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2024-06-30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共6篇)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篇1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低年级数学组:吴瑕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低年级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我感触颇深。

负担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再大的量也不是负担,如果学生不感兴趣的话,再小的量也是负担。如何减负不减质,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尤其对小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第一,内容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了认数1~100数后,为了避免单一的数数,我把数数的作业设计成猜数的游戏,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数字记下来,让同伴猜,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如布置学生回去跟爸妈抢“100”,要求一人只能数一个数,最多数两个数,第二天学生纷纷来告诉我,他(她)抢赢了,从小朋友洋溢着笑的脸上,我感到很高兴。这样的作业设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除了猜数,我还让学生进行了猜年龄、猜玩的、用的东西,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题目的改错,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同学们会无精打采的回答你。如果你说:“小朋友,这道题有没有问题,如果你是医生你能看出它有毛病吗?如果有,你能找出它的病因吗?看谁能当一个合格的医生。”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带有激励性,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选择课外作业时,可以由教师选择书外的,也可挑选书上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学习统计知识后,我根据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调查,你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一个月有多少晴天?多少阴天?多少雨天?也可以------第二、形式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较好地适应学生能力因素和掌握知识客观存在的层次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我设计了填空、判断、选择、测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农村小朋友对拼图游戏很感兴趣,我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让学生制作“七巧板”、玩“七巧板”,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赛,也可以跟家长比赛,看谁拼的图案好看,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孩子们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三、预习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不仅仅是语文课才有预习课,其实数学也一样,我作了这样的尝试。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让学生回去预习,并告诉学生明天我班要办一个华联超市,超市柜台有“玩具”、“文具”、“小饰品”等,大家可以当营业员或顾客,如果你想当营业员,那么你要准备好物品(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用品、礼物、小饰品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制作好价格标签,如果你要当顾客,那要准备好钱(几元、几角)。这样的课外作业布置我心里也没底,不知学生会不会完成?第二天有好几个学生拿着很多物品(标上了价格标签)来到学校。从学生说话的语气中,我觉得我布置的作业虽然个别学生花的时间较多,但这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乐意做的事情,不会觉得是负担,这样的设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从调查研究中,我也有许多困惑。困惑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快有慢,对智力发展缓慢的学生来说,我尝试布置的作业,相对来说比智力发展较快的学生浅一些,他们的兴趣是提高了,但如何能使全班学生平衡发展,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该设计什么样的课外作业呢?困惑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东西边做作业的现象大有人在。另外,要家长催的,要家长陪的,为了完成作业而马虎了事的,学生独立能力太差,这又如何改变呢?

困惑三:如何对待超别人作业的现象?又如何对待不自信的学生呢? 困惑四: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多,爷爷奶奶又不识字,对孩子的学习也不闻不问,那教师该怎么办呢?

总之,作业的设计是一次创造的过程,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教师如何从困惑中走出来,这也是我今后继续研究的问题。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篇2

一、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各学科的课外作业在形式上普遍比较单一, 英语学科尤为明显。教师完成授课后, 一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重复的单词抄写或课文抄写作业, 并要求学生按固定的遍数抄写。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 反复对同一内容进行抄写、记忆, 这样的作业形式只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学习内容, 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用法及含义,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完成, 久而久之, 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了一种机械的任务来完成, 在完成的过程中基本不动脑筋去思考, 更不可能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些都是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导致的。

(二) 作业的布置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出一些个体差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同, 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布置作业时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 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现成绩好的学生觉得作业枯燥、乏味, 没有挑战性, 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完成的现象。

(三) 作业反馈的时间长

课外作业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的批改和修正。当学生完成课外作业之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 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但是目前的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作业反馈时间较长, 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作业状况, 等得到教师的反馈时, 可能已经忘记作业的大部分内容了, 教学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提升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 作业设计多样化

要想改变目前英语作业的现状,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作业形式上做出彻底的改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摆脱抄写课文的单调、乏味。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 比如, 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有趣的英文故事, 阅读的过程中要了解故事的情节, 达到可以复述的程度。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故事来阅读, 然后和同伴分享故事, 以检查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 比如, 学生在复述故事What animals are in the sea的时候, 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口述:“Many kinds of fish are in the sea.They are different.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sharks.They have sharp teeth...”,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口头描述,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 作业设计分层化

要充分发挥课外作业的重要作用, 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作业设计方面采用分层化的设计方式,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以便于作业的布置。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重点让其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比如, 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的练习作业;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 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应适当布置能力提升方面的作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适当进行语言运用方面的练习。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先让学生采用一些简单的句式,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Hello, my name is...I am in Class...Grade...of my school.I like...very much.Because...”。通过这样的模板, 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发挥, 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 提升作业反馈效率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评价, 让学生得到作业的反馈。学生的作业中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进行纠正, 才能够保障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当学生的作业中出现“I watch TV last week.”这种明显错误的表达, 说明学生没有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 “last week, yesterday, last month/year/night, two hours ago等都是一般过去式的标志词, 动词要发生变化,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 watched TV last week.”, 及时的纠正再加上相关知识点的延伸,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 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三、总结

浅谈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作业 设计与评价

一、课外听读作业

新课程指出,小学阶段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很重要,听读是接收技能,说写是产出技能。因而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听读作业要有一部分。通过布置晨听、晚听、周听三大类课外作业,晨听和晚听是为了复习当天的内容,一般话费5分钟左右,周听是复习一周所学内容,学生不仅要听还要跟读,因而花费时间约为20分钟。通过这三种形式的听读作业,可以让小学初步了解英语对话模式,并有意识的进行语音模仿,为后期句子的准确和熟练朗读做好准备。作业布置是第一步,作业完成是第二步,作业评价是第三步,只有发挥评价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作业布置的目的。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设置“家校联系卡”,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听读作业,并在卡片上签署意见。回到学校,教师根据家长的卡片,利用课前一小部分时间进行听读作业检查,利用“小红花”或“加分”等方式进行评价。主要以激励为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外口语作业

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为了使学生掌握标准的读音,我们可以采用布置“有声作业”。每次学完两到三个模块,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录音作业要求,并联系家长进行辅助作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开学之初,可以让学生录制一段英语的自我介绍,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利用手机录音功能进行录制,然后将录音文件发送给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口语作业可以是学习过的对话、歌曲或儿歌。回到家后,学生可以利用家长的帮助,将学习过的对话或歌曲进行朗读并录制下来,选取录制最好的一次发送给教师,教师对于发送过来的文件作业进行反复检查,找出其中细小的错误,详细书写评语,并用“小红花”“印章”或者“小徽章”的形式在发给学生的名片上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作业完成的情况。同时可以将学生的录音文件进行定期的评比,进行生生之间的评价,选取班级里的“录音之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面对奖励机制,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他们就会进行录音与原声的对比,找到自身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声”口语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课外书面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中,听读虽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书写。传统的英语书面作业就是抄单词、短语和句子,这样的一成不变的作业会禁锢教师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因而书面作业的布置要“巧”,运用多元化、个性化的作业提升学生完成的积极性,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一)书面作業正规化

小学高年级有写的任务,在布置书面作业时,我们可以采用活页形式,化整为零,将作业分为晚上作业和周末作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自身的作业进行装饰,运用简单的彩色线条和图案。使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作业上交后,教师要挑选出书写认真整齐并且装饰美观的作业进行张贴,并在作业下方写上表扬的话语。学生通过书面作业的完成,既能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又能加深对书写内容的印象。

(二)书面作业趣味化

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教师是主导,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被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热情被冷却。随着现在英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书面作业也应该逐步生活化。小学中高年级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可以将实际应用与口语交际结合,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可实践性。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其学习能力才能提高。例如学完《新标准英语》第三册3第二模块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设计自己家到学校的地图,用英语“Turn left、Turn right和Go straight on”在各个岔路口进行标注,沿途经过的标志性建筑也需用英语表示。第二天,课外作业上交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用彩色笔制作的简单、精美地图,在关键的地方还用英语做出标记。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画的地图,介绍中英文结合的介绍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还可以进行小组内的活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有效的进行知识巩固,还能实现文本到生活的过度,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

四、课外实践作业

实践性强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还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实践作业中,还涉及到家长与学生的活动,能够培养和改善亲子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合作的温馨。在日常生活中,中英文的广告、标牌和商标随处都能见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和摘抄,例如Nolia、Made in China、KFC等,通过对生活中英语的发现,让学生感到学习更多英语的欣喜。在一些传统的节日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节日贺卡的制作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共同动手制作一些精美的卡片,并用英语在上面写上祝福的话,送给父母、亲戚和朋友。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英语课程表。通过丰富的英语实践作业进行英语学习,给学生创设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是课外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五、结语

新课标下,英语课外作业要体现真实性、生活性、人文性。在作业的布置上,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妙的布置作业,提升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真实的英语交际打下基础,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媛.精心设计 享受乐趣——浅谈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有效布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篇4

发布:刘贵丽时间:2011-1-15 15:24:02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284 讨论:0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刘贵丽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开始萌发。《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或机械模仿。同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作业的设计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

基于此,为使学生人人都能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发展。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适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的模式。

研究任务:

(1)学生分层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3)课外作业的分层,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4)多元智能分层作业设计,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刘贵丽丁淑琴

课题成员:李国霞 李丽梅 徐明 丁桂兰 赵丽梅 马顺平张玉琴 马卉 鲁娟 郑艳萍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1、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

主要工作:

(1)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6月):

主要工作:

(1)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

(2)分析现状。以调查与问卷为依据,对比分析传统作业的弊端。

(3)寻找“对策”。研究“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特点”,并根据新课程的价值观,提出有关“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4)“对策”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把“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在实践中进行运转,验证其可行性。

(5)充实,调整,完善。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经验,推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训练,探索并实践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择性,有利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的各类作业。

(6)阶段性课题总结,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科研经费,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是“吴忠市教科研工作特色学校”、“宁夏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先进单位”。积淀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主持人是一线年轻的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力保障。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完成作业的态度、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理想中的作业结构形式,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3)教育实验法:对配合新授课内容的作业如何设计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实验法,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巩固性作业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巩固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研讨交流法:对巩固性作业要通过统计作业上交人数、计算平均完成时间、分析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检测等手段,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探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实现更好地辅助有效教学的目的。

(6)案例研究法:对研究性作业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通过公开课、研究课,探求研究性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中的积极作用,探求研究性作业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汇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研究成果。包括:计算类分层作业;空间与图形类的分层作业;统计与概率类的分层作业;实践与综合应用类的分层作业;课外个性化分层作业汇编。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篇5

——教学目标与创新活动设计实施研究小结

秭归实验小学品德教研组

2015年春

在专家指引、领导重视、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回顾本学“小学品德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历程,我们认真分析了老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教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各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师也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更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课题研究组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一、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品德教师的研究水平。

(1)认真开展常规研究活动。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一节两节的公开课,教研与平时的教学紧密结合,将研究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研究课,并及时反思与总结。课题组老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有效途径,大胆尝试了“自主式目标教学,集体式研讨”的高效教学模式。

A.课堂上,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品德教学在实践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规范而有序为目标,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B.在预习学案的编写设计中,我们遵循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统一同步的要求,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通过学生进行做、想、说、听的主动学习活动,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在自主参于学习中掌握知识,在自主参于学习中提高能力,努力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力求运用旧知识解问题。

二、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摸索、探究,使“品德主题教学活动与课堂实施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高效、实效

1、探讨研究课题的方法与途径,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创新活动”的关系

贾艳华老师在任教《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课时根据儿童生活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安排了“养成生活好习惯”、“我爱做家务”、“懂礼仪,有礼貌”、“我帮家人做些事”等小主题活动争取使课堂活跃,从而促进课堂高效。课题一开始贾老师就用爸爸给“我”讲故事的录像资料情景烘托,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就得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和下一环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环环相扣。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目标时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活动,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自己喜欢吃什么,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作息时间好,谁有不挑食的好习惯,谁养成的生活好习惯最多,使学生能从比一比中得到启示,从而指

导自己生活;接着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学生看叠被子的图片时,贾老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叠被子的情景,再让其他学生试着叠被子,这样做不管是会叠被子的学生还是不会叠被子的学生都能学着叠好被子,这个活动以点带面,达到效果;在引导学生为家人做事情时要对家人有礼貌这一环节时,教师让学生看小孩为父母倒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从画面受到感染从而主动为家人做事情,课堂主题鲜明,最后,教师把教材中出现的两则小儿歌穿插在歌曲中,师生一起站起来拍拍手、念念儿歌结束本课,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应该为家人做一些事情表达爱心,从而也突出本单元的主题——“把爱传给大家”,学生学习起来也快乐,贾老师这样试着教学为自己的高效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研究课题带进课堂,从而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运用创新活动教学法的能力,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2、课堂活动创新设计,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高效地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实践、探索精神的迸发,提高了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态度和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贾老师在任教《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课时搜集了很多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录像和图片,如整理床铺、整理书包、刷牙、系鞋带、等资料,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书包,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模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既能让学生快乐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从而使课堂高效有趣。

3、创设有效生活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师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境开展活动,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切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知识和实际事物场景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开展活动。这些场景活动不但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知识性,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获取新的思维过程 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讨论交流,课堂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巧设悬念,给学生留下一点问题,创设出一种信息差,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以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地态度主动学习。姜勇老师执教的六上第八课《地球上的人们》中的《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一课时,充分运用“合作探究”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素养。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人种呢?学生猜想出很多原因!老师顺势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人的肤色与地域气候的关系”,孩子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地球上五个气候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情况。(3)生活在温带、热带与寒带的不同人种有怎样的体征。然后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情,根据学情适时引导学生相互进行学法提示,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5、创设了有效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由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的方式,表演形式包括小品、相声、演示过程、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展开。通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由学生的自身表演活动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空,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6、创设有效多媒体教学活动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情境活动就是利用多媒体把录音、影片,FLASH歌曲、故事、新闻剪辑片等通过音响和屏幕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期品德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姜勇校长写的题为“常感恩带来恒幸福”的论文在《新德育杂志》发表,姜勇校长写的题为“情通理达,知行方能统一”的论文获得县教研信息中心论文评比一等奖,姜校长本学年也为全县小学品德课教师上了生动的示范课;贾艳华老师写的论文“爱让学生的心灵开花”在宜昌商报发表,贾老师的“目标明确领悟道理,变幻活动实践出真知”在县“三优”论文评比中获奖,贾老师写的“构建

小学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阶段个人小结 篇6

语文课堂的改革还没有彻底,大多数课堂依然大是口耳授受的静态模式,教师喜欢详尽地讲解,学生们则端坐静听。气氛严肃的一堂课下来,往往感觉到枯燥、疲惫,思维无法激活,创新难以催发,学生被动接受,养成了一种依赖和定势。孩子天生好动而富有好奇心,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缺乏乐趣,怎么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呢?怎么能符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呢?因此,传统的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激情创新不足,因循守旧有余。正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陈仲良老师在美国的一所小学考察时,被这所学校的学生称他们是“拘谨而又热情”的中国人。我想:无论是拘谨的外表,拘谨的行为,还是拘谨的思维,都是与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勇于创新的21世纪不相符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儿童喜欢的活动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设计、建构、组织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各类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势在必行。

“能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当然,参与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竞争、合作、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把以下学生感兴趣的三方面的活动引入到语文课堂:

(一)把日常活动引入课堂

卢梭曾告戒人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喜欢玩,生性好动,乐此不彼。在课堂上,还儿童以“天真”,还儿童以“活动”。让他们自由,快乐,心情舒畅地学习,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的情感释放出来,让创新思维迸发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1、猜猜、编编。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日常喜爱的猜谜活动引入课堂。我设计了趣味猜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秩趣的图像、清晰的音响、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如:“太阳升上地面”(谜底:旦)屏幕上,伴着配音,一个红艳艳的太阳冉冉升上地面。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展开联想,努力寻找相关联的字,很快,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还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于是,我乘热打铁问学生:“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还可以在巩固生字时进行听音猜字:“姓方的孩子戴着帽子在水中”是什么?(游)“姓王的孩子有一元钱”是什么?„„或者有学生编字谜考考同学:“太阳躲在三个人下面”是什么?”(春)“五张嘴巴在说话”是什么?(语)学生在编字谜中积极开动脑筋,又进行语言组合,说出了有趣的字谜。他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得生动而高效。

2、赛赛、辩辩

学生大都有好胜的心理,把竞赛引入语文课堂的某个环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思维。我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时,常采用竞赛的方法。:如《夏天》中有一节写得非常好: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第一次比赛要求学生读出“雨大”这层意思,学生在自练后进行朗读比赛,“哗!哗!哗!”这几个词读得特别好。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出雨大,还要读出“快活”的感觉。学生又一次投入地练习,练得有滋有味,小脸上都流露出了快活的表情。在朗读比赛时,都把自己最佳的朗读水平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个个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句子的节律、情趣和神韵。竞赛的氛围,极强地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参与热情高涨。在主动参与中,学生感受到了夏天雷雨的雨势、雨声,同时,通过层递的语速和生动的表情把喜雨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又训练了语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真是一举两得。这在指名读和齐声读中是难以达到声情并茂,会文悟道的境界的。

教学既是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也是学生和学生的交往活动。由于阅读过程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的不同,因此,“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样也是如此,有时甚至产生相反的意见。这时,我就抓住机会让学生再次体会课文进行争辩。

(二)、把艺术活动引入课堂

小学生从小就有艺术的天赋和强烈的表现欲。我便把艺术活动寓于课堂教学,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平时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引入一些艺术类的活动:画画、贴贴、唱唱、跳跳、演演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形象生动地获取知识。

1、画画、贴贴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画面感特别强。教学时,不妨让学生读读画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文字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再描绘出来。在构思图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人人动脑动手,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我是一条小河》,是一条小河的自述,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用图画把自己感受到的课文中的那条快乐又明亮的小河表现出来。大家兴趣盎然,在画画中既回顾了课文的内容,又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解创做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演演、唱唱

许多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耗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门,让他们担当故事角色,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动物过冬》一课,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蚂蚁碰到了啄木鸟、青蛙而发生了一些对话之后,教师不急于将对话中引出的动物过冬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变施教者为激励者和观赏者,鼓励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课文、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完全忘我地走进了童话故事中。在自己设计的,自己组织的,自己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一遍遍地练习读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和情感。

(三)把社会活动引入课堂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况且,《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或者说是网络时代,这就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各种文字材料和超文本磁疗都褡裢地出现在人们地视野种。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信息梳理的过程,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批判能力的培养都是应该完成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要求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反映现实改革。生活化的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的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把社会活动引入课堂,是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反应。学生企盼做大人,喜欢充当社会角色,模仿成人进行交际、经营、管理。

一年来,围绕实验主题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激发了课堂参与的热情。学生参与率高。课堂上的举手发言面广,学生都很自信,乐于表达,并大胆发表自己 独特的见解。即使在公开课上也毫无顾忌,他们的能言善辩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由于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动手、动脑机会多,创新思维被激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涌现出了许多大王:发言大王、朗读大王、写字大王、辩论大王、推销大王、故事大王、看课外书大王及优秀演员、主持人、小老师„ 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大多性格开朗,同学相处友好。他们自信,喜欢竞争,又乐于合作。他们既能给别人提出意见,又能接受别人对他所提的建议。激发了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大多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讨论问题,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到日记中去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在同课题共成长的体验中不断转变着自己的教学观

《小学语文课“活动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阶段小结

淮河东路小学

上一篇:社会保障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青岛市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