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故事会(精选12篇)
课堂故事会 篇1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听, 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有完整意义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比对枯燥乏味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要高得多。因而,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 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一、在情境中运用故事教学, 感知其意义, 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故事发展的特定情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学习, 在轻松的气氛中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 可以把整节课编成一个故事, 带领大家融入故事, 享受知识。比如学生在学习3A unit 1《Hello!》这一课的复习课时, 我把本册书的两个小主角“Bobby”和“Sam”联系这课的主要内容创编成了一个故事:One day, Bobby meets Sam, he’s very happy, he says:…请你和Bobby交流, 为自己赢得一张进入欢乐谷的门票。 (这里的情境创设贴近生活, 学生乐于参与, 同时也复习了打招呼的用语) Now he invited Sam to“欢乐谷”with him. (PPT出示欢乐谷的场景) look, this is“欢乐谷”, here are“Big balloon”“Letters island”“Cartoon stage”“Music boat”and“Movie Castle”. (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活动, 邀请学生与Bobby、Sam一起畅游欢乐谷, 一起闯关, 最终比一比成绩)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 感觉身临其境, 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真正体现了故事教学的教学目的。
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所熟悉的故事更感兴趣,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童话故事或寓言等来呈现知识, 操练内容。如在学习5A Unit 6《Doing house work》这一课中, 为了巩固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教学, 我用了一个学生所熟知的小故事《龟兔赛跑》。语法的学习本是很无趣、枯燥的, 但是故事图片一出示, 学生的眼前一亮, 都不由得读起小鸟和乌龟的对话来……
以这样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 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孩子半听半猜, 更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时期”的儿童来说, 故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在口语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培养学生组织和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口语表达是一个输出环节, 应该视为“终极产品”之一, 也是极力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传统的口语教学法有:问答、游戏、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口头复述, 口头作文与报告等。而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英语时,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教学方法, 如模拟与角色扮演、看图配音等。与此同时,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 其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故事教学中,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或表演故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用大脑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要运用故事教学法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 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 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故事的情境当中去, 使他们积极地思考, 很愉悦地表达内容, 并鼓励他们积极思维, 学会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创新。
三、在阅读训练中运用故事教学, 使学生获得使用语言实践的体验
当学生的词汇、语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就自然过渡到一个学习语言的特别时期——“阅读饥渴期”。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 这个时期都非常重要。把握好学生“使用语言实践的成功体验”这一点进行正确引导, 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 通过读故事, 学习新单词
教师通过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且简单易学的故事来呈现新单词, 可以让小学生在语境中去体会新的单词, 同时故事都具有趣味性,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I got a new bike.It is fast.I like it.
Ho!Ho!I got a new car.It is faster than your bike.Your bike is too slow.
Ha!Ha!I got a new motorcycle.It is faster than your car.Your car is too slow.
Hee!Hee!Hee!I got a new airplane.It is faster than your motorcycle.Your motorcycle is too slow.My airplane is the fastest.在这个小故事中, 教师用学生认识的4种交通工具及它们的行驶速度来认识单词fast, fast的比较级faster和最高级fastest及fast的反义词slow。学生不用教师的解释, 自己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到其意, 这样的主动接受比被动接受更加印象深刻, 并且也掌握了比较级、最高级这一难点。
2. 通过读故事, 丰富生活阅历
学生阅读故事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世界, 发展思维, 陶冶情操, 拓展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 丰富生活阅历, 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通过阅读Ma Liang学会了助人为乐;通过阅读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了解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多方面的、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使得学生会更加热爱阅读。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故事能为学生的童年平添丰富的精神享受, 是幸福童年的一个永远抹不掉的音符。既然孩子们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那我们何不借故事的力量, 让学生步入英语的世界, 使英语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课堂故事会 篇2
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更好的落实家校互动教育模式,鼓励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参与学生共同教育,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经典故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016年10月19日下午,魏营小学“故事妈妈进课堂” 活动正式启动,开始家校、亲子阅读教育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在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首先在各年级家长中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成员,组建“故事妈妈”团队,然后对“故事妈妈”进行简单的培训,通过大量的资料搜索与整理,经过多次集体备课,故事妈妈们确定故事内容,设置“妈妈们讲故事,孩子们用心聆听——妈妈与孩子互动,让孩子讨论故事带给孩子的启示——妈妈们评价孩子的答案等”这样的环节。
今天,是孩子们最兴奋的一天,开学那么久都没有今天如此开心。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热闹,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情有更浓厚的兴趣。举办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给枯燥的学习带了一丝欣喜,给平静的心理激起了层层涟漪。“故事妈妈”们讲了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尽管孩子们对妈妈们讲的某个故事耳熟能详,却仍然专心的、静静地听着,并无厌烦之意,没有一个孩子发出杂音,扰乱课堂纪律。积极踊跃地回答妈妈们提出的问题,比平时的语文课堂都活跃、兴奋!孩子们懂事了
让故事点亮课堂 篇3
一、借助故事激趣导入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上课伊始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故事导入法给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在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如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说明文时可以讲述后羿射日这一神话故事引入新授课,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借助故事理解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听故事、说故事、写故事、演故事、读故事感受语文,享受语文,借助故事的言语形式,领悟文本的言语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时,学生对人物有了他们自己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用两个故事敲击学生的思维。
师:对,这就是走向高尚的过程,人要不断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做?现在我来问问你,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都说救。我没有问为什么?而是先引进了两篇文章:《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建议学生先读一读。
学生读完后,我问:“你还救不救调达?”这次大多数学生在沉思,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
生:(1)不救。因为调达和这里的蛇、狼差不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恩人。(2)不救。因为他会害人。一连几个学生都说“不救”,也有学生说,自己也不知道救还是不救,要到时候才清楚自己怎么做。
我问,“还没有同学要救调达的?”只有三位同学举手。
生:(1)我还是要救,因为调达毕竟与这两个故事中的“蛇”和“狼”还是有点区别的,再说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淹死吧,再说这次救他后,他会感动,说不定就改好了。
(2)我还是会救的,但是救起来后,我会远离这儿,不让他再找到我。(3)我也是会救的,但是救起来后,我要教育教育他,让他的灵魂干净一点。
师:我尊重你们每个人的观点,但是我更赞同这位同学的说法,要救,更要拯救灵魂。(说完,打开课件:拯救灵魂!——读鲁迅《呐喊》有感)
教师引领学生齐读,学生读得热血沸腾。然后,我说,“正如我们刚才所說,人性是复杂的,多样的,同样读文章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现在我们思考的是假如,有这样的假如就会有许多种假如,因此还会有许多种答案。你自己究竟还能读出些什么呢?再自由读读课文吧。
这个案例中,故事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感悟人生、讨论道德”的引子,故事的引入不是为了建构文本,而是为了解读文本,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形成真实的、儿童的、个性的人生感悟、道德认识和情感。
三、借助故事升华主题
文本解读的升华是教者正确地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度挖掘,而借助续写故事、改编故事升华文本的主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有的执教者通读课文,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读出青蛙自大的语气和小鸟真心劝说的语气”。我觉得除以上目标,还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当青蛙听了小鸟的话,鼓足勇气跳出井后他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续说故事。这样既让学生深刻领悟了文本的主旨思想,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后,我作了如下的引导:
师:当老虎知道自己被骗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它肯定很生气,找狐狸算账。(2)它会捉住狐狸,并召开一个动物大会,当面揭穿狐狸的阴谋,重显它“百兽之王”的威风。
让学生续编故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升华文章的主题注入了活力。
四、故事教学的注意点
教学中如果每节课都要讲故事,不仅会成为一种负担,还会占用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语文课也就变成了故事课,因此,故事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课上编故事,讲故事,要有目的性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学会什么,以及培养学生什么情感、什么习惯或道德品质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一个简短的故事或缩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2.故事不能太长,太长了会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故事简短适中,最好是微童话形式。语文课不是故事会,课堂主要还是“语文味”,不是“故事味”,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故事尽量控制在三分钟内,点明主题或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可。如果故事太长,可以缩短故事的内容,不必讲故事的细节,或只讲故事的局部。
3.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去讲故事
昏昏欲睡、思想上开小差是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的注意表现,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只有几分钟思想集中。学生如果注意力不在课堂上,那么,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这时讲一个故事很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能暂时集中,但故事讲完,又是枯燥的、毫无吸引力的课文讲授、分析, 学生的精神又会分散。如果再讲故事,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变成了故事课。
4.不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而去讲故事
有人认为“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这节课,于是就讲好多学生喜欢的故事,如果是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学生希望的故事课,不愿意学语文,更愿意听故事。我认为不必每学一篇课文,就讲一个故事,可以根据课文或教学的需要再确定。
实践表明,故事只要运用得巧妙,就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奇妙的效应。语文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也将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课堂故事会 篇4
一、关于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不在于教育对象的异同, 而在于教育的回归, 智慧教育不在于名校还是薄弱学校, 不在于学生的基础如何, 教育的智慧在于回归教育目的育人;回归到学生主体;回归到课堂效果;回归到教育目标, 一切为了孩子未来长远发展;回归到学生, 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回归到快乐与兴趣;回归到核心基础;回归到思维发展。
智慧教育的动力在于激发与驱动。激发学生好学的天性, 用问题驱动学习的车轮。办智慧的教育,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智慧推动智慧。尊重儿童, 培养儿童终身发展的核心基础。办智慧的教育, 需要建思维课堂, 培育阳光学子。思维课堂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积极动脑, 以知识为手段、以思维为目标。阳光学子要身心健康、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和灵气。
二、课程领导力
我认为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 是所有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事实层面的教什么, 技术层面的怎么教, 价值层面的为什么。其中, 校长对价值思想的引领是首要和最为重要的, 校长要把握教学改革的价值思想, 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鼓励和指导教师用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科学地引领学校的教学工作。校长唯有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 才有可能整体优化办学行为, 才有可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才有可能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在课堂。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 我认识到:课改的成败在课堂。文本课程要转化为真实的实施课程, 落脚点在课堂;教育理念要转换成可以操作的策略、方法, 落脚点也在课堂;课程再丰富、理念再先进, 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学校教育最核心的能力。
在本次校长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给各位展示一节研究性课, 首先想表达的观点是:现实中的学校校长既要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堂经理”, 又要是有较强教学领导力的教育专家。这对校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探索思维课堂
何如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堂思维作文课堂, 更多的是从操作层面展示我们对思维课堂的理解和实践。何如老师是教育硕士学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湖南省小学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首席名师, 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 长沙市优秀语文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我手写我心。实现方式是:用词去思维。思维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词语的洞察力和洞察性技巧。
《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何才能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表达, 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呢?何老师创造出了“根据词语创编故事”的课型。
《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另一方面遵循了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洞察性训练技巧。首先是选择性编码训练, 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写相关词语, 就是训练学生从脑海里已知的一堆词汇中选出有关的有意义的词汇。有意义的词汇通常给我们呈现大量的信息, 反映出学生对已知词语的理解和评价。学生在选择一个词汇的同时, 也选择了这个词汇的情景。其次是选择性合并训练, 就是训练学生把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词语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 通过这个整体创生出新的文本信息。如在课堂里,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创造的词与别人创造的词相结合, 经过一个思维的整合和创造, 从而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故事。最后是选择性比较训练, 就是训练学生把新获得的词语信息与过去已有的词语信息进行比较, 在已有故事情境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杜威曾经说过, 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事实与观察是思维中的不可缺的因素。这节《创客故事会———根据词语创编故事》, 就是用学生自己生成的词语形成情境, 再通过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选择性比较的方式达成洞察力思维训练;通过识记、理解、运用再到分析、评判、创造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脑海中一个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词语情境, 转化为清晰、连贯和和谐的故事情境。
当然, 我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课堂改革并不是完美的, 这堂课也未必是十分高效的和完全思维的, 甚至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存在, 但我们有信心期待, 在领导和专家的引领下, 经过不断深化和完善, 我们的思维课堂能够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课堂德育小故事 篇5
大力蚁是一个大力士,他天生力大无穷,威猛无敌。
一次,两只蟋蟀在一块儿打架,正打得难解难分,我们勇敢的大力蚁勇士冲上去,一手按住他们一个的头,两臂一用力,就硬生生把他们从中间分开了。要知道,蟋蟀们的个头可比蚂蚁们大多了!大力蚁的力气就是这么大!通过这次英雄壮举,让大力蚁在蚂蚁世界里名声大震,被蚁王封为大将军。
还有一次,大力蚁将军带领一支蚂蚁部队出门打仗,在路上遇到一只七星瓢虫,大力蚁将军凭着自己的勇敢和胆识,俘虏了这只七星瓢虫,并且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战车和专机,因为瓢虫可以行走也可以飞行。
大力蚁将军的传奇经历还有很多很多……
大力蚁将军的优点是力大和勇敢,当然他也有不少缺点,最大的缺点是骄傲和马虎。正由于他目空一切和马马虎虎的性格,导致了他传奇经历的过早结束。
一次,大力蚁将军带领一只部队出发了,到了傍晚,蚂蚁兵们都累坏了。大力蚁将军也不让侦察兵四周侦察一下,就让大家就地宿营休息。可没过多久,在睡梦中的蚂蚁兵们就被热醒了,浑身的汗水像被雨淋的一样。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热啊?经过大家的进一步侦查,他们才发现他们的宿营地在一口铁锅上,人们要用它烙饼了,在它底下烧了些柴火,所以大家才感觉出热来,幸亏发现及时,蚂蚁兵们差点儿被烤成芝麻,好玄啊!
最后这次,大力蚁将军奉蚁王的命令去一个森林执行任务,行军过程中,侦查蚁在前方发现了障碍物,向大力蚁将军报告。
“报告将军,前方发现了一个有四根柱子的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行军路线,我们是不是绕道走?” 大力蚁将军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斩钉截铁地把手一挥,说:“什么破玩意儿,敢阻挡我的去路,我的队伍永远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弟兄们,冲过去!”
大力蚁将军率领蚂蚁兵们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这时,忽然一股洪水向他们涌来,冲在最前面的大力蚁将军一下子被洪水淹没了,他在水里扑腾了几下,一个巨浪扑来,很快就没了踪影。后来据蚂蚁兵们的仔细侦查,他们看到的障碍物是一头大象;所谓的“洪水”,不过是大象撒的一泡尿而已。
等洪水退后,蚂蚁兵们才在很远的地方找到大力蚁将军的尸体,战功卓著的大力蚁将军被“洪水”淹死了。
大力蚁将军阵亡的消息传到国内,蚂蚁国举国悲痛!
蚁王决定蚂蚁国为大力蚁将军下半旗致哀。
巧用故事 激活课堂 篇6
一、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古人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就是说,当学生的情绪受到积极的感染后,在其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无限的。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特别是在课堂伊始,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轶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再辅以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把故事讲述出来,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反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四个太阳》一课时,先借助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英雄后羿的敬佩,再自然地引出识字小游戏——“争当射日小能手”(画面上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下面藏着一个生字,学生认读正确,太阳会从天下掉下来,学生成为“射日小能手”。)这里,故事无疑是学生轻松游戏的桥梁,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接受学习任务和从事学习活动。
二、故事加入,化难为易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或巧设悬念,或铺设台阶,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各种关联词的不同表达效果,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是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个设计巧就巧在把问题和故事结合起来,变抽象概念为鲜活的事例,以故事设疑,激起学生研究关联词的兴趣,激活了思维。这样,一个小故事的巧妙加入,给枯燥的关联词披上了非词语本身所能及的情感色彩,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得学生饶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三、故事介入,柳暗花明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更是师生间动态地交互发展的过程。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可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反映和个性差异性等价值取向,都将有可能陷课堂于“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方可“柳暗花明”。而相机讲故事不乏是教学机智的一种表现形式。故事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的观点,不会侵害学生的思想领域。它们中既有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诚实守信”、“孝顺”古训的阐释,同时又注重对“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为他人的成功叫好”、“从小学会合作”等现代意识的培养,其效果不在于它传递了大量的信息,而在于它激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它让学生从故事中看到了在更广范围内进行学习的前景,这些都能深入浅出,让孩子愉快地迈向新的教学领域,且不着痕迹地曲径通幽,达到“柳暗花明”。
如:“说服”是人际交往常用的一种方式,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有说服别人的欲望。而说服有三个要点:一要“以礼待人”,二要“以理服人”,三要“以情动人”。在一次公开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以“说服家长支持我们看动画片”为话题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说服”对方,学生顺利地自主探讨出说服别人的前两个要点,但在第三个要点上显的较为吃力。正当这时,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学生在我绘声绘色的动情描述中,感受到语言的情感性是如此重要,从而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说服他人的又一方法,即“以情动人”。至此,我不失时机地创设多种练习“说服”的情境,让大家自由结合,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相互说服,教室又一次成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海洋。
四、故事总结,意犹未尽
语文是一门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具体人物和事件、教会学生做人的学科。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生命的美好和尊严,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通常,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往往会通过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或是用极赋激情的话语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借此展示一节课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程度。其实,除上述课堂总结的方法外,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如若在课堂总结时巧妙出现,会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七颗钻石》一文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拥有一颗钻石般的美好心灵而得到了生活对她巨大回报的故事,当学生被小姑娘手中的水罐所发生地一系列变化一次次震撼时,善良、高尚的种子就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开出“帮助他人就是最大的快乐”的花朵。较之学生迸发于心灵深处的感慨,我早已准备好的课堂总结语显得极为黯淡,这时,我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同学们,在这节课即将结束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户人家在搬家的时候,发现杂物堆中有两只老鼠,大家齐声喊打,但却又突然住了手,因为人们发现那两只老鼠有些异样:大敌当前,它们并没有慌不择路地四下逃窜,而是从容镇定地交了交颈,然后,其中一只老鼠轻轻地咬住了同伴的尾巴,它们竟然像手拉手横穿马路的孩子那样,大摇大摆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两只耗子成精啦!’‘不简单呀,还挺知道团结的。’‘生死与共嘛。’人们观望着,议论着,一时竟忘了围剿老鼠的事。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后面那只老鼠,是个瞎子!’大家定睛望去,可不是嘛,后面那只老鼠的头部鼓着个瘤子似的东西,两只眼睛被挡了个严实。大家一瞬间就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大难当头,那只健全的老鼠不忍丢下可怜的同伴,就把自己的尾巴送到同伴的嘴里,导引它脱离险境。看着这悲壮的一幕,人们不约而同让出一条通道,目送这两只老鼠胜利大逃亡。”我的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故做认真地问:“同学们,你们猜,这两只老鼠是什么关系?”思考了片刻,大家有的说是母子、父子关系,有的说是兄弟、姐妹关系,有的说是朋友关系等,正当大家兴致勃勃争论时,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地站起身说:“或许它俩根本没有关系。”她的回答使我震惊,我激动地走到她身边,由衷地对她说:“孩子,你有一颗钻石般的心。”话音刚落,全班爆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小女孩的发言难道不是对这堂课的最佳总结吗?难道不是她人生观、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吗?同时,在她回答的感召下,那些还不够理解课文的孩子们找到了差距,在内心树立起新的做人标准,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理想课堂吗?
由此可见,故事在课堂中将直接体现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将对课堂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让故事走进英语课堂 篇7
一、课前精心设计故事
有一则英语谚语说:“良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了一半。”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课前准备工作能为后面的故事教学法运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 认真备课, 让故事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故事可以来自于课文内容的改编, 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精选出来的, 还可以是学生生活片段的再现或者让学生在预习时自编的。同时, 还要准备好表演故事时需要的卡片、图画、音乐等教具。让故事用得好, 用得巧, 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得到优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浓厚的兴趣和大胆参与的精神, 为下面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课中精彩表演故事
课堂上引用故事时, 教师最好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名字, 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及期待心理。在介绍故事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这样, 出现新的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弄懂。例如, 我在讲解7B的一般过去时态时, 用“龟兔赛跑”的故事, 来呈现“was, said, ran, laughed”等过去式动词, 学生在这熟悉的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同时, 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 学生自然会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 他们会揣摩不同人物形象的心理, 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 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让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书本知识交际化, 课堂活动生活化, 在“润物细无声”中,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尾巧妙设“悬”故事
教师在课堂结尾处巧设疑障, 让故事内容留有余地, 让学生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新知识掌握的同时又有更新的知识有待掌握, 这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 教师需将其巧妙地体现在故事之中, 点到为止, 给学生留下余地, 促使他们去思考。学生将会始终处在故事的情境之中, 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我想这是传统课堂方法所收不到的效果。
四、课内外结合编故事
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 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 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 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 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应根据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 有目的地培养骨干, 分组人人参与, 然后让其他同学欣赏他们自编、自讲的故事。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 巩固课内学的知识, 创造英语的气氛, 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使课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会英语, 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自信心。
总之, 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故事组织教学,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各个方面的语言训练, 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 而且能培养他们读与写的熟练度。学生在聆听故事时, 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的内容, 因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去猜测推断字义, 而这又是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很好的习惯。这样, 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故事能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语感, 使他们熟悉各项语言内容和句子结构。课堂教学中, 教师或学生讲故事时可以配以音乐、动作和图画, 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令英语课更加生动有趣, 更具有内涵。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法、单词和句子, 还有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能力的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故事空间,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开辟一方属于学生们的天空, 让空中缀满闪烁着学生们智慧光芒的美丽星星。更新教学方式, 活化教学内容, 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摘要:信息时代,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恰当地引用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编排合理、精巧的故事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学习英语的境界,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将故事融入语文课堂 篇8
关键词:故事,汉字,文本
故事有助于儿童启蒙,对孩子的魅力不可言喻。我们的课堂是40分钟,在这40分钟内,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听课时间的推移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刚开始10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20~30分钟时注意力处于稳定状态,最后10分钟注意力相对比较分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何吸引孩子的眼球变成了第一重要的事。对此,我们低年级尝试了将故事引进课堂的模式,采用“20+5+15”的课堂模式(20分钟讲新课,5分钟讲故事,15分钟写字)。而这5分钟的故事也更受到执教者的关注。下面我将罗列一下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故事汉字
1. 图文并茂释义生字
汉字是有故事内涵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来源,而它的来源又包含了无数个有趣的故事。汉字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但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大地赋予了它朝气与智慧。
在讲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再见了,北京》一文时,我插入了“米”字的故事。甲骨文“米”字像一些散开的米粒,中间的一横画,表示放置稻米的架子。战国文字和小篆以后,字形的中间开始变为“十”字形。教师还可以借机教育小朋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我插入了“登”的故事。在古代,“登”指的是一种装食物的容器。字的最上端像是一双脚,中间像人两手捧着“豆”走上祭祀台,最下面是一双手正捧着容器。整个字表示向前进献的动作,所以“登”字有上升、登高的意思。不仅将字的形态呈现出来了,同时将“登”的意思告知了孩子们。
在教学《识字5》一文时,我插入了“冰”的故事:每当寒冷的冬天到来,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河面上就开始结冰,慢慢成了凸起的冰块。最初的“冰”字就像这凸起的冰块,后来右边加了个“水”字,告诉我们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
在教学《识字6》一文时,我插入了“岛”的故事,配以文字:美丽的湖面上有一座岛屿,每当鸟儿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就停留在小岛上。“岛”这个字就表示水中有山,鸟在山头上栖息。这样不仅展示了“岛”的字形,还将字的意思讲解得非常详细。
在教学《登鹳雀楼》一文时,插入“雀”字,配以图片:从图上看,“雀”是一种小型的鸟,比如麻雀。古文字中,上方就是个“小”字,下面是鸟的形状。这样就将字的意思和形状都解释清楚了。
2. 自编故事展露趣味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时,我给“休”编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走累了,于是他走到一棵树边,靠在树边休息了一下,从此就有了我们的汉字“休”。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我给“困”编了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在财主死后,获得了一大笔的财富,但是他常常挥金如土,于是家境慢慢变差了。有一天,他做梦梦到一个仙翁,仙翁告诉他,你家之所以会落魄,是因为你家院子里有一棵树(四四方方一个院子,里面一棵树,就成了“困”字),所以就贫困了。于是财主的儿子便找人来把树砍了。可是他的妻子说,你把树砍了,那院子里就剩下你这个人了,那就变成了“囚”字。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自己不努力,想靠外物改变处境那是不行的。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我给“引”编了一个故事:左边一把弓,右边一把箭,箭在弦上,便是“引”。
二、故事文本
1. 童话故事
汉字故事本身的真假性很难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童话应当是最恰当的。童话,对孩子们来说很亲切,他们从识字开始就接触童话,然而童话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将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或者不存在的事变为了可能。童话具有幻想性,又具有现实性。童话故事带给孩子们的震撼不容小觑。
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插入了《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的故事,用童话故事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哲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1)岁寒三友。《识字5》第二行是腊梅、翠竹、苍松,刚好插入一个“岁寒三友”的故事,它可以作为一种课外资料来补充。
(2)塞翁失马。《识字6》共三个生字,其中最难的是“塞”。于是我插入了“塞翁失马”的故事,借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3)闻鸡起舞。《识字7》中,在教学“闻”时,插入了“闻鸡起舞”的故事,借机可以教育小朋友勤奋学习。
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9
一、为什么要引用故事
1. 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 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 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 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 兴趣作用之大, 而故事就是很好的兴趣载体。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 我本以为“孙悟空分大饼”这个故事太老掉牙, 不太会引发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当时苦于找不到新颖的材料, 只好以这个故事导入新课。“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拾到一个大饼, 孙悟空把这个大饼平均分成四份, 每人得一份。可猪八戒有意见, 他要得两份。孙悟空机灵一动就把大饼平均分成八份, 给了猪八戒两份。猪八戒真的多吃了吗?”没想到这个让数学老师觉得老掉牙的故事在学生听来竟是那么的吸引人。学生听了故事后来了劲, 个个积极思考, 带着好奇心被我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2. 故事可以启发联想, 促进理解
事实上, 教材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数学故事题, 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只要我们老师稍稍改动一下, 就可以借助故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是我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 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 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 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 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 你小小的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 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 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 心想:“照这样的速度, 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 它太累了, 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 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 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 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 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 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学生们听后, 立刻就被这只不屈不饶的蜗牛感动了, 开始认真思考, 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
3. 故事可以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事是美丽的, 它打开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揭开了数学的美丽色彩。故事是神奇的, 它是挖掘学生探究潜能的良好途径, 刺激学生不断创新的有利手段。一个个与儿童生活贴近的故事、传统数学经典故事或事件, 融入要解决的问题, 激起了学生无穷的思维乐趣。如:在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概念后, 我介绍了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通用的货币的情况下, 通常是用自家有的东西向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如果4个番薯可以换2个大萝卜、8个大萝卜可以换2斤米、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现在, 有一位大爷, 他有1只鸡, 4个大萝卜, 可换取……学生对这一故事题感到非常新鲜, 趣味盎然, 纷纷开动脑筋, 推算解答。后来, 我还欣喜地发现, 课后, 学生自己改变交换的条件, 编辑情境故事题, 互相传阅解答, 学得更有新意了。
二、什么时候引用故事
1. 课前运用, 引人入胜
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扩展孩子的视野, 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 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 经常到了上课时间, 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 我每到这节课, 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 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 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有一次, 我给他们讲了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有一次上课, 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 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 很不好算。但是不久, 高斯便报告老师说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高斯捣乱, 可是一看高斯写的数“5050”, 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高斯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 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 而且, 在他的鼓励下, 高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 显得很激动, 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 要向高斯学习, 开动脑筋, 刻苦钻研, 创造发明。
2. 课内运用, 妙趣无穷
引入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都需要, 也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运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 以确保是否需要, 该放在一节课的哪个环节效果才是最优的。
(1) 课始运用,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将激起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致。故事是儿童非常喜欢听的,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有效的故事情境将比精心设计的游戏导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更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有趣的等量代换”时, 课始用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画面:“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 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 到底有多重呢……”孩子们被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接着问:“你们觉得曹冲聪明吗?谁能说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我刚说完, 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这个既形象具体又有趣奇妙的故事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聆听故事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思考的阶段,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课中运用, 排忧解难
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不易持久。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的无意注意的特性, 把故事穿插于数学教学中, 这有利于解除学生对数字的枯燥感和解题的烦躁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 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学生在理解小数点时经常犯迷糊, 以前我即使手把手教, 还是有学生差错不断。有一次我干脆讲了一个《小数点大闹数学王国》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零国王过生日, 小数点前来贺喜, 但零国王对这个小东西瞧不上眼。小数点很生气, 便把数字王国的秩序搞得一塌糊涂。一位大臣对零国王说:“只有您能降服小数点, 秩序就井然了。因为, 小数点站到整数前面, 会把整数变小;只有站在您这个数的前面, 不会发生变化。因为0.0仍然等于零呀”……这个故事讲了约5分钟, 但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了, 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加深了, 也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后就很少有学生再犯小数点的错误。
(3) 课末运用, 乐学不倦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较易疲劳, 注意力分散,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数学习题并不感兴趣,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时候, 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 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新知, 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如:在“可能性”一课快结束前的几分钟, 我讲述了古代经典的智慧故事《聪明的犯人》:“古时候, 有个国王做事优柔寡断, 每次在处死囚犯时, 要请神来作最后的决定。`神'用两张纸, 一张写着`生', 一张写着`死', 让犯人抽签。有一个文官受人陷害, 被判死刑, 他的仇人一心想让他死, 偷偷地把`生'换成了`死', 这样一来, 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 他就一定得死。临刑前一天, 犯人的好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犯人想了一夜没睡着, 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刑前, 法官让他抽签, 犯人抽出一张, 立刻把纸条吞到肚子里。就这样, 犯人逃过了一死。小朋友,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 既理解了数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3. 课外运用, 回味无穷
2002年8月, 世界数学大会在北京召开。3000多位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 聚在这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国度, 谈笑、交流、与公众对话。在这次大会的活动中, 陈省身教授为大小观众们题词, 仅四字:“数学好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经说过, “大千世界无所不用数学”。数学原本就不是枯燥的符号, 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服务。它是游戏、是魔术、是故事……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 要越来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走出教材, 走出教室, 融进生活, 融进活动。而数学故事旨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是美丽的, 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搭建平台。数学故事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运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时, 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 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 试想把枯燥无味的作业改用看故事的形式来完成, 学生肯定不再把作业看成是负担, 而是一种兴趣, 一种快乐。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愉快。运用的方式是多样的, 它可以是找数学故事, 编数学故事, 把数学故事写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让数学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孩子们会惊讶它的美丽, 惊讶它的神奇莫侧, 惊讶它的包罗万象, 惊讶它的“好玩”。
三、结语
用故事构建智性课堂 篇10
一次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 写出人物的个性。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 写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呢?我说, 同学们,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其实, 我的母亲也是天下母亲中特别普通的一个, 身材矮小, 其貌不扬, 勤俭朴素, 任劳任怨。可是, 最近我发现, 我的母亲变了。母亲过生日, 我买了一件衣服送给她, 她拿在手里看了又看, 说:“太贵了, 干嘛买这么贵的衣服?那……我试试!”母亲穿上这件衣服很合体, 也很有气质, 看着她的笑容, 我心里特别高兴。第二天, 母亲便把新衣服穿在身上了。可是, 我看出母亲并没有平时穿了新衣时的神采飞扬, 便问她:“怎么了, 有新衣服穿还不高兴?”哪知道, 她说:“这么好的一件衣服, 我哪有一条好裤子配它呀?”讲完故事, 同学们愣了一下, 随即笑得前俯后仰。等他们笑完后, 我趁机引导他们说, 其实,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个性飞扬的, 如果你带着发现生活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一定会收获惊喜。这个星期就仔细观察, 下周一写作。
也许是受到我的这个故事的启发吧, 周一写作前的交流, 同学们素材纷呈、体察入微。这次的写作亦得心应手。一位同学写的是她的“赶潮”的妈妈, 因为怕被女儿赶出年轻人的生活圈, 也赶时髦, 玩起了“节奏大师”的游戏, 其中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妈妈打开游戏, 调到自由模式中的四键。突然跳出许多歌来, 妈妈娴熟地翻到了《最炫民族风》, 熟悉的旋律便从耳边传来。
只见妈妈紧紧盯着手机屏幕, 两只手托住手机, 静静地等待着“节奏”的出现。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随着歌声的响起, 妈妈的手开始忙活起来。一开始, 妈妈显然没有找到节奏, 显得有些局促, 手忙脚乱的, 常常手点过去, “节奏”就已经过了, 伴随而来的是妈妈的一声声长长的叹息。可是, 过了没多久, 妈妈便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渐渐的变得顺利起来。左, 右, 右, 左……似乎每一个按键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她的手轻盈得像燕子一般在屏幕上滑来滑去, 我看得目瞪口呆, 一向被我嘲笑反应迟钝的妈妈终于扬眉吐气了。我有点为我原来对妈妈的评价感到羞愧。
写出生活的趣味, 是一个可意会难言传的要求, 如何做到下笔情趣盎然, 让读者“会心一笑”呢?我也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次, 我去食堂吃饭。走在小石板路上, 路两边春花浪漫、蝴蝶翩飞。这时, 走在前边的一位女生突然用黄梅戏的唱腔动情地说:“啊, 梁兄, 你终于肯来见我了!”周围人先是一愣, 然后捧腹大笑!
听完故事后, 同学们纷纷评论:太逗了、太浪漫了!我适时点拨:年轻人的生活确实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不要以为生活总在别处, 总在别人的作文中。关注你当下的生活、鲜活的生活, 你就能写得趣味盎然!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启之以趣, 学生怎会写不出属于自己的别样生活呢?
经过引导, 学生开始积极观察身边的鲜活的生活, 这便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习作《搬水桶》的节选段落:
总算捱到了五楼的楼梯口, “战友”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这时, 两个顽皮的同学放下水桶, 下一声口令“滚吧, 水桶!”手轻轻一推, 只看见水桶在走廊上沿着直线快速转动, 似一只不知停下的巨型陀螺, 转动在高三的走廊里, 停在我们班的门口。于是, 一一效仿, 高三沉闷的空气里响起水桶滚动的浑厚的声响, 尽管不算悦耳, 却也为这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些许律动。
看到站在门外嬉皮笑脸的班长, “战友”们齐刷刷地摊开布满“战斗痕迹”的双手, 作痛苦状。身后, 响起男生们“幸灾乐祸”的笑声……
写出事件的波澜, 看上去是一个技巧的安排, 难怪学生会问:“我故意创设情节的波澜, 会不会让人觉得失真?”我说, 生活本身就是波澜起伏的海洋。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 我带儿子出去玩, 我把自行车放在一家店门口, 蹲下来正准备锁车, 感觉背包动了一下, 当我转身时, 发现包口打开, 里面的钱包没了!我站在那儿四处寻找可疑对象, 可根本发现不了什么。我问旁边卖羊肉串的大叔, 他摇摇头一句话不说。我没办法, 去派出所报了案。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哪里能查到啊!大约两星期后, 我突然接到建设银行打来的电话, 问我是不是丢了钱包, 一位踩三轮车的大爷捡到了, 就在建行总行门口等着呢!我很惊奇, 跑过去一看, 果然是我的钱包, 现金没了, 其余都在。三轮车夫向我要了五十元辛苦费, 把钱包还给了我。同学们也都惊讶于我的奇遇, 我告诉他们, 我的奇遇是生活中的大波澜, 而我们常遇的是生活中的小波澜。准备好要出门, 发现车轮胎没气了;明明感觉很好, 却考砸了, 都是波澜。文学作品可以为生活化妆, 让它变得波澜起伏, 但即使如此, 也要符合生活的常态。
学生在接下来的习作《那么冷, 这么暖》中就安排了这样的波澜:晚自修结束, 天特别冷, 父亲来接我, 把大衣脱给我穿, 让我感到很温暖;坐着电瓶车回家, 在车后, 还是难以抗拒冷, 紧抱住父亲, 父亲怎会不冷?但为了帮我挡点风, 父亲骑车时努力坐直腰杆, 挺直的腰板像“山屏”, 让我心温暖如春。
当然, 生活的故事亦不乏哲理的启迪。一次习作, 学生以“控制”为题写作。作文交上来, 空话、套话一大堆, 缺少深刻、有哲理的思考。我说, 真正的智慧, 来自生活。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为了增强体质, 我要求儿子每天早上跳二百个绳。一开始儿子借口百出。第一天早上说外面在下雨不能跳, 我出去一看, 地上有点积水, 哪里在下雨?“跳吧!”我命令道。第二天他又说, 刚起床没吃早饭, 胃受不了。我坚持道:早饭前正是锻炼的大好时机!第三天他又找了个借口:跳绳断了!我一看, 中间有点开裂, 我帮他打了个结。经过艰苦的斗争, 奇迹出现了!那天早上一起床, 小子就对我说:妈, 我去跳绳了!讲完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对“控制”的理解, 同学们纷纷有感而发:由控制到无控, 过程真艰辛;把控制变成习惯, 这才是最高境界!“大家看见了吧, 这样去理解, 才会渐渐走向深刻。记住:智慧, 到生活中去寻找!”我不失时机地总结道。
让故事走进历史课堂 篇11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 初中历史
一、历史故事教学的必要性
1.历史故事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凭着感性的认识去评价,他们对于一个科目到底喜不喜欢往往是看他们的兴趣。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思考。历史故事的开头一般都会有悬念产生,把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吸引进去,再运用完整清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记忆。最重要的是一个历史故事的运用往往会给人们留下一些思考和教训,对初中生历史思维的开发和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历史故事迎合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则可以用这一特征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
2.历史故事教学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要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让学生通过过去的事实去获得基本的历史信息,总结出历史的经验和历史的规律。一般来说,历史教师讲授历史课程,首先就要向学生传播一定的包含了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历史事实,所以,老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必然会伴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情节性。因此,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是一种比较省事又高效的方法,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是新课导入的方法之一。尤其七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课前导入介绍有悬念的历史故事,为整节历史课提前“热身”,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融入历史学习的状态,沿着一定的脉络将与历史故事相关的史实研究清楚,学生在接受相关的史实时精力充足而集中,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导学故事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繁荣一时的隋朝》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可以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开了一种十分绮丽的花——琼花。隋炀帝听说了它的美丽后,就决定去赏花。于是他动用大量人力,开通了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并乘豪华龙舟前往。可是琼花讨厌这位暴虐的君主,他来时就自行败落,不让隋炀帝看。然后提出问题“隋炀帝为看琼花专门开通运河的说法对不对?”“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隋朝为什么能完成这样大的工程?”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疑问,使他们有兴趣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内容。
2.课中穿插故事,突破难点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化解难点和重点;比如讲“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陈胜、吴广起义时的轰轰烈烈;讲“鸿门宴”“四面楚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讲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创作的艰辛和经历的种种磨难;讲华佗救死扶伤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华佗医术的高明。单纯地讲历史人物学生是不太可能记住的,这个时候教师发挥的作用就是要把“上课”这一严肃的环境,变成一场“故事会”,让历史人物穿插其中,学生听一场故事肯定会比上一堂课更为轻松,在老师和学生都放松的情况下,所讲的历史人物和时间学生就能很好地记忆。
除了可以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外,也可以针对重难点自创一些小故事。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我改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张大爷居住在宋辽边境上,大儿子在一次对辽作战中牺牲了,由于战乱一家人生活很不安定,日子十分困难。澶渊之盟后,社会安定了,张大爷做起了买卖,用丝绸、布匹换取对方的绵羊,并同二儿子一起办起了一家羊毛服装厂,服装价廉物美,契丹人争相购买,张大爷的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通过这个小故事的编排,学生对澶渊之盟前后宋辽双方的关系,尤其是澶渊之盟带来的和平景象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难点因此不攻自破。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编成个性化的故事,既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又培养了学生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3.课后交流故事,引发思考
在一堂历史课结束以后,历史老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指定人物,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准备一个历史故事,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出来。这样的话,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历史学习中多一分主动,多一分兴趣。如在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这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课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故事整理成文,下次上课时在班级中交流。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之间交流,了解四大名著思想主题及艺术表现形式。问题如下:①你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书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②说一说《水浒传》中的好汉?你喜欢书中哪些好汉?为什么?③《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作者创造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针对问题交流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明清四大小说的内容,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用意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巧用故事教学升华语文课堂 篇12
1. 通过多媒体方式, 构建故事新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基本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但自控能力很弱。通常他们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无法持续较长的时间, 注意力就会转移。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尤其要注重保持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法将故事的趣味性表达出来, 比如将其与影像结合起来。这便是多媒体故事教学的开始, 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得到启发并专注于课堂, 这样他们更容易受到吸引进入教师布置的情境, 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比如针对《司马光》这一篇课文, 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声影像”的多媒体方式来构建故事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让学生将课文故事朗读一遍, 在知晓故事情节后, 再引导他们想象“当时的场景”, 接着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影片给孩子们播放, 同时结合课文内容, 对影片中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进行预测, 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再加上相应的提问——“如果你是司马光, 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类似的提问能让学生移情换境, 身临其境地理解文章的故事感。
2. 强化学生表演实践, 深悟故事情节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需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语文教材, 善于用好教材而不仅仅是教, 这样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 从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进行实践练习。抓住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这个点, 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将其与故事性课文结合起来, 通过提炼课文内容的一个故事梗概, 把重要的剧情和情节编排成适合学生表演的小节目,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重新把故事演绎一遍, 其他的同学则作为评委, 看哪些人物表演得好, 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通过学生间相互的表演和讨论,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重要性, 将故事融入表演。当学生角色代入后, 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理解人物的性格, 掌握故事的逻辑发展思维。这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语文故事教学模式, 学生既得到了表演实践, 又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课文背后表达的思想, 可谓一箭双雕。
3. 巧用课文空处留白, 开发导引新故事
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接触和认知语文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教材, 才能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实践语文学习。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开放, 也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故事性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拓展和延伸, 将教材的“留白”部分进行放大, 挖掘出新的故事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课文教材的图景, 充分发掘教学中积极乐学的因素, 将图景与故事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到破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策略。比如《乌鸦喝水》一课中, 教师在导课阶段加入“放小鸟”的故事情节后, 结合文章“鸟”的主体教学, 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串连起来, 强化记忆。接着教师以出其不意的图片展示方式, 加上一定的故事阐述后向学生抛出问题——“乌鸦如何才能喝到水呢?”类似的故事阐述和问题导出, 可以让课堂兼具神秘性和启发性,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 对小学生来说, 故事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教师从导课开始发挥故事的独特作用, 让故事充满语文课堂, 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步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彩娟.让故事点亮语文[J].语文建设.2011 (8) .
【课堂故事会】推荐阅读:
课堂故事教育06-03
教学课堂案例故事12-04
大树的故事课堂反思06-30
故事数学课堂教学06-30
让故事走进历史课堂11-04
让故事为语文课堂增加05-10
数学课堂教学故事博客05-22
我的英语课堂评价故事08-01
小木偶的故事课堂实录08-09
把故事故事教学运用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