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职校

2024-06-25

专业职校(共12篇)

专业职校 篇1

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精读是一门对英语语言知识全面精细学习的课程。属于高中毕业就读大学的学生使用的教材。而职校生仅初中毕业,英语基础薄弱,知识程度差,多数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弃繁取简、去难从易,在第一课堂选择生动且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结合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

职校生源均来自于初中,这些学生的语言知识整体性、系统性较差。商务英语精读教材1、2册是对中学时期英语语言知识全面系统简要的学习。每课规定学习一项语法,一至而项语音规则,一篇精读课文及相关词表,一篇泛读课文。围绕这些学习内容设置口、笔头练习,展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巩固中学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并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英语知识。该教材内容贴近学校生活,用的语言是日常口语,比较实用,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语法寓于句型中,学生学习时不枯燥。两篇课文多为原著,体裁多样,词汇量大且复现率低,专业术语、俚语多,不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淡化语法讲解,将强化口语训练和语言表达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遵循交际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学习最直接的作用和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运用语言去交际和处理事务。因此,教师在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教材内容,侧重于口语教学,淡化语法讲解;坚持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去体验、实践,不断训练和巩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 话题演讲

话题演讲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口语练习方式,一般在课前的5—8分钟内让学生在讲台上完成。演讲的内容可以是weather, joke, short stories等浅度话题,也可以是personal experiences, news report, foreign cultures等中档话题,甚至可以谈film, TV programmes, current affairs等深度话题。话题演讲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语言贵在运用,教师尽量创设适用于英语语言表达的教学任务和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去运用语言、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精读的积极性。

2. 情景教学

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大多数中国学生学英语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小学中学如此,即便在职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精心创设环境,进行情景教学,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表达十分必要。精读教材同样有适宜于情景教学的内容,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要侧重于这个方向。情景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因素、运用电化多媒体创设情景、借助音乐烘托情境、加以竞赛和游戏激发情景等。并尽可能多利用实物、幻灯、电视、简笔画等多种教具,使情景对话活灵活现,变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场所。

二、遵循实用性原则,实践学以致用

职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职校的英语教师,我们除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外,还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原则,开展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夯实第二课堂,实践“学以致用”。如校园英语调频广播、英语小报记者团、特区义务导游等。

1.校园英语调频广播

校园英语调频广播由分成两个小组的十位播音员轮流主持。稿件来源于商务英语班的学生,并由英语小报记者团负责收集、送交编辑组审阅。周一到周五广播,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内容有每天一歌、校园新闻、域外风情、英语故事连播等,这项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气氛更加浓厚。

2.英语小报记者团

英语小报记者团主要负责校园英语调频广播的稿件收集和编辑。每班三名记者团成员,主要组织班级同学投稿、组稿和编辑稿件。通过英语小报记者团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特区义务导游员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外国游客多的优势,我们在暑假期间通过跟厦门旅游部门合作,利用暑假期间举办英语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义务充当导游,借助这个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职校商务英语精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坚持遵循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差距的矛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摘要: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精读是一门对英语语言知识全面精细学习的课程。本文针对职校生英语语言知识薄弱的现状, 结合精读这门课程的教材特点, 提出个人教学看法, 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职校英语,精读教学,教材特点,教学看法

参考文献

[1]顾日国.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宋春艳.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策略.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刘波.以项目为依托学以致用.中国成人教育, 2010.

专业职校 篇2

职业学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施优势,创办特色专业,并大力抓好特色专业建设。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一)建设具有工艺性特色的工艺美术专业

(1)开设工艺性较强的实训实习课程

学校经过对地方文化市场的调研,发现宁波的竹根雕与树根雕艺术颇有市场,也颇有前景。这主要在于根雕艺术既有地方特色,且作为高雅的艺术品,又很有欣赏价值。而象山地处丘陵,毛竹根、树木根资源丰富,这对于发展根雕艺术十分有利。因此,学校在工艺美术专业中除开设贝雕、玻璃雕课程外,还开设竹根雕、树根雕等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先后建立贝雕、玻璃雕、竹根雕、树根雕等四个学生实训实习工场。这一良好的物质设施,保证了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工艺性特色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积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企事业单位十分需要工艺美术人才进行各种设计、策划、版面制作、广告宣传、模型制作和美术字书写等。于是学校又增设美工与广告设计专业,着重开设版面制作、美术字书写、广告设计创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从工艺性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们还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交互式”教学,即把工艺课诸如色彩构成、图案、文样、包装、招贴、广告和CI设计,甚至实习课程的木雕、根雕、贝雕及建筑模型等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时,学生们设计的各类习作、作品则通过Internet或Email与各兄弟学校进行直接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了良性循环,取得了成效。

(2)创办有工艺性特色的广告装饰公司

在开设工艺美术类专业之初,学校就根据象山经济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设施优势,创办了象山县工艺美术实验厂。该实验厂对内负责指导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对外承接宣传版面制作的展览策划等业务。

随着装璜业和广告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美工技术人员从事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策划制作和陈列设计。因此,学校在工艺美术实验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广告装饰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专业教师参与经营管理,一方面承接各类媒体广告、电脑平面设计、广告印务及室内设计及绘画、裱画等业务。另一方面承担指导学生教学实习任务,并让学生直接参与产品制作等活动,以产促教,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进一步突出了工艺美术的工艺性特色。

(二)建设具有产教性特色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象山是“浙江建筑之乡”。目前有近50家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其中6家企业均拥有土建、市政、装璜的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业已成为象山“一体两翼”经济格局的主导产业。学校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为象山建筑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又依托广阔的建筑市场发展了工民建专业。

(1)依托建筑集团和高校的优势,办活工民建专业

自1985年以来,学校先后开设了与建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群体,如建筑工民建、建筑施工、建筑水电安装、建筑财会及建筑装璜等建筑类的系列专业。同时,学校紧紧依托建筑集团公司的优势,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建筑集团公司的结合,强化工民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国家一级企业宏润建设集团、龙元建设集团、华厦公司及华丰公司等单位签订办学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达13处,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进行,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学校还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的结合,依托高校的教学力量,抓好工民建专业建设。早在几年前,学校就与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宁波大学土建系建立起协作关系。我们送教师去高校参加进修培训,他们派教师来校指导实验教学,进行教研活动,共同搞好学科建设。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校外教师网络,聘请社会上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为荣誉教师及教育顾问,担任工民建专业重点学科的教学任务,或开展学术讲座。这样既充实了该专业的师资实力,又提高了教育质量,推动了工民建专业的建设。

(2)创办校办产业,服务建筑经济

根据建筑业发展趋势和地方实际需要,学校积极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和设施优势,并在宁波大学、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和县城乡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分别于1997年11月、2001年5月,先后成立了象山职业中专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象山县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第二检测室。

校办产业的创办,既有益于学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又有益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又可以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和设施优势,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特色专业的建设。尤其是监理公司,近4年来已成功地承接了宁波滨海学校、象山黄金海岸大酒店等近百项县重点工程及基础工程的监理业务,累计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达13亿元,监理造价近3亿元,监理费收入300多万元,创利税约72万元。

(三)建设具有科研性特色的农学专业

(1)建立柑桔实验基地,实施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象山县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和独特适宜的地理环境。但在以前由于缺少科学技术,柑桔生产普遍存在着树龄老化、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的问题,因而造成市场滞销。因此,学校于1983年9月特意开设了农学专业。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建立起120多亩柑桔实验基地,分布在三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这不仅是教学实习基地,而且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

产教结合和生产经营的基地。

在教学过程中,农学专业的学生常踏出校门,走向山村,把课堂设在柑桔实验基地上。如在教学柑桔栽培技术时,学生们身体力行,深入地头,从柑桔的选种、栽培、育苗、剪枝、松土、施肥、灭虫和摘果等一系列过程,都切实地进行了观察、试验,并记录、分析、说明变化原因及今后的做法。这一产、教、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颇有特色,也颇有成效。

学校还充分挖掘柑桔实验基地的潜力,依托科学技术,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活动。90年代初,学校就致力于搞国内外柑桔新品种的试种、筛选等工作。经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并记录了大量的技术数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学校成功地对老龄桔树实施大面积高接换种,做到当年嫁接,当年收益,大大缩短了换种时间,提高了柑桔的品质。其中“柑桔高接换种技术试验”曾于1993年10月获得国家科协、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四家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奖”。

(2)创办柑桔研究所,引种推广柑桔新品种

1997年5月,经象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象山县柑桔研究所”,并先后邀请以色列专家、英国柑桔保鲜专家来进行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相互交流,并引种柑桔新品种,丰富了柑桔种植技术,提高了科研能力。同时,该所还经常义务举办短期柑桔栽培新技术培训班,把农业科技信息、国内外柑桔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推广情况及时传递给县内外的广大桔农。据统计,至今柑桔研究所已举办柑桔栽培新技术培训班达50多期,参加学习的省内外桔农为2500多人次。这对于提高桔农的科技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他们的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柑桔技术服务小组深入本县乡村,并因邀而前往宁海、奉化、鄞县、北仑、舟山、建德、温州及丽水等县市(区)作柑桔高接换种示范、指导,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

职校数学与专业课的关系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优化整合;专业素质;信息技术

职教正在逐步从普教模式脱离,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企业需求为支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重点,以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为重点。对于职教教师而言,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培养的成败,作为一名职校的数学教师,要教好职教数学就必须对数学知识和教法进行优化整合。

一、职教数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精深、严谨的数学素养,夯实的职业素质、岗位能力

作为职校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一方面职校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以往的文化课尤其是数学教学或多或少地遗留有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职校的教学不再以追求升学、分数为目标,而是以追求学生个体发展、社会发展、职业发展为目标。从培养的方向性到层次都不同于以往,对职校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更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能力,还要了解数学学科的不同分支、不同专业在实际应用或操作中的相关数学知识等多种内容,教学方法更要与实际相结合,更要有趣味性、方向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精深的理论知识、严谨求真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还要具备多种专业的职业素质。

二、职教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市场、企业和岗位对专业知识的具体需求

作为职校文化基础课的数学课程,要为职校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服务,为企业、学生的发展和具体岗位服务,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市场、企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状况,企业和具体岗位对数学知识的具体需求,了解与其他专业教学之间的基础与支撑关系,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结合岗位需求调整数学教学的课标。为此,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与内容选择,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校外企业、岗位主管的联系,多听专业教师的课,职业、企业的发展论坛,掌握企业发展方向;了解在专业实践中学生常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必备知识;结合各章节内容分专业、分行业、分岗位地开展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合教学研究,联合教学教研将会促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岗位和就业的需要。这就需要对数学知识从结构到过程、从讲解方法到讲解层次加以调研,对工科专业的学生应将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作为重点,计算机专业应将算法、逻辑等作为重点,三产专业应将数理统计等作为知识重点。

三、数学教师校内外的教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师技能的不竭动力

为了实现职校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即上岗工作的需要,加强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除了具备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还要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要突出两个方面。(1)数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力。数学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职教新思想、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开拓者和实践者。(2)数学知识岗位应用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数学是职业学校在各专业中的支撑作用,职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除了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为提高学历、就业机会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还要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岗位发展、个人成长所需的数学知识。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勤于走出去、请进来,到企业中去,同企业员工一起共同参与岗位生产。通过切身的了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能力,明确岗位需求这一支点,找准职业规划需求这一切入点,突破理论与实际衔接这一难点,才能提高自身能力,把握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脉络。

四、具体岗位的不同需求决定数学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

在职教中要深刻领会“教无定法”,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决定教学的成败,一教而定对于职校教师是最可怕的,也是失败的根源。不同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明确,教师要吸收新知识,吸收由教育科学、行业发展,所提供的新知识,岗位的新需求,在教学中积极加以运用,并不断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场景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改进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广泛地引入实训课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岗位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引入岗位数学实践课,创设岗位数学知识需求模型。协同专业课教师在各实训场地开设数学实训课,利用工作场景实现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实际工作的基础计算、行业需求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际岗位场景模拟实现数学与职业需求、岗位需要的完美结合,通过场景、实训、建模等数学教学过程的演示、验证和实验,提高岗位数学的实践能力,把数学应用切入到岗位理论和实践、实训教学中,使数学课的讲授、记忆、作业变为学生在参与岗位实践时的探索、思考、解决、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业职校 篇4

(一)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

1. 故障诊断由维修技术人员自己或借助于某些诊断仪器判断。

现代汽车故障的处理过程中, 关键的环节是诊断。这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在检查的基础上, 将故障产生的机理与故障的表现形式、性能检测结果和仪器设备诊断参数之间联系起来, 做出有一定理论及经验依据的确切分析及判断。

2.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养。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面对的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汽车, 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养, 是没有办法进入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队伍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身份和职责使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保证。

3.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目前, 国内汽车维修企业较低的人员文化素质已经对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汽车维修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有鉴于此, 好的汽车维修企业正积极改善从业人员的构成, 主修人员原则上从专业教育的中、高职校中选拔和培养, 直接从事主修工作, 从抓维修技术骨干入手, 从根本上改变维修技术人员的构成, 适应市场经济和汽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4. 能吃苦耐劳, 不怕脏和累。

从事汽修这行, 只有过硬的技能还不行, 还要能吃苦耐劳、不怕脏和累的精神。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汽修单位条件差, 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靠手工作业, 且连续作业时间长, 必要的时候甚至昼夜工作。而汽车特别是柴油机的零部件笨重, 作业场地也较脏,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没有吃苦耐劳、不怕脏和累的精神, 是不能胜任的。

5. 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

汽车修理与驾驶是有机结合的。修车前要检验, 特别是路试很重要。因为有一些故障驾驶员叙述不清, 不够准确。维修技术人员不亲自试车, 是很难判断, 找出故障并排除的, 修复的车子也要路试检验。因此, 熟练的驾驶技术是汽修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6. 具有相对应的资格证书。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施行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消费者利益工种 (职业) , 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

(二) 当前中职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低的原因

1. 教材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中职校都使用旧版教材, 教材写得没有针对性, 重点介绍的车型也是以前的较多, 正在使用的少, 落后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学生在教材上学的没有用到实际, 专业素质很难提高。

2. 实训设施落后。

目前大多数中职校由于经费问题, 实训用的车型都是淘汰的报废车, 没有或很少正在使用的较先进的车型。检测设备更加落后, 甚至没有, 只能纸上谈兵, 得不到这方面的操作实训。

3. 实训的教学方式、方法滞后。

(1) 实训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实训教学方式是老师先讲授、接着示范, 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操作, 这样严重制约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 实训实际的东西过少。学校没有对外修理厂、学生接触不到使用车辆的维修。只能维修旧车辆、旧总成, 得不到实践的检验。 (3) 理论与实训脱节。学校的教学与课本上介绍的不相符。书本上介绍的学校没有。另外, 理论课的教学进度过快或者落后实训课。受设备限制, 有时理论课上了很久, 实训没有进行, 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有时理论课没有上就已经实训, 实训课超前。

4. 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大多数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但是没有汽修企业经历, 没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没有将理论实践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三) 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 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力的学生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 设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模块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 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 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 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 不能适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本校汽修专业为例,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 授课时间为四周, 每天六节课, 每两节课休息一次, 每一次课主讲教师讲解理论的时间大约20分钟, 余下时间为实践。由两个教师带一个班, 操作时分组进行。四周时间中穿插该门课程内的每一个系统 (或机构) 的考核。单项考核采用“实操+问答+平时课堂训练表现”, 课程考核为每个“单项考核分数X该项目比重”之和+学生手册完成情况, 不再另行理论考试。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 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配套教材

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 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 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同时,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 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 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 坚持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原则, 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 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学生将来做什么, 学生要学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2) 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 力求反映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 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 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 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 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3) 遵从中专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 强调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 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4)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注意穿插职业素养要求, 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不断强化职业素养, 做到技能和素养“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通过我校汽配专业将近3年的实践应用, 这套不断完善的教材 (分教材和实训手册两本) , 其理论知识删繁就简, 通俗易懂, 实践技能便于操作, 实用性强, 现已被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 深受很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 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训中心要有足够的工位, 必需的教学环境, 如黑板或是多媒体教学设备。

如我校汽车专业实训车间, 在汽车实训中心内设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汽车仿真实训室以及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美容的各个工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主讲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 理论讲解完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在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练习, 另一部分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之后互相交换。整个教学过程由两位教师一起负责, 在实操的过程中不断按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因此该理论实践一体化实习中心为教学师生双方教、学、做, 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 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 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可以由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 让他们先到企业锻炼后回学校教学;二是向社会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 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 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利用假期让在职教师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 参加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等, 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广西物资学校之所以在全区中职校率先开展一体化教学, 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成为广西区内很多中职学校学习的对象, 完全得益于领导、专业带头人的远见。近几年, 我校不断引进有企业经历的优秀人才, 同时注重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锻炼, 注重专业内部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做了最有力的保障。

(四) 结束语

中职校专业教师培训班典型材料 篇5

我叫胡勇,男,40岁,张家界旅游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2010年7月18日参加了湖南省中职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培训班。

中职专业教师培训班是省教育厅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地区的中职校专业教学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能够参加这个学习班,对我专业知识的提高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因此在学习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次培训班的学员中,本人的年龄是属于偏大的,再加上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专业知识非常贫乏,因此在学习中的难度比较大。但“笨鸟先飞”,在学习中我除认真听培训老师讲课,仔细做笔记,遇到不懂的知识就向其他学员和老师虚心请教外,我还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查资料,把课堂上未弄懂的知识弄懂。经过不懈的努力,基本上弄懂了培训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上升了一个层次。

中年人家里的事比较多,学习期间我家里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回去亲自处理,但由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要两天的时间,如果我请假回家的话,本来听课就非常吃力的我,将更难跟上培训进度。因此我放弃了家庭利益,以学习为重,没有请假回去处理。

另外,由于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加上培训班学员基本上整天都是坐着听课、作业,坐久了腰部就非常疼痛。但我没有以此为借口请假或逃课,而是想各种办法坚持下来。虽然身体很辛苦,但学到了知识,心里却非常高兴,同时也得到了学员们和培训老师的一致认可。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加倍的努力对待这次培训,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专业职校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53-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是经济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会计人才,是现今一个非常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改变会计的教育观念,改进和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

一、职校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突出存在两点:一是教材偏难;二是教材滞后。

职校财会专业的文化课多采用普高课本,专业课多采用中等学校或大专课本,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脱离了职校生所能接受的文化水平。专业课教材十几年不变,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自1994年财税改革以来,国家多次进行财税法规的修订,但很多职业学校课本习惯使用旧教材,教材更新速度慢。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育人方向。

市场对人才的褥求是多种多样的,社会更播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人才结构应呈金字塔形,但很多职校的教学目标是对口升学,总想往塔的顶端走,进行的是纯理论教学,学生学得累,或干脆不学,教师教的更困难,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学秩序难以维持,教学质量不高。

(三)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满足了教学的偷求。教学方法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造成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上课千篇一律,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难以激励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出的只是理论不深、实践不梢的教条型人才,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

二、职校财会专业教学

(一)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会专业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传统的财会专业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既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是财会理论与财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把经济社会中的代表性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生成供学生分析、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探究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而典型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现实感受,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注重课堂上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加强教学互动,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选案例、引导讨论、理论阐释、反思拓展等各个环节,均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和教学组织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既源于实际,又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并且要做到难易适度,不断更新,确保其时效性。实施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演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但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应是主角,教师则应是配角,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互动的、双向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将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和感性认识上升到一般化、理论化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同时的提升。

(二)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

鼓励教师进行市场调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培训就业、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①职业能力,包括沟通才能、认识和分析才能、人际才能等,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会计知识:③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为中小企业培养实用的会计人才。

(三)把握教材、因课而异。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可能是快—慢—快,也有可能是慢—快—慢,如果难点分散,则缓慢地讲;如果重点突出,可反复地讲。中职学生学专业课,如笔者任教的经济法课程,合同法,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可以采用大、小案例穿插来调节教学节奏;公司法,抽象、条文多,宜用对比法,教师重点讲有限责任公司,学生听讲、记忆处于紧张的状态,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学生对比找不同,调整了学习方式和学生的状态,如此等等。

(四)优化教学评价。

客观公正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以及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动力的一剂强心剂。对于教师进行评价,需要灵活多样、客观公正,教师是对学生做出评价的最为直接的评价者,教师自身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一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应该以鼓励作为主要手段,以纠正作为辅助,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有关教学评价过程开始到结束环节。需要评价能够体现出学生和教师之间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多向信息相互交流的特点。教师应该在评价的过程,应该作为信息传递的有关中心以及主导者,及时地把握好有关时机,进行及时的调控,准确地掌握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况,控制全过程的教学,及时地为学生带来成功的欢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求知欲望,评出学习方向,评出学习动力。

总之,在职校生的培养上,只有根据职校生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寻求适合职校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晔.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探讨[J].《会计之友》,2009(第17期).39-41.

提升中职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职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意识在增强

当今, 世界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人们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职业学校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化, 认识到人才培养要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更新教育观念, 按照学科发展的要求, 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意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树立起“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深化素质提升的内涵。

2. 建立、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

为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考虑到各专业不同专任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学校整体的综合因素, 结合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 针对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 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技能考证、企业实习等, 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相关机制的实施,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在逐步建立中完善。

3. 落实措施,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推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立足实际,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评优活动, 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组织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鼓励教师深入研究, 撰写论文,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社会实践、企业培训、人才资源服务、校企合作等活动, 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二、当前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1. 存在问题

(1) 缺乏素质提升的主动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刺激 (例如评优、考核、聘任、职称等) , 加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不足, 导致教师主动性不够, 教师潜力开发不足, 专业发展进展缓慢, 影响新课改的进程。

(2) 缺乏素质提升的有效性。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对职校教师的特别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教师应由教学的一面手, 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另外,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教师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的科学教学观, 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有效地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3) 缺乏素质培训的系统性。虽然学校定期、不定期地选派教师进行“四新”培训, 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等等, 但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年龄的差别、能力的大小、个人的爱好、学科的界限等因素而造成个性的相对差异, 在进行培训时若不能考虑分层次分方向合理地进行, 就不能做到专业培训的持续更新, 难以保证培训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得不到拓宽和更新, 实践技能知识得不到丰富和改进, 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启迪和提升, 培训效果不显现。

2. 产生原因

(1) 政策导向的原因。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思想的改变、培养模式的革新, 更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完善的政策导向支撑。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只有依靠国家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才能有效地规范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学校的原因。中职校的师资队伍目前还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师居多, 实习课教师相对比较缺乏, 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合理。学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但在实施中还未全部落到实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协调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训课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 所谓的“双师型”也只是局限于理论课教师怀揣一张或几张专业技能的等级证书, 以应付个人职称的评定或星级学校的评比要求, 而实际教学中却远远不能胜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3) 教师自身的原因。当今教师, 特别是职校教师, 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根本上认识只有掌握先进教学的理念, 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断创新职校学生培养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机制等, 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使学生成为人人掌握一般技能, 部分掌握复合技能, 个别掌握综合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几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软资源”,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所以, 教师自身素质的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针对以上原因,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 健全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激励机制

职教教师,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以及明确自我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目标。为此, 学校必须整体规划, 长效跟踪,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 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教师聘任制、资格认定制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结构工资制, 打破平均主义;采取竞争上岗, 能者上、劣者下的制度, 对有突出成绩的骨干进行重奖, 积极构建骨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 使每位教师都能自主提升, 争优创先;借助于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2. 建立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

构建合理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为有能力者创造机会, 让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亲身实践, 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市场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实际需求, 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培训重点有几个方面: (1) 主动走双师型、复合型、前沿型专业化道路;努力进修学历、交流学术、科研创造。 (2) 坚持技能考证、实训带徒、技能竞赛;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实习。 (3) 提倡个性教育、特色教育、创业教育;积极展示个性、打造品牌、创造精品。 (4) 研究高职兼课、培训兼课、成教兼课;开展集团服务、学院辅导、网络互动。 (5) 学校定期不定期选派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

同时, 通过针对性的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 结合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 完善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 也是科学评价其专业素质提升是否完善的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使中职校教师由单一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和实践两相结合的双重角色, 从根本上克服职业倦怠,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动力, 从根本上真正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当前,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它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广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职业学校, 尤其要注重其专业素质、素养的提升。展望未来, 在课改形势的需求下, 学校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质量监控, 加强奖惩机制, 不断渗透科学意识, 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 使教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为新课改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来, 素质提升的特色将会更加明显, 地位将更加凸现, 过程将日趋优化, 主体将备受关注, 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涌现出来, 使学校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 从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 2008, (7下) .

[2]易玉屏.夏金星,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0) .

职校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篇8

一、有责任心, 从 “我”做起

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 有责任心,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长负责。班主任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我要求学生早晨不迟到, 自己每天7: 30—7: 35 就到学校; 我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自己每天看到学生也是微笑或者喊一喊学生的名字, 给学生一个暖心的回应;我要求学生仪容仪表整齐, 自己每天也注意衣着干净整齐; 班上值日生空缺一个, 我就为自己排了一个扫地的工作, 一方面是爱这个班级, 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心, 扫地扫干净,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也是教育资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风化雨, 长期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去教育学生, 使之形成高尚人格。

二、关心每一位学生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爱, 班主任心中要充满爱, 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相信只要花足够的时间, 再坚硬的心灵都会被感化。我们班有一个学生, 家离学校仅一刻钟的路程, 还经常迟到, 一直提醒他, 效果甚微, 有一次他说要去医院看中医, 我就建议他去中医院看名中医, 并帮他在网上抢了一个号, 从此他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迟到。有时候, 有的学生作业晚交, 我会把他留在教室, 对作业题指点一二, 慢慢地他们也就会按时把作业做好。有时候一件小事, 会让学生看到你的真心, 从而使他们成长起来, 一次小小的帮助胜过十次严厉的批评。

三、重视班委的培养

班委是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挑选善良正直、有上进心的学生担任班委, 这样班级才会充满正能量, 整个班级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班的班长是一位很低调的女生, 做事认真负责, 充满阳光, 但又不失稳重。交给她的事情, 她总是很快完成交给我。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 她又被选为学生会纪检部部长、学生信息委员, 她的工作变得非常繁忙。我发现她会详细地给干事安排工作, 并且督促他们的执行情况。她的时间安排得很好, 班上的事情, 她也总是自习课一有空就做, 没有耽误。职业学校的常规是每天都要检查评比, 劳动委员的作用当然很重要。我班劳动委员是一位高大的男生, 他在外面的饭店兼职过, 很会做事, 苦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他为人朴实不计较, 也很热心, 成绩中等, 和班上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学生都能打交道, 大家都很听他的。班委的能力培养出来了, 有利于班级管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钻研学术问题和发展自身专业。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定要镇定

班级这么多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事情发生在学生当中, 其实他们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年轻班主任, 遇到事情最好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了解事情的经过, 理性分析, 然后再想办法解决。一次, 我们班的班级任课老师反映, 上课手机响, 是墙角边充电的三个手机中的一个, 没有一个学生过来认, 她很生气, 请我调查这件事情。我把三个学生找过来谈, 果然没有一个人承认, 都说不是自己的手机响, 还让我不要怀疑他们。于是, 我把坐墙角边的几个学生找过来问了一下, 基本上锁定了目标之后,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对该学生进行教育, 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 不是你不承认别人就不知道, 逃避只会让你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 根本没有必要, 最后他终于承认了, 并且向老师道歉。我采用一种积极的、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有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反叛, 不利于对其展开教育。所以面对突发事件, 教师要理性对待, 以理服人, 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 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有利的。最好不要在全班面前发火, 如果要发那一定要发得有道理, 而且要能解决问题, 不然会失掉学生的支持。

五、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 通过手机、互联网接触很多新鲜资讯, 对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比老师知道得还要快。班主任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德育方面的最新理念和阅读经典的著作, 例如, 亚米契斯的 《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吉诺特的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班主任还要善于通过阅读向一些成功的班主任学习, 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 《我这样做班主任》、李迪的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都是很好的借鉴作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 要善于分析原因, 灵活化用别人的经验。有一次, 班级的黑板报被一个学生都涂花了, 我心里很不舒服, 真想把这个人给揪出来批一顿。正好刚刚看过一篇文章, 讲的是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少用批评。我仔细看看这些乱画的东西, 有些画得还挺好的, 就是乱画而已, 我要引导该学生画符合黑板报主题的内容和美的内容。于是我先进行肯定, 我们班级还有不少画画的人才, 画的画还不错, 希望这些同学能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和绘制当中, 为班级做贡献, 但是不允许在黑板报上乱涂乱画。果然, 第二期的黑板报有学生主动来帮助宣传委员出谋划策, 很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画, 也没有人在黑板上乱画了。由此可见,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 对学生加以引导。学习别人的教育理念, 吸收别人的教育经验, 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总之, 班主任要有责任、有担当,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 从日常生活中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 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持之以恒地努力, 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成就自信而又有能力的学生, 收获成功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02) .

[2]孙林华.浅议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J].广东教育 (职教) , 2012 (04) .

[3]梅纪萍, 周蒋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4 (30) .

[4]王益锋, 曹平.关于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4 (26) .

[5] (美) 海姆·G.吉诺特.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0.

专业职校 篇9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处理各项基本的经济业务,为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和操作基础。怎样才能够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

一、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学科的知识变化很快,传统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会计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

课堂教学是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对学生不断的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职业教育的未来,对学生自身意味着什么,分析就业前景,同时举现实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教育等等,使学生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误解,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自豪感,以便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

(二)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许多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会计制度等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地变化,如果会计专业教师不能及时吸收掌握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在讲授专业课时就无法把最新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学习、职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总之,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专业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实践课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避免智能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情况。此外,要多向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教师学习,多去听课,多参与评课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并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以提高自己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三)采取适宜的教学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积极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实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四)建立会计(手工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将会得到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应当指出的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这样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企业的会计不再是从事单一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因为,这些原本繁琐的工作将被电算化所替代,那么会计人员可能会从事一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科角度审视理解会计。

职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

前言

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4年以后每年以3——7%的速度持续增长, 现在,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 全国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的从业人员, 而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了提高。2003年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走产教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 轻实践重理论, 不重视技能培养, 这显然与职业教育要求相差甚远, 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导致了实用的关键的新内容加不进, 过时的无多大作用的传统内容丢不了, 课程越来越多, 书本越来越厚, 内容越来越相对陈旧。学生学非所用, 学非所需, 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求。

2.先理论后实践或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安排, 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 由于缺乏感性认识, 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对抽象的知识只有死记硬背, 谈不上深入理解;到实训阶段时, 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很多, 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 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 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结果是越学越乏味, 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 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提高。过去, 我们注重的是灌输式的传授, 学生体会不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 因此创新意识被扼杀, 到工作岗位上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职业教育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 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 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 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因此, 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 建立现代课程观, 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适应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 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十分紧迫。

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科学体系与技术体系按一定的课程理论加以综合、改造转化成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 并贯彻整个教学始终, 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课改专家指出,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体现三以一化, 即“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从1991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的汽车维修专业, 一直采用分段式的学科设置, 开设《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性能测试》、《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等五门专业主干课程。这种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 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但是将知识和能力分开讲授, 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脱节以及教学内容的重复。因此, 这种课程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

因此, 我们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改革, 重新梳理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 形成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门综合化专业课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原来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 变为模块式综合化的课程设置。将专业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大模块。在职业技术课中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四个主要专业模块, 再在每个主要专业模块中将每一个子系统或总成作为一个小模块。新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突出能力培养这条职业技术教育的主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 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 适应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避免了过去学科化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好, 减少了基础理论教学课时;这些课时可用来增加实训和实习, 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 将知识、能力和技能综合化,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 这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 创新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开发校本教材。如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新教材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 形成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装配调试、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等十章内容, 每章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四个层次编写。其特点是:

1. 课程内容综合化:将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维修、检测和诊断在同一课程讲授, 使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 避免了脱节, 减少了重复。

2. 采用了模块化的编制:将发动机的每一个机构或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 既有利于讲授, 又有利于模块化的考核。

3. 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每个模块都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训相结合,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4. 吸收了汽车新技术、新知识, 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实用:将车型结构从原来的以大货车为主改为以现代轿车为主;增加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的内容, 同时删除了一些已经落后或淘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 并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内容确定后, 我们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由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研究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 以Power Point为技术平台, 制作幻灯片, 运用大量图片和动画及录像剪辑, 使教学生动直观。在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还根据课程特点, 在讲授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时, 尽可能利用电教板, 结合现场和实物教学, 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则采用项目教学法,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如设置汽车钣金、喷漆、发动机、汽车电气、方向控制系统、底盘等项目。整个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和实物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效果出现了质的飞跃。

(四) 改革考核模式和方法, 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1.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已经不能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了。我们尝试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 每一到二个单元作为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课程补考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考方式, 即哪个模块不及格就补考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理论知识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理论知识, 哪个模块的实训技能不及格就单独补考该模块的实训技能。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课内外训练, 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2. 建立课程试题库

我们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理论和实践试题库。理论题库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 每个单元都可成为一个彼此独立的考核模块, 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六种题型。应用题库进行理论考核时, 可以按教材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为模块, 进行单独的单元模块考核;也可以任选几个单元, 作为任意大小的模块来进行考核;还可将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模块, 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核。

实训技能考核试题则是在课程的必开实训项目中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实训设备台套数较多的项目作为首批考题列入试题库。

3. 考核内容尽可能“岗位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我们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理论知识方面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知识要求为基本, 课程试题库中理论试题基本涵盖了《国家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的试题;实训技能方面则以“中级汽车维修工”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基本, 实训技能考核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试题为主。

(五) 购买和制作课程实训设备, 改善实训条件。

我校原有的汽修实训设备少且陈旧, 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适应课程实训的需要, 满足课程实训与技能考核的要求, 我院先后投入两百多万元, 购买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汽车电脑解码仪、汽车示波器、汽车专用万用表、实训用轿车、电控汽车发动机总成部件等先进仪器设备。另外, 我们还深入企业了解市场,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通过定单培养, 和企业联合培训。综合实训时, 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给学生实习实训创造条件, 不仅使学生更加接近岗位, 而且还减少了资金投入。

我们遵循课程改革的规律, 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激活学习者的思维, 以学习者为主, 努力调动学生参与, 注意个体的实际, 强调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树立现代课程观。通过两年多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的效果:

1.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又能满足受教育者生存的需求, 可谓双赢;

2. 教师不再难教, 学生不再厌学, 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明显;

3. 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4.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招生就业实现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畅谈职教教学改革.

[2]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傅筠, 冯渊, 冯建东, 韩冰, 黄捷.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职校生实习有了专业保险的保障 篇11

维护实习生遭受意外伤害后的权益,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9年10月,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的实践研究》,在江苏省举办的公民教育活动中引起了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通过该校师生的调研成果,带你一起了解职校学生实习安全的基本情况。

在该校师生共同研究过程中,他们通过收集资料,查找法律法规政策,咨询专业律师,发现现有政策中对学生实习安全保障中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相关方案,建议推出一种适合于实习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险种。

事实上,从2006年底,根据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保险协会的推荐,教育部职成教司就已经委托英硕(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就如何开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保险产品,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进行了调研。

宿迁中职校教师专业素养现状浅析 篇12

从表1可见:第一, 目前宿迁市四所中职校中男教师占66%, 女教师占34%, 男女教师比例恰当;在调查的12个专业中机电、汽修、财会、信息技术、数控、电子这6个专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第二, 宿迁市中职校教师年龄、教龄总体偏年轻化。不满40周岁的教师占88%, 教龄10年以下的占94%, 所以职称情况整体偏低, 高级职称仅占14%;在技能等级证书方面, 很多教师通过努力拿到了技师 (工程师、经济师) 证书, 初步具备“双师型”教师资质, 但是, 高级技师 (高级工程师、经济师) 证书通过率仅为11%, 专业技能还亟待提高。第三, 从毕业院校来看, 毕业于师范类的教师仅占22%, 教师资格证仍有44%的教师不具备, 虽然年轻教师较多, 但44%比例还是偏大, 说明有的教师对此不是很重视, 这也从侧面说明中职校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第四, 从教育程度上来看, 大部分教师 (60%) 是本科毕业, 同时, 研究生的比例也比较高占14%。由于各个中职校对学历的重视与扶持, 有的老师利用工作之余主动报考在职研究生并取得相应学位。从长远角度来看, 各中职校对自家的重点专业、核心岗位都会招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淮海技师学院明确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3-5内必须取得研究生学历。学历也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从目前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与分析, 当前宿迁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专业理念与师德水平参差不齐。在调查中, 就年龄、教龄而言, 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88%, 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94%。就学历而言, 在调查的273名教师中,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9人,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64人, 其余为大专学历水平。就是否具有师范教育经历而言, 未受到师范教育有213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78%, 其中没有相关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44%。以上有这部分中职校教师明显缺乏相应的专业教育知识。就职称结构而言, 在调查总人数中, 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为173人, 初级职称或尚未评定职称占总人数50%, 具有较大的专业素养提升空间。总体来讲, 教师队伍整体理念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 在师德方面, 大部分教师善于自我调节, 保持心态平衡。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超过一半的教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表示不太清楚。有22%的教师没有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认为职业教育没必要开展协作与交流, 只要教好自己这门课就可以了。有36%的中职教师表示在教学时没有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 轻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只注重“满堂灌”。35%的教师没能做到坚持实践导向, 身体力行, 做中教, 做中学, 此外, 很多教师对“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没有刻意关注, 甚至有的教师平时过于随意。总体来讲, 教师师德尚需加强。

第三,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 中职校教师基本具备岗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 学科背景和知识掌握程度总体一般。调查的教师中, 有78%的教师处于熟悉的水平所教专业知识状态, 仅有7%的教师表示处于不熟悉水平。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包含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研究方法, 其中专业课教师最为熟悉的是现代教育理论, 占79%, 最不熟悉的是职业教育研究方法, 熟悉率仅为59%。这从侧面反映了很多教师 (78%非师范毕业) 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 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范教育。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扎实, 但是轻视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学习, 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 甚至是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

第四, “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低。各个中职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都很重视, 并且把此作为学校得以生存与发展、招生工作的重要支撑点。例如淮海技师学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双师型”教师评审活动, “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有着严格的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 对“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也会相应的提高。通过调查和访谈, 已达到“双师型”教师仅占教师总人数32%, 远低于《宿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0-2020年) 中“2015年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8%”的标准。”说明目前宿迁中职校的“双师型”教师数目偏少。但在未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超过45%表示对此很有信心, 较有信心的教师占38%, 但仍有17%的教师的职业态度需要加强。

摘要:根据教育部2013年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宿迁中职校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的依据。根据这三个维度设置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对宿迁中职校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析。

关键词:中职校教师,专业素养,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科研与实验, 1998, 1, (41-46) .

[2]蔡颖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09 (3) .

上一篇:小学作业设计下一篇:线损实测与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