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广播

2024-10-27

云南农村广播(精选9篇)

云南农村广播 篇1

云南是全国较早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省份之一。始于1989年, 20多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云南全省广电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 截止到2006年底, 完成了32198个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基本实现了全省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十一五”期间, 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 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纳入总体规划。云南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多方争取, 科学谋划, 精心组织, 强力推进。截至2010年12月15日, 云南省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高标准、高质量、按时限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云南“十一五”期间7678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有效解决了全省235万农户约85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使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提高到95.37%和96.39%, 基本实现了云南全省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又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 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也是云南省广播影视系统最现实、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云南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困难和机遇

1. 背景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6]79号) 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7]96号) 文件精神和要求, 广播电视村村通必须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分级负责的原则, 要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 落实经费, 完善体系, 提高服务, 巩固成果, 充分发挥村村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切实维护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合法权益, 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

2. 现状

云南“十一五”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的关心支持下, 通过全省广电系统无私奉献和扎实工作, 工程建设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赞誉, 极大地提升了广电工作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全省各地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局要求, 广电部门和设备中标厂商以“委托、代理、合作”等形式, 在全省129个县 (市、区) 和1030个乡 (镇) 均建立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售后服务网点, 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与用户信息录入上传工作同步开展, 为广大受益群众提供设备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 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受益农户的合法利益, 为全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 县级广电部门作为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责任主体, 面临着机构合并, 人员分流, 工作经费保障困难, 广电职能履行困难增多, 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 技术力量匮乏的尴尬困境。按照国办发[2006]79号和云政办发[2007]96号有关村村通工作“五个纳入”要求, 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权益, 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和广电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由工程建设上升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维护管理工作也从管理到村向精细化管理到户推进。随着国家更加重视和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也在不断深入推进, 建设对象从过去已通电乡镇、行政村、50户以上和20户以上自然村为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将向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推进, 并努力实现户户通目标。

3. 困难

在充分肯定云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对照国家和云南省就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 建立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保障体系的若干要求, 应该客观地正视当前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一是“十五”以前早期建设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建设数量大, 节目套数少, 覆盖效果差, 重建设轻管理较为普遍, “返盲”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加之受体制机制、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场地和交通工具等条件制约, 目前, 除藏区县、边境县、贫困县国家和省安排一定的村村通维护运行费外, 其它地区必要的村村通运行维护费得不到保障。二是云南“十一五”期间完成了7678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规模大、范围广、受益农户大多居住于边远的山区半山区, 使得长效运行维护十分困难, 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目前, 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运行维护保障机制至今尚未真正走出困境, “十二五”期间还将有60233个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需要规划建设, “盲村”更加偏远、农户更加贫困、自然环境更加恶劣, 建设和维护管理等仍存在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4. 机遇

虽然云南省村村通工程长效运行维护机制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但也同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国家和云南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的战略调整,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实现均等化目标已经提升到讲政治、谋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桥头堡”重大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随着“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强势推进和“十二五”村村通向户户通的新跨越, 云南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二是随着全省县级文化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文化、广电等相关文化机构已经完成了合并, 文广机构合并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可由县级统一分配, 并赋予新的职能职责。一方面可积极推进县对乡镇垂直管理, 另一方面可改变以前乡镇无人主抓广播电视工作的被动局面, 尤其是机构合并后, 部分工作职能将会出现合并, 从而形成合力, 促进广电工作的发展;三是由于文广机构合并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具有相对固定的办公用房, 可为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维修站点提供一定工作场地;四是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逐步建立,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深入民心, 广播电视村村通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从而更加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村村通工程支持和投入, 保障必要的工作和维修经费将会成为可能。

二加强和完善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有人去管

随着云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村村通的覆盖在全省广大边远农村越来越广, 覆盖农户和人口越来越多, 长效运行的保障任务越来越艰巨, 服务保障的困难和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俗话说:“三分建设, 七分管理”。这句话完全对应了当前云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实际, “七分管”不仅是反映了村村通工程管的重要性, 更突出了管的艰巨性。按照国办发[2006]79号和云政办发[2007]96号有关要求, 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权益, 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和广电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各部门职责, 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努力构建以县为维修服务中心, 以乡镇为维修服务网点, 以村设立协管员, 面向所有村村通受益农户的长效服务保障体系。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充分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保障网络, 形成上下联动, 快速反应, 责任到每个点, 服务到每一户, 做到大故障不出县, 一般故障不出乡, 小毛病不出村, 强化服务保障制度建设, 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真正服务好、保障好、维护好广大村村通受益农户的合法权益;真正让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2. 加大投入, 落实资金, 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有钱去管

众所周知, 资金的落实是完成一切任务的根本保证。但多年来, 由于云南特殊的省情制约, 资金的短缺是制约云南省村村通长效运行服务保障的瓶颈。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 维修资金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各级广电想方设法, 克服困难,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 截止2010年底已在全省所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县 (市区) 及1030个乡镇建立了村村通长效服务体系, 但由于经费短缺, 使得整个村村通长效服务保障网络不能较好地开展服务。按照国办发[2006]79号和云政办发[2007]96号文件有关要求, 管理的主要职责在地方各级政府, 国家除对云南省藏区给予适当的维护补助资金外, 绝大部分都必须由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客观上讲, 云南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四位一体的特殊省情, 经济发展较全国相对滞后, 全省129个县 (市区) 中国贫县就有73个、省贫县7个, 占62%比例。特别是云南省部分州市相对全省经济更加薄弱, 在“十二五”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面前, 村村通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资金的筹措将更加困难。但从主观上分析, 资金落实难, 主要还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态度不够坚决, 解决关系民生问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 各级政府履行职责、服务于民的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各级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开动脑筋, 克服困难, 想方设法尽快落实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资金, 绝不能因为维护资金不到位而导致刚刚受益的群众“返盲”。要确实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 将村村通长效运行维护保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 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认真加以落实到位。

3.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人员有本领去管

随着全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云南全省绝大多数县级广电部门都随同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了编制和体制的调整合并, 致使一部分县级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运行保障职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如:在编不在岗的有, 在编干不好事的有, 在岗不履职的有, 无编有事干的有, 有编人少事多的有等。特别是乡镇, 广电缺编缺岗现象突出, 许多乡镇没有专职广电人员, 有的虽然有编有人, 但受客观因素制约, 一方面身兼数职, 很难全身心投入广电工作, 履行广电职能;另一方面随着广电技术的迅猛发展, 业务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大, 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为此, 必须尽快解决乡镇服务机构缺编缺人状况, 从根本上建立起乡镇服务网点, 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运行服务的支撑点。同时, 从省级入手, 加大对县、乡两级技术服务保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本领, 真正建立起技术保障支撑平台, 才能真正服务好广大农村受益群众。

4. 强化管理, 创新做法, 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真正顺民意、暖民心

管理就是要做到有章可循、遵章守纪, 创新就是要破除陈规、科学发展。云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实施最早、范围最广、总量最多, 可以说点多面广线长, 各地有各地的特殊实际, 加之全省发展不平衡, 给村村通长效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各地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省的有关规定, 将村村通的管理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到具体人, 要精细化管理到每一受益农户。结合本地区实际, 创新服务保障新路子, 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服务制度和流程, 并将服务公约、服务地点、服务人员、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向广大受益农户公示, 做到真心为民, 切实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想方设法帮助广大村村通受益群众排忧解难, 真正维护、保障好群众收听收看权益, 使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

构建全省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归根到底, 就是要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做到有人在服务, 有钱、有技术为他们服务, 有必要的条件更好地服务;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真正做到户户通、长期通、通得好、通得畅, 真正构建起领导放心, 群众舒心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广播电视传媒这一强有力的保障。

云南农村广播 篇2

依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奖评奖规则》、云南省委宣传部《全省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由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制定本细则。

一、云南广播电视奖评奖活动的宗旨和原则

为全面检阅上一年全省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实绩,促进全省广播电视行业出精品、出人才,促进新闻媒体良性竞争,促进深化改革,决定设立云南广播电视奖。

云南广播电视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尊重新闻规律、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不断提高评奖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

二、云南广播电视奖的总体标准

1、坚持党性原则,舆论导向正确,符合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 为主的方针,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精神;

2、突出时代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具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受众喜欢的标准;

4、努力发挥视、听、谈(说)等特点和优势,感染力强,富于创新。

三、云南广播电视奖评奖活动的组织

1、云南广播电视奖的评奖活动由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主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承办;

2、云南广播电视奖每年评选一次,参评节目为上一我省各级广播、电视公开播出的作品;

3、云南广播电视奖由初评、复评、定评逐级评选、确定。各州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学会进行初评,省广播电视学会承办复评,省广播电视局举行定评。

4、云南广播电视奖的评委由我省各级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和媒体的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各新闻媒体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代表,受众代表组成。

初评的评委由各州市广播电视学会选聘。复评的评委由省广播电视学会选聘。

定评的评委由省广播电视学会秘书长提名,提交省广电学会会长同意确定。

5、评奖活动采取记名投标方式:第一轮确定淘汰作品(选票中的淘汰篇目数量不得少于淘汰名额,否则即为废票);第二轮确定获二等奖以上作品(选票中的篇目数量不得多于获一、二等奖的名额,否则即为废票);第三轮在已决出获二等奖以上的作品中,确定获一等奖的作品(选票中的篇目数量不得多于一等奖的名额,否则即为废票)。

三轮投票后,有因票数相等,无法取舍的作品,应重新评议,并就争议作品重新投票。要坚持让利原则,在同等条件下,省台让州市台、州市台让县市台。重大问题交由定评委作终局裁决。

定评结束后,由省广播电视学会将拟获一、二等奖的作品篇目在省广播电视局域网上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时间为一周。

四、云南广播电视奖的设置与评奖标准

贯彻《全省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云南广播电视奖共设置十五个子项,具体是:广播类7个子项(广播新闻奖、广播社教奖、广播文艺奖、广播播音主持奖、广播民族语言节目奖、广播剧奖、广播广告奖),电视类7个子项(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奖、电视文艺奖、电视播音主持奖、电视民族语言节目奖、电视剧奖、电视广告奖),综合子项1个(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

各项作品的标准和要求是:

(一)广播电视新闻奖

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奖标准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新鲜,内容真实,实事求是;作品深入报道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有新意,在提示社会生活方面有深度;作品具有较强时效性,在主题、内容、形式、角度、语言(画面、音响等)方面俱佳。

广播新闻奖包括9类:

1、短消息:1分30秒以内。

2、长消息:4分钟以内。

3、连续(系列)报道:每集5分钟以内,送首、中、尾三集,附全集 文字材料。

4、评论:8分钟以内。

5、专题:15分钟以内。

6、现场直播:参评节目必须以新闻现场为直播主体,范围包括重大时 政、经济、文化等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来自新闻现场直播信号的长度不得少于节目长度的二分之一。新闻录音、录像资料的长度不得超过总长的三分之一。纪念会、报告会、文艺演出以及演播室直播谈话为主体的节目不得报送此项。同等条件下,现场信号为本台自采者占优。时间不限,送开头1小时完整节目及结尾10分钟,审听30分钟。

7、栏目:时间不限,播出机构开办一年以上,有固定播出时间和包装形式。

8、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包括长消息、短消息、通讯、评论、栏目,风格和表达方式具有本民族特点。

9、广播外宣节目,包括广播各体裁节目。电视新闻奖包括9类:

1、短消息:1分30秒以内;

2、长消息:4分钟以内;

3、连续(系列)报道:每集5分钟以内,报送首、中、尾三集,附全 集文字材料;

4、评论:15分钟以内;

5、专题:15分钟以内;

6、新闻性现场直播:要求与广播新闻奖的现场直播相同。

7、栏目:时间不限,播出机构开办一年以上,有固定播出时间和包装形式。

8、民族语言电视节目:包括长消息、短消息、通讯、评论、栏目,风格和表达方式具有本民族特点。

9、电视外宣节目,包括电视各体裁节目。

(二)广播电视社教奖

广播电视社教奖的标准是:主题积极,思想健康;内容丰厚,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作品结构合理,过渡自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录制精良,具有优美的听觉(视觉)流线。

广播社教节目奖包括6类:

1、对象性节目:以目标受众为特定收听群体的节目,包括少儿节目、青年节目、妇女节目、老年节目、残疾人节目等。体裁不限、时间不限。审听15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2、公众性节目:以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为报道内容,面向多层次听众的节目。包括:经济、科技、军事、法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节目。体裁不限、时间不限。审听15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3、栏目:时间不限,以社教内容为主。播出机构开办一年以上,有固定播出时间和包装形式,由主持人贯穿的谈话节目、板块节目以及其它挂牌节目。审听15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4、知识性节目: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旨的节目。包括理论节目、教学节目、经济科技知识讲座等方面的节目。体裁不限、时间不限。审听15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5、特别节目:指大型综合性节目、系列节目、纪念性或战役宣传节目。时间不限、体裁不限。审听30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6、对农节目:时间不限,审听30分钟以内。电视社教节目奖包括6个子栏目:

1、短纪录片:15分钟以内;

2、长纪录片:15—50分钟以内;

上述两项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1—2集节目,总长度不超过各自最高时限;

3、系列片:3集以上大型系列纪录片或专题片,或50分钟以上大型 系列片和专题片。限选送三集,须是系列片的1、2集和末集;

4、专题片:50分钟以内,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

5、栏目:时间不限,以社教内容为主。播出机构开办一年以上。有固定播出时间和包装形式,由主持人贯穿的谈话节目或杂志型节目。该栏目不受理未体现主持人贯穿意图或没有杂志风格,只播送单一纪录片或专题片的栏目,其中的节目可以参评纪录片或专题片项目。

6、特别节目:45分钟以上,指非文艺手段表现的重大庆典、公益活动、益智活动、知识竞赛等为传播内容的非常设的大型专题节目。

(三)广播电视文艺奖和广播剧、电视剧奖

广播电视文艺奖和广播剧、电视剧的具体评奖要求是:体现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创作原则;继承发扬优秀民族艺术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让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群众喜欢的作品脱颖而出。广播文艺奖包括6个子项:

1、音乐节目:形式不限,时间30分钟以内;

2、文学节目:形式不限,时间30分钟以内;

3、曲艺节目:形式不限,时间30分钟以内;

4、戏曲节目:专题和板块节目,时间30分钟以内,戏曲故事,戏曲 录音剪辑和戏曲广播剧,时间在60分钟以内,可分上下集;

5、小说连播:含中、长篇小说、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或中长篇评书的 连续播讲。选送3集,每集时间在30分钟以内;

6、综艺节目:包括专题、板块、文艺晚会等,30分钟至2小时,附 完整文字材料。影视剧录音剪辑列入此项参评。

广播剧奖包括3个子项:

1、单本剧(含短剧):单本剧长度在60分钟以内的广播剧(可分上下集),短剧长度在20分钟以内;

2、连续剧:3集以上(含3集),每集30分钟以内,审听1小时30分钟,附完整文字材料;

3、儿童剧:时间不限,审听3集,附完整文字材料。电视文艺奖包括6个子项:

1、电视晚会:时间80分钟以内;

2、电视综艺:时间60分钟以内;

3、电视曲艺:时间30分钟以内;

4、电视戏曲:选送全集;

5、电视散文:时间在30分钟以内;

6、MTV:时间在8分钟以内。电视剧奖:

电视剧送全套节目,附完整文字材料。电影包括此项。

(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奖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奖的具体评奖标准是:发音准确、语言规范、语句顺畅、基调恰当,表达具有感染力。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奖包括:新闻、社教、文艺节目的播音与配音;新闻、社教、文艺节目的主持。对于不同类别的播音、主持作品,报送时应予注明。播音作品时间均不少于10分钟,不超过30分钟,主播人员不超过2人,主播人员有声表达部分不低于作品长度的30%;主持作品时间不限,审听审看不超过30分钟。主持人系指总主持人,一般不超过2人。大型晚会视情况而定。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部分不低于作品长度的10%。

(五)广播电视广告奖

广播电视广告奖包括3个子项:公益广告、经济广告,片头(节目包装)。必须是上一我省各级广电媒体制作播出的广告。

(六)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

论文主题不限,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史学研究、决策管理四类。

参评论文必须是在《云岭声屏》、《声屏采编播》上发表过,以及省广电学会组织的研讨会、学术年会上交流过的作品。

五、云南广播电视奖获奖指标

云南广播电视奖严格按照省广电学会分配给省级、州市级广播电视媒 体的指标选送,在复评中,按各奖项选送作品总数的60%确定入围作品,对民族语广播电视类适当照顾。

六、获奖成果运用

1、各州市广电局和广电学会初评后推荐参评云南广播电视奖的作品,省广电学会复评获一等奖的作品,将由选送单位安排时段进行展播。

2、对于获一等奖的作品,和有特色的作品,将依据优中选优的原则,报送参加各类国家级大奖的评选。

3、每年评奖结束后,将举办颁奖会。获奖单位将在会上交流创优经验,专家将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参会者将对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进行研讨,以不断提高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优能力。

七、“云南广播电视县级优秀节目奖”

“云南广播电视县级优秀节目奖”是云南广播电视奖的拓展和延伸,是根据县级采、编、播人员的工作实际而设立的。该奖项的设立可以弥补云南广播电视奖不涉及县级的空白,为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增强县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全省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云南广播电视县级优秀节目奖”是云南广播电视学会专家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项的评选将根据实际运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细则实施中有关问题由省广播电视学会负责解释)

云南农村广播 篇3

1云南民族广播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云南民族广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推进民族广播发展已成为摆在民族广播人面前的一道不容回避的课题。观念的更新是广播转轨的基础, 民族广播是传播知识、沟通信息的大众化传播工具。按传统的属性观点来划分, 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由政党、政府控制并按其意志活动, 我们常讲的“喉舌”功能。民族广播作为信息传播工具, 不论是传播时政新闻还是介绍科技知识, 或者是丰富文化生活, 虽形式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就是传播信息、普及知识, 基本功能是提供社会服务。近年来, 广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1) 从竞争环境看, 广播受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的冲击较大;2) 从广播自身来看,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薄弱上。思想基础薄弱, 制约地方广播取得更大成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广播发展的思想基础薄弱, 其表现在:对广播本质、特点和优势认识的不深、不透;对地方广播自身事业宣传、行业定位、地域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经济基础薄弱。民族广播更是弱势媒体政府在资金方面支持力度不大, 对民族广播发展前景极为不利。

2理念创新是民族广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民族广播发展永恒的话题。体现时代, 把屋规律, 富于创造, 是时代赋予民族广播人的责任。

云南台民族频率德宏傣语广播是云南省开办最早的民族语广播之一。自1955年6月18日正式开播, 至今已经有50多年。50多年来, 它就像一条五色纽带把党、政府和傣族人民紧紧相连在一起。5多年来, 傣语广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即时播报国内外最新消息, 不断向边疆傣族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卫生知识。目前, 德宏傣语广播办有新闻节目、《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专栏节目、文艺节目和周末节目, 使用短波7210发射信号, 同时采用卫星传送和网络传输信号, 覆盖云南全省及周边国家傣族聚居地区, 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电台德宏傣语广播于2006年进行了一次节目大调整。这次调整, 突破了民族广播开办以来形成的旧模式, 由原来新闻、专题、文艺组成的综合性节目, 改为以新闻为主体、专稿作配合、文艺为补充的新格局, 因而重点突出, 发挥了云南台民族广播的优势, 扩大了节日容量, 增强了新闻时效。把专题调整为专栏, 取名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栏目是一档以主持人形式出现, 自采、自编自译的专栏节目, 内设《财富故事》、《法律常识》、《科技卫生》、《气象信息》四个子栏目。四个子栏目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把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生动的财富故事、法律故事编辑、翻译给我们听众让傣族听众能从中吸取教训, 增长相应的法律知识;学到一些致富小窍门, 掌握一些卫生常识, 获取气象信息。这次调整, 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受到听众赞扬和欢迎。实践证明, 节目调整不是一劳永逸, 这次调整不是探索的终结, 而是探索的开始, 调整应当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听众需要, 勇于和善于探索, 搞活节目, 加强针对性, 接近群众, 接近生活, 民族广播才能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听众,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 脱离实际, 脱离少数民族群众, 会逐渐失去吸引力。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只有在不断创新, 文化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和繁荣。在傣语文艺节目中, 云南台民族广播人立足于傣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傣语广播人, 深入边疆地区, 跋山涉水, 走村串寨, 走访民间艺人和文艺团体录制编辑、翻译播出了大量的民间优秀传统节目如傣戏《娥并与桑洛》, 叙事长诗《千瓣莲花》、《海罕》、《阿銮相勐》、《兰嘎西贺》、傣族葫芦丝《竹林深处》等;云南台德宏傣语部还先后自创自编、自演了不少配乐故事, 配乐散文、配乐小说、配乐诗朗诵等。大媚公河区域是贩毒、拐卖、艾滋病的多发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很关注这些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2007年, 在该地区启动了“通过信息传输和少数民族语言传播策略在湄公河次区域地区少数民族当中减少易感染与危险几率”活动, 选中吸毒、艾滋病和人口拐卖的重灾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重点宣传地区。由于德宏傣族村寨很多人不懂汉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宣传者用母语创作广播剧进行防艾、禁毒宣传, 2007年云南台德宏傣语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联合录制的《祖孙泪》、《望故乡》、《他的歌声又响起来了》三部傣语广播剧, 播出后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官员及东南亚各国同行的好评, 被评为同期项目中的典范。听众纷纷来信来电说广播剧制作水平一流, 故事感人肺腑, 具有很深的现实教育意义。其中《祖孙泪》广播剧荣获云南广播电视奖2006—2007年度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奖一等奖广播剧的编辑、翻译、导演和演播大部分都是傣语部采、编、译、播人员。防艾、禁毒、打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将傣语广播说:“中国为防艾、禁毒所做的努力, 再次让世界首肯, 而这一次, 在禁毒战线上唱主角的, 是电波, 是云南民族广播的电波。”

现在, 云南民族广播得到了发展状大。用诗人的话说:“这是一张明亮砚大的网, 网来了世界风云的变幻, 给僻静的山乡带来了美好憧憬。”

摘要:民族广播是一片广袤的沃土。云南民族广播人应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乘势而上, 不断开创民族广播工作的新局面。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领导干部 篇4

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依法履行职责的法治意识,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良好氛围,形成执行顺畅、政令畅通的行政管理新局面,促使干部按照准时、规范、高效、负责的要求,认真对待和办理各种行政事项。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云政发〔2008〕16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即时办结制的决定》(云政发〔2008〕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领导干部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

一、领导干部问责制实施细则

(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正副职(以下简称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实施细则对其进行问责。

(二)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调查处理问责事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在适用问责上人人平等。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独断专行、决策失误;

3.滥用职权、违法行政;

4.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5.不求进取、平庸无为;

6.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7.态度冷漠、作风粗暴;

8.铺张浪费、攀比享受;

9.暗箱操作、逃避监督;

10.监管不力、处置不当。

(四)问责方式:

1.诫勉谈话;

2.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4.责令公开道歉;

5.通报批评;

6.调整工作岗位;

7.停职检查;

8.劝其引咎辞职;

9.责令辞职; 10.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采用第6项至第10项问责方式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问责情形及采取的问责方式

1.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领导干部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2.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领导干部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3.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领导干部采用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六)从重问责,从轻、减轻问责以及免予问责的情形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1)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2)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3)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4)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2.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1)因下级机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2)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3)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七)问责的反映渠道

1.省委、省政府、国家广电总局及其领导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2.省广播电视局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

3.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4.其他各部委办厅局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

6.巡视(巡查)、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7.新闻媒体的报道;

8.其他渠道反映的。

通过以上反映渠道有本实施细则

(三)规定情形的,由局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初步核实。经初步核实,反映情况存在的,向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提出书面建议。

(八)由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决定启动问责程序。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局纪检监察部门、人事处、计财处及有关单位组成局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在处理调查事项时,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九)调查组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十)调查终结后,由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作出行政问责决定。

(十一)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十二)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十三)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由局行政问责办公室进行复议、复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1.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2.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3.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消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十四)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对问责申诉决定不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十五)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的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二、服务承诺制实施细则

(一)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根据工作职能要求,对行政服务的内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相关具体事项,通过省广播电视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和公众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承担违诺责任。

(二)本实施细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率和公众满意程度为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

(三)各项行政审批项目(包括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有行政审批权的处(室)、单位(部门)应按照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规定公开资格要求、必备手续、办理程序、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服务标准。其他有服务项目的处(室)、单位(部门)也要根据内容、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提出服务程序和时限承诺。

(四)凡实施行政审批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项目的处(室)、单位(部门),要向社会和公众公示具体职能和服务项目,让公众了解本处(室)、单位(部门)的职能状况。

(五)有关处(室)、单位(部门)要在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将各类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及备案事项,采取发布公告、互联网上公布、建立电子触摸屏、印发办事指南等多种形式,公开政策规定、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理结果,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规范服务行为,接待办事和来访,要做到举止文明、服务到位。

(七)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应该履行8项工作承诺: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工作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延误;不让工作的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的机密在我这里泄露;不让影响团结的言行在我身上出现;不让违纪违法的行为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机关的形象因我受到影响;不让群众的利益因我受到侵害。

三、首问责任制实施细则

(一)服务对象到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咨询或办理相关事项时,首位接待或受理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解答、负责办理或引荐到相关部门。首位业务受理人即为首问责任人。

(二)本实施细则遵循热情主动、文明办事、服务规范、及时高效的原则。有关处(室)、单位(部门)应当根据业务职能确定责任内容,实行登记制度,对来访人员的姓名、单位、时间、咨询或办理事项、办理结果等进行登记,以备查询和考核。

(三)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窗口处(室)、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公示姓名、职务、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投诉方式,以便服务对象了解工作人员的身份,接受监督。

(四)咨询或办理事项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能办理的应现场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要说明相关情况;需要提供相关材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

(五)咨询或办理事项属于本单位相关处(室)的职责,首问接待人应及时引荐到相关科(室)办理;若经办人(业务受理人)不在,首问接待人应主动与其联系;若联系不上,首问接待人应先将被服务对象的有关材料收下,做好记录,随后移交给经办人(业务受理人)。

(六)咨询或办理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能范围内的,首问接待人应当耐心解释,并尽己所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七)服务对象通过电话咨询、反映问题、投诉或举报的,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接待人。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应认真负责回答;属于本单位其他科(室)的,应将有关的电话告知来电人,尽可能地为来电人提供帮助。

四、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

(一)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和要求处理行政事项。

(二)本实施细则遵循准时、规范、高效、负责的原则,有关处(室)、单位(部门)须认真对待和办理各种限时办结的行政事项。

(三)限时办结范围包含:各类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和备案事项;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事项、来信来访、领导交办事项以及其他需要及时办理的事项。

(四)对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行政管理事项,以及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和投诉的答复,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办理时限规定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办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办理时限的,有关处(室)、单位(部门)要分类确定办理时限,向局办公室备案,并向社会公告。能够缩短时间、当场办理的,应当及时办理。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要及时向服务对象说明原因。

(五)有关处(室)、单位(部门)处理行政事项,要将各类行政事项的限时办结时间、办事程序和所需材料等,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应当以依法及时、方便群众为标准,让办事人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不得推诿、拖延、扯皮。

(六)局机关各处室、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业务工作要实行AB角制,能够相互补位;提倡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岗多能,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因特殊情况离开工作岗位的,要以留言、启事等方式实行告知。

违反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实施细则的责任追究:

(一)未按承诺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或者搞假公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责令限期改正,给予相关处(室)、单位(部门)通报批评或取消当年考核的优秀等次;对处(室)、单位(部门)领导及其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二)违反首问责任制实施细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相关处(室)、单位(部门)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考核的优秀等次;对处(室)、单位(部门)领导及其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1.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

2.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使用文明忌语,或冷漠对待,应当告知而没有明确告知有关事项的;

3.在规定期限内不给服务对象明确答复,又不说明原因的。

(三)对于限时办结的行政事项,在承诺时限内未能及时办结或答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关处(室)、单位(部门)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考核的优秀等次;对处(室)、单位(部门)领导及其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1.对能够马上办理的事项,拖延不办的;

云南农村广播 篇5

系统简介

云南广播电视台广告网是在原来既有的新奥特节目编排系统、方正播出系统、南洋广告编排系统等多异构平台基础上再由多方联合开发建设的,整个网络的核心就是新开发平台之间以及与现有平台的互联的实现,整个网络里各异构系统的互联节点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看到总共有A、B、C、D、E五个互联节点。A为新奥特节目编排系统将编排好的节目单发送至方正二级缓存;B为大洋广告串编系统查询新奥特节目单数据库以获得广告段位的编排情况;C为南洋广告编排系统将广告单生成文本文件以后传输到大洋广告串编系统;D为大洋广告串编系统将串编好的广告段提交到方正二级缓存系统以及将相关素材提交到二级缓存系统;E为方正播出系统内部自身数据的交换。

二系统存在的问题

上述五个节点中,A、B、D、E属于这次新建设的部分。对于新开发的部分,各平台之间采用webservices技术在接口级别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以实现互联。系统现存问题在于C节点,这个节点由于没有南洋方的参与,无法实现接口级别的互联,与之相连的另一端的大洋提出的方案是:要将广告单文本文件传输到大洋广告串编系统,需要人工使用U盘将广告单从南洋广告编排系统(也称外网)拷贝到大洋广告串编系统(也称内网),以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传递。如图2所示。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使用U盘拷贝这种方式便捷性不高:

·使用U盘将导致计算机病毒威胁性大大提高,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

·现有系统在拷贝广告单和读取广告单的时候都没有权限控制的策略,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所有频道的广告单并进行任意操作,这样对广告的播出控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南洋广告编排系统与大洋广告串编系统和方正播出上载系统兼容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南洋广告编排系统生成的广告单文本文件内会包含特殊字符和不同情况下生成的内容格式都会导致大洋串编软件以及方正播出上载系统无法正常读取,需要人工干预程度较大。

因此,势必需要有另外一种C节点的互联方案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经过实际调研,利用现有条件加上自行开发的一些辅助系统,我们自主设计了一套C节点的互联方案,在文件级别上实现了互联,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在互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方案如图3所示。

整个流程如下:从南阳广告编排系统按各频道生成广告单后,利用广告串编单上传系统将广告单按权限上传到外网摆渡服务器,通过该服务器上运行的摆渡软件将广告单由外网摆渡到内网摆渡服务器,之后通过内网中运行的广告单实时监控程序从内网摆渡服务器上将广告单拷贝到文件服务器的相应文件夹下,同时处理广告单文本文件内会导致大洋串编系统和方正播出上载系统无法正常读取的特殊字符和内容格式,最后通过设置客户端用户的路径属性来实现有权限控制地读取广告单,从而实现了广告单在整个传输流程中的便捷性和端到端的安全性。

三方案的实现

1. 广告单的拷贝以及上传端权限的控制

从南阳广告编排系统按各频道生成广告单后,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广告单拷贝到大洋串编系统,为了解决U盘使用不方便、病毒防范以及权限控制的问题,我们采用不经过U盘而直接通过网络上传的方式。网络上传可以通过ftp或者http方式实现,但是ftp方式在支持中文用户名和权限控制方面设置都比较不方便,再加上对于轻量级文件的上传,采用http方式也比较合适,所以我们用PHP语言开发了一套B/S结构的广告单上传系统。PHP编写的程序具有部署简单的特点,可以方便地将源文件直接放置在服务器上即可运行。我们将这套系统架设在与南洋广告编排系统处于同一网络的外网摆渡服务器上,从南洋系统生成各频道广告单后,直接在浏览器中访问广告单上传系统,各频道用户登录后只能将广告单上传到本频道路径下。这样就避免了使用U盘以及在上传端实现了权限控制。

2,广告单从外网摆渡到内网

南洋广告编排系统处于云南电视台广告管理中心的办公网,是一个与因特网连通的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即制作部的大洋广告串编系统是物理隔绝的两个网络,在两个网络之间的广告单传输方案采用新奥特公司的双机文件同步机制,该机制内外网之间不直接通过网络来连接,即不使用TCP/IP等网络协议而是使用私有协议,通过USB电缆来传送数据,从根本上杜绝网络攻击的危险。为此,我们将一台外网摆渡服务器接入南洋广告串编系统所在网络,用户将广告单上传到这台服务器后,通过运行在这台机器上的双机文件同步系统实时同步到通过USB电缆与之相连的另一端的内网摆渡服务器上。利用这种不使用网络协议而使用私有协议传输数据的机制,使物理隔离的两个网络连接了起来,加上在连接节点杀毒软件的防护,有效地解决了两个网络间广告单传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广告单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处理

由于南洋广告编排系统生成的广告单文本文件内会包含特殊字符和不同情况下生成的内容格式都会导致大洋串编软件以及方正播出上载系统无法正常读取,所以广告单摆渡到了内网之后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自行开发了一个广告单监控程序,部署在内网中的一台文件服务器上,该程序实时监控内网摆渡服务器上的广告单,拷贝过来的同时处理广告单文本文件内的导致系统间不兼容的各种问题。

编程中我们采用微软,net框架的FileSystemWatcher类来完成此工作。在使用FileSystemWatcher类时,需要注意处理该类的Change事件,这是因为当一个文件产生变化时,Change事件会被触发多次,这样的结果是造成同一文件的重复处理。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在Change事件中先检查文件的最后更新时间是否已经记录,如果未记录则进行处理,如有记录就不再进行处理的方法来避免多次处理的问题。具体代码在此不进行讨论。

另外对于广告单文本文件内需要处理的不兼容的情况有如下所述几种:

第一,对于大洋广告串编系统,需要处理一些特殊字符和内容格式:

·半角状态下的"<"、>、"("、")"需替换为相应的全角符号;

·回车符与"#"号相连时过滤掉回车符;

·用正则表达式"[r]{2,}"去匹配连续两个以上的回车符的情况,替换为只有一个回车符;用"[rn]{2,}"去匹配连续两个以上的回车符与换行符相连的情况,替换为只有一个回车符与换行符相连;

·当南洋系统某一段广告未按标准字段格式导出时,需将该条目的空缺字段用空白内容填充补齐,以保证大洋串编软件能正常读取。

第二,对于方正播出上载系统,需要处理一些内容格式的异常:在一个段位的小条目内,有一个字段表示该条目在该段内的序号,对于每一个新的段,此序号必须从1开始计数,否则方正播出上载系统无法读取该段内容,而从南阳系统生成的广告单内该序号可能不从1开始计数,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在广告单传递过程中就将其处理为从1开始。

具体代码在此不进行讨论。

4. 大洋广告串编系统客户端权限的控制

大洋广告串编系统客户端原来读取广告单的路径是一个固定的公共路径,任何一个客户端都可以读取所有频道的广告单进行操作,对于广告的播出控制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使用新方案后,结合之前在上传端已经实现了不同频道的广告单的上传控制,我们建议厂家将广告单读取路径由原来的固定统一改为由不同频道用户各自的路径属性来指定,即不同频道的用户登录串编系统后只能读取各自频道的广告单,这样在读取端也就实现了权限控制。

四总结

实施了新方案后,广告单传输实现了网络传递,在广告单拷贝端和读取端都实现了权限控制,广告播出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时,广告单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无需人工干预。通过这样的改造,整个广告串编流程变得流畅高效,通过实际运行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摘要:广告串编网有多种架构模式,有独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也有联合提供解决方案的。本文针对特定的以大洋,方正、南洋等多方联合组网的这种异构互联模式,对南洋广告编排系统与大洋广告單编系统之间的广告单传递接口部分的二次开发改造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广告单传递,接口,二次开发改造

参考文献

[1]周红河,邵蕴秋电视制播网络的内外网安全隔离广播电视信息2010增刊

云南农村广播 篇6

彩色电视发射机采用低电平中频调制式, 把视频信号先调制在固定的中频信号上, 并在视频和中频通道完成信号的微分相位、微分增益、群时延三大校正, 然后进行上变频、变换为不同频道的射频信号, 在经过多级线性功率放大器放大, 获得所需要的功率。中频调制式电视发射机又分为双通道和单通道两种机型, 双通道电视发射机是指图像和伴音信号分别通过自己的上变频和功放通道进行射频功率放大, 然后用大功率双工器将其合成。单通道电视发射机是把图像和伴音信号在中频信号时进行低电平合成, 然后进入公共的上变频和功率放大通道, 最后馈送至发射天线。彩色电视发射机是发送彩色电视节目的主要设备, 在彩色电视发射机维护管理中, 弄懂发射机指标的逐项含义, 测试方法以及达标规定, 是首要条件。

2 发射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

发射机的日常检查, 第一, 主要观察各逻辑指示灯是否正常, 各级表读数是否正常;第二, 是天线系统、冷却系统、视频系统、音频系统、视音频接收系统、接地系统的检查;第三, 是检查电阻、电感、电容有无打火过热现象, 电容有无泄漏;第四, 检查电源部分包括高整和低整变压器有无过热和机械问题;第五, 检查线圈和合成变压器有无过热现象;第六, 定期对发射机吹风除尘, 检查接头螺丝的紧固程度。

2.1 电源系统的检查

要经常检查电源接线接头紧固度, 预防发热;当电网电压波动超过5%时, 需要安装广电专用全自动补偿电力稳压器, 确保触点接触良好;线圈有无打火和烧焦部位?还要做好发电机电路、油路的日常保养维护, 定期试机, 确保发电机在停电时能及时启动, 正常发电。

2.2 天线系统的检查

应定期检查匹配内各线圈、电容有无打火变形, 电缆接头是否接触良好;经常清洁天线底座、拉线结缘子和馈线支撑架;保证放电球间隙正确, 避雷线圈接触良好。

2.3 冷却系统的检查

保持风机运转正常, 检查风接点是否正常, 温控系统是否正常;定期清洁空气过滤器的金属棉。保持机房卫生清洁, 减少灰尘对发射机的影响。双指针功率表指示放大后的高频调制信号的能量和天馈系统的驻波比。由于电子管均工作在高电压, 大电流状态, 加之空气中灰尘较多, 使得电子管功放级故障率相对较高。

2.4 视频系统的检查

电视发射机系统中的交调失真会使系统的信噪比恶化, 降低图象质量。该失真是由系统的非线性引起的。为减小交调失真, 保证图象传输质量, 应该提高系统的线性。

2.5 音频系统的检查

音频系统中, 为了克服压控震荡器震荡频率稳定不高的缺陷, 采用了锁相稳频技术。伴音调制器中压控振荡器输出的7.625MHz的调频信号一路送至锁相稳频单元, 经过1024次分频, 输出脉冲经整形后变为取样脉冲, 它和锯齿波信号一起送到鉴相器。鉴相器采用取样保持型电路, 当取样脉冲与锯齿波脉冲频率相同时, 取样脉冲落在锯齿波的中点上, 获得固定的取样电压, 保持鉴相器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恒定。当取样脉冲的频率偏高或偏低时, 取样脉冲落在锯齿波上的位置发生改变, 频率高在锯齿波上的取样点也高, 鉴相器输出的控制电压随之升高, 使压控振荡器频率降低至正确值, 反之, 鉴相器输出的控制电压降低, 压控振荡器振荡频率上升。使其一直保持频率正确, 实现稳频。

2.6 视音频接收系统的检查

平时做好音视频接收系统的检查工作, 尽量做到多路接收:包括微波、卫星、光纤、矩阵、视频监视器、音频监听器等, 最少应为两路, 保证各路接收正常。每路配备主备两路接收机。另应做好主备机倒换系统正常运行, 自动和手动都能实现倒换。

2.7 接地系统的检查

定期测量接地电阻, 天气干燥时应给地井加水, 防止接地不畅雷电不能顺利入地而引起雷击事故。

2.8 元器件的日常维护

2.8.1 印刷电路板

应保持印刷电路板清洁, 用干净的软棉布清除上面的灰尘;检查有无裂痕和断裂;检查连线有无开路和脱焊:检查元件是否有因过热产生的裂痕和褪色。

2.8.2 电阻

定期清理电阻上面的灰尘, 更换电阻时, 要与原图型号一致。过热、褪色、断裂脱落等现象均表明电阻有过载, 应仔细分析电路, 找出过载原因, 严禁超负荷运行。定期紧固可变电阻松动的器件连接处和控制把手螺帽。

2.8.3 电容

定期对电容表面及电容体进行清洁;检查电容有无膨胀、变色和击穿现象;检查电解电容要注意观察其泄漏情况;检查所有电容的连接端子是否松动和生锈。在紧固松动电容时不要拧的过紧, 避免造成内部短路。

2.8.4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利用吸尘器和空压机清除周围的灰尘防止其积聚形成漏电通道;检查所有晶体管是否连接良好, 有无腐蚀, 紧固管子的安装螺钉时, 扭矩不能过大, 过紧易引起短路。

2.8.5 保险和开关定期检查

保险管帽和支架是否烧焦和腐蚀, 定期清理夹子上的灰尘;更换保险时, 应保证新换的保险必须合适, 熔断电流与原保险管必须相同。定期检查开关是否有机械失灵, 表面是否断裂, 触点有无灰尘, 有无凹点, 是否生锈和磨损, 开关是否拨动灵活, 动作准确。

2.9 连接器件的日常维护

联接离不开各种连接器, 即接插件, 发射机房常用的有射频F头、音频卡侬头、视频Q9头、莲花头等, 还有传输S-VHS信号线的四芯插头, 以及其他一些设备专用的接插件。在考虑机房系统性能时, 常常用有源器件的指标来衡量, 而忽略无源器件对指标的影响。接插件与电缆之间有的是靠压接, 有的是靠焊接, 如果接插件头子做得不好, 就会引起阻抗失配、辐射、干扰等故障。因各种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规格不同, 在临时调试设备时常会用到各种转接头, 使接线变得方便。需要注意的是, 对需要长期使用的设备和连线, 接头和连线不宜用转接头, 因为转接头增加了附加损耗, 使用中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增加了故障率。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使用转接头时, 一定要选用电气性能好的转接头。联接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电缆线, 它自身的质量对多项指标均有影响, 特别是在达到一定长度时。在实际的电视工程应用中, 线缆的联接状况对系统的技术指标影响非常大,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使高性能的设备指标降低, 影响系统的总体效果。

2.9.1 联接方式

设备之间联接的方式不同, 产生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处理电视信号时, 要注意长线概念。当传输线的几何长度等于或大于所传送的交流信号波长λ时就称之为长线。在短线上, 每一瞬间各点的电流矢量值是相同的。短线可以用几个集中参数来表示。而在长线上的各个点上, 其瞬间电流矢量值各不相同。视频信号的带宽在6 MHz, 对于其高频分量来说, 波长在50 m左右, 实际上λ/4长度的传输线其电流的相位就相差90°, 此时应当考虑长线效应了。在低频电路中, 通常认为传输线两端的信号矢量值是相同的, 只考虑衰减损耗问题。在电视技术中, 由于所处理的信号大多数频率较高, 而波长λ较小, 引入长线概念对于处理信号传输中的一些问题, 是十分有用的。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 像电路图所表示的理想状态的等电位点是不存在的, 即使在同一个机房内, 设备与设备、机架与机架之间的联接, 也要适当考虑长线造成的两端信号相位、幅度上的差异, 以及由此对整个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

2.9.2 联接布局

电视发射机房有上百台的各种设备, 如何布局以使设备间的联接更为合理?迂回走线仍是机房设备联接之大忌, 在设计机房机柜、机架、控制台以及各种设备的排放位置时, 美观固然重要, 然而保证系统的技术指标性能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其次是操作维修要方便。在几个选项中, 按其重要性来衡量, 排列顺序应当是:系统性能指标优先于操作维护便捷, 操作维护便捷又优先外形排列美观, 合理的设计能使其中的各种设备和谐统一。

2.9.3 联接的可靠性

前端机房机架中的走线方式是有技巧的, 制作电缆接头时, 能焊接的地方要焊接, 需压接的地方要压紧, 引出电缆在线槽和机架的相应位置要做捆扎固定。在同一个机柜中, 如果使用同一型号的设备, 因为输入、输出以及电源线的位置较一致, 则排列、走线相对容易做得整齐一些。对于已经定型使用的设备机柜, 固定联接线可以采用线槽或扎成线把, 更换同型号的设备时不需要改变接线。除了一一对应的接线外, 在线把中还要适当加入备份连接线, 为以后的维护检修提供方便, 否则万一连接线出现问题或需要调整, 拆开线把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设备还在调整或逐步更换之中, 那么连接线不宜过度绑扎, 只要稍做固定即可, 否则更换调整设备时将会很困难。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当一个机柜中需要更换或调整的设备与原有设备型号、接口不同时, 如果机柜中的走线被捆扎得很细致, 而预留的长度又不够需要重新做接头, 由于另行换线太麻烦, 必须重做线把, 导致有的技术人员非到万不得已时, 才采取临时将就的做法, 使得原本能够及时处理的问题被拖延。设备电源线的固定要依其是否采用接插件而区别对待, 对常见使用可拔插三芯电源接插线的设备, 可以将电源线扎入线把;对于直接从设备内部引出的电源线, 电源线最好不要扎入线把之中, 否则一旦有一台设备损坏, 本来简单的更换将变得极为繁琐, 甚至不得不采取一点破坏性措施来处理问题。

3 结束语

云南省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 篇7

云南省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 随着筹资标准不断提高, 新农合运作机制和补偿方案不断完善, 农民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不断提升。目前, 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12万人, 参合率为95%。人均筹资标准由试点初期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140元;其中, 个人缴费20元,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补助60元。据悉, 明年人均筹资标准将提高到150元。总体上看, 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体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 适当兼顾小病”的宗旨。全省住院补偿比例乡级达到70%, 县级达到55%~65%, 州市级达到45%~55%, 省级达到30%~40%。2009年, 全省新农合基金共支出34.39亿元, 基金使用率为104.3%;其中, 住院补偿支出占基金支出的73.64%。目前, 全省参合受益农民群众达到7582.56万人次, 受益率达到230.23%, 住院报销封顶线统一提高到3万元。

为确保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云南省加大投入, 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25个边境县 (市) 中边境一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居民、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及年龄不满18周岁的独生子女、只生育了两个女孩并采取了绝育措施的农村夫妻等特殊群体全部实现资助参合。2009年, 全省共全额资助617.15万农村特殊群体参加合作医疗, 资助金额达到1.23亿元。同时, 云南省不断创新新农合运行机制, 为农村医疗服务提供保障。禄丰县通过推行门诊总额预付制、住院床日付费制等支付方式改革, 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开远市每年支出1000万元, 开展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试点工作, 农民与城镇居民报销享受同等待遇。

云南农村广播 篇8

一、高校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合理性界定

“文化空间是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场所、地点。”[1]王少峰提出, “文化空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现象、文化需求和历史记忆在一定区域的空间表现及社会成员之间在这个空间交往的表达方式”。[2]文化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参与空间的生产与发展。文化空间的公共性日益凸显, 成为当下的重要特征。

从宏观层面来看, 城市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3]从微观层面来看,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有多种类型, 包括具有集中展示功能的场馆在内的博物馆, 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社会生活场所, 代表城市生活方式的创意园区、大型商业中心, 具有规模和纪念、主题的节庆活动等。[4]

高校作为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社会生活场所, 将其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具有合理性。高等院校是由师生、教学文化、交往活动、校园物理空间等要素构成的公共文化空间, 具有文化性强、学术氛围浓厚等特点。

二、校园广播的双重属性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公共文化支出的纯理论》中将公共文化产品界定为“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5]按萨缪尔森的解释, “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增加不会使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非排他性”指在公共产品消费领域, 付费与不付费在享受公共产品效用上几乎无差异。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校园广播兼具媒介与公共文化产品双重身份。此外, 高校广播还具有伴随行强、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等媒介特点。可见, 具有双重角色与属性的校园广播, 在传播信息中有不可替代性。

三、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园广播台概况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播台创办于2001年, 隶属于院共青团委宣传部。广播台共25人, 一档节目有2~4名主持人。广播分两个时段播出, 即中午12:10~12:45, 下午18:10~19:00。

四、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园广播在高校文化空间建构中的瓶颈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播台面对1万余人的师生听众, 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少问题。笔者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校广播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此次问卷共发放200份, 收回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94份, 6份无效问卷。调查对象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本科在校生, 男女比例为0.94︰1.00。此次调查中:

第一, 63.4% 的受众表示校园广播并非可有可无, 在校园文化空间建构中有作用;第二, 26.8% 的受众对校园广播是否存在持无所谓态度;第三, 认为校园广播没有存在必要的受众占9.3%;第四, 经常收听该校校园广播的同学占9.8%。

可见, 受众意识到校园广播这种公共文化产品在校园文化空间的建构作用, 但有效受众寥寥无几。笔者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校园广播硬件设施差

问卷中, 认为播音效果不清晰的占77%, 12.1% 的受众听不清广播内容。在“认为学校广播做得最不好的地方”一题中, 选择“播音效果差, 常常听不清楚”的占42.4%。同时, 53.6% 的受众认为学校广播设备需要改进。可见, 播音效果差是影响受众收听的因素。

该院广播台位于食堂三楼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 所配设备为一台功放机、两个话筒、一台电脑, 但信号发射和传输设备年限较长, 机房临近校内食堂发电机, 且漏雨严重, 导致传输信号受到干扰。

(二) 校园广播内容以及节目安排存在问题

有39% 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广播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是广播内容无趣;59.8% 的调查对象认为内容需要改进。

从表1可见, 该校广播台涵盖新闻、音乐、生活服务等多个类型, 节目设置较为多元化, 但广播内容偏离校园本身。例如, 《私房推荐》虽属于生活服务类, 但推荐的主要是国外美食、旅游胜地等, 不符合受众身份特点, 导致内容无法有效传递。

(三) 广播主持人业务素质不高

主持人作为广播传播的主体, 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广播质量。在调查中, 16.7% 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校“广播员普遍业务素质很好, 未发现播报错误”;75.9% 的调查对象偶尔发现播报错误;认为常常有播报错误的占7.5%。

由此可见, 该校园广播主持人业务素质不高是制约其发展的又一瓶颈。

(四) 校园广播的受众参与性不强

仅有8.1% 的调查对象对该校校园广播的互动性表示满意, 而喜欢广播互动性强的受众达76.8%。该校的广播互动性较弱, 不能满足受众参与互动的需要。

如今, 校园广播多以单向传递进行, 长期处于主持人播报、听众被动收听的状态, 互动性不足较为普遍。

(五) 校园广播的即逝性使听众无法深入了解广播内容

该校广播台没有录音设备, 节目无法保存, 浪费了节目资源, 受众无法重复收听, 也使其对广播内容难以深入了解。

五、校园广播在高校文化空间建构中的发展出路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播台存在的问题, 是现今高校广播台问题的缩影, 如何使其在校园文化空间构建中的作用得以提升, 笔者从硬件软件等方面提出以下方法。

(一) 引入市场观念, 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校园广播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 也是传播信息必不可少的条件。除传输设备更新外, 还需调音板、监听柜等。独立的广播室能降低播音干扰率, 保护设备。设备的更新需要经费支持, 校园广播可以在获得校方同意的前提下, 强化市场观念, 引进资金以促发展。

以滇池学院广播台为例, 该广播台可在《私房推荐》节目中, 恰当地引入“软新闻”, 如对校园优惠活动的引入。此举既可为设备更新提供资助, 也可为听众提供有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

目前, 已有部分高校广播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 南京钟山学院广播台近两年来积极联系广告业务, 每学期在广播节目中都播出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广告, 如电信、学习生活用品信息等。

(二) 贴近受众, 强化节目创新理念, 打造精品吸引受众

首先, 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广播站可定期采用调查问卷等形式, 了解受众的收听需求, 对节目内容和类型进行细分和准确定位。以四川理工学院汇东校区广播站为例, 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播站相比, 四川理工学院广播站在节目设置上最大的亮点在《校园直通车》。该节目切合校园实际, 贴近学生群体, 突出校园广播而非其他类型广播的特点。

其次, 在节目制作上, 内容要短小精悍。由于受广播播出时间、广播设备及收听环境的限制, 广播内容应尽量简练。对于内容较长的节目可分割成小版块播出, 利于受众对信息准确解码。

最后, 每个节目可制作固定片头, 突出节目特色风格, 以加强节目的识别度。

(三) 提升广播人员的业务素质, 打造品牌主持人及节目

首先, 在选拔播音员时, 要注重其普通话水平、新闻敏感度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校园广播团队整体素质。其次, 在新老播音员交替上, 老的、优秀的播音员应注重对新播音员的培养, 使广播台的节目质量稳定发展。再次, 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可与当地广播台合作, 请专业播音员对校园广播主持人进行培训, 提升广播人员的业务水平。最后, 打造品牌主持人及节目。通过推出一批有风格、业务素质高的广播员, 打造王牌节目, 打响校园广播的招牌。

(四) 加强与新媒介的合作与融合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中对新旧媒介的关系作了论述“:新媒介出现不是自发产生的, 新媒介是从旧媒介形态变化中逐步产生。新媒介出现不意味着旧媒介的消亡。旧媒介要在新的媒介格局中演进变革。”校园广播因其固有的缺陷加上新媒体冲击, 在信息时代处于劣势。校园广播虽与其他媒介构成竞争, 但也存在合作, 通过与新媒体融合, 既能弥补自身的缺陷, 又可发挥各自的长处。

1. 广播与校园网的合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数据,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高校学生是目前登录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之一。校园网与广播的衍生品——网络广播成为校园广播新的发展趋势。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虽有自己的校园网络, 但如今广播台还未与校园网进行融合。

网络广播, 即在网上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人员, 向听众提供包括在线收听、下载以及播客上传与RSS聚合等多样服务的一种新型广播形态。与传统校园广播相比, 网络广播具有“异步性”、可保存性、互动性、多符号传播、扩大传播范围、便于多个校区管理等优势。

在此次调查中, 4% 的受众清楚校园广播的节目安排, 43.1% 知道个别节目的时间安排, 52.9% 的受众对广播节目安排毫不清楚。网络电台可有效规避此问题, 将节目安排表放置在网站上, 以方便听众。

2. 广播与手机即时通信工具的捆绑。“即时通信工具”简称为“IM”, 指通过有线或无线设备登录互联网, 实现用户间文字、语音或视频等实时沟通方式的软件。[6]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5年12月, 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在过去半年中, 90.7% 的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 微信用户量排名前三。[6]利用微信进行交流已是青年学生的主流方式。

在问卷中, 关于“如果广播站开设广播微信平台, 你是否会参与互动”一题中, 有33.5% 的调查对象表示“会积极参与”, “可能参与”占59.8%, 6.7% 表示“不会参加”。由调查结果可知, 利用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参与互动在该校有可实施性。

3. 校园广播微博平台的开通。微博 (micro blog或micro blogging) , 即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低门槛、易操作、强互动、高时效等传播特点, 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互平台。

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数据显示, 微博用户数已趋近中国网民半数, 其中大专及以上用户比例最高, 占49.9%。高校学生已成为微博用户的最主要群体之一。

目前,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团委开通了名为“青春滇院人”的微博, 粉丝量达4000多人, 约占校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微博已成为师生传递校园新闻的重要媒介。校园广播可利用微博平台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焦点, 有针对性制作节目, 提升传播效果。

六、结语

在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 校园广播依旧是学校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其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对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建构有必要性。关注受众的需求及心理动向, 提高传播者的素质, 积极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介以发挥广播优势的同时规避其劣势, 才能使校园广播真正深入高校学生的生活, 为校园文化空间建设增添亮色。

摘要: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 校园广播在高校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中有重要作用, 是高校传播手段和教育工具。但在信息时代, 广播节目这种传统文化产品受到了挑战。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园广播为例, 对问卷数据进行SPSS统计, 发现此种文化产品供给脱离受众的需求, 存在互动性不足、个性化缺失等问题。校园广播需从提升广播者业务素质、适度商业化、与其他媒介互动等方面寻找出路, 在高校文化空间建设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化空间,校园广播,发展出路

参考文献

[1]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 :81-88.

[2]王少峰.公共政策与文化空间[M].学苑出版社, 2007:116-117.

[3]王木善.城市:文化空间的扩展和内涵的发展[J].长江论坛, 1995 (6) :50-53.

[4]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 2010.

[5]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 2013:13.

云南省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篇9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能源资源。云南能源资源品种多,门类齐全,拥有水能、煤炭、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资源。全省地跨六大水系,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 222亿m3,水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2位;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届全国第8位[1]。全省能源林木、能源作物、水生植物、各种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非常丰富,人均森林蓄积量为33.96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倍[2]。

随着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云南省对能源的需求也日夜增加。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云南省能源输入总量一直大于能源输出总量,又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缺乏以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能源仍然是依靠薪柴为主的不良局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云南省农村能源统计数据[3],2005年云南省农业人口3 211多万人,农户840万户,农村年消耗能源为2 575万t标准煤,其中薪柴消费占41%,秸秆直接燃烧占16%,煤炭占31%,电力、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仅为11%(如图1所示)。生活用能是农村能源消费中的大部分,占农村能源消费的70%,生活用能的80%来源于薪柴。云南农村80%~90%的人口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薪柴,60%的人口主要依靠薪柴做饭取暖,41%的人口完全使用薪柴为生[4]。

云南省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流域的上游和发源地,生态系统脆弱,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差。森林一经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乃至滑坡和泥石流。据云南省林业厅调查,目前全省农民每年生活用柴要采伐森林3 253万m3,而全省森林能源合理提供量仅1 421万m3[5]。过量的采伐造成了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森林生态功能削弱,生态环境恶化,结果不仅严重影响云南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危害各江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可见,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环境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能的关键问题。

1 云南省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直以来,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自2002年以来,连续9年将农村能源建设列入省政府“民心工程”之一。“十一五”以来,总计投入建设经费10.67亿元,先后在云南推广户用省柴节能灶、小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此外,云南省还努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能源作物的开发和利用等新兴技术,如:非粮燃料乙醇开发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和生物柴油开发技术等(如图2所示),对保护云南生态环境,优化云南省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节能灶技术

云南广大农村生活用的传统炉灶被称“老虎灶”“地火塘”,结构简单,耗柴量大,热效率仅为10%~15%。20世纪80年代末,云南省政府就把大规模开展农民容易接受、投资小、见效快的改灶节柴作为保护森林资源的突破口来抓,节能灶改造工程成为“八五”期间云南省能源建设的重点工程。新型节能灶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制造,热效率可达30%以上,可以燃烧柴、煤、果壳、锯末、农作物秸秆(玉米秆、麦秆、棉秆、烟秆)等各种农村废弃物,节能效果显著。以峨山县节柴改灶实验结果表明,4口之家改灶前煮一顿饭需薪柴6~7kg,改灶后只需薪柴4~5kg;改灶前煮一顿饭需70~80min,改灶后只需40~50min,既节能又省力;改灶前烧开水需17min,需薪柴1.2kg,改灶后只需10min,比原来提前了7min,需柴0.72kg,比原来减少0.48kg,改灶后比改灶前省柴32%,省时41%[2]。到2009年,云南省累计630万户农户使用上了新型节能灶,推广率达75%。,每年可少烧薪柴700万m3,相当于保护了11.33万hm2中幼薪柴林[6]。

1.2 农村沼气

云南省沼气资源十分丰富。首先从生产原料方面看,农村可以收集的禽畜和人粪便加上部分秸秆资源就使云南省农村每年每户拥有100m3左右的沼气产量,能满足农户生活用能之需。云南省年户均沼气潜力可达1 430m3,高于全国1 184m3的水平[7]。再从沼气生产的气候条件来看,云南省近130个县市中的91个县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适宜沼气生产。全省除了迪庆州、怒江州和昭通地区部分气温偏低的县,大部分地区均能常年使用沼气,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

在1990年以前,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的重点放在节能灶的改造上,沼气工程的基础薄弱,沼气池只有7.79万口,只占同期全省农户总数1.72%[7]。2000年根据农业部提出“生态家园建设思路”,沼气工程才成为云南省改变农村用能的主要切入点,特别是2001年以来云南省财政和中央财政都加大了对农村能源的支持经费,建池速度大大加快。通过20年的不断努力,云南省的农村沼气建设初见成效,逐步形成了“三结合”即沼气池与畜、厕所的改造结合;“五配套”即沼气池、畜、厕所、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间的建设配套;“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沼气池、一个节能灶、间畜、一个厕所、一间太阳能洗澡间、一亩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菜园的生态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十一五”期间,云南农村沼气每年以年新建20万户的速度稳步发展(如图3所示),到2009年,全省超过254万户农户使用沼气,占全省总农户数的约30%左右,按每户沼气池年节约和替代薪柴2.5t计算,每年可节约薪柴625万t[8],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在云南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全省第一家秸秆气化站于2000年建于晋宁县上蒜乡宝兴办事处,先后在晋宁县、翠云区、安宁市、禄劝县建立了7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每年利用秸秆近千吨,产气量182m3,为1 768户农户输气[10]。采用生物质气化其中供气技术,使秸秆变成使用方便而又清洁的可燃气体,既可解决农村剩余秸秆废物利用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能源短缺的需要。但是由于该项目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加上云南省经济条件差,导致大部分农户难于接受,严重限制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在云南省的推广和使用。预计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该项目将来在云南省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4 生物燃料技术

云南省既无油田,又无炼油厂,是成品油净输入省份。日前,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这给云南成品油供应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催生了云南另一新型产业—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发展的生物燃料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发展以木薯为主要原料的非粮燃料乙醇;二是发展以膏桐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截至2008年云南省膏桐种植面积已达6.84万hm2,在种植面积和投资规模上居全国第一。云南省发展非淀粉燃料乙醇原料充足,有甘蔗、木薯、红薯、马铃薯、巴蕉芋等l0多种非淀粉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有10家非粮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和6家备选企业,生产实力雄厚。2010年,云南省燃料乙醇产量达200万t,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87.2亿元;2015年产量可达到300万t,实现销售收入345.4亿元;2020年达到400万t,实现销售收入463.5亿元[11]。

1.5 太阳能利用

云南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云南省94%是高原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2 000h的县就达94个,占全省总数的74.6%。

云南省是全国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最早的省份之一,1971年就开始了太阳能的利用与研究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太阳能开始产业化发展,80年代末,太阳能技术产品的销售和应用已居全国第一,昆明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已经接近30%。但是在2000年之后,云南的整个太阳能行业陷入了长达五六年的持续下滑期,云南的太阳能行业也从全国“老大”的位置逐渐跌出前五之外。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被列为家电下乡产品后,云南的太阳能产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云南省太阳能热水器年销售量达40万台左右,销售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1倍以上[12]。

由于经济基础差,长期以来太阳能在云南省农村的运用并不广泛。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昆明地区,城市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农村却只有30%左右,在边远山区普及率就更低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推广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2005年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农民节能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在云南农村的推广速度显著加快(如图4所示),到2009年,云南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高于180万m2。目前云南省城乡太阳能累计使用面积共为800万m2多,预计2012年达到1 000万m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 问题及发展对策

在云南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薪柴在云南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是云南省农村能源以薪柴为主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云南省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其主要原因有:

2.1 资金不足

能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仅需要前期建设资金投入,还需要后期维修、运转资金的保障。云南省农村能源建设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单一的省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少,农户自筹资金困难,而政府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新建项目,对于已建项目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及运转所需资金就无法保障,出现“只建不养”的现象,导致很多项目不能正常运行。针对资金不足的状况,省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情况,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集资和个人投资,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建全资金监管制度。对于大中型项目投资,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评估,根据项目需求确定不同的投资期限,确保每一个新建项目都能走向正常运转的轨道,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户是农村能源工程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在云南农村,广大农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以文盲和半文盲文化水平为主。如果农户没有得到有效的、系统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农村能源工程就不能顺利开展下去。以沼气工程为例,农户如果缺乏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沼气发酵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降低沼气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大量沼气池闲置,严重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所以,从农村能源工程的长期目标考虑,建全和完善的农户技术服务体系是保证能源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2.3 开发技术单一

目前,云南省对农村能源开发仅限于沼气、秸秆气化、节能灶等方面,开发技术比较单一、落后,对云南省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方面开发力度还不够。以云南省的生物质能开发为例,尽管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和秸秆气化技术,但是每年在云南农村仍有大量的秸秆未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被大量丢弃或田间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生物燃料的开发中,由于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生产成本太高,降低了生物燃料的市场竞争力,严重阻碍了生物燃料推广和运用,影响了农户种植能源作物的积极性。所以,积极引进新技术,合理而综合开发云南省可持续能源,是实现云南农村能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自给自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元岐.云南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颜梅,苏宇芳.云南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概况[R].北京:世界混农林业中心,2009.

[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05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资料[Z].北京:2005.

[4]刘静,张无敌,李建昌.云南省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评述[J].现代农业技,2010(6):273-278.

[5]阮建雯,蔡宗寿,张霞.云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J].中国沼气,2008,26(2):48-51.

[6]李树生,周世金,安丽华.云南省“十一五"农村能源建设成效显著[J].云南林业,2010,31(5):1.

[7]张霞,阮建雯,蔡宗寿.云南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7):48-52.

[8]胡向军.云南农村沼气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沼气,2003(21):28-3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008.

[10]胡向军.云南秸秆气化发展初探[J].云南林业,2001,22(3):4-5.

[11]胡强,刘振环,罗红,等.云南生物能源作物资源概述[J].云南农业科技,2006(3):59-63.

上一篇:成效思考下一篇:《脸上的红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