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冬天

2024-10-22

最美不过冬天(通用7篇)

最美不过冬天 篇1

中华五千年文化灿烂辉煌, 名师大家们以卓尔不凡的姿态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照亮千古, 泽被后人。唐代诗人张若虚和其《春江花月夜》便是这样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

张若虚传世之诗仅存两首, 然一《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三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流畅婉转, 出刘希夷《白头翁》上……。”[1]清人管世铭日:“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何尝非一时杰作, 然奏十篇以上, 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 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何大复未之思也。”[2]明代文学家谭元春赞曰:“春江花月夜, 字字写得有情, 有想, 有故。”[3]

全诗从题目、内容到意境、哲思、情理, 浑然天成, 令人叹为观止。

题目“春、江、花、月、夜”五字五景, 字字珠玑:时、地、景;水、陆、空囊括万象。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和, 春日暖, 春山润, 春水涨, 春树翠, 春草绿, 春花艳, 春鸟鸣……春色、春声、春景让人迷恋, 使人神清气爽, 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迫不及待地想扑入大自然的怀抱。

“江”, 波光粼粼, 白帆点点, 那流动的岂只是江水, 更是流淌着的勃勃生命……

“花”, 赤、橙、黄、绿、青、蓝、紫, 红的像火, 粉的似霞, 白的赛雪……“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月”, 静谧、安详, 远离尘嚣与世俗。朗朗乾坤, 玉盘高悬, 银散人间。“明月几时有”的慨叹, “月上柳梢头”的期盼, “多情只有闺情月”的缠绵, 千古文人把无尽的情思和无穷的想象都赋予了熠熠生辉的皎月。不能想象, 没有月的夜晚, 会少了多少诗意, 缺了几多灵感。

“夜”, 没有了白日的繁杂与喧闹, 一切都静了下来, 披着月光, 闻着花香, 所有的都酣然入睡了吗?有无不甘的灵魂在内心深情的呼唤?

春、江、花、月、夜五字皆为名词, 皆可独立成景, 但连到一块儿, 又互为铺陈, 互相修饰, 构绘出一幅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的良辰美景图。

诗人仅一题目已让人遐思飞扬, 无限向往, 那全诗又会描什么景?抒什么情?绘什么人呢?重点在哪里呢?

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紧扣题意, 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 呈现出了一幅浩淼、恬静、多彩的醉人画卷。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首句一个“生”字把江海相连、月共潮生、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接下来诗人写了很多景:潋滟的江波, 芬芳的草甸, 似霰的花林以及汀上的白沙。细细品味后, 会发现诗人绘这多美景, 都为重点突出一个“月”字。月生江海, 光洒万里, 那银辉泻在林中, 使那林上之花好像布满了雪珠, 泻在空中, 又恰似晶莹剔透的银霜流飞, 泻在地上, 柔美、朦胧、皎洁, 令那白沙似有还无……好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 这一切都拜月神所赐, 春、江、花、夜只是背景, 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的意象, 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观察之精微、描绘之精妙。这一部分里, 诗人描写了一幅意境空灵、邈远的春江花月夜之景, 令人心醉神迷。

可自古以来, “月”又不是孤独的物象, 它见证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 它是人们托物寄情的最佳选择, 也正因如此, 诗人仰头望月, 神思驰骋, 遐想翩翩, 于是自然而然的由写景转入第二部分思索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问人?问月?还是问自己?无人回答, 也无需无法回答。岁月无情, 人生有限, 哀伤吗?是的, 但“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 代代相传的人生却没有穷尽的, 一如这滚滚而去、不见尽头的江水。至此, 我们明白, 诗人月光里在感慨生命, 探索人生。他悟出并诫告世人:人生应有的境界是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人生的长河里, 可少许的感伤, 却不可消沉、颓废!所以, 李泽厚说:“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 ……所以, 尽管悲伤, 仍感轻快, 虽然叹息, 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 无垠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4]

第三部分写游子思妇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枫浦上不胜愁”, 承上启下, 一个“愁”字道出了情。谁在愁?扁舟上的游子, 还有明月楼上的思妇。“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 “两地相思一样愁”。这两句总括下文:“谁家”一句对应着最后八句写游子, “何处”一句对应着前八句写思妇。清人王尧衢曰:“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 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 以描情事, 楼上宜月, 扁舟在江。此两种人, 于春江花月夜, 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 各各呈艳, 光怪陆离, 不可端倪, 真奇制也。”[5]

先写思妇。“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是月徘徊?还是人徘徊, 还是人月共徘徊?思妇情深意浓, 思夫夫不见, 心神不宁, 坐卧不安, 仿佛天上月神有知, 倾泻下这满地的柔纱似的银辉来抚慰佳人, 岂不知明月照镜镜照人, 可怜镜中人茕茕孑立难成双, 徒增无限愁绪。佳人的思之苦, 情之浓, 像这随处铺漫开来的月纱裹挟着她, 使她由思念到伤感到幽怨。于是生气地“卷帘”“拂砧”想遣散这恼人的月光, 一“卷”一“拂”两个看似无心随意的动作, 恰恰暴露了女主人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恋, 达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传神效果。既然盼君君不见, 怎么办呢?“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随逐华流照君”一下子让思妇从郁闷、幽怨的情绪里挣脱出来, 升华为美好的祝愿, 尤其一个“逐”字, 使思妇真挚、殷切、执着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真乃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既是“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也阻挠不了我的思念与深情祝福, 可见思妇用情之深!可话说回来, 若全篇只写女主人公单相思, 用情再深而无回应, 那就变成了苦恋、悲情, 自是影响诗情、感染力和境界高度。

于是诗人在最后八句里重点写游子以呼应“谁家今夜扁舟子”, 思妇情深, 游子同样意浓:回家、团聚时时萦怀, 因此即使在梦里也在担忧:春花落, 春光去, 春水流, 月西斜, 该回了, 该聚了……可惜的是“斜月沉沉藏雾海, 碣石潇湘无限路”。游子的无奈、凄苦、孤寂、落寞跃然纸上, 此情何堪?于是临江仰望“年年只相似的江月”, 发出了千年游子的心声:“不知乘月几人回?”月无语, 人更无语。人难见, 情难遣, 无

“天人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王宇宏罗琦 (空军航空大学社科系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根,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思想, 它包孕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 对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道德危机、心理问题、和平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天人合一”思想一定会再次发挥重要的作用, 带给人类宝贵的启示。

关键字:天人合一;敬天保民;以德配天;民胞物与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及内涵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民族辽阔富饶的土壤不仅为中国的祖先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 而且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正是中国祖先在对自然界无限依赖和感激的情感下孕育而生。

“天人合一”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历程。根据它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概括起来它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一) 先秦两汉时期

1.“敬天保民”的思想

中华大地丰厚的土壤养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正如古人所认为的那样, “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 人是天工造化之物。人生天地之间, 秉受自然灵气而生, 依赖自然滋养而长。因此中国最古老却又文明遐迩的六经之首《周易》把天地孕育万物的恩德称之为“生生大德”, 并提出了淳朴却又深刻的“敬天保民”思想:“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周易》) ”

这段话鲜明的说明人类只有与天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才能永保太平, 繁衍生息, 即只有“敬天”才能“保民”。

2.“以德配天”的思想

天孕育了万物而无所求, 因此“天”在中国祖先心中是最仁善无私、高贵圣洁的。正如孔子所感叹的那样“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论语》) ”因此《周易》中不仅提出了“敬天保民”, 也提出了“以德配天”, 即要向“天”学习:“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可奈何春去也, 月兮月兮奈若何?只好寄情极目无边的江树:“落月摇情满江树”月虽落, 情不绝, 缕缕思念洒江边。但愿夫之心, 妇有知, 牵手言欢会有时!

如此, 一幅充满超凡脱俗的自然美、深邃感慨的哲理美和人间最感人的爱情美的画卷铺展在读者面前。诗中春江花月夜之景和儿女情长与人生哲理水乳交融, 升华了诗歌的意境。

在初唐浮华文风笼罩的背景下, 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把大唐引进了诗歌的朝代的。这正如闻一多所言:“在这种诗面前, 一切的赞叹是饶舌, 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 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 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 更是过程的过程。”[6]

(《周易》) 。这时的“天”就不再是自然的天, 而是人格化的天, 即“天道”, 是人类社会效仿遵循的楷模, 是人道制定的根本依据。因此, “以德配天”的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升华和引申, 是“天性”与“人性”的结合与沟通。

在“以德配天”思想的基础上, 孔子参照“天”仁爱无私的美德提出了“仁”的思想。“仁”就是仁爱无私, 包孕了“推己及人”“成人成己”的思想内涵。“仁”的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此后汉代大儒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与人在本质上是想通的, 因此天与人可以互相感应;人做了不仁不义的事会遭天谴;而如果政通人和, 天也会降下祥瑞以兹鼓励。

总之, “敬天保民”“以德配天”“仁”“天人感应”的思想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天”已经从自然之天走向了人格化的天, 是人类社会参照和模仿的天道。

(二) 宋代——“民胞物与”的思想

随着儒家“仁”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使“天人合一”思想由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逐步过渡到“人与人”的关系。北宋时期, 著名哲学家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一词, 并且指出:“乾称天, 坤称母。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既然天是我的父亲, 地是我的母亲, 那所有的人不就都是我的同胞, 万物不都是我的伙伴了吗)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民胞物与”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 使“天人合一”思想彻底不再局限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生”这一层意思上, 而是又引申出“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要和平相处”更为宽广、深刻的思想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经历了先秦的孕育, 汉代的发展, 到了宋代终于脱颖而出, 并在中文化思想史上绽放出美丽的奇葩。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文明的根, 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对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祖先更加的热爱大自然, 他们在拥抱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 不仅形成了和谐豁达的品性, 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正如孔子在两千

参考文献

[1][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中华书局, 1958.

[2][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3][明]谭元春《唐诗归》卷六[M].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 雕虫馆刻本.

[4]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5][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M].长沙:岳麓书社, 1989.

[6]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最美不过冬天 篇2

我一直认为人最美的动作是转身。犹记得一日在街上看见那小学时天天与我形影不离的密友,惊喜地高呼她的名字。她一边答应着,一边停下脚步,右脚借助左脚的力飞快地转过身,用极快的速度滑出半条弧线。她的动作像芭蕾舞演员那样轻盈灵动,真是美极了。我从她转身划出的弧线就可以看得出她遇见我也是十分高兴的。那条轻盈灵动的.弧线竟因友谊变得如此美丽!有时,检验朋友之间的情谊只需半条弧线。

我还记得我那学生生病时自己带学生去看病的恩师退休前给我们上完最后一节课转身离开的瞬间。那时教室静极了,大家都在默默地看着她。只见她像往常拿起包,微笑地向大家道声“再见”,慢慢走向教室门口,左脚向前稳稳地迈上一步,右脚随着身子慢慢旋转180度,然后,缓缓离开。恩师的转身,透露出的是一种令人折服的从容与气度。我想,也许只有把自己几十年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事业中的人,才会有如此从容的转身。因为奉献,所以坦然;因为坦然,所以从容。恩师转身时划过的那一条优雅的弧线,是我记忆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有时,检验一个人对事业是否认真投入,只需看其转身离开时的那条弧线是否优雅。

然而最让我震撼的转身却是,我那爱打扮的奶奶由这个世界向另一个世界的转身。那天,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着斑驳的树影在病房里随风摇曳,整个病房里生机盎然。奶奶舒服地躺在病床上,穿着整洁而朴素的深红色外衣。她对围在她周围的儿孙们慈祥地笑着,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缓缓说道:“孩子们,我要去了。”病房里的我们都在默默地哭,而她却带着看透尘世回归本原的欣悦之情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她闭上双眼的瞬间,又何尝不是一次美丽的转身!她闭眼划出的那一条弧线,透露出一种来自生命本真的通透与豁达,简直让任何一个生活在凡尘中的人景仰!后来,我觉得那天我们不是该哭而是该笑,为奶奶能够超脱凡尘转身离开而感到由衷的欢欣。

从密友的转身,到恩师的转身,再到奶奶的转身,她们转身的弧线一条比一条优美,一条比一条让人感动!但她们的共同点是在于她们对生活有着最真挚的热爱。犹记得密友当年每天都来我家叫我一块上学,对朋友的爱一如对生活的爱。犹记得恩师纵使不是班主任,仍每日早起来守我们上早自习,她对学生那种严字后面的爱让人感动,她对学生的爱又何尝不是她对生活的爱!犹记得年近70的奶奶仍每天早起画眉,去世的那天衣服的包里还装着一支用了一半的眉笔。倘若她们不热爱生活,没有真正用心体验过生活的喜与悲,何来一次次优美的转身?

为何最美不过转身?因为那一条条或从容或迅捷的弧线展示出人对生活的热爱。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篇3

大学刚毕业,离开学校,进入了社会,觉得这世界真是又大又陌生。有那么多同事,交心的卻没有几个。能一起喝酒,一起打游戏,能一起调侃,一起抱怨,卻不能真心地说点什么。同时也会感叹,曾经无话不谈的大学好友,出了校门便各奔东西,谁又还记得谁,慢慢淡忘,或许是最常见的收场吧。

后来有一天,突然接到很久都没有联系的大学室友的邮件,他问我要地址,说有东西要寄给我。一段时间后,我收到包裹,打开一看,是个小玩偶,还有一些零碎的小礼物。

他在邮件里面说,看到那个玩偶突然想起了我,所以特地买了下来,一定要寄回国给我。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吧,哪怕很多年没有联系,或者生日的时候或许会忘掉给你的祝福,但是不代表他没有把你放在心上,或许有一天走在路上想起了你,不远万里也会送上对你的祝福。

有些时候,我们脆弱、孤独、彷徨,但希望哪怕在黑暗中,也想要想起那些关心自己、爱着自己的人,他们就像黑夜里的太阳,虽然看不见他们的光芒,但是那些光和热,虽然被地球遮挡,反射在我们身上的还是温柔的月光。

再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在湖南省一所乡村小学里有一位年轻男教师。有人看中他年轻上进,要给他介绍一位在城里银行上班的姑娘。他没去见面,卻找到另外一位姑娘对她说:“我从小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也很多,一直没什么人关心我,我只想找一个体贴的人,关心我,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后来,他跟这位连份正式工作都没有的姑娘结了婚,再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很幸福。

这是我好几年前在一位很久没联系的大学同学的空间里面看见的日志。他当时刚大学毕业,唯一的弟弟才读高中。故事中的乡村教师就是他的父亲,去世还不到两个月。他在父亲去世后,匆匆扛起了家中的重担,在日志里他轻描淡写的表达了他对幸福的领悟,可是那字里行间满是对父亲的怀念。

才不足两百字,卻让我真切地感到难过与心酸,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生活和幸福都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实幸福并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万贯家财去装点,只要安宁、健康、和顺,便足以岁月静好。

就像《积木城池》里面,安泽义如果知道结局会是那样凄惨,或许会后悔那年告别了简洁,成全了怯懦的自己,卻错过了那些弥足珍贵的时光。

就像《致长久爱你的时光》里夏淼淼感慨的那样,那时我们总以为美好的时光在遥远的未来,卻不想那已经是最美好的时光。

不需要举更多的例子了。大多数我们后来的痛不可遏都是最开始的悔不当初。那些本来我们可以去珍惜的东西,被我们随意地丢弃了;那些本来我们可以去补偿的东西,被我们粗心地漠视了;那些本来我们可以去付出的一些东西,被我们大意地错过了。

我们太过狭隘,于是错失了生活的美好,我们太过轻率,命运卻又猝不及防。

我一直认为,人一辈子的功课始终是要学着如何坚强,坚强的人,才能力气去保护和温暖那些自己爱的人,而不是等着被别人保护和温暖。而我们始终相信,一个人的情绪是会影响他的气场的,而一个人的气场又能影响到周围的人,那些软弱的人,只会让自己更深地沉沦,并累及亲友,再无更多的意义。

而我们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去掉那些浮夸的追求和定义,还原最简单的本质,锁定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真正所爱,并值得我们付出的人和事,好好珍视这最简单的关系,并享受它们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慰藉,就够了。

只有最后一天生命的夏淼淼,选择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感受寻常的人间烟火。这家的感觉让她落泪。

如果你也只有最后一天,你会怎么选择?

只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

海德堡:最美不过砖拱桥 篇4

海德堡城市虽然不大, 但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的混合体。过去它曾是科学和艺术的中心, 如今的海德堡延续传统, 在城市内和城市附近建有许多研究中心, 也是德国著名旅游文化之都。

海德堡位于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之间, 坐落于内卡河畔, 是德国最迷人的城市之一, 也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小城, 方圆仅109平方公里, 居民14万人左右。内卡河是莱茵河的第四大支流, 发源于施威宁根, 流经海德堡, 于曼海姆注入莱茵河。海德堡市因一座古堡而得名,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海德堡的市标建筑却是一座砖拱古桥, 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在桥上留下足迹。当我的相机对准古桥时, 简直不敢相信, 两个多世纪前的红砖建筑历尽多年的风霜雨雪、地震、战争, 以及人们无情的践踏还保持得那么完好。

海德堡古桥, 又名卡·铁欧德桥, 建于1786~1788年间,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内卡河两岸风景如画, 如歌如诗, 再加上一座砖拱老桥, 给内卡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0多年前, 此桥是通往海德堡城内的一条主要通道。在河的左岸, 建有坚实的入口通到桥上。要说入口“坚实”, 那可是一点也不含糊。一眼看去, 入口即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之势, 桥头有两座坚固的圆塔, 如同“卫兵”分列两旁忠实地护卫着, 确保海德堡固若金汤。目前, 古桥是保留给行人徒步专用。桥上有2座雕像, 一座是选帝侯卡尔·铁欧德 (1733~1799年) , 当年也是他下令建造此桥的;另一座是希腊神话中女神雅典娜。海德堡古桥有9个拱门, “9”在欧洲是吉利数且为大。在桥上往山岗上眺望, 就能看见著名的海德堡城堡, 河流、绿树、桥梁、城堡, 构成海德堡最美的视觉焦点。对游人来说, 谁会不爱美, 哪个不赏景?站在海德堡古桥上面, 凭栏眺望, 高处的奥登山, 桥下的内卡河尽收眼底。古桥的南头连接着海德堡古城和著名的海德堡大学, 古桥北头即是红褐色的著名古城堡。

海德堡古桥横跨内卡河南北两岸, 河南岸的桥头有一座桥头堡巍然屹立, 与山上那红褐色的古堡遥遥相对。河对面山坡上则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别墅和小楼掩映在葱郁的树林间, 据说居住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富人阶层。站在桥上, 几乎360度都是风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 从对岸下桥, 慢悠悠地步行, 就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仿佛回到歌德 (1749~1832年) 的时代。因为你脚下就是有名的哲学家小径, 当年文坛巨匠歌德等无数名人大家都曾在这条小径上漫步思考, 歌德只是他们之中的一位。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 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5年11月28日, 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 结果歌德名列第7位。除了歌德外, 音乐家舒曼 (1810~1856年) 、作家马克·吐温 (1835年~1910年) 、哲学家黑格尔 (1770~1831年) 等都在这条林间小道上留下了足迹。看似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 却很有文化品味, 游人到此都会兴致盎然地踏着名人的足迹走上几步。

值得一提的是,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 创立于1386年, 16世纪的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在校史上, 曾先后出了1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德堡大学不少科系享誉世界, 是中欧地区第三所大学, 历史仅次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2000年德国高校排名, 海德堡大学排列第1位。2010年《泰晤士报》进行大学排名, 海德堡大学排名世界第57位。目前, 在海德堡的学生人数占整个海德堡人口的1/4, 给这座古老浪漫的小城增添了无尽的青春气息。

早在19世纪, 海德堡就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和发展之地, 使得海德堡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和精神圣地。海德堡古桥不但是历史的见证, 还是海德堡美景与灵气浑然天成的点睛之笔, 因而成为海德堡的象征。欧美多位知名诗人和艺术家都非常喜爱这座古桥, 在诗人和艺术家的传记里面, 都有过关于海德堡的记载。在许多世界文学史的著作里都可以见到海德堡的踪影, 那些名人及传记巨作无一例外地都对古桥情有独钟。

海德堡的老城依山面河, 建筑以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为主, 处处青砖红瓦。古堡、石桥、古意盎然的老城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13世纪的古城堡饱经沧桑, 依然残留在山坡上, 莱茵河的支流在山脚下流淌, 陪伴着古堡度过风风雨雨。海德堡全城的建筑物除了城堡和教堂外, 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低层棕红色斜顶房屋。不少斜顶方形房屋的一角还携带着一个略高出屋顶的笔筒式小雕楼, 隐藏于绿色的山林中, 使人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

最美不过芙蓉家 篇5

—— 新店中心小学钱芙蓉最美家庭事迹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那就是钱芙蓉的家。

她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夫妻和谐爱情美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丈夫常常在外工作,钱芙蓉既要忙于教学工作,又承担了家里的一切事情。作为妻子,不但在生活上多关心他,给他减少思想负担,最重要的就是关注他的休息情况,让他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工作。每当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她就会不自觉地到门边去瞧瞧,丈夫的安全归来是钱芙蓉最大的期盼,在他回到家之前会把菜泡好,把饭菜做好,把洗澡水烧好,让他感觉到家的温暖。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丈夫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而丈夫也是她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只要有机会总是主动帮忙做一些事情弥补平时少在家的缺憾,夫妻俩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双方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她们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多学有用的知识、多学习身边朋友的长处,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向家庭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她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他们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教子有方子女美

在教育孩子方面,钱芙蓉夫妇更是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教育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遵循一个1>10的教育原则: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他们尊老爱幼、肯于吃苦、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一言一行,女儿都看在眼里。受夫妻俩的影响,两个女儿都形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工作和学习上也十分上进,一直是乡邻们夸赞的好儿女。

为了使女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夫妇两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身先士卒,为女儿做出榜样。

1、生活俭朴

夫妻两人物质生活追求淡泊,节约持家,常教育女儿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严于律己

以言行影响女儿,为女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以实事求是态度处事,不赌博,不迷信,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

3、言传身教敬长辈

钱芙蓉的小家庭虽有四口人,但婆家老家还有年迈的婆婆和大嫂们住在一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孝敬长辈。但她和丈夫没有向女儿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从一言一行做起,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每当回老家吃饭时,她和丈夫首先要给婆母盛好饭,恭恭敬敬端到他们面前。平时逛街时,他们总要给老人买上几件衣服,乐得婆母合不笼嘴,他们逢人便夸这个儿媳妇既能干又孝顺。孩子逐渐长大了,懂事了,她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带动下,女儿吃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奶奶吃,接着拿给爸爸妈妈,最后才自己吃。而且女儿小小年纪时还主动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奶奶洗脚。女儿虽然长的漂亮,但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小公主,而是养成了孝敬长辈的好习惯。奶奶也更加疼爱、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孝敬长辈的小孙女。

平时她们注重关注孩子的感受,锻炼她们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不溺爱,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她们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心,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关心和包容,得到的是她们的“信任”,父母的一举一动是孩子的榜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他们的孩子不仅有优异的成绩和特长,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钱芙蓉带着两个女儿上街购物,她俩都特别特别需要一双鞋,因钱不够让她犯难了,小女儿看出了她的心事,她说:“妈我以后再卖,没适合的鞋子,先给姐姐买”。大女儿子说:“怎么了?特意来买鞋子,你不买那我也不买了”,其实小女儿的鞋子因漏水前几天下雨的时候把脚泡的发白了,孩子的举动让钱芙蓉感觉到她在向“成功母亲”迈进。女儿长大成人后有心事或者有什么需要的时候,钱芙蓉就是她们的倾诉对象,这就是大人给孩子的“信任感”,彼此在信任中建立起了特别融洽的感情。

她的大女儿和女婿结婚后,女婿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来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主动请教,听取不同意见;她也尊重女婿,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

勤俭持家生活美

钱芙蓉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她和她的丈夫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如: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全家人的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剩饭剩菜给鸡当饲料,瓜皮果壳等可降解的拿来当种菜的肥料;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她们还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她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家里不买麻将牌,家人不玩麻将,也不搞其他赌博或变相赌博,而是在每天晚饭后都要安排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两个女儿看学习书籍,她看看《家庭医生》《家庭烹饪》或其他保健方面的书籍,以便更好的为家人做好后勤服务,为家人做出营养丰富又有保健功能的饭菜;丈夫如果在家就坐在电脑前,学习最新的电脑知识。

最美不过孩童心 篇6

烟花终于被点燃了。

“嗖”地一声,一束束光束从餐饮楼、宿舍楼、闻达楼上飞冲上天,然后,“呯”地一声巨响,天际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花,如满天星斗坠落,划亮了整个夜空。

人群中传来阵阵抚掌欢呼的声音,我不经意地低头,却瞥见身旁四岁的小弟弟耸着肩,耷拉着脑袋,满脸的委屈。我赶紧蹲下身,问道:“怎么了?这烟花不好看吗?”他摇摇头,伤心地问:“姐姐,月亮是不是死啦?”我心头一震,抬起头,我们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在这姿态万千的灿烂烟花里,月亮早已隐遁了身影。而这个才四岁的小朋友却注意到了,甚至因为消失的月亮而伤心。他以为是这烟花杀死了月亮,所以纵使烟花再美,他也无动于衷。

小孩子的想法真奇妙。我安慰他:“月亮没有死,她只是藏起来了。”“对啊,月亮藏起来看烟花了呀。”“真的吗?”他将信将疑。“当然是真的啊,你看,这么多人在看烟花,月亮肯定也想看对不对?”他终于抬起头笑了,高兴地跑到一边去。

烟花还在绽放,千万的星火往下坠落。不一会儿,他又跑过来,又一脸的担忧,他指指天上,轻轻地问:“姐姐,它会不会打到小鸟啊?”我愣住了,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何况这么晚了怎么会有小鸟。他又像想起了什么,接着说:“小鸟会不会睡觉了呀?”“当然啦,这么晚了小鸟肯定睡觉了。我们哄他。”“哦。”他应了一声,放心地走开了。幸好他没有继续追问:“那会不会把小鸟吵醒啊?”否则,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抬起头,一朵金黄色的烟花正好绽放,像流星雨般,从四面八方落下来。可我再无心观看,在我们眼中,月亮只是月亮,不过一颗承载美好传说的星球;烟花只是烟花,不过承载美好幻想的景象。可是在小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月亮也是,烟花也是。所以,如果它们受到伤害,他便伤心,他便难过。

烟花再美,美不过一颗孩童的心。

湖南隆回一中502班

指导教师:胡德礼

最美不过菜市场 篇7

用漂亮这个词来形容绝大多数的菜市场都是不合适的,它们至多称得上“生动”——绿叶菜需要被洒上一些水看起来才更鲜亮一些,肉铺稍不留意就会露出一副邋遢的样子。而作为很多时髦青年的秘密街拍据点,三源里菜市场看起来不太一样。

青菜都被分成很小的一捆一捆,摆放在最外延,中间是西红柿、青椒、茄子、西葫芦等,最里面是大颗的冬瓜、南瓜、卷心菜、白菜。来自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的香草,在经过店主精心构图后,按颜色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起。当然每位摊主也有自己的见解,有人会以色系来安排,有人则按照蔬菜的不同形状码得整整齐齐。海鲜铺总是摆得很热闹的样子;肉铺店老板也会把案板及时清理干净,看起来清爽利索,充满人情味。

能做到这些事的菜市场如此之少,以至于你在三源里菜市场拍一组照片发到朋友圈,就有可能被北京的朋友认出来:“你去三源里菜市场玩儿啦?”事实上,来三源里买菜、街拍,正成为一种新式的小旅行。在豆瓣中,你甚至能看到不少人将其归为“新北京必游线路No.1”。

菜市场达人的巧游妙招:

1.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丽菜市场,地点可以跟习惯逛早市的老人家询问。

2.颜色缤纷的蔬果摊点是自拍的绝佳背景,但拍摄之前一定要获得摊主的同意。可以适当买点东西和对方套个近乎。如果能拉拢小贩入镜是最好不过的,具体案例可参照国外明星的微博及时尚杂志大片。

京城美食小道消息

三源里菜市场除了漂亮之外,还是一个窥探京城美食界动向的窗口。

表面上看,它和北京常見的社区菜市场没什么分别。来的次数多了,你才会知道混迹在这里的人十分复杂。每天出入这里的人有使馆人员、酒店大厨、家庭主妇、采购员、还有饭店老板。想要零距离接触美食节目上的星级大厨,来三源里蹲守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你可以趁着买菜的机会,跟他们搭讪讨教一下私房菜菜谱。

此外,你也能从卖菜的小贩嘴里听到某某大厨去了什么饭店,某某明星厨子被炒鱿鱼了,谁家的饭店不错——这里是厨师的情报交易中心、弹药集散地。到了京城想找点特别的餐厅,来三源里和小贩们聊聊,保证你能得到一份最新最精确的当地美食地图,甚至连某个著名酒楼今天的主打菜原料进货日期这样的小道消息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人情味老滋味

和其他地方的菜市场商贩相比,三源里菜市场的摊主们也显示出一种别样的整体氛围——更灵活,也更殷勤。如果你向任意一位摊主询问一件属于他经营范围内的东西,都会得到极其细致的回复,服务堪比淘宝卖家;每一家肉铺的墙上,都会有一张“猪肉/牛肉/羊肉分割图”,非常细致地介绍每一个部位。对于“厨艺小白”来说,这可是个上中华厨艺基础课的机会。

有资深城市旅行者在微博中说,“当一个个热闹的菜市场被大型超市取代的时候,我只有去三源里和小贩回忆有机番茄的美好滋味,或是请求其从老家带点手工土特产。”

想去三源里逛逛,有一件事特别值得注意,如果你习惯零交流的购物体验,还是建议去超市为好,三源里菜市场的大部分摊主们都热情洋溢得要命,留住每一位回头客,是国内小菜市场如今算得上成功的秘诀。

怎样打造独一无二的旅行

线路?

谁说旅行一定得是揣着大把的银子去忒远的地方?台湾广告天后李欣频认为,“把自己当成异乡客来‘观光’你所住的城市,就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她为我们提供了4个城市私家旅行线路的妙招,不妨周末就试试看吧!

1.住 陌生的居住环境能唤起人对外界的敏感度。无论是住青年旅社还是住帐篷,绝对会给你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要注意人身及财物安全。

2.吃 去小巷或弄堂深处探索,如果某家馆子看起来老旧,不妨去试吃看看。

3.行 用维基百科搜索当地的名人、名宅。哪怕是已经被拆掉,重游故地也会得到新灵感。

4.看 无论看到什么,不要用手机拍。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去感受,而不仅仅是用相机记录。

上一篇:协同育人平台下一篇: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