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设计

2024-08-25

测试设计(共12篇)

测试设计 篇1

0 引言

随着航空型号功能的日趋复杂, 软件在型号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其规模和复杂度也日趋上升。由软件所导致的问题的比例也在上升, 软件已经成为影响航空型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软件测试作为软件研制的重要环节, 其是否充分、有效, 将直接影响到软件产品的质量[1]。

软件测试类型按照开发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和系统测试[2]。对于航空型号软件而言, 系统测试是最重要的测试, 它能够发现软件中潜藏的时序、软硬件接口等方面的问题。

1 系统测试概述

系统测试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或系统仿真环境下检验完整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 并满足系统设计文档的要求[3]。系统测试过程描述见图1。

2 系统测试类型及测试用例设计要求

常见的系统测试类型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接口测试、余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强度测试等[3]。不同的测试类型,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 其测试点各有不同, 下面结合测试实践经验, 对不同的测试类型的测试点进行分析。

2.1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 以验证其功能是否满足要求。其测试点包括:

1) 用正常值的等价类输入数据值测试;

2) 用非正常的等价类输入数据值测试;

3) 进行每个功能的合法边界和非法边界值输入的测试;

4) 用一系列真实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值运行, 测试超负荷、饱和及其他“最坏情况”的结果;

5) 对控制流程的正确性、合理性等进行验证。

功能测试是最基本的测试,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测试。在进行功能测试时, 首先要明确功能测试的正常等价类, 同时在用例设计中别遗漏了正常等价类;根据输入数据的属性展开想象, 设计非正常的功能测试用例, 并且注意预期结果;设计测试用例时, 一方面分析输入数据, 另一方面分析操作流程。

2.2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性能需求逐项进行测试, 以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其测试点包括:

1) 数据采集功能的测试;

2) 测试在获得定量结果时程序计算的精确性 (处理精度) ;

3) 测试其时间特性和实际完成功能的时间 (响应时间) ;

4) 测试为完成功能所处理的数据量;

5) 测试程序运行所占用的空间;

6) 测试负荷潜力;

7) 测试软件的性能和硬件性能的集成;

8) 测试系统对并发事物和并发用户访问的处理能力。

性能测试经常与余量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一起进行, 基本的性能度量应当首先以没有争议的方式在主要的功能上被执行;其次在系统处于竞争模式下进行, 即在一种苛刻的环境中衡量资源的使用常常是必要的。

2.3 边界测试

边界测试是对软件处在边界或端点情况下运行状态的测试。边界测试测试点包括:

1) 软件的输入域或输出域的边界或端点的测试;

2) 状态转换的边界或端点的测试;

3) 功能界限的边界或端点的测试;

4) 性能界限的边界或端点的测试;

5) 容量界限的边界或端点的测试。

边界测试是最为普遍的测试类型之一, 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有边界测试。看到有范围和数值要求时, 应立刻联想到数值边界;同时注意不同分辨率 (数据精度) 的边界, 如整数和浮点数的范围、角度的范围、时间的范围等。

2.4 接口测试

接口测试是对软件需求规格中的接口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接口测试的测试点包括:

1) 测试所有外部接口, 检查接口信息的格式及内容;

2) 对每一个外部输入/输出接口必须做正常和异常情况的测试;

3) 测试硬件提供的接口是否便于使用;

4) 测试系统的特性 (如数据特性、错误特性、速度特性) 对软件功能、性能特性的影响;

5) 对所有的内部接口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

接口测试往往与软件的功能测试结合在一起, 但是接口测试的关注点是接口。接口测试同样需要考虑正常与异常数据的情况, 并且明确所测对象有哪些接口, 然后根据接口的格式特点设计用例。

2.5 余量测试

余量测试是对软件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中要求的余量的测试。按照国军标要求, 一般至少留有20%的余量。余量测试的测试点为:

1) 全部存储量的余量;

2) 输入/输出及通道的吞吐能力余量;

3) 功能处理时间的余量。

余量测试需要分析能够进行余量测试的测试项。余量测试一般为隐含需求, 一般要求留有20%的余量;只要所测对象含有数据要求均可考察其余量, 目前比较重视主要是硬件配置方面的余量;余量测试需在任务较繁重的前提下进行, 并对余量提取是否合适进行确认。

2.6 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是检验软件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测试。其测试点包括:

1) 对安全性关键的软件部件, 必须单独测试安全性需求;

2) 在测试中全面检验防止危险状态措施的有效性和每个危险状态下的反应;

3) 对设计中用于提高安全性的结构、算法、容错、冗余及中断处理等方案, 必须进行针对性测试;

4) 对软件处于标准配置下其处理和保护能力的测试。

5) 应进行对异常条件下系统/软件的处理和保护能力的测试;

6) 对输入故障模式的测试;

7) 必须包含边界、界外及边界结合部的测试;

8) 对安全性关键的操作错误的测试;

9) 对具有防止非法进入软件并保护软件的数据完整性能力的测试;

10) 对重要数据的抗非法访问能力的测试。

2.7 强度测试

强度测试是强制软件运行在不正常到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设计的极限状态到超出极限) , 检测软件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度的测试。其测试点包括:

1) 最大处理的信息量;

2) 数据能力的饱和实验指标;

3) 最大存储范围 (如常驻内存、缓冲等) ;

4) 在人为错误 (如寄存器数据跳变、错误的接口) 状态下进行软件反应的测试;

5) 需进行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 而且连续不能中断的测试。

3 软件系统测试设计

3.1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策略

具体的软件测试项目中, 设计测试用例有多种方法, 对于简单的功能, 选取一种适合的方法即可满足要求, 而对复杂的功能, 运用某一种方法设计出的用例显然不能全面的覆盖各个测试点, 应该联合使用各种的方法, 形成一种综合策略。具体地说, 可以归纳为下述策略:

1) 将测试需求分解为测试项, 选用的测试类型的集合要覆盖规定的测试类型, 对现有条件无法测试的测试项 (不可测项) 要给出不可测的原因, 并给出降低风险的方法;

2) 在编写某一测试类型测试用例时, 要尽可能多地覆盖相应的测试要求;

3) 对重要功能使用频度高的功能, 可适当增加测试用例数量 (包括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的考虑) ;

4) 对静态分析中复杂度高的模块所对应的功能适当增加测试用例数量;

5) 在一个功能中发现缺陷后, 要生成用例测试其余功能是否存在同样缺陷;

6) 依靠专业积累, 彻底全面地思考测试场景, 发现并有效的找出隐错;

7) 测试类型并非正交的, 多个测试类型之间存在交叉, 设计测试用例时应把握二个原则:即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3.2 测试实践

在某软件系统测试过程中, 依据软件设计文档进行了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 制定了测试计划, 明确了测试项, 并编制了测试说明, 对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共设计了31个测试项目、648个测试用例, 覆盖了功能、性能、边界、接口、余量、强度和安全性所有的测试类型 (见表1) , 达到了国军标对软件测试类型的覆盖要求, 也对软件设计文档的各项设计要求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验证。

表1测试项目及测试用例覆盖情况统计表

在设计测试用例过程中, 有些用例可以按照第2章节描述的方法进行独立设计, 但大部分测试用例的设计需要采用组合策略, 既满足覆盖性要求, 同时也提高测试的效率。表2列举了在测试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测试类型分解的部分测试项的实例。从表2可以看出, 既有通过组合设计的测试项目, 也有进行独立设计的测试项目。

3.3 测试结果评价

在某软件的测试中, 根据以上测试类型综合设计测试项, 使设计出的测试用例更合理, 更全面。通过执行这些用例, 对软件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发现了软件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软件测试工作通过了上级部门组织的评审, 对软件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和是否可以进行系统联试起到了良好的评价作用。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系统测试类型及其用例设计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在日常测试任务中实用的设计方法。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 通过各种测试类型的交叉和组合应用来设计用例, 可以有效地对软件进行测试, 提高了测试效率, 降低了测试成本。该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已用于多个型号软件的测试过程, 经证明是一个通用性强、切实有效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弹载软件系统测试方法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J].2008, 8 (13) :3559-3562.

[2]石柱.软件工程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3]尹平, 许聚常等.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评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测试设计 篇2

报表的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界面,安全性,准确性,展示速度(性能)

数据统计方面

1、报表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2、报表统计数据的完整性;

3、报表统计数据的合法性;比如,统计金额字段需求要求有“$”等;

报表格式

1、表头字段表示的正确性;

2、表头字段表示的完整性;

3、表头字段表示的字体,字号,美观程度;

4、各统计字段的显示是否满足需求;比如:数据过长时要求折行还是缩小;

5、页眉和页角的表示;

报表的预览和印刷

1、预览中的显示完整性;

2、多页情况下,第2页的表头显示;

3、能否实现需求要求的特定印刷情况;(比如,印刷使用指定的模板)

4、预览后印刷;

5、不预览,直接印刷

6、需求规定各类打印机的测试;

数据准确性测试,带有报表测试的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系统中,带有统计分析功能模块,该模块中包含分析报表,这个系统的主体是业务系统,报表是为办理业务的而提供帮助的。

比如说,应年检统计报表,某月应交罚款车辆统计报表,这样的报表数据准确与否,可通过增加、删减、修改相关业务或相关业务的参数,查看统计报表数据变化,检查数据准确性。

另一类是系统只有统计功能,就是我说的数据仓库展现这类,它与业务系统分离,并且经过多层处理,比如数据仓库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展现前会经过数据挖掘,数据再处理,有些字段在原始数据表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数据准确性测试比较复杂,当然检查出数据错误,修改定位也是很不容易的。

从整个项目节约成本看,逐层测试效果是最好的。完全修改率也是最高的。

首先建立测试数据模型,模拟所有应用表,建立简单易跟踪的数据用例,底层的数据表测试,方法很原始,嘿嘿,通过SQL语句和手工计算,对数据进行比对。对系统中的报表数据准确性测试方法较为灵活,①系统中报表重叠的进行比对

②对子报表汇总与父报表比对,就是对月报表汇总与年报表比对,日报表汇总与月报表比对,这只是一个方面,可以从维度关系考虑,地域,行政级别、时间,个人等方面下手,进行汇总比对

③这个方法如果延伸点呢,可以将报表间的业务逻辑关系作为比对依据。呵呵,这要看测试人员的需求了解深度个人能力了。插几句不想干的话,做测试工作总让我保持快乐状态,前两天我的一个同事说,公司里一直没有人喜欢做测试工作,这个工作太枯燥。嘿嘿,我当时就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测试工作从来没有感觉到枯燥。重复性工作不代表枯燥,编程其实不也是重复嘛,人每天谁不重复昨天的事啊,吃饭,吃这个动作重复一生,有谁觉得麻烦枯燥啦?

④使用SQL和手工计算进行比对。以上是差错方式,接下来讲一下查什么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原始表使用错误:因为表比较多,又加上没有统一的数据关系对应表,很容易表使用错误,当然这应该是单元测试检查出来的错误。

●数据处理逻辑错误:这一点容易因为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有偏差造成争执,所以在需求评审时,对数据处理规则用表达式或伪代码表示清楚。还有就是程序员失误,逻辑编写有偏差,边界值、特殊情况处理不当。

●数据权限:不同用户对数据有着不同的查看权限。这关系到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误差:数据的保留位数,数据是否是处理计算是否是最后一次计算使用了位数保留和四舍五入。

●由于字典表,数据错误,而造成的数据错误,如,根据性别统计,购买量,表中的男女颠倒,或者没有考虑性别缺失项,用了ifelse,这样就是把表中缺失该项内容的算成了else条件里。或者逻辑中应该考虑用户状态,数据状态类似的字段,容易被忽略,测试应该考虑到。

●最后一项,当数据量相当大的时候,统计应该考虑,切割速度,也就是数据的完整性,由于数据切割的滞后,带来的数据不完整,而造成统计结果不完整。如统计昨天的销售情况,而昨天的数据并没有完全从业务系统数据到数据池,再者月底数据,由于最后一天的数据切割不完整而造成的正月统计数量不准确。

报表的界面和输入输出测试

界面分为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统一的界面要求:美观、统一、易操作。

输入界面要求是:

①输入项字段长度不允许超过字段长度;

②输入不符合字段要求的,不允许查询。如money类型,在输入汉字,字母、特殊字符等不允许查询,并有友好的操作提示。

③用户权限范围外的输入,不允许查询。如用户输入不是其权限范围内的客户号,不允许查询,并有友好的操作提示。

对于选项,应不出现可选择的用户权限以外的选项。

对于汉字模糊查询,考虑不常见字,如“?”即汉字因译码问题,造成的汉字存储出现乱码问题。

输出界面要求:

①因为是报表所以应该有打印、打印预览、报表导出等功能。不能因为报表导出丢失数据,不能因为打印缺少了报表表格框

②报表排列方式可调,用户可按任意列升序或降序排列,或者,按某一关键列的一定规则排序

③报表标题明确,不能含糊误导用户

④报表内可关联查询的项,应能特殊显示,如鼠标有箭头变为手掌,子报表格式与父报表格式统一,数据统一。

报表测试根据项目的定义有大有小,有时只是作为软件的一个部分进行测试,有时整个项目都是测试各种报表.但不论如何,报表的作用始终都是将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数据根据用户的设置计算加工/整理汇总/最终以清晰的格式展示给用户,以便用户进一步做数据分析或统计.软件中的报表实现一般分为定义报表的所需数据(一般可以通过选择或手工输入条件来缩小数据范围)和定义报表格式两个部分.报表格式除了如国家各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报表使用固定格式外,大多是根据企业或用户的需要定制报表.所以,做报表测试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数据的正确

用户使用报表就是期望通过一个简单方便的平台能快速的查找到他所需要的数据.所以在测试报表时首先就要检查报表中的数据是不是用户需要的数据,如果没有加工的数据,是否保持了原貌;加工过的数据查看加工的结构是否和手工加工的结果一致.简言之,需要测试以下内容.数据的来源:来源于哪张表,哪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值与界面数据的对应.如数据库中性别的数据可能是0或1,但界面显示为男或女,这个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数据的范围:是否只显示了报表设置的对应范围;特别要注意边界数据,要清楚报表的需求,是否需要过滤掉被选择的数据.如时间选择为200627~200727,那么是否应该包含9-27这天.数据的对应关系:数据库中的字段是否与报表中的信息对应

数据的格式:小数位,千位符,四舍五入等是否与报表设置一致;单位或税率转换是否正确;组合显示的数据是否合理

数据的排序:排序方式是否与报表设置一致(如果没有设置,是否有一个清晰的默认排序方式,如按字母或数字排序)

流水号:如报表有使用流水号,流水号的生成和格式是否正确.取消操作是否会生成流水号.明细与合计的一致性:各部分明细或小节是否与最后总和一致

其他

测试这一部分内容需要对业务逻辑相当熟悉,对数据库的设计也要非常了解.必要时可以通过自己写查询语句查看数据.有些报表的条件有多有少,但测试方法都是一样.根据条件通过等价类划分和排列组合设置各种条件组合.千万不要盲目的测试,否则会导致该测的没测,多余的测试做了一堆..一般来说有类别划分的(一般界面表现为下拉框),每个类别都要测试到,如性别中的男,女都要测试.输入的可以用等价类来划分要测试的数据.2.格式的正确

数据验证正确后,就需要看看报表的输出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检查.报表的整体风格:报表是否符合规定的或用户设置的格式

报表标题:报表的标题是否是正确的报表名称;如报表中有嵌入的数据(会跟随用户的选择而变化的).需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如XX企业9月份财务报表,这个9月就是用户选择的;或者XX公司200627~200727的网站访问量,这个时间段也是用户选择的.公司的一些标志:如logo,名称,地址之类的是否正确

报表的页首与页尾:是否采用了一致的规则.分页:当输出的内容多时,分页是否正确.翻页功能是否正确

友好性:数据或图表是否清晰,一目了然,数据的展示符合用户的习惯;需要特别提醒的数据(如合计,异常数据)是否突出显示;复杂算法处,用户不明白或容易混淆处是否有注释;一些默认的格式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如对齐,边界,间隔等

3.权限的控制

对于有权限控制的系统,报表当然也应该和用户所具有的权限相一致。需要从两方面校验权限的控制。

报表的条件定义:在条件选择区域,有些下拉框中应该不能显示用户权限范围外的数据。如普通文员在使用报表时,报表名称下拉框中是不可以显示管理者才能查看的报表的。有些以输入的文本框有级别的划分时,都应该要测试输入超越权限的数据的相应。

注意这里一定要测试每个条目。

报表内容:报表中的内容不能显示用户本没有权限查看的数据。

4.报表的输出

报表在电脑上生成后,并不是报表的结束。报表一般都需要打印出来他用,如开会或者提交审批之类。所以报表的打印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测试主要分成三部分:

●打印设置

●打印预览

●实际打印效果

测试设计 篇3

关键词: TDLAS; 激光气体遥测仪;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 工装平台

中图分类号: TN 25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6.03.004

文章编号: 1005-5630(2016)03-0209-07

Abstract: Laser gas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is a kind of new type instrument which can analyze and detect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CH4 in the detecting area (for example, transmission pipeline, ceiling, wall and so on) with an advanced technology called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 Laser gas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with good performanc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dangerous areas. At present, however, the testing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esting system extremely complex, time-wasting and inefficient, completely manually operat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n automatic testing software combined with related practice,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he study harvest of this paper lies in designing a simple, practical and stable PC testing software. Now, this software helps people to work on product lin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 testing process.

Keywords: TDLAS; laser gas remote sensing instrument; Visual Studio 2005; work platform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钢铁冶金、气体管道传输、化工等行业生产力需不断提高,但必须保障生产安全。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的激光气体遥测仪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仪器。如此的社会需求激起了国内外仪表厂商的极大的研究兴趣,激光遥测仪表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的大规模生产及科学研究的应用,TDLAS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21世纪初期,该技术逐渐被国内的研究者关注,现在已有很多企业推出了激光气体遥测仪,并投入使用,同时,国内也制定了激光器产品及分析仪器的相关国标。但是大多数国标也只是针对激光器产品准则与分析仪器通用准则,对整机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并没有深入。整机测试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本文主要设计软件部分的自动化实现。

1 激光气体遥测仪整机测试研究

1.1 激光气体遥测仪检测气体的原理

激光气体遥测仪是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原理,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设计而成的,TDLAS技术主要是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窄线宽和波长随注入电流改变的特性实现对分子的单个或几个距离很近且很难分辨的吸收线进行测量,它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速度、高灵敏度的单线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改变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流或工作温度等参数以调谐激光的输出波长,使仪器内的激光器输出特定波长的光束,扫描被测气体(甲烷气体)以获得某一条或一簇吸收谱线的吸收光谱,通过分析该吸收光谱进而获得被测气体的浓度信息[1-4]。

1.2 激光气体遥测仪系统及整机测试系统

1.2.1 激光气体遥测仪表系统

仪表主要由如图1所示的4部分组成,测量时通过将一束激光指向泄漏点,得到一簇吸收谱线的吸收光谱,依次通过接收光汇聚及校准单元、信号驱动与校准单元,最后将被测气体平均浓度信息显示在仪器界面。

1.2.2 整机测试系统

整机测试系统主要由如图2所示的3部分组成,上位机是整个系统最为重要的部分,协调控制整个系统协同工作。上位机发送命令控制激光遥测仪设置自身参数,并读取浓度测量值等其他参数。质量流量计为测试流程提供所需的校准气。

当前,对激光气体遥测仪表进行整机测试时,只能根据工艺文件手动操作,操作过程相对复杂、费时、而且很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测试效率,本文设计一种自动化测试软件,不仅能够解决手动测试时存在的问题,提高测试的准确度,而且可同时连接多台仪表进行测试,既可节约校准气体又可提高测试效率。

1.3 整机测试过程

激光气体遥测仪整机测试流程必须较全面地涵盖所有需要测试的项目,根据测试工艺合理划分多个测试项。整机测试是对一台激光气体遥测仪表性能的全面检测,各个测试项必须要求明确,测试方法适当,各个测试项之间相互独立,测试项顺序合理安排,以保证仪表性能的完整检测。整机测试流程如图3所示,测试过程中资源分配情况如下所述。

(1) 激光气体遥测仪:接收上位机发送的通讯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然后对上位机作出应答。

(2) 上位机:根据测试项流程发送通讯命令,使仪表做相应操作,获取仪表信息,从而判断仪表性能。

(3) 质量流量计:控制测试过程中气路,保证测试过中零气、标气按所需比例通入。

2 整机自动化测试软件设计

2.1 整机自动化测试软件需求

根据激光气体遥测仪的整机测试流程、测试工艺,分析得到自动化测试软件主要需求。该软件主要包括几部分,即工装配置、信息管理、测试管理、测试项目管理,每部分具体叙述如下。

(1) 工装配置:整机测试前,进行网络配置和流量计的配置,包括需要连接到多台仪表、两台质量流量计MKS等所需的网络信息;仪表和流量计的相关属性。

(2) 信息管理:实时显示测试过程提示信息;保存测试结果信息;界面实时显示浓度趋势等。

(3) 测试管理:可以同时连接多台激光气体遥测仪表(>=1)、单个测试项测试、多个测试项组合测试等。

(4) 测试项目管理:内部信噪比、纠偏系数、纠偏阈值、调零标定、探测下限、输出波动与重复性、示值引用误差。

2.2 整机自动化测试软件的整体架构

该软件由平台层、业务层、界面层构成;平台层使用FPI上位机软件部目前使用的开发平台;业务层依赖平台层开发,主要包括系统配置模块、运行时设备管理模块、辅助功能模块等;界面层依赖业务层和平台层开发,实现具体用户交互处理,各层次主要关系如图4所示。

该自动化测试软件将在.NET平台下借助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采用C#语言开发。Visual Studio 2005是一套完整、高效、人性化的集成开发环境(IDE),C#是微软公司针对.NET Framework设计的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优雅的,同时兼顾系统开发和应用开发的最佳实用语言,提供的类型安全、版本控制、垃圾收集等功能能够有效协助程序员快速高效开发应用程序[6-8]。

2.3 整机自动化测试软件中各主要模块

界面层依赖业务层、平台层开发,具体模块不做详细介绍。

2.3.1 平台层各主要模块

2.3.1.1 xml文件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上位机的基础模块,应用程序使用xml文件来配置信息或保存信息。该模块主要类关系如图5所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VarConfig:变量配置管理器,与Var.xml对应。

ConstConfig:常量配置管理器,与Const.xml对应。

BaseNode:xml配置节点的基础类,用于加载与保存各个模块的xml文件。

IdNameNode:BaseNode类的子类,xml的节点,必须包含id和name字段。

NodeList:管理xml文件中的所有子节点,包含一系列IdNameNode。

Property:IdNameNode类的子类,必须包含value字段的配置节点类型。

2.3.1.2 通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依据PortManager.xml文件管理与上位机通讯交互设备的通讯链路。

该模块中主要的接口关系如图6所示,对应功能如下所述。

IConnector:抽象的开关器,包括打开、关闭、连接状态。

IReceivable:抽象的接收器。

IBus:抽象的物理链路,能够读取、写入字节流。

IPort:抽象的协议层,继承自IConnector和IPortOwner,能够发送、接收字节流对象。

IPortOwner:抽象协议层的上层对象,继承自IReceivable。

该模块中主要的类及其功能如下所述,主要关系如图7所示。

BaseBus:抽象类,总线基类,实现IBus接口,各物理链路必须继承该类以实现各个业务。

BasePort:协议层基类,实现IPort接口,各协议层必须继承该类以实现各个业务。

BusPort:BasePort的子类,关联物理链路与协议层的桥梁。

Pipe:继承IdNameNode类,表示一条通讯链路,用于链路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用于通讯指令的发送、接收。

PortManager:BaseNode的子类,表示一个通讯链路管理器,与PortManager.xml对应。

2.3.1.3 仪器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根据Instrument.xml文件,管理与上位机通讯交互的设备信息,该模块主要类如图8所示,其功能如下所示。

Instrument:继承自IdNameNode类,表示一个设备信息。

InstrumentManager:继承自BaseNode类,表示一个设备信息管理器,与InstrumentManager.xml文件相对应。

2.3.2 业务层各主要模块

2.3.2.1 通讯封装模块

该模块主要借助已经开发的相应工具,针对不同的通讯命令生成其相关的通讯方法,提供通讯调用,主要由获取通讯命令结果方法组成,对应平台层的通讯管理模块,主要模块如图9所示。

通讯封装模块封装了与上位机通讯的各个设备通讯协议与通讯指令,激光气体遥测仪表与上位机的通讯报文由帧头、目标地址信息、源地址信息、命令码、命令扩展码、数据信息区、校验区、帧尾组成。

2.3.2.2 设备管理模块

该模块提供后台处理类,完成系统体系结构中的各个设备的逻辑封装,完成其信息的后台记录,提供与具体设备的交互方法,提供设备相关结果信息的处理功能。类关系如图10所示。

RuntimeInstrumentManager表示运行时仪器管理类,RuntimeInstrument表示运行时仪器抽象类,RuntimeCH4表示仪器。

2.3.2.3 系统配置模块

该模块主要根据MultiBEManager.xml管理上位机的通信协议类型与物理链路类型,提供物理总线、通信协议以及设备与PortManager.xml、InstrumentManager.xml的配置方法。该模块中主要类及其功能如下所示。

Bus:继承自IdNameNode类,表示一种物理链路信息,一种物理链路可支持多种通讯协议,一个物理链路端口只能使用一种通讯协议,该类中,impBus表示物理链路对象,propertyCreaterClass表示物理链路通讯参数的xml配置方法对象,ententes表示物理链路所支持的通讯协议集合。

Entente:继承自IdNameNode类,表示一种通讯协议,该类中,instrumentTypes表示通讯协议所支持的设备类型、impProtocol表示在通讯链路管理模块中的通讯协议栈对象、propertyCreaterClass表示通讯协议栈的xml配置方法对象。

MultiBEManager:继承自BaseNode,与MultiBEManager.xml配置文件对应,表示一种链路协议管理器。

InstrumentUtil:用于修改并保存仪器的相关属性。

PortUtil:进行端口管理、pipe设置。

2.3.2.4 辅助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整机测试项目的管理,包括各个测试项具体实现、测试项管理器(ProdTestManager)设计、多台仪表同时测试管理器(MultiProdTestManager)设计、测试状态、波形信息控制等。

3 总 结

仔细分析软件需求,然后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最后开始软件开发,现已完成该整机自动化测试软件,并且该软件已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测试界面如图11所示(以同时连接两台仪表为例),从图可看出该软件界面能够实时准确地显示测量浓度趋势;同时该软件还可将采集到的数据以excel形式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供后续查看。二期工作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保存波形图、读取整测过程中对应全部参数并导出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俞大海,顾海涛,陈人,等.用于干熄焦循环气检测的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J].自动化仪表,2007,28(S):108-109,112.

[2] 俞大海,闻路红,王兴华,等.基于DLAS技术的激光气体分析仪的在线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9,40(5):14-17.

[3] BARBUT L,VINOGRADOVI,DURRYG,et al.TDLAS a laser diode sensor for the in situ monitoring of H2O,CO2 and their isotopes in the Martian atmosphere[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06,38(4):718-725.

[4] LINSB,ZINNP,ENGELBRECHTR,et al.Simulation-based comparison of noise effects in 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and direct absorption TDLAS[J].Applied Physics B,2010,100(2):367-376.

[5] 赵裕繁.激光气体分析仪整机测试系统设计[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

[6] WATSONK,NAGELC.C#入门经典[M].4版.齐立波,译.北京:淸华大学出版社,2008:3-9.

[7] HOFFMANK,KRUGERL.C#.NET技术内籍[M].董梁,高猛,译.北京:淸华大学出版社,2006:25-36.

[8] NAGELC,EVJENB,GLYNN J.C#高级编程[M].6版.李铭,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1.

测试设计 篇4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局部电网和设备事故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对电网稳定的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现代化大电网对继电保护的依赖性更强,对其动作正确率的要求更高,也造成了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要求越来越高。

各大继电保护的厂家对保护装置的测试也非常重视,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黑盒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人员和工程人员采用商用测试仪进行加量进行闭环的保护功能测试,这种测试方式虽然能检查出一部分系统的漏洞,但是远远达不到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要求。并且数字化的测试依赖于外部的数字化测试仪[1]。这种测试方法的不足体系在以下几点:

1)无法进行软件平台的各模块代码覆盖率测试。

2)无法进行系统的自动回归测试。

3)无法进行自动测试用例管理,测试质量由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而不是由各测试和开发人员的测试积累组成。

4)无法规范地进行测试报告记录,不能详细记录研发人员关心的测试量信息。

5)商用测试仪不能与保护装置进行交互。

鉴于传统测试的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研发人员、生成人员以及工程人员使用的统一测试体系,该测试体系包括上位机、测试仪和被测装置,覆盖了研发阶段和单板测试阶段以及整机测试各阶段。

最近两年,也有一些装置厂家[2,3,4]也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一套适合自身产品的自动测试系统,但是目前这些测试也集中在保护功能的闭合测试上,没有考虑装置中平台部分的功能隐蔽性,一般功能测试很难系统地对其进行逻辑测试。本文将重点介绍自动测试系统中的白盒测试实现方法。

1 系统结构

保护装置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测试主机的功能分成两个部分,离线功能包括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用例程序编译等离线功能。在线功能包括测试用例下载,测试参数下载,测试命令发送和测试报告生成等。

平台系统软件包含下面模块:任务调度、系统监视、对时、异常处理、调试及下载模块。平台管理通信模块包括:MANAGER管理、事件录波、IEC103模块、IEC61850模块;LCD模块;PRINT模块。平台装置的板卡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管理CPU板、计算处理CPU/DSP板和I/O板。

测试主机通过以太网采用内部通信的协议与调试代理插件相连,调试代理驻留在PPC插件上,内部通信协议具有下载文件、调试变量、修改变量等功能。整个测试过程的上位机与装置的交互都是以该协议为基础。

自动测试系统和平台设计同时进行,完成对平台的软件模块和通信管理模块的自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直观地反映到测试终端。

2 白盒测试架构

白盒测试时需要保护装置运行一个测试支撑系统,白盒测试包括测试装置中所有智能插件上的程序,尤其是平台系统软件程序,这部分程序在整组的功能测试实验(黑盒测试)中不是测试重点,所以需要通过周密的白盒测试来覆盖测试路径。测试支撑系统运行在Manager插件上。

目标板上的测试支撑模块包括测试用例运行管理、PC通信管理、测试运行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信息处理、信息上送等模块。测试用例运行管理是运行在目标板上与PC机同步执行同一测试用例的管理程序;PC通信管理是与PC机通信,接收PC下发的参数信息,下载的程序信息、启停测试用例命令和测试数据上送等功能;测试运行信息采集及管理是指采集某一个测试用例执行后的一些变量数据信息,组织成特定的数据报文;系统信息处理是目标板上的其他应用模块,当这一测试用例运行时其他应用模块的数据信息采集(例如SOE事件测试用例会收集103模块的报文信息);信息上送是通过组织报文发送到PC机,由PC机进行结果比对。

运行在Manager插件上的测试用例的测试流程如图2所示。

第一步:PC测试主机下载ppc测试用例可执行程序out到目标板上。

第二步:PC测试主机发送启动测试命令到测试代理。

第三步:测试代理装载测试用例程序。

第四步:PC测试主机启动主机上运行的相应测试dll。

第五步:目标板上测试用例测试过程中,与PC机上对应的比对dll进行参数以及测试结果交换。

第六步:PC机对结果进行比对,形成测试报告。

运行在其他智能IO上的测试用例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

测试用例运行在从板上时,测试用例目标文件首先下载到Manager系统中,重新上电后加载到从板中运行。MANAGER负责与从板系统的信息交互。

平台模块在设计时,设计了测试代理程序的接口,确保测试代理程序可以通过该接口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该代理程序通过平台的测试接口,实现对平台代码的测试,并通过网络通信将测试结果上送给测试终端。同时通过网络接收测试终端的测试用例,并根据给定的测试用例进行相关测试。

运行在装置中的每个模块在设计初期即考虑了测试方案,通过自动测试系统可确保测试的代码覆率达到90%以上。有效的压力测试可以发现并解决平台的隐藏问题,为平台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供了保证。

3 测试框架实现

测试系统上位机的主要功能有:测试用例管理,测试用例的执行流程、测试结果比对和测试报告生成四个模块。

3.1 测试用例管理

测试用例管理包括:1)对测试时所需要的源代码的管理,需要链接的库和obj文件的管理;2)生成hex文件;3)界面模板tpl文件;4)测试用例tpl文件的管理。

保护装置的测试打桩程序以源程序的形式保存在上位机中,当用户选择某个测试用例时,需要编译对应的c文件和链接相应的库,生成obj文件,一组测试用例生成一个.out或者一个hex执行文件下载到目标板中。考虑到目标系统的空间大小,一次全测试过程可以生成多个hex文件,在测试过程中分别下载。

下位机上执行的每一种类型的测试用例需要在上位机中配置一个解析该测试用例的比对程序,比对程序以dll的形式驻留在上位机中,当上位机启动下位机某一个测试用例的同时,需要装载相对应的比对dll。该比对dll负责与下位机测试用例进行交互,得到测试结果返回给上位机测试报告模块,统一形成测试报告。

一个hex文件中包含了多个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启动是通过上位机来启动的,上位机告诉下位机现在执行某个测试用例,这样保证了上位机测试比对程序与下位机测试用例的一致性。当用例配置完成后,根据所配置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生成测试用例入口源程序,并链接测试函数和系统库函数,生成hex文件。

例如:在***.tpl文件中,配置了测量量、CAN网、和事件3个测试点,测量并配置了刷新测试项和置值测试项,且3个测试点均在DSP板上运行。生成的init.c源代码为

该测试用例入口函数由上位机生成,上位机通过内部调试协议修改下位机变量testcase来控制测试用例的启动,通过修改参数变量的值,来传递函数的参数。当生成源码后,需要在makefile中添加链接init.o、以及各测试函数所在的.o文件,生成一个hex文件。

界面模板的tpl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参数配置,界面风格是通过用户根据测试项自定义的,本测试框架程序提供了一套可视化界面配置前端程序提供给用户配置自定义的参数界面,配置后生成tpl文件,由测试工具解析显示相应的界面。

3.2 测试流程管理

流程控制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流程控制的配置

执行顺序表示测试项的顺序执行顺序。

异常控制表示该测试项如果不正确执行,是继续执行、退出执行或者跳转执行。

表示该测试项测试前是否具有初始化操作、测试完成后是否需要复位操作、断开连接并重建连接操作,是否具有重新下载程序等操作。这些流程控制的配置信息在配置完成后都是以模板配置的形式保存在PC上位机中。

2)流程的自动控制

配置完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后,系统根据配置信息,进行自动执行。

3.3 测试结果的比对

测试结果的回送通过两种方式:通过通信端口报文回送到PC机进行回读判断,通过PC机读取变量的形式读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比对由测试用例对应的dll完成,将测试结果的详细信息送到测试报告模块。

3.4 测试报告生成

在测试过程中,对于每个测试项会有一个简单的结论,在测试完成后,生成一个详细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中的详细信息,需要在测试比较模块主动向测试报告的数据结构输入,生成测试用例时,按照一定的格式,生成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格式如表1所示。

4 CAN网测试举例

上文大篇幅地阐述了白盒测试的实现方法,如何通过白盒测试体系架构来实现测试覆盖率,进行各种边缘测试、压力测试以及负荷测试等具体功能及性能测试则依赖于测试用例的编写以及实现上。

下面以CAN网测试为例,进行网络压力测试、CPU负荷测试、疲劳测试及持久性测试。测试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4所示。

CAN1驱动模块测试的单次测试过程为

1)PC机通过调试变量下装参数/控制命令到PPC板和GOOSE板;

2)PPC板或GOOSE板读取到控制命令后,启动[CAN1测试程序];

3)在[CAN1测试程序]的执行过程中,PPC板或GOOSE板向CAN1网发、收数据;

4)PPC或GOOSE板将[CAN1测试程序]的执行结果通过调试变量返回到PC机;

5)PC机利用返回的调试变量值验证测试结果。

在测试用例中对CAN网收发程序的语句进行静态分析,对条件判断等逻辑分支进行测试覆盖,在一次测试用例中发送双方发送各种异常/正确报文,使测试能够覆盖CAN网模块的所有语句。

连续进行多次CAN网测试,从每秒1 000帧连续发送10 s到每秒10 000帧连续发送10 s进行递增,对每次测试过程中,通过装置中变量来记录测试的信息,然后将这些测试过程信息上送到PC机,由PC机得出CAN网的稳定性能时负荷值等重要参数。

5 结论

在ARP保护装置系统中设计了一整体测试系统,不仅包括白盒测试来测试系统程序或者应用程序,还包括整机测试和整屏系统。整机和整屏系统是闭环的功能测试系统,但都融于本文介绍的这套测试体系框架之内。这套测试系统为装置的出厂测试、现场测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何刚,胡宝,陈强林,等.OMICRON测试仪在数字化保护装置测试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2):132-134.HE Gang,HU Bao,CHEN Qiang-lin,et al.OMI CRON tester in digital protection device test[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12):132-134.

[2]赖擎,华建卫,吕云,等.通用继电保护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3):90-94.LAI Qing,HUA Jian-wei,LüYun,et al.Research on general relay protection auto-test system software[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3):90-94.

[3]应站煌,胡建斌,赵瑞东,等.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研究和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7):142-146.YING Zhan-huang,HU Jian-bin,ZHAO Rui-dong,et al.Research and design of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automated test system[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0,38(17):142-146.

《软件测试》教学设计 篇5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欧阳玲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课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第四章 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4.4 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第1个课时:软件测试。

(一)课程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在《数据管理技术》的选修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数据库的维护。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对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是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功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顺利实现对问题的理解,对他人开发的小型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又能避免面对晦涩难懂的软件工程理论无所适从,这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教材处理

本课对教材作适当处理,在学生学习完4.1、4.2、4.3之后开展“开发‘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综合活动,让学生以进行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相互穿插的方式,进行一次针对其他小组同学所开发“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交换测试的活动,“测评结果评价和数据库维护”则放在第2第3个课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并初步懂得如何科学地评价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学生分析 经过4.1至4.3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用access开发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方法。他们已经在综合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开发出“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应用系统似乎并不难,但系统中难免出现错误,要想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性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全面的严格测试。学生对“软件工程”中举足轻重的软件测试、数据库维护等工作还比较陌生,有必要在系统开发的后期让学生亲身体验“软件测试”的过程,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设计 1

二、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合理有效的测试数据,测试用access开发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2、过程与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测试数据、作出预测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逐步培养工程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辩证地看待程序开发与测试工作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合理的测试数据更多地发现软件错误,如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有效评价。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图1 本课与其他章节的关系示意图 2 第一个课时

第二、三个课时

说明:这是一次将自己开发的软件与他人交换测试的活动,让学生扮演“软件测试员”,一个小组内部的所有同学各自设计合理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测试另外一个小组开发的“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中的软件程序部分进行测试,体验软件测试的方式和方法,找出软件缺陷,撰写测评报告,提交互评报告进行交流,最后对整个综合活动进行评价。2.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与目标:①与教师共同测试分析案例程序(密码验证窗体程序)②依据教学网页要求进行学习;③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用例,对他人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撰写测评报告。

教师应注意这些方面的巡视指导:适当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组织他们进行合作,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理清工作思路。3(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软件:投影仪;软件:access,powerpoint;课件:网页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4 注:本说课稿仅详细阐述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后续的教学设计简介请参考附件5

(二)关键环节提炼

1、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作案例分析、填写在线调查表,引起他们关注“软件测试”问题,将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以调查表的形式呈现,并检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

2、回归课堂,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代替低效率的自由体验活动:授课教师合理采用演示法、讲授法,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手工测试“用户密码验证程序”、通过教师讲授认识黑盒测试法与白盒测试法等“软件测试”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小组之间的交换测试:这是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让学生从活动中提高软件测试的能力,并体验:合理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策略是提高测试效率的根本。可能每个人都有发现问题的独特角度,让同一个小组同学测试另一个组开发的同一个应用系统,创造了更多让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

4、信息技术平台——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调查、上传文件(作业共享)、评价的网站平台,让他们可以递交他们所开发的应用系统《软件功能说明书》、mdb源程序、《测评报告》、自评互评表等,支持学习反馈评价。

四、教学评价

本课的学习是一次将自己开发的“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与他人交换测试的活动,评价的方式有:

篇二:软件测试教案

第一章 软件及其开发过程 [教学目的]

1、理解软件的含义

2、了解软件开发过程 [教学内容] 1.1软件的含义

1、软件概念

① 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

② 使得程序能够适当地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③ 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④ 软件 = 程序 + 数据(库)+ 文档 + 服务

2、软件组成

① 客户需求mrd(marketing requirement document)③ 软件规格说明书online help ⑦ 产品发布注释release packages

3、软件特征

软件是逻辑的、知识性的产品集合,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抽象,或者是某种物理形态的虚拟化。

① 软件是硬件的灵魂,硬件是软件的基础

② 软件,是智慧和知识的结晶

③ 软件不会“磨损”,而是逐步完善.1.2软件开发过程的特性

1.2.1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① 需求分析: 根据客户的要

求,清楚了解客户需求中的产品功能、特性、性能、界

面和具体规格等,然后进行

分析,确定软件产品所能达

到的目标。

② 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

果,考虑如何在逻辑、程序

上去实现所定义的产品功能、特性等,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也可分为数据结构设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应用接口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③ 编程: 将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形式。

④ 测试: 对设计、编程进行验证和用户需求确认的过程

⑤ 维护:维持软件运行,修改软件缺陷、增强已有功能、增加新功能、升级等。1.2.2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 原型模型 快速应用开发(rad)模型改进的v模型 螺旋模型 增量模型和迭代模型 构件组装模型并发模型xp模型 1.3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1.3.1软件所带来的悲剧

1、千年虫(缺陷问题)

2、迪斯尼的圣诞节礼物(软件兼容性问题)

3、美国航天局火星登陆事故(未进行集成测试)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

没有足够测试缺乏测试平台 不正确的测试环境 缺少集成测试缺少性能测试 缺少强度测试缺少可靠性测试?? 1.3.2测试的重要性

“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设计与编码等工作都是建设性的,惟独测试是带有“破坏性”,测试可视为分析、设计和编码3个阶段的“最终复审”,在软件质量保证中具有重要

地位。第二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2、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3、理解软件测试的意义

4、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测试分类 [教学内容] 2.1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就是客户满意度 2.1.1软件质量的内涵

1、构成:

① 软件产品的质量,即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序

② 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即能否满足开发所带来的成本、时间、风险等要求 ③ 软件在其商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质量

即就品质的软件应该是相对的无产品缺陷或只有极少量的缺陷,能够准时递交给客户,所花费用在预算内,并且满足客户需求,是可维护的。

2、特性:

可说明性、有效性、易用性。

广义的软件质量由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商业环境质量三者决定。2.2软件缺陷(bug)

软件缺陷:计算机系统或者程序中存在的任何一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瑕疵。缺陷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序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ieee1983 of ieee standard729中对软件缺陷的定义:

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

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软件缺陷的主要类型:

功能特性没有实现或部分实现 设计不合理,存在缺陷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不一致 运行出错 数据结果不正确、精度不够 用户不能接受的其它问

题,如存取时间长,界面不美观等。

软件缺陷严重性级别:

① 致命的(fatal):致命的错误,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死机、系统悬挂,或造

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完全缺失

② 严重的(critical):严重的错误,指功能或特性没有实现,主要功能部分缺失,次要功能完全缺失,或致命的错误声明。

③ 一般的(major):不及严重的错误,不影响系统的基本使用,但没有很好地实现

功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④ 微小的(minor):小问题,对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⑤ 建议(suggestion)

软件缺陷的状态:

① 激活状态

② 己修正状态

③ 关闭或非渡海状态 2.2.2软件缺陷的产生

① 技术问题

② 团队工作

③ 软件本身

2.2.3软件缺陷的构成 图2-1 软件缺陷构成示意图

图2-2软件缺陷存在不同阶段分布

图2-3 软件缺陷随着时间带来越来越大的成本 图2-4 软件缺陷随着时间引起的成本曲线 2.3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2.3.1软件测试的原则 p29 2.3.2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根据测试是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还是针对具体实现算法的角度,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黑盒测试(black-box-texting)(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不管程序内部结构是什么,从用户出发,根据产品应该实现的实际功能和巳经定义好的产品规格验证产品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是否实现,每个功能是不都能正常使用,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图2-5黑盒测试方法示意图

功能;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① 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了功能

② 在接口上,能否正确地接受输入数据,能否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

③ 访问外部信息是否有错

④ 性能上是否满足要求

⑤ 界面是否错误,是否不美观

⑥ 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

2、白盒测试(white-box-texting)(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已知产品内部工作过程,清楚最终产生软件产品的计算机程序的结构和语句,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测试程序内部的变量状态、逻辑结构、运行路径等,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按规定正常进行。

功能:用于软件验证

方法:逻辑覆盖(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基本路(转载于:《软件测试》教学设计)径测试、循环覆盖等

思考:通过白盒测试的软件是否一定没有错误?

原则:

① 保证每个模块中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使用一次

② 对所有逻辑值均测试为真假值

③ 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④ 检查内部数据结构以确保其有效性 2.3.3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根据程序是否运行,测试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对模块的源泉代码进行研读,查找错误或悼念一些度量数据,并不需要对代码进行编译和仿真运行。

① 用人工检测

② 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测试包括对软件产品的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审查、对程序代码的阅读、审查 动态测试:通过观察代码运行时的动作,来提供执行跟踪、时间分析,以及测试覆盖度方面的信息。

2.3.4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1、验证

检验软件是否已经正确地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书所定义的系统功能和特性

2、有效性确认

保证所生产的软件可追溯到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确认过程提供证据表明软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并解决相应问题

3、两者区别

验证:是否正确构造了软件,检验软件是否与设计规格说明书一致

确认:是否构造了正确的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2.3.5 alac测试

alac(act-like-a-cusomer)基于客户使用产品的知识开发出来的测试方法。用于功能测试篇三:√200512(省级)教学设计_《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教学设计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欧阳玲

一、教学设计分析

本课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第四章 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4.4 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第1个课时:软件测试。

(一)课程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在《数据管理技术》的选修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数据库的维护。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对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是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功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顺利实现对问题的理解,对他人开发的小型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又能避免面对晦涩难懂的软件工程理论无所适从,这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教材处理

本课对教材作适当处理,在学生学习完4.1、4.2、4.3之后开展“开发‘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综合活动,让学生以进行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相互穿插的方式,进行一次针对其他小组同学所开发“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交换测试的活动,“测评结果评价和数据库维护”则放在第2第3个课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并初步懂得如何科学地评价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学生分析 经过4.1至4.3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用access开发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方法。他们已经在综合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开发出“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应用系统似乎并不难,但系统中难免出现错误,要想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性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全面的严格测试。学生对“软件工程”中举足轻重的软件测试、数据库维护等工作还比较陌生,有必要在系统开发的后期让学生亲身体验“软件测试”的过程,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合理有效的测试数据,测试用access开发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2、过程与方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学会设计测试数据、作出预测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逐步培养工程化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辩证地看待程序开发与测试工作之间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合理的测试数据更多地发现软件错误,如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有效评价。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图1 本课与其他章节的关系示意图

第一个课时

第二、三个课时

说明:这是一次将自己开发的软件与他人交换测试的活动,让学生扮演“软件测试员”,一个小组内部的所有同学各自设计合理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测试另外一个小组开发的“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中的软件程序部分进行测试,体验软件测试的方式和方法,找出软件缺陷,撰写测评报告,提交互评报告进行交流,最后对整个综合活动进行评价。2.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与目标:①与教师共同测试分析案例程序(密码验证窗体程序)②依据教学网页要求进行学习;③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用例,对他人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撰写测评报告。

教师应注意这些方面的巡视指导:适当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组

织他们进行合作,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理清工作思路。

(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软件:投影仪;软件:access,powerpoint;课件:网页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注:本说课稿仅详细阐述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后续的教学设计简介请参考附件5

(二)关键环节提炼

1、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作案例分析、填写在线调查表,引起他们关注“软件测试”问题,将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以调查表的形式呈现,并检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

2、回归课堂,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代替低效率的自由体验活动:授课教师合理采用演示法、讲授法,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手工测试“用户密码验证程序”、通过教师讲授认识黑盒测试法与白盒测试法等“软件测试”知识??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的设计 篇6

关键词: 单片机 酒精传感器 A/D转换 汽车起动机 继电器控制

1.引言

据全国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公安部门已经对酒后驾车采取越来越严厉的处罚办法,但酒后驾车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交警部门对酒后驾车的检查也越来越严厉。交警通常采用呼气酒精测试仪器对驾驶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以确定驾驶人员是否饮酒。目前,市场上警用酒精测试仪器种类繁多、功能丰富,但只能由交警人员实施,而交警不可能对每辆车的驾驶人员都进行检测,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所有酒后驾车。

2.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的系统功能

为了杜绝酒驾事件的发生,项目组选择了设计、制作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它的基本实现理念是:在汽车内部安装酒精传感器,实时检测汽车内部空气中酒精含量,如果车内空气中酒精含量超标,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就会通过继电器切断汽车起动机电源电路,汽车不能正常起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车,保证行车安全。

3.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

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如图1)包括控制器1和酒精传感器7,控制器1通过I/V转换电路5和模数转换电路4与酒精传感器7连接,控制器1还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9与汽车启动系统10连接。其中控制器1采用单片机AT89C51,I/V转换电路包括I/V转换器ISO-A4-P1-O4,模数转换电路5包括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I/V转换器ISO-A4-P1-O是一种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按比例输出的电压信号的混合集成电路。该IC内部含有一组高隔离的DC电源和电流信号高效率耦合隔离变换电路等,可以将直流电流小信号隔离放大,直接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输出。具有很小的输入电阻,较强的带负载能力,能实现小信号远程无失真地传输,全量程内有很高的线性度。酒精传感器7型号为MQ-3,MQ-3是一种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对酒精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快速的响应性。

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工作时,首先酒精传感器7检测车内的酒精浓度,根据酒精浓度输出4-20mA的电流;酒精传感器7输出4-20mA的电流输入到I/V转换器中,I/V转换器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输出0-5V的电压;I/V转换器输出0-5V的电压输入到ADC0809和单片机共同组成的单片机系统中,ADC0809根据输入端电压的大小,输出8位二进制的数字量,单片机将得到的八位二进制的数字量转化成0-255的十进制的数,判断出酒精的浓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浓度值,从而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9中的继电器得电或者失电。当继电器得电时,汽车启动系统10控制汽车起动机正常启动;当继电器失电时,汽车启动系统10控制汽车起动机不可以启动。

控制器1还与声光报警装置12及显示装置11连接,显示装置11可将检测到的酒精浓度进行显示,显示装置11采用数码管显示。当酒精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声光报警装置12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控制器1还与监控复位电路6连接,通过监控复位电路6可将控制器1复位,使声光报警装置12停止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控制器1还与键盘输入装置8连接,通过键盘输入装置8可与控制器1进行人机对话,向控制器1输入标准酒精浓度值等参数。

4.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车用酒精测试控制系统在使用时,将酒精传感器安装在驾驶室内对车内的酒精浓度进行检测,如车内酒精浓度超标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汽车启动系统停止工作,使汽车不能被启动,这样从根本上就杜绝了酒后驾车的出现,确保了行车安全。该系统具有性价比高,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孟祥旭,李学庆.人机交互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探析如何设计词汇测试 篇7

关键词:词汇,测试,水平,题型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因素。词汇测试是语言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标准测试中都有词汇项目。我国的英语试题中词汇测试和语法测试是放在一起的, 统称为多项选择。近年来词汇项目已占到一半以上。在硕士研究生英语人学考试及出国人员英语水平考试中, 词汇项目也占相当的比例。美国的托福考试过去一直单设词汇项目, 现在则把词汇项目的测试和阅读理解放在了一起。英国剑桥的水平测试中词汇项目也占不小的比例。

词汇测试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与其他测试的相关性十分明显。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汇的选择

在设计词汇题时,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应选择哪些词汇来测?如果是随堂测验或成绩测验 , 可以直接从所学课本中选择, 这种测试属于学什么考什么, 目的是为了检查学习的效果。如果是水平测试 , 问题就复杂一些。

首先 , 词汇有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之分。其次, 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口语中使用的词汇和书面语中使用的词汇也不相同。那么, 词汇测试到底是要测量考生的积极词汇还是消极词汇 , 测试项目到底应取之口语还是书面语呢?

一般来讲, 对于初级或中级的英语学习者, 口语中使用的词汇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 ;对于高级学员而言, 则应侧重于书面语词汇。

除了上面两点之外, 设计词汇题时, 还要考虑到词汇的代表性问题。到了中级或高级阶段, 学生知道的词汇有很多, 不可能把所有学过或见过的词汇都列在试卷上, 只能挑选几十个有代表性的。所谓代表性, 就是通过这几十个词汇就能判断学生的词汇量。选词的依据是什么?成绩测试根据教学大纲, 词汇的选择相对容易一些。水平测试最好依据词汇出现的频率。初学者学过的词汇较少, 比较容易选择, 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就可知道。到大学本科二年级, 单凭经验就不够了。这时就要参考词频表。可惜的是, 目前国内英语词频表或词频词典还不普及。词频表或词频词典是教材编写和语言测试的主要依据。词汇测试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主要依赖于词汇的代表性和档次的划分。上面提到, 随堂测试和诊断测试中的词汇用不着这么严格。随堂测试可以只测本周所学的新词 ; 诊断测试可以只测教师想了解的某些词汇。

二、词汇测试的题型

选定了有代表性的词汇, 接下来就要选择测试方式。词汇测试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配对型、取代型和填空型。

1. 配对型词汇题

配对型词汇题就是把所要考的 (目标语) 单词和它的意义配对。这种题型又分好几种形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用母语注释外语单词的词义。这种办法的优点是直接, 缺点是遇到多义词时会出现复杂情况 ;而且, 所给的汉语词义只能与英语词义部分重合。此外, 这种答案不能用机器来评阅。为了避开多义词的困难, 可以用多项选择的形式, 这样的设计便于测验多义词中的某些意义, 还可以测出学生的知识是否巩固, 不受其他词的干扰 , 用机器评分的问题也解决了。

配对型词汇测试的另一种形式是给出一张图, 让考生从所给定4个或5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图画所表示的意义最相近的词。这种题型适用于初级阶段的考生。

另一种形式的是题干给出一个单词, 在选择项中选它的定义、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相关词、同范畴词和不同范畴词等等。

2. 取代型词汇题

在取代型词汇题中, 题干一般是一个或两个连续的句子。其中, 有一个单词或短语加有底横线, 要求从所给的选择项中选取可替代者。这种题型的指令通常是“选取意义与划线词语最接近的选择项”, 或“选出最能取代划线词语而且使句子保持原义的选择项”。选择项往往是同义词。与上面的几种题型相比, 这种题型的题干可以提供一定的语境。

这种测试方式实际上等于多测量一个词。设计这种形式有一定的困难。第一, 所谓同义词只能是部分同义 , 在句中的得体程度不完全相同。第二, 有些词没有现成的同义词, 只能在句中加以解释 , 这样有时会使句子变得不自然。

3. 填空型词汇题

填空型词汇题是一种用的最多的题型。题干为一个或两个连续的句子。中间留有空当, 一般给出四个选择项, 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一个词填入空当中。填空型词汇题和取代型词汇题一样, 都提供了一定的、子上, 而后者是放在个别词上。

有人认为, 使用这种题型测词汇有不当之处。第一, 填这样的空格与其说是测词汇, 不如说是测语法或用法。第二, 各种词类和时态混在一起, 实际上学生可以根据句子结构排除许多可能。第三, 空格数与所给词数相同, 最后一个空格等于没有干扰作用。因此建议最好在同一篇短文中测同一词类 , 这样可以少给学生提供暗示 ;而且, 选择词要多于空格——有一部分属于干扰项。

三、设计词汇测试题应注意的问题

词汇试题考的是词汇的用法。词的使用牵涉到三个方面的因素 : 意义、搭配和语法。那么, 在设计词汇题目时, 是否应把语法作为词汇试题的一个考点因素呢?当然不可以。在词汇题里考语法, 不符合考试效度的要求。所以, 在设计词汇题的干扰项时, 要尽量避免语法因素的干扰。

词汇题不能牵涉到语法因素, 词汇测试应该把测试的重点放在对词义的考查上。因此, 在设计词汇测试题目时, 要充分利用意义因素作为测试点。

测试设计 篇8

关键词:油气测试,深水测试,影响因素,策略

0 引言

随着地层的测量测试开发发展,深水勘探检测,成了影响其操作的一项重要环节。由于深层探测中,深井水的温度高于地层表面侦测温度,因此对系统所需要承受的风压以及海浪洋流问题等,都会形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对所需要承受的影响的研究分析,在进行管道的设计制作上,就需要从流体力学以及管柱力学上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究,为后续的发展以及压力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并分析测试管柱以及保证的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持续保障。下面对其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1 深水测试多层管柱结构分析

在进行深水探测的过程中,为满足对基本的深水探测试水管柱系统的划分研究中,为满足基本的生产需求,就需要通过对上部连接接头在伸缩管道紧张程度上的评定,并依照相应的隔水管层分析,从而确保了对引导钻探器具的分析,并以此完成对循环流道在实际支撑体验中的控制管线分析,并以此实现对多个位置的检测执行。在进行循环流通系统的支撑检测中,其结构如图1所示。

对于深水测试管道的力学结构分析,需要对其半潜测试平台进行结构作业分析,并对其风与水的流体作用进行环境解析,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安全的控制操作范围。如图2所示,在平台升降补偿的以及系统的定位检测中,需要保持控制范围在实际随机作用操作环境下的柔性化结构设计,并为隔水管在深水系统测试中的任务满足。

对于结构的使用,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横向变形的综合处理分析,在尽量减小转动变化的前提下,实现对平台允许范围内的偏移量处理。对于测试管在水机使用的隔水处理上,放置运动的不良反应发生,并在实际的作业管道使用上,强化对基本的运输使用规格使用,并通过深水段的温度变化处理,保证对基本的应用结果分析,为海平面的常温处理提供管柱的力学结构信息,确保检测信息的精确性。

对于基本的地层管理学分析,而针对底层的管理,从基本的检测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即可保证对检测管道在不同环境下,对膨胀度以及螺旋弯曲度的使用效果,而对于温度的荷载变化,也可结合实际的流体摩擦阻力效益,实现对管柱在实际变化中的影响效益分析。对于测试管柱在应用理念上的保护执行,即可实现对压力记在工具寿命执行保障上的安全防护,并以此实现对深水检测信息的精确性保障。

2 现阶段深水测试管柱的力学行为研究情况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体系和方法方针上的保护执行,对于流程设计以及保护处理效果上的执行保护问题,对于管道组合的执行力度等,也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效益执行,对于深水检测的条件研究,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才能够进行管柱力学研究,并以此实现对不同阶段的实践执行,通过基本的初级阶段影响分析,从而实现在不同结构下的研究效果保持。

对浮体运动的实际影响,由于深水油气的开发,通常应用半潜式平台,并根据周围环境下的风浪情况,进行浮体运动分析,而在进行这一结构的运动模式分析上,还需要对半潜式作用平台进行调节分析,而其运动的通过执行表达,也可结合实际的补偿系统,完成对深水探测作业流向上的诊断表达,并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其实际的浮体运动结构如图3所示。

对于深水测试的管柱力学研究上,结合陆地的管柱力学进行力学研究结构分析,并完成对封闭管柱连接结构的漂浮运动研究,对于隔水管在研究力学上的广泛性研究,可结合隔水管在连贯性连接上的流体调节,并为其后续的涡流振动效益,进行平台结构分析,实现在实际系统动力学分析上的执行表达。而对于深水测试的管柱和隔水管在双层管的相互作用研究上,可结合陆地管柱研究结果,实现对海洋环境在执行运动荷载作用上的实践调整,并为后续的作业提供信息检测保障。通过深水测试作业中的高压流体以及射孔冲击在载荷作用的影响研究,能够为今后在深水测试作业的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勘探数据。

3 深水测试管的柱力学发展方向分析

在进行目标诊断效果的管理研究中,需要结合对已知的系统化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并保证对管道助力在执行力上的实践执行。在进行理论依据解析分析上,可通过测试的管柱荷载情况进行分析,并完成对深水测试管在细长柔韧性的阶段分析,并以此完成对所承受的荷载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深水段在底层段管理系统的实际执行保持,实现在位层移动场以及温度场在执行分层表达信息上的结构建设。

从现阶段的结构建设平台进行分析,并保证对原有因素上的执行调控分析,实现对系统动力学影响模型在使用效益上的表达调整,并为后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执行深水在测试管柱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分析上,都能够更为有效的保障其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针对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公益流程,可针对其实际的理论分析情况,完成对不同内容环境下的理论建设,而在这一方面的改良建设中,就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多层面研究。其中,对于深水多层管柱的研究中,深水管柱主要在海洋和温度载荷以及流体多个层次上受到影响,而这一情况对于基本的数量和安防位置,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对于隔水管以及测试关注的随机碰撞管柱安全性,都可能导致诸多的影响因素发生。而对于深水测试工作的特殊型别,其安全性备受管理关注,如何在原有的框架上,实现对隔水管以及测试关注需求的建设,并依据相应的水位系统,实现对平台飘逸移动效益上的执行保护,是需要通货对浮体运动影响因素上的确定分析,并以此来完成对随机性的实践研究,并以此完成对悬挂结构的安全保护。对于封隔器在实际测试使用过程的类型参数,并实现对管柱尺寸和扣型在优化选择上的串联结构保护,以此来完成对整体管柱力学上的测试精确率调控分析。

对于深水油气在使用开发过程的安全执行流程,需要加强对基本原油服务理念上的,开发流程分析,对于模型的建立,还需要对计算方法以及系统的研究结果,保证对基本模型在精确率,可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技术理论支持,而依据相应的深水气田保护作用,也可更进一步的完善对技术支持领域内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英语完形测试的设计探讨 篇9

完型测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一种语言练习或是测试方式, 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完型测试的题目设计者将一篇短文中的一些单词删去, 同时保留空白的地方, 由学生根据上下文将删去的词汇复原。《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里是这样解释完形测试 (cloze test) 的“a procedure in which a subject is asked to supply words that have been removed from a passage as a test of their ability to comprehend text.”完形测试最初叫完形程序 (cloze procedure) , 是由W.L.Taylor在1953年发明的。它一出现就受到心理学界及教育界的关注, 根据武尊民 (2008) 的观点, 三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完形测试。

1、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测试的心理学基础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中的补全心理。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又称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体验是一个结构化的整体也是单个感觉的集合, 并遵循闭合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等。人们观察物体形状时, 往往下意识地把不连贯的空缺的部分填补上, 然后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形状。例如下图并不完整, 但我们可以轻松识别出这是一张笑脸。语言这个系统也是如此, 即使阅读中一些词语被删除, 但是并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同样在完形测试中, 学生的整体语言知识会帮助他推断文章空白处的词语。

2、冗余信息理论

冗余信息理论是指自然语言中通常包含一些多余所需的内容 (冗余信息) , 以便保证信息的完全理解。我们可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其实man coming完全表达了A man is coming this way now.的意思。当然第二句话更像英语, 但它包含许多冗余信息:主谓为单数的概念三次出现 (a, man, is) , 现在时两次出现 (is coming, now) , 行为方向两次出现 (coming, this way) 。据说一般语言中有50%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虽然理论上是多余所需的, 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冗余使得信息精确。完形测试利用了语言的冗余性。由于信息在各个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重复性, 因而某些信息可以被省略。

3、预期语法说

预期语法说是Oller (1976) 提出的, 概括起来就是指语言使用者句法、语义和语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具有心理现实性的系统, 用有意义的方式排列语言成分, 并把语言成分和语言外情景结合起来。Oller的预期语法反映了人们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的真实心理过程, 完形测试正是表现这一过程。在短文不完整的情况下, 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删去词语的句法作用、语义功能和它与句子其他成分的关系。

二、完形测试的种类

完形测试有许多种类, 比较常用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1、定距删词完形测试

最初的完形测试是按等距删词, 即按每隔4至10个词的方法, 将其中的一些词删除, 切断该语料的语言结构模式,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或根据剩余文字还原出文中所删除的词, 来达到恢复其语言结构模式的目的。通常在首句和尾句都不做删除, 以便将受试者引入语境, 例如:

At first blu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oze technique seems to have been a very modest accomplishment.On closer examination, however, it appears to__been nothing less than__stroke ofraw genius.__turns out that the__procedure has some remarkably__characteristics of stability and__.For example, it has__repeatedly demonstrated that cloze__are better indicators of__readability of prose than__of the formulas yet__.It also appears to__a useful measure of__comprehension.

2、合理删词完形测试

合理删词完形测试是指打破标准完形测试的规定, 不定距地、有选择地删除文中一些词, 如功能词、动词或名词等。这样就改变了完形测试的随机性, 加强了目的性和实用性。例如:

Many of you are studying English and you may be wondering why it is so difficult to learn.It is actually not__difficult to learn__you know some basic facts__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at__reflects.Perhaps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__know about English is that__is made up of several other languages__as French, German, Latin, Greek__AngloSaxon.In addition, there are words__Spanish in English and many American Indian words__names, even some Chinese and Japanese__have found their way__the English language.This borrowing of words__other languages is__of the key reasons__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that people meet with__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3、多项选择完形测试

多项选择完形测试是多项选择和传统完形填空的结合。这种完形测试形式为每一个删除的词提供四个选项, 一个正确答案 (key) 和三个“干扰项” (distracters) 。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和上下文的意思挑选出正确的答案。目前大规模测试 (包括CET-4, TEM-4等) 都采用这种形式。这种形式对于一般的学生和教师都比较熟悉, 所以例题从略。

4、C-Test

这种题型是德国语言学家Klein Braley于上世纪80年代发明的。其格式是:选一段短文, 其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删掉任何一个词, 从第二句的第二个词开始, 每隔一个词删掉一个。删词时并非将一个完整的词全删掉, 而是保留该词的第一个或者前几个字母。例如:

There are usually five men in the crew of a fire engine.One o__them dri__the eng__.The lea__sits bes__the dri__.The ot__firemen s__inside t__cab o__the f__engine.T__leader h__usually be__in t__Fire Ser__for ma__years.H__will kn__how t__fight diff__sorts of__firres.S__, when t__firemen arr__at a fire, it is always the leader who decides how to fight a fire.He tells each fireman what to do.

三、完形测试的命题原则

近十多年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 完形测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材的配套练习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测试 (如水平测试、成绩测试等) 之中, 其应用之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完形测试命题容易。其实, 要根据完形测试的各种变体形式的特点设计出较好的练习和测试题, 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认为, 在设计的过程中, 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语料的选择

语料的选择是完形测试设计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完形测试的难度。所选的语料太难或太易都会降低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 使测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语料的难度除了与文章的语体、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以外, 还与语料中所用的词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在设计完形测试的试题时应根据测试对象的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变体形式, 从词汇的角度宏观地调控语料的选择。

2、删词间隔的长短

在设计具体的完形测试时, 删词间隔长短的决定, 不仅要考虑测试的对象和语料的难度等因素, 而且还要考虑所采取的完形测试是何种形式。例如, 就同一测试对象, 同一难度的语料而言, 若采用标准的完形测试形式, 则删词间隔不能太短, 因为这种变体形式难度较大;若采用多项选择式完形测试的变体形式, 则删词的间隔应短一些, 以便增加试题的难度。

3、还原词的特点

设计还原词时遇到专有名词时要避开, 因为这些词不属于语言测试的范围, 学生无法根据上下文填来。此外, 不同的完形测试变体形式, 因其测试的重点有所不同, 在还原词的设计上也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定距删词完形测试或合理删词完形测试的还原词应尽可能控制在受试者的“积极词汇”的范围内, 而多项选择式完形测试的还原词必须是那些便于根据测试对象编制“干扰项”的词, 否则若“干扰项”起不到干扰的作用, 测试也就失去了信度和效度。

四、完形测试的评分方法

完形测试的评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词法 (the exact word method) , 就是只有填出文章中原来使用的词在算对, 其余的选择都算错。另一种是可接受词法 (the acceptable word method) , 即从语法和语义上可以接受的词都可以被看作答案。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利弊, 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 评分过程客观迅速, 无须评分员作出判断, 因为答案是惟一的。但是这种方法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却不公平, 他们填出来的词偶尔会高出原词 (名人原作除外) 。第二种方法比较公平合理。但是这种评分方法比较复杂, 有时会出现多个可接受答案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很难判断哪些选项是可以接受的, 哪些选项是不能够接受的。阅卷老师的观点有时很难达成一致, 最后只有互相妥协。于是可接受的词数目偏多, 降低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摘要:作为检验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最重要的测试形式之一, 完形测试广泛应用于各类测试中。格式塔心理学、冗余信息理论和预期语法说为完形测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完形测试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定距删词完形测试、合理删词完形测试、多项选择完形测试和C-test。此外, 完形测试也有一定的命题原则及评分方法。

关键词:完形测试,理论基础,种类,命题原则,评分方法

参考文献

[1]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3]蔡常青、杨海英:《英语测试中完型填空设计的探讨》,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2010 (5) 。

英语阅读测试设计原则概述 篇10

很多人认为设计可靠有效的写作和口语试题比阅读试题难得多, 因为写作和口语试题主要依靠不可靠的主观评分, 而阅读测试主要依靠客观评分。实际上, 这种相对难度论是非常错误的。首先, 有时写作和口语考试的主观评分也是非常可信的。其次, 听和读这两种接受型技能通常不以明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人们写和说时, 我们能看到、听到整个过程;当他们读和听时, 我们往往缺乏观察的渠道。因此, 阅读试题应能成功地展示受试者的实际完成行为。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阅读作为一种接受型技能是很难测试的。本文重点讨论阅读测试出题者在设计试题时应考虑的因素。

2 文本的选择

因为阅读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 文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Halliday (1979) 认为文本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 包含着很多潜在的意义, 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Nuttall (1982) 指出文本是阅读过程的核心, 信息只有通过文本才能从作者传递到读者。测试阅读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阅读文本的选择。文本会对阅读测试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在选择文本时, 出题者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化

应多使用几种文本类型。阅读测试的目的是提高测试者在实际生活当中的阅读能力。因此, 阅读文本应取自受试者将来可能读到的各种真实阅读材料。很多类型的阅读材料都可用作阅读测试文本, 包括杂志文章、报纸文章、学术刊物、书信、时间表、广告、指南、诗歌、路标等。这些类型也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报纸报道、报纸广告、报纸社论等。不能仅仅为了图方便而重复地使用一种文本, 阅读文本应该能反映受试者的实际阅读需求。

(2)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并提高阅读技巧和策略。选出的文本类型应反映语言教学目的。Weir (1993) 认为文本的选择应该适合观众的需要, 应该增加读者的动机, 而动机反过来对阅读速度和流利程度起重要的作用。比如, 如果学生学的是学术英语, 文本应该选自学术英语材料;如果学生学习英语仅是为了日常应用, 广告、对话或者书信这些文本更适合。

(3) 背景知识

设计阅读测试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背景知识。阅读时, 如果我们了解该文本的背景知识, 我们能更容易更完整地理解这篇文本。假设中国大学生阅读两篇文本, 一篇是关于板球的, 另一篇是关于篮球的。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对板球知之甚少, 他们很可能理解不了文中关于板球运动的描述。因为篮球在中国很受欢迎, 他们很有可能很容易理解文中提到的关于篮球的信息, 甚至是那些文中没有直接提到的信息。因此, 应避免选择那些受试者非常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文本。如受试者对一篇文章的背景知识相当了解, 即便他们不理解该文章, 他们也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回答。相反, 如受试者对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 即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强, 他们在理解文章作出推断时也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所以, 出题者应确保受试者对所选择的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水平相似。

(4) 难易程度

设计者需考虑文本的难易程度。文本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应该大致跟受试者的水平一致。文本应能激起受试者的阅读兴趣, 又不会使他们兴奋过度或担忧。然而, 难易程度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一篇难度很大的文本, 如果受试者对其背景知识相当了解, 他们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该文本。此外, 一份试卷中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应该逐渐递增或者难易混搭。

(5) 文本长度

文本长度也应考虑。文本长度取决于受试者的平均阅读速度。文本长度应该适中, 并根据要测试的阅读技巧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变化。比如, 要测试查读技巧, 文本的长度应该在2000字左右;要测试详细阅读能力, 几句话或许就够了。

3 测试的阅读技巧

阅读测试主要测试的是受试者的理解、分析、推断和区分能力。Heaton (1991:105-106) 大体上把阅读技巧分为三个层次:语法和词汇知识、微技能和宏观技能。

(1) 语法和词汇知识

语法和词汇知识主要指的是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技能:1) 根据相应的图形符号识别出单词和词组。2) 理解句子内部的关系, 比如句子结构成分和复杂的嵌入结构等。3) 识别出带有将来时间副词的现在进行时的重要性。

(2) 微技能

微技能指的是执行复杂活动时用到的单个过程或能力。微技能也叫细分技能。阅读中的微技能指的是在词汇意义层面上的技能。微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通过理解构词法和语境提示推断单词的意义。

2) 通过识别话语暗示, 尤其是大意的介绍、发展、转变和结论, 来理解文本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 识别出代词等的指示物。

(3) 宏观技能

宏观技能指的是直接跟需要或教学目标相关联的话语层面上的理解。宏观技能是所有三个层次里最高级的技能。阅读中的宏观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明确的信息。2) 理解时间和空间关系及文章的脉络。3) 理解概念意义, 如质量和数量、比较和程度、原因、结果、目的、理由、状况、附加条件、对比、让步等。4) 预测文本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5) 识别文本的大意和其他显著特征。6) 概括和得出结论。7) 通过推断 (如领会言外之意) 和理解比喻性语言 (如明喻和暗喻) 来理解文章中没有明确指出的信息。8) 略读和查读 (寻找大意和具体信息) 。9) 批判性阅读 (如评价写作风格) 。10) 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和阅读目的采取灵活的方法并相应地改变阅读策略。11) 识别论据的发展阶段。

4 编写测试问题的步骤

一旦选择好了阅读文本, 接下来就是编写测试问题了。一般来说, 编写测试问题有以下五个步骤:

(1) 仔细阅读文本, 明确该文本适合的外语水平。及时记下读到的信息, 如主旨大意、有趣的信息点、论据的发展阶段、例子等。

(2) 明确测试的阅读技巧, 并根据相关阅读技巧决定编写适合的测试问题类型。

(3) 决定每个测试题的分值及分布。每个测试问题应该占有相同的分值。

(4) 编写测试问题。包括考试说明和问题的设计。如问题需要参考相应段落和行, 应给段落和行编号。

(5) 根据每项分值或其他要求检查分数分布是否合理。

5 关于中国目前阅读测试的建议

我国目前阅读测试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最明显的就是大部分测试问题都是多项选择题, 无论是否适合该文本。很多大型考试, 如高考、学校期末考试等, 都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更糟糕的是, 许多老师并不是自己编写阅读试题, 而是直接从网上或其他渠道照搬原题。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设计测试就形同虚设。

因此, 出题者设计阅读测试时应全面考虑。首先, 出题者应对阅读的本质有全面的理解。其次, 文本的选择应该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 除了多项选择外, 还应多思考些其他适合文本的测试题型, 如概要完形填空、连线、排序、判断对错、简答等。应确保一份试卷中至少有两种题型。究竟该用哪种题型取决于阅读文本的类型和学生的水平。

6 小结

测试阅读看似简单, 实际绝非易事。文本的选择、受试者的英语水平、要测试的阅读技巧和测试方法都应全面考虑, 以便能反映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本文讨论的相关阅读测试设计理论必将对广大教师和笔者自己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摘要:本文从出题者的角度概述了如何设计可靠有效的英语阅读测试试卷。出题者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阅读文本的选择、测试的阅读技能及编写测试问题的步骤等。最后, 本文就我国目前英语阅读测试现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阅读文本,阅读技能,步骤,建议

参考文献

[1]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 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Harrison, A.A Language Testing Handbook[M].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ian Press Limited, 1983.

[3]Heaton, 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1991.

[4]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91.

水听器测试装置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篇11

关键词:触摸屏 PLC 组态软件

中图分类号:TP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91-02

随着现代控制系统和电子设备日益复杂化, 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成为设备生产,测试和检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本装置就是用于对水听器进行测试。水听器俗称声纳,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它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由于军事或民用过程中对水听器准确性,复杂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使得研制对水听器设备进行检测的智能化自动测试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装置就是用于进行水听器测试的伺服控制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该装置的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

1 水听器测试装置控制系统基本构架概述

该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动作指令主要由计算机端发出,另有通过RS232连接触摸屏端及通过GPIB/RS485等现场总线与其他控制机构的连接实现人机交互的控制冗余。通过组态界面的交互实现操作人员对PLC控制单元发送指令,进而根据要求驱动各路电机控制机械结构的运动,由编码器得到位置信息传递给PLC,再由人机界面采集反馈至操作人员以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等。

2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框架

該系统人机交互部分设计成三种方式,即工控机端、触摸屏端及通过GPIB/RS485等现场总线连接其他控制设备,通过对由PC机端采集来的被控对象的实时数据建立而成的数据库的访问可实现实时监控,通过组态软件提供的ODBC对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的转储即可下达对被控对象的远程监控操作。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的原则是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美观;涉及的基本操作模块有系统管理(可进行登录、注销、帐户管理、系统保护等操作)、控制界面(对执行机构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报警辅助信息,辅以软件说明及技术支持等)。此外还需注意触摸屏与工控机界面设计及控制操作保持基本一致,并根据具体器件的属性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应的功能键,如触摸屏的亮度调节、按键声音设定等。

2.1 触摸屏端软件设计

本伺服控制系统采用的触摸屏采用台湾维纶公司生产的触摸屏。它通过RS232接口与PC端相连将编辑好的图形控制界面下载至触摸屏端,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与PLC控制单元相连,可由在线/下载执行两种模式对PLC单元实现实时控制。

该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环境采用该公司软件编辑环境EasyBuilder,在该环境下可实现程序的开发、调用、下载、调试,以及触摸屏内部程序的上传操作等,实现对PLC控制器的友好支持;多窗口种类、元器件类型以供选择及设置可进行灵活、准确的调用关系从而实现切合系统要求的设置;此外开发人员可自行开发向量库、位图库,从而更能实现系统界面的美观化、个性化、实用化。

该触摸屏端软件分为2个子软件,即一个包括用户管理、运动对象操作的完备版,以及一个设定密码页面。

系统的用户分作三个级别,即游客、普通用户及系统管理员。其中,游客无权进入系统,仅可浏览退回至欢迎界面;普通用户可对PLC实施相应控制指令,可以浏览各界面;系统管理员除普通用户可进行的对被控对象的操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密码设定及更改操作进而从身份确认、密码管理的角度维护系统的安全。

2.2 PC端组态软件设计

该伺服控制系统采用的工控机是研华主机,配有RS232、RS485、GPIB等多拓展接口与其它设备相连。本系统开发过程中,工控机的RS232(COM1)与PLC编程口相连接进行编程、下载以及在线监视、控制、调试等操作;用RS232(COM2)与触摸屏的RS232口相连接下载控制程序,可进行在线、离线调试操作;用GPIB连接其他机构对该运动系统进行监视、控制操作等。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工控机通过RS232与PLC相连接、通过GPIB与其他控制系统相连接,并留有RS485口作为扩展可连接其他控制机构等。

该PC端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环境是力控公司自主开发的力控组态软件,该软件主要由组态软件开发环境、I/O Server、数据服务、扩展组件及加密狗驱动五个部分组成。在力控环境下可进行程序的开发、测试、发布、打包等操作;I/O Server提供了PLC、OPC、FCS、微软DDE、OPC、力控仿真驱动等众多组件及设备的驱动可供连接组态软件和现场设备;数据服务即保证开发应用在运行状态下调用实施数据库DB可用于监视数据变量,并为其他WinAPI提供DDE的会话服务及主题(DB|DB);扩展组件包括控制策略、日志系统、OPC Server、Port Server、ODBC Router等拓展服务,可用于监视组态软件的组件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构建工作站、提供实时数据库的转储及控制操作等。

本系统主要用到的是力控开发环境编辑组态软件控制界面,I/O Server监视界面与PLC的数据通讯,实时数据库DB监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运行信息、日志系统记录系统运行信息及ODBC Router转储实时数据库DB至ODBC,生成相应的Excel数据文件甚至Access应用程序以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变量或反之由ODBC转储至DB即可实现其他设备或API与组态软件的通讯从而控制PLC执行单元的操作。

PC端控制软件开发工程中综合运用了三维力控组态软件、3dsMAX、Flash、VB、Access等应用软件。PC端组态软件监控系统的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为保证伺服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该软件设计过程中将页面设为SPLASH窗口属性且保持窗口焦点。只有在退出该系统后,才能进行其他软件的操作。组态软件主要由欢迎界面、系统管理界面、用户帐户管理、控制界面、操作指南、技术支持机软件版本信息等几个部分组成。各界面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属性与触摸屏端组态软件类似。

PC端组态软件欢迎界面,主菜单有“系统管理”、“用户帐户”、“控制界面”、“操作指南”、“技术支持”及“关于软件”等六个操作选项。其中用户帐户管理菜单、控制界面进入选项均需用户登录后方能查看。而“操作指南”、“技术支持”、“关于软件”信息则游客亦可浏览。其中点击“用户帐户”及“控制界面”按键后亦可弹出登录窗口,若用户登录不成功,则不能进行此二部分的设定及操作。

伺服控制操作界面主要分为平台控制、主机控制、运动反馈、数据转储、动画监视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该文通过编制基于触摸屏的PLC控制系统操作软件及基于PC端的PLC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在EasyBuilder、三维力控等组态软件环境下,实现了触摸屏及PC机端软件的功能,满足了本系统按照测试要求完成对水听器进行检测的目的,实现了本上位机端软件与实际系统联调及测试。

参考文献

[1]龚仲华,史建成,孙毅.三菱FX/Q系列PLC应用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31.

[2]吕品.PLC和触摸屏组合控制系统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0,31(8):45-51.

[3]王立乾.触摸屏、PLC在空压机检测试验台中的应用[J].机械与电子,2008(8):50-51.

测试设计 篇12

一、课程设计思路

1. 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对油田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与矿场专家共同对采油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参照采油工国家职业标准, 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充分考虑油水井测试技术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确定教学内容。同时, 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群体特点, 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合理规划。

根据油水井测试的情况, 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

(1) 抽油机井液面测试;

(2) 示功图测试;

(3) 分层注水量测试及水嘴调配;

(4) 压力测试;

(5) 工具、仪器维护保养。

2. 教学组织设计思路

采用采用行动导向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以项目教学作为学习组织形式, 将行动导向的知识通过情境转换, 按照能力大小转变为包含问题的项目与情境。

在教学法上, 采用多媒体及视频资料演示法、实训操作法、关键词卡片法、小组拼图法、激励教学法、引导文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行动导向教学, 灵活加以运用。

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化。

3. 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行动导向的教学, 不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1]。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真正实现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为此,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地开发了“5W1H”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从六个方面体现了全新的职教理念。

What it to do, 即项目名称, 明确任务, 学生领取任务工作单;

Why to do it, 即教学目标, 项目的职业能力具体化, 包括职业素养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融入;

When to do it, 即何时进行该项目, 使项目序化, 从简单到复杂, 安排教学进度;

Where to do it, 即工作场所, 包括仿真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使真实工作情境再现;

Who to do it, 即谁来完成此项目,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教师为引领者与组织者;

How to do it, 即完成该项目的实施方法, 包括现代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资源, 采取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分组实施项目教学, 进行综合评价, 突出节点评价、过程考核。

二、课程内容

课程共设五个情境, 如下:

1. 情境一:

测试抽油机井液面, 参考学时为

10学时。包括:项目一、测试液面前准备;项目二、测试液面;项目三、计算液面深度。

2. 情境二:

测试示功图, 参考学时为6学时。包括:项目一、测试示功图;项目二、鉴定示功图。

3. 情境三:

测试分层注水量及调配水嘴, 参考学时为14学时。包括:项目一、装卸钢丝测试井口防喷装置;项目二、操作试井绞车;项目三、测试分层注水量;项目四、调配水嘴;项目五、解析分注测试资料。

4. 情境四:

测试压力, 参考学时为12学时。包括:项目一、装卸压力计;项目二、测试普通井口油水井压力;项目三、测试偏心井口抽油机井环空压力;项目四、测试电潜泵井压力;项目五、测试螺杆泵井压力;项目六、绘解压力资料。

5. 情境五:

维护保养工具、仪器, 参考学时为3学时。包括:项目一、维护保养常用工具;项目二、维护保养测试仪器、设备。

通过学习, 使学生达到“三懂四会”, 即懂测试仪器结构、懂测试仪器性能、懂测试工艺原理、会操作、会维修、会故障处理、会分析判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融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培养学生遵守石油行业规范, 认同石油企业文化, 逐步具备从事油水井测试技术工作的职业素质。

三、教学设计

主要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情境描述和项目的名称、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媒体、教学地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方法等内容。

由于篇幅所限, 下面仅以学习情境二为例进行介绍。

学习情境二:测试示功图学时:6

情境描述: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下, 学习本情境下所包含的项目内容, 所采用的工具仪器为示功仪及相应工具、直尺、笔等。通过本情境的学习, 能熟练进行抽油机井测试示功图的操作, 并能进行资料的解释。

项目一测试示功图学时:4

知识目标:掌握示功仪的结构与原理。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示功仪进行测试, 完成测试示功图项目。

方法能力: (1) 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2)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3) 培养时间掌控能力。

社会能力: (1) 培养小团队的组织、领导、协作等能力; (2) 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材、标准规范、操作视频、示功仪等。

教学地点:一体化教室。

教学方法:激励教学法、实训操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包括组织、引导、讲授、操作、指导。

学生活动包括分组学习、操作训练, 小组代表操作。

考核与评价方式:小组自评、互评, 教师评价。

项目二鉴定示功图学时:2

知识目标:掌握理论示功图的绘制。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会分析典型示功图。

方法能力: (1)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判断能力; (3)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社会能力: (1) 培养小团队的组织、领导、协作等能力; (2) 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材、标准规范、实测示功图等。

教学地点:一体化教室。

教学方法:激励教学法、实训操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包括组织、引导、讲授、指导。学生活动包括分组学习、训练鉴定示功图、小组代表总结鉴定方法。

考核与评价方式:小组自评、互评, 教师评价。

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 该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课程的教学思想,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规范诊治下一篇:骨外科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