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拣货作业

2024-06-25

教学设计--拣货作业(通用7篇)

教学设计--拣货作业 篇1

拣货员职责

一、负责及时准确完成当日药品拣货任务;

二、做好岗前准备工作;

三、检查好使用设备的正常操作;

四、负责货架药品按储存原则摆放;

五、负责拣货药品的品名、批号、数量的准确;

六、负责拣货周转箱内的药品不倒置、不混放;

七、拿药品要轻拿轻放,以防摔碎;

八、负责周转箱、车的清洁;

九、负责责任区域货架与药品的清洁;

十、负责体积狭小货位的导移;

十一、负责做好定期的盘点工作;

十二、保管好自己的RF枪,以防丢失;

十三、负责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教学设计--拣货作业 篇2

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 模拟真实环境拣货作业, 对比不同拣货作业方案, 得出相较传统单一的返回策略或穿越拣货策略, 多种策略相结合并设有提前拣货区的拣货作业方案有明显优势, 可以极大地减少拣货员的工作量, 提高拣货作业效率。

1 拣货作业分析与方案设计

1.1 拣货作业分析

物流中心目前的拣货作业单据下传时间间隔太长, 任务容易积压, 促销商品的拣货货位不能满足存放需求, 主通道宽度不足, 拣选车容易在主通道堵塞。一个通道中需拣选商品过多时, 需要多次在通道中往返拣货, 拣货员手上拣取的商品过多时, 往小车分配时核对条码比较麻烦, 补货作业集中爆发, 会导致补货不及时, 造成拣货等待, 一张拣货单中存在缺货时, 整个小车都不能进入复核环节, 需等到缺货商品补齐后, 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根据图商品出库订单分析, 需将商品分为A品 (单品销量大) 和C品 (单品销量小) , 拣货区相应分为A区和C区。A品包含畅销品、促销品, C品即为长尾品。若要实现拣货作业的优化, 其核心问题就是按照什么规则将订单转化成拣货任务单, 才能保证拣货人员作业动线最短, 拣选动作最少, 然而两个目标相互冲突, 不能同时优化。因此, 对于混合订单行走动线较长, 建议混合订单以拣选路径 (C品拣选路径) 最短为优化指标, 而A品订单需集中拣货再播种而且拣选行走范围较小, 建议A品订单以拣货动作最少为优化指标。

此外, 仓库内布局及设备都要进行优化设计, 对于畅销品建议采用流利式货架存储, 流利式货架拣货通道和补货通道分开, 便于补货, 适合需大量补货的商品;对于其它商品建议仍然采用隔板式货架作为拣选货架。A品建议采用电子标签播种的拣选方式, 需要推拣选车进巷道拣货, 建议将特殊商品统一归为C品, 采用电子标签二次播种的拣选方式, 拣货人员需要行至巷道内拣货。

1.2 拣货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物流中心的拣货效率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实现优化目标, 根据该物流中心多区多横向通道的仓库布局形式, 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种的拣货作业方案, 如图库内布局与行走路径以方案三为例, 如图1所示。

四种拣货作业方案均采用一个人推一辆小车拣选, 一次拣选20个订单的模式, 采取先拣选, 后分播来进行, 每个订单在小车上有单独的存放位, 拣货单包含明确的拣选和分播信息, C区拣选区小车不能进入拣货巷道, A区拣选区小车可以进入每个拣货巷道, 将车推到具体对应货位进行拣选, 任务下达后, 拣货人员只需根据拣货任务单进行拣选。由于各方案拣货路径均不同, 因此拣货耗时不尽相同, 通过算法仿真和数据模拟, 比较四个方案在同样的订单满足情况下, 所耗的时间长短、人员投入, 来选取最优拣货路径优化方案。从表1中, 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方案的行走路径特点、行走路线以及各货区所配的具体设备等。

U型行走路径满足返回策略, 是指拣货人员根据任务单信息提示, 推车从拣货通道的一端进入有拣选任务的拣货通道, 采取一侧货架拣选完毕再拣选另外一侧任务 (按货架排号来拣选) , 拣选完毕后从同一端退出, 不包含拣取位置的通道可以跳过。相比U型, W型行走路径则是穿越策略, 拣货人员推车从拣货通道的一段进入, 在拣选巷道内走W型路线, 兼顾左右两排的货架, 行走路径不返回, 且贯穿整个拣货通道, 拣选完毕后从另一端退出, 遍历所有包含拣取位置的通道。I型拣货路径与U型完全一致, 不同的是I型区域小车无法进入, 拣货人员需根据拣货单提示货位信息 (含巷道号) , 将车推至对应巷道口, 停靠, 自己进巷道到具体货位拣货, 整个拣货通道拣选完毕后将货品分拨到小车上的不同订单格上。除了行走路径不同外, 从上表1中还可以看出,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 多了C区的暂存拣货平台, 所谓的暂存平台即可以暂时存储拣选的货品。在方案二中, C区为提前拣货区, 即拣货人员需提前将C区拣货任务拣选完毕, 分播到暂存平台的各个订单格, 然后从拣货起点出发的拣货人员只需拣选A区与暂存平台上的货品。方案三与方案二相比, C区都有暂存平台, 而方案三的A区行走路径为W型, 且在拣货起点处有播种墙, 因次拣货人员拣选完毕后还需将货品分播到播种墙才算完毕。方案四与方案三相比, 则只是在C区少了暂存平台, 该方案C区的拣货方式与方案一一致。

2 方案仿真与结果分析

2.1 拣货方案目标函数

拣货作业优化是要综合考虑人员投入、拣货路径耗时与拣货耗时等问题, 实现的是多目标选优的过程, 一般此类问题可以转化为线性或非线性规划的决策控制模型, 本节将讨论针对该物流中心实际情况提出的四种拣货方案优化的决策控制模型, 定义其目标函数f (x) , 约束变参数为V1、V2、T1、T2。

四种方案设计的前提是研究人均时问题, 根据各组成部分定义可得目标函数为:

式中, YCi、YAj、Xmax2分别为拣货时人员行走在过道、货架通道、过道最远端的距离;NA、NC为A区和C区拣货次数;它们的值都是动态变化, 根据订单不同而变化;V1、V2分别为在过道和货架通道的行走速度;T1、T2分别为在A区和C区拣货时每次所用时间。

2.2 仿真分析

仿真计算是在VS2010、SQL2008两种编程软件运行环境下实现的, 首先需将15000条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并很据任务单生成规则、路径行走规则编写任务单生成、拣货路径长度、拣货时间计算程序, 在编写算法时由于计算需要, 还编写坐标计算以及货位生成、参数添加等模块, 通过以最优水平组合为:V1 (2) , V2 (2) , T1 (2) , T2 (1) 为计算参数, 算法为载体, 目标函数为计算目标, 实现对真实拣货人员的行走、拣选、分播等的仿真计算。

本文以某物流中心的真实拣货作业为研究对象, 采用以巷道号差最少为算法优化原则的订单分配策略, 实现从订单到任务单的转化。在一个拣货循环中, 拣货人员可以完成多张订单拣货任务。上述四种拣货路径方案中分别采用了返回、穿越等策略, 以及暂存平台、U行播种墙的设立, 通过对拣货路径长度、耗时算法的设计, 实现了对各个拣货循环进行计算仿真, 所得最终的仿真结果如图2。

由上可知方案二虽然在拣播时间中多于方案一, 但是在行走时间上, 方案二所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其他三种方案, 进而得出在总时间上是这四种方案中是最少的。因此, 与其他三种方案相比, 方案二的U型与W型相结合的拣播路径, 可明显缩短拣货时间, 减少拣货路径。从而提高物流中心的拣货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拣货优化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与很多因素有关。为了提高仓库的效率, 减少作业人员在仓库内的行程, 需要精心设计拣货策略和路线。本文主要针对某企业物流中心多拣货区 (多横向通道) 的布局形式, 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拣货路径方案的拣货耗时。最终确定方案二的U型与W型相结合的拣播路径, 可明显均衡各分区拣货员工作时效, 提高拣货速度和拣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雷斌, 蒋兆远, 马殷元.配送中心分区同步拣货系统人员分配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4, 50, (24) :4-9.

[2]李诗珍, 王转.订单拣取路径优化研究-S形启发式方法在配送中心拣货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5, (5) :67-70.

[3]王宏, 符卓, 左武.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区型仓库拣货路径优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45, (6) :224-228.

[4]李振, 胡庆东, 张国英.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人工拣货路径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 2011, (6) :85-88.

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实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和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但在作业环节,教师的观念虽然有所更新,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习题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开放性,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会压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

一、精心改造教材中的作业

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上面的作业都是编者精心编制的。我发现如果能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恰当地改造一些题目,给作业“变变睑”,就会取得不一样的练习效果。

1.巧改导语。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语言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的题目,只要语言稍作改变,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他们的各种感官就立即会进入积极状态之中。

课堂教学中,如果你问:“请同学们看黑板,这几道题目对吗?”学生会无精打采的回答你。如果说:“谁的眼睛亮,发现问题了?”他们会马上来劲。以前的题目只有一些呆板、划一的导语,如口算题、判断题、计算题、选择题等。现在我在题目的导语上力求创新,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口算题改为“数学直通车”,填空题改为“生活五彩园”,选择题改为“快乐ABC''''''''’等。

2.变换题型。小学生喜欢新事物,好奇心强,富有挑战性,但缺乏持久性。面对单调、划一的题型,学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产生消极情绪。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变换一些题型。

在作业中我有时加进一些猜谜语游戏,给作业“加味”。例如,在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后,我在课堂小结时留下一道猜谜语作业:什么有始有终?什么有始无终?什么无始无终?本来临近下课,学生已经疲劳,但用猜谜语游戏进行课堂小结,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

3.变封闭为开放。学习了“通分”这一内容后,主要的练习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先通分后比较。

我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课上,让学生做一道分数大小比较题:同样长的一根绳子,小华用去这根绳子的4/5,小力用去2/5,笑笑用去1/2,谁用去多?请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当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在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马上引导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比较。这样一引导,学生封闭的思维大门迅速打开,马上出现多种解法:①4/5=24/50,2/3=20/50,1/2=1 2/50;(D 4/5=4/5,2/3=4/6,1/2=4/8,③画图(略),④1-4/5=1/5,1-2/5=1/5,1-1/2=1/2;⑤4/5=4÷5=0.8,2/3=2÷3≈O.67,1/2=1÷2=0.5,最后得出:4/5>2/3>1/2

注重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二、建立错题档案,设计典型作业

无论是计算、概念,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有代表性的习题,在巩固练习时,就要抓住典型习题进行训练;还有学生错误的发生也同样具有典型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如哪些知识点比较薄弱、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怎样的典型性错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错误作业档案。然后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这样的练习量少质高,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错题作业档案的建立,能使我们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为作业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事实依据,避免让学生反复做会做的作业,使学生作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根据教学内容拓展作业

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且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因此,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操练型”的书面作业,结合教材的设置来适当地设计“操作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生长点。

“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统计》后,我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增强了自己的统计意识。

教学设计--拣货作业 篇4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数学;有效性

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考虑知识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合理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高数学成绩,更好地培养数学素养。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更多的是逼迫性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多将趣味性融合进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当即演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起立;(2)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3)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起立。通过这三个问题不仅可以快速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二、设计对比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今天课堂学习除法,在做作业时就会认为解题时都是用除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对比性,将新旧知识进行不断地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教师就可以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体积,接下来再来一题是计算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这样通过两道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最终形成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多拿出几套教学方案和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出不同的题目难易程度,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进而共同进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进行布置,然后将分层后的作业都布置下去供学生进行参考,进行有选择地做作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来完成作业。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本中,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活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中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自己动手操作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之后写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属于轴对称图形,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完全依靠书本的定律和公式来设计,要注重课堂练习题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寻找有价值的数学题型,找出一些具有开放性质的题目。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使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多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这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求三角形和正方形之和算出面积,有的学生直接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用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通过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题目的趣味性、对比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世刚,王学顺.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点滴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C],2010.

[2]蔡玉军.给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09).

有效作业中的作业设计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公开课;有效作业;作业设计

一、引 言

众所周知,咸阳彩虹中学根据传统,每年都开展 “三级公开课”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全校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并涉及学校当前开设的所有科目。活动中,所有参赛教师高度重视本次公开课活动,老教师们展示出了他们过硬的专业功底与高超的教学技能,让青年教师们大开眼界。同时,青年教师们也展示出了自己的亮点,不甘落后。

有效作业是我们学校有效教学这一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保证课堂有效的同时保证作业布置的有效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作业的布置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因此在听各位老师的公开课的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在肯定各位教师的作业设计合理恰当的基础上,我认为很多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设计缺乏开放性

当前学生使用的教材中开放性的练习题目仍然偏少,并且缺乏弹性。这样的作业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开放性作业指的是结构开放、答案或答题过程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如果缺乏了开放性就很难做到有效。

2.作业设计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能够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会顾及过程与方法,但是却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一位英语教师指定了一篇文章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做完每一个题目(选择题)。

(2)在文章中划出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依据。

这种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然而,这类作业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其解题过程过于注重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于“合作”、“探究”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得较少。这种作业训练出来的学生,解题方法可能是一套一套的,考试成绩也可能是出类拔萃的,然而,其实践能力很可能是低下的,情感世界很可能是贫乏的。在这些学生身上,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实践的天平很难真正保持平衡。

3.作业设计缺乏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可延伸性

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负着巩固、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独特功能,作业设计应考虑到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紧密联系,并能在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延伸。如果作业设计仅考虑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巩固的话,就很难实现有效作业延伸课堂这一目标。如一位教师的作业是:为了巩固今天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请你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1、2、3。这样的作业顾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地巩固了课堂但是却忽视了作业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可延伸性,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缺乏应有的兴趣,使得有效作业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二、对问题的成因分析

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在有效作业这个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能做到真实有效,那就为有效作业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作业之所以难以实实在在地渗透进每一个课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不能够做到有效。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前提下,基于对课堂的观察、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与教师的沟通,还有对咸阳彩虹中学“三级公开课”总结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

1.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考虑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这些方面将是听课的教师们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反复的设计与修改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教学中,这就导致了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思考作业设计问题,也就是作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会直接导致有效作业难以落到实处。

2.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

据国内权威教育专家研究数据,目前国内68%的中学教师对学生具有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多数教师认为,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将难以实现。这一并不完全正确的观念直接导致的是教师对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充足的信心。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成一些略高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停留于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重复。在造成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本文作者认为: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3.对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网络上浩如烟海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是对课程改革的批判。因此公开课也在承受着同样的质疑,有人认为,公开课脱离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评委们身上,脱离了教学的本质。还有很多人认为公开课的成功与否在于讲课的过程,而作业只要作为一个最后的点缀就可以了。形成这种观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墨守陈规,不固步自封,努力使自己育人观念跟上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身心规律要求。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满足今天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在学校教育中如沐春风,才会感受到教育的温暖阳光,真正能够茁壮成才。教师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时刻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步。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为更进一步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只有教师真正重视了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才真正能受到重视,从而会更加重视有效作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作业设计。

2.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之所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够了解,如果作业难度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多,就会挫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导致效率低下。但是如果作业难度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使学生徘徊在对知识点的重复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同样会挫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证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一致,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3.教师应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在有效作业这一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业设计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有效作业以至于有效教学的有效与否。我校举行的“三级公开课”活动中出现的作业设计缺乏开放性、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缺乏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可延伸性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等因素造成的。在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广大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更好地服务于作业设计,进而对有效作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广大教师还应该重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到作业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为更好地延伸课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郭华.公开课——日常教学的理想化及合法化[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6月

教学设计--拣货作业 篇6

一、以尊重学生实际为前提,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从教育层面而言,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从教学层面而言,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要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就必须关注学习者。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活动应在尊重和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才能更好地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布置的作业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和需求,做到有教无类,又要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换而言之,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既要保持作业的整体性,又要保证作业的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效用。

二、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以科学合理适度为原则

传统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以数量多为特点,而且内容比较单一,难度系数不稳定,教师重投入而不重效果。初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作为基本的支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然而,作业的数量必须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讲究作业对完成整体教学目标的促进作用,讲究作业对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实际效果,讲究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具有巩固性、提高性和探索性的作业有机结合起来,设置一定的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布置适宜的练习内容。作业内容要尽量全面而且重点突出,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填空、选择、计算的练习方式,又可以留有空白,让学生自我补充,从而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既可以提供套餐类的强制性作业,又可以提供自助餐式的可选择作业,还可以采用一些在线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填充作业内容。

三、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只注重答案的对错、成绩的高低,忽略了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作业评价的反馈作用。而且,教师的前期建设和摸底工作做得不到位,把重心只放在后期的修补工作上,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更加综合、科学、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反向推动力和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内容,教师要分析“为什么”,多从自身教学方面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除了对错,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除了横向比较学生的作业以外,还要纵向比较每位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自我完善能力的建设。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组织学生相互批改和评价作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系统地评价和总结,这样的作业置才更具针对性。

总而言之,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运用,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积极改进不合时宜的旧模式,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新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作业教学设计初探 篇7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略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就很不乐观。由此可见,我们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一下作业的意义。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同时是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很长的时间内用心灵來认识你的学生,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高手”。以作业的设计为例,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1设计差异性作业、让学生分层中求知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自己的“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寻找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教师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设计的作业如能坚持差异性理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满足一部分初中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如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把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而不是老师作好选择。设计的作业除了少量必做的以外,其他的采取自选的办法,可以做一些以巩固为主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做一些兴趣题或思考题。

由于分层次作业的量、难度、时间等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快乐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数学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式简单,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练习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3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体验中求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学习的数学资源和应用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数学来源与社会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选择恰当的应用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拓宽数学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丰富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这样的作业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教材需要,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学生在完成应用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数学知识,增长才干。

4设计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探究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数学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知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而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当学生乐意学,加之教师的指导,结果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拍手叫好。当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思维,激发想象。

上一篇:以话为话题的作文:别丢掉下一篇:圣火传递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