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成效(精选12篇)
示范成效 篇1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患者中至少有1/3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晚期患者则高达70%以上, 可使患者出现烦躁、恐惧、紧张、绝望等不良情绪。控制疼痛,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可使80%~95%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1]。2012年本院肿瘤科创建无痛示范病房, 通过组建癌痛护理小组;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及目标;建立疼痛护士培训计划;提高护士对癌痛的认知, 建立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制度, 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护理。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组建癌痛护理小组
癌痛护理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 组长负责无痛示范病房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在疼痛护理中起主导作用, 组织并实施以疼痛为主的培训课程, 深化疼痛管理理念, 提高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 在工作中督导、审核疼痛管理情况。疼痛专科护士3人, 由在肿瘤科工作五年以上主管护师2人及护师1人组成;本科室13名护士均参与无痛示范病房的管理。
1.2 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晚期癌症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 是一种复杂性疼痛, 使医护人员认识到:癌痛患者除了对镇痛剂的需求外, 患者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疼痛管理知识范围广, 包括:护士理论水平、患者接受知识能力、疼痛评估、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参照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教材, 结合国内疼痛护理的经验[2]和一些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经验[3]。理论培训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讲授及集中学习培训教材等方法。内容包括: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并组织护士学习;请科主任和疼痛医生讲解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并制定药物使用流程;癌痛患者的心理学及非药物干预癌痛的方法;癌痛评估流程;癌痛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疼痛记录及观察表的绘制;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后效果的评估和记录。
1.3 疼痛评估工具
根据患者年龄、基本病情、既往史、现在疼痛情况, 确定评估时机;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结合三种评估方法与工具, 综合分析疼痛分级。疼痛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4]:用0-10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0级代表无痛;1级 (1~3) :轻度疼痛, 可忍受, 能正常活动, 睡眠不受干扰;2级 (4~6) :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睡眠受干扰;3级 (7~10) :严重疼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需要镇痛药物, 睡眠严重受干扰, 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5]。使用疼痛护理单, 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活动情况等;疼痛>5分, 安慰患者, 解释病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采用物理疗法分散注意力。告诉医生采取止痛措施, 使用镇痛药物后再次评估疼痛是否缓解, 口服药后1h再评估, 肌肉注射0.5h后再评估, 静脉注射15min后再评估, 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根据VRS/NRS法, 疼痛缓解效果可分为: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中效:疼痛减轻1度;微效:疼痛稍有减轻, 但不到1度;无效:疼痛无缓解[6]。
1.4 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病区建立疼痛教育栏;在每个患者的床头悬挂面部表情评分法和数字评分法组图, 教患者看脸谱图, 把最能描绘自己疼痛程度的脸谱或数字告诉医护人员;每月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幻灯片教学, 普及镇痛药的使用原则, 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让患者掌握吗啡类药物的不易成瘾性和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放疼痛患者教育手册, 家属和患者学会预防便秘的方法, 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饮食调理, 缓解便秘的发生;告诉出院患者在门诊办理除痛病历, 开镇痛药的流程和需要携带的证件。
1.5 运用PDCA循环法, 效果评价及总结经验
通过对本科室13名护士考试, 了解护士疼痛知识及三阶梯镇痛药物知识掌握程度;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满分100分, 以80分及以上为合格。每个月开一次疼痛小组会议, 收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疼痛评估和记录的资料;互相交流经验, 分享实践中遇到的个案问题, 优选好的非药物干扰疼痛的方法在科室推广运用;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 效果
2.1 护士对疼痛的认识水平提高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护士的疼痛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 疼痛护理仅限于被动执行止痛治疗。2012年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来, 经过系统的疼痛知识培训, 本科室13名护士疼痛知识考试合格率100%。掌握了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借鉴文世红[2]超前镇痛方法, 减少了爆发性疼痛[7]的发生。
2.2 疼痛评估、记录数字化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疼痛评估仅描述为有痛、很痛、痛得厉害等, 记录不规范。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后, 运用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13名护士均能熟练应用疼痛评估方法及工具, 评估病例100%, 疼痛程度、性质描记在生命体征观察表。
3 讨论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的关键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护士管理疼痛的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日益受到重视[8]。无痛示范病房的创建, 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 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临床合理运用。
3.1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有利于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对机体的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提高, 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创建无痛示范病房, 就是要培养一批热爱肿瘤护理专业的疼痛专科护士, 采用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 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法, 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我国对疼痛护士的培养仍在起步阶段, 通过疼痛护士把自己的专科知识、技能传给科室护士, 使科室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有部分患者拒绝吃镇痛药, 担心镇痛药成瘾;还有的患者不痛时就不吃药, 等疼痛发作后再吃药。对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后, 遵医行为改善, 患者均能按时吃药, 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减少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 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3.2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任重道远
晚期癌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处理一直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他需要对疼痛程度及情绪变化为特征的痛苦做仔细评价[6]。癌痛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力配合, 才能达到肿瘤患者无痛生存,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报告, 200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700万大关,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在发展中国家占9%, 在发达国家占21%。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 预期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例数将达1500万, 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73%, 发达国家为29%[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每年如此多的新发肿瘤患者, 很多医院的肿瘤科都在不断增加床位, 或增加病区,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疼痛专科护士, 以便帮助新增加的临床护士提高疼痛专科护理质量, 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介绍了创建无痛示范病房即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经验, 包括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药物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合理运用, 组建癌痛治疗小组和癌痛护理小组。通过对癌痛护理小组的建设, 癌痛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水平。认为无痛示范病房对癌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与疼痛评估活动, 能使癌痛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
关键词:肿瘤,疼痛,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725.
[2] 文世红.超前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的效果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2, 12:63~65.
[3] 陈湘玉, 陈璐.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8) :785~787.
[4] 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6~100.
[5] 黄俊辉, 廖遇平, 曹培国, 等.临床肿瘤学教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120.
[6] 孙燕, 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5~287.
[7] 郭绍宁, 安力彬, 李文涛, 等.癌症患者爆发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948~950.
[8] 刘梅, 刘林, 许勤,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72.
示范成效 篇2
郧阳科技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见成效
本报讯: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郧阳科技学校建设项目自2011年七月启动至今,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已初见成效。
两年来,该校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的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扎实开展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卓有成效。现已探索出了“五段递进式”、“分层递进式”、“工学交融”等5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5种课程体系,制定了178门课程标准,建设了18门精品课,开发编写了28门校本教材,建立了5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提炼了35个典型案例,培养了10名专业带头人和36名骨干教师,外聘25名兼职教师,建设了8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6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目前,这些成果正传递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正能量,必将对十堰地区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起到引领示范与带动作用。(孙许陆)
示范成效 篇3
关键词: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标准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45-02
Abstract:Under-forest cultivation,one of the planting technology,approximately meet requirements of natural and intensive production practice for plant.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cultivated in forest was conducted in Huangmian forest farm in Guangxi, seedling grew well,with 95% survival rates and 150g fresh weight per herb patch after 18 months. This cultivation mode has positive role in Guangxi,which is a demonstration area for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cultivation.
Key words: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Under-forest cultivation; Standardized technology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型草本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草药,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糖、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等成分,在保健、临床及中药复方中应用广泛[1-2]。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采挖以及石斛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上自身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导致铁皮石斛野生资源枯竭,高品质铁皮石斛市场供不应求。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文件规定,建立种植基地是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的保证,主要包括繁殖方法、移栽方法、施肥原则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林下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的栽培模式是以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载体,利用林间环境资源优势,达到人工干预少、自然化、集约化生产目的的种植方式。黄冕林场经过3a多的发展,全场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面积累计超过133.33hm2,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总结出林下仿野生种植各环节关键技术,形成了林下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区,为带动周边林农发展林下药材经济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材料
采用铁皮石斛组培苗,品种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筛选的优良无性系“中科1号”,该品种为广东省认证优良品种,及黄冕林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优获得的优良无性系。
2 种植区域及种植载体选择
在洛清江分场选择地势较平坦、通风、水源充足、具有一定湿度的马尾松、大叶栎、荷木等树皮粗糙、沟壑较深的林地。
3 种苗选择
选择经过半年驯化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材料,进行仿野生种植的驯化苗每丛3株以上,单丛中最高株至少5cm高,4~6节,4~6片叶子,根系发达,植株茎段健壮,无病虫害。
4 种植时间及方法
种植时间为4~6月,采用遮阴网包裹植物及基质捆绑到树上的方式进行林下种植。在仿野生种植前,将铁皮石斛驯化苗浸泡在0.2%多菌灵中消毒10min备用,将完全湿润的水苔包裹铁皮石斛根系,再裹上经过发酵的花生壳、锯末、椰糠,用遮阴网捆绑、铁丝固定到树上。根据树干大小合理安排种植丛数,种植高度在树基部0.5m以上。种植后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并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
5 种植成效
进行铁皮石斛林下仿生种植以来,林场重视技术改良创新工作,经过2a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种植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种植6个月75%以上苗已附生至树干上,萌蘖情况好,每丛萌蘖新芽2~7株,长2~7cm,叶子浓绿或翠绿,采用本方法种植18个月可进行初次采收,平均产品鲜重每丛150g。林场采用仿野生种植方式,林区开阔通风,环境无污染,林间植物多样性丰富,加上有效的病虫害监测管理工作,仿野生种植区的铁皮石斛生长健壮,病虫害感染率在5%以下,冬天伤冻率控制在10%以内。
6 结语
良好的生长环境及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培育优质铁皮石斛的关键,而仿野生种植标准化生产技术是达到药材自然化生长、集约化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黄冕林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地生态环境佳,在栽植过程中,注重消毒、保湿的技术环节,显著提高了种植成活率,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则显著提高了后期管理质量及效率,形成以“环境-技术”为主导的种植理念,较目前社会上铁皮石斛大面积大棚种植及人工栽培管理[3-4]有明显优越性。本次的林下仿野生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对广西区推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颖敏.铁皮石斛对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吴维佳,庞璐,胡曰红,等.铁皮石斛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113-114.
[3]姜泽海,黄志,王力前,等.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13,37(3):9-12.
[4]项雄,声启强,吴文彪.乐清市铁皮石斛人工设施种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244-245.
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效突显 篇4
一、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果
1.通过典型示范基地建设, 促进了农机化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通河县耕地面积180.2万亩。其中:水稻120万亩, 玉米32.1万亩, 大豆27万亩。2011年, 全县完成机耕面积180.2万亩, 机播面积175.4万亩, 机收面积153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的88%提高到2011年的96.5%。在全县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 建立典型示范基地3处, 面积达到4万亩, 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 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起到了示范拉动作用。
2.健全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通河县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健全, 行使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化生产和农机安全监理职能。随着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展开, 配齐了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现具备正高级职称2人, 副高级职称7人, 中级职称16人, 都经竞聘上岗, 负责农机专业技术工作。几年来, 全县培育农机大户100户, 农机服务组织86个, 维修、销售网点120个, 拥有农机经营业户8200多个, 从业人员15 000多人, 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长, 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县农机总动力从2007年的39万kW提高到2011年的60.9万kW,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从1.32万台提高到2.07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具从2.17万台提高到3.36万台, 水稻插秧机从6114台提高到10 700台, 水稻联合收获机从1223台提高到1928台。
4.争取农机化发展项目资金, 拉动农机示范区建设
2007年以来, 全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农机化项目, 组建100万元规模农机合作社6个, 组建800万元规模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 累计向上争取合作社建设资金1160万元, 拉动农民及合作组织向农机合作社建设投入440万元。争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3233万元, 拉动农民自筹资金7520万元, 合计购置补贴各种农机具3620台 (套) 。项目资金为搞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5.新机具、新技术广泛应用, 农机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1) 积极开展水稻机插、机收技术推广。
2011年完成水稻机插115.2万亩, 水稻机收110万亩, 分别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6%、92%, 有利推动了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 开展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引进购置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 2011年实施面积1.2万亩, 平均增产幅度达8%, 此项技术节本增效显著, 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3) 积极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目前, 全县有玉米收获机20台, 2011年完成玉米机收17万亩, 玉米机收机械化程度达到53%。
6.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示范作用初显成效
通河县自2008年开始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先后共组建了7个, 农机装备投资规模1180万元, 共购置农机装备231台 (套) 。农机合作社入社户达到3000多户, 合作社农机从业人员80多人。农机作业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机耕服务的同时, 自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合作社示范作用初显成效。
二、经验和启示
1.政府重视、部门协调, 保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实行政府主要领导抓、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的管理机制。同时, 不断加大对农机示范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宣传力度及资金投入力度。做到目标明确, 责任到人, 从而保证了示范区工作落到实处。
2.投资渠道多元化, 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大力创新农机化投资、融资体制,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 调动多方面因素, 积极发展农机化事业,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农民入股和集体投入为主体, 社会资金注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职能部门发挥作用, 切实加强对示范区的服务
示范成效 篇5
市政府组织对全市依法行政示范确定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地税局稽查局、直属分局和13个县(市)区局全部通过验收,被正式授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荣誉称号。目前,该局机关和具备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资格的基层单位均被确定为新乡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该局一是组织领导有力。该局把依法行政工作做为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列入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市局及基层单位均成立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创建格局。同时,该局专门召开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会议,从组织上有力的保障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积极开展。二是部门协作有效。市局明确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主体是整个地税机关,要求全市地税系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建工作责任感。明确由各级地税机关法规科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将创建任务分解到有关科室,确定具体责任人,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三是目标考核严格。该局按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目标和标准,结合地税部门实际,制定了详实的工作目标,明确目标完成时限,保证工作有限开展。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对内分批次、分阶段、多层级认真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学习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知识;对外以税收宣传月为主线,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主要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
地税工作,把税收宣传与“法律六进”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五是严格规范执法。在严格按照实体、程序规定执法的基础上,本着方便、服务纳税人的原则,统一各税种的纳税申报期限,简并申报表格,简化办理手续,并在限时服务的同时对一些项目进行提速,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六是强化执法监督。以执法岗责配置为重点强化执法责任,进一步明确细化执法人员的职责与责任,并通过签订责任书仪式,增加人员执法责任感。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税收执法过程严格监控,形成了控制严密,追究到位,扎实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七是加强监督指导。市局在内网上开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专栏,刊登一些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促进其他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同时经常对各单位创建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推动基层局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确保创出成效。
示范成效 篇6
关键词:丘陵旱地;油后棉;机械直播;示范成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6-0038-03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ach of cotton light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1], it carried out mechanical direct seeding cotton after the rape cultivation in " contiguous 50 mu" of Duchang Dasha town in 2014.The average seed cotton yield reached 4050 kg/hm2, 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duction costs under not decreasing yield. It played a good effect of demonstration on the saving cost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Meanwhile, it summarized the key points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model.
Key Words:Hilly dryland;Cotton after the rape cultivation;mechanical direct seeding;Demonstration effect;Cultivation technique
0 引言
近年来,棉花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持续低迷,棉花生产用工较多,棉花生产效益上不去,棉农植棉积极性不断降低,棉花生产面积出现大幅萎缩。棉花生产的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为了探索适宜的丘陵旱地棉花节本增效植棉新模式,稳定植棉面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江西省都昌县农业局于2014年在大沙镇进行了丘陵旱地油后棉机械直播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棉花生产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提供了新途径。
1基本情况
示范片棉地耕作制度为油菜棉花一年两熟制,棉地土壤类型为典型的丘陵红壤,油菜收获后机械耕整,机械起垄,机械播种。且统一选用了早发性好、结铃性强、株型较为紧凑的杂交抗虫棉品种泗杂2号。前作油菜于5月12日开始收割,5月18日全面收获结束,棉花播种期为5月21~22日。采取了双行畦、宽窄行的密植方式,平均畦宽120 cm,宽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平均行距60 cm,平均株距23.5 cm,缺穴率15.2%,实播密度70957株/hm2,实收密度60172株/hm2。
示范片播种前,阴雨天气多,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播种后又遇上阵雨天气,气温适宜,水分充足,出苗很好,达到了“一播全苗”的要求,平均成苗率达到了85%以上。
2 示范成效
2.1 生育进程加快
与常规的育苗移栽春播棉相比,机械直播的夏播棉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尤其是苗期时间缩短最为明显,生育进程也显著加快(见表1)。
2.2群体结构合理
示范片采用宽窄行机械直播,在盛蕾期~初花期其窄行基本封行,宽行于花铃盛期开始封行、打顶后基本封行,全田的封行时期较为合理;观察点平均株高110 cm左右,株型大小适中,果枝长度适宜,茎秆较为粗壮,个体长势较为均衡,荫株率较低。
2.3经济性状协调
示范片机械夏播棉实收密度为61500株/hm2,单株果枝平均10.8层,单株平均成铃13.5个,单株成铃分布均匀,顶部第一果枝平均长度28.5 cm,平均结铃2.1个,整株铃平均单重5.2 g,子棉单产4317.3 kg/hm2。
2.4 经济效益显著
示范片平均物化投入8100元/hm2,其中:种子1500元/hm2、肥料3600元/hm2、农药750元/hm2、机械整地播种2250元/hm2。子棉实际产值平均为22680元/hm2,加上目标价格补贴3225元/hm2、良种补贴225元/hm2,总收入可达26130元/hm2。去物化投入后的毛收入为18030元/hm2。
3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用结铃集中的早熟品种,早发早熟是前提
抓早发争早熟是油后棉直播成功的前提。合理选用品种是实现早发早熟重要技术环节。选用品种时应选用出苗力强、早发性好、上桃快、结铃集中、吐絮畅、含絮力中等的棉花品种。示范片选用的泗杂2号基本符合这个要求。
3.2 抓住有利墒情期机械抢播,一播全苗是基础
机械直播是否能实现一播全苗,播期的土壤墒情是关键。赣北棉区油后棉播种时的天气很不稳定,不是少雨干旱就是阴雨连绵。务必要抓住土壤墒情适宜的“宜播期”及时抢播,确保一播全苗。
3.3 坚持高密度点播,以密补迟是关键
油后棉直播比正常油后棉营养钵育苗移栽播种期推迟了30天左右,事实上就是减少了3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时间,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制约,只有通过加大群体结构,才能实现成铃总量的不减[2-3]。一般油后棉直播时间在5月中下旬,播种密度应保证在60000株/hm2左右。
3.4 推行肥水管理适度提前,集中吐絮是保证
油后直播棉由于苗期气温相对偏高,苗期天数相对减少,苗期生长速度快,现蕾明显提前。因此,在肥水管理上也应相应提前。要求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做到“见花一次性追肥”。 一般基肥施用量以45%复合肥450 kg/hm2为宜,见花期埋施45%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12.5 kg/hm2。在水分管理上要求苗期、蕾期清沟防渍,雨季结束后,应在畦沟中“作竹节档”,增强丘陵旱地的蓄水抗旱能力。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遇伏秋高温干旱天气,应进行2~3次灌溉防旱,以达到“秋桃盖顶”的高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磊,陈宜,胡小琴,等.江西2014年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对策[J].棉花科学,2015,37(2):3-7.
[2] 刘新稳,肖水平,朱德英,等.中棉所50在江西棉区夏播的适宜播期探讨[J].棉花科学,2015,37(4):44-45.
[3] 阳会兵,马一学,陈金湘,等.油后棉种植方式与密度对产量效应的研究[J].棉花科学,2014,36(6):32-35.
示范成效 篇7
3年来, 全省建设领域累计实现节能282.81万吨标煤。
与2005年相比, 建筑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由75.3%提高到99.1%, 竣工阶段执行率由不到50%提高到94.42%;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比例由35.74%提高到66.23%;“禁实” (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目标全面完成。截至2008年底, 全省第二批国家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27个城市, “禁实”达标率100%。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由1350万吨提高到2684万吨, 水泥散装率由32%提高到43%, 创综合经济效益30.63亿元。
一、法规政策和协同推进体系基本形成
湖北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 狠抓法规政策建设。2005年, 湖北省政府在全国各省率先颁布了省政府令《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6年, 省人大批准颁布了《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2009年3月, 省人大又通过颁布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加上省政府1998年颁布的《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2002年颁布的《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规章, 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法规基本形成。
在制定节能政策方面, 2006年,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规定了利用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推动建筑节能和“禁实”的政策;2008年, 省财政厅等八部门出台了将建筑节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列为重要考核指标的《2008年省对市 (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激励性转移支付办法》;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出台了《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在全省创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激励考核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权重并列为关键指标;2009年, 一系列有关建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优惠政策已列入法规规定。法规政策明确了建筑节能的约束条件和激励机制, 为推进建筑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工作管理涉及政府许多部门。为了强化协调管理, 形成合力, 省政府将原“省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领导小组”, 分管省长担任组长, 省发改委等十多个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全省各城市也先后成立并调整了各级“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领导小组”, 加强了相应的专门机构建设。2005年和2008年, 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建筑节能工作大会。在省政府领导下, 各相关部门、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运转协调的协同推进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目标责任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构建
建立目标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法规的关键措施。2006年以来, 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与省建设厅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2007年, 省建设厅首次与各地建委签订了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书。2008年, 省政府首次与各地政府签订了2008—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书, 将部门考核改为政府考核, 极大地增强了工作力度。各地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有的地方建委还同建设、设计、施工等市场主体签订目标责任书, 使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得到明显强化。
监督管理制度是长效、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根本手段。湖北省从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两个关键环节为切入口, 制定了《湖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先后印发了《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制度。与此同时, 还建立了建筑节能季度统计通报制度, 节能专项检查制度、节能信息公示制度、节能材料产品备案制度、推广应用与限制淘汰制度、政府机关与大型公建节能运行监管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建立, 加上各地具体实施等制度的配套, 使建筑节能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加强建筑节能执法检查是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2005年以来, 湖北省一方面将建筑节能纳入工程质量监督的常规检查, 另一方面每年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执法专项检查。到2008年底, 已组织全省专项检查4次, 已督查的城市 (州、林区) 17个, 县级市 (县城) 21个, 督查在建项目280个, 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下发了21份执法建议书和87份整改意见通知书, 对各地检查的结果连续3年进行排序和通报表扬或批评, 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机制和各类示范项目逐步建立
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湖北省充分发挥地区的人才优势, 依靠科研院校和社团组织建立研发推广平台, 全省先后成立了“湖北省绿色建筑研发中心”,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材及制造中心”, 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 省土木建筑学会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太阳能建筑应用专业委员会等。2005年以来, 省建设厅在建设科技经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 坚持每年投入百多万元或数十万元支持建筑节能科技项目, 累计组织科技立项71个, 鉴定科技成果62项。同时连续四年发布《湖北省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技术管理目录》及其限制淘汰目录, 累计推广新技术289项, 限制淘汰落后技术37项;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博览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 初步形成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及其技术体系。
技术标准是推广科技成果的技术载体。为适应建筑节能和“禁实”需要, 近几年湖北省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目前, 正在组织编制武汉城市圈居住建筑节能 (65%) 设计标准。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发布了《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等6项省级标准设计图集, 牵头编制发布了《钢塑共挤节能门窗》等9项中南地区标准设计图集, 正在新编《外墙自保温墙体构造》、《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等12项中南地区标准设计图集, 不仅为湖北省, 也为中南地区六省建筑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坚持示范引路, 发挥示范工程辐射效应。省建设厅制定了《湖北省建筑节能试点示范 (小区) 管理办法》和《湖北省贯彻<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5年,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武汉绿景苑住宅小区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推动了全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目前, 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工程25个, 省级示范工程54个。示范类型包括低能耗、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康居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各方面。2008年, 省建设厅投入15万元补助资金在谷城县堰合新村建立了首批2栋农村抗震节能示范工程。太阳能应用方面, 建立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武汉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 该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1.2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项目核准, 对推动全省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具有突破性的示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在建筑中已利用太阳能光热面积1455万m, 太阳能光伏面积6.7万m, 地热能面积163.05万m2。
四、既有建筑节能运行监管及其改造开始起步
示范成效 篇8
1. 沂水县花生机械收获发展状况
由于受机具、土壤结构、人们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来, 连续多年的财政扶持政策带动和宣传推广, 促使花生种植机械化有了较快发展, 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70%以上, 而作为劳动强度最大、最耗时耗力的花生收获环节, 长期以来主要靠人力镢刨、手工甩果, 不仅劳动环境恶劣, 而且效率低下。近年来, 虽然推广了一些相对省力的半机械化花生收获挖掘机, 但由于解决不了摘果问题, 劳动强度还是很大, 收获成本居高不下。
沂水县花生机械收获水平获得突飞猛进发展是从2010年开始的。这一年, 沂水县农机局承担了山东省花生机械化收获创新示范工程项目, 借助项目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多方面筹措资金为300多万元, 加大对示范区的补贴推广力度, 依托农机合作社,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适合沂水县实际的花生收获机86台, 其中花生挖掘收获机70台、花生联合收获机16台。努力做到了所引进的机具重点明确、匹配合理, 实现了全县每个乡镇都有3台以上花生联合收获机, 花生主产区村村都有花生收获机。3年来, 通过建立示范区、树立示范点, 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 使花生收获机械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困扰沂水县花生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收获这一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预计未来的3~5年, 沂水县的花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基本可以实现。
2. 花生机械收获示范推广效益分析
根据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 花生机械化收获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 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缩短了收获时间, 减少了花生腐烂和变质, 减少破碎和丢失, 为下一茬作物的种植赢得了时间。同时, 降低了作业成本, 实现了农民增收。花生机械化收获除了能增加经济效益外, 还可以使地膜附着在花生蔓上被同时收起, 消除地下残膜, 减少白色污染, 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花生机械化收获有挖掘机收获和联合收获机收获2种形式。按照2011年价格成本计算, 机收与人工收获的比较效益是联合收获机大于挖掘机。
挖掘机收获花生机手收费标准为60元/0.067hm2, 作业成本28元, 纯收入32元, 一年按作业时间20d、作业面积33.3 hm2计算, 机手一季可纯收入16 000元。用机户如果雇人收获花生, 每0.067 hm2需要2个工时, 按每个工时80元计, 需支出雇工费160元。花生机收能减少损失和破碎, 比人工收获每0.067 hm2增收4~5kg, 增效20元左右。这样, 使用挖掘机收获花生, 每0.067 hm2可为用机农户节省120元。
花生联合收获机集挖掘、摘果、清选、装袋等功能于一体, 更省时省力、更高效。每0.067 hm2作业费120元, 综合作业成本为55元, 纯收入65元, 按作业时间20 d、作业面积33.3 hm2计算, 机手纯收入为32 500元以上。而采用人工收获, 包括挖掘、捡拾、摘果等各项费用支出共为280元/0.067 hm2, 加上减少破碎损失增收20元左右, 每0.067 hm2可为用机农户可节省160元。
花生机械收获省时、省力、省工、增效环保。2011年沂水县机收花生1.67万hm2, 其中, 挖掘收获1.27万hm2、联合收获0.4万hm2, 按可比计算:机手合计创收1 000万元左右, 为用机农户节省2 200万元。
3. 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指标
(1) 对种植行距的要求花生机械收获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不同于其他作物的收获, 它需要严格的对行收获, 这就要求花生种植必须规范。机播起垄种植的垄距应为75~85 cm, 垄高应为10~15 cm, 垄上2行花生行距应为23~26 cm。收获时土壤含水量为8%~15%时最适合机收。
(2) 对种植模式的要求花生的种植模式是影响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的关键因素, 传统习惯的种植方法是撒播或条播, 行距的随意性很大, 不但费时费力、产量低下, 而且不适合机械收获作业。因此, 科学的机械化联合播种, 采用起垄覆膜技术, 种植规范化, 更有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 增产增收。通过科研部门的大量实验数据证明, 相比于传统手工种植收获, 花生机械播种和收获可增收300~400元/0.067 hm2。
(3) 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指标多年来, 每到花生收获季节, 全县农机技术人员都深入花生收获现场, 进行技术指导、做好数据记录, 重点进行了机械和人工收获花生的损失率、破碎率、作业效率等关键项目的对比实验, 认真进行了各方面分析, 获得了预期的花生机收技术指标:花生去杂率:≥96%, 果实损失率:≤2.9%, 茎秆完整率:≥97%, 生产率:0.13~0.2 hm2/h。
4. 主要经验
(1) 搞好示范宣传、技术指导, 加强政策引导
多年来, 沂水县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 组织专家讲座, 在县报上开辟花生机械化生产专栏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花生生产机械化;连续5年在全县范围内召开花生种植收获示范推广现场会20多次, 努力扩大宣传效果;以项目示范为依托, 用现场观摩、跟踪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 加强技术指导;实施必要的政策倾斜, 政府拿出部分资金, 对发展花生机械化收获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补贴, 进一步推动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2) 精心组织, 选好适合当地实际的花生收获机械
在花生收获机械新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 县农机部门始终把选好收获机械放在首位。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省内外多家花生收获机械生产企业进行考察、调研, 经过反复对比论证, 最后花生挖掘收获机选用了青岛金海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H-650型, 该机型具有质量过关、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可靠、价格便宜等特点。同时, 该机型还具备与全县手扶拖拉机保有量大、配套方便的有利条件。花生联合收获机选用了青岛弘盛机械集团生产的4HB-2A型, 该机集挖掘、运输、去土、摘果、清选、装袋等功能于一体, 是全国唯一通过科技部技术鉴定的花生联合收获机, 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以上两家企业都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可以为用户提供购机、安装调试、维修、配件供应等良好服务。
(3) 搞好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c
示范成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神经内科, 开放床位55张, 护士22名;护士年龄20~50岁, 平均32岁;主管护师4名, 护师12名, 护士6名;大专18名, 本科2名, 中专2名。
1.2 方法
1.2.1 培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营造科室护理服务氛围
护理部组织学习卫生部的活动方案及要求, 护士长及科室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优质护理成功经验, 全体动员, 统一思想, 转变观念, 理解优质护理的理念及内涵:优质护理必须夯实基础护理, 是专业的护理, 安全的护理, 高效的护理, 艺术的护理, 满意的护理。病房走廊挂上分级护理标准以及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每个病房挂有优质护理温馨提示及责任护士的名字及相片, 病房门前挂有责任组长的名字及相片,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印象和亲切感, 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1,2]。
1.2.2 调整护理工作模式, 实施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夯实基础护理, 做好“三情服务”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有资质的护士独立分管患者, 责任包干, 全员积极参与。患者入院时,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 将其送至整洁的病床上休息, 然后做好入院宣教, 介绍分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及同病室的病友, 病房环境、规章制度、探视制度及卫生管理制度、医院环境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拉近护患距离[3]。患者住院期间高效的专业护理及亲情服务, 将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相结合。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患者的各种治疗用药、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康复锻炼等工作, 有针对性落实各项服务。责任护士主动下病房, 评估、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感受, 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有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 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 耐心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肢体功能锻炼、言语沟通等康复训炼, 并为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口腔护理、喂食、喂药、洗脸、梳头、擦澡更衣、翻身拍背、处理二便及会阴护理。护士每天评估护理的效果, 用专业服务打动患者, 用亲情服务感动患者及家属, 许多老人家不想出院, 舍不得离开病房。患者出院时, 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做好出院指导, 包括饮食、服药、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定期检查、家庭护理等, 提供专业意见, 做好友情帮助[4]。
1.2.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专业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言行规范、职业道德、工作任务的完成、夜班数、患者满意度、工作能力、知识技能、工作主动及时、团结协作、参与病房管理、参加培训等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指导, 针对病区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提出的意见, 积极进行整改,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护理部定时或不定时下科室督查, 指导科室开展工作,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患者及家属的问卷调查, 岗位明星的评定, 让患者或家属评选好医生、好护士等办法, 了解患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 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5,6,7]。
1.2.4 建立激励机制
护理部组织护士长不定时评比, 全院评出前5名, 第1名奖励2000元, 第2名奖励1500元, 第3名奖励1000元, 第4名奖励800元, 第5名奖励500元, 加大激励了护士的积极性, 提高患者综合满意度。
2 结果
患者的综合满意度从原来92%提升至98%, 健康知晓率从原来的90%提升至99%, 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从原来的 (95.56±0.25) 分提升至 (98.86±0.65) 分, 全院护理操作抽考由原来的平均77分提升至80.5分。
3 讨论
3.1 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加速和疾病谱的改变, 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后, 会更加关注健康,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从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 护理人员相对缺乏, 导致患者的基础护理有些消弱, 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 开展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提供满意的服务,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温馨、有效的护理服务, 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及保健需求[8]。
3.2 开展优质护理的必要性
开展优质护理后, 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患者舒适度, 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意识, 积极参与院内及科室的业务学习, 提高了专业知识及服务水平, 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后, 护士责任心更强, 不容易发生差错事故[9]。
3.3 提高护士的核心胜任力
随着责任护士深入病房, 在第一时间获得患者的信息, 为患者设计和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亲切的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这就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专业能力和应急能力, 护士要给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就必须主动学习[10,11],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知识, 提升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患者的接受肯定, 提升胜任力。
3.4 提高住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及健康知晓率
综合满意度从原来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的92%提升至98%, 健康知晓率从原来的90%提升至99%, 降低患者及家属的呼叫率, 护士基本都在病房, 不需要呼叫, 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障护理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开展优质护理的3年中, 没有因为护理问题而发生医疗纠纷。
3.5 开展优质护理,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开展优质护理,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深发专科护理内涵,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 (95.56±0.25) 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 (98.86±0.65) 分, 质量评分显著提高,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减少因操作因素造成对患者的伤害, 全院护理操作抽考由原来的平均77分提升至80.5分。
3.6 贴近患者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从入院到出院, 为患者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护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改善护理服务, 深化专科护理内涵, 是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适应时代的要求。
摘要:目的:浅谈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提高住院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提高健康知晓率,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培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夯实基础护理;深化专科护理内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结果:综合满意度从原来92%提升至98%, 健康知晓率从原来的90%提升至99%, 基础护理质量从原来的 (95.56±0.25) 分, 提高至 (98.86±0.65) 分, 提升护士核心胜任力, 无发生纠纷投诉, 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护理安全。结论:优质护理从入院到出院, 为患者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护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改善护理服务, 深化专科护理内涵, 是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适应时代的要求。
示范成效 篇10
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 地处大巴山南麓, 属丘陵山区, 幅员面积2 562km2, 总耕地74.6万亩, 水稻播种面积47万亩, 其中冬水田3万亩, 稻-麦 (油) 两季田44万亩, 年均温17℃,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正常年具有冬暖、春干、夏旱、秋雨等特点, 且以夏旱、伏旱发生的频率最高, 分别达76%和82%。特别是2006年遭遇特大旱灾, 导致大部分水稻减产, 部分水稻绝收, 绝收面积达30%, 水稻平均亩产只有300多kg。很多地方都是等雨栽秧靠天吃饭, 一旦遇到干旱, 就要靠抽水栽秧, 甚至有些地方要二级以上提灌才能栽秧, 这样增加了灌溉成本, 光抽水费就高达每亩100余元。再加之近年来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农村劳动力愈加缺乏, 水稻总产量逐步下降。为了稳步提高水稻产量, 急待运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 抵御自然灾害。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成功的以节水抗旱为主要功能的集成创新新技术, 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精量施肥、地膜覆盖、“大三围”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此项技术能有效缓解水稻生育期水资源的不足, 提高抵御干旱风险的能力, 增强抗病能力。巴州区农科所从2007年起引进该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二、示范推广情况
1. 示范规模
2007年首次在兴文镇沙溪村进行示范, 面积15亩, 主要以冷浸坐兜的冬水田为主。2008年示范面积252亩, 除继续在兴文镇沙溪村示范外, 又在恩阳镇何家坝村进行稻 (芋) 油三熟田示范。
2. 组织措施
为扎实实施好项目, 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区科技局局长为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区农科所、兴文镇政府、恩阳镇政府相关人员为成员, 省农科院专家为顾问, 区农科所技术人员具体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 市科技局、区农业局领导经常到现场作指导。
3. 推广办法
一是选好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地点;二是组织发动。对项目区内的群众进行专题培训、技术讲座, 共培训500多人次, 技术讲座10余次;三是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示范, 严格技术操作规程。现场指导10余次, 下田操作20多次;四是落实专项经费, 解决困难农户的资金问题。示范区内采取免费供种, 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免费供肥;五是专家引路权威指导。利用省农科院专家来我区指导座谈机会, 对示范区农户进行解答、对比、算帐等方式解决农户的具体问题。
4. 示范成效
冬水 (闲) 田, 覆膜水稻亩产708kg, 对照田水稻亩产582kg, 增产21.6%, 两季 (油菜) 田覆膜水稻亩产656kg, 对照田水稻亩产566kg, 增产16%。
我区在该技术示范过程中体现出了六大优势:一是节水抗旱, 亩节水50%以上。栽秧时只需对照田的30%用水 (能搅边就行) , 加之覆膜后, 水份蒸发少, 能耐旱、抗旱, 比对照田每季少抽两次水。2008年雨水较充沛的情况下, 5月底天旱少抽一次水;二是肥料利用率高。示范田水少, 肥料溶于土壤中, 避免了大雨串灌和水分蒸发而造成的肥料流失;三是省种、省工。由于采用“大三围”栽培, 亩用种0.5kg, 比对照田省种50%, 覆膜后厢面无杂草, 可节省追肥和除草用工;四是成熟早, 环保效果好。采用该技术水稻分蘖早生快发, 植株粗壮, 抗逆性强、病虫害发生轻、农药用量少;五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两季田 (稻-油) 水稻亩有效穗多14.7%, 千粒重高1.8%, 亩产增产16%。冬水田亩产增产21.6%;六是合理配套接茬。利用水稻能够提早成熟的优势, 秋季可套作稻草覆盖洋芋, 促进洋芋、油菜增产增收。
三、示范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科技素质差因此, 接受新技术慢, 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2. 稻田水管理不当
有的农民害怕田里干水, 关水至厢面以上, 致使地膜发泡, 发挥不出地膜应有的增温、抗旱、除草等效果。
3. 地膜回收难购买的地膜质量较差, 回收有难度。
4. 稻田前期整厢质量差引起覆膜不塌实, 影响覆膜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在2009年, 我们将把水稻覆膜栽培技术作为巴州水稻高产技术来推广, 特别是要加大对老旱区的高塝田、二塝田、漏筛田和冷浸田、烂泥田等重点田块的推广力度, 加大对水稻覆膜栽培技术的培训力度, 让农民能够准确利用该技术, 使该技术发挥出最好的增产效果。力争搞出1 000亩的水稻覆膜栽培核心示范片, 带动全区推广1万亩以上, 实现亩平增产50kg, 增产稻谷50万kg的奋斗目标, 为巴中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示范成效 篇11
关键词:肥药;减量控污增效;示范;成效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83-02
为加快落实农业部下发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有效助推“五水共治、五气合治”,改善由于不合理施肥、用药对农业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湖塘街道在区“五水”办、区农林局统一部署和技术指导下,开展了以农田肥药减量控污增效为重点内容的示范活动,经不完全统计,共计推广统防统治技术面积3 371hm2,绿色防控融合面积102hm2,农药减量2.76t,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2 333hm2,化肥减量31.2t,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265t。通过肥药减量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了控污增效的目的。
1 主要工作及做法
1.1 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区五水办《关于印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截污纳管建设、水质断面治理、平原河网清淤五大硬仗工作方案的通知》(区治水办〔2015〕20号),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为目标,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控制肥药用量,提高肥药利用率。2015年湖塘街道目标任务为:推广统防统治333hm2,绿色防控融合面积100hm2,农药减量2.67t,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2 133hm2,化肥减量30.0t,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250t。
1.2 开展生产详查 为全面掌握和了解农户用肥用药的具体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肥药减量的具体措施,对湖塘街道的23个典型农户开展问卷调查。经过对收集的数据做分析发现:按当地土壤全氮中等及以上、单季晚稻平均产量550kg/667m2推荐纯氮用量13kg/667m2左右标准对照,有14个农户存在氮肥用量偏高的情况,同时多数农户在水稻各不同施肥阶段均偏好使用15-15-15复合肥,没有注意配比,造成了养分的浪费,化肥使用比重偏重而有机肥使用数量不足,多数农户因有机肥源不足或是人工短缺不注重有机肥的投入;农药用量对照统防统治标准有9户偏高、次数偏多,同时大部分对用药时间掌握不准确,虫病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开始猛治,用药为期已晚的情况下,尤喜欢配高浓度,认为高浓度效果会好,用药方法欠合理,药剂选择不理想,或多或少存在重复用药等情况。
1.3 加强技术研究 一是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对示范区采集测试土样,经统计分析,湖塘街道土壤主要养分状况为氮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磷钾相对较缺乏,土壤pH值相对二次土壤普查时成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整体水平中等及以上,因此平时施肥过程中指导农民注重控氮稳磷增钾,注重水稻等农作物秸秆还田,注重增加有机肥的投入,还针对当地水稻主要品种推荐合理的配方肥使用,引进金正大新型缓控释肥,减少养分浪费;二是大力普及统防统治技术,开展不同防治时期、不同药剂对比试验和示范,探索最佳防治综合集成技术,通过按照区农林局病虫测报站发布的“病虫情报”,按方配药,找准最佳防治时间,减少用错药、高配浓度等现象,同时防治时间相对统一,从而减少了病虫临田传播扩散的机会,达到了治虫防病彻底的效果。
1.4 加强示范指导 为加强技术的应用到位率,提高示范效果,结合各类项目的实施,依托区农校“绿色认证”、“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专题培训,举办肥料使用知识讲座、农药安全高效施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班5期,培训农技人员、农户共计270余人次,还专门制作《农田肥药减量技术百问》发放到农户手中,反馈测土配方施肥测试数据260余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 353份,通过数字农业、农民信箱发放各类施肥施药信息26余次。同时在示范区设立大区示范1个,内含核心示范区,设肥效、药效小区对比试验各2个。通过试验示范展示,广大农户得到了现身说法,学起来更快更准。
2 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均节本省工23.9元/667m2,农药用量减少13.5%,减药省工26.2元,同时由于肥药得当作物相对非示范区增产在20kg/667m2以上,总节本增产增收82.1元/667m2。
2.2 生态效益 通过推广肥药减量,土壤质量得到了提升,土样有机质不断得到了补充,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更协调,可持续产出能力更加优化,同时流入水体的肥药进一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水更清更绿了,环境承受能力得到加强。
2.3 社会效益 节本增收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和欢迎,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农村新面貌,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
3 建议
示范成效 篇12
安徽绿溪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坐落于合肥市肥西县花岗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经营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 蔬菜、花卉苗木工厂化种苗; 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与推广;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和新品种研发、展示及科普教育等。致力于发展成为安徽省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实验区,为安徽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 绿溪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发展现状
1. 1 示范园发展的优势条件
1. 1. 1 交通便利,区位便捷
示范园位于肥西县花岗镇七十埠村,紧邻206 国道旁,北距合肥市区25 公里,肥西县城10 公里,南距舒城县城10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交通便利,通信畅通快捷,区域优势明显。花岗镇是安徽省生态镇之一,七十埠村是肥西县规划的肥西县花岗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经验,适合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
1. 1. 2 技术先进,品种优新,质量安全
绿溪洲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目前合肥市规模最大的国家级( 设施) 蔬菜标准园、最大的无土有机栽培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唯一的全省瓜菜新品种展示园。共有301 个新品种,( 其中: 茄子类新品种99 个,辣椒类新品种61 个,番茄类新品种40 个,西、甜瓜类新品种101 个) 。采用了膜下滴灌、配方施肥 “肥水一体化” 管理技术和防虫网保护,黄板、蓝板、性诱剂诱虫杀虫,病虫害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大棚甜瓜、小果型西瓜 “吊蔓”技术,大棚中大果型西瓜“半吊蔓( 吊蔓不吊瓜) ”技术和大棚 “物联网信息”管理等技术。瓜果蔬菜,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特种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其营养价值大大高于市场上的普通蔬菜。
1. 2 主要成效
示范区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着力加快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构建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区先导区。通过示范区的创建,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示范带动全县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借鉴经验。示范区2013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 37 亿元,增加值8. 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01 元。示范区有市级以上的 “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11 个;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2 家,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7 个,家庭农场11 家。
一是实现科技示范功能。通过引进国内外现代农业生产理念、高效模式和品质改良等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示范区科技应用水平。在示范区开展主导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成功的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区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发新产品。二是实现精品生产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选择具有市场前景并适合肥西当地的品种,进行高效规范化生产。示范区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活动,提高了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三是实现辐射带动功能。在核心区示范和引导作用下,示范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充分利用资源,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效益,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2000亩、高档苗木花卉种植30000 亩、高效水产养殖5000 亩。示范区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13 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1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396 元,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 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绿溪洲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已初见成效,形成了集种苗繁育,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精品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绿色农产品加工、配送,技术培训与服务和观光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但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提升难。产业发展事关示范园区建设成败。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突出区域优势,坚持少而精,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园区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程度还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形不成整体优势;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农产品加工率低,加工增值链条短,直接制约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土地流转难。大面积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尽管园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在逐年扩大,但农业经营散、乱、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群众对示范园区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效益缺少了解,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三是园区经营业主引进难。特别是缺乏一批营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经营业主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园区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园区功能仍停留在单一的生产型层面,园区的规模和档次提升缓慢。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但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到位,园区存在基础设施标准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五是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在运行机制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园区的生产技术人员大多是高薪聘请的外来人员,技术成本较高,急需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园区建设需求。
3 发展措施和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点上求突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应当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 1 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从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示范园区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巩固发展现有优势产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强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二是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 基地+ 标准+ 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支持发展一批营销型、科技型、服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 “订单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把周边农民组织带动起来,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三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开辟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加工、包装、贮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逐步把示范区建设成为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四是立足示范区综合资源禀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将休闲观光渗透到示范区内的花卉、蔬菜、林果、苗木、农作物、水产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
3. 2 探索多元化投入新渠道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农业主管部门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单凭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也是杯水车薪,必须坚持将市场化开发机制引入到示范区建设中来。要积极拓展示范区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农民自主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用建设经济开发区的理念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成立示范区开发投资公司;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旗舰型、基地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3. 3 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一是要始终坚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当地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正确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二是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精心制定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分类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三是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中介联动,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四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 4 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3. 5 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
示范区以农民、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作为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推动示范区建设有序、有效、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二是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实训基地。三是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推行全员培训计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Z].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