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教学成效

2024-05-25

作业教学成效(共6篇)

作业教学成效 篇1

在下基层学校教学调研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语文教师普遍不太重视学生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不少语文教师缺少作业设计的方法和能力,也有的教师贪图省力,懒得动脑筋设计,以致学生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课堂训练不到位,课外作业效率不高。为了给基层学校教师提供一定的案例和指导,最近,我对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总体设计,一方面把设计的教案和作业提供给两所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师使用,另一方面自己上体验课,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设计的内容。现提供这个单元中《母鸡》一课的作业设计。

[案例]

一、课前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 自由散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自然流利。

2. 照样子积累词语:

(1)细声细气________;

(2)颤颤巍巍________;

(3)鸡飞狗跳(带有“鸡”字的成语)____________。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警戒____慈爱____可恶____。

4. 阅读全文,完成填空:作者先写了“我”____母鸡,再写“我”____母鸡,通过“对比”,更突出了________。

(二)选择题

按提示质疑,把问题写下来(可选择两个完成)。

1. 对句中加点的近义词进行质疑。(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 圈出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3. 对短文内容看似矛盾处进行质疑。

二、课内口头练习

1.关于“鸡”的成语你积累了哪些?能一口气说几个吗?

2.作者先写了“我”____母鸡,再写“我”____母鸡,通过“对比”,更突出了____。

3.作者不喜欢母鸡,不仅因为____;因为____;还因为____。

4.想象说话:(1)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2)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3)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____。”

5.口头交流:它负责,因为____;它慈爱,因为____;它勇敢,因为____;它辛苦,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一个母亲____。

(说明:练习1、2、3为第一教时中的训练内容;练习4、5为第二教时中的训练内容。)

三、课后家庭作业

第一教时作业

(一)基础题

1. 抄写词语(自己选择,不少于十个),每个两遍。

2. 书面填空:作者不喜欢母鸡,不仅因为____;因为____;还因为____。

(二)选择题

1. 熟读或背诵文中描写“让人讨厌的母鸡”的语句。

2. 母鸡又有让人喜爱的一面,摘录文中具体描写的语句(至少选择两句)。

(1)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2)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3)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4)这是一只____的母鸡,她____。

第二教时作业

(一)基础题

根据文中内容,书面完成下列填空题。

母鸡负责,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慈爱,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勇敢,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母鸡辛苦,因为____,它伟大,因为____。

(二)选择题

1.把母鸡的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

2.阅读充满母爱的故事,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分析]

结合《母鸡》这课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如下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一、作业设计应贯穿整篇课文教学的始终

一要增强课前预习作业的操作性。现行语文新教材教学容量比较大,如果学生不充分预习的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内容太多,难于突出重点,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另外,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这一环节。然而,要让学生真正进入预习状态,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应该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设计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作业。例如,在《母鸡》这一案例的课前预习作业中,我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和具体的语言积累的要求和方式,并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整体感知课文,还运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质疑。这样的作业练习能有效地引领学生通过预习读通课文,掌握基础,深入思考。

二要注重课内语言训练作业的层次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与预习内容相呼应的基础性语言训练题,又要有结合文本内容的提高性语言训练题,还要有与教学相关联的拓展性语言训练内容。在《母鸡》一课教学时,先选择学生预习的内容组织交流反馈,例如,在第一教时引入课文的环节中,让学生交流预习中积累的与鸡有关的成语和整体感知课文的填空练习,这样的安排既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又能自然地与课文教学的内容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定的语言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加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例如,在提供的案例中,课内口头练习的3、4、5题,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外,还能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加深对老舍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情感转变的理解。

三要加强课外家庭作业的多样性。根据小学生兴趣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作业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趣味十足地完成练习。因此,在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体现多样性。在提供的案例中,既有让学生熟读文中描写作者讨厌母鸡的语句的积累性练习,又有让学生完成体现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填空练习,还有请学生回家复述课文、阅读充满母爱的故事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的延伸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的母爱。除了案例中提到的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对生活进行观察,也可以作调查访问等。

二、作业设计应注重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的结合

不少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师反映:有些学生上课时能说会道,但在考试独立答卷时却常常词不达意、不得要领,当问及这些教师课后家庭作业中是否也有书面试卷中类似的练习时,一般都摇头表示很少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从口头到书面的转换过程,如果缺少一定量的书面练习,学生难以直接从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练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书面练习。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我设计了三个与课堂口头练习相结合的课后书面练习内容。课堂上,先让学生口头交流作者讨厌母鸡,后又喜爱母鸡的原因,课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的方式进行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的机会,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得到加深、思维得到梳理、语言得到内化。

三、作业设计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设计学生课外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的练习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练习,获得自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吃饱”“吃过瘾”,使学生的练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练习的效率。在提供的案例中,既有基础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又有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是在题量上选择,或是在内容上选择。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就多了些人情味,少了些强制性,多了些自主,少了些霸气,这样的作业,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关键词:《母鸡》作业设计,设计作业背后的教学理念

作业教学成效 篇2

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喜欢上英语,并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结合江苏高考题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语法作业:齐头并进,互为补充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语》中,高一年级涉及的语法主要是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时态、虚拟语气等。以第一模块定语从句为例,在第一单元刚涉及这一语法时,有些教师就连续用几堂课时间讲解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并把一些特殊用法呈现在PPT上,让学生记录笔记。课后布置一些现成的配套练习,大多采用单项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这样的作业适切性较差,难度要求较高,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还没有完成这些作业的能力,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完全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

教师设计语法作业时应该做到书本作业、课外资料作业、创编作业等齐头并进,互为补充。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要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解题经验,以便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比较高的成功率,努力提高作业的成效性。

1.用好教材,强化《课标》权威性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的编写是以《课标》为指导思想的,内容灵活,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中的作业,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强化《课标》的权威性。

《牛津高中英语》中“Grammar and Usage”板块通过语法规则讲解与多种图示的呈现,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教师授课结束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书本中的练习。该板块语法练习一般都要求在语篇中完成,避免了学生死抠语法,生搬硬套。语法练习所选用的语言材料和所设计的练习与单元话题相联系,学生易接受,并能通过完成教材中的作业来夯实语言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完第一单元语法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和whose的用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配套练习作为课后作业,PartA要求学生用适当的关系代词填空。这个练习与单元Reading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比较熟悉,完成作业的难度不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充分用好教材中的书面作业,不仅强化了《课标》的权威性,而且帮助学生操练了所学知识,夯实了英语语言基础,这样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完成英语书面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创编作业,培养解题灵活性

在学生学习了语法知识、操练书本练习后,教师要创编一些书面作业,设计不同的题型,努力培养学生的解题灵活性。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基础题作为书面作业。如改写句子:教师可以设计几组句子,要求学生把每组简单句改写成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巩固教师教授的语法知识。因为在每组所给的句子中,学生很容易找到主句和先行词,然后用相应的关系代词来代替定语从句中相对应的名词或代词,这种练习符合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有完成作业的能力,自信心得以加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用适当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这样的作业,难度稍大于合并句子的练习,因为学生首先要找出主句和从句,然后确定主句的先行词,最后选用合适的关系代(副)词填空,以此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其次,在前面两项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稍加难度的作业。如:根据中文内容完成英语句子。The man________is a friend of mine.(你昨天遇到的那个人是我的一个朋友)这样的练习,主句已经给出,只要求学生根据中文内容,补充完整句子,学生只需完成定语从句部分。在前两项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基本上都能顺利完成作业,解题技能得到培养,解题灵活性得到提升。

最后,为了巩固当堂课的重要句型和语法难点,教师再设计一些难度更大的“汉译英”作业。以此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当然,教师在创编作业时,还要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学完定语从句后,教师可以结合书本内容设计一个开放性的作业“Welcome to Our School”,要求学生尽量多使用定语从句。这样的书面作业,能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在创编作业时,教师应注意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解题技能和解题灵活性。

3.接触高考,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学生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并得到操练巩固后,教师还要有意识针对每堂课的关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一些高考题,让学生在真实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积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在批改、讲解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因此,对于高中起始年级的高一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时布置书本作业,精心选择、创编作业,在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成效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endprint

二、阅读作业:循序渐进,按部实施

布置阅读作业时,很多教师会想到形式单一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择题和形式同高考题的任务型阅读题,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显示难度。但是,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同时这样的作业还大大超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难以感受进步,体验成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益下降。要真正发挥阅读作业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促进作用,就要力求作业类型多样化,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作业的难易,循序渐进,按部实施,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原创性,用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作业的成效。

1.完形填空:选用原版文章,巧妙设置选项

完形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在有信息空缺的前提下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而不是考查某一个语言点的用法[2]。所以,完形填空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布置作业时,如果随意拿一些现成资料上的题目或选择一些高考题、模拟题给学生完成,难度就会超过高一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完成作业屡次遭受失败后,就会失去信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结合所教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文章或一些适合学生能力范围的原版文章,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感知地道的英语表达,待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后,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文章,巧妙挖空、设置选项,让学生填空完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这种填空训练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解题技能,就有能力解答高考题型的完形填空了。

2.阅读理解:力求话题新颖,确保体裁多样

每年的高考试题选材广泛,题材丰富,反映国内、国际时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2]。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布置时要做到精心选材,确保所选材料话题新颖、体裁多样,同时,阅读理解的题目也不要“拿来主义”,要有原创性。教师要努力选择一些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喜欢的话题的原版文章并设计原创题目。

这样的原创作业不仅题材新颖,而且题目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的成效自然提高了。当然,用来设计原创题的文章还应该体裁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3.任务型阅读:点面结合设计,侧重能力提高

任务型阅读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推理判断等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的查读、寻读能力,又考查其推理、归纳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信息内容点面结合。因此,要达到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成效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即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及其课堂反应等,自编具有针对性的作业[3],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任务型阅读信息点的考查,教师可以设计句型转换、同义词(组)转换、词形转换、词性转换等题型;针对信息面的考查,教师要设计段落概括、归纳等作业题给学生训练。学生的能力一旦得到了提高,再做高考题型的任务型阅读就游刃有余了。

三、书面表达作业:主题突破,多元评价

书面表达是通过学生的语言产出考查学生语篇结构的创建、词汇的合理运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从学生书面表达作业抓起。

1.围绕话题,及时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围绕单元话题,渗透写作技能,并在学习完每个单元后,帮助学生及时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设框架,尽量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任务,培养其开放式的写作能力。如:模块一第一单元是以“School Life”为话题展开的,在学完单元课文等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My School Life”的短文,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学到的单词、词组、句型等进行自由写作。学生在这样的及时写作训练中不仅练习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在运用单元话题中,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书面作业的成效性。

2.借助合作,共同提高

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成员按英语基础不同层次搭配,以便各成员能相互帮助,合作完成教师所给的写作任务。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如果写英语句子有困难,就安排他(她)执笔记录,其他成员各写出1~2个句子,直到完成一篇短文所需的内容。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修改,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最后,由执笔的同学把所有成员写的句子连句成篇,其他同学加上一些连接词,如whats more,besides,in addition等。在合作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这种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尤其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书面表达作业)的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帮助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3.人文为本,多元评价

作业的评价是作业布置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完成书面表达作业后,教师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的适当评语,更会给学生的书面表达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如:Not only is your composition good,but also 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仅仅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达不到评价的功效,因为书面表达是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的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评价、展示和共享等多种方法,有效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书面表达作业,真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成效。

教师只有不断探索英语书面作业布置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改进对学生英语书面作业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完成作业的成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新知、发展潜能,全面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莉萍.中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3).

[2] 王丽爱.高中英语命题误区与策略技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4).

[3] 周智忠.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

作业教学成效 篇3

1 西华县农机跨区作业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自1998年西华县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以来, 农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 参加机车由最初4台发展到目前的1 100台, 增加了近300倍。跨区作业区域由最初的省内1个地市, 逐步扩大到湖北、河南、安徽、河北、天津等5省29个市, 农机手收入连年增加。联合收割机拥有量也由1998年的96台猛增到1 272台, 增长1 225%。通过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 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确保了“三夏”麦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促进全县小麦增产增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机收进行有偿服务已成为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跨区作业, 使全县“三夏”农业生产赢得了农时, 提高了粮食产量, 机械作业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 麦收时间由1998年前的超过20 d缩短到现在的5~7 d, 秋季作业时间也缩短了10 d以上。小麦生产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小麦机收率由1998年的不足10%, 提高到目前的99.2%。二是减少了经济损失, 过去夏收一旦遇到雨季, 收割晾晒不及时, 造成小麦霉变, 跨区作业使收割时间提前, 损失减少。三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减少农民支出, 增加农机户收入。开展小麦跨区机收前, 西华县机收小麦收割成本为750~900元/hm2, 开展小麦机收后收割成本为450~600元/hm2, 每年为农民减少机收支出近2 000万元。以2011年为例, 西华县组织跨区机收的每台收割机一般收入都在2.6万~3.8万元。

2 西华县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

西华县开展跨区机收初始阶段主要由县农机局组织, 随着经济发展和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长, 近几年该县农机局已逐步从跨区作业的直接组织工作中退出, 主要承担着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的管理职能, 取而代之的是与市场联系更紧密、对市场把握更好、可以使机手获得更高作业收入的农机合作社。目前, 西华县跨区作业队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三是机手自发组织或单机参与的跨区作业队[1,2]。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虽然有市场经济头脑, 但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 缺乏必要的业务常识和管理知识, 在协调机具、联系作业市场时口头协议较多, 导致纠纷多发, 且不易解决。二是临时合伙、单独外出的跨区作业队没有明确的作业地点, 造成机械盲目流动, 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 影响了作业市场秩序。三是“拦机、截机”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群众用机心切, 致使上路拦机、截机, 强迫机手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跨区作业的发展[1,2,3,4]。四是跨区作业的项目较单一。农机跨区作业项目主要为小麦联合机收和机耕作业, 随着各地大型拖拉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逐渐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 跨区作业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这就需要向秋季作物及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4 对策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 出台相关文件, 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保障跨区作业顺利开展。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跨区作业领导小组, 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严厉打击上路截机行为, 为收割机保驾护航[5]。二是加强对农机跨区作业的管理, 严格执行《跨区作业证》发放制度。对散机要加强管理, 防止无序流动, 维护正常的跨区作业秩序。三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 组建形式多样的中介组织, 引导他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在搞好常规服务的同时, 积极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四是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或与通信部门联合, 将作业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及时发送给在县内作业的机手, 以方便他们做好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斯华.我国跨区机收的发展现状、效益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4 (1) :1-8.

[2]杨玉林, 白人朴.我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6) :56-60.

[3]李二超.农机跨区作业规模与效益的经济分析[J].农业经济, 2010 (3) :80-82.

[4]郭景文, 隋士国.浅谈如何开展好跨区作业[J].现代化农业, 2011 (9) :37-38.

作业教学成效 篇4

农机作业合作社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形式。2003年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5年间从最初的18个发展到2007年的803个,机制不断完善,效益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为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进程。按照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省将组建1 000个标准高、规模大的股份制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研究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其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其发展模式,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大农业,对于全面提高黑龙江省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速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培育和提升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国家安全、可靠、长远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背景

1.1 农村改革成效显著,但体制性障碍并未消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80年全国开始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1年底在全国有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49-1979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全书·黑龙江省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983年黑龙江省农村改革才开始起步。到1985年,全省农村98%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国有农场兴办各类家庭农场13.7万个。随着改革的深入,全省农村各类专业户发展到8.2万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达0.23万个。农村改革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回顾1966年到1982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长达17年在1 000万t上下徘徊。1983年实行农村改革,当年就突破了1 500万t;而后用了7年时间突破2 000万t大关,1996年至2005年,粮食总产量分别突破3 000万t和3 500万t。2007年接近4 000万t,标志着黑龙江省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80-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长期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小,导致大型机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家一户采用小型农业机械进行耕种,农机作业质量差,造成土地深耕面积减少,土壤抗旱抗涝能力显著降低,出现“黄、硬、瘦”,形成犁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效益难以持续提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消除体制性障碍的措施与途径成为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数据来源:《2008黑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2发展现代农业依靠农机化,但其组织创新滞后

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需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农业机械化几经波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原有农村社队的机耕队基本解体,机具变卖,资产流失。农村大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逐年减少,小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相应增加。从1984年开始,黑龙江省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2年,保有量仍未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从1982年的28.6万台一直下降到2004年的22.2万台才止跌回升。在这一期间,小型拖拉机则增长了5.39倍,配套农机具增长了32.4倍。而黑龙江省粮食产量1997年达到3 104.5万t之后,后劲不足,连续6年下降,下降幅度为19.07%。经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大农业投入,2007年粮食产量虽然达到历史新高,但基础并不牢固。其表现为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受土地分散经营影响,大型机具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严峻的现实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消除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发挥黑龙江省土地作业连片、适宜大机械作业和高度组织化的优势。因此,在现阶段稳定农村经营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大型农机规模作业和农机服务社会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进土地依法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大型机具的应用和实现社会化服务创造条件,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就成为了其中一个现实的切入点。

2 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分析

黑龙江省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具有较好的基础,面临着较好的发展环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较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和劳动力人均耕地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仅有5个粮食产量超过3 000万t的省份之一,而且粮食商品率高达70%以上,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超过2 000万t,占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的1/6,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7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3.03%,比2006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各类农机化社会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1万个,全年农机作业量7.5亿标准亩,实现作业收入110亿元,比上年提高25%。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132元,比2000年提高了92.36%。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作用结果,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坚实基础。实践证明,黑龙江的农业是骑在“铁牛”背上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实现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

2) 农机作业合作社生存与发展有坚实的法律与政策保障。200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农业机械化大法。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方针政策。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线,提出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明确规定对购置大型农机具予以补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加大政策减免和补贴的力度。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支农惠农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通过6种新机制、5种新补贴、8项增加投入等具体措施,使支持“三农”的机制更加完善。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养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加快推广应用。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特别是对大型农机具进行购机补贴,调动了农民应用大型机具的积极性,适应了耕作制度改革、农业新技术推广和生产的需求,进而促进了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推广大型机具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民亲眼看到了大型机具具有高速、高效、高标准和高收益的特点,看到了农村分工分业和劳动力从田间转移出来可以带给农民更多的致富机会与机遇,从而为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创造了条件,农机作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由此应运而生。

3 发展过程及其绩效

3.1 发展过程回顾:垦区的探索与政府的推动

面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探索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优势,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途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首要问题。借鉴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验,要推进土地连片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有现代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黑龙江垦区1980年到2006年粮食产量从250万t增加到1 000万t,翻了两番,粮食单产垦区与地方农户公顷平均产量相比较:小麦高出750kg,大豆高出1 500kg,玉米高出2 250kg,水稻高出3 000kg。因此,土地连片种植,大型机具标准化作业,以及采用先进的运行机制的做法为全省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2002年8月,省委领导视察农垦九三分局时因势利导,提出了在全省先搞几个规模大、标准高的农机作业公司,进行跨区作业的构想,并在9月份省长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加以明确。2003年确定了克山、海伦、呼兰、富锦4个县(市)18个村进行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试点。200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7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继续对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具给予适当补助”。2004年省级筹措5 000万元资金,对新组建的5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予以扶持,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9个市28个县(市、区)50个村组建了农机作业合作社。2005年省政府投入1.04亿元,组建19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相当于省级财政对农机化投入近10年的总和。截止2007年末,全省已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803个。5年来,全省累计投入农机作业合作社建设资金11.7亿元,其中农民投资5.6亿元,占总投资的48.08%。现有73.5kW以上大型拖拉机1 686台,占56%,新增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 588台,共配置7 407台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机械,使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服务手段和基础实力显著增强。

3.2 主要绩效

1) 改善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增产。

农机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全面推行深耕整地,打破犁底层,加厚活性耕层,蓄住天然降水,建立了土壤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田抗旱抗涝的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5年来的实践证明,每深松1hm2耕地,能多蓄水30~40t,粮食增产10%~15%。以大豆为例,克山县在同一品种、地力相等的两块田中,用农机作业合作社大机械整地、播种、收获,增产1.05~1.35t/hm2,仅此一项,克山县大豆增收达2 000万元。海伦市采用大机械连片作业的大豆面积9.33万hm2,总计增产2.1万t,增产效果显著。

2) 实现了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机作业合作社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使农民从土地中获取更大的效益。主要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亿元;再就是节本增效。由于实行连片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平均标准亩作业耗油下降20%~30%,作业收费降低20%~35%,节种、节肥效果显著。5年来,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村年人均增收680元。2007年,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红利分配2 000万元,平均单股分红1.7元。

3) 作业水平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

成立农机作业合作社以来,机械化整地、播种、施肥、施药以及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富锦市由于建立农机作业合作社,大豆连片种植,标准化作业水平提高,大豆产量比全省平均高出450kg/hm2以上,增产幅度达20%以上,而且品质提高,大豆含油率比普通品种平均高2~3个百分点,市场销售价提高了0.05~0.1元/kg。在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推动下,黑龙江省推行标准化作业粮食增产幅度达到15%~20%。

4) 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

推广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前提是土地要连片,大机具的作用才能发挥,劳动力才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克山县北联村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租赁的形式,由农机作业合作社耕种全村耕地,85%的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畜牧养殖、木材加工和外出打工等,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克山县11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4.13万hm2,转移农村劳动力13 07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1%,从事种植业的仅有5 214人,经营土地2.19万hm2,人均4.2hm2是全县人均耕地面积的8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转移劳动力4.5万人,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2.5亿元,近两年人均增收4 900元。

4 结论

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出现顺应了历史潮流,扩大了土地耕种规模,实现了集约化经营,繁荣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农业和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中国只有持续减少农业人口,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为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产物,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创新和探索,尽管其自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规模化、组织化和持续高效的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和强大的生命力,应当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黑龙江省近年来出现的农机作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创举,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通过考察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认识,努力探索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律,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合作社,黑龙江省

参考文献

[1]宋丹辉,黄春英.农机作业合作社路途坎坷待突破[N].黑龙江日报,2008-06-03(3).

[2]胡祥鼎.解放思想与黑龙江省的改革开放[N].黑龙江日报,2008-06-27(11).

[3]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农业志第七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创新农机化携手奔小康[C]/哈/尔滨: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材料汇编,2006.

[5]李国军.大力发展农机化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04-07(3).

[6]黑龙江省统计局.2007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黑龙江日报,2008-03-03(3).

[7]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队.2007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 篇5

1. 缺乏学习动力

在新理念的课堂上, 师生角色已发生转变,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则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应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老师进行对话, 自主地去学习教学内容。恰恰相反, 教学模式是改变了, 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不主动, 在学习中总是无精打采、冷漠淡然, 情绪十分消极。

2.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个别同学上课时不专心听课和集中思考, 经常走神, 坐不稳, 脑子里事情很多, 学习肤浅, 满足于一知半解, 学习效率低。比如, 有些同学让他读课文时, 他总是在那里摆弄自己的文具;让他思考问题时, 他又总会在那里看课外杂志。

3. 学习不适应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比如:对新的授课方式不适应, 不会听课, 不会做笔记,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旧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对自主学习无法适应;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等。

二、提高学习成效的方法

根据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 结合语文课堂实际, 说几点我的语文教学建议:

1.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 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可以组织学生多读课文, 并给予等级评价, 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少批评, 多表扬。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容易激发出来。

2. 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要有法, 学会用法。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很重要, 所谓“事半功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学习过程中, 首先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科目多的情况下, 一定要制订好学习计划。其次要掌握好复习方法, 复习要及时、要有重点。第三, 还要对学习进行积极、自觉地监控和调节, 以保证达到预定的目标。保证能够抗拒外界干扰, 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3.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要会学。在学生会学的基础上学会、学精了。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天天抱着书, 但成绩很差的现象。究其原因, 就是他们不会学。要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有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先导。其次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第三, 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

改进上课切实提高教学成效 篇6

那么如何改进上课,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如何改进上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改进上课,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呢?

一项关于对中小学教师上课的调研表明,当前,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的直接教学。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教师直接教学的有效性。直接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认为在认识上要重视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过程维度,即如何保证教学各个步骤的成效。综合起来看,就是要在行动上把握好教学的基本环节,做到时间效益和过程效益的有机结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专家认为,改进上课的宗旨是为把课上成适应并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好课,其标志是要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许多教学要素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改进上课也需要有系统的思路和各个环节的整合。但就各个环节或相关要素来说,还是必须从重视有效导入、创设教学情境、讲究教学策略、巧用问题启发、有效利用技术等细节抓起。

也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关注怎样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等。教师要重视接受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平衡兼顾,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适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实施教学,创设适合学生进行操作、探究、质疑、交流的课堂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学习经历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学校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各项工作均是围绕教学开展的。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掌控着学校全部教育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上课、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要抓好校长这个因素,要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上一篇:表观遗传的优势下一篇: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