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

2024-07-09

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精选12篇)

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 篇1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他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担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我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责任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说明了责任感与成功的联系。我在工作中,不忘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例如,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曾说过的话负责,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拥有较强的责任感,才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才会不断有收获。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实现的信条。通过组织学生背名人名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道德信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教无定法”,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才会获得满足感,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则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四、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当今社会虚假太多,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文明程度的象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德育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告诉学生:“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教师要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诚信行为。

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班主任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开发内在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树立自信心。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班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吸引了更多同学的注意,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在学生的心中时刻树立起“我能行”“我最棒”“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等观念,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善于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学生的榜样。比如:2012年冬季的一天,在刺骨凛冽的寒风中,我和学生一起清扫校园的积雪,分享了劳动的快乐。师生一起劳动,学生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受到了爱环境、讲卫生的教育。

七、教育留守儿童要自强自立

留守儿童是学校的另一道风景线。上级部门与学校为留守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我班的留守儿童李兆金性格很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他的代理家长,我常常教育他不要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自卑,要坚强起来,自信起来,我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他。我还经常打电话给他的母亲(他爸爸在他没出世前就死了),叫她多打电话回家,多回家看看,与儿子联络感情,关心他的学习及成长情况。兆金久违的笑容又出现了,发言积极了,性格开朗了,操场上又见到他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他们心理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付出爱心、信心与耐心,采取好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对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书生主编.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3.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中小学德育专题.朱小蔓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 篇2

摘要:学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领路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班主任工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倾向,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就必须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堂或是每一件事情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道德倾向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不但要负责管理好班集体中学生的关系,确保学生和睦相处,而且要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情操、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素养品质,同时通过不断改革自己的管理方式,将自己的班集体建设得更加团结、友善,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感。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竭尽全力地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支配和管理自己。为此,在管理班集体时,班主任绝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或太苛刻,而应大致给学生制定一个最终的努力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培养的能力。实践表明,这样的做法能够放手还学生自由,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和需要,然后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来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教育。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道德需要,这些道德需要会激励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重视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在工作中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我,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

二、教育管理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是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为基础和前提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道德信念是学生内心深处深刻的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们能够支配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强大内动力,因此成为了德育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目标。

我在自身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背一些名言名句,通过一些名人奋斗的事件或是爱关主义故事来激励学生的一腔热血,并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前进和奋斗,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实践表明,通过一些名人、英雄等故事的引导,学生普遍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更加讲道德、讲诚信,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以及自我陶冶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觉悟,这是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运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热情的态度来管理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最民主、最友善、最自主的管理和学习模式。例如,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教育的表情和语气,用最适宜的语速、语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给学生一种十分亲近、十分和蔼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终有一天将成为独立的成年人,他们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为此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必要时还可实行包办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奋斗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拥有自主管理的意识,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并为学生制造充足的机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班主任一定要抓好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上一些良莠不齐的思想逐渐透渗到校园之中,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抓好社会大课堂,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摆正思想。如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等。

总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被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所束缚,抓住德育教育的本质,真正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形成高尚、健康的道德思想,建立自己正确的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德育教育 原则 措施

一、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潜能,营造浓厚氛围

新时期的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不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起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与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使得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改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缓解师生紧张关系,形成文明班风

德育教育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紧张,属于强迫性或者是被动性关系,这样的教育模式将会影响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学习心理。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从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进行教育,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也能促进良好文明班风的形成。

(三)班级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坚持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良好的品质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班主任注重德育教育的话就能够激发起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使得班级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德育教育的工作原则

(一)人文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优化文本基础之上,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对学生进行柔和式教育,利用这种人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能够真正体现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交际原则

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班主任更是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教学知识以及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表现在一种人际交往上的实践应用。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教育,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互动的融洽关系,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和谐相处。

(三)实践原则

班主任对于学生采取的德育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是说教的形式,而是应当将单纯的说教寓于社会生活之中,使得班主任采取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性也体现在这一方面。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会更有真实性,更充满说服力,能赢得学生的支持与信赖。

三、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平等交往

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营造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的教学氛围,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发挥语言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学习氛围。首先,班主任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要极力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尊心,对于后进生尤其如此。其次,要注重教学与情感的交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发展合作作风,让班级内的学生能体会到班级荣誉感。再次就是关注班级内的困难学生,对这些困难学生要从精神以及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给他们更多学习以及实践的机会。最后就是要构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班主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做到教学相长,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有效性。

(二)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做到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就应当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提升他们自己的学习技能以及情感体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与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总的来说,首先是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激励,其次就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不断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性学习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再现学习内容,深入理解与感悟,增强对学习以及生活的体会。

(三)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新课程的教学观念认为,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这是学生学习得以升华的必要条件。这种教育方式或者教育模式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也能够提高班级的学习风气以及学习氛围,班级内的学生通过相互鼓励与合作,不仅仅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满足学生在学习以及今后发展中的多种需求。

小结

总的来说,德育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原则,班主任在管理中要严格遵循原则,不断探索策略,才能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润萍.班主任对学生德育教育之探 [J].科教导报,2009(30).

[2]周子文. 浅论新时期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J].剑南文学,2009(12).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篇4

一、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我们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在学生面前我们就是一面镜子, 一本书。加之小学生模仿性很强, 我们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在工作中, 我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 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 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 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搞好团结, 我带头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 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 我就在板书时带头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我们的一言一行, 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职业道德, 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 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抓好日常教育, 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直以来, 我利用周会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 如课堂常规, 集会和出操常规, 卫生常规, 劳动常规, 以及路队常规等许多方面, 使每个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我还针对班上学生实际, 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 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 眼到, 口到, 心到。只要做作业, 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力求做到“三个一”。当学生起来发言时, 则要求他们站端正, 两眼平视前方, 态度自然大方, 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 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 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 听清楚说话的内容, 记在心中, 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 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三、德育教育与学科的整合

课堂中的德育。其实, 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 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 在学习英语“I’m sorry!”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 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 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落花生》一课, 要向学生渗透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作伟大、体面的人, 让学生体会做人的道理;体育课, 我们可以学习运动员们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 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 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集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四、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 时代色彩很浓, 求知欲旺盛, 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 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 如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事感情脆弱, 经不起失败和挫折, 吃苦耐劳性差, 集体观念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 必须注意教育方法, 坚持正确引导, 多表扬少批评。例如, 上课了, 大部分同学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 不说话, 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其他学生便会仿效, 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有批评的作用, 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 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用爱唤醒学困生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在我们的每个班级里, 都有一些学习差, 品德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其实他们更应该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因为这些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生,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老师父母的指责, 同学们的奚落。因此, 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强对学困生学业上的辅导, 一个知识, 对于大部分学生讲一遍就能听懂, 而对学习学困生却要花上两倍的时间, 甚至更多, 于是我经常抽空,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 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对学困生的品德教育, 我注意从情感入手, 从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原则, 通过多种渠道, 转化他们的思想,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六、让家校结合,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 文化情趣, 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而作为老师, 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 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 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于有教养的家庭, 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 主动提出教育措施;对于溺爱型的家庭, 先肯定学生的长处, 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 在对方心理上能接纳你的同时提出教育措施;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 要多报喜, 少报忧, 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 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 加强家长和子女间的感情, 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班主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 篇5

班主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要时刻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逐渐摸索出要确保学生在校的一切安全,必须制订学生“一日安全常规”,对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在校期间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安全要求。每天利用晨会和快放学的时间来总结,及时指出进行教育。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首位,要经常性的开展班级学生的安全教育。

1、教育时间:要将每周的不定时与定时教育相结合;将每次活动前与活动后教育相结合。要重点抓好每个时段的安全教育,要坚持做到晨会、课间教育、快放学时提醒。我充分利用晨会、课间操后等各种有利时机和规定每周班会课为定时安全教育时间。

2、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水、电、火、煤气、雷雨田、交通、饮食、体育活动、劳动实践、外出活动及珍爱生命等方面的安全常识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每天要检查全班学生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有生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告知每一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偶发事项、缺席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

(1)在学期不同的阶段,有重点的开展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触电、防溺水、防踩踏、防自然灾害、防暴力、防病禁毒等各项安全教育。

(2)切合时机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不良、过激行为的发生。

(3)开展节假日前的安全教育。寒暑假、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做全方位的安全督促,促使学生增加自我安全意识、自我约束。

(4)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以及春季风大、雨季等让学生远离楼檐,以免墙皮脱落,还要经常检查班级的电线、电器、窗户等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就马上解决。

(5)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时间,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不准上课家长来没有理由的把学生领走,严格执行请假手续。检查教学设备设施;严禁学生擅自脱离课堂。特别是体育室外课更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3、教育的方式:采用解说、阅读、板报宣传、演讲、活动演练、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自行组织开展。

二、安全督促

1、学生考勤:班长每天到班级的首要工作是检查学生人数,查实未到学生去向,无故未到的、逃学的必须报告班主任,再通报家长或学校。

2、班会课和自习课:每周一次班会课,进行相关教育,绝不得自己上课或被其他课占用。让学生讲安全的重要性。

3、看住班级“两操”:眼保健操与课间操,避免出现意外。和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快乐成长。

4、大扫除:妥善安排好班级,每组都有安全班长管理。班主任再到现场检查与安全管理。

三、安全检查

1、要认真做好每天一次的班级安全小检查和每周一次大检查。

2、不良器械排查:全面清查学生是否将刀具、木铁棍、玩具枪、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等各种不良物品带入教室,一经发现,立即收缴处置。

3、学生行为:随机抽查学生课间的行为习惯,发现不良现象,即时制止并教育。

4、思想调查:细心观察,个别交流,有预见性的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顺藤摸瓜,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思想行为状况、变化,查出隐患。

四、安全反馈

严格做好安全工作的记录、汇报和总结工作

1、每天对班级安全检查记录清晰,每一次检查中有一些问题及时汇报。由专人责任感特别强的学生负责进行全面的检查,不得走过场。检查教室玻璃、关好门窗、最后锁好教室门等

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篇6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高中也在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导致中等专业学校生源越来越偏少,而且生源素质越来越低,进校的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弱,自我要求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个别学生是被家长逼来读书的。这些学生一般无心上学,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纪律极为散漫。面对这些学生,该如何帮其进步,促其改变,教会他们做人,使其毕业后有益于社会?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适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都有自我表现欲望,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着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爱国主义、爱家乡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例如我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

1.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

2.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如,“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4.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

我课外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开展“负重远足”“山区生活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炼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常常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总之,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 篇7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

1. 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道德现状

近年来, 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 使中职学校的生源锐减, 各中职学校为了维持生存, 只要有人报名, 就被录取入校。学生进校后, 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上课睡觉, 打架斗殴, 逃课上网等现象是屡见不鲜。可以说, 这些学生除文化素质不高外, 思想素质也令人担忧。

一般说来, 许多中职学生有下列特点: (1) 入学成绩差, 存在厌学情绪、自卑心理; (2) 有些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被娇宠惯了, 不适应集体生活; (3) 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他们自卑、不合群, 人际交往能力差; (4) 有些是单亲家庭, 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逆反心理强; (5) 有些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里只有爷爷奶奶, 缺乏管教, 性格偏激, 心理矛盾, 易走极端等。很显然, 许多中职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 中职学校班主任要根椐学生个体的不同,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德育工作。

2. 现阶段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

(1) 德育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德育教育所进行的是思想转化工作, 必须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由于过去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德育教学、学生心理特点、道德观念形成规律探索不够, 方法简单, 不能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效果较差。许多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 只停留在形式上, 目标不明确, 盲目性比较大。

(2) 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人们曾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的事, 其他教职工只是配合而已, 而实际上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角, 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教职工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学生, 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与提高。

二、新时期做好中职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班主任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 接触、了解学生的机会最多, 在学校教育和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育人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 是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思想行为和专业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客观现实下, 班主任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给新生树立好第一印象

新生入学时,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都不熟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较难沟通。怎么办?笔者认为, 这时, 班主任如能在两三天内迅速认识每一个学生, 包括姓名和家庭情况, 同时使学生对学校有个初步了解, 这就在新生中树立好了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印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班主任在注意他, 这样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 “亲切感”产生了, 就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奠定了基础。

2. 关爱和宽容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和理解、尊重与宽容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起码条件。我们面对的是思想还未成熟, 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学生, 其错误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 因此, 我们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 而应宽容地对待他们,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使他们走上正轨。

3. 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无论什么事情要取得成功, 都必须先树立信心。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 老师的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 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特别是有些调皮的学生, 表面看似对任何事都无所谓, 但内心深处渴望老师的肯定。中职学生最大的问题, 就是失去了自信, 甚至老师、家长也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要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班主任首先要有自信。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 充满信心, 被期待的学生才会产生喜悦、乐观, 奋发图强, 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同样, 也只有班主任树立了信心, 才能帮助其他老师以及家长树立对学生的信心。

4. 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的一面, 班主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某种特长, 并因势利导, 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造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 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时, 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 并逐步走向成功。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个性各异, 因此, 在开展活动时应尽量从其特点出发, 安排上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5. 加强与各位科任老师及教辅工作人员的协调与沟通

班级管理能否转变为巨大的效益, 还取决于科任老师、教辅工作人员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配合是否默契。班主任应该及时地与科任老师及教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让教职工了解和配合本班的管理工作, 从而形成一种合力, 有利于创建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素质

学生与班主任的接触时间最多, 班主任对学生的社会行为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形成班级凝聚力。通过班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 而且其他优良的素质特征如诚实、助人、组织性、纪律性、自尊心、好胜心、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也都能得到培养。一个好的集体就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的熔炉。因此,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重视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的培养。

其次是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等良好行为习惯。要及早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合理的奖励、批评制度对学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良好班风是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良好的共同倾向,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 它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是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和具有高尚的社交礼仪情操。教师在生活习惯教育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 时时刻刻都要检点自己的言行, 以此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休息、活动等日常生活细节中慢慢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人的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也离不开人, 学生时代生活的圈子很小, 但他们总要跨入社会, 总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因此, 社交礼仪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最起码的社交礼仪, 学生时代就应该知晓。教师在教学时, 不光是教知识和做人的准则, 社交礼仪知识也要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灌输。

总之,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只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才能创造和谐的德育氛围。作为职业教育者, 尤其是中职校班主任, 在新时期, 应对中等职业教育有正确而充分的思想认识, 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潜在生产力的基地。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分析现阶段中职学生道德纪律现状及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如何做好中职校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现状,德育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1]马越.浅谈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 2007 (6) .

[2]李大立.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0) .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篇8

1、情感教育能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 我认为, 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平常, 我就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不仅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以心换心, 以诚对诚, 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2、情感教育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只晓理, 不动情, 干巴巴地说教, 枯燥乏味, 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 毫无兴趣, 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 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常常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比如,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 情绪往往比较高涨, 容易满足, 我总是及时地跟学生分析具体情况, 并提出下一个目标, 以做到“胜不骄”;而当学生遇到挫折, 遭到失败时, 情绪往往比较低落, 我更是及时与学生交谈, 找出失败的原因, 研究解决方法, 并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 达到“败不馁”的效果。可以看到, 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多么重要。

3、情感教育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 各行其事, 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所谓“差”班, 而我就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富于同情心, 从而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 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生慢慢地亲近我, 喜爱我, 爱戴我, 进而把我当作可以依赖的人。这样, 学生也乐意和我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 心就会往一块儿想, 劲就会往一处使, 最后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4、情感教育能激励差生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差生。转化差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转化差生,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必须用真挚的情感, 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 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 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 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 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 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 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 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 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 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实施情感教育呢?

1、班主任应该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

众所周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际都是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而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 强调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形象威严, 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 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单向的流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主观感受被忽略, 情感的交流被抑制,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就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

2、班主任应该用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 要适度, 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老师不是圣人, 学生也不是圣人, 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 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 我尽量不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 而是关心的询问。过几天, 再问一下这个学生, 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时学生请病假是说谎, 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 他会觉得羞愧。这样, 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 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 他们认错态度诚恳, 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 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 痛快固然痛快, 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 我总是稳定情绪,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 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 照顾学生的自尊心。长期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适当的放手, 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远比不信任学生, 大包大揽, 不留一丝空隙, 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 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的感情。

3、班主任应该懂得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 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 我从不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 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 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 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 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 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 如果只关注其缺点, 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 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 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 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 影响教育的效果。

4、班主任应该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 适时地实施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声教育 篇9

例如:我班卫生情况一直很好, 某时本人进教室时, 看见讲台前明显有一些洒落的粉笔头, 指指地面, 盯着学生说“今天谁值日啊”随后我便弯腰捡, 值日生不好意思地急忙上前承认, 并打扫地面。经过几次类似的情形后, 我发现学生们值日认真了, 责任心也比以前强多啦, 并且体现在各个方面。比我以前一味的指责, 批评效果好多啦。

二、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 用行动感化学生

例如:我要求学生每天早饭、晚饭后提前十五分钟进教室学习, 尽管做了大量的动员教育工作, 找个人谈心;开主题班会等, 甚至处罚了一些迟到的学生, 但还是有些学生不能够按要求进教室, 令我非常生气, 和学生们发了火, 整整唠叨了一节课为他们好的道理, 可只管用三四天又不行了, 气归气, 冷静的思索了一番后, 本人尝试着不说了, 每次只是提前进教室, 用笔记下每一个学生饭后进教室的时间, 随后当着学生的面贴到墙上, 并在上头用大字写上“你和他 (她) 差了多少学习时间???”。第二次又写道“你和他 (她) 又差了多少学习时间???”第三次又写道“你和他 (她) 究竟差在了哪儿???”经过几次后, 我发现意想不到的好, 连续两周没有迟到的, 而且大多学生都能在饭后直接进教室学习 (提前二十分左右) 。第四周我又做了一次抽查, 全体同学在6:45前都进了教室。我又写到“老师为你高兴, 你能坚持住吗???”。一学期过去了, “我变得少言寡语了”。

三、让学生先开口, 听学生说

例如:学生犯错误, 我并没有急于找他, 而是等他来找我, 当天他没来。第二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让他坐下 (他没坐) , 随后我便做我的事, 没有和他说任何话。开始他也没说, 大约20分钟后他终于忍不住, 主动交代了事情 (但认识并不到位) 。我依然没有说话, 他沉默一会又忍不住的解释起来 (谈到了自己的不足, 并表态决不会有下一次) , 听完后, 我才放下手里的工作, 用一种非常肯定而又信任的眼神看着他说“很好, 尽管今天和左天比你承认得晚了些, 并且不主动, 但总算给了我一个理由, 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 (敢做敢当) 。你回去吧, 希望你说话算话 (拍了拍他的肩膀) 。”学生差异的愣住了一会, 随后表情非常严素、认真地说“老师谢谢你”同时鞠了个躬。从那以后, 我再也没有因为犯错误而找过他。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商教育 篇10

一、情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在智商上的发展水平都差不多, 差距主要在情商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成就, 20%取决于智力因素 (即智商) ;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商) ”。我们对这一观点暂不做评价。但社会实践表明, 让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 情商也尤为重要。

2015年4月26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双料女博士后美国流浪被遣返》。来自大西北的女孩是当地最有名的学霸, 从初中起一路被保送, 在北京一所知名学府读到博士, 之后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后, 最后却被美国警察押解遣返回国, 回国时没有行李, 只带了一盒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究其原因,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学习, 啥都不会。在美国, 就业的第一个企业, 因为看不惯企业里一些行为, 快人快语的她得罪人被辞退了。到第二个企业, 同事聚会时, 主管有意考查几个外籍新人的社交能力, 在餐会中给了他们每人一大份肉, 让他们吃完。其他几个新人要么与主管沟通, 要么请人一起分享, 唯独她把盘子一推:“我吃不下!”于是很快, 她又被礼貌地请出了公司。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 即情商太低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如清华大学生用硫酸烧伤黑熊、复旦大学研究生为琐事向室友投毒等事件。这些事件充分折射出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情商教育。

情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情商教育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通常有这样的表现:能认真倾听并积极配合老师上课、懂得制定学习目标、保持快乐的学习情绪与心态、对学习和考试充满自信, 收获成功不骄傲、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 善于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面对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适、积极面对。情商除了能影响学业成就、智商水平外, 对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也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 情商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我们发现情商高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人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首先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明确自己在伙伴中要扮演什么角色、在老师和家长眼中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群体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他们还善于理解他人, 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因此, 他们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 内心充满阳光, 浑身充满自信和正能量。

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情商教育的几种途径

(一)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情商教育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情商对智商产生的强大驱动力, 以及情商在学生今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将情商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日常班级管理中去。

1.通过捕捉闪光点让学生获得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肯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至关重要。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慧眼。曾经有一位肥胖又有些小邋遢的11 岁女孩因常遭班上同学嘲笑和起外号而导致极度自卑。一天, 细心的班主任老师下课时发现小女孩的鞋很白, 于是夸奖她:“你的鞋好白, 真好看!”自那天之后班主任惊奇地发现这个女孩每天都把鞋子刷得又白又干净。由此可见, 老师表扬和肯定的只言片语对于孩子来说都犹如甘露一般沁人肺腑、滋养心田。

即使学生犯了错, 也不要急于批评或惩罚, 要搞清楚事情前因后果、是非曲直后再做处理, 尽量使用正面鼓励而非负面批评。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育人”的故事就是成功的教育案例。陶老先生时任校长时碰到一个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同学, 将其制止后叫他等会儿来校长室。学生来到校长室后陶校长并没有批评他, 也没有惩罚他, 反而掏出三颗糖奖励他:第一块糖奖励他是个守时的人——因为他能准时来到校长室;第二块糖奖励他尊重老师——虽然他准备动手, 但老师一制止就立刻住手;第三块糖奖励他有正义感——据了解他动手是因为被打者欺负女同学。接过糖的学生哭着说:“校长, 对不起,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老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 所以再奖励你一块糖。”陶老先生的做法别具匠心,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2.通过量化管理法让学生延时满足

米伽尔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发给一批4 岁儿童若干糖果并告诉孩子们谁能在他回来之前不吃糖将会得到更多糖, 然后他躲在屋外观察, 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儿童能坚持不吃糖直到他回来, 大部分儿童都忍不住吃了。他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长达十几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 那些坚持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适应性较强, 有冒险精神, 受人欢迎, 比较自信和独立;而那些经不起诱惑的孩子性格往往偏激固执, 易受挫, 遇到压力和挑战容易逃避。实验告诉我们, 延时满足是一种可贵的情商品质, 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付诸实现, 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才是高情商的表现。班主任应教会学生怎样树立目标、制订计划和如何付诸实现。

在班级管理中, 可以通过量化管理法来实现延时满足。如班主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制定出几条合适自己的学期总目标, 并制订“积分表”, 由老师或家长根据学生的子目标完成情况每天打分, 每个目标完成即获得相应积分, 并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 促使学生一步步实施。到了学期末, 统计学生的量化得分, 按目标实现等级和积分等级对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量化管理法亦称“代币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励学生, 又能促进教育公平,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延时满足的情商品质。

(二) 通过主题班会课开展情商教育

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进行情商教育的最佳载体。班主任可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发展规律, 结合班上实际情况, 从易到难设置好每个学期情商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学习目标、主题和进度等。

1.小学低年级:学会自我认知, 增加自信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常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而产生骄傲和看不起别人的倾向, 有时又会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产生自卑和看不起自己的倾向。为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合理地自我评价, 增强自信, 可以设计“我是谁”“优点轰炸”“我爱我自己”“自信不倒翁”“自我设计”等主题班会课。例如, 广东省中山市一位小学班主任曾上过一节“我能行”的主题班会课, 就是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寻找自信。他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热身游戏——10秒钟内能拍多少次手。结果实际拍手远远超过了很多学生估计的次数, 游戏告诉同学们我们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厉害。然后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我的优点表”, 表上罗列了100 条优点, 让学生勾选出自己拥有的优点。接着分组开展“国王的宝座”活动, 即让每位学生轮流登上“国王的宝座”接受其他同学的真诚赞美, 最后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认同自己,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从而获得自信。

2.小学高年级:学会用同理心, 了解他人感受

随着生理的发育、思维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且相对独立, 逐渐从依靠他人评价转变成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但依然不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价他人情绪感受。因此高年级可开设同理心课程, 要求儿童根据非言语线索识别他人的感受。例如, 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解老师, 一位老师设计了题为“老师与学生”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之前, 他特意用一周时间挑选部分学生相继体验一些班主任日常工作, 如带晨读、检查红领巾、站上讲台为全班同学讲解一道题、批改作业和组织排放学路队等, 然后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当老师和当学生的情绪体验与内心感受,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 用同理心来感知和评价他人的情绪情感, 从而学会理解他人。

(三) 班主任是最好的情商教育榜样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俗话说, 言传不如身教。作为班主任, 一定要把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作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起点, 把自身修养作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好榜样。具体可以从方面来实现:

1.先处理情绪, 再处理事件

情绪的自我控制对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幸福都非常重要, 班主任工作常会因工作压力出现担心、忧虑、恐慌、挫折感、生气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特别是情绪性事件, 不妨先做几次深呼吸, 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冷静后再处理棘手问题。

2.积极暗示, 每天一点正能量

班主任每天早上起来, 可对着镜子, 面带微笑地告诉自己:“今天我的心情很不错, 我的精神很饱满”“我亲爱的学生们, 我爱你们”“今天我要出色地完成工作”……每天晨读时, 坚持抽10 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正能量朗读, 可选取一些积极的散文、诗歌和德育故事等作为朗读材料, 师生共育。

3. 主动沟通,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为更好地掌握学生情绪情感状态,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班主任老师应该放下架子, 利用课间和课余以朋友的姿态与他们一起聊天、做游戏、猜谜语、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 并留心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 了解学生心声, 成为学生的朋友, 为他们排忧解难。

4. 勤于学习, 加强自身情商修炼

班主任除了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以外, 还要购买一些情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进行自学, 例如《情商》《中小学生情商培养活动实例》《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等。

刍议班主任工作中的“尊重”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13—01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尊重学生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通常不在受尊重的范围内。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重要感、自尊、自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尊重导致成功,轻视导致失败,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都是如此。“尊重”教育需要班主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即学生是主体,班主任的责任在于服务。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班主任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实并不简单。这种尊重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孩子,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更在于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老师和学生谈话,首先要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进行,最好让学生也坐下来,言语和眼神的相互交流会让学生非常轻松主动地和老师分享他的感受,而老师坐学生站的方式却让学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让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不能逼,不能说“你必须参加”,要用“你看,同学们都等着你,没有你的参与,老师对此次活动都没有了兴趣”之类的话语。学生做错事,不能当面指责,“你是个坏孩子。”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而要用“我想你不是有意这样做的,下次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语气,为的是让学生知道自我选择。班主任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都得仔细考虑是否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我们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使学生理解尊重

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这个天平就是尊重。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是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抓住情感教育?首先要求班主任有爱学生、爱班集体的深厚感情。只有带着这种的感情去教育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才能深刻体会学生的所需,才能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相通。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将教育的外化过程深入到学生思想内化过程中去,从情感入手,用真情实意,用具体行动,用至理名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1 以情激情,循循善诱

以情激情,要求班主任提高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动相互理解之情。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老师、同志、父母和朋友。传授知识时做老师,诲人不倦;交换思想时做朋友、同志,要心心相印;集体活动时做兄弟姐妹,平等相处;关心同学时做父母,关怀备至。

曾有个学生得了“鬼剃头”病,头发一块一块地脱落,他很烦恼,整天戴着帽子,害怕同学们笑话。班主任老师发现后不仅询问有关情况,还四处找寻治病的处方。这本是一件平常小事,但在这个学生的作文中,班主任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您送给我的,仅仅是治病处方吗?不!您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让我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事情很小,但它反映出一个班主任的言行绝不仅仅代表班主任个人,学生把班主任对她的爱看成是祖国和人民对他的爱。学生“爱”的情感,需要在班主任对他的爱中萌发。

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思想敏捷,头脑中没有死板的认识与思想,对各种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若不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与他们便不会有共同语言。没有了共同语言,做思想工作时则无法与他们产生共鸣。而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要采用换位思维的方法,经常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享他们的忧伤与快乐,体会他们的苦闷和要求。为此,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一起值日、一起吃饭、一起上晚自习、一起进行课外活动、一起下厂实习、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他们的言行做细致的观察。

有位班主任发现一个学生忽然沉闷了,学习成绩也在下降,便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和她交朋友,终于有一天学生主动告诉老师所发生的事,父母无休止地争吵,甚至闹离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班主任知道后,答应为她保密,和她细致耐心地交谈后,学生决定好好学习,为自己努力奋斗。班主任则通过和父母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孩子的发展和睦相处。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发现这位学生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要培养自己与学生的相容感情,要动相互理解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学会接受别人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而非对任何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班主任对他再好,活动再丰富多彩,报告再感人肺腑,也会出现“启而不发”“触而不动”的现象。

一位班主任为了帮助因刚刚失去父母而即将辍学的孤儿学生,倡议全班同学伸出友谊之手,助他一臂之力。但有的同学却在一旁说风凉话,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快速写下几个大字:假如你是孤儿,同时动情地说到:“当你回到家端起妈妈做好的热饭热菜时,当你遇到困难求助于爸爸妈妈时,当你在父母身边撒娇嬉戏时,他却承担起照顾年幼妹妹的重担。我们来自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付出集体之爱、友谊之情呢?”一席话将一颗颗善良之心拨动,将一片片友爱之火点燃,带着体温的纸币很快装满一个个信封。这位同学在集体真情的感召下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全班同学也在这次活动中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了助人为乐的情感。

2 以行(形)激情,循循善诱

形象本身就具有启发作用和感染力,道德行为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示范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认识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强化道德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运用道德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

一次本班组织了题为“幸福观”的讨论活动,在讨论中,班主任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幸福观”“价值观”的理解存在许多问题。该班班主任以“送英雄一份什么样的礼物”为题,要求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对英雄以及英雄行为的理解,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写下了自己的所想,一位同学写道:“英雄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之所以不同于我们,是他们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做着贡献。此时我才真正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通过英雄及英雄形象的展现和一系列教育,使学生情感发生变化,对“幸福观”“价值观”等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从小事做起,做出有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的行动来。

一位班主任在早上的例行检查中发现,有位学生趴在桌子上,手捂着肚子,头上冒着汗,很痛苦的样子,急忙走到学生身边,焦急地询问学生状况。当了解到学生发烧并伴有拉肚子时,班主任连忙搀扶着学生前往医务室,陪伴着学生检查、打针,并细致准备了常用药品和热水。这位学生生病痊愈后,整个人都不再像过去一样,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所以班主任的细小行为不仅会感动学生,也会改变学生,密切师生关系。

3 以理激情,循循善诱

有经验的班主任并不整天絮絮不休地讲大道理,而是采用以理激情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把一切教育活动形成情感系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通过情感体验使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如爱国主义教育是在爱父母、爱集体、爱英雄模范教育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真挚的道德情感,克服狭义的个人主义意识,树立要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坚强信念。

上一篇:录井公司下一篇:通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