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精选10篇)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1
一、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范畴
职业倦怠, 也被称作职业枯竭, 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职业中, 因为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的情绪体验而产生的身心疲惫和耗竭的状态。
19世纪60年代, 美国一位作家出版了一本小说《一个倦怠的案例》, 书中描写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 在事业达到巅峰之时, 却忽然感到自己的工作热情似乎在慢慢耗尽, 不再渴望成功, 最终远离故土, 只身前往非洲原始丛林。一个世纪之后, 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看到了这本小说, 于1974年最早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后来, Maslach等人又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此后几十年的时间内, Cherniss, Samson, Farber等许多学者纷纷开始关注职业倦怠, 并从不同角度对职业倦怠做了深入的研究。
二、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有关理论
通过学者们的研究, 关于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理论:
(一) 工作匹配理论
该理论认为, 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与工作不匹配所导致的, 不匹配程度越高, 个体体验到的倦怠就越严重。该理论的研究者们重点考察了工作负荷、控制感、报酬、沟通、公平、价值观等六方面因素, 发现当员工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长期不匹配时, 就会产生倦怠;失配时间越长, 失配方面越多, 产生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 资源保存理论
该理论最初由Hobfoil提出, 该理论的重要特征是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解释。Hobfoil认为: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作为倦怠的两个潜在心理过程, 分别与倦怠的不同维度相关, 工作要求过高及工作资源缺乏容易导致倦怠。工作要求主要包括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压力事件、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紧张的工作气氛等;而工作资源则包括时间、精力、能力、机会等。
(三) 社会胜任模型
Harrison指出:职业倦怠与自我工作胜任感有关。它是指如果个人体验到较强的工作胜任感, 那么往往会提高其助人动机;反之, 若未能达到预期的助人目标, 则可能产生工作倦怠, 降低助人动机。
(四) 努力回报模型
Siegrist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影响工作倦怠的努力-回报模型。他指出:当“input”超过“output”时, 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又进一步延伸到教育领域, 因为教师属于典型的助人行业。相关研究数据表明,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中, 至少有1/3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而职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又尤为严重, 已成为职校教师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根据前文提及的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范畴, 参考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有关理论, 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个因素是造成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作为家长来说, 他们将在家庭管理范畴内已无能为力的孩子送入职校, 就希望职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能够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矫正孩子心理问题、重塑孩子道德价值观等, 这无疑给职校教师和班主任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与此同时, 职校教师和班主任却在为之付出的同时体验不到与付出相匹配的人文关怀, 反而面临着待遇低下、晋升职称困难等现实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四个理论, 工作要求过高、且“input”远远超过“output”, 职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二) 学校因素
以上海为例, 上海的职校很多是行业办学, 所以各个学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 或者说受到“多头领导”, 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 学校的管理者几乎完全是套用企业的管理方法考核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工作, 且考核结果都与教师的工资、绩效、福利等待遇直接挂钩, 完全没有考虑到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于是职校专业教师也好, 班主任也罢, 都疲于应付各种考核工作, 因而面临着包括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冲突和挣扎。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四个理论, 这样冲突和挣扎的状态会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三) 教师本身因素
还是以上海为例, 如上文所说, 上海的很多职校都属于行业办学, 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师资来源因而十分广泛, 其中自然有少量职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接受过师范院校的系统培养, 但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过教师系统培训的从业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事教师职业, 应该是一种奉献和热爱, 更是一种挑战, 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他们缺乏有力的协助与支援;同时很多职校又很不重视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 很少提供有效培训、必要的进修、国内外的正常师资交流以及良好的行业实践的机会, 使他们常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胜任力方面表现出无助感和孤独感, 力不从心, 自我效能感降低, 成就感缺乏。
当然也有部分职校教师因为自身原因, 不能及时更新知识, 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长此以往也会出现工作胜任力不够, 进而自身反而产生心理问题。
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产生工作胜任力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四个理论, 这些是职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四) 学生因素
由于我国社会公众对职校的曲解, 导致学校连年遭遇招生困境, “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生源素质大幅度降低。职校学生在心理上、学习能力上、道德品行上都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 应该说学生的难教育成为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专家和研究者曾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 对事情漠不关心, 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 这些都易使教师产生倦怠, 因为这些与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形成激烈冲突, 构成了职校教师所特有的、特殊的、持续的压力。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的四个理论, 这种压力使职校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感到失望和无奈, 身心疲惫不堪, 长此以往, 心理的疲劳与精力的衰竭必然会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 甚至严重的职业倦怠。
四、干预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对策
针对上文提及的导致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四大类原因, 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对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一)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在树立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的同时, 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降低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要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制订符合他们水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目标。
(二)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应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 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还应该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主动地寻求锻炼自己的机会;另外, 还应该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办法, 不断提高自身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
(三)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应提高抗压能力, 学会放松身心
身体锻炼是专家推荐的提高抗压能力的一种重要举措;另外在工作中, 遇到不管因为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或是学生的问题带来的情绪困扰,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释放压力, 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 提高职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
上文已提及, 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显著的相关。所以应该针对这一环节, 加强对职校管理者的培训, 改变其管理理念, 使其改进管理方法。
(五)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
对于教学环境相对薄弱的职校来说, 职校管理者应努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个性, 珍惜教师的个体劳动成果, 肯定教师的工作价值, 不断地给教师以关怀和鼓励, 为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使其感受到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
(六) 提高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社会地位
上文也提过, 由于社会对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不了解, 尤其是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更是游离在教育行政体制的边缘, 他们在与其他行业从业者进行诸如经济待遇、职业声望等方面的比较中常常心理失衡。因此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引起社会关注, 并不断提升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使其更安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
综上所述,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 这其中有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学生等多方面的诱因。而缓解他们职业倦怠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千头万绪, 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合力。
2014年6月24日,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 我们国家把现代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也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信在这样的会议精神和政策引领下, 随着相关措施的出台,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们职业倦怠问题将会逐步缓解, 进而斗志昂扬地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的工作中, 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王丹.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 2007, 30 (2) :492-494.
[2]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 (2) :56-60.
[3]吴真, 徐富明, 黄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状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7) .
[4]曾玲娟, 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1) :79-80.
[5]王芳, 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4 (5) :568-574.
[6]胡春梅, 姜燕华.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3) :51-54.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2
笔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包含下列5个要素或特征:第一。角色认知。班主任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要有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其价值和功能,认识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增强角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能认识自己工作价值的人。很难热爱并投入职业工作中。优秀班主任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对班主任工作有正确的认知,热爱班主任工作。第二,坚定信念。职教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信心,有高度的期待,有成就感和成功的欲望。这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德识才能。德识才能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养,没有优良的德识才能,专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就成为空中楼阁。优秀职教班主任,应当是以思想引领学生,以道德影响学生,以学识充实学生,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第四,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推进器。有的班主任老师从自身工作经历中得到这样的体会。“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师生感情的破裂”。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对班主任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创设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环境,是学校教育、学校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就班级工作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产生班级亲和力,有利于优势互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友情、协调关系,有利于扩大信息交流。第五,执著追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成功之道。有了信念和目标,还必须使之转化为自觉行动,需要长期的坚韧不拔的实践。实践和行动,才可能使成功的可能性因素转化为现实性因素。丁顺前老师从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得出结论,“从学习、借鉴、实践、研究、反思等途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习得更多的收获,创新更多的方法,让自己在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策略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精心规划,在角色扮演中端正自己。职校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首先是善于自我生涯规划,善于决策、策划自我职业发展。这是专业发展成功的前提。职业生涯规划是认识自己、分析环境、确立目标、制订行动计划的有机统一活动。发展自我就要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这是职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功、一项基本能力。
第二,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职校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读书,需要学习。学习、阅读是职校班主任生命力的源泉。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翁同稣的一副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都强调了读书的价值。职校班主任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让读书成为一种责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第三。反思教育实践,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充实自己。当今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已经把反思实践能力作为21世纪教师重要能力之一,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都说明反思实践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职校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同样需要反思实践,努力提高反思实践的能力,在反思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
第四,坚持教学相长,在互动交往中发展自己。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获取、占有信息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获取信息方面,老师和学生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老师还不如自己的学生。因此,职校班主任也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
第五,开展教育科研,在把握规律中提升自己。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教育改革呼唤着科研型教师。职校班主任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和依托,教育科研是职校班主任成功必由之路。职校班主任要确立强烈的科研意识,要研究职校学生,研究职校学生成长文化,不断探索新时期职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3
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和思想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 班主任的工作包含了学生思想以及其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 班主任的专业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校班主任的专业化, 要实现其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措施等的专业化, 同时要保证其专业道德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 为其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中职校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是其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对班主任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能够使其个人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从而能够更好地在中职校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素质方面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 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应用, 为学生健康人格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能够有效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更好地保证中职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过程, 除了班主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外, 学校还应建立和完善班主任专业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以培训及考核制度的完善来为班主任的专业化提供保障。
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聘任制度。中职校要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班主任的专业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审, 并且不断地完善班主任聘任制度, 为其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实践中, 可以通过对班主任工作级别划分等方式来激发班主任提升其专业化的积极性, 为其工作树立良好的榜样, 也为其提供更多的动力。此外, 要注重班主任工作经验以及管理绩效的考核, 对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职称及薪酬方面的优势, 以激发教师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热情, 为其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
其次, 要完善班主任专业能力培养机制。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既需要自身内在的总结和完善, 也需要外在的培训和教育。中职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培训机制, 使其认识到专业能力对其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使其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的管理技能, 实现其综合水平的提升。实践中, 对班主任的培训应该包含更多专业能力提升的技能培训, 同时要注重先进教学理念的应用, 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辅导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等, 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这种专业培训的开展, 还要处理好班主任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关系的处理, 更好地提高其班级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培训, 增加班主任沟通交流的机会, 通过心得体会的分享实现优秀管理方法的借鉴应用, 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校班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再次, 要建立专业化的考核制度, 推动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在中职校管理中, 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完善其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同时, 也要注重考核机制的建立, 为其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实践中, 除了要注重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外, 还要将其任职条件以及专业素质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且要融入更多的专业教育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考核, 从而更好地推动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考核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能够使班主任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
最后, 要注重班级管理专业化研究工作的开展。中职校管理中, 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建立相应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为班主任专业化的实现提供保障。通过研究对班主任专业化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改革措施。此外, 通过这种研究建立完善的班主任交流平台, 实现专业管理经验的交流, 实现专业化资源的有效应用。通过课堂小组的建设, 对班主任的专业化进行深入研究, 加强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实现其理论水平及管理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结语
班主任管理工作对中职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聘任制度和培养机制, 同时还要完善班主任专业化考核机制, 通过专业化研究工作的开展, 为其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班级管理效果的实现提供保证。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对中职校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从中职校整体的角度来讲, 则要积极的创设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措施,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志刚.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 2008 (10) .
[2]李迪.中职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意义与实践方法[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4 (06) .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4
【关键词】新时期 职校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2-02
“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和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这是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战略目标。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认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新时期对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个体要求
第一,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继续学习和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的,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的必备条件。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学历教育和阶段性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只有不断学习和完善、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这是21世纪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优化进入新时期。专业知识是教师从教的保证。科技的进步,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外,还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拥有较系统的、前沿的、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对象和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知识。
第三,“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职校教师应了解企业,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第四,开拓创新成为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掌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还要掌握应用现代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新时期对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群体要求
第一,扩大职校教师队伍规模,增加专任教师数量,使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保证规模的要求。
第二,加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建设“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产业技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师资,以适应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三,加快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包括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要求。
第四,加快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新时期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如何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职校师资队伍?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五个途径。
(一)建立基于“无货架寿命”理念的培养机制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之与我国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加坡的“无货架寿命”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培养的重要理念之一。他们把教师比喻成货架上的商品,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职业价值才不会过期。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有:一是新教师入校,学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专业(系)部为其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二是教师发展的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由学校各专业(系)部与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三是学校定期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到学校开展新技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博览会以收集最新行业信息、更新专业知识;四是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带薪培训15天的假期,学校会分阶段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单位对他们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超前培训,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健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职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而较少“质”的指标规定。这就容易造成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制订公平合理、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评价和考核办法,在保证教师基础性收入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群体绩效收入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优秀名师的培养。
在考核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将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工作表现和非教学工作表现列入考核的重点。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涉及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还要涉及非教学工作表现,如为企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等。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三)发挥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理念到教学的方法、模式和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全新的教育形态。柳州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育试点城市,从2000年开始,相继配置了城域“校校通”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各类大型教学资源库、本地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名校优质资源、信息过滤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研究性学习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软件,同时在都乐网站上配置了供全市各学校共享的涵盖各学科的资源库,截至目前,所拥有的各类优质学科课件、教学与教育素材资源等容量累计达1800G以上。
充分利用上述资源共享平台,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职校教师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习相关的课改新理念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共享高职院校优秀教育资源
发挥高水平高职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中的示范作用,为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提供借鉴,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专业化教育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机制,促进民族地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这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一种新途径。
从2010年开始,柳州市教育局开展了“‘1+1民族职业教育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柳州市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从高职院校选派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教师作为“导师”与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1+1”形式的“结对子”培养工程,采用专业化教师指导,以此加快中职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这为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方法和方式。
(五)通过校企合作“孵化”技能型教师
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型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新时期新形式对职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而完善职校教学知识结构最重要方式是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通过校企深入合作,让教师融入企业环境,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充分磨合,真正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接触到工作流程,了解企业一线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以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行业、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产品生产的工艺,工作流程等如实地展现给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会对教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教师还有可能参与到企业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之中,从而提升科研能力,这些都从本质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应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合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构建科学的职校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全国教师教育通识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贵新,杨玉宝.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2011B0028)
【作者简介】李宏俭,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职校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篇5
一、有责任心, 从 “我”做起
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 有责任心,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长负责。班主任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我要求学生早晨不迟到, 自己每天7: 30—7: 35 就到学校; 我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自己每天看到学生也是微笑或者喊一喊学生的名字, 给学生一个暖心的回应;我要求学生仪容仪表整齐, 自己每天也注意衣着干净整齐; 班上值日生空缺一个, 我就为自己排了一个扫地的工作, 一方面是爱这个班级, 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心, 扫地扫干净,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也是教育资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风化雨, 长期积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去教育学生, 使之形成高尚人格。
二、关心每一位学生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爱, 班主任心中要充满爱, 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相信只要花足够的时间, 再坚硬的心灵都会被感化。我们班有一个学生, 家离学校仅一刻钟的路程, 还经常迟到, 一直提醒他, 效果甚微, 有一次他说要去医院看中医, 我就建议他去中医院看名中医, 并帮他在网上抢了一个号, 从此他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迟到。有时候, 有的学生作业晚交, 我会把他留在教室, 对作业题指点一二, 慢慢地他们也就会按时把作业做好。有时候一件小事, 会让学生看到你的真心, 从而使他们成长起来, 一次小小的帮助胜过十次严厉的批评。
三、重视班委的培养
班委是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挑选善良正直、有上进心的学生担任班委, 这样班级才会充满正能量, 整个班级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班的班长是一位很低调的女生, 做事认真负责, 充满阳光, 但又不失稳重。交给她的事情, 她总是很快完成交给我。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 她又被选为学生会纪检部部长、学生信息委员, 她的工作变得非常繁忙。我发现她会详细地给干事安排工作, 并且督促他们的执行情况。她的时间安排得很好, 班上的事情, 她也总是自习课一有空就做, 没有耽误。职业学校的常规是每天都要检查评比, 劳动委员的作用当然很重要。我班劳动委员是一位高大的男生, 他在外面的饭店兼职过, 很会做事, 苦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他为人朴实不计较, 也很热心, 成绩中等, 和班上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学生都能打交道, 大家都很听他的。班委的能力培养出来了, 有利于班级管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钻研学术问题和发展自身专业。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定要镇定
班级这么多的人,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事情发生在学生当中, 其实他们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年轻班主任, 遇到事情最好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了解事情的经过, 理性分析, 然后再想办法解决。一次, 我们班的班级任课老师反映, 上课手机响, 是墙角边充电的三个手机中的一个, 没有一个学生过来认, 她很生气, 请我调查这件事情。我把三个学生找过来谈, 果然没有一个人承认, 都说不是自己的手机响, 还让我不要怀疑他们。于是, 我把坐墙角边的几个学生找过来问了一下, 基本上锁定了目标之后,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对该学生进行教育, 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 不是你不承认别人就不知道, 逃避只会让你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 根本没有必要, 最后他终于承认了, 并且向老师道歉。我采用一种积极的、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有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反叛, 不利于对其展开教育。所以面对突发事件, 教师要理性对待, 以理服人, 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 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有利的。最好不要在全班面前发火, 如果要发那一定要发得有道理, 而且要能解决问题, 不然会失掉学生的支持。
五、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 通过手机、互联网接触很多新鲜资讯, 对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比老师知道得还要快。班主任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德育方面的最新理念和阅读经典的著作, 例如, 亚米契斯的 《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吉诺特的 《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班主任还要善于通过阅读向一些成功的班主任学习, 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 《我这样做班主任》、李迪的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都是很好的借鉴作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 要善于分析原因, 灵活化用别人的经验。有一次, 班级的黑板报被一个学生都涂花了, 我心里很不舒服, 真想把这个人给揪出来批一顿。正好刚刚看过一篇文章, 讲的是要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少用批评。我仔细看看这些乱画的东西, 有些画得还挺好的, 就是乱画而已, 我要引导该学生画符合黑板报主题的内容和美的内容。于是我先进行肯定, 我们班级还有不少画画的人才, 画的画还不错, 希望这些同学能参与到黑板报的设计和绘制当中, 为班级做贡献, 但是不允许在黑板报上乱涂乱画。果然, 第二期的黑板报有学生主动来帮助宣传委员出谋划策, 很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画, 也没有人在黑板上乱画了。由此可见,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 对学生加以引导。学习别人的教育理念, 吸收别人的教育经验, 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总之, 班主任要有责任、有担当,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 从日常生活中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 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持之以恒地努力, 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成就自信而又有能力的学生, 收获成功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02) .
[2]孙林华.浅议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J].广东教育 (职教) , 2012 (04) .
[3]梅纪萍, 周蒋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4 (30) .
[4]王益锋, 曹平.关于中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4 (26) .
[5] (美) 海姆·G.吉诺特.孩子, 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0.
职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路径探析 篇6
一、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现状
1. 目标定位不准。
职校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普遍较差, 生源相对复杂, 教育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大多数职校班主任在学生常规管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久而久之, 他们就将自己的工作单纯定位为“管理者”, 认为只要管理好学生, 使之少犯或不犯错误就算是成功了。很少有班主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或者将职校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塑造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是班主任工作目标定位的错位造成的, 班主任不仅应该是学生常规的管理者, 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2. 管理理念不新。
班主任工作理念陈旧、方法简单, 满足于“经验型”管理, 为管理而管理, 缺乏创新精神。注重纪律的规范, 以管制为主, 习惯以“权威形象”出现, 采用“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管理模式。他们不懂得关爱学生, 更不懂得“育人”的内涵, 这种管理是粗放和低级的, 育人成效会大打折扣, 也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
3. 岗位规划缺乏。
没有短期目标, 更无长期规划, 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日子得过且过, 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学的“副业”, 思考不多, 就事论事, 只做“传接球”的工作。由于不能放眼于未来个人的专业发展, 平时工作时往往被动、盲从, 缺乏思考, 德育活动没有特色、没有创新。
(二)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学校层面现状分析
1. 学习、科研氛围不浓。
在许多职校里, 学生管理工作仅限于把学生看好, 不出事就好, “安全才是硬道理”, “经验型”“救火型”工作方式大行其道。学校很少宣传或组织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法, 更不重视引导班主任把德育工作实际转化为科研成果。
2. 价值导向不明。
学校只知道要求班主任抓管理, 出成绩, 却忽视班主任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和价值没有得到肯定, 久之, 在校内形成不良的价值导向, 使得班主任工作缺少动力, 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也会更加漫长。
3. 培训力度不够。
在有些职校, 班主任培训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 有的即使有班主任培训制度, 也缺乏严格的执行;有的学校班主任培训力度不够, 课程不达要求, 校本培训不够多层次, 培训体系不够多元, 课程不够全面, 缺少实践平台, 无法满足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需求。
4. 激励机制不健全。
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不完善,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成绩的考核与认定, 单纯从是否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学生遵守日常规范情况方面考虑, 忽视班主任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评价标准单一、不具有科学性, 工作奖惩不够规范, 不能使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化学习中来。
二、促进职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一) 科学规划、科研引领、培训带动, 班主任专业化的可靠保证
1. 科学制定班主任发展计划。
学校层面要打破长期以来认为班主任工作“人人能为”, 不具有专门学问的旧观念, 重视并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养工作, 制定科学的“教师个人发展”和“班主任专业化培养”计划, 设定具体的目标, 指明努力的方向, 做出详尽的规划, 引领班主任工作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成长, 从而促进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的整体推进。
2. 积极营造科研引领的氛围。
努力建构班主任开展教育科研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制度保障体系。要加强专业引领和团队引领的作用, 深化实践性德育课题研究, 推进德育工作创新。鼓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渗透中多思考, 勤实践, 勇创新, 写好德育论文和教育反思、将德育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力争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鼓励并指导班主任积极申报德育课题, 通过基于本校实际的德育课题研究,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3. 大力强化班主任专业素质培训。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化专业认知, 要有专业自觉, 不能仅凭经验工作。除了要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外, 还要了解德育原理、班主任工作行为学相关理论;二是要增强专业能力, 包括组织、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灵活机制的应变能力, 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以及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三是要提升专业道德, 班主任既要掌握道德教育的原理方法, 还要有高尚的师德,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是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是直接参与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学校必须坚持培训, 把班主任培训工作常态化, 使其在学习中提高, 在实践中锻炼, 在反思中成长。一是利用班主任例会或业余时间, 通过集中研讨、个人学习、集体观摩等方式, 加强学习和交流。二是坚持自主发展与系统培养相结合,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培养班主任的学习意识, 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聘请有关领导或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三是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得失, 宣传优秀班主任好的工作方法, 先进事迹, 树典型、立标兵。四是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 组织各系科负责人和部分优秀班主任, 赴兄弟学校交流与探讨, 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取长补短。
(二) 舆论导向、激励促进,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有力支撑
1. 舆论导向。
加强班主任工作岗位的宣传, 在校内开展各类与班主任成长相关的活动,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建立全面完善的班主任评价与激励机制, 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自豪感, 提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水平。
2. 目标激励。
完善班主任管理与考核制度, 运用目标激励的办法来增强班主任的事业心和凝聚力。要使考核向业绩倾斜, 激励班主任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和班级建设管理任务。考核目标的设立要以学校总体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 兼顾班主任的个体专业化发展需要, 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操作性强的原则, 将考评结果与班主任的奖励、提拔和评优挂钩, 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对目标激励的有益补充, 在体现了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同时, 更体现着人性化管理的一面。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 使班主任的体力负担和精神负担得到必要的释放。在保证班主任正常履职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办法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 让班主任有更多时间阅读和思考, 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 提升教育质量。在工作之余组织一些面向班主任的娱乐活动, 实行班主任休假制度, 组织优秀班主任外出旅游或参观学习, 使班主任们既愉悦身心, 又学习经验。
4. 人文激励。
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和地位, 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津贴发放办法。拉开分配档次, 实现高质高酬、优质优酬。理解、尊重、信任广大班主任, 既在工作中创设条件, 提供机遇, 又在政治上给予关心, 提供机会, 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提供帮助。优先发展优秀班主任入党, 积极与上级单位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就业、家属调动等方面的问题, 解除班主任的后顾之忧, 在评定职称、提拔职务、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照顾。
三、活动推进、反思提高,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有效平台
1. 积极推进青蓝工程。
关注青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把培养青年班主任放在重要位置, 立足开展“青蓝”工程, 通过帮扶、结对子, 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青蓝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系统化、常态化、活动化。要和日常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具有常态性;要以活动为载体, 逐渐推进。
2. 积极推进岗位实践活动。
班主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实践, 从而转化为岗位实践知识则是重中之重。班主任不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简单机械地应用于工作之中, 而应当在日常管理中, 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反复实践, 并使这种实践知识逐渐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如开好德育工作例会, 交流教育心得, 围绕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问题, 集体进行剖析, 寻求对策;开展好班主任专业技能比赛活动, 让班主任在活动中加速提高专业化水平。
3. 积极推进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
谈如何提高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素养 篇7
那么, 如何提高职校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班主任专业化思想, 提炼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内涵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 它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空间和班级文化, 以及广泛的辐射功能, 下及每一个学生主体, 上及学校教育系统, 又及家庭社区的文化环境。因此, 可以说它是素质教育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而班主任专业素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会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智慧融汇于班集体以及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 以引导学生, 教育学生。一直以来, 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工作职责等均有诸多概述, 但说法不一, 对职校班主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缺乏科学的、一致的认识。
新时期, 我们要树立班主任专业化的思想, 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说法进行甄别和提炼, 总结并归纳出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理论内涵。
其一, 职校班主任应该掌握基本的职业规范与责任规定, 应当遵守规范、敬业爱岗、尽职尽责, 这是最基础的外部约束、他律监督的层次。
其二, 职校班主任应当逐步在实践中内化这些规范, 以形成自觉的意识、内在的良心与良知、内在的道德与理智的环境。
其三, 职校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 激发内在动机, 调动积极的情感, 以积极的态度追求教育事业, 其主体精神和主体价值要与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融为一体。
其四, 职校班主任在班集体的成长中, 在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要充分地实现自我并发展为体验幸福的自由主体, 逐渐步入教育艺术家的成长道路。
二、探索班主任专业素养培养途径, 建立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一直以来, 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十分重视, 高投入、多途径、多渠道地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化培训。但是还没有哪一级教育部门对班主任进行过大规模的培训, 虽然有一些小型的培训班, 但参与面不大, 培训内容也不系统。
班主任专业化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逐步进步的过程。研究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培养途径,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采取多种手段、开辟多种途径对所有的班主任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关键靠教师, 而班主任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群体, 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学校专业活动的引领, 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活动。
为使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可以借助班主任岗前培训的时机, 开展多样的班主任系列培训。有关部门要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掌握班主任日常工作制度内容, 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材料, 使他们做到计划和总结的首尾呼应。
学习有关班主任的理论材料, 学校可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班主任通过学习、感悟、实践的形式写学习体会, 并在教师中进行交流, 从而有效地提升他的专业理论水平, 帮助班主任树立专业信念, 增强责任意识。
二是建立班主任培训、指导、考核的有效机制。学校应将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与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紧密结合, 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并把班主任的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体系, 将其取得的教研创新成果等纳入考核体系, 评价标准为是否有班主任积极参与到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队伍中来, 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等, 从而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着力营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三、完善班级考核机制, 努力创建特色班集体
倡导班主任专业化, 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是为了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促进班集体积极向上、和谐发展, 学校应在班主任任用方面实行自我申报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选拔和任用培训过的专业素养高、热心班级管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并大力开展特色班集体的创建。
“特色班集体”是指班集体除了具有一般班集体共同的特征外, 还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比较稳定的班级风格或班级风貌。而要建立“特色班集体”, 我们应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用两到三年时间探索出打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集体的新路, 并逐步完善班级考核机制, 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班集体的评选办法和评比标准。另外, 还要把开展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与引领班主任走向专业化之路紧密结合, 促使班主任不断反思其教育观念, 不断研究其教育行为, 不断提高其教育艺术, 最终实现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目标。
此外, 创建特色班集体还要研究以下内容:
1. 特色班集体的外显特征:
独特的班集体理念、独特的班集体氛围、独特的班集体活动、独特的班集体制度、独特的班集体管理。
2. 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前提条件:
一是所创办的特色要和德育的根本目标相吻合;二是要和本地以及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因素相结合;三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爱好和水平层次以及年龄特征;四是班主任要有自身的个性和特长。
3. 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还要研究考核评价问题, 可通过班集体的考核评价反哺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主要研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激励的措施, 重点抓住案例反思与行动研究, 通过班主任交流、教育随笔、学期总结交流等平台, 让班主任思考、反思、探索和解决特色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及时优化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在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四、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行动研究
研究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贵在有研究者独到的见解。因此, 理论研究者必须有良好的反思品质, 在不断怀疑和追问中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同时, 理论研究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能够穿透现实的迷雾, 把“提纯”之后的世界本质地呈现出来。理论研究能让班主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 因为起点较高, 视野较广, 这种审视和反思也就更容易走向深入。理论研究与反思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班主任成长同样需要不断研究、反思, 通过对日常工作的重新梳理、总结、反思, 可以有效地扬长避短,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写班主任教育随笔、教育周记、教育日记等手段, 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观点、思想, 提高工作水平。
行动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研究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以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中的反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如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反思, 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反思, 通过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等。在实践操作中, 我们可以对多种反思性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 以取长补短, 发挥其综合效应。行动性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社会研究, 它旨在引发社会变化, 也就是让被研究的对象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 采取相应的行动, 改善他们自己的社会状况。它着重于研究所导致的成果。即一方面要使研究的客体成为参与者, 另一方面要取得实际成果、实施行动。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握行动性研究的特点“在行动中研究, 为了行动而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 并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班主任的研究要和班级工作结合起来实施, 通过行动研究, 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班级管理方法, 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在班会课上, 不仅要做到理论灌输, 更要注重言行一致, 为学生树立榜样,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讲文明的意识, 使之形成习惯。
五、增强班主任的挑战意识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不断地挑战自我, 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探索前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读书人, 以书为师、为友, 不断从书中汲取他人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 并以一桶水养一碗水的定律来鞭策自己, 养成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其次, 要乐于向同事、学生学习, 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精神, 在创新、探索中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再次, 要主动投身教育改革, 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带着任务和问题在不断探索和反思中前进。同时也要借工作快速成长起来, 合理地将工作与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 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使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 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得以实现。这样的工作才会有所价值, 才能成为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成绩、不断审视职业价值的力量源泉。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航行。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作为班级的耕耘者和管理者, 班主任要顺应形势,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摘要:一个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一生带来影响, 一个具有个人魅力和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能令学生终身难忘。而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树立班主任专业化观念, 创新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养模式, 完善终身教育的班主任自我发展机制, 以寻求班主任专业化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齐学红, 马建富.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雪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J].消费导刊, 2009 (16) .
[3]靳玉文.班主任实用“百宝箱”[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
提升中职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职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意识在增强
当今, 世界随着全球经济加速融入市场化、知识化、信息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人们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职业学校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综合化, 认识到人才培养要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始主动或被动地更新教育观念, 按照学科发展的要求, 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意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树立起“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深化素质提升的内涵。
2. 建立、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
为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考虑到各专业不同专任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学校整体的综合因素, 结合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 针对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在职或脱产培训, 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技能考证、企业实习等, 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相关机制的实施,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在逐步建立中完善。
3. 落实措施,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推行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 立足实际,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评优活动, 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组织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鼓励教师深入研究, 撰写论文,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社会实践、企业培训、人才资源服务、校企合作等活动, 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二、当前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1. 存在问题
(1) 缺乏素质提升的主动性。没有外在因素的刺激 (例如评优、考核、聘任、职称等) , 加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不足, 导致教师主动性不够, 教师潜力开发不足, 专业发展进展缓慢, 影响新课改的进程。
(2) 缺乏素质提升的有效性。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对职校教师的特别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教师应由教学的一面手, 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另外,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教师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的科学教学观, 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有效地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3) 缺乏素质培训的系统性。虽然学校定期、不定期地选派教师进行“四新”培训, 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等等, 但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年龄的差别、能力的大小、个人的爱好、学科的界限等因素而造成个性的相对差异, 在进行培训时若不能考虑分层次分方向合理地进行, 就不能做到专业培训的持续更新, 难以保证培训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得不到拓宽和更新, 实践技能知识得不到丰富和改进, 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启迪和提升, 培训效果不显现。
2. 产生原因
(1) 政策导向的原因。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思想的改变、培养模式的革新, 更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完善的政策导向支撑。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只有依靠国家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才能有效地规范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学校的原因。中职校的师资队伍目前还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教师居多, 实习课教师相对比较缺乏, 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合理。学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但在实施中还未全部落到实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协调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训课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 所谓的“双师型”也只是局限于理论课教师怀揣一张或几张专业技能的等级证书, 以应付个人职称的评定或星级学校的评比要求, 而实际教学中却远远不能胜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3) 教师自身的原因。当今教师, 特别是职校教师, 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更新教育理念,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从根本上认识只有掌握先进教学的理念, 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断创新职校学生培养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机制等, 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使学生成为人人掌握一般技能, 部分掌握复合技能, 个别掌握综合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几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软资源”,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所以, 教师自身素质的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针对以上原因,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 健全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激励机制
职教教师,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以及明确自我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目标。为此, 学校必须整体规划, 长效跟踪,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 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教师聘任制、资格认定制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结构工资制, 打破平均主义;采取竞争上岗, 能者上、劣者下的制度, 对有突出成绩的骨干进行重奖, 积极构建骨干教师成长激励机制, 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 使每位教师都能自主提升, 争优创先;借助于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2. 建立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
构建合理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为有能力者创造机会, 让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亲身实践, 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市场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实际需求, 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培训重点有几个方面: (1) 主动走双师型、复合型、前沿型专业化道路;努力进修学历、交流学术、科研创造。 (2) 坚持技能考证、实训带徒、技能竞赛;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实习。 (3) 提倡个性教育、特色教育、创业教育;积极展示个性、打造品牌、创造精品。 (4) 研究高职兼课、培训兼课、成教兼课;开展集团服务、学院辅导、网络互动。 (5) 学校定期不定期选派骨干进修, 出国培训, 同行考察。
同时, 通过针对性的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 结合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 完善中职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 也是科学评价其专业素质提升是否完善的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使中职校教师由单一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和实践两相结合的双重角色, 从根本上克服职业倦怠,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动力, 从根本上真正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当前,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它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广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职业学校, 尤其要注重其专业素质、素养的提升。展望未来, 在课改形势的需求下, 学校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质量监控, 加强奖惩机制, 不断渗透科学意识, 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 使教师在自身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 也为新课改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来, 素质提升的特色将会更加明显, 地位将更加凸现, 过程将日趋优化, 主体将备受关注, 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涌现出来, 使学校和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 从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 2008, (7下) .
[2]易玉屏.夏金星,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0) .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9
关键词: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新职业教育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91-04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典型的登山模式,有的教师目标明确,步伐坚定,“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必臻乎峻岭”;有的教师却满足于“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浑浑噩噩中不知“时间都去哪了”。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海门中专”)以“新职业教育实验”为落脚点,将教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触发器,聚焦“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破冰之旅。
一、真假之辩——价值取向的本真诉求
不懈地探索未知领域,获取新知,寻求理论的支撑,思想的超越,从而催生智慧,这是经典的教育科研价值观。在这样的经典认同下,“新”代表着具有社会知识建构的价值,这对于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而言,其实是不现实的,也超越了对教师职业的本体要求,使教育科研在大众的心目中,被赋予神圣、高傲和冷漠的形象。事实上,现实中的教育科研往往被功利所裹挟,鱼目混珠、真假莫辨的现象在很多学校比比皆是,让教师的专业发展陷入迷茫和无措。
困局一:浮而不实的“两张皮”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于教育科研的价值定位存在功利性倾向,不是从学校教学实际需求出发,而是将教科研当成了展示办学水平和实证办学业绩的盆景,认为理论研究太虚,不能迅速转变为现实的教学“生产力”,还不如在教室里上上课、在车间里动动手来得有效益。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很多教育科研问题的提出不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而是按照理性逻辑与规范进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操作,其研究的结果与教学实践距离甚远,根本无法触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教育科研往往沦为装饰学校门面、应付各类验收的光鲜亮丽的“塑料花”,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距甚远。
困局二:敷衍了事的“空壳课题”
有人用“申请时主动,立项时激动,过程中不动,检查时被动”来形容那些为应付评职称、评先进的“空壳课题”,颇为形象生动。这类教育科学课题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了一堆理论,却没有实质性的研究内容和过程,或者是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不“贴身”,往往“隆重开场”却“草草收场”。这种教育科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是教育科研“打假”的“重灾区”。
困局三:主体游离的“赶鸭子上架”
本该作为教育科研主体的教师,事实上脱离了科学研究,并没有“真实在线”,而是将生活方式窄化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甚至还有这样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是领导和部分教科研人员专享的“奢侈品”,让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做教育科研,就像逼迫穷人捐款一样不道德。本该出于教育自觉的科研行为在很多职业学校却成了“赶鸭子上架”的无奈。
解困利器:“新教育”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行动哲学。“新职业教育”同样注重实践和行动。重实践,就是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赢得教育教学的话语权;重行动,就是不夸夸其谈,用事实来说话。这样一种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对于学校教育科研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在新职业教育的引领下,海门中专教科研部门立足“让科研看得见”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科学严谨、思辨与实证统一的科研规范,营造求真务实、简朴高效的科研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外压内促”。一是建立了学校教科研成果的每日公示制度,凡是教师中有人论文发表或获奖、教学竞赛获奖、执教县级以上公开课,所有的教科研成绩都第一时间在校园网上公告、表扬,并通过省市级媒体推介,尽可能地推广影响面,从而对教师产生有效的激励;二是强化了对教师的考核与鞭策,每位教师都制订了详尽的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严格考核,并在网上公示专业进展情况及考核结果;三是建立了各类竞赛的选拔机制,变原来单一的系部推荐为“教师申报、系部选拔、学校征召”相结合的参赛机制,并将参赛结果纳入系部考核,从根本上改变“敷衍”“照顾”“拉壮丁”“无考核”的竞赛状况。在“内促”层面,一是启动“书香教师工程”,组织读书沙龙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方式;二是做好各类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竞赛水平;三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南通市名师发展团队、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南通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更多平台;四是组织各级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强化了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五是强调了“将论文写在课堂上”的科研理念,并积极与《江苏教育》《南通教育研究》等杂志联系,举办了多次写作沙龙,为教师的专业写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服务。
学校通过一系列教科研规范的制定,扎起了教育科研的“场子”,吸引了更多的研究群体,从单纯的为课题研究而研究,把目光转向关注教育科研的真实效益;通过创设求真务实的科研文化,引领、促进了人的发展,使教师的“在场”研究生机勃勃。教科研价值取向的校正是学校解困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一步。
二、雅俗共赏——研究内容的核心观照
新教育倡导一种“上天入地”的教育科研,认为只有理论付诸实践,真正做到研究“入地”之时,教育科研才能找到生长点,扎根于教学实践汲取养分,从而抽枝拔节,蓬勃生长。“新职业教育”基于行动、基于校本的科研观,倡导一种“雅俗共赏”的教育科研范式,扭转了广大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认识偏颇。
误区一:很多教师抱有这样的观念,教育科研是领导的事、专家的事,离我们普通教师太遥远了。
误区二:有些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高大上”的东西,我们普通教师上上课,教教学生,这些琐碎、细微、俗气的东西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endprint
勘误利器:新教育以“草根运动”著称,强调开展行动的科研、校本的研究。“新职业教育”的教育科研同样注重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并确定研究问题,鼓励教师从身边的教学空间寻找科研契机,遵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概括的“从这里”“到那里”“回到这里”的教育科研基本路径,以校本行动研究为基本范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行动。
我们相信,不同的教育科研范式其实各有其适用领域和针对性,研究内容所谓的“雅”与“俗”并不意味着“高”与“低”,也不存在逻辑上的隶属关系。在“新职业教育”的教育科研常态下,学校领导、教科研专职人员与基层教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的分工和科研范式的不同,使教科研呈现丰富的层次性。管理层面聚力于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将方案、计划转化为任务和行动,针对各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在这些研究项目上大做文章;教学层面聚力于将职教新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生成为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提升为教学品质,教学品质沉淀为教学智慧,一线教师在此过程中撷取自己研究的“兴奋点”,展开真实研究;教育层面聚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体验学生的生存方式,广大的德育管理人员、班主任凭借着一双双“慧眼”,发掘出典型性的研究案例,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教育科研问题。
这样一种“雅俗共赏”的教育科研范式,既有教育理论的智慧支撑,又与教育实践紧密贴身;既有专家和专职科研人员探索理论发展的前沿,能“上天”,又有广大一线教师探索教学实践新形态,能“入地”,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官民合力——研究形式的发展生态
“新教育”认为,真正的教师生活解放不能仅来自与外部的融合,而是源自于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自身完善。从这一意义上反思现行的教育科研,我们已经习惯于打着“官方”的旗号,通过行政手段将教改理念、教学模式等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推而广之,喧嚣之后,留下了不少棘手的难题。
难题一:教师工作任务普遍较重,研究精力不济,教育科研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科研意识的觉醒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官方”层面组织的“高大上”的教科研活动,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推广理念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胃口”,活动效果不一定经济。而貌似不起眼的“民间”往往蛰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力量,如何有效整合“民间”力量形成“官民合力”,从而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转变?
难题二:在教育科研选题的时候,为达到课题立项的目的,“官方”的视角往往聚焦在一些大价值、大意义、大难度的选题,这些“大课题”的研究者通常被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垄断,一线教师参与度不高。“大研究”往往导致研究成果指向与课堂教学脱节,难以产生辐射效应。而普通教师的“微研究”往往侧重于教师自我教学细节的“修补”,无法有效撼动现有的教学秩序。那么,怎样的研究形式才将“顶层设计”与“民间策应”有机结合,形成“官民”互动的教科研生态呢?
难题三:在“做大、做强”的职业教育新态势下,很多职业学校存在着规模大、教育科研力量分散的状况。以海门中专为例,同一专业、学科的教师分散在不同的校区,不同的系部,经常组织大型的“官方”教科研活动不太现实,如何形成高效、经济的常态化教科研,又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呢?
破题利器:“新教育”倡导互助与协同发展,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基于这样的教育科研理念,我们的“新职业教育”倡导“官民合力”,相信教师的首创精神,相信“民间”突破的伟大力量,催生“抱团作战”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
一是将“大课题引领”与“微课题切入”有机结合。我们通过学校层面的大课题引领教育科研方向,分解、实化为切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微课题”,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微问题”,探寻解决策略,改善教学生态,形成真实的“微课题”,学校用“官民结合”的研究方式形成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杠杆。二是将“行政引领”与“微团队互助”有机结合。学校通过行政规划,依托名师工作室形成学校科研的“民间”通道,形成一种“官方参与,半官方主办,民间唱戏”的科研样式,形成具有“新职业教育”特色的科研范式。如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强化工作室的“每月一事”主题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以主题教研为基础,每月一主题,主题围绕课题,课题紧扣问题,使“每月一事”真正聚焦现实问题,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专场”。由于各工作室成员兴趣相投、专业相近,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觉自愿地参与研究,而非“赶鸭子上架”“抓壮丁”,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研究动能,形成团队研究的磁场。三是将“大教研引领”与“微教研丰盈”有机结合。我们以体现“官方意志”的“大教研活动”如校级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引领教育科研方向,通过微信群、QQ群、教育博客等工具举行网络沙龙,教学反思,在线讨论等多姿多彩的“微教研”。这些“草根化”的教研方式让学校的教科研变得常态、高效、务实,形成了亲厚稳定的教研共同体,不失为解困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低碳”策略。
四、刚柔相济——管理机制的优化升级
“新教育”的核心追求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谓的“幸福完整”应该是顺应人性的,能实现“人的和谐成长”。但是,当“幸福的憧憬”遇上“刚性的制度”,现实的教科研便面临着“左右为难”的窘境,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窘境一:常规科研是衡量一所学校科研水平的基石,尤其在“二级管理”的架构下,学校科研缺乏实质性的“载体”,以往我们总是以“压迫”性的工作方式,逼迫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教师也把科研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是一种外压,缺乏基本的内驱,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学校科研的品质提升。
窘境二:刚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令教师反感和抵触,分解论文上交指标、强制指派教师参赛等行为令科研管理部门处于无奈的窘境。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过于宽松的管理机制会让人心生懈怠,缺乏研究动力,让学校教科研品质下跌。学校该如何在“刚”与“柔”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endprint
化窘利器:“新职业教育”认为,学校的科研管理要拓展维度,要从关注科研之“事”的管理拓宽至对科研之“人”的关怀。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学校将“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作为核心追求,通过“刚柔相济”的“优化升级版”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引领和促进人的发展,破解教育科研的现实窘境,使教师过上一种爱研究、会研究的生活。
一是基于“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互助协作、抱团作战”的教师团队管理思路。学校通过柔性的过程管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激发教师的幸福感、归属感。在名师工作室、国示范项目组、青年俱乐部、各级课题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团队建设过程中,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态度,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身需要,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的温馨家园,在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研氛围中,教师愿景共同,快乐工作,不断提升;形成了人人都有共同体归属,人人都在共同体中,使每位教师有“系部”归属感的同时,更有“专业”归属感和“室”归属感,促成发展自律,形成科研自觉。学校通过柔性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了教科研对教师的吸引力,引领每个教师自觉地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二是刚性的管理制度由“外力强压”转变为“自觉受压”的形式,使教师养成科研的意识和习惯。学校制定了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由个人对照条件主动申报、系部把关初审,科研处协同相关处室终审,本着“宽评审、严考核、重实绩”的原则,对校级教学骨干采用逐年考核制和任期制,打破了校级骨干“终身制”的惯例;学校出台了海门市级以上教学骨干年度践诺制度,对其专业发展实绩进行公示、排名,以外压和内促的方式促成他们的专业发展,形成了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团队,作为科研的“近卫军”促动了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杠杆。在“新职业教育”的良好愿景与实践现实之间,海门中专把教科研范式根植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脱胎换骨、百炼成钢,打造出独特的海门中专教科研模板,成为解困教师专业发展、回应美好期待的一个样本。
(责任编辑:陈向阳)
Abstract: Facing the dilemma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ak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the trigger,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mand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tudies its core contents and the research forms, as well as its management mechanism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 篇10
一、制定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对于职业发展的合理规划是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个人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还与学校的发展, 学生的长足进步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时, 总结归纳出各方面的原因因素, 使得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能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个人发展规划, 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不尽能够使教师充分的意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 还能够更觉充分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加简练的来说, 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就是你在问题的基础上, 找到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行动方案, 并且切身执行此行动方案。由现在中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来看,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 更应该努力根据个人的发展规划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二、进行系统的个人自主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 所谓的反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顾, 指得是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教师应该将日常的课堂教学任务, 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并且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何不足之处, 同时要坚持自主化教学, 认真剖析课堂教学或者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在事前事后进行双重准备, 例如在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预备方案, 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分析并想出解决方案, 在事后应该进行自我反思与思考, 找出问题的所在。教师的自我反思还可以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教师的个人反思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对于教师不断完善课堂体系,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具有很大帮助。在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之后, 还需要其他在职人员对于教师的个人自主反思进行评价及交流, 给予教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这样一来可以增加教师任教的热情以及为人师的自豪感
三、开展自发式的课前研究活动
课前研究现在已经逐渐在教师的课前准备中频繁出现, 自发式的课前研究活动, 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方便教师之间进行必要的教学交流, 对于互相之间有益的建议的获取十分有帮助。自发式的课前研究活动是为方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合作, 互相帮助提高各自专业素养而开设的实践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项活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且解决问题。这样一来, 教师之间的相互努力帮助要比自己绞尽脑汁来的要更方便, 更加有效。教师所掌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已经被新型课堂所淘汰, 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知识, 通过课前的研究活动, 教师一起看教育论文, 从中分析有用的教育教学知识, 并且交流心得, 这样一来, 教师从中便能够获取更多的教育知识, 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相当大的帮助。其实, 开展自发式的课前研究活动, 是为了培养教师自我创造的能力, 这样有助于教师形成自成一派的教学体系, 这在无形之中就加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百利而无一害。
四、自觉进行课后在职培训辅导
从一方面来讲, 教师和学生的性质是一样的, 都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对于学生而言是这样, 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所以教师更要不断完善自己, 起到榜样应该具有的作用。教师除了需要从课前不断做好准备, 更应该在课后业余时间加紧培训, 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能力, 尤其对于专业课老师而言, 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和训练中, 才能够成找到自己的薄弱所在, 进行强化训练, 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使自己同时成为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教师在进行在职培训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及时与周围校外或者校内教育者进行及时沟通交流, 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才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才能够在不自觉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所以, 教师要充分挖掘周围可用资源, 为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做好充分准备。
如今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现在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 2010.
[2]杨玉翠.浅析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商品质量与消费, 2014.02.
[3]张超.校本培训促进中职专业课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研究[J].2011.12.
【职校专业教师及班主任】推荐阅读:
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09-20
专业职校06-25
职校旅游专业05-11
职校机电专业10-11
职校旅游专业学生11-18
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09-28
职校班主任工作艺术06-10
职校教师价值取向08-05
职校班主任管理工作10-05
职校技校班主任工作总结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