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24-10-2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共11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学历定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方针,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制订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机电维修的一线技术人员。

二、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教育的根本是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没有学生的自觉性,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三、制订具体的改革措施

1.改变观念,强化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备课的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根本,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主动的。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结果如何?老师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应用

在授课时不能全部使用教材的内容,应该考虑专业本身的知识特点和训练要求,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有选择地讲解。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为“教”而教,为“用”而教。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案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出问题和进行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讨论,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和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探讨后,我们都有同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兴趣外,还应该对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评价,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所教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安排一些习题、讨论等环节,用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在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应安排阶段性的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实效显著、特色明显的课堂文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 武慧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2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 兴趣不高。大一、大二学过基础英语以后, 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 认为四六级已经考过, 英语对自己来说已无其他用处, 继而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而专业英语本身目的性不强, 趣味性也不高, 加之大多数高校设置的专业英语都是考查课, 考核标准由各自的任课老师指定, 无法统一。学生认为这是一门考查课, 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 所以积极性不高, 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

2.缺乏合适的教材和优秀师资。目前机电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但难易程度不一, 有的难度太大学生不易掌握, 有的太浅显, 专业知识涉及不深, 学生觉得跟大学基础英语并无区别。而且大部分的英语教材枯燥无味, 专业词汇一大堆, 句子长而难以理解,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之教授专业英语的老师, 要么是专业老师, 对于英语的语法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要么是英语专业的老师, 对专业知识了解想对了解较少, 难以达到融会贯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缺乏既懂英语又熟悉专业知识的教师。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 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缺乏于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方法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没什么区别, 即讲解单词, 然后逐字逐句的翻译课文, 最后讲解课后练习,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性不高,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探析

1.合理选择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兴趣。专业英语教学应从易到难, 由浅显到深入, 任课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刚开始时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 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 逐步增加学习的难度。而在教学内容上, 重点应侧重于专业词汇的学习及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教授。专业英语自身具有其特有的独特性, 大量使用名词化, 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后置定语, 复合词和缩略词的高频率出现, 等等各种特征构成了专业英语的特有属性, 而这些属性对于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也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教授这些知识, 帮助学生学习。

2.现场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局限于教室之内。教师只是把课本上的只是灌输给学生, 学生学完之后只有抽象的概念和一些语法知识, 下课后如果不复习或者没有遇到相似的语言情景, 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会很快被遗忘。而现场教学可以将封闭的课堂教学与现场实物结合起来, 既可以将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又可以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将具体部件与专业词汇、术语联系起来, 加深学生的印象, 不易遗忘,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与学的互换, 即老师给定一定的题目, 让那个学生自己或分组在课下准备, 使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在下面听学生讲课, 然后给予点评和补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的口语和讲解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会自己查阅资料, 通过字典、网络等各种形式学会自己阅读文献, 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合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 基础水平和专业知识等各种因素, 因材施教,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英语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增砖添瓦。

摘要:目前, 我国的机电制造业不断发展, 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也日益增多, 但既懂英语有熟悉专业知识的人才确实供不应求。本文针对机电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现场教学,教与学

参考文献

[1]王新陇.机电专业英语的特点与教学[J].发展, 2008, (12) .

[2]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胡庭山.新职业英语——机电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3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改革

G712;TH-39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就业形势、劳动力市场需求对课程结构急需重建。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转变,课程内容急需更新;职校的生源状况迫使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必须变革;职教自身持续发展对课程改革要求已日趋明朗,课改势在必行。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具体的改革措施

1.调整课程结构

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基础知识传授作为教学出发点,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来说,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组织专家、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新课程设计制定中,使得课程能够与岗位保持一致。另外,深化校企合作,共同研讨专业人才未来发展方向,并设置针对性模块教学,以此来强化人才该方面能力,缩短人才岗位适应时间。同时还应重视对校本教材的设计,以此来突出本校办学特色与理念,吸引更多学生。不但如此,职校还需要将职业能力视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体化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有效提升。

2.及时更新理论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下,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知识更新都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如果单纯传授一尘不变的知识,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有效性。因此针对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具体来说,职校领导要辩证对待该项工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原则,为理论教学改革提供诸多支持。针对前者来说,职校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用工单位,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时收集最新信息,并将其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丰富学生视野,即使学生不出校园,依然能够接受到最前沿的信息。而针对后者而言,可以邀请企业中的工程师、技师等参与到本校授课中,拉近岗位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专业教学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新技术

不同于以往,新形势下,专业教学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应充分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原理图、零件图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职校还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将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至校内网络平台之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专业知识,逐渐构建立体化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拓展学习渠道,从而促进职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论教学持续发展。师生作为专业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从自身入手,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4.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时必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包括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实际操作、综合考查、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多元评价模式。如,机械基础应用专业中“平面连杆机构”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测试方式是让学生制作小机构,写出说明书并进行简单答辩,既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带传动和链传动”可通过带和链的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以及根据现场表现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所选考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在逐步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校外机电实习基地

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来说,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因此,在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中,学校方面必须密切地关注社会上与之相关的企业,积极与这类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待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熟之后,即可将学生安排到校外机电实习基地进行实训,让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掌握机械产品生产、机械设备运行等相关的实践知识。在校外的实习过程中,学校应该指派专业的教师到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并及时地掌握好学生的实践进度,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对于校外实践均有着浓厚的兴趣,校外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结语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机电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就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改革的内容涉及的要点较多,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对现阶段的课程进行重新优化,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机电专业教学的质量将会得到本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颖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2]刘超.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探究[J].科技展望,2015,30:176.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4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应采取一些得力的教学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是有发展前途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措施

随着普通中学新课程的改革热潮,我们职业中学也在积极地推行教学改革,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学分制改革”等多种教学改革方案,近几年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以不同途径添加了现代化设备,但就整个中等职校的教学改革来说,尽管喊了多少年,但见效不大。我们学校前年开始在部分高一年级部分学科试行“分层教学”,在部分高二年级对专业课的教学试行“项目教学”;今年学校领导提出要全面实施“分层教学”和“项目教学”,但我感觉大家很茫然,到底什么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学科实施“项目教学”;什么年级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年级实施“项目教学”;上面是“雷声大雨点小”,下面是“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我认为要真正实现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教学改革比实施传统教学要困难得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不一定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唯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生存才能求发展。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不管是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要教师去实施。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以下一些观念:

第一要对职业教学充满信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现状点评每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而目前在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又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急需加强职业教育。现在的形势要求教育观念要改变,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而且也要培养技术工人。要改变那种精英化的人才观,建立大众化的人才观,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

第二要改变45分钟满堂灌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至今还认为上课我从头讲到尾是对学生负责、是认真的表现。要知道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到30分钟左右,你一节课教师一直在讲,学生是接受不了的。特别是一些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要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与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行为引导为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习顾问、咨询者、教练。

第三要改变先做后学的观点,以前我一直坚持先学后做,我认为只有先学会了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操作,但通过学习,使我知道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贯穿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我们的陶行之先生也说过“先行而后知”;说明先做后学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所以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一定要改变先学后做的观念。

第四要改变教学改革与我无关的想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是领导的事,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把自己置身事外。认为教改是不可能的,思想上不重视也不接受新观念,也不去努力尝试。当然教学改革是要付出比常规教学更多的辛劳,而且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中等职 业教学一线上的人员,都要积极投身于这一教学改革中去,而且我坚信,只要大家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除了教师转变以上这些观念外,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措施:

第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工人即“蓝领”,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学术类人才,不是所谓的“社会栋梁”,而是技术工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具有差异性,培养目标有差异,要求职高学生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大于理论水平。职业类人才与学术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有区别,前者更强调实用、实际、实效,在实践中领悟理论,从做中学,先会后懂。

第二要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职业学校的教育不是学生的终结性教育,而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中的一个基础阶段。我们有的教师现在仍然抱有想把自己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生够用的知识。拿到教科书只愿增加内容,一点儿也舍不得删除内容。这些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够用一辈子的知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围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宗旨,科学地、有计划地扎实搞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学、专业“双基”教学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围绕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着力点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比例,引进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我们的专业理论课难度偏深内容偏多,而一些发达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看上去都非常简洁和浅显,所以我们不要舍不得,根据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合理删除专业理论课内容。我们的工艺课还内容偏旧,我国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四新”内容补充不到位,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不够(如 高精密级的单位、英寸制标准、机械制图的第三角画法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形成差距。我们教师千万不要抱着原来的教本不放,要大胆调整教学内容。

第三要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的比例。有的学校至今仍然重视专业理论轻视专业技能,有的专业教师的观念也没有改变过来。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验实习课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一体化,机制工艺与机加工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一体化;这些已是必然趋势,锐不可当。

第四要加强学习,要想成为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称职的教师,就要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老师也要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备。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个人认为要多学习,“见多才能识广”。从古至今,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杯水”与“一桶水”、“一条河”,到现在的“一条流动的河(即活水)”。教师如果只抱着自己大学所学知识,已远远不够了。教师从书本上学习新工艺、新知识外,还要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 “四新”能力结构;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近处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2008年,我在数控两个班《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学有所成;同时我们机械教研组在数控一个班中,试行了《印章制作》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加工职业一线所必需知识与技能。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技能 ﹑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篇5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涉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五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及能力模块课程实现有机衔接,逻辑关联,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和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

4、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编制新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和过程的纲领文件,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教

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是盲目的,很难做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贯彻执行,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重视课程教学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文件逐年进行滚动修订。

2、按新专业方向要求重构课程。

我院主要面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开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认真进行专业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了部分专业,一些专业还派生出了很多新的方向。

针对我院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专业原培养计划与纺织产业形势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相距较远的情况,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口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专业调整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首先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划分与重组,即将一个专业方向调整为三个专业方向:棉纺专门化方向、机织专门化方向、染整专门化方向。向学生介绍纺织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纺织行业每个领域的技术范畴和技术发展前景,分析当前每个人的学习优势(特长),指导学生选择新的专业方向,贯彻新的分专业方向计划和课程体系。

为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与质量,落实国家提出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能紧缺性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从2004年学院启动了软件技术专业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二年制改革试点。学制缩短一年,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重新设计,做到培养目标更明确,结构调整及优化力度更大,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更有针对性,体现特色。打破三年制课程体系设置的传统框架,根据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细化”要求,重新设计开发了两年制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3、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最主要资源与载体。教材必须是反映教学大纲规定与要求的产物,课程教材的组织和选用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一是优化选择教材,即大量使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获奖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同时借鉴使用兄弟院校的优秀教材。

二是倡导教材创新,即鼓励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更新和改造。贯彻实、新、宽、活的原则,在结构上更符合实际和使用要求,强调实际应用功能,体现最新内容与方法,教材涉及面宽,形式符合学生灵活的学习需要,既要适用学生“学”,又要适用教师“教”,还要能指导学生“用”。

三是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编写特色教材。近两年来,为满足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我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并朝着立体化教材方向发展。重视实训教材的编写,学院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了《维修电工》、《钳工》等一批职业技能鉴定教材。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与之配套,才能体现出它的进步和优势,发挥其作用。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

理论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构成。使学生掌握必要、适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对接,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接。组织教师对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能力层次进行剖析和研究,找出其对应课程的知识点,并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例如在矿山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开发出矿井维修电工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共计700个左右,分别对应了煤矿安全规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原理、电气控制、煤矿电工和矿山供电等课程,根据以上对应关系,修订了教学大纲,将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分模块、分阶段、分学期融合到相应课程和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中。

2、实现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的对接。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灵魂”和特色表现。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依赖于“环境”的作用与功效。“培养工程师,就要有培养工程师的环境”,在此理念下建成了综合实训环境,形成了实训中心和煤矿安全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具有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体现工艺规范的作用,使技能操作训练能高度集中,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课程体系中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各专业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设置循序渐进、覆盖面宽、有针对性、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相配套的实训“小项目”,通过组织实施这些活动,促使学生打好实践基础,为综合性的工程项目训练“热身”,使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综合布线”、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服装制作”等课程就按照这一模式组织实施。

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一书多证”制度。

倡导和推进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相一致的思想和方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确定时注重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培训“挂钩”,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以国家或行业岗位技能认证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成果,通过职业资格培训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使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认证和创业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一种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证书。同时,我院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引入课堂教学,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时间、双休日全天候开放实验、实训室,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院聘请技能型人才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贴近实际,既提高了培训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两年来,学生考证率达98.3%,通过率在90%以上。

4、实现以真实工程项目教学的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

将学生放在实际工程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利用工程现场运用专业技术在实际岗位上开展实训,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项目,以校企合作模式,以工程项目建设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经历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让学生担任工程建设中的诸多角色,如设计员、项目经理、工程监理、施工员等,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术,巩固与提高专业技能。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获取多个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达到检验前期课程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际工作现场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的“硬环境”,是实现技能培养与综合素养培育的一个有效途经。

5、开展以“创新课程教学,创造我的产品”为主题的课程改革。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模式、实施方案及考核手段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来掌握一门技能,特别是通过“创造我的产品”,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在考核中以学生能力的最终物化成果作为课程考核依据,让学生创造自己的产品。在教学中,真正改革了教学方法实现了“激趣、求异、探究、迁移”。

四、创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实践教学环境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6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完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1.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文秘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等能力,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当以当地社会对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核心,注重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其教学内容应当包括文秘工作所需的秘书专业知识与相关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知识。即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应用文写作、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文书工作、秘书礼仪与秘书实务这六大模块,其中主要包括单元模块实训与综合实训。

1.2实践教学形式改革

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可以突破传统的纸上实验与上机实验,采取虚拟案例与模拟情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在模拟企业环境中进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将模拟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与相关基础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及能力训练,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文秘工作内容,尽快适应秘书工作,掌握实践技能。

1.3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中要尤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与实践教学,摒弃以往采用的陈旧模式,并不单纯只专注于课堂授课。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加大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成为主动性强、实践能力高、团队协作能力好的秘书。

2改革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1改革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

由于先前的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尤其是文秘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规范,难以体现出文秘专业的教育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点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性质。因此,在进行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时,首先应当对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结合文秘专业的独特专业性质及就业指导方向,为高职文秘专业设置合理的课程,与文秘专业的实际就业方向及实践操作相结合,设置以高职文秘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主框架的教学课程模式。通过对整个课程体系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加大实践操作课程及模拟训练课程的比重。在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实际训练来强化高职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重点突出文秘专业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毕业与就业能力。

2.2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担任高职教师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专业化素质水平及高灵活性,由于高职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高职教师不仅要从专业知识上教导学生,而且要从做人做事方面指引学生。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技能如何,是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高职学校必须提高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及实效性,首先应当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着手。

2.2.1加强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校教师的定期培训及考核,聘请相关专家为高职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同时结合各个专业的教师与教学任务具体情况,调配教师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包括安排教师在课余时间从事学校的管理、服务、生产等方面工作,以实践操作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便保证专业及高效的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化的职业资格考试,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水平及加强职业专业化基础知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师可以获得相应证书,并为日后的职称评定奠定基础,也可以有助于增加相应教师的薪资待遇及奖金。

2.2.2聘请专业的兼职教师

高职学校也可以通过向校外,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或其他院校聘请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学校的专业课兼职教师。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为文秘专业学生进行培训,重点加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可以更有效的加强理解与掌握,并达到实践的目标。

另外,在聘请校外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培训时,我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旁听、学习,与其他优秀专家及教师一起探讨、研究,掌握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薯片,便于高职文秘学生与校外用人单位的招工需求相符,有利于提高文秘学生的就业率,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水平。

2.3加强职业与专业化训练

结合文秘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可知,文秘专业中的职业能力水平与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其基础理论知识只是为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当加强文秘专业的职业化训练,避免出现专业过于理论化与空泛化。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文秘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

2.3.1互动式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通过将互动式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解决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7

一、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措施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 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创新的一个手段。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 将行动导向的观念树立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

行动导向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中展主导地位, 而学生要在具体实践的情景中进行相关的职业活动, 比如说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以及检查设备等, 是其核心思想。这是一种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教学模式, 是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体现, 使学生自己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严格遵守完整的工作流程, 出色完成实际案例的教学任务, 真正做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所以, 教师在应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时候, 学生完成每一个具体项目的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还可以将理论教学与之相结合, 使两者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相关的工作者也要注意思想教育在学生中的重要性, 将行动导向的观念灌输给学生,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产过程为导线, 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生产过程为导线, 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体, 不同阶段应该制定不同程度的技能考核标准以及实践教学任务。为了实现实践的最终目的, 教学内容应该要以项目教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实践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强化综合技能训练三个阶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应该秉承的原则是将生产、学习以及研究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课堂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还能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很多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 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在与该行业的一些专家合作的过程中, 有效地将人才资源和生产线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一种共赢。另外, 教师是在做中教, 而学生则是在做中学,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兴趣。

(三) 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地位

在工作中进行学习, 而工作又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学结合。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学生的实习中, 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职学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低结构化这一问题。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找合作企业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合作的企业, 在制订专业课程的时候, 就可以和合作的企业一同研发,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有利于工作能力的加强。在企业中实习的学生, 并不是完全脱离了学校, 学校因为和企业之间有合作关系, 所以教师可以清楚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具体情况, 并能给出有建议性的指导。

二、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意义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应用是尤为重要的, 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将工作导向观念灌输给学生,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将工学结合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而对教师也有着很多的帮助,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综上所述, 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适应社会的需求, 培养现代化的新技能人才, 为我国的生产行业提供工作能力强的工作者, 推动我国向工业大国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兴东, 李维利, 张景强.天津职业大学机电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5) .

[2]钱晓忠.机电类专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新时期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同时也为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我国职业教学领域的创新。通过技能大赛,能够对学生的训练内容和訓练方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和调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际调查可以了解到,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建设,还有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进行了积极的引导。

1 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影响

1.1 课程体系的影响 在以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课堂上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但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所以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建设符合现代机电一体化教学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需要更多的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但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的方面企业和职业院校并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职业技能大赛正是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在2008年我国就已经落实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项目,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最终确定的,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能够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术水平、职业素质等众多方面进行考察。

在2014年我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项目主要包括,对于智能电梯的安装和维护、机械设计制造,还有数控机床的安装调控维护修理等。这些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主要考察的都是目前最为前沿,并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依据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还有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将整体的专业教学氛围几个教学模块,主要分为通识学历、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专业扩展四个模块。

1.2 教学内容的影响 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也抓住了全国技能大赛的实际,使得学校与企业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有了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了解。依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具有的特点,还与对于机电一体化学生知识、个人素质等众多方面的要求,还有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准则,还相应的评分细则等,职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以往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推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理论知识。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需要打破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注重激发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兴趣,全面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

例如,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这一教学内容,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中有拉普拉斯转变、物控模型的建立等。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概念性知识较多,而且非常抽象化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涉及的数学计算非常的烦琐。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MATLAB方针软件,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落实了由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具有的职业能力得到一定的增长[1]。

2 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2.1 教师的责任 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也就要求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人员不仅能够承担理论教学的责任,同时,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够将教师具有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展现,也就是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结合一体。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帮助学生可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同时,通过对于职业技能大赛评分细则、考核标准等方面,明确了现阶段职业岗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的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增长,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2]。

2.2 企业与学校的对接 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一些高新的技术还有工艺在企业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变频器、触摸屏等前沿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在我国的职业技能大赛中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应用,直接的表明了我国企业发展和技术革新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同时,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注重对于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不断地提升。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暑假阶段要求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对于企业目前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进行全面性的了解,使得教师机身具有的专业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师也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技术辅导,了解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其作为自身的教学资源。学校要为企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提供相应的技术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对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使得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地提升[3]。

3结语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项目与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岗位进行了有效的衔接,专业岗位需求与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切合,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了解了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崇志.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以赛代训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3(11):56.

[2]王超.技能大赛引领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机电技术,2011(10):13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篇9

摘 要: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汽修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而职院院校作为培养汽修专业人才的摇篮,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校中不但能主动学习还能快乐学习。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对汽修人才培养存在各种弊端,必然会影响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该文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含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修专业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9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汽修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业务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要求更高。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承担着培育综合型汽修人才的中坚力量,在新形势下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探究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一体化教学含义及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1 一体化教学含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把科技开发、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等各种内容综合起来,从而实现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开展实践。总体而言,一体化教学含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职业院校教学目标要注重整体,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其主要目标包含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属于一个有机整体。

(2)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一体化,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职业转换,同时还要紧紧围绕着实践内容,提供比较宽泛理论基。而实践包含技能教学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

(3)教学时空。在一体化教室中,学生就能将上看所看和所听,转变为动和练,体现学生主导作用。

(4)师资。一体化教学对汽修教室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宽度与深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精度的实践技能,不但要掌握以上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还要具有一定职业教学的方法,以此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效果。

1.2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从职业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明显存在一定弊端,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二者同时进行,如果二者互不干涉,必然导致教学严重脱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困难,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必然浪费资源和重复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培养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根本不能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因此汽修专业教学时,如果依然按照传统模式把专业理论课的开课时间跨大。例如汽车发动机,讲解结构原理、修理零件的工艺及维护和故障排除,这个知识点间隔时间至少一??学期,极易让学生无法清楚认识整体知识,这样根本不能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当学生后面知识时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重新讲解前面的知识,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

在职业院校采用一体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同步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采用一体化教学,要应该从学生能力及技能上形成规律出发,积极营造出职业学习氛围,把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及训练技能融为一体,二者要同步进行,同时完成事情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以自身动作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能力。目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独立或者小组形式搜集信息,师生、生生共同探讨,不但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形成能力。开展教学组织就应该以学生作为中心点,要从教朝着学转变,教师在安排作业时要围绕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论,开展实践操作,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进修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必然趋势,更是汽修专业培养汽修人才的重要举措。总体而言,笔者建议教改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汽修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时,必须要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二者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汽车故障场景,通过各种真实场景的讲解,将抽象枯燥的原理转换成具体化、生动化的知识,让学生在活跃、自由及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汽修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讲解理论知识中,如果和教学情境脱离,那么就让学生感到教学空洞乏味,理解知识上存在极大的困难,长时间如此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尤其是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喜欢动手的特征,当学生参与实验时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拆装时,必然对一些零部件具有感性认识,并且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讲解,解答学生提出各种疑惑,提高学生学习汽修知识的效率和实效性。比如,学习汽车离合器构造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带学生近距离观察离合器,当学生有一定感性忍心后再讲解理论知识,就能够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2 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汽修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汽修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多给学生营造一些外出实习机会。比如,带学生到学生建设的实训时,也可以带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岗位,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汽修厂学习。将学生置身到这种这个能真实环境中,就可以学习汽车构造原理,全面了解汽修行业的发展状态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构造的欲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学习这种的热情。通过汽车实践教学,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组织技能竞赛,理论知识抢答比赛等各种活动,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汽修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开展汽修教学时,就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汽车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故障,以及维修这些故障灯各种相关知识,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诊断故障与排除故障、维修、拆装汽车等各种技能,要具有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企业行业的职业技能、素养。所以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修教师要积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给社会培养汽修综合型人才为己任,才能够满足社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

2.3 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但是从许多职业院校所用教材来看,理论知识与实操是分开实施。比如对《汽车构造》教材而言,其中重点讲解汽车的构造及相关工作原理等各种理论知识;但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则重点在于实训操作等各种内容,重点是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与讲解。如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开教学,极难实现教学同步,也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有效培养专业技能。因此就要主动研究教学改革,要将一体化教学理念观察到每一个教学具体环节中,特别对学生实操能力要求比较高,更是要充分整合教材的内容,落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密切结合不同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当然也可以选择既有理论知识还包含实训操作的综合教材,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二者的有机统一。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专业教师要全面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汽修专业教学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社会需求型的汽修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学者就必须要贯彻这种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同时,还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还原真实教学情境,从而促进汽修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机电专业技术业务自传 篇10

李 子 阳

福兴集团

二0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我于2000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中药专业,毕业后,由于计划临时变更所以没有分配工作。几年来,自己在家创业搞养殖,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随后到**、**等地打工,有的到车间一线工作,也做过销售工作。2004年进入福兴集团所属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先是在洗涤车间做车间主任,工作两年后又调入销售部工作,任华东地区销售经理。2007年3月进入福兴集团机电科工作,由于是跨专业,所以从基础干起,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掌握了大量的机电专业知识。并且参与了多个机电专业的工程改造、设计、安装,多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理论联系实际

2007年12月福兴煤矿随着井下开采水平的延伸,需在-266水平设计一处泵房,以保证-266水平的正常排水。我们随机电科各级领导深入未完工的泵房硐室开拓现场,结合排水设备布置,对现场进行精确测量,及时指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整改,并查阅有关泵房安装的资料,经过7天施工,以合理、科学、经济为原则对泵房设备选型,布置设计,并参与了安装,安装后试运正常并一次性通过了工程验收组的验收。

2008年3月因我矿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运输皮带巷开拓时出现弯曲度过大,超出胶带输送机允许可弯曲技术参数。针对现状我和相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摸清现场详细技术参数,通过查资料与厂家技术人员积极沟通。经过设计计算,一次次试验,终于在不改变胶带输送机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设计出胶带转弯装置。可根据胶带跑偏状况调整偏角度,同时根据现场弯曲度可自由调节,使皮带运行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最大弯曲度达10度。使用一年多状况良好,被评为技术技改优良工程。

因我矿主提升TKD电控系统属于2008年度国家安全监察总局下发的机电淘汰设备范围之内,所以需要对我矿原主提升电控系统进行改造。通过考察、比较,决定以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代替淘汰的TKD电控系统。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是一种用数字操作的电子设备,具有可编程序的内有能储存规划的指令,然后执行逻辑顺序计时、计数等控制机械或程序的特定功能,具有体积小、易维护、噪音小、模块化设计,扩充容易,有自我诊断功能,系统可信度高、提升机运行稳定、人性化设计等优点。由于新技能应用,对设备的有关性能参数不了解,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厂家技术人员详细的沟通和认真的学习,结合我矿使用的提升机详细性能技术参数制定了更换我矿主提升电控系统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在矿领导和有关单位审批同意后进行施工。从旧设备拆除到新设备更换、调试、试运行,共用时30小时成功安装完毕。

二、学习进修

通过参与采区变电所设计、采区泵房设计、主提升系统改造等煤矿机电工程,使我深深感到本人机电专业知识的远远不足,一些先进机电专业技术有待进一步学习,用到时需查阅网上资料和书本知识,在实际工作时带来一定的不便和困难,明白了煤矿机电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从事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的可贵和“书到用时方很少”的真谛所在。在福兴集团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对自我进行充电学习。因为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学无止境、艺多不压身。所以我现在正努力向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探索和学习来充实和丰富自我。

集团:李子阳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重要地位,不仅具有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价值,而且具有有别于其他教育领域的特殊作用。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具有普通教育的共性,更有与行业相通的个性。教学的关键手段,不仅具有知识教育的一般特点,更有生产任务驱动的鲜明特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近年来中职教育严格把握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新模式;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进而构建起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正是在这种改革的背景下,主要针对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论述。

一、实施完善的一体化教学

1.教学环境一体化

建立理論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考证等为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课程教学环境与企业车间接近。教师在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原理,又可以进行动手实践。

首先,对学校统一投资建设的一体化教室根据课程要求配备基本的仪器和实验材料,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和环境。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项目,自己开发和制造实验实训设备。第三,学校要与有关企业共同建设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教室。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应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

教学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突出技能实训教学,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把专业教育的课堂搬进实习车间,给学生营造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

2.教学内容一体化

(1)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要将几个相近课程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课程。在大纲中,教师应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而是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系统性来考虑知识的安排和取舍

(2)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学校要将合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请进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七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合一、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合一。

3.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因为有的卷面成绩很高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有限,而一些在学校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生涯发展很好。这说明过去单纯由教和练考核学生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和能力提高的情况。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进步。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与菜单式教学

1.校企合作,开展项目教学

学校在学生培养、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上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由机电一体化专业向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并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场所,实现双赢。

在加强实践训练方面,我们应推动校企合作,践行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这种合作模式能促进校企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也给企业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并为他们提供了合格的企业准员工。

2.订单式教育与菜单式教学

(1)“订单式”教育。围绕重点企业和新的改扩建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签定技能人才培养订单合同,使人才培养计划与项目建设计划相衔接,并按需求设置办学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及招生计划。

通过“订单式”教学,学校基本解决了实训材料纯消耗的弊端,既大幅度降低了实训中心运行的成本和实训教学成本,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教学的量与质。企业借助于学校的生产设备完成了产品加工,既实现了盈利目标,又增加了对潜在新员工的了解机会。所以,“跟单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互惠互利的校企双赢合作方式,校企双方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订单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性。“跟单式”教学以产品加工这个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中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2)“菜单式”教学。根据企业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特殊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选定教材,确定专业课程、制定操作技能训练标准,对课程设置实行动态管理。

上一篇:中国旅游文化问题研究下一篇:学习及工作简历怎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