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机电专业

2024-10-11

职校机电专业(精选8篇)

职校机电专业 篇1

摘要:为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企业的调研, 了解企业对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需求情况, 分析了本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科学制定定向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机电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从江苏省海安县发改委了解到, 2010年1~4月份我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9.78亿元, 增长24.52%, 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5.9%。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达252家, 比2009年底增加6家。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县工业最重要的一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 我县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锻压类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截止到3月份, 板块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37.5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的20.8%, 比上年同比增长33.45%, 成为全县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集群。

调研情况分析

2010年3月初, 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组织多名专业教师对海安县具有代表性的机电类现代企业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师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考察, 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老总、人事主管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调研企业情况简介江苏鹏飞集团是知名的水泥生产线出口制造商;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现代化综合机械制造公司, “亚洲第一杠”———“超长滚珠丝杆”是它的拳头产品;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数控卷板机、高强度校平机、型材弯曲机的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机械、电子、化工、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曲轴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的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 传统金工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 国产设备比例小。总体看, 所调研的企业设备精度高, 高新技术含量高, 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 国际竞争力强, 代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调研发现, 这几家企业现有机电技术人才中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收, 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企业人才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 人员整体平均年龄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是中职毕业生;一线管理人员是高职学生、专科生及少量中职生;技术岗位和决策层人员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其中适合中等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有:一线设备操作工、设备维护与维修工、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员、生产一线管理员 (如工段长、车间主任等)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

机电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基地, 培养是否合格, 关键看毕业生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机电专业是我校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拳头专业, 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近年来, 我们不断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 对机电专业投资是最多的, 其装备也是最先进的。虽然我校机电专业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机电专业已经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 我校也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学生学习时间问题目前, 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学习时间的缩减造成课程结构及设置难以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众所周知,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 生源素质以及学习兴趣都较差, 尤其机电类专业男学生调皮的居多。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是三年, 而第三学年学生基本都在工作单位顶岗实习, 这就使得学生需在两年内将所学专业的内容全部学完, 势必造成很多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跟不上, 对学习失去兴趣, 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问题当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课程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脱节。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比较模糊;专业课内容重复, 相互交叉;课程内容太难, 脱离学生实际。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教材问题机电专业的教材未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及时更新, 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与行业接轨、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学校软硬件配备、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开发工作, 根据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 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增加专业适应性, 努力使专业设置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上坚持稳定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着力打造我校机电一体化等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进行新专业的开发工作, 拓宽专业业务范围, 如机电设备调试、模具设计、车工、钳工等。

教学目标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机电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相关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 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确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改目标和思路, 贯彻执行“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总体要求, 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课程开发团队, 在经过广泛调查, 听取各方面意见, 并经过多次专门会议讨论后, 对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了整体研究, 提出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到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等职业岗位。如机床操作人员要以机床结构和操作为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设备维护与维修人员应侧重于培养机械原理知识及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联调能力。

教学体制与模式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做出调整应以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求为指导, 面向就业, 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 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 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构建职业岗位技能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其课程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五大模块:由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以及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再设立若干个小项目模块, 针对每个小项目模块设计出知识教学目标和技能教学目标, 确定应开设的一体化项目模块课程。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应满足企业基本要求, 体现“实用、够用、管用”原则, 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 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锻炼时间, 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兴趣为基本把握点, 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 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 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操作人才。

科学制定定向培养方案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面向就业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磨练学生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职业学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 更应该成为沟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最好桥梁, 学校应当承担起协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社会责任。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 建立了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定向培养模式, 推进了海安人力资源建设步伐, 大大缓解了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来规划职业教育体系, 相关职业课程均参照业内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来建设, 并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更新。“立足实际, 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保持强大活力的根本, 也是我们不变的职教理念。我们的职业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大纲编制和教材设计, 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中心的实践型职业教育体系, 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采用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 充分解决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的难题。我校先后为申菱电器、海建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岗位培训, 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定向培养计划, 与企业共同编写岗位技能课程大纲, 对学员进行定向培养, 将岗位实训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完成岗位教学阶段的学习, 经考核合格后, 才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参考文献

[1]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0-05-18].http://fgw.haian.gov.cn/zghaweb/infodetail/?InfoID=2670210b-7021-4ef0-aaee-8bf7ec0fc9d2&CategoryNum=004002.

[2]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关于2006年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EB/OL].[2009-09-01].http://www.czlgj.com/keti/read.asp?id=96.

[3]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4) :34.

中职校专业的创新改革与思考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新改革 策略思考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专业设置成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专业一经设置,这一专业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是关键的问题。笔者根据职业教育形势和专业教学管理的经验,就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保证——抓好三条总纲

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有三个因素,专业教学人员、专业教学管理方式、专业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简称“人员、管理、设施”,可称之为“三条总纲”。

1.高标准培养专业教学人员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根据这一要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学历水平的提高和“双师型”素质的具备,更重要的是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创新研究素质的专家型、能工巧匠型、学者型教师。其次,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贯彻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能获得高学历进修的机会。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就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这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抓好的第一条总纲。

2.吸取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抓好办学体制改革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促使这一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是学校管理,《决定》指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那么,职业学校的体制与制度创新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借鉴经验呢?一是要关注时代,明确职业教育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关注未来,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三是要关注民办学校,有些民办职业学校,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都办得红红火火,他们的产业化运作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四是要关注历史和国外发展情况,黄炎培先生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个体谋生、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宗旨,蕴涵了极为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德国的“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美国的“合作职业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办学经验。面对时代与未来,职业教育必须创造出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办学体制,这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抓好的第二条总纲。

3.用新的技术强化专业实践训练抓好硬件设施配备

加强专业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硬件配备方面,力争不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但硬件设施配备不要追求高档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少花钱多办事,注重成本,提高效益。这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抓好的第三条总纲。

在抓好上述三条总纲,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保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四个观念

1.“产品”的观念

教育的产品是什么?按多数人的习惯思维,自然说是“学生”,这种认识不太恰当,有这样的认识,就难以准确把握和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会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不能把“毕业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而要认识到“学习者”是“教育服务”这种产品直接服务的“对象”。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产品”应该是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课程及实现专业、课程目标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服务”。为了提高教育“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我们还必须树立三个观念,以确保教育的信誉。

2.“服务”的观念

职业教育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销售量与吸引力,就必须把“服务意识”深人贯彻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要的服务意识有两点:一是“顾客就是上帝”。职业学校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企业、家长和学生。职业学校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等顾客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做出努力。二是“服务即本质”。职业教育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国家对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服务”提出了明确和迫切的要求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四个服务”的提出,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

3.“质量”的观念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服务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其本质:一方面要注意教育服务质量的全面性,我们不仅要从掌握知识的程度上衡量,而且还要从行为、态度和技能等其他方面来衡量。对职业教育而言,就是按照《决定》的要求,“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不仅要注意教育服务质量的过程性,而且还要关注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进步。

4.“效益”的观念

职业教育的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教育的经济效益中自然含有把部分教育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直接对教育本身带来现实经济收益成分。职业教育的效益还要用毕业生的就业率、工资收入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外在指标来衡量。要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达到了“双赢”,这样的办学就有效益了。

三、专业招生,专业推荐就业

1.发挥源动力——订单学生,订单教育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首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根据自身实际和企业需要确定招生计划,纳入校企双方的联合办学之中,并通过联合办学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要有实习工资。通过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使学生成为“订单学生”,教育成为“订单教育”,使专业教学改革有了源头活水,具有蓬勃生机的动力。

2.提升力——多证离姣,就业灵活多样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要强化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多元化的目标取向,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通用技能考核。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证书。例如机电专业的学生除必须考取电工证、车工证、焊工证等其中一种专业证书之外,还要求他们拿到相应的操作证、普通话等级证等通用技能证书。学生毕业时,手拿多证离校,不但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而且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信誉和影响力。为学校增加生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校长建设年优秀征文集.《广西教育》,2007.

职校机电专业 篇3

一、基本情况

1.班级介绍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的两个机电专业班, 包括2012级机电对口单招班30人, 2012级机电就业班30人。笔者从2012年秋季学生入学开始到今年学生毕业为止, 利用三年时间对这两个班进行了追踪研究。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组, 入学成绩前6名的学生分别担任这6个组的组长, 剩下的24名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6组, 便于后面的分层教学。即每组由4名组员 (其代号分别为1、2、3、4号) 加一位组长5人组成。

2.教室布置

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方阵式排位, 每个方正5人U型排位, 破除单兵作战, 突出组长带领下的团队协作。教室配置了触摸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

二、“小班化”教学在机电专业课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专业基础课《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为例

1.课前学思结合, 大胆探索

授课教师分析学情, 了解本次授课对象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依据学情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随后, 对课本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并以任务的形式对所学项目进行整合, 编写教案、学习任务书、制作课件和微课, 打包上传至学习资源平台;根据学生QQ群里提交的任务书以及疑难问题反馈的填写情况, 课上微调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登陆资源库平台, 下载本次课的任务资源包, 根据任务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或者自主根据微课内容完成任务, 并填写学案中的任务书。利用班级QQ群, 将学案中的作业提交给教师, 并将疑问一并提交。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任务书的填写情况也能有效反馈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为教师的具体任务实施提供依据。

2.课中知行并重, 突出实践

(1) 情境导入 (5-7分钟)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学生很快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这些内容较为简单, 可以分别由6个不同组的4号学生提出。接下来由每组的3号学生对问题进行抢答, 答不出来的就作为本次课的探究任务, 引起学习兴趣, 很快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要学习的任务上, 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任务分析 (5-8分钟) 。形成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据此指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体现三维目标与教学大纲上目标的差异:三维目标不仅要求习得知识和技能, 还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要掌握过程与方法, 形成技能和技巧。

(3) 任务实施 (20-30分钟) 。由两个任务构成。任务一, 所涉内容较简单, 在预习环节基本能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再交流, 促使学生进一步理清问题思路, 加深理解。此时, 可以随机抽一组的2号学生对知识进行讲解, 由组长进行点评, 指出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 关键点、易错点, 并据此出一道题, 到台上用实物展示台进行讲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其他组学生或教师给予解答。任务二,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完成一些任务, 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这次课里, 分析液压系统时, 笔者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 通过小组分工, 先利用fluidsim液压仿真软件设计各功能的液压回路。回路功能一步步增加, 直到最后达到所用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原理图也就出来了。然后由每个小组的1号学生进行展示、剖析、 辩论自己组的设计成果优势在哪, 组长进行点评, 教师补充总结。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这个过程中, 组长充当教师助手的角色, 每位组员进行头脑风暴, 集思广益, 团结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只作引导者, 鼓励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答案。

(4) 任务评价 (20-25分钟) 。有效评价是教师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笔者采用“1+X”的评价策略, 即显性加隐性的评价, 通过每组4号组员“问一问”开动脑筋, 3号组员“抢一下”展示自我, 2号组员“讲一讲”学以致用, 1号组员“辩一辩”肯定自我, 组长“评一评”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以上的隐性评价培养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合作、创新等意识,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上交的任务书及学生的在线测试完成显性评价。在问、答、讲、 辩、评等环节切实达到评价的多元化和准确性,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保证。

(5) 总结归纳 (8-10分钟) 。学生谈收获, 比如“通过学习, 我了解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 还想深入了解哪些知识”等, 进一步完善学习任务书并上传至资源学习平台进行交流。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平台对照课件和微课反复学习, 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 直到解惑。

(6) 知识拓展 (5-10分钟) 。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设置几个题目进行变式训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 体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的追求。

3.课后学以致用, 积极创新

紧扣本项目的主题, 播放《我爱发明———液压双缸饸饹机》的视频,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布置拓展任务 (两题选一题, ) 要求学生从生活、生产实践、使用物品的方便性、特殊使用人群等领域中寻找发明创造的点子。

(1) 设计一个能完成3种基本功能以上的液压传动系统, 让学生理解发明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信心。

(2) 根据已学知识, 网上搜索、设计起重机液压系统,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三、“小班化”教学的成效

2012级两个机电专业学生顺利完成三年学习任务, 取得了显著成绩。3年来, 两个班级学生在学校的各项竞赛中都名列前茅。技能中级工考核全员通过, 成绩优、良率达4/5;市普通车工、数控车工、钳工技能大赛多人次获二等奖、三等奖。对口班在技能单招考试中全员通过分数线, 平均分比去年高10分;对口单招考试中, 机电专业综合成绩全市排名第一, 比全市平均分高39.1分;其中1人被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录取, 其他学生都被统招专科院校录取。就业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 根据反馈, 在技能、纪律、素质方面都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

笔者在学校现有条件下, 对机电专业课进行了“小班化”教学尝试, 实验证明, “小班化”完全适合中职机电专业教学, 并确信, 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努力, 必将探寻到一种更科学有效的中职“小班化”教学模式。

摘要:“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主体发展, 学生教育活动机会增加, 学习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中职机电专业课小班化教学突出“课前学思结合, 大胆探索;课中知行并重, 突出实践;课后学以致用, 积极创新”的特点, 其中“课中知行并重, 突出实践”是重点, 又分为“情境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总结归纳、知识拓展”6个环节。中职专业课“小班化”教学收效显著, 而这一课题的探索任重道远。

关键词:小班化,“小班化”教学,中职专业课

参考文献

[1]林雅乾, 乔清.“技能竞赛与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学团队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 2014 (7) .

[2]谢丽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 2013 (5) .

职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刍议 篇4

一、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

职校生源均来自于初中,这些学生的语言知识整体性、系统性较差。商务英语精读教材1、2册是对中学时期英语语言知识全面系统简要的学习。每课规定学习一项语法,一至而项语音规则,一篇精读课文及相关词表,一篇泛读课文。围绕这些学习内容设置口、笔头练习,展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巩固中学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并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英语知识。该教材内容贴近学校生活,用的语言是日常口语,比较实用,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吸收。语法寓于句型中,学生学习时不枯燥。两篇课文多为原著,体裁多样,词汇量大且复现率低,专业术语、俚语多,不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淡化语法讲解,将强化口语训练和语言表达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遵循交际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学习最直接的作用和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运用语言去交际和处理事务。因此,教师在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教材内容,侧重于口语教学,淡化语法讲解;坚持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去体验、实践,不断训练和巩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 话题演讲

话题演讲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口语练习方式,一般在课前的5—8分钟内让学生在讲台上完成。演讲的内容可以是weather, joke, short stories等浅度话题,也可以是personal experiences, news report, foreign cultures等中档话题,甚至可以谈film, TV programmes, current affairs等深度话题。话题演讲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语言贵在运用,教师尽量创设适用于英语语言表达的教学任务和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去运用语言、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精读的积极性。

2. 情景教学

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大多数中国学生学英语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小学中学如此,即便在职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精心创设环境,进行情景教学,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表达十分必要。精读教材同样有适宜于情景教学的内容,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要侧重于这个方向。情景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因素、运用电化多媒体创设情景、借助音乐烘托情境、加以竞赛和游戏激发情景等。并尽可能多利用实物、幻灯、电视、简笔画等多种教具,使情景对话活灵活现,变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场所。

二、遵循实用性原则,实践学以致用

职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职校的英语教师,我们除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外,还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原则,开展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夯实第二课堂,实践“学以致用”。如校园英语调频广播、英语小报记者团、特区义务导游等。

1.校园英语调频广播

校园英语调频广播由分成两个小组的十位播音员轮流主持。稿件来源于商务英语班的学生,并由英语小报记者团负责收集、送交编辑组审阅。周一到周五广播,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内容有每天一歌、校园新闻、域外风情、英语故事连播等,这项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气氛更加浓厚。

2.英语小报记者团

英语小报记者团主要负责校园英语调频广播的稿件收集和编辑。每班三名记者团成员,主要组织班级同学投稿、组稿和编辑稿件。通过英语小报记者团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特区义务导游员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外国游客多的优势,我们在暑假期间通过跟厦门旅游部门合作,利用暑假期间举办英语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们义务充当导游,借助这个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职校商务英语精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处理教材,坚持遵循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差距的矛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摘要: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精读是一门对英语语言知识全面精细学习的课程。本文针对职校生英语语言知识薄弱的现状, 结合精读这门课程的教材特点, 提出个人教学看法, 以促进英语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职校英语,精读教学,教材特点,教学看法

参考文献

[1]顾日国.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宋春艳.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策略.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职校机电专业 篇5

(一)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

1. 故障诊断由维修技术人员自己或借助于某些诊断仪器判断。

现代汽车故障的处理过程中, 关键的环节是诊断。这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在检查的基础上, 将故障产生的机理与故障的表现形式、性能检测结果和仪器设备诊断参数之间联系起来, 做出有一定理论及经验依据的确切分析及判断。

2.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养。

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面对的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汽车, 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养, 是没有办法进入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队伍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身份和职责使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保证。

3.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目前, 国内汽车维修企业较低的人员文化素质已经对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汽车维修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有鉴于此, 好的汽车维修企业正积极改善从业人员的构成, 主修人员原则上从专业教育的中、高职校中选拔和培养, 直接从事主修工作, 从抓维修技术骨干入手, 从根本上改变维修技术人员的构成, 适应市场经济和汽车技术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4. 能吃苦耐劳, 不怕脏和累。

从事汽修这行, 只有过硬的技能还不行, 还要能吃苦耐劳、不怕脏和累的精神。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汽修单位条件差, 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靠手工作业, 且连续作业时间长, 必要的时候甚至昼夜工作。而汽车特别是柴油机的零部件笨重, 作业场地也较脏,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没有吃苦耐劳、不怕脏和累的精神, 是不能胜任的。

5. 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

汽车修理与驾驶是有机结合的。修车前要检验, 特别是路试很重要。因为有一些故障驾驶员叙述不清, 不够准确。维修技术人员不亲自试车, 是很难判断, 找出故障并排除的, 修复的车子也要路试检验。因此, 熟练的驾驶技术是汽修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6. 具有相对应的资格证书。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施行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消费者利益工种 (职业) , 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

(二) 当前中职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低的原因

1. 教材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中职校都使用旧版教材, 教材写得没有针对性, 重点介绍的车型也是以前的较多, 正在使用的少, 落后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学生在教材上学的没有用到实际, 专业素质很难提高。

2. 实训设施落后。

目前大多数中职校由于经费问题, 实训用的车型都是淘汰的报废车, 没有或很少正在使用的较先进的车型。检测设备更加落后, 甚至没有, 只能纸上谈兵, 得不到这方面的操作实训。

3. 实训的教学方式、方法滞后。

(1) 实训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实训教学方式是老师先讲授、接着示范, 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操作, 这样严重制约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 实训实际的东西过少。学校没有对外修理厂、学生接触不到使用车辆的维修。只能维修旧车辆、旧总成, 得不到实践的检验。 (3) 理论与实训脱节。学校的教学与课本上介绍的不相符。书本上介绍的学校没有。另外, 理论课的教学进度过快或者落后实训课。受设备限制, 有时理论课上了很久, 实训没有进行, 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有时理论课没有上就已经实训, 实训课超前。

4. 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大多数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但是没有汽修企业经历, 没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没有将理论实践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三) 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 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能力的学生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 设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模块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 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 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 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 不能适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本校汽修专业为例,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 授课时间为四周, 每天六节课, 每两节课休息一次, 每一次课主讲教师讲解理论的时间大约20分钟, 余下时间为实践。由两个教师带一个班, 操作时分组进行。四周时间中穿插该门课程内的每一个系统 (或机构) 的考核。单项考核采用“实操+问答+平时课堂训练表现”, 课程考核为每个“单项考核分数X该项目比重”之和+学生手册完成情况, 不再另行理论考试。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 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配套教材

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 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 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同时,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 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 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 坚持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原则, 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 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学生将来做什么, 学生要学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2) 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 力求反映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 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 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 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 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3) 遵从中专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 强调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 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4)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注意穿插职业素养要求, 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不断强化职业素养, 做到技能和素养“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通过我校汽配专业将近3年的实践应用, 这套不断完善的教材 (分教材和实训手册两本) , 其理论知识删繁就简, 通俗易懂, 实践技能便于操作, 实用性强, 现已被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 深受很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 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训中心要有足够的工位, 必需的教学环境, 如黑板或是多媒体教学设备。

如我校汽车专业实训车间, 在汽车实训中心内设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汽车仿真实训室以及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美容的各个工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主讲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 理论讲解完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在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练习, 另一部分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之后互相交换。整个教学过程由两位教师一起负责, 在实操的过程中不断按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因此该理论实践一体化实习中心为教学师生双方教、学、做, 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 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 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可以由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 让他们先到企业锻炼后回学校教学;二是向社会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 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 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利用假期让在职教师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 参加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等, 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广西物资学校之所以在全区中职校率先开展一体化教学, 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成为广西区内很多中职学校学习的对象, 完全得益于领导、专业带头人的远见。近几年, 我校不断引进有企业经历的优秀人才, 同时注重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锻炼, 注重专业内部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做了最有力的保障。

(四) 结束语

提升中职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职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意识在增强

当今, 世界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人们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职业学校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化, 认识到人才培养要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更新教育观念, 按照学科发展的要求, 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意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树立起“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深化素质提升的内涵。

2. 建立、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

为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考虑到各专业不同专任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学校整体的综合因素, 结合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 针对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 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技能考证、企业实习等, 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相关机制的实施,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在逐步建立中完善。

3. 落实措施,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推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立足实际,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评优活动, 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组织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鼓励教师深入研究, 撰写论文,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社会实践、企业培训、人才资源服务、校企合作等活动, 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二、当前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1. 存在问题

(1) 缺乏素质提升的主动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刺激 (例如评优、考核、聘任、职称等) , 加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不足, 导致教师主动性不够, 教师潜力开发不足, 专业发展进展缓慢, 影响新课改的进程。

(2) 缺乏素质提升的有效性。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对职校教师的特别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教师应由教学的一面手, 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另外,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教师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的科学教学观, 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有效地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3) 缺乏素质培训的系统性。虽然学校定期、不定期地选派教师进行“四新”培训, 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等等, 但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年龄的差别、能力的大小、个人的爱好、学科的界限等因素而造成个性的相对差异, 在进行培训时若不能考虑分层次分方向合理地进行, 就不能做到专业培训的持续更新, 难以保证培训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得不到拓宽和更新, 实践技能知识得不到丰富和改进, 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启迪和提升, 培训效果不显现。

2. 产生原因

(1) 政策导向的原因。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思想的改变、培养模式的革新, 更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完善的政策导向支撑。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只有依靠国家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才能有效地规范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学校的原因。中职校的师资队伍目前还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师居多, 实习课教师相对比较缺乏, 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合理。学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但在实施中还未全部落到实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协调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训课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 所谓的“双师型”也只是局限于理论课教师怀揣一张或几张专业技能的等级证书, 以应付个人职称的评定或星级学校的评比要求, 而实际教学中却远远不能胜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3) 教师自身的原因。当今教师, 特别是职校教师, 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根本上认识只有掌握先进教学的理念, 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断创新职校学生培养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机制等, 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使学生成为人人掌握一般技能, 部分掌握复合技能, 个别掌握综合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几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软资源”,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所以, 教师自身素质的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针对以上原因,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 健全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激励机制

职教教师,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以及明确自我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目标。为此, 学校必须整体规划, 长效跟踪,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 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教师聘任制、资格认定制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结构工资制, 打破平均主义;采取竞争上岗, 能者上、劣者下的制度, 对有突出成绩的骨干进行重奖, 积极构建骨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 使每位教师都能自主提升, 争优创先;借助于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2. 建立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

构建合理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为有能力者创造机会, 让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亲身实践, 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市场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实际需求, 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培训重点有几个方面: (1) 主动走双师型、复合型、前沿型专业化道路;努力进修学历、交流学术、科研创造。 (2) 坚持技能考证、实训带徒、技能竞赛;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实习。 (3) 提倡个性教育、特色教育、创业教育;积极展示个性、打造品牌、创造精品。 (4) 研究高职兼课、培训兼课、成教兼课;开展集团服务、学院辅导、网络互动。 (5) 学校定期不定期选派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

同时, 通过针对性的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 结合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 完善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 也是科学评价其专业素质提升是否完善的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使中职校教师由单一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和实践两相结合的双重角色, 从根本上克服职业倦怠,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动力, 从根本上真正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当前,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它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广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职业学校, 尤其要注重其专业素质、素养的提升。展望未来, 在课改形势的需求下, 学校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质量监控, 加强奖惩机制, 不断渗透科学意识, 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 使教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为新课改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来, 素质提升的特色将会更加明显, 地位将更加凸现, 过程将日趋优化, 主体将备受关注, 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涌现出来, 使学校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 从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 2008, (7下) .

[2]易玉屏.夏金星,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0) .

职校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篇7

一、有责任心, 从 “我”做起

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 有责任心,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长负责。班主任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我要求学生早晨不迟到, 自己每天7: 30—7: 35 就到学校; 我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自己每天看到学生也是微笑或者喊一喊学生的名字, 给学生一个暖心的回应;我要求学生仪容仪表整齐, 自己每天也注意衣着干净整齐; 班上值日生空缺一个, 我就为自己排了一个扫地的工作, 一方面是爱这个班级, 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心, 扫地扫干净,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也是教育资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风化雨, 长期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去教育学生, 使之形成高尚人格。

二、关心每一位学生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爱, 班主任心中要充满爱, 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相信只要花足够的时间, 再坚硬的心灵都会被感化。我们班有一个学生, 家离学校仅一刻钟的路程, 还经常迟到, 一直提醒他, 效果甚微, 有一次他说要去医院看中医, 我就建议他去中医院看名中医, 并帮他在网上抢了一个号, 从此他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迟到。有时候, 有的学生作业晚交, 我会把他留在教室, 对作业题指点一二, 慢慢地他们也就会按时把作业做好。有时候一件小事, 会让学生看到你的真心, 从而使他们成长起来, 一次小小的帮助胜过十次严厉的批评。

三、重视班委的培养

班委是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挑选善良正直、有上进心的学生担任班委, 这样班级才会充满正能量, 整个班级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班的班长是一位很低调的女生, 做事认真负责, 充满阳光, 但又不失稳重。交给她的事情, 她总是很快完成交给我。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 她又被选为学生会纪检部部长、学生信息委员, 她的工作变得非常繁忙。我发现她会详细地给干事安排工作, 并且督促他们的执行情况。她的时间安排得很好, 班上的事情, 她也总是自习课一有空就做, 没有耽误。职业学校的常规是每天都要检查评比, 劳动委员的作用当然很重要。我班劳动委员是一位高大的男生, 他在外面的饭店兼职过, 很会做事, 苦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他为人朴实不计较, 也很热心, 成绩中等, 和班上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学生都能打交道, 大家都很听他的。班委的能力培养出来了, 有利于班级管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钻研学术问题和发展自身专业。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定要镇定

班级这么多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事情发生在学生当中, 其实他们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年轻班主任, 遇到事情最好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了解事情的经过, 理性分析, 然后再想办法解决。一次, 我们班的班级任课老师反映, 上课手机响, 是墙角边充电的三个手机中的一个, 没有一个学生过来认, 她很生气, 请我调查这件事情。我把三个学生找过来谈, 果然没有一个人承认, 都说不是自己的手机响, 还让我不要怀疑他们。于是, 我把坐墙角边的几个学生找过来问了一下, 基本上锁定了目标之后,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对该学生进行教育, 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 不是你不承认别人就不知道, 逃避只会让你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 根本没有必要, 最后他终于承认了, 并且向老师道歉。我采用一种积极的、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有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反叛, 不利于对其展开教育。所以面对突发事件, 教师要理性对待, 以理服人, 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 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有利的。最好不要在全班面前发火, 如果要发那一定要发得有道理, 而且要能解决问题, 不然会失掉学生的支持。

五、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 通过手机、互联网接触很多新鲜资讯, 对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比老师知道得还要快。班主任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德育方面的最新理念和阅读经典的著作, 例如, 亚米契斯的 《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吉诺特的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班主任还要善于通过阅读向一些成功的班主任学习, 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 《我这样做班主任》、李迪的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都是很好的借鉴作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 要善于分析原因, 灵活化用别人的经验。有一次, 班级的黑板报被一个学生都涂花了, 我心里很不舒服, 真想把这个人给揪出来批一顿。正好刚刚看过一篇文章, 讲的是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少用批评。我仔细看看这些乱画的东西, 有些画得还挺好的, 就是乱画而已, 我要引导该学生画符合黑板报主题的内容和美的内容。于是我先进行肯定, 我们班级还有不少画画的人才, 画的画还不错, 希望这些同学能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和绘制当中, 为班级做贡献, 但是不允许在黑板报上乱涂乱画。果然, 第二期的黑板报有学生主动来帮助宣传委员出谋划策, 很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画, 也没有人在黑板上乱画了。由此可见,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 对学生加以引导。学习别人的教育理念, 吸收别人的教育经验, 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总之, 班主任要有责任、有担当,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 从日常生活中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 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持之以恒地努力, 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成就自信而又有能力的学生, 收获成功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02) .

[2]孙林华.浅议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J].广东教育 (职教) , 2012 (04) .

[3]梅纪萍, 周蒋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4 (30) .

[4]王益锋, 曹平.关于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4 (26) .

[5] (美) 海姆·G.吉诺特.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0.

职校机电专业 篇8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处理各项基本的经济业务,为毕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和操作基础。怎样才能够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

一、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学科的知识变化很快,传统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会计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

课堂教学是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对学生不断的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职业教育的未来,对学生自身意味着什么,分析就业前景,同时举现实生活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教育等等,使学生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误解,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自豪感,以便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

(二)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许多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会计制度等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地变化,如果会计专业教师不能及时吸收掌握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在讲授专业课时就无法把最新的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学习、职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总之,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专业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实践课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避免智能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情况。此外,要多向有实践经验的职业教师学习,多去听课,多参与评课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并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以提高自己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三)采取适宜的教学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积极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实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四)建立会计(手工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将会得到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应当指出的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这样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企业的会计不再是从事单一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因为,这些原本繁琐的工作将被电算化所替代,那么会计人员可能会从事一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科角度审视理解会计。

上一篇:敏捷化开发下一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