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2024-10-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共12篇)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1

关键词:德育,着力点,引导,交流,理想

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的背景下,为了使学生在道德认知上走出困惑,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其主体地位的培养与开发,而不能简单地将人的本质看作是既定的性质或实体。基于此,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交流共享。

一、引导学生发现自我

初中生在生理上正处于脱离儿童阶段的过渡时期,伴随这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的心理结构也发生着的重组,他们不仅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向,而且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具有很强的自我实现趋向。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其实现趋向上的自我认知能力还比较松散,容易导致反省能力不足、认识发生偏差等问题。比如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易于将自身进行边缘化处理,他们会认为,当自己不能满足老师的教学期望时,会有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去实现它。

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把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产生这样的体验,即“自我”是不可替代的存在,而且自我的选择是自主的。对学生的成长而言,自我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创造性地打理当下的生活。同时,学生肯定会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也是可以把握的。在自我意识作用下,哪怕条件极其复杂,也不影响学生在众多可能性中选择此时此刻最有广泛意义且符合本意的行为。这种被充分发掘的自我外在地表现为健康的人格形成过程,学生对任何经验都采取开放的态度,不需要防御机制,不会拒绝或歪曲经验,更不会把这些经验关在意识之外。

二、通过平等交流突显学生的认识主体性

在道德认知过程当中,如果说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话,那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师生互动中被突显出来。因为只有立足认识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够真正以自己的情感和反应体验外部世界,从而在内心深处与我们的道德期望达成共鸣。

班主任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线组织者,其工作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关于道德价值的主体性认识,特别是在以追求考试分数为首要目的的知识灌输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该得到加强。突显学生认识主体性的关键在于, 采取一切积极可行的手段促成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老师应该从固化的教条式指导中解放自己, 以积极的姿态向学生传递出对他们的信任。当然, 这种师生交流不应仅限于课堂之内, 往往课堂之外的宽松氛围更利于谈话的深入和方便老师对症下药。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学生在心理上必定会感到自己作为主体得到了对方的尊重,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充分表达。如此一来,他们才会在随后的行动中进一步表现出向主导价值观的靠拢。不过, 学生最初的主体性认识能力是不充分的。所以,德育工作对主体性认识能力的加强是一个培养与开发并重的过程。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不仅是教学的条件,更是教学的结果。

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传统德育模式沿袭的思路, 是通过外力作用促成学生对现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习得。这只能造就因循守旧的思维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有关未来的意识,所谓的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为了突破机械地重复并把道德教育深入到个体的内心层面, 理想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视。虽然理想萌发于个体的内心世界, 但是任何理想的编织都不是一厢情愿地凭空臆想, 它多形成于个体与环境或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只有这样,每一个理想才会更具明确性,现实性和稳定性。所以,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每一个美好的梦想创造一片空间。

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显然不利于 学生培育 理想。在课业压力之下,学生很难依据现实为理想划拨精力或付出一定行动。一切理想都被如何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这一“急务”所取代。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甚至羞于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理想。于是,“实现趋向”与“理想压抑”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告诉学生,课业压力并不天然地对理想产生排斥作用。相反,在反作用力的影响之下能够实现自我才是“磨练”的意义之所在。当然,作为个体, 学生对同一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反应手段往往表现出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大程度了解本班情况的基础上,能够有的放矢地调节好课业管理尺度。过于宽松的管理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 但过于严苛的尺度往往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师生关系紧张,学习意愿低下,班级氛围沉闷等负面问题,更严重的是它不利于理想的培育。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2

从教四年来,我一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除了注意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对于班主任如何开展好德育也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这里不揣浅陋,姑妄谈之,以期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社会上出现了某些不正之风,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腐败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国家继“科教兴国”之后,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个人才首先应当是一个有德之人。才德双全可重用。有德乏才,其德可用。有才乏德,其才难用。才虽乏可养成,所以许多用人单位都是“宁用乏才,不用乏德”。可以说“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人才的规格提出的基本要求。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德育的现象。许多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认为只要成绩好就一好遮百丑。这种急功利的思想倾向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施不力。加之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浸染,使得目前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学生自私冷漠,娇气任性,爱慕虚荣,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劳动观念和集体观念淡薄。“对人不感激,对事不认真,对物不珍惜,对己不控制”。这种状况令人堪忧。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不但要让学生成才更要学生成人。

二、认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教育信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常抓不懈,诲人不倦。从学生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去帮助和引导学生。德育要改造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教师可能苦口婆心声情并茂地去给学生讲道理,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或者学生已经有了进步,可不久又重蹈覆辙,出现反复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效果不佳时,要不愠不火,坦然接受。不能奢望在学生心田上撒一次种子,洒几次汗水就能收获成长的果实。许多学生是在他的生命航船驶出学校这条江河以后,进入社会广阔的海洋时,才体验到教师的可敬和崇高。许多受益一辈子的东西是在学校生活中播种的,但往往来不及开花结果,学生就已经离开了学校。

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去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不能轻言放弃,放任自流。

三、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几条策略

(一)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德育工作的施教者,班主任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源。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应当“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利用中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说得是一套,做得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它虚假失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怕脏怕累。而自己在大扫除时却只是发号施令,袖手远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言而无信,行而无果,这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说到不如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躬亲示范,为人师表。做一位栖守道德和践行道德的人。

(二)攻心为上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时,要避免形式主义流弊,不能只作表面文章。

一个人道德行为出现失误,往往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用一般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对待思想问题,要说服,而不要压服。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即使学生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一个人的真正转变是从思想观念开始的。没有思想观念上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行动上的坚决彻底。所以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用挚爱与真情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真正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所以,凡是优秀的班主任无一不是善于与学生沟通的人。他们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用真诚去换取真诚,用心灵去体贴心灵,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而不是漫无边际、隔靴搔痒。

(三)坚持防重于治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但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总是习惯于以“治”为主。学生犯了错误,才开始着手管教。班里暴露出问题,才引起重视,开始治理。这样,在工作中处处被动,疲于应付,捉襟见肘。我觉得班主任应当转变观念,变“以治为主”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这就好比消防队员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防火上,而非整天忙于四处救火。

班主任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抓住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因班里一时风平浪静就感觉可以高枕无忧。要见微知着,明察秋毫,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比如在学生即将踏入青春门坎时就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他们,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增强免疫力。学生学会了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可大大减少早恋的发生。

“积小善可成大善,积小恶可成大恶。”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坏苗头,不要掉以轻心。要防微杜渐,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等到坏习惯已经在学生身上扎根,再想剔除,谈何容易。

(四)扶正祛邪,抑恶扬善

“扶正祛邪”是一个中医学术语。是指扶植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力量去战胜疾病。

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借鉴这一中医理论。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善人或恶人。都是善恶并存、美丑与共、真假莫辨。所以贝尔巴哈曾说过:“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人由于环境的刺激,常常处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摇摆不定中。善与恶在一个人的心中此消彼长。教师要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美德和善行,要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评价能对行为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他好的道德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他的恶念由于长期得不到激发而处在被抑制的状态。所以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我是一个坏孩子”的意念在他的头脑中被反复强化,他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破罐子破摔,对人常怀敌意,所以批评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要慎之又慎。

同样,一个集体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要表扬先进,树立榜样。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这样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这个集体中的不良气自然会受到抑制。

(五)晓之以理,晓之以利

古语云:“读书事小,明理事大。”教师要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既教学生做学问,更要让学生修身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育他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助人为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但学生往往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表现漠然。所以,我们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晓之以利害。比如为什么要乐于助人?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助人即为自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也必然会倾力相助。如果你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你遭遇困难时,别人也会袖手旁观,甚至会幸灾乐祸。所以帮助别人表面上看孤立地看是吃亏,实际上是间接地帮助自己。这样对学生讲清道理,晓之以利害,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德行事。

(六)方式灵活,力避单一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用最多也最实用的方法是说服教育。班主任的说教要掌握“少而深”的原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有的放矢,看准时机击中要害。要避免盲目发表意见,讲得过多过频。天下的道理很多,但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吸收那么多东西,在这一点上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中肯、深刻而富于哲理,对学生成长有深远意义。绝不是班主任说得越多学生受益越多。

班主任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因为单一的说教会让学生疲沓厌倦,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我们可以采用看影视作品、读名人传记、举行演讲会辩论会、有奖征文等诸多更加直观感性、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

(七)引导学生自我育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化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要激发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完美的人格,自觉进行道德修养。通过写日记、写心理病历,通过静思内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让学生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种种表现,进而进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

教育学生学会“慎独”。不能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即使在无人监督,甚至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按道德原则行事,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觉自愿的“自我监督”与“自我育德”。是一种理性的自律。

教育学生不要空谈道德,而应该热心地致力于按道德行事,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终生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实施策略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人才,而且还是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教学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还应重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只有在高中学习中奠定良好基础,才能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而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促使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想要改善德育教学整体水平,需要班主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对学生道德能力进行有效加强。

一、高中班主任的引导价值

对于班主任而言,其身教的作用远远高于言教,而班主任的行为更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此,在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地增加自身道德修养,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起到引领作用,从而感化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地为人处事方式。另外,班主任还应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时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与相互依赖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认知可谓是盲从,将老师作为学习的权威。针对此,高中班主任应高度关注自身品德与道德修养的意义,从生活与工作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将自身作为学生的一份子,对于学生应遵守的原则与行为,班主任应首当其冲,起到引领与表率的作用。基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高中对德育教育并不加以重视,更谈不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此,这也是影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班主任需要对自身能力进行强化

在高中教学中,优秀的班主任会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所以,班主任应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而班主任除了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还应花费更多精力观察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学生更快解决心理问题,通过相互有效的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现实情况。除此之外,高中班主任作为终身学习人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并对教学中比较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加强。优秀的班主任在面对学生问题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总而言之,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而班主任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及时总结自身错误,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能使德育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三、营造良好地班级德育氛围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创造的结果,更是二者精神、文化财富的整合,还是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氨基文化的分析可知,其建设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班集体工作的中心仅以智力的培养为关键,则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狭隘,无法与时代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高中班主任,对于如何构建公平、民主以及关爱并生的班集体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利用班训和班徽、班歌、班旗与办文化的构建,形成符合学生发展的班集体文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板报、文化角以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情怀进行根本上的转变,同时,还应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培养,从而营造良好地道德文化环境。

四、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想要更好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应加强德育活动的举办。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积极发现德育活动中的不足,并对班集体实际变现进行准确评估。为实现德育教育任务,高中班主任应对德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策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而开展形式可以包含:体育比赛和话剧表演,文艺赛以及辩论赛等,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不断充实自身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且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丰富班级文化知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班主任正确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

结束语:

通过对德育教育工作分析得出,在高中教学阶段,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体教学中,才能改善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学生更好发展奠定一定基础。而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将学校和家庭等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向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德育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思想与品德,并强化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更好完成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梅妍.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69-70.

[2]严邦军.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1):12-12.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4

当然这一部分学生当中,也有学习意识较强的,只是苦于无人指导,以致误入“歧途”,影响了学习。班主任就要制定好相应策略,使其拨乱反正,拨云见日,指出在家如何利用网络,从而让网络成为学生个人成长的助推器,而非“堕落之首”,这不仅是学校之幸,更是家长之福。

作为一个班集体的“掌舵人”,班主任始终抱着一个“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对于这部分“网络生”,该如何指引呢?可尝试以下策略。

一、拉近距离,平等相待

网络不同于学校,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在网络中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因而如果要在网络上对他们能有所影响,首先应尽快变成他们的“大朋友”,而不能以师长自居。

为此,教师首先通过QQ成为学生的好友,而且起初承诺在网上不谈学习,主要是交流、引导适度放松、娱乐,比如互相推荐好听的流行音乐,有意义的影片,并交流观后感,等等。让他们在网络上得到真正的放松,从而在心理上接受教师,并将教师当成他们的“益友”,而非学校里的老师。

二、指引方向,快乐学习

如果说能够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那么下面就要让他们真正得到“好处”,当然娱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网络学习具有传统的学校学习,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资源的开发性、丰富性、趣味性。传统学习,学习的媒介是教材、练习等,听到的是单调、枯燥甚至有些乏味的讲解。当然,这有其客观原因,就是学习资源的有限。而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开发,想要什么学习资料,在网络上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但由于其鱼龙混杂,需要老师对其进行筛选。而且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除此之外,网络最大的优势是学习材料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影像资料,更是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由此可见,网络学习可以是一种快乐学习,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引,因为这是由学习资源的混杂决定的。

简单而言,这种快乐学习,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实现。

首先,在博客上,设计好本次学习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网络虽然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自由而一无所获,这恐怕也是学校学习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扬长避短,在网络上,定好目标方向,一是让每次学习的内容有案可稽,规避重复,二是尽量让学习的内容成为一个系统,配合学校的学习内容。如学校讲了一个枯燥的知识点,在网络上可以提供一个视频,使其深化了解,加深记忆。三是便于督查。这个社会基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网络学习也同样如此。根据每次网络上学习的内容,再出一套试题,在学校进行检查,一旦不合格,后果严重,应该联合其家长,进行教育。

其次,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视频指导,不懂如何操作的,可以观看。如果视频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QQ,实施“远程互助”,也就是某些软件具备这样的功能,可以对电脑进行“远程控制”,除了QQ,“阿里旺旺”也有这些功能。

最后,总结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一个班级虽然不可能全都是“网络生”,但总会占有一定比例。班主任要将这部分学生变成另外一个“班集体”,使其形成一个学习团队,一是在网络上,互相促进,互相欣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而在网络中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正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他们会因此而得到某种激励,使“网络”真正成为人生成长中的正能量。

三、师生交流,有效管理

作为班主任,除了要成为学生学海中“掌舵人”外,还要让班级这艘大船走好、走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如同这“水”,老师就要时时掌控,因为只有风平浪静,班级这艘大船方不会有被颠覆的危险。教学要把握学情,班级管理同样离不开学情。只不过这里的学情不是学习的情况,而是学生的情况,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若是让班级的所有学生时时刻刻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可能很难,班主任能做的就是,一旦发现某位或几位学生出现有偏离“航向”的可能,就要即刻加以导引,使其回归正道。

然而,问题就是,在学校,学生对老师普遍具有一种防御心理,因此班主任很难把握实情,从而成为班级管理中的最大障碍。

班级“网络生”的存在,将能很好地突破这一“瓶颈”。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位“网络生”都能很好配合老师,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但总会有几位学生能够帮助老师,因此,清楚地把握学情,将不在话下。

另外,家校通、朋友网对班主任把握学情也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家校通是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但一旦班级有何状况,家长也乐于告知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家长都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朋友网中有“上墙”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直接跟老师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选择“匿名”联系,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害怕举报,而遭到其他学生的打击报复。

总之,家校通与朋友网的“上墙”,能够实现“班级总动员”,共同为班集体“把脉”,将班级中的异常情况,最快地反映给班主任,从而保证班集体走好,走稳,更专心于学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络生”的管理,也存在瓶颈,那就是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它是个“双刃剑”。我们绝不能忽略一个事实,网络中存在大量不适宜学生看的信息。有资料表明,在因特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约有47%的内容与色情有关。另外,现在高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这不是网络信息发展的直接结果,但是,不可否认,网络信息的爆炸性激增,确实会推动学生谈恋爱这一现象的发展。“网络生”控制不好,很容易出问题。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研究 篇5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后代子女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贯彻激励策略的方法进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1当前国内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国内德育教育工作中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策略

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要求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主要起着组织与引导学生的作用。为了能够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班主任一般都会制定相应的激励策略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纵观全国,大多数的学校在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激励策略,从以下是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首先小学班主任没有告知给学生一个清楚,明了的激励措施,其次对于这个激励策略的实施过程没有完整的记录,最后进行激励的项目就那几项,没有新意。这些存在的问题是的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作为小学班主任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彻底把这些存在的问题解决掉。

1.2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经验不足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经常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当被动的收音机。这就造成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收到老师教授的`德育知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可能还不会看出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师生间的互动并不强,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到底如何并没有底。老师只是在宏观上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解说,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以由于自身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经验不足造成了所实施的激励策略其实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1.3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组织得不完善

由于学校没有完善的组织系统来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都是单靠着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的了解开展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收效甚微。通常,德育教育工作只是针对问题学生才进行教育工作,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事先没有预见性的德育工作自然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从平时抓起,建立起专门的德育激励机制,要求全程记录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细节,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

2.1实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德育自律的激励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发的养成遵守德育要求的好习惯,树立起优秀的道德素质,培养出品德兼优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充分的把激励策略应用到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中。比如说可以轮流让每个人管理班集体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对于每个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以及对违矩同学的处理,提高学生本身对于德育工作的了解,在一轮的管理活动结束后,进行德育十佳的评选活动,对于优秀的同学给予奖状及时口头表扬,连续几轮,相信同学们会做得越来越好,在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水平,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2.2小学班主任采用的德育教育策略要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想象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质,触动到学生的心灵。采用表扬积极的激励策略可以很好的使得学生养成自发遵守德育要求的习惯。比如说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在全校升国旗的时候,班主任就可以把近期表现较优秀的同学,进行重点表扬与表彰,看到家长引以为豪的表情、老师的肯定以及其他同学的羡慕,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发誓我要做得更好,我要一直这么优秀下去。

2.3以实际生活为点开展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想要做得好,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细节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班主任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开始抓起,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利用能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自发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平时乐于助人的、尊重师长的同学,在期末的时候老师会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对于垃圾随手扔垃圾桶的同学不断的进行口头的表扬,对于平常和同学和睦相处的同学,在班级上特地进行公开表扬。采用这些激励策略,就像无形中的一只手使得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遵守德育要求。

3结束语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6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现阶段校园中的德育工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在这一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目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开应该与幸福教育相结合,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幸福教育的涵义

随着1994年俄罗斯哲学家、教育家瓦尼亚提出了幸福教育观,并且广泛传播之后,以幸福教育论为主要内容的人性教育席卷了我国教育界,给我国的教育体系增加了新的活力。瓦尼亚提出的幸福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使教师具有精神、心灵、物质上的幸福教育生活,因为学生的幸福观,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得到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把幸福感传达给学生,同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把教育作为幸福的活动,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充分的个性展示方式,并且肯定自我,使教育事业成为一种非常幸福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是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有一个因为接受幸福教育而带来的美好人生。幸福的童年就是非常快乐的校园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而美好人生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幸福教育,能够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一个完整、和谐的发展基础。小学班主任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同时把良好的幸福观作为改善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弘扬幸福观念,把人生的美好价值融入对未来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坚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幸福观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带给学生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二、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价值

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从本质上讲,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幸福感,给予人幸福的精神追求。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使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中拥有成长的快乐,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归幸福。所以,幸福教育观点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希望教师能够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引导小学生实现自我;三是把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相结合,最终使小学生获得幸福感。小学班主任需要用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班级中学生的性格不同,各有差异,班主任应该做到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给予学生信任感,使学生愿意和班主任沟通、交流,这样再展开德育教育,学生就很容易听从教师的安排和引导,所以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三、幸福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教师需要用心接受这份工作,引导每一位学生充满自信,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且在德育教育中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能够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教师,使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合理展开德育教育,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班主任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批评教育方式,不能对每一位学生都严厉地惩罚,不能够使学生恐惧校园生活。小学班主任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幸福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用心和学生沟通,保证学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只有教师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最基础的道德观念,并且引导学生在后期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智慧以及多年的从教经验,把幸福教育结合到德育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用更加合理、优雅、自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幸福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幸福中理解德育的内涵,使班主任成为一名优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

[2]秦文娟,李巍,张立冬.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69.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7

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客观因素,一为主观因素。

就客观因素而言,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德育是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的,但家庭教育受家长意志左右,很难与学校德育内容保持一致。其二,社会德育环境的不足。在信息膨胀的今天,大众传媒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影响了社会德育环境。

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德育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和实施者的自我意志左右。例如班主任教育观念中存在较强的功利性,这是我国当代教育中过度竞争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其二,班主任自身德育理论水平的限制。高中班主任多兼任科任教师,在德育理论上可能仅处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经验阶段,缺乏深入研究,对德育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

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教育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高中教育更多地是为高考服务,学习被很多学生、家长、老师当作一种考入名牌大学、考入重点院校的工具,学习文化知识的真正意义被忽视了。班主任是高中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的实践人,是塑造高中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要提高高中生的道德水平,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思路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与思想来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和思想,以此来提升德育工作效能。

第一,要坚持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德育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其工作方法、目标都随着社会文化、思想趋势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思想产生影响。但不管如何变化,教师都应当坚持德育的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过早接触社会事物的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

第二,始终坚持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以学生的需求为引导,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在实际应用中,班主任应当灵活运用教育学方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应用到德育工作中,以育人为本质,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第三,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前文也提到,德育工作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证工作的效率和频率,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三、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具体建议

第一,深化德育工作的观念。首先,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德育观念,强化责任心,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水平。其次,要多做德育研究,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对学生针对性教育的实效性。再者,要完善班主任的个性品质,克服教师个性中的消极因素,提升个人魅力。最后,要注重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辅助提升德育工作的实践效能。

第二,完善德育目标。首先,要坚持传统德育的基本内容,重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其次,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问题是当代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毅力等。最后, 要重视时代精神的培养。

第三,探索新型的高中德育方法。笔者从实践角度提出以下三种应用方案: 其一,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道德模范的生活作风,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建立自身的思想观念;其二,弱化传统的说教模式,强化隐性教育,即以心理引导、熏陶、激励等形式进行隐性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与需求,规避说教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三,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本身所解决的矛盾重点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这类矛盾解决的最佳途径是亲身体验,只有学生自身参与,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德育效能。

本文整体探讨了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问题和提升策略,提出观念改善、目标明确化、教育方法创新三个建议,希望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就目前我国高中德育现状来看,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出适应社会现状、教育现状的方法和策略,以此提升德育效能。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高速变革期,大众的思想观念差异化明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和西方文化传播背景下,传统学校德育工作很难满足当前人才培养中的“德才兼备”的要求。由此,本文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效能的思路和具体建议,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策略与参考。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8

一、德育能力定义

德育能力是为顺利完成德育任务或有效进行学生品德教育活动所具备的潜在心理品质和基本素养条件。戴锐教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年) 刊发“德育能力综论”一文提出:所谓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努力和全部知识、经验和个人威望, 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 使之朝向德育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按其功能分, 既包括认识能力, 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按其内容分, 具体包括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 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 掌握德育规律、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 德育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 了解并正确评价德育对象的心理品质和操行的能力, 控制德育环境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且易反复的知、情、意、行的复杂过程, 既有来自校内的影响, 又有来自校外影响。由于德育本质的综合性、学生发展的“三重空间” (家庭、学校、社会) 的穿越性及教育过程的流动性特点, 因此, 建构班主任德育能力必然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可变性和立体性的素质模型。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是各种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有机组合而成的综合体。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是指班主任专业能力, 其具体内容有组织班级活动能力、了解研究学生能力、指导学生发展能力、人际协调沟通能力、管理评价学生能力、心理辅导诊断能力、德育研究能力、规避育人风险能力、移情能力等。班主任德育能力除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之外, 也具有自我专业发展、自我提高的价值。德育能力形成既需要内生动力因素, 也需要外部制度和环境条件因素。德育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个体差异性的特征。

二、影响德育能力提升的因素

在实际教学当中, 影响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诸多因素是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其中, 德育知识是班主任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础, 德育能力提升需要科学知识指导;德育观念是构成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核心, 现代德育观念要求把每位学生都看作是完整的生命个体, 独立人格的人, 确立学生主体性、尊重个体差异性, 焕发自我教育热情;德育经验是班主任德育能力形成的关键, 是建立在班主任育人经验积累、实践感悟和自我反思基础上的行动策略和实际操作, 不同班主任面对不同学生教育任务和环境, 形成不同的德育经验和个人风格。

三、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际上, 很多年轻教师在入职后立即接任班主任, 教育经验不丰富, 缺乏实际工作锻炼;部分中年教师, 在入职之前,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指导, 教育理论功底不足;还有一些老年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习惯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 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而一些班主任教师受单面的知识本位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的影响, 不能把握时代脉搏, 仍习惯地采用传统的德育模式和方法, 造成德育能力不强。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对班级活动的把握能力不足;

2.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把控力不足;

3.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引力不清晰;

4.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缺失。

四、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策略

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策略主要有:完善班级管理以提升德育能力;加强人际沟通交往以提升德育能力;利用对学生多方面指导提升德育能力;以自我素质提升来提升德育能力等。实践之外, 内在的动因以及行政制度、周边条件的保障因素也是德育能力提升的必要支柱。高中班主任依据先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更新德育理念, 创新发展德育手段, 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德育能力,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方面的教学相长。

1. 完善班级管理以提升德育能力的主要措施。

(1) 建立制度化管理;

(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3) 积极进行班级组织建设;

(4) 提升班级文化建设。

2. 加强人际沟通交往以提升德育能力的目标。

(1) 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2) 科学探索科任教师关系;

(3) 协调学生与家长关系。

3. 利用对学生指导提升德育能力的方向。

(1)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2) 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

(3) 对学生进行社交技巧培训;

(4) 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指导。

4. 以自我素质提升来提升德育能力的机遇。

(1) 利用职业培训的机会提升德育能力;

(2) 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提升德育能力;

(3) 在与他交流中提升德育能力。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9

一、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必要性

其实,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 加强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十分必要。

1. 适当的批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确是教育的主体, 但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素质教育并不是放弃严格教育, 更不是不需要批评, 而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单向训斥, 需要的是讲究批评智慧, 讲求批评艺术, 对学生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建议。科学地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 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不仅不会伤害学生, 反而会成为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一种动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 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 思想单纯、不成熟, 身心都处于发展时期, 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过失是必然的。对于班主任来说, 批评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引导的一个重要手段, 必要的、适度的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批评能提高学生的耐挫心理、磨练学生的意志。人生的航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既然挫折在所难免, 那么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也就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耐挫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往往心理脆弱, 经不起挫折, 受不得批评, 不能承受失败的痛苦。所以,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批评”可以给他们敲敲警钟, 磨练他们的意志, 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 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

相反, 如果学生犯错后, 班主任还一味“避短”, 无疑是对他们的放纵与姑息, 其结果是使其越来越难以管束, 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甚至走上不归之路。因此, 恰当并有艺术性的批评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错误, 迅速改正错误, 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策略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 但在批评教育的时候, 班主任要讲究策略, 提高批评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尤其要注意量与质的有机统一。

1. 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时要适度

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的刺激过多、过强或刺激的时间过久, 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种超限效应在一些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 有的班主任把一名犯错误的学生批评之后, 过了一会儿, 觉得意犹未尽, 又把他叫来批评一次, 接着还是批评,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 使这名学生极为不耐烦, 最后产生逆反情绪。其实, 第一次挨批评时这名学生可能已经认识到所犯的错误, 并下决心改正。但是到了第二次, 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 如果再来第三次, 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 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样, 这名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由此可见, 批评教育不能过度超量, 应恰到好处, 点到为止, 这一点对于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尤为重要。

2. 班主任批评教育过程中, 要讲求实效

批评前, 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和地点。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 及时疏通思想, 才能防微杜渐,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自尊是学生的天性和进步的动力。一般说来, 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 不要在上正课时进行, 否则既伤了学生的自尊, 又会使学生对教师故意占用他们上课的时间产生不满情绪;放学回家的时间最好也不要占用, 否则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担心和反感;而最佳的时间是自习课或课间。批评, 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 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 应该尽量避开人多的教室和办公室, 找一个能让师生两个人敞开心扉的地方, 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教师的尊重, 隐私能得到保护。这样, 批评教育才有实效。

批评时, 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有的班主任说, 批评就是批评, 掺进表扬就没力度了,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批评教育学生不是要力度, 而是要效果。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前, 不妨先说说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他们的优点表示赞赏, 给予真诚的肯定,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苦心, 从而对教师产生好感, 激发起积极上进的心态, 努力改正缺点和错误。相反, 如果班主任一味地挖掘甚至夸大学生身上的缺点, 就会使学生感到他在班主任眼里一无是处, 对班主任产生反感, 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正如卡耐基所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 再听到他的批评, 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

做好批评教育的善后工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做贬义, 所以受到批评后, 难免心理不平衡、焦虑, 甚至发怒, 因此, 班主任要注意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应细心观察被批评后学生的点滴变化, 对其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并且适时创造机会, 让他们“表现自己, 展现自己”。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有信心改正缺点, 弥补不足。同时, 班主任还要认识到, 由于心智尚不健全, 对于尚未成年的学生来说, 有的学生可能会再三地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犯错可能具有反复性。在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后, 还应留心观察是否还留有“后遗症”或者出现新的“苗头”。针对再次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应给予及时解决, 以便“巩固疗效”, 同时防患于未然。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10

1.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德育工作存在割裂情况

一些中职班主任不能很好地理解德育工作的意义, 将德育工作割裂开去看。有的只能认识到“德”, 有的只能认识到“育”, 有的甚至不顾德育工作的要求, 随意开展班级工作。德育工作不是一项单独的教育工作, 它应当与中职教育中的其他内容结合在一起, 形成良好的教育构架, 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进行德育教育。同时, 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能只依靠自己, 我们要积极的沟通各科教师、各级领导, 从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

1.2 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现今, 很多中职学校都很难招生, 在校学生仿佛成为了“宝贝”。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中职学校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 不管不顾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也直接导致了中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 只想安安全全的带好班级, 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最终导致了班级建设的混乱和学生素质的低下, 不利于当前的中职学校和人才的建设。

1.3 德育工作偏离实际

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教学实际相差甚远, 德育工作对学生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很多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强、玩性大, 很多中职班主任在得知情况后知识进行单调的口头教育与批评, 甚至不讲道理, 一味惩罚。这样的做法使得中职学生更加逆反, 对学习丧失原有的兴趣, 甚至憎恨老师与学校。

2. 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方法

2.1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中的核心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 是学生们前进的灯塔, 在学生们心智发育仍然不是很成熟的年龄, 班主任的谆谆教导会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品德。在学生们刚刚进入中职学校时, 会对班主任产生较强的信任和依赖感, 我们在这期间就应当积极走入到学生之间, 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及时确定德育工作方法。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 班主任要做到谨言慎行, 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 避免粗暴教育, 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教诲。以学生旷课为例, 初次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 应当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 让其意识到旷课的危险性和错误性, 争取自行改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 再进行家校共同教育, 但要注意工作方法, 做到自己不对学生粗暴教育, 引导家长进行理性教育。

2.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

当前, 一些中职班主任综合素质还不够高, 能力还不够强, 可能其中就有我们自身。在社会环境、学生思想都不断复杂的今天, 我们的德育工作能力, 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随时代不断提高。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 我们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 德育工作的水平就能够不断提高。

2.3 建设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风气对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风气是学生间的主流思想体现。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德育工作, 使班级风气保持在良好的区间里。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中,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学生干部的竞选中。确定学生干部人选时, 要做到不听信谗言、不偏袒一方。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 班主任要首先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和培养, 塑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工作中, 要求学生干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对周围同学进行积极的影响。同时, 要求学生干部组织班级学生自行开展班级研讨会, 对学习、生活进行总结。我相信, 这势必对德育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2.4 端正德育工作态度

身为一名班主任, 我们要对学生保持尊重和理解, 不歧视任何学生。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不遵规守纪时, 不与优秀学生区别对待。要把所有学生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要知道, 我们但凡对某个学生有一些偏爱和重视, 别的学生都会有不积极的心理活动, 认为老师不重视他们, 进而造成班级德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 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德育工作效率就能够大大提高。

总结

中职班级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在德育工作不断开展的今天, 中职班主任的责任与担子也越来越重。德育工座不仅对学生的在校生活有重要影响, 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重大影响, 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建设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把握好德育工作方法, 积极找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不断探究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把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专业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人才的作用也在不断的被市场发掘。在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下, 中职人才建设成为了我们的聚焦点。而中职人才的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它是促进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职德育教育,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志强.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年2期.

[2]李文燕.“德能教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路探析.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1期.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策略探讨;新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一、德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了时代感和实效性,也就是与时俱进的特点。如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研究的问题,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德育越来越凸显出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加以规范和引导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通过教育的形式紧密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实际,帮助学生身心更好地发展。德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学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人格修養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向学生渗透德育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目标,塑造健全的人格,班主任老师是领头人,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

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确立坚持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理念,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一代四有青年。所以,学校教育的开展实质上就是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于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由班主任组织开设德育课程

德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一类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所以针对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展开的一系列教学,为了符合素质教育,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可以由初中班主任老师组织开设德育的课程,或者直接由一些专修思想道德修养一类学科的老师担任班级的班主任,这样能够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也更有利于班主任老师对于班级的管理。

2.由班主任组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由班主任组织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还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参与社会上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而这些意识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基础。学校定期让各班的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每年在清明节组织学生进行祭扫烈士墓,建军节国庆节等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企业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3.班主任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动态,经常找学生沟通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不成熟、心理还不健全的时期,特别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反面因素的干扰,尤其是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借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这一便利条件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找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以保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能够健康地成长。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者、学习上的引路人,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要想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时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只有个体问题处理好了,才能建设好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班主任要协调好家庭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讲,整个生活就是由家庭和学习构成的,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帮助协调好家庭和学习两者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班主任老师的介入从一定角度上来讲会帮助家长消除一些误会,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争吵,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之后的一大创新点,学校应当重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使其成为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初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教育者的角度,通过教育的手段,更有利于初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素质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在智育的基础上融入德育,更能训练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尤其是初中学生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动力,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其积极意义,德育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讲,还是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来讲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勤.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

[2]李馨琳.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08(46).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篇12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班主任,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近年来,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接受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而他们的教育成为农村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调查

笔者以永登县童家窑村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234户人家, 其中留守儿童家庭数为55户, 占所调查家庭的30.0%, 留守儿童人数为67人, 占总调查儿童数的48.6%。

调查发现, 男性儿童占总留守儿童的41.8%, 女性儿童占总留守儿童的58.2%。在调查过程中, 女童比男童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或者孩子家里排行小, 父母将其带到打工地进行照顾和学习, 将女童留在家里有其他人监护。学前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17.9%, 6岁以上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82.1%。调查发现, 学前儿童所占比例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将0~6岁儿童带到打工地抚养照顾的居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现状

1. 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所调查留守儿童中, 单亲 (母亲) 监护的占52.5%, 隔代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监护并日常进行劳动的也占总留守儿童的76.4%。父母外出打工无疑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劳动上的负担。据统计, 有68.9%的留守儿童其监护人都是文盲, 大多数监护人也无法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 部分也只能在日常行为上进行管教并要求其重视学习。

2.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 性格柔弱、内向、暴躁任性的不健全因素所占留守儿童比例为56.3%,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存在着性格上的发展不健全方面。最希望和父母住一起的比例为90.1%, 这样高的一个比例数反映了孩子们对亲情的渴望, 同时也反映了孩子长期在亲情方面的缺失。

父亲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总比例为68.4%, 72.3%的父亲 (父母) 每周只和家里联系一次, 联系方式都为电话, 并且半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95.2%。这充分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亲情的沟通与交流, 一方面父亲常年在外对于男孩子来说, 家庭缺少了坚强的榜样和严格约束其行为的人, 容易形成懦弱、任性、没有安全感的一系列不健全的人格;对于女孩子来说, 父亲是其家庭中的第一位异性, 对于其角色的社会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3. 留守儿童学习与交流状况

留守儿童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占总比例的58.5%,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主要有课外无人辅导 (33.6%) 、缺乏课外辅导资料与图书 (27.8%) 、小学基础知识薄弱 (25.7%) , 其他的如: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学路途遥远 (12.9%) 。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容乐观。统计发现, 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占有比例为53.5%, 无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儿童占有比例为31.5%, 监护人不清楚其是否有不良行为的仅占5%, 行为习惯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大相关。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教育策略

1. 班主任要用责任心去关注留守儿童

要认清自己的责任, 除了是一位老师之外, 还应该是一名管理者, 班主任责任重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班级内的留守儿童, 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生活等情况。所以, 笔者建立了一份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他们的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任课教师的评价, 以及父母情况和监护人信息,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了解情况, 更新档案。另外, 笔者制订了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 也能为我的工作开展带来方便,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辅导。

2. 班主任要用爱心去呵护留守儿童

班主任做好工作, 首先要有爱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心里话无处倾诉, 委屈无处诉说, 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 孩子来到学校, 班主任既是老师, 又是家长, 爱是具体的。笔者每天早点到教室巡视, 看看他们随着天气的变化衣服穿得是否合适, 营养早餐用得是否可口, 让他们感到不孤单。班级曹某同学入学时父母已外出多年, 又加上手指残疾, 上课时他总是望着天花板发呆, 下课不与同学玩耍, 性格孤僻, 不爱说话。经过了解, 上课时笔者特意给他一个微笑, 有意多提问他, 课间找他谈心。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 他能在课余时间找笔者说说他家中发生的事情, 笔者时时给他解答、给他帮助、给他鼓励, 渐渐他的脸上有了一丝甜甜的笑容。总之, 多看一眼, 多问一声, 多帮一把, 用爱心去呵护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 班主任要用诚心去转化留守儿童

诚心是转化留守儿童的必要条件。作为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用真诚的爱心去转化留守儿童。他们违反了纪律, 应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他明白, 老师是爱他的, 只是为他好才如此严格要求, 并不是歧视他们。班级学生郑某、郎某两位同学三年级时同时从外地转入我班, 他们又在同一个村。两位同学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加上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不交课堂作业、不写家庭作业是家常便饭。于是, 笔者抽出课余时间和他俩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先前他们无动于衷, 经过长时间交流, 并有意靠近他们, 用手去抚摸他们的头, 慢慢的, 他俩和我有了亲近感, 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 同时他俩在学习上也有了进步。

4. 班主任要用耐心去感化留守儿童

作为班主任光有爱心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耐心, 特别是留守儿童。班级蒲某因是家中的长孙, 祖父对他的学习一概不问, 其他要求全部满足。他有上课打瞌睡、不按时交作业、没有学习热情、还有用脏话骂同学等不良习惯。对他批评教育, 不但不改, 更无药可救, 让班上同学、任课老师头疼。为了转化他, 笔者常去他家中和他长辈沟通, 找他谈心, 看到他的一小点进步及时鼓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这位同学在家长的配合下有了一定的进步, 能按时交作业, 用脏话骂同学的现象也有所改变, 对学习也有了热情, 人也精神了。感化他们不仅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更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 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班上的一分子, 也是家里的一分子, 爱班级, 也要爱家人, 更要理解父母。

5. 留守儿童的转化要适时与家长沟通

在做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中, 经常与监护人保持联系、沟通, 甚至把监护人请到班上都是很必要的, 但要注意把握好时机, 摆正关系。当孩子在转化中有了一点进步, 主动通知学生监护人到校, 让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坐在一起,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 再进一步针对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仅鼓励了留守儿童, 更易增添监护人教育孩子的信心。因此, 在对留守儿童的转化中, 要适时把握住时机, 在转化孩子中注重向监护人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这样对转化留守儿童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会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 召开家长会, 与家长充分交流, 要求家长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 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形成合力效应。

总之, 在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转化中, 教育的途径、方法很多, 只要班主任能明确认识, 坚定信心, 用耐心、爱心和诚心去对待每一个留守儿童, 把更多的关爱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玥, 赵忠.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11) .

[2]武华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与人格特征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5)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职校机电专业下一篇:文化教育理念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