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明堂

2024-06-21

武则天明堂(共2篇)

武则天明堂 篇1

武则天在高宗时就已经参与政事, 并且对政事决策有很大的影响, 高宗驾崩以后, “政事全归于天后”, 所以本文所说的武则天时期是从武则天封后到神龙元年武则天退位那年。武则天时期大赦频频, 对那个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明堂, 承载着国家最重要的礼制,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也是武则天的政治中心, 几乎每个皇帝都想借助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结合二者先为自己的篡位, 后为稳固地位服务, 明堂大赦对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武则天明堂和大赦研究的概况

涉及武则天时期的大赦的研究有很多, 法制学和历史学尤多, 禹成盿的《试论唐代赦文的变化及其意义》与《唐代赦文颁布的演变》都有提及武则天时期大赦, 大赦在武则天时期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大赦早已突破了它的现实意义, 向政治意义上转变, 成为维护皇权的一个重要的筹码。

明堂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礼制就是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王权而存在的, 武则天篡权夺位就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明堂的影响, 明堂在武则天时期成为了她施政的中心。邵治国在《武则天明堂政治和明堂大火考》这篇文章中详细分析了武则天建明堂的原因, 明堂的政治作用, 明堂大火的原因, 武则天采取的补救措施, 以及之后新明堂的作用。陈慧芬的《武周“明堂盟誓”事件真相》主要研究了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令太子、相王、梁王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 盟誓的具体情况及其效果。

2 武则天明堂大赦对政局的影响

明堂是武则天的政治中心, 既是布政之宫, 也是宗祀之所。几乎每年的正月, 武则天都会享祭明堂。其他的时间, 遇到重大的时期, 武则天也会于明堂祭祀, 那种情况下的祭祀通常就与大赦连在一起。祭祀天地神和先人, 一般情况下都会进行大赦, 武则天祭祀活动频繁, 只有重要活动的时候才会大赦, 并非每次明堂祭祀都会大赦。

垂拱四年 (688年) , “辛亥, 改明堂为万象神宫, 大赦。”武则天在东都造明堂, 避开了李氏王朝的政治旋涡长安, 也就意味着迁都洛阳了。明堂落成, 马上大赦, 当然是为了向人们宣告这一重大的喜讯, 还有借着大赦和明堂的影响向人们宣告了迁都这一事实。当然那么多年那么多皇帝想建而无法建起的明堂在自己的手中落成, 而且修建得非常的庄严豪华, 这体现了武则天的坚决、果断、卓尔不凡。明堂是王者之堂, 武则天造明堂, 又有祥瑞证实其天命, 篡位的野心路人皆知, 武则天能够建起明堂, 明堂作为王者之堂也成了武则天天命的佐证。武则天革命就必须要除掉李氏王室, 明堂落成, 武则天召宗室朝明堂, 让人不得不怀疑她的用心, 于是宗室成员人人自危, 被迫反抗, 最后被镇压。这次叛乱就跟明堂有直接的关系, 平定叛乱后大赦, 即是为了笼络人心, 在一场屠杀以后安抚民众。另外, 对武则天来说, 她称帝的障碍已经扫除,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个适合的时机称帝了, 这次大赦还有庆祝的意义。明堂是王者之堂, 太后亲享明堂, 这些本来就于理不合, 这次大赦, 让所有的民众知道, 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 武则天已经是皇帝了, 她已经掌握了最高的权力, 武则天称帝势在必行。这次明堂落成, 武则天“宴赐群臣, 赦天下, 纵民入观。改河南为合宫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三级, 则俯视明堂矣。”成功地把人们的眼光从血腥的屠杀中吸引到了庄严肃穆的明堂上来, 在潜移默化中化解了人们的不满, 并且神圣的明堂也为武则天本人增加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永昌元年 (689年) 春正月, “神皇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 改元, 大酺七日”, 明堂刚刚建成, “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 殆将尽矣”, 在那么短的时间内, 借着明堂的名义频频大赦, 再一次突出了自己天命。明堂是王者之堂, 能够在明堂里祭天的只有天子一人, 这是千百年来包括儒家学者在内的人们所认可的, 即使武后是女身, 但是她能够建成明堂, 享祭明堂, 那么足以证明她的尊贵, 武后也是想借明堂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太后服衮冕, 搢大圭, 执镇圭为初献, 皇帝为亚献, 太子为终献。先诣昊天上帝座, 次高祖、太宗、高宗, 次魏国先王, 次五方帝座。太后御则天门, 赦天下, 改元。”亲享明堂, 从礼仪上来说, 皇帝应该初献, 可是通过礼仪可以看出, 武后取皇帝而代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即使是在形式上, 她都已经不屑于打着皇帝的旗号, 大赦是皇帝一人的特权, 武后亲临宣布, 让大家看到她想要的位置。如果说之前武后行事还有所顾忌, 那么铲除李唐王室后, 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登基称帝了, 这次大赦当然是为了扩大明堂的影响, 更像一次践祚大赦的演习, 告诉世人, 李唐王室已经被铲除, 江山将会易主。

“载初元年 (690年) 春正月, 神皇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 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十二月为腊月, 改旧正月为一月, 大酺三日。神皇自以‘曌’字为名, 遂改诏书为制书。”武则天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她一直都是一步步慢慢向帝位靠拢, 她复古, 除了改革官制以外, 连时间也按周制, 这次大赦不仅仅是因为明堂, 也是为了扩大周制计时的影响, 让人们慢慢适应周制, 接受将要成立的大周王朝, 武则天借着复古的名义称帝, 被儒家学者无限美化了的周朝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武则天就依周制计时, 官名用周制, 明堂也是为了跟周朝统一, 复古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备, 接下来就是称帝了, 屡屡大赦当然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 让人们接受自己成为这个国家的女皇。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 改元, 改名字, 这些都是仿照周礼所做的最后的工作, 短短时间内, 借着明堂的名义大赦那么多次, 就是为了扩大自己复古的影响, 让人们的意识中慢慢有大周的存在, 最后取而代之。

万岁登封一年 (696年) , “夏四月, 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 改元为万岁通天, 大酺七日。以天下大旱, 命文武官九品以上极言时政得失。”明堂遭遇火灾后, 武后重修明堂, 这次大赦是重建后, 武后那样大肆宣传明堂, 屡次因为它而大赦天下, 却因为男宠争风吃醋明堂失火, 必然惹人议论, 所以武则天把责任全部推到了那些造明堂的工匠身上, 排除了明堂大火是天火, 可是薛怀义的身份是自己的男宠, 她也不能马上惩治他, 这样会更加遭到世人的诟病, 所以武则天, “手诏责躬, 令内外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 极言正谏”, “上去慈氏越古尊号”, 来挽回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此外, 她也要再造明堂来巩固自己的皇位。用大赦来宣传新明堂, 也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天命, 新造的明堂比旧的明堂更加的壮观, 气势恢弘, 再通过大赦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新的明堂上来。

圣历元年 (698年) 正月, “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 改元, 大酺九日。”明堂成了武后政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一直在强化明堂的影响, 甚至“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 兼赐酒食, 久之乃止”, 她想加强明堂在人们心中的神圣感, 也就是神化自己, 大赦只是她扩大明堂影响, 提高地位的一种手段。

万岁通天二年 (697年) , “其年, 铸铜为九州鼎, 既成, 置于明堂之庭……其年九月, 又大享于通天宫。以契丹破灭, 九鼎初成, 大赦, 改元为神功。”鼎是祭祀的礼器也代表着皇权, 在周朝有“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的规定,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契丹破灭是军事上的重要胜利, 在上古时期就有献俘于太庙的先例, 这时候享祭明堂和上古时期一样是为了向上天昭告战争胜利。武则天既已即位, 她还是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皇权, 树立自己在民众心中的神圣和权威, 借助仪式和某些象征性的东西来强化人民对她地位的认同, 大赦是为了扩大影响, 战事取得了胜利, 证明她的英明, 有普天同庆的意义, 也是拉拢人心, 体现自己的仁德的手段。

圣历元年 (698年) 正月, “亲享明堂, 大赦天下, 改元, 大酺九日。”, 这次大赦是因为神功元年, “太后欲正月甲子溯冬至, 乃下制以为‘去晦仍见月, 有爽天经。可以今月为闰月, 来月为正月。’”这次大赦是为了扩大这件事情的影响, 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 拉拢人心。

3 结语

明堂在武则天时期主要用于祭祀来巩固武则天的地位, 再用大赦配合, 就是为了给自己正名, 为了顺利地登上皇位, 武则天把明堂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古代史中, 她是唯一一个频繁利用明堂大赦的皇帝, 她成功地运用明堂和大赦维护了自己的地位, 但明堂的作用又不是决定性的, 只知道利用明堂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是不可能的, 韩愈文集里就有“归天人之心, 兴太平之基, 是非三器之能系也。子不谓, 明堂天子布政者邪, 周公、成王居之而朝诸侯, 美矣;幽、厉居之, 何如哉……若然, 归天人之心, 兴太平之阶, 决非三器之所能也。夫帝王之圣者, 卑宫室, 贱金玉, 斥无用之器, 以示天下, 贻子孙。而后王犹殚天下之土木不肯已, 又安忍夸广之, 尊其为明堂欤……尧水滔天, 人禽鬼神之居相混已;禹导川决水, 以分神人之居, 乃销九鼎, 仪万有之族, 露怪异之状, 其护人已, 其救人已?后王决不如大禹识鬼神之状, 又无当时汩没之危, 而徒欲阃金大广器物, 与夫垫巾效郭异名同蔺者, 岂不远哉?是亦见谬也。噫, 不务其修诚于内, 而务其盛饰于外, 匹夫之不可, 而况帝王哉?”无论是礼器还是神器都只是皇权的装饰品而已, 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单纯地依靠这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武则天最后一次享祭明堂大赦以后, 立庐陵王为皇太子, 明堂也慢慢地从她的政治生活中慢慢地黯淡了下去。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武则天谋权篡位对民间的影响很小, 主要集中于上层社会, 对礼制的成功利用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本文将针对武则天明堂大赦对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窥视武则天是如何运用礼制来达到她的目的的。

关键词:武则天,明堂,大赦

参考文献

[1] (后晋) 刘, 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 (宋) 欧阳修, 宋祁, 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3]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4] (宋)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5]魏斌.唐代赦书内容的扩展和大赦职能的变化[J].历史研究, 2006 (4) .

[6]禹成盿.试论唐代赦文的变化及其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3) .

唐东都“武则天明堂”建筑概览 篇2

一、唐东都“武则天明堂”建设背景

明堂在代表着中国古代礼仪建筑的同时,还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王权和神权,在封建社会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及作用。从汉代开始,历朝皇帝都喜修明堂,汉武帝刚即位就开始下令修建明堂,并于元封二年在泰山之下建立明堂,从此各种祭祀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光武中兴后,同样开始建立明堂,此次则建在洛阳。后由于国家战乱、政治不稳等各种情况直到隋代,才又开始对明堂进行修建。隋文帝开皇中,宇文恺根据《月令》对明堂木样加以制造并将其献给隋文帝,但由于朝堂争论不定,暂时搁浅明堂建设。隋炀帝时,宇文恺再次将明堂木样献上并提议建设明堂,由于当时隋朝政治基础尚未完全稳定,明堂建设又属迁都兴役,因此没被采纳。

待唐太宗平定天下后,在贞观五年想建造明堂,当时的儒家代表孔颖达等人纷纷上书对各种意见加以陈述[3]78。唐太宗崇尚儒学,朝臣们的争论都是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各种意见无法统一也无法互相说服对方,唐太宗由于尊重朝臣意见因而放下建造明堂的念想。唐高宗即位后,第二年的七月开始诏令一干学士再次将明堂制度带进国事商谈之中。群臣都是一群附庸探儒之人,一部分人以郑玄为代表的“五室”之说推为代表,另一部人分则附议卢植、蔡琶为代表的“九室”之说,“五室”与“九室”互相对立,这次的商讨仍然没有定论。唐高宗认为“九室”更加有理可依,于是下令明堂形制以“九室”进行详定。第二年仍然没有结果,唐高宗在六月将九室方案拟出,下令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对其加工增减。但该种方案仍然争论不休,最后高宗将五室、九室两个方案置于观德殿前,朝堂评定还是没有统一意见,于是这次争论又被搁置。乾封二年,唐高宗才真正将明堂初步方案确定下来,但高宗在世期间优柔寡断,明堂建造一直议而不决,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建造起来。

武则天执政期间,为准备其正式登基,以完成高宗意愿之名开始建造明堂。武则天明堂的设计基础为高宗时期总章年间明堂方案,由沙门薛怀义负责主持,率令万多人,将东都洛阳乾元殿摧毁,在乾元殿原址上修建明堂,号称“万象神宫”,象征着武则天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在花费了数以万计后,于垂拱三年春至四年正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在东都洛阳建成了一座庞大别致的明堂。当时的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巅,而神都明堂不仅是万国中心,同时可谓万堂之堂。

二、唐东都“武则天明堂”建筑概览

作为中国古代礼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明堂的建造实质上是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王权而存在的。武则天称帝后,武则天明堂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武则天每年都会在明堂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对各地使节的迎接也都在武则天明堂进行,武则天甚至准许民众入内参观这座富丽堂皇的明堂[4]30。

武则天一方面将明堂的建造看做高宗遗愿,另一方面则将其当做自己得天命的标志和唐王朝国运的象征,一直以来极为重视明堂建造之事。相对唐高宗对待明堂建造的决断议案风格来说,武则天更加强势,她并不热心诸儒喋喋不休的争议,在与北门学士议商讨明堂建造形制后,很快就确定了明堂方案,并于垂拱三年春不顾朝臣争议,将洛阳宫之正殿乾元殿拆除,在此基础上建造明堂。仅一年左右的时间,武则天明堂即落成。这次修建的明堂主要用来贡奉李唐先祖,所以将其命名为唐明堂。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明堂高约二百九十四尺,长约三百尺。明堂总共三层,下层效法四时而建,根据四时之色布置各方;中层效法十二时辰建造,上方为圆盖,由九条飞龙将圆盖捧为中心;上层效法二十四节气,上面同样是圆盖造型,明堂之瓦以木为主,夹纻漆之,上面装饰铁质凤凰,大约一丈高,用黄金装饰。明堂上下由巨木中桩贯通,通俗来说就是巨型通心柱,通心柱的直径有十人合抱之粗。明堂建造完毕后,武则天又命令僧人薛怀义铸造大像,仅大像的小指都可以将十个人容纳其中,并将其收纳在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

明堂的高度大约在88米,底层为正方形,各边长度约为90米,综观中国古代建筑史,武则天明堂无疑是历史上最高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同时也是皇宫正殿建筑中唯一一座楼阁式建筑。天宝初年,李白游东都洛阳时曾不禁感慨武则天明堂的“盛矣,美矣!皇哉,唐哉!”于是作《明堂赋》[5]。从外观形制上看,明堂高耸云端,可登临望远,正方形的底部给人以端庄如印之感,室内则为突破性的多层复合空间,其规模和复杂程度是唐代东西都所有宫殿都无法企及的。明堂的恢弘气势和华丽壮观使其带有吞天吐地、包罗万象之气,为了衬托明堂的这种庄严气势,武则天于是为明堂起了个颇为弘大名字———万象神宫。从明堂形制来看,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在封建社会已经接近或达到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武则天明堂还是不折不扣的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在明堂建造方面,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进行,将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一笔略过,在建筑形制上采取上圆下方的方案,使我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此走向由方到圆之路,但在设计原则方面则又对传统明堂“象天法地”的内涵加以继承,将创新与封建礼制极好地结合起来。武则天明堂不仅体现了天子与天相通的一面,同时是对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天圆地方等各种时空观思想的象征和表达,对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天坛祈年殿的形制与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武则天明堂。

关于武则天明堂,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武则天的贴身女官忽然来到大殿,武则天问起匆忙之故,女官上表有人看见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武则天与女官同去,登临明堂果然看见上阳宫肃政台的梧桐树上落有一只凤凰,凤凰看见武则天后便飞向东南方,而身后的朱雀却在明堂云集,一直起舞良久仍然没有离去迹象。此情此景下,明堂中的一位大臣忽然跪倒在地,奏表武则天:“凤凰飞到肃政台,直到看到您后才离开,这正代表着凤凰就是您啊,而这些朱雀则是我们臣下的代表,朱雀不肯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若您还不登基,就是对天意的违背,朱雀们自然不会离开。”为不违背天意,在这种看似的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昭然登基,朱雀果然在其登基后飞走了。武则天登基后,登上明堂则天门,下令大赦天下。其实即便没有这则故事,武则天一样会登基,种种迹象表明,这座盛极一时的明堂建筑正是武则天为自己登基而建造的,是其皇权的象征。

武则天时期,明堂是其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之地,武则天对其可谓极为钟情,但这座明堂却几次失火。据史料记载,这座代表着武则天政权的建筑,在证圣元年(695)正月丙申夜突发火灾,导致二堂俱毁。明堂大火事件对武则天打击很大,在封建时代明堂就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但武则天并没有灰心,她再次下诏按照原尺寸对明堂进行重建,并在天册万岁二年将新的明堂建造完成。在这次落成的明堂中,武则天开始贡奉武氏族人,此后明堂又被称为武周明堂,并号曰“通天宫”。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国势日隆,这时的大唐帝国将两京并重,唐玄宗曾先后五次移居东都,在他的眼中洛阳仍是第二都城,是唐王朝的心脏,东西两京遥遥相望,共同见证了繁盛一时的“开元盛世”,撑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不过唐玄宗继位后,先后毁掉了很多武则天时的宏伟建筑物,开元二十七年明堂上层被毁,将下层重新修建后改为新殿,次年又将其改为乾元殿,开元十年“明堂”旧称重新被恢复。安史之乱中,明堂两次经历焚烧,最终于762年被毁。

上一篇:主体与客体下一篇:传媒高校大学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