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写日记

2024-12-15

快乐写日记(精选12篇)

快乐写日记 篇1

做客嘉宾:郭雨婷

分享故事:写日记的故事

希望:通过写日记储存快乐

去年的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笔记本。妈妈说我已经是小姑娘了,可以自己写日记了。我一下子就呆了,这日记怎么写?当时,我完全傻了。

我坐在笔记本面前欲哭无泪。这时妈妈走到我身旁问我:“宝贝,怎么啦?”我说:“妈妈,我真的不会写。”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问:“今天,宝贝和妈妈做了一些什么,去哪里玩了,然后遇见了什么人和事,你观察了吗?”妈妈对我眨着眼睛。我安静下来灵机一动:“有了,我知道怎么写了。”

为了能写好日记,我观察鱼儿。我发现河里的鱼儿很怕人,即使你投喂食物它们也不会主动浮出水面抢吃的;而公园里的鱼儿却和人们很友好,只要你投喂食物,它们都争先恐后地争夺,完全是一副“鱼为食亡”也甘心的拼劲。

我看小猫睡懒觉,发现它最喜欢趴在窗台处蜷缩着身体睡。睡觉的时候还打着呼噜,睡醒了还用爪子给自己洗脸、舔毛。妈妈说猫也爱美,这是给自己美容呢。

我看外婆浇花,发现外婆浇花的时间都是傍晚。可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妈妈说要我自己找答案。为了寻找到答案,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原来傍晚是浇花的最佳时段,因为晚上浇水水温和土温比较接近,有助于为盆土降温和植物散发热量,而且经过补充水分后,植物夜间生长更迅速。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寻找,我的生活常识积累得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爱写日记了。通过写日记,我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关注起来,遇见不懂的事也自己主动寻找答案,再也不会什么事都问妈妈了。在长期的写日记中,我把自己快乐的童年一一记录了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去翻看,我又回忆起日记中快乐的事。

原来,写日记不但能增长见识,还能将快乐储存,我真的是太开心了。

快乐写日记 篇2

我和好朋友夏雨帆一起去河堤倾听春的脚步,欣赏春天的舞蹈。

走进河堤,踏上软绵绵的小草,微风吹拂,小草们纷纷摇动身子,争先恐后地睁大好奇的眼睛欣赏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它们的颜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这新鲜的嫩绿准是春——这个多彩的调色盘中最美丽的色彩!

写日记是一件快乐的事 篇3

老师,您知道吗?我最近非常高兴,我找到了一样“东西”,我特别开心!

那天,我突然发现写日记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以前,我总是认为写日记是很枯燥、很乏味的事,所以不愿意写,甚至都不愿意看日记本,一写日记头就大。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去写,而且迫不及待地去写,我觉得写日记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美好的事,每天我都在等待您赶快发下日记本,我好快点写日记。

这一点我从来没有发现过,直到有一天,我的大脑像突然间变了一个人一样,我都不知道,我现在还是不是以前的我,我真的不敢相信,我怎么会突然间渴望写日记,愿意写日记呢!

老师,您知道吗?我特别愿意看您给我写的评语,百看不厌,每次看都像第一次看那样激动,因为您写的很亲切,很……

教师评语:

真高兴看到你写出自己的心情———看到这篇日记,我所付出的心血,都成为你快乐的源泉;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继续写吧,老师就是希望同学们明白:日记就是一种表达心情的工具,它能使内心的话得以倾诉,排解难以沟通的压力。

作者系哈尔滨市南岗区铁岭小学五(10)班学生

快乐写日记 篇4

正如美国人常说的“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 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作文最好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劳动成果, 如果没有他们的主动参与, 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如果能对写作产生兴趣, 自觉自愿写, 那么对他们来说, 作文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而是一件有着憧憬的乐事。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快乐作文呢?

一、创设情境, 激发作文兴趣

“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 在作文指导中, 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 使学生大脑受到强烈的刺激, 感到兴奋, 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情境, 一是创设艺术情境,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艺术情境就是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 再现其大脑中存储的文题所需要的生活信息, 用一幅幅日常画面, 扣动学生的心弦。当然教师还可以用图片、画面、音乐等手段制造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对于选材、立意都可以适当由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平等地参与讨论, 摆脱学生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的困境。

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 在于“无话可说”, 也就是没有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素材可写、能快乐地作文, 我们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创设快乐的情境, 在学生积极参与、乐意参与的前提下, 让学生感受生活, 体悟生活之乐, 在感性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快乐地作文。

二、纵横生活, 挖掘文章素材

作文是一种心灵的书画, 是沟通社会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的思维实际相结合, 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 为生活而写作, 为快乐而写作。学生们由于身处课堂, 与社会的接触面少, 人生阅历少, 因而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所以常出现一节课过后, 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 形成生活积淀。

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 笔者不主张学生一定要把日记写得很长。只要把一天中, 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写出来就可, 但不能记成流水帐, 注意运用文辞句法。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他们作文的选材取舍能力, 另外就是使他们的文采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写日记比赛, 看看谁的数量多, 质量高。也有的学生认为学生时代的生活只是简单的重复, 有些单调没有多少新意, 写日记时言之无物, 不好下手。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是有一些, 但过于琐碎, 不值得一写。究其根本, 是因为他们对大事与小事, 有意义与无意义的理解过于狭隘, 认为只有较大影响力的才算是有意义的事。为了消除以上认识误区, 笔者引导学生开始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使每一件生活中的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为作文提供了强大的素材库, 不用为无事可写而发愁了。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在假期里, 放下学习沉重的包袱, 到大自然中感受真切的鸟语花香, 秀美山水。这样一来可以放松自我, 为自己繁重的学习减轻压力, 二来可以践行先贤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教诲。学生们平时较少有机会出去远游, 他们都对旅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这个时候他们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也会对在旅途中碰到的人物与景致留有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写成游记。学生们在如此愉悦的氛围中写作, 而新鲜事物又为其提供了绝好的写作素材, 这个时候便不会言之无物, 甚至超水平发挥, 而写成的游记会成为日后学生们美好的青春记忆。

三、彰显成果, 激发写作动力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一些学生对作文有厌烦情绪, 那是他们没有体会到自己作文水平的进步。如果自己的习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 学生心里必会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 驱使他们向再一次的成功进发, 教师可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一) 多方评价, 唤起写作热情

多方评价, 是指由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习作的评价。首先由老师对学生习作做出评价, 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的作文, 重新感受一下当时的写作过程, 让学生自己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再由学生进行互评,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通常难以作出中肯的评价, 而对同窗好友的评论可能是“头头是道”。当然这种评价未必能点到要害之处, 但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批判性思维”, 通对对别的同学作文的条分缕析, 引导自己在作文时更注重句法结构。条件允许的, 还可请学生家长进行评价, 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 也是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际沟通。

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可采用欣赏评价, 即在对学生习作评价时, 不只与别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 更侧重与本人之前的习作进行纵向比较。对于有进步的习作, 即便还有较多不足之处, 在评分时都要适当加分。写作文评语时, 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 批评的话暂且不写。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委婉地当面对学生指出, 这样学生的自尊得到了满足, 以利于学生在下一篇文章中的自由发挥。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 多端激励, 感受成功乐趣

1.在教室墙报上展览学生的得意之作。墙报虽然只是一块方寸之地, 但在教室中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 自我意识与攀比意识都比较强。当有自己的习作上墙报, 对学生来说一定是一件欣喜的事。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动手写作, 对上墙报文章的题材体裁可以不予限制, 只要有一定新意的或可取之处的即可采用。

2.利用校刊平台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校刊虽说只是一个内部出版物, 但发行对象却是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如果谁的文章发表了, 定会引起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学生的作文发表后, 还可得到一笔稿费。如果单讲金额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没有自己赚钱的学生时代通过自我劳动获得的收入。学生们得到稿费后都欣喜万分, 自信心得到了很大地增强, 激励其搜集更多写作素材, 并注重内心体验, 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来。

3.鼓励学生结交国内外笔友, 展开书信交流。能在学生时代, 结交到志趣相投的异地异国朋友, 无疑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学生们正当青春年少, 处于人生的叛逆期。他们有着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 尽管他们有的认识可能相当肤浅, 但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真切感受。同时青年学子对于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结交笔友正是寻求这种释放与印证人生感悟的好渠道。由于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结交到外地朋友, 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他们在写信时, 一定会很注重文辞的运用, 从而自觉地搜集与书信相关的素材。学生们通过书信进行着各自人生观的交流, 不同观点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 会产生更多更好的观点。不断地进行书信交流,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与思辨能力, 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结语

写快乐的一件事日记 篇5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在气象学上立夏是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老师在讲台上说着,可是我的思绪早已飘到接下来的撞蛋比赛中……

开始撞蛋了,班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我和同桌撞蛋,我用尖的一头,去撞他的蛋圆的一头。同桌的蛋圆的一头一下子被我打碎了,我开心极了。突然,班长主动向我挑战,我欣然同意了,这次我没把握好,用我的蛋的圆的一头去跟班长的蛋相撞,结果我的蛋没几下子就被打破了,我伤心极了。

从此快乐写作文 篇6

一、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我认为写好作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心态问题——害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脑子里没有要用的优美词句……这跟平时孩子们的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课外阅读等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缺乏写作文的兴趣。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鼓励孩子们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说法。所以在孩子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他愿意写就要鼓励,不愿意写更要鼓励。告诉孩子写作文是非常简单的,非常快乐的,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彻底祛除孩子的畏惧心理。

二、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因此,求快速提高的做法都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社会流传的什么“快速作文”、“快速阅读”我是不信的。我认为从低年级看图写话开始,就应该降低写作要求。对待孩子的说话、作文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孩子表达什么主题思想,高尚情操。所谓以文载道,那是以后的事,重在叙述,重在词句,能够把事情交待清楚,用上几个词语就很不错了。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培养孩子的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只要孩子能坚持写日记,对写作文的兴趣也就能提高。

三、快乐课堂,生动有趣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想到要用文辞表达出来。我认为,情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它需要我们精心地培养和诱导。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中努力创设愉快的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记得听过一堂名师作文课,那真可以称得上是“七彩的课堂”。课堂上,老师先自己用课前做好的肥皂水吹出一个大泡泡,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愉快的情境当中,问孩子们愿不愿意自己动手做肥皂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带着孩子们做这个有趣的实验,让一名学生上台把洗衣粉、清水按一定的比例做成肥皂水,再让另一名学生拿着空心的塑料管,沾着肥皂水,吹起泡泡来。这一下,孩子们可开心了,纷纷要求上台一试。这时,老师要求谁能把实验过程说清楚,就让谁吹。孩子此刻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个个争先恐后,要求表达。这氛围一改往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后来,老师又提出:谁能把泡泡吹出花样来?同学们又纷纷想出各种“招术”,有的说给泡泡水加进不同颜料,有的设想能吹出几层的泡泡,更有甚者,还提出用吹出的泡泡拼成空中楼台……孩子们的情绪再一次被推向高潮,想要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当孩子们沉浸在幻想的快乐中时,老师适时地要求学生给这堂课取個题目时,许多有创造性的题目应运而生:“彩色的课堂”、“彩色的泡泡”、“快乐的泡泡”、“飘满彩色泡泡的课堂”……再后来,老师提出让孩子们如何留住这快乐的时光时,孩子们想出了把它写来的意愿。看看,此时的孩子还会觉得写作难吗?还会不愿意表达吗?由此可见,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还来源于欢乐的课堂。

四、善待作文,合理评价

人都需要鼓励,需要表扬,小孩子更喜欢听表扬的话了。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叹。因而,老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方式也影响着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我班上有个孩子在《第一次包饺子》文中写:“奶奶包出的饺子个个大小均匀,整整齐齐地像列兵的排兵布阵;再看看我包的,大小不一,有的像‘大肚将军,有的又像没‘吃饱饭的‘袖珍小丸子……妈妈还一直夸我的饺子包得形态各异,肯定好看又好吃。谁知等到饺子们一下锅,妈呀!我的‘袖珍小丸子在锅里打了个滚,找不到了,‘大肚将军也咧开‘大嘴笑了……”我看到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在她作文本上一股脑儿画上了红圈圈。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她抱着那本子高兴得看了又看;那画红圈圈的地方,还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一见到家长便迫不及待地扬着本子炫耀。多么容易得到满足的孩子!从那以后,她写作文更加努力了,目标也从作文本上画红圈圈,上升为把作文贴到班级“作文报”上去。

依托文本快乐写话 篇7

一、依托文本插图, 创设写话情境

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 每篇课文都配有漂亮的插图。这些精美插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 这些插图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 依托这些课文插图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写话情境, 能够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

例如, 在《江南》这篇课文中, 有一幅江南荷塘的景色插图。在教学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了这幅插图, 并且提问:“同学们, 请你们观察图中的鱼儿, 它们在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说话兴趣, 有的学生说:“池塘里的鱼儿在游泳, 它们有时游到水底, 有时跳出水面, 高兴极了。”有的说:“池塘里的鱼儿在捉迷藏呢, 你看, 有的鱼儿躲在了荷叶底下。”有的说:“池塘里的鱼儿在举行体操比赛, 有的排成‘一’字形, 有的排成‘人’字形, 每一组的表演都很精彩。”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后, 我利用动画在这幅插图的荷叶上加上了两只青蛙, 然后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 池塘里的青蛙也来凑热闹了, 它们和鱼儿一起高兴地玩耍起来。青蛙和鱼儿会说些什么, 玩些什么呢?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然后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的写话热情高涨, 围绕青蛙和鱼儿的对话和玩耍过程写出了许多富有童趣的话。

二、依托文本句式, 引导模仿写话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语言优美、句式简练, 是学生进行模仿写话的有效素材。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中的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话。这样, 能够有效地使他们的写话内容更加有血有肉。

例如, 《雨点》是一首童趣十足的儿歌, 结构简单。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雨点落在哪里, 在那儿干什么”这一句式进行写话训练。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个个变成了“小诗人”。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雨点落在花丛中, 在花丛中歌唱。雨点落在树叶上, 在树叶上跳舞。”可见, 依托文本句式引导学生模仿写话, 能够有效地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使学生在范句的辅助下写出富有童趣的句子来。

三、依托文本空白, 启发想象写话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低段教材中的课文大多篇幅短小, 因此, 留下了很多的文本空白。文本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是低段学生进行写话的有效切入点。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空白, 启发学生想象写话。

例如, 《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它们商量好了, 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在这里, 就留下了文本空白。教学中, 我以此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话:“同学们, 你们觉得小动物们在第二年的春天会在什么地方再相见?它们相见以后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如此,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句子, 对原文进行了有效拓展。实践证明, 这样的训练形式十分有效, 能够让学生的写话言之有物, 有感而发。

让学生快乐写作文 篇8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一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很有悟性, 似乎不大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面对这一部分学生, 我们常常给他们推荐优秀的书籍, 并不断提高他们阅读的档次, 他们的写作会随着阅读层次的提高而提高。当然, 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的痛苦状况。特别是班级中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 让他们完成一两篇童话类的带有想象的作文可能还能扯上几句, 可让他们完成写实性的练笔, 即使是亲自体验过的内容, 他们也往往无所适从, 无从下笔。他们的习作就是“不具体”、“无条理”, 其他高的要求就更谈不上了。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不是读他们的作文, 而是他们写作时抓耳挠腮的样子。我们在课上是否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中年级的作文指导, 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 目的是能寻到有效指导的策略, 找到一条辅导学生写作的捷径, 让更多的学生能轻松作文, 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一、实行分层指导, 让学生说写成功过渡

俗话说:会说不一定会写。因为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为了能让孩子顺利完成说写的成功过渡, 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 笔者提倡对孩子进行分层指导。指导每一篇新作, 既需要“粗”——给孩子生成的空间;也需要“细”——给孩子悉心的指导。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 进行作文教学的粗线条指导, 他就有内容可写, 并能写生动。对于大多数学生, 一番准备之后, 可以引导他们读有鉴赏价值的、与此次习作有关的文章, 也可选择适当时机, 有感情地诵读、点评, 再进行作文教学的粗线条指导, 这样多数学生的作文就有内容可写了。对于少数差生可作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指导, 他们的作文也能写得文通字顺了。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 而且“写”是需要更多“基础”的。“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意思。另外, 由“读”到“写”, 由“仿”到“创”, 学生写作由“入格”到“出格”, 都是习作教学应该遵循的规律。不应该只“读”不“写”, 或者只重阅读内容的理解, 忽视“表达方法”的习得。

二、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轻松习作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 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轻松自由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1. 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习作指导中, 师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 以“活动情境”为载体, 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多元。学生、老师一起讨论, 一起交流, 相互接近、认同、理解、赏识、悦纳、融合……营造自由生动的探讨氛围, 力求探明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让活动现场成为和谐对话、心灵沟通的园地, 丰富彼此的精神世界。

2. 创设宁静的习作氛围。

学生习作在乎“静”, 只有心静才能心无旁骛地写作。中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氛围的感染,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习作氛围, 使教室成为学生灵感突现、文思如泉的“场”。适当的时候, 可以播发轻音乐,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 享受习作灵感到来时的快乐和喜悦。在学生习作时, 伴着轻音乐, 教师还可以作温馨的提示。对习作能力弱一些的学生, 教师温柔的亲切的语调更能点亮孩子内心的自信, 唤醒孩子内心沉睡的智慧。

对于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我们提倡“有效指导, 轻松作文”。这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理念, 它不仅是作文知识的传授, 更是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 让作文课真正成为有效对话的空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反思, 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 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三、提炼情境内容, 让学生有条理练说

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上, 还要指导学生将体验的过程和感受说出来。如带领学生参与小制作类的活动, 在做的基础上, 要组织学生有条理地练说。练说的内容包括:做之前的想法, 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做的过程, 以及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 做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等。在所有学生练说之前, 可以让会说的学生先说, 或者由老师先示范说, 也可以给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适当提供一些描写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词、句, 便于学生能把事情说清楚, 把心理活动说清楚。对优秀学生只提供大体思路, 说的内容完全由他自己发挥。上面所提到的操作实践类的, 指导时可以更细致一些, 毕竟三年级的孩子空间感还不是很强, 对先后顺序、动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老师要为其牵线搭桥, 突出条理性, 兼顾生动性。

引领学生快乐写话 篇9

一、抓契机, 寻找写话的切入点

1.用足课本资源, 模仿写话

语文实验教科书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 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们应与时俱进, 在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 强化语言实践, 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例如, 学习《春雨的色彩》后, 学生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带着他们到校园里转了一圈, 然后让他们模仿小动物说话, 写写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他们的小嘴念念有词, 忽紧忽慢地书写道:“春雨是五彩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 小草绿了。春雨洒在桃树上, 桃花红了。春雨滴在迎春花上, 迎春花黄了。”

2.走进自然, 看中写话

自然, 生命的摇篮。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大自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常常令他们流连忘返。我就带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生活、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 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如春天来了, 我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回到教室, 他们把找到的春天情不自禁地告诉教师和小伙伴们:“小草长出来了。”“不, 是春天太美了, 小草探出了小脑袋。”“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张开了笑脸, 树木长出新的枝叶。”“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小朋友们眼里的春天好美啊, 要是能……”“老师, 我们要把这美丽的春天写下来。”这次写话很成功。

3.快乐嬉戏, 玩中写话

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 言语水平不高, 为没材料可写而发愁。因此, 我就为他们量身定做, 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 再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让他们有话想说、有事可写。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不妨先用游戏、表演的教学模式扶学生走一走, 喜闻乐见的游戏和表演成为驱散学生写话恐惧的良药, 每一个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在愉悦的“丢手绢”“添鼻子”“老鹰捉小鸡”“吹泡泡”等游戏中, 学生不用教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 津津有味地讨论, 轻松、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思。在玩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 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二、多种实践, 点燃写话的热情

1.写一句话日记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我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写话本, 取名为“每日一话 (画) ”, 要求学生把每天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或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画下来, 并且鼓励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画来代替, 使他们写的话图文并茂, 表达变得具有个性化。例如, 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是我生日, 妈妈送我一个布娃娃, 我真高兴。她把“布娃娃”画成一个满头卷发, 身穿花裙子的娃娃, 这样一来使得句子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这种训练让他们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 使他们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乐于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的好习惯。

2.画中写话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 我并不指望他们能写什么, 只想激发他们对“画画写话”的兴趣。第一次创作, 我让他们画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然后写上最想说的话, 一句两句都行, 用水彩笔直接写在画面上, 不讲究任何格式, 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去创作, 由“画”生“话”, 一举两得。学生尽情地画呀、写呀, 激动得跑来跑去, 互相交流。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上, 内容丰富极了。有的画了几条活泼的小鱼, 再加上几条波纹线, 写上:“小鱼在快乐地xǐzǎo。”有的画了两只可爱的小黄鸡, 地上撒着一些米粒, 写上:“小鸡xǐ欢吃香香的米lì。”……作品幼稚可爱, 画面色彩鲜艳, 虽然只写了一两句, 而且是半拼音半文字, 版面的安排也很随意, 但在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作品是最美丽的, 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

语文世界是宽广的, 作文天地是多变的, 低年级写作方式是灵活的, 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尝试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 体验、丰富和享受自己的生活, 达到用写作来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境界, 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轻松进课堂快乐写作文 篇10

一、培养兴趣, 勤于练笔

鲁迅曾给初学写作的人写过一封信, 他说:“无论爱什么, ———饭、异性、国、民族、人生等, ———只有纠缠如毒蛇, 执着如怨鬼。”想做好、做好一件事, 一定要有“纠缠如毒蛇, 执着如怨鬼”的热爱之情才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之情呢?

1. 浅化入门, 培养自信心

什么是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并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和体会。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 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且有压力, 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 进而厌恶作文, 丧失写作的兴趣。浅化入门的方法很多, 比如,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时, 运用了“故事引入法”。我把学生带到图书室, 随手拿一本故事书, 挑选了一则简短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大家自然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再让几位学生讲故事, 接着让每一位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在此基础上, 给每一个人发一张纸, 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 能写几句写几句, 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学生写完之后, 我领着大家把各自写的“故事”细心地折叠起来。这时候, 我说:“好极了, 我祝贺你们。你们不简单, 都会写书啦!等会儿放学, 把你们自己写的书带回家去, 请爸爸妈妈读。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们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很兴奋。第一堂作文课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一点畏难的心态, 这正是作文的好开端。再如, 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该写什么、怎样写呢?我这样告诉学生:“写你想写的话, 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你的快乐、你的忧愁, 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 和同学做的小游戏, 考试得到100分, 你犯的错误……都可以写。”

2. 注重交流, 激发好胜心

实践证明, 经常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中的优秀范文更贴近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作文的方法和语言的艺术。并且, 听到同学的优秀范文, 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羡慕之情, 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些, 一定也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继而跃跃欲试。这是一种极好的作文准备的心理。当然, 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而不是只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作文。

3. 积累词句, 培养恒心

学写作文, 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败而气馁, 也不要因有所进步而骄傲。我要求学生每日摘抄十个好词、五个好句, 读背这些词句, 并坚持写日记。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练习, 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 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二、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 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然而, 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 还必须学会观察。观察也有讲究, 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以有很多角度, 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与想象结合, 写出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 抓住特征、留有印象才行。如教授“看图作文”时,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和神态;弄清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观察画中景物的特征、提供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等。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同时作出判断。如图中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则判断时间为清晨;图中人物身背书包, 手拿书本, 则判定其身份为学生或求学者。如果图中人物撑着伞, 那么天气可能是骄阳似火, 也可能是雨雪霏霏;如果图画出现硕果累累、落叶纷飞, 则可判定时值秋季。这样, 一边看、一边判定, 学生可以轻易把握画面的主题, 从而确立文章的主题。

三、自主评改, 提高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认为:对于学生的作文, 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 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 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也依然如此。遗憾的是, 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 既约束教师, 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让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 我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 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评改, 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 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真味。那么, 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呢?

1. 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述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认为:“写完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 毫不可惜。”契诃夫指出:“写作的技巧, 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 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2. 让学生懂得怎样改。

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 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 并予以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 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是教师写文章的最低要求, 学生经过三、四篇作文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之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 (1) 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 通过该步骤, 使主题鲜明。 (2) 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 典型、生动的保留或补入。 (3) 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 结尾是否深刻, 段落之间是否紧密, 过渡是否自然, 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 (4) 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 描写是否生动, 抒情是否自然, 观点是否辩证, 说明是否准确。 (5) 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

3. 让学生互改。

除了写“自由文”每次都要求当堂完成, 写好后我先收上来, 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 由学生互改。每次换人, 使批改的学生有新鲜感, 保持积极性。每次互改, 都要求批改者尊重他人的劳动, 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 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的姓名, 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 双方可以共同探讨, 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自主写话 快乐起步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写话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58-0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二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即学生能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灵活运用阅读中感悟到的写作知识进行构思,引用语言积累,融合自己的内心描述,能动地积极地完成写话。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喜爱表达,思维形象,但表达起来却缺乏理性和连贯性。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力求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笔者结合以下课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行文精彩处写话

“低语”学习要注重文本语言的示范作用。遇到文中精彩的语言,典型的句子、片断,我们不应错失对它的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应安排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学写这样的语段,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妙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是常见的“总分结构”,是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的好范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中心句写在开头第一句,下面的文字从两方面围绕这句中心意思,具体写蝴蝶谷里的两种景象。而在分几方面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如常见的“有的……有的……”,“一会儿……一会儿……”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写话时做到“言之有序”,规范地表达。再指导学生明白作者在写这两种景象时,用上了比喻手法,将不同颜色的蝴蝶比作了“五颜六色的花瓣”,这就将语言文字写得形象生动。随后,指导学生用这样的结构来写话。

【习作片段】

我家养了6条小金鱼,它们可有趣了。一会儿朝天吐泡泡,一会儿甩着尾巴像在跳舞,一会儿倒退着游。其中有一条最调皮,你看它的肚子鼓鼓的,好像饱胀得就要破裂似的。真是一群有趣的小金鱼啊!

上文中的习作,学生跳出了文本的桎梏,抓住“有趣”二字,用“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小金鱼的姿态美。“你看它的肚子鼓鼓的,好像饱胀得就要破裂似的。”这句将形象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的文本都是切合该阶段习作教学要求的,所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典型的句式、段落,用适切的习作方法进行自主作文,就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二、文章留白处写话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课文的结尾往往是戛然而止,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时,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留白处,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话。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之后,学生们对乌鸦的一片肉被狐狸骗走以后会发生什么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乌鸦再次遇到狐狸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经笔者一点拨,学生们的写话兴致就特别足。

【习作片段】

过了几天,它俩又碰上了。狐狸盯着乌鸦嘴里的肉,把乌鸦吹上了天。乌鸦心想:我上次就是被你的花言巧语给骗了,这次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乌鸦小心地把肉放进窝后,就冲着狐狸大声“哇、哇、哇……”狐狸受不了乌鸦的噪音,迅速地离开了。

通过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写,学生们让受骗的乌鸦懂得了“吃一堑,长一智”,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谨记“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这样的自主写话不仅发挥了个体的想象力,将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也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意犹未尽处写话

我们的课文由于表现主题、塑造形象的需要,把文章的某些情节故意不写或写得简单,留待读者想象,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想象中理解课文,创造性地自主写话。

学习了课文《狼和小羊》后,学生们看见课文结尾那串预示这小羊悲惨命运的省略后,都特别的难受。这时,教师就可以调用学生内心的情绪,指导他们来改写课文,通过手中的笔来改变小羊的命运。在这样的心理刺激下,学生们内心的正义力量就化为了这样的文字。

【习作片段】

小羊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子,使劲扔向老狼,老狼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痛得嗷嗷直叫,小羊趁机一脚踢倒老狼,逃进了树丛。小羊得救啦!

课文的原文最后是一串省略号,这省略号可以理解为小羊最后惨死前眼中委屈的泪水,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小羊悲惨命运的无奈叹息。在这篇习作里,原先的省略号转化成了感叹号,使小羊最终明白“存心想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总能找到借口”的内心顿悟,也使学生体会到通过各自的智慧改变小羊命运的欣喜之情。无限的创想,改变了原本不可逆转的命运,改变了原先小羊羸弱无助的课文形象。

四、有情可诉时写话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那些感人至深、富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美好的情感,传达着为人处世的真挚、分享等思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

《放小鸟》这篇课文,最后配有小朋友将鸟儿从笼子里放出来,小鸟跟着鸟妈妈展翅而飞的画面。我就引导孩子们将视线定格在这样一个特写:正跟着妈妈远飞的小鸟回头深情地望着小朋友。虽然课文中没有写小鸟此时说了些什么,可是这深情的一望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啊?于是我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练写:如果你听得懂鸟语,你知道它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联想到小鸟刚来时,“我”给它水喝,给它食吃,细心的照料它;鸟妈妈来找它后,“我”虽然喜欢它却又放了它。想到这,千般深情就化为了这样的鸟语。

【习作片段】

亲爱的小伙伴,谢谢你这么多天对我的细心照料。可我不想待在这鸟笼里,我渴望在蓝天飞翔。谢谢你能理解我,让我和妈妈团聚,我不会忘记你对我的帮助,也不会忘记你和我的友情。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等着我……(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58页)

习作中学生化为文中的小鸟,与细心照料它的小作者依依作别。学生将对图画形象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情感,把文本中的“深情回眸’,变为了“皆为情语”。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自主作文,思如泉涌,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这种真情实感也绽放出学生独特的思想光芒。

让快乐荡漾在日记里 篇12

日记是学生对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写好日记对学生身心发展是有益的。朱永新说:“新教育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这样,写作就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写作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写日记益处多,但学生未必领这个情,天天写日记,成了不少学生的苦差事。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写日记苦,经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言之无物,天天写,早就江郎才尽,再加上不少老师对日记的过高要求,也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如果把日记变得有意思些,学生是不是会爱上日记呢?于是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日记可以“偷拍”

学生觉得没的写,是因为学生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大同小异,于是不少学生写到最后乏味的只记叙一些流水账。如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相似中的不相似,学生就不会觉得乏味。

拍照片,留影像是引导学生观察的一个办法,并能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因为他们拍照片时不是随意拍的,他们总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拍。按动的瞬间,学生一定是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有了想要倾吐的心声。

为了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在比较中发现细节,我连续几天让几个学生“潜伏”在学校校门口“偷拍”班上某位家长送孩子。

上课时我把几张照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想让学生发现每天的不一样。当第一张照片出现在教学幕布上时,眼尖的学生便笑了。于是我便像拉家常似的问学生:“笑什么,难道这几张照片有什么特别?”学生们说这是张扬上学时的照片。“可你们发现他三天的上学是一样的吗?”我继续追问。学生说:“不一样,穿的衣服就不一样。”又有学生说:“好像表情也不一样,第一天很高兴,第二天的那张好像在跟谁生气。”还有学生说:“我发现送他上学的人也不一样。”看到时机成熟,我及时评价:“瞧你们眼睛还真尖,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每天的日记不可能一样,都有不同内容,要看你是不是用眼睛细致观察呀!”

“你们猜猜看张扬为什么第一天和家长告别时高兴,而第二天却愁眉苦脸的呢?”张扬一听,有点不好意思,可大家兴致可高了,学生猜测完了之后,我又让张扬说明了一下原因。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你们能选择这三张照片中的一张写一下你所见的张扬上学吗?”学生们听后很高兴的接受了任务。写完后我按照三天的顺序选取不同的学生日记来读,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每天同一件事的不一样。

其实,这仅仅是早晨时间段的一个镜头,每天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比如每天就餐情景是一样的吗?每天的语文课堂是一样的吗?每天和同学游戏是一样的吗?

这次偷拍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生活中的细节有很多,平凡中的不平凡,相似中的不相似是要靠“眼睛”这个更精密高级的“相机”去抓取摄入的。

二、日记可以聊天

很多老师把日记当成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而学生也把日记当成了任务,所以老师觉得改日记累,学生也觉得写日记累,如果转变一下想法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新路。新课标小学中高年段对于习作教学要求有这样的表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中年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高年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作的目的是表达,是与人交流,这是学习写作的社会功用。

如果我们让日记变成一个同学和同学间、同学和教师间交流的载体,这不就实现了习作的社会功用了吗?于是我先将班级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成小组,每一小组都起一个有个性化的名字,并写在日记本上。日记本采用循环记录的形式,每日一人写一次,写什么内容没有规定。在写的同时,每人都需读一读别人写的日记,读完(包括读者和老师)都要“踩一踩”,即留下自己想对作者说的话或想对作者问的问题(字数不限)。要求一出,这颇有QQ聊天味道的循环日记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很想看看别人日记里写了些什么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有时还互相在留言区内打趣。显然,写日记,写留言在孩子们看来不再是一件乏味的事。采取这种形式后,小组长都主动到我处领取日记本,有时我忘了“踩”了,小组长还提醒我。

学生乐意这样做,在交流中分享着每个人的见闻想法,同时也增进了组员间的感情,融洽了组员间的关系,日记本里荡漾着欢乐。

三、日记可以绘画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低中年段更是如此。这阶段学生喜欢看有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我还发现,这时期的孩子很喜欢画画,也喜欢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我想:能不能将孩子的画引进到他们的日记中,增加学生写日记的趣味。我要求孩子们把一天中最感兴趣的人、物、事画在日记本上,或将感兴趣的图片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很快,可爱的小金鱼绘画、拔河比赛的同学们的照片、许多可爱的花朵图片都出现在他们的日记本中,而且都成了他们绘本日记中的主角,虽然他们的画很稚嫩,但是却充满了童趣。有了画,再配上他们尽心介绍的文字,这样的日记本俨然就是一本“绘本读物”。

在日记本上画图,有了让孩子们驰骋自己想象的空间,也成了放胆作文。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有着想象和各种色彩的日记是充满诱惑的。这样的日记小伙伴们也会争相传阅。

上一篇:房地产管理措施下一篇:数字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