定。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 2010, 13 (1) :60-63.

野生园林植物筛选方法及要点分析 篇8

对于野生园林植物来说, 不同的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和生长习惯都大有不同。不一样的园林植物在其生长的过程当中, 对水分、光照和温度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 例如有的植物喜欢长时间的光照;有的植物耐旱;有的植物耐寒、有的植物喜欢湿热的环境;有的喜欢短时间的光照[1,2,3]。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 这便是筛选过程当中必须且首要考虑的问题。

实际的野生园林筛选工作之前, 需要预先对园林植物进行试验种植, 并且记录植物在该园林中的生长情况, 植物对光照、湿度和温度的适应情况, 然后结合各项数据再开展植物的筛选[4]。不能够盲目的进行筛选, 不然很容易造成植物的死亡, 进而对园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 在内蒙古的海拉尔园林筛选了兴安杜鹃, 但是没有对兴安杜鹃有足够的了解, 其因为内蒙古的温度不适, 而兴安杜鹃的全部死亡,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 园林植物筛选还需要具备科学化的空间搭配, 一般情况草坪、灌木和乔木需要具备低中高的搭配, 尽可能的体现空间资源的作用。所以, 在筛选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对整个园林植物生态环境中所能体现的作用, 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 最后根据园林要求, 将植物进行有目标性的培育和筛选, 以此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减低筛选成本并且体现植物的价值。

2 结合园林所在地开展植物的筛选

乡土植物是指植物产地在当地或者起源于当地的。这类乡土植物经过长时间的生长、演变, 最终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长气候条件, 其形态特征、遗传和生理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吻合, 具备非常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能力。外来植物和乡土植物相比, 野生园林植物是指目前仍然处于野生的生长状态, 或者属于半野生的生长状态, 没有经过人类的长时间、大规模的培育所生长出的园林植物。通过相关研究了解到, 野生园林植物绝大部分属于乡土植物, 对此, 野生园林植物相对于生长地来说, 大多都具备非常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野生园林植物筛选来说, 要让野生植物生长于在城市当中, 但是城市当中的环境和野生的环境相差非常大, 其中最为重要的差异为土壤理化性状、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所以野生园林植物在筛选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各项因素。

3 野生园林植物筛选的评价方法

对于野生园林植物的筛选工作, 首先要确定物种能够真正的在该园林中得到存活, 并且能够体现植物的作用,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方面是植物能够真正的适应园林的生态, 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程度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就是植物能够满足基本的栽培条件, 栽培成本需要最大程度的控制, 植物能够对病害虫起到良好的抵御能力。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所相互制约, 对此, 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各种各样的指标得到一个量化的标准和评价。所以, 为了提升筛选的评价效果, 普遍都会采用层次分析的筛选方法, 简称AHP。AHP是通过将决策所有相关元素分解成准则、方案和目标等多层次,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决策方式。这种定量、定性分析的系统化决策方式, 层次分析的方式在应用中可以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为创建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第二个步骤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对于野生园林筛选的工作, 首先需要了解各种习性的野生园林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以此来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划分。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低于, 普遍种植的植物有紫果云杉、川西云杉、峨眉蔷薇等;温带荒漠区域普遍种植的植物有白梭梭、针茅、四合木、沙冬青等;在温带草原区域普遍的野生植物有百里香、山杏、黄刺玫等;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区域主要的野生植物有假苹婆、幌伞枫、海南红豆、红花天料木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主要的野生野生植物有厚壳桂、华润楠、厚叶冬青和木棉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主要的野生植物有杉木、油茶、映山红、樟树等;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的主要野生植物有水杉、马尾松、枫香、冬青等;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的主要野生植物有红松、兴安落叶松、白桦等;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的组啊哟野生植物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兴安杜鹃、白桦、杜香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提高对精神和视觉的冲击, 改善生态环境, 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向。显然, 在这个过程当中, 进一步的促进园林植物筛选工作, 已经成为野生园林的发展基础。而在筛选过程中, 筛选野生园林植物需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筛选, 这也是最为稳妥的途径。所以, 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野生园林植物筛选的筛选方法和技术, 进而促进野生园林植物筛选技术的完善, 给园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殷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玮.武汉市黄陂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利用评价[J].中国园林, 2014, (4) :15-16.

[2]许超.北京野生地被植物引种筛选及应用[J].中国园林, 2014, (5) :32-33.

[3]周毅.中国新花卉作物与城市园林绿化[J].中国园林, 2013, (5) :48-49.

探讨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篇9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1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原则

首先, 符合生态学的要求。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 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园林绿化素材的选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按照不同的目的对园林绿化素材包括植物进行甄选, 对于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方法都要基于城市所在的生态系统进行, 把广州最好的园林工程直接搬到哈尔滨也是不行的, 因为它不符合哈尔滨的原有生态系统, 植物的存活都是问题, 何谈植物配置, 所以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前要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全面评估, 这样才能找到符合生态学原则的配置方法。

其次, 符合美学的要求。园林绿化的目的不单单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它还要反映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 所以它要成为一个城市的独特风景线, 这就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配置。在符合生态学的基础上选择出来的植物要经过艺术的加工配置, 组成一件件符合美学标准的景观群落, 才算是完成了园林绿化的工程。简单的植树造林不是园林绿化。所以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要符合美学的要求。

2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2.1 根据当地大生态环境选择植物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这就需要找到适合该地区的植物种类, 因地制宜。地域、气温、降雨、土壤等原因, 造就了植物不同生长环境, 也就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群落, 我们要把握这一生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重要研究每个城市的植物生长环境, 在品种的选择上尽量挑选本地植物进行栽种和搭配,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观赏类花木, 最终形成在保有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特色的前提下, 创造出更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 从而实现了地域优势的最大化, 并创造出整个城市所特有的风景和魅力。

2.2 根据园林的设计目的选择植物

根据园林的设计目的选择合适的植物, 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我们知道园林绿化的服务对象是不一样的, 导致了我们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也就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公园的绿化和住宅的绿化就是不同的, 还有学校的绿化和商业区的绿化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们的城市道路绿化和我们的防沙护林的绿化要求也是不同的, 等等。所以说我们要根据绿化服务对象对景观的要求、以及区域、功能、包括成本等原因综合考虑, 合理的选择相关的绿化植物, 并进行合理的搭配, 以期以科学的投入, 以艺术性进行创造搭配, 造就长期性可循环的多样化层次性的园林景观, 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2.3 根据不用的植物特性进行植物合理的搭配和种植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性, 有自己的生长环境的要求。我们要发掘在园林构建中特有的植物价值属性, 比如说, 这种植物是具有观赏性价值呢?还是有保持水土、防尘、隔音、净化空气的价值;还是驱虫的本事还是耐活等等。其自然可以被我们应用到园林构建中的价值。要实现这些价值我们首先要了解植物生长特性、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自然属性并有效应用, 比如植物是喜阴还是喜阳;郁金香就是喜阳类植物, 一定要保证充分日照;杜鹃则要求有遮荫的环境;还有就是植物是落叶类植物还是常绿植物, 比如乔木类大多数是落叶植物, 松柏类植物就是常绿植物;还有就是生长周期, 是快速生长, 还是生长周期比较长;比如白杨树就是生长比较快的树木, 而铁树就是生长比较慢的树种。

2.4 根据植物生长周期进行的植物配置

园林绿化景观不能只是考虑一时一季的短期效果, 要考虑一个延续性和可持续性, 就要考虑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搭配的问题:要想达到绿化效果持久的目的, 就要选择寿命长的植被;要想近期绿化效果明显的话, 就要选择生长速度快, 开花快的植物。我们更要注意季节变化, 引起的植物景观的色彩搭配变化。

2.5 根据城市文化和人文环境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园林绿化不能脱离城市文明单独存在, 应该是城市的名片, 是城市历史和城市底蕴的标示, 所以在园林绿化包括植物的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 让其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个城市的市树市花的选择就有其特殊的代表意义, 比如说洛阳的市花牡丹, 就成为洛阳的宣传名片, 只要提及此花, 大家都可能直接想到洛阳, 这样植物景观已经融入到城市文化的血液中, 并最终形成了城市独特的城市文化。

2.6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成本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节约,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也要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尽量选用乡土树种, 因为这是一种可靠、廉价、安全的选择, 它们能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 抵抗病虫害, 尽快地形成种群, 发挥生态功能, 减少种植成本和后期的养护成本, 而且有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 宋延龄, 杨亲二, 黄永青.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心得 篇10

摘要: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事业,尤其是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笔者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化作用,并以笔者的教学感悟,提出两点反思,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8-0111-03

一、前言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又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服务于城镇绿化和园林生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害生物识别、有害生物控制等。相对应的岗位技能工种有植物保护工、有害生物防治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获得岗位技能证书,真正投身于园林绿化建设中去,近年来笔者苦苦思索,并大胆尝试行动导向教学,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

为了适应新形势,培养技能型的中职学生,近几年,笔者不断尝试选用实践性强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整合,尤其是2015年出版的《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该教材全部以项目-任务形式编写,很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大部分十七、八岁就要顶岗实习,甚至毕业,参加工作。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即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选用了这本教材,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效果,服务学生。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案例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教学策略是以项目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并按照课程导入、任务确定、任务准备、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顺序来完成。下列以任务“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为案例,具体讲述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教学设计见表2。

课程导入:由于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层次比较低,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课程导入的设计尤为重要,要尽量选取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或者身边常见的小情景,或者马上出去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紧迫感。

任务确定:在这个环节中,要紧扣课程导入提出的问题,巧妙穿插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学习,比如“吸汁害虫识别与防治” 这个任务的学习,需要掌握吸汁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等,可以通过PPT、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方法,传授相关基本知识,再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即“如何防治吸汁害虫”。由于“吸汁害虫”种类繁多,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的学生选择不同种类进行防治,如蚜虫、蚧壳虫、蓟马、网蝽等,根据各小组同学感兴趣的品种,确定防治对象,这样,学生们有思考的空间,上课内容也不会单调乏味。

任务准备:这个环节的实施,也是衡量每个团队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家要齐心协力,讨论出实操方案,并将方案交给教师审核才能进行实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各成员必须出谋划策,找出防治方案,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甚至争论,教师要时时巡查,指导并协助解决问题。

组织实施:各小组定出方案后要到野外进行防治试验,这是一个模拟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要严格把关,让小组长负责监督、记录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巡查,防止个别同学偷懒或马虎应付。

结果评价:分自评、互评和老师总评,这个部分主要是小结,肯定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尽量找出各小组的优点,加以激励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跟各位成员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求不断进步。

三、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的反思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高度的素质

中职学生是一个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近两年的行动导向教学尝试证明,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中职教师除了要具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巧妙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要求要恰到好处,难度适中;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不吝啬表扬;对出现困难的团队,要耐心指导,做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心系学生,不厌其烦,持之以恒,才能训练出有技能、会合作、懂规矩的“企业型”人才。

(二)实训基地完善,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实训基地完善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植保工或有害生物防治员,需要学生具备识别有害生物的能力和掌握有害生物控制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平时采集标本来加深印象,通过模拟真实的“防治试验”提高动手能力。如果实训场地不配套,教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实施,所以,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中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行动导向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意识增强,很多学生顺利参加顶岗实习,部分同学由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快被实习公司委以重任,独立管理一个小工地。看到学生们信心满满的样子,笔者更确定行动导向教学的可行性。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 篇11

1 生态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1) 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大多会选择乔木类, 因乔木类花木的体量和观赏性特别强, 为了突显花木的个体美, 应采用孤植效果最佳, 在庭院、草坪、道路交叉处或转折处、开阔的湖池岸边等地都可配置乔木类的树种。 (2) 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比如银杏树和悬铃木等, 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喜土层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还有大叶女贞在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最佳。 (3) 考察树种对太阳的需求强度,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配置树种每天大概的日照时间[2]。 (4) 参考环保的要求, 科学合理配置树种。前面已经讲到过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所以在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点。比如香樟树, 因其具有树冠根广、枝繁叶茂、气势雄伟, 且生长较快、冠形美观等优点,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其作为优良的庭院、街道和公园等风景区的园林绿化树。香樟树还可以抵抗二氧化硫、臭氧等有害气体的侵袭, 又有驱蚊等功效。所以在城市园林或居民区配置树木时, 应参考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 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

2 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

2.1 观花和观叶植物组合配置

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地形、气候、土壤多种多样, 因此植物资源特别丰富, 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宝库之一, 是不少观赏树木的故乡, 其中属于中国独有的银杏属、银杉属、福建柏属以及青檀属等奇特树种。观赏树木都具有叶色漂亮且多变等特点。比如银杏树, 枫树、香樟树等, 到了夏季香樟树作为街道两旁的观赏树, 其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十分清凉养眼, 还有枫树到了秋季满目红色非常漂亮。组合这些观赏树木和观花植物,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观赏的时期。同时, 这些极具观赏性的树木也可独立放在街道两旁作为主景, 而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2.2 层次要鲜明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美观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就必须要做到层次和色彩搭配分明。树叶与观花的颜色要互相搭配, 搭配高矮不一的植物, 如此便可凸显出观赏树木的色彩和层次。还有每种树木的花开时间不同, 有的在夏季开花、有的在秋季开花, 为了能够延长观赏树木的观赏时间, 可将不同花期的树种交替配置, 如此就可延长观赏期。

2.3 注意季节性的转变

生态风景园林景观里植物的配置一定要注意季节性的转变, 避免出现单调和雷同的现象。植物的配置要注意形成春天繁花似锦, 夏天绿树成荫, 秋天叶色多变, 冬天银装素裹的景象。按照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以下几种, 如春天可选择桃树、紫荆, 樱花等。夏天较少, 可选择蔷薇、月季等。秋天比较多, 比如桂花树、白桦树、红松、云杉等, 特别是桂花树到了开花的季节, 可谓是十里飘香, 是秋天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一类树种。冬天也相对较少, 但自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 说明在冬季梅花树是不二选择, 还有油松、龙柏等。总的配置出来的效果是三季有花, 四季有绿。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真实体会到大自然的风光及其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还要加入一部分的美学作为支撑, 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美的学科,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所以, 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不能只简单地堆砌绿色植物, 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因此, 要想将中国的生态风景园林的艺术继承和发扬光大, 就必须组合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 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可持续性强的生活环境。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 探讨了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时植物种类的选择, 以及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的配置方法。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亦夫, 王丽斯.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林科技, 2014 (8)

上一篇:知识条件下一篇:长大隧道通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