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校学生(精选5篇)
高等职校学生 篇1
进入新世纪, 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学生的主体, 加之高校扩招, 各高等职校面临生源大战, 学生的素质逐年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教师分析当今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成因, 研究措施有力的管理对策,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是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一、高等职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
当代高等职校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朝气蓬勃, 心灵纯洁, 追求上进, 兴趣广泛, 可塑性强。但高等职校学生的结构较之普通本科院校要复杂得多, 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 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1. 集体观念淡薄, 思想上唯我独尊。
学生进入职校后, 社会意识在增强, 对处理组织、友谊、事业、道德行为之类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对于教师、家长、亲友的依赖少了, 想按照自己的观念去选择行为,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表现, 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特别是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提高, 受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影响, 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 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他们只讲权利, 不提义务;只求索取, 不讲奉献。有责任往别人头上套, 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 自私自利, 娇气任性。
2. 纪律性较差, 随意放任自己。
国有国法, 校有校纪, 家有家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绝大多数学生荣誉感较强,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某些荣誉, 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并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些学生一般纪律观念比较强, 能遵守校纪班规, 学习态度端正。但有一部分学生对“荣”与“辱”的感受反应冷淡, 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熟视无睹, 法制观念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差, 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有的学生经常违纪, 甚至多次受到纪律处分, 但他们不以违纪为耻, 反以为荣。其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旷课, 想上学就来, 不想上就不来。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不舒服, 拔拳就打, 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 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等。盲目冲动, 争强好胜, 表现出纪律观念的模糊性。
3. 学习兴趣不浓厚, 缺乏主动性。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古人就有悬梁刺股、凿壁引光、程门立雪和囊萤映雪等求知好学的佳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学知识可以为自己将来就业和报效祖国打下基础,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兴趣。如:有些学生对所在学校抱有成见, 认为进了这样的学校不会有出息;有些学生认为既然考上了大学, 没有升学的压力, 再多读书也没有用, 于是就放松了学习;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 家长已给他们安排了较好的工作, 他们没有了就业的压力, 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还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化, 认为学习只是应付考试, 结果产生了学与不学, 学好与学不好没有什么区别的观念。这些消极的认识使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不刻苦, 连基本的学习任务也不能完成, 对待考试的态度也非常消极, 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 厌学情绪严重, 严重影响了其学业的完成。
4. 生活上追求享乐, 爱慕虚荣。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 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 过惯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强, 不能适应住校生活, 埋怨条件差。生活浪费, 贪图享乐, 经常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 互相请客, 过生日, 穿名牌, 用品牌, 互相攀比, 虚荣心强。
二、高等职校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状成因
1. 社会因素。
一方面, 当代高等职校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结构变迁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中, 许多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 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 引进外资, 引进先进生产及管理技术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方文化, 这样, 学生不仅受到了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 还受到了西方糟粕文化的冲击。于是那些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受到无政府主义、绝对自由主义和性解放等不良思潮影响, 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受到腐蚀, 成为糟粕文化的牺牲品。
2. 学校因素。
虽然各高校提倡并进行素质教育, 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 许多高校教育存在相对重视专业教育, 忽视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文化教育、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学校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偏差, 这是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3.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活动场所,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对子女的成长、成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 追求考试分数, 忽视了思想品德、生存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还有的家长把教育完全看成是学校的事情。这些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 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 导致他们性格孤僻, 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团结、关心别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失败、挫折, 便惊慌失措, 或产生暴力等过激行为, 严重地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修养。
三、高等职校学生不良思想品德现状的管理对策
1. 坚持和发展德育教育, 努力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针对高等职校学生实际, 应自始至终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加强德育教育管理, 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因为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德育目标的实现, 必须依靠德育工作者队伍, 所以, 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要求、政治上过硬、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专兼职相结合的素质较高的创新型德育工作者队伍, 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其次, 要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根据形势需要增加德育内容。针对学生道德失范, 文化异化现象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 要提高学生群体自觉接受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良好的校园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培养,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可开设第二课堂,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 来加强德育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 各种外来文化的引入, 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 为德育教育工作打开了新思路。但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 也出现了西方热潮, 一些青年学生盲目地崇拜西方, 学习西方。只有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机制, 强化德育氛围,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 才能保证高校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加强心理管理, 注重情感教育。
心理管理是指一定时间里, 根据多数人的心态所形成的心理指向, 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心理意志, 发挥精神的作用而进行的管理。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学生的成才, 加强学生心理管理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和广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 开辟校园心理网站等方式来提高心理素质,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进行心理管理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重情感人格教育。一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高等职校学生大都希望能实现自身和社会价值, 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 他们热切地盼望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出现错误或失败的时候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就能唤起他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二是要付出爱心。管理行为只有扎根在情感的土壤中才能结出健康的果实。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爱, 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壁垒, 使管理措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三是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心理学家认为, 人格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教师高尚的人品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使学生产生信赖感和敬佩感, 从而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智慧的火花也会迸发出来, 其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 要保持学生对学习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 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强烈, 甚至达到入神入迷的程度。随之而来的新意识、新观念、新方法就会不断涌现,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其次, 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进行课堂教学。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 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必须做到五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因此,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 鼓励他们敢想善想, 敢干善干, 敢说善说, 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创造。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并对他们得到的信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独创性, 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后,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去发现一些人们没有想到的问题, 并通过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 创新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4. 实施柔性管理, 优化管理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因为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过于量化,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而柔性管理主张进行模糊性的评价。实施模糊性的评价体系恰恰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 体现人文关怀,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估活动之中来, 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 也可以使评价结果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柔性管理十分注重对过程的动态评估, 随时发现学生身上展现出的闪光点, 及时纠正他们的偏差言行, 不断进行反省与阶段性总结, 力求改进与完善, 而不是仅仅对最终的管理结果消极地作出调整与适应。只有将科学的、民主的、公平的、规范的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才能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使他们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努力学习, 努力成才。
高等职校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 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齐抓共管, 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仕英.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药学教育, 2004 (1) .
[2]张宗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3) .
高等职校学生 篇2
福建明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中职校和普通高中设不同考试课程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6期
中新网消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暨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14年起,该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并于今年12月底前后组织第一次考试。此举旨在落实教育部本专科分类考试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校生源。
据了解,今年福建省高职单考报名1.89万人,比2012年增加近3 700人。高职单考报名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者共1 019人,比2012年的196人增加了823人。今年4月,该省“中职推免”和“高职自主招生”共录取新生1.1万人。
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面向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同时允许非福建户籍考生报考,于每年12月或1月组织考试,每年3月招生录取。
谈职校学生情商的培养 篇3
一、职校学生的情况分析及特点
职校学生一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不很理想, 目标不清楚, 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 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 产生失落感, 且社会上认为上职业院校没有出息, 从而无奈、失去自信。另一部分学生因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院校的标准进入职业院校。高中三年的学习很紧张, 进入职校后课程相当轻松。因为来自不同学校, 在心理上得到沟通, 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 所以很容易形成“小团体”, 这导致整个班级出现不良局面, 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自我意识较差, 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这些学生还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成绩不好, 学习劲头不足, 心理倾斜度较大, 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比如:上课时发出异样的声音等。
二、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情商是主宰人生的重要因素, 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 情商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职校学生应成长为具有基本的人格素质、知识修养、健康体魄和健全心理的现代人。
1. 心理教育。
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学生们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质乃至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2. 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树立自信心。
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树立自信心;了解学生的性格, 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接近学生, 深入到学生中去。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也希望别人的认可。对学生的“闪光点”“火花”, 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客观地表扬, 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三、培养情商,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自信
当代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 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心理学教授戈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相当多的职校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初中生约为13.7%, 高中生约为18.8%。集中表现为情绪易波动、行为偏执、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 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和人才的质量。因此, 如何对实施学生情商培养, 提高学生认知、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1. 注重自我教育, 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养成良好的习惯。
职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 处于过渡时期。一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 有时为某次考试不理想而沮丧;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 导致学习没兴趣, 精力不集中,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此可见, 自身情绪控制尤其重要。实践证明, 一个人情商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益处无穷。亲其师, 信其道。首先要引导学生尊重与欣赏老师。学生要学习好, 除了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 也要尊重老师, 适应老师, 并学会欣赏老师。对不同层次的老师, 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 与老师共同进步。现在适应老师, 以后就能适应社会。其次要养成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 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 自主查找资料, 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 发现疑难, 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 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最后要专心上课, 养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切磋琢磨的习惯。
2. 注重挫折教育,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绩, 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 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一些学生面对挫折常常感到恐惧、悲观、忧郁,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严重者导致心理障碍, 影响身心健康。要让学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风雨之后是彩虹”的道理。
3. 提倡赏识教育, 协助学生建立自信、健康的心理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六种能力, 奠定人生发展的基础, 为学生的终身成长积淀成功的自信。自信是每一个人成为有用之才的精神支柱, 它的形成关键取决于老师、家长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赏识和鼓励。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首先, 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其次, 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特长、发挥潜能的机会, 让其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体验中建立充分自信。再次, 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赏识鼓励, 让其在获得成就感的愉悦体验中萌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动机。最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将需要提高到实现自我这一层次, 谋求更大进步。
总之, 情商的培养, 是关系到教育对象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去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我们培养的“人才”成为有用之才的关键之举。学生情商的高低, 是衡量我们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参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对未来、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去探索情商培养的方式、方法, 努力构建合适的情商培养模式。
摘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商素质的培养, 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 而感情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浅析职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篇4
一、让学生明确职业教育的性质, 设计好职业目标
身为工作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我们能够清楚感觉到, 有不少职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认识偏差问题。其中, 认为自己是职校生而感觉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就业压力过大而造成心理失衡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种长期存在的心理负担, 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 而且还严重打击着学生的自信心,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因此, 学校要把职业指导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各种技能成才事实说明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 他们同样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正面职业教育, 直面就业, 明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后直接走到生产一线, 深入车间, 通过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技术进行生产劳动,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让每一名同学从踏进职业教育的大门起, 就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工作的性质, 从而清楚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 全面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客观地认识自我, 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 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沉下心来, 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刻苦训练操作技能, 努力提高所学工种技术水平, 为将来就业提供基础资本;也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就业面前, 做到心平气和, 有所准备, 愉快接受工作岗位, 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就业初期, 学校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思想引导
现代职业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紧张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承受能力。比如对自己的能力估计恰当, 具有正视现实、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稳定的工作情绪、良好的意志品德等。因此, 心理健康是适应现代职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 随时了解毕业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行为举止。当前社会五彩缤纷, 对于刚走出校门、踏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讲, 可谓是花花世界,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充满了挑战和诱惑。沉迷网吧, 频繁出入歌厅、迪厅, 对这些年轻人来讲, 仿佛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然而, 我们不少的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放心, 长时间不管不问, 或者说是管理不严, 对子女缺少足够的思想交流、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任由这些被遗忘的年轻一代在社会上闯荡。那些自制力不强, 本身又经常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 极容易被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所危害, 如果监管不及时, 管理不到位, 在这个时期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 家长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来, 关心他们的工作, 关心他们的精神成长, 指导好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富有激情、有自己的个性是每个年轻人独有的财富。然而, 正是这些个性, 使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容易忽视虚心学习的机会, 常以自己在校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盲目自大;殊不知, 知识的增长和技术的提高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因此,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要尊敬同事和领导, 更要放下架子, 虚心地向师傅学习。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增长技能, 寻找工作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
通过对近几年已经就业的同学进行了解, 我们发现, 原先在校期间一直以学习为主要努力方向的一些优秀学生, 到了工作岗位后却疏于学习, 甚至是放弃了学习。安于现状,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目前简单的工作, 致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含量逐年降低。工作时间越长, 他们越觉得工作索然无味, 上进心越淡, 到最后就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科技突飞猛进、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如果年轻的从业者毫无创新精神, 不去学习新知识, 应用新知识、新技术, 长此以往, 其结果不仅仅是这样的职工得不到企业的欢迎, 更直接的是这样的职工终究会因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生产岗位而遭到淘汰。因此, 年轻的毕业生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特别是对专业前沿技术要加强学习和钻研, 用现代信息、高科技技术和教育手段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适应科技的进步, 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得到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
四、指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职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篇5
第一步、注重舆论烘托, 营造正气班风
这一步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班主任, 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引导和帮助。这是签订自我约束协议并实施之的一个前提, 否则任何形式的书面约束将成为一纸空谈。这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启发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今后走好人生之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审视自己, 这就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 班主任要做大量的、确有实效的引导工作, 如结合学生实习就业的需要, 邀请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教师给学生作关于强化自我约束管理重要性的报告。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返校给他们作勤奋学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主题报告。邀请实习基地的企业领导为学生们作相关的企业管理与用人需求方面的报告, 等等。引导学生开展以《专业与我》、《社会与我》、《家庭与我》为主题的大思考、大讨论活动。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讨论的内容就是这一协议的条款细项, 包括了每日学习和生活各个层面的自我约束承诺;定期的自我评价、彼此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标准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制。同时包括有奖励和激励的内容, 奖励以精神层面为主, 激励则是另一层面上的帮助与引导, 帮助学生学会反思, 学会尊重与宽容, 学会与人合作, 不断为创建和谐班级做贡献, 如主持一次主题班级活动, 帮助制作板报、墙报, 帮助检查卫生, 等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营造出来了, 协议顺利地签订了, 这就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步, 实施该协议, 维护协议的信用性, 建立个人档案,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每学期都有对学生的培养重点, 每学期的主题活动都有连续性。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注重了对履行协议的监督、引导学生在自我约束的方式下不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注重了与家长联系的及时性;注重了教师评价的公平性;注重了不轻易妥协的原则性, 同时也注重了尊重学生人格。这样一来, 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明显进步, 班里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也相对轻松了。通过实施这一模式的管理, 班级里出现了“三近”的好现象:即班主任和家长走近了;和同学们走近了;和班里的后进生走近了, 同时班级里违反校规校纪的人少了。其实所谓协议就是《中学生守则》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条款有针对性地细化而已。
第三步、巩固活动成果, 以利于再进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慢慢地养成了, 这阶段,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巩固活动成果, 如演讲会、主题班会、邀请家长观摩专业技能单项比赛、书法比赛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好的习惯就这样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了。学生们的素质提高了, 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提高了, 加之班干部的得力工作, 各部门的分工协作, 各层面的工作便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大好势头。
作为班主任在开展此活动过程中, 应有良好的心态, 不要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要正视学生的不良行为, 更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 或者说要给他们的再进步创造机会、烘托环境。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高等职校学生】推荐阅读:
职校学生特点09-11
职校学生教育08-06
职校学生英语阅读教学08-21
职校学生期末评语总结08-16
职校数学学习困难学生10-03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08-27
江南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介绍10-09
凯里市一职校学生健康体检制度07-12
东西湖职校15届技能节开幕式学生发言稿09-16
中等职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