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故事教育

2024-06-03

课堂故事教育(精选12篇)

课堂故事教育 篇1

近些年, 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思维课堂, 用心创办智慧的教育。借助于《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这节研究课, 我想就智慧教育、校长课程领导力以及思维课堂的探索谈几点浅见。

一、关于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不在于教育对象的异同, 而在于教育的回归, 智慧教育不在于名校还是薄弱学校, 不在于学生的基础如何, 教育的智慧在于回归教育目的育人;回归到学生主体;回归到课堂效果;回归到教育目标, 一切为了孩子未来长远发展;回归到学生, 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回归到快乐与兴趣;回归到核心基础;回归到思维发展。

智慧教育的动力在于激发与驱动。激发学生好学的天性, 用问题驱动学习的车轮。办智慧的教育,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智慧推动智慧。尊重儿童, 培养儿童终身发展的核心基础。办智慧的教育, 需要建思维课堂, 培育阳光学子。思维课堂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动脑, 以知识为手段、以思维为目标。阳光学子要身心健康、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和灵气。

二、课程领导力

我认为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 是所有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事实层面的教什么, 技术层面的怎么教, 价值层面的为什么。其中, 校长对价值思想的引领是首要和最为重要的, 校长要把握教学改革的价值思想, 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鼓励和指导教师用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科学地引领学校的教学工作。校长唯有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 才有可能整体优化办学行为, 才有可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才有可能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在课堂。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 我认识到:课改的成败在课堂。文本课程要转化为真实的实施课程, 落脚点在课堂;教育理念要转换成可以操作的策略、方法, 落脚点也在课堂;课程再丰富、理念再先进, 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学校教育最核心的能力。

在本次校长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给各位展示一节研究性课, 首先想表达的观点是:现实中的学校校长既要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堂经理”, 又要是有较强教学领导力的教育专家。这对校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探索思维课堂

何如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堂思维作文课堂, 更多的是从操作层面展示我们对思维课堂的理解和实践。何如老师是教育硕士学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湖南省小学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首席名师, 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 长沙市优秀语文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我手写我心。实现方式是:用词去思维。思维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词语的洞察力和洞察性技巧。

《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才能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表达, 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呢?何老师创造出了“根据词语创编故事”的课型。

《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另一方面遵循了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洞察性训练技巧。首先是选择性编码训练, 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写相关词语, 就是训练学生从脑海里已知的一堆词汇中选出有关的有意义的词汇。有意义的词汇通常给我们呈现大量的信息, 反映出学生对已知词语的理解和评价。学生在选择一个词汇的同时, 也选择了这个词汇的情景。其次是选择性合并训练, 就是训练学生把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词语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 通过这个整体创生出新的文本信息。如在课堂里,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创造的词与别人创造的词相结合, 经过一个思维的整合和创造, 从而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故事。最后是选择性比较训练, 就是训练学生把新获得的词语信息与过去已有的词语信息进行比较, 在已有故事情境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杜威曾经说过, 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事实与观察是思维中的不可缺的因素。这节《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 就是用学生自己生成的词语形成情境, 再通过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选择性比较的方式达成洞察力思维训练;通过识记、理解、运用再到分析、评判、创造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脑海中一个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词语情境, 转化为清晰、连贯和和谐的故事情境。

当然, 我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课堂改革并不是完美的, 这堂课也未必是十分高效的和完全思维的, 甚至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存在, 但我们有信心期待, 在领导和专家的引领下, 经过不断深化和完善, 我们的思维课堂能够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扉页上的一段话令教育人印象深刻, 让人深思:教育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这堂课的意义大概在于此吧。

课堂故事教育 篇2

我从书中感受到陶校长崇高的境界与高尚的情怀;从陶校长的叮咛中顿悟教育的真谛;从他的教育故事中体会爱的深沉与执着。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深知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我必须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浇灌。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经为顽劣的学生大动肝火,曾经为想方设法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彻夜难眠,曾经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陶校长的教育故事,我手不释卷。

《蜻蜓的故事》告诉我:教师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爱满天下。这样做才能唤醒和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让孩子们的心灵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爱,不是宣泄内心的不快;也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而是平心静气地给予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具体的帮助。

时间在指缝间流逝,我的教育故事出没在这浅浅的平淡里。这些故事就如璀璨的珍珠,点缀着我繁忙而充实的教学生活,使我平凡的教学生涯变得有滋有味。

“世有解花语,凭谁解花语”?我自己都渴望被别人赏识,难道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不渴望被我关注吗?他们趴在办公室窗口“窥探”我的时候,那种奇妙的割舍不掉的情分从小心翼翼的“窥探”开始了,突然,旁边老师呵斥一声:“回班读书去”。他们一起推搡着跑回班去,这种初识的情感幽淡如芷兰的清香,蔓延着浸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一年时光,慢慢地在消逝中沉淀。你会惋惜地发现所有的热情和激情都在这匆忙中消失殆尽,那种第一次初识的感觉已经模糊了,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更因为那些不听话的不喜欢学习还经常捣乱的小家伙们,我开始心情烦躁,变得不耐烦了。他们不再是我心中的“芷兰”,不再那么纯净和洁白无瑕。我越发觉得自己委屈。在课堂上,我提出很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一个孩子站起来后,无论我怎么引导就是不开口说话,此时,我想起家中正在发烧的宝宝,心里甚是焦躁。然后,我瞅了他一眼,说:“你坐下”。课后,我深刻反省,在课堂中我只是宣泄了内心的情感,而忽略了所有学生的感受,耳边总有陶行知声音回荡:你今天爱学生了吗?爱是悉心,不是咆哮。接下来几天,我发现一直拥戴我的小子居然上课不注视我了,任我怎么旁敲侧击的提醒,他都提不精神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我要做的就是弥补我的过错,让他重拾信心。此后,我的目光一定会扫到他那里,有时我会对他点头示意,我开始抓住一切机会赞扬他。一个多月后,他到办公室背《二泉映月》的片段,我提起上次课堂中发生的事,真诚向他道歉,并激励他上课大胆举手发言,他声音洪亮的说一声“哦,老师下次我还到您这背书”!然后开心的跑出办公室了,自此,他每堂课都会把小手高高的举起。

借助故事,创新课堂 篇3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价值;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者逐渐开始关注小学数学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价值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向学生阐述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能够在他们喜欢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同时,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故事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师向学生阐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来,让学生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促使师生共同成长。通过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及时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故事教学法十分必要。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故事教学法的途径

(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故事

把讲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故事引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入教学故事中,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单纯地教学生几加几、几减几等于多少,学生是无法完全理解的。通过教学故事的方式便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故事:“小兔子今天去市场买了七根胡萝卜,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掉了两根。小兔子在路上又遇见了邻居小猴子,送了小兔子一根,最后小兔子回家之后还剩几根胡萝卜呢?为什么呢?”通过教学故事,学生可以从故事中明确减法的意义。在讲述故事之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列出7-2-1=4的计算式,一边写一边讲述解题思路,并介绍减号和等号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十以内加减法的真正含义,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兴趣合理把握故事

在开展故事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把握故事的尺度。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有限,在故事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非常直观的、夸张的、卡通式的小故事;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对事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故事的题材应当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改动,选择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故事;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阅历已经获得了成长,过于直观、卡通的故事已经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故事上应当选择情节稍微曲折、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故事,使学生听起来有真实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把握故事的尺度,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开展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不要把故事讲得太多而忽略了数学教学。故事教学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办法,而不是教学的主体,不能忽略了教学的目的。在讲述故事时,也应当注意不要在一个故事中设置过多的教学问题,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乱,不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在讲故事时也不要光讲教材中已经出现的故事,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学情境来体现故事,将数学课程内容故事化。

(三)引导学生讲故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故事教学法中,教学故事也可以由学生来讲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故事教学法强调用故事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而不是特意地研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教学工作中来,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将自己所经历或者所认知的故事讲述出来,并使其与教学内容相呼应。通过学生讲故事,能够有效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故事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故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把握故事的尺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引导学生来讲故事,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秀成.绘本故事,开启数学学习:以“10的认识”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6):118-119.

[2]杨永强.让童话故事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7):320-321.

课堂故事教育 篇4

一、在情境中运用故事教学, 感知其意义, 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故事发展的特定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学习, 在轻松的气氛中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 可以把整节课编成一个故事, 带领大家融入故事, 享受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3A unit 1《Hello!》这一课的复习课时, 我把本册书的两个小主角“Bobby”和“Sam”联系这课的主要内容创编成了一个故事:One day, Bobby meets Sam, he’s very happy, he says:…请你和Bobby交流, 为自己赢得一张进入欢乐谷的门票。 (这里的情境创设贴近生活, 学生乐于参与, 同时也复习了打招呼的用语) Now he invited Sam to“欢乐谷”with him. (PPT出示欢乐谷的场景) look, this is“欢乐谷”, here are“Big balloon”“Letters island”“Cartoon stage”“Music boat”and“Movie Castle”. (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活动, 邀请学生与Bobby、Sam一起畅游欢乐谷, 一起闯关, 最终比一比成绩)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 感觉身临其境,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真正体现了故事教学的教学目的。

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所熟悉的故事更感兴趣,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童话故事或寓言等来呈现知识, 操练内容。如在学习5A Unit 6《Doing house work》这一课中, 为了巩固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 我用了一个学生所熟知的小故事《龟兔赛跑》。语法的学习本是很无趣、枯燥的, 但是故事图片一出示, 学生的眼前一亮, 都不由得读起小鸟和乌龟的对话来……

以这样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 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孩子半听半猜, 更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时期”的儿童来说, 故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在口语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培养学生组织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口语表达是一个输出环节, 应该视为“终极产品”之一, 也是极力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传统的口语教学法有:问答、游戏、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复述, 口头作文与报告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时,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教学方法, 如模拟与角色扮演、看图配音等。与此同时,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 其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故事教学中,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或表演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要运用故事教学法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 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 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故事的情境当中去, 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很愉悦地表达内容, 并鼓励他们积极思维, 学会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创新。

三、在阅读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使学生获得使用语言实践的体验

当学生的词汇、语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就自然过渡到一个学习语言的特别时期——“阅读饥渴期”。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 这个时期都非常重要。把握好学生“使用语言实践的成功体验”这一点进行正确引导, 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 通过读故事, 学习新单词

教师通过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且简单易学的故事来呈现新单词, 可以让小学生在语境中去体会新的单词, 同时故事都具有趣味性,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I got a new bike.It is fast.I like it.

Ho!Ho!I got a new car.It is faster than your bike.Your bike is too slow.

Ha!Ha!I got a new motorcycle.It is faster than your car.Your car is too slow.

Hee!Hee!Hee!I got a new airplane.It is faster than your motorcycle.Your motorcycle is too slow.My airplane is the fastest.在这个小故事中, 教师用学生认识的4种交通工具及它们的行驶速度来认识单词fast, fast的比较级faster和最高级fastest及fast的反义词slow。学生不用教师的解释, 自己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到其意, 这样的主动接受比被动接受更加印象深刻, 并且也掌握了比较级、最高级这一难点。

2. 通过读故事, 丰富生活阅历

学生阅读故事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世界, 发展思维, 陶冶情操, 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 丰富生活阅历, 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通过阅读Ma Liang学会了助人为乐;通过阅读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了解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多方面的、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使得学生会更加热爱阅读。

课堂故事教育 篇5

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地过着,直到有一天琼斯突然患了全身麻痹症,卧床不起,而这时他已是晚年,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亲戚们都确信,他将永远成为一个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但这时的琼斯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了生活和追求,他要成为有用的人,他要供养他的家庭,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于是他就努力地学习。

直到有一天,他把家人都叫到了面前,郑重地告诉他们:“我再不能用我的手劳动了,”他说,“所以我决定用我的脑子从事劳动。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我的手、足和身体。让我们把农场每一亩可耕地都种上玉米,然后用所收获的玉米喂猪。在猪还小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肠,然后起个好听的名字,把它销售出去。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出售这种香肠。”他笑着说道:“这种香肠将像热糕点一样受人喜爱。”

这种香肠确实像热糕点一样受人喜爱!几年后,“琼斯仔猪香肠”竟成了家庭生活的必备品。琼斯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他带来了事业的成功。

感恩箴言

运用故事提升课堂效率 篇6

一、以故事导入,巧设悬疑,启迪思考,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成败,所以高效课堂始于学生的兴趣。在思品课堂中,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或巧设悬疑,触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或启迪思考,诱发学生的探索激情;或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目的都在以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实现“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从而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认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譬如学习第三单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我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在自己饱含激情的讲解中,学生身临其境,激起情感的火花,随之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再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时,我以“猴子和小马比赛”的儿童故事给学生巧设悬疑:“猴子和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猴子过不去?小马来到树下,树太高,小马怎么办?猴子和小马怎样才能摘到果子,赢得胜利?”激起学生解疑的欲望,引发学生积极去探索思考,从而主动学习,参与到课堂,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以故事寓理,巧破疑难,促进探索,明晰事理

小故事大智慧。故事中,有对人生的思考,对行为的启迪,对思想的升华。在小学品德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相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知识理论性较强,或易与其它知识点混淆,学生难以掌握。若能把这些难点用浅显易懂的故事表述出来,就可把重难点化繁为简,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促进探索思考,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攻克,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思品课堂的高效。

比如在学习《法律,生命的守护伞》时,学生对于到网吧玩游戏以及“未成年人非法定节假日不得进入”的规定难以理解和接受,为让学生理解法律對自己生命的关爱,我给学生讲述了真实的故事:新疆13岁的少年飞飞在网吧连续玩7个小时,过度劳累及饥饿而死。给学生巨大的震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用故事化简难点,明晰事理的目的,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以故事纠错,提醒自省,收心聚神,养成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教育的尴尬,比如学生在课下捣乱不学习、说话、做小动作影响教学秩序等情况,如果老师的教学停下来矫正学生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氛围;若直面讲大道理批评学生,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又是还可能引发师生之间的冲突,弄得双方都下不了台。此时,教师如果能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适时地顺应教学内容讲一则具有针对性的小故事,不仅可以立马收回学生分散的心神,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老师对他的批评和教育,发自内心地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从而聚精会神的去听课、去分析思考,去合作探究,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顺理成章地养成,保证高效课堂的达成。

例如在学习《劳动成果需要珍惜》中,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课,坐下动作,我借机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对父子一块去送酒,不小心酒洒了一地。老子急的慌忙趴在地上喝酒,同时喊儿子,‘你还等什么?快喝啊,还等菜啊’”。结果,既尊重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给政治课平添几分乐趣,调节课堂气氛,化解教育尴尬,又把学生的思绪拉了回来,帮助同学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探究。

四、让学生讲故事,激发热情,实现主动,促进发展

波利亚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努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让学生来讲知识,来分析内容,来辩论观点,来归纳结论,来总结规律。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讲故事,欣喜地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的热情更涨了,原来消极的听变化积极主动的去学、说,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搜集故事、选择材料;如何更好地讲故事、讲出感情,吸引他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故事中得到体大的提升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的。

五、让学生进行故事创作,实现知识延伸,能力的升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创新。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革新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改变原来总结概括结课的方式变为让学生续写故事,就是“欲听后事如何,请听学生分解”,实现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作故事,使学生在知识上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促进想象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学习电视上A、B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续写故事,给故事中人物一个合理的结局。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极大提高,越来越喜欢思品课堂,这都是故事创作带来的意外惊喜!

用故事提升课堂效率,这故事并不是随手拈来,逗学生一乐,而要紧扣学习内容,选择经典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故事,增加课堂趣味;要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始能激发师生共鸣;要精益求精,不能滥用,并非“多多益善”。巧用、活用、善用故事,用故事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用故事铺就思品课堂的高效之路。

让故事走进英语课堂 篇7

一、课前精心设计故事

有一则英语谚语说:“良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了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课前准备工作能为后面的故事教学法运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 认真备课, 让故事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故事可以来自于课文内容的改编, 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精选出来的, 还可以是学生生活片段的再现或者让学生在预习时自编的。同时, 还要准备好表演故事时需要的卡片、图画、音乐等教具。让故事用得好, 用得巧, 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得到优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浓厚的兴趣和大胆参与的精神, 为下面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课中精彩表演故事

课堂上引用故事时, 教师最好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名字, 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及期待心理。在介绍故事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这样, 出现新的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弄懂。例如, 我在讲解7B的一般过去时态时, 用“龟兔赛跑”的故事, 来呈现“was, said, ran, laughed”等过去式动词, 学生在这熟悉的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同时, 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 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 他们会揣摩不同人物形象的心理, 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 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让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书本知识交际化, 课堂活动生活化, 在“润物细无声”中,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尾巧妙设“悬”故事

教师在课堂结尾处巧设疑障, 让故事内容留有余地, 让学生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新知识掌握的同时又有更新的知识有待掌握, 这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 教师需将其巧妙地体现在故事之中, 点到为止, 给学生留下余地, 促使他们去思考。学生将会始终处在故事的情境之中, 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我想这是传统课堂方法所收不到的效果。

四、课内外结合编故事

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 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 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 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 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应根据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 有目的地培养骨干, 分组人人参与, 然后让其他同学欣赏他们自编、自讲的故事。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 巩固课内学的知识, 创造英语的气氛, 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使课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英语, 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自信心。

总之, 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故事组织教学,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各个方面的语言训练, 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 而且能培养他们读与写的熟练度。学生在聆听故事时, 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的内容, 因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去猜测推断字义, 而这又是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很好的习惯。这样, 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故事能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语感, 使他们熟悉各项语言内容和句子结构。课堂教学中, 教师或学生讲故事时可以配以音乐、动作和图画, 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令英语课更加生动有趣, 更具有内涵。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法、单词和句子, 还有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能力的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故事空间,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开辟一方属于学生们的天空, 让空中缀满闪烁着学生们智慧光芒的美丽星星。更新教学方式, 活化教学内容, 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摘要:信息时代,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恰当地引用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编排合理、精巧的故事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学习英语的境界,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将故事融入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故事,汉字,文本

故事有助于儿童启蒙,对孩子的魅力不可言喻。我们的课堂是40分钟,在这40分钟内,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听课时间的推移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刚开始10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20~30分钟时注意力处于稳定状态,最后10分钟注意力相对比较分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何吸引孩子的眼球变成了第一重要的事。对此,我们低年级尝试了将故事引进课堂的模式,采用“20+5+15”的课堂模式(20分钟讲新课,5分钟讲故事,15分钟写字)。而这5分钟的故事也更受到执教者的关注。下面我将罗列一下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汉字

1. 图文并茂释义生字

汉字是有故事内涵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来源,而它的来源又包含了无数个有趣的故事。汉字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但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大地赋予了它朝气与智慧。

在讲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一文时,我插入了“米”字的故事。甲骨文“米”字像一些散开的米粒,中间的一横画,表示放置稻米的架子。战国文字和小篆以后,字形的中间开始变为“十”字形。教师还可以借机教育小朋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我插入了“登”的故事。在古代,“登”指的是一种装食物的容器。字的最上端像是一双脚,中间像人两手捧着“豆”走上祭祀台,最下面是一双手正捧着容器。整个字表示向前进献的动作,所以“登”字有上升、登高的意思。不仅将字的形态呈现出来了,同时将“登”的意思告知了孩子们。

在教学《识字5》一文时,我插入了“冰”的故事:每当寒冷的冬天到来,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河面上就开始结冰,慢慢成了凸起的冰块。最初的“冰”字就像这凸起的冰块,后来右边加了个“水”字,告诉我们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

在教学《识字6》一文时,我插入了“岛”的故事,配以文字:美丽的湖面上有一座岛屿,每当鸟儿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就停留在小岛上。“岛”这个字就表示水中有山,鸟在山头上栖息。这样不仅展示了“岛”的字形,还将字的意思讲解得非常详细。

在教学《登鹳雀楼》一文时,插入“雀”字,配以图片:从图上看,“雀”是一种小型的鸟,比如麻雀。古文字中,上方就是个“小”字,下面是鸟的形状。这样就将字的意思和形状都解释清楚了。

2. 自编故事展露趣味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时,我给“休”编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走累了,于是他走到一棵树边,靠在树边休息了一下,从此就有了我们的汉字“休”。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我给“困”编了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在财主死后,获得了一大笔的财富,但是他常常挥金如土,于是家境慢慢变差了。有一天,他做梦梦到一个仙翁,仙翁告诉他,你家之所以会落魄,是因为你家院子里有一棵树(四四方方一个院子,里面一棵树,就成了“困”字),所以就贫困了。于是财主的儿子便找人来把树砍了。可是他的妻子说,你把树砍了,那院子里就剩下你这个人了,那就变成了“囚”字。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自己不努力,想靠外物改变处境那是不行的。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给“引”编了一个故事:左边一把弓,右边一把箭,箭在弦上,便是“引”。

二、故事文本

1. 童话故事

汉字故事本身的真假性很难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童话应当是最恰当的。童话,对孩子们来说很亲切,他们从识字开始就接触童话,然而童话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将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或者不存在的事变为了可能。童话具有幻想性,又具有现实性。童话故事带给孩子们的震撼不容小觑。

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插入了《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的故事,用童话故事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哲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1)岁寒三友。《识字5》第二行是腊梅、翠竹、苍松,刚好插入一个“岁寒三友”的故事,它可以作为一种课外资料来补充。

(2)塞翁失马。《识字6》共三个生字,其中最难的是“塞”。于是我插入了“塞翁失马”的故事,借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3)闻鸡起舞。《识字7》中,在教学“闻”时,插入了“闻鸡起舞”的故事,借机可以教育小朋友勤奋学习。

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9

一、为什么要引用故事

1. 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 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 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 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 兴趣作用之大, 而故事就是很好的兴趣载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 我本以为“孙悟空分大饼”这个故事太老掉牙, 不太会引发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时苦于找不到新颖的材料, 只好以这个故事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拾到一个大饼, 孙悟空把这个大饼平均分成四份, 每人得一份。可猪八戒有意见, 他要得两份。孙悟空机灵一动就把大饼平均分成八份, 给了猪八戒两份。猪八戒真的多吃了吗?”没想到这个让数学老师觉得老掉牙的故事在学生听来竟是那么的吸引人。学生听了故事后来了劲, 个个积极思考, 带着好奇心被我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2. 故事可以启发联想, 促进理解

事实上, 教材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数学故事题, 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只要我们老师稍稍改动一下, 就可以借助故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我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 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 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 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 你小小的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 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 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 心想:“照这样的速度, 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 它太累了, 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 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 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 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 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 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学生们听后, 立刻就被这只不屈不饶的蜗牛感动了, 开始认真思考, 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

3. 故事可以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事是美丽的, 它打开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揭开了数学的美丽色彩。故事是神奇的, 它是挖掘学生探究潜能的良好途径, 刺激学生不断创新的有利手段。一个个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故事、传统数学经典故事或事件, 融入要解决的问题, 激起了学生无穷的思维乐趣。如:在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概念后, 我介绍了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通用的货币的情况下, 通常是用自家有的东西向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如果4个番薯可以换2个大萝卜、8个大萝卜可以换2斤米、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现在, 有一位大爷, 他有1只鸡, 4个大萝卜, 可换取……学生对这一故事题感到非常新鲜, 趣味盎然, 纷纷开动脑筋, 推算解答。后来, 我还欣喜地发现, 课后, 学生自己改变交换的条件, 编辑情境故事题, 互相传阅解答, 学得更有新意了。

二、什么时候引用故事

1. 课前运用, 引人入胜

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扩展孩子的视野, 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 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 经常到了上课时间, 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 我每到这节课, 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 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 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有一次, 我给他们讲了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有一次上课, 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 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 很不好算。但是不久, 高斯便报告老师说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高斯捣乱, 可是一看高斯写的数“5050”, 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高斯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 而且, 在他的鼓励下, 高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 显得很激动, 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 要向高斯学习, 开动脑筋, 刻苦钻研, 创造发明。

2. 课内运用, 妙趣无穷

引入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都需要, 也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运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 以确保是否需要, 该放在一节课的哪个环节效果才是最优的。

(1) 课始运用,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将激起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致。故事是儿童非常喜欢听的,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有效的故事情境将比精心设计的游戏导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更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有趣的等量代换”时, 课始用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画面:“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 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 到底有多重呢……”孩子们被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接着问:“你们觉得曹冲聪明吗?谁能说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我刚说完, 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这个既形象具体又有趣奇妙的故事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聆听故事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思考的阶段,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课中运用, 排忧解难

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不易持久。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的无意注意的特性, 把故事穿插于数学教学中, 这有利于解除学生对数字的枯燥感和解题的烦躁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 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学生在理解小数点时经常犯迷糊, 以前我即使手把手教, 还是有学生差错不断。有一次我干脆讲了一个《小数点大闹数学王国》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零国王过生日, 小数点前来贺喜, 但零国王对这个小东西瞧不上眼。小数点很生气, 便把数字王国的秩序搞得一塌糊涂。一位大臣对零国王说:“只有您能降服小数点, 秩序就井然了。因为, 小数点站到整数前面, 会把整数变小;只有站在您这个数的前面, 不会发生变化。因为0.0仍然等于零呀”……这个故事讲了约5分钟, 但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 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加深了, 也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后就很少有学生再犯小数点的错误。

(3) 课末运用, 乐学不倦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较易疲劳, 注意力分散,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数学习题并不感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时候, 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 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新知, 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如:在“可能性”一课快结束前的几分钟, 我讲述了古代经典的智慧故事《聪明的犯人》:“古时候, 有个国王做事优柔寡断, 每次在处死囚犯时, 要请神来作最后的决定。`神'用两张纸, 一张写着`生', 一张写着`死', 让犯人抽签。有一个文官受人陷害, 被判死刑, 他的仇人一心想让他死, 偷偷地把`生'换成了`死', 这样一来, 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 他就一定得死。临刑前一天, 犯人的好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犯人想了一夜没睡着, 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刑前, 法官让他抽签, 犯人抽出一张, 立刻把纸条吞到肚子里。就这样, 犯人逃过了一死。小朋友,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 既理解了数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3. 课外运用, 回味无穷

2002年8月, 世界数学大会在北京召开。3000多位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 聚在这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国度, 谈笑、交流、与公众对话。在这次大会的活动中, 陈省身教授为大小观众们题词, 仅四字:“数学好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经说过, “大千世界无所不用数学”。数学原本就不是枯燥的符号, 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服务。它是游戏、是魔术、是故事……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 要越来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走出教材, 走出教室, 融进生活, 融进活动。而数学故事旨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是美丽的, 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搭建平台。数学故事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运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时, 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 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 试想把枯燥无味的作业改用看故事的形式来完成, 学生肯定不再把作业看成是负担, 而是一种兴趣, 一种快乐。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愉快。运用的方式是多样的, 它可以是找数学故事, 编数学故事, 把数学故事写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让数学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孩子们会惊讶它的美丽, 惊讶它的神奇莫侧, 惊讶它的包罗万象, 惊讶它的“好玩”。

三、结语

用故事构建智性课堂 篇10

一次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 写出人物的个性。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 写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呢?我说, 同学们,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其实, 我的母亲也是天下母亲中特别普通的一个, 身材矮小, 其貌不扬, 勤俭朴素, 任劳任怨。可是, 最近我发现, 我的母亲变了。母亲过生日, 我买了一件衣服送给她, 她拿在手里看了又看, 说:“太贵了, 干嘛买这么贵的衣服?那……我试试!”母亲穿上这件衣服很合体, 也很有气质, 看着她的笑容, 我心里特别高兴。第二天, 母亲便把新衣服穿在身上了。可是, 我看出母亲并没有平时穿了新衣时的神采飞扬, 便问她:“怎么了, 有新衣服穿还不高兴?”哪知道, 她说:“这么好的一件衣服, 我哪有一条好裤子配它呀?”讲完故事, 同学们愣了一下, 随即笑得前俯后仰。等他们笑完后, 我趁机引导他们说, 其实,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个性飞扬的, 如果你带着发现生活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一定会收获惊喜。这个星期就仔细观察, 下周一写作。

也许是受到我的这个故事的启发吧, 周一写作前的交流, 同学们素材纷呈、体察入微。这次的写作亦得心应手。一位同学写的是她的“赶潮”的妈妈, 因为怕被女儿赶出年轻人的生活圈, 也赶时髦, 玩起了“节奏大师”的游戏, 其中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妈妈打开游戏, 调到自由模式中的四键。突然跳出许多歌来, 妈妈娴熟地翻到了《最炫民族风》, 熟悉的旋律便从耳边传来。

只见妈妈紧紧盯着手机屏幕, 两只手托住手机, 静静地等待着“节奏”的出现。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随着歌声的响起, 妈妈的手开始忙活起来。一开始, 妈妈显然没有找到节奏, 显得有些局促, 手忙脚乱的, 常常手点过去, “节奏”就已经过了, 伴随而来的是妈妈的一声声长长的叹息。可是, 过了没多久, 妈妈便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渐渐的变得顺利起来。左, 右, 右, 左……似乎每一个按键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她的手轻盈得像燕子一般在屏幕上滑来滑去, 我看得目瞪口呆, 一向被我嘲笑反应迟钝的妈妈终于扬眉吐气了。我有点为我原来对妈妈的评价感到羞愧。

写出生活的趣味, 是一个可意会难言传的要求, 如何做到下笔情趣盎然, 让读者“会心一笑”呢?我也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次, 我去食堂吃饭。走在小石板路上, 路两边春花浪漫、蝴蝶翩飞。这时, 走在前边的一位女生突然用黄梅戏的唱腔动情地说:“啊, 梁兄, 你终于肯来见我了!”周围人先是一愣, 然后捧腹大笑!

听完故事后, 同学们纷纷评论:太逗了、太浪漫了!我适时点拨:年轻人的生活确实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不要以为生活总在别处, 总在别人的作文中。关注你当下的生活、鲜活的生活, 你就能写得趣味盎然!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启之以趣, 学生怎会写不出属于自己的别样生活呢?

经过引导, 学生开始积极观察身边的鲜活的生活, 这便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习作《搬水桶》的节选段落:

总算捱到了五楼的楼梯口, “战友”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这时, 两个顽皮的同学放下水桶, 下一声口令“滚吧, 水桶!”手轻轻一推, 只看见水桶在走廊上沿着直线快速转动, 似一只不知停下的巨型陀螺, 转动在高三的走廊里, 停在我们班的门口。于是, 一一效仿, 高三沉闷的空气里响起水桶滚动的浑厚的声响, 尽管不算悦耳, 却也为这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些许律动。

看到站在门外嬉皮笑脸的班长, “战友”们齐刷刷地摊开布满“战斗痕迹”的双手, 作痛苦状。身后, 响起男生们“幸灾乐祸”的笑声……

写出事件的波澜, 看上去是一个技巧的安排, 难怪学生会问:“我故意创设情节的波澜, 会不会让人觉得失真?”我说, 生活本身就是波澜起伏的海洋。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 我带儿子出去玩, 我把自行车放在一家店门口, 蹲下来正准备锁车, 感觉背包动了一下, 当我转身时, 发现包口打开, 里面的钱包没了!我站在那儿四处寻找可疑对象, 可根本发现不了什么。我问旁边卖羊肉串的大叔, 他摇摇头一句话不说。我没办法, 去派出所报了案。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哪里能查到啊!大约两星期后, 我突然接到建设银行打来的电话, 问我是不是丢了钱包, 一位踩三轮车的大爷捡到了, 就在建行总行门口等着呢!我很惊奇, 跑过去一看, 果然是我的钱包, 现金没了, 其余都在。三轮车夫向我要了五十元辛苦费, 把钱包还给了我。同学们也都惊讶于我的奇遇, 我告诉他们, 我的奇遇是生活中的大波澜, 而我们常遇的是生活中的小波澜。准备好要出门, 发现车轮胎没气了;明明感觉很好, 却考砸了, 都是波澜。文学作品可以为生活化妆, 让它变得波澜起伏, 但即使如此, 也要符合生活的常态。

学生在接下来的习作《那么冷, 这么暖》中就安排了这样的波澜:晚自修结束, 天特别冷, 父亲来接我, 把大衣脱给我穿, 让我感到很温暖;坐着电瓶车回家, 在车后, 还是难以抗拒冷, 紧抱住父亲, 父亲怎会不冷?但为了帮我挡点风, 父亲骑车时努力坐直腰杆, 挺直的腰板像“山屏”, 让我心温暖如春。

当然, 生活的故事亦不乏哲理的启迪。一次习作, 学生以“控制”为题写作。作文交上来, 空话、套话一大堆, 缺少深刻、有哲理的思考。我说, 真正的智慧, 来自生活。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为了增强体质, 我要求儿子每天早上跳二百个绳。一开始儿子借口百出。第一天早上说外面在下雨不能跳, 我出去一看, 地上有点积水, 哪里在下雨?“跳吧!”我命令道。第二天他又说, 刚起床没吃早饭, 胃受不了。我坚持道:早饭前正是锻炼的大好时机!第三天他又找了个借口:跳绳断了!我一看, 中间有点开裂, 我帮他打了个结。经过艰苦的斗争, 奇迹出现了!那天早上一起床, 小子就对我说:妈, 我去跳绳了!讲完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对“控制”的理解, 同学们纷纷有感而发:由控制到无控, 过程真艰辛;把控制变成习惯, 这才是最高境界!“大家看见了吧, 这样去理解, 才会渐渐走向深刻。记住:智慧, 到生活中去寻找!”我不失时机地总结道。

把故事引入英语课堂 篇11

每日故事(Daily story)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运用故事可以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引出新课内容、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故事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改编,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精选,也可以是学生生活片段的再现。如果故事用得好、用得巧,学生有时当听众,有时又拥有听众,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时在活动中得到优化,有利于培养起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参与的精神。

二、巧用故事,优化课堂

1. 课前故事导入。如在七年级可以用“Magic English”这种来自于各名著的有生动画面和语言的故事片段等影音片段。在八年级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轶事等。在九年级可以用科幻故事、名著片段等。

2. 课中故事呈现。如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用《八仙过海》故事的flash和英语解说,呈现了said,flew,went,sat,laughed等过去式动词,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情景中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动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尾故事设疑。教师在课堂结尾处巧设疑障,让故事内容留有余地,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4. 课后小组合作编故事。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词、图画、声音或一个主题,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讲故事。在组内所编故事的基础上再把故事写出来,张贴在后面的故事栏内,请大家欣赏并评出最佳故事编导,记入学生学习档案袋。如对于单元作业,四位同学编的故事如下:

A:It was an accident. It rained heavily yesterday, so the playground was wet and slippery.

B: Ted’s favourite sport is basketball, he went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his friends.

C: He was playing happily when a ball hit him on the back. He slipped and hurt his arm.

D: Luckily the boy was not badly hurt and he is all right now. He is notTed. It’s me.

另一组的故事:

A: It was September 11 in New York.

B: People were working in the office when they heard the sound of something crashed .

C: While they were wondering what had happened, they heard someone calling:“Fire, fire !”

D: They began to ran downstairs. Soon the tall building collapsed. Many people died.

三、听编故事,提升能力

1. 模仿复述,感知语言。七年级学了简单英语后,教师可每天播放一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卡通故事,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演故事中的各种语音语调。一段时间训练后,教师不时地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就内容进行讨论或复述,这样既能使学生感知语言,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 声情并茂,积累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而是在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故事,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一天一个同学轮流进行。这时,教师应要求读故事的同学表情、动作、手势要自然,做到绘声绘色,生动活泼。经过全员朗读一至两轮后,慢慢地从读故事到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要求声情并茂。同时听众们可以进行打分,在一轮结束后即评选出最佳的三位story tellers,一学期下来能进行5—6轮,最佳story tellers不重复。

3. 自编自演,运用语言。学生的英语知识在不断的增长,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编故事阶段。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而且可以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能将教学效果拓展到课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影响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得到有效的升华。

巧用故事教学升华语文课堂 篇12

1. 通过多媒体方式, 构建故事新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基本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但自控能力很弱。通常他们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无法持续较长的时间, 注意力就会转移。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尤其要注重保持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将故事的趣味性表达出来, 比如将其与影像结合起来。这便是多媒体故事教学的开始, 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得到启发并专注于课堂, 这样他们更容易受到吸引进入教师布置的情境, 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比如针对《司马光》这一篇课文, 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声影像”的多媒体方式来构建故事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故事朗读一遍, 在知晓故事情节后, 再引导他们想象“当时的场景”, 接着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影片给孩子们播放, 同时结合课文内容, 对影片中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进行预测, 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再加上相应的提问——“如果你是司马光, 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类似的提问能让学生移情换境, 身临其境地理解文章的故事感。

2. 强化学生表演实践, 深悟故事情节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需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语文教材, 善于用好教材而不仅仅是教, 这样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 从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进行实践练习。抓住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这个点, 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将其与故事性课文结合起来, 通过提炼课文内容的一个故事梗概, 把重要的剧情和情节编排成适合学生表演的小节目,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重新把故事演绎一遍, 其他的同学则作为评委, 看哪些人物表演得好, 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通过学生间相互的表演和讨论,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重要性, 将故事融入表演。当学生角色代入后, 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解人物的性格, 掌握故事的逻辑发展思维。这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语文故事教学模式, 学生既得到了表演实践, 又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课文背后表达的思想, 可谓一箭双雕。

3. 巧用课文空处留白, 开发导引新故事

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接触和认知语文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 才能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实践语文学习。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开放, 也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故事性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和延伸, 将教材的“留白”部分进行放大, 挖掘出新的故事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课文教材的图景, 充分发掘教学中积极乐学的因素, 将图景与故事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到破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策略。比如《乌鸦喝水》一课中, 教师在导课阶段加入“放小鸟”的故事情节后, 结合文章“鸟”的主体教学, 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串连起来, 强化记忆。接着教师以出其不意的图片展示方式, 加上一定的故事阐述后向学生抛出问题——“乌鸦如何才能喝到水呢?”类似的故事阐述和问题导出, 可以让课堂兼具神秘性和启发性,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 对小学生来说, 故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教师从导课开始发挥故事的独特作用, 让故事充满语文课堂, 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步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彩娟.让故事点亮语文[J].语文建设.2011 (8)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论文下一篇:诚信经营与道德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