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专家库

2024-05-09

变电运行专家库(精选8篇)

变电运行专家库 篇1

一、变电站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在电力系统迅猛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 监控中心监控的变电站越来越多, 原有的监控系统直接接收变电站监控信息的模式, 越来越不适应变电站发展的要求。重要信息不是无法挤上通信通道传送至监控中心, 就是淹没在大量的监控数据流中, 或是错报信息。迫切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软件系统能够具有更快, 更准, 更详细的信息筛选和智能判断故障的功能, 并准确及时的将信息分类上送调度系统, 以便监控人员和调度员能及时快速而有效地第一时间了解故障情况, 并根据上送的信息及时准确做出对故障的处理。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二、具体做法

NS2000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了当今计算机领域最新的技术, 在系统的开放性、标准化、面向对象和数据共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易于扩充、维护, 并易于与其它系统互连以及其它商用软件的使用。为实现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的技术要求, 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系统结构

NS2000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系统构建结构如图1、图2所示:

2. 智能判断专家系统功能及实现办法

2.1 故障信息的判断分析

功能一:具备优先对变电站故障跳闸信息在站端进行自动分类汇总。在信息简报窗中, 接收到的信息按照“全部显示”、“事故”、“预告”、“普通”、“保护”、“越限”、“操作”, 可以实现不同的显示要求分别显示各自类型的信息, 跳闸信号和开关位置的信号可以完全分开。

功能二:对分类汇总后的故障信息中包含的故障距离、故障类别、故障相、故障发生时间等重要内容实现智能判别, 重组成一条信息后上传监控中心。由于各个厂家保护规约不同, 并不能保证所有内容都能上送, 例如:南瑞继保103规约和LFP规约并不上送故障类别和故障相, 并且故障距离也是与故障事件报告分开上送的, 另外调度101规约只能上送遥信和遥测数据, 所以故障事件以遥信上送, 取保护的动作时间为遥信的SOE时间, 故障距离、故障类别、故障相以遥测上送 (如果保护装置上送的话) , 最好的方法是与站端约定格式上送, 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以表格形式上送。

功能三:具备将判别后的故障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或调度端, 以便监控人员和调度员能及时快速而有效地第一时间了解故障情况。故障事件以遥信上送, 取保护的动作时间为遥信的SOE时间, 故障距离、故障类别、故障相以遥测上送 (如果保护装置上送的话) 。将保护事件及故障信息转成遥信和遥测后, 就很容易通过101规约或CDT规约上送给调度。最好的方法是与站端约定格式上送。

功能四:具备在站端对汇总的故障信息提供查询服务。在后台监控系统的“历史事件查询”实现该功能。

功能五:能自动识别正常的分合闸操作, 具备开关偷跳判断。在后台监控系统的“开关表”中, 将相应的开关的“不判偷跳”取消, 实现判开关偷跳功能, 针对手动操作和调度遥控操作, 通过建立计算公式, 在这两种情况下变电站监控系统不判偷跳。

2.2 异常信息的判断分析

功能一:具备电力 (有功) 突变量告警提示。使用“遥测表”中将对应的遥测的“值突变量告警”功能, 同时系统记录遥测上突变和下突变发生的时间及突变前的值。

功能二:具备主变温度突变量告警提示。同第一条一样, 主变温度也算遥测。

功能三:具备主变温度与负荷不对应告警提示。建立一个告警的虚遥信, 通过建立计算公式, 在主变温度与负荷不对应的时候让这条虚遥信置1, 即可达到告警功能。

变电站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能减少监控端运行人员对信息分类的时间, 所有信息在站端进行重组, 形成综合信息上报;能提高监控效率, 通过一条信息了解某一变电站某一设备某种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 改变原有监控信息需多条不同类别信息上报的模式, 优化信息上报模式, 方便监控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设备动作情况;能及时发现异常报警, 优化信息后, 信息量将大量减少, 同一事件约为原信息量的1/8, 系统提供的突变量告警等异常信息更容易突显出来, 便于运行人员及时发现。

目前, 受通信规约的限制, 变电站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暂不能实现重组成一条信息直接上传, 但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结合直接远程调用站端监控信息, 综合判断故障及异常情况, 确保及时发现缺陷及事故, 为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保驾护航。

摘要:电网发展日益迅速, 监控中心监控的变电站越来越多, 在调控一体化的监控思路下, 原有监控系统直接接收变电站监控信息的模式, 已越来越不适应监控的要求。本文着重从变电站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的实施方案入手, 提高监控中心信息的准确性、快速性、完整性。

关键词:智能判断,监控系统,变电站

参考文献

[1]梁晓兵.数字化变电站统一监控界面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朱松林.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变电运行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分析 篇2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电网安全运行;分析

0.引言

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电网建设也飞速发展,电网在设备与技术含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在这种情况下,变电运行管理也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只有变电运行一切正常,电网才会安全高效的运行,所以加强对变电运行的管理,可以让整个电网系统更加具有安全性,如今的变电管理还存在着问题,亟待相关人员进行解决。

1.变电运行管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电网只有安全可靠的运行才能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变电运行起到为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转进行管理维护和设备保障的作用,只有变电运行不出问题,电网运行才会一切正常。变电站的设备非常的繁多,对设备进行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比较复杂,这么多的设备非常容易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证全身心的集中精力,往往由于一时的松懈会导致设备出现问题,引起整个电网运行的故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导致人员的伤亡。对变电运行进行管理,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整个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人们的生活安全,一定要对变电运行管理加以重视并改革,确保管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漏洞,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

2.变电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环节薄弱

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好是导致变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变电运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整体的工作比较混乱,非但不能起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反而会由于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的不好而引起事故。在变电运行管理的工作中,管理人员大多素质较低,缺乏管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指导,整体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不能及时的发现各种安全隱患并进行解决,管理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许多问题本来可以避免,结果由于管理者的延误最终酿成大错,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要想提高变电运行管理的质量,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的管理制度权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要求日益提高的变现运行管理。

2.2操作不当影响安全运行

在目前的变电运行管理中,许多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并非是专业人士,他们或者缺乏理论基础,或者缺乏实践技能,总体来说综合素质比较低,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起不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进行变电运行管理时,他们无法对设备进行精准娴熟的维修与日常防护,整体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达不到基本要求。由于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和职业道德不够也为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这些方面都是造成变电运行出现事故的潜在因素,一定要加以解决。

2.3日常维护、检修不到位,更新设备不及时

设备的日常维护对于变电运行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的运行过程对很多设备都会造成磨损,如果对这些磨损不进行相应的维护,会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许多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都会忽视设备的维护,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一直不到位,老化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继续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也是变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

3.1主变三侧开关

针对主变三侧开关的检查,应该注重一次设备和保护牌的检查。如果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因为在对变压器的瓦斯进行一系列的保护动作之时,就可以依据结果对变压器和二次回路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针对呼吸气的喷油状况、二次回路的线路状况等的检查,将是确认着火、变压器变形状况等各种情况的重点检查对象。另外还需要检查主变、观察继电器当中气体颜色等。

3.2主变低压侧

处理开关跳闸当中的主变低压侧之时,如果主变低压侧是因为出现了超出规定负荷的电流,所以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此时就需要检查有关设备。待确认了故障具体原因之后,再进行适当的保护动作。确认了主变低压侧只是因为超负荷电流出现而进行保护,那么可以排除线路故障而导致的开关拒动。然后进行二次设备和一次设备的检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之时必须进行彻底而全面的检查,以准确找出故障原因,并做出及时应对。

3.3处理由于线路引起的跳闸故障

处理由于线路引起的跳闸故障之时,如果没有发生异常状况,则重点检查跳闸开关的具体情况,以及消弧线圈的状况。由于消弧线圈位置特殊,所以工作人员极其容易忽视,但此处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是弹簧类开关,重点检查弹簧的工作状况,其无法正常工作也容易导致跳闸。如果是电磁类开关,重点检查和保险接触的动力状况。

4.加强变电运行管理对策

首先,针对在变电运行管理当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应该适当加强管理环节,完善管理制度。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晰权责,落实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于管理人员较少的情况应该适当添加,减少管理人员疲惫工作的状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并且对于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管理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具体职务范围,且必须按照规范规则进行工作。

其次,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变电运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变电运行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积极引导变电人员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同时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三观,高度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作出正确应对,避免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不利影响。

最后,一定要注意日常的维护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最长,并且维护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及早的发现问题可以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以免由于人为的延误导致原本能够解决的问题最后酿成了大祸。

5.结束语

从以上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变电运行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对变电运行的管理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与可靠,目前我国的变电运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可以让变电运行的整体质量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在变电运行管理中,一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要注重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从多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最高质量,让我国的电网运行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诗.变电运行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4:323.

[2]郝朝霞.变电运行管理与电网安全运行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21:142.

变电运行专家库 篇3

1 变电运行模式

1.1 无人值班变电运行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变电管理模式也逐渐改头换面, 与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即无人值班变电管理模式, 主要是指在先进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全新的微机远动技术, 将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输送到远程控制处, 然后由远方的值班人员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就是一种新的变电运行模式, 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和施工距离, 也提高了变电管理的科学性、便利性和准确性。但是这种新型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对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工作人员学会合理运用先进设备, 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与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相协调, 做好变电运行管理工作。

1.2 变电运行模式中凸显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变电运行模式的主要内容在于变电运行中对于电力设备的正常操作和电力运行的维护管理, 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做到既重视技术性工作, 又照顾到琐碎的细节部分, 不能任由小部分的风险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电网运行中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 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惯常的通病, 如电力设施比较多且复杂, 容易引发异常故障;电力工作人员众多, 分散管理难;维护电网运行的工作简单枯燥, 电工思想松懈, 安全意识不高等多种问题。多样化的小问题堆积会给变电站造成严重的电力故障, 不仅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甚至会损坏用电设备, 影响电网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 对于电力工作人员来说, 需要时常维护电力设备, 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保证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 并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维修, 提高变电运行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专人专岗责任制和严格的值班制度, 将具体的故障责任落实到个人, 明确分工, 实行两班或三班倒的值班制度, 在值班人员进行交接时, 确保人员准时到位, 对各环节工作交接完整, 形成连贯的工作链接, 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责任。

2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2.1 变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1 安全意识淡薄, 设备管理不周。

人力资源和电力设备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营造良好供电秩序的最重要元素。但是在许多的电力企业中, 员工缺乏严格培训和实地训练, 安全意识淡薄, 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并没有按照严格标准执行, 严重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另外, 电力设备对于电网的运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那些负担责任重大的用于登高作业的小型起重器材, 需要通过严格标准的质检才能够投入使用, 并且需要工作人员适时检查, 减少施工故障的发生率。

2.1.2 变电操作不规范。

变电站的施工过程即变电操作是维护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由于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 导致电力设备经常发生误动或拒动的故障, 轻则只是经济损失, 严重的话会影响到电网的运行和人身安全。

2.1.3 变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根据现代学科中安全管理学的认知, 安全故障的发生根源在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电力系统运行中, 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员工安全培训环节管理薄弱、电力设备管理不过关、企业领导层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以及电力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四个方面。在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缺乏全面性和制度性, 不能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遵照制度规范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建设和技术培训;电力系统管理缺乏控制性和科学性, 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具体的管理办法, 使电力系统在前期准备和运行过程中控制力度缺失;电力设备生产质量检查和定时检修工作不到位, 提升了事故发生率;电力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综合性, 妄想以技术来弥补事故损失, 对各方面工作不能兼顾。

2.2 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建议。

首先,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电力设备管理。在员工培训阶段, 对员工严格要求, 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电力技术双管齐下, 体现出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电力设备管理, 在生产阶段严格按照具体的生产标准执行, 并对电力设备进行固定时间的检查和维修, 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提高工作效率。其次, 提高工作人员变电操作水平。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并用政策制度辅助, 增强员工工作时的压力感, 促使员工严肃对待;建立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提高对变电运行的管理要求, 确保员工能够掌握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缩减事故发生时间。最后, 将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重点放在前期的故障预防上, 宣传企业的电力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的警惕心, 养成安全施工作业习惯;遵照规章制度加强员工训练, 确保技术到家, 安全操作;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对包括领导层在内的全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纰漏和不足, 使每个人能够在教训中进步。

结语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科学应用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运行, 是保证用户合理用电,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要根据电力系统每个阶段中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对员工培训、设备管理、电力系统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保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电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也凸显了许多的问题, 如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严重影响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是电网运行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变电运行模式和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简述了变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浅析变电运行技术 篇4

摘 要:本文讨论了变电设备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中,变电设备检修及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分析了非跳闸故障,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技术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检修;非跳闸故障;电网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设备检修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验电。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的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如果在木杆、木梯或木构架上验电时,不接地线验电器不能指示,可在验电器上加接接地线,但必须经值班负责人许可。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2.装设接地线

(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 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 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应在下列场所悬挂相应的标示牌及遮拦: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临时遮拦与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的数值。在临时遮拦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二、跳闸故障

1.10kV(35kV、66kV)线路跳闸。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强送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2.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

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1)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应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这两种故障。那么,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线路故障因保护拒越级呢?要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进行判断。检查二次设备时,重点检查所有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有漏投的;检查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的。检查一次设备,重点检查所内的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低压侧主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再至线路出口。

(2)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线路开关又没有跳闸,通常断定是线路故障。因此,在巡视设备时,除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重点检查外,还要对线路进行检查。只有确认主变低压侧CT至线路CT无异常,方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开关拒动故障的处理较为简单,隔故障点拉开拒动开关的两侧刀闸,恢复其他设备送电,最后用旁路开关代送即可。

(3)没有保护掉牌。若开关跳闸没有保护掉牌,须检查设备故障是因保护动作而没发信号,还是因直流发生两点接地使开关跳闸,或者是开关自由脱扣。

三、若干技术分析

1.过电压的影响。变压器的高压侧进线,大多由架空线引来,很容易遭到雷击。此外,由于断路器的正常操作、系统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使系統参数变化,引起电网内部电磁能量的转化,出现异常电压升高,会危及变压器内部绝缘,甚至烧毁变压器。因此,应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均装设避雷器,并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对其进行检测。

2.接地不符合要求。配电变压器一般低压侧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当负载不平衡时,中性点会流过较大电流,如果接地线连接不好,接触电阻过大,会被烧断,导致中性点电位位移,危及用户电器设备安全。因此应经常检查接地线、点是否完整和牢固,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容量在l0000kVA以上的变压器应不大于4Ω,容量在l00kVA以下的应不大于10Ω。当接地电阻超过标准时可采用增加接地体或使用降阻剂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

3.负载短路或接地。当变压器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变压器承受相当大的短路电流,内部巨大的电动力会使绕组变形及油质劣化。因此应安装短路保护,一般在高压侧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侧采用空气断路器。熔断器的熔丝选择应合理,保证变压器内部短路时能熔断,或低压侧短路或过载时能跳开。

4.当线路逐次拉合后,光字信号一直未消失,则此时应考虑两条以上线路同名相同时有接地或在开关至母线之间有接地现象(后者经对站内设备的巡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当然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主变35kV进线侧线路无故障,而且类似这种多条线路同名相接地的状况并不多见。

四、结语

电力工业是现代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生产高度集中和统一,对变电运行的计算机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和对象式包装程序设计为基础,将数据与系统图形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企业局域网作为基础,整个系统基于客户机与服务器配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成本大大降低,便于用户浏览查询和管理员进行系统的维护,以及各单位之间的信息流通,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各单位的办公自动化水平,该操作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及开发工具使系统运行可靠、高效、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1]许丰博.防止变电运行事故的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5(8).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策略探究 篇5

一、变电运行模式

变电站人员分散, 难以统一管理, 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甚至危及人身和电网安全,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变电运行人员直接负责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 随着新设备的大量引进使用, 运行人员需及时了解其内部构造、运行原理、操作方法及检修维护方法等具体知识, 因此, 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在提高设备自动化和可靠性的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微机远动监控技术, 实现现场值班人员代替远方值班人员, 有效的控制并且管理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前进, 无人值班变电所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为真正实现安全运行, 管理工作成为关键。对“无人值班”要做到正确理解, 它是一种运行管理的模式, 并不是真正不需要人看守管理, 相反, 无人值班变电所更加需要训练有素、专业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的运行人员, 利用新型设备, 协同做好变电站的管理工作, 真正实现减人增效。传统的变电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 相应系统不能完全显示, 因此需要配备人员, 还有些实际操作需要技术人员亲自到场, 这就造成变电所人员虽多但效率不高, 实行有效管理才能真正做到职责分明、协调配合实现变电站发展。

二、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一) 职能分工明确

将传统的变电值班人员分成两个部分:运行监视、抄表、操作断路器的人员为一部分, 利用远动系统实施;另一部分进行设备的巡视、维护、操作隔离开关以及采取安全措施并处理安全事故, 成立专门的操作队, 到现场中实施。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 运行人员、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及维护人员等都要遵照制度明确个人职能, 达到工作目标, 做到权责清晰, 分工明确。要求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及远动设备需有专人维护, 及时填写工作记录。运行值班人员制定两班倒或三班倒制度, 禁止人员连班工作。填写交接班记录, 待办、已办、注意事项等问题交接清楚, 准时交班, 前后衔接连贯。

(三) 加强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人员只有具备专业过硬的技术才能保证运行和人身安全, 认真贯彻两票三制, 设备台账的记录要清楚、具体、全面, 包括检修记录、缺陷记录、大修记录等, 分门别类将其整理规范。增加设备巡视次数, 做好及时维护, 如有问题发生应迅速、准确的排除故障。

(四) 实施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运行管理的核心就是安全。认真落实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以预防为主, 开展关于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 对违章或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班组实行严厉处罚。完善变电站的运行规程, 自查各项记录, 利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来提高效率, 保证每个环节的安全实施, 进而实现变电站整体工作的有效进行。

(五) 人员培训

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 因此, 专业的人员能力培训是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与设备相比而言, 人是最活跃能动的要素, 因此, 要遏制事故发生几率要首先规范人员行为, 提高安全素质, 保障人身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充分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发挥个人主动意识, 维护企业安全。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和基础, 防范事故发生。实行安全生产培训要注意针对性与时效性, 结合具体事例典型事故, 分析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观念, 鼓励员工针对自己的岗位实际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或建议。严格考核员工的“两票三制”合格率, 督促员工完全按照标准工作, 杜绝不规范、不达标的行为。对于违规行为不单纯实行扣罚, 固定时间举行讨论会, 让员工自己分析错误原因及后果影响, 提升培训质量。

三、结束语

变电所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 人员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加强人员管理, 在运行管理中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与制度化, 打造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执行能力好的团队, 才能实现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变电站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对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探究[J].广东科技, 2011.

[2]邬永强.浅议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10.

探析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篇6

一、变电运行的工作方式

变电运行的主要工作, 就是对变电站当中的电力设备与电力系统进行维护。其工作的特点就是, 需要维护的电力设备比较多, 日常维护出现疏忽的几率较大;工作方式较为枯燥, 日常工作没有什么新意, 工作当中反复的去干一件事, 容易让工作人员的思想产生偏移;人员的工作地点比较分散, 不便于管理制度的实行。一旦在工作当中出现重大的电力事故, 轻则让电力企业在经济上受到损失, 重则可能会威胁到整个电网运行, 甚至是伤害到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让电力企业在当地的形象轰然倒塌。变电站当中的每一位值班人员都是电网稳定、安全、经济运行的保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变电站当中运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 工作人员应该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设备的工作原理, 在一定的培训过后可以熟练的操作新设备或系统, 从而实现变电站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运行。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变电站当中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提高变电站设备与系统的智能性和可靠性是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前提, 借助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 变电站当中的所有系统与设备的工作, 都是由远方的工作人员来监控与管理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熟发展, 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但是要在无人看守当中实现安全运行, 是电力领域激烈探讨的问题。

二、变电运行的管理

(一) 确定管理工作的各个职责。

借用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模式, 将变电运行的值班人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的人员主要是有运行监视、抄表记录以及操作短路器等工作;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的人员主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巡视、维护、隔离、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 构建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1工作岗位责任制。变电站当中有很多的岗位, 这些岗位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对变电站来说任何的岗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在岗位之上的工作人员应该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 确定岗位责任的制度。

2电力设备专责制。变电站当中的一、二次电力设备, 需要有人专门的管理, 对电力设备在工作当中的数据要仔细记录,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进行数据之间的对比。

3运行值班制度与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该在变电张当中实施两班制或者三班制, 严禁工作人员联系上班。在交接班的过程当中, 应该严格按照电力企业制度的交接班来进行, 对上班时的各项工具、手续、文件都要交接给下一班的工作人员。

(三) 增强变电运行维护技术的管理。

这里所指的维护技术管理, 就是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稳定的进行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国家出台的变电运行制度是经过多年研究所总结出来的, 变电站当中的工作人员应该认真的实行。

在实行变电运行制度的同时, 还应该做好变电站当中各项数据的记录, 加大变电资料的收集。但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时, 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 对那些已经长时间使用的设备, 要向企业当中的设备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更换, 从而保证电网高效经济的运行。

三、变电运行的安全措施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是由很多重要环节所组成的, 即: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用户。变电站是发电厂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环节, 有着降解高压电与分别配民用电力的能力, 这个环节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传输系统, 并且与人们日常用电也有在紧密的关系。以下几点是变电安全运行的保障:

(一) 安全的管理措施。

工作安全是电力企业最为看重的。变电站当中的所有工作从安全一词出发的。应该在变电站当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 同时还应该确立安全责任制, 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 严格禁止电力工作当中的危险操作。

(二) 对电力人员专业基础进行管理。

在每个月开始之前, 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变电站在这个月的工作计划, 并且让变电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不仅如此, 电力企业还应该组织人员对变电站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检查, 在检查当中找到其中的问题, 让变电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及时的改善。

(三) 电力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变电站中工作人员素质与技能的高低直接与自身的工作效率所挂钩, 并且简介的还影响到了变电站的整体工作效率, 因此, 电力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变电站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与电力技能。相比环境与设备, 工作人员是变电站当中最难掌握的因素, 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防止电力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 同时也是变电站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任务。

(四) 在工作当中加入政治思想工作与民主管理。

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看到员工政治思想的水平, 坚持向员工灌输爱国、敬业、全力等积极的思想, 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才是企业的主人, 并且让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定时定点的开展政治思维培训活动, 使变电站员工看到目前的电力形势, 对国家最新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培训活动应该不拘泥于形式, 应该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了解和解决员工的思想与难题。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一起, 进行问题的探讨,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扑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五) 文明生产。

应该把变电站中分为多个区域, 这些区域的清洁分配给每个工作人员, 让整个变电站当中显得整洁卫生, 从而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可以很好的激励工作人员, 还可以降低变电站内部故障的发生率。

结语

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对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电运行是整个电力系统当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 变电站当中各项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居民用电与商业用电的需求。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 其中变电的运行是整个电网运转的支架, 只有对变电运行采取有效的管理, 才能够让电网运行有可靠的保障。本文主要阐述了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 对变电运行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管理,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邬永强.浅议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技术分析 篇7

变电运行行业属于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 其中不但包括技术性较弱、较琐碎的事项, 同时包括技术性较强、较复杂的环节。在变电运行的工作过程中, 尽管技术性的强弱状况或者是事情的繁琐程度都应当严格地落实, 因为各个环节都作为变电运行的安全保障, 因此容易由于部分琐碎的事情而导致安全隐患, 最终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电能的实际需求日趋严重, 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十分紧张, 变电所数量有所提升, 为了能够解决变电运行人员的相关问题, 供电企业能够使用变电所无人值班彻底的优化改进变电运行的处理方法, 不但能够对运行管理起到规范化的实际作用, 还能够简化人员配置状况, 有利于提升实际的生产效率。

2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模式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应为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与维护管理工作。其主要特点是维护的设备数量多, 发生异常与障碍状况的机率比较大;工作流程显得繁琐乏味, 容易导致人员产生松懈的心态;人员比较分散难于集中管理。如果出现变电事故, 轻的话则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 重的话则会危及到电网、设备以及人身的安全, 甚至容易为社会带来各种不安定的要素, 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 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 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 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 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 借助微机远动技术, 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 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伴随着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无人值班变电所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然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运行目标, 无人值班管理这显然是重点问题。

3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技术

3.1 明确运行的职权分工

将变电所无人值班模式的管理职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值班人员对变电运行工作实行监控管理, 远程控制断路器, 完成抄表记录的实际工作;其二为定期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实行检修维护工作, 同时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3.2 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1) 岗位责任制度。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清楚自身的工作内容, 在变电运行的实际过程中, 严格根据管理机制落实具体的工作事项。

(2) 运行值班机制和交接班机制。值班人员不允许帮别人代班, 同时自己也不允许连班。要求值班人员在交班过程中, 向下一位值班人员详细具体地交代工作事项, 完成好交班的各种手续, 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

(3) 责任机制。供电企业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通过这项责任机制, 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 这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变电人员才不容易出错, 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人的工作事项中, 这对于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重大意义。

3.3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变电站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 变电运行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变电运行的工作内容相对琐碎且复杂, 同时各种类型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庞大, 工作难度较高; (2) 设备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较大; (3) 维护与检修工作十分枯燥乏味。因为变电运行工作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点,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部分工作人员在处理某些琐碎复杂的工作事项时, 在思想上无法高度地集中精神, 甚至容易出现工作懈怠的状况, 为变电运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操作人员工作的粗心, 容易给整个变电站的电网安全运行状况带来重大的威胁。对于这些相关问题, 应当对有关的工作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技术水平, 强化安全思想的教育工作意识, 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可以组织老员工为新员工讲解过去阶段发生的重大案例, 使得新员工能够提高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组织各种类型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 促使企业员工能够对自身工作有充分的科学认识。

3.4 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工作, 就能够很好地防止由于设备故障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有利于提升安全生产环节的可靠性。

(1) 在选择设备的过程中, 应当选择性能优良的设备, 这样能够防止由于设备本身性能较差所引起的安全事故。

(2) 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 应当严格根据要求标准进行安装, 提高调试的质量水平, 防止由于安装质量问题为后续的生产活动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3)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定期地组织专业人员对各种设备落实检修维护工作从而可以仔细地检查设备的有关参数, 如果发现出现问题的设备, 应当及时地完成记录工作, 同时对存在问题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 假如维修无法解决问题的话, 应当更换设备防止形成安全隐患。

3.5 重视技术交流讨论活动

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落实各项交流活动, 将工作人员汇集到一起沟通交流。交流的具体内容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可以是个人的工作经验体会, 甚至可以是员工在过去阶段出现的错误。通过这些形式的沟通交流会议, 不但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 建立工作友谊, 同时可以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 学习别人工作上的优点, 相互之间汇总工作经验, 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分析, 共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4 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电子通信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等新设备、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发展, 使得变电所的自动化控制出现质变状况, 为无人值班的建设方案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为企业在变电运行方面提供了全面的物质基础。

摘要:为了满足变电运行变化的实际需求, 对传统模式的变电运行管理进行优化改善, 确保电网系统稳定运行。本文对变电站的倒闸管理策略与操作管理办法进行具体分析, 总结出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各项要求, 对于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运行方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技术

参考文献

[1]韦平.全方位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 .

[2]范建荣.浅析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问题及技术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22) .

变电运行专家库 篇8

关键词:传感器,通信网络,专家系统,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

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变电站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在保障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互感器磁饱和、铁磁谐振、绝缘油爆炸[1];主变压器、断路器等运行参数缺乏全面有效监视手段,需定期进行停电检修,使用效率低[2];全站设备运行温度、环境温湿度、水位等参数缺乏实时监测,依赖人工定期巡检,工作量大;空调、风机、水泵等设备启停需人工现场干预,无法根据环境变化智能启停,能耗较大;图像监视、安全警卫、采暖通风、火灾报警、给排水等生产辅助系统之间信息孤立,无法实现智能联动等高级应用;运行人员误入间隔情况时有发生,人员巡检过程无有效监视,信息交互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后台数据缺乏专家系统分析,无法为运行提供更多辅助在线决策支持等[3]。

随着新型电子式互感器和变电站IEC61850通信规约的应用,一大批基于电子式互感器[4,5]、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GOOSE)以及数字化采样值传输的数字化变电站迅速崛起[6],在解决常规互感器固有缺陷,实现数据数字化、信息网络化方面初显成效。

智能变电站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概念而产生,关于智能变电站的文献层出不穷,但多集中在智能变电站概念[7]、发展历程[8,9]、体系结构[10]等方面,关于具体实现技术的研究很少。智能变电站总体来讲是依托数字化变电站的物理技术构架、融入状态检修管理和智能高级应用等功能的综合体。要实现智能变电站智能运行管理的目标,必须具备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及先进的智能应用策略。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案。

1 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框架

1.1 总体框架

IEC61850标准体系将智能变电站架构划分为3层,即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智能变电站,它将变电站分为2层,即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传感网络是底层基础,专家系统是上层建筑,其中传感网络由传感器和传输网络组成,专家系统由多种高级应用软件组成。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架构如图1所示。

1.2 主要特点

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有以下主要特点。

1)大规模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过加装各类传感器获取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包括电子式互感器、一次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等。

2)全站实现通信网络互联。变电站内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之间、状态监测设备以及辅助生产设备均利用通信网络(以太网、总线、无线传感网等)实现互联。

3)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变电站配置的专家系统具有完善的高级应用功能,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及检修和辅助系统的智能化监控与联动,通过实施站内状态估计、站域控制与保护、状态检修、智能告警等高级功能,提高变电站智能化运行水平。

2 传感网络设计

2.1 智能变电站传感器配置方案

智能变电站要实现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需分别对电力数据、变电设备状态参数及环境信息进行采集。

智能变电站电力数据采集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电磁原理的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和绝缘性能,能精确地测量非周期分量及各种交流谐波分量,且无饱和现象。

变电设备状态参数的获取需要在设备本体安装状态监测传感器。为保证其准确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应合理选择状态监测传感器及安装方式。目前,常用的状态监测传感器有油中含水量传感器、GIS局部放电、SF6气体密度传感器、避雷器泄漏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安装方式分为内置和外置2种。

变电站环境信息监测传感器包括高清摄像机、围墙震动传感器、感温感烟传感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及SF6气体泄露监测传感器等。

2.2 传感网络设计

作为智能变电站底层基础的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

1)终端节点。对传感器进行数据转换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看成是传感网络的终端节点,如合并单元、状态监测IED等。

2)中间节点。中间节点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要对其他节点转发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他中间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务,如保护测控、联动处理等。

3)传输网络。数据从终端节点出发,经传输网络到达中间节点。传输网络分有线与无线2种,组网方式特点如下:(1)有线方式通信线路稳定可靠,维护简单,但安装地点易受限制,布线复杂;(2)无线方式安装地点不受限制,无需布线,现场施工方便,但通信易受电磁干扰,抗干扰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

传感网络示意如图2所示,终端节点中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ECT)、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EVT)合并单元可合并为一个,数据处理模块、无线传感器基站通常可接入多个传感器,摄像头、感烟感温及SF6气体等传感器均为本体与终端节点合为一体的传感器。网络传输协议方面,变电站后台系统与中间节点统一采用IEC61850通信协议,终端节点与中间节点也采用IEC61850通信协议,但考虑到摄像头、感烟感温及SF6气体等传感器数据的特殊性,该部分可以自定义传输协议;终端节点与传感器本体之间根据数据类型与连接介质的不同采用不的传输协议,如ECT/EVT与合并单元之间采用IEC61850-9-2协议、无线温度传感器与基站之间采用2.4 GHz无线信道传输。网络传输介质方面尽可能采用光缆,少数部分之间也可以采用信号电缆,如状态监测传感器与数据处理模块之间、联动处理单元与摄像头、感烟感温及SF6气体等传感器之间。

3 专家系统设计

作为智能变电站上层建筑的专家系统主要实现各种高级应用功能,其应用范围可分为支撑平台专家系统、站域控制与保护专家系统、辅助运行管理与维护专家系统及支撑区域电网运行专家系统4个层次(见图3),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变电站自身情况配置专家系统。

1)支撑平台专家系统。包含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站内状态评估系统。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站内全景数据的信息库,站内状态估计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之上,实现数据辨识与处理,保证基础测量数据的正确性,为站内其他高级应用提供支持。

2)站域控制与保护专家系统。站域控制实现站内自动控制装置的协调工作,其功能包括全站公用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载等;站域保护实现自适应和协调保护,如全站统一的后备保护、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保护、保护定值自动生成和修改等。

3)辅助运行管理与维护专家系统。主要包含5个专家系统:(1)设备状态可视化专家系统。该系统将站内设备的在线监测信息上送,使上级部门能够监视站内设备状态并制定合理的检修策略。目前设备状态可视化工作主要针对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开展。随着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二次设备也可逐渐实现状态可视化。(2)辅助控制协调联动专家系统。该系统处理各辅助生产系统运行工况,包括各种异常情况处理结果、视频录像等,同时接收遥控指令,如启动风机、调节空调温度等,实现对辅助生产系统远程控制及协调联动。(3)智能告警专家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变电站故障信息的逻辑和推理模型,实现对故障告警信息的分类和过滤,并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自动报告变电站异常状况。(4)故障信息综合分析与决策专家系统。该系统在事故或故障情况下对包括事件顺序记录信号及保护装置、相量测量、故障录波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多专业综合分析,并将变电站故障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界面综合展示。(5)源端维护专家系统。该系统将变电站作为调度主站数据采集的源端,提供各种可自描述的配置参量,维护时仅需在变电站利用统一配置工具进行配置,生成标准配置文件(包括变电站主接线图、网络拓扑等参数及数据模型)。调度主站可自动获得变电站的标准配置文件,自动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并自动更新运行监控画面。源端维护是智能化变电站的重要概念,数据从源头实现标准化,便于后面各种系统使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

4)支撑区域电网运行专家系统。包含2个专家系统:(1)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专家系统。将变电站的电压、无功调节设备纳入区域无功电压调节系统,进行整体策略控制,实现区域级别的电压无功自动优化调节。(2)协同互动专家系统。智能变电站可与分布式电源、大用户等相互交换数据,实现协调运行与控制。对于外部接入的分布式电源,通过信息交互,可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相应调整控制模式,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

4 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应用实例

江苏某智能变电站由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组成,全站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配置了多个专家系统,实现了变电站多种高级应用,成为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新型智能变电站设计典范。该站为220 kV全户内GIS站,具体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如下。

4.1 传感器

220(110)kV及主变压器高中低三侧均采用全光纤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容分压原理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安全可靠,绝缘性能高;互感器二次无开路/短路、无磁饱和、频率响应范围宽、暂态特性好、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数字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增强了抗电磁兼容性能,数据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和重量远小于常规互感器,易与其他一次设备集成,节约大量铜材,节省投资;以绝缘脂替代油和SF6,无泄漏、无污染,环保安全。

根据运行需求和设备重要性对一次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进行选择安装,主要加装的传感器包括主变油中溶解气体及微水、油温传感器,GIS局部放电、SF6密度及微水传感器,断路器工作特性传感器以及避雷器泄漏电流、放电次数传感器。

另外,该站还布置了温湿度、SF6气体泄漏、水浸、烟感、振动等约330个环境监测传感器,并配合摄像头、红外成像、声光报警等设施,实现对运行环境和运行设备的感知。

4.2 通信网络

根据变电站数据类型的不同,通信网络也有所不同,可按如下3种类型设计通信网络。

1)变电站传统自动化系统部分。合并单元电流电压输出采用IEC61850-9-2标准建模的数字报文,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之间利用光纤以太网实现互联,通信协议统一采用IEC61850标准,以光纤取代控制电缆,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大幅提高信号传输抗干扰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简化了二次接线。

2)状态监测部分。传感器与状态监测IED间采用RS485总线或CAN总线方式传输模拟量数据,状态监测IED之间或状态监测IED与后台系统间采用IEC61850标准通信,通信网络采用l00 M及以上高速星型以太网。

3)辅助控制系统部分。传感器与基站、联动处理单元之间采用无线传感网、RS485总线或CAN总线方式,基站、联动处理单元与后台系统之间采用IEC61850标准通信。

4.3 专家系统

该智能变电站结合实际情况,配置了一体化信息平台专家系统、站内状态估计专家系统、状态可视化专家系统、智能告警专家系统、故障信息综合分析与决策专家系统及辅助控制协调联动专家系统等。这些专家系统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多种高级应用功能,极大提高了运行效率,避免了人为误判,可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并结合实时分析和推理为运行人员提供决策意见;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后台分析系统可实现对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征兆,取代定检,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减少停电次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智能辅助控制专家系统可实现图像监视、安全警卫、火灾报警、主变消防、采暖通风等功能的集成联动和智能运行管理,具备“智能监测、智能判断、智能管理、智能验证”功能。

5 结语

文章针对常规变电站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阐述了传感网络和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该方案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与管理,为今后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彭春燕.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新型一次电流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9.

[2]林松,王庆红,刘然.数字化变电站状态检修技术[J].电网技术,2007,31(S1):137–140.LIN Song,WANG Qing-hong,LIU Ran.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Digitized Subst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S1):137–140.

[3]鲁东海,孙纯军,秦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与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华东电力,2011,39(4):567–571.LU Dong-hai,SUN Chun-jun,Qin Hua.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xiliary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Intelligent Substat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1,39(4):567–571.

[4]赵志敏,林湘宁.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传感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29(8):132–135.ZHAO Zhi-min LIN Xiang-ning.Design of Sensor for 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s[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9,29(8):132–135.

[5]张建超,刘晓波,张飞,等.电子式高压电力互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09,45(4):106–110.ZHANG Jian-chao,LIU Xiao-bo,ZHANG Fei,et al.Development of High-voltage Electronic Transduc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J].HighVoltage Apparatus,2009,45(4):106–110.

[6]高翔,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06,30(23):67–71.GAO Xiang,ZHANG Pei-chao.Main Feature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Subst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23):67–71.

[7]张沛超,高翔.智能变电站[J].电气技术,2010(8):4–10.

[8]陈文升,钱唯克,楼晓东.智能变电站实现方式研究及展望[J].华东电力,2010,38(10):1570–1573.CHEN Wen-sheng,QIAN Wei-ke,LOU Xiao-dong.Study and Prospect of Realization Way of Smart Substation[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38(10):1570–1573.

[9]刘娇,刘斯佳,王刚.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0,38(7):974–977.LIU Jiao,LIU Si-jia,WANG Gang.Study on Construction Plan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J].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0,38(7):974–977.

上一篇: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下一篇:刑事法律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