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论文

2024-06-03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论文(共6篇)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论文 篇1

有一种爱,常挂在嘴边;有一种爱,常放在心间。挂在嘴边的爱,它甜蜜、温馨,给人鼓励;放在心间的爱,它执着、感人,催人奋进。无论哪一种爱,作为班主任,你都应该具备,因为爱是你前进的源泉,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要求。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会给学生最大的鼓励。

“我们的班主任太会说了,太有口才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这是学生对本人评价最多的一句话,这“会说”、“有口才”从何而来,从“爱”中来,只有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才会促使你想尽一切办法,用最恰当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取信他们、鼓励他们、感化他们。这种爱是洒向全体学生的爱,既有对优秀生的关怀备至,也有对学习有困难、性格有缺陷的学生的无微不至。记得接手2002届一个高三毕业班,有一个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总是坐在最后一桌,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科任老师都谈到这女孩平时成绩很不错,但一到考试就不行,我了解得知这女生来自偏远的苗乡,不会说本地通行的桂柳话,只会说普通话和苗语,可能是桂柳话说得不好,一开口就遭他人耻笑,久之便不敢开口。她还是一个留守学生,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了解情况后,我有意识地接近她、鼓励她,一天傍晚,我来到教室,只见她一人孤单地坐着,两眼望着窗外。我走近她:“杨妮霞,干嘛一个人在这里,你不出去锻炼锻炼?”“老师,我平时都是一个人的,没有人喜欢和我在一起。”“为什么不喜欢?”“我话说得不好,人又长得黑。”“你为什么要这么自卑呢?黑,是健康的象征,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的优点其实非常突出,人那么聪明,你的身体可以说是全班女同学当中最好的。”她眼睛一亮,又低头说:“老师,你别骗我了。”“我骗你干嘛!班上好多同学都是这么说的,你应该树立信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希望能看到一个不同的你。”她犹豫地点了点头。通过这次谈话,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也有了笑声,渐渐地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中。之后,我总是有意识地赞美她、激励她,明确告诉她,她的老师爱着她,她的同学爱着她。因为我知道,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过这样的话:“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对这类特殊的学生,爱不仅要放在心间,更要挂在嘴边,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爱着她的人,她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老师敞开,才有可能一步步地朝着老师所期待的目标努力,实现新的转化,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事情的发展正如我所料,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年高考,以超过一本线40多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作为班主任,有时说得过多,有的学生就会觉得你很啰嗦,就会给学生喋喋不休之感,甚至会觉得你是一个活脱脱的怨妇。对这一类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多做,用行动来感化他们。毕竟,身教胜于言教,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几十条空洞的说教,前些年,学校一个文科普通班的班主任请产假,谁都不敢接这烫手山芋,因为这个班“大名鼎鼎”:抽烟、喝酒、赌博、恋爱无所不有;迟到旷课更是家常便饭。学校找到我,希望我能接手,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实际情况比我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早操全班几乎都睡懒觉,早读班上没有几个人,自习课上一锅粥,你和他们根本无法说理,完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我决定少说多做,从跟班开始,早上起床铃一响,我就来到宿舍,把他们挨个叫起,等所有人离开宿舍后才离开。早读、晚读前我都在教室门口等着,督促他们读书,针对自习课的混乱局面,不管早上还是下午或自修,我都坚持坐在教室里,学生聊、睡、逃皆不可能。一个月过去,不见起色;二个月过去,早上睡懒觉人少了,教室人多了,自习课也安静了;三个月,逐步正常;四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我刚一出家门,门外站着好几个同学。“大家有事吗?”“老师,你不用去宿舍了,全班同学都起床了,我们开了一次班会,你担任我们班主任以来的种种努力,我们都看到了,我们懂得了你的心。说真的,我们也曾怀疑,也搞过对抗,但我们服了你,你是真心爱我们的,从今天开始,你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只需按常规管理就行了,我们保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的爱,这是我们全班的签名。”捧着签名,我心里一喜,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付出的爱是真心的,哪怕只是一两句,它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体贴,也是牺牲。它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怕的班级,从此学习、纪律全校最突出。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异,取得了高考全班4人上一本、25人上二本的优异成绩。

罗曼·罗兰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用我们老师的爱去呵护学生,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成才。未来的世界也必将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只要心中有爱,就会让我们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不计得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我们就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爱的艺术 篇2

[关键词]班主任爱心教育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12

班主任是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领头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洞悉学生的心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一、案例再现

我校学生小赵,男,性情孤僻、暴躁,成绩起伏大。班主任通过调查得知他自小父亲就逝世,母亲外出打工,家中仅剩他和年迈的爷爷,生活非常艰辛。因家境如此,小赵非常自卑,不喜欢跟别的同学交往。

得知情况后,班主任选择以情感关怀入手,先是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引导班上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主任把他的情况上报学校,为他争取助学金。在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鼓励、帮助、关心下,小赵封闭的心扉打开了,慢慢地融入班集体的大家庭中。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实施“爱心”教育呢?

1.倾注爱心,真情相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对学生怀有一份真诚的爱。教师要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以及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

中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但面对事情又缺乏远见,容易偏激,抗压能力差,一遇到挫折,情绪就低落。学生的这些特点,需要我们班主任细心、耐心、宽容地对待,寻求最佳切入点,主动创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和条件,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成为学生信任的可以谈心交流的朋友。如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小赵的情况后,以情感关怀入手,先是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然后组织、引导班上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为小赵争取助学金,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让他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在这样的关怀下,小赵不但渐渐融入了大家庭,还转变为一名活泼开朗的学生,令人欣慰。

2.宽严有度,合理施爱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握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不断调整其奋斗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犯了错误,也要大胆批评。如学生小张,他的入学成绩全班最好,在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中又考取第一名,可之后他自满情绪滋生,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宠儿,对待教师和学生的态度非常傲慢。于是我跟他约定,在下一次的名校联考中拿他的成绩跟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比较,看看如何。考试成绩出来后,通过比较发现他的成绩很不起眼。结合这次考试成绩,联系他近期的学习表现,我严厉地批评他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表现,并让其自省。通过这次批评,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单独找我商定下次联考的成绩目标。我顺势提出学习要求,帮他确立学习目标。之后他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成绩不理想的科目,常向该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跟同学的相处非常融洽。下一次考试,他的总成绩一下提高一百多分。

对问题学生,教育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避免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有一次巡查宿舍,我发现学生小潘在卫生间抽烟,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要求通知家长来校协助教育,并带回家反思一周。看到小潘情绪很低落,我就耐心地询问他抽烟的原因,原来是他的姐姐在闹离婚,他很难过,就躲在卫生间吸烟。之后他很诚恳地认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希望我不要告诉父母,并给他一次改错的机会。我考虑到小潘的家庭环境,觉得应该给他一次机会,于是就从宽处理了。这次事情之后,小潘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学习也更加用心了。

3.联合班集体力量,多方关爱

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或者遇上特别事件的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单独”的关爱和帮助,但这种“单独关爱”个别学生的行为,还应与向全班学生阐明缘由,得到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刚接新班时,有一名学生小李,其父经商,家庭条件好,但是性情骄横,一身的不良习气。但我对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找他谈话,了解他的想法,耐心地教导他。同时,引导其他学生来认识他的长处和优点,他做得好的时候表扬他,班级上很多事情点名让他“为大家服务”。渐渐地,他融入班集体,和大家打成一片,在学习上也变得非常主动和努力,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他的转变,让我真正意识到,当一个学生认可你、尊重你、信赖你之后,他会有惊人的潜力与爆发力。

班主任工作,爱是基础,亦是本质,更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班主任付出真爱,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把工作做到实处,就能使班级按照自己的设想方向发展。

谈语文课教学中爱的教育 篇3

一、投入“爱”

首先,课前要认真备课。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搞好课堂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堂课如何设计,如何开始,如何收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都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爱。其次,教师的讲课要充满激情,进入角色。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语言精练,不能拖泥带水,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灵魂的震动,才能激起情感的波涛。没有激情,教态呆板,语言滞涩,学生就会昏昏入睡,萎靡不振,就会排斥你的课,久而久之,你将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人。最后,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因为在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里学习效果远不如在自由活泼里的好。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大方自然,有利于学生与教师接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情意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

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我们必须要重视情感投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功能,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达思。从而创设一种教学“情意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创设“情意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所授内容运用灵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意场”,使学生在生动、愉悦、主动的状态下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情意场”的创设,需要教师的付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情意场的创设。教师首先要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以创造性的劳动,运用自身情感去感染学生。

三、教师以身作则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调动,又要加强教师情感的投入,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要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教师就要以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学生的无私爱心去影响和关心学生,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和无限爱心去对待学生,以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科学的无限热爱的感情去影响、感染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形象,真正为人师表。

四、正确评价和鼓励学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要促进学生学习,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这种内在的力量,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中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要让其迸发出灿烂的火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以鼓起远航的风帆。所以教学中要正确评价和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充分体现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和原因,不要总是盯着其犯的错误,要注意批评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否则,一味地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学会撒谎,出现逆反的敌对与反抗行为。教师应注意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在表扬中加入少许批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

五、营造平等的氛围

课堂气氛可以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与学习态度,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营造一种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心存偏见,不能对成绩好的学生感兴趣,而冷落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以深沉的爱和期待,尤其要善待学困生,因为他们长期承受巨大的压力,难以拥有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当他们取得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提高其自信心。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是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与学生对立甚至视学生为“敌”,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负有主要责任,这往往是不了解学生、不一视同仁、不善待学生、不尊重学生、不认真负责所带来的恶果。教师应当像太阳一样,给所有学生以同样的温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爱心,既是职业道德中的必备条件,也是教育教学中的手段,更是师生情谊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亲近、感激与敬仰,使师生感情更融洽,这为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创造了条件。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然尊敬老师,这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把满腔的爱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浅析中学语文教育中爱的教育 篇4

关键词:语文;爱;教育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难忘的事情,会有很多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因为有了爱,让我们有了对生活的憧憬;因为有了爱,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因为有了爱,让我们肩上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无论处在幼儿时期、青年时期、亦或是老年时期,我们都离不开爱。中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让我们懵懵懂懂的知道爱与被爱,在与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也学会爱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被很多专家学者所提倡,课堂上进行爱的教育与家庭中的爱的教育截然不同,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爱的教育时不我待。

一、中学语文教育中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任何的教育都存在难以开展的问题,而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爱的教育为何难以开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宝宝,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可以说,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父母亲似乎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爱即使称得上是别样的教育,也不算是正确的教育,这是一种溺爱的教育。曾经看过一则新闻,就是某大学的大一新生會在每个周末准时把自己的衣服快递寄到家里让自己的妈妈洗好再邮寄回来,这样的爱可取么?显然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一些孩子选择了在学校寄宿,他们离开父母的怀抱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不体谅父母的艰辛,这样的爱的教育完全是不可取的。

2.学校原因

对于中学语文这门课程来说,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是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基础也都不错,语文考试自然会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因为一些老师仅仅是应付学校所下达的教学任务,完全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课本上一些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没有达到爱的教育的作用。而学校方面,因为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了要求,就会疏于监管,教育目的显然没有达到。

3.社会原因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鱼龙混杂,对刚步入中学对一切事物都觉得新奇的中学生来说,显然会受到不良影响。在一些污秽坏境的影响下,孩子的“爱”慢慢开始扭曲,对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久而久之不爱学习,不懂得学习,不懂得爱自己身边的人,这与语文课堂上进行爱的教育初衷相背离,爱的教育难以为继。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对策

1、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爱”。

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使他们理解什么是“爱”。我们都知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爱是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眼中的爱是要啥有啥、样样迁就。为此,我找来一些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都明白了:爱不是百依百顺,爱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质增减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物质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爱往往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殷切期待。爱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爱是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2、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实践“爱”。

爱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学会付出。我们通过各项活动为学生实践爱提供机会,如母亲节和三八妇女节为妈妈献一次爱心,帮妈妈做一天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写一篇好的作文读给妈妈听。看着妈妈开心的笑容,同学们也特别高兴。课堂上,我也总是抓住时机,不忘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如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去爱集体,爱同学,爱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鼓励孩子们“用行动将爱表达出来”,用眼神、微笑、语言、行为,把自己对他人的爱心表达出来。实践爱是爱的教育的升华,我们的学生在学会付出爱以后,自己也变得更快乐了。同学间爱的回应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班集体更加团结友爱。我们的学生更加体贴父母了,总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的学生变得更有善心了,每次捐助活动,同学们总能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爱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自身价值得以成功实现的满足,而不是一种痛苦和牺牲。我想学生通过“爱”的实践,体验到爱的幸福和快乐,一定能加深对爱的认识,提高“爱”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教师心中要有“爱”。

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会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进步了,他感到欣慰;学生退步了,他焦急不安;学生犯了错误,他痛心和自愧。有了这种感情,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才能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论文 篇5

关键词:爱的教育,家庭教育,路径

所谓家庭中爱的教育, 就是在家庭教育中, 将孩子作为教育和发展的对象, 家长不仅对孩子传授知识, 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与爱的关怀, 培养孩子健全、完善人格为目的地一种教育。

一、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 对孩子教育的极端化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或是极端溺爱, 或是极端严格。极端溺爱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事事依着孩子, 孩子的一切都沉溺于家长的保护之中。而另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过于严格, 要求过高, 总把孩子控制在自己手心里, 不听取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只凭自己的意愿来管教孩子, 孩子的言行稍不合意就会进行呵斥、责备, 致使孩子在以后缺乏自信, 不管做什么事事都小心翼翼、胆怯, 最后甚至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不愿意和人交往。

2. 对孩子教育的任意性, 随波逐流

有的家长在思想上认为对孩子要放手不管, 任其自由发展, 不管不问, 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及社会的责任, 家庭的任务仅是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也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就是过于冷淡, 没有太多的关心, 也没有过多的情感交流, 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 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创伤。

(二) 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父母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家庭教育中, 家长是统治者, 家长不仅有经济大权, 而且还掌握全家人的命运, 中国这种传统的观念一直都在强调家长权威。父母在家中有绝对权威, 子女必须绝对服从而家长对子女却可以任意斥责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这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家长至上的教育模式是有弊端的, 难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完全正确, 没有一点错误的吗这种一味强调家长意志的传统思想, 完全忽视子女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使孩子形成一种凡事听父母的思维模式, 而这种孩子, 大多做事缺乏主见, 胆怯、做事蹑手蹑脚, 容易丧失自己的判断力。

2. 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当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导致了教育子女的方式的传统化。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 就把孩子用襁褓紧紧地裹在其中, 一点也不能舒展, 把对子女从小的束缚当成长大以后的循规蹈矩。传统的家庭教育以顺从听话去认定子女在将来能否成材, 为了使子女能够听话, 常常施以体罚以示惩戒, 从而发展了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实际上, 只强调“听话”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奴性, 这会使孩子丧失掉自己的独立性, 凡事采取顺从的态度, 对问题处理没有自己的见解, 对邪恶势力不敢抗争, 以致于会逐渐形成一种扭曲的人格。

3. 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氛围融洽, 则会使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反之则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家庭不和、家人之间关系冷漠的氛围, 对于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最大, 使孩子对家人的亲情变得逐渐淡薄, 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 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 同样, 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因此, 父母首先应该全力为孩子创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孩子产生一个正确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家庭中爱的教育的路径

(一)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父母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做孩子的朋友与知己。父母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 与时俱进, 丰富自己的头脑;虽然有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那么宽裕, 但是可以给与孩子更多精神上的财富, 比如吃苦耐劳、奋发图强、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将来一定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家长和孩子应该经常地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 就像朋友一样, 彼此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家里有什么重要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 这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孩子与家长的爱。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 即尊重孩子发展的需要, 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多去鼓励引导, 德国的爱因斯坦说过:“现在的教育方法, 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 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 除了需要鼓励以外, 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 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有自己独立的自由的空间, 让他在自然地环境中成长, 那么他就会掌握更多的操纵自然地能力, 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二) 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首先, 要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和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友好关系。爱的教育关键不在于父母良好的愿望, 更不在于如何说教, 而在于父母榜样的力量, 以及父母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的潜移默化。作为家长, 要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接受纳新的教育思想, 与时俱进, 使孩子对父母始终有一种崇拜之情, 同时关心孩子, 关注和孩子有关的一切事物, 更要紧的是提高自身素质, 家庭教育要从自身开始。

(三) 引导孩子为爱付出, 增加自己的亲身体验

浅谈德育工作中爱的艺术 篇6

一、平等关注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 阳光应属于每一个孩子, 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 是聪明还是愚笨, 所有学生都应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 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我国著名教育家、一代师表斯霞老师, 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以“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著称于教育界。回顾她68年的教育生涯, 我们发现她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更多的是一种伟大的爱的力量。她对学生的爱, 不只是表现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所表现出来的母亲般的、细致入微的关心上, 更表现在她能叫出她所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斯霞老师91岁高龄时, 即使在她后来因为肾衰竭住进医院、在病床上神志不清的最后日子里, 她面对教过的学生也都能叫出名字。每当学生来探望时, 斯老师总能睁开双眼, 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 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

其实, 平等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欣赏差异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 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反其道行之, 扼杀孩子自己的世界, 再给他们造出一个千篇一律的世界。长期以来, 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片面追求统一性, 以考试为指挥棒,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事事单一、处处划一, 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式、一个答案, 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因为“育人”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个性, 发展潜能。教师应用敏锐的目光去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机会。是泥土, 可把它烧成砖瓦;是铁矿, 就将它百炼成钢。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着力于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抚慰心灵

“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而在现实教育中, 我们常常只是关心学生的分数, 忽视了其他方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重要时刻, 有许多的人生十字路口, 如学习遭遇重大挫折, 或者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灾祸等。学生自己涉世不深, 经验欠缺, 往往不知如何正确应对, 这往往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2006年, 我任教新班时, 接触到一名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学困生。后来, 了解到这名学生的父亲意外亡故, 家庭极度贫困, 早有辍学的念头。基于此, 我除联系学校解决这名学生生活开销外, 还尽力给这名学生家庭的温暖, 终于成功转化了这名学困生。

对于特殊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 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娇嫩的鲜花。”特殊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 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 心灵更需慰藉。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更亲近他们, 鼓励他们, 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 使其健康地成长。

四、严格要求

严格与爱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辩证统一的。“严格”是建立在深沉的爱的基础上的。宋朝思想家王应麟说:“教不严, 师之惰”, 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学生成材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教授培养青年数学家时, 不仅向他们传授数学知识和治学方法, 更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为了养成研究数学的风气, 学生无论在走廊上或路上遇到华老时, 总要回答他提出的一个数学题 (高等的或初等的) , 这样使得年轻人不敢轻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 从而把基础打牢。

爱生之心, 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但是只有爱还远远不够, 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 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师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 “严”是“爱”的具体体现, “爱”是“严”的最终目标, 既是对学生的学业负责, 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以爱为基础和目标的严格, 严中有度、严中有理、严中有方,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鞭策和激励, 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爱”才是理智的爱、深沉的爱、科学的爱。

摘要:爱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和生命, 教育需要爱。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何用爱的教育为学生塑造健康完美的内心世界, 本文从平等关注、欣赏差异、抚慰心灵、严格要求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德育,平等,欣赏,抚慰,严格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地市供电企业下一篇:课堂故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