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2024-09-26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精选6篇)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1

现阶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显性知识等同于教学内容, 忽视了默会知识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缺乏对默会知识的运用, 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并且在语文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下, 不断积累默会知识, 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全面展开提供支撑, 促进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默会知识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默会知识, 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者直接传递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默会知识主要分为两类:其一, 语文课文中的默会知识。在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 学生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需要对课文予以深入分析, 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情感, 在理解的前提下予以背诵, 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二, 交际中的默会知识。在对学生予以思想启蒙的时候, 需要和学生展开思想交流, 这不是课文中默会知识能够达到的效果。

2. 特点。

默会知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 不可言传性。默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 是一种隐性知识, 其不能利用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者传递,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实践活动中运用的默会知识, 不是命题或语言可以表达的, 只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予以体现、获取。其二, 文化性。个体通过正规教育之后, 均会在内心深处出现一些情感反应, 从而对相关知识予以继承、同化、吸收, 其主要包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这些知识均具备默会知识的特点。具有不同传统文化的人就会具备不同的默会知识系统。其三, 情境性。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默会知识非常依赖情境, 当展现相关情境的时候, 就会激发出原有隐藏的默会知识。其四, 实践性。默会知识的获取主要以实践为前提, 其深深根植于个体行为本身,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可以对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予以充分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作用

1. 有助于完成课程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字词、语法、文章体裁、文学常识等静态显性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包括陈述性的显性知识, 也包括程序性、策略性等默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 如果忽视了默会知识, 就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健全, 降低教学成果。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质疑、阅读等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掌握默会知识, 从而完成预期的课程任务。

2. 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课程资源可以根据存在形式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而默会知识就是隐性资源的一种。学生默会知识来源主要为:其一, 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 学生默会知识也会随之增长。其二, 学生特殊的直觉学习与认知学习。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凭借自身直觉判断课文观念, 并且和自身经验予以联系, 通过整合与分析, 理解课文含义。同时, 教师的默会知识也是一种可能课程资源, 会随着教师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增长, 对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指的就是根据自身现有知识体系与发展规划等明确学习目标, 并且对学习内容与方法予以自主选择, 从而予以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有愿学、会学、乐学、善学的特点, 这样才可以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 获取相应的知识,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默会知识角度而言, 将默会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积累语言及培养语感, 并且提高阅读、写作、审美、交际等语文素养。为此, 将默会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断增加学生的默会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

1. 重视主观运用。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可以表达的知识与不能阐述的知识是不等量的, 默会知识量明显多于显性知识。由此可以看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可以单纯依靠语言讲解, 还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运用。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 学生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 利用默会知识了解语文知识、情感及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进行语文知识讲解之外, 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利用默会知识了解语文知识内涵。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章时,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朗读等, 让学生对人物情感与思想予以充分理解。在表演或朗读司马光思考过程的时候, 一定要快速动脑, 充分展现当时的情境;在司马光想出办法营救小伙伴时,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就会感染学生, 从而让学生表现出果敢、自豪的态度, 在进行表演或朗读的时候, 也会予以相应体现。在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利用默会知识了解文章内容。尽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文章中每个人物的情感、思想变化, 然而学生能够自行体会。并且此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优于教师讲解的结果。如果教师直接对语文知识予以讲解, 对学生而言就是知识灌输, 处在单纯记忆层面, 不易被学生接受, 难以融会贯通。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 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 让学生可以正确运用默会知识,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重视合作学习的展开。

默会知识的获取与理解和个人理解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并不相同, 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获得很多知识与思维模式, 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是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两个成员, 之后进行古诗背诵, 彼此相互检查, 之后比较哪组背诵效果好, 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进行积极交流, 并且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解决问题,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合作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与掌握默会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意义。

3. 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

默会知识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指的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融入默会知识, 并且让学生对其予以理解、运用, 全面提高学生理解领悟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 能够让学生对默会知识予以全面理解及掌握, 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雪孩子》这篇文章的时候, 在下雪之后,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堆雪人比赛, 看哪组堆得最快、堆得最好看。通过这一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感触更深, 同时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加强对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重视朗读运用。

在学生获取默会知识的过程中, 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朗读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氛围当中, 通过朗读的方式, 理解文章含义及思想情感。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有意识的学习机制和无意识的学习机制相比较, 后者的直觉、体验、顿悟效果更好,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完善学生的道德情操。比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山行》这首古诗的时候, 从教师示范朗读到学生读到会背诵, 每一次“读”都具有不同韵味, 充分展现了古诗意境, 在教师适当引导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作者内心, 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同一情境, 实现共鸣,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必须加强对默会知识的运用, 为此, 需要了解默会知识概念、特点及作用, 这样才可以予以实践与应用,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 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语文素养,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主要为显性知识。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自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 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合理运用默会知识, 促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分析默会知识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的作用及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默会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槟萍.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 2014, (14) :353-353.

[2]贾宛秋.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 2014, (18) :46-47.

[3]景中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未来英才, 2014, (01) :26-26.

[4]张远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 2014, (15) :5-5.

[5]沈丽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5, (02) :96.

[6]贾冬梅.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2) :97-97.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默会知识 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也是默会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显性化的过程。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注重显性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改变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不良现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默会知识理论。

一、默会知识

我们将波兰尼(Polanyi Ji )提出的“tacit knowledge"翻译为“默会知识”,是因为"tacit"强调的是认识主体暗自领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强调人对事物内涵的全面把握,而“默会”的“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领悟之意,与个体知识性质最为接近,因此“默会知识”是“tacit knowledge"合适的中文翻译。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默会知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波兰尼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区分为两种。诸如书面文字、地图或者数学式里所展示出来的,通常被人们描述为知识的东西仅是其中之一而已(明确知识);另一些未被精确化的知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知识(默会知识),比如我们在实施某种行动之时怀有关于行动对象之知识。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dr J.Sterberg)认为默会知识是人们成功所需要的,但未被明显地传授,而且往往甚至不含词语表达,这样的知识在个人选择、知识、改造环境中是很重要的。

野中郁次郎(Lkujiro Nonaka)则认为:默会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这些模式信仰观点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不自觉的接受了他们的存在,并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受到它们的巨大冲击。

由此看出,默会知识有三层含义:这类知识难以用语言符号进行系统地表达;当我们试图用语言表达这类知识时却说不清楚;尽管无法表达清楚,但我们确实拥有这种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领悟力、预判九鉴别力、观察力,体现个人的综合智力'其获得必须通过个人的体验、实践、领悟。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重理性轻感性体验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进好的初中,要考试;初中要进好的高中,要考试,这层层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从小到大无数标准化的考试,才能使学生完成学习的终结目标考大学。所以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进行“唯理性教学” ,重理性讲解,轻感性体验。这样的教学的确重视训练了学生的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但了忽视了他们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结果是使学生的生活范围越来越狭窄,对情感的体悟越来越贫乏,成为一个对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的“现代机器人”。

2、重教学结果轻过程价值

小学生在校的每学期都有单元考、期中考与期末考,考试中有许多知识点与能力点,这些“`点”都是从课本中来,这是一种独立于个体的公共的明确知识是可检测的可短时间获得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还是以传授这种知识为主,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背诵、反复练习、抄写等手段来识记这些知识,此类教学任务往往只是让学生简单记住这些文字符号,对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其内涵却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此类学习中受到限制。教师在此类教学任务中更多关心的是学生会认多少字,能组几个词,会不会按老师所要求的格式字数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对检测也只是以一张试卷语言所呈现的的成绩结果来断定学生的优良。但学生卷面反映出来的等级“优”,并不代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可能存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也不能为其然;此知识通了,而彼知识不通,只知此而不知彼,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懂运用与迁移,因为他们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如何得到此结论,对于以后如何去处理此类问题,也不会``举一反三”,只停留于认知的中级阶段。

3、重量化考核轻定性评价

量化考核是从“量”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量化评价是把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将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将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泥灭于其中的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对教育而言,量化考核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途径

1、倡导诵读涵泳

让学生获得默会知识的重要途一就是诵读、涵泳。在古代,“诵”和“读”意义不同:“诵”指大声朗读和背诵,“读”指看着文章念或不出声的阅读。张必棍先生认为:“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 。据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包括朗读、朗诵、背诵、阅读和熟读,“读”即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诵”即诵出情感、感悟'诵出文本意境。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涵泳”的理解是:“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把“涵泳”解释得透彻,他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可见,“涵泳”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诵,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2、引导合作探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的做法,改变以教代学'以告知代替主体参与理解与建构,改频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学习方式,并完善每种学习方式,提升每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实践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问题性和开放性,而个体获得的默会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靠个人观察、体验、反思、交流,因此探究式学习是默会知识观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共享,实现默会知识显性化。

【参考文献】

[1]程杨木.关于语文化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2]李国华.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3

一、默会知识的特点

1. 不可言传性

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都采取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以为把课标上所要求的知识点全部讲述完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除了宣讲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动的思考,比起单方面地讲述知识点,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是默会知识存在的必要性。所谓的不可言传,指的不是表面上完全不能透露半点教学信息。正相反,而是等教师把该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都灌输完毕之后,剩下的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和顿悟了。相比显性知识,默会知识更能考验学生的领域能力和学习水平。

2. 情境性

要想真正理解默会知识其中的内涵,需要学生自己事先在心中勾勒一个情境,其实这和所谓的情境教学有异曲同工的道理。学生有时无法熟练掌握默会知识,有些情况下是由于缺乏一个合适的情境,一旦这个情境被构造出来,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如何实现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1. 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的默会知识水平,实际上课程资源占据着相当一大部分的比重。也就是说,学生默会知识的资源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生活背景,这些对日后默会知识的积累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应当注重给学生不同的课程资源。而这里的多样化灌输并不是指“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以教师自身为中心有选择性地挑选和选取,以便于选出适合作为课堂资料的内容。这些内容未必会在初始阶段立竿见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看出底蕴。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教师给学生观看一组关于永定土楼的照片时,也许有的学生会对其中的独特设计感到新奇,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加在意土楼背后的故事,这些记忆都会慢慢沉淀,作为日后知识的输出,要想完成一个好的输出,更重要的是前期的输入,这就是丰富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2.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过程,反之,它需要的是学生自发地去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也就是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因为学生一旦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很多场合下针对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就能够下意识地自我反问,这对学习非常有帮助。为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仅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很好地贯彻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教师也需要贡献一份力量。

例如,在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老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可以尝试着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搜集五个以上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写出你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再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学生是否需能够找到文中安徒生童话的特别之处,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由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谁负责收集童话,谁负责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谁负责做最后的发言。这些细节看似不经意,其实是在无声无息中丰富学生的默会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光靠老师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逐渐体会。

3. 注重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文化熏陶和培养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因为学生默会知识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更重要的是身处于何种环境里,因此,为了彻底地实践好学生默会知识的培养,应该试着去构造一个文化性的熏陶。可以在班级的某个角落设置读书漂流角,鼓励学生捐赠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方便互相交流,此外,开设每周一次的三字经讲堂,帮助学生体味传统的中华文化,同时也能为文化熏陶献心献力。例如,在进行《女娲补天》的授课讲解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传统民间文化,在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文化中,更加能够培养和熏陶小学生的默会知识能力,这对于优化授课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阶段就熟练掌握默会知识的难度不言而喻,而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好好理解这个“默”字。这个“默”字,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默,也可以把它和默默无闻、埋头做学问联系在一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哪种“默”,默会知识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产物,它是需要我们所有人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的高峰。

摘要:时至今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将教学的天平倾向于显性知识的讲解上,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把显性知识的教学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侧重于小学生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其实不然,默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却常常被忽视,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掌握好一些显性知识,长此以往,过度的水平倾斜将会导致学生的多向发展出现不足的现象。为此,对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显性知识,默会知识,多元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建华,白莹.默会知识视阈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78-80.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默会知识;实践

“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体知识》中提出来的。“默会知识”又被称为内隐的知识,它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立的,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发表自己的建议,只有自己领悟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默会知识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知识。包括理解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等。它其实是对显性知识的一种扩充,它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如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以显性知识的教育为主,难以把握对默会知识的运用。这样一来,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内在把控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默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以成绩为主

社会上,许多人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这个学生。许多工作的标准也与成绩挂钩等诸如此类的现象。这种社会就导致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从观念上灌输了成绩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这样学生从潜意识中形成了考试的分数更重要的意识,从而只注重自己的显性知识的提高。

2.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知识的实用性

现在学校的教师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这样一来,语文教师就只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会考试。他们常常忽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忽视知识的实践性。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默会知识

1.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语文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它是没有标准的。只要你的想法是符合道德观的,都是合理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启发学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中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对这些答案的印象更深刻。而不应该自己告诉学生答案,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就是一种美的科目。它含有语言美、意象美以及感情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运用美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而提高自己内在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教育研究者也越来越关心它的运用。将默会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尚文,王诗客.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9(04).

[2]刘威.质性語文教学评价浅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0).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5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都比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奇的东西就能够产生好奇心, 而对于那些死板、没有生气的东西就提不起来兴趣, 因此要让学生逐步掌握默会知识, 就需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能够被调动起来, 才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了默会知识。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一种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创设各种丰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掌握默会知识。比如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表现的一种雨后的春花残落之美以及作者对那种逝去的春日的惋惜之情, 就可以在课堂的时候, 先给学生放映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 视频里面融融的阳光、绚烂的花朵、生机勃勃的动物都会激发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也能够将情绪都融入到春日的美好之中。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欣赏诗句, 对诗句进行斟酌以后, 就能够体会到“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这句诗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怎样一种惋惜的感情。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达到情感融合的地步, 从而使得学生在遇到类似的文章的时候, 就能够很快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合作学习, 彼此促进

新的教学目标指出:要改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使得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身上的优点, 并且能够吸收别的同学身上的优点,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语文的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时候, 要设置合适的讨论话题, 话题不能够太简单, 这样就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话题也不能够过于难, 这样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积极性就不能够被调动起来。

比如让学生将《乌鸦和狐狸》这则寓言改编成一个小的话剧表演, 小学生爱玩爱动的性格在此时就被激发了出来, 第一次的合作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分配每一个人的角色, 并且对每一个人的台词进行安排,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就慢慢地被激发了出来, 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内心里面的默会知识应用了出来, 经过积极的讨论, 使得学生能够吸收别的同学的意见, 从而确定最终的表演剧本;第二次的合作就是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话剧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可预料到的摩擦, 但是因为是一个小组的关系,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相互磨合, 从而使得学生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得到改善, 最终能够表演出精彩的话剧。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合作的方式, 使得学生的思路得到了扩展, 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表演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展示,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参与的, 使得每个人在合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原有的默会知识基础之上又构建了新的默会知识, 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三、增强实践, 提升感悟

要让学生形成完整的默会知识体系的构建, 是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的, 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中, 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 使得学生对实践的感悟更加地深刻, 这样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 才能够准确把握文章里面所提供的信息, 领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技巧和能力。

学生进项实践活动,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 增加阅读。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很高的学科, 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能够很快领悟文章的意思, 就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接触到的东西多了, 在日积月累之中学生的语法和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就培养了出来, 从而促进学生的感悟能力的提高。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本上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要阅读一些杂志、名著等能够扩展学生视野的素材。 (2) 生活积累。语文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通过课本就能够学到的, 生活中的广告牌、说明书等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材料, 要让学生接触各种形式的语言形式, 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路和生活阅历都变得丰富, 比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郊游等。 (3) 兴趣积累。小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体系的时候, 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利用学生喜欢的电影、电视、动漫以及游戏等, 这些东西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学生就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过程中来, 从而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运用默会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春天的时候,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里面, 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激发起来学生好奇心, 一片叶子、一只昆虫等都会引发学生的无尽的遐想, 大自然中一切都是学生学习的天然教材, 绵延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婀娜的杨柳等都会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 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就是真切的, 这样学生再次学习《春雨的色彩》、《咏柳》这些文章的时候, 就能够体会文章里面的描绘的那种美景, 也能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融合的地步。或者学生都喜欢看动漫, 在动漫里面经常宣扬了一种真善美的品质,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些动漫的赏析, 比如在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时候, 里面喜羊羊的匆匆、沸羊羊的勇敢、懒羊羊的善良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使得学生培养起来正确的价值观, 在赏析《司马光砸缸》、《陈毅探母》这样的文章的时候, 就能够体会到文章里面所宣扬的真善美, 学生在自己的平时的行为过程中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习运用默会知识 篇6

关键词:默会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嵌入运用

通过新课标的普及, 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并且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充足的提升。但是通过实地调查仍然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学生无法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 因此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的实用性往往不高。而正是由于这一问题, 导致了学生只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在日后使用知识的过程中无法较好地进行。由于这一类的情况, 就需要使用默会知识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默会知识主要是针对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这种知识经常使用, 但是无法使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的表达。但是如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默会知识, 那么就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到教师的相关经验, 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默会知识的相关概念

默会知识是一种无法使用语言或文字清晰的表明的知识。这种知识往往是隐含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难以通过教师使用语言或是文字来向学生进行清晰地表明, 而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理解来进行掌握。默会知识的使用往往是能够体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评定标准。因此默会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需要使用各种手段来加强默会知识的运用。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上看, 默会知识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能够通过默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用, 但是由于默会知识无法使用语言或文字清晰表达的特点, 在使用过程中也无法进行清晰的解释。例如在生活中通过一些知识来做一些事情, 所使用的知识却无法通过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 只可以使用具体的实际过程来进行解释。而默会知识也具有文化性、情境性、实践性以及不可言传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为学生提供相当大的帮助。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通过默会知识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那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默会知识进行教学的意义

(一) 会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默会知识的使用往往是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以及情境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默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为教师提供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教师由于无法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教学, 因此必须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的情境教学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极为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实地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 在使用默会知识进行教学后,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在理解能力上, 学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同时学生在语文考试成绩上也有很大的进展。

(三)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默会知识在使用过程中是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 无法使用文字或是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学生在对默会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到如何理解教材知识的方法。而且从整体上看, 默会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并且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的情感。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默会知识

(一) 通过创设情境来实践和嵌入默会知识的内容

默会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嵌入默会知识, 就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好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默会知识,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月光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 并且让学生思考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其内在美。通过情境的创设, 学生就能够较好地对默会知识进行理解。而且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 使用情境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默会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对默会知识进行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对默会知识进行理解, 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 能够帮助学生在相关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到一些教师无法通过语言和文字传授的知识, 不仅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掌握到原本无法学习到的知识,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自然界中存在的种子, 也可以开展类似春游的活动。通过这一类的活动, 就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然的美丽, 也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生命力。而且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也可以理解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帮助。

(三)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嵌入和理解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的理解与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有着较大的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较好地理解默会知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理解能力, 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默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而且默会知识的理解能够通过相关的情境进行凸显, 由此可见学生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对学生理解默会知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学习平台, 通过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进行默会知识的交流以及学习, 并且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 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对课文中人物的缺点进行分析, 让学生能够理解到不仅是需要注意眼前, 也需要注意到影响目标的其他因素。而且学生在讨论课文的过程中, 也可以得出一些其他的结论。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让文中人物只知道葫芦会生长, 而不知道蚜虫会危害葫芦,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新中国对人们的重要意义,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结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默会知识的使用较为广泛, 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无法掌握到默会知识的使用方法。本文通过对默会知识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种让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如何嵌入使用默会知识的方法, 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依据, 帮助教师使用默会知识。

参考文献

[1]景中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未来英才, 2014 (1) .

[2]贾冬梅.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2) .

[3]戴冠兰.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应用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 (中旬) , 2014 (7) .

[4]黄槟萍.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讨[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4 (14) .

[5]贾宛秋.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 2014 (18) .

上一篇:买卖风险下一篇:热水集中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