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设计

2024-06-25

小学作业设计(共11篇)

小学作业设计 篇1

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考虑知识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合理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高数学成绩,更好地培养数学素养。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更多的是逼迫性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多将趣味性融合进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成绩。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当即演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起立;(2)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起立;(3)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起立。通过这三个问题不仅可以快速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

二、设计对比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今天课堂学习除法,在做作业时就会认为解题时都是用除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对比性,将新旧知识进行不断地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教师就可以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体积,接下来再来一题是计算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这样通过两道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最终形成的数学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多拿出几套教学方案和作业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出不同的题目难易程度,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进而共同进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进行布置, 然后将分层后的作业都布置下去供学生进行参考,进行有选择地做作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来完成作业。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本中,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方法对生活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中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自己动手操作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之后写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属于轴对称图形,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完全依靠书本的定律和公式来设计,要注重课堂练习题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寻找有价值的数学题型,找出一些具有开放性质的题目。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使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多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这时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求三角形和正方形之和算出面积,有的学生直接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用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通过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题目的趣味性、对比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作业设计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语文作业开展现状

虽然对于学生而言,课后作业的完成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作业的设计非常不合理。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不仅作业总量较多,作业的整体质量也并不高。老師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是具备较强的客观性,将作业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上,并没有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除此之外,很多语文老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缺乏创新性,布置的作业内容大多比较的机械化和单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合理的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让学生面临着过重的学习负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分析

(一)趣味性作业设计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具体的作业设计,让语文作业能够具备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作业时,就不会被动和机械的接受,而是能够主动的去完成作业,并且在相对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开放性作业设计

语文这一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将语文课本作为基本出发点,然后拓宽视角,放眼社会,通过课外语文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1)作业思路的开放性。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在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出发点的同时,还应该加入一些社会性的内容,这样一来,就能增强题材的广泛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2)作业形式的开放性。小学语文老师不应该将作业形式固定在作业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可以通过演讲、唱歌或者画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作业完成时间的开放性。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并且根据作业的难度来规定完成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4)作业评价的开放性。老师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交流型、检查型、展示型等;(5)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实现作业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作业,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在我国的新课标中规定,语文的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1)调查活动作业。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关于地方特产、风景和山水的文章,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作业布置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形式,来做一个关于家乡的社会实践调查,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和图片,并且整理出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大家互相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专心学习,更好的报效祖国;(2)演讲故事作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老师可以将课本上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挑选出来,然后让学生采用故事续写、故事演讲等各种形式来完成课后作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演讲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性作业设计

一般来说,研究性作业就是将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作为“话题”或者“引子”,引导学生通过翻阅书籍和查找资料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知识整合以及信息搜集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五)综合性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虽然语文课本上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知识也具备一定的有限性,并且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并且采用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作业设计中加入一些别的学科的知识,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别的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立足于语文根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向导,不断的进行创新,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以及综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沈会菊.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问题[A].小学教学参考,1999(4):2—3.

[2]王永香.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A].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108.

[3]罗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初探[C].读与写杂志,2010(1):132.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3

小实践性和开放性功能齐备, 充分发挥学生

学的潜能,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数学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 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是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倡导真家◎实学习张三力口号的, 提出培养, 传统的学生创新、具有很大主观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庭起了教师们的反思川机械性的数学家庭:首先作业在, 内容枯燥内容及形式, 形式上引作单一, 作业过分要求数学的严谨性, 同学业尤其是数学学科缺少生活化、儿童化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偏离得太, 很远, 设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少热情。其次, 在具计体源和的具教体学运过用程, 中学, 生教缺师少几应乎用不意讲识知。识的来

由此可看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作业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须进行深刻

的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角度, 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使数学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家庭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布置作业要求生活化, 让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 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完全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 生活观察: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做一名生活的细心人,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 可以是剪的、画的, 甚至还可以折。

2. 生活调查: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当孩子们拿着自己调查之后的统计表在小组里侃侃而谈时, 当他们因白色污染的猖獗而义愤填膺时, 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家庭作业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了, 更延伸到了学生的课外。

二、把家庭作业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完成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 家庭作业学生是没有选择性的, 学生做作业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老师要修改观念, 充分发挥作业的自主性。作业本身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布置作业时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知识, 而是结合教材知识巧妙地来布置自主作业。同时, 老师也不要勉强学生,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自主做作业。

在教学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 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知识的内涵,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设计童趣性的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作为出发点,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 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类题目, 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旧观念会把学与玩分得很清,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渐渐地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兴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感情, 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 设计一次“扑克牌”的游戏性作业, 即:两名学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快速“出牌”然后轮流报出结果, 记录谁对得多谁便获胜。

四、利用开放性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小学作业设计 篇4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作业,难道仅仅是为了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反馈与调整教师的教?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与迁移吗?我认为,从张扬学生个性的角度来审视,作业,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好编制作业这一关。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概念不是指解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突出了人在实践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多元智能因素,设计多元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说一说,增强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情节、情境等,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小段话。教学完《珍珠鸟》一文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作者用他的关爱和尊重与小鸟的爸爸妈妈逐渐熟悉了,同时也赢得了小鸟的信赖,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但是,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他们配解说词吗?要求: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中任意一种人称来表述。”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有的把自己当成作者,还有的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他们紧密联系生活,说得绘声绘色。

2.画一画,再现情境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1)画方位图:弄清空间位置。如对于《开国大典》一文,学生往往弄不清前后左右的位置。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站在天安门上看广场,能看到什么、各在什么位置,然后画出简图。由于在课前形成了鲜明的表象,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中“北端”“南端”“东西两侧”等方位就比较清楚了。

(2)画简易工程图:展示工作场景。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于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有困难,我指导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让画得好的展示到黑板上,并边画边讲解,突破了难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此线路的优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卓越才能。

(3)画游览图:对一些游记类文章,让学生画游览线路图,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后,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游览长江图”,体会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伟秀丽景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篇6

一、设计阶梯式作业, 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 拓宽思维

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性格各异的学生,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这导致了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不同的发展潜能, 就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减少统一性, 增加选择性与弹性, 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都能得到提高。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 可布置这样的一些题目: (1) 公园圆形喷水池半径4米, 请求出它的面积。 (2) 学校圆形花坛直径8米, 请求出它的面积。 (3) 一个圆形沙堆, 底面圆的周长是28.26米, 求这个圆形沙堆的底面积。 (4) 把一根长12.56分米的铁丝, 先围成一个圆, 再围成一个正方形, 谁的面积大?大多少?这样, 既保证了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又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 达到熟能生巧,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设计尝试型作业,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尝试型作业也就是预习作业。课前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查阅资料, 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完成一定的练习。例如, 学习“圆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玩手中的圆纸片, 通过折折看看, 说出对圆有哪些新的认识。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研究达成共识: (1) 圆对折出现一条折痕,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圆的直径, 从不同角度折, 能折许多条, 说明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 (2) 对折若干次后发现折痕在圆的中心有一个交点, 它就是圆心。 (3) 对折痕的一半是半径, 且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4) 圆心将直径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说明同一个圆内一条直径的长是半径的2倍,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研究精神。

三、设计应用型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发运用能力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 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理解数学和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尽可能地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 再实践, 再提高,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 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 请你帮制药厂制作一个药盒的样品。要求盒子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 并求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考虑问题的不同, 有些学生会考虑到盒子的接头问题, 还有接头的大小等等, 所以成品就会有差异, 但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活动中一定能领略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用处,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欣慰。

2. 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 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 从任何两个地方剪断或折叠, 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各自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比较, 最终得出“两端的绳子之和大于30厘米的一半能围成三角形”, 还感悟出“在三角形中, 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学生从枯燥的抽象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在“做事”中经松完成作业。这种作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 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 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全过程中, 增强了体验, 丰富了经验。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探索发现, 做学习的创新者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布置“开放性作业”, 能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 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课本上有不少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素材, 我们要挖掘这些潜在因素, 设计开放型作业, 让学生发散思维, 敢于标新立异, 提出各种问题, 大胆创新。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 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要活泼, 思路要开阔, 给学生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

五、设计研究型作业, 让学生求异创新, 发展综合素质

研究型作业, 即学生选择一个专题性内容, 对其中一个领域作广泛的学习与研究, 学习小组对所研究的难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总结研究的结论。这种综合练习, 能体现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 是一种最具创新色彩的作业。如在学完圆的面积后设置习题: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花圃, 一半种花, 一半种草, 请你们小组为学校设计合理的绿化方案 (至少两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需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方案, 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设计绘图的进行, 内动、外动、互动的有机结合, 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创造的欲望一次比一次高涨。这种作业对于学生来说, 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 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 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 教师可以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这不仅能减负,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不再厌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

摘要:数学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本文从设计阶梯式作业, 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拓宽思维;设计尝试型作业,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设计应用型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开发运用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探索发现, 做学习的创新者;设计研究型作业, 让学生求异创新中发展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浅析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快乐学习,设计

新课标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如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前进中不断的摸索经验。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课堂的课外延伸,是学科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新课改推进着语文作业设计的重新定位和思考。

1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少数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课改”前后语文作业类型变化不大,传统的语文作业类型依然占据主流地位,作业量有增无减,多数教师还固守原来的作业布置方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的转轨。造成学生即使是面对新课程,也无法从原来被动学习的惯性中解脱出来。不彻底的转型必然导致学生作业负担沉重局面的继续维持。

1.1 作业设置忽视个性差异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作业的设置基本延续着全班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的现象。这些统一、单调的问题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少,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成为老师精神上的附庸。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无所作为。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本无法实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作业答案缺乏开放思想

语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特点,对同一份语言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而当前还有老师在语文作业上注重作业答案的唯一性,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教师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关注结果和标准答案是否吻合。这样的作业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快乐学习的思想背离,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1.3 作业评价存在片面性

作业评价缺乏人情味,只有刻板的“优”、“良”、“中”、“差”评语或者是“A”、“B”、“C”、“D”的等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学生潜力的发挥。另外,不能“因材施评”也是作业评价片面的表现。水平不同的学生不但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评价时标准也是一样的。结果后进生永远也尝试不到成功的喜悦,哪怕他尽了很大的努力,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优质评价,因为老师的评价是有统一的标准的。反思当前的语文作业,多封闭性少开放性、多统一少选择、多书面少实际,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在设计理念,作业形式还是评价体系上都不利于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着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实现。

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语文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愉悦感。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设计适应新课标形势下的语文作业 :

2.1 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样式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题型要做到创新,内容应将文学、科技、美术、环保等融为一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人创新能力训练状态。即使是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子的练习,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设计题目,使学生爱做、乐做作业。在不违反作业设计泛泛无边和应该巩固某种知识作业内容大框架上,让学生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他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会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的与众不同,独具匠心。老师在批改时能看到学生完成作业是的态度和情绪,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辅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2.2 顺应课改答案的开放性

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没有刻板的标准,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只要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水平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做这种试题不仅没有恐惧感、压抑感,而且充满着创造的激情和情趣,这对引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体现语文课改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开放性作业,因此只要学生答案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老师不必煞费苦心去琢磨是不是违反了自己原先的答案,是否该判为错误。学生如果看到老师对自己轻松答题的认可,下一次就能开动脑筋、自主答题,快乐完成语文作业。

2.3 讲究作业的评价艺术

无论老师提供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生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教师在作业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对小学语文学生作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快乐学习的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 篇8

关键词:设计创新,顺口溜,涂涂画画,续写故事课本剧

尽管新课程改革后, 小学低年级不让留家庭作业, 但是,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每天坚持写作业, 会提高记忆力。写作业的作用,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感受的到。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养成阶段, 生字生词识记量大, 读写练习多。所以, 一提起语文作业, 学生就反感, 也让语文老师每天留作业、批作业, 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现实情况是学生不愿写, 产生应付的情绪, 写作业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针对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写生字、生词, 写日记作文, 做报纸试卷等无趣的作业, 笔者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创新。

一、编写顺口溜, 巧辩形近字

在语文教学中, 对形近字的辨别是基本功之一。形近字就像孪生姐妹, 对小学生来说, 特别容易混淆。为此, 对形近字的辨别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总结了一套巧辩形近字的顺口溜, 对形近字的识别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巳 (sì) 堵己 (jǐ) 不堵, 半堵就念已 (yǐ) 。横戌 (xū) 点戍 (shù) 戊 (wǔ) 中空, 横过一撇就念戎 (róng) 。像这样朗朗上口的辨别形近字顺口溜, 学生很容易记忆, 说起来朗朗上口, 记起来轻松有趣, 所以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有效的降低识字的错误率。

二、让学生涂涂画画来完成语文作业

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 小学生不管是男孩子, 还是女孩子, 都天生喜欢涂涂画画, 我们的语文作业尽可能的让学生涂涂画画来完成。为此, 我总是让学生至少要准备红色和蓝色两支彩色笔, 以及红、黄、蓝、绿、黑等颜色额画笔。比如, 在给低年级孩子留语文作业时, 让学生给正确的字词后面的“☆”内涂上红色;不正确的字词后面的“○”里面涂上黑色。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而且学生在涂涂画画的玩中完成了语文作业。又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们让学生用蓝色的笔, 把老牛、松鼠说的话勾画出来。让学生用红色的笔把学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画出来。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老牛、松鼠说的话来反映小马的前后思维活动过程, 使小马最后明白一个道理:“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这样,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勾画画, 很容易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也是学生的作业色彩斑斓, 很轻松的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续编或改编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文里面有很多课文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我们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后, 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的想象空间。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续编故事, 或改编故事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例如, 在教学完《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东郭先生第二次遇见狼后的情景。第二天, 学生通过想象续写出了很多版本的《东郭先生第二次遇见狼》、《东郭先生又遇见狼》等等。又如, 在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改编续写故事。学生写出了这样一篇短文:

“第二年春天, 那个人又种了几棵葫芦。过了几天,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长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 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以前的事情, 他不光盯着葫芦了。他拿来农药往上面一喷, 虫子都死了。

过了几天葫芦长大了, 那个人高兴极了。

葫芦越长越大, 那个人晚上睡觉做梦都梦到葫芦。

想这样改编续写故事的语文作业形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改编续写故事的作业中放飞想象, 大胆改编, 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写作练习写出来的内容真实, 有趣, 有感染力, 同时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组织编排表演课本剧作业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喜欢模仿、装扮和表演。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 我在教学完故事课文后, 常常给他们留编排表演课本剧的作业。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 为了能加深孩子们体验狐狸和老虎性格特点,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孩子们分别带上狐狸和老虎等动物的头饰, 根据课文再现的场景编排课本剧, 来表演课文的内容。无论是排练的过程, 还是表演的过程都不同程度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及加深对狐狸和老虎性格特点的体验, 组织编排表演课本剧这种作业形式, 从而达到了既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很好的促进。

五、鼓励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的不同形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所以,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编写语文作业, 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前, 我让学生自己安排预习提纲, 自己去自学课文内容, 对预习的形式和做法, 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去安排预习。这样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形式。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詹天佑的生平与感人事迹, 有的自行设计了自学提纲, 有的自己按照自己的预习提纲进行了预习与自学;有的学生设计了对课文字词句训练。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大胆尝试和探索, 形式要生动灵活, 向多元化发展, 要静动结合, 要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以丰富的作业形式来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少志.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2009, 5 (2) :686-687.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南京, 2006: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N].江苏教育报, 2011, 11, 18 (003) .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J].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2010, 10 (2) :676.

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 篇9

一、设计趣味性预习作业

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数学预习作业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得以持续发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的、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数学预习作业。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三角形?并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经过全班交流, 学生们都对三角形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设计自主性预习作业

有的教师认为,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主要靠教师的课堂讲解, 对于学生的自学效果则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所以布置的数学预习作业形式单一、要求简单;有的教师对预习题目和作业要求设计得不够明确, 可操作性不强, 如“预习课本第x页至第x页”;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个体差异, 布置预习作业实行简单操作、“一刀切”。这样, 学生对预习作业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看数学书, 预习时走马观花, 应付差事, 更不用说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了。

预习作业是要布置给学生的, 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对预习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解答。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前, 笔者非常具体而细致地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1.阅读课本第45至50页, 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画下来, 多读几遍, 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的地方画上标记。2.按课本上的要求, 找一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利用平行四边形纸和梯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看看有什么发现, 记下来。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会了就标上对号, 不会就标上问号。4.第49页的“做一做”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5.再一次看书, 说说这节内容的重点是什么, 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记下来。

三、设计有层次的预习作业

不可否认, 学生之间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预习作业设计时, 就不能“一刀切”“绝对化”, 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富有层次的预习作业,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单元“升与毫升”一课的教学前, 教师可以设计有关调查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方式去调查生活中升和毫升的应用。学生可以一个人去, 也可以几人合作一块儿去, 还可以由父母陪伴。当然,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称称物体的重量, 查找升和毫升的有关资料。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完成几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 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预习作业单。

预习主题:升和毫升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习形式:独立完成、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父母陪伴。

预习选择的地点:家庭、超市、供水点。

预习结果的呈现:表格完成;实物演示;制作量器具;小组汇报。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62-01

设计作业是语文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科学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设计作业的能力,只能选用他人编写的练习册和测试卷布置作业、测试学生,目的是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不单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按照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具体探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实效的策略。

一、教学前自主预习

有效性是指目的达到的程度和结果,具体到语文作业上,就是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深度。在学习一篇文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现整篇文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主预习课文的感受,可以是图画、歌声、朗诵,讲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笑话、一个动作等。在讲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一课前,教师让学生先读课文题目,把联想到的菜园中的物品用拼音写出来,比如bai cai,这样有助于学生复习学过的拼音;或者可以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还可以讲一讲自己在菜园摘菜的经历,去菜市场买菜的趣事。又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去图书馆查找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这样教学,学生通过整理搜集相关资料,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趣味练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各种智能,都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元性,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设计出具有多元化趋向的作业。此外,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课堂中的练习也应根据课程适时作出调整。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只有20分钟,这样就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课堂小练习,如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即兴演讲、做小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我选我》时,学习了课文的生词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班选卫生委员,你会不会选自己,为什么?大家即兴发言说出选自己的原因,或者是为什么不选自己,自己在哪些方面与别人还有差距。学生在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教学,通过设计体验性作业发现学生的智力潜能,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契机。

三、教学后快乐复习

语文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侧重于发展学生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时期,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命题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表演能够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涉及对话的角色有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还有壁虎妈妈,教师可以按五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表演练习,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课本知识,感受到表演的乐趣。此外,学生学习了一组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通过制作简报的方式展示本周的学习成果,然后评出优秀的作品挂在教室外的展板上。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语文教师应了解提高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作业设计能力,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小学英语有效作业设计 篇11

一、趣味性

小学生对于有趣的事物会表现出极大兴趣, 也就是说, 有趣的东西能够给他们持续完成的动力。因此, 作业从内容、形式和结论表述上都应体现一个“趣”字,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既增长知识, 又开发智能。制作贺卡, 如教师节, 让学生制作贺卡, 并写下对教师的祝福, 如“Happy Teachers’Day! ”, 圣诞节的祝福如“Merry Christmas! ”等 , 并利用“This is for you.Thank you.You’re welcome.”等进行实际的交流应用, 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扩展, 而且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凸显英语的交流性和实用性。

以前, 小学英语作业的形式老套, 作业量大, 学生只能被动完成, 老师布置作业全班学生都是一样的,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让学生自己选作业, 就像吃自助餐一样,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可将“自助餐”式作业分为A、B、C三类“套餐”:“套餐A”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套餐B”的作业在难度和要求上略高;“套餐C”的作业偏重于理解、想象和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套餐作业, 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例如, 教学对话后,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套餐A”——模仿录音, 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对话;“套餐B”——根据提供的信息替换词语, 并表演对话;“套餐C”——在理解的基础上, 想象类似的情景, 创编对话并表演。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兴趣, 自主挑选难度不等、角度不同的作业。这种作业形式突破了以前的作业方式,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让作业有了弹性, 提醒学生的主观需要,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践性

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练习巩固和提高。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活动场景, 增强语言的真实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 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的语言体验, 达到活用知识的目的。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对话表演、调查讨论、课本剧表演、采访报告。例如, 教“What’s yourjob? ”之前,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自己20年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然后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上课时用于师生之间的对话, 操练“What’s your/her/his job? ”和“I’m/She’s/He’s...”句型。这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业, 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能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生活化

为了使英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找一找”的作业。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 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吸取丰富的课外资源, 增加信息输入, 多多注意身边的英语, 用生活中的英语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 “UK”等;电视电台中的“CCTV”, “BBC”等;一些知名商标如“Panda”, “CoCoCola”;一些提示标语“No Smoking”, “Push/Pull”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 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万圣节 (Halloween) 、感恩节 (Thanks Giving Day) 、圣诞节 (Christmas) 等传说和有关知识, 更好地体会英美文化, 感受异域风情。又如, 教学数字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英语数字, 如车牌号和电话号码等。

上一篇:资金内部控制下一篇:专业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