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效

2024-10-04

教学成效(精选12篇)

教学成效 篇1

一、学生学习成效小的原因

1. 缺乏学习动力

在新理念的课堂上, 师生角色已发生转变,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则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应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老师进行对话, 自主地去学习教学内容。恰恰相反, 教学模式是改变了, 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不主动, 在学习中总是无精打采、冷漠淡然, 情绪十分消极。

2.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个别同学上课时不专心听课和集中思考, 经常走神, 坐不稳, 脑子里事情很多, 学习肤浅, 满足于一知半解, 学习效率低。比如, 有些同学让他读课文时, 他总是在那里摆弄自己的文具;让他思考问题时, 他又总会在那里看课外杂志。

3. 学习不适应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比如:对新的授课方式不适应, 不会听课, 不会做笔记,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旧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对自主学习无法适应;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等。

二、提高学习成效的方法

根据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 结合语文课堂实际, 说几点我的语文教学建议:

1.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 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 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 可以组织学生多读课文, 并给予等级评价, 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少批评, 多表扬。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容易激发出来。

2. 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要有法, 学会用法。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很重要, 所谓“事半功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学习过程中, 首先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科目多的情况下, 一定要制订好学习计划。其次要掌握好复习方法, 复习要及时、要有重点。第三, 还要对学习进行积极、自觉地监控和调节, 以保证达到预定的目标。保证能够抗拒外界干扰, 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3.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要会学。在学生会学的基础上学会、学精了。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天天抱着书, 但成绩很差的现象。究其原因, 就是他们不会学。要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有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先导。其次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第三, 要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

总之,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虽存在问题, 但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方法, 问题总是会大化小、小化无的, 从而真正地把语文教学再向前推进一步。

教学成效 篇2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硐小学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奠定发展基础,为每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的办学宗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强化师德建设

学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全面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通过师德教育和政治学习,使学校教师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许多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涌现出一大批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强化业务研修

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建立以“新课堂”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模式,努力完善学科校本教研制度,全力推进课改,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研究的建设和发展,营造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科教研组每期组织5-6次全校探索课研讨,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从而带动教师整体提高,教学能力逐渐增强。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搭桥铺路。学校还通过校本研修,让更多的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注重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技艺,坚持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从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身上学到授课技巧、备课方法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一学年合格,二学年成材,五学年成骨干。具体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教师要经常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课前、课中、课后做具体指导;坚持每周至少听一节青年教师的课,课前谈想法,课后重点讲评,详细指导;经常与青年教师研讨,指导其处理作业、精选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老教师以示范课、领路课的形式,向青年教师传授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不定期检查徒弟的教案和作业批改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改进意见。针对学校青年教师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心和研究的氛围这种情况,学校专门制订出《师徒结对互助》条例,对师付和徒弟徒弟具体规定了互助内容,定期开出汇报课,开展基本功比武,夯实教学基础,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学科研。

抓教学常规工作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准。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加强管理,教学管理人员以身作则,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促进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包括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业务学习等常规资料的检查;对照区教研室的要求,自查“六认真”,对不完善的地方及时补救更正,力争按教研室要求达标。

抓教学教研

本学年还隆重召开了教科研会,修订了学校的教研制度,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要求各教研组隔周进行集体教研一次,并做好教研记录,跟组领导认真参加,营造全体教师教学研究氛围,青年教师通过大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在教学的综合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活动,在全校教师中逐渐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教风,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轰轰烈烈推课改

2015年秋期,雷昭荣校长提出课堂结构改革,秋期主要任务是推进小组建设和小组评价,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学校小组建设如火如荼,3-6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已经尝到小组建设的甜头。“自主管理”和“一帮一结对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小组评价激励机制的运用让学生每天的表现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及时纠错,快速提高。课堂结构初期效果已经在班级管理方面初见成效。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创新教育方式,通过翼讯通平台,构建我校的德育工作网络,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继续以《中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要求每个孩子熟记。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充分发挥值周生、班级干部、校内值日监督作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周工作到位。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共同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机制,形成合力。严格按照《小学一日常规》要求学生,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帮助班主任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客观公正评价班主任工作。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成效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因此,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应抓住时机,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创造旧知识能解决新问题的情境,或在观察演示时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二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抓住100以内不退位减法与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两个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不同点作为衔接点。新课前,出示两组口算题,第一组28-3=? 46-5=?……第二组15-7=? 12-6=?……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又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提出这两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35-7=?同时问,个位上的5-7不够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探索新的问题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启学生思维大门。

二、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思考,从思路受阻到另找捷径,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切中要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思维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突破思路的重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习,能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教乘法的简便算法。我先出示一道题25×36,问:“同学们,谁能口算出这道算式的积?”学生摇头表示不能。我立刻写出积是900。接着又写出算式25×44,说:“这道题我也能很快说出答案。”接着写上1100。学生说:“老师好棒,你是怎么算的,教教我们吧!”这时我没有直接讲解,而是给学生做了适当的提醒:“同学们都有好朋友是不是?”学生回答:“有”。“那在乘法中,25有没有朋友?”学生马上说:“在乘法中25和4是好朋友,因为4乘25得100。”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点拨:这个好朋友在另一个因数中能找到吗?于是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寻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口算这两道题的秘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归纳出口算方法:因为36和44都有因数4,并以此拓展开来,让学生再去探寻其余的简便算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

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核心所在,没有问题的学习是肤浅的、被动的学习。因此教学伊始,教师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是指学生较难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加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最好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中提出,在矛盾冲突中提出,使问题的提出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准备,使问题本身具有动机功能,变“教师要教什么”为“学生要学什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求知欲望,自主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圆形的?”学生回答:“钟、车轮……”教师用设疑的方法提问:“有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比如窗户框,它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车轮也做成是长方形的,可以吗?”学生认为长方形有棱角,车子走不动,教师马上追问:“椭圆形(像鸡蛋样子)没有棱角,那么,车轮能做成椭圆形的吗?”引起学生的争议,然后通过动画演示验证,紧接着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样,把学生引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教学情境中,同时导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渴望,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去。

四、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我们教师在上新课时都会发现一个规律,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一种是旧知识的深入,一种是了解或解决日常生活的某一类问题。而且小学数学多是由问题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带着“问题”的心理参与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教师经常以课前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动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发展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以此来全面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我就结合班上要进行数学课小助手选举,作为数学教学题材,从中蕴含了“统计”在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首先我说:“咱们班的宏伟同学由于在班上同时担任了好几个职务,非常忙,因此老师征得他的同意后,决定不让他担任数学课代表。这节课我们就从现任的8个数学小组长中选一个来担任数学课代表。”(课前把组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但是,总共8个数学小组长,我们选谁最合适呢?怎么选才公平?”“投票后又该怎么办呢?”学生:“投票之后,再统计出谁的票数最多,谁就是我们新的科代表。”于是就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教学之中进入教学,由于“科代表”本身就是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因此,一开始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很自然地把选举和统计联系起来,这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成效 篇4

一、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激发学习热情

许多初中生在作文学习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学生接受, 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反而有碍于提升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所以, 做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 激发习作的积极性。

二、增加学生文学积累, 强化读写训练

初中作文教学始终低位徘徊, 那是因为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充足, 由于畏难情绪, 习作强度也不够。阅读量可以积累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是,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的在校时间已经全被占用, 课余时间也用于题海练习, 学生的阅读量也得不到保证;此外, 由于学生习作的数量偏低, 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 教师可以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 学生的文学积累增加了, 作文的教学成效也会提高。首先, 教师可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阅读的类型和数量列举出来, 最好详细到每月、每周、每天, 新课程也要求初中生的阅读量应控制在50-80万字左右。其次, 教师应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训练。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科学地做读书笔记, 摘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借鉴文章结构及表现手法。时间一长, 学生在写作时才会厚积薄发,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此外, 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习作训练活动。教师可每周设置一节课为口语课, 并制定题目让学生按照此范围进行口语训练, 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加强对作文教学薄弱环节的辅助教学活动。

三、指导学生仿写范文, 提升写作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做提纲式的提点, 在学生进行习作时, 简单的提一些条纲要求。这样的指导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写作的要求, 导致作文教学成效得不到提升。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 教师要选取一些适当的范文或是准备下水作文做为实例和样本, 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教学素材开展研究与分析, 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首先, 教师让学生从文章的遣词用句、主题立意和布局结构方面进行领悟和分析, 找出范文的优点, 进行学习和借鉴。其次, 教师可以在学生分析学习范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仿写。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进行单纯的仿写, 而是要让学生消化吸收范文的成功写法, 并以这样成功的写作方式多用于相类似题材的文章写法训练。学生通过这样的范文引导和仿写练习, 提升了他们的作文技巧, 尤其针对一些写作能力不高的学生, 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文章立意和框架结构版本, 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累积写作素材

“无米之炊”是作文教学成效不高的主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让学生增加对生活的感知积累, 将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通过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接触, 拓宽他们的生活圈子, 解决作文素材的缺乏问题。首先, 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他们的生活积累, 让学生养成自行寻找生活亮点的习惯,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生活, 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多看新闻和报刊等等, 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 引导学生对其感悟和思考。最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如针对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汇报和辩论, 通过学生的自行感悟和积累,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改变作文评改模式, 提高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中, 作文评改的主角只有教师一个人, 而学生对于教师辛苦做出的作文评讲内容不予重视, 他们只是关注结果性评价, 也就是教师评定的分数, 这样局限了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的提升。自新课改以后,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大部分的教师将批阅文章的主角也转让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换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开展作文讲评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首先,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互评方式, 从“找错字、改病句、理解文章立意和总结文章特点”进行自主批改活动。学生在接到评改任务时, 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文章中是否有错别字, 然后再找出文章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 对照教师布置的文本选题和结构要求, 分析文章的结构, 体会文章的立意, 在分析文章不足之处的同时, 也要发现文章的优点, 并在小组交流中进行讨论。另外, 在学生做出评改后, 可让其与所评改的文章作者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讨论所批阅的评语和建议。教师可对学生做出的最后的评改结果给予把关, 确定最终的分数。

总之, 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教师认清、分析现状, 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入手, 创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初中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

摘要:评价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好坏, 需结合许多方面, 而作文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影响评价的关键, 本文就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手段, 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效进行探讨。

教学成效 篇5

一、史料运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目前,江苏初中的历史课本选用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川教版的历史教科书是以时序为线索进行编写的,时间跨度大,有时一篇课文要讲两三个朝代,显然只能抓重点,点到为止。这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不便。为弥补教材不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适当引入相关史料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明清君权的加强”一目时,笔者在教学中展示了四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君权得到加强”这一难点。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史料二: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史料三: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史料四: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与其间。学生先阅读史料,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史料一讲的是军机处设置的时间、目的及组成人员;史料二则讲军机处能全面掌握国家的军政大事,那么军机大臣是否左右着国家的军政方向呢?阅读史料三、四,可以得出军机大臣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起下达的作用,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决策者仍是皇上。然后,笔者出示教材中军机处内景图和故宫太和殿内景图,让学生读图观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学生看到军机处设施简陋,一桌一椅,而太和殿金碧辉煌十分气派,从而认识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大臣的地位低下,君权强化一览无余。

二、史料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不仅仅是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内容丰富。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史料,让课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就可以一改传统历史课空洞乏味的课堂气氛,使呆板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这些史料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插图,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官兵视死如归的精神。接着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一段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甲午海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悲壮历史。当学生看到致远舰多次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场面时,学生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不少学生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大有自己也要上战场之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这一刻得到强化,得到升华。可见,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影视史料,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史料运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应,客观事物越丰富,越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在讲“古埃及金字塔”的知识时,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了尼罗河下游大大小小的八十余座金字塔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从外形上了解金字塔的雄伟壮观,进而通过文字介绍最大的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底边每边长230米,用230万块经过磨制的巨石砌成,每块石重约2.5吨,巨石之间无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为修建这一工程,长年有10万余人劳动,历时30年才完成。学生先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分组讨论、思考。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形成答案,分组选派代表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段文字利用数字说明金字塔建造时间之长,气势之雄伟,技巧之精湛,人民之伟大,劳动之艰辛。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向更深层次延伸,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同学们,公元前26世纪的古埃及建造技术低下,没有任何起重装置,如何运来每块2.5吨重的230万块巨石?从哪里运来的?又怎样把它垒到一百多米的高处且黏合得天衣无缝?问题一出,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有的说这样建,有的说那样造。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最后,笔者进一步延伸:关于金字塔的建造,历来说法不一,这些只是推测,具体怎样建成,可以说是个谜,其实有关金字塔之谜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学生可借助资料或互联网作进一步探究。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进行教学,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观念,好处多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善于使用,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加精彩,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工作而言既可以营造情境,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广大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研究,认为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全面贯彻育人为先原则。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成长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制不良思潮的定力,特别是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对当代初中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育人为先的教育原则。二是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学的氛围对教学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以现代教学手段加以呈现,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更加活泼的氛围,增加历史课的吸引力。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开展历史学习,带着情感深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对加深理解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发展的历程,还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接受思想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情感教育的内容,会令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提升教学成效

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研究,同时要加以适当的改造,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对历史教材进行阐述,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加深印象,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1.回顾灿烂文明,感悟劳动人民智慧。翻开历史的长卷,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文化瑰宝,也是每位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华章。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灿烂的文明,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通过资料补充、专题分析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呈现其做工精湛、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特点。这样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青铜文明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他们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感悟多体会,并且组织一些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灿烂文明具有更加全面直观深刻的了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对历史学习才会更感兴趣,其思维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运用好它。

2.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翻开中国的近代史,那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历史、充满屈辱的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以史为鉴的教育,不要回避这一段苦难的历程。要引导学生直面历史认真分析,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全面升华。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落后的中国怎样遭受列强的欺侮,通过列数字、文字说明等方式,让学生对苦难中国所遭受的创伤有刻骨铭心的认识。笔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保证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才能保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3.重视互动交流,感受发展伟大成就。比如在《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的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搜集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有学生汇报交流了我国在大型计算机研究方面的伟大成果,这一走在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学生汇报了中国在载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与回收等方面的成就;也有学生汇报了我国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喜人态势,笔者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加以适当引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4.增强生活体验,感知幸福生活。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教材延伸开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刻的感知。例如上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从两个方面开展专题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另一方面是透过这些变化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周边人群的访问,对本地区资料的搜集,有效增强了分析理解能力,并培养了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增强了幸福感,更加热爱生活。

三、几点思考

将情感因素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是一门学问,广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且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得力助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点:(1)要立足教材不偏题,无论补充的教学资源多么丰富和精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偏离教学主题。(2)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要能够发挥其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要控制好使用的频率和节奏,保证教学工作始终以师生互动为重点。(3)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历史、会学历史、学好历史。

★ 刍议初中历史趣味性的教学论文

★ 提升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下载

★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 教学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成效 篇6

一、因人施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下,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语文,本学期初,我班新转入一名农村来的孩子,名叫杨××。据了解该生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祖母年迈,忙于农活,对他既无暇管教,亦力不从心,致使该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由于身高较高,一直坐在最后,因其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不怎么关注他,导致其上课时一直低头偷偷玩。久而久之,该生对学习已无兴趣可言,各科学习成绩从未及格过。自该生转入我校后,我通过与家长座谈知道了这种情况。首先我与他的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一同配合,对他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他在学习中得优的标准与其他学生是不一致的:(1)他只要上课能坐端正,就可以得一个“优”;(2)上课能发言可以得一个“优”;(3)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亦可以得一个“优”;(4)完成的作业经我一一讲解后,能全部改错,可以得“优+”。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其实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你看,经过努力,你取得了这么多的‘优就是最好的证明。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该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作业完成的质量日益提升,各科成绩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自信心,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互动施评

古人曾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往往因自己身处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对自己的表现、学习状况不能准确定位,学习的进程受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同学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弥补、纠正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今后的朗读中会逐步提高朗读水平,获得成功的喜悦。正如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因这种体验产生动力。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評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自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特征,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这样做对吗》时,我故意说:“图中的这些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非常好。因为草坪很柔软,摔倒了不疼。草坪又很干净,衣服也不会弄脏,多好呀。”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小,但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明白是非的。马上有学生举起小手,但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言,先让同座位的学生互相说一说,之后再请个别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对不对,这样小草会很疼的!”

“这样的话,就会把小草踩死,小草就再也活不成了。”

“这些小孩在草坪上玩得很开心,摔倒了不疼,衣服也不会弄脏。可是他们是开心了,小草却遭殃了。有的小草受伤了,有的小草被踩死了。如果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他们一样,我们就见不到绿油油的草地了……”

我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怎样去做。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发言与你自己的发言相比,哪一个说得好,为什么,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体会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评价的作用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改进、激励、促发展。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舒长顺.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J].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2001,19(3).

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篇7

一、立足教学实际, 进一步拓展教材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书本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将书本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灵活使用书本, 通过对书本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开发补充等形式, 使书本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进一步提升, 使书本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一是对书本内容进行加工完善。书本一般从编写、出版到再版有一个时间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世界形势发展会有变化, 甚至国家方针政策也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 从而造成教学中书本知识、结构落后于发展的现实, 甚至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 导致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内容无法寻找与实际更加切合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这要求政治教师树立立体教材理念,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 灵活运用教材, 对书本的内容、前后顺序和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开展适当的调整。二是变通教材使用方法。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使“教材”转变为“学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对比、总结能力。例如, 我在教学中向学生补充正在全国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 有的学生因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错误的决策而对科学发展问题产生错误认识, 如果此时空洞讲解道理, 就会显得枯燥乏力, 难以让学生接受。因此, 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深圳速度、浦东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各项决策取得的伟大成功与巨大成就, 另一方面介绍一些地区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现象和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对比, 学生明白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看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 消除了错误认识, 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二、利用地域优势, 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本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 立足于本校乃至本区域发展实际, 自行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辅助课程, 是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有效补充。学科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学科基础知识, 但学生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书本知识, 更需要多种多样的知识, 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提供必要的补充。在协助编写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我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 建议实施三方面的开发方向:一是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查阅市志、县志, 拜访老红军、建国前老党员, 开展有奖线索征询等方式, 搜集整理本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将他们的感人事迹以书面的形式记载下来, 在经过考证后正式编进教材。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先后搜集了29位本地英雄人物的事迹, 丰富了教育内容。二是秀丽家乡资源。我和学校政教处、团总支老师一起带领学校摄影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 对本地所有较有名气的地理环境、名胜古迹进行了勘查, 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来, 包括丰富的地貌奇观、美丽的公园景色、雄伟的高层建筑,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 增强了对家乡的感情。三是民俗风情资源。我和编写组发动广大学生共同参与, 向家人、邻居、朋友广泛打听搜集了本地的民俗风情材料, 进行了归类整理。通过这样的多种形式,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编写出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 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补充作用。

三、综合多种因素, 进一步发掘人力资源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学生接受的政治知识将均衡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书本所提供的各种基础知识, 第二个方面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政治知识, 第三个方面就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在课程资源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说明人力资源构成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政治课任教师是教学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人力资源因素, 开展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效果。所以, 要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教师就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充电完善, 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自己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学”, 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建立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 特别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关注他们的品格与人生观念养成,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法, 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主体性的丰富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 人力资源还包括家长和其他所有相关人员, 我们要把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力量集中起来, 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创造实践资源

发挥评价作用 提高教学成效 篇8

一、因人施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下,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语文,本学期初,我班新转入一名农村来的孩子,名叫杨××。据了解该生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由于祖父、祖母年迈,忙于农活,对他既无暇管教,亦力不从心,致使该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由于身高较高,一直坐在最后,因其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也不怎么关注他,导致其上课时一直低头偷偷玩。久而久之,该生对学习已无兴趣可言,各科学习成绩从未及格过。自该生转入我校后,我通过与家长座谈知道了这种情况。首先我与他的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一同配合,对他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他在学习中得优的标准与其他学生是不一致的:(1)他只要上课能坐端正,就可以得一个“优”;(2)上课能发言可以得一个“优”;(3)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亦可以得一个“优”;(4)完成的作业经我一一讲解后,能全部改错,可以得“优+”。当他第一次得“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其实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你看,经过努力,你取得了这么多的‘优’就是最好的证明。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该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作业完成的质量日益提升,各科成绩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自信心,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互动施评

古人曾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往往因自己身处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对自己的表现、学习状况不能准确定位,学习的进程受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同学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弥补、纠正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今后的朗读中会逐步提高朗读水平,获得成功的喜悦。正如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会因这种体验产生动力。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自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学生特征,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这样做对吗》时,我故意说:“图中的这些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非常好。因为草坪很柔软,摔倒了不疼。草坪又很干净,衣服也不会弄脏,多好呀。”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小,但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明白是非的。马上有学生举起小手,但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言,先让同座位的学生互相说一说,之后再请个别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对不对,这样小草会很疼的!”

“这样的话,就会把小草踩死,小草就再也活不成了。”

“这些小孩在草坪上玩得很开心,摔倒了不疼,衣服也不会弄脏。可是他们是开心了,小草却遭殃了。有的小草受伤了,有的小草被踩死了。如果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他们一样,我们就见不到绿油油的草地了……”

我说:“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怎样去做。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发言与你自己的发言相比,哪一个说得好,为什么,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体会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评价的作用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改进、激励、促发展。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目的。

摘要:<正>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进行评论,对其价值进行判断。教学评价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论,对其学习成效进行判断。教学评价的作用很多:甄别、选拔、改进、激励、促发展等。当前学校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而对评价的改进、激励、促发展的作用重视不够。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关键作用恰恰在于改进、激励、促发展。只有在教学中重视评价的改进、激励、促发展的作用,才能发挥教学评价在

参考文献

合理测试词汇,提高教学成效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测试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 才能促成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发展。学生一旦缺乏词汇量, 就必定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都明显增加了对词汇的测试, 针对词汇命制试题数量增多的趋势反映了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词汇要求的提高。教师除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授词汇外, 合理安排对已教词汇的检测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词汇测试的类型

一般对于词汇的检测可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小组检测三种类型。

第一, 口头形式的优点是直观、快速。主要用于新单词、短语拼读的检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可直观地了解其发音拼读等方面的基本掌握情况, 可采用竞赛抢答的方式呈现当堂测试的词汇内容, 答对的小组给予加分,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力, 更好地达到当堂掌握的目的。

第二, 书面形式检测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全班检测, 对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及时找出不足之处, 进行讲评、复习, 为进一步巩固词汇作保障。

书面形式的测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单项选择题、英汉释义连线题、构词法测试、同义词测试、完形填空题等。其中, 词汇的初步测试可包括没有语境的测试, 也就是独立地考查词汇, 被试者在没有任何语境信息的条件下, 选择词汇的意义, 如英汉释义连线题、构词法测试、同义词测试等;对于词汇的进一步考查一般指有语境的测试, 也就是考查被试者用语言信息来分析词汇意义的一种测试方法, 如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等, 这两种题型均可以采用机器直接打分, 方便快捷又能计算出得分率, 更能发现学生词汇运用方面的问题。

第三, 小组互测检测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通过相互检测, 发现错误互相纠正, 更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只要在小组活动后加以评判和点拨即可。

二词汇测试的频率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我们将测试分为:随堂测试、隔天测试、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四种类型, 旨在反复给学生提供检测要点词汇的平台, 避免已教词汇又重新变为生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地对所学词汇进行滚筒式的反复练习, 经过复习巩固后再通过测验了解自己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一, 随堂测试。词汇的随堂测试一般采用口语测试的方式, 只要学生能当堂把今天新学的词汇正确地拼读出来, 或者能口头运用在句子当中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二, 隔天测试。学生对于上节课已经掌握了发音的单词, 课后要根据音标来背诵单词, 第二天及时进行小测。默写和听写是最常见的测试和督促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小测方式:英译汉、汉译英、写出词性、英文释义的选择等。检查学生是否过关的标准是看他们能否正确拼写出该词、写出词义和词性。

第三, 单元测试。词汇的掌握不能局限于单个单词的拼写, 更重要的是结合语境的词汇运用。如果不注意运用, 就会出现学生每次单词听写都满分, 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经过平时的课后巩固练习后, 单元测试主要检测本单元的词汇在听力、填词、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根据随堂测试、隔天测试和单元测试的情况来整体评价学生一个单元的词汇掌握情况, 以便在下单元教学当中针对本单元的薄弱词汇进行再现和巩固。

第四, 阶段测试。也就是期中、期末测试。考查学生对于一阶段词汇学习的掌握情况。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都定为复习周。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几单元的要点词汇, 因为容量较大, 可要求学生自己预先进行自我检测, 根据课后单词表挑出自己拼写不过关的单词或短语, 拼写部分的检测可在小组内进行。教师再针对出现率高的词汇编写一些练习进行当堂训练, 对几个单元当中出现同、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联系, 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各个高频词汇的记忆, 还要求学生对阶段巩固练习及测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归纳, 形成错题集, 分析错误原因, 尤其注意词汇在句中的变形运用, 以提高学生的词汇得分率。

教师只要把握好测试的频率, 关注词汇的要点, 以此来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词汇, 长此以往, 学生的词汇水平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凤琴、张素红编著.透视英语教育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成效 篇10

一、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幼儿兴趣, 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主体性发展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可以为幼儿提供视觉、听觉上的多重刺激, 从而发挥信息化教育的最大优势。正如孩子们对动画片情有独钟一样, 多媒体教学课件既有动画片一样的可视性功能, 更具有操作的功能。

1. 形象直观,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的助推器, 多媒体课件把图像、声音、动画和音乐充分地融为一体, 具备了色彩鲜艳、新颖多变、直观形象的特点, 可以对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 使之产生兴奋, 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 从而使幼儿对学习和周边的事物产生兴趣, 进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2.场景再现, 激发幼儿想象力。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创新的特点, 能使教学信息表现为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 把平时幼儿难以直接见到的东西展现在幼儿面前, 极大地开阔了幼儿的眼界,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培养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如, 多媒体制作的有关动物习性的动感课件, 将教学内容的情境再现, 将幼儿的创造欲望激发出来了,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继而创作仿编出丰富、有趣的作品。多媒体课件还能将文学作品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情境化、故事化, 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 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它所体现的优越性是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3.人机对话, 培养幼儿自信心。信息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 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 进行人机对话, 既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 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 得到其他结论,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实现了学习的高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获得了提升,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反复实践, 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教材中的众多素材点进行选择, 选择素材点的过程就是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过程, 就能判断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教学实施后, 教师们会对教学目标、素材点等进行反思, 进而修改多媒体课件, 再次实施教学。全面的反思过程必然会提高教师领悟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

2.准确判断, 加深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点以及课件素材时,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进行筛选, 促使教师更多地思考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在反复实践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 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以调整教学方案, 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幼儿的反应。

3.不断反思,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当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遇, 教师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照, 这种冲撞会引发教师们更多的反思:哪些内容更适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哪种教学方式幼儿更喜欢?两种教学方式怎样结合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教师们不断完善从前自己对教学的认识, 获得对教学新的认识。在日后的教学中,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新的认识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成效 篇1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信息化手段;教学成效

在长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较大,能够较好地改变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状况,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因而政治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休,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声并茂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使枯燥的文字材料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于课堂中,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形成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实现高效优质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形象导入新课

教学导入环节经常被许多初中政治教师所忽略,更多的是起到了“提示上课已经开始”的作用,对于激发这一环节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方面不够明显。笔者针对政治教学实际情况,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其中,进行形象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这样新颖的导入方式,能够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且相关的信息也会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许多教师在运用这一方式进行导入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和以往三言两语开火车式的简单导入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三、创设课堂情境

政治教材的文字、材料、插图等静止单调,学生理解吃力,不感兴趣。如果把这些创造性地制成多媒体,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动静结合,声像合一,不但创设了教学环境,为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拓宽了思路,强化了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从声色俱佳、形象逼真地动画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同时多媒体教学由于创设环境,能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人,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逼真的画面包含着深刻的原理,隐藏着高深的问题,诱发学生透过直观图像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效果也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加显著。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丰富了教学活动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五、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这些重大时事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科技创新与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及时展示时政热点,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使思品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盘,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六、有效改变师生互动方式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主角,学生往往是配角,教师的劳动是个体的、封闭的,师生之间互动较少,难以做到教学相长。多媒体教学中的多元化、开放式和交互式特点,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师生所面对的内容因为有了交流的平台而在时效、范围上变得完全平等,学生由传统、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七、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思维平台

初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兼具知识性、思想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正确人生观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受到自身阅历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制约,并没有能够完全正确地认识事物、感知社会,此时,教师就应当发挥思维的明晰引导的作用。笔者在这样的环节,会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搜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在强烈的对比之中感受震撼,从而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多媒体手段提供的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学生纠正自己的片面观点、深化思想教育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运用多媒体,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课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上课时只要手持鼠标与计算机打交道,就能自如地控制课堂的进度和对各种媒体的使用,不再满身粉尘,口干舌燥,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其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制作一个比较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综合编排有关材料,包括动画画面的制作、录像的剪辑、音乐的选择等等,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因此,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达到优质课堂奠定了基础。

教学成效 篇12

一、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基础性差异,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为学生建立起与之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1. 坚持立体目标原则

在确定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能够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 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和情感性目标, 分别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坚持梯度目标原则

在拟定分层教学目标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梯度性原则, 即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要求层次, 但是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层次目标之间, 差距不要太大, 要注意梯度适中, 便于教师开展分层。

3. 坚持灵活目标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拟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态度、成效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已经达到上一层次的要求时, 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始终能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分层开展教学训练, 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每一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与成效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实际, 统筹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 优化教学过程。

1. 依据学生身体状况确定训练容量

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 教师在确定项目训练体能消耗量的时候,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状况灵活安排。遇到需要强化训练巩固的体育项目, 教师可以对那些体质较好的学生适当增加一点训练量, 而存在身体缺陷或是体质较差的学生, 则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不能采取统一标准, 要注重区别对待。

2. 依据学生技能状况确定难易程度

学生的体育感悟程度有高有低, 有的学生对于体育动作领悟与模仿能力较强, 有些学生在这一方面相对就弱化一点。因此, 教师在组织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 对于体育感悟与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 就要适当提高一点难度系数, 对于模仿能力较差的一些学生, 则应该适当放低一点要求, 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3. 依据教材难度系数确定教学进度

不同内容的教学难度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教学难度较大的环节, 教师可以采取拉锯战的手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较强的学生, 教学进度按照正常速度或是适当加快一点,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 则适当放缓一点进度, 让他们多一点训练时间与探讨空间。

三、分层进行成效评价, 深入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在初中体育分层教学中, 评价环节的分层要求是重要的环节, 师生之前开展的双边活动成效要在这一个环节来体现, 需要通过差别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与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

1. 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测试

在体育技能测试环节,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 可以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体育成绩评定。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基本测试项目之外, 将备选测验科目全部列出来, 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其中适宜自己的优势项目开展测试, 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2. 对学生开展不同难度测试

对于相同的基本测试项目,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体质强健、领悟较快的体育优秀生, 可以采取优良成绩标准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 或是存在缺陷 (如过度肥胖等) 的学生, 要适当降低要求, 可以参照合格线作为标准, 个别特例甚至还要更低。

3. 对学生开展学习参与评价

除了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之外, 教师还要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的表现作为教学成效评价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也折算成一定的比例或分值, 计入学生的体育总成绩。在这一方面, 教师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我评价与自我教育意识。

上一篇:总控设计论文下一篇:青铜时代的传说和历史