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优化技术(精选12篇)
运行优化技术 篇1
1 火电厂运行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大容量火电厂都是采用DCS集中控制程序启停自动调节, 专业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判断处理要求比较高, 并且只有专业技能比较高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所以传统技术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新的发展模式。发电厂如果还用以前的运行模式, 显然是跟不上节奏, 影响最终的管理效果。
2 火电厂汽轮机制作技术分析
汽轮机先进制造技术在火电厂发电过程中应用已经比较广泛, 汽轮机的高中压汽缸、高中压主汽调节阀一般都是选择用钢包精炼炉冶炼, 具有很高的纯净度, 并且其表面材料选择用树脂砂, 与其他材料相比质量更好。另外, 还采用了三维模拟充型与凝固软件开发的浇注工艺, 可以在整体上保证构件的制造质量。选择先进的制作工艺, 有效减小了部件出现故障的概率, 不但可以更有效的发电, 同时也缩减了维修成本。
冷加工技术即对汽轮机高中压、低压转子应用数控转子车床进行加工处理, 其中动静叶应用数控五坐标完成中心加工型面的加工, 保证叶型与成型都可以满足构件设计要求。高中压外缸选择用数控龙门铣加工, 而低压外缸则是选择用数控铣床加工。另外, 高中压主汽调节阀选择用数控立床、数控卧床等进行加工, 保证汽轮机所有构件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提高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减少出现故障的概率。
3 火电厂运行技术优化措施
优化是一门决策学科。以前的优化一般是进行各种可行方案的比较, 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这样的优化并不一定是最优, 因此也缺乏准确性。随着人们对发电技术认识的深人及优化方法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准确的优化技术不断应用于发电技术中。
火电厂生产过程最优化任务就是提高能量转换系统的效率及辅助系统的竹能, J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一些安全性、经济性问题的合理解决这就
决定了优化过程的一般步骤: (1) 依据电厂热力设备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特性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运行状态、限制条件和安全性等, 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 (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 (2) 分析模型的数学特征选用适当的优化算法, 借助计算编程求最优解; (3) 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即进行优化前后的经济性 (如热耗、煤耗等) 的比较。
4 最佳煤粉电子细度优化
煤粉细度的确定对影响火电厂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对实际生产来说, 想要确定最佳煤粉细度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且对于锅炉来说不完全燃烧损失与制粉系统的电耗是主要考虑因素。在进行优化时, 要明确煤粉细度越小, 则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越小, 但同时需要磨煤电耗也就越大, 并且从磨煤机角度进行分析, 对结构各部件的磨损也就更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选择最优的方案。
对于锅炉来说, 煤粉的经济细度和很多因素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是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制粉系统的电耗。煤粉细度R越小, 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q4越小, 但是需要磨煤电耗m较大, 而且对于磨煤机来说, 金属的磨损量也越大。通过试验可以获得煤粉细度R与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q4、煤粉细度R与磨煤电耗m的静态关系曲线。这样, 可以建立煤粉经济细度的优化目标函数。
R大于最小值, 小于最大值。其中, q4 (R) 和m (R) 分别为煤粉细度R与锅炉的不完全燃烧损失 (q4) 、煤粉细度R与磨煤电耗m的函数, 常用多项式函数对试验结果的特性曲线进行拟和获得;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细度的上限与下限;目标函数J (R) 是锅炉不完全燃烧损失q4与磨煤机电耗m的代数和。经济细度的值恰好是目标函数J (R) 的最小值, 可以通过求取J (R) R=0时所对应的R值, 即为经济细度。
5 生产燃油的电子优化
就火电厂煤粉锅炉运行现状来看, 最需要进行优化处理的问题是点火时间过长、低负荷燃烧不稳定以及能耗高等。火电厂煤粉锅炉点火方式一般为油枪点火, 并且锅炉启停、助燃以及调试都会造成大量燃油的消耗, 面对此种情况可以选择用等离子燃火方式, 或者也可以选择用小油枪点火方式, 可以有效解决点火与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其中, 等离子点火方式主要是利用等离子发生器发射的高温等离子体射流, 直接点燃一次风煤粉, 采取冷风点火的方式, 此系统主要包括点火系统与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而小油枪点火则是直接形成高温高热火焰, 使得一次室浓相煤粉颗粒温度急剧上升, 煤粉破碎并释放出大量挥发份, 迅速完成点火过程。然后通过已经燃烧的浓相煤粉在二次室内与稀相煤粉混合并完成点火动作, 实现煤粉的分级燃烧。此种点火方式, 点火后煤粉燃烧能量逐级增加, 既可以满足煤粉燃烧的要求, 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煤粉燃烧所需要的引燃能量, 可以更好的满足低负荷运行需求。
6 厂房布置的电子优化
会电厂主厂房一般都是选择三列式布置方式, 主要包括汽机房、锅炉房、除氧间、煤仓间等, 这样可以更好的达到管材节省的目的, 并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效率。
7 结束语
运行优化系统中所谓的最优值一般由稳态试验结果决定, 并在一段时问内不变,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点的参数是变动的, 与试验时的状态肯定有偏差, 因而这些数据明显缺乏可靠性为使优化准确, 应将原来以设备生产厂家的一些特性曲线数据或试验数据变为以现场的采集分析后的动态数据作为优化时的状态变量或比较的基准值而这此数据可通过电厂已有的数据采集和性能监测系统可靠、实时地提供, 通过优化模实时求解决策变量, 借助计算机屏幕和声光系统实时指导运行人员进行最优操作, 同时又可使现有的性能监测系统内容更加十富多彩此外, 优化技术也是目前兴起的火电厂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决策的依据, 通过现有的性能监测软件和优化模块库, 可最化设务运行状况的好坏, 从而决定设备是否进行相应项口的检修最优化技术用丁火电厂生产过程, 给电厂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 继续深人研究、完善并发展优化技术在发电技术中的应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康松, 张向东, 孙兴平.火电厂多台机组间负荷优化调度的研究[J].中国电力, 1997.
[2]张云华.基于信息技术的火电厂发电运行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3]朱克红.火电厂发电运行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08.
[4]刘进雄.基于主设备优化运行的火电厂节能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 2010.
[5]刘思华.发电厂运行优化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3.
运行优化技术 篇2
专业论文
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技术现状及运行优化研究
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技术现状及运行优化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陆上长输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技术现状。从压缩机组备用方式、机组选型、压气站相关设计等方面,指出了在优化设计管道压气站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压缩机组运行技术中的优化、在线监测与诊断以及优化压气站运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 压气站
一、引言
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功能是给天然气增压以维持所要求的输气流量,主要设备是天然气压缩机组。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大。据统计,2005~2015年,世界各地计划建造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约9.6×104km,其中62%是天然气管道。2002年以来,我国管道压气站建设进入高峰期,相继投运的涩宁兰、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二线、冀宁和兰银等长距离天然气管道设计中均配置有一座或多座压气站。
二、我国天然气管道压气站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986年8月我国第一座长输天然气管道压气站在中沧输气管道濮阳站建成投产,首次采用了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机组。1996年11月建成投产的鄯乌输气管道鄯善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天然气发动机驱动往复式压缩机机组的压气站。2000年11月投产的陕京管道应县压气站,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变频调速电机通过增速齿轮箱驱动离心压缩机机组的压气站。2007年2月投产的西气东输管道蒲县压气站,是我国第一个投产的采用高速变频调速电机直接驱动离心压缩机机组的压气站。目前,我国已在9条天然气管道上分别建成投产了31座压缩机站,共投运各种类型管道压缩机组72套,并计划于今后陆续建成34座压气站,投运各种类型管道压缩机组79套。
三、管道压气站运行优化研究
1.管道压气站优化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1 压缩机组备用方式
常用的机组备用方式有机组备用、功率备用、隔站机组备用等方式,确定机组备用方式后还有一用一备和多用一备等方式。目前,我国选择备用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实用性、可靠性、效率、投资费用等,压气站多采用机组备用,往复机组多用一备较多,而离心机组一用一备较多。
1.2 压缩机组比选
压缩机组的比选是根据机组安装地的环境依托条件,结合不同机组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计算和分析。首先是离心压缩机组与往复压缩机组的比选;二是离心压缩机组中有电机驱动与燃气轮机驱动的比选;三是电机驱动机组中有变频调速电机驱动、恒速高压电机通过调速行星齿轮驱动和整体式磁悬浮电驱离心压缩机组三者的比选。比选的主要依据为可用性、可靠性、效率、经济性(20年费用现值)、性价比、不间断工作时间、无故障工作时间、运行维护保检难度及费用、污染情况和在天然气管道的使用业绩等。此外,压气站优化设计中可能会受到投产日期、制造周期、政治因素、市场因素等条件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综合考虑。我国在陕京、靖西、西气东输和涩宁兰管道压气站的设计中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优化。
1.3 压缩机组水力模型等的相关计算
压缩机组初步设计的第一步是建立设计单位的水力计算模型与压缩机生产厂商机芯设计的一体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认和改进压缩机的设计性能和运行条件。由于每条管道的工艺条件不同,机组的运行工艺条件均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机组投产后,设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审查、确认、修正管道水力模拟和压缩机工艺电算结果。设置两个或多个压气站的管道,在实际运行达到设计流量且运行条件稳定以后,应对整个管道压缩系统中的所有压缩机运行实际效能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和分析,将得到的整个管道压缩系统的总效率与设计要求相比较,以弥补国内相关设计水平的不足。
2.压缩机组运行优化及维护
2.1 压气站机组运行优化
在压气站运行期间,可以利用仿真模拟软件(TGNET、SPS)模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分析不同输量下压气站的运行方式,优化出各种输量下压气站最优运行方案;在某座或几座压气站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当时各下游用户的计划输量要求,优化出全线机组最佳运行方案。
目前,我国多条管道都有很大的冬季运行优化空间,应在分析下游用气结构,利用下游用气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上游气田资源,合理利用管道自身资源(压气站资源),不断优化冬季用气高峰期运行方案和预案,以减少压气站机组运行时问和启机次数,达到提输、降耗和增效的目的。天然气管道联网是保障向下游供气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几条长距离大管径天然气管道即将连通,组网运行的优势将逐渐凸显。组网运行的管道在统一调控下可根据不同情况,通过计算进行网内优化运行,在优化运行方案和预案的制订过程中,管网内各压气站机组使用和工作方式将是优化运行的重要内容。
2.2 机组故障监测与诊断
2.2.1 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
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是利用丰富的图谱实时对机组进行“体检”,实现机组的早期故障预警,并通过网络随时掌控机组的实时运行状态,变被动的故障后处理为早期发现潜在故障并及时处理,能使远在千里之外的诊断专家及时得到机组异常变化信息。它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机组故障诊断准确率,对机组故障的预测、分析和排除能力、机组定期保养检修和辅助大修能力以及机组现场开车指导能力和机组备品、备件需求预前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压缩机组的长期、安全和平稳运行。例如,西气东输管道在机组引进的同时购买了“机组远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国内其它管道压缩机组也有使用且收效显著。
2.2.2 油液分析
油液分析是抽取油箱中有代表性的油样,分别采用铁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常规理化指标分析,确定在用润滑油中的磨粒种类、数量和成分、变质产物的种类,含量以及润滑油中典型添加剂的损耗程度,以此作为判断机组关键摩擦部位润滑和磨损状况的主要依据。在国内已进行了针对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油液分析、诊断和研究工作,且进行了部分应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3 机组效率计算优化
燃气轮机离心压缩机组效率计算是通过对机组运行过程中各相关参数进行精确采集,分别计算得出燃气轮机和离心压缩机的效率。定期进行机组效率计算,可以依此运行状况及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通过与燃机历史效率的对比,判断是否需要清洁燃机的进气滤芯或水洗燃机的压气机;通过与离心压缩机历史效率的对比,判断级间迷宫密封是否磨损;找出机组的实际最佳运行区,结合实际运行工况使机组在最佳效率区内运行。
3.压气站的运行管理优化
我国各输气管道所属压气站的运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目前较先进的管道压气站管理方式是以业主管理为核心,以现场运行维护服务承包商和机组保养检修专业化技术服务承包商为主要作业者,以机组生产厂商售后服务为支持的“四为一体”运行管理体系框架。管道压缩机组(燃气轮机、变频调速电机、离心压缩机)结构和控制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要求从事运行维护、检修保养和故障诊断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四、结论与认识
通过管道压气站目前技术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压气站不同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实现了整个压气站系统从设计到运行,再到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了管道输送效率,确保了管道输送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优化探讨 篇3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系统 运行优化
一、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的优化
(一)网络及硬件体系结构
在整个系统中,我们要将运行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即配电网监控、配电工作管理和用户及用电管理三个部分,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这三部分的共同点是都由局域子网来完成,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管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其次,根据电网的规模的大小和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的规模和状况,我们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更改和调整投资的方式。将上述的三个管理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各个局域子网运行的基础上达到融合,不仅可以简化结构,也有利于系统控制的灵活转换。
(二)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除了系统的硬件的设置和网络类型的选择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软件系统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与硬件系统相配合,还要完成一定的支撑系统环境的处理工作。
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首先要做到对于配网系统的随时的运行状况的把握,及时的发现各种运行中的问题和故障。其次,对于运行中的各种配电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一方面管理配电设施的地理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管理配电系统的各种实时信息的变更状况。
三、配网自动化系统支撑环境
(一)操作系统及硬件平台。即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平台,才能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WINDOWS 系统。
(二)网络任务管理。即对于配电装置和设备的各个系统的检测任务和处理任務的具体的分配问题。
(三)实时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即对于配电运行的各项参数和信息的实时的动态的管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有效的认识和把握当时的系统的运行状况。
(四)DAMAP(AM/FM)。即一种适合该系统的应用的图形和表格的一种处理方式。
(五)报表处理系统。即对于各种信息生成的最后的数据和结论的一种呈现方式,这种报表可以更加直观和直接的反应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环境的变化。
四、DMS应用系统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一)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网SCADA系统
所谓的配网SCADA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的监控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系统。
1.地理背景。该系统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系统运行的周边的可作用于系统的一些环境因素都予以掌握,并能在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
2.数据采集。对于整个监控系统来说,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各种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变化都要因此作为依据。
3.数据处理。采集后的数据并不能直接被系统所用,要根据需要做出一定的处理,以便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展现出来。
4.报警处理。对于运行异常的设备和系统,监控系统应该及时的报告给有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行为就是系统的报警。
5.遥控操作。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在管理终端上对于各种监控形式和监控状态的调整,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遥控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批量控制。操作的主要的方式是,用户登录系统后,直接点击"批量控制方案定义"按钮,对各种选项进行调节即可。
6.故障自动定位、隔离与供电恢复。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功能是配网SCADA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针对一次系统设置分段开关类型的不同,主站可提供不同的故障处理形式:①对于电压型的自动配电开关或自动重合器构成的馈线自动化,由于故障可由开关自动隔离并恢复供电,主站可以进行实时监视。对于较复杂的一次网络,主站系统可以选择最优负荷转移方案并提供(可设置的)自动或手动负荷转移操作。②对于采用电流型负荷开关的情况,主站可以依靠通讯和FTU的故障记录,进行包括故障自动定位、隔离与供电恢复(负荷转移)的全部故障处理内容,并可设为手动或自动处理方式。
7.人机交互式操作。SCADA人机交互式操作模式由MMI框架系统提供统一的、面向被操作对象的的操作模式。在任一被操作图形对象上,按鼠标右健,可弹出一个功能菜单,列出所有可以选择的对被操作对象的操作功能:
人工置数;遥控操作;修改参数;注释挂牌;信息查询;高级设置。选中上述每一个功能时,都将弹出相应的操作对话框,对话框中除了相应的操作按钮外,还列出被操作对象的当前状态及其他相关信息。
8.电压和无功控制.电压和无功控制是利用电压、无功两个判别量对电压和无功实行综合调节,以保证在合格范围内,同时实现无功基本平衡,利用电压和无功构成的综合判据通常规定了电压和无功的上下限,并把电压和无功平面分成了9个区,根据电压、无功在电压和无功平面上所处的位置建立相应的控制规则。
(二)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设备管理系统GPMS
GPMS是对整个配电网基础设施、设备极其相互关系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它是一个DMS应用系统,同时又是其它DMS应用的重要基础。GPMS通过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以分布式处理机 维护所有配电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和一个全信息的配电网设施之间的拓扑关系模型,并通过配网SCADA系统的实时数据信息支持,来实现对所有配网设施的静态管理、动态管理,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并为配电营运管理,配电工程设计,配电网运行优化等提供基础信息支持。GPMS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图形支撑平台(DAMAP和DAMMI)基础上开发的DMS应用系统。
(三)基于Web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
Intranet是在LAN和广域网的基础上,基于TCP/IP协议,广泛使用WWW等Intemet技术,采用防外界入侵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具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用户可通过通用的Intemet浏览器。
参考文献:
关于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4
以往较为传统的电网运行技术中有着非常大的谐波分量, 它的存在致使电网的电压和电流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仅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同时还会加大电网故障发生的几率。
文章结合我国现阶段电网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使用新型技术对电网运行的有效优化, 希望能够给今后电网运行的优化提高些许帮助。
1 现阶段我国国内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为了进一步减少电网在供电工程中对电能的损耗, 我国国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高压输电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目前国内通常情况下使用的供电线路有, 10k V配电线路、110k V配电线路、220k V配电线路等[1]。通过高压输电这种方式虽然能相应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对电能的损耗, 但是其对于电力系统的线路、相应的技术以及电气设备等配套技术及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现阶段我国国内10k V的输电线路铺设数量仍然是相对较少的, 这是因为其减少电量的损耗和自身需要的设备资金投入量相差较小, 不能有效地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收益。
基于以上原因, 为了进一步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 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铺设20k V的配电线路, 相比起10k V输电线路, 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配电线路的电压, 也可以有效的减少线路中设备的资金投入。
然而, 随着配电线路铺设的数量以及范围逐步扩大, 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监测和控制的实际要求。
近几年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使得计算机技术和监测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现阶段, 电网运行自动监控系统的应用也在逐渐得到普及, 但是受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目前的电网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导致在对电网运行监测期间, 过于重视对电网运行的监测, 而没有注意到电网运行时设备的控制也同等重要, 从而只是偏重发展监测技术, 使得相应的控制技术较为滞后。
虽然监测技术能够对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测, 但是却不能对电网中的设备进行良好的自动控制。
一旦电网运行出现故障, 还是需要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解决,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技术相比, 我国现阶段的对电网的监测和控制技术还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
2 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方案
2.1 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技术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不断有新的技术在推陈出新, 而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其自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 能够帮助相应的故障检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潜在故障, 然后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和种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进而有效的降低电网在运行期间发生故障的几率, 进一步提升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稳定系数。
一般情况下, 对电网故障进行诊断的系统, 较为常见就是专家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系统[2]。其中专家系统就是按照电网运行专家以往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进行诊断, 该系统通过建立起健全、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将电网运行产生的相关参数与系统中资料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比对, 然后通过计算机推理得到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从而有效的预防了电网运行的故障。
而人工神经系统是按照不同神经元间的重要程度, 来对电网运行故障进行处理和解决的, 这种系统具有很好的容错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 人工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 这种系统运行时周围存在的干扰信号以及噪声都不会对其进行影响, 因此它对故障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所以这种系统在电网诊断运行中得到了大范围使用。
2.2 谐波滤波故障诊断技术
因为电网系统中电气设备拥有非线性阻抗的性质, 这种性质致使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谐波现象, 而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 在电网系统中电流和电压没有形成线性关系, 从而导致了电网中电压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就在最近这两年, 我国已经成功制定并实施了治理谐波治理的规范及相应的标准。
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采用加大换流装置相数的方式从而来实现降低谐波的目的。换流装置的谐波是电网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谐波源, 在其使用期间会在交流和直流两侧分别产生PK+1与PK次谐波, 产生的谐波不仅能对电网系统中的低频谐波进行清除, 还能减少电网中谐波电流的实际数量。
此外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在电网中加装滤波设备来达到降低谐波的目的。而这种方式又可以根据设备自身能否为电源进行供电来进行划分, 分别是无源滤波设备、有源滤波设备以及混合型滤波设备。在电网中安装滤波设备可以从其源头清除谐波分量, 从而达到保护电网系统的目的, 进一步减少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2.3 无功补偿技术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网的实际覆盖率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依然使用过去传统的补偿设备和装置, 那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而无功补偿则是一种通过使用电容器的方式来达到对电网谐波分量进行补偿的目的, 进而提升电网运行功率的技术。
然而, 在使用这种技术时, 在对其行优化期间, 还要对其连接以及补偿方式需要有一定的重视, 这样才能确保电网能够稳定运行[3]。
一般情况下, 无功补偿通常会使用欠补偿的方式来进行, 其根本原因就是, 一旦使用过补偿的方式, 就会将电容器和其他变压器之间以并联方式构成LC振荡电路, 出现这种情况极容易引发串联谐振现象, 这不仅不能对电网中的谐波进行有效控制, 还会造成电网系统中设备的损坏。
因此, 对于无功补偿而言, 通常要求其自身补偿度要保证在50%到80%之间。
在电网线路中, 对电容器的连接一般会使用星形或者是三角形的方式进行连接。
然而, 如果电容器使用三角形方式进行连接, 一旦其中一组电容器出现故障, 那么就会造成形成的瞬间电流值很可能是电容器额定电流值的几倍或者是几十倍, 这种情况产生的话,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设备的损坏, 发生爆炸现象。
因此, 无功补偿技术中对于电容的连接通常会使用星形连接方式, 即使在运行期间发生短路故障, 其流经电容器电流值也不会超过额定电流的三倍, 从而减少了设备由于电流过大而出现的故障的几率, 同时也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
2.4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Flexible Alternative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s) 简称 (FACTS) , 是集综合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于一身, 并且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兼容性, 能够对电网中交流输电进行有效控制的新型技术。
应用这种技术在使用期间不需要对电网中的设备进行较大的调整, 就能对电网输电的潜能进行很好的挖掘[4]。
这种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应用, 不仅提升了电网线路运行的稳定性, 而且还有效的拓展了电网交流输电的使用范围, 减少了电网运行所要支出的经济成本。
并且FACTS还能够对电网中的功率振荡进行很好的控制, 进一步保证电网系统运行的性能, 大大减少了由于电网故障而导致的停电时间, 有效提升了电网系统的可靠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系统的经济收益[5]。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就是, 虽然上述的四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清除电网中的谐波分量, 对于提升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选用去除谐波的方法时, 还要根据电网运行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 同时结合相应技术的优势和劣势, 来选择哪种方式最为合适, 切记不要盲目的选择一种进行应用。
3 结论
总而言之, 在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在电网中使用较大型的电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对于电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对于电能供应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是评价电力系统好坏的基础指标, 它直接影响着,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使用电能的安全性。
因此, 只有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才有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为电力企业经济收益和社会经济收益做出贡献。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水平的提升, 同时也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而人们的生活、生产又离不开电能, 电能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而电网运行水平的好坏客观上决定了人们对于电能使用效率的高低。文章通过对现阶段电网运行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些完善电网运行的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 为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网,运行技术,优化
参考文献
[1]诸兵.浅谈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J].科技与企业, 2013.
[2]罗卫明.论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3]袁进.关于电网运行技术优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4]韦景.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决策权优化企业运行管理 篇5
来看看一家全球性的联合企业最近遭遇到的经历。在进行一项投标时,当地的子公司提出标价后,公司相信美国总部的管理人员在价格决策方面比其当地子公司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并更熟悉公司的总体情况,于是便
向美国那边传送了相关资料,用足够的耐心来等待美国总公司的决定。但最终等到总部的决定时,企业的原来报价已经过时了。而他的一家欧洲竞争对手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做出了报价,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迈克尔-詹森,哈佛商学院的名誉教授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如何分配决策权并达到优化企业运行的目的是一件难事,在管理学上也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一个企业的决策效率与是否符合企业的使命及目标,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主要决定因数。
詹森教授与他的同事威廉-莫克林教授在他们1995年发表的《企业结构面面观》一文中谈到,在分配决策权时有两种风险是必须提前考虑到的:
将决策权交给拥有相关信息的个人/机构,但其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有差别。
相关信息在交给决策人时不够准确。
如果这两种情况出现在决策者身上的几率都不大,那么决策的结果就应该是正面的,公司也会因此受益。
通用汽车规划战略处的经理尼克-普达说:“如果公司级别较低的管理人员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而这个决定又不会影响公司其它部分的运作时,这个决定就是有效的。”
但是,找出企业哪些环节的决策风险低还只是第一步,那些手握决策大权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个人或职业目标,而这些目标可能不符合企业的目标,这是分配决策权时要小心的另一个方面。
针对以上情况,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定期检查及修正决策权的分配,因为企业运行的环境及主要业务都会不断地变化,企业必须定期修正决策权的分配。
定期的检查应该聚焦在决策权的具体种类,某些部门的决策是否已经失灵。麦肯锡咨询伦敦分公司的凯茨-莱斯利说,公司最近在一次检查后就建议一家客户将某一管理层全部取消。“这些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做出的决策打乱了公司的工作分配;这样的结果是公司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处理产生的乱摊子,而他们的下属比他们知道的多,有决策资格的应该是他们的下属。”
避免过分集中及过分民主
“将决策权集中到少数人的身上对企业来说是最错误的选择,领导者常常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最好的,但决策通常需要足够的相关信息支持,而提高决策水平的前提是提高信息水平,但是许多企业却经常忽略了后者,这个风险是巨大的。”詹森教授说。
决策过程也应该避免过多人的参与,不然事情就会停滞不前,但要保证关键相关人员的参与。
放权时要做到毫不含糊
权利划分不清是管理者的一个常见问题,不清楚哪些部门或个人拥有哪些权利会导致严重损失,后果可能是重复做功或者是无人问津。
虽然这个问题经常被认为是沟通障碍引发的,但问题的根本还是权利分配时划分不清,有时,管理人员会将他们把权力交给谁忘得一干二净,却又根本没有告知当事人。
不要混淆过程与结果
好的决策有时也会产生不良结果,不能因为结果不如预期估计的好就责怪管理人员或者是决策过程。若决策权已经分好了,再次分配只能引起更大的混乱。
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 篇6
【摘 要】对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研究,优化方式的创新能够为电网的有效运行提供全新基础。结合不同形式的配网运行方式制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预案,实现电网管理现代化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优化,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运营管理,并且为配电理论创新与实用价值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优化方式;自动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资源的要求也在进一步的强化。供电运用的安全可靠持续性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适应国民經济的发展提升社会的稳定性,要对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管理做出进一步的研究。配电系统的优化运行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能够实现配电网络系统完善创新,同时也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一、配电网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配网设备
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运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配网设备同样会受到外力作用出现老化情况。一些开闭设备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保护功能,无法再适应今后的工作需求。设备老化情况对供电系统安全运行造成负面影响,设备在外力作用侵蚀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配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配电线路廊道缺失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配网路线廊道问题突出。这是由于配电网进行规划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其他方面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在电缆的设计施工中主要采用入地的方式。这就会使线路廊道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架空线路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是当线路发生严重损害的时候会造成大面积断电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备用线路,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问题发生时产生的影响。
(三)电源出线间隔不足
变电容量与负荷相比要保证配电间隔,当电源间隔出现不足的情况时会发生变电站采用其他方式将电源进行引进,这样会降低供电的安全性。同样大量出现间隔的存在也会提升负荷密集的用电量情况。
(四)电力规划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使城市面临众多的改造,因此电力规划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体现出来,对配电网运行情况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无法进行正常的城市供应,资金的缺乏也是城市规划问题的突出表现,城市建设无法进行必要的资源输出,也会使用户在用电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措施
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配电网运行环境,实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高效有序的进行,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电力资源,我们要对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研究,降低生产建设成本,这样不但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提升社会影响力。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措施。
(一)提升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配电网运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科学技术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供电系统与配电管理现代化发展将会对配电网正常运行产生必要的影响,能够实现配电网工作的实时监控,防止在运行管理中出现问题,将检测出来的问题进行系统性解决。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能够实现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实现配电网运行方式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对配电进行整体性规划,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科学性,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措施。
(二)完善配电网运行计算方式
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实现调度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提升电网的经济效益。在电网运行的时候采取的主要方式要通过有效的计算进行有效的提升。这样在预测效果明显的情况下电网负荷情况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运行设备的监控保证检修能够符合运行的要求,根据运行的状况对计算方式进行修改。这样实现的效果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状况下保证电网运行条件的完善发展。用户在供电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提升供电的安全性,对供电运行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计算,这样设备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电力检修工作能力,提升供电系统的完整性。
(三)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配电网系统的完善
岗位责任制的运行能够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同时这是一种影响较大的配电网运行管理网络建设,能够充分的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对故障的处理能力。管理人员要确认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积极有效的开展岗位教育活动,对安全工作知识进行宣传,树立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自觉的参与到安全工作环境建设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制定标准化工作标准。在工作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制定工作规定,保证工作安全的正确发展,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够促进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发展,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五)选择开闭所内设备及电缆分接箱
城市在规划发展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廊道间隔不足的情况,针对出现的类似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电缆分接箱和开闭所是两种集中解决问题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廊道间隔不足的问题。带电动操作机构的侧装式真空负荷开关能够实现系统在安装过程中的自动化发展,使设备能够达到发展建设的要求,使操作更加的方便。
(六)强化与政府部门工作联系
供电企业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完善配电网系统的规划问题。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明确,制定要科学合理的配电操作计划。城市建设规划中与政府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促进配电网规划建设步伐的加快。
三、结束语
供电系统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持续用电,这是现代供电企业进行自身强化,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供电企业配电网运行效果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证,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能够在根本上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对优化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是灵活运用配电理论提升配电运行实用价值的重要体现。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不断优化能够提升供电企业其他方面管理效率,数字化自动化方式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8(7).
[2]李晓明,黄彦浩,尹项根.基于改良策略的配电网重构遗传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
报,2012,24(2):4954.
浅谈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技术措施 篇7
1 配电网运行状态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网设备问题
由于配电网中的运行设备大部分处于露天环境中,所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会对设备的运行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配电网中的自动化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由此会开闭所内的真空负荷开关有所影响,在发生异常状态时无法进行重合闸动作,其保护功能大大降低,所以会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有所影响。而配电网中的大部分设备都会面临这种现象,设备的老化、绝缘失效,不利于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1.2 配电线路廊道相对匮乏
由于受到过去城市街道狭窄的限制,在配电网规划时的廊道过于保守,电缆的敷设方式大多为入地式,由此导致变电站出现廊道相对匮乏,电缆的载流量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缆受到意外损坏,将会导致穿管受损或者报废,增加了检修的难度,并且影响到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1.3 电力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局面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整体布局上有了大的改动。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在整体规划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建筑数量的增加、道路拓宽、地下管线的改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中的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出现了矛盾。变电站对选址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地质条件、进出线的长度以及征地费用等,都会对其选址有所影响。同时在线路的布设方面也需要重新规划,城市管道改造、道路的拓宽以及建筑物的建设,对于以往的入地式电缆都会有所影响,为了适应城市规划的需求,需要重新规划和计算线路的布设方式,由此会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产生影响。
2 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应对策略
2.1 提高配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
随着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对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将配电网的地理图形、离线数据和在线数据、网络结构等重要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构成完整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管理技术能够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和防护,对于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提高电网运行方式分析计算水平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合理掌握调度工作,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其能够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经济性。电网调度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高效的计算基础上的,在对电网的运行负荷能够进行准确预测的情况下,对设备检修计划和发电计划进行反复的计算和修改,从而确保电网能够在计划方案的运行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所以需要提高电网运行方式分析计算水平,为配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2.3 提高配电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是配电网运行中的主要操作者,所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在配电系统内部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各项信息的顺畅运行。加强对配电网的维护管理,严格把控配电网中各设备的质量管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操作。在进行配电网线路整体规划工作中,一定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对配电网中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确保配电网能够维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2.4 合理选择开闭所内设备及电缆分接箱
针对现在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廊道及出线间隔不足的问题,一些厂家针对这种情况提供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主要有电缆分接箱和集中开闭所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廊道及出线间隔数量问题。带电动操作机构的侧装式真空负荷开关,它可以装设综合自动化装置,保护设备,它的动、热稳定均可达到真空开关的要求,操作及控制极为方便;而永磁机构真空开关也是一种小型化设备,安装甚至小于一般负荷开关。这两种设备可以作为首选设备安装在开闭所内,通过多电源自动切换等方式加强开闭所的供电可靠性,或多点电源引入,增加出线数量。
2.5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配电网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的布局会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配电网能够优化运行,在进行配网规划时,应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动向,然后制定出合理的配电网规划方案。对于以往的旧网改造项目,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做好重新规划的方案部署,确保配电网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为电力系统增容扩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电能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由此需要配电网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随着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配电网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设备投入、布线方式以及对运行状态的优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有效的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配电网的供电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敏,吴哲.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与检修决策优化[J].河南科技,2015,8,25.
[2]尤毅,刘东,钟清,余南华.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5,10.
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优化探讨 篇8
1.1网络及硬件体系结构
本方案为规模较大的优化配置方案, 它将DMS功能分为三大部分: (1) 配电网监控 (SACA-DA) ; (2) 配电工作管理; (3) 用户及用电管理。
上述三大部分分别由三个局域子网实现, 该方案易于进行网络管理, 安全性、可靠性及数据访问性能均优。若考虑到投资规模及实际情况, 并保证系统的投资效益, 需分步实施整个配网自动化工程。主站系统的规模可按图l所示进行设置:该设置方案把所有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各功能工作站及数据服务器全部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成一个局域子网, 并且各中间层系统亦通过专用光纤通道 (分频后) 以网络方式直接挂接于主站的局域子网, 这种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通讯前置机方式, 既简化了设备配置, 又大大提高了数据通讯性能, 解决了通讯瓶颈问题。
1.2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基础之上的复杂的软件工程, 层次化的系统设计是保证其整体性能的基础。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以一套完善的高性能的支撑系统为基础形成的分布式处理系统。
支撑系统环境包括: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DARDBMS) 、历史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GIS库及其它DMS应用库、网络任务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MMI框架系统 (DAMMI) 、地理信息支撑平台AM/FM系统 (称DAMAP) 。支撑软件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方式有: (1) 以API向应用程序提供调用接口; (2) 运行时以C/S方式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3) 向应用程序提供约定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描述。
2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
(1) 配网实时监控及高级应用自动化部分: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SCADA (包括网络拓扑分析、故障处理等) 。 (2) 配电工作管理。 (1) 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设施管理系统 (称:GPMS) ; (2) 基于WEB的实时信息发布。
3配网自动化系统支撑环境
3.1操作系统及硬件平台。配网自动化系统在选择操作系统平台时采取如下策略:服务器端:采用UNIX或LINUX或WINDOWS NTSERVER或WINDOWS2000 SERVER。客户端:采用WINDOWS95/98或WINDOWS2000WORKSTATION或WINDOWS NT WORK STATION
3.2网络任务管理 (SYSMAN) 。WFDA的网络任务管理负责对整个主站系统计算机和各节点任务的协调管理, SYSMAN通过自动维护节点信息描述表和节点任务信息描述表来实现网络节点及节点任务的管理。
3.3实时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DARD-BMS) 。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 (DARDBMS) , 是用Visual C++语言在Windows NT下开发的常驻内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具有开放性和面向对象的特征, 且以C/S方式向其他应用程序在运行时提供服务, 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功能强大的真正的实时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保证了配网自动化系统优异的整体性能。
3.4 DAMAP (AM/FM) 。DAMAP是用VC++在Windows NT下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开发的AM/FM图形支撑平台, 它集自动绘图、实时数据库维护、设施属性数据库维护、地理信息数据库维护、网络拓朴自动生成、空间拓扑关系的自动生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支撑平台。
3.5报表处理系统 (DAFORM) 。报表处理系统是用Microsoft Excel二次开发形成的功能丰富的、独立的软件系统, 其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1) 报表定义、编辑。用户可通过报表编辑、定义界面方便地定义并修改报表格式、报表内容。 (2) 报表输出。报表输出包括显示和打印。报表可随时召唤打印, 亦可自动按预定义方式打印;打印前可进行打印预览。对任何以定义好的报表, 用户可方便地通过人机接口进行定义。 (3) 报表服务器。DAFORM提供开放的COM组件接口, 可以作为报表处理服务器受控于其他应用程序。
4 DMS应用系统
4.1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网SCADA系统
配网SCADA系统 (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1) 地理背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SCADA系统的开发基于图形支撑平台DAMAP (AM/FM) , 故可与地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在一起, 形成真正适合于配电网的SCADA系统。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实现方式是由配调主站、中间层系统及终端测控设备三个层次共同实现。
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 (1) 模拟量:包括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等; (2) 状态量:开关刀闸状态、事故总信号、保护动作信号及变压器分接头等; (3) 脉冲电度量; (4) 保护及其他自动装置信息:主要包括保护测量值, 保护定值, 保护自检信息, 保护的动作信息等; (5) 顺序事件记录内容。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遥测值处理; (2) 遥信变位处理; (3) 电度量的数据处理:将累计脉冲计数值转换为实际电度量; (4) 顺序事件记录处理; (5) 运算处理; (6) 变压器分接头处理。
(4) 报警处理。报警显示:报警发生时, 自动推出报警行, 同时按报警定义内容自动推出相关画面。可任意设定组合过滤条件查询当日或历史报警内容。
音响及声音报警:报警发生时, 将自动按预定义内容产生音响及声音报警。报警打印:报警内容可自动或人工召唤打印。报警顺序记录表至少能保存一年。
(5) 遥控操作。控制对象及操作方式:控制对象包括所有可以遥控的配网的站内出线开关、电容器开关、杆上开关、各种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等.对某设备的执行遥控操作时, 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含有该设备的图上, 用鼠标点击该对象, 系统将首先弹出对话框请求输入口令确认有无操作权限, 操作权限被认可后, 系统将弹出操作控制对话框, 对话框包含被选对象的实时状态和逻辑状态, 逻辑状态指是否允许遥控操作。操作被允许后, 操作命令可以被下达, 亦可被取消, 命令下达后, 系统内部进行校核, 校核无误后, 命令被发往现场执行。命令执行结果作为报警信息反馈给操作者。
批量控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批量控制方案定义"图形界面方便地定义、编辑、修改各种控制方案, 并将各种方案存储在数据库中, 可以重用。批量控制方案即多个控制命令的有序组合。
(6) 故障自动定位、隔离与供电恢复。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功能是配网SCADA的一项重要功能, 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针对一次系统设置分段开关类型的不同, 主站可提供不同的故障处理形式: (1) 对于电压型的自动配电开关或自动重合器构成的馈线自动化, 由于故障可由开关自动隔离并恢复供电, 主站可以进行实时监视。对于较复杂的一次网络, 主站系统可以选择最优负荷转移方案并提供 (可设置的) 自动或手动负荷转移操作。 (2) 对于采用电流型负荷开关的情况, 主站可以依靠通讯和FTU的故障记录, 进行包括故障自动定位、隔离与供电恢复 (负荷转移) 的全部故障处理内容, 并可设为手动或自动处理方式。
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 (负荷转移) 功能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软件模块完成,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 该模块可以被自动 (如果用户设为自动的话) 启动执行。
(7) 人机交互式操作。SCADA人机交互式操作模式由MMI框架系统提供统一的、面向被操作对象的的操作模式。在任一被操作图形对象上, 按鼠标右健, 可弹出一个功能菜单, 列出所有可以选择的对被操作对象的操作功能:
人工置数;遥控操作;修改参数;注释挂牌;信息查询;高级设置。选中上述每一个功能时, 都将弹出相应的操作对话框, 对话框中除了相应的操作按钮外, 还列出被操作对象的当前状态及其他相关信息。
(8) 电压和无功控制.电压和无功控制是利用电压、无功两个判别量对电压和无功实行综合调节, 以保证在合格范围内, 同时实现无功基本平衡, 利用电压和无功构成的综合判据通常规定了电压和无功的上下限, 并把电压和无功平面分成了9个区, 根据电压、无功在电压和无功平面上所处的位置建立相应的控制规则。
4.2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设备管理系统GPMS
GPMS是对整个配电网基础设施、设备极其相互关系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 它是一个DMS应用系统, 同时又是其它DMS应用的重要基础。GPMS通过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以分布式处理机维护所有配电设施的信息数据库和一个全信息的配电网设施之间的拓扑关系模型, 并通过配网SCADA系统的实时数据信息支持, 来实现对所有配网设施的静态管理、动态管理, 运行维护, 工程管理等, 并为配电营运管理, 配电工程设计, 配电网运行优化等提供基础信息支持。GPMS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图形支撑平台 (DAMAP和DAMMI) 基础上开发的DMS应用系统。
4.3基于Web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
Intranet是在LAN和广域网的基础上, 基于TCP/IP协议, 广泛使用WWW等Intemet技术, 采用防外界入侵的安全措施, 为企业内部服务, 并具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用户可通过通用的Intemet浏览器。在基于TCP/IP协议 (可能经过路由) 网络的任何一台客户机上, 浏览SCADA的任何一幅动态图形文件, 图形文件中的动态对象状态实时进行刷新, 并能方便地进行缩放、漫游、移动等图形操作。
总结。随着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 供电企业将面临诸如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许多新的压力。如何使配网自动化系统适应电力市场环境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并通过实施配网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来降低供电企业的运行成本, 将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配网自动化有4个主功能:电网运行、运行计划及优化、维修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及远程控制。本文着重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优化
参考文献
运行优化技术 篇9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采用CLAUS+SCOT尾气处理工艺, 总硫回收率高达99.9% (其中CLAUS部分为93.6%, SCOT部分为6.3%) , 每套装置每年硫回收量为20万吨。优化其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硫资源, 减少尾气排放, 降低大气污染。
1 优化运行技术措施
1.1 原料控制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单列处理原料气量为300万方/天, 生产情况较为复杂, 导致酸性气量及其组分极易波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严格根据工艺卡片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操作, 对冷、热进料比、再生塔顶压力机再生塔的温度梯度进行控制。
(2) 及时掌握酸性气的化验分析结果, 及时调整操作, 保证酸性气气量及组分等各项指标合格。
(3) 保证脱硫单元的运行平稳。由于酸性气来源的组成是由脱硫单元的运行的好坏决定的, 假如脱硫单元出现扰动, 就会导致酸性气中出现大量的烃类和二氧化碳, 从而降低了H2S的含量, 直接影响到装置的硫回收率 (见表1) , 同时也增加了Claus副反应, 引起管线堵塞等不良后果。
(4) 调节中间胺液冷却器的出口温度, 提高胺液的选择性, 从而控制酸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尾气吸收选择较低的入口以降低胺液对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另外, 如有发泡现象, 就需及时加入阻泡剂防止出现酸气中甲烷含量超高。
1.2 工艺操作条件优化
(1) 控制燃烧炉内酸性气流速。由于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各装置酸性气量大且易波动, 而实践表明, 酸性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与转化率存在一定关系, 原使用的克劳斯炉的长径比过大, 无法保证气体停留时间, 因此通过对克劳斯炉国产化改造, 扩大了反应区直径, 保证了酸性气在反应炉内的停留时间, 炉内反应更加彻底, 使得硫磺回收率得以提高。
(2) 优化配风比, 保持Claus催化剂活性
综合考虑选择H2S/SO2的比值为4:1, 根据在线分析的给出的比值数据进水配风优化, 及时调节。同时, 要注意防止可能引起催化剂失活的各种因素的发生, 比如:进入大量水蒸气、停工前没有及时吹硫导致硫元素沉积、床层超温、催化剂硫酸盐化和积碳等, 最大可能的保持催化剂的活性, 按时更换催化剂。
(3) 控制夹套伴热温度。在120℃时液态硫的动力粘度约为11m Pa·s, 在157℃时下降到最低值7.6 m Pa·s;之后开始上升, 187℃时达到93000 m Pa·s;之后又下降较快。由于硫磺的存在形式和动力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特性, 并根据实际生产时便于操作的温度, 在易于液硫流动和能耗的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将液硫的伴热夹套温度控制在155~160℃。
(4) 液硫脱气技术应用。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产能属国内首位, 液硫脱气是国内首次引入的美国BV公司MAGR专利液硫脱气技术, 其设计脱气指标为10ppm以下。在全部装置投产后, 12套MAGR液硫脱气装置均无法将液硫中硫化氢脱除至指标以下, 在经多次调整, 各装置外输液硫中硫化氢含量仍远远超过设计指标。由于液硫中硫化氢脱除不彻底, 导致液硫换热设备、管线陆续腐蚀泄漏, 液硫储罐顶部H2S大量外溢, 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自主攻关研究和实践摸索, 结合现有MAGR液硫脱气工艺流程, 针对现有脱气设施停留时间短、液硫降温效果差、机械搅动效果差等缺点, 充分优化设计方案, 建立了国内首套空气鼓泡液硫脱气装置, 实现了特大型硫磺回收装置液硫深度脱气, 将液硫中硫化氢最低可脱除至1.69ppm, 填补国内深度脱气技术空白,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 加氢催化剂的控制。在加氢反应部分中, Claus尾气所含的SO2和元素硫与还原性气体 (H2+CO) 在C-234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 全部转化为H2S, 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后加氢反应器的温升约为30℃。
较低的操作温度, COS和CS2的水解平衡温度也较低。然而较低的温度反应速度也较慢, 因此随着装置运转或误操作, 催化剂活性会降低, 这就需要提高反应温度来弥补。
反应器出口的氢含量为1%或更低时, 仍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建议控制较高的氢含量 (为3%以上) , 这样一旦装置出现小的波动时, 尾气中的SO2和单质硫含量上升时, 确保有足够的氢气来还原这些物质。当空气/燃料气的比例高于90%时, 会有一定量的氧气会进入催化剂床层,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硫酸盐, 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且不可逆。较低的空气/燃料气比, 会导致结焦, 这些小颗粒的焦粉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 从而降低催化剂活性。大量的烟灰会最终堵塞催化剂床层, 使得催化剂床层压降上升, 最终会导致整个装置停工。为了优化空气/燃料气的比例, 应对燃料气和空气流量压力和温度间断进行校正。空气/燃料气比应控制在70~90%之间。
1.3 防止空气鼓风机发生喘振
反应炉风机采用出口压力、流量PLC控制。风机出口压力测量变送器测得出口压力, 由主风机入口导叶开度来调节出口压力接近设定值, 达到控制主风机出口压力的目的;风机出口流量测量变送器测得风机出口流量, 由风机放空阀开度来确保出口流量高于喘振值 (由鼓风机性能确定) , 防止风机在工况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喘振。
1.4 通氮气保护Claus炉长明灯
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启用长明灯时, 经常出现打不燃的现象。经拆卸检查发现, 在燃料气喷嘴位置有硫磺堵塞现象, 造成燃料气无法正常流通, 无法正常点火。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增加管线通入氮气的方法, 在长明灯停用时, 持续通入少量氮气, 可有效防止该位置堵塞的问题。
1.5 尾气SO2排放控制优化
尾气排放中的SO2含量是控制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难免会有数据偏离正常时数据的情况, 为使在异常情况下, 使尾气SO2排放量趋于平稳, 避免对装置产生不良影响, 进行了以下控制:
(1) 当尾气吸收塔出口H2S含量、温度、压力等关键数值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出现尾气SO2排放值升高的现象时, 应首先检查液硫抽射器 (EJ-301) 的夹套伴热是否顺畅, 如发现夹套伴热的输水不畅时, 可采用的蒸汽吹扫的方法进行疏通。吹扫过程分为正吹扫和反吹扫, 蒸汽量为1~1.5t/h。
(2) 操作过程中药要注意各个工序的衔接, 在硫磺单元开工后及时投用加氢单元, 并尽量减少操作波动, 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SO2排放升高。
(3) 注意各设备停用期间的保养, 在装置检修停用期间, 要通入氮气加以保护, 避免腐蚀现象的发生。投用过程中, 为避免出现应力形变的现象, 在投用是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经过优化, 尾气SO2排放趋于350 mg/m3左右, 大大低于设计指标。
2 优化运行效果分析
该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属于特大型硫磺回收处理装置, 产能为20万t/a液硫产品。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往往一个异常情况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就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情况。通过以上叙述, 解决了装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使得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的总硫回收率达到了99.93%, 装置开工总硫回收率一直保持在先进水平, 节约了运行生产成本,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3 结论
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是天然气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硫元素的回收, 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自投产以来,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优化技术, 使得其产品质量、总硫回收率、装置平稳率、装置能耗等指标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开岳.天然气净化工艺.北京:工业出版社, 2005.7:282-351
运行优化技术 篇10
1 装置组成
应用SURF抽油机运行优化控制技术原有抽油机设备无须改变,仅须安装单井地面调控与驱动装置及传感器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在电动机前加装了SURF公司提供的驱动控制柜,在电动机内加装了角位移传感器,在曲柄轴上加装了曲柄位置校正传感器,见图1。
2 测试内容和方法
机械采油系统的节能测试,计算按SY/T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开展,依据的标准还有GB/T 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测试参量包括:
1)电器测试参量:输入功率、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
2)示功图曲线和电参数曲线。
在实施SURF抽油机运行优化控制技术之前,用测试装置测试油井正常工况下油井的耗电参数、示功图。切换到优化运行状态,待油井稳定运行后,再测试优化状态数据,记录在效果统计表格中。测试期间要保证油井不间断稳定运行。
3 测试结果
庙130井常规运行和优化运行电参数曲线见图2、图3。
电流平衡变化统计见表1。
功率平衡变化见表2。
示功图曲线见图4。
庙130井优化运行示功图见图5。
有功、无功及功率因数测试值见表3。
4 结果分析评价
1)峰值功率和峰值电流均降低。从测得的电参数曲线看,使用SURF装置后,所测井的峰值电流、峰值功率均显著降低。起机电流由小到大平稳变化,体现了柔性启动、柔性运行的特点,减少了电动机硬特性对抽油机机械系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抽油机系统的机械受力与损耗,降低了系统能耗。随动自适应精确平衡:单周期内运行过程中,通过曲柄运动的周向加速度自适应调整曲柄轴承受的扭矩值和扭矩分布,降低扭矩峰值和峰谷差值。不用调整平衡块和改变四连杆结构,实现了精确电流平衡和功率平衡。SURF优化后油井电流平衡度达到98.8%,功率平衡度为100.7%。
2)从测得的示功图看,光杆负荷的变化幅度明显变小,上下行程光杆负荷的波动较小,说明运行的机械冲击力减小。
3)机采系统节能降耗。安装SURF装置后,通过实地安装DT862-4型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并进行24 h准确测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都减少50%以上,功率因数提高近0.3,单井日节电51.54 k Wh,平均单井节电幅度50%。可见,使用SURF优化后,提高了系统效率,降低了系统损耗,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5 结论
1)使用SURF装置后,消除了无效抽汲,实现了柔性运行,杆柱应力及应力幅均有所降低,峰值功率和峰值电流大幅降低。
2)SURF装置能够在保持产液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容积泵效和保证充满系数,保证抽汲的有效程度,无效抽汲得以避免,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抽油系统的系统能耗和设备损耗。
3)SURF装置能够大幅降低单井能耗,提高单井的系统效率,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摘要:SURF抽油机运行优化控制技术,通过电动机变速实现地面设备与井下杆管设备单产损耗率最小、单产能耗最小,它是综合性降损节能全面解决方案。在生产井上的实际应用测试表明,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优化运行控制,节能评价
参考文献
[1]栾国华,冯华健,杨志.应用电机变速运动优化机抽井的产液量[J].国外油田工程,2008,24(11):22-25.
大修期间运行隔离排水优化分析 篇11
关键词:大修 隔离排水 管理优化 分析
中图分类号:TL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88-01
为了提高机组的能力因子,缩短大修工期是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大修工期的不断缩短,大修期间的各项检修工作衍接得更加紧密,这也对运行隔离排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将分析核电厂大修期间运行隔离排水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管理措施和工艺流程入手,寻找运行隔离排水工作的优化空间,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1 简述
核电站大修期间要进行很多隔离排水工作,涉及系统繁杂,占用较多人力物力资源,尤其是核岛的安全系统的隔离排水工作还影响大修的次关键路径,所以隔离排水工作的管理和优化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大修期间系统的隔离流程及排水方式,从而缩短排水的时间,减少三废系统固废量,节约了电站人力和物力资源。
2 分析及对策
对大修期间隔离排水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从工作流程、检修项目、主隔离设置、排水方案、文件准备等方面入手进行梳理,发现以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1 大修项目优化
核电厂由于系统设备复杂,所以大修项目也比较多,并且需要满足检修大纲的周期要求。如果项目设置不合理,则有可能为了个别设备的检修而进行隔离排水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检修工期,并且增加了运行人员的隔离排水工作,造成放射性废物增加,人员接受剂量增高。
解决思路:可以通过大修前对检修项目的认真梳理,合理优化每次大修的项目内容,将相同检修周期且属于同一安全通道的设备尽量调整在一次大修中进行,避免检修额外的安全通道而造成多次的隔离排水,节省人力物力。
2.2 大修主隔离优化
大修期间部分主隔离的设置对隔离排水工作有较大影响,主隔离适用于具有共同的隔离边界或有可能被共同的隔离边界所包容的若干项工作,以避免隔离措施的复杂化和重复化。建立主隔离要考虑同时覆盖多个作业现场的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主隔离涉及范围内的子隔离的维修工期、试验和恢复运行的条件。
大修主隔离如果设置不合理则可能影响检修工作的及时开展,或导致重复的隔离实施解除工作。举例说明:蒸汽发生器的主隔离将一、二次侧作为一个主隔离实施,但是大修实际工作中二次侧的排水工作结束的相对较早,而一次侧的排气阀门需要等到一回路氮气吹扫结束后才能确认主隔离,从而导致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相关工作票无法挂在主隔离下实施,延误了检修开工的时间,增加了运行隔离操作的工作量。针对此情况,可以将此主隔离拆分为一次侧主隔离和二次侧主隔离,这样工作可以个自开展而不受影响。
2.3 大修工作流程优化
对大修期间隔离排水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系统的疏水、排气阀在现场是对空的,大修期间需要对其先接软管再开始排水。,由于大修期间需要排水的工作比较多,接软管工作申请也比较多,接软管的作业使用作业通知书进行,流程较为繁琐,花费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隔离排水的工作进展。另外,拆除软管需要再提工作申请,整个流程比较繁琐,且接软管与拆除软管的工作在工作票管理系统内无法查询,不利于对现场软管的状态进行跟踪。
解决思路:应将隔离排水的接拆软管工作单独列为一类工作申请,在工作票管理系统内进行审批和跟踪,接拆软管属于同一个申请内容,并且和相应的维修申请进行关联,这样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大修隔离排水方案优化
大修期间涉及隔离排水的系统非常多,控制区厂房的排水工作即要做到安全、人员剂量低,同时还要缩短排水时间以适应大修工期的要求,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系统的设计特点加以优化。
例如安全系统的接水地坑容积较小且地坑泵流量小,排水时疏水阀不能全部打开,必须严格控制排水速度,以防止排水速度过大导致地坑溢流。另外,由于现场的工作环境场所剂量率大,排水时间长易导致人员辐射剂量高。
解决思路:受到目前系统的地坑容量和地坑泵排水量的限制,考虑合理利用处于备用状态的相邻安全通道的地坑和地坑泵,通过临时泵将排水的地坑中的水排入相邻的通道的地坑中,这样就相当于将排水流量提高了一倍,缩短排水时间,减少人员辐射剂量。
对于一些含有高浓度介质如含KOH溶液的容器设备的检修,排放可能造成净化系统树脂失效,后续还要再次配制溶液。解决思路:一种是利用现有的工艺流程将溶液导入其它容器中进行暂存,后期机组启动时再将溶液导回原系统,这种方法需要注意原设计流程是否可行,且对暂存容器需要后期冲洗。第二种是增加外设的暂存容器和泵,在大修期间放在厂房内存放介质,大修后期利于泵将溶液导回原系统。
2.5 文件准备需完善
大修期间隔离排水工作并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需要操作单和流程图辅助完成。不完善的文件将造成操作人员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文件准备、审查,相应的也增加了隔离排水工作的时间,更严重的后果是有可能造成隔离边界的不完整或跑水事件的发生。所以,完善的文件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每次大修的主隔离设置的不同和检修项目内容升版大修排水操作单和流程图,并提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势必提高大修期间的隔离排水效率,缩短排水时间。
3 结语
为了满足大修工期的要求,对运行隔离排水工作进行优化是有必要且可行的。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分析可见,运行隔离排水工作涉及检修、流程、管理、人员、文件等各个方面,且均有优化的空间。通过不断的优化管理,可以节约大修次关键路径工期近两天,降低树脂消耗量,减少固废排放费用,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运行优化技术 篇12
一是寻求机组主辅机安全、经济合理的运行方式;二是寻求机组在60%~100%额定负荷范围锅炉最佳运行方式;三是修改锅炉运行控制曲线;四是为机组运行管理和在线监测提供依据;五是提高锅炉机组经济性, 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二、运行目标值的计算方法
在机组的耗差分析计算中, 锅炉方面影响供电煤耗率的直接运行参数主要有排烟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间接性能参数有排烟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锅炉效率等。由于直接运行参数影响间接性能参数, 需要考虑两类参数间的耦合关系, 而直接运行参数与间接性能参数目标值的确定方法不同。排烟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等直接运行参数的目标值可采用变工况热力计算确定。当锅炉的本体结构一定时, 对不同负荷、煤质、环境条件在设计工况基础上进行变工况的热力校核计算, 可以得到排烟温度等运行参数的离散三维曲面簇, 将它们作为直接运行参数的目标曲线簇, 则应用两次插值法即可求出不同负荷、煤质、环境温度时排烟温度等的目标值。排烟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是燃料发热量、排烟温度、送风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和煤种的函数, 其中q2、q4的计算公式见式 (1) 、式 (2) 。
式中:q2———排烟损失;Qnet———低位发热量;q4———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Cfh, Clz———飞灰与炉渣含碳量;tpy———排烟温度;Aar———收到基灰分;tsf———送风温度;K1, K2———与煤种有关的系数;α———排烟过量空气系数。
由于耗差分析计算是基于相同的环境温度与相同的煤质条件进行的, 因此, 以实际环境温度和实际燃烧煤质以及在其基础上确定的排烟温度、排烟氧量、飞灰含碳量的目标值代入排烟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的计算公式式 (1) 、式 (2) , 以求得排烟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 即:
式中:q2, T———排烟损失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q4, T———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tpy, T———排烟温度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O2py, T———排烟氧量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Cfh, T———飞灰含碳量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
同理, 以实际状态下的排烟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的目标值代入锅炉效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锅炉效率在实际状态下的目标值:
式中:q3为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损失;q5为散热损失;q6为灰渣物理热损失。
三、优化调整试验内容
根据机组的设计、热工控制系统特点及电厂的要求, 优化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锅炉及其辅机调整、汽轮机及其辅机调整、机组整体调整、热控系统调整及编制运行优化在线分析系统。
(一) 锅炉及其主要辅机调整。
1. 风量标定。
为了准确反映一次风量、二次风量及入炉总风量, 同时为调整试验做准备, 优化试验首先对风量测量一次元件进行标定, 并将标定结果用于修正热工测量系统, 以保证DAS系统数值显示和打印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的正确性。
2. 制粉系统调整。
(1) 煤粉细度调整。调整分离器挡板开度, 进行煤粉细度调整, 了解煤粉细度与折向门开度的关系, 寻求最佳煤粉细度。
(2) 磨煤机一次粉管调平试验。热态运行条件下, 根据煤粉取样及火焰观察情况尽量调平各一次粉管粉量。
(3) 磨煤机一次风量调整试验。在磨煤机不同出力下, 调整磨煤机运行一次风量, 寻求一次风量和磨煤机出力最佳关系曲线。
3. 燃烧调整。
(1) 变总风量试验。在机组不同负荷下, 调整运行总风量, 即变氧量试验, 寻求最佳总风量、即运行氧量。
(2) 燃烧器配风调整。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 重点调整炉膛火焰结构, 使炉膛内火焰不偏斜、不飞边、着火点位置合理、减低燃烧器区域结焦倾向;同时解决气温偏差、氧量偏差等问题。调整对象为一次风量、内外二次风及旋流强度。外二次风调风器调整, 目的为调整二次风旋流强度, 使煤粉火焰既不飞边又有最佳的热烟气回流区。内二次风旋流叶片及风量调整, 目的为调整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和内、外二次风比率, 同时防止煤粉火焰回火, 烧损燃烧器。中心风挡板调整, 配合内二次风旋流叶片调整, 调整着火点, 防止煤粉火焰回火。
4. 锅炉运行经济性及降低污染物调整。
主要解决可燃物高、运行经济性差等问题, 主要调整对象包括入炉总风量、燃尽风量等。
(二) 汽轮机及其主要辅机调整。
定滑压运行参数的选择:在不同负荷下, 选择定压参数和不同的滑压参数, 进行经济性比较, 获得机组在全负荷范围内的最佳运行方式。
汽动给水泵组最佳运行方式确定:通过不同负荷定滑压运行方式下的泵组效率和耗汽量的测量, 确定给水泵组的最佳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 以获得较高的运行经济性。
最佳凝汽器背压试验:其内容包括机组微增出力试验和循环水泵运行优化配置试验, 通过不同负荷下改变凝汽器背压, 测量机组的微增功率及循环水泵功耗, 寻求最佳凝汽器背压, 获得循环水泵的运行优化配置。
(三) 机组整体调整。
机炉联合试验:按照锅炉和汽轮机调整结果分别设定参数, 进行机炉联合试验, 确定不同负荷下机组的最佳供电煤耗率。
机组升降负荷试验:应用锅炉和汽轮机分别调整的结果, 改变机组变负荷速率, 进行机组升降负荷试验, 以使机组升降负荷过程能既稳又快。
(四) 热控系统调整。
热控系统调整主要是将锅炉和汽轮机试验结果结合机组控制系统的特点, 绘成曲线, 修改原有的控制曲线, 使试验结果同机组的运行结合起来, 使试验结果真正落到实处。内容包括一次风量控制曲线、一次风压控制曲线、风箱炉膛差压控制曲线、有关二次风控制曲线、运行氧量控制曲线、入炉总风量控制曲线、汽温、汽压控制曲线等。
四、应用实践的意义
【运行优化技术】推荐阅读:
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分析10-29
电网运行优化06-17
优化与运行09-11
优化配置及运行05-26
配电网优化运行06-11
程序运行优化设计研究08-04
输油管道运行优化研究05-10
电气运行技术08-16
集控运行技术09-30
配电线路运行技术分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