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共10篇)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篇1
虽然目前国内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以新疆天业集团的技术成果为国内首创, 初步解决了新疆等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的技术难题,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缺水地区推广水稻种植的用水问题和用工问题。新疆天业集团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能在新疆地区一定面积推广使用。但由于沿海地区水稻种植品种、水稻田草相、水肥灌溉、田块规模、耕作制度均与新疆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要在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还需要结合南通区域性特点, 研究沿海地区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研制关键的农业装备。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起源于新疆, 作为一项水稻节水种植技术为缺水地区水稻种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而南通市水稻种植过程中并不缺少水, 沿海、沿江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更不缺水, 但是传统水稻需要的用工量大, 传统水稻生产正值三夏大忙期间,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并且上述地区高效农业发展迅速, 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比水稻高, 导致上述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锐减。因此, 为解决南通市沿海旱作地区水稻种植的难题, 实现启海地区口粮自给, 促进本地区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 减少水稻生产劳动力需求, 促进新农村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膜下滴灌的主要特性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的有点, 滴灌带铺设在膜下, 不仅减少了棵间水分的蒸发, 而且水滴进入土壤后能迅速溶解向四周扩散。膜下滴灌不但能使水溶性肥料随水滴进入土壤, 而且能定时定量的满足植株的水费需求。同时膜下滴灌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 劳动强度低和抑制杂草乱生的优点。
2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的要求
泵站建设没有特别的要求, 但需建设一个蓄水池用于初步过滤较大的杂质 (如水草等) , 整套灌溉设施控制方式简单, 除大系统首部水泵采用电器自动控制外, 田间阀门采用手动阀。过滤器为降低制作成本, 一般砂石过滤器采用2~4mm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砂石过滤器滤前需先经过沉砂池沉淀后再进入首部过滤系统。在过滤器之后的压力表达不到压力时, 需手动调节阀门清洗过滤器。
与“水作”模式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对于土壤的平整程度要求要高的多, 所以在种植之前, 要求对土壤先进行深翻和平整, 一旦地面高低不平, 播种深度及覆土层就不可能一致, 播种质量下降, 露仔、破不了膜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只有提高田块平整度, 才能确保播种质量。整地前需施基肥, 每667m2按纯N9~10kg、磷肥 (P2O5) 5~7kg、钾肥 (K2O) 5kg, 并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用机动弥雾机喷洒除草剂, 封闭土壤。播前不进行灌溉, 土壤含水率符合播种机械作业要求。
由于覆膜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 水稻播种日期可以较当地水田直播可提前5~10d,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相对越早越好。播种机播种过程中, 铺滴管带、覆膜、打孔、穴播、覆土等作业一次性完成。平均行距26.5cm, 穴数2.5万穴/667m2, 穴距10cm, 每穴5~8粒种, 播深2~3cm, 膜上覆土1cm, 膜边封土严密。严格把好播种质量关, 做到播行直, 行距一致, 下籽均匀, 深浅合适, 镇压确实。缺苗断垄时, 要及时移栽补苗。
播种后如土壤底墒不足, 需随即滴灌出苗水, 在滴灌过程中, 以土壤含水率衡量是否滴灌。三叶期前适宜的含水率为60%~70%, 三叶期后保持80%, 其中拔节至开花灌浆期, 土壤水分含量需保持90%。7~8月份如遇高温天气, 膜下温度偏高可能会对水稻根系产生影响, 需要加大滴水用量。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 无需灌水泡田。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中一般追肥施入化肥量:N10~12kg/667m2, 钾 (K2O) 5kg/667m2。水稻不同时期所需用量, 将肥料完全溶解后, 随水滴施。每次滴肥前先进行滴水, 使土壤湿润, 然后开始滴肥, 滴肥完后, 继续滴水。施肥过程:滴水——滴肥——滴水。如果土壤较为湿润, 也可以直接滴肥, 然后继续滴水, 确保肥料完全施入。
在杂草防除方面, 采取综合防除措施, 既坚持以膜压草, 又要坚持化学除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体现在苗期稻象甲、稻蓟马、灰飞虱和立枯病等的防治, 中后期注意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叶蝉等防治, 后期加强对两迁害虫和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 可在播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2.5kg/667m2进行均匀撒施, 整地时耕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海门市在悦来镇开辟百亩膜下滴灌水稻试验基地, 种植淮稻7号等8大水稻品种, 进行比对试验。膜下滴灌水稻平均每667m2产近500kg, 最高品种每667m2产552.6kg。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膜下滴灌水稻的产量也不相上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篇2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作 者:杨国成 作者单位:甘肃亚盛集团,甘肃兰州,730030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2关键词:膜下滴灌 节水技术 应用 意义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膜下滴灌;技术;优点;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3-0056-02
膜下滴灌即指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利用灌溉渠道与大田水位差和地面的自然坡降实施自流灌溉的一种节水措施。该技术通过覆膜种植与滴灌的有机结合,实现地膜栽培技术延伸,为农业抗旱保产提供技术选择。
1 膜下滴灌系统的构成
膜下滴灌系统以首部设备(水泵、过滤器、施肥、施药装置等)为中心,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肥水溶液输入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通过滴灌带上的滴水器将肥水溶液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根据滴灌水压的不同,可将膜下滴灌设施分为常压式和加压式两种。常压式膜下滴灌系统是通过铺放在地头的管网系统将水肥直接引入作物行间的毛管内,再通过阀门控制滴灌量。加压式膜下滴灌系统是通过首部设备将水肥药经过地埋主管道、支管道压送至地面进行滴灌。
2 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说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方式,其优点十分明显。
1) 节约灌溉用水。由于膜下滴灌的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避免了灌溉水向土壤深层渗漏。同时,有限的水分主要集中在作物根部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不仅不会造成局部土壤板结、形成地面径流,而且由于地膜的存在和阻隔,大大减少了作物的棵间蒸发,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试验表明,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比传统漫灌方式节约88%,比喷灌节水50%,比一般滴灌节水30%。
2) 提高肥料利用率。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与水一同滴到作物根系附近,有助于作物适时适量地集中吸收水分和肥料养分,利于作物生长,可节肥20%~40%。
3) 节省农药。通过膜下滴灌管道将水分封闭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可以防止虫害随水传播。加上地膜四周相对干燥,有助于防止病菌滋生,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用量10%以上。
4) 利于增产。膜下滴灌可以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区供水供肥,调节作物区的温度和湿度;由于科学调控水肥,能确保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同时,地膜覆盖在昼夜温差变化时,地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因而增产效果明显。试验表明,膜下滴灌可使一般的低产棉花产量提高30%,蔬菜增收40%,西瓜、甜瓜增收25%,大田作物增产15%~20%。
5) 降低成本。通过机械化铺膜铺管,一次完成播种、施肥、打药、灌水等工序,减少进地耕作次数,也不需平整土地,可节省机耕费20%~30%。同时,通过膜下滴管系统实现精确控制灌水用量,可降低田间灌水用工量。实践证明,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每667m2可以省工10个左右。
6) 减少环境污染。水肥药利用率高,减少水肥药过度使用带来的土壤、环境及农产品污染,利于土壤改良、绿色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膜下滴灌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材不易老化,且使用过的滴灌带可回收再加工,可有效减少塑料管污染。
7) 增强作物抗灾能力。由于膜下滴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灌水、施肥通过管道直接施于作物根部土层,能够改善作物初期生长小环境,使植株生长壮,同时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作物病虫害。另外,滴灌水流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有利于增强作物抗盐碱能力。
3 膜下滴灌技术在阜蒙县的应用效果
在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的庆年家庭农场建立666.67 hm2膜下滴灌技术示范区,并在每个示范区内选定能够满足项目要求的土地、灌溉、财力、农机装备等条件的6.67 hm2核心示范区作为项目示范、投入和跟踪的重点。在2014年辽西地区遭遇特大干旱的境况下,实施玉米节水灌溉铺管铺膜播种机械化作业的地块凸显出巨大的优势,极大缓解了旱情,确保了抗灾抗旱保丰收。
结果表明:实施玉米节水灌溉机械化播种作业技术的地块受干旱影响较小,玉米平均产量达到
11 640 kg/hm2(含水率18%),同比增产630 kg;每公顷节约工时60 h,节约灌溉用水35%,减少30个作业环节,节省燃油1.5 kg。旱作区示范推广面积666.67 hm2,累计为当地农民节本增收210多万元。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和示范应用,让周边农民认识到这项技术的节水、保苗、增产、节本、增效等多重效果,引导他们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干旱地区有限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显著增强干旱地区抗旱减灾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建议
4.1 加大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力度
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膜下滴灌与机械化播种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经过近年来的应用,该技术逐步成熟。但新技术推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让农民真心接受并主动应用。这需要相关不部门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试验示范,扩大推广面积,使更多农民因项目带动而受益。
4.2 加强滴灌带等节水灌溉设施管理
辽西地区十年九春旱,严酷的生产环境时刻威胁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播种作业技术,对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条件至关重要。但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电力、农业、农机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在大旱之年,水井能否足量出水至关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生偷盗事件,而且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影响滴灌带的再次利用,增加支出成本。
4.3 加强技术培训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篇4
关键词: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甲烷气体排放,化肥,农药,污染
我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 也是一是消费大国,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约达到了五亿亩, 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 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进行水稻栽培的时候, 必然会排放一些甲烷气体, 施加一些化肥与农药, 这样也就导致出现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甲烷气体排放, 降低化肥、农药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 阐述此栽培技术增长的原因与经济效益, 促进水稻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甲烷气体排放
应用此种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全生育期无水层的目的, 利用灌溉方式进行水、肥的准确控制, 保证水稻可以一直处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与土壤当中, 达到预期的产值。采用此种栽培技术减少甲烷气体排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 在此种栽培技术中, 因为存在着一定的无水层, 因此, 不会出现相应的厌氧环境, 导致甲烷细菌缺少了相应的生存环境, 并且降低了水层冒泡以及水体液体中甲烷气体的排放。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采用此种栽培技术和常规栽培技术相比, 可以有效减少70%的甲烷气体排放。二是, 应用此种栽培技术可以对土壤土质进行一定的改变, 提高土壤的通气性, 保证其氧化还原电位长时间处在高位水平, 进而无法产生一些甲烷气体。三是, 采用此种栽培技术的时候, 可以对生育期的需水量、需肥量进行相应的控制, 可以保证其在甲烷排放高峰期中进行水量与肥量的有效控制, 大约可以降低五分之一的施水量与施肥量, 实现甲烷气体排放量的降低。
2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化肥污染
通过此种栽培技术的应用, 可以对稻田土壤长时间处在淹水状态进行改进, 有效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与氧化还原电位,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的不断生长, 还可以有效增强好氧微生物的活性, 提高土壤中N、P、K、有机质等化肥的分解能力以及养分吸收能力。采用此种栽培技术降低化肥污染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通过滴灌随水施肥的进行, 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 基本上可以达到10%的利用效率, 同时, 还可以结合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施肥量的调节, 进而实现减少施肥量的目的, 这样就可以在源头上进行化肥污染的防治。二是, 采用此种栽培技术的时候, 在整个生育周期内, 都不需要建立相应的水层, 在施加化肥之后, 很快就会被水稻根系吸收, 因为不存在着相应的水层, 也就不会对地下水进行相应的污染, 避免了一定的污染。三是, 通过地膜的覆盖, 可以保证土壤湿度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增加了土壤中的微生物, 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 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了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进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效率, 实现了化肥对土壤污染程度的降低。
3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农药污染
通过此种栽培技术的运用,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杂草、水稻病害的出现与发展, 还可以有效缓解农药的污染情况, 因为在覆盖地膜之后, 水稻地上部分区域出现了一种缺少湿度的情况, 限制了一些真菌、细菌的正常生长与传播, 加之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病虫害的出现与传播, 可以适当的减少农药用量。在采用此种栽培技术的时候, 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降低农药污染的危害。一是, 在进行膜下滴灌施药的时候, 一般均是利用滴灌的方式, 将水滴施加到膜下, 之后多余的农药就会被生存在耕作层的微生物予以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挥发污染, 还可以避免下渗, 对周边水源进行污染。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此种栽培技术可以使农药残留率降低大约二分之一。二是, 在进行植株农药喷施的过程中, 会在地膜上吸附一些多余的农药, 可以降低农药挥发, 避免空气污染。
4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增产原因
通过相关试验、调查显示, 此种栽培技术的增产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 膜下滴灌水稻可以有效达到浇苗不浇地的目的, 并且通过地膜的覆盖, 还可以避免出现淹灌的情况, 导致土壤硬化与板结, 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二是, 采用此种栽培技术, 不需要进行起垄, 和传统水稻栽培技术相比, 提高了土壤的利用效率, 基本上可以达到10-%15%之间, 进而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加。三是, 在采用此种栽培技术的时候, 可以对水分、养分等进行准确的控制, 结合水稻的不同生长周期进行水分、养分的调节, 保证水稻水分、养分一直处在最佳的供应状态, 从而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
5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
在应用此种栽培技术的时候, 可以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促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效益获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 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 大概可以达到10%-15%之间。二是, 可以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采用此种栽培技术进行施肥的时候, 和常规灌溉施肥相比, 基本上平均可以增加10%的利用效率, 节省化肥用量大概为10%。三是, 可以有效促进人均管理定额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用此种栽培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促进水稻铺管、播种、铺膜等操作一体机械化的结合, 加强了育秧、撒肥、药物治理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保证田间人均管理能力都可以增强两倍, 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四是, 可以有效节省水资源, 增加生产效益。通过此种栽培技术的应用, 可以节省60%左右的水资源, 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公顷水稻能够节省几千元的生产成本, 促进了水稻生产效益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尝试, 经过了很多年的试验与实践, 逐渐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的肯定。通过此种栽培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水、化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逐渐转变传统的栽培方式与施药、施肥模式, 降低了甲烷气体的排放量, 减少了对环境、水体、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针对水稻产量而言, 采用此种栽培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 和传统栽培技术相比, 其可以有效实现水稻增产, 促进了此种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 此种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灾害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有效缓解社会用水压力,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 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增加了农民收入, 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水稻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伊锋, 杨金霞, 刘焕梅等.昌吉滨湖镇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与前景[J].北方水稻, 2013 (2) .
[2]郭庆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对降低甲烷气体排放以及化肥、农药施用污染的探讨[J].作物研究, 2012 (3) .
[3]岳绚丽, 陈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的农艺与农机配套技术研究[J].新疆农机化, 2013 (3) .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篇5
情况汇报
县远程教育中心:
按照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通知要求,XXX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及时通知乡中心电教站及5个通宽带村远程教育站点于X月XX日18:00(北京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网络集中收看了“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讲座,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到XXX村、XXX村、XXX村、XXX村和XXX村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站点收看情况,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远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全乡7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网集中收看了“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讲座。当前正值棉花备耕播种的黄金季节,农技专家根据农时,就棉花滴灌栽培讲述管理技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收看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农技专家讲座”办的很好、很及时,真正把农业技术送到了家门口,老百姓看的懂、接受快,希望以后多组织类似的活动,真正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
XXXXXXXXXXXXXX委员会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 篇6
试验于2012年在宁夏银川市平吉堡农八队试验 田进行, 土壤属壤土, 土壤容重 为1.51g/cm3, 田间持水 率 (θ田 ) 为22.00%, 有机质12.2g/kg, 全盐量0.98g/kg, 速效氮55mg/kg, 速效钾111mg/kg, 速效磷9.8mg/kg, pH为9.105。试验田南高北低, 坡度较小。试验水源采用试验田地下水, 经初步过滤泥沙后 进行灌溉。 供试水稻 品种采用 为富源4号 (96D10) , 属于粳型、早熟品种。
试验采用对比设计方法, 共设6个处理 (表1) , 每个处理3组重复。灌前灌后通过时域反射仪 (TDR) 测定土壤含水率, 确保土壤含水率保持在设定含水率的上下限之间, 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试验水稻成熟收获后, 采用GB1354-2009标准碾磨成标一大米进行分项检测 (表2)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碾磨品质的影响
水稻碾磨品质主要指标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3个指标主要与水稻品种、加工精度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条件有关。本实验不考虑品种和加工精度影响, 只考虑水稻水分条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测定结果 (图1) 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 水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土壤含水率分别与出糙率 (r=0.964 2**) 、精米率 (r=0.975 7**) 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整精米率 (r=0.916 7*) 呈显著正相关。处理1的出糙率为最高 (80.60%) , 处理6的出糙率 最低 (78.30%) , 两者相差了2.85%。处理6的精米率为最高 (72.10%) , 处理1的出糙率最低 (70.30%) , 两者相差了2.50%。处理6的整精米率为最高 (64.10%) , 处理1的整精米 率最低 (58.00%) , 两者相差了9.52%。从结果可以看出, 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越少, 成熟后加工越容易断裂、破碎, 这是导致碾磨品质的下降主要原因[1]。
2.2 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水稻外观品质主要指标包括垩白米率、垩白度、长宽比和不完善粒这4个指标。据文献资料,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相 关, 垩白粒率 高的, 一般有高 的垩白度。垩白度主要与稻谷的品种和生长环境条件有关[2]。
测定结果如图2 (a) 所示, 不同处理间稻谷的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区别明显, 垩白米率高的处理, 其垩白度也高, 符合两者高度相关规律。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 水稻垩白米率、垩白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土壤含水率分别与垩白米率 (r=0.9730**) 、垩白度 (r=0.983 4**) 呈极显著正相关。处理6的垩白米率为最高 (3.70%) , 处理1的出糙率最低 (1.70%) , 两者相差了54.05%。处理6的垩白度为最高 (1.00%) , 处理1的垩白度最低 (0.40%) , 两者相差了60.00%。结合文献与试验实际情况可知, 土壤水分 越高, 地表昼夜 温差越小, 灌浆速度 越快, 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造成籽粒充实不良, 易形成垩白, 胚乳透明度较低。土壤水分越小, 地表昼夜温差较大, 灌浆速度放慢, 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籽粒充实良好, 垩白减小, 胚乳透明度大[3]。所以, 在灌浆期适当的水分亏缺利于水稻垩白米率与垩白度的降低。
由于水稻长宽比指标主要取决于水稻品种影响[4], 试验中采用同一种水稻品种, 如图2 (b) 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长宽比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 水稻不完善粒指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含水率与不完善粒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974 4**) 。处理1的不完善粒为最高 (3.30%) , 处理6的不完善粒最低 (1.90%) , 两者相差了42.42%。
2.3 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理化品质的影响
水稻理化品质指标主要是指直链淀粉含量 (占样品干重) 、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有关, 一般直链淀粉含量越高, 其胶稠度越硬。国际上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明确的分类[4] (表3) 。
试验结果如图3 (a) 、3 (b) , 对比国际上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分类可以看出, 试验中的水稻基本属于直链淀粉含量为低、胶稠度为软的类别, 符合两者间基本规律。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土壤含水率 与直链淀 粉含量 (r=0.969 5**) 、胶稠度 (r=0.980 5**) 呈极显著正相关。处理6的直链淀粉含量为最高 (16.63%) , 处理1的出糙率 最低 (16.37%) , 两者相差 了1.56%。处理6的胶稠度为最高 (69mm) , 处理1的胶稠度最低 (65mm) , 两者相差了5.80%。
而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 两年水稻蛋白质含量却均呈上升趋势如图3 (c) , 土壤含水 率与其之 间呈极显 著负相关 (r=-0.921 7**) 。处理6的蛋白质 含量为最 低 (8.26%) , 处理1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8.60%) , 两者相差了3.95%。
2.4 不同水分条件对旱作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水稻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之一, 其食味品质是决定其市场的重要因素, 衡量水稻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是米饭感官评分。
试验结果表明 (图4) , 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高, 水稻米饭感官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 土壤含水率与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905 6**) 。处理6的米饭感官评分为最高 (75.50分) , 处理1的米饭感官评分最低 (73.00分) , 两者相差了3.31%。土壤水分的下降时的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亏缺, 使得米饭色泽变暗, 黏度降低, 弹性变差, 酸度增加, 口感松散, 失去新米饭特有的清香味, 食味发生劣变[6]。
3 结 语
膜下滴灌技术简介 篇7
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它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管道系统变成细小的水滴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节水灌溉;同时,由于覆膜可大大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使得作物根系在滴头附近集中发育,使水、肥作用更直接,效率更高。膜下滴灌还可在根系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加之地膜覆盖使棵间蒸发甚微,盐分水易返回地面,在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二、技术要点
1.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需要对水源进行加压和净化处理,需要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管材等。内镶式滴灌带和管上补偿式滴灌管为目前国内研制和生产出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膜下滴灌.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
2.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系统的结构为:水源~水泵~离心式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灌水器。膜下滴灌系统在田间的组成形式是:使用改装后的播种机,在拖拉机牵引下,将系统的末级毛管与覆膜、种子三者同时一次作业铺设完成。然后将末级毛管再与相匝的支、干(分干)管及设备相连接,组成膜下滴灌网络,水通过毛管上的灌水器在膜下均匀地为作物供水。
3.膜下滴灌系统的设计,应按照标准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执行。
三、适用范围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适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和其他大田经济作物。目前,主要使用在棉花、甜菜、加工用蕃茄及蔬菜等作物上。
四、预期效益
玉米膜下节水滴灌技术 篇8
1. 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很强, 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要使膜下滴灌玉米达到增产增收, 应该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在选茬上, 最好不选用连作3年以上的玉米茬, 应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肥茬。
2. 精细整地, 整平细耙
整地的质量是关键, 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玉米生长发育。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 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秋整地应深松整地, 做到上实下虚, 无坷垃、土块,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及时镇压, 达到待播状态, 为高质量覆膜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密、紧凑型适宜膜下滴灌的玉米品种。
(1) 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选择比露地品种生育期长7~10天, 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一般选用生育期125~128天, 有效积温2450~2500℃的品种。
(2) 选择株型紧凑, 适宜密植的品种。要求株型紧凑, 穗位上各叶片上冲, 穗部以下叶片平整, 茎节间粗短, 以利于密植。
4. 种子处理
选用已包衣的玉米种子, 可不催芽, 直接播种。选用没包衣的种子, 可催小芽人工包衣, 或直接包衣, 选择复合型种衣剂, 按药种比例拌种, 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病虫害。
二、播种
1. 确定播种期
5日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播种, 一般年份在4月25日左右。
2. 施足底肥
与常规种植比, 由于膜下滴灌是高投入、高产出栽培模式, 一般选择的品种都是喜肥、喜水的高产品种, 在膜下滴灌水分有保证的前提下, 要求相应增加施肥量。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做底肥施入, 或者用复合肥30~40千克做底肥使用。
3. 播种技术
玉米地覆膜栽培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 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一般窄行为40~50厘米, 宽行80~90厘米。可选用耐密品种, 每亩比常规栽培增加500~800株, 靠群体增产。适合本地整地起垄方式有:
(1) 两垄一平台模式, 就是将原来65厘米的垄通过引沟施肥后, 隔一垄起一垄, 垄体内形成3条肥带, 垄距130厘米, 垄上播种2行玉米, 小行距40厘米, 大垄行间距离90厘米。平翻未起垄地块。按大垄标准130厘米深掏成大垄, 然后用耢子将垄耢平后及时镇压。播种时在大垄平台上引双沟滤肥, 沟距40厘米, 将底肥均匀滤入沟内。
(2) 并垄宽窄行模式。并垄宽窄行模式, 就是起65厘米的垄, 整地时深施肥, 先播种后覆膜, 播种2垄为1个组合, 将2垄播种行距调整为50厘米, 与另外一组合的行距为80厘米。
4. 足墒播种
玉米膜下滴灌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式播种。出苗后及时人工放苗, 并用土压严苗根部。覆膜可以提高地温, 因此可提前5天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采用垄上机械开沟滤大水精量点播, 小行距40~50厘米, 播种应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 播深3厘米。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决定种植密度, 一般每亩保苗4500~5000株, 株距18厘米左右。
5. 化学除草
采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除草剂用量较直播田减少1/2, 方法与常规玉米除草方法相同。
6. 铺设滴灌管和覆膜
在大垄2小行玉米之间铺滴灌管带, 穗铺滴灌管带随覆膜。选用130厘米的地膜, 覆膜可以采用人工覆膜, 也可采用机械覆膜, 覆膜要求严、实、紧。
三、加强田间管理
1. 及时放风、引苗、定苗
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发生缺苗及时补种或补栽。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放苗, 放出颜色正常、大小一致、没病虫害的苗, 并及时定苗, 留健苗、壮苗, 防止捂苗、烧苗、烤苗。放苗后用湿土压严培好放苗口, 并及时压严地膜两侧, 防止被风刮起。
2.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覆膜栽培要经常检查地膜是否严实, 发现有破损或土压不实的, 要及时用土压严, 防止被风吹开, 做到保墒保温。并及时除去垄沟杂草, 按照玉米作物需水规律及时滴灌。
3. 肥水管理
玉米从拔节、抽穗到籽粒灌浆期间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间总需水量的50%以上, 在玉米关键需水期, 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80%, 一般中旱年可灌4次水, 在拔节、孕穗, 抽雄、灌浆期灌水;大旱年应灌5次水, 在苗期、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一般灌水量为15~25立方米/亩。
四、防治病虫害
1. 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黏虫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 一年发生2代, 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粟类。4月底前将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为饲料加工粉碎完, 消灭玉米螟越冬幼虫。一代玉米螟, 在玉米心叶期用50%辛硫磷颗粒剂, 每亩用药1.5~2千克, 于大喇叭口期投入玉米心叶或用80%敌敌畏乳油, 稀释成2500~3000倍液灌心叶, 每株灌10~15毫升, 防效85%。二代玉米, 用50%敌敌畏乳油0.5千克加水300~500升, 配成药液, 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 1升药液可灌雌穗360个, 防效显著。生物防治, 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和盛期末分别进行2次放赤眼蜂, 每亩设4~6个放蜂点, 将蜂卡别在叶背面, 防效显著, 省工、安全、成本低。
2. 黏虫
抓住适期, 及时彻底防治。
3. 玉米病害
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纹枯病、顶腐病、穗腐病等10多种。其中以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 发病率高, 危害重。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 配合药剂防治均可控制和减轻危害。
五、适时收获
浅谈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篇9
一、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能够提高有效积温,这样可以选择产量高、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比当地直播品种晚熟5~7天的中晚熟或晚熟品种,同时要求株型紧凑、茎节间粗短、适宜密植、不早衰、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在种子的处理方面,一般在播前3至5天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摊开2天,破除种子的休眠状态,提高其发芽率。另外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种衣剂包衣,这样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的侵蚀和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整地及施肥
玉米膜下滴灌要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要求耕翻深度达到25~35厘米,灭茬、耙耢平整土地,做到无漏耕,无坷垃,无堑沟,做到上虚下实,能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精细整地后要结合施用适量优质有机肥,按测土配方的要求施入适量化肥。在没有应用测土配方的地块一般每公顷施入二铵300~450千克左右,尿素250~300千克,这样能确保有足够的基肥施入。
三、播种及引苗管理
播种时,地温要连续5天稳定在8℃左右时便可适时播种,同时保证密度,并根据品种和密度要求确定株距。具体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播种后铺带、覆膜;别外一种是先覆膜铺带后播种,机械一次性在起好的垄上盖膜铺带,这样就省去了破膜放风和引苗的麻烦,节省了人工和财力。而对于先播种后覆膜的要本着留大压小,留强压弱原则,及时做好引苗的工作。
四、适时晚收
为使玉米充分成熟,降低水分,提高品质,在收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晚收。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作业技术 篇10
一、播前准备
播前准备包括整地、生产资料的准备、机具调试。
1. 整地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玉米生长。总的要求是:适时整地, 精细平整, 疏松土壤, 上虚下实, 清除杂草根茬, 无大土块坷垃, 能起到增温保墒防渍的作用。可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为高质量铺膜创造良好土壤环境。方法有: (1) 耕翻整地, 一般耕翻深度18~25厘米, 耙压拖平。 (2) 浅旋灭茬整地, 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 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土壤容重过大时要进行深松、镇压拖平。
2. 物资准备
准备好作业所需的种子、化肥、地膜、膜下滴灌带等物料, 并运至作业地点。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利用玉米覆膜播种机械, 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水带及喷施化学除草剂作业一次性完成的一种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 所需物资的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需要的配套动力为13.23~22.05千瓦 (18~30马力) 的拖拉机, 每小时作业2~3亩。
二、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的构造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主要由机架部分、播种装置、一次性施肥装置、覆膜装置、水带铺设装置及化学除草剂喷施装置组成。 (1) 排种装置, 由种子箱、排种器、传动机构组成。 (2) 施肥装置, 由肥箱、排肥器、输肥管、开沟排肥铧、传动机构组成。 (3) 覆土装置, 由镇压轮、覆土板组成。 (4) 除草装置, 由药泵、贮水箱、水管和喷嘴组成。 (5) 覆膜装置, 由开沟器、覆土铧、挂膜轮、压膜轮、挡土板、镇压轮组成。
三、膜下滴灌播种机的调整
播种机由机架、限深轮、播种装置、施肥装置、覆土镇压装置组成。其主要调整内容有限深轮高度的调整;播种株、行距及播深的调整;施肥量及施肥深度的调整;覆土镇压能力的调整等内容。这里主要讲播种株、行距的调整和施肥量、施肥深度的调整。
1. 播种株行距的调整
(1) 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株距的调整是查使用说明书中的列表, 选“不同吸孔数的吸种盘”和“不同齿数的主、被动传动链轮”, 属等距离有级调整。 (2) 仓转式、指夹式精量播种机查使用说明书选取种盒内取种器爪数和播种离合器挡位数来选取株距。 (3) 普通机械式播种机查说明书选星孔轮孔眼数定株距。 (4) 行距的调整是改变播种机开沟铧在机架上的左右安装位置来实现的, 调整时要注意一是相对播种机纵向中心线要左右对称, 二是以铧尖的之间的距离来量取行距。 (5) 播深调整是改变铧柱在机架上的安装高度。
2. 施肥量及施肥深度调整
(1) 亩排肥量的调整, 肥箱用螺栓将肥箱固定在机架上, 用链条将主被动链轮连接, 转动地轮, 以轻便、灵活、平稳、不掉链为准。先进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调整, 将排肥量调节机构设到最小位置, 即各排肥轮工作长度为零, 若有不一致者将卡箍松开调整到零位后紧固卡箍;再进行排肥量大小的调整, 将支架支起, 地轮离地, 排量调整到一定位置锁定, 将肥加入箱内, 转动数圈, 使其充满排肥盒, 然后每个排肥管下放一个器皿, 用手以30转/分钟的速度转动n转, 称各器皿中排下肥的重量, 各单体排肥量应一致, 且排肥量的总和应等于下列公式所得数, 否则应重新调整。 (2) 施肥深度的调整是改变铧柱在机架上安装高度。
3. 限深轮安装高度、覆土镇压轮的调整
均视作业情况而定。
4. 化学除草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由贮气筒、药箱、输药管、喷头和阀门组成。其主要工作部件是喷头, 是影响喷药质量的主要部件。调整阀门开度和更换不同雾化锥角的喷头均可得到不同的喷雾效果。
5. 水带铺设装置
由支架和导向装置组成。水带卷悬挂在支架, 通过导向装置将滴灌带铺在地膜的前面, 有滴水孔的一面必须朝下。
6. 零部件的检查
重点检查运转部件, 对精播机风扇皮带张紧度、链条进行松紧度的检查调整;同时检查输种管是否安装牢靠, 地轮等部件是否运转正常, 必要时进行调整。对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
7. 机具与拖拉机的联接
播种机组与拖拉机挂接实施后三点悬挂连接方式。应使机具中心对正拖拉机中心, 挂接后通过调整中央拉杆和左右吊杆使机具前后左右保持水平, 锁紧拖拉机限位链, 试运行后方可进行播种作业。
四、机具的保养维护与作业注意事项
1. 机具保养与维护
(1) 每班结束前检查各工作部位有无变形或损坏。 (2) 每班作业前检查各紧固件的连接情况, 如有松动及时紧固。 (3) 每工作8小时, 往轴承、链条等传动部位加注润滑油、脂1次。 (4) 定期 (100小时) 清洗轴承, 加注润滑油脂, 更换轴承时应调整轴承座的位置和高度, 确保间隙正常, 转动灵活。 (5) 每工作3~5个班次, 打开机器检查, 清除精播机风扇皮带张紧度、负压室及布气盘布气孔杂物, 保持清洁。 (6) 机具长时间不用时彻底清除机具内外杂物, 并进行涂油防锈处理。 (7) 季度工作结束后, 检查机具的磨损、变形、损坏、缺件情况及轴承轴套的间隙, 及时调整、换件, 或及早采购配件, 使来年的工作有保证。 (8) 机具放在库房内防日晒、防雨淋, 最好罩上篷盖。
2. 作业注意事项
【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推荐阅读: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09-25
玉米膜下节水滴灌技术06-26
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意义06-17
膜下滴灌存在问题05-20
大田膜下滴灌05-28
玉米膜下滴灌08-13
马铃薯膜下滴灌试验07-14
兴城市旱地花生膜下滴灌试验研究10-23
节水滴灌技术10-01
自压滴灌技术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