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思考

2024-10-27

成效思考(精选12篇)

成效思考 篇1

2015 年, 是上海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第二年。为推动公交都市建设, 上海要求各区 (县) 积极落实公交城区创建工作, 通过市区合力, 促进公交都市建设取得更多成效。2015 年, 公交都市创建推进有序, 节能和新能源等环保型公交车投放力度大, 安全运营总体受控, 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一、公交都市评价指标推进情况

(一) 关于评价指标

根据交通部《公交都市考核指标体系》和《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实施方案》, 上海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评价指标共33 项。其中, 交通部批复同意上海增加的特色指标3 项, 包括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站点衔接情况、公交站点候车亭覆盖情况、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首末班车时间衔接情况。

(二) 指标推进情况和达标预判

2015 年推进较好的指标, 主要有公共汽 (电) 车线路网比率、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结率和轨道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等。

2015 年推进较慢的指标, 主要有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覆盖率、公共交通正点率、公共汽 (电) 车进场率、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公共汽 (电) 车车均场站面积和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等。

提前完成2017 年目标要求的指标近50%。30 个指标中, 已经提前完成2017 年目标要求的指标有14 个, 其中考核指标有9 个、参考指标5 个, 包括公共汽 (电) 车线路网比率、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平均拥挤度、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公共交通运营补贴制度及到位率、公共交通乘车一卡通使用率、公共交通人均日出行次数、公共汽 (电) 车车龄、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结率、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公共交通职工收入水平、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以及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

预计能够较好完成2017 年目标要求的指标有10 个, 包括公共交通正点率、公共汽 (电) 车进场率、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比例、公共交通一卡通跨省市互联互通城市、公共汽 (电) 车线路网密度、公共汽 (电) 车车均场站面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轨道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及公共汽 (电) 车责任事故死亡率。

通过努力推进能够完成2017年目标要求的指标有4 个, 包括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覆盖率、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 (电) 车平均运营车速和交通影响评价实施情况。

较难完成的指标有2 个, 包括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

二、公交城区创建情况

(一) 指标推进情况

1.2015 年推进较好的指标

30 个创建指标和2017 年目标相比, 推进较好的指标有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城乡客运线路和公交化运营比率、公共汽 (电) 车责任事故死亡率、轨道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结率和公共汽 (电) 车平均车龄等。

2. 各区 (县) 下阶段需要强化的指标

根据2017 年创建目标, 各区 (县) 下阶段推进力度需要强化的指标如下。

(1)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嘉定、金山、奉贤、崇明2015年的推进值与目标值相比, 差距为6% ~ 7.5%。

(2) 公共汽 (电) 车线路网比率。金山2015 年的推进值与目标值相比, 差距为12.9%。

(3) 公共交通站点500 米覆盖率。 嘉定、 奉贤2015 年的推进值与目标值相比, 差距为8.2% ~ 10%。

(4) 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松江、金山、奉贤现状值与目标值差距较大。

(5)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奉贤现状值与目标值差距为8%, 完成难度很大。

(6) 公共汽 (电) 车线路网密度。金山、奉贤、嘉定现状值与目标值差距为0.5 ~ 0.6 公里/ 平方公里。

(7) 公共汽 (电) 车车均场站面积。闵行区现状值与目标值差距为4.5 平方米/ 标台。

(8)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除闵行、奉贤区推进了公交信号优先外, 其他区 (县) 暂未实施。

(二) 公交城区建设措施亮点

一是区 (县) 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和信号优先。年内宝山和闵行区分别新建32.2 公里和12.05 公里的专用道。闵行区建成SCATS路口99个, 在建SCATS路口62个, 优化161 个公交线路途经SCATS路口的信号灯绿信比、时差方案, 设置绿波带50 条, 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占总路口数的18.5%。

二是有轨电车开始施工建设。松江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T2 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三是绿色公交推进力度较大。区 (县) 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占年度更新车辆比例达60% ~ 80%, 松江、嘉定建成公交充电桩130 个。

四是区 (县) 智慧出行措施多元。其主要包括区 (县) 线路纳入“上海公交”APP、微信公众号、电子站牌、公交站点二维码、集群调度、首末站RFID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公交车辆免费WIFI覆盖等。

三、公交都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增长缓慢。近几年中心城年均增幅不足1%。2013 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不含步行) 为47.2%;2014年为47.6%。郊区新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非常低, 而个体机动交通增长快速。郊区内部以个体机动交通为主, 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交通的比重为1∶3。2015 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尚无较大提升。

二是郊区 (县) 公交线网服务水平较低。部分区 (县) 公共汽 (电) 车线网服务水平尚未达到上海市对于郊区新城2 ~ 3 公里/ 平方公里的线网密度要求。

三是公建配套的不同步制约公交服务的有序提升。城区部分新建大型居住区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尚未完善, 公共交通资源相对有限, 一些公交枢纽周边路网尚处于建设初期, 对公交线网优化有所限制, 配建的公交设施设计建设标准偏低、规模较小、预留发展空间不足, 不利于大型居住区公交配套服务的扩容。

四是郊区 (县) 公交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不足。区财政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制约了公交服务的提升。

四、与建设世界先进水平公共交通的差距思考

通过公交都市创建指标的对标分析, 预计上海2017 年能够完成交通部对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考核要求。尽管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比较顺利, 各项指标推进情况较好, 但是距离2020 年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要求, 尚存在一定差距。

与世界知名的公交都市相比, 上海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 突出表现在公交出行分担率偏低。上海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重仅相当于东京的60%、巴黎的50%、新加坡的75%、香港的35%。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交通运力供给、公交路权、公共交通站点覆盖及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等方面与世界知名的公交都市存在一定差距。

公交都市的建成与否、水平高低, 关键在于群众感受。从群众角度看, 一个高水平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主要在于公共交通的获得感、公共交通出行可计划性和出行服务的品质化。为建设与小康社会相匹配、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公交都市, 就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发展指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关于提升公共交通可获得性的指标。公共交通可获得性主要体现在以中心城外围区域、郊区新城、新市镇为重点的公共交通覆盖。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区域不平衡, 公共交通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心城, 中心城外围区域公共交通覆盖率低, 中心城外围区域公共汽 (电) 车500 米覆盖率约80%, 部分区域远低于上述水平。此外, 轨道交通站点与公共汽 (电) 车衔接不足、公众换乘不便, 全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 米半径范围公交覆盖率仅75%。建议下阶段重点关注中心城外围区域公共汽 (电) 车线路覆盖率及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 米半径范围公交覆盖率等指标。2020 年实现中心城和外围区域公共汽 (电) 车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全面达到100%, 全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 米半径范围公交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关于提升公共交通可计划性的指标。公共交通可计划性主要取决于公交电子站牌、公交时刻表、公交专用道等方面的建设。建议“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全市公交电子站牌建设, 逐步扩大公交时刻表发布范围, 推进公交信号优先试点。2020 年实现中心城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达到80%, 郊区 (县) 核心区、郊区新城电子站牌覆盖率达到50%。在20 条线路试点发布公交时刻表的基础上, 针对班次间隔15 分钟以上的线路发布公交时刻表。同时, 力争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取得突破。

三是关于提升公共交通品质化的指标。公共交通品质化主要体现在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时段乘车舒适性方面。上海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时段平均拥挤度为85%;工作日早高峰轨道交通全网拥挤断面为96 公里, 较2009 年增加了78%, 出现拥挤的断面逐步外移;1 号、2 号、7号、8 号、9 号线部分断面高峰小时客流通过量超过3 万乘次, 高峰时段部分断面客流饱和度达到130%, 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多线换乘的枢纽站点客流密度已经超过2.5人/平方米。建议“十三五“期间着力改善早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线路的拥挤度, 2020 年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时段拥挤度控制在85% 以内。在轨道交通大客流走廊, 研究建设高等级公交专用道, 进一步发挥骨干公交有效分流轨道交通大客流的作用, 降低轨道交通高峰客流负荷。

成效思考 篇2

根据分乡镇人大主席团2012年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60多名人大代表深入全镇16个村,采取代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座谈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调查。总体来看,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好处和收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农合的成效值得肯定

(一)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分乡卫生机构和设施建设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分乡镇设中心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45名,2009年争取中央预算拨款,和地方配套自筹资金93万多元,对中心卫生院3045平方米的住院综合楼进行了改造,将医院53张病床进行了更新和设施配套;村级卫生室16个,基本达到了诊断室、注射室、处置室、药房“三室一房”的要求,选配村卫生室医务人员42人,每个卫生室平均达到2人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全镇16个村,11369户,36200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二)新农合制度让农民得到收益

补助标准提高,农民从中收益。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逐年提高,2010年到2012年,参合农民的补助由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和240元,农民自己每人缴费只由30元提高到50元。

补偿比例提高,患者得到收益。2012年门诊补偿由2010的30%、日次10元、全年封顶线160元,提高到60%、日次15元、全年封顶线220元。据2010年止2012年3月15日统计,全镇有229744人次,共报销门诊医药费210.59万元,人次平均补偿由2010年的4.8元上升到16.11元;乡镇住院补偿由90%提高到95%,区级及以上医院住院补偿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住院补偿封顶线由8万元提高到12万元。2010年止2012年3月15日止,全镇6506人得到住院补偿,共补偿1105.44万元,人次平均补偿由2010年1479.46上升到1753.42元。

(三)农民参加新农合热情逐年升温

近几年,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对参合农民享受新农合基金报销的典型事例宣传启示,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新农合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了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全镇2010年参合农民35995人,参合率达到96.8%;2011年参合农民35865人,参合率达到98.9%;2012年在农民自已缴费由原30元一次提高到50元情况下,参合农民35434人,参合率达到97.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逐步改变,减轻了部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

二、新农合的问题不可忽视

(一)宣传发动及筹资机制待完善。一是突击宣传发动,效果不佳。每年年底要找农民筹资时,才组织村组干部按照新的实施办法匆忙上阵,边宣传发动,边登记收款,筹资开始则宣传开始,筹资结束则宣传结束,没有形成经常性的宣传机制。致使部分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农合制度理解不深不透,农民对转诊、区外就诊补偿、住院补偿、门诊补偿等相关规定一知半

解。二是逐户上门筹资,成本过大。自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每年为在短时间内完成农民参加新农合,提高参合率,村组干部实行包组保户,进农户找户主反复宣传做工作的方式筹资,长此以往,不但达不到提高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的意识,而且成本过大。

(二)药品采购和配送问题待解决。一是新农合药价高,常用药品缺。据参合农民反映,从卫生院、卫生室买的药说是零差率有些药反而还高于市场药店的价格。如同样一盒藿香正气口服液,药店卖4.5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卖4.68元:同样一盒健胃消食片,药店卖6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卖6.45元。这不仅增加了新农合的成本和参合农民负担,还暴露出新农合药物集中采购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行药物统一采购后,像甘草片、头痛粉等价格低疗效好常用药根本没有了。二是药物配送不及时,村医难为无药之医。目前,乡镇卫生院每月只配送一次,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要。

(三)门诊补偿及结算流程待简化。一是患者签字多嫌麻烦。在调查时发现,一个患者要在处方笺、处置笺、小票三处签字以示确认,还要注明联系电话,花费时间长,难予做工作。二是垫付资金到帐慢难周转。截止今年3月15日,卫生室垫付60%的门诊补偿未审核支付到位,若不是卫生院垫付资金坚持每月送一部分药物免强维持,多数卫生室将关门停业。

另外,医务人员缺乏,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分乡卫生院定编63人,实有45人,缺编18人;16个村卫生室42名医生中,50岁及上的18人,36至49岁15人,35岁以下9人,且有3个村卫生室只1名医生。监管任务重,人员少,难到位。乡镇定点医疔机构点多面广,区合管办派驻乡镇的只-名工作人员,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对新农合运行过程开展经常性监管。医务不公开,药品目录、价格,服务收费等不透明。16个村卫生室没有一个达到公开要求。

三、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三结合”。一是从形式上,由村组干部上门宣传与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的宣传,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二是在时间上,由收费时突击宣传与常年宣传相结合。把审核结算流程,转诊、外地就诊报销、门诊报销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在内容上,向参保农民宣传享受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相结合。教育参合农民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转变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的观念,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提高自觉参保意识。

(二)完善《实施办法》,做到“三改进”。进一步修订完善《夷陵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一是改进基金征收方式。变每年年底突击征收为常年征收,农民个人筹资标准不宜调整过频过高,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上三年左右调整一次,便于常年征收,解决新生儿、外出务工人员返家及时参合的问题。二是改进门诊补偿办法。以户为单位结算的门诊费用,降低年报销封顶线或以参合农民自已交费为标准,按参合人数半年一到帐,实行总额控制,家庭账户年终结余的费用在账户内储存,并转下年使用,超支部分由本户自理,免得突击花钱,减少按比例报销的诸多麻烦,解决外出务工人员难予享受门诊补偿的问题。三是改进审核结算方式。门诊报销以打印小票为准,患者在小票上签字确认即可。卫生室垫付门诊费的结算尽量做到一月一结算,保证正常周转。四是改进监督方式。做到“四公开”,便于接受监督。即定点医疗机构将参合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金补助范围和方式、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公开上墙,村或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将合管部门提供的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在村务公开栏或医务公开栏张榜公开公示。同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接受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监管力量,落实监管经费,做到新农合工作有人员监管、有精力监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落实惠农政策,做到“三必须”

一是集中采购的药物必须保证零差率。为解决定点医疗机构部分零差率药物反而高于市场药物价格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卫生、物价等部门应适时开展市场药物价格调查,逐级反映药物集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采购价格提供参考,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二是药物配送必须保证卫生室正常医疗用药需要。卫生院为村卫生室配送药物尽量根据需要和数量及时配送,每月至少保证2次,特别是保证边远村卫生室的医疗需要。三是药物品种必须满足农村患者的需要。采取药物时要多听取基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生的意见,应以价格适中疔效好的常规药物为主,改头换面虚高价格的药物为辅。

成效思考 篇3

一、培育试点工作成效

1. 组织与制度建设。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西平县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畜牧局、农村信用社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西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建立了第一堂课制度、组织领导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台账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2013年,西平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举办培训班四批,分三期进行;至目前已招生143人,共培训了三批,每批培训时间为5天。今年已招收中专学员63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大专、本科人员31人。

2. 学员遴选与培训安排。西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由县农广校对学员进行遴选,并经过领导小组和全县21个乡镇、产业集聚区和管委会的农业服务中心把关。要求学员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年龄60岁以下、积极好学、能确保时间等基本条件,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农广校学员优先。培训前,县农广校通过问卷调查,按需设置课程,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教师按照相关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课件,同时,向学员统一发放省统编教材2本、自编教材11本、圆珠笔1支、学习笔记3本、书包一个和300元左右物化技术补贴。

3. 培训与管理方式。开班的第一堂课,解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提出培训要求。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四结合”的方法。一是本地老师与省市专家授课相结合;二是灌输教学与有奖互动相结合;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现场观摩相结合;四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结业时,坚持全员书面考试和实训测试,以检验培训效果。在培训管理中,凡是录入台账的学员,要求确保按时参加培训学习,坚持定位入座、上下课点名、迟到早退补课、学习笔记检查评比等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奖惩制,县农广校对每期培训班都评出5%左右的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于中途缺席、换人的,给予补课或者剔除,杜绝胡乱凑数,以保障学习时间和培训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公室负责监管、指导、协调和上下联系等工作,重点落实第一堂课制度,同时还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训中检查、结业回查、半月调度、月度通报、季度小评、半年考核、年终验收总评等办法对培训实行全程监管。

4. 培训成效。一是发挥了培训的技术指导作用。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结合起来,积极推广小麦规范化种植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等多项农业新技术,为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如2013年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98万亩,每亩节约肥料成本8.5元,共节约肥料投资833万元;推广玉米晚收技术9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全县共增产4500万公斤;推广秸秆还田技术85万亩,减少使用氮肥1275万公斤,节省2295万元。二是推进了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施,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农民的需要,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生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等,解决了农民群众生产中的技术疑问,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年种植蔬菜8.5万亩,年产蔬菜52.8万吨,产值达4.5亿元。三是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种养大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辅导员,大多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在科技培训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二传手”的作用,在实用技术与农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稳固而又通畅的桥梁,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种植、养殖生产的技术水平。调研中,种养大户带头人、食用菌生产加工合作社与农机生产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等大都是农广校的学员。

二、存在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展缓慢,缺少有效推进。西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尚处于培育阶段,关于认定、管理、扶持还没有开展相应的工作,整体工作进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一是扶持政策跟进滞缓,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比较效益低,而国家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缺少具体的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生产主体的扶持政策。西平县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财政小县,县财政没有足够的财力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扶持,严重制约了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二是后续措施不到位,具体工作缺少规范的操作指导。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难以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造成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流于表面化。如有部分非农业人口,因资金充足、了解政策,率先一步承包了部分土地,但不具有农民身份,没有资格参加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如果相关政策不够完善,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势必会带来诸多影响和矛盾。

三、思考与建议

1. 加大宣传,进一步营造农民教育培训的利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和基层一线农民教育培训课堂,大力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意义和相关做法,让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提高新形势下对自我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营造社会关注、政府支持、农民广泛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合力,促进事业发展。

2. 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分产业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进行教育培训课程设计时,既要摆脱传统教育培训中刻板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要避免单一的一事一训的培训思路;既要体现短期的实用效应和速成效应,又要着眼于受训者职业规划中长效发展所需的系统性和拓展性;既要从基层一线的微观培训环节入手做好按需施教,又要从整个体系乃至社会的政策调节、资源共享等宏观调配上予以切实的支持与帮助。就“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来说,针对的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盲目施肥、用量超标问题,发挥了较好的应用效应和速成效应,对于深层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就要通过长效的、有计划的培训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升认识,逐步提高生产质量。另外,示范户和生产能手都希望加大基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服务指导,统筹规划和调配,有计划地组织各地的优秀示范学员定向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与拓展培训,开眼界、见世面、促成长,整体提升,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 求真务实,全方位贴近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目前,我们的培训一是要帮助和引导农民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为农民的生产致富和生活品质改观带来直接的受益和欣喜,把学习化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享受和推崇。二是要切实围绕农民的真实需求开展培训,要为农民群众提供缺失的、需要的、乐于接受的、对生产生活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培训,而不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组织培训,这是农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和突破的重大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应当更加贴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的生产实际与运作模式。在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的基础上,对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培训也需要全方位的总结、调整和拓展。普通生产农户、农业产业工人、乡镇务工劳动者、或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新农村的建设者、见证者和享受者,这些不同群体的素质提升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密不可分,不容忽视。我们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内容可以进行一定的扩展,涵盖创业技能、科技知识、卫生保健、社会风尚、家庭教育、法律咨询等多个方面。这将对培训体系构建、培训职能设定和培训运作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基层的培训课程设置得合理、丰富而规范,农民群众可以自愿报名、自主选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项目的培训,这样可以像测土配方施肥那样,将理念、知识和技能补到我们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自身不足的短板。

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成效的思考 篇4

通过笔者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发现, 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这么几种现象:

一是按照课程设计认真学。这是主体, 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认真学习, 从理论课到实践操作, 在学习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是观念陈旧“被逼”学。这一类学生主要是受当前升学指挥棒指引, 认为信息技术学习在初中只是一周一课的副课, 影响不了中考的成绩, 把学习的精力放在了“主课”上, 甚至都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主课”的现象发生, 这一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只是被课程安排牵引, 被“逼”着学习。

三是兴趣不足不想学。还有一类学生就是对QQ聊天和网络游戏很感兴趣, 只想学与玩相关的基本操作, 对信息技术课程安排中的理论学习以及与玩无关的操作则“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一心一意为了玩, 充分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回家“加班加点”, 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了。

这几种情况也就导致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 甚至有的学生考出了个位数的成绩来, 这与学校设置这门课程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现象,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领导层的问题, 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是“术课”, 领导精力聚焦的是升学率的问题, 是“主课”的成绩好坏, 在课程安排上时间与频度不够;二是教学力量的问题, 学校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安排过满, 对学生无法实施重点帮教, 加上当前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系统复习资料严重不足, 老师对学生学习掌握程度难以把握;三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和态度问题, 主要表现在:入学基础有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入学时信息技术基础不一样, 差距比较大;学习态度有差异, 从上到下重视程度不够, 感觉学好学坏一个样, 不像“主课”的学习那样有升学的压力。

二、解决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 要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成绩, 就必须要在解决上述问题上下功夫, 见成效。

1. 端正观念把方向。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如果指导思想发生了偏差, 那行为也就会“缪以千里”, 所以,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 不光是学生的问题, 也是我们当前教育体制尤其是考试机制的问题, 只有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一项指标,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教育实施主体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把信息化教学纳入课程教育的的主体, 民众的观念才会得到扭转, 这样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学校与家庭的影响下才会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真正端正好心态, 把信息技术“真正”当作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来学, 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促进中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 注重方法提动力。

当前,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他们求知欲强, 喜欢标新立异, 而且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适应他们的需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了“四式”教学方法以, 即“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自主式”:启发式, 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多种方式, 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 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主式教学方法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从旁引导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

3. 突出重点提效率。

针对学业考试特点, 教师在收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习强化复习, 固强补弱, 求得突破。一是系统复习, 突出重点。新课结束后根据大纲要求, 教师要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强调, 并把梳理材料及时下发学生, 让学习尽快进入系统复习。二是固强补弱, 解决难点。一般说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 第四章数据统计分析和第七章动画制作是两个比较难掌握的章节, 特别是在统计表格和制作具体动画方面。为此, 我通过反复讲解这两章节的具体复习要点, 让学生心中有数, 然后通过相关操作题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边学边练, 边练边学,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不断巩固深化。三是强化练习, 提高实效。

成效思考 篇5

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林勤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动车高速铁的迅猛发展,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在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已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作用。几年来,我们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交通运输部、省厅关于《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坚持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供同行参考。

一、基本做法

过去几年来,我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先后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尝试。

1.建立文化体系,实施文化战略。一是制订规划,明确目标。2006年我公司通过对几十年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结合实际制订了五年(2006年-2010)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从而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以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2007年至2009年公司自上而下进行全员企业文化培训教育,先后组织了企业文化讲座、知识竞赛、座谈会、1 研讨会、演讲比赛、文艺会演、技术比武和征文活动等,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三是聘请专家,建立体系。2009年至2010年公司在北京和谐中交企业文化咨询中心帮助下,对公司近60年历史文化进行调研、分析、归纳和总结,提炼出“一个品牌战略、三大目标(愿景)、四项责任(使命)和致新、致诚、致远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编制了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成了以公司为母文化、所属各单位为子文化的具有独特个性、内涵丰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先进的“宁波公运”文化体系,从而完成了规范的“宁波公运”文化管理手册。

2.重视文化领导,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机构落实职责。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做到总经理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党工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和下属单位专人抓,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制订文化建设工作标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并渗透于其各个环节之中,做到不脱节、不空位、不摆设。三是建立检查考评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考评标准体系,并做到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互评、员工评议与实际效果相结合,对不符合要求或工作不到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扎实进行。四是完善奖罚机制。坚持每年度考核,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中由于工作不到位出现造成影响的追究责任,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入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做、有奖罚兑现的良性循环。

3.营造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建设。一是强化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示范作用。公司首先是组织各级管理者带头学习、倡导企业文化,率先研究、践行企业文化;其次是到先进企业学习考察,通过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对比分析,汲取其精华。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到公司授课。学习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理论,以此来增强各级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起好积极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多次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培训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开展企业文化课题研究,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以此来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发挥其作用。四是深化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开展了“创文明城市,树行业新风”和“文明窗口”、“文明班线”、“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还开展了“迎、讲、树、创”社会志愿者活动和“创三优一满意”活动;同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坚持开展了各类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系列文体活动,并坚持培养先进个人(集体)典型,挖掘和宣传先进事迹,开展了 “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经营者”等系列评选活动;为搞好典型引路,营造优良文化氛围,2012年公司开设了道德讲堂,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4.夯实文化基础,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抓员工教育。我们坚持每季一次文化创建工作会议、各窗口单位每月一次专题会议、班组每周一次现场会、员工每天一次岗前队列教育,教育员工切实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二是抓员工培训。坚持举办业务知识、规范操作、3 服务知识和服务艺术、服务礼仪和英语、哑语系列培训,举行服务工作大讨论,组织服务质量案例分析演练和现场服务教育体验,引导广大员工在规范服务、主动服务、个性服务、延伸服务和细节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优质服务和诚信服务意识。三是抓制度建设。几年来公司分别在各服务窗口建立健全了星级服务员评定制、末位待岗制、首问首办责任制、“二微”服务制、站立服务制、岗前队列制、导乘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实行服务质量评议与考核制度,建立服务质量档案卡,并坚持日常督查与跟踪监督相结合,做到以制度管理人。四是抓服务质量。根据公司“用心服务,追求卓越”服务理念,我们制定微笑规则,进行微笑考核,实行微笑检查,举行微笑比赛,并推行主动服务、首问服务、超前服务和延伸服务,使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五是抓典型。我们在服务员中深入开展争当“形象大使”、“服务大使”、“微笑大使”、“岗位能手”、“技术标兵”、“服务尖子”等活动,重视和坚持培养先进个人典型。

5.创新服务举措,打造企业品牌。一是创新服务形式。我们在汽车南站、中心站分别推出了“四心四化”、“四车三点、七大七小”服务新项目,展现服务亮点,创出服务特色,使旅客在到站前、进站候车、旅途中和出站后都能感受到热情和温馨。二是创新服务工作法。我们在各客运站推行了服务工作法和岗位工作标准,规范服务内涵,创出了“脸笑、嘴甜、眼活、手快、脚勤、心诚”十二字工作法和“钻、勤、真、情”四字诀工作标准,同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和脑勤,努力做到服务流程化、规范化和个性化。三是重视品牌建设。我们先后在汽车南站、中心站、汽车北站、宁东出租分公司推出了“3561服务”、“衷心服 4 务”、“道德银行”、“公运的士”服务品牌,使原来的分散式服务组成了一个服务网,实现无缝隙服务。四是创树服务品牌。2006年,我们经过精心构思和策划,挑选具有较好服务涵养和素质的服务员,在汽车南站成立了“3561”服务班,并以“追寻雷锋足迹,弘扬绿叶精神”为宗旨,推出了“用心服务,给你满意”的“3561”服务品牌,努力做到“四精四有四到位”,即“迎门服务精细、导乘服务精细、提醒服务精细、重点旅客服务精细”、“让旅客进站有亲切感、候车有舒适感、乘车有安全感、出站有留恋感”和“接待旅客到位、回答旅客问题到位、解决旅客困难到位、提供服务措施到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广大旅客亲切地誉为“老人的拐杖,聋人的耳朵,盲人的眼睛,哑人的嘴巴”。

二、取得成效

几年来,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公司已跻身于全国道路运输百强企业的前十名。

1.企业形象得到提升。通过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公司司旗、司徽、单位标牌、部门指示牌、各种标识标识、广告牌都按标准颜色样式,统一规范制作;员工统一服装、挂牌上岗,统一整齐;车辆车体做到颜色、图案、标志、字体四统一;办公用品全部按标准设计制作,办公场所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公司的良好形象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树立起了“大公者,运天下”的“宁波公运”崭新形象。

2.员工素质有较大提高。优秀的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展现才能的人生舞台,在“海纳百川,量才录用”的用人理念的激励下,员工的学习热情、工作激情空前提高,同事之间团结协作、协调配合,凡事用心去做,力求 5 高效完美,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技术技能蔚然成风,“用心服务,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成为检验员工的工作标准,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为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交通行业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公司所属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作为重大先进典型,先后在市、省、全国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并光荣入选“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候选名单、“浙江骄傲——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入围名单和2006年度宁波十大新闻;又如,2014年5月鄞州日报和东南商报对汽车中心站“衷心”服务班班长潘霞先进事迹作了为期7天的连续报道,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较好地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同时,公司还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交通部、浙江省、宁波市劳动模范和宁波市首席工人等先进模范人物,汽车南站“3561”品牌还被评为“宁波市最具有影响力文明服务品牌”。

4.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宁波公运秉承“创造财富,服务社会,关爱员工,回报股东”的企业使命,坚持做强客运主业,加快跨行投资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开拓市场为中心,以加强管理为基础,积极应对困难,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使公司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始终名列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前10位,并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浙江省服务业百强企业、宁波市服务业“纳税20强”,并被授予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宁波市首批优势总部企业。

5.企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及所属单位先后获得了市、省、全国 6 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道路运输系统文明汽车客运站、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全国先进职工之家、全国出租租赁汽车行业先进出租汽车企业、全国道路运输系统汽车维修文明企业、交通部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省文明示范窗口、省治安安全先进单位、省“十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宁波市最具影响力城市文明品牌。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几年来,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真正意议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着眼过去,展望未来,笔者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作了思考。

1.必须有正确定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正确定位。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而不要盲目追求形式。二是在实际企业管理中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可以用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融合,纳入日常管理之中,成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努力实现经济与文化、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四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统筹考虑,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连贯性、统一性,做到长期坚持。

2.必须有领导示范。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努力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二是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文化知识,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并有独到的见解和长远的战略思考;三是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提出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四是要通过自身的管理思想、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广大员工,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热情,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3.必须让员工共同参与认同。企业文化没有员工的参与认可,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广泛发动员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讨论,让员工自我启发和自我教育,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和认知。二是要通过员工的反复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员工文化素养,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和宣传工具加大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的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和向上气氛。三是要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强化团队意识,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共识。四是要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工作,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员工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综合素质。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将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统一到“创造财富,服务社会、关爱员工,回报股东”的企业使命上来。一是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强化其行为意识和使命意识,促使其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实干创新。二是要培养“海纳百川,量才录用”用人理念,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 8 立足本职,岗位成才,对成绩突出,贡献大的员工进行奖励提拔。三是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竞技能力和综合素养,认真倾听员工意见和建议,切实关心其实际困难,帮助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优良品质。四是要大力培植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营造积极向上氛围,潜移默化地将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成为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

5.必须具有独特个性内涵。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企业的个性特点,突出自身特色。一是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注意继承发扬企业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积淀,认真探求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二是要突出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愿景、使命等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注意企业的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所在地区人文环境等因素,避免雷同现象;三是要有丰富的载体和内涵,广泛开展以技术比武、安全生产、文明创建、优质服务等劳动竞赛,积极发掘员工容易接受且又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四是要总结自己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所形成的文化闪光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

6.必须坚持长期持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企业良好的历史传承,又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一是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就会不同;二是企业文化总是随着社会形势、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发展状况的不同做出适当的调整深化,使企业文化的内容更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实际;三是企 9 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使文化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思想准备。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断创新发展过程,需要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展示其魅力活力和超强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一点思考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语文教学  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9-01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升入,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学格局已被完全打破,课堂活动更多表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与过程成了提升教学成效的有力手段。

首先,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代,在学习活动中对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迫切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尊重。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首先,寻找课程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导入为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传统文化《对联》时,可以由学生熟悉的“春联”说起,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谈话: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想想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2.播放音乐《发财发福中国年》

3.学生回答

4.揭示题目

师:对,过年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在大门上贴上什么?(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我们在贴对联时你知道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由此激发学生,引出有关对联的知识,进入新课。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会顺着思路进行探究。其次,以激励表扬为手段,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快乐性体验,在学生有进步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后,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乐于和教师亲近,并将这种情感转移到语文学习之中。

其次,以提高互动程度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归去来兮辞》这一课前,本人先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陶渊明先生的相关信息,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当学生了解到作者陶渊明先生的许多资料后,学习课文的兴趣就大大地增加了,这就为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打好基础。上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说说“对陶渊明知多少”的训练活动,学生因为有了课前的储备能量,这时他们兴趣盎然,争先发言,气氛热烈。

生: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生:陶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师:谁能说说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

生: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一天,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巡查,旁边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带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在弃官之后归隐之前写下了这篇辞。41岁的陶渊明并从此诀别官场。

师:对陶渊明大家了解得很多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记》,一篇是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现在同学们又积极的去查阅陶渊明先生的更多资料,同学们真的会成为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又一名篇《归去来兮辞》,标题五个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想请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生:“辞”是一种文体,“兮”是一个虚词,在“辞”这种文体中大量应用,没有实际意义,“来”是一个助词,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归去来兮辞”五个字,就是“归去吧”的意思。

师:他说得非常好,看来是经过了充分预习的,请大家在课文上标记出来。“辞”这种文体是屈原根據楚地民歌整理创造出来的,所以又叫“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有人称“辞”为“骚体诗”,“兮”实际是楚地方言中的一个叹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通过这个互动设计,学生根据自己在网络上搜集的有关资料,各抒己见。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作品以及归隐原因等都了解颇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充分落实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再次,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程度。

我在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手段作为重要的辅助载体,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让课堂书声朗朗,学生感到以诵读为乐。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过程。语文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口头讲授,要让学生通过增强直观感知来强化教学成效,如在教学中可以辅之以相应的影音展示资料,让学生增加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情感丰富的课文的时候,加上配乐朗诵来增强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主旨。最后,在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手段作为开展课内练习反馈及复习演示的辅助手段,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后,应营造共进氛围从而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效率。

对提升高校政治教学成效的思考 篇7

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仍有部分高校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念滞后, 模式陈旧, 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开展政治教学, 导致整个政治教学成效停滞不前。鉴于上述情况, 笔者在任教班级开展了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 简称“1234”教学模式改革。

二、教学改革主要步骤

“1”:体现“学生为中心”这一主旨。在高校政治教学“1234”模式改革中, 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让教学活动更为自主、互动, 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开动起来, 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方面, 立足学生思维特点以及感知实际, 针对性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增强教学实际成效。

“2”:坚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两条主线。在教学改革中, 笔者首先转变教师的角色, 将自己从以往直接给予灌输的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寻找分析研究的角色, 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活动引路人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与平台, 让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获得学习动力。此外, 在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给予必要的重难点指点, 以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深入程度。

“3”:抓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检测反馈”三个重点。在课前预习环节, 在要求学生开展预习的同时, 不仅要求他们了解各种背景资料, 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筛选总结出来, 留待课堂之中进行质疑探究。在课堂探究环节, 笔者注重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自主探究这一线索开展, 将教学目标要求以及重难点浓缩成一组探究题, 在课堂探究环节进行合作探究, 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 教师向其进行思维点拨, 以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检测反馈环节, 笔者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予以检测, 获取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最为直接的信息。

“4”:按照“预习检查”“揭示要求”“自主探究”“成效检测”四个步骤。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应用较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查, 简要了解学生预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接下来, 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与之相配套的是一组思考探究题, 通过这一组思考探究题, 将本节课所要教学的所有重难点与精华浓缩其中, 并且呈现逐层深入的思维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为师生互动提供鲜明的线索。接下来, 开展学生自主探究, 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积聚集体的智慧, 按照探究题的要求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自己思有所获的基础上, 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 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思想交流、思维辨析的平台。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之后, 笔者安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按照顺序进行, 小组代表回答内容中具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言, 补充完善, 以这样的方式积聚大家的智慧。在学生之间呈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 笔者并不简单地充当裁判员角色, 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逐层深入地明辨是非, 在辩论的过程中, 不仅找到了正确答案, 同时也加深了理解, 提高了思维辨析能力。最后, 笔者还安排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简要的当堂检测, 以作业纸的形式或者简要提问的形式, 初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重难点掌握方面的成效, 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自我评估, 同时寻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教学改革初步成果

(1)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个体的思维广度、深度毕竟有限, 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学习研讨, 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大的范围, 提高学习活动的科学性。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比以前提高, 不仅表现在政治课堂学习中,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遇到难点, 学生也能够自觉地进行相互研究, 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2)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养成。通过“1234”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 提高了预习能力。许多学生自觉地养成了“要学习必先预习”这样的理念, 在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学习之前, 都进行事先针对性的预习活动, 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相互讨论研究等形式提前进入学习,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3) 学生思维探究水平较快发展。在传统的高校政治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思维积极性活跃性不够。在“1234”模式探究过程中, 学生在每一节课的思维都被有效调动起来, 坐等不来答案, 只有通过自己积极思考, 才能够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长此以往,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是提升高校政治教学成效的核心与关键。教师要牢牢抓住重点进行突破, 同时要注重疑难点的科学处置, 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保障, 全面提升政治教学成效。

摘要:在高校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程度直接与教学成效相关联。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 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积极性发挥出来, 提高教学成效。而“1234”教改模式, 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养成, 思维探究水平较快发展。

关键词:高校,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苗田翠.试论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4) .

[2]杨健.学科德育是德育课程化的重要体现[J].北京教育, 2007 (9) .

在独立思考中追求小组学习的成效 篇8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材料,确定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我校2008届高三学生考完一次统测卷后,我发现该卷的最后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错了很多,学生们都说很难理解,解题没有把握,学生对题目争论很激烈。因此,我决定将此篇阅读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其原文如下:

It seems odd that in aknowledge economy where intellectual and knowledge work have become so important,universities are struggling as never before for economic survival.How do we explain the fact that most parents who have themselves experienced a university education want one for their children,yet do not rush to defend universities in the public debate about their futures and neither try their best nor make use of their wallets to ensure their survival?Perhaps we have a worry with the kind of education that universities provide but recognize it,for the moment,as a short cut to economic advancement and therefore put up with it.

As the world moves towardsa state of globalization,universities have to agree with what that might mean for their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programs.As border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less relev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y need also to consider how to produce graduates who engage as global citizens and how they,as institutes,remain pa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scholars.As private companies offer more in the way of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ie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 role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fulfill.And a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knowledge becomes even more widespread,we all need to think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universities can no longer be sites of unselfish research.

Many universities arestruggling with these issues,but it is important that all who value their continued existence also engage in the debate.Only in the common search for solutions will we come to understand how precious is the resource in which we have invested so much as a country.How easy it would be for such a valuable resource to be almost damaged by our neglect.

Universities must never forget that it is by the qualities of those who pass through their portals that they will be valued.Perhaps it is time to re-assess the nature of what we offer and we can begin by looking at what others have suggested as our new role in such uncertain times.

1.We can see from thefirst paragraph that______.

A.people benefit fromuniversities but do not value them

B.universities have losttheir sense of survival

C.people valueuniversities but they are hesitant to support them

D.universities are nolonger producing graduates

2.It can be inferred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______.

A.worries that universities might be too much influenced by globalization

B.believes thatuniversities must be completely commercialized

C.believes that countriesneedn't invest any money in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private companies can do better

D.is discouraged thatuniversities are not teaching students

3.The underl ined word“portals”in the la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

A.university textbooks

B.university values

C.university gates

D.university meetings

4.What will probably follow this passage?

A.A series of opinionsgiven by others on the same topic.

B.The author’s expandedview about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C.A list of the possible roles in society that education can not play.

D.How well universitieshave done their work.

二、自我订正,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

对于攻克英语阅读理解的难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尤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自我订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仍然卡壳在不知所以然的问题要组织小组讨论。学生针对文章的选择题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观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第1题从哪里可看出人们很看重大学,但又不愿支持它们?

2.第2题为什么不选B?

3.第3题选A是否更好些?选C似乎太牵强附会。

4.第4题应当选B不选A。

三、突出重点,分配任务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我将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确立为合作学习的任务,突出了重点,抓住了要害,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贴近学生实际,有选择性,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思考价值。

然后,我将全班学生根据英语基础的好差,男女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由一名小组长负责进行讨论,合作攻关,每组重点讨论一题,完成任务后,再解决其他问题。

四、集思广益,小组讨论

明确任务后,学生马上进行小组讨论。他们有的在研究,有的在倾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做补充,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

一般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经过生生互动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比较棘手的问题,令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七嘴八舌,集体攻关,只要时间充足,问题也能基本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待全班讨论。

五、全班交流,攻克难关

有的问题确实由于句子复杂或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或常识的缺失,学生几经讨论,仍然不能解决,那么就在全班交流。各组确定的重点问题首先交流。每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陈述问题,解答理由,阐述根据,小组其他同学也可随时补充发言,体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成果。

全班讨论时,由教师主持,所有小组均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负责解答。这种现象很少见,因为学生人多,各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这比教师一人思维强,且优秀学生的思维极其敏捷、深刻,一点也不比教师差。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一方面知识欠缺卡壳,不能理解文章,但一旦遇到他很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就可大显身手。例如第2题全球化问题,有个学生对此特有研究,娓娓而谈,令人刮目相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问题,还引来了满堂喝彩,掌声连连。

第3题由于原文pass through的限制造成选择的困难,学生认为此题编制的理解力度不够。最后一题学生均感困难,主要因为句子结构太复杂,我在黑板上详细分析了结构后,学生都能正确理解了。学生发言踊跃,唇枪舌战,竞争激烈。在紧张的讨论中,思维冒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互相启发,合作攻关,解决了主要难题,经历了成功的体验。

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效的思考 篇9

一现代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高等教育中, 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受害于传统的应试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重书面、轻口语”现象严重, “知道英语单词的意思但不知道该怎么读”, “浓厚的地方口音, 发音不纯”, “讲起英语结结巴巴”甚至“羞于开口”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对外交往、各国经济交流迅速扩大的需求。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 在高职院校教学课程中, 重视书面表达, 对口语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口语的训练方式大多还是靠读课本教材, 而不是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有效对话。高职院校班级人数多, 大班学习对口语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少, 教师很难掌控课堂的会谈方向。

2. 师资力量和水平存在问题

在我国, 很多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师仍然是由本土教师担任, 中国式口音较重, 上行下效, 学生的口语水平也不高。此外, 外籍教师在来高校之前没有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 脱离中国国情, 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多, 对专业对应的职业了解得就更少了。

3. 高校的教材内容陈旧, 更新不及时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能直接上岗的毕业生, 但很多高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前出版的, 内容陈旧, 口语的用法过时, 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4. 应试教育模式仍然普遍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 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拿到口语文凭, 所学习或练习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围绕考试要求, 利用课堂时间学习, 愿意并真正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学生并不多。

二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效的方法探究

1. 提高教师口语水平,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水平, 要想提升口语教学成效, 首先就要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一问一答,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模拟的情境, 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交流, 提升学生反应能力, 掌握日常交往中的口语对话方式和发音方法, 提升口语水平。

2. 高职学校应多组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模拟训练

高职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家、职业人士, 举行与职业相关的模拟口语大赛。通过逼真的赛事情境模拟, 以及对学生的赛前训练、赛中评论和赛后分析总结,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口语和专业知识, 在了解职场英语的同时, 真正学以致用, 提升应用能力。

3. 合理分配教材教学的比重, 及时更新教材

在口语教学中, 实践性很强, 要以实际情境训练为主, 活学活用, 教材应该只是教学实践的辅助内容。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选用的教材一定要及时更新、不断调整和升级内容,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是最新的内容。

4. 改革现有口语考核及奖励方式

现有对英语口语的考核较少, 口语课中考核随意性大, 主要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 并且只有书面成绩过了一定的分数之后才能参加, 全凭自愿,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改革现用口语考核方式, 要打破常规考试方法, 可通过班级、学院或者校园情境模拟大赛, 颁发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认证证书, 或者为口语成绩突出者的学生提供出国学习或者工作的机会等等。

5. 高职院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环境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英语协会、提供适当的经费经常性地组织“英语角”或“口语之夜”等活动, 努力在学校中培养学生之间使用日常英语交流的氛围。

三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举例——交际教学法

为了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效, 高职英语教师应在贯彻“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着重研究具有特色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交际教学法对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帮助。

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其核心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职场和对外交流的毕业生。此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教学课堂中的主角,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讲解语法知识, 而是扮演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导师、咨询者甚至是参与者等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能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得体的交际。

总体来说, 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效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和教师应该在口语教育中尽可能地创造有利的条件, 打破常规, 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 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流利、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曼琳.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其解决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周利、李惠贤.提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效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 (3)

[2]文慧.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3

成效思考 篇10

1 修武县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全县面积678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修武县共有医疗机构296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卫生机构4家(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学校、新农合办公室),乡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273家,个体诊所4家,私立医院1家(脑血管病康复医院)。

2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

2.1 整合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资源

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服务需求、地理交通等因素,修武县保留设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公费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为城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设置标准和功能定位,重点提高服务能力,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

2.2 以基本药物零差率为突破口

修武县作为第一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2010年3月1日开始,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顺利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9月10日,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所有药品参加全省网上统一招标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至2012年3月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已经占其药物销售的70%以上。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药品价格,促进合理用药,有效解决了以药养医和过度用药、过度医疗的问题。

2.3 深入推进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修武县通过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首先,制定了《修武县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下发了《关于核定修武县公立医院编制的通知》,重新合编定岗。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528人,县中医院编制192人,县妇幼保健院编制61人,编制实现了倍增。其次,进行设岗竞聘。根据核定的编制,并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县级各公立医院分别完成了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全员竞聘上岗。第三,实行绩效分配改革。县级各公立医院按要求建立了按岗定酬、同岗同酬、岗变薪变、绩效考核的内部分配机制。同时推行“学科带头人”、“首席医师”和“服务标兵”制度,重点向技术业务骨干倾斜,形成了较合理的薪酬体系。

2.4 探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而要实现这一点势必要对原有的财政补偿机制进行变革。修武县在县财政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原来的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医院因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离退休人员工资、基建和大型设备引进与更新、医护人员的培训进修等费用由县级财政进行补偿,财政投入大为提高。以县人民医院为例,县级财政的补偿由原先的40余万元/年增至约500万元/年。

2.5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只有把县级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建好建强,才能切实提高县域内的就诊率,降低县外转出率,从而对于城市医院的就诊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修武县在这一方面主要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方面主要指强化卫生基础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县中医院新址的搬迁和县妇幼保健院的搬迁,县人民医院搬迁项目也正在加紧实施,1.9万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基本竣工,1.8万平方米的医技门诊楼主体竣工,2012年底将搬迁新址。“软件”方面则主要在强化卫生人才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省卫生厅实施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县人民医院骨干医师培养“515”行动计划和县妇幼保健机构骨干医师培养“512”行动计划等有利条件,加强了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

3 改革的主要成效

3.1 群众明显受益

国家进行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受益,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修武县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效就是群众明显受益。根据修武县《关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通知》规定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应达70%,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要予以公示。此举降低了药品价格,也促进了合理用药,使群众普遍受益。自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始至2012年3月份,已零差率销售药品2350多万元,群众直接受益340多万元。此外今年3月份,修武县出台了《关于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在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看病,病人不再交纳住院押金,先进行住院诊疗,在出院时仅支付医保金外个人应缴的自付部分即可。该服务模式推行以来,县级公立医院已对1214例住院患者实施先住院后结算,累计垫付住院费用225万元,这一措施使群众医疗需求表现明显释放,就医更加方便,就医负担得到大幅减轻。医改之后,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同期增长30%和20%以上,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20%和15%以上。

3.2 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提高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力军、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主体。修武县通过深入推进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重新合编定岗,实现了编制的倍增,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稳定性。通过绩效分配改革,职工工资水平较改革前有了基本保障和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县级公立医院平均工资较改革前平均提高了35%,技术骨干年工资超过10万元。通过加大财政的支持与补偿,退休人员工资实现全额保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将转化为更好的服务、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继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两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医疗责任事故和较为激烈的医患纠纷事件。

3.3 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分工协作

修武县在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基础上,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强力推进了县、乡、村一体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形成了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分工协作。近年来共投入2亿多元,建成配备电脑、基本诊疗、急救设备等的标准化村卫生所243个,方便群众就医;改扩建10个乡镇卫生院,成立公共卫生服务站,将工作重点转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开展;并通过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加大投入,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在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得以强化的基础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从而形成了层次清晰、任务明确三位一体的卫生服务网络。

4 体 会

4.1 领导重视是前提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修武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由财政、卫生、发改、人社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医改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抓好医改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并在财政投入上予以倾斜,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在政策方面,2011年5月,修武县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做了大量的基础性调研、改革成本测算、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出台了《修武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实施方案和办法,为推进和指导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4.2 政府投入是关键

修武县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中,加大了投入,每年从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支持改革,使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得到补偿,降低公立医院的盈利冲动,医院的公益性得到突显。

4.3 机制建设是动力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而机制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机制也要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要不断创新。修武县率先试点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规范了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切实降低药价,使群众受益;完善了多渠道补偿机制,使医院抛掉包袱,得以发展;在医院内部管理中深化实施了编制、人事制度和绩效分配机制,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谐了医患关系。修武县正是通过主动积极的进行各种有效机制的创新,引导医疗卫生行业行为,服务人民群众,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现改革的探索。

4.4 信息化建设是保障

建立信息化平台,整合卫生信息资源,对于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考核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修武县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时出台了《关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通知》,对如何操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软件公司对各医疗机构的收费系统、药品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以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70%。此外,启动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库建设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免费体检等方式,为城乡居民免费建立了电子化健康档案,目前累计建档29.4万人,建档率达98%。目前,在信息化方面,全县已基本形成了财务管理、药品购销、信息管理、新农合管理等信息网络系统,医院管理、绩效评价、县域信息资源共享等也在建设中。

4.5 加强宣传是桥梁

修武县总人口虽然只有30万,但是却分布在3镇、5乡、223个行政村。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医改的实施,就必须加大宣传。在推进医改工作中,修武县开展了广泛深入多层次的宣传,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以及标语、宣传单等载体,广泛开展医改政策和医改成效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卫生工作者、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支持医改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医改氛围和环境。其中仅为让广大群众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的政策,就印制了宣传资料8万余份,并将药品价格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 几点建议

5.1 保证政府投入足额到位

医疗服务是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在本轮医改中,国家提出了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如果公立医院失去必要的政府投入,医疗服务也就难于体现其福利性和公益性。修武是河南人均GDP相对较高的一个县,财政收入状况相对较好,医改的投入使县委和县政府还是感到不小的压力。建议国家在公立医院运行成本核算基础上,由中央、省和市(县)按4:3:3的比例分摊医改成本,避免由于地方特别是县财政困难使公立医院改革难以推进,保障医改持续健康发展。

5.2 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

人们往往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来形容卫生行政部门与其所辖公立医院的关系,显然这种管办不分的模式,会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乃至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现。虽然医疗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但是如果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由政府直接负责,一方面将会使得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对医院的规制、干预,其制度安排会使医疗的经营管理失去灵活性、主动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医院对政府投入要求的规模越来越大,会使财政难负其重。因此,在这一轮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家就明确提出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这一问题上,修武县的试点改革尚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建议积极探索,多方借鉴,建立适应县情,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逐步破解“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顽疾。

5.3 理顺价格机制和医保支付机制

修武县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通过向发改委申请对部分特别不合理的定价作了调整。但药品、材料、检查、服务、诊疗等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理顺,医保付费制度不支持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的情况下,医改工作也让卫生管理部门及院长们感到无助。建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必须统筹兼顾,发改、财政、编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一定要联动,只有当医保付费制度、医疗服务的价格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良性互动的时候,医院才能按照医疗服务管理的自身规律去发展,医务工作者才会因优质的服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所带来的回报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和诊疗能力[2]。

5.4 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县级公立医院一般是是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医院。要发挥县级医院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中的龙头作用,实现大病不出县,县级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只有为县医院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才能留得住农民患者[3]。建议进一步加强CME(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建立县级医院与省级三甲医院的技术合作,优秀专家定期到对口县级医院坐诊,定点医学院校,培养基层医学人才[4],快速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婕,关于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建设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1,2:103

[2]隋路,实践中走出来的医改路[N].人民日报,2012,4,8:020版

[3]胡莹,苏明利,新医改下县医院发展机遇与对策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372.

成效思考 篇11

摘要:各个高校每年都在向社会输送着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一些计算机工作包括一些设计计算机业务开展的公司,在面对大批的毕业生却在感叹没有适合的人才可供选择。反映了我们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专业人士的那种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问题的根本则是说明了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差距的存在,或者忽视用实际行动去减少和拉近这种差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教学理念产生偏差、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最终阻碍我们的教学成效的提高。本文从严抓基础教学与开展校企合作两方面入手,结合我校发展实际,阐述了自身关于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效的思考。

关键词:提高;高校;计算机;成效;思考

【分类号】TP3-4

计算机技术是迄今为止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技术领域,其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之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下社会人才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此形势下,各个高校每年都在向社会输送着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一些计算机工作包括一些设计计算机业务开展的公司,在面对大批的毕业生却在感叹没有适合的人才可供选择。反映了我们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专业人士的那种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问题的根本则是说明了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1]。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差距的存在,或者忽视用实际行动去减少和拉近这种差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教学理念产生偏差、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最终阻碍我们的教学成效的提高。对此,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察,从我校计算机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想法。详细论述如下:

1.严抓基础教学

高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并重,二者决定着我们的教学成效。而提高我们教学成效的基础,则需要每一位教师严抓基础教学。基础教学成效的提高受制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我们的教学管理不到位和对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工作不到位。

在大学,学生的学习相对来讲有较大的自主空间。从教育理念上来讲,高校的教育更加突出或者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然而,高校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工作却不到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懈怠与放纵。在我们的教学管理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讲,大学教育如果没有做好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跨度衔接工作,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生偏差,那对于教学来讲也是得不偿失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的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让他们在大学逐渐地去认识和学习该如何有效地自主学习,而不是机械式或者是流水线式的开展教学,那么纵观我国整个教学系统,高校教育已经发展脱节了。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来讲,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比如,面对几个班级一起进行理论课学习的时候,本身纪律就难以维持,面对一堂课好几个班级的诺大受教育群体,教师无法向高中那样去严格纠正每一位学生的纪律,我们需要将学分制纳入教学管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只顾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计划,抱着一种爱学不学的教学心态。对于实践操作课来讲,教师也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操作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并计入平时量化成绩。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上机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理论所学,自主地去认识并解决每一个问题,从而扎实计算机基础知识。

2.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也同样延续我国整体教学模式,整个教育过程都是基于教材知识以及教师的讲授过程下完成的。高校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们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另外,对于计算机这门对于理论与实践要求都较为严格的专业来讲,不能够将教育止步于校内,应该发掘和利用更多地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的教学资源。近年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是一个较为切实时代发展特征的教学发展趋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要想发展扩大就必须要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而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高校也必须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培养订单式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2]。对此,高校需要借助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导下,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适合与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使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的认识与突破,从单一重视理论教育向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方向发展,从而达到知识结构均衡、应用能力强的目标[3]。需要学校在政府的帮助与指导下,与相关计算机工作或者设计计算机业务的公司进行协商,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即管理监督模式,并由双方法人签订合同。一般来讲,校企合作主要采取“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模式。以“顶岗实习”为例,就是学校内的人才培养中的实习部分交给合作企业,学生可以在实习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与能力,最终再由企业在所有的实习生中间择优录用,双方签订就业合同。可以按照以下模式来进行:大一到大三在学校上课,四年課程压缩到三年学完,大四上学期或者大三暑假去合作企业实习,直到拿到毕业证之后,企业通过择优录用来签订正式就业合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所面临着的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对于教育本身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当下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成效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寻求能够提高教学成效的切入点,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成效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5.04.224-225

[2]刘明忠.孙旭东.孙杰.王军红.高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价值工程[J].2015.03.235-236

成效思考 篇12

一、精心扶持引导, 彰显品牌效应, 着力构筑激情广场大家唱亮丽景观

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始于2004年, 一经推出, 就迅速吸引了在公园里休闲、散步和游玩的人们, 并得到了他们的喜爱和参与。据我们的调查, 目前全市能坚持活动的激情广场文化活动队伍就达50多个, 每晚活动人数上万。

2004年7月,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就以“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为我市广场文化的一个特殊景观, 加以精心培育和扶持引导。现在温泉公园每晚以歌声愉悦身心的歌友有两千多人。2006年温泉公园在全国评选中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盛赞它为全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典型;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先生更把它誉为“合唱的天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朱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许多省直机关领导、干部到场参加合唱活动。中国文化报、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分别以较大篇幅专题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2010年5月24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中福州“激情广场大家唱”这项活动获得了公共文化项目群星奖, 这一奖项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 此次获奖也是我市群众文化工作的最高荣誉。激情广场大家唱之所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和亮点, 是因为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在保持旺盛生命力上下功夫。我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最初是由温泉公园里几个喜欢音乐的群众业余文艺骨干, 利用公园中的公共场地, 自发地组织歌唱小方队, 自弹自唱, 乐在其中。这种“新兴”的演唱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市民集娱乐与休闲于一身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并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喜爱和参与。正如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先生在参观温泉公园激情广场时说的那样:“参与就是至高无上”。“激情广场大家唱”得到群众的呵护和支持, 同时也得到了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他们筹集资金、添置设备、联系场地、组织队伍, 乐此不疲。就这样, 歌唱队伍在一天天不断扩大。“激情广场大家唱”很好地诠释了社会办文化、文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体现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发展的广阔前景。

二是在发挥广泛影响力上下功夫。“激情广场大家唱”充分彰显了开放性、参与性、多元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广大市民在活动中平等参与、自娱自乐。

(1) 几年来, 中央领导, 中宣部、文化部的领导, 省委、省政府的领导, 多次亲临温泉公园参观考察群众文化活动, 无不为这里生机勃发的壮观场面所感动和受到鼓舞, 许多兄弟地市也慕名前来观摩取经, 亲身体验和感受这里的热烈气氛。“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也从温泉公园向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江滨公园、金牛山公园、五一广场等地迅速拓展。活动的形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歌唱, 而是扩展到交谊舞、健美操、腰鼓、秧歌、弹唱、闽剧和曲艺等各个方面。

(2) 2008年中国音协授予福州“中国合唱培训基地”牌匾;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全国“两会”上、在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决赛点评时, 着重介绍了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的活动情况, 对“激情广场大家唱”的组织、合唱队伍的演唱水平及群众参与的热情赞不绝口。2007年在福建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 “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作为典型在全省进行推广。

(3) 我市的群众合唱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海峡两岸合唱节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由中国音协、福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 是两岸开展文化交流的盛会, 也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

三是在迸发强大感召力上下功夫。由于省、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和扶持以及参与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活动组织者更加注重质量和水平。因此, 现在它不光是一种休闲活动, 而是合着时代的节拍, 不断提高层次和品位。这几年, 全市激情广场活动, 不仅每天唱响主旋律歌曲, 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而且注意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 组织有声势和影响的演出活动。比如, 围绕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建国60周年等, 群众都自发组织了主题深刻的纪念演出活动, 这使活动更有针对性, 更有积极意义。

二、丰富活动内涵, 拓宽活动思路, 持续提升激情广场大家唱品位水平

我市激情广场大家唱常抓不懈, 从城区向广大农村拓展, 久久为功,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是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培养了市民健康的生活情趣。三是构建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四是促进了社会安定稳定。五是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六是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无穷, 持续升温, 给予我们几点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一、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关键。2004年底, 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的指示精神, 我市坚持以人为本, 以满足广大市民基本的文化需求和实现市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 将社区文化建设和广场文化活动纳入规划, 进行统筹安排, 出台了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文化服务方面更加优质便民, 推出了公园免费开放, 公益文化场馆、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或为老年人、未成年人优惠服务的政策措施。面向基层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 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相关部门的积极扶持是保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文化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市委的要求, 大力扶持和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研究推出了“八个一”的扶持措施。至今, 文化部门共聘请社会文化义务辅导员300多名, 培训广场文化活动艺术骨干千余人, 市属艺术院团专业人员2000多人次在各大公园、广场开展几百场文艺演出, 组织了近70多场闽剧 (曲艺) “名家名段”示范辅导活动。市群艺馆常年负责免费开办激情广场舞蹈、声乐、合唱指挥、音响控制等培训班, 免费培训激情广场文艺骨干。这些措施对提高群众文艺骨干素质和群众文化活动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市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是根本。

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 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 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因此, 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其主要特征。这几年无论是市委、市政府及文化部门组织的活动, 还是群众自发产生的各种文化活动, 我们都坚持广泛吸引群众参与, 满足群众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 为群众搭建表达思想感情、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陶冶和审美享受的平台, 让活动扩大影响力, 发挥它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功能。所有的这些成绩无不着眼于广泛发动群众,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让文化建设的各项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成效思考】推荐阅读:

成效与思考06-29

成效调查05-09

成效因素06-10

服务成效06-11

措施成效06-28

成效展望06-30

特色成效06-30

技术成效07-12

成效探究08-15

经营成效08-28

上一篇:土地优化下一篇:云南农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