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成效

2024-10-11

护理成效(共12篇)

护理成效 篇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对医护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降低风险系数,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也迫在眉睫。因此, 就我院情况对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管理技巧做如下探讨。

1 抓岗前培训

护理部对去年招聘的34名护理人员, 进行了岗前培训并进行了理论考核, 合格后予以上岗。此外, 对新上任的8名护士长也进行了岗前培训。新上任的护士长都是在上级医院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后上任的, 她们具备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 但在管理上有所欠缺, 通过培训, 使他们懂得了护士长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了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尽快适应了护士长的角色要求。护理部还对11名护工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 着重素质、礼仪和沟通技巧的训练, 以及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学习, 并制定了护工岗位职责, 为她们今后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2 抓三基考核

全年组织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核400多人次;操作考核200多人次。重点对入选护理骨干人才库的20多名护理骨干进行了理论和操作的考核。通过各种讲座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 全院护理文件书写和技术操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基》护理考核达标率为98.7%, 操作考核达标率为98.5%。

3 抓科室管理

年初, 护理部制定了年度计划, 每月按计划进行检查和落实, 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去年我院护士缺编, 护理工作的压力很大。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 病区护士长身先士卒, 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和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虽然8名护士长是新上任的, 但她们都能工作认真负责, 管理好自己的病区, 争做出色的护士长, 病区工作认真负责, 管理很有特色。在这些护士长的带动下,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全面开展整体护理, 狠抓《三基》三严训练, 去年12月份病区质量检查较上半年大有改观。上级对我院的护理健康宣教、病区管理及理论提问、操作等考核都得到好的评价。护士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 加班加点, 从无怨言。今年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招收了近30名护理大专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护理队伍中来, 使护理队伍人员紧缺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 抓护理科研

今年以来, 护理部积极倡导护理论文的书写和投稿, 护理部还给每个病区下发了“护理论文撰写的格式”, 通过培训和学习, 护理科研工作搞的比较好, 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护理论文1 0余篇, 这是前所未有的。

5 抓护生带教

去年为卫校带教护生4 5人, 并为其他院校带教大专护生1 5人。为了实习护生能有一个好的带教老师, 护理部对病区护师以上职称护士进行了培训和考核, 成绩优秀的选为带教老师, 定人带教, 学生跟着老师轮班。护理部分别给病区制定了带教项目, 打印成考核表, 当一个病区实习结束, 科室根据带教项目给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这种做法得到了院校老师的肯定和好评。

6 组织文体活动

“护士”是一个与爱相连的称谓, 是一个远离死亡、点燃生命之光的象征。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 护士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如何调节她们的文化生活呢?去年“5.12”护士节, 我们组织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 2 0多个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小品、舞蹈、独唱、诗朗诵应有尽有, 其中2个节目参加上级组织的会演, 得到了优秀奖和组织奖。护理部在对20名护士做空姐式培训后, 在“5.12”护士节晚会上做了表演,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医院要发展壮大, 向现代化医院迈进, 离不开好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2008年, 护理部已制定出全年工作计划, 每个月进行护理质控检查, 并分季度对《三基》理论进行考核。制定了护理操作考核计划, 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所有护理人员都要接受操作考核, 凡要求护士做到的, 护士长必须首先做到, 特别是对难度大的操作, 要求护士长人人过关, 再去指导和考核护士。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检查、考核, 使每位护士长都能不断增强护理管理能力, 从而提高全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使之与医院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的方法, 增强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能力, 主动做好病区管理工作。方法从岗前培训、三级考核、科室管理、护理科研、护生带教、组织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检查、考核, 护士对患者形成了主动性、规范性的护理模式, 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林东平, 方向阳, 颜小润.护士长运用人性化理论实践护理管理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4) :51~52.

[2]王娟, 朱丽丽.护理工作质量量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4) :266.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7~101.

[4]姜风华, 陈良华.塑造分享式护理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6) :269.

护理成效 篇2

自2010年5月以来,为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卫生部配合医改率先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妇产科也积极响应,自然是感慨颇多!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是我们妇产科开展优质服务的理念,我们把这“六颗心”应用到工作中,用我们的“六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在医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方便。一个美丽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对患者、家属还是同事之间,我们都真诚以待。因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科室氛围,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镜头一:减少红灯呼叫理念

此前,我们大多是等待病人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在的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设立小组长负责制,病人责任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合理调度,全员积极参与。我们加强了对输液病人的巡视,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工作开展以来,红灯呼叫现象明显减少。主动服务,既加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使我们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在增加病人安全感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陪护,减轻病人的负担,保持病房安静有序。

镜头二:工休座谈会

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为更好地促进病区的护理工作落实,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工休座谈会来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改进,我科的护理质量和便民措施备受患者肯定。

其一是便民箱与微波炉的配备。便民箱虽小,却发挥了大作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方便。指甲钳、纸笔、头梳、一次性杯子等东西一应俱全,拿取方便。微波炉在冬天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家里带来的营养饭菜再也不用担心加热不便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饮食需求。

其二是基础护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晨晚间护理更加到位,也让患者及家属深有体会。尤其是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我们加强了晨晚间生活护理,协助他们洗脸、漱口、梳头、更衣,生活基本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某些危重病人的床上洗头、擦浴、倾倒引流液、修剪指甲、喂药等等均纳入了我们的工作范围,在患者的生活起居上也有很多小细节方面的改善。责任护士时常下病房关注他们的进食情况,嘘寒问暖,很是贴心„„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我们的服务得到病人的支持和肯定,患者满意度也较以前有大幅提高。

其三是健康教育更到位。健康宣教手册患者人手一份,因小手册图文并茂,类别有针对性,取用方便,患者及家属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且护士反复下病房为患者做详细的介绍与讲解,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科内的点滴变化逐渐显现:护理服务更加规范了,护士们更贴心了,下病房更勤了,更能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病情变化与生活需求了,科室内形成了更好的团队文化与工作氛围。走进病房你会感受到: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患者们也会微笑以对,心情舒畅,患者及家属对于护士们的辛劳付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护理工作获一致好评,每月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原动力。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我们用一言一行谱写护理优质服务的新形象!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积极参与,真诚以待,尽我们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妇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模式与成效 篇3

实践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①实行护士分层分级管理:各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分级管理,按照技术能力、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分层分级,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实行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②转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行APN排班、AN排班模式,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及健康宣教时间。③发挥绩效管理机制,稳定护理队伍:运用绩效杠杆机制,完善责任包干制的护理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室人员直接参与绩效方案的制定,达成共识后实行绩效分配,实现了绩效分配向高技术含量、值夜班护士倾斜。院部对高风险特殊护理岗位给予政策扶持,提高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系数。对编外聘用护士实行绩效同酬制管理,稳定了编外聘用护士队伍。明显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④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等同减少人力,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真正落实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⑤严把护士上岗准入制度关,确保护理安全。

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①突破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实行“分组责任制”。根据医院的实际在科室推行扁平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实行了小组制包干、护理组长负责、责任护士责任到患者的护理工作模式,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责任护士具体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的实施与落实。②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内涵。各病区的专科护理重点是与专科疾病特点相结合,责任护士主动深入病房,完成各项护理操作,给予专业健康指导,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1]。此外,各科室制定出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的指导。

护理质控模式的转变:①实行护理部主任跟班查房制。护理部主任不定期深入病区了解病区交接班情况、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规范执行及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掌握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帮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提高护理内涵质量。②成立优质护理病房考核质控小组,每月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进行目标质控,将结果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各科室进行反馈,让全院从上至下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动态。③利用好护理质控体系,确保护理安全。责任组长、护士长,每天上下班前要对病房的护理质量给予评价[2]。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提倡人文关怀,提供妇幼卫生特色服务:从去年开始推行“首问负责制”,护理操作过程中实行“三告知”。责任护士图像上墙。病区每个月的工休座谈会,或不定期询问患者和家属,让患者提出他们心中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提高,提醒平时我们看不见的问题。制作心形“健康贺卡”,介绍了产后相关母乳喂养知识、降消项目及产后盆底康复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完善便民措施,各个病区制定出入院流程图,方便患者及家属了解办理手续。落实出院患者回访,拓展护理服务内容。为达到护理服务的连贯性,把医疗护理服务由院内扩展到院外,乃至延伸到各个家庭,妇科、产科由病区护士为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为患者提供超预期的服务。

服务成效

患者满意:夯实基础护理,通过生活护理的落实,满足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在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患者及时指导,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舒心、贴心。产科红灯呼叫率减至“0”,服务满意率不断上升。

医生满意:护士对于医生制定的诊疗计划能更加及时、准确、连续的执行,医护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协作更加密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得医护关系和谐发展,获得医生认可。

护士满意:护士从以往的“要求我”转变为“我愿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护士自身更具有紧迫感,主动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了护士病情观察与分析能力、专业护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医生、患者的肯定,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讨 论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士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途径[3]。目前,我们的工作离患者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护理管理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强调护士自我控制。在操作技术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万盈璐,耿力,余莉华,等.扁平化管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8):43-44.

2 袁雪暉,周美英.对优质护理在眼科实施后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9):4225-4226.

护理成效 篇4

关键词:护理服务文化,管理措施,护理管理水平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护理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 在为人类提供护理、保健服务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态服务文化和意态服务文化的总和[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服务文化的提升已成为医院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医疗实践证明, 在同一地区, 特别是规模相同、功能相同、技术水平相近的医院间竞争已相当激烈。服务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焦点, 为了探讨研究医院护理服务文化,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现将本院的具体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管理措施

1.1 确立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目标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 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首先重视护理服务理念的灌输, 强调护理服务理念的培训。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以教育着手, 通过授课、报告会、大型座谈讨论会、演讲、文体活动、护理沙龙等系列活动, 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使大家统一认识, 使“服务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 从而树立“患者第一, 质量第一, 服务第一”的服务文化理念。

1.2 创新服务理念

传统的管理工作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要素的有形方面, 而缺乏对人的因素如价值观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等无形管理要素的重视。通过教育培训, 使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热心接, 耐心讲, 细心观, 诚心帮, 温馨送, 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链, 倡导“一病一品”专科特色的护理内涵, 各病区均设家庭病房, 并配备宾馆式服务, 减少患者因住院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护理服务, 提倡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舒适服务、有情服务、超前服务、细微服务, 在操作中注入情感支持, 人性化的服务。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安全, 医疗设施、仪器设备、病房生活设施完好。充分重视患者的精神需求文化氛围, 在病区内提供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宣传资料, 及时了解时事新闻, 增加文化娱乐。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达到普及化、板报化、书面化、辐射化、连续化、扩大化、及时化、灵活化、实用化, 每天对住院患者进行集体或个别健康教育。

1.3 狠抓护理服务质量

正确的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成功的保证[3]。护理质量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 护理质量至上”的原则, 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以护理人员为中心, 关心、信任每一位护理人员, 运用激励理论, 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修订护士质量考核标准, 制定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强化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同参与的三级质控体系。护理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 完善临床护理管理, 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制度, 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 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 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 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4 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支付能力的提升, 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化, 根据患者就医需求, 对原有医院服务流程重新设计, 实施新的流程, 减少多次排队;制作图文并茂的“服务指南”和电子查询系统;将挂号、收费功能合并;设立电子叫号系统, 医生可以自己控制诊疗的速度;成立标本采集中心, 所有标本均在门诊标本采集中心完成;建立药物配置中心;重新规范入院、出院流程;消除医疗工作流程中的瓶颈部门等, 真正做到一切医疗活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

1.5 树立护士品牌形象

要塑造和维护共同的价值观, 护士长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护理服务的文化理念观, 树立以德兴护的护理文化理念。护理形象是公众对护理人员的感知印象, 是护理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要求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谦逊, 同时, 利用指示牌、宣传卡片、健康教育手册、纪念册等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 使服务品牌形象化、商标化。

1.6 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人性化服务就是用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 让患者感到人文关怀, 即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切服务以尊重、舒适、简便为原则, 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人性化服务标志标准统一, 方向明确、整齐划一、美观大方、指示连续、清晰明了的医疗导向, 方便了患者就医检查。门诊设立导诊服务, 备候诊椅、饮用开水、电视、公用电话、轮椅和医疗服务指南等方便患者就医。人性化服务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我为患者做什么”深入护士的内心, 融入护理工作。各种措施虽然普通细小, 但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 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 处处看到亲和的笑脸, 听到温暖的话语, 得到贴心的服务。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加强巡回, 力求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 让患者称心, 让家属放心, 在微小处, 体现人性化服务对生命健康的关爱。

1.7 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本着以人为本, 患者满意的原则, 树立人性化服务态度, 确立人性化沟通行为, 规范人性化服务语言, 提供人性化服务技术, 建立人性化服务规范等。根据科室病房的服务特色制定科管理细则, 护理服务承诺书等一系列制度, 做到患者入院有人接, 住院有专人管, 辅助检查有人陪, 治疗护理有叮嘱, 出院回家有人送, 休养在家有回访的全程服务。使护士既有价值导向, 又有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了行为规范和服务机制, 强化了服务意识, 激发了每个护士的积极性, 发挥了最大潜能。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 强化基础护理, 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 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 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建立人性化服务监督体系: (1) 患者监督, 建立患者意见本, 患者信箱, 向患者发放护理工作评价表, 对护理操作技能, 护理服务态度, 护理质量等进行及时评价。 (2) 行风监督, 医院行风监督部门随时征求患者意见并监督检查。 (3) 社会监督, 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评价护理工作。

2 讨论

2.1 护理服务文化建设, 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 更重要的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观, 它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 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2.2 转变观念是护理服务文化的关键,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创新意识薄弱, 强化人性化护理教育后,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 增强了服务意识。要求护理人员深入病房, 及时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心理需求、健康需求等, 及时发现患者的各种变化, 增强护患之间的联系, 融洽了护患关系, 避免了医疗纠纷和投诉。

2.3 护理服务文化中的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

2.4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 质量第一, 服务第一”的理念, 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5 体现了特色的护理服务文化, 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 在提供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的同时,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并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把患者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尺, 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需求, 提供全程化、无缝隙的专科特色护理, 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 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6 护理服务文化能更有效地改进服务, 提高绩效, 满足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的目标, 而患者的满意是动态的, 是个性化的。由于患者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 对医疗、护理有不同的要求, 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 在遵循文化和谐护理的原则上, 提供适合患者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的照护。

参考文献

[1]郭清秀, 朱光明.医院服务文化丛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0.

[2]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3.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成效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科室从护理文化建设、知识及技术的强化学习、加强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医护合作和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病人流量大,危重病人多,社会影响大,因此,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且病人心理等候时间长,是医患纠纷频发的场所。我科作为全院的护理重点专科,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科室特点,从护理文化、知识技能、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包括抢救室、观察室、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实际开放床位10张,护理人员19人;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1岁;工作年限1-35年;学历:研究生2人,本科8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5人。

1.2 方法

1.2.1 开展前的学习动员 院领导及科室高度重视优质护理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和制度,使“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内容人人知晓。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制定了急诊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提出“绿色急救,生命方舟”的服务口号,使护理人员达成了共识,努力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

1.2.2 物质文化建设 创造美化的就诊环境:急诊科各区分界清晰,各种标识明显醒目,各类温馨提示,健康教育专栏,提供常用便器、卫生纸、一次性纸杯,24小时免费开水,专人维持就诊秩序,使整个环境让病人感觉到温暖和信任,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严格执行医院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培训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开展微笑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亲切和依赖。

1.2.3 精神文化建设

1.2.3.1 更新理念,倡导感恩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转变过去“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倡导感恩服务,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1.2.3.2 在细节上注重人性化服务 ①规范礼貌用语。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可以医治病人心灵的创伤,能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力量。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态度亲切。②主动服务。要求分诊处见到病人,5米起立,2米迎前,1米问询,提供搀扶或代走工具;主动巡视候诊或等候检查结果的病人,及时解决困难;通过为留观患者倒一杯热水,用手套做一个简易暖水袋等,这些小小的动作,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

1.2.3.3 推行安全文化,强化“关注病人安全,万分之一的失误对病人就是百分之百灾难”。组织学习十大安全目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做到质量安全标准人人知晓。每天组织各岗护理人员反馈工作中的不足和安全隐患,每月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特殊急救个案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做晨会告知,周会强调,时刻为保障护理安全敲响警钟。

1.2.4 学习急救知识、精炼急救技能 科室内开展全员专科护士培训,邀请科内的医生参与我们的授课,弥补疾病理论知识的不足。制定个人的急救技能培训档案,循环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及仪器的使用操作,通过不断反复的培训复习强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每月定期由各组组长组织完成急救拉链演习,或个案或成批伤,通过进行流程化演习,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及危重个案患者的抢救能力,强化急救时间观念,为病人的生命分秒必争。

1.2.5 推动精益求精的管理

1.2.5.1 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 遵循多元化护士考核办法,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每个人的工作纳入考核机制,实行薪酬分配改革做到按劳分配,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1.2.5.2 按岗设人,弹性排班 值班人员按岗设置,做到高、低年资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士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确保护理安全。并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增加特殊日期(周五、六、日)及特殊时段(上午7:00-8:00,下午5:00-9:00)的护理人力,以满足特殊人群(打架、斗殴、醉酒患者)、学生及上班族的急救、治疗的需要。

1.2.5.3 畅通绿色通道,各科室间紧密协作 24小时开通绿色通道,并与职能科室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减少病人就诊的中间环节,缩短就诊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灵活机动?p把握全局;转运病人过程准备充分、安全实施;同时做好病情评估,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体会

急诊科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单元,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所以护理服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对提升医院形象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分管院长、护理部的领导和帮助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调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从入院的那一刻起,随时随地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温馨氛围,不仅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减少护患冲突,还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5.1%上升到97.5%。同时,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护士的责任感、自豪感、职业成就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今护患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极大的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急诊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成效 篇6

【关键词】 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优质服务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9-01

一个组织要完善自己的晋升体系、培训体系、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工作,从而为员工提供在组织内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开发、绩效考核等。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好的效果[1]。

1 培训与开发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是指医院为使护士具备完成现在或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改善护士在当前或未来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而展开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活动。培训与开发活动不仅是医院确保单位员工具备达到单位战略和目标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单位对员工所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2]。

1.1 培训的原则

1.1.1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管理者必须把它摆到发展护理事业的战略位置,根据各类护理人才的需要量、素质要求、群体结构进行规划,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1.2 重点培养与群体培养相结合 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创造力等,要在群体的基础上培养管理人才。

1.1.3 专长培训与基础培训相结合 专长培训是指培养专门的才能,如科研才能。扎实全面的医学与护理学是护理科研的基础,而业务专长则是解决难题的主要手段。因此,为造就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业务专长的人才,必须专长培训与基础培训相结合。

1.1.4 进修深造与在职教育相结合 可以到上级医院或医学院校深造和院内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这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

1.1.5 因人施教、因人而异 人才培养必须根据个人需要,坚持因人而异,有目的的培养,避免埋没人才和压抑人才,造成人才浪费。

1.2 人才培养的方法

1.2.1 基础训练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基础打牢了,才有利于今后人才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1.2.2 知识更新 知識更新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知识更新主要是以学习现代护理学科与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同时兼顾必备的相关知识。知识更新的途径主要有:(1)举办各种类型人才培训班如护理管理学习班,护理科研班、护理教育学习班、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学习班等,为医院培养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2)进修深造方法有两种:①带着问题到医学院校进修;②参加进修班或专科班。(3)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班可使人才拓展思路,开拓眼界,丰富知识。(4)在实践中学习人才的成功离不开实践。护理人才只有在临床第一线,才能不断充实知识,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经验才能不断积累。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3]。

1.2.3 定向培养 定向培养是指对护理骨干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方法是根据医院护理建设的需要,选拔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护理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出国学习,提高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专科临床技能,这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主渠道。

2 绩效考核

2.1 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体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过程。

2.2 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到3个方面的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绩效管理体系的首要目的在于帮助高层管理者实现战略性经营目标。第二目的是组织做出各种员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决策包括薪资管理、晋升或调动、留有或解雇员工、对绩效优秀的员工加以认可、辨别绩效较差的员工等。第三目的是指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从而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2.3 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4个方面。德是指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是指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勤是指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心、组织纪律性;绩是指工作成绩、成果、贡献等。

2.4 绩效考核的方法

2.4.1 特征法强调的是绩效完成者个人的情况,它相对忽略了特定的情境和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在大部分组织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不直接使用特征法,往往是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对他们的特征进行衡量和评价。

2.4.2 行为法是以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为中心的方法,它重点关注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做了些什么,而不考虑员工的个人特征或他们的行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4.3 结果法是一种只看结果的方法。它重点强调员工通过工作产生了哪些成果和结果,并不考虑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或员工是如何完成工作的[4]。

2.5 绩效考核的要求 ①绩效考核项目必须与不同类型人才的目标相符合。②评估者与被考核者均应熟悉考核的项目、内容及要求。③评估者应掌握各种考核方法与标准。④参与考核的评估者,一定要客观公正,尽量克服各种偏见。⑤培训与进修阶段的考核者,必须是被评估者的直接导师。⑥绩效考核应设立考核档案,并储存于人才库,以建立完整的人才资讯系统。⑦管理者应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才使用、晋升、奖惩的依据。

2.6 绩效评价与反馈 由于无论采用何种绩效评价方法和何种绩效信息来源,我们通常都需要让人来对人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因素导致评价者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或误差的情况。许多组织都采用所谓的360度绩效反馈的做法,这种绩效评价技术的主要做法是让多位不同的评价者来对同一位管理者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从绩效反馈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非要对一位员工的绩效给出一个总体性的评价。真正重要的是让员工们知道使用的每一种绩效信息来源是如何对自己的绩效做出评价的。

3 结 论

综上所述,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最大限度地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一年多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达到了患者满意的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殷桂梅,吴红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病人满意度调查[J].全科护理,2011(19).

[2] 杨岚.浅议我院护士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8).

[3] 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全科护理,2011(06).

开展护理星级服务病区竞赛的成效 篇7

1 确定目标, 制定标准

开展护理“星级服务病区”竞赛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全院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规范服务行为, 使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护理部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 拟定了竞赛内容、考核标准、考评办法、“星级服务病区”流动红旗二面。并将竞赛内容、考核标准、考评办法进行讨论, 达成共识, 制定成文。

2 竞赛考评内容

“星级服务病区”竞赛考评内容有6项, 即: (1)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护理质控指标; (3) 医德医风; (4) 护理安全; (5) 温馨服务; (6) 劳动纪律。

3 考核标准及考评方法

总分为100分, 其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5分;护理质控指标30分;医德医风5分;护理安全10分;温馨服务15分;劳动纪律5分。根据各种考评情况, 按有关考核计分规定加减分数。

3.1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5分, 考评方法

每月护理部2次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以满意度100%得满分, 满意度低于95%不得分, 并做为流动红旗一票否决条件, 满意度每下降l%扣2分。

3.2 护理质控指标30分, 包括7项护理质控指标, 即:

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清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操作合格率。考评方法:护理部每周进行抽查2项, 每季度进行全部项目的检查考评1次, 所查的各项质控指标平均合格率100%得满分, 平均合格率低于95%不得分, 平均合格率每下降1%扣5分, 非难以避免的褥疮每人次扣5分, 并做为流动红旗一票否决条件。

3.3 医德医风5分, 考评方法

每季度内凡病区内的护士被患者投拆不得分, 并做为流动红旗的一票否决条件, 凡受到患者或家属提名表扬每人次加0.2分, 收到感谢信、锦旗、奖牌每人次加0.5分。

3.4 护理安全10分, 考评方法

每季度内凡病区有出现一次重大差错、事故、坠床、烫伤的不得分, 并做为流动红旗的一票否决条件;有出现一次差错或输液外渗未及时处理的, 不得分;有出现治疗性的差误但未发生在患者身上的 (护理缺点) 扣2分, 未发生任何缺点、差错事故得满分。

3.5 温馨服务15分, 考评方法

护理部制定温馨服务调查表, 内容有:温馨操作标准;“六个一”服务标准 (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张祝愿卡、一件有意义的事、一条健康热线) ;护理的“十一项服务承诺”标准等。护理部每月对住院患者进行2次调查。每月得分为:温馨服务的2次平均落实率和温馨服务的15分相乘所得的值。

3.6 劳动纪律5分, 考评办法

凡科室出现迟到、早退每人次扣2分, 脱岗每人次扣5分, 旷工每人次做为流动红旗的一票否决。

4 综合评价与奖惩

根据以上考评标准, 每月考评1次, 每季度综合汇总评分, 对各病区的成绩进行名次排列, 对得分在前3名者授予“星级服务病区”流动红旗, 并与护士个人评星及评选优秀护士长相结合, 按护理部规定:未被评为“星级服务病区”的科室, “三星级”护士的名额只有30%, 被评为“星级服务病区”的科室, “三星级”护士的名额增加到40%, 对每个季度末的竞赛中成绩均排在最后一名的, 取消科室护士评星、评优、评先进的资格, 对季度均被评为“星级服务病区”的科室, 除经济奖励外, 增加科到护士评优、评先进、外出进修学习的名额。对每季度被评为“星级服务病区”的护士长在年终评选优秀护士长时进行加分, 对每年被评为优秀护士长的护士长优先考虑评先、评优、申报职称及职称聘任, 并优先选派外出学习考察。

5 成效

我院“星级服务病区”的竞赛是在开展护士星级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项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院的优质服务, 使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得到了保障, 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竞赛前相比, 各项护理质控指标合格率平均由原来的91%提高到100%, 全院护理重大差错事故、褥疮发生率为零,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与竞赛前相比由原来的88.5%, 提高到98.1%, 收到感谢信、锦旗与竞赛前相比增加60%, 被患者提名表扬的护士竞赛前相比增加70%, 全年护理零投诉, 全院护理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护理成效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入住CCU的患者200例, 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125例, 女75例, 所有患者均为神志清醒、精神及听力正常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设立《心血管科CCU病人舒适度问卷调查表》培训护士在患者转出CCU前完成此项对患者的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进入CCU后行一般常规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用药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 还根据舒适度问卷的内容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的采取舒适护理, 具体如下。

1.2.1环境舒适在CCU病区的墙壁采用黄色暖色调, 保持病室的采光、温湿度适宜, 空气通风, 病室设有室温计检测室温, 控制室内温度在25℃左右, 相对湿度在60%左右, 注意保持床单整洁、平整。建立全封闭式管理制度, 2次/d的探视时间, 30 min/次, 轮流让家属进行探视, 一般情况下每次只能一位家属进入CCU进行探视。提示新入院的患者注意保持病室安静, 尊重其他患者正当权利和生活习惯。重病患者抢救尽量安排在单间或使用拉帘遮挡, 避免影响其他患者。护士在执行治疗护理时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各种治疗护理集中在白天执行, 定时播放不同的舒缓音乐, 包括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佛教音乐等, 注意控制音量。监护期间保持监护仪导联线的线路有序、整齐, 并使用心电监护仪线路收集管保护导联线, 把导联线的远端统一聚集套住, 近端分出接电极, 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从领口、衣扣间上下分别引出。留置管道时妥善处理, 管道尽量放置在身体的上方, 避免管道受压, 做好防脱管告知, 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折叠。

1.2.2心理舒适护士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主动、耐心地进行心理支持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年龄特点, 正确评估存在的心理问题, 了解患者最担心的心理问题, 并对相应问题给予解答, 讲述介入诊疗的意义、方法, 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 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操作后注意的事项, 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介入诊疗, 从而减轻心理顾虑。

1.2.3生理舒适

1.2.3.1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定时翻身、按摩肢体, 必要时使用三角形或R形的翻身枕, 协助卧床休息期间约束带定时松解、检查肢体, 解除制动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介入术后对穿刺肢体定时观察及摆放舒适体位, 经桡动脉或经尺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的患者适当抬高穿刺的上肢, 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的患者协助其活动术趾, 防止血栓形成。患者常感全身肌肉紧张、腰酸背痛、患肢麻木、僵硬等, 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 拔除动脉鞘管6 h后, 可以在腰部垫上水囊或软枕, 护士可协助患者取术侧或者平卧位, 设法提高患者卧位的舒适度, 定时给予适当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6]。

1.2.3.2疼痛护理疼痛是一种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介入术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穿刺部位、术肢、腰背部疼痛。护士应及时对疼痛进行正确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强度、性质、部位、开始及持续的时间、既往疼痛经历与知识、用药史及心理、社会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7], 必要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教会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欣赏音乐、淡定情绪、分散注意力、皮肤刺激 (热敷、冷敷、按摩) 、控制不适反应的环境因素 (如噪音、光线、室温等) , 及时观察疼痛情况,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1.2.3.3睡眠护理正确评估睡眠情况, 避免各种声响、光线刺激, 适宜的温湿度, 舒适的被褥及枕头, 限制睡前服用兴奋性的饮品, 如浓茶等, 限制进水量, 以免夜尿多影响睡眠。教会患者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自我催眠技术,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进睡眠。

1.3评价指标根据《心血管科CCU病人舒适度问卷调查表》分别对环境舒适、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等问卷共25个选项 (环境舒适有6个选项, 心理舒适有5个选项, 生理舒适有14个选项) , 设立三级评价指标, 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归纳为满意, 问卷在10 min内完成并当场收回, 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对环境舒适、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的舒适度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重视患者对舒适的体验, 每个护理的环节都渗透着“一切为患者”的指导思想, 舒适护理的目标是:使患者减轻痛苦, 获得舒适。通过对CCU患者的舒适护理, 明显提高了CCU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 改善了护患关系, 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使护理工作能细化, 同时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患者从中不断获得有益于治疗、护理的知识和方法, 让患者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其在良好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直至解决, 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展现在患者面前, 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了护士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问卷调查, 实验组患者对舒适度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总之, CCU病房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体验, 改善护患关系, 促进健康教育的落实,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5.

[2]王朝燕.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4) :21.

[3]彭燕, 何先弟, 杨秀木.ICU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2) :115.

[4]王芳, 韩芳.舒适护理研究新进展.中国护理杂志, 2006, 3 (10) :9.

[5]杨莉.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15-16.

[6]周爱珍.293例经股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舒适护理的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8) :2343-2344.

护理成效 篇9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旨在通过“加强临床护理, 改革护理管理, 让病人放心, 让护士满意”[1,2]。这是我国护理理念的一次深层次改革, 是我国护理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产科, 积极响应号召, 经过1年的探索实践,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

1.1 转变服务理念, 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是护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护理事业的一次改革。为此医院领导、护理部多次外请专家讲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内涵、活动方案、基础护理项目及41项工作规范。组织护士讨论如何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 观看由护士自编自导的反映产科工作中的各种行为,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言行对病人所产生的影响, 使护士在服务理念上, 建立起“心中有病人”的优质服务理念, 从而去感知病人, 主动为病人服务, 使大家达成共识, 病人满意就是护理工作的唯一目标与终极目标。

1.2 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助产士核心胜任力

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分别为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 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对促进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起重要作用。因此助产士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沟通技巧, 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所以举办了心理知识与沟通技巧的讲座, 然后设计一些心理问题, 进行模拟解决, 从而提高了助产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房又是一个特殊的部门, 既要让每位孕妇顺利完成分娩, 保证母子平安, 又经常接诊一些危、急、重症病人, 因此对产房助产士在提升服务理念, 改变工作作风、丰富服务内涵的同时, 更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技术来做保证, 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助产士工作核心胜任力, 产房护士长组织开展了助产士严格的岗位培训, 培训层次分三级:毕业5年内初级助产士、护师级助产士、主管助产士, 每层次都有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应急处理与抢救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教学及培训能力。最后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从而提高了助产士的业务素质, 为落实全程助产责任制, 建立了一支高素质助产技术队伍。

1.3 改革护理管理

1.3.1 配备优质人力资源

基本的人力配置是完成服务内容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护理部调派具有副高职称的3名优秀助产士回到产房, 为落实工作做了充分人员保障。

1.3.2 改革排班模式, 保障护理人力

首先, 在人力资源组合上做到合理配置, 根据产房工作的特点, 使学历高、低的组合, 高、中、初级职称的组合以及年龄上的老、中、青结合, 保证助产士素质能力配置的合理性。同时考虑病人需求和护士的意愿, 将传统分段式派班模式调整为连续的排班模式, 实行24 h双人三班制, 减少交接班频率, 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另外, 采取了弹性排班与助产士人力调派, 根据助产士的能力与产房工作量的大小, 病人的病情随时调整、调遣人员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使护理人员管理更加人性化。

1.3.3 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创办了月月秀栏目, 制作了产房护理工作量化表, 详细量化了每班助产士完成的护理工作。每日由病人对其实施服务的助产士进行评价, 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再由医生, 实习生对每个助产士填写一张满意度调查表, 每月总结1次, 评出病人最满意的助产士、医生最满意与实习同学最满意的助产士, 公示于“月月秀”栏目上, 并有物质与精神的奖励。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 根据助产士工作的数量、质量、病人满意度、工作的难度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绩效考核, 同时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进行奖金分配。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 充分调动了助产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美化服务环境, 创造温馨如家的感觉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病人”, 将待产室环境美化, 重新粉刷了墙面并充分利用墙面空间进行宣传和展示, 介绍优质护理的理念、承诺、服务项目, 介绍助产人员信息, 并有可爱宝宝照片。将床调换为高档多功能床, 室内装有中央空调, 窗台上摆有鲜花, 有各类宣传小册子, 可播放轻柔音乐, 让产妇感到舒适、温馨、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5 改变产时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

1.5.1 产科护理新模式

包括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鼓励孕产妇建立分娩自信心;允许产妇在待产过程中自由体位及选择分娩体位;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监护母婴状况, 及早发现异常, 及早处理;需要时提供安全、必要的医疗处理,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对每一位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疼痛。产妇进入待产室, 助产士就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精神全方位、一对一、全程24 h无间隙服务, 确保家属赔而不护, 真正实现让病人拥有自己的助产士, 助产士拥有自己的病人, 病人满意、家属放心, 成为产房护理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与责任。

1.5.2 认真实施整体护理

产妇入待产室后, 首先助产士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交流、细致检查, 耐心询问, 然后与孕妇、家属共同讨论, 依据产妇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状况评估产妇需求, 确定其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护理目标和措施, 设计个体分娩计划、护理服务计划、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能与产妇建立伙伴关系, 消除陌生感, 更能为产妇提供适合个人的个性化服务。

1.5.3 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 增强分娩信心

现在绝大多数为初产妇, 无分娩的经验, 往往表现为紧张、害怕、顾虑, 不同的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她们都有强烈的求助心理。此时, 助产士就要用其所掌握的心理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及情感支持。首先与产妇主动交谈, 从侧面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 针对孕妇的个性问题给予疏导, 向孕妇说明分娩的正常生理现象, 如何配合才能安全顺产。

1.5.4 满足需求, 主动服务

当产程进展、阵痛越来越剧烈时, 孕妇往往难以忍受, 导致不理智的行为出现, 如大喊大叫、强烈要求剖宫产。此时就需要助产士的热心、耐心、与爱心来帮助产妇, 耐心开导、照护与安慰, 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宫缩时, 指导其深呼吸, 帮助按摩下腹部、腰骶部以减轻不适, 避免过多消耗体力。利用宫缩间隙时间予少量多次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供给足够的水, 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如喂水、喂饭、擦汗、按摩、抚摸, 使其感受到如同亲人般的关怀。在我们的耐心鼓励和帮助下, 大部分孕妇会理智接受我们的帮助与建议, 转消极为积极态度, 积极配合, 顺利完成分娩。

1.5.5 知识丰富, 技术过硬, 认真负责, 安全放心

在陪产的过程中, 产妇与家属会提出很多疑问, 助产士会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耐心的解答, 直到产妇与家属满意。同时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当产妇出现危急情况, 如子痫、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 她们会准确判断、果断采取措施, 以娴熟的技能, 挽救生命, 使产妇转危为安。每当产妇安全分娩后, 看到健康的宝宝、微笑中的母亲以及家属的感谢声, 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助产士的自我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2 成效

2.1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后, 助产士真正理解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内涵, 从病人入孕妇学校、技术操作、产程观察、产程中的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病人随访等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住院病人满意度由之前80.2%提升到实施后的99.2%, 表扬信、感谢信增多了, 半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与护理投诉。

2.2 提高了产科质量

产房工作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产房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产科的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年来, 分娩总数增加了, 与去年相比增加486人, 自然分娩例数由去年前半年1756例增加到2242例, 难产手术产减少了, 剖宫产率由原来58%降至36%, 其中最明显的是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大大降低了, 由原来的18%降至3%, 新生儿窒息率由原来的4.5%下降至1%, 最常见的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等减少了, 产科质量明显提高。

2.3 提升了助产士的职业价值感

实施优质护理1年来,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助产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由病人、医生、学生来评价, 每月被评选上“月月秀”栏目的助产士都有精神与物质的奖励, 并与奖金职称晋升挂钩, 这样助产士从技能与服务上都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技术好、服务好、病人满意, 表扬信、感谢信增加了, 助产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自我价值实现了。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4 减少了医疗纠纷, 使助产士工作愉快

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直接与间接相关, 因沟通原因护患产生过纠纷或摩擦的比例为89.2%[3]。开展优质护理后, 助产士加强了护患沟通, 掌握了病人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 根据病人需求实行个性化的服务, 工作更贴近病人, 用行动感动病人, 赢得病人的信任, 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经过半年的实践探索, 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与国际接轨, 为孕产妇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使更多的孕产妇受益。

参考文献

[1]李丽, 张立新.为了病人的满意, 为了天使的春天——访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处长郭艳红[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6) :5-7.

[2]武建平, 贾娟娟.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12, 26 (4A) :927-928.

泌尿外科优质护理的实施与成效 篇10

1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措施

1.1 优化住院环境

(1) 针对泌尿外科老年及手术患者居多特点, 每张床增设一床5厘米厚的海绵垫;病房内有防盗、防跌倒、服药等温馨安全提示。 (2) 泌尿外科解剖位置特殊, 决定许多操作的特殊性, 病床之间设置隔帘, 形成相对隐蔽、独立的空间, 护理操作时可保护患者隐私;为留置导尿患者设置集尿袋, 尿袋放入集尿袋中, 外出时达到美观、简洁、安全的目的。 (3) 病区走廊设立图文并茂的专科健康教育宣传栏。 (4) 提供便民措施:科室内配备电视、微波炉等;设置便民箱, 内设针线、纸笔、老花镜、吸水管等, 方便了患者, 提高患者满意度。 (5) 实施APN弹性排班, 将不同年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排班, 缩短护理文书书写时间, 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有效减少红灯呼叫,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1.2 强化职业素质, 规范护理服务

护士是人类健康使者, 服务贯穿入院到出院全过程, 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规定护士礼仪符合规范, 加强沟通、尊称患者、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治疗护理有请声、合作有谢声等, 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时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1.3 强化三基护理、提高业务技能

护士长按标准规范每月对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坚持每日晨间理论提问, 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察, 每月发满意度调查表, 了解护士态度、业务技能、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等, 护士轮流外出学习其他医院护理新理念, 进一步改进及提高护理质量。

1.4 落实护士绩效考核

科室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按护理部绩效考核要求为导向, 从护士职称、工作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考核, 落实护士绩效。

1.5 温馨护理, 开展人性化服务

(1) 人性化入院服务:主动热情接待患者, 做好“四个”第一及入院介绍等, 增加患者的安全、信任感。 (2) 人性化护理服务:做好四化健康教育个性化、基础护理灵活化, 技能服务优质化, 爱心活动日常化。 (3) 人性化礼貌语言:称呼患者不自呼床号;患者及家属询问时不说“不知道”;需要患者等候时应说“稍等”, 由此可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2 优质护理实施成效

2.1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自优质护理开展后,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 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 满意度由原来93%提高到98%。

2.2 病房秩序明显好转

因为陪护减少, 病房更加安静、整洁, 实施优质护理, 护理人员比例增加、合理的排班模式、护理文书书写简化等, 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巡视病房, 有效减少红灯呼叫。

2.3 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实施全程优质护理, 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护士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 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2.4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增多, 拉近相互距离, 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依赖感及信任增加, 遇到问题愿意找责任护士帮助, 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更加用心, 相互建立融洽和和谐的关系。

2.5 提高护士整体护理素质

活动开展后, 为更好服务患者, 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内涵, 如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 过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这工作, 年轻护士只管做事 (打针、发药) , 导致年轻护士成长较慢, 自从实施责任小组、责任到户, 护士自身统筹工作能力得以锻炼和发挥, 增强护士责任感和价值观, 同时加快护理人才队伍培养,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2]。

3 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 是护理工作中更科学、更合理的模式, 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和赢得医疗市场重要保证, 使护理工作从完成任务为中心转向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 切实实现群众利益、规范了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使护士业务水平、沟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使医院获得良好社会形象, 提高护理质量,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卫生政务通报, 2010, 10 (3) :5.

护理成效 篇11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慢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2-0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960例慢病患者为实施对象,其中脑梗57例,慢性支气管炎2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0例,高血压病240例,糖尿病98例;男性590例,女性370例。

1.2实施方法。

1.2.1拟定慢病护理告知程序的内容。根据慢病患者的病种类型,拟定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内容。内容有: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出院宣教,随时复诊,不定期随访等9个方面的内容。将慢病护理告知程序的详细内容制作成卡片,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1.2.2实施老年慢病护理告知程序。

由责任护士实施,具体做法如下:①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告之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护患达成共识;②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科护士长、责任护士作息时间、安全制度、陪护制度等,消除患者的不信任感和陌生感;③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此次住院发病的诱因,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卡片;④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明治疗方法,用药原则,注意事项,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以及抢救预案;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沟通,解除患者的心理不适;⑦出院前完成出院宣教,以口头形式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和随时复诊,互留联系方式。

1.2.3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分标准:满分20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告知形式、告知方式、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预防指导、出院宣教等10个方面。由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前调查并填写完该表。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值为;0-8分为不满意;9-13分为较满意;14-20分为满意。

2成效

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满意778例(81%),较满意154例(16%),不满意28例(3%),满意率97%。无患者投诉。

3讨论

3.1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孤独感、陌生感、无助感等负面情绪。实施慢病告知程序后,不仅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服务,还与患者建立良好情感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护士通过细心观察、了解,掌握每个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特别对于老龄慢病患者尤为重要,因很多老年患者不愿或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需护士主动沟通与观察,才能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1],及时告诉值班医生,不错失最佳治疗,取得抢救时机,同时如亲人般照料与呵护,消除慢病患者的陌生感、不信任感和紧张感,使患者配合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3.2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安全用药得到保障。

慢病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慢病的种类,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通知家属予以配餐。老年慢病患者消化功能、代谢功能差,因而老年患者的饮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宜消化的膳食为主,应软烂宜多样化,食物中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使其得到合理的营养膳食,保障其营养供给。

老年慢病患者常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中药物品种多且杂,多数慢病患者需要长期或终生服药。责任护士通过入院宣教时,掌握慢病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所患疾病的种类和对疾病的认知等进行评估,制定服药计划。对于精神有异常或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责任护士协助和督促患者将药物服下。对于外用药,责任护士详细说明,并在盒子外贴标签,注明不可口服[2]。杜绝了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认识能力和分辨力差所导致的误服、漏服和多服的现象。

3.3实施慢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后,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落到实处,并贯穿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老年慢病患者,病情重迁延不愈,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康复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有择优心理,想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担心误诊和误治。针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的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3],责任护士首先运用尊称,不以床号和实名实姓称呼,进行具体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到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有效的语言沟通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起到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的做用[4]。

老年慢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各不相同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各不相同,因此,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特点,病情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宣教。在具体实施健康宣教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时增减、及时评价反馈和调整。

老年慢病患者各脏器、肢体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加上慢病的长期折磨,老年人活动受阻,更进一步的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下降。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活动度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3.4实施老年慢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后,医护人员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了不定期随访(电话、门诊等形式)。部分老年慢病患者出院后不能自觉遵守饮食原则、按时服药及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出院前告知和紧密随访,可以提高患者长期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在随访过程中给患者宣讲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更好的控制慢病的发展,延缓其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5]。

4总结

通过实施老年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使患者的到了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当患者遇到不适时,更愿意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識的影响老年慢病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慢病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他们早日康复[6]。今后将近一步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参考文献

[1]刘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老年慢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中国临床护理杂志,2011(11);466-467

[2]李凯利,王晓峰.老年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2-16

[3]牛慧媛.老年人的护理体会,中国临床护理,2009,1(4):306-307

[4]蒋晓蓉.浅谈医患之间的语言交流.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4):199-200

[5]金岚,张娜.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舒适护理.现代护理,2008,14(2):165-166

护理成效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200例及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200例。2012年患者中, 男750例, 女45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 (45±5) 岁;2013年患者中, 男800例, 女400例, 年龄22~61岁, 平均 (47±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2年进行常规门诊文化建设, 与患者及辅诊科室进行沟通, 完善相应的护理常规制度;2013年进行门诊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 其相关内容如下。

1.2.1 拓展护理服务文化内涵

1.2.1. 1 创新服务理念

以主动护理服务进一步推进门诊工作, 重视并完善服务措施, 雨天为患者提供伞套, 防止地面湿滑导致摔倒;对军人、老人主动提供优先就诊服务;提供方式多样的门诊预约服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理念。

1.2.1. 2 创新服务模式

诊区的智能叫号屏在显示患者名字时用“※”隐去名字当中的一个字, 但在呼叫时全名呼出, 注重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日益增多的趋势, 推行门诊分时段就诊, 并设置人流量预警系统, 及时增加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录制“诊区语音健康宣教”, 每天开诊前滚动播出, 体现创新服务意识。

1.2.1. 3 优化服务流程

各诊区配备门诊自助服务终端, 患者可完成挂号、缴费一站式服务;提供“掌上长海”就医软件, 患者使用手机即可轻松掌握专家门诊预约、候诊队列查询、报告查询等信息, 以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1.2.2 加强护理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能使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1) 规范化:规范服务态度, 将“服务中我对您微笑, 服务后您对我微笑”的理念贯彻始终, 建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册; (2) 标准化:配备抢救车, 对突发情况及时抢救,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3) 程序化:护理质量管理在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中起重要作用, 重视服务反馈, 各诊区均设立“患者意见单”及“门诊平台科室工作建议单”, 合理采纳患者意见, 完善门诊服务。

1.2.3突出护理特色文化建设

各种特色文化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促进护理文化建设健康发展。门诊率先开展院前检查服务工作, 主要对象为拟行外科手术的外地患者, 可提前进行心电图、血尿检验、CT等检查, 提供待床登记;特需门诊提供挂号、收费、采血一站式服务, 设立疑难疾病会诊、及时特需门诊、特需联席门诊服务, 在有效分流患者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换药室相继开设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开设造口护理特色门诊, 切实解决患者实际问题。

1.2.4注重护理人文环境建设

护理文化对护理团体的共同信念有极大的向心力, 便于个体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应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护理人员的原则, 注重“情感激励”, 满足护理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每周对护理人员开展一次业务学习, 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及展望;增设小讲座, 邀请临床医师开展鉴别诊断学系列培训或相关部门讲解医院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 及时掌握最新信息。

1.3观察指标

由门诊部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0份, 2012年累计发放1200份, 回收1200份;2013年累计发放1200份, 回收1200份。满意度调查表由护理部设计, 10项内容, 每项记10分, 每项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10分、9分、8分, 总分100分, 以总评分达97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6%, 明显高于2012的90.2%, 且除楼层指引标识外, 2013年其他各项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2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护理文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团队意识, 提高医院的整体凝聚力, 可对整个护理队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导向作用。其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绩效考核对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服务终端次数多及收到患者表扬信、锦旗多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增加其工作热情。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布置或一场运动, 而是一项改革[2]。护理文化建设在推进优质护理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护理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提倡人性化服务, 并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开展护理文化建设活动能改善候诊环境, 在候诊区画报栏患者可以了解常见疾病科普常识, 缩短排队等候时间, 减少其焦虑情绪。诊室做到“一医一患”, 保护患者隐私, 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取得患者好评[3]。

护理文化建设强调行业文化, 树立严密科学的导诊服务流程,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深化预约系统使用的同时陆续开通医联系统, 方便调阅患者资料。将流程管理引入门诊护理服务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方便患者、效益最大化。优化服务流程, 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中, 并且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角度出发设计流程, 尽量减少就诊环节。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化、无缝隙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

门诊工作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服务水平, 优质、高效的门诊护理文化建设切实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实施, 为医院的优秀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医院的社会效益, 受到医患多方好评, 门诊量不断上升, 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在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 为医院赢得了经济效益, 形成了“布局流程人性化、医疗信息数字化、环境景观园林化、楼宇管理智能化”的特色门诊, 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完善, 以促进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文化建设在推进优质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门诊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200例及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200例。2012年进行常规门诊文化建设, 2013年进行门诊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 比较两年间收治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013年收治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6%, 明显高于2012年的90.2%, 且除楼层指引标识外, 2013年其他各项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2年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开展门诊护理文化建设能够推进优质护理,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门诊护理质量。

关键词:门诊,护理文化,优质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谭云霞.护理文化建设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102-103.

[2]郭燕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培训班教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3.

【护理成效】推荐阅读:

成效调查05-09

成效因素06-10

服务成效06-11

措施成效06-28

成效展望06-30

特色成效06-30

技术成效07-12

成效探究08-15

经营成效08-28

课堂成效09-08

上一篇:经济林有害生物下一篇:大采高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