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精选6篇)
难得糊涂 篇1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大垛人。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他在诗、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郑板桥一生可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历史上,有关郑板桥的记载是很多的,特别是他提到的“难得糊涂”更是广为流传。在处事和交往中,“难得糊涂”反映了郑板桥怎样的心理和心境呢?在明白这些之前,我们先要明白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1]。知道了心理学的概念,返过头来,我们研究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心理学意蕴。
一、“难得糊涂”的来历
一次,郑板桥去莱洲云峰山游玩。晚上,郑板桥投宿于一老人的家中。两人闲聊时,老人自称他是糊涂老人,但郑板桥觉得老人一点也不糊涂,反而很健谈。谈话间,老人拿出一块特大的砚台,请求郑板桥在上面题字。写什么好呢?郑板桥想到老人的自称,灵机一动,他就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写完,郑板桥让老人写跋,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看到上面美而又富于哲理的话,郑板桥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经过一番思索,郑板桥在砚台上又提笔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后来,“难得糊涂”就在世间流传开来,甚至有人还把它当做座右铭。那么,“难得糊涂”到底有怎样的心理学意蕴呢,下面我来谈这个问题。
二、“难得糊涂”的心理学意蕴
1. 心理上的自信和宽容。
郑板桥曾以卖画为生,他在扬州桃花巷开有一间画室。当时,巷子里还有一个卖画的,他叫吕子敬,是很有名的画家。吕子敬擅长画梅,他画的梅花也颇有名气。为此,吕子敬洋洋自得,他认为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也许是顾忌吕子敬画梅技艺的高超,怕相形之下见拙,郑板桥从不画梅。有人找郑板桥画梅,他就说:“吕先生画梅比我水平高,画有所值,你买我的就亏了。”郑板桥说的话传出去后,人们更相信吕子敬画梅技艺了得,吕子敬也更加洋洋得意了。过了几年,郑板桥要离开苏州,临离开前,吕子敬前来送行。按照当时的规矩,画友分别要以丹青相送,郑板桥当场画了一幅梅花送给吕子敬。吕子敬看到那幅画顿时目瞪口呆,实在是因为郑板桥比他画的梅多了更多神韵,是真正的“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啊。这时的吕子敬才明白以前的郑板桥不画梅花,是在给他留一条后路。
对待画梅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源于他的自信和宽容。郑板桥自信自己的梅花画得好,有了自信,郑板桥才会有笃定神仙的气度,才会有超然物外的心态。这诚如苏格拉底所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诚如高尔基所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诚如海伦·凯勒所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正是因为郑板桥具有自信和宽容的心理,所以他才会做到“难得糊涂”。更何况,有时真理也需要掩饰,赤裸裸的真理会刺耳,选择适当的方式说真话,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仅反映了他的自信,更表现了他的大度和宽容。
2. 心理上的自我抗争。
郑板桥一生耿直惯了,他不会虚与委蛇,不会看人颜色办事。耿直的性格,凭公办事的作为使郑板桥在官场上与某些官员格格不入。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潍县遇到了百年不见的旱灾,郑板桥为此心急如焚,但钦差姚耀宗却对此事不管不问。当郑板桥为旱灾寝食难安时,一天,钦差姚耀宗却满脸笑容地向他求索字画。看姚耀宗一脸淡定的样子,郑板桥十分生气,他有了要惩治姚耀宗的心。于是,郑板桥画了一幅鬼画以此讽刺姚耀宗。钦差姚耀宗看出了此画的讽刺意味,他盛怒地把画撕掉,然后扬长而去。姚耀宗走后,想到老百姓面临的惨象,郑板桥心情更加郁闷。见郑板桥如此,他的妻劝道:“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对百姓面临的惨象不愿意装糊涂。对一个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来说,在老百姓有困难时,让郑板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他很难做到的。从心理上来说,当一个人固守某一行为或道德成为习惯时,他会无意识地固守原有的本能和行为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很难改变的。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就是它会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的经验和习惯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愿变通,也不知如何变通。就拿郑板桥来说,在对待百姓问题上,他习惯于耿直,习惯于把问题明朗化,现在你突然让他装糊涂,他当然装不来。于是,郑板桥才会说:“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3. 寻求心理的解脱。
做官时,郑板桥是清正廉洁的官员,他对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郑板桥常深入民间,帮老百姓排忧解难。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潍县遇到了饥荒,郑板桥让老百姓修筑城池,他还逼迫潍县的富豪把贮藏的粮食以平价售出。郑板桥的举动惹恼了一些富豪,有人就密告了他,上级以“赈灾不当”惩罚了郑板桥。于是,郑板桥辞官返乡。作为一名耿直的官员,郑板桥的作为在当时的社会是行不通的。对于自己的处境,郑板桥也有心理的争扎和迷茫,他知道自己太清醒了,有时他也想让自己妥协和“难得糊涂”一回。“难得糊涂”就是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题写的,他是想让自己对某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求心理的解脱。人在失落或遇挫折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由“聪明转入糊涂”就是寻求自我保护,以此实现心理平衡。“难得糊涂”是不让自己以硬碰硬,有所进就有所退,进得去出得来。对于郑板桥来说,要避免以硬碰硬,委曲自己的意志办事是很难的。从这方面来说,“难得糊涂”不妨看作郑板桥为自己做的心理的开脱或对自己心理的一种自我安慰,这也是郑板桥对当时社会无可奈何的一种流露,是他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发出的愤激之词。
4. 追求心理的平安和豁达。
郑板桥在潍县当知县时,他的弟弟因为盖房与邻居发生了矛盾,于是,郑板桥的弟弟和他的邻居都争着扩修围墙,以致道路都被阻断了。后来,郑板桥的弟弟给郑板桥写了一封信,希望郑板桥能帮他打赢官司。郑板桥给弟弟回了一封信,写有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为“难得糊涂”做了注解:“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用“难得糊涂”劝解弟弟,是说弟弟一生聪明,就糊涂一次吧。从心理上来说,这样的糊涂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平安,也是息事宁人的一种手段。向别人主动宽让,向别人主动“示弱”的人,在心理上会产生释然的感觉,释然了,心里也就平安了,而有时心理的平安要胜过一切。另一方面,主动谦让也会让对方产生理亏的感觉,因而妥协、让步,这会使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当然,那种不讲道德,没了廉耻之心的人除外。一个人精明惯了,“难得糊涂”一回,更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因而让对方在心理上愉悦地妥协或退让。这时候,“难得糊涂”不失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发生在郑板桥身上的还有另一则故事:郑板桥辞官回家后,一天,有小偷光顾了他的家,郑板桥就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此时的小偷已接近郑板桥所躺的床边,郑板桥又吟出:“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一听,转身出门。怕小偷遭家犬的袭击,郑板桥继续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听了郑板桥的话,小偷决定逾墙逃跑。小偷正欲上墙,屋里又传出:“越墙莫损兰花盆。”于是,小偷小心地避开了兰花盆。等小偷脚刚着地,郑板桥又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有天,当妻和郑板桥笑谈这件事时,郑板桥说:我是“难得糊涂”啊。
可以看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表现了心理上豁达的一面。面对小偷,郑板桥没有出面抓贼,而是抓住小偷的心理,步步劝说小偷回头,这样的“难得糊涂”恰恰表现了郑板桥心理豁达的一面。面对小偷,郑板桥在“装糊涂”的同时不忘了给小偷提醒和警告,可谓做到了仁尽义至。从心理方面来说,这时的“难得糊涂”也是追求心理的一种趋同感:自我防御的同时,也给人一种有尊严的提醒和警告。
我们从“难得糊涂”中可以推测出郑板桥心理世界的种种变化和微妙处。当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利己的成分较少:郑板桥“难得糊涂”,藏不住悲天悯人;男儿流泪,只为天下苍生[2]……个体的存在游走在糊涂与不糊涂之间,集体化的规范与个人化的自由达到的融合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给我们的智慧。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康桥.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难得糊涂 篇2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很多人便将其作为自己处世的座右铭或者警言。
难得糊涂,是一种老成持重的处事风格:是一种与人为善的交往表现;是一种不斤斤计较的为人之道。难得糊涂确实让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这个小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有两个人同时落水,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突然,视力好的人看到远处有一艘小船。而患有近视的人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游着游着,视力好的人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顿时丧失了信心,沉入河底。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也看清那是截枯朽的木头时,水已不深且离岸很近了。
视力好的精明人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糊涂人却获得了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以难得糊涂的心态相处交往为好,比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再比如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应该向近视眼者学习,诸事糊涂点好。交往中,不是原则问题,不可太过较真儿,更不能针尖对麦芒。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相互之间都应宽容点、厚道点、大度点。现在大家都在讲:钱财利益上糊涂点,不伤和气;人情算计上糊涂点,无愧良心;争名夺利中糊涂点,不费脑筋;流言蜚语里糊涂点,不累耳根。本人十分赞同这些观点。能将这些观点付诸于行动的人,他肯定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难得糊涂者了。
难得糊涂的女人 篇3
我问林达打算怎样,她说按兵不动。我暗暗佩服林达的镇定,很多女人遇到类似情形时,都会急不可待地要查个水落石出,或是干脆限制老公外出,给自己的婚姻筑一道貌似牢靠的“防火墙”。但这样的限制有多大作用,无数失败的婚姻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比如我的一个女同事前两个月终于离婚了。那同事其实是个精明女人,常常标榜自己对老公的行踪了如指掌,甚至拿老公的银行卡给我们看,显示她老公的一举一动尽在她的掌控。可事实是她老公在如此严密的监控下,仍然冲出封锁线找了个情人,并且暗渡陈仓已有两年多。那女同事的精明并没有帮助她守住婚姻,相反,正是她的步步紧逼使男人从反感到出轨,并且越走越远。
上周我又遇见林达,她一脸的轻松和恬定。她说,老公与初恋情人见过几次面后,回来主动告诉她,并且要她放心,他怀念的其实是过去的青春岁月,而不是要放弃现在,找回过去的某个人。我问林达为什么把沉默作为自己面对问题时的选择,林达说因为她觉得要想维护一场婚姻,与其疑神疑鬼,还不如相信对方。所以在对待婚姻中的风风雨雨时,保持一颗难得糊涂的心,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聪明女人大智若愚的态度。
难得糊涂作文 篇4
难得糊涂不是真的糊涂了,而是要学会装傻。不去计较,不去争吵。用豁达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李诞说过。:“人间不值得”到底是什么不值得呢?不值得生气,还是不值得留恋,没人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在心里把事情想明白,却不需要和人争辩。
在某些事上,不要太计较,这让我想起《欢乐颂》中,安迪说的一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其意应与“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差不多,这与人的品位,学识,情趣等有关,并无多少贬义的成分,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没有贬低白丁的意思,正所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我们追求提升物质要求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必须充盈才是。
总是在网上看到这个世界的黑暗一面,却没有能力做出改变,更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有这种无力感时只能装糊涂,并把它当做金科玉律。当你无力改变环境时,那就改变自己,当然,原则性的东西要坚守。
我不是让大家都当做**一样,而是面对那些人和事,我们不能去较真,而是用糊涂的态度让自己游刃有余的解决所有冲突。
我们总有不得不放下的时候,这不是懦弱无能,放下的是自己,人生短暂,不要用错误的道路来验证道路的错误。
夏虫语冰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不能跟那些和我们不同境界的人讲道理,就像不能和夏天的虫子说冬天的冰一样。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有些事就应该有难得糊涂得心态,有些事不能太较真儿,在家里,太较真会伤害家人的感情,比如,你不愿老公喝酒,因为对身体不好,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某种场合不得不喝,你却对此不依不饶,就没必要了,如果老公贪吃贪喝,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单位也是如此。干工作其实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关系,你总是颐指气使的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弄得只有你行似的,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反而把许多人弄得不舒服,对于这种人,就不要与他一般见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走,千万不要一争高下,要有难得糊涂得心态,毕竟到哪儿都有强势的人。这是说的为人处事上,但在工作上应该来不得半点马虎。
难得糊涂真是难 篇5
冤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难道真是这个意思吗?
传说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题幅有一个故事。说他踏青出游,因流连忘返,天黑难归,便借宿于山间一茅屋住下。这家主人看去像是一位儒翁,自号“糊涂老人”。郑板桥在茅屋主人的方桌上看到陈列一块石质细腻、镌刻精良的大砚台,玩赏不已。于是,主人便请郑板桥题字,他便题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并压上方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亁隆进士。”郑板桥也请老翁题一跋,老翁欣然命笔,写下“得美石难,得顽石犹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并也压了一块方印:“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了大吃一惊,知老翁是一位隐退仕官。于是,因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名字,又補上了一段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自来福报也。”
这传说是否真实,无需考证。但是,这题注倒是令人对“难得糊涂”意蕴之深更为神凝。字幅是板桥先生在年近花甲,已为官十几载后,对官场、世情、人际关系深有一番体认后感发的。生逢乱世、官场黑暗、民间苦冤、置身浊浑,这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还是退江湖之远的,能被世人称作聪明人或是糊涂人的,都很难。一个正直清明之人,既要能看透世情,又要能身避旋涡,不介入是非之中,而泯灭个性、压抑心情,假装做个糊涂人,更是非常之难。只有处事虚怀若谷,退步而想、三思而行、平和而上、不图酬报,才能自下心安,叫人看起来既不太聪明,又不太糊涂,这才算得是最聪明的人。
但是,仕途波折、生活坎坷的郑板桥,做官为政、治学研究、处世观物,都是性情直率、做人耿直、爱憎分明、不畏强豪,他这种与现实相逆悖、狂放不羁的性格,必然是到处碰壁,为世所不容。但是,要他失去自己本性,夹着尾巴装个糊涂人,或是做个大智若愚的糊涂人,那就不是郑板桥了。你看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如此希望权为民所系,但又苦于权不为民所用,像他这样的人,能糊涂得了吗?想糊涂,糊涂不了,那他就只能苦叹“难得糊涂”了。
后世之人,怕是唯有鲁迅读懂了郑板桥这“难得糊涂”的题幅。他在《难得糊涂》一文中写道;“因为有人谈起篆字,我倒想起郑板桥有一块图章,刻得‘难得糊涂’。那四个字刻得叉手叉脚的,颇能表现一点名士的牢骚气。”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郑板桥面对浊世,一直保持着那“名士节气”,他岂是一个能装糊涂之人! ■
难得糊涂郑板桥 篇6
郑板桥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他因帮助农民胜诉及赈济灾民得罪了豪绅而被罢官位。但他并未因此事而忧郁沮丧,也不因官司场失意而耿耿于怀,而是毅然返回故乡,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寄兴于诗、书、画中,使他恬淡欢乐地度过一生。
他一生当中,为人处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的诗、书、画技艺精湛,堪称“三绝”。尤以画竹彰显了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风亮节。他曾经写过两个著名的条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个条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老先生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老人家的一生有五大糊涂:
一是糊糊涂涂吃饭。
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乾隆十二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善举被告发于朝廷,被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3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和一个乐器,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回到家里,他在自家的厨房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副对联虽直直白白14个字,却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二也揭示了他对饮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郑板桥这种粗茶淡饭,不讲究,也不挑食,糊糊涂涂吃饭,从而糊糊涂涂地活到了古来稀的年龄。
古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素食对健康长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鲜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可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控制肉食,多食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如豆油、菜油、青菜、水果、粗粮、豆类、海洋植物等,并能保持大便通畅,健脾益胃。
二是糊糊涂涂性情。
60岁时,郑板桥为自己写了一副寿联:“当今之人,啥叫康宁?袋中有点余钱,坛中有点剩酒,锅中有点余粮,取几页陈旧纸张,狂放的吟诗高歌,高兴时就像个顽童。如此这样,就是活过六十还嫌不够;要想长寿,就得早睡早起,耳无俗生,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平日里育花养柳随意穿插,一日情闲胜似两日,这样下来,不愁活不过一百岁。”这首诗说出了郑板桥糊糊涂涂的性格给他带来乐观、豁达、求实的态度,使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平和、喜悦,充满着美好宽慰的状态,这是他长寿的灵丹妙药。
三是糊糊涂涂对事。
郑板桥虽然一生坎坷,但为人处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忠实诚信。他在“难得糊涂”条幅上面有一段文字,内容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其实他所说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劝诫人们胸怀开阔,宽以待人。这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正是郑板桥长寿的秘诀。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实际上是一种大修炼,大造化,这和古人说的“大智若愚”的思想一致。
四是糊糊涂涂吃亏。
郑板桥另一条养生字幅是“吃亏是福”。这条条幅包含了深刻哲理,与“难得糊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是郑板桥吃亏是福的核心思想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五是糊糊涂涂作书画。
郑板桥的书法洒脱豪放,自成一格,他练书法入了迷,以至于白天练,晚上练,连做梦都在练。一天夜里,他竟在梦中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醒,悟出“自体”二字。从此,郑板桥自创一体,别具一格。郑板桥的糊涂可真是大智若愚,大能无量。
由此可以看出,“糊涂”是一种意念,一种境界,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糊涂”用在养神上,乍一看不雅,细品起来含意深远。“糊涂”养神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指在平时行为规范中,有意识不参与意义不大或价值不高的事情,不无原则的争执和较真,不计较鸡毛蒜皮,让脑筋和心情松弛下来。
“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是养生的大智慧,是长寿者的养生秘诀。郑板桥的处世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难得糊涂】推荐阅读:
初中难得糊涂说明文800字09-13
人生难得一相聚诗歌08-14
难得感动5则范文09-28
知心朋友难得的句子09-30
糊涂05-20
糊涂艺术08-05
难得的掌声作文400字05-08
读难得清高心得体会05-31
“糊涂”教学论文09-01
妈妈的糊涂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