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应用专业(通用12篇)
机电应用专业 篇1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环节, 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和仿真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在机电类专业中, 虚拟仿真实验突破传统实验的限制, 在液压、数控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虚拟仿真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机电专业课程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在实际实验时, 传统实验教学中用到的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占地面积较大, 由于实验室空间限制, 单种设备往往数量比较少, 学生想要动手实验需要分组轮流使用, 实验设备因使用频繁元件极易损坏, 更新换代缓慢, 操作也比较复杂。为了弥补这些不足, 我们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完成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是通过软件操作来模拟实验过程, 得出仿真结果。与传统实验相比, 虚拟仿真实验具有以下优势:
1. 节省实验资源, 降低实验成本。虚拟仿真实验通常只需要计算机就能进行, 同一计算机可以完成不同课程多个实验项目的虚拟仿真。因此, 能够替代或者减少实验设备, 节省场地资源。此外, 虚拟仿真实验不需要耗材, 相对于专用的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的几率更小, 极大地降低了实验的成本。
2. 实验内容更加灵活。实际应用中的实物实验设备一般都具有体积大、易损坏、种类少等问题。将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机电专业教学实验中,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用虚拟仿真软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 设计自己所需要的实验坏境、实验目的, 并以此为基础, 完成整个实验, 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3. 安全性高。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情况下, 实际操作很容易产生人机伤害。比如, 在数控机床加工中, 错误的操作可能会造成电机损伤、刀具折断甚至异物飞出, 这样就给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虚拟仿真实验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虚拟的设备不会对人机造成任何伤害。虚拟系统会自动提示错误的操作, 学生在实际操作前通过虚拟过程直观的了解了一些操作上的注意事项, 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实际操作, 规范了实际操作流程。
三、虚拟仿真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一) 液压传动与控制
1. 液压课程及仿真软件概述。液压传动与控制是研究以有压液体为能源介质实现各种机械传动与控制的学科。研究液压传动及其控制技术, 就必须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但是仅仅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对液压系统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分析验证液压系统和元件的工作特性。因此, 液压传动与控制是一门与实验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
目前, 我校有两套FESTO公司的液压电液压实验平台, 每年约有120 名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 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课程, 开设了液压泵的性能实验、节流调速系统实验等项目。实验室以液压分析软件为平台, 采用Fluid SIM软件进行虚拟仿真, 对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实验台操作, 验证仿真得到的结果, 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
2. 液压仿真实验实例。节流调速回路的基本功能是在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不同状态下, 双作用液压缸做往复运动, 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度, 观察双作用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利用FLUID - H软件和FESTO电液实验台模拟液压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
( 1) 通过FULID - H软件构建液压回路图。如图1 所示, 该回路为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液压元件有: 双作用液压缸、压力表、液压源、三位四通换向阀。采用虚拟仿真软件操作, 能够方便的改变实验参数, 实验效率高。
( 2) 运行仿真系统。通过调节可调单向节流阀的开口度和液压缸的负载力, 来分析在不同开口度、不同负载的情况下,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变化, 记录仿真结果。将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节流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如图2 所示, 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 3) 在FESTO实物平台上搭建液压回路。参考液压仿真回路的设计, 在实验台上搭建实物回路, 验证仿真结果。
( 二)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1. PLC课程及虚拟组态软件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 ( 简称PLC) 作为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 其应用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企业, 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面向我校机械本科生, 是一门实用性、工程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掌握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 以适应工业技术发展的状况和社会需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
使用组态软件设计PLC虚拟控制系统时。首先, 了解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 然后通过变量设置, 虚拟界面设计, 动画设置, 命令语言编写等来完成系统开发, 这些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开发。学生在熟悉面板和I/O分配的基础上, 进行PLC指令编写, 最终完成控制目标。虚拟系统可以通过动画效果展现实际工程动作, 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PLC指令编写及运行产生的效果。
2. PLC虚拟控制实验实例。以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为例,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水塔和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到的水位数据, 做出相应的反应。要求学生通过PLC编程控制阀门1、阀门2 和水泵的运行, 其中水位的变化和水的流动通过组态软件编程和动画设置实现。
虚拟仿真系统主要设计步骤如下:
( 1) 上位机与PLC建立通讯。我校实验室采用松下FP∑系列PLC, 通过RS232 串口, 选择合适的通讯设置, 即可实现虚拟软件与PLC的实时通讯。
( 2) 设计图形界面。水塔水位控制的实验面板如图所示, 面板元素及变量包括水塔、水塔水位、水罐、水罐水位、水塔出水口、水罐进水口、从水罐向水塔抽水的电机及水管、开关按钮等。
(3) 变量定义及IO地址分配;
(4) 画面属性命令语言的编写;
(5) 编写PLC程序指令并下载到PLC中;
(6) 运行调试。
系统运行以后, 画面中能够清楚的显示水塔水位、水池水位的变化, 管道内水的流动, 指示灯随着水位的变化显示不同的颜色等效果, 逼近实际工程效果。
( 三) 数控技术
1. 数控技术与YHCNC软件概述。近几年来, 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数控技术也成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 但是直接用昂贵的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学习很难实现, 为了满足教学使用的需要, 数控机床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我校现有YHCNC数控仿真系统十套, 每年满足100 多个学生的学习使用。YHCNC数控仿真系统可进行数控编程和加工仿真, 具有很强的三维仿真功能, 它是由三个窗口组成, 每一个窗口分别执行独立的操作, 并可以像实际机床一样在三个窗口之间相互交换信号。学生能够通过仿真任意设置工件尺寸、选择刀具, 机床在切削运动过程中会有故障报警功能 ( 碰撞、超程等) ,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了解机床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故障问题。软件采用对话框来简化刀具和功能的设置, 切削路径和刀偏路径可以同时显示, 通过编程输入将命令传给虚拟机床加工工件, 并实时显示程序路径和三维工件图形。
2. 数控虚拟仿真实验实例。以齿轮加工为例, 数控虚拟仿真操作步骤如下:
( 1) 在使用虚拟仿真之前, 先将需要加工的模型程序写到文本文档中, 并以NC文件格式保存, 在使用虚拟仿真系统时, 先将程序文件导入, 作为加工程序待用。
( 2) 根据需要加工的模型的尺寸大小, 设置合适的毛坯工件的尺寸, 然后根据加工件的特性, 选择使用合适的刀具。
(3) 对刀, 选择合适的加工原点, 为下面的机床加工做准备
(4) 系统开始运行。
( 5) 虚拟仿真顺利完成以后, 根据虚拟操作流程, 进行实际机床加工实验。
数控虚拟仿真机床的操作流程与实际机床的操作几乎一致, 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熟悉机床操作的效果, 也让学生了解了虚拟仿真的应用, 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 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模型, 并实现加工完成。
四、机电专业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的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虚拟仿真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 除了应用于上述专业课程, 在课程设计和部分毕业设计中都使用了的虚拟仿真系统。但对比于部分高校, 我校机电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还处在落后阶段。一方面, 虚拟仿真系统在机械基础、机械制造等专业基础课程, 以及机器人、汽车等专业特色课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另一方面, 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开放性程度还不够。本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的原则, 我校在现有一定数量虚拟仿真系统的基础上, 正不断发展, 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实验资源和平台。
五、结语
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机电专业教学中, 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让学生自主构建虚拟场景,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 不但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而且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获得逼真的体验, 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和设计效率。可以预见, 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 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为实验室的开放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虚拟仿真技术会不断发展, 也会不断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 我校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不断引入和增加各类虚拟仿真平台, 逐步建立机电液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室, 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率。虚拟仿真实验成为实践教学和研究中的有利工具,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校正积极发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建设, 为学习实践环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信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 虚拟仿真系统建设将日趋完善, 为我校师生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地支持。
摘要:简述虚拟仿真系统在机电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液压传动与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等课程为例, 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在机电专业实验教学中如何被设计和实现的, 虚拟仿真实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仿真,机电课程,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玉华.基于组态技术的PLC虚拟仿真系统[J].应用科技, 2005, 32 (12) .
[2]曹玉平, 阎祥安.液压传动与控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
[3]顾玉萍, 郝静.自动编程及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 2007, (2) .
[4]吕明珠.虚拟仿真技术在液压与气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 (4) .
机电应用专业 篇2
1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应当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具体实践中,职校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来”的方式推动理论教学改革。对于“请进来”而言,职校可聘请一些在大型机械企业或相关专业协会的工程师、技师,到本校进行授课,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通过将专业教学内容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走出去”而言,职校应当选派专业课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使专业课教师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时收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新信息,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信息传授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为例,教师可采取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仿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推动理论教学改革。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项目及若干个任务,具体如下:项目一:机床的管理与维护。主要任务为车间的6S管理与机床的检查、机床精度测量与验收;项目二:机床机械部件的.调整与维修。主要任务为进给部件的调整与维修、主轴部件的调整与维修、重要辅助部件的调整与维修;项目三:机床典型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主要任务为螺纹车削误差故障维修、机床润滑系统故障维修、轴类零件加工误差故障维修、机械手换刀故障维修、辅助装置故障维修等;项目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要任务为数控机床方式选择功能的故障维修、通信功能故障维修、冷却功能故障维修、进给倍率功能故障维修等。通过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战训练,既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具备拆装调整机床机械部件与诊断排除机床机械故障的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图、零件图、装配图、程序图、电路图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供课堂教学使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节省课堂板书时间,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职校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专业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上传到校内网络平台上,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结束语
机电应用专业 篇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分层教学 机电专业
分层教学是差异教学的一种类型,学生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是理解分层教学的两个关键点。分层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进而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科特征、学生差异的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分层机制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分层,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分层,另一方面是学生分层。只有很好地结合这两个分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的有效形式
分层教学可以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1)按成绩编快、慢班;(2)走班;(3)班内隐性分层次。按成绩编快、慢班,家长压力大,学生压力也很大;走班学习,学校管理难度大,教育成本很高。所以,建议教师在分层教学实施时采取班内隐性分层次的教学形式,把所教班级学生先按入学成绩分三个层次,比如中考成绩多少分以上的为A类,多少分到多少分的为B类,多少分以下的为C类等方法分层。但是为了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能公布名单,只需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以后按分层确定每次考核的成绩。这样的分层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没有条件实行完全学分制,主要是学年学分制,通常比较多的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限选课和任选课共占40%,也就是60%的内容是必修的。在实践中,我们可将教学目标从专业上分成最低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最低目标指: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机电专业的基础能力,如一般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最低教学目标是考取维修电工上岗证,达到维修电工初级水平,对该专业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目标主要是指:在限选课中,体现小方向,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技术水平、性格、基础能力,学生确定自己的限选课。依据机电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分为三种方向:主要以PLC控制技术核心的专业技术方向;以维护安装、综合布线为专业技术方向;以专业售后服务和营销为专业技术方向,每个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相关行业的中级工水平。拓展目标:依据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一个规划,确定学生的教学目标,比如某些学生选择读高职,拓展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备考,而其他的学生主要是以模块化的教学,加强学生小方向的深入学习和练习。
三、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的应用
对学生的分层是一个全面科学的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学生学习自我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老师们要特别注意不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班、坏班的概念,从而给自己带上我是好学生或坏学生的标签,这将对学生终生的成长产生不利。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选择合适的分层时间、做好分层的解释和动员、做好不同学生的未来目标的解释是确保学生分层的几种有效的补救措施。第一,做好专业教育,对学生做好大专业小方向的解释。特别引导学生方向是没有好坏的,只有适合不适合,个人的发展,不决定你选择做什么,而是决定于你在这一行能够做多深入。在操作上,可以请一些学校在这几个方面发展不错的毕业生代表,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平时专业老师、班主任注意观察学生的特点,在平时做好引导。第二,基础课分层要为专业课分层打好基础。基础课的分层不是简单地按照入学成绩分作A、B、C班,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说偏科都比较严重,比如某些学生优势在数学,而语文、英语却很差,如果按总分安排到所谓的B、C班,这样是绝对不科学的。基础课在正常开课的基础上,每周的两节选修课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语数外三门课中限选一门,通过这样的分层,首先可以满足最低目标的教学要求,其次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倾向,最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针对性地补充基础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分层做好准备。这种做法学生在一开始就很容易接受分层,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在未来的分层中,他们不会自己给自己带上好学生、坏学生的标签,而是看自己适合什么方向,然后选择,这样在分层教学中比较好地克服学生的问题。第三,重点分层的时间放在教学目标的最低目标之后,学生进行专门化分层。比如机电专业,学生一般是在学习维修之后,开始选择专门化方向。维修电工这门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课,学生学习后至少要达到初级水平,而且学生对专业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分层前进行最低目标的教学,同学之间也能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对专业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连最低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完成。第四,分层中要有流动的机会。在提高目标的教学阶段,学生由于对专业还是不够了解,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为了鼓励学生充分了解,充分选择,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每半学期会有一次考核,按照考核成绩,10%的学生可以受到公开的表扬和奖励,这样的机制同时能让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产生竞争的心理,从心里想获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是教师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只有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特质,不断探索更好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推进学分制的建设,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蓝领。
参考文献:
[1]付雪凌.中职文化课分层教学的分层机制研究.职教通讯,2007.
机电专业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篇4
在我国, 研究性学习是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实验稿) 》后, 才开始在部分普通中、小学中开设的, 并从2000年秋季起在全国实行。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从心理学基础出发, 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建立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 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研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动机及求知欲;文献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误区进行了探讨, 认为目前存在六大误区;文献结合历史教学思考了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认为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以上都是对中小学教学的研究, 怎样把研究性学习应用到职业教育中的研究还很少, 但由于现代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开发, 所以比普通大、中、小学教育更需要推行研究性学习。文献介绍了在高职教育“计算机绘图”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实践表明:在高职教育中推行研究性学习, 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 更节省课时。为了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中等职业教育中, 培养适应现代职业要求的应用人才, 在中等职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 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我国的学者们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 (教基[2001]6号) 的有关精神, 普遍把研究性学习定义为:“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探究规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一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 它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自主开展探究性活动, 综合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而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是一种教学方式, 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 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 它可以应用到各科课程中去,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为使研究性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学习效果, 在应用研究性学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型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课题, 自主独立进行研究, 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不能把学生的自主变成盲目。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以课题为载体, 而不是空谈空讲, 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学会把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进行结合, 使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起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3职业学校教学和教研现状
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 使职业学校的规模和招生人数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例如河南省2009年中职招收的学生已经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转型升级:由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 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转变, 但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目前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 就是实习教学也只是为了让学生能考过技能等级证而对几个固定的实习题目反复练习, 或者由老师设计个趣味课题,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加工, 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以致很多学生毕业时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技能。
造成职业学校目前的状况, 主要是职业学校的教研跟不上发展, 在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期, 教研在提高质量和提升内涵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一方面, 职业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及课程多、教研力量薄弱的情况。另一方面, 传统职教教研方式方法简单机械, 导致效率低下。常见的职教教研形式就是开一个会, 搞几次教研活动, 颁一份标准, 举行讲课比赛, 没有下移到对职教实践的研究和指导, 特别是缺乏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4在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潜力, 有必要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实践, 特选取机电专业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试点, 为了使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选取一个高级工班参与实践。
4.1确定课题
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通过课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结合, 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次确定的课题是进行物料分选:通过设计各个机构把正方形铁块和木块在物流系统中分选, 并要求实现联动控制。
4.2分组选题
全班针对课题讨论,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模块, 分别是送料机构, 输送机构, 和分选机构。本课题涉及到他们所学的大部分机电专业课程, 为使各组实力均衡, 全班学生分别按照在各科有特长的比例进行分组, 然后各组讨论选择自己的课题。
4.3合作探究
在课题制作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同学都积极查资料, 发表自己的设计思路, 老师则巡回指导, 对各个思路进行点评。由于整个系统要求实现自动控制, 因此合作不仅限于一个组内, 各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也进行的很好。最后各组确定好方案后写出报告, 绘制装配草图, 交评审组评审。评审组综合各组的设计, 确定最终方案。
4.4付诸实践
各组按照自己的设计, 分工绘制零件图, 选材, 制作, 装配, 调试, 然后再将各组的制造好的机构进行总装、调试, 圆满完成了整个课题要求。具体各模块是:送料由曲柄滑块机构实现, 输送机构为带传动, 分选机构是摆动导杆机构加上滑块的组合机构, 铁块和木块的分选用传感器判断。
4.5总结反馈
课题结束后, 让学生们进行总结、讨论, 分析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自己有什么得失, 存在什么问题, 有哪些教训需要注意。通过讨论,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使自己对已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联系运用, 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
5结论
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方式, 把学生作为主体, 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已学的知识, 探索新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次在机电专业的教学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 可以逐渐向其他专业进行推广。
摘要: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把其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相联系, 通过在机电专业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J].上海教育科研, 2000, (1) .
[2]黄海春, 唐新湘.关于研究性学习认识的六大误区[J].教学与管理, 2002, (2) .
[3]郑流爱, 吕准能.关于研究性学习几个问题的思考[J].历史教学, 2003, (3) .
[4]陆君臣.高等职业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 2005, (1) .
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个人简历 篇5
姓 名: /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8年4月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大专
身 高: 170
毕业学校: 江西省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户口所在: 江西上饶
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与应用
当前所在: 江西南昌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
工作方式: 全职
有无驾照: 有,一年实践开车经历
到岗时间: 随时
期望月薪: 1200~元
电脑水平: 非常优秀,达到计算机专业水平.
外语水平: 大学英语四级
求职意向: 电气 电力 电气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诚实上进对工作很认真的人至今已参加工作2年多了有工作经验!!在厂职务电气运行值班员和电气检修员
联 系 方 式
电子信箱: 9606727xx@qq.com
个人网站: /
教 育 背 景
就读学校江西省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学历
荣 誉 证 书
20 初级钳工证
工 作 经 验
机电应用专业 篇6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 机电技术应用 课程体系 构建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机电产业的不断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进口设备、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现代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使机电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的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工作任务相脱离,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没有完全达到中等职业教育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没有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学生职业成长需要,学习内容没有和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技能的获得不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和情景体验自我建构的。中职学校要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必须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开发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和满足学生职业成长需要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
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产品零部件加工能掌握机械零件和电气元器件识别、分类、检测技能;具有识读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依据工艺文件要求及设备操作流程完成本工序产品生产的能力
机电产品组装能识读工艺文件和整机装配原理图、接线图;具有使用常用工具、仪器仪表,依据工艺文件要求及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机电产品装配的能力
机电产品调试与检测能识读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熟悉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具有正确使用监测设备,按技术标准、检验规范对机电产品进行检测的能力
自动生产线的维护会正确使用、选用传感器;能够看懂一般机械设备零件图、装配图;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够对典型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与维护
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机电设备安装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够识读电气原理、施工接线图以及简单机械设备部件装配图;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安装工具、量具及相关器具,按工艺要求完成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endprint
机电设备调试能识读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按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组成部件的拆装;具有电器元件技术参数识别与选择能力和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机电设备操作能读懂零件图样和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技术分析;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设备的工作过程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能操作相应机械加工简单零件
机电设备的维保与维修能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熟悉电气电路安装和调试,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工测量仪表、相关仪器进行故障判断;具有能根据设备资料进行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及装置的故障排除能力
表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物业设备维修电工供用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能识读动力电气接线图和电气原理图,按照电气安全规程进行停、送电操作,具有供用电设备安装、检测、检修和试验能力,具有电气故障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处理突发性故障
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的保养及维修能熟练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特点,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检修与调试能力,具有对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保养及维修的能力
照明系统的维护与维修能识照明电气接线图,按照电力技术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正确选择和安装、更换电器设备、线路。
智能楼宇BA管理员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入侵报警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门禁管理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门禁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门禁管理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楼宇对讲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楼宇对讲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会议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电梯维修与调验员电梯的安装与调试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和电梯整机的调试方法,能排除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常见故障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熟悉电梯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掌握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能按电梯维护及保养的技术要求做好电梯的日检、周检、季检和年检工作,能确认电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做好维修保养纪录和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
电梯的维修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熟悉电梯电气线路和电路的运行状况,能迅速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正确排除电梯机械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电气系统故障
技术支持对于维保人员在日常电梯维护,故障排除和急修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能及时与客户沟通和填写处理报告,协助技术支持经理对维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作分析基础上,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进行能力整合归纳,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与维保两个专业专门化的发展方向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见表3),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凸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表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机械基础与机械拆装训练、钳工技能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机变压器设备安装与检修、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安装与调试、高低压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专门化方向课程机电产品生产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楼宇系统维修与维保电梯控制及维护技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专业拓展课程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焊接基本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endprint
机电设备调试能识读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按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组成部件的拆装;具有电器元件技术参数识别与选择能力和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机电设备操作能读懂零件图样和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技术分析;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设备的工作过程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能操作相应机械加工简单零件
机电设备的维保与维修能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熟悉电气电路安装和调试,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工测量仪表、相关仪器进行故障判断;具有能根据设备资料进行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及装置的故障排除能力
表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物业设备维修电工供用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能识读动力电气接线图和电气原理图,按照电气安全规程进行停、送电操作,具有供用电设备安装、检测、检修和试验能力,具有电气故障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处理突发性故障
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的保养及维修能熟练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特点,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检修与调试能力,具有对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保养及维修的能力
照明系统的维护与维修能识照明电气接线图,按照电力技术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正确选择和安装、更换电器设备、线路。
智能楼宇BA管理员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入侵报警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门禁管理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门禁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门禁管理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楼宇对讲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楼宇对讲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会议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电梯维修与调验员电梯的安装与调试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和电梯整机的调试方法,能排除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常见故障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熟悉电梯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掌握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能按电梯维护及保养的技术要求做好电梯的日检、周检、季检和年检工作,能确认电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做好维修保养纪录和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
电梯的维修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熟悉电梯电气线路和电路的运行状况,能迅速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正确排除电梯机械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电气系统故障
技术支持对于维保人员在日常电梯维护,故障排除和急修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能及时与客户沟通和填写处理报告,协助技术支持经理对维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作分析基础上,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进行能力整合归纳,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与维保两个专业专门化的发展方向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见表3),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凸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表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机械基础与机械拆装训练、钳工技能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机变压器设备安装与检修、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安装与调试、高低压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专门化方向课程机电产品生产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楼宇系统维修与维保电梯控制及维护技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专业拓展课程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焊接基本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endprint
机电设备调试能识读装配图和电气原理图,按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组成部件的拆装;具有电器元件技术参数识别与选择能力和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机电设备操作能读懂零件图样和对机械加工零件进行技术分析;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设备的工作过程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能操作相应机械加工简单零件
机电设备的维保与维修能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熟悉电气电路安装和调试,具有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电工测量仪表、相关仪器进行故障判断;具有能根据设备资料进行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及装置的故障排除能力
表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专门化方向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物业设备维修电工供用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能识读动力电气接线图和电气原理图,按照电气安全规程进行停、送电操作,具有供用电设备安装、检测、检修和试验能力,具有电气故障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处理突发性故障
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的保养及维修能熟练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特点,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安装、检修与调试能力,具有对发电机、电动机和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保养及维修的能力
照明系统的维护与维修能识照明电气接线图,按照电力技术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正确选择和安装、更换电器设备、线路。
智能楼宇BA管理员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入侵报警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门禁管理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门禁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门禁管理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楼宇对讲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楼宇对讲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楼宇对讲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熟悉视频会议系统工作结构和原理,具备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使用与维护能力
电梯维修与调验员电梯的安装与调试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和电梯整机的调试方法,能排除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常见故障
电梯的维护与保养熟悉电梯的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掌握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能按电梯维护及保养的技术要求做好电梯的日检、周检、季检和年检工作,能确认电梯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做好维修保养纪录和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
电梯的维修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熟悉电梯电气线路和电路的运行状况,能迅速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正确排除电梯机械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电气系统故障
技术支持对于维保人员在日常电梯维护,故障排除和急修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能及时与客户沟通和填写处理报告,协助技术支持经理对维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工作分析基础上,以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根据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进行能力整合归纳,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与维保两个专业专门化的发展方向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见表3),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凸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表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机械制图测绘训练、机械基础与机械拆装训练、钳工技能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机变压器设备安装与检修、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安装与调试、高低压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专门化方向课程机电产品生产及机电设备维修与维保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普通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楼宇系统维修与维保电梯控制及维护技术、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专业拓展课程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典型机电产品售后服务、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焊接基本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高数在机电类专业中的应用 篇7
1. 通用数学能力目标。通用数学能力包含数学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方面。
( 1) 计算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 考察数学公式的使用) 、数据处理能力 ( 考察对大量计算数据的分析、处理) 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的能力。
( 2) 思维能力, 即将抽象思维模式与形象思维模式统一起来, 表现为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思考方式。
( 3) 应用能力, 即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够综合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有助于学生拥有数学的思维模式并了解数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而使学生形成相关数学, 使学生逐步具备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数学能力目标:
( 1) 对于图形计算问题, 学生要掌握三角函数知识并能够运用其进行解题。 ( 2) 对于课程中电路分析问题, 学生要能够运用复数的知识解答。 ( 3) 对于电流瞬时强度、电路等的计算问题, 学生要能够运用导数知识进行解答。 ( 4) 对于专业课程中曲率半径的计算问题, 学生要能够利用导数知识解答。 ( 5) 对于单个零件的数据误差计算及数据的分析处理问题, 学生要能够利用微分的概念解决。 ( 6) 对于电流强度、电压以及两者平均值的计算问题, 学生要能够运用积分及微分方程的知识解决。
二、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高数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数老师教学水平不足是首要问题, 有的老师甚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另外, 学校对高数课程不够重视, 高数课程时间比专业课的时间少很多。
2. 高数教学方法单一, 很少与专业课结合。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亟需改革,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形式了。根据机电类专业的特点, 老师在进行高数课程教学时, 应该把高数和机电类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 以便数学理论知识可以服务于实际专业应用。实际情况却是高数老师往往忽视与专业课的结合, 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3. 高数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高数课程抵触心理强, 高数老师未能引导学生学习高数, 使得学生学习高数很吃力且高数成绩很不理想, 打击了学生学习高数的积极性。
4. 数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不充分。由上述几点可以看出, 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课与高数课不贴合这些都影响了高数课程的开展, 使得高数课教学效果不好, 机电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因此, 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机电类专业高数老师应该积极探索, 将具体的数学方法巧妙地应用到机电类专业理论知识中的方法。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 明确高职数学培养目标。机电类专业高数课程的三个培养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能力 ( 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 其次, 使学生逐渐将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 即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再次, 学生要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 增强高职高数服务于专业课的意识。学校在安排课程时, 应遵循高数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原则。高数是专业课的基础, 所以在开展专业课程前, 可以先进行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在打好基础后, 进一步学习专业讯电工程数学, 最后学习专业课。学生学习高数时, 兴趣非常重要, 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注意内容贴合实际, 不要讲的太空洞, 没有实际应用意义。
3. 一要重组数学内容。老师在授课前, 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对高数知识进行删减整合, 可适当去掉不实用的例子。使高数知识变得条理清晰, 主次分明。同时, 老师可依照自己的上课特点添加相关高数知识, 拓展一些数学内容。二要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应创设数学情境将学生引入高数的世界, 让学生主动发现高数、认识高数、了解高数、运用高数。对于机电类专业的学生, 老师应该将高数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让学生利用高数知识解决专业性问题, 可以提高学生成就感并帮助学生认识高数在本专业中的作用。
4. 改进考核方式。目前, 高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仅以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建议实行灵活性的考核方式, 如最终成绩可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作业还可以包含学生对高数学科的认识和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等。这就要求,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要仔细, 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此外, 在期末考试时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着重考察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数这门学科与专业课联系非常紧密, 可以说高数知识的应用在高职机电类专业不但广泛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高数的教学质量, 达到培养专业应用人才的最终目标, 在进行高数课程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利用多种教学技巧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谋划。同时, 为使高数这门基础课程在高职机电类专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新形势要求高职学校采用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人才时注意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高数课程作为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在机电类专业中的应用受到关注, 高职院校在高数课程的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等数学,机电专业,高职
参考文献
[1]石勇.高职高数课紧贴专业需要的必要性与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杭红霞.新课标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教学应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1) :95-97.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专业的应用 篇8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 不但可以学习知识, 提高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 还可以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并促使其在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的方面不断提高。项目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但是就我校学生的情况, 让其独立完成任务是不现实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学习动力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渺茫, 搞不清自己为什么进入职业中学?进了职业中学到底干什么?对将来有什么打算?将来准备干什么?头脑一片空白, 没有目标, 没有理想, 根本谈不上有学习动力。
2. 学习兴趣不浓
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 对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更是一无所知, 有的还是家庭所迫, 完全是家长的安排, 更有甚者, 有些家长还把学校当做“托儿所”和“管教所”, 这种人为的暗示, 造成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产生误解, 所谓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
3. 学习态度不端
学习是为了父母, 学习是为了老师, 唯独不是为了自己, 这是大部分职校生对学习的认识。他们认为, 不学习, 照样能在社会上混, 甚至混得比那些“书呆子”还要好, 为什么我还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学呢?
4.学习习惯不良
大部分职校生在初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到了职业中学以后, 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何容易?
5.学习方法不适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功的保证, 大部分职校生不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不注重课堂听讲, 只满足于机械模仿, 甚至三年一直守着“临时抱佛脚”的幻想, 根本谈不上追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 为了让项目教学法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以下笔者就专业课教学谈谈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1.教师项目设计合理化和知识讲解简单化
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 项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项目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 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体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这些小的项目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项目设计布置合理
首先, 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学生, 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其次, 项目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充分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后, 以“布置项目”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 展开教学内容。以“布置项目——介绍完成项目的方法——归纳总结”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 展开教学内容。
3. 组员分配合理化
组员之间的关系要融洽, 性格要互补, 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对平衡。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
4. 教师辅导要及时和多元化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应及时向教师请求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学习方法不适的学生, 教师在辅导时应加强个别辅导, 既要辅导学生项目的内容, 又要注意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5. 多鼓励学生,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 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 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 才会积极;反之, 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课堂就会缺乏生机, 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动力。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 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在项目完成后, 教师还应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6. 项目的总结
项目完成后, 先由学生讲解对项目的理解和应用, 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 总结项目教学活动的意义。通过总结, 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在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然后由教师检查评分, 并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一部分学生在展示作品时可以很好地按要求实现功能,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 研究解决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比较学生的优点, 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
机电应用专业 篇9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应用环节教学,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机电类专业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较多,所以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能否学好专业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我们可以确定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具有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读懂相关专业教材的能力、具有完成专业中比较简单的数学运算的能力.为此,要探求专业所需的具体教学内容,着重探求数学知识点在专业上的应用角度和深度,同时要探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数学应用的意识和思想,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
(1)教学侧重点
在概念教学上,一方面要对数学概念从提出、发现、抽象到概括的整个过程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使用专业课的语言去叙述和强化数学概念,以满足数学概念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需求.例如:学习定积分时,先提出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力所做的功.学生对求图形面积和力所做的功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前熟悉的是求直边梯形的面积和恒力所做的功.这两个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问题的解决,然后引出定积分的概念.这样学生会自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应用性教学方面,必须重视传授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密切联系专业,尽力采用机电专业知识,讲解应用实例,努力实现数学知识模块与工程技术案例的融合,缩短数学课与专业知识间的距离.
(2)教学深度
专业课对数学计算的需求不深,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和概念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力求深入浅出,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数学上的定理和结论尽量用直观方法引出,删减理论推导,以适合高职教学的实用性要求.减少对于计算性题目的技巧要求,以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为度,可把现代计算工具———计算机运用到数学中来,介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eb等)知识的实际运用,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运用计算机来快速实现.
2.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必须强化学生面对专业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再运用相应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多种教法的整合,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从实际当中介入新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手段上,适当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1)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多样性
高等数学存在着大量现成的数学模型,如导数、微分、定积分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展现知识建立的过程.如:在讲授“微元法”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结合机电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中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的模型实例进行分析和应用,直观展现微元法建立的过程,明确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现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将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辅助课程
现代数学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学校上机条件的改善,为通过数学实验诠释数学应用问题提供了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实验环境.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能直观的感受听起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理论,还能从枯燥的机械运算中解脱出来,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机电专业的数学实验课中,通过引入数学软件,帮助学生在解决繁杂数学运算的同时实现专业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机房学习的状态明显好于在教室的数学理论课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软件既好学又有用.
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探究性实践作业
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改造课本上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2.重视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利息、人口、股票等)作为数学建模的对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开拓思维,合理定义.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提出各种建立解决问题方案的思想,比较其优劣,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计算机等数学工具把模型解出来,让学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的内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方面转化,使学生真正受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
三、把应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传统的数学课是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试卷的内容基本全是纯粹的计算题.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为加强高等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对于某些应用性内容可以在考试方式上进行单独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数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把抽象的、繁琐的数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真正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思维去理解生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普遍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机电专业需求,提出了一些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正娟.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朱广恩.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08,8.
[3]林振木.微积分在电工学中的几种常见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
[4]魏玉成.试论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
机电应用专业 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职业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调研
1 调研背景及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解决好"三农"问题, 促进就业再就业,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在发展方式、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2 主要调研对象
按调研的范围, 2013年4月-2013年8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对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重型机械厂、北京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黑龙江技师学院、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西机床培训中心等进行交流、调研。并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 做好了对比、分析。 (表1)
3 调研方法和内容
调研方法主要有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材料收集等形式。其中主要统计数据:行业发展规划等结果主要来自于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毕业生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尽量把不同企业、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经历及不同年龄毕业生的真实体会和状况反映出来;对于企业的调研、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文化、企业技术水平等差异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实现调查目的, 在相同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差异化的访谈;学校类的调研采取了访谈、参观和交流的办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重点对机电行业发展现状、企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中职学校的相同专业和相关专业、高职院校的接续专业等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汇总于表2。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机电企业一线职业岗位技术特征。
调研组在对企业一线职业岗位技术情况主要是作业规范、职业标准、作业流程、仪器和设备先进程度和使用、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等进行了调研。
4.2 劳动组织形式及要求。
机电行业一线职业岗位劳动组织形式根据生产规模不同分为:流水线装配、小组装配维修、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 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能型特征。
4.3 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和分析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定位为面向机电行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可以从事机电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维修, 主要岗位为装配工、质检工、调试工、维修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向机电企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5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 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
5.1 教学模式改革。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普遍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在专业核心课中,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 通过数字仿真, 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 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部分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开展阶段总结性以行动为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教师能力标准, 定期对本专业师资团队进行培训、讲座, 提高团队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 并进行考核。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重德善教、动态组合"的教师团队, 全员参与、全员提高。
5.3 加强校企合作, 进行订单培养。
以企业需求为目标, 以人才培养满足企业需求为宗旨, 与具有发展前景好、社会信誉度高、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订单培养关系。
5.4 突出中职特点, 考虑中高职衔接。
考虑到学生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专业建设中要与高职及本科院校同类专业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张庆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5.
机电应用专业 篇11
关键词:课程单元 设计 实施 学生 教师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引领,已经取得了点上的初步效果,对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实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作用。但我们从调查了解到,广西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学校还不多,对教师微观教学改革还不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入手,可以推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是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艺术的有效措施。
一、对“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
课程单元教学是从宏观转为微观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义课程单元。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单元,可以是项目的一个部分,可以是章节中的一个单元,可以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就是一个单元。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同时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生成新知识体系。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单元教学是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课程单元能力目标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要围绕能力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课程单元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来源于岗位专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能力要求设计本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是经过企业、行业调研获取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按国家、企业、行业等技术规范,通过小组沟通协作,对设备进行安装与维修等。在学校课程单元能力目标中,根据学生培养层次不同,依据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从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和情感素质能力等不同层次的设计实现培养目标。
2.课程单元能力训练内容设计
在明确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一个课程单元有时用一个大任务贯穿会觉得有些单薄,它可以由几个小任务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进行每一个小任务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收集信息、制作计划、确定方案、现场实施、质量评估、总结汇报六大环节。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修课程为例,课程单元可以分成分析电动机故障现象原因、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确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现场检修、电动机故障检修评估、学生学习总结汇报。在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单元中,可以分成了解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拆卸流程、故障检修工艺三个小任务。课程单元能力训练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达到培养的目标。
3.课程单元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和训练内容主导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我们认真分析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多以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等安装维修类课程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技术实验法等。以三相异步电动机课程的故障检修单元为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扮演客户、业务部主管、维修工、观察员等角色,了解真实职业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负责过程监控,要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1机电4班的简单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中10kW控水泵线路故障检修单元为例,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能力目标。从能力目标考虑,学生通过本次课能够对线路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使用测量仪表检测线路故障点,能够采用正确维修方法对线路故障进行修复。从情感素质目标考虑,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及评价能力等。
(2)能力训练设计过程。以任务带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设定三个学习活动:
①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
②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制作。
③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课题,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检修能力,但不够系统,不够熟练。10kW水泵控制线路是新课题,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并采用正确的故障检修方法排除和恢复线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课程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同时设计多元评价表格,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中活动
(1)案例导入。10kW供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发现水泵无法启动。以这样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力训练活动开展。
活动一: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并分派小组代表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提出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想法。
活动二: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故障现象、制作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展示(比较)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完善故障检修工艺流程。
活动三:要求学生根据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对10kW水泵控制线路进行故障排除。排除故障后,要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
整个学习活动,均遵循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和反馈等六大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课程开展过程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启发法、展示法、技术实验法等教学手段,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
(3)学习成果评价。小组学习总结汇报包括小组分工、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不足、改正方法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主要从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协作、学习成果、个人能力、安全作业、6S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如果三方评价分数差距过大,应找学生进行座谈,寻找问题所在。
3.课后反思
采用课程单元教学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戏剧化。对照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个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伞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机电应用专业 篇12
一、课程设置
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来说,理论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要使学生毕业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为专业课提供理论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原理内容要简化,注重培养应用性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环节训练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重要途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操作很多,如车、铣、刨、磨、钳,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其他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等等,在中职学校三年学习的有限时间里,要学生全部精通这些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该环节训练应实行模块化教学,按照“精一通多”的原则把众多专业技能划分为多个模块,这样的划分可以使学生“一招鲜,吃遍天”,也兼顾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模块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该专业的吸引力。
二、实训基地
近几年来,为了提升办学实力,为了达到星级要求,也为了争取扶持资金,各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特别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上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购置了许多先进的机电设备,如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厂房,设备布置整齐新颖。这些在招生宣传时,往往作为学校的一个亮点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但这些外表光鲜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业中心”,在学生实训时却需要更多的投入,其效果还不太“显眼”。于是很多学校以各种名义,如承包、租赁、校企合作等特征得到张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人能力得到培养。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小班中,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刚进班的时候,从不举手发言,也不主动和同学与教师交流,整天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处处表现出很强的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把他作为个案加以观察。由于在小班教学中,人数较少,每个学生都必须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再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因人而异的培养,一个学期之后,这位同学的性格有了一些变化,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不仅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而且能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合理运用交往方式,沟通师生情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怎样充分形式,让这些实训基地用于生产,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甚至可能出现权钱交易,让校方把这些昂贵的先进设施以低廉的价格给“合作方”疯狂地使用,而把实训基地的真正功能———用于学生实习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削弱了很多,甚至只剩下了形式,这让一些带着“数控”梦想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失所望,并到社会上进行反面宣传,从而使该专业的吸引力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目的。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的校企结合其实质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换工式”合作在目前现实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换工式”合作对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学校以减轻负担为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实训,企业以利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实践,甚至以校企合作为名义,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长时间做一些与专业毫无关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使产学结合的结构合理性丢失,直接严重影响了教学本质和该专业的吸引力。
四、对口高考
为了满足职业学校学生上大学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自1987年起,国家教育部便开始了中职毕业生直接上大学(普通高校)的探索。目前,国家每年均安排了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和专科招生计划,在各省市对口单独招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项政策的实施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随着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拉开帷幕,这句话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大事,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培养选拔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对职业教育近些年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果的检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利用资源,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怎样在课堂中因势利导,进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张扬学生个性;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摸索,寻求圆满的解决方法,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2版).
【机电应用专业】推荐阅读: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10-1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10-20
机电技术应用09-01
机电自动化应用06-21
机电综合应用技术07-12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08-17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09-23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简论08-24
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技术的应用研究07-26
机电安装专业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