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风险

2024-09-26

买卖风险(共8篇)

买卖风险 篇1

案情简介

家住汉阳的龚女士于2007年10月经熟人介绍, 在汉阳鹦鹉大道某小区买了一套还建房, 可是住进去七八年, 自己却被卖房人催要租金。

2007年10月, 龚女士看中了李先生的一套经济适用房, 李先生告知龚女士自己已有一套住房, 因儿子公司资金流转需要, 才会想到卖掉这套房子, 龚女士考虑各方面因素, 觉得还比较满意就买下来了, 双方达成了《房屋转让协议》, 龚女士一次性付了购房款。

《房屋转让协议》约定李先生将自己的一套拆迁产权调换安置房屋转让给龚女士, 价款为30万, 协议中写明了拆迁还建的房屋小区、楼层、门牌等, 只因是还建房无法立即过户, 李先生答应在还建房办证之后、可以过户之时协助龚女士办理过户手续, 随后龚女士便住进了该房。

2010年底, 还建房的房产证办下来了, 登记的是李先生的名字。龚女士有些不放心, 于是在半年后又找到李先生, 达成《补充协议》再次强调李先生应该尽快办理过户手续。

因李先生身体不好, 签订《补充协议》后不久就生了重病。房产证过户的事情也一直拖到了2014年, 等李先生病情好转, 这时房屋的价值也翻了近两倍, 李先生在家人的劝说下反悔不愿配合过户, 并主动提出要退还购房款并向龚女士索要租金。

龚女士可急了, 这几年都在住着, 拿不到房产证, 现在还要毁约要租金?一气之下她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最终经判决龚女士与李先生之间的协议有效, 李先生应当配合龚女士办理过户手续。

律师点评

宋家兴律师分析认为, 《房屋转让协议》于2007年10月签订, 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 合同成立, 2010年底李先生办理房产证, 取得房屋所有权, 所以之前的《房屋转让协议》此时生效。稍后的《补充协议》也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 且《武汉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中经济适用住房不满五年, 不得直接上市交易的相关规定, 系对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的管理性规定, 不影响双方之间鉴定的《房屋转让协议》的效力, 故双方《协议》均有效, 李先生应积极履行协助龚女士办理过户的义务。

买卖风险 篇2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法学范畴,我国学者通常认为,风险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扣押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等。我国《合同法》和一些国际公约所涉及的风险,是指货物的毁损、灭失的危险,即货物发生毁坏、灭失的可能。

但是,法律规定,并不是对风险作诠释,而是用来确定买卖当事人对这些可能发生的货物毁损、灭失承担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6条作了这样的表述:“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这实际上是规定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时买方是否有支付价金的义务。这个问题在德国法上被称为价格风险。把风险视为价格风险,并没有揭示出风险这一法律概念的真正含义。如果买方未能及时领受合同项下的货物或卖方出卖标的物质量不符合同要求,风险则由违约方承担,许多国际公约和贸易规则以及国内立法都是这样规定。在这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风险应当由违约方承担。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合同履行不存在违约时,风险似乎就是价格风险,但在这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风险不仅仅指价格风险。风险转移与价格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风险的真正含义应是仅指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我国《合同法》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规定风险,不是将风险规定为价格风险。《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从国际民间习惯发展起来的贸易规则和许多国家国内立法如《经互会交货共同条件》、《法国民法典》等都是从广义上看待风险这一概念的。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

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在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这个问题是一个最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有的学者将风险转移与合同订立结合在一起,即订立主义;有的学者则将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转移结合在一起,即所有权主义;还有的学者将风险转移与货物交付结合在一起,即交付主义。每一种理论都影响着立法和司法实践,如现代瑞士法和罗马法采用订立主义,英国法和法国法以所谓“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采用所有权主义;美国、德国、奥地利以及我国的《合同法》以货物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采用交付主义。相比较而言,以货物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与以货物所有权转移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更为合理和明智。因为,所有权的移转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甚至是难以证明的问题。而且,所有权的移转与货物的实际占有控制并不一致。在所有权未发生转移货物却已实际交付的情况下,要对货物已失去实际占有、控制的一方对货物的毁损和灭失风险来承担责任,不仅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交易的发展。因此,现代货物买卖规则以及多数学者们的看法,都是以交货时间来决定风险移转时间,不采用货物所有权转移这一瞬间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我国《合同法》也采用交付主义原则,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三、风险转移的条件

风险转移以货物交付为标准,这是风险转移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是货物交付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货物交付,通常情况下是卖方将货物的占有和实际控制权移交给买方。在货交承运人这种情况下,卖方将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就履行了交付货物的义务。承运人领受货物视同买方之代理行为,风险也随之转移给买方。因此,货物风险移转的基本条件是货物的交付。值得注意和具有研究价值的是货物风险转移基本条件之上的货物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问题。

(一)货物的特定化条件。

卖方交付货物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将货物特定化。所谓货物特定化就是把处于可交货状态的货物无条件地划拨于合同项下的行为。虽然货物特定化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前提,但在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一卖方把交付给不同买方的货物存放于一起发生货物部分毁损或灭失,而这些不同的买方都是逾期未领受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就涉及不同买方的风险责任承担的划分问题。应当认为,货物特定化也应是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在卖方实际交付货物的情况下,货物实际上已是特定化。但在货物未实际交付给买方或承运人的情况下,货物未特定化,就不发生风险的转移。如卖方将货物存放于仓库由买方提货,按通常的认为,货物的风险自约定的买方提货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如果在约定的提货时间后,卖方仓库的货物发生部分毁损或灭失,那么,到底是卖方自己的货物还是交付给买方的货物发生毁损或灭失?到底由谁来承担货物毁损或灭失的风险?这就涉及到货物特定化问题。货物特定化不仅有利于防止卖方将自己毁损、灭失的货物称作交付给买方的货物而进行的欺诈,而且,有利于促使买方注意风险的转移,适时履行合同。货物特定化是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卖方在货物交付时间到来以前,将货物的数量、存放地点等书面通知买方,并在准备交付的货物上打上标志如买方的单位名称等,将货物特定化,即将货物划拨到合同项下。特定化的货物的风险在货物交付时间时就转移给买方。

一些国际公约或贸易规则对货物特定化是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也作规定,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第二款对货物特定化条件作了这样规定,“但是,在货物以货物上加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其它方式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我国《合同法》对货物特定化作为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并没有作出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04条规定:“出卖人按照约定或者依照本法第141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这里的置于交付地点,是否可以看作是对货物特定化是风险转移前提条件所作的规定?置于交付地点实际上是卖方履行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条款所规定的义务,不应认为是对货物特定化所作的规定。如果合同约定在卖方仓库交货,卖方仓库的库存商品有可能是合同订立之前生产,也可能是合同订立之后生产,在卖方尚未将货物特定化之前,库存商品并没有划拨到与买方订立的合同项下,仍是卖方的待售商品而不是已确定买方的待发运商品。因此,置于交付地点的意义不是将货物特定化。在司法实践中,强调货物特定化就成为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问题。因此,货物特定化应当是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在这里,卖方负有将货物特定化,书面通知买方已将货物划拨到合同项下的义务。

(二)货物的品质担保条件。

如果货物的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货物的风险是否发生转移。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这条规定的含义,应是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由出卖人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前提条件是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买受人没有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风险是否应无条件地由买受人承担呢?

品质担保是卖方的一项重要义务。卖方应当保证交付货物的品质符合合同要求。因为,货物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买方订立合同的目的能否实现。因此,卖方的品质担保应是无条件的。只要货物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要求,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无论买方是否拒绝接受或者解除合同,一概由卖方承担。对于不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买方接受,实际上是合同双方变更了合同的品质条款,而不是履行原合同条款。因此,不涉及到原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转移问题。因货物的品质问题而拒绝接受货物或者解除合同,前提是买方对货物的验收确认。没有验收确认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拒绝接受货物或解除合同无疑可能会是一种违约。因此,解除合同是否提出不应是由买方承担货物毁损、灭失风险的条件。特别是在货交承运人等情况下买方实际占有、控制货物并对货物品质检验确认以前,发生货物毁损灭失,这些风险由买方来承担是极不公平和合理。

我们认为,卖方始终对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的风险承担责任,直到买方同意变更合同的品质条款接受卖方提供的这些品质不符合原合同品质条款的货物。这样,有利于促使卖方诚实地提供符合品质要求的货物,促进交易的公平和安全,防止卖方将不符品质要求的货物风险转移到买方,取得符合品质要求的货物相等对价的商业欺诈行为。而且,从交易公平说,卖方不能因为提供品质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而取得品质符合合同要求货物的同等价值的对价。因此,我们认为,货物符合约定品质要求是货物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

采用风险应于交货时转移这一基本原则,就应当认为卖方品质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卖方没有提供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具有商业适销品质的货物,不能认为卖方已履行合同约定的交货义务。虽然交货义务与货物交付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从有利于交易的公平与安全,避免商业欺诈的原则出发,可以这样认为,卖方交付货物所发生的风险转移是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的风险转移,这些货物的风险在卖方交付时转移给买方。也就是说,卖方提供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风险与不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风险,是两类不同货物的风险。卖方履行合同所交付货物的风险转移,只能是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所能发生。不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即使在形式上是卖方交付了货物,但仍不能认为卖方按合同要求交付了货物。既然卖方未交付约定货物,约定货物的风险就不能随着不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的交付,转移到这个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即买方。因此,就双方已订立的合同来看,货物的风险转移,双方的意思表示是明确的、确定的,那就是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的风险转移,只有这些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的风险,才能转移到买方。至于买方同意卖方提供不符合合同品质要求的货物,前面已述,那是双方变更了合同的品质条款。这与我们要讨论的货物风险转移,不是基于这样一个确定的明确的合同的前提,不是同一回事。

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风险大 篇3

2002年,画家李霞(化名)和丈夫看中了宋庄镇某村村民侯宇留下的一套院落,双方约定以4.5万元的价格购买北房3间、西厢房3间及院落。此后,李霞一家卖掉老家的房产入住该院落,并对院落及房产进行了整体修缮。2006年,房屋原主人侯宇要求以原价收回房产。在遭到李霞拒绝后,侯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2002年签署的买卖房屋合同无效,收回房子。

类似上述案例不胜枚举,这些反悔农民起诉的真正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拆迁利益,二是土地升值,而前者的比例更是高达8成以上。这说明,已经因宅基地房屋闲置而获利一次的人们,现在又看到了房屋更大的利用价值,并希望谋取更多的利益。

一旦认定合同无效的后果必然为退还房屋,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买受人的居住状态,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案件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认定合同无效,能否真正做到定纷止争?

2010年年底,北京市某区法院上演争房大战。原告张建民诉称:1962年,经批准,其在丰台区8号院内自建北房6间、东房2间、南房2间、西房2间。1992年5月,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向原告颁发了房产所有证。1993年5月,原告与户籍为城市居民的被告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该院内北房6间、东房2间、南房2间、西房2间共计12间以4万元的价格卖给被告。合同签订后,双方履行了合同义务。因双方关于房屋买卖的合同不符合“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有集体土地建住宅”等规定,现请求判令法院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被告王兴来辩称:其一,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真实、有效;其二,该合同已履行完毕15年之久,且被告曾购买的房屋已经拆除且已重建;其三,被告已取得房屋产权证。被告取得的产权证是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合法凭证。

法院经审理认为:依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原被告1993年5月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被告购买房屋后虽有房产所有证,但该处土地仍为农民宅基地,因房、地不能分离,被告作为城市居民不能拥有宅基地,故其取得房产证亦不能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无效。因该合同系违反法律、法规而无效,不应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被告称曾购买的房屋已经拆除且已重建不能构成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的理由。综上,法院判决:原告与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被告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及查明的事实,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该房屋坐落的土地为集体所有,但对诉争房屋进行买卖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亦已经履行了各自义务,上诉人实际居住使用诉争房屋达15年。特别是在买卖合同签订后,上诉人已于1995年经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审核取得了诉争房屋的《房产所有证》。本案审理过程中,被上诉人并没有证据证明上诉人持有的《房产所有证》已被撤销或宣布无效,因此上诉人在取得《房产所有证》时即获得了诉争房屋合法使用权。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及综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有效。原审法院确认双方合同无效欠妥,本院予以更正。现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据此,确认买卖合同无效依据不充分,难以支持。综上,判决如下:一、撤销一审判决;二、驳回张建民的诉讼请求。

律师解析

自国土资源部再次强调“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房屋”的规定以来,北京市通州、海淀、朝阳等基层人民法院先后受理了大量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案件。这些案件均系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将房屋出售给城镇居民而提起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当年的买卖合同无效、原价收回已经出售的宅基地房屋。

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一般却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土地炒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的“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的相关禁止性规定”,而使得人民法院认定签订的宅基地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而依据法律规定,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4个必要有效条件:行为人在缔约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要具备法律要求的形式要件。本案例中,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正是依据双方签订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认定为无效。

笔者认为,虽然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但该等文件只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可知,上述禁止“居民买农民房”的文件不是“法律或行政法规”,不应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只有违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或经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令公布的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可被认定为无效。

本案中,王兴来之所以最终胜诉,《房屋所有证》是关键:即购房者及时取得《房屋所有证》能够保证其物权利益,该权利就是受国家保护的。但是,本案件中还有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从程序上讲,民事审判行为不能直接否认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要否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必须遵守“先行政后民事”的司法原则。本案系民事诉讼,被告王某依据行政机关颁发的权利证书合法享有争议房产的所有权,该所有权依法受到保护。如果李霞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错误,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来要求确认行政机关向被告颁发《房产所有证》的行为错误。

律师提醒

城市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房屋,往往卖房方因拆迁或其他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提起要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这不但给宅基地房屋的买受人带来极大的烦恼,还有极大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一旦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可以“出售房产后,出卖方反悔造成买受方的信赖利益损失,根据过错程度要求出卖方承担”的思路,要求出卖方的给予买受人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而非原价退还买受人。因此,应通过鉴定等方式确认房屋重置成新价格,即房屋价值。同时通过鉴定方式确认宅基地范围内房屋占地的区位补偿价格,计算两者的合计数额为现房屋价值,并由出售房屋的农民按照比例承担主要过错责任。

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分析 篇4

关键词:买卖合同,风险负担,交付

一、风险负担的定义及一般规则

(一) 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定义

买卖合同风险是指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原因所造成的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损失, 风险负担是指该损失应由谁来负担。由含义中可以看出研究买卖合同风险的前提是首先买卖合同必须有效, 只有有效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是风险的发生是因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 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理论, “不可归责”包括三方面即是不可预见、不可抗力的事由、意外事件以及当事人以外第三人的事由所造成的标的物的毁损、灭失。

(二) 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

1. 合同成立主义

合同成立主义是指买卖合同成立之时, 标的物的风险就由卖方转移到了买方, 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该原则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它的优点是能够促使买方尽快的取走标的物, 因为只要合同成立了, 标的物不管有没有交付, 就都已经转移给了买方, 对买方是不利的。但是这一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合同成立后, 标的物的风险就转移了, 卖家就没有保证标的物不受毁损、灭失的义务了, 有可能就导致标的物出现毁损, 致使合同不能正常履行, 所以该原则在合同的稳定性上, 以及买方的利益维护上都有弊端。它没有区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这两个概念, 合同虽然成立了但并不一定代表合同就生效了, 已经不适应当今复杂的市场经济了。现在已经很少有国家采取这一原则了。

2. 所有权主义

所有权主义, 是指标的物的风险由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 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它最早始于罗马法, 现在的英国法、法国法都使用该原则。它的优点是由于是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来确定风险的转移, 所有权人做为标的物的所有人, 能更有效的保护标的物。但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着明显的缺点, 各国对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如何来确定不一致, 操作起来就不一致。一般像意大利是以买卖合同成立的时间确定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而德国则是以标的物交付的时间来确定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3. 交付主义

交付主义, 是指标的物的风险是随着标的物的交付给买方时, 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最早采用交付主义是《德国民法典》。它的优点为在于容易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 标的物一经交付, 不论所有权有没有转移, 但是只要给了买方, 那么风险就转移给买方了, 这样也有利于保护标的物, 而且万一发生纠纷了买卖双方也容易举证, 可以降低风险的损害。

(三) 我国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 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此可以看出, 在没有法律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下, 我国采取的是交付主义。我国《合同法》的这项规定也是基于民法的公平原则。当然, 这是在当事人对于标的物意外损毁或灭失的风险没有明确规定或法律没有例外规定的情况下所采用的基本原则, 如果当事人有明确规定或法律有特殊规定时, 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法治原则, 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明确规定来承担风险。

三、特种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

(一)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

分期付款买卖, 是指买受人一方将他应该支付的标的的总价款, 在一定期限内分次向出卖人支付的买卖合同。一般买受人至少分三次支付。当事人对所有权进行了约定保留, 在本质上该合同应该是附条件的买卖合同, 如果买受人不能够按照期限支付价款而且达到条件成就的程度, 买卖就能够被解除,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风险转移还是以在标的物交付时发生转移。

(二) 试验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

试验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由买受人试验或者检验标的物, 以买受人承认标的物为条件的买卖。它不同于一般买卖的特点是:出卖人在合同生效前已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试验或者检验;合同以买受人的认可为生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标的物已经进行了交付, 风险是不是移转了呢?我国合同法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理论上认为, 这种买卖是附条件的, 风险也应该附条件, 所以在买方承认之前风险还是由出卖人负担的。

(三) 样品买卖

样品买卖, 又称货样买卖, 是指按照一定样品制定的标的物的买卖。该买卖只是附加了要按照货样交付标的物的义务, 所以还是适用一般风险负担规则定, 风险从交付之时发生转移。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我国采用交付主义, 确定买卖合同中风险负担, 有利于维护买卖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减少买卖合同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6.

买卖风险 篇5

遇到合同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避免买卖合同风险,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合同主体

陷阱:故意将供方填成与签约人有关系,但无供货能力,且无独立承担经济责任能力的单位。或故意将需方填成与签约人有关系,但无付款能力,且无独立承担经济责任能力的单位。

注意:核对供、需双方。

二、买卖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

陷阱1:产品名称故意不写全称,混淆产品品种;或供方不写产品牌号和商标,以期达到以次代好的目的;有的供方不写产品规格型号,企图交货蒙混过关;还有的供方不写生产厂家,想用价低的档次差的产品供货。

注意:写清产品全称,写清牌号、商标,写清、写全规格、型号、写清生产厂家。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陷阱2:供方不写随机备品、配件工具、数量及供应办法。以图不免费提供。

注意: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配件工具、数量。并将上述用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三、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方法。

陷阱1:产品数量或计量方法故意约定为本企业的标准或计量方式。

注意:产品的数量应以国家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表示,没有统一计量单位的,产品数量的表示方法由双方确定,但必须具体明确,切不可用含糊不清的计量概念表述,如一件、一箱、一打等,应对双方使用的计量方法具体解释,如一件、一箱、一打等的表示,具体包括的产品数量是多少。

对某些产品,必要时应当在合同中写明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没有主管部门规定的由当事人商定)交货数量的正负尾差、合理磅差和在途自然减(增)量规定及计算方法。注意明确什么是多交、少交和如数交付的法律概念。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运输、计量、自然、产品本身的性能等多方面原因,在发货数、实际验收数、合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规定的交货数之间,有时会出现差额,发生不一致现象。此时,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磅差和增减范围的,才能以少交、多交或如数交付论处。通常这种法律规定均为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

陷阱2:供方不写合理损耗,或将合理损耗写的较多。

注意:将损耗写清,写合理,对正负尾差、合理磅差、自然减(增)量等要根据情况,写科学。

陷阱3:供方不写随机备品或配件工具的数量。

防范: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并将上述用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四、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

陷阱1:不写质量标准;成套产品的,不写附件的质量标准;看样订货的,不封存样品。

注意:写清质量标准,是国家标准呢?还是行业标准?抑或企业标准?成套产品的,不但要写清主件的质量标准,还要写清附件的质量标准。看样订货的,一定要将样品封存好,作为检收的标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陷阱2:供方故意对质量负责的条件签订苛刻一些,以期达到不负责任的目的;或者故意将质量负责的期限写的过短,使需方根本没有时间提出质量异议。

注意: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不但要写清,而且要写的科学、合理。

五、标的物的包装方式和包装要求。

陷阱:供方不写或不写清包装标准、包装物的供应和回收,也不写费用负担,以达到简易包装省钱省力的目的。

注意:写清包装物、包装标准、包装标签的内容等。对包括物的供应、回收,费用负担也要写清楚,以免出现纠纷。对包装不善引起货物损坏的责任约定清楚。

六、产品价格及支付期限、地点和方式。

陷阱:不写单价,逃避物价检查,并为偷、漏税创造条件,或需方只写金额数量,不写币种。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防范:写清单价,写清币种。

七、交货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陷阱1:不写交货地点,不写清交货方式,以达到不承担风险责任的目的,也为纠纷管辖设下埋伏。

注意:写清交货地点和方式,代办托运时,还要写清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

陷阱2:供方不写交货时间,或将交货时间写成:在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交货,而不写某日具体交多少货。

防范:写清交货时间,分期交付的,写清每次交货的具体数量。

八、运输方式的要求及运杂费用的支付。

陷阱:不写或不写清运输方式;笼统写到达站(港);不写费用负担。

注意:写清运输方式是水路、铁路、公路运输,还是联运。要写清到达的终点是某市(地)的南站、北站,还是其他站。要写清运费的负担,若是分担,还要写清分担的数额或段点。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九、验收或者检验的标准、方式、日期。

陷阱:供方不写验收标准、方法及提出异议的期限,或将提出异议的期限订的过短。

注意:把好货物验收方法这一条款的明确规定。明确规定货物的验收办法,事关供需双方预期的经济效益与合作成功与否的大局,也是易发生质量纠纷的地方,必须注意明确订明。合同中应明确载明:验收的时间;验收的手段;验收的标准;由谁负责验收和试验;当验收中发生纠纷后,由哪一级主管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关执行仲裁等等。一般地,验收的办法有外观验收;理化验收;安装运行验收;破坏性验收等,采用哪一种方法应在合同中订明白。有的验收需要委托有关专业部门进行的,应当委托国家法定检验机构验收以保证其验收的法律效力。同时,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其验收期限。国家有验收期限规定的,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国家没有规定的,双方当事人可按下述原则约定:需方自提的,在提货时当面点清验收;供方送货或代运的,货到后10天内验收完毕,特殊情况的双方在货到时或者合理的期限内验收。没有验收,不得动用,一旦动用,就视为验收合格,不能再提出数量及质量的异议。此外,合同中也应明确规定验收的地点。

十、结算方式。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陷阱:需方不写结算方式和期限,或只写结算方式,不写结算期限。以达到延长付款期的目的。

注意:写清结算的具体方式,写明结算期限。若是分期付款,还要写清每次付款的日期和确切数额。

十一、违约责任。

陷阱:有可能违约的一方,不写违约责任,或将违约责任写得过轻。

 关于湖南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与岳

http://s.yingle.com/w/db/680804.html

 等额本金可少付银行房贷利息

http://s.yingle.com/w/db/680800.html

 定金罚则的定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798.html

 关于从事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合不 http://s.yingle.com/w/db/680793.html

 抵押所有权不明的财产是合理的吗 http://s.yingle.com/w/db/680791.html

 关于保证金调整通知

http://s.yingle.com/w/db/68078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动产质押案例如何解析

http://s.yingle.com/w/db/680786.html

 质权人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781.html

 关于印发《滁州市招投标采购监督管 http://s.yingle.com/w/db/680779.html

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776.html

 关于侦办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诈骗犯罪案件法律依据 http://s.yingle.com/w/db/680773.html

 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该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db/680770.html

 保证人代债务人行使抗辩权的探讨 http://s.yingle.com/w/db/680767.html

 最新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http://s.yingle.com/w/db/680763.html

 质权与质押之间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w/db/680761.html

 关于防止物业出逃先交履约保证

http://s.yingle.com/w/db/680757.html

 融资抵押物处理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75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关于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http://s.yingle.com/w/db/680753.html

3亿元

 个人权利凭证作质押权利凭证指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749.html

 关于钢厂项目狂圈履约保证金http://s.yingle.com/w/db/680747.html

400万

 到底抵押物是否登记决定担保效力 http://s.yingle.com/w/db/680743.html

 融资租赁土地抵押如何办理登记

http://s.yingle.com/w/db/680739.html

 关于中国需建立预警机制应对

http://s.yingle.com/w/db/680737.html

 关于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

http://s.yingle.com/w/db/680734.html

 资产抵押融资的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80731.html

 私立新东方学校与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 http://s.yingle.com/w/db/680729.html

 房地产抵押人的权利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725.html

 关于加强我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工

http://s.yingle.com/w/db/68072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享有别除权的民事权利包括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721.html

 关于外汇保证金用来干啥

http://s.yingle.com/w/db/680717.html

 汽车抵押融资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w/db/680716.html

 关于保证责任消灭后保证人承诺的效力 http://s.yingle.com/w/db/680714.html

 抵押权有何追及效力

http://s.yingle.com/w/db/680710.html

 新版房屋买卖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w/db/680708.html

2018最新

 抵押担保权所担保的债权种类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704.html

 详解房产抵押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公证

http://s.yingle.com/w/db/680700.html

 质权人都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http://s.yingle.com/w/db/680698.html

 反担保具有哪些意义

http://s.yingle.com/w/db/680693.html

 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适宜哪些种类 http://s.yingle.com/w/db/68069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主债权债务变动应该如何承担保证责任 http://s.yingle.com/w/db/680687.html

 关于民事强制执行中的拍卖保证金 http://s.yingle.com/w/db/680685.html

 广发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内容及操作 http://s.yingle.com/w/db/680681.html

 与贷款相关的担保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汇总 http://s.yingle.com/w/db/680677.html

  担保人承担的责任 http://s.yingle.com/w/db/680675.html 贷款买

http://s.yingle.com/w/db/680673.html

 最高额抵押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669.html

 如何认定律师事务所保证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效力 http://s.yingle.com/w/db/680667.html

 留置权的实现与消灭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db/680663.html

 关于个人存款质押借款

http://s.yingle.com/w/db/680661.html

 违约金多少超过国家的上限

http://s.yingle.com/w/db/68065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关于育华轮租金及其滞纳金争议案 http://s.yingle.com/w/db/680654.html

 抵押权与租赁权有何冲突

http://s.yingle.com/w/db/680652.html

 关于以工代赈建设工程履约保证金 http://s.yingle.com/w/db/680650.html

 优先权的性质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648.html

 关于保证人追偿权的权利义务

http://s.yingle.com/w/db/680644.html

 实现质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80642.html

 我们该如何判断期房抵押的效力

http://s.yingle.com/w/db/680640.html

 股权抵押借款合同需要写什么内容 http://s.yingle.com/w/db/680635.html

 浅谈定金和订金的不同

http://s.yingle.com/w/db/680632.html

 最新定期存单抵押书范本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db/680630.html

 关于最高额质押担保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w/db/68062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2018最新

赢了网s.yingle.com

 抵押物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624.html

 房产抵押登记备案程序详解

http://s.yingle.com/w/db/680620.html

 融资租赁合同抵押合同的区别

http://s.yingle.com/w/db/680618.html

 新版设定房地产抵押未办理登记的 http://s.yingle.com/w/db/680614.html

 保证人的义务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612.html

 混淆了公证和抵押登记两种行为的效 http://s.yingle.com/w/db/680608.html

 办理反担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80605.html

 土地抵押权的客体范围主要包括了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80601.html

  对共同抵押的研究 http://s.yingle.com/w/db/680600.html 动产质押的授信条件和押品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595.html

 详解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程序

http://s.yingle.com/w/db/68059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行政审判司法建议实证功能实现的正当性分析 http://s.yingle.com/w/db/680589.html

 关于履约保证金是买卖双方确保

http://s.yingle.com/w/db/680587.html

 钢材(建筑材料)加工合同书写格式http://s.yingle.com/w/db/680583.html

2018  用第三人房产抵押房产产权人没签字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有效吗 http://s.yingle.com/w/db/680579.html

 最高额抵押构成有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80578.html

 司法实践中保证责任消灭的情形

http://s.yingle.com/w/db/680576.html

 申办住房贷款的操作流程

http://s.yingle.com/w/db/680572.html

 抵押和质押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569.html

 申办个人住房贷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http://s.yingle.com/w/db/680567.html

 企业抵押融资的方式

http://s.yingle.com/w/db/680563.html

 浅析贷款抵押的房屋是否可以办

http://s.yingle.com/w/db/6805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抵押权是如何实现的

http://s.yingle.com/w/db/680560.html

 关于审结一起担保追偿权案件

http://s.yingle.com/w/db/680558.html

 保证人在担保期间应当履行什么义务 http://s.yingle.com/w/db/680555.html

 关于保证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保证期间新析 http://s.yingle.com/w/db/680551.html

 最高额抵押权为什么需要担保债权 http://s.yingle.com/w/db/680549.html

 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适用

http://s.yingle.com/w/db/680545.html

 质权人的义务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541.html

 保证金的定义和特点

http://s.yingle.com/w/db/680538.html

 签订定金合同需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535.html

 探讨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若干

http://s.yingle.com/w/db/680533.html

 抵押与质押的区别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db/68052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如何写股权抵押书 http://s.yingle.com/w/db/680525.html 浅析动产质权人行使质权应当具备哪 http://s.yingle.com/w/db/680521.html

 民间借贷担保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http://s.yingle.com/w/db/680519.html

 房地产抵押权的对外效力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w/db/680515.html

 关于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即将运作 http://s.yingle.com/w/db/680513.html

 债务担保凭证概念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80509.html

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风险之防范 篇6

摘 要:为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商品房买卖中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清楚合法有效的维权途径,最终期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在此目的的引导下,立足于问卷调查反映的数据,通过对风险发生的内部、外部原因进行分析,从法律的角度,分别针对于内部、外部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创新性、客观性的一系列建议,进一步寻求防范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品房买卖;消费者;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58-04

现今,商品房买卖日益频繁,商品房消费也逐渐成为消费者最必要、最重要的消费,但是同时在商品房买卖中,基于诸多原因致使购房消费者比一般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风险,遭受更大的损失。逐年增多的商品房买卖纠纷诉讼和消费者协会受理的相关投诉足以证明这一现象。与之相应,近些年,各地也相继爆发出购房消费者极端的维权事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一、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2012年7月和8月,我们团队七人分别对青岛、杭州、九江、合肥、贵阳、运城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网络调查,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05份,该问卷共设计了十个问题,是以购房前、购房中、购房后为主线进行编排——购房前主要涉及消费者买房时最担心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否会选择咨询律师;购房中包含消费者对于房屋预售条件以及开发商要具备的证件的了解状况;购房后提到开发商交房、维权途径的知晓情况、消费者对于房屋产权证的态度以及业主委员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的问题。该问卷针对的都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目的在于最后得出的数据分析最能反映普通消费者的法律保护意识现状。从调查结果分析,被调查者男女比例接近1:1,所以不会存在主观思想的偏颇现象,更倾向于客观、普遍的现状反映。同时,被调查者所涉及的职业也比较广泛,收入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因此可以确保该调查结果的广泛性。

本文将此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剖析、横向对比,并且收集查询大量相关资料,对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风险存在的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一)风险存在的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业起步于20世纪末,发展至今时间较短,导致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存在粗略、滞后等问题:(1)条文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弱。比如:当下是依据《消法》规定来确定消费者和开发商的权利义务,然而现实问题在于,商品房买卖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它具备本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更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规定。(2)有关惩罚规定模糊,力度小,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房地产行业中,许多开发商忽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择手段使利益最大化,但相关法律法规中,有不少条文只规定了“应该”,而未提及如果不遵守会承担何种后果,从而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另外,即使条文有相关的罚款规定,可是罚款数额与开发商的盈利根本不成正比的,根本达不到预防和惩罚的效果。比如,《合同法》规定——出卖人延期交付房屋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按照延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还有配套规定——开发商行为已构成逾期交房的,每逾期一日按房价款的一定比例(如万分之三)作为违约金,直到卖方实际交付之日止;逾期超过一定期限的(如3—6个月),则买方有权解除合同,开发商除应向买方退还房价款本息外还应双倍返还定金,支付逾期期间的违约金。从以上规定分析,对于其逾期交房的违约金的规定相比其盈利是明显失衡的,针对开发商的违约行为根本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约束。(3)对于新显现的问题未做出及时更新,使开发商有机可乘。法律法规的起草必须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往往在问题出现后经过很长时间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够出台,因此,法律法规有着固有的滞后性。在消费者处于严重弱势的情况下,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中,特别是侧重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却是不多的,除《消法》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有直接涉及外,大多数法律法规,诸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等,都是侧重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的。

2.行政监管不力。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管。然而,各级政府对房地产业的监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第一,对开发商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在位政绩,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对开发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不断降低,使几乎每一家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都享有商品房预售的权利,导致预售限制条件成为一纸空文,加之消费者对如此专业的信息了解很少,无疑又增加了购房中的风险。第二,对房屋竣工验收走马观花,房屋质量难以保障。有的地方的住房在消费者入住不久后便出现裂缝的质量问题。各地的被调查者在被问及“购房时最担心的问题”时,均有50%以上的选择房屋质量问题,可见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下的房屋竣工验收程序是先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验收时必须邀请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参与,然后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审批,颁发相关文件。然而,虽然政府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但更多的只停留在形式审查,注重的是程序是否合法、文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对房屋质量的实质审查却比较忽略,以致该问题引发的矛盾有增无减。第三,政府忽视了针对购房者这类特殊消费者的宣传工作,致使消费者对很多基础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运城、贵阳有19.39%的消费者选择从来没有听过商品房预售条件,九江、合肥有8.51%的消费者选择从没听过商品房预售条件,而杭州、青岛有1.37%的消费者选择了这个选项。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对开发商资质的认识上,法律规定开发商进入房地产市场销售商品房必须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以及房屋预售许可证。而消费者十分了解的只占到10%左右,不清楚的占到90%。

3.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开发商与购房消费者一直以来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在问卷中涉及对消费者的购房常识进行调查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是否了解商品房的预售条件”、“是否了解‘五证”以及“是否清楚定金与订金”,然而从结果看来,各地区均只有1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十分清楚预售条件和“五证”,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对此只是听说过但不清楚,同时各地区的被调查者均有占60%以上的人不清楚“定金”与“订金”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交易双方对商品房的信息、专业了解差异之大,如此便出现了商品房买卖中司空见惯的不平等条款,诸如:单方面限制消费者的解约权、定金有去无回、面积误差陷阱、违约责任不对等、广告承诺不写入合同等等。

4.开发商违规违法操作。(1)广告宣传虚假。在商品房销售中,尤其是期房销售,广告宣传是开发商立竿见影的促销手段,销售广告往往也成为了购房消费者们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以消费者的能力和信息来源往往无法辨别这些宣传的可靠性。开发商的促销手段五花八门。除大家熟识的虚假广告宣传外,我们在走访中还了解到,现在的许多开发商采用“捂盘惜售”的手段使利润最大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扶摇直上,开发商不卖已经建好的房屋,消费者们只能看着房价上涨,手足无措。(2)开发商预售条件不合格。在交易市场中,经常出现开发商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或超越预售许可证范围销售商品房,隐患重重。(3)逾期交房。这是在现今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消费者们取得所购房屋,往往比合同约定的期限晚,短则几个月,长达四五年。(4)房屋质量问题。出现墙体裂缝、管道渗漏、材质差、地基下沉等各种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一栋楼整体无故倒塌。(5)售后服务跟不上。消费者们交付房款后,开发商的态度就出现了极大的逆转,没有如期地组织前期物业进行管理,对之后房屋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有的甚至最后销声匿迹,致使消费者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相应保障。(6)利用销售信息不对称,制造售空假象,诱使更多的消费者仓促购房。(7)开发商常在购房合同中,想方设法减少自方的责任,限制消费者的权利。所以,在“购房时最担心的问题”的选项中,房价虚高和卖家信誉问题,杭州、青岛的分别为23.39%和5.4%,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分别为8.51%和14.89%,运城、贵阳的分别为34.69%和8.16%,不难推断,除房屋质量问题外,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制止,必定日益严重,导致的后果将有过之无不及。

(二)风险存在的内部原因

1.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不够。购房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无论消费者购房的初衷是居住还是投资,现实中的大多数消费者都不能做到对风险认知清晰、全面,在前文中提到的对购房常识的基本了解情况就足以说明。而且,有关“开发商逾期交房怎么办”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各地区都只有15%左右的消费者选择“直接告到法院”,然而在“不停地催交”这一选项各地区的数据统计分别是15.07%、21.28%、34.27%,很显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单纯主张权利的消费者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但是,实际上单纯催交并不能对开发商产生任何实质性约束,往往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消费者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交付购房款后却迟迟不能入住的现象愈演愈烈。同时,在“常事,但交房时要求一定赔偿”这一项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选择远高于另外两个地区。不难看出,消费者的自身素质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联系,并且大多数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还集中在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方面,对随着房地产业发展逐渐产生的诸多新风险还欠缺深入了解,加之商品房作为商品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最终给消费者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2.消费者法律知识的匮乏。在问卷中提及“购房时会认真阅读合同吗”,各地区均有近50%的消费者选择“会仔细看,合同很重要”,但杭州、青岛和运城、贵阳均有3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只会粗略浏览”,在运城、贵阳还存在10.64%的消费者选择“太多太繁杂,懒得看”;还有涉及“除打官司外还知道其他合法维权途径吗”,关于这一问题各地区均有部分消费者选择“完全不知道”,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达23.47%,而绝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知道一些”,从中可以分析出屡禁不止的“房闹”事件的一些症结所在;另外,问及“对房屋产权证怎么看待”时,九江、合肥和运城、贵阳仍存在2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不是很重要的”情况,而杭州、青岛则没有消费者选择此项。从以上种种数据足以说明,消费者的法律知识严重匮乏。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买卖合同关系,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体现,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在对购房合同内容都不清不楚的情况下便签订了,事后发现于己不利的内容再要修改时,便被开发商以违约限制,因为违约责任的限制而只能被动接受格式条款。

3.消费者疏于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对于“购房是否想过向律师等专业人士咨询相关风险”的问题,问卷调查得出,选择“从没想过,全是通过售楼人员介绍”的,在各地区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3.7%、17.02%、22.45%。各地区仅有25%左右的消费者认为必须要咨询。而消费者不愿意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有的消费者觉得咨询费太贵。在此,我们通过对各地区门户网对律师收费标准的公布和一些律师的在线回答,得知此类咨询一般是计时收费,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高达3 000元/小时,消费者担心贵是情有可原的。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收费则一般都不会超过800元/小时,之所以他们会担心贵,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资费并不了解,只是直觉认为很贵,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应用还有待于时间的磨合。第二,有的消费者认为上网查阅相关知识便足够了。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家都越来越习惯利用便捷、实惠、包罗万象的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因此,有些消费者便依赖于网络,疏于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

在上述内因、外因的促使下,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有增无减,因此如何防范风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二、外部原因引发的风险防范有赖于制度完善和有效监管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细化条文,增强可操作性。首先,对购房消费者和开发商的权利义务应该在立法上有单独的、更为具体的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其次,关于业委会的规定中,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15条并没有对业委会的性质给予明确界定,法律地位模糊,该条例同时也赋予业委会重要的职责,但是其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小区业主的综合文明程度,无疑可靠性是较低的。本文建议法律明确赋予业委会民事主体资格,这样会有效提高业委会的执行能力。再者,在立法上关于业委会经费管理和经费亏损的责任划分也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加之业委会本身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成员们工作也属义务性,因此各方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自然投入的时间精力均有限。因此,本文建议对业委会应该仿照物业制度进行规定,采取聘任制,由业主定期向业委会缴纳管理费用,用于业委会的日常开销和管理,以此激发业委会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对经费管理和经费亏损责任划分做出详细规定,避免经费滥用。

还有,关于开发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有关规定过于模糊,导致虚假广告满天飞、低资质开发商遍地有,所以,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这将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开发商欺骗行为,使消费者面临的有些风险被扼杀在摇篮中。

2.完善惩罚机制,发挥法律威慑力。第一,在立法中应该对所有强制性规定匹配相应惩罚,以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尤其是对于罚款的规定,应该以所获利益为基数进行规定,保持其动态变化,而不是具体给出一个范围,长时间持续不变,只有如此才能让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开发商望而却步,达到真正的约束、惩罚作用,维持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第二,商品房预售制度把开发商所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和消费者,“空手套白狼”屡见不鲜。然而,相应的惩罚制裁却没有规定,因为预售制还不宜被完全取消,所以必须注重法律法规对惩罚制裁的详尽规定,严格规定预售条件,限制市场主体的数量。

3.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使之严谨、与时俱进。在消费者弱势地位愈来愈明显和购房纠纷有增无减的当下,必须尽快出台一部有关保护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只针对该类特殊人群,直接、方便消费者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购房纠纷。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建立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1.随着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本文提议,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层次的消费者。例如,针对会利用网络的消费者,政府应该在官网上公布本区域的购房真实信息,避免开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等的优势欺骗消费者,在这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商品房交易网上合同备案,对“一房多卖”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然而,针对没有条件利用网络或不会利用网络的消费者,政府就应该带头做好宣传工作,本文建议政府协助社会向购房者提供更多的免费法律咨询渠道,比如,在开发地区附近成立临时免费法律咨询中心,政府与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发动该区域律师轮流到法律帮助咨询中心工作,并让购房咨询者回访评价,专门为律师建立一个公益档案,在评价总结后纳入该律师年终考核成绩;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高校开展合作项目,安排本区域内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小区、街道等地方进行相关法律宣传,派发宣传资料,在锻炼在校生的同时,让潜在购房者们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2.严格开发商主体准入,加强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务必把好关,不能为利益所驱降低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审查开发商资质、办理各方面证书的各个部门,必须严格审查。还应与此相应地成立一系列的问责机制,对其间为一己私利没有依法办事的执法人员给予合理处分,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商品房预售中,对于预售许可证的资格审查政府必须加强,凡是预售,开发商要把一定比例的预售房款提存于政府的专门账户,建立一种商品房预售的风险担保基金,一旦出现风险,不管是因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均由这个风险基金来承担损失。如此,巨大的风险便分散给交易各方一起来承担,约束开发商的违约行为。

3.建立商品房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制度。现行的房屋竣工验收是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其实这样的验收方式让广大购房者很不放心。所以,政府应该备案,交由专门设置的部门里的专业人士对其质量、设计等进行全面免费验收,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给予主动、专业、公平、客观的检测,并发给验收合格证书,不合格的改进至合格。而且,为了提高该职能部门的办事质量,可以让购房者或者律师参与到监督行列,在入住一定时间后对该机构工作人员的验收成果给予评价,如果对该机构负面评价达到一定数量,社会影响恶劣,那么就取消该工作人员的工作资格,重新聘请。

(三)推进房地产市场行业自律,使开发商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消费者对其的信赖程度

在此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2010年5月在深圳市有231家房地产机构签署房地产行业自律规范公约,其中参与的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和评估机构,各自站在自己角度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诸多热点问题在公约中做出承诺,之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将此公约公布在官网上,以便广大市民查看和监督,得到了群众不错的反响。其实,房地产行业推进行业自律,对交易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于开发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利于品牌的建立和长远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有效减少所承担的风险,买到称心的房屋。自然,对行业稳定也有重大贡献。

本文建议,可以参考律师协会,建立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自律性组织,从全国到地方设立,编制行业章程,按照章程对本行业的一系列事务进行管理,定期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考核,为房地产相关部门提供真实信息,并在其官网上或本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上如实地公布开发企业的基本信息,其中应当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以此促使开发商自律。

三、内部原因引发的风险防范有赖于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

第一,消费者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意识首先要求消费者必须意识到风险存在,在商品房买卖这个市场里,其实消费者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建议:首先消费者必须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弱势地位,认清购买商品房时存在着哪些风险。充分利用各种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如上文所述,合理通过政府、媒体、律师事务所等,拓展自己的信息面,使自己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商品房买卖市场的风险和应注意事项。其次,在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提升后,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必须随之加强,在商品房买卖中,认真审查开发商的各种资质证书是否具备及其在房地产市场的信誉如何,从根本上对风险防范做出相应对策。有关此方面本文提议,消费者们可以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结社权利,以固定的社团形式集合起来,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团体来与强势的开发商抗衡,得到更多平等谈话的机会,以此来合法、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

第二,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来防范风险。消费者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具备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1)法律具有确定性、相对稳定性以及强制性,法律制定颁布实施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随意修改,并且有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现,面对强势的开发商,法律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最好的、有效的维权武器。(2)法律涉及主体广泛,公平、客观,倾向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法律具备的作用之一便是平衡社会各类群体之间的利益,对于强者给予限制,对于弱者进行保护。所以,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武装自己,会在很大程度上与开发商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3)我国长期坚持依法治国,消费者善用法律维权是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国家治理的最好体现,并且同时能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惩罚违法的开发商或房地产经纪人,使权益获得最好的保护。因此,消费者必须要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来防范风险。首先,对于购房中所要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件务必要进行基本了解。譬如预售许可证、“五证”、认购书、购房合同、房产证等等,这些法律文件都与消费者的各项权益息息相关,如果对此知之甚少,会增加风险,陷入开发商的陷阱。其次,了解法律对于消费者和开发商的权利义务规定。在《消法》中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只有做到充分了解才会清楚自身的哪些权益被侵犯,开发商有哪些行为是不遵守法律。如此维权便会针对性明确,达到预期效果的成功率自然会得到提高。最后,清楚法律规定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各种合法维权途径,并加以充分利用。在权益被侵害之后,除了消费者熟知的诉诸法庭外,还可以通过向房管局投诉、向消协投诉、如实地向媒体曝光等合法维权途径。

第三,消费者应当主动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在现今风险重重的商品房买卖中,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已经逐渐成为十分必要的。(1)专业人士对商品房买卖方面的各种风险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因为商品房作为商品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以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做到与专业人士同等水平,不少消费者依赖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但事实是,一般很难获得针对性强、具体的资料,对商品房买卖只能做到大致了解。(2)专业人士具备此方面坚实的法律基础,而且经验丰富。他们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所购房屋的价格、地理位置、开发商信誉度等方方面面,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3)专业人士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查阅购房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从开发商到房地产经纪人再到消费者,这期间产生了种种法律关系,牵扯到不少法律文件,如“五证”、销售房屋的抵押、登记等,专业人士会根据这些法律文件,及时向消费者指出房屋存在的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4)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的花销与购房款的损失是不可比拟的,购买到质量、价格、配套设施等都无后顾之忧的房屋应该是每个消费者的期望。(5)专业人士的介入更好地提高商品房买卖的成功率,减少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能更强有力地使开发商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减少开发商任意违约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购房消费已逐渐成为我国大多数居民的必然消费,自然而然,商品房买卖中消费者风险之防范问题也就与当今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牵扯面广、影响力大,关系到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甚至关乎社会稳定。本文立足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分别从内外原因加以剖析,提出如何规避风险的建议。但是,在以上建议中,依靠外部原因的改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而且无法兼顾到每个消费者的利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所以,消费者有效地防范风险最好的方法还是从自己做起,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从而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前进。

参考文献:

[1]刘远景.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现状评析[J].法学杂志,2012,(10).

[2]张东亮.浅析商品房预售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1,(6).

[3]薛妮.预售商品房转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J].决策&信息,2008,(4).

[4]肖又贤.论商品房买卖中的失信问题及其规范[J].河北法学,2004,(2).

[5]杨路明.商品房销售广告中惩罚性赔偿的适应与法的公平价值之实现[J].企业家天地,2006,(3).

买卖风险 篇7

一、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合同主体问题。在买卖合同中, 由于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未经被代理人追认,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第二, 合同条款问题。这是决定买卖合同目的实现的最主要的合同条款。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买卖标的物执行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条款。如果双方约定不明确, 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第三, 合同履行问题。买卖合同当事人如果没有按要求履行合同义务, 必然会带来履行风险。

第四, 合同争议解决问题。买卖合同当事人如果忽视管辖法院的选择, 一旦发生诉讼将会给企业造成维权困难。

第五, 合同管理问题。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可以为纠纷的处理做好证据收集等基础工作。假若丢失书面合同这—重要证据, 就会导致维权不能。

第六, 诉讼时效保全问题。超过诉讼时效将导致实体权利的丧失。

第七, 以物抵债问题。当事人一定要严格控制以物抵债的履行方式。

第八, 代为履行和债务转移问题。《合同法》第六十五条对代履行作出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 第三人不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八十四条对债务转移作出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二、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

1.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规范管理程度不高

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造成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无“章”可寻。首先, 买卖合同签订的规范性不够。这一方面体现在合同文字不严谨, 容易发生歧义、误解和争议。另一方面是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 有缺陷、有漏洞。其次, 合同审批过程缺乏管理。同时, 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导致合同只能在各部门流转审核, 由于缺乏专人自始至终的跟踪和管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审批效率。

2. 合同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合同管理具有风险控制环节多, 参与人员广泛等特点, 需要建立起一个全面、完善、严谨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对合同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而目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造成了买卖合同案件此起彼伏。

3. 企业对合同管理关注度不够, 风险意识不强

首先, 企业对合同管理不够关注, 致使承办人员起草的合同文本质量不高且没有被管理层审查发现, 导致合同内容存在漏洞。其次, 企业重视证据的程度不够, 导致在出现买卖合同风险的时候, 案件的败诉率较高。再次, 对买卖合同中的各类风险缺乏合理的评估, 在合同执行中, 缺乏风险预案与对策。最后, 企业对合同风险的岗位培训往往只进行业务培训, 没有进行岗位职责教育, 致使合同承办人员和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风险意识不强, 不能对订立合同引起足够的重视。

4.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对于合同风险的防范是十分重要。首先, 合同签订过程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其次, 合同履行中也需要监控。合同履行是当事人执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为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实施履行监控, 建立相应合同执行的调整和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的管理体系

1. 完善合同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控, 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 电力企业应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 从而能够及时地对买卖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 运用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处理, 并进行实时监控已识别和未识别的风险。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在整个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只有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识别风险, 才能衡量风险和选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核对表、问卷调查、德尔菲方法、头脑风暴法等。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第一, 合同主体风险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无权代理、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第二, 条款风险要素。主要包括质量和质量标准、标的物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条款、价款的结算、违约责任。第三, 履行风险因素。第四, 争议解决风险因素。第五, 诉讼时效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的重要性在于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主要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 同时根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列, 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3)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指电力企业在充分认识到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进行处理的过程。风险处理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四种方式。

(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处理行为的系统化的追踪和评估过程, 跟踪已经识别的风险, 监测剩余风险并不断识别新的风险, 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反馈, 不断修订风险管理计划, 使其适应合同的发展, 并评估这些计划对降低合同风险的效果。

例如, 某供电公司与某化工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化工企业因经营原因, 长期拖欠供电公司巨额电费, 于是, 供电公司考虑要采取停止供电的措施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是, 因为该化工企业系当地引进的重点项目, 因此政府一直协调供电公司继续供电, 希望该企业经营能好转, 再偿还电费, 哪知拖欠电费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陷入恶性循环的矛盾之中。

对于这个供用电买卖合同引发的风险及对风险的管理, 见图3-1电力企业买卖合同案例风险管理图所示。通过运用这套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能够使电力企业及时发现、处理已存在的风险, 实时监控、预测潜在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买卖合同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2. 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 设立企管法规部, 作为合同管理的综合职能部门。企管法规部的职能有:日常合同及合同风险管理、商务事务咨询、法律事务咨询。在企管法规部设立法律顾问和合同管理岗, 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岗的人员要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或《律师资格证》。这样由专业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工作, 有利于防范合同风险的产生。其次,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机构与职责、合同订立审批制度、合同履行付款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使用制度、合同档案制度, 以及合同签约率和履行率考核制度等。

3.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合同教育与培训体系

合同教育与培训是合同管理中一项基础的工作, 具体的培训工作应考虑:首先, 培训内容方面。《合同法》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但绝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结合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 对照合同法的相关条款找出答案。其次, 培训对象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合同审批层、合同审查层和合同承办层, 即所有与合同订立、履行相关的人员均应接受培训。再次, 教员选择方面。对常规性培训, 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及本企业内部的法律顾问进行与《合同法》有关的合同知识培训工作。最后, 培训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培训的效果还取决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并且培训要制度化、经常化。

(四) 实施防范合同风险的内部控制

有效进行合同管理内部控制, 应做好签约前、签约时、签约后的控制。首先, 签约前详细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履约信息应重点了解对方的企业性质、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等。其次, 审查合作方签约资格和代理人代理权限。我国法律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 千万不能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合同。再次, 合同标的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买卖合同必须确保标的是法律允许的转让物, 或者是对方当事人经营或业务范围内的有权处分物。最后, 合同条款应完备规范。企业应做好合同文本起草。合同文稿应当准确表达双方谈判的真实意思。同时, 加强过程管理, 及时化解履行过程中的风险。第六, 将仲裁作为解决买卖合同争议的首要方法, 明确在合同争议解决条款中进行约定。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已发生多起买卖合同纠纷, 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这与电力企业在合同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合同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不无关系, 基于此, 本文提出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完善合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合同教育与培训体系。从而使电力企业规避、减少合同风险, 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探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黄贤东, 陆毅.浅谈企业合同管理审计[J].财会通讯·综合 (上) , 2009, (l) .

[3]陈新文.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法学视野, 2009, (8) .

[4]王舜立, 郑学忠.浅谈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陕西水利, 2008, (6) .

浅谈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 篇8

(一)买卖合同的风险概述

“风险”在汉语里与“危险”相近,其具体的含义因为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货物买卖合同中,风险是指货物在非正常情况下所遭受的灭失或损坏的危险,比如因火灾、沉船而导致的货物灭失或因高温、水浸等导致的货物损坏等。

买卖合同风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当事人不能预见的第三人过错及货物本身的特性等。在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划分风险的目的在于确定对这些损失应当由谁承担。风险转移的主要后果是,一旦风险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即使货物发生了毁损或灭失,买方仍有义务支付货物的价款。因此,风险转移的相关规则对于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会有重大的影响。

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主要理论和立法模式

(一)合同成立主义

1. 基本观点

合同成立主义是指合同风险转移的时间以买卖合同成立的时间来确定,即随着合同的成立,货物的风险也随之转移。该理论起源于罗马法。《查士丁尼民法总论》规定:买卖契约一经缔结,即使买卖标的物尚未交付,买受人立即承担其物的一切风险。[1]

2. 评价

(1)优点。在商品交易形式较为简单的时期,这一风险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其体现了私法自治的民法精神:只要合意在双方之间达成,合同已经成立,标的物的风险也随之转移,这充分保证了意思自治这一民法基本原则。其次,其能敦促买卖双方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义务,有利于加速财产的流转。[2]在此规则下,合同一经成立风险即发生转移,这就敦促买方及时接收货物,减少风险发生给买方造成的损失。不但如此,如果买方能及时受领标的物,卖方一物数卖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2)缺点。首先,合同成立主义对买方权益保护不利。由于合同成立后交付前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而很多情况下买方不能随之获得标的物的控制,在此期间货物的损毁灭失究竟是风险的发生还是卖方的过错导致,买方无从得知,明显处于不利地位。[3]而且在此期间,标的物虽由卖方占有,但风险已转移至买方,作为卖方其可能就不会关心货物风险的发生,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合同成立主义没有对合同的生效和成立做严格的区分,不能适应理论和实践中的要求。

(二)所有权主义

1. 基本观点

所有权主义又称作物主主义、物权人主义,是指货物的风险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此理论也来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存在着“天灾由物主承担”的法谚。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都采用这种立法模式。

2. 评价

(1)优点。所有权主义更加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谁有权享有物的权利和利益,谁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4]基于货物的所有权,物主获得了货物的各种权益,同时也应当承担货物所可能出现的风险,所以风险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是合理的。

(2)缺点。首先,所有权主义对于风险的分配也不是完全公平的。由于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所有权转移与交付时间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物权变动采取交付主义的时候,如果标的物尚未交付,其依然处在卖方的控制之中,那么就会发生像合同成立主义类似的问题,即双方的权利义务负担不合理。

其次,依照所有权主义风险转移的时间难以确定。按照所有权主义的规定,风险转移的时间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来确定,而对于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以交付来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有的以合同成立来确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来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对此会存在不同的理解,这就使得该主义的适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纠纷和争端。

最后,随着现代交易形式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易的形式日趋复杂,交易已经不单纯限制在现货交易,所有权主义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在期货交易中,合同订立时标的物尚未确定,更别说所有权。因此所有权主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

(三)交付主义

1. 基本观点

交付主义是指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交付主义最早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美国、奥地利、希腊、泰国、瑞典、我国台湾地区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都采纳了交付主义。

2. 评价

(1)优点。交付主义更有利于实现对标的物的保护。[5]第一,只有通过交付转移标的物的实际控制权,买方才能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第二,由实际控制人来承担风险,才能够鼓励其积极采取保护以及抢救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小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第三,由实际控制人来预防风险可以减低风险预防的成本。

(2)缺点。在交付主义中,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与所有权转移时间不同,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双方约定卖方保留所有权的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已转移但所有权并未转移。这时,如果因第三人的过错行为导致风险的发生,应由合同的哪一方对加害人提起侵权之诉是采用交付主义时不得不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三、我国关于货物买卖合同风险转移制度的规定及改善

关于货物风险的转移的规则,我国《合同法》在第142-149条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这些规定充分吸收借鉴了其他国家国内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合理规定,基本上是与当前国际主流观点是相一致的。

虽然说交付主义相比于所有人主义有着明显优势,但是所有人主义也有着很多可取之处。笔者建议对现有的风险转移模式进行改良,兼顾公平和效率,建立以交付主义为主,所有人主义为辅的货物买卖风险转移模式。

首先,风险的概念应该进一步明确。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合同风险的具体概念进行界定。笔者认为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其含义,使法律更具有完整性。

其次,风险转移所适用的合同范围应该进一步明确。哪些方面可以适用风险转移规则,例如单务合同中能否适用风险转移规则,当事人有过错时能否适用规则等,法律均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风险转移规则只适用于双务合同,因为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的履行属于嗣后履行不能。这是因为,自始不能履行的合同不应发生任何效力,这种情况应该由合同无效制度来解决。而在单务合同中,由于单务合同的性质,债务人的债务可以被免除,因而在风险发生时就不存在风险负担的问题。

最后,对各种交易形式风险转移的规则应该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风险转移规则方面,合同法忽略了货物买卖交易形式的多样性,除了规定了风险转移的一般原则为“交付主义”和对路货交易和在途买卖做了规定以外,缺少对其他交易形式的规范。

摘要: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制度是指在货物交付之前如果标的物因为不可归因于双方的原因发生损毁灭失,确定由哪一方承担损失的制度。风险转移的规则对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也成为国内外合同法研究的重要问题。而且随着现代交易越来越复杂,交易额不断攀升,风险负担问题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立法、国际公约、惯例和司法实践,从国际上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主要理论入手,分析各种立法模式的利弊,以期对我国合同法中关于风险转移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风险,合同法,风险转移,买卖合同

参考文献

[1][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M].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75-176.

[2]王利明.风险负担问题探讨[A].合同法评论(第1辑)[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12.

[3]冯大同.国际货物买卖法[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139.

[4]吴旭日.买卖合同中风险转移及负担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3:74.

上一篇:诊断及护理措施下一篇:学习运用默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