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压滴灌技术(精选3篇)
自压滴灌技术 篇1
农业高效节水中常用的水源形式为地下水,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下水超采现象已十分严重, 因此大力推广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高效节水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然而, 对于常规河水滴灌系统, 在地表水引入后, 首先要经过传统的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沉淀, 沉淀后还需再经过一次砂石过滤器和网式过滤器的过滤。另外, 传统的砂石过滤器是在泵后、高压状态下工作, 一旦堵塞, 首部系统运行效率将大幅降低, 给整个滴灌系统的运行管理带来极多不便。
鉴于上述因素, 呼图壁县立足实际, 在河水滴灌技术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充分考究、论证、计算和试验的基础上, 自主创新设计了具有高度集成特点的河水自压滴灌“大首部”, 并将此科技成果因地制宜地转化为工程实践。
1 技术要点
“大首部”系列沉沙、除漂、去生过滤池由平流式沉沙池、滤网板过滤器、清水池和进水、排沙、放空管路 (或闸门) 等部分组成。通过试验和实践, 设计人员发现:堵塞滤网板的不仅有悬浮于原水中的泥沙颗粒, 还有水中滋生的微生物和漂浮物。因此, 滤网板安装形式须依据水质而定, 各不同形式即构成了不同系列的过滤池形态, 分为单向外斜跨式、双向外斜跨式、单向内斜跨式、双向内斜跨式、溢流屋脊式、网笼式等六种类型的沉沙、除漂、去生过滤池。各类型命名原则为: (1) 向、双向系指可单独工作滤网板过滤器组数。单向为一组, 双向为二组。 (2) 溢流屋脊式、网笼式系指滤网板过滤器的形态。 (3) “去生”系指可去除水生物。 (4) “除漂”系指可除去漂浮物。
2 适用条件
根据设计计算和实践经验:地形自然纵坡>15‰时, 适宜做大首部工程;当地形纵坡<10‰时, 不建议做大首部工程。工程规模为1~3万亩时, 亩均投入仅300元左右, 较为经济合理;若控制面积突破3万亩, 输水管道管径将超过1m, 管道投入将大幅增加, 亩均投入则会过高, 不经济;若控制面积小于1万亩, 能自压的面积比例偏小 (50%~60%) , 则失去了大首部自压滴灌的目的和意义。
3 技术优点
大首部系列沉沙、除漂、去生、过滤池相比于传统平流式沉沙池, 具有以下优势: (1) 该池集沉沙池与过滤池为一体, 具有高度集成的优点, 建成后可省去砂石过滤器和网式过滤器。 (2) 该池的设计定位于水力冲沙, 建成后无需人力排沙, 运行管理强度低、成本低。 (3) 该池滤网板过滤器处于常压工作状态, 被阻挡的泥沙颗粒仅附着于其表面, 过滤效率高;工作状态时, 其表面会产生侧向水冲力可将附着的泥沙颗粒冲掉, 实现了自清洗。 (4) 一个“大首部”可替代灌区多个传统“小首部”, 有效节约了工程占地面积。
4 实际案例
2010年, 呼图壁县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在大丰镇联丰村建设了河水自压滴灌“大首部”工程。该工程采用条型滤网板式沉淀池, 可通过3条主管道向下游联丰村灌区3.0万亩耕地供水, 替代了灌区32个滴灌系统的小首部供水;并将灌区原有井水滴灌系统全部并联到大首部供水管道覆盖范围, 采用地表水、地下水互补技术, 实现了“两水”互补联合调度的目标, 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首部工程方案为:平行设3条沉淀池、2条清水池, 沉淀池与清水池相间布置, 长度均为55m, 沉淀池深度由上游至下游变化为1.8m~2.5m, 中间1条矩形沉淀池宽2m, 两边沉淀池内侧为矩形, 外侧为梯形边坡, 底宽2m, 边坡比1:1.5;清水池深3m、宽7m。在沉淀池两侧的砼墙上设0.6m高的80目~100目滤网板, 对河水进行过滤;在滤网板一侧设自动冲洗管及喷头, 达到反冲洗目的。
2011年, 呼图壁县再次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进一步优化了“大首部”工程设计方案, 在五工台镇龙王庙村农田上游位置修建了一座新型“溢流屋脊式沉沙、除漂和浮游生物过滤池”, 可向龙王庙村23个滴灌系统2.55万亩农田供水, 供水流量1.25m3/s。工程方案为:平行设2条沉淀池、1条清水池, 沉淀池与清水池相间布置, 长度均为70m;清水池深度为3m, 容积可满足控制区域内滴灌系统约半个小时的供水量。沉淀池深度由上游至下游变化为2.0m~2.8m, 清水池宽度5m, 两边沉淀池内侧为矩形, 外侧为梯形边坡, 底宽2.4m, 边坡比1:1.5。在清水池两侧的砼墙上设100目滤网板, 斜跨到清水池中间的两条0.6m高的砼墙上, 对河水进行过滤, 取代河水灌溉的过滤器。相比联丰村3.0万亩大首部工程, 龙王庙村2.55万亩大首部工程将滤网板由垂直放置更改为斜跨, 可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效处理, 防止滤网板堵塞, 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5 结语
“大首部”工程在呼图壁县首创实施, 并在昌吉州各县市进行推广应用, 获得了“呼图壁水利人的创新”和“昌吉水利人的创举”等赞誉, 显现了其特有的四大特点: (1) 采用新式滤网板代替常规河水滴灌工程配套的砂石+网式组合过滤器, 工程造价低; (2) 利用地形高差自压供水, 无需动力加压, 运行成本低; (3) 以河水为主、机井备用, 可充分利用地表水, 限制开采地下水;四是地块间管网相连、网络互通, 可实现水源共享。该技术的运用, 不仅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推进了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也为水利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农业高效节水中常用的水源形式为地下水,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地下水超采现象已十分严重, 因此大力推广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高效节水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关键词:河水自压滴灌,“大首部”,技术应用
自压滴灌技术 篇2
福海县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中部,东邻富蕴县,西接阿勒泰市、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小洼漕项目区北面距福海县城约120km,地处乌伦古河以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顶山中部的小洼槽一带。地貌属于准噶尔盆地北部缓坡地带,主要地貌类型为凹陷的洼地与起伏的丘陵。项目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属寒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4. 1mm,年均蒸发量1844. 4mm,水资源非常有限,季节性缺水明显,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此项目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项目区灌溉面积较大,水源至项目区内部地形落差较大,约为80m,平均纵坡12‰。
2灌溉方式选择
通常节水灌溉可选择滴灌、喷灌及管道灌等方式。 根据田间灌溉所需压力、作物生长习性以及节水等要求,滴灌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有加压滴灌和自压滴灌两种。自压滴灌技术是利用自然地形落差实现滴灌灌溉的一种技术,具有节约用水、耗能低、运行成本低、收益高和便于管理等特点。结合以上几点,小洼槽草料基地项目采用自压滴灌技术,实施后效果非常显著。
3自压滴灌工程设计
3.1自压滴灌系统构成
小洼槽草料基地项目控制面积为3. 7万亩,包括场外工程和场内工程两部分。其中,场外工程包括引水枢纽、沉淀池、主干管和支干管; 场内工程包括首部 ( 组合过滤器和施肥罐) 、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滴灌带。自压滴灌系统组成为水源、引水枢纽、沉淀池、主干管、首部、干管、分干管、支管、滴灌带、滴头。
3.2场外工程设计
3.2.1引水枢纽设计
引水枢纽工程可分以下两段: 上段为横向( 相对于退水闸出流方向) 直线矩形断面取水槽段,长50m。引水道起点0 + 000在退水闸出流段末端左岸侧,断面为矩形混凝土结构; 取水槽末端设控制闸。下段为进水渠段,将水送入沉淀池。渠长147m,为现浇混凝土板梯形断面,设计流量2. 0m3/ s,加大流量2. 5m3/ s。
3.2.2沉淀池设计
沉淀池采用平流式,为整个项目区的水量调节池, 同时具泥池沉淀处理功能。
a. 流量计算。设计流量 = 系统总流量 + 沉淀池损失流量。
系统总流量根 据《微灌工程 技术规范》( GB/T 50485—2009) ( 以下简称《规范》) 中3. 2. 1条,按下式
式中A———灌溉面积,hm2;
Qs———水源可供流量,m3/ h;
Ia———设计供水强度,取6. 5mm/d;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 9;
td———水源日供水小时数,取22h /d;
最终确定沉淀池设计流量为12449m3/ h。
b. 设计参数选取。停留时间T取2h,表面负荷率 ν0为1. 7m/h,泥沙浓度C0为2. 7kg/m3,水平流速v为60m / h,沉淀池设计流量Q为12449m3/ h,泥沙容重 γ 取1780kg/m3。
c. 最终确定沉淀池底长120m,底宽60m,池深4. 3m,内边坡1 ∶ 1. 5; 进水池长度10m,宽度8m,深4. 5m。
3.2.3主干管和支干管设计
经过比较,管径大于400mm及以上采用玻璃钢管、管径小于400mm采用PVC-U管是比较经济的。根据《规范》要求,由管内流量、管材经济流速、水头损失、管道静水压力及生产厂家管材的压力等级等计算确定: 主干管采用工作压力等级为0. 6 ~ 1. 0MPa的玻璃钢管,管径为400 ~ 1200mm; 支干管采用工作压力为0. 8MPa的玻璃钢 管和PVC-U管,管径为315 ~ 600mm。主干管和支干管地埋铺设,分水处设分水阀井,管道最高点设排气井,管道最低 处和末端 设排水井。
3.3场内工程设计
3.3.1首部设计
首部设计主要是系统首部的过滤器、施肥罐、量测设备的设备选型设计。由于采用自压滴灌,为了防止田间系统压力过大,每个系统在进过滤器前均安装闸阀、减压阀和快速泄压阀,用于调节水量和压力。首部连接为支干管→闸阀→调压阀→快速泄压阀→闸阀→ 过滤器( 施肥罐) →干管。每个系统首部建砖混管理房1座。
a. 过滤器选型。项目区水源为地表水,从沉沙池取水,所含杂质主要为细砂,选用“砂过滤器( S) + 筛网过滤器( W) ”,确保水质达到灌溉系统的要求,保证灌水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现象。过滤器采用自动反冲洗式,根据各系统流量配备过流量为400m3/ h、 450m3/ h、500m3/ h、550m3/ h、600m3/ h、650m3/ h和700m3/ h的过滤器。
b. 施肥罐选型。根据系统灌溉面积不同,配备型号SFG-200和SFG-300的压差式施肥罐。
c. 控制设备。每个首部安装2套控制闸阀。
d. 量测及安全设备。每套过滤器均配备4个压力表、3个排气阀、1台水表量测设备。
3.3.2田间基本参数确定
a. 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规范》,管道输水利用系数取0. 98,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 92,则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η = η管道η田间= 0. 90。
b. 系统灌溉水量设计。根据规范按式计算。
c. 灌水小区允许水头 ( 流量) 偏差率。根据《规范》4. 0. 6条,灌水小区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应满足[qv]≤20% ,取qv= 20% 。
水头偏差率按下式
式中 [hv]———灌水器工作水头偏差率,% ;
qv———灌水器流量偏差率,取20% ;
x———灌水器流态指数,取0. 6。
计算得[hv]= 0. 34。
d. 土壤湿润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P———土壤湿润比,% ;
Sw———湿润带宽度,取0. 67m;
Sl———滴管带间距,取0. 9m;
Se———滴头间距,取0. 3m;
St———作物株距,取0. 15m;
Sr———毛管直线布置时一条毛管灌溉的作物行数,取 2;
n———一棵作物作占有的灌水器数目,n = St/Se× Sn。
计算得: P = 75% 。
e. 设计灌水定额。根据《规范》4. 0. 10条,按下式计算:
式中mmax———最大净灌水定额,mm;
γ———土壤容重,取1. 45g / cm3;
z———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取45cm;
P———土壤湿润比,取75% ;
θmax———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 重量百分比) ,21. 60% ;
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 重量百分比) ,15. 60% 。
计算得m = 29. 36mm。
f. 设计灌水周期。根据《规范》4. 0. 11条,按下式计算:
其中
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d;
Tmax———最大灌水周期,d。
计算得Tmax= 4. 52d,取4. 5d。
g. 设计灌水定额。根据《规范》4. 0. 12条,按下公式式计算:
式式中md———设计净灌水定额,mm;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计算得m' = 32. 63mm
h.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根据《规范》4. 0. 10条, 按按下式计算:
式式中qd———滴头设计流量,取2. 4L/h;
SL———滴管带间距,取0. 9m
Se———滴头间距,取0. 3m。
计算得t = 3. 67h,取3. 67h。
i. 轮灌组。根据《规范》按下式计算:
式式中N———设计最大轮灌组数。
计算得N = 22。
3. 3. 3系统轮灌制度
在运行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轮灌制度表开启各级阀阀门,控制阀门的启闭时间,遵守先开启下级阀门再开启启上级阀门、先关闭上级阀门再关闭下级阀门的要求, 同同时要防止水锤和负压破坏闸阀和管道。进入冬季的非非灌溉期必须将所有地埋管、地面管 和沉淀池内的存水彻底放出排空,以防止入冬后管道冻裂或池壁冻胀造成损失。
3.3.4田间管网设计
田间管网包括干管、分干管、出地栓、支管和滴灌带。根据《规范》要求,由管内流量、管材经济流速、水头损失、管道静水压力及管材的压力等级等计算确定。 系统干管、分干管均 采用工作 压力为0. 6MPa和0. 8MPa的PVC-U管,干管管径为160 ~ 315mm,分干管管径为110 ~ 160mm; 出地栓采 用工作压 力为1. 0MPa的PVC-U管,管径为90mm; 支管选用工作压力为0. 25MPa的PE管,管径为90mm; 滴管带选用WDF16 /2. 4-100型,为PE管,内径16mm,壁厚0. 18mm, 滴头流量2. 4L/h,滴头间距0. 3m,铺设间距0. 9m。干管、分干管地埋铺设,分水处设分水阀井,管道最高点设排气井,管道最低处和末端设排水井; 支管和滴管带铺设于地表。
4工程效益
该自压滴灌项目建成后,比地面灌溉节约用水111万m3,节约的水量可用于其他项目的灌溉; 该项目 利用地形落差不需要动力,运行成本比加压滴灌节约了28. 5万元电费( 加压滴灌水泵扬程按25m、电价按0. 5元 / ( k W·w) 计算) ; 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5结语
该项目的建成,使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以配套,改良了土地,改善了环境,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并且带动了当地林、牧、副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使项目区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增产效益。自压滴灌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节水灌溉目标,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方便管理,真正走向节水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GB/T 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自压滴灌技术 篇3
无电牧业灌区实现滴灌工程措施,首先解决滴灌工程首部水源的过滤问题,然后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最后解决灌水均匀度及系统流量的计算问题。
根据无电牧业灌区灌溉面积的特点,对研制的滴水调节器和自压滴灌工程无用电过滤装置模型进行试验。将滴灌工程特点与水力学原理相结合,在渠道进水流量、调水池的调节流量及集水桶流量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介绍了自压滴灌工程系统流量的计算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制作无用电过滤装置模型,调水池高20cm,长度20cm,宽度20cm。集水桶高50cm,直径20cm的有机玻璃管制成。渠道长15m,渠底宽10cm,高度14cm。
1.2 方法
(1)水源的过滤方法。首先渠边适宜处建进水闸,进水闸前设2级滤网,2级滤网间设反冲洗装置(摇摆式喷头),打开进水闸后渠水流入调水池,水在调水池里再次沉淀[1]。打开集水桶的排气阀后沉淀后的水流入集水桶内,调水池和集水桶底部都设排沙管,浇完水后调水池内进水管口以下的水反冲洗过滤网和排沙之用。就这样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落差,从而达到自压滴灌工程首部水源的过滤、排沙、冲沙及自行冲洗的目的。
(2)保持灌水均匀度。为解决管道首末端出流量的均匀性,研制了滴水调节器。滴水调节器由盒子、浮子、控制开孔器、进水孔和出水孔组成。有压的水流入盒子后由浮子移动控制滴水孔的开度,从而形成沿管道每个滴水孔出流量与压力无关的等流多孔管。
(3)采用分块设计法。分块设计方法有:(1)盐碱化的灌区和弃田根据盐碱化程度栽种耐盐黑枸杞和榆树等灌木增加植被覆盖度,以每棵树作为单元安装滴水调节器,解决毛管首末端流量的均匀性;(2)其余正在使用的灌区种植苜蓿、饲料玉米等作物,以每行作物为单元毛管首端安装滴水调节器,解决支管首末端流量的均匀性,为无电牧业灌区实现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首部过滤网流量平衡关系
无用电过滤装置的原理是:打开渠边闸门渠水2级过滤后流入调水池,调水池水位逐渐与渠水位齐平。打开集水桶的排气阀后集水桶水位上升,调水池和集水桶水位差Δh减少,集水桶逐渐蓄满。集水桶蓄满水之后关闭集水桶的排气阀,打开供水阀,此时集水桶内水位降低而产生负压,短时间(Δt)内集水桶内降低水深(Δh),相应的水量等于管道路径充满水所需的水量。在集水桶内的负压作用下集水桶不断吸入调水池内的水,渠道、调水池和集水桶连成整体(见图1、图2),此时流量平衡式为:
式中:Q渠为渠道提供的流量,m3/s;Q调为调节流量,是指进水管末端流出来供给集水桶的流量,m3/s;Q集为集水池的流量,是指提供系统的流量,m3/s;Q系为系统流量,是指提供支管的流量,m3/s。
2.2 毛管流量计算
用管道输水的任何节水灌溉工程,滴头的滴水流量必须小于等于土壤下渗能力,滴水孔口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常温下其过水断面是不变的,但滴头流量与管长和压力有关系[2,3]。所以毛管首末端滴头流量不均匀问题无法避免。为了消除此问题,毛管进水口处设置滴水调节器[4,5]。滴水调节器调节滴头流量,从而获得毛管首末端滴头流量的均匀性,在这种条件下形成滴头流量与压力无关的等流多孔管。对自压滴灌而言,在渠道水源足够、等流多孔管的情况下工作水头与地形落差有关,地形落差减去管道损失(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可得工作水头(hd):
注:1-地面;2.梯形渠底;3-渠边坡;4-渠水位;5-渠内坡拦泥网;6-逆坡;7-闸前拦泥网和反冲器;8-闸门和太阳能板;9-调水池;10-进水管;11-排污管;12-排污阀;13-集水桶地埋部分;14-集水桶内拦污网;15-供水阀;16-供水管;17-集水桶;18-排气管;19-排气阀。
注:编号代表的意义同图1。
式中:hd为工作水头,m;ΔH为地形落差,m;hf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hw为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有时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一定比例估算(支管hf的10%,毛管hf的10%~20%)。
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f为沿程摩阻系数;Q为流量,L/h;d为管道内径,mm;L为管道长度,m;F为多口系数;m为流量指数(与管道摩阻损失有关);b为管径指数(与管道摩阻损失有关)。
管道损失与管道长度、管件、管材及管内光滑度有关。
2.3 支管流量计算
支管流量(Q支)是指支管上的毛管流量(Q毛)之和,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Q支为支管流量,m3/s;L支为支管长度,m;SL为支管上的毛管间距,m;L毛为毛管长度,m;Se为毛管上的滴头距,m;qi为滴头流量。
系统流量(Q系)是指同时工作的支管(或一个轮灌组)流量之和,多支管同时工作时,Q系=n Q支。
工作水头还要满足各级管道进水要求。各级管道进水要求:按计算支管及毛管水头差分配比计算相应的管道进口水头损失,看是否满足hd≥ΔH毛进+ΔH支进+hi(hi为管道进口处水头损失)。满足要求的流量就是支管流量(Q支)。
2.4 调水池调节流量的计算
作物类型和种植方向确定了之后,首先可选定毛管类型、毛管内径d、滴头流量qi等参数。根据作物种植模式来选定毛管间距SL和滴头间距Se,再计算毛管极限长度,确定毛管实际铺设长度,从而获得一条毛管的流量[6]。根据地形条件适当选取支管长度L支计算支管流量,然后进行校核,直至满足平衡式(1)为止。调水池和集水桶间进水管末端流出的流量大于等于集水桶的流量Q集时,集水桶内的水量保持稳定状态,因此按以下步骤计算确定调节流量。
(1)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管:
(2)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μ0:
(3)根据水力学原理计算调水池最大淹没出流量Q调:
式中:A管为进水管面积,m2;d为管径,m;L为进水管长,m;z为调水池和集水桶间的水位差,m;λ为进水管沿程阻力系数;ξ1为进水管进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ξ2为进水管出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假设管径d,代入式(7)计算Q调,计算值Q调与Q集进行校核(或者Q集反算求A管),直至满足平衡式(1)为止。
3 结语
(1)本文介绍实用新型专利滴水调节器和无用电过滤装置的结合运用方法,建立渠道进水流量、调水池的调节流量、集水桶的供水流量及系统流量间的平衡关系,阐述了系统流量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无电灌区水源的过滤、过滤网的自行冲洗、排沙等问题,为牧业灌区实现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节省滴灌工程沉淀池的投资,根据自压灌溉面积的大小适当加大集水桶的尺寸,可持续利用。为有地形坡度的牧业灌区实现节水灌溉工程,预防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新疆牧业灌区由于无电供应,目前采用地面灌溉。地面灌溉灌水量多、地形坡度大等原因引起大量水土流失。灌区下游排水不畅洼地沼泽化面积剧增,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弃田面积逐渐扩大、种植面积萎缩,实现节水灌溉工程的难度大。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了滴水调节器和自压滴灌工程无用电过滤装置。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落差,解决了自压滴灌工程水源的过滤、排沙、冲沙及自行冲洗等问题。同时渠道进水流量、调水池的调节流量、集水桶流量及系统流量之间建立了平衡关系,介绍了系统流量的计算方法,为无电牧业灌区实现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滴灌工程,无用电过滤装置,滴水调节器,水土流失,盐碱化
参考文献
[1]穆哈西,赵经华,马英杰,等.用于自压滴灌工程的无用电调节水温过滤装置:中国,ZL201420199913.6[P].2014-09-10.
[2]史海滨,刘清华.灌溉排水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3-75.
[3]张志新.滴灌工程规划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0-141.
[4]穆哈西,马英杰,洪明,等.地下垂直分层水压及盐分调控装置:中国,ZL201320498814.3[P].2014-01-15.
[5]张国祥.微灌技术探索与创新[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16-100.
[6]汪志农,冯浩.节水灌溉管理决策专家系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34-52.
【自压滴灌技术】推荐阅读:
节水滴灌技术10-01
玉米加压滴灌栽培技术06-04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09-25
玉米膜下节水滴灌技术06-26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08-13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06-17
滴灌原理10-15
滴灌玉米07-28
实施滴灌08-23
温室滴灌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